印刷技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3-12-11 17:12:18

印刷技术培训

印刷技术培训范文第1篇

于2009年10月10日在筑波工厂正式开业的小森图像技术中心(KGC)便是为实现上述目标而设立的。成立KGC的主要目的是为进一步推动与实现小森公司的经营理念,也就是持续以“感动:超越期待”为宗旨,在印刷及印刷设备相关技术的研发以及开发专业技能培训方面,让KGC成为小森集团的核心机构;一方面同印刷相关团体、印刷企业开发新的印刷科技;另一方面则透过运用小森印刷机进行现场的演示,使印刷企业对小森印刷机质量进行评鉴,又可为全球各地的小森维修服务人员以及生产技术人员提供培训,使KGC得以发挥印刷知识管理综合平台的作用,在印刷产业与印刷企业间搭起沟通讯息的桥梁。

小森KGC的主要四大功能

机器现场演示中心:为客户提供机器的现场演示,客户可以亲临现场对小森印刷机给予直接评价,透过展示机的各项特色介绍,客户可以清楚地了解各类小森机型的性能表现;而小森公司也可以透过演示将各类最先进的印刷作业控制软件以及颜色管理等技术与解决方案介绍给印刷企业。

印刷学院与DoNet工作区:对客户进行软件以及硬件的教育培训。

印刷学院主要使用小森最新的印刷机器与设备进行培训,其内容包括摄影技术、印前与印刷领域。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平版印刷的质量,为全球各地的印刷企业开展印刷培训提供有力的支持。平版印刷相关的基础知识、中级与高级的课程是印刷学院的主要核心课程。

DoNet工作区则利用小森开放式数字化网络的结构,针对数字化作业流程进行研发工作所开展的培训课程。其两大核心任务是利用颜色管理系统,将KHS-AI的效益发挥到极致;并利用数字化的管理,将生产现场的数据透明化。

技术培训中心:为全球各地的小森工程师提供培训,确保小森客户可以获得最优质的技术服务;此外也可利用KGC现场的印刷机传授机器维修保养管理的相关技巧。

印刷R&D中心:此中心的主要职责是与学术相关机构、印刷材料和周边配备制造商广泛合作,对印刷相关技术开展基础研发,以解决印刷企业中长期的后顾之忧。

KGC新样貌再创小森辉煌

开业五年后,KGC于2014年进行了全面的整修,不仅样貌换新,功能也进一步提升。小森公司重新定位KGC的功能,透过与印刷企业的销售部门合作,将客户的意见作为开发最终产品的依据。

新的KGC配备了小森最新、最具战略性的各种印刷机型,其中有各式印刷软件技术组成的解决方案、有提升生产效率的印刷机、有数字印刷机、有颜色管理解决方案和K-Supply产品(印刷材料与配套设备)组成的最佳印刷系统等,可为印刷提供最完善的服务与解决方案。

经过整修后的KGC入口走廊,有一个圆弧形的印刷样品展示区。此展示区有一台计算机屏幕,用以介绍KGC、筑波工厂以及小森公司的讯息;而周围的五片长方型立板分别介绍五个不同主题:包装印刷、商业印刷、PESP事业(印刷工程服务商)、环保措施、印刷作业流程的解决方案。

重组功能更完备

新的KGC职能被重组为三大部份,但其功能不但没有缩减,反而更为充实。将先前“为客户的生产部门提供解决方案”的功能,提升为“与客户的销售部门合作开发新产品”,与客户的沟通与结合更紧密。

印刷机演示中心:展示一系列配备生产配套系统的小森最新型印刷机,模拟印刷工厂,展现小森最先进、最多样化的印刷解决方案。

印刷学校及技术培训中心:让学员亲自参与操作、手把手培训,提高小森客户印刷技术的水平;此外还提供与印刷相关的问题诊断、技术咨询、环保建议等服务。

印刷技术研发中心:此中心职能是向小森客户提出新技术的建议,例如H-UV快速干燥系统等,并与其他制造商携手合作,共同开发K-Supply产品、对未来印刷行业所需要的印刷技术进行开发(包括数字印刷机)、向小森客户推荐足以发挥颜色管理系统优化的印刷系统。

向全球推广KGC的专业技能

小森公司目前除了在日本筑波的KGC外,在全球各地还有三处KGC,分别在位于美国芝加哥的小森美国KGC、位于荷兰乌得勒支市的小森欧洲KGC以及位于中国深圳市的小森中国KGC。分布于全球各地的KGC以日本筑波工厂的KGC总部为依归,遵循其指示进行统一的产品开发。

印刷技术培训范文第2篇

3月16日,柯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太阳机械有限公司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在北京共同签署《三方联合实验室项目合作协议》,将以联合实验室为平台,共同开发基于高速喷墨技术的组合印刷系统的应用及市场推广营销模式,为印刷包装行业的技术升级、企业转型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三方联合实验室选址在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将借助北京的地域优势和中印所的行业影响力,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柯达亚太区数码印刷业务总经理王兵、柯达 (中国) 图文影像集团数码印刷产品部销售总监汪杰,上海太阳机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祁和亮,董事副总经理周震星,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彦、副所长褚庭亮及相关人员出席签约仪式,并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及北京印刷行业协会等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相关领导到会,对三方实验室的组建表示祝贺,并寄予厚望。

印刷业“十二五”规划已明确将绿色印刷和数字技术作为印刷产业的发展方向,这需要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倡导者、推广者和领军者发挥影响力和技术优势,推动绿色印刷和数字技术的全面应用,推进印刷包装产业的数字化进程。伊士曼柯达作为数字印刷技术的引领者,致力于数字印刷技术的创新研发和应用推广,并在高速喷墨领域占据高端市场;太阳机械是我国商用表格轮转印刷机和特种防伪标签印刷机制造领域的知名企业,致力于在标签票据印刷产品上的创新、环保、科技应用;中印所作为我国唯一的部级综合性印刷信息服务与科研机构,5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印刷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承担着一系列国家和行业企业的重点科研课题。三家领军企业强强联手,将有利于打造印刷数字化时代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拳头产品,为印刷包装行业的技术发展与企业转型发挥推动作用。

签约仪式上,合作三方负责人均对三方联合实验室的组建和今后的工作表示出极大的信心。三方将以技术合作实现数字印刷与传统标签印刷技术的完美结合,为标签印刷行业提供集传统印刷设备、数字喷墨系统和新型材料于一体的,与工艺开发、技术培训及推广相结合的新型标签印刷整体解决方案,尽快研发出具有创新技术、符合实际应用的、能较快带来经济效益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同时针对不同生产需求,制定创新工艺解决方案,实现技术及设备的应用推广、销售,以切实的工艺服务推动数字印刷技术在标签企业的实际应用,实现设备投资效益最大化。

印刷技术培训范文第3篇

一、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组工大厦举行了*印协*年度理事(扩大)会议。邀请自治区科协、自治区民政厅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印协理事长古丽孜帕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张思训秘书长作了协会*年工作总结、提出了*年工作计划,并传达了中国印刷行业诚信建设峰会精神。会议向*荣获首批“全国诚信印刷企业”的单位授牌。

二、4月28日至29日,由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印刷协会共同在*计算机培训中心举办了新闻出版行业计算机排版职业技能竞赛。协会精心筹备并组织90家会员单位的150余名技术工人参加竞赛。9月11日至14日,协会派张思训秘书长带领荣获技能竞赛一等、二等和三等奖的5名选手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印刷专业“方正杯”职业技能排版大赛总决赛,我区1名选手获“优胜奖”,我们代表队获“优秀组织奖”。

三、7月11日至14日,在乌鲁木齐市对*年自治区各地州市级报纸的印刷质量进行了评比。这次报纸印刷质量评比是按照全国报协新修订的《报纸印刷质量实施细则》进行。共有47种报纸参评,评出精品级报纸5种,优质品报纸15种,良好品报纸27种。并于8月9日至11日在库尔勒市召开了自治区第22次地州市级报纸印刷质量经验交流会,向精品级和优质品报纸的承印企业颁发了奖牌。

四、组织17家会员单位参加了于6月16日至22日在乌鲁木齐举办的第十六届全国书市,并组成了第十六届全国书市*印刷展区,向全国新闻出版界同仁展示了*印刷业的新面貌。

五、8月5日至7日,在*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了*第十二届全国印刷技术设备展览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广告协会、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及*印刷界的同仁1000余人参加了展会开幕式。此次展会为*印刷界了解当前印刷技术设备的新动态提供了难得机会。

六、9月7日,协助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在乌鲁木齐市瑞豪酒店召开了“主题为:创新印刷——传统的颠覆与探索的*全国印刷经理人年会暨*中国印刷企业100强颁奖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位印刷行业嘉宾出席了会议。

七、9月28日至30日,应上海光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邀请,组织书刊印刷企业的34名负责人赴上海参加学习。在沪期间,参观了上海光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上海高斯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上海烟草公司印刷厂,并与上海同行进行了多次座谈和交流。

八、11月14日至19日,组织包装装潢印刷企业的19名负责人,参加在杭州举行的“*中国特印展”。并顺道参观了温州龙岗印刷工业园及在宁波举行的“中国丝网印刷展”。

九、12月18日至20日,协会副理事长张思训、郭全代表协会前往北京参加了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

*年工作要点

一、组织编写“*印刷发展史”,做好历史资料的收集工作。

二、组织会员单位参加全国印刷机械展览会。

三、组成*印刷代表团出国考察。

四、召开自治区第23次报纸印刷质量经验交流会。

印刷技术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校内外一体化;生产性实习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5-0187-03

根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数字印刷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有数字设计工作室、数字印艺工作室、装饰画制作工作室、数码摄影工作室、印后工艺工作室、包装展示设计工作室、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等校内实训场所,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与多家印刷企业签订了协议书,以基地为基础,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该实训基地已经正式挂牌为“武汉市总工会人才孵化基地”和“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授权认证中心”。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能为社会开展职业教育、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促进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作贡献。本文通过对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数字印刷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分析,为校企合作校内外一体化生产性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及高职数字印刷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1 校企合作校内外一体化生产性实习基地的内涵与特点校企合作校内外一体化生产性实习基地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的既在校内又在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是既能满足学校实习实训教学的需求又能满足企业生产创新需求的教学生产基地,学校通过到实习实训基地顶岗实训,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以及学生订单培养式就业;企业通过实训基地完成基地建设、生产、经营、技术开发等环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学校和企业获得双赢的社会局面。

2 校企合作校内及校外生产性实习基地的现状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目前是华中地区唯一拥有数字印刷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与武汉彩峰数码图文快速输出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实行“五个共建”,即共建专业、共建教学计划、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具体内容见表1校内实训基地一览表、表2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该实习实训基地是学校与企业通过合作办学、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方式利用企业的生产管理与经营、社会影响力建立的互惠互赢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是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夯实具有数字印刷技术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培养、培训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数字印刷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面向数字印刷及其相关专业,建设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陆续建成印后工艺设计室、数码摄影工作室、包装测试室、电子制版实验室、打样实验室、色彩管理实验室和产品陈列室等。该基地设施齐全先进,功能多样,集教学、实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具备社会技术培训与服务的区域资源共享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3 实习基地的具体开发与构建

通过以设计工作室为纽带,扩大合作企业范围,强化校企深度合作,将企业真实项目引进工作室,由企业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项目,实现教学、生产、技术开发多种功能,达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进一步加强与武汉彩峰数码图文快速输出有限公司的深层次合作,将企业生产线引入校内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的实训指导书;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做中教,做中学”的原则选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设计以“能力考核”为重点、企业参与的实践环节考核方式;校企共同制订集技术与艺术设计于一体的数字印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训教学大纲。

“数字印刷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能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与职业训练功能,能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训。具备齐全的满足职业训练所需的设备配置与足够的工位,以保证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并且所购实训设备是目前社会普遍使用且三五年不会落后的,以保证学生在校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相接轨。

该专业目前已建成的数字印刷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包括数字印前、制版工艺、印刷包装技术、印刷包装检测、模拟数字出版等实训单元,包括编辑设计、印前图文处理、数码印刷、数字制版流程、印刷、印后加工以及印刷质量检测等印刷技术的整个流程,在国内高职院校印刷技术专业中具有领先地位。并且通过进一步增设媒体创意与制作分室:艺术品的特种仿真工艺复制与制作,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和发展前景,目前实训室在做很好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效果,设备上投入,包括原稿摄取与制作设备、丝网印刷设备等,所需经费100万元,2009年年底已经完成。目前可拓展各种艺术品的仿真复制工艺和技术。升级数字设计工作室:数字印前技术是印刷技术的核心之一,目前实训室的印前设备在设备精度、设备台套数、设备功能上能满足专业方向、专业群发展的需要,投入经费50万元,2009年年底完成建设。已经添置电脑20台、高端图像扫描仪2台、高精度大幅面平台扫描仪1台、印前处理工作站1套、数码印刷系统1套等。目前可同时可满足平面设计、电子出版、编辑出版等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增设制版工艺分室: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正被行业迅速应用,传统制版工艺正逐步被计算机直接制版、数字流程所替代,由此,需提升制版实训条件。投入经费30万元,2010年年底完成购置海德堡数字流程1套、色彩管理软件、硬件2套、拼大版、直接制版系统1套,建成后可服务于该专业群“计算机直接制版”、“数字印前技术”、“色彩管理”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训任务,承接校内外的相关培训和专业教师的科研与技术开发。新建印后工艺工作室:新建印后工艺工作室承担本专业大部分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的实训教学,如印刷媒体基础、印刷原理与工艺、胶印机操作、印刷设备、印后加工工艺、印刷生产实习等,目前在设备先进性、设备台套数等方面滞后。通过投入经费50万元,2009年年底完成计划购置海德堡四开四色印刷机1台、国产单色印刷机1台,另寻求企业捐赠,建立完善的印刷技术中心。建成后可服务于该专业群大部分专业大量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训任务,承接校内外的相关培训和专业教师的科研与技术开发。

4 实习基地建设的保障与发展

4.1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提高该专业办学水平的同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引进大量先进的精密仪器和贴近企业实际的实用设备。该专业拥有教师24人,其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6人、硕士学历13人。同时积极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为使中青年教师跨入“双师型”教师队伍创造条件。逐步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爱岗敬业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具体如表3所示。

4.2 基地建设的资金保障与激励措施

该院对参与基地建设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将给予奖励:学院将设立专项奖励资金,根据教职工参与基地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和作出的贡献,分级别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成绩突出的给予重奖;对在基地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先选优等活动中,将予以优先考虑;不断面向全国招聘高素质专业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预计每年引进“双师型”教师2~3名;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每年派出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与企业联合,从企业外聘和引进具有丰富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与知名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联系,掌握本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给学生传授最新的知识和技术;经费来源于上级拨款、学院自筹、社会捐赠。资金合计投资723万元,其中,投入713万元用于实训基地硬件建设,投入4万元用于教学团队建设,投入3万元用于人才培养方案(含课程体系)创新建设。

4.3 实习基地立足本校辐射社会功能

该院实训基地,不只对该院学生开放,同时还可对共享学校和社会开放,接受其他院校师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或向社会提供服务。例如:再就业培训,为企业的职工提供职业技能的培训等,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它主要实现以下社会服务功能:为该院与共享学校学生实训课程提供场地与设备,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为该院及共享学校学生,为社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的鉴定工作;利用自身技术与设备的优势,为社会企业从事加工与技术服务,提高基地技术水平;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企业人员的培训提供条件。作为企业培训职能部门的延伸,实行订单式教育,同时促进实训基地知识的新陈代谢;为数字印刷技术、装潢设计类专业教师进修提供培训;创建数字印刷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到专业实训室参加有偿的勤工俭学专业实践,既增加了专业实践的机会,又达到了勤工助学的目的。数字印刷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立和运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教学和专业实践水平。

5 结 论

高职校企合作校内外一体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开发与建设更加贴近职业教育的本质,充分体现艺术专业与职业教育结合的特点,通过与社会、企业等资源的共享缓解了学校办学资源不足的问题,通过实习实训、订单培养等手段解决了学生学习、就业的问题,为企业培养了实用性人才,具有极强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欧亚梅.基于“双元制”教育模式的高职数字印刷专业教学与实践——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 3(31):32-33.

[2]廖建军,杨喜生,叶勇军.设计艺术类专业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湖南社会科学,2009(3).

[3]孔玲君,姚海根.新建数字印刷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出版与印刷,2009(1).

[4]潘春利,侯霞.一体、两翼、三结合——探索高职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模式[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9)154-157.

[5]陆云帆,蒋方纯.高职教育改革中生产性实训与课程群建设联动关系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5):173-174.

印刷技术培训范文第5篇

3月16日,柯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太阳机械有限公司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三方联合实验室项目合作协议》,三方将以联合实验室为平台,共同开发基于高速喷墨技术的组合印刷系统的应用及市场推广营销模式,为印刷包装行业的技术升级、企业转型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三方联合实验室选址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将借助北京的地域优势和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的行业影响力,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柯达亚太区数码印刷业务总经理王兵,柯达 (中国) 图文影像集团数码印刷产品部销售总监汪杰,上海太阳机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祁和亮、董事副总经理周震星,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彦、副所长褚庭亮及相关人员出席签约仪式,并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及北京印刷行业协会等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相关领导到会,对三方联合实验室的组建表示祝贺,并寄予了厚望。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在印刷行业的应用日益拓展。印刷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明确将绿色印刷和数字技术作为印刷产业的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出版商业印刷企业,还是包装和标签印刷企业,都面临着根据市场变化和产业发展规划积极转型,以新技术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实现产品多元化、差异化发展的课题。此次,三家领军企业强强联手,组建“新型印刷创新技术联合实验室”,将有利于基于各方优势开展高速喷墨印刷系统的技术整合、工艺开发、市场调研与推广,适时把握行业技术转型及其升级改造的机遇,打造印刷数字化时代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拳头产品,为印刷包装行业的技术发展与企业转型发挥推动作用。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褚庭亮副所长代表三方介绍了联合实验室的下一步工作:三方联合实验室成立后,将本着互补、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利用各自的优势,强强联手,以技术合作实现数字印刷与传统标签印刷技术的完美结合,为标签印刷行业提供集传统印刷设备、数字喷墨系统和新型材料于一体的,与工艺开发、技术培训与推广相结合的新型标签印刷整体解决方案。尽快研发出具有创新技术、符合实际应用、能够较快带来经济效益的新技术与新产品,积极申请相关专利和申报国家重大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同时,针对不同生产需求,制定创新工艺解决方案,实现技术及设备的应用推广、销售,以切实的工艺服务推动数字印刷技术在标签印刷企业的实际应用,实现设备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签约仪式上,合作三方负责人均对三方联合实验室的组建和今后的工作表示出极大的信心。

印刷技术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股份制;实训中心;校企共赢

一、导语

职业中学要配合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出本地产业经济发展所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学校的专业设置必须紧贴本地产业结构和市场。

近几年,小榄产业经济高速发展,工业现代化突飞猛进,既为职业中学——建斌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小榄镇产业经济的兴旺发达又为建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建斌地处小榄镇城区,原有的校园规划和设备设施条件已远远满足不了学校的发展,而产业日新月异的变化迫切需要学校紧跟企业发展,学校办学要勇于走出去,把企业请进来。因此,建斌突破传统单一的学校管理模式,转向引入市场管理机制,采用市场化以股份制形式整合社会资源,以专业为核心兴办企业,建设生产型的股份制实训中心,实现教学、生产、服务三位一体,达到学校、企业、社会三方共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的结果。因此,创建股份制实训中心势在必行,形成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出资、共同管理经营的实训中心。

2005年,学校创新管理理念,变管理学校为经营学校。建斌把市场经营理念引入学校,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人本管理、品牌意识的管理理念,把注重办学效益、成本核算、创立品牌和发挥效益、主动参与社会竞争、寻求强强联合、实现共赢的合作方式等企业经营理念运用、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环节中,针对不同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层面的合作模式,使学校在开放的环境中,办出职教特色,树立独特的职教品牌。

二、股份制实训中心运作模式介绍

1. 强强联手——成立“小榄镇工业培训中心”。

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信息、技术和人才难题,“整合社会资源,促进技术创新”是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小榄镇生产力的宗旨。考虑双方的实际情况,建斌以此为契机,采用多种形式整合社会资源。建斌与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经过多次洽谈,双方结合社会对数控技术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达成一致意向,先后共投入180多万元购买机器设备,成立“小榄镇工业培训中心”经济实体,双方按实际投入比例持股,共同聘任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工作人员,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共同建设机械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UG等专业实训室场,为社会提供技能型人才培训服务、委托加工等相关技术服务项目。中心目前运行情况良好,扣除成本,每年可盈利20万元。具体运营如下:

第一,“小榄镇工业培训中心”运营业务首先是为满足本校学生加强技能训练为条件,结合实训场地情况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与岗位匹配的能力结构,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如在课程设置上实行的职业能力“螺旋提升”结构模式、小班制教学、项目教学法等。

第二,“小榄镇工业培训中心”运营业务之二是举办企业员工培训和开展社会短期培训。优秀的师资、精良的设备和良好的教学、实训条件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了理想的场所,也为开展社会培训提供了条件。如中山市农村青年培训、百万青年技能培训、全民基础素质教育培训,固力公司等多家企业的员工技术培训、UG专业培训等,并承办了中山市职教系统的多项技能竞赛活动,充分向社会展示了“小榄镇工业培训中心”的良好条件和设施。

第三,“小榄镇工业培训中心”运营业务之三是承接企业委外加工和技术支持。实行承包制,项目负责人直接与企业联系,加工机械配件等,并为本地部分中小企业解决技术疑难问题,既推动了中心的运营效益,又通过加工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又帮助企业解决了业务繁杂和技术攻关难题,开阔了师生的专业视野。这种合作模式,为专业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学校真正走上了市场经济的轨道,为学校实现自身造血提供了可行性。

2. 机制创新——“印刷技术培训中心”股份制经济实体。

根据对小榄经济结构市场调查,印刷包装行业是小榄镇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该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为了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要,保证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拓宽学校的办学渠道,提升培养人才的能力,我校积极与印刷行业协会联系,了解专业信息资源及人才需求方向,经印刷行业协会牵线,由我校(甲方)提供运营场地和中心建设,与深圳山口特种印刷机械设备厂(乙方)合作,双方共投入130万元人民币,甲方拥有30%股权,乙方拥有70%股权,共同成立“印刷技术培训中心”。建斌提供场地设施及管理,配备专人负责独产经营,独立核算,所产生的效益按双方所持股比例分配。

“印刷技术培训中心”建立不仅向印刷专业学生提供了优厚的实训条件,还承接了校内外多种产品的印刷和包装服务。“印刷技术培训中心”自2005年9月建立,通过各项业务加工,从05、06两年的维持运作到近三年平均净盈利30万元,既实现了中心的运作和经济赢利,又扩大了学校的影响,也为社会提供了服务。现在,建斌“印刷包装培训中心”的业务已辐射中山市内的一些地区,日生产量达6万张/次,也是目前学校三个“经济实体”中赢利相对较高的实体。

3. 工厂请进学校——成立“服装工艺培训中心”。

小榄镇以内衣名镇著称,服装行业是小榄镇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人才的需求比较多并且技术人才要求比较高。考虑校内建立的校内实训场地单一化,学校为了培养与企业结合度高的人才,建设与工厂同步的实训场地。考虑资金投入又有缺口,学校经过走访多家制衣公司,了解了工厂的实际生产情况和岗位需求。2009年,学校与小榄镇纤丝鸟制衣厂达成意向,由学校提供场地,纤丝鸟制衣厂提供设备及经营项目,成立“服装工艺培训中心”,学校收取一定的租金作为产教服务费,工厂委派专人进行管理和运作,并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给甲方学生实训,“服装工艺培训中心”的建立既为在校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场地,又为学校带来了收益和社会影响力。

三、股份制实训中心的成效

1. 引入市场共赢机制,创新了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双方按股份比例投入资金组建经济实体,根据市场机制运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同担,利益共享。这种合作模式意在打造市场经济条件下校企合作典范式的实训基地,整合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与资源,探索真正能够学以致用的实践教学新路子,实现了学校和企业一体化。

2. 改革了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以上三个股份制实训中心牢牢结合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现场教学形式进行培训,实训过程中注重实践,突出技能,强化应用,强调学生人人参与、合作共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3. 建立了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的经营型实训基地。

股份制实训中心除了保证我校学生正常的实践教学、技能培训和生产实习外,还面向社会,为其它企事业单位、社会人士提供技术培训,同时开展委派加工服务、技术攻关等经营活动,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提升了自己,同时也也带动了其自身业务的拓展和专业发展,学校也从中加强了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和交流,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降低了部分专业三分之一的办学成本。

股份制实训中心的建立使企业走进学校,企业与学校共同担负运营和管理,学生一边实训一边参加生产活动,减少了学生原来在单一实训过程中的耗材量,据相关人员统计为学校节约了近三分之一的成本费用。

5.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实训平台和就业途径。

我校学生除了可在创办的实训中心进行正常教学实习实训外,还可以利用合作方企业的优势资源,可以给我校的学生提供其它顶岗实习机会,并帮助推荐部分专业学生就业。为我校学生创造了一个优越的实训平台和较好的就业渠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四、结束语

股份制实训中心的运作和经营,解决了学校购置实训设备资金来源的困难,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降低了学校的成本,为学生实训提供了良好的设备设施,使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得到了落实。实训条件改善后,教学与企业生产场景联系紧密,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学生在融入生产的过程中,更能深刻体会到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找到理论和实践的契合点,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从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也大大增强,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样的人在走出学校、融入社会时将会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对其以后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股份制实训中心的建成,实现了从管理学校到经营学校的转变,这种转变是一种质的飞跃。这种飞跃,一方面可以促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和消化所学的专业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同学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既实现了学校通过自身造血加速发展的目标,又实现了为企业提供场地、设施及信息资源和社会服务。

印刷技术培训范文第7篇

不断完善的产品线

以爱色丽颜色控制产品为基础,泛彩不断拓展印刷色彩相关领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率先在国内推广EFI+EPSON数字打样系统、国际印刷适性仪的顶尖品牌荷兰IGT、高端显示器软打样系统、专色油墨配色系统等系列印刷色彩相关解决方案,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泛彩也成为印刷颜色控制和色彩管理解决方案的首选供应商。

技术领先

和材料销售不同,色彩相关解决方案对技术和人员的要求非常高。从一开始,泛彩就树立了“技术为先”的思想,不断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也不计较成本为技术人员提供各种专业培训。泛彩先后多次选派优秀技术人员远赴荷兰、比利时、德国(FOGRA)、新加坡等地接受世界先进印刷技术的培训,以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不断保持技术领先。现在,泛彩拥有FOGRA认证的PSO专家、G7认证专家、IGT认证技术工程师、EPSON认证工程师等一流的技术和专家团队,并于2012年成立EPSON认证维修站。

以先进技术为依托,泛彩大力推广色彩管理技术培训,参与研发的《色彩管理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模块,通过了国家部级鉴定。

近年来,泛彩应邀参与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如《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六部分:柔性版印刷》国家标准、《数字印刷纸张印刷适性和检验方法》国家标准、《纸和纸板印刷适性测试方法》系列行业标准等。

标准化:集色彩管理应用之大成

经过多年的应用和发展,色彩管理技术已经包括了印前、印刷的整个过程。但是,由于不少印刷企业基础管理薄弱,在很多中小企业,色彩管理技术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这就使印刷标准化提上了大家的议事日程。泛彩非常清楚这个现实,并于2011年远赴德国FOGRA,学习并考取了国内首家FOGRA认证的“标准胶印生产流程”(PSO)合作伙伴。 2012年,又派专业技术人员去香港,考取了G7认证专家资格。如此,泛彩创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色彩管理和印刷标准化专家团队。到目前为止,泛彩的专业团队先后服务了包括上海当纳利(G7认证)在内的众多知名印刷和包装企业的标准化项目,这些实践又极大地丰富了专家团队的知识和经验。

印刷技能竞赛:为行业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有技能竞赛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技能竞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和参与。中国作为世界印刷大国,也将于今年派出选手参加7月份在德国莱比锡举行的第42届世界技能竞赛印刷项目的决赛。

作为世界竞赛必须的一项重要内容,使用印刷模拟系统进行故障排除占据了不小的分量。泛彩作为国家印刷技能竞赛辅导专家组成员,义务承担了这个部分的学员辅导工作。泛彩正在努力,为中国的选手争取在世界技能竞赛的舞台上取得好的成绩而贡献一份力量。

真正全面的解决方案

印刷是一个既综合又分散的行业,同样是在印刷行业,一家胶印厂的厂长,很可能对于另一家柔印厂的产品或者技术一无所知,更不用说还有凹印、凸印、网印。如果是从产品上来看,你肯定不能要求印刷书刊的技术人员去解决标签印刷的问题,也不用说其他诸如IC卡印刷、薄膜印刷、线路板印刷等等。

泛彩是从胶印开始的,对胶印了解和研究得比较多,这方面的经验也比较丰富。但事实上,除了胶印,泛彩早在5年之前,就已经开始涉足柔印、凹印、凸印等众多的印刷领域,服务过的客户群体也多种多样,几乎涵盖各种产品、在各种材料上的印刷。这为泛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来解决不同产品、不同印刷方式所面临的颜色和色彩管理问题。

当我们说全面的色彩管理解决方案时,不仅是指从设计、印前制作到印刷的全过程解决方案,而且还包括各种不同印刷方式、不同材质和产品的全范围,除了产品以外,还包括技术服务和培训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印刷技术培训范文第8篇

自2003年雅昌参加美国印制大奖以来,11次问鼎被誉为全球印刷界“奥斯卡”的美国印刷大奖,共揽得279项各类奖,其中60项金奖、9项全场大奖,并创纪录地连续6年成为全球印刷企业中获金奖最多的企业。在其他国际、国内印制大奖上获奖更是不计其数,雅昌获奖累计总数量已超过800余项。

我们不免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雅昌如何能获得如此多的荣誉?其印制的产品何以在国内外有如此竞争力?其产品的核心优势在哪?产品竞争优势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雅昌又有哪些宝贵经验是值得与行业同仁交流的?

带着上述疑问,笔者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从核心层的企业理念、价值观,到制度层的各经营管理要素,再到产品层的技术研发、质量管理、企业服务等。

本文将以雅昌历年“美国印制大奖”获奖产品为轨迹,从获奖产品的技术、工艺、材料等多个维度进行分解,重点分析雅昌在产品层面的核心竞争力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以窥雅昌的产品竞争优势。

雅昌产品竞争优势分析

表1~4分别从获奖数量、新技术获奖占比以及获奖门类等多个维度,对雅昌在美国印制大奖上的获奖产品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定位优势

雅昌的获奖产品主要在“产品服务目录”、“艺术书”等高档精装书籍奖项或与之相关联的奖项,体现雅昌在工艺最复杂、要求最高的高端印刷领域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而雅昌的市场定位便是“高端艺术印刷”,多数产品具有设计精美、工艺追求极致、用料考究等特点,雅昌的竞奖产品能走上竞奖台,本身就已经经过了一次优中选优的洗礼。

2.个性化自主技术构筑技术优势

雅昌自主研发的新技术产品,成为美国印制大奖最高奖项――“全场大奖”的强有力竞争者,并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特别是采用雅昌自主研发的雅奕印刷技术、雅映印刷技术、个性化装帖技术等新技术印制的产品在国际大赛上大放异彩,成为近年最高奖项的强大竞争者。

3.书籍设计创意优势

经过几年的重点打造,雅昌已经建立起一个出色的书籍装帧创意设计团队,创造大量的优秀作品。即便是在美国印制大奖上,雅昌自主设计并制作的产品依然占有较高获奖比例,雅昌的书籍创意团队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

解码雅昌产品竞争力的构筑

在雅昌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企业对于构筑产品竞争优势始终是不遗余力的,其重要性永远是排在企业战略的最前列,涉及从人力到物力,从内部到外部等方方面面的战略战术,并用持之以恒的态度去执行、去构建。

1.技术研发

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建立的关键。雅昌通过持续有效的核心技术创新,形成企业的核心产品,并最终为市场所认同,逐渐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优势,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①技术研发机构建设

技术研发中心

雅昌是印刷行业内少数设立技术研发部门的企业,无论是新技术的研发,还是传统印刷技术的发挥应用,雅昌始终处于行业前沿。技术研发中心独立研发具有颠覆性的“雅映”印刷技术、划时代意义的“雅奕”印刷技术等新型专利技术,为雅昌提供世界级的、技术领先、品质卓越的高端印艺产品打下坚实基础。

装帧技术中心

装帧技术研发中心专注于印后装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为生产提前策划、工艺指导,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是产品品质的守护者。

创作中心

创作中心是为满足个性化、艺术定制业务需求而成立的专项技术研发中心,以艺术创意、设计为方向,传承工匠精神,打造纯手工制作艺术化、个性化、多样化的高品质艺术书籍与艺术创作中心。

②技术创新理念

技术创新服务于企业战略

无论是最早设立的技术研发中心,还是最近组建的创作中心,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针对性,各技术研发机构在各自的领域,承担相应技术创新使命与责任,取得众多技术创新成果,保持雅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技术创新要解决市场“痛点”

随着摄影艺术的发展,市场对于高端黑白印刷技术的需求增强,但现有的黑灰双色印刷技术,不仅未能实现从印前到印刷的色彩管理,且因只有两个颜色进行颜色模拟,阶调还原力弱;而采用普通四色印刷技术又难以控制颜色的稳定黑灰色控制。

雅昌自主研发的“雅映”印刷技术,不仅在印前实现准确的ICC颜色预览,其阶调层次还原能力提升达20%以上,且杜绝了传统四色印刷黑灰颜色过程中容易出现偏色的问题。

效率即是价值,更是竞争力

雅昌基于Adobe系列软件平台,结合雅昌业务的产品特征开发了一系列、共计10余款插件软件,各插件模块在专项细分领域的印前数据处理效率提升达40%以上。

1+1>2的整合性技术开发

A公司开发的显影废液处理装置和B公司的废水过滤箱,各自单独使用效果甚微,其作用难完全发挥。雅昌技术团队通过整合性技术开发,重新设计了中间废水池、水箱废水供给及处理系统,并将两套系统进行桥接,应用于冲版水的循环处理与利用,实现1+1远大于2的效果,目前雅昌车间不再需要新水去冲洗印版,年节水量超过8000吨。

学习、创新、超越

雅昌成立之初,定位就是高端艺术印刷,向印刷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企业学习,聘请全球最顶级的技术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后,雅昌研发出自己的“色彩管理体系”,结合拍卖业务产品特征,制定出完整的“艺术品图色处理标准”,雅昌的印艺技术实现更高标准、更精细化、更系统化的超越。

2.质量管理

任何时候都不会缺少市场,但市场最缺的是品质。产品做好,其他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获奖更是顺理成章之事。

高标准的质量意识

雅昌的质量评价,最初是对与不对的问题,但很快就进化成好与不好的标准,做就要做别人做不了的产品。不仅强调认真,更要注重专业的精神,不仅要让客户满意,更要让客户感动。

系统的基础质量管理机制

雅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制定了从材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的全面检验与控制制度,打造了标准化的环境体系,系统的设备保养制度得到有效地执行。扎实的基础质量管理工作为高质量的产品交付提供保障。

充分的产前工艺策划

雅昌成立了产品工程组,专门研究产品的装桢、结构、工艺合理性分析,并与客户充分交流,了解其设计理念,为客户进行良好互动并提供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改良建议,将客户作品的设计做得更加优秀和完美,并极大减少后期生产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发生。

3.人才培训

商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所拥有人才的健全度、人才在专业领域的综合素养水平、人才的技术成长性等人才因素,影响着企业的整体产品质量及竞争力。

管理培训

雅昌高管都接受过北京大学、中国人大以及惠普商学院等名校为雅昌定制的管理课程的学习,帮助管理层系统理解“雅昌是谁?雅昌从哪里来?雅昌要往哪里去?”的问题,理清雅昌的价值观和商业模式,明确企业存在的意义。

技术培训

说到传统印刷工业技术水平,德国和日本依然是站在全球顶端。在雅昌开始涉足制版之外的印刷、印后环节之初,便聘请海德堡前中国首席工程作为技术顾问,后续又每年大批输送不同专业领域的技术骨干到日本小森、德国马天尼等行业中最顶级的公司去学习,时间最长的达半年以上。通过这样的方式,雅昌培养出一大批各专业领域的工匠级技术人才,成为雅昌后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动力。

艺术教育

雅昌的业务结构类型,决定了仅做到完美的印刷复制是远远不够的,员工必须对各种艺术品门类的艺术风格,乃至各艺术家作品的特点均有深入的了解。通过对员工进行系统的、持之以恒的艺术教育,在各产品制造流程环节,雅昌均培养出对艺术品有较深入理解的专才,雅昌也成为行业中最懂艺术、最理解艺术家需求的企业。

4.合作伙伴

一个企业的成功,除了内部因素外,外部因素也起到重要的影响,合作企业以及合作方式的选择,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供应商的选择:与相关领域的知名企业合作

雅昌选择与行业各专业领域的顶级企业合作,使雅昌的整体软硬件配置,处于行业中的领先水平,这为高品质的产品交付提供基础条件。

与主要供应商的合作方式:战略合作方式

雅昌与各主要合作伙伴的合作方式,多为战略合作关系,双方的合作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买卖关系,还涉及人员培训、技术研发、市场推广、信息交流等综合领域,合作的基调是立足于长远,通过整合双方的优势,实现合作的持续共赢。

雅昌印制的产品能屡屡斩获国际印制大奖,展现令全球同行叹服的东方印艺技术之美,是多方面综合优势的持续进步与保持,特别是在新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先优势,雅昌100余项国内外各类专利及30余项软件著作权的总申请量,更是让追随、模仿者望尘莫及、难以超越。

印刷技术培训范文第9篇

异国深造5余载一片丹心报效祖国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中国的前途是你们的,世界的前途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是主席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中国留苏学生代表时说的一段话,谢普南老师就是学生代表之一,正值青春年华的他听了这样的鼓励甚为激动,这段话也成为了他以后学习、工作的动力,给了他极大的鼓舞。

“祖国寄希望于我们,国家的命运和希望系在我们身上,我们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报效祖国是我们的使命。”谢老师回忆那段留学岁月很是激动,那段时光成为了他难以忘怀的记忆。

1961年,谢普南老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印刷学院,抱着报效祖国的决心,他随即回国投身于我国的印刷高等教育事业。他参加了北京印刷学院及其前身北京文化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工艺系的筹备、建设全过程;经历了从艰苦创业到边办学边建院直至建成的创业,发展的整个历程;见证了北京印刷学院从一个系、一个专业,一个班级35位学生和十几位老师到四系、两部、2500多位学生,成为了具有影响力的国内唯一的印刷综合性高等学府。谢普南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从一位专业教师成长为专业负责人,系主任。教学副院长,肩负着越来越重的责任。他一直怀着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四十年如一日,勤奋耕耘在教学和学院建设第一线。

默默耕耘40年战斗在教育第一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当好一名教师,在教学一线传道授业解惑。当时我国非常缺乏印刷专业本科的专业教师,这个重任理所应当地落在了谢老师与其他几个留学归来的教师肩上。首要任务便是开创我国本科印刷工艺和印刷机械专业,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编写专业课教学内容、专业教材等。当时,谢老师与其他几个老师不仅要承担全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有时要同时教授两到三门课程。凭着他在国外学习时的良好基础的勤奋努力,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1975年,谢老师与其他留学归来的老师一起筹备创建我国第一个印刷机械专业,1977年经过批准在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正式招生。而后,谢普南老师和张慈中教授共同建议建立“设计艺术专业”得到了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教委以及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由谢普南老师和专业负责人负责该专业的建设。在谢老师担任教学副院长兼任印刷技术系主任期间,他根据印刷科技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印刷技术领域的应用,及时调整了原来的印刷技术以光化学为主的教学内容,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图文信息处理及制版技术专业”。

谢普南老师从事教育多年,除了负责专业建设工作以外,依然要集中精力抓好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另外把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放在重要位置,把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使得学校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教学评价是国家教委为提高普通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1995年,北京印刷学院正式开始迎评,对凝聚了谢普南老师无数心血,成立了20年的北京印刷学院来讲,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谢普南老师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经过全员师生员73年的艰苦努力,1997年底,北京印刷学院通过了国家教委的教学合格性评价,这不仅是对学院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肯定,也是对谢老师等人工作的肯定。在谢普南老师从教学第一线退下来之前,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印刷技术和装备半个一世纪发展的见证者

谢普南老师在教育战线默默耕耘的同时,也是我国印刷技术和装备发展的见证者。他经历了我国印刷技术和装备从“铅与火”到“光与电”以及现在的“0和1”数字化时展的历程;经历了“激光照排、电子分色、胶印印刷、装订联动”的16字方针到“印前数字化、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材料优质系列化”的28字方针的发展历程。同时他经历了我国印刷装备发展历程中无数个“第一”。

他参加了我国北京人民机器厂第一台单张纸胶印机J2108机的鉴定,亲自主持了北人N-300的速度为15000张/时的多色胶印机的鉴定;参与了上海人民机器厂试制J2109胶印机;曾与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技术人员一同到内蒙古新华印刷厂测绘我国引进的第一台马天尼无线胶订联动机;他曾带77届学生到上海钉书机械厂参加引进的柯尔普斯精装联动机的部分测绘:在上海人民机器厂,北京人民机器厂,湖南人民机器厂试制了第一台四色报纸轮转胶印机以后第一时间到人民日报印刷厂、外文印刷厂和中国青年报印刷厂了解机器结构及使用情况……这些“第一”都是我国印刷装备发展的里程碑,作为见证者与参与者,谢普南老师深感自豪。

异国深造5余载一片丹心报效祖国

已过古稀之年的谢老师退休12年以来,依然在印刷行业默默耕耘。

他充分利用退休后的时间,始终坚持深入国内外企业,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孜孜不倦地研究世界先进的单张纸高速多色胶印机、卷筒纸报纸和商业轮转胶印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技术性能的特点,建立了目前国内资料最全的进口单张纸和卷筒纸高速多色胶印机的典型机构的计算机图库。在此基础上编写制作了《现代高速多色胶印机结构及新技术》等可见供教学和培训使用的资料,受到了热烈欢迎。

谢普南老师连续5年参加了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上海印刷协会和我国相关印刷机械制造企业联合组织的,旨在促进和提高国产印刷机质量和水平的“质量万里行”活动,担任专家组组长,行程数万公里,深入到数十家印刷、印刷设备制造企业,从所调研的印刷机的设计、加工、装配到印刷企业实际印刷生产全过程进行实地跟踪调查,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他参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达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组织制定《平版印刷工职工标准》的工作,并参加了2008年的首届全国平版胶印工的技能大赛,并任大赛技术采办委员会主任和大赛的总裁判长,以及2010年的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任总裁判长。除了以上工作,他还负责和直接参与编写平版印刷工技能大赛报纸轮转胶印组的技能考核和理论考核的大纲和实施细则、理论考核,复习试题库和理论考试试题的命题工作。

他不断将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奉献给印刷事业,为印刷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12年来,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为高等院校、印刷设备制造企业、印刷企业技术,操作人员,国外印机公司的技术和销售人员做过近50次专题技术讲座和技术培训。指导北京印刷学院几点和信息工程学院的印刷机械的专业教师及其研究生,帮助专业建设。完成和合作完成专著及译著3部,分别是《印刷设备》规划教材、《印刷媒体技术手册》、《印刷科技实用手册》印刷设备分册。

“对于我来讲,退休只是意味着行政职务和岗位的改变,丝毫没有改变我对印刷教育和印刷事业的热忱,反而是我事业的一个新的起点和阶段。”就像谢老师所表达的这样,他退休12年来孜孜不倦,很好地实现了其努力追求的目标。

印刷技术培训范文第10篇

海德堡与印刷技能大赛的情缘可追溯至2008年的首届比赛。此后,每届大赛的前后,人们也都会看到海德堡热情而忙碌的身影。长期以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行业领先者,海德堡不仅致力于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引入中国市场,更一直在认真思考中国印刷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坚持为行业提供优质培训、培养高素质印刷人才的海德堡,行走在公益的道路上。

与印刷技能大赛一脉相承的,还有海德堡技术资格认证。2010年4月,海德堡首次面向中国用户推出该项目,并结合同年8月举行的全国第二届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对入围决赛的126人进行认证。

如今,技术资格认证已经走过了4年历程,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位印刷人汇聚在海德堡深圳印刷媒体技术中心(PMC),并在这里完成了他们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飞跃。“眼界变得更宽,视线铺得更远”,来自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楚天印务总公司的张新华在培训结束时一语道出所有学员共同的心声。

深入了解海德堡团队为技术资格认证付出的心血,便可体会到这一事业在他们心中的分量。

海德堡技术资格认证分为技术培训和技能考核两个环节。在技术培训阶段,海德堡专门组建了一个“精英讲师团队”,设置针对性课程,并确立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授课方针:对于那些接触过海德堡胶印机的学员,培训主要在于熟练、强化和补充;对于那些从未接触过的学员,则着重讲述操作设备的要点和操作规范,并时刻关注学员反馈并及时调整授课节奏。在技能考核环节,海德堡资深调试工程师则会为学员保驾护航。

一些细节或许更能展示他们的用心良苦。为确保考核阶段设备性能保持在同等的最高水平,在培训启动前两个月,调试工程师们就已经开始进行性能测试和调节;在比赛过程中,每一位选手考核结束后,调试工程师都会及时将墨量、水量等相关参数归零,并进行洗车,然后还要让设备空转至少5分钟,以便洗车水完全挥发;深圳PMC还通过招标形式为选手们挑选宜居的酒店,选取卫生条件优秀的餐厅,聘请专职医师为选手们提供医疗咨询服务,甚至还为每位选手购买了期限1年的个人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这些举措看起来细致得近乎琐碎,但正是这些小细节的存在,为培训考核等各个环节的顺利运行、为比赛结果的公平性和权威性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保障。

众所周知,“海德堡技术资格认证”并非盈利项目。但从长远来看,它又确实是“盈利”的,只不过,这个“利”已经摆脱了狭隘的利润定义,而是“利”在行业,“利”在未来。

上一篇:财务闭环管理范文 下一篇:消费经济理论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