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硕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17:36:28

英语硕士论文

英语硕士论文范文第1篇

一、引言

古谚云:题好一半文。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当然不能将论题的作用绝对化,但也不可忽视论题选择对论文质量的影响。选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富有创新性。选题是论文写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同学们觉得十分棘手的一个问题。本文试从论文选题的重要性及其原则、方法及途径来论述英语专业硕士论文选题的问题。

二、论文选题的重要性

选题是论文所要重点论述的事项或解答的问题,是撰写论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决定着论文的价值,也关系着学术研究的成败。正确选题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题的方向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论文撰写能否顺利进行,完成质量如何,甚至对于我们今后所要钻研的学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恰当的选题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可以避免南辕北辙的错误。

(二)选题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选题不好,不恰当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影响撰写速度,还有可能会使论文的撰写走入死胡同,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写出的论文质量不可能高,甚至很有可能无法顺利完成论文,反之,恰当的选题则为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选题有利于提高研究能力,选题是研究工作实践的第一步,选题需要积极思考,需要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在开始选题到确定题目的过程中,需要钻研专业知识,慢慢学会收集、整理、查阅资料等研究工作的方法,并要对已学的专业知识反复认真地思考,然后从某一层面或某一角度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从而使从事学术研究的各种能力得到初步的锻炼和提高。

由此可见,正确的选题至关重要,它是论文成败的关键,难怪有人说,选对题就等于完成了一半。

三、论文选题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选题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位论文撰写的过程是否高效高质,收集资料的范围是否合理有用,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论文,能否保证论文最终的写作质量等。因此,选题时一定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遵循科学有效的选题原则和选题方法,在切实可行的专业范围内,通过有效途径去获取恰当易写的论文选题。

(一)论文选题的原则

一般来说,英语专业硕士论文选题要把握三原则。

1.大小适中,指选题要控制在适中范围内。选题过大,有限的篇幅里难以驾驭,难以写深、写透。例如:“On English Learning” ,“On English Learning”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有太多的东西要写。这样的题目缺乏研究重点,所做的研究也就不能深入。选题过小,范围太窄,研究视角就会受到制约,论点则无法深入展开。大小适中的选题原则,要求我们对那些过大的选题进行“缩水”处理,而对一些过窄过小的选题进行“扩容”处理。以达到“小题大做,小中见大,以小带大”的写作目的。

2、新旧相宜。新旧只能是相对而言。选题中的“新”指“前沿性选题”和“空自填补性选题”两类; “旧”指“基础性选题”和“补充前说的选题”两类。因受写作时间和学生知识积累限制,硕士论文中只有少部分人会涉及“前沿性选题”和“空自填补性选题”之类的论文选题,大多数学生和和会就“基础性选题”和“补充前说的选题”两类来思考论文选题。3.量力而行。题目难易要适中,客观分析和估计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问题能力。由于硕士论文是一项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的繁重任务,选题时要本着量力而行原则,围绕所学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视自己对资料文献的收集和消化程度,选择自己能充分驾驭而又切实可行的题目。

(二)论文选题的方法

1.在自主学习中获取选题。在广泛阅读专业书籍的基础上,还应拓宽自身的知识而,去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选取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2.在社会生活中寻找选题。语言是社会生活的镜像,它会呈现和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因此,学位论文的选题可以从社会生活中找寻。

3.通过资料收集中选题。论文的写作离不开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参考资料是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科学探索,是论文写作的物质基础。

4.在教师指导下确立选题。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写作,是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这不仅是应当的,也是必需的。学生在确立选题时,应多和老师沟通,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反复商榷,最后确定,把老师的意见和自己的见解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后确定选题开始写作。

(三)论文选题的途径选题可分为语言学研究、英语教学法研究、英美文学研究、翻译研究、社会文化研究等五大类。论文选题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己提出来的,一种是他人指定的参考选题。自己在课程学习和平时阅读中反复思考出来的选题是最理想的。

四、结语

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前应当重视选题,深思论文的选题是否有新意、有创见,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与本专业有关系、选题范围是否过大。英语专业的学生应当特别考虑论文题日是否符合英语表达习惯、题日是否简洁、大小写是否符合规范。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题日不可晦涩难懂。指导教师不仅要在文章的结构、语法的正确性、语言的运用等方面加以指导,而且要启发学生的研究思路,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在阅读中筛选有价值的素材、从多个渠道选取研究课题,并且对学生的选题加以修正。学生在选题时应该听取导师的意见,把自己的想法与导师沟通、反复切磋。但若过分依赖导师的意见,有可能导致学生在写作时缺乏自身的观点、逻辑思路,以致影响论文的质量。因此,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选题时一定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遵循科学有效的选题原则和选题方法,在切实可行的专业范围内,通过有效途径去获取恰当易写的论文选题。

参考文献:

[1]Slade,Carole.Form and Style: Research Papers, Reports and These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罗益民.《英语硕士论文写作方法论要》[J]中国外语.2004

[3]卢卓群.怎样完成一篇论文.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4]穆诗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s究出版社.2002

[5]孙永峰,冯永红.如何撰写英语论文.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2

英语硕士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引用 结果与分析讨论部分 实证类英语硕博论文 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上世纪70年代,国外专家对文献引用特征的研究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学术研究写作中能够准确恰当的引用是学术研究成功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许多专家为了揭示学术论文中的引用特征,从多个不同角度对引用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这其中涉及不同的学科,如应用语言学、社会学等。

在应用语言学领域,Swales首次对论文中的引用进行分类,从引用的文本形式上将其划分为非融入式和融入式, 前者是指引用的作者信息,包括作者的名字、年代、具体页码都置于所引用句子的外部;而后者置于句子内部是完整句子的有效构成部分。在融入式上,Thompson又细分为三类:动词支配类、作者名词类和非引用类。动词类是指句子中的引用信息由动词来引出;作者名词类是指引用的作者信息以名词或名词成分的形式出现。

引用功能策略划分上,主要有国外Thompson、Petric、Mansourizadeh & Ahmad以及国内的徐P。Thompson把融入式的引用功能分为:溯源、识别、根源、参考和例证。在此基础上,Petric鉴别出九种引用功能:归属、例证、参考、应用、评价、建立链接、比较和其他。这种划分具有一些瑕疵,某些功能之间存在着功能重合部分,比如建立链接功能与其他功能是有重合的。在综合了Thompson和Petric的引用理论上,Mansourizadeh & Ahmad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引用功能――支持。其实支持功能和建立连接功能一样都是属于宏观意义上的,与其他的引用功能存在重合处,不应该与其他功能划为同一平行位置。

基于国外理论不足及对国际实证类语言学期刊论文分析的基础上,徐P重新梳理修订了一个新的引用理论。该引用理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继承了前人优秀的划分成果;二是适合英语实证类学术论文;三是在引用功能方面,将其划为宏观上的引用功能和微观上的引用策略,避免了以前出现的功能之间重合的问题;四是与以前不同,将一些小的引用策略合并为一个策略,因为在分析文本中时常发现被合并的小策略常常是难以切分开的。

表1:引用理论分析理论框架(源自徐P)

目前,对学术论文中引用特征的研究偏少,而学术论文中结果与讨论部分的引用对于学生而言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这部分往往需要牵扯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别人成果建立联系。 因此,本研究将以徐P的引用分析理论为框架,将国内学生的实证类学术论文与国际著名期刊论文在结果与分析讨论部分引用情况对比研究,分析学生论文在分析讨论部分与期刊论文存在怎样的差异,并探讨其潜在原因。

2研究问题和方法

国外期刊实证类论文的结果与分析讨论部分在引用的文本形式和策略上具有怎样的特点?硕博论文与其相比存在怎样差异?

研究所选语料是国内知网上近年来实证类英语专业硕博论文各20篇,参考语料是应用语言学国际核心期上随机挑选的近年来的20篇实证类论文。对论文中结果与分析讨论部分的引用分别标注并进行统计,依照前人做法统计时对于一个括号内的引用(无论有几个)都计为一处,之后采用定量数据比较和定性文本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引用的文本表现形式

表2:引用的文本形式在期刊、硕士和博士论文结果与分析讨论中的分布

在表2中可以发现,期刊论文中引用形式以非融入式为主,其次为作者名词支配类和动词支配类。这与Mansourizadeh & Ahmad的研究发现一致,因为非融入式更多强调所引用的信息本身,而非被引用的作者,这会让学术论文更具有客观性和学术性。

与期刊论文相比,硕士论文在引用文本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两方面:(1)本该使用最多的非融入式在硕士论文中却是使用最少;(2)动词支配类形式使用过多。非融入式的不足会影响学术论文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另外硕士生使用的名词支配类较少可能是因为缺乏将引用文本的原信息名词化为自己语言的能力,而动词支配则是较为简单的引用形式,所以易被学生多用。在博士论文中,非融入式、作者名词支配类和动词支配类的使用比例与期刊论文相比比较相似,使用最高的是非融入式,最低的是动词支配类。这可能是因为博士生在学术素养和语言能力上要比硕士生普遍较好有关。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发现在论文的结果与分析讨论部分中,在引用文本形式上,硕士生存在较大差异,而博士生表现的很好,与期刊论文的专家很相近。

3.2 引用策略

表3:引用策略在期刊、硕士和博士论文结果与分析讨论部分中的分布

期刊论文中,比例最高的是关联比较和独立归属,其次为采纳引用、参考例证,最后为综合归纳和溯本求源。Betty Samraj和朱琼的研究中也都发现期刊论文中使用比例高的是关联比较,而且还强调这一引用策略在分析讨论部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来看,使用比例最高则是独立归属并不是关联比较。据前人的研究发现,独立归属是学生学术写作中较常使用的一种引用策略,原因可能是这种策略比较简单,不涉及到与其它研究的比较、综合分析和解释,才会被多用;还有可能是学生对于各种引用策略使用的意义和作用还不是很清楚而且学生亲自学术写作的机会和经验都不是很多。除了关联比较使用的比例较低,在采纳引用、参考例证和综合归纳上,硕士论文以及博士论文也都是使用比例较低。另外,博士论文中,突显的问题就是溯本求源策略使用比例过高(18.8%)远大于期刊论文中的比例。原因可能是在学术写作中,博士生本身比较深厚的学术素养让他们更宁愿选择溯本求源策略,这样会显得学术写作的客观性。但是,过多的使用可能会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却显得学术写作完全没有了作者自己的身影。

4结语

研究发现与英语实证类期刊论文相比,国内英语硕博论文在引用文本形式和策略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博士论文总体要好于硕士论文。硕士在文本形式和策略的使用比例上均存在着较大差距。博士论文在文本形式与期刊论文相比具有一定的的相似性,在引用策略上与期刊论文相比,和硕士论文一样具有很相似的差异性。论文结果与讨论部分中的引用,是常容易忽视也是较困难的,希望学生可以认识到引用使用的不足,强化学术写作中引用能力的培养,写出学术含量高语言论证强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 Samraj, B. Function and function of citations in discussion sections of master’s theses and researches articles.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13, (12): 299-310.

[2] Mansourizadeh, K. & U. K. Ahmad. Citation practices among non-native expert and novice scientific writers [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11, (2): 79-88.

[3] Petric, B. Rhetorical functions of citations in high- and low-rated master’s theses.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07,(6):238-253.

[4] Swales, J. Citation analysis and discourse analysis. Applied Linguistics, 1986, 7(1), pp. 39-55.

[5] Thompson, P., & Tribble, C. Looking at citations: Using corpora in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2001, 5(3): 91-105.

[6] 徐P.实证类英语学术研究话语中的引用特征[J].外国语,2012,35(6).

英语硕士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研究方法论 优秀硕士论文 评述

本文首先将对研究的分类和不同的研究方法作一简单介绍,然后以一篇由曲阜师范学院的房萍在康淑敏教授的指导下写的题为“中国英语专业学生语法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的硕士论文为例,对该论文的选题、研究问题、研究设计、数据类型及采集方式、数据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评述。

一、文献综述

1.研究及研究方法的分类

不同的研究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数据来源这两个参数进行分类。依据不同的研究目的,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依据不同的数据来源,研究可以分为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文秋芳,2008:9)。鉴于篇幅的限制,现我只对实验研究进行简单的说明。实证性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实证研究的所有资料和数据一般来说都是研究者亲自收集的。研究者既可能从二语学生那里收集,也可能从二语教师那里收集。实证研究可以是理论基础研究,也可以是应用性研究。

要做研究首先要选一个合适的研究方法,一般说来,第二语言研究方法的研究设计可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是首先给出假设,做此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而定性研究是为了验证假设。根据Punch的定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都属于实证研究,但是它们的数据形式不同。定量研究的数据是数字,而定性研究的数据形式不是数据,在大多数情况下其数据是用文字来描述的(文秋芳,2008)。在一项研究中,有时会将两种方法混合使用。

实验研究是定量研究的一种,社会科学领域的实验研究是指研究人员在控制某些干扰变量以后,对一个或多个自变量进行控制处理,然后测量这些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实验研究可分为前实验研究、准实验研究和真实验研究。我将要分析的是一篇实验研究的论文,属于定量研究。

2.近年来对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概述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重心已从对教师的“教”的研究慢慢转向对学生的“学”的研究上,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英语学习策略仍然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重点。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学者所做的众多对英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中,词汇学习策略、阅读策略、写作策略、听力策略等研究做得比较好。

词汇在语言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词汇学习贯穿于语言学习的全过程,词汇维系着语言的语音、语法、语篇,是语言的建筑基石,是一切语言技能形成的基础。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建立并保证一定的词汇量是能否深入学习语言的关键。此外,词汇学习策略对学生一生的语言学习都具有重要作用。心理学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贯穿生命全程连续不断的过程(词汇学习亦具有终生性),掌握有效的、适合的词汇学习策略,可为步入社会后的继续学习提供保证。所以,研究并改善学生,尤其是占我国绝大多数的外语学习者――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词汇学习策略,是非常必要,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词汇学习策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随着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语言学习策略的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涌现出大量的关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的词汇记忆策略方面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都是以西方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这些方法不一定适合中国学生。近二十年来,中国的研究者们在我国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概念、策略方面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文秋芳,王立非所著《对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20年》一文中提到词汇策略的实证研究有8项。其中5篇探究了词汇策略与词汇测试成绩的关系,有的还涉及英语成绩关系(见Gu;Gu & Johnson;王文宇;吴霞、土菩;张萍),1篇调查的是少年儿童记忆英语单词所用的策略(见陈桦、张益芳),1篇考察了词汇策略训练的效果(范琳、土庆华),1篇调查了词汇策略的变化与词汇量、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顾永琦、胡光伟)。

二、论文基本内容简介及评述

我将以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由康淑敏教授指导房萍写的一篇题为“记忆策略和英语单词记忆的实验研究”的硕士论文为例,从研究方法及设计等方面对该论文进行评述。

此篇硕士论文主要研究词汇学习策略中的记忆策略和英语单词记忆的关系。旨在探讨以下三大问题:

(1)介绍单词记忆的心理学认知基础,即克雷克和洛克哈特的加工水平说在词汇记忆中的运用。

(2)弄清对中国学生来言单词是否是自然习得而不用背诵。

(3)对大学生目前在单词记忆过程中所使用的记忆策略进行调查研究。

(4)通过实验证明在西方大受欢迎的上下文记忆单词法和关健词法是否对中国学生适用。

本文采用了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使用了实验研究的方法,从实验观察和问卷两方面来收集数据。对于这项研究,研究者做了两次实验和一次问卷调查。两次实验的数据是通过SPSS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析的。限于篇幅,我对此篇硕士论文的简介只从研究设计部分开始。此篇论文共有六章,研究设计从第四章开始。

第四章列举了些常用的词汇学习的记忆策略,呈现了对曲阜师范大学的60名学生做的有关这些记忆策略的问卷调查的结果。研究者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者随意从外语系、物理系和职教学院抽取了60名学生来答问卷。问卷结果显示,中国学生不常用那些国外语言学习者很常用的词汇记忆方法,即上下文记单词法和关键词法,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甚少,因此,此项研究是必要的。

如前文所述,英语的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词汇是信息的载体,没有词汇我们将无法传递信息。因此在语言的教学中,词汇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有很多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都还不错,但是有时由于词汇量不够,却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这样的学生在词汇学习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效果不佳。在教学中怎样使学生用恰当的方法来学好词汇是很重要的。因此,让学生掌握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必要的词汇学习策略是非常必要的。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有不少有关词汇策略方面的研究,但是有关记忆策略,即上下文记忆法和关键词法的研究不多,而本篇硕士论文正是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一个令人满意的研究问题必须满足3个条件:有价值、有新意、有可行性(文秋芳,2008:30),而本篇论文基本上满足了这三个条件,由此可见,本篇论文的选题恰当,而且这项研究有价值也具有可行性。

第五章对上下文记忆单词和关键词法做的两项实验作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并且呈现出研究结果。

实验一:假设从学习者的即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来看,上下文单词记忆法比单独的单词记忆法更有效,因为前者涉及到深层信息处理。

研究问题一:在上下文单词记忆法和单独的单词记忆法这两者中,从对目标词的记忆方面讲,哪种方法更有效?二:应用这两种方法记的单词,在即时、一周和一个月这三个时间段里分别能记住多少?

此项实验的被试是职教学院里由同一个老师带的两个平行班的40名学生,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20名学生。研究者用同一份测试题对这40名学生进行了三次测试,测试结果分别用SPSS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来进行分析。

实验二:假设关键词法对中国大学生特别是低水平学生是非常有效的单词记忆法。研究问题:关键词法是否对中国学生有效,怎样用这种方法来帮助学习者的记忆?一共有80名被试,实验组40名,其中英语专业的学生和职院大二的学生各20名。对照组英语专业大一的学生和职院大二的学生各20名。其实验步骤同实验一。

根据实验研究的定义,本研究是属于准实验研究。研究使用的是定量设计,先提出假设然后根据假设分别提出了两个研究问题,实验结果证明了这些假设的正确性。

首先,本篇论文数据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有关记忆策略和英语单词记忆的专著和期刊上的文章。研究者对这两项实验的步骤严谨,分析得当。本项研究的数据采集采用的方式是研究者统计受试者的答卷上的分数,因此,数据形式是数字。数据使用SPSS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析。研究者从独立样本T检验中的平均分、标准值和t值这三个重要的方面来分析这些数据并说明问题,然后再用遗忘曲线来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遗忘时间的区别。可以说本文在数据采集和分析方面做得非常好。从实验结果来看,这些数据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高。

三、该论文还值得改进的方面

首先,本项研究中两项实验的受试者分别为40人和80人,受试者的数量太小。因此,研究结果能否推广到更多的英语学习者上去,这个问题值得商讨。建议再做这方面的研究时,受试者的数量应该更大些。其次,本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是由研究者本人设计的,文中未交待此问卷是否经过预测,如果没有经过预测那么问卷的内部信度是否高,这个问题有待商榷。再次,研究者对被试的背景的交代不是很清楚,例如被试者的英语水平是否一致、被试的年龄等。

四、结语

通过分析可见本篇硕士论文在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及分析上做得非常好,最后的实验结果也很好地回答了研究问题,达到了实验的目的。但是在选择被试和问卷设计上做得不太好,被试的数量太小,问卷的内部信度是否高也有待商榷,这些都会对实验的结果及其推广有一定的影响。建议以后研究这做此类实验研究时,应在以上这些方面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房萍.记忆策略和英语单词记忆的实验研究.省略/kns50/Navigator.(获取时间2010-1-10)

[2]文秋芳.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及论文写作[M].外语教学及研究出版社,2008.

[3]文秋芳,王立非.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20年[J].外国语言文学,2004,(1).

[4]Gu,Yongqi & Johnson,R.K.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language learning outcomes[J].Language Learning,1996,46(4):643-79.

英语硕士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位论文摘要;语轮;体裁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2-174-02

1研究背景

摘要是学位论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对整篇论文的概述,往往是读者最先读到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一篇学术性论文能否引起读者的关注,摘要具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国家标准GB7713-87指出:报告、论文一般均应有摘要,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我国各类高校研究生撰写的学位论文,也都需按要求附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已成为各类院校专家评审论文时的主要参数之一。由此可见,摘要是学术论文写作中举足轻重的成分。所以,有必要了解摘要的组成要素和结构,以便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摘要。

语篇体裁的概念源自genre 一词,虽然这个概念在文学领域盛行已久,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在语言学领域变得重要起来。同时,研究的侧重点也逐渐转向对语篇的宏观结构和交际功能的解释,并试图从语篇与体裁(genre)角度解释特定语篇所具有的认知结构,这便构成了语篇分析和文体分析中的一个新课题,称作“体裁分析”(genre analysis)。

以往的研究有对学术论文体裁以及论文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体裁分析(Brett 1994;Holmes 1997;Hyland 2004),有对某学科领域学术论文的体裁分析(Bhatia 1993;Posteguillo 1999)

还有对英文摘要的体裁分析(葛冬梅,杨瑞英2005)。但是,将非英语本族语言人(主要是新疆高校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所写学位论文摘要结构和英语本族语言人所写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对比,以求更透彻地解析前者的论文摘要结构,此类分析并不多见。本文正是依据体裁分析的基本理论,专门对新疆高校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与英语本族语言人所写硕士论文摘要进行结构对比分析,旨在探索两者结构方面的不同。

2研究方法

2.1语料的收集由于本文旨在探索非本民族语言人(主要是新疆高校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与英语本民族语言人所写学位论文摘要在结构方面的不同。笔者建立了由二十篇英文摘要组成的两个语料库:英语本民族语言人英文摘要语料库(为方便起见,缩写为NSC)及英语非本民族语言人(主要是新疆高校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英文摘要语料库(XJMC)各十篇。考虑到所选样本应具有权威性和实时性,笔者登录了ProQuest大型语料库网站,十篇外国学者撰写的英文摘要均由此语料库随机选出。十篇中国学者撰写的英文摘要是从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里随机抽取了10篇新疆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摘要。因为考虑到学术论文摘要的语篇结构因学科而有差异,(转引自葛冬梅,杨瑞英,2005)二十篇英文摘要均限制于语言学方面。此外,这些摘要均为2002年到2008年完成的硕士论文摘要。为方便起见,每个摘要都有相应的编号。

2.2语轮(move)的辨认和确定

对语篇进行体裁分析,语轮是基础。语轮是由一组表现同一意旨取向的语言特征组成的,表达一定交际功能的语篇片段。(Nwogu, 1997)此外,一个语轮的实现形式有多种:其可以是一个句子,或是一段话,亦或是一个从句。只要一个或一组句子甚至是一个从句传达同一个交际信息,那么它们就被确定为一个语轮。换言之,语轮是语篇的功能单位,而不是一种形式化单位。(Swales, 2004)在分析过程中,我们依照学术研究论文摘要中普遍遵循的结构模式:IMRD结构模式对所收集的二十篇摘要的语轮进行辨认和确定。IMRD结构模式主要包括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四个方面,即:引言 (Introduction),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讨论(Discussion)。

引言 (Introduction):主要阐述研究的内容、目的,以便读者了解撰写该论文的理由和旨意;以及对相关文献的回顾或是专业术语的解释等;

方法(Methods):主要阐述语料收集、数据分析、问题解决的途径以及理论依据、实验方法、条件等;

结果(Results):展示依据上述方法所得到的定性或定量的结果或实验数据;

讨论(Discussion):在对研究结果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揭示此研究所带来的效果、实际应用价值以及对以后研究所产生的影响等。

2.3数据的统计

经过对每篇摘要语轮的辨认和确定,我们对IMRD四个语轮出现的次数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与此同时,每个摘要所包含的不同类型语轮的个数也进行了计算,并统计出有IMRD四个语轮、只有IMRD中的三个语轮、两个语轮和一个语轮的摘要的篇数。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1IMRD四个语轮出现的次数

表2包含不同类型语轮的摘要的篇数

3结果与讨论

3.1 语轮出现的次数

表1的数据表明,在英语本族语言人所写硕士论文摘要和非英语本族语言人(主要是新疆高校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所写硕士论文摘要中,IMRD四个语轮出现的次数由多到少依次为M-R-I-D。由此可见,在论文摘要中对研究方法的阐述是非常关键的。然而,展示研究的主要发现或是研究结果亦是重要的,因为研究结果可以给读者以启示。

由于受到英语是否本族语此因素的影响,虽然两个语料库中的摘要四个语轮出现次数的顺序是相同的,但是依据表1可以发现,英语本族语言人所写的摘要中,语轮M和语轮R出现次数高达12次和9次,这说明其非常重视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果。而非英语本族语言人(主要是新疆高校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所写摘要中,语轮M 和语轮R出现次数相对较少。换句话说,其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3.2语轮的构成 表2的数据说明,一篇摘要不一定同时具有引言、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不同的语轮,有可能只有其中的三个、两个,甚至一个语轮。

分析发现,英语本族语言人和非英语本族语言人(主要是新疆高校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所写论文摘要在语轮出现的顺序上有很大的共性,基本是按照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的顺序。但是,其中3篇摘要也出现了语轮逆序的情况,并且都是先提出结果,再说明方法。这种结构表明,作者把重心放在研究结果上,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达到强调研究结果的效果。

此外,摘要的另一个重要的结构特点:语轮循环也得以体现。在所收集的语料中,10%的摘要出现了语轮循环的现象。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循环主要是方法和结果两个语轮之间的循环。此现象表明,摘要的交际重点在研究方法和结果上。与此同时,这种循环结构也有助于研究者清晰地阐述多种研究方法及其结果。

4结语

英语本族语言人和非英语本族语言人(主要是新疆高校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所写论文摘要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英语非我们的本族语言,所以了解两者的共性和特性,有助于新疆高校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写作英文学术论文摘要时,充分考虑两者异同,以避免写出汉语式的英文摘要,而能客观准确地描述科学研究,使科研人员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达到国际性学术交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Bhatia, V. K. Analyzing Genre: 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M]. London: Longman. 1993;

[2] Brett, P. A genr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section of sociology articles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4. 13 (1):47-59;

[3] GB7713-8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S];

[4] Holmes, R. Genre analysis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research article discussion sections in three disciplines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7,16 (4): 321-337;

[5] Hyland, K. Graduates’ gratitude: The generic structure of dissertation acknowledgements.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4, 23, 303-324;

英语硕士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叶芝;诗歌;概述

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011-01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艾略特评价叶芝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诗人,我敢说,他也是任何语言中最伟大的诗人。”

国内研究叶芝诗歌的论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爱尔兰主题 作为英裔爱尔兰人,叶芝对英国的感情是比较复杂的。他返回到爱尔兰的风景中寻找灵感,创作转向爱尔兰神话和民间传说题材。这方面的论文有:涂年根的硕士论文《梦想仙境的人――爱尔兰民间故事对叶芝诗歌的影响》、董红缨的硕士论文《叶芝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张莉,马佳佳《矛盾的爱尔兰歌者――叶芝的民族主义思想分析》、何林《叶芝与爱尔兰文化身份的建构》等;二、面具理论 对叶芝而言,面具既是伪装和防护,同时也是自我克制和超越;它不仅展现了叶芝积极的生活态度,还反映了叶芝式的民族主义立场。这方面的论文有: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张文会的硕士论文《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面具On Feminine Masks in W.B.Yeats’s Poetry》、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毅的硕士论文《叶芝的三副面具》、李静《叶芝的“面具说”》等;三、神秘主义与东方因素 傅浩《叶芝的神秘哲学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傅浩《叶芝诗中的东方因素》、杜平《超越自我的二元对立――评叶芝对东方神秘主义的接受与误读》、柳青《听叶芝讲爱尔兰“聊斋”》、 董洋《叶芝、泰戈尔“神秘主义”的契合之处及意义》等;四、象征主义 傅浩《叶芝的象征主义》、陈遐《从“后期象征主义”诗人叶芝着西方现代主义大学》、杨晨音《从摹仿到构建――叶芝诗歌中的象征转向》、李超《象征:介入还是逃逸――叶芝象征主义诗学理论初探》等;五、性别意识与女性形象 河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陈伟娜《叶芝性别意识研究》、贵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王林英《父权制的囚徒――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东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李婷《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蕴含的追求母题》等;六、对《当你老了》的解读 龙琳《真爱不会老去――叶芝赏析》、李小均《诗人不幸诗名幸――叶芝名诗中的张力美》、张烨《恒爱之境――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和他的诗》等;七、对《因尼斯弗里岛The Lake Isle of lnnisfree(1888)》的解读 傅浩《身在尘嚣 心向净土――叶芝赏析》、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吴诗琼《迷失・遐忆――对叶芝诗的历史主义误读》;八、拜占庭 李潮《――叶芝精神归宿的象征之路》、郭月霞《叶芝赏析》、刘治良《生命之春在艺术 艺术之美在永恒――叶芝与济慈主题之比较》、方杰《叶芝“拜占庭”诗中的再生母题》;九、悲剧精神 北京交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惠锋《黑暗中的狂欢―一叶芝所创悲剧世界之研究》、张浩《艺术的异质空间与快乐的悲剧精神――评叶芝的》等等;十、生态观 甘文婷《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叶芝的》、张明兰《叶芝诗歌生态观解读》等等;十、意象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静《在韵律和舞姿之间――叶芝的抒情诗与舞蹈意象探幽》、华南理工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甘文婷《W.B.叶芝爱情诗歌意象研究》。

叶芝不仅在文学备受瞩目,在其他领域亦被人推崇;比如一些歌曲或直接以他的诗歌为歌词,现任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妻子、意大利歌手卡拉・布鲁尼・萨科齐的专辑《No Promises》中有一首《Before This World Was Made》,这首歌中的歌词就是叶芝的组诗《一个年轻又年老的女人》中的第二首《创世之前》。我国流行音乐组合水木年华那首经典歌曲《一生有你》就来源于叶芝的《当你老了》 。来自爱尔兰的摇滚乐队The Cranberries (卡百利乐队)是带领爱尔兰音乐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的专辑《No Need To Argue》中有一首Yeat's Grave。叶芝逝世后葬在斯莱戈的Drumcliff墓园。由韩国第一化妆品集团AmorePacific 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潜心研制的自然主义化妆品Innisfree悦诗风吟,由来于叶芝名作“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心灵小岛的品牌名称。

参考文献:

[1]傅浩著.叶芝[M].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

[2]百度百科:卡拉・布鲁尼.

[3]百度百科:水木年华.

[4]百度百科:卡百利乐队.

英语硕士论文范文第6篇

>>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质量评价模型及相关问题研究 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相关问题探讨 浅谈校内导师在保障在职工程硕士论文质量中的作用 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 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研究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机制研究 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关于专业学位硕士生学位论文质量与评价体系的研究 硕士论文选题分析 工程硕士论文评价体系关键问题研究 对体育学硕士论文选题的思考 浅谈英语专业硕士论文的选题 网络科技论文质量评价研究 学术论文质量的大众评价探索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探析 提高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探讨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与保障研究综述 提高地方高校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研究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请根据这些信息分析解决以下问题。

1.1 对2006,2007,2008年各年硕士生论文选题与开题进行总体评价。包括各专业的评价和各年的总体评价。

1.2 对2006,2007,2008年各年硕士论文评分的评价。包括各专业与各年的总体评价。

1.3 对各专业、各年硕士论文选题开题与论文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你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1.4 对2006,2007,2008年复审(毕业后的重新评阅)论文的评价。包括各专业与各年的总体评价。

1.5 对硕士毕业前后论文的评分结果进行分析,你得出什么样的评论。说明你的观点与结论。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2 问题分析

该题目解决的关键是建立合理的评价尺度函数,将题中所给的评价等级转化为相应的量化分数。再应用excel表本身的统计功能或其他统计软件加以统计汇总。根据各专业各年级的汇总结果给出相应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案。

3 模型假设

3.1 假设题目所给的数据真实可靠。

3.2 假设评委的评分都是按照表3的要求进行评分的。

3.3 假设问题三中硕士生得分受到随机因素的干扰服从零均值的正态分布。

3.4 假设参与盲审教授水平和人格基本一致。

4 模型建立与求解

4.1 问题一的回答 根据题目给出选题、开题的评价尺度函数,如选题评价函数可表为f(X)=n1 X=1n2 X=2n3 X=3n4 X=4,其中X为选题评价等级,X=1表示有理论价值,X=2表示有应用价值,X=3表示有理论和应用价值,X=4表示有什么价值。分析其含义可知,不能把X=3看成前来者的简单叠加,从现实角度讲,理论与实践二者占一就应该被肯定。所以最低应将前两者定为合格,而且二者大体相等,也可进一步假设当前的科学研究更倾向于应用研究而使其分值稍高;或者由于研究者倾向于应用而更应该鼓励理论研究,故使理论分值相应提高。对于X=3的情形可视为锦上添花,至少应在良好等级以上。而X=4应定为不及格。由于所选择的评价尺度不同,量化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大体结论应差不多。例如n1、n2取合格和良好的中点75,n3取良好和特优的中点85,n4=50。然后可直接调用excel的if函数编辑上述分段函数,例如IF(R2=3,85,IF(R2=4,50,75))。那么各专业、各年的分可轻易获得,对其进行评价就要消除人数因素,可取其平均得分所在等级进行整体评价,如按照我们的标准,专业1在2006年平均选题得分为82.8,2007年85,2008年为82,都处在良好以上。

参考文献:

[1]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魏宗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赵静,但琦.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袁新生,邵大宏等.Lingo和excel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英语硕士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疆;硕士论文;英文摘要

摘要是学术论文的浓缩与精华,是对论文的内容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一篇好的摘要能帮助读者迅速准确地了解原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一篇学术性论文能否引起读者的关注,摘要具有先入为主作用。国家标准GB7713-87指出:报告、论文一般均应摘要,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我国类高校研究生撰写的学位论文,也都需按要求附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已成为新疆各类院校专家评审论文时的主要参数之一[1]。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新疆高校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水平较低,不仅影响了学术思想的传播,严重的还误导了读者(特别是西方国家读者)对中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对中国的国家形象造成了损伤。笔者借助中国知网(CNKI)从2011年度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毕业生中随机抽取了100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每个高校20份)进行细致分析,针对100份学位论文英文摘要写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深入剖析形成这些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新疆高校硕士论文英文摘要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地名翻译不准确

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多民族聚集的自治区,许多地名的翻译应以当地少数民族的译名音为基准,如:乌鲁木齐、喀什、阿图什、吐鲁番、和田、阿拉山口的准确英文译名应该依次是Urumqi、Kashgar、Artux、Turpan、Hotan、the Alataw Pass。而许多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了解甚少,在以上地名的翻译时往往凭经验将上述地名翻译为Wulumuqi、Kashi、Atushi、Tulufan、Hetian、the Alashankou Pass。更有甚者竟然图省事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翻译为Xinjiang Province(新疆省)而不采用标准译名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给许多别有用心的西方政客提供了供给中国民族政策的依据[2]。

(二)单词拼写错误频繁

在对100份新疆高校2011年度硕士学位英文摘要的认真检查中发现47%的学位论文存在不同程度的拼写错误,拼写错误主要表现为字母的缺失、替换、冗杂、颠倒、混淆以及拼写相近单词的混用。例如:goverment(government)——字母缺失;fedarel(federal)——字母替换;framenwork(framework)——字母冗杂;frist(first)——字母颠倒;advantace(advantage+advance)——单词混淆;ethnic(ethic)——单词混用。

(三)学术术语翻译不准确

由于中外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道德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差异,造成中文和英文术语难以一一对应,在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中需要将许多中国特色的学术术语翻译成英文,而大多数学生很难恰当处理此类问题。例如:在国际贸易中经常出现“三来一补”这个术语,许多学生根据字面意思翻译为“three comings and one compensation”,但西方人看到后将如坠云里雾里,难以理解其中含义,准确的翻译应是在以上翻译的基础上在括号里以同位语的形式具体解释三来一补的具体含义(processings with client’s supplied material,drawing and assembling with supplied parts as well as making compensation trade);还有许多同学将一黑一白的发展战略,翻译为Black and White development strategy,而准确的翻译应该是Black(oil)and White(cotton)development strategy。

(四)语法错误较多文章逻辑性差

在对100份新疆高校2011年度硕士学位英文摘要的认真检查中发现78%的摘要写作存在或多或少的语法错误,其中较多的语法错误有:动词的时态和被动语态方面、人称代词方面、句式安排头重脚轻(主语过长)、句子缺主语、句子成分搭配混乱等方面。

许多学生撰写英文摘要时对上下文逻辑性重视不够,有11%的论文虽然语法错误较少,但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缺少连接词进行转折、递进、连续,整篇文章逻辑性很差,给读者不知所云的感觉。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对国家民族语言政策不了解

新疆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内地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每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都存在生源不足的问题,许多学校70%以上的生源要通过调剂来完成,而这些调剂生生源地及本科学习院校往往不在新疆,这些学生对国家的民族政策知之甚少,对新疆地名的翻译不准确就不足为奇了。

(二)导师对英文摘要写作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中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新疆高校每个导师所带研究生的数量大幅上升,有些知名专家名下的研究生能达到数十名之多(包括MBA、MPA、高校研、研究生课程班),再加上许多研究生导师还担任学校的行政职务和在社会上兼任各种工作,每个导师用在研究生培养上的时间极度缩水,因而,导师对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的关注度普遍很低,缺乏对英文摘要严格的审阅和认真的修订。

(三)研究生英文摘要写作训练不足

英语硕士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创新;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533.40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029-01

一、新课改的初中英语教学重点和目标

1、教学重点。

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改变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2、课改目标。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硕士论文,自主学习。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创新

1、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的核心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应用英语能力。在教学中,教者牢固地树立以贯彻素质教育为己任,就会自觉地转化教学观念,在英语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目前英语课堂教学虽然课程标准变了,教材变了,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却不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硕士论文,自主学习。其原因是广大教师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教学上一直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教育从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教学方法也必须有相应的变革。硕士论文,自主学习。所以要彻底改变目前的状况首先应从教师做起,教师要更新观念。硕士论文,自主学习。教师要勤奋学习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树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转变角色,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新课改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全方位提高个人素质。

英语新课改体现了英语学科的综合性、选择性和均衡性,课程内容强调与学习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中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因此,作为英语专业教师,需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只熟悉英语学科的单一型教师已不能胜任新的课改教学要求。另外,英语教师也必须具有教学创新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合作成为教师的一种能力或基本功,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就是教师走下讲台,置身于学生中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硕士论文,自主学习。教师也应善于了解其他学科,关注其发展,积极寻求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师不要把自己任教的学科看作孤立的整体,而要把它作为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3、改变传统教师角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重心。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新教材正是突出了以语言使用为教学目标的特点.无论是课文编排结构,还是句型、语法练习,都注重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能进行多层次的运用。多年来,英语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总是以应试为前提。硕士论文,自主学习。为了适应新教材、应对新课改,教师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习惯等。

4、融洽英语教学的气氛。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彼此信任,依赖于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的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不要因为学生成绩的优劣而产生亲疏和偏向;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发展合作精神。

任何一轮课程的实施都应当首先是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对英语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学习以及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一切均应从实际效果去考虑,要充分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2、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年

3、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英语硕士论文范文第9篇

1.引言

教育硕士专业从1997年开始招录到今每年的招生人数迅速增加,而具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是否达到了“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要求”呢?作为评判学位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的学位论文,是全面考查和衡量研究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解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总体撰写情况,本文认真分析了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和2012年答辩通过的教育硕士(学科英语教学方向)毕业论文(63本),从论文数量、论文形式、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电脑统计工具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揭示广西师范大学英语教育硕士论文的研究现状,并针对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2.现状分析

2.1论文数量

广西师范大学英语教育硕士从2009年开始招生,2009级的论文共计20篇,之所招生人数较少,主要因为是招收第一届英语教育硕士,其培养工作处于尝试阶段。2010级的论文就达到了43篇,英语教育硕士人数骤然增加,其原因不仅是因为从国家教育部到中小学教师对提高学历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且各高等师范院校对于教育硕士的招生规模也是与日俱增。

2.2论文构成形式

对于论文构成形式的分析主要从摘要、关键词、篇幅、文献、附录方面考察学位论文的构成形式特征,旨在了解其形式上的规范程度。经统计分析63篇学位论文得出,中文摘要字数最多1472,最少471,平均字数943.17,字数偏少,尚未达到论文规定要求的1500~2000字之间;英文摘要和中文摘要基本对应(个别翻译欠准确);关键词(中英对应)平均4.08个,达到了硕士论文规定要求3~5个;值得肯定的是,摘要的语言基本做到了简练、准确,内容也涵盖了论文的主要信息。从论文全文篇幅来看,最长的篇幅有78个页码,最短的43个页码,平均61个页码。按学位论文通常用的小四号英文字每个页码排版字数统计,平均论文篇幅远远超过了英语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所规定的16000个英语单词的字数要求。从参考文献来看,63篇论文共著录3691篇中英文参考文献,平均每篇的参考文献为58.59篇,其中,所著录的参考文献中最多的为120篇,最少的仅仅只有21篇,12.70%的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在数量上并未达到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少于40个的要求;另外,中文参考文献为1543,占总数量的41.80%,英文参考文献2178,占总数量的58.2%,可见英语教育硕士研究生很好利用了英文资料进行论文撰写;然后,期刊、著作和学位论文是参考文献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总数的45.49%、41.86%和5.99%,但电子文献比例仅为1.04%,对于获取信息更加便捷的网络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文献的著录整体上比较规范。从附录材料看,60篇论文有附录材料,3篇论文无附录,说明绝大多数的教育学研究生将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文字资料附于文后,仅有相当一小部分研究生没这样做或研究中没有其认为必需附录的材料。

2.3论文研究主题和研究目的

国家有关英语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中明确说明了,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与管理现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那实际情况是如何呢?首先,从论文主题看63篇论文分布于六个研究方向,选题范围广泛。首先,英语教学方向较为集中,共计18篇,达到了总数的28.6%,这18篇论文中除了有关英语教学理论或教学方法的探究以外,涉及到英语教学的跨学科研究较,如语言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和多媒体辅助等,无疑反映出英语教育硕士的论文正在朝更宽更广的方向发展。但需要引起的注意的是要避免因选题过“大”而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降低了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其次,英语学习策略方向的论文也达到了17篇,占据了总数的27%,这与近些年来英语教学逐渐以学习者为关心的热潮密不可分。另外,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它类别(语言学,传播学等)占总数的19%和14.3%。英语课程论及教材分析和英语语言测试占总数的9.5%和1.6%,数量偏少。

其次,本文把研究目的分成两种类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拟考察不同主题研究目的的分布情况及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的分布情况。从下表分析得出,63篇论文中有关基础研究的论文数量总共为3篇,其中,英语教学所对应的基础研究有2篇,占据该研究主题的11.1%;教师专业发展所对应的基础研究有1篇,占据该研究主题的8.3%,可见基础研究在英语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中仅占据4.8%,数量极其之少。但应用研究的论文数量达到了60篇,占据了总数的95.2%,其中,学习策略对应的应用研究数量最多,达到了17篇,占据应用研究总数的28.3%;其次,英语教学对应的应用研究有16篇,占总数的26.7%;教师专业发展对应的应用研究有11篇,占据总数的18.3%;英语课程论文对应的应用研究有6篇,占总数的10%;语言测试对应的应用研究数量最少,仅有一篇,占总数的1.7%;另外,其他类别的研究主题对应的应用研究有9篇,占据总数和15%。为何应用研究的数量大超过了基础研究呢?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英语教育硕士的招生对象主要以在职的一线教师为主,他们之所以来继续学习的原因也主要是通过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培养并增强较强教学实践能力和一定科研能力,以解决他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2.4论文研究方法及电脑统计工具

经分析得出,所有的研究方法中文献研究法使用次数最多,为63次,占据统计总次数的37%,这也就是说,在统计的63篇论文中,全部使用了文献研究法;其次是问卷调查法,共计55次的使用次数也占据总数的32.4%;再次,访谈法使用次数共计35资占据总量的20.6%;此外,实验研究和参与观察也均有使用,分别为8次和9次,占据总量的4.7%和5.3%。内容分析、个案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行动研究没有使用。可见文献研究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三者构成了英语教育硕士的主要研究方法。另外,英语教育硕士学位论中没有使用电脑统计工具的共计16篇,占总篇数的24.2%;使用SPSS的37篇,占总篇数的56.1%;使用EXCEL的11篇,占总数的16.7%;另外,有两篇论文分别使用了R2.14.1软件和PASWStatistics。可见,绝大多数的论文资料分析都使用了电脑统计工具,特别是SPSS的使用篇数已经过半,调查证明一大部分人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工具,已经开始用科学的电脑统计工具来处理数据,极大地提高了处理数据的效率和研究的科学性。#p#分页标题#e#

3.结论及建议

总的来说,本次调查的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和2012年的63篇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在数量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招生比例逐年扩大;从论文构成形式看,学位论文在关键字的拟定、文章篇幅和参考文献及著录部分大体上达到了英语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要求;从论文选题方面看,主题涉及六个方向,其有关英语教学和学习策略的比例最大,但按照国家有关英语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中的相关要求,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论文还是相对较少;从研究目的看,以应用研究为主,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体现了教育硕士的学科特点;从论文研究方法看,文献研究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三者构成了英语教育硕士的主要研究方法,并重视多种研究方法的搭配使用;在电脑统计工具方面,近八成的论文使用了电脑统计工具,其中以SPSS和EXCEL为主,教育硕士的科学研究水平逐步提高。

英语硕士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研究生毕业论文 英文摘要 时态 语态 摘要结构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130-02

一、绪论

摘要,无论是期刊摘要还是学位论文摘要都是文章的“文眼”,起到简明概述论文重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发现研究等重要内容。摘要是论文要点的浓缩,好的摘要能有效地抓住读者的兴趣。因此,英文摘要作为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论文作者们的关注。作为文章在网络上,尤其是各大网络文献库中首先展现给读者的重要部分,对于读者是否会进一步阅读整篇文章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纵观研究生硕士毕业论文英文摘要不难发现,许多摘要存在语法错误、时态混用以及摘要内容不完整等诸多现象。本文通过抽样数据重点分析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存在的问题,为硕士研究生英文摘要写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现状

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摘要以提供文章主要内容为目的,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摘要属于信息性文摘(Information Abstract),论文作者应该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让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就能对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方法和过程以及研究结果等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通过我们对长春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硕士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并非真正的英文写作,而是基于汉语摘要的翻译,而且大多数翻译均有他人或使用百度翻译以及有道翻译等网络工具完成,因此其撰写的摘要存在大量的语言问题以及结构问题,语言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大量语法形态错用,文不达意,意思表达不完整甚至错误。为了调查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尤其是摘要部分的英文写作情况,本文随机抽取CNKI数据库博硕论文子库的工程科技、农业科技、医药卫生科技、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经济与管理科学学科领域各40篇,共200篇硕士毕业论文的摘要进行摘要写作研究,主要分析英文摘要的时态使用、语态使用以及摘要中各语步的出现情况,以求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生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对策。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通^对于上文提及的200篇硕士毕业论文英文摘要进行数据统计发现,目前国内期刊的英文摘要普遍存在时态和语态问题以及内容结构的问题。

(一)时态的使用

研究结果表明,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明显出现滥用一般现在时态的现象。由于硕士研究生缺乏摘要语篇中时态的相应知识,在进行摘要英文写作时,大多数学生们不考虑摘要的不同部分的作用,一味使用他们最为熟悉的一般现在时进行英文摘要写作。

摘要写作通过英语时态体现出其简洁的语言特点。时态方面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将来时和其他复合时态。John Swales和Christine Feak撰写的《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是一本专门针对英语非母语的学生撰写的写作教科书,此书经多次再版,现已多次再版,书中指出一般现在时通常在背景和讨论部分出现频率较高,在方法和结果部分出现频率较低;而一般过去时在方法和结果部分出现频率较高。学术论文摘要概括作者就本学科领域里的热点研究。研究背景是现已存在的事实,因此多应使用现在时态,通常包括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时的使用把过去发生的或过去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而一般过去时态多出现在对于实验方法或研究方法的描述之中。而研究结果部分通常应使用一般现在时进行说明。总之,摘要是以经济客观、准确严密的语言表明论文作者的主题大意或所研究的问题及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正文轮廓,突出正文的重点信息,因而不能一味地使用一般现在时,当然也没有必要用大量过去时态回顾过去事实或用将来时态预测未来。

(二)语态使用情况

由于受到汉语摘要表达方式的影响,样本英文摘要中的主动语态频率远高于被动语态的使用。为了避免英文摘要中第一人称代词,尤其是we,our和us的使用,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使用了大量的非施动主语,例如this paper,the first chapter, the second chapter及其人称代词it作为主语进行摘要写作,甚至一些论文根据汉语省略主语的习惯,对英文句子进行无主语处理和翻译。非施动主语大量使用的原因可以追溯到1986年开始提倡的“使用第三人称作为主语”,而且在论文写作教学中许多教师也过多强调尽量避免第一人称的使用。但是纵观国际重要SCI, SSCI, EI期刊论文的摘要不难发现“We+verb”和“our+noun+verb”等主动形式的出现比例并不低。第一人称主动语态的使用可以突出和强调作者的观点,以及团队成员的合作。Hyland和 Milton(1997)曾指出被动语态是学术写作的特点之一。由于被动语态不强调动作的施动者和执行者,可以用于表达作者的客观态度,受到许多国外学者的青睐。但是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的被动语态出现频率并不高。对比其中文摘要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汉语论文写作中较少使用“被”字句以及“把”字句,从而导致英文摘要被动语态的低出现频率,而非硕士研究生主动语态意识的提升。

(三)摘要内容结构

认为学术论文摘要是一种独立的语篇,其范式、结构、体裁大都遵循英美学术界通行准则,自成一格。Bhatia Swales(1993)提出论文摘要的四个语步:Introduction- Method-Result-Discussion,即IMRD结构模式。后来,Santos(1996)提出定位研究―引入研究―描述方法―陈述结果―呈现结论的五个语步模式。Hyland(2000)提出了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五语步结构模式,这个摘要语步模式越来越受到论文作者以及期刊编辑部的认可。

我们对于收集的200篇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进行结构分析,发现如表1所示的各学科领域的摘要语步数量以及百分比:

通过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医药卫生科技类的硕士论文英文摘要的各语步占比较高,人文社科类硕士论文的研究结果语步是五个学科领域中出现比例最小的;背景语步和方法语步的整体比例较大,结论语步的占比较小。大多数抽样的硕士论文的背景语步过于冗长,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方法语步多为论文研究内容的概述,其展现形式多为首先……,其次……,最后……等,这一结论和人文科学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也体现出了人文科学对于研究方法的描述的忽视。

四、对于英文摘要写作的教学启示

综上所述,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存在着时态、语态使用不规范,摘要内容结构不完整的现象。这一现象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研究生论文写作教学,尤其是英文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不重视英文论文写作;一些学校开设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但是教师并不强调有关英文论文的语法特点以及结构特点,鲜有教师在教学中基于SCI,EI期刊论文进行英文论文写作教学,而且也不强调学生写作中的摘要语步意识,现有的英语论文写作教学往往忽略论文的体裁特点以及语篇特点。

作为重要的衔接手段,科技语篇中时态的选择,以及语态选择都是语篇连贯的重要体现。同时,语步模式决定了文的层次结构,以简练的形式浓缩了论文的重要信息。因此时态、语态等语法特点以及语篇结构都应成为论文英文摘要写作教学课堂的重点部分,进而提高研究生的语言基本功以及英语谋篇能力。我们认为在研究生论文写作课程的讲授中应加强学生的英文摘要的语言规范性意识,教授给学生分析科技或专业性文章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术论文的英文行文特点。教师应结合国际通行的摘要写作规范以及影响因子较高的SCI,SSCI和EI期刊论文中的英文摘要范例对于学生的英文摘要写作进行规范,进而提高学生的英文摘要写作能力。通过大量有效的语言输入提高研究生正确的语言输出能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行之有效地提高研究生英语论文写作能力的。

【参考文献】

[1]Bhatia,V.K.1993.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London:Longman.

[2]Dos Santo,M.B.1996.The textual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J].Text.16(04):481-499.

[3]Hyland,K.2000.Disciplinary Discourses: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London:Longman.

[4]Swales,J.M.and Feak,C.2012.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Essential tasks and skills.3rd ed.[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57-158.

[5]操林英.国际科技期刊材料类英文论文摘要的写作范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06):1109-1112.

上一篇: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英语学习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