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8 17:54:16

应用化学知识

应用化学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化学知识 解题研究

自然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现象十分多,生活与化学密不可分、紧密相连。无论是对生命的研究或者对现象的研究,都会运用到化学知识。对各个中学生物老师,为正确理解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十分有帮助的。通过对两门学科的深入了解和研究,系统全面地阐述生活中常遇到的可以运用化学知识解答的生物题,以期对各位老师和同学有所裨益。

1.研究生物物质成分

例1:检验还原性糖、蛋白质、脂肪、淀粉的试剂分别是( )

A 斐林试剂、苏丹川、碘液、双缩脲试剂

B 苏丹川、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

C 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碘液、苏丹III

D 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苏丹川、碘液

答案 D

解析:化学有机物及无机物共同组成了一个生物体,可以根据化学结构和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研究在某些化学试剂的作用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以便进行生物现象测试。双缩脲试剂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是0.1克/ ml,硫酸铜溶液的浓度是0.01/毫升。在碱性溶液(氢氧化钠)中,与Cu■发生复合作用后,双缩脲试剂(N■HOC-NH-CONH■)就会产生紫色或紫红色的物质,这种反应也被称为双缩脲反应。因为包含许多类似于肽键的双缩脲试剂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因此,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2.运用质量作用定律分析光合作用中有关中间产物浓度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度越快。如果反应温度是固定的,那么反应速度越快,则反应物浓度系数次方的乘积越大,这就是质量作用定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消耗反应物的多少及反应后生成物的多少都是成正比的。

在下列这个反应式中:如果aA+dD=gG+hH,反应速率即为:v=kc■(A)c■(D)。

这个式子中质量作用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用v代表,速率常数用k代表,这里要注意反应物的浓度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反应速率的大小取决于反应物的本质。在对光合作用中有关物质浓度的变化进行分析时,质量作用定律就能派上用场。

例2:在适宜温度、光照及充足的CO■条件下栽种C■植物,若降低环境内部CO■含量至较低的水平,这种情况下,叶肉细胞中的C■、C■化合物及ATP含量变化为( )

A 上升、降低、上升

B 降低、上升、上升

C 降低、上升、降低

D 上升、降低、降低

答案 C

分析:解答这道题时首先要分析发现暗反应物C■和C■及光反应产物ATP浓度变化情况是否随着CO■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反应链体系包含了这几种物质,我们可以用几个公式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表达,即CO■+C■2C■;C■+ATP+NADPH(CH■O)。在做这道题之前首先要了解正常情况下,由于存在C■途径(卡尔文循环),叶肉细胞内各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动态平衡的,几乎可以认为每一种物质的浓度是不变的。在所有反应物中,CO■是首先进行反应的,所以它的浓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如果化学反应速率减小,生成C■的速率就会变慢,因此,C■的含量会相应降低,同时,消耗C■的速率会变慢,所以C■的含量就会增加。由于第二个反应物的C■浓度有所下降,反应速率会受到很大影响,导致反应速率下降,从而减少ATP和NADPH的利用,那么其含量就会上升。因此,这道题正确答案是C。

3.质量守恒定理的运用

氨基酸作为多肽和蛋白质的最基本单位,形成过程是先通过脱水然后进行缩合反应。

依据质量守恒定理中的知识,在化学反应前的反应物质量之和和反应后的产物质量之和是相等的,即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n=多肽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8×(n-1)。

那就可以通过这个关系进行精确计算:不仅可以得出多肽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还可以得出水分子数和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或氨基酸数。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要求学校必须进行革新,与时俱进,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或者具有处理事情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进行自我完善,充实自身,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学生要意识到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和连接,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简单有趣。通过对高中生物教学的调查和研究,不难发现很多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如生物和化学,在生物学科学习过程中,化学知识可以帮助解决其中很多问题。因此,初中学校生物老师既要重视生物学科教学,又要在这个过程中把别的学科的知识内容渗透进来,使各学科之间紧密联系,不再局限于封闭性教学,使教学模式更自由开放。初中学校化学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将之与生物学科结合在一起,使生物和化学学科一起进步,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刘菡. 浅议化学知识在生物学科解题中的运用[J].科技风,2010(24).

[2]胡四新,田石平.化学知识在解生物题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学,2007,23(6):36.

应用化学知识范文第2篇

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要场所,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化学专业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专业培养方向更加的侧重于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高等院校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更好的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本文分析了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对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竞争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力图通过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精尖的人才。应用化学介于化学与化工之间,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既要注重化学基础知识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应用化学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通用性型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就要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研究,培养出基础知识踏实,应用技能突出的复合型人才。

一、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化学是介于化学与化工之间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更加的侧重于工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上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化学知识巩固和应用技能训练。化学知识是开展应用化学专业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单纯的化学知识无法满足应用化学专业的学习,所以还要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应用和实践的能力。在化学知识培养方面,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主要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在知识培养方面,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应用化学专业虽然侧重于应用技能,但是基本的知识掌握还是十分重要的。该专业在知识培养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化工设备操作知识、计算机知识和人文知识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能够为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提供保证,也是学生运用化学知识从事化工研究的重要依据。在应用能力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更加的侧重于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社会输送有作为的实践性人才。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但是在实践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应用化学专业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化工生产与操作能力,通过化学知识与化工理论的结合,培养学生对化工材料的分析和检测能力、化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化工设备的设计和升级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等。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知识和能力两方面的培养,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化工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需要。

二、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科性质更加的倾向于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化学基础知识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具备了踏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才能提高自身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准确性。当前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在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要充分的结合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对学生的思想、科学文化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化学专业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在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充分的结合当前学校的发展特点和专业定位,构建合理的专业发展体系,对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拓宽知识面,突出实用性。

1)结合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应用化学专业的教育主要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共同促进应用化学专业的发展。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优化课程结构,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充分的结合起来,不能过于侧重某一方面,增强这两方面的衔接,促进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互相发挥作用。其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的融合两方面的内容,这样才能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充分的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通过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合教学,学习能够充分的意识到这两个方面对于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并且学生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转化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对此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能力。由此可见,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结合教学,可以提高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2)结合专业性和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应用化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的专业,专业性和应用性是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过分的侧重于专业性教育,而忽视了应用性教育,这就使得应用化学专业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因此,在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将专业性与应用性结合起来,通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实践课程等形式,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开展实践课程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最好的办法,通过实践课程的开展,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实践课程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纳入到学校的考评系统中,以此来检验学生的能力,并且通过考评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让学生实际的生活中明确应用化学专业的学习和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是应用化学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作为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具有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在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中,高校要明确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式,充分的发掘学生的潜能,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结合,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婵娟,包红,孙德四.以职业为导向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江西化工,2011,01:8-13.

[2]康新平,安哲.应用化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2,07:231-232.

应用化学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业化背景;应用化学;发展;思考

应用化学,实质上就是将小规模的实验成果,在实验室通过实验得出,然后再将其转化成为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应用化学专业,其实也就是小规模的实验操作成果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相转换的过渡学科,主要是起到纽带连接作用。所以,在应该用化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实验技能以及工程意识的提升。

一、应用化学专业的现状及特点

(一)应用化学专业的现状

当前,应用化学专业发展存在一些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的实验经验缺乏,应用化学专业是要将实验室的小规模成果转换成为大型的工业生产,在这一过程当中,就需要学生不断通过实践来进行实验成果的探索及验证,学生的时间缺乏,不仅无法高效的得出实验成果,同时也不利于成果的住转化;其次,课程知识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实际工业的发展变革,这样的情况,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专业的教学与实际工业发展脱节,再者,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力度不够,就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实践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会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

(二)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

应用化学专业有着较强的实用性,其所进行的实验都是为了要提升实际工业生产的效率或者是开发出新的技术等。应用化学也并不只是物体之间的简单的化学反应,其中包含着非常多的专业知识。总的来说,应用化学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操作性强、实用性强、非常具有科学性的一门专业学科。

二、应用化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一)基础课程设置

应用化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英语、政治、高数、计算机、大学物理、电工学,还有四大基础化学等。这些基础课程主要是为学生之后的理论学习以及实验技能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安排与基础课程相应的实验课程的过程中,要注重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实验操作的重点也要放在基础操作以及知识点巩固方面。在这之后,学生就会学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化学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艺学,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精细合成化学等专业学科,这些学科的基础性也非常强,同时也与学生之后的应用化学工作息息相关。所以,在工业化背景下要保证应用化W专业的发展,就必须要注重学生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为其之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

很多高校的应用化学专业教学都很重视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的教学,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对学生选修课程的教学,这样的思想是不正确的。虽然与应用化学专业的必修课程相比较,选修课程没有那么高的教学要求,教学时间也较短,但是其在专业教学的过程当中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很多在专业必修教学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在选修课程中都会提到,这样能够有效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所以,课程设置同样不能忽略了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

三、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实验教学方式与内容有待完善

要想全面培养并且提升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就应当从实验教学着手,改善实验教学的方式与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在传统的应用化学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大多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操作为辅;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动手为辅。这样的教学方式较为枯燥,不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效率也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应当对其进行改善,建立新的实验教学方式:尽量多的保证学生的实践操作空间和时间,做到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老师可以适当对学生加以指导,但是不能够完全进行知识讲解,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得出结果,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在实验内容方面,也应当尽可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进行内容的更新,保证实验教学紧跟社会工业发展。

(二)学生自身对实验的态度问题

在学生的实验态度方面,应当注重学生实验热情以及严谨性的培养。对于传统的“预习―讲解―实验―报告”模式应当进行一定的调整,否则学生的实验重心就会落在撰写实验报告上面,对于自身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不够重视,阻碍学生的发展。

四、结语

工业化背景下应用化学专业的发展更多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专业教学应当结合应用化学专业的现状及特点,在课程设置以及学生实践操作方面进行思考,从而提出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促进在工业化背景下,应用化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彩霞,余长林,刘云派.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化工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1年11期.

应用化学知识范文第4篇

应用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是农牧专业学生学习本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应用化学实验作为应用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用化学理论知识教学提升以及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方面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应用化学教学效果,需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基于此,本文对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应用化学;化学实验;教学策略;优化

应用化学是培养畜牧专业的基础知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实验是应用化学教学的重要实践技能操作部分,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强化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未来就业的了解和认识。由于学校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前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探究应用化学实验的优化策略和方法对提高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不科学

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包括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包含着无机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以及仪器分析实验等多种实验内容,实验教学的任务是很重的,但是学院在应用实验教学方面安排的课时却是十分有限的,这就导致很多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教学内容十分的分散,无法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另外,由于受到设施设备的影响、实验员不足以及课时安排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化学实验的开展没有与理论教学进行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不够紧密,影响了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比较落后

当前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学生按照教师讲述的实验内容和教师设计好的实验内容开展实验过程,简单的重复教师讲过的实验内容,这种单一、落后的实验教学方式没有注重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和发展。另外,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大都是基于实验报告的内容进行的,没有针对学生在应用化学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忽略了学生在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学生参与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兴趣。

(三)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设施条件需要进一步优化

实验教学的设施设备条件是影响应用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很多学校的应用化学实验室比较简陋,缺乏相应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物品,对化学实验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另外,由于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总体水平不高,很多应用化学实验使用的手段和实验内容都比较简单,缺乏综合性、创新性强的实验内容。

二、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优化的策略和方法

(一)构建应用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针对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教学体系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落后等问题,需要结合应用化学领域发展的前沿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整合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删除陈旧的教学内容,保持应用化学实验的特色,兼顾该领域研究的前沿知识,创新和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应用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实验教学培养。另外,在实验课程体系构建方面,要针对学生学习的发展阶段和对应用化学专业的认识发展过程,对应用化学实验进行划分,按照实验难度、实验内容与理论教学的相关性等因素,对应用化学实验进行分类和分层,对处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开展相应阶段的应用化学实验,这不仅能够对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梳理,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自身的应用化学学习框架,促进学生应用化学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创新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优化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措施就是要对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新刺激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首先,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教师在实验开始之前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简单的说明,还需要让学生上网或看书查相关的实验的资料和视频。在学生动手实验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将实验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上,引导学生让学生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且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引导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其次,采用探究协作式教学模式,应用化学实验中有很多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在这种开展这些类型的实验教学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组队,开展合作实验活动。为了提高协作学习的灵活性,让实验小组可以自行拟定试验的方法和实验的操作方式,在实验选题方面,教师可以给与学生充分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验小组成员对实验的内容、实验步骤和实验设计进行讨论和分析,探究应用化学实验的相关理论知识,制定科学的实验方案,并且通过协作开展实验过程。探究协作学习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还能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三)构建良好的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平台

构建良好的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平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学校要完善应用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优化实验室内的相关设施设备和实验物品,为应用化学实验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确保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其次,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学习要求,设置不同层次的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方案,通过开放性的应用实验项目开展课上实验和课外实验,为此,学校要做好实验室管理创新和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规定等,要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实验室使用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外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机会,这样能够有效的刺激学生参与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要将学生引入到教师的科研项目当中,让学生对综合性的应用实验有着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验学习平台,对学生的科研精神进行培养。最后,学校和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个层次举办的应用化学实验竞赛,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化学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进行培养,学校也要定期举办相关的实验技能大赛,对学生的应用化学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进行综合培养,通过这种方式刺激学生参与应用化学实验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验学习平台。

三、结束语

应用化学实验是应用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当前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这教学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以及教学设施设备有待优化等问题,学院需要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实际,构建科学的应用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创新和改革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搭建应用实验教学平台,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应用化学实验学习效果。

作者:次仁德吉 单位: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凡修,孙首臣,邓仕英,李克华.浅谈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4):198-202.

[2]马学林,杨威.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5,(1):70-72.

[3]章青,周双六,王小龙.应用化学专业实验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广东化工,2014,(24):122+125.

[4]刘庆,李震.应用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1,(78):15-16.

应用化学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应用化学;人才培养;实践能力;途径;策略

应用化学学科是化学与其他自然学科或者技术领域的结合,在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能力培养是重要的环节与内容,相比较化学学科而言,应用化学学科具有更高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而在这个要求下,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必须以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从而不断扩宽自身的知识面与综合素质,从而真正的能够成为应用型专业人才。所以通过对当前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形势进行研究、对当前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作出客观的认识能够为高校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据。

一、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形势研究

(一)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的内涵在于实现全面的扩展人的生命价值,体现出人自身的本质力量。在每个不同的时期都会具有不同的教育观念,而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一直使我国的师道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教育理念能够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成为理论知识的继承者甚至成为理论知识的传递者,但是这种教育观念的局限性在于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应用化学人才应当具备的基础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的确立并得到了一定的实践,通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实现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而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能够为当前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指导与借鉴。

(二)21世纪的社会特点

对教育而言,21世纪是素质教育的世纪,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以单纯的理论灌输为主要目的已经显然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而是应当将知识理论与综合素质并重,不断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素质教育的提出是为了满足知识化经济时代的需求,是经济时代作为21世纪最为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的提高,同时要求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切实的将自身的理论知识灵活的应用于工作当中,而这不仅要求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能够重视实践性培养,同时要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衍生出了信息科技的发展以及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加强,而在这种背景下学生要善于将自己的知识与新事物结合,从而使自己能够抓住机遇并有能力面对挑战。

(三)社会企业需求

实现和促进学学生就业是高校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企业也同样面临着残酷的竞争,而只有具备并正确管理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人才才能够实现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从当前社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总体来看,企业对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更加的青睐,而综合能力是指人才必须对企业的产品具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能够在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参与科研开发工作,这同样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当前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大部分缺乏对社会企业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在综合能力不理想的情况下很难在社会企业中表现的游刃有余。

二、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与策略

(一)通过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实现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基础实践能力与应用化学专业紧密相关的能力,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应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来实现,同时也必须以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理论以及基本专业技能为基础。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应用化学教学首先要重视夯实学生在应用化学专业方面的基本功,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出主导作用,积极、及时的指导学生学习并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应当充分发挥出应用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并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或者鼓励学生通过教材自己掌握观察方法与步骤,教师监督学生的观察过程并检验学生的观察成果。在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中,教师要以“以人为本”为教学原则,认识到学生的操作能力基础,并尊重每一位学生,采用基础差地要求、基础好高要求的手段,通过鼓励来提高学生积极性并消除其不良情绪,通过监督与指导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教师要鼓励并尊重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通过交流和实际操作来进行验证,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通过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经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验证问题和交流的过程,探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不同点在于得到结论的途径是自己的思考而非教师直接给出的结论。应用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中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动手实践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应用化学学科具有开展探究式教学的优势。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探究式应用化学教学模式中,化学实验仍旧是探究式教学的主要载体,在利用化学实验开展探究式应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以及教学内容作出合理的把控,从而正确的把握实验设计的难度。将要开展探究教学的实验应当有一定的难度并具备综合性,不仅要做到引导学生科学的计划与操作,同时要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学生间互相评价放在重要的地位,从而使学生得出的结论能够通过科学的认证,同时也使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肯定,提高其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三)通过学生科研提高创新能力

应用化学人才的培养过程应当突出实践性培养,同时要突出创新能力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成为复合型与创新型的人才。在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不受教材的局限,在综合实验的基础上积极带领学生开展课外科研。虽然课外科研具有较高的难度,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通过科研可以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研课题的选择上,教师首先要重视科研的综合性,同时要在选题方面具有新颖性,最好能够与社会热点结合使选题具有实用性,而课题的可实现性是进行科研的基础。在学生科研中,学校可以尝试建立导师制度,通过分组的方式利用开放性的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通过各有分工来发挥出个体学生的长项,同时也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应用化学素质的提高。

(四)通过实习工作促进学生生产实践能力提高

学生参与到社会岗位中开展实习工作是促进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的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途径之一。通过实习工作,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对学生包括应用化学素质在内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同时实习工作也对高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要求学校领导要重视学生实习工作,以各方面各部门的协调的基础适当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实习基地,或者高校可以与校外企业联合开展产学结合的方式,实现高校与校外企业的双赢,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校外企业的正确选择,同时要将学生的总结报告放在重要的地位,从而保证学生的实习工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粱亮,李大光,余林,等.应用化学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6).

[2]余林,郝志蜂.立足地方经济建设应用化学专业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7,34(6).

作者简介:

应用化学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应用化学实习模式培养创新能力

X701

应用化学专业是培养从事化学化工行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分析检验、技术革新、产品研发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是化工、医药、材料等行业的相关企业[1]。应用化学专业培养目标是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功能性精细化学品及其中间体的研究开发,医药、农药及其中间体的研究开发,催化剂材料、工业催化剂设计及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设计,各行业分析测试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等方面都受到比较全面的培养和锻炼,成为从事应用化学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实习是实践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既是对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的训练,也是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手段。因此,强化应化专业的专业实习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我们结合应用化学专业特点,针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改革与创新应用化学专业实习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制定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沈阳化工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是1998年在精细化工专业基础上组建成立的,

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理论课程的特点,精心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专业实习教学大纲,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尤其是将化工原理和精细化工反应设备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在生产实习过程中进行,精心设计应用化学专业实习的内容和方式,不仅使两门课和实习质量都有进一步的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必须要有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合适项目及场地,实习基地建设, 是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应用化学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应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沈阳化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设有精细化工、分析两个方向,在选择实习基地时要充分考虑与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教学目标相适应,选择应用化学行业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工艺车间,化学反应和化工单元操作多、参考资料、生产工艺数据不保密的实习基地,比如鞍山七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高档染颜料及其中间体合成生产工艺、东北制药总厂实业公司甲醇钠生产车间都是典型的精细化学品制备工艺,与专业理论知识结合比较紧密,有利于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的能力。

3 改进实习方式

为了强化专业实习,进一步提高应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应用化学专业专业实习分为两个阶段:专业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专业生产实习的初期,先是感性认识主,到实习基地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对工厂的设备和化工生产工艺有初步认识,实习指导采用启发式和创新教育方式进行,在实习前就将实习车间各个工段的思考题都准备好并印发给每个学生。引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将整个流程从头到尾连起来加以思考,寻找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习后期,教师必须对每个同学进行现场提问考核,单独记分,并作为实习成绩的一部分。当学生已对流程比较熟悉的情况下,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考虑从生产中抽提化学、工艺等问题,而且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和写出书面报告,一般专题按小组或几个同学自发组织在一起,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后提出解决这些专题的设想,然后与厂方各有关部门进行交流。在毕业实习中则强调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化工原理和精细化工反应设备的理论知识与实习场所实际内容相结合,系统地解剖生产工艺,进行工艺过程中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设备尺寸计算,增加设备类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有关化工、环保类设备的拆卸、安装、维护和维修训练,注重实战性。从而开拓学生在化学工业生产领域中的视野,初步培养在生产实践中抽提化学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和初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力求把教育对象从学生转化为工作者。

4 建立新型的实习考核体制

建立新型的实习考核体制,是确保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往主要要求学生完成实习内容和实习报告,并对实习纪律和实习过程进行考核,致使有些学生通过抄袭等手段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成绩有时优于被抄者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因此必须建立新型的实习考核体制,才能公正、公平、合理地评定学生实习成绩,保证实习教学的质量和成效。

在新的考核体制中。实习报告已不是实习考核的唯一标准。在保持原有的考核内容的同时,我们增加和企业联合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现场提问、答辩等多种形式,实习考核注重实习过程中学生本技能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巩固理论知识,理论应用于实际中的能力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总之,专业实习是应用化学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深化,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科研、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通过实习,学生也可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为将来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专业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跃花;孙平;王娜. 应用化学专业实习模式构建――基于地方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教论坛,2011,141(7):57-59.

应用化学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应用化学 专业定位

【中图分类号】O43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89-01

地方性高等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符合地方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满足地方和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培养具有特点鲜明、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1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符合地方经济总体发展规划

根据有关资料,在化学工业领域,上海市将以医药工业、生物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和环保工程作为发展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品更新换代为目标,加大产、学、研力度。因此在人才质量要求上,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化学人才。另外,根据教育部对未来人才需求预测,工科应用性人才将名列第一。应用化学正是培养此类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出于上述考虑,并结合我校自身条件,将应用化学专业发展的方向定位为:商品检验和环境监测与治理;为中小型企业及外贸、海关、卫生部门培养商品检验、环境检测与治理等专业应用型人才;不仅要符合上海市和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面向全国,培养能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还要与其他高校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

本校自2001年应用化学专业开始招生以来,为使本专业的发展定位符合21世纪上海未来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实践和完善,本专业在专业建设、师资力量、课程改革、社会实践、教学设备、国际交流等方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专业所属的环境监测及治理和商品检验方向不仅与其他高校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而且近几年来已经毕业学生的就业和发展的实践证明,本校应用化学专业的办学方向和定位是符合上海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需要的,并于2007年获得第二期上海高校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

2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符合应用化学专业应用性的特点

应用化学涉及化学、化工、材料、生化、环境、检测技术等诸多方面,是强调应用性的化学专业之一。国内外设有应用化学专业的高校,一般都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当前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发展趋势是“专才”与“通才”的结合。地方性高等院校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兴办的地方大校,地方性决定了地方高校必须置身于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全方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根据上海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要,金融贸易、先进制造技术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化工新材料、绿色化学技术、新型环保技术和商品检测技术将是未来开发的重点。尤其在进入WTO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对上海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将会显得更加迫切,需要培养更多的应用化学实用人才。本校作为上海地方重点高等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定位与发展应当与上海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紧密相结合,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必须突出应用性,使本专业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所学知识能够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毕业后能直接应用于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技术人才,更好地为上海未来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服务。

3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应用化学专业是介于化学与化工工艺工程之间的一个应用性理科专业,是培养理工结合型的“用”化学的人才,与化学专业培养“做”化学的人才在知识能力结构上是不尽相同的[2]。为使培养的应用性人才充分地“用”好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除使学生学习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化学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化工基础知识外,还应紧紧围绕专业定位方向设置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在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上应体现: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厚基础、专业技能突出、知识广、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3],其知识培养要符合专业定位方向,又要适应地方经济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此,我们就当前较为突出的环境保护、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问题,在学生知识培养上开设绿色化学和环境监测及商品检验等专业课程,以保障本专业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能学以之用。

同时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中能接受多形式、多层次的实践技能训练。其中包括(1)综合性社会实践,是学生在低年级进行的一项广泛性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丰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所需要的各种素质,让其具有基本的社会生活技能。(2)基本实验技能培训,通过此环节的技能培养,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同时,又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室安全等基本知识,使其初步具备科学实验态度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综合设计性技能培训,是学生在具备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内容及要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独立操作得出实验结果的过程。此环节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也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态度及勇于创新的精神。(4)毕业实习,通过实习环节的实践,能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创新精神,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工作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5)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校四年学习的总评价,通过此过程可充分检验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学习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写作能力;同时又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6)专项职业技能培训,利用我系是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所设的“化学分析工”考核点的有利条件,经过培训让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前获得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中级证书,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应充分体现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

应用化学专业定位不仅要符合地方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发展目标,而且还应与地方上相关的单位或部门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充分体现应用化学专业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几年来,本专业与上海桃浦工业区污水处理厂、上海市环境检测中心、上海科创色谱仪器有限公司、奉贤区环境保护局、宝钢环境监测站、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上海农药研究所、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等建有校级合作教育基地,并与上海市通用通标公司(SGS)联合建立了商品检验和食品安全实验室(已经取得了CMA和CNAL认证);与上海市科委联合建立了上海市紧缺人才――纳米人才培训基地,与上海市科协联合建立了上海市青少年纳米科普实践基地;与上海市纳米中心联合建立了环境计划实验室;与上海市经委建立了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与上海市教委联合建立了部门开放的现代电化学和表面化学测量技术实验室,与上海市金山化工园区建立了应用化学人才培训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另外还具有上海市劳动局批准建立的分析中级工和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考核点。本专业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升,近几届毕业学生都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就业率都达98%以上。

参考文献

[1] 向纪明.应用化学专业发展的改革与实践[J].安康师专学报,2005,17(2):114-116.

[2] 荣国斌.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完善应用化学专业教学计划[J].大学化学,1999,14(2):24-26.

应用化学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应用化学 特色专业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1.我国应用化学专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应用化学就是“根据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类生产、生活实践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以及实验开发研究的一门技术科学。”了解应用化学专业的发展历程,借鉴其历史经验将对未来应用化学专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1 起始时期(1903~1949)

近代化学专业是由欧洲传入,那时候的中国还处于鸦片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而近代化的教育则起始于上世纪60世纪,京师同文馆在1871年开始设置化学课,并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教材,逐渐引导应用化学专业进入大众的视野。当时开设的化学科主要是为了培养染色、采矿、火药、冶金等技术型人才,学制是3年或4年,化学门设有应用化学工程相当于化学工艺,农科设有农艺化学门,工科设有应用化学门相当于化学工程系。

1903年请政府颁布了近代教育的第一个新学制“癸丑学制”,与此同年成立的北洋工艺学堂开设了化学制造科,从此应用化学专业正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建设中的一个专业。随着科举的废止,西式的教育课程不断引进,很多大学纷纷开设了应用化学科,并在1922年成立了中国化学工业会,此后应用化学专业不断发展。

1.2 调整、巩固的动乱时期(1949~1976)

1952年由于大范围的向苏联学习,高等院校并没有通用专业目录,应用化学专业经过院系调整不再作为一个专业,但也有一些院校保留了这一专业。

1962年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教育部对部分高等院校的专业进行了调整。1963年国家第一次统一制定了高等学校专业目录《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应用化学专业成为“高等工业学校中设置的理科专业”,并且包括无机化学专业等九个专门组。

在的十年中,高等院校原有的规章制度、领导体制、教学组织受到了破坏,学术水平、教学质量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并且教学秩序混论,文化出现了断层,到1976年,应用化学专业在全国理科大学和综合性大学中只剩下了8所。

1.3 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期(1977年至今)

1977年基本结束,逐渐开始恢复正常的上学及考试秩序,应用化学专业不断复苏起来,并不断告诉发展。

1977年到1980年,技术应用和工程领域的研究主要以自然科学为主,并且工科院校的课程并不符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需要,工程科学教育始终不能达到一流的水平,理工分家使得工科院校的科研水平始终停留在原有水平上,许多工科院校为了把学校办成“两个中心”,也开始开设应用化学专业。

1985年,教育部为了促进这一专业的发展,成立应用化学专业教材委员会,主要致力于编写本科和研究生教材,后于1990年,召开兰州会议,应用化学教学指导组这一组织改建了原来的委员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改革大学教育,加强对研究、教学和实践人才的培养,指导并推进了应用化学专业的建设。

2001年“化学及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学类专业等基础课程体系不断健全,深化理科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2007年财政部、教育部发出“关于批准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通知”,启动了“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工作,就包括应用化学专业在内。“通知”引导不同类型高校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进行定位,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为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2.应用化学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应用化学专业是培养研究型教师和创新型人才的理想平台,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来实现。但原有的实验内容过于陈旧,大多数都是验证性的基础实验,而缺少研究性的前瞻性实验。教学方法也过于僵化,老师大多以讲授为主,照搬照抄教材,使得学生也机械化的记忆教材,并且有些老师过于严谨、严格的指导,有时候也会压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想象力、创造力。由于现在教学体系改革过于强调基础,所以实验课的课时数得到了大幅压缩,而基础和专业课却开设过多,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尝试再反思,无法真正的体会到应用化学的乐趣。有些学校的实验考核制度也不够完善,缺乏对学生的正确评价,优秀人才也不能凸现出来。

2.1 建立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机制

研究型教师是指善于把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并具备研究科学问题的素养和能力的教师,而不是指专门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岗位的教师。他们不仅要有一定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还要有足够的科学研究素养。而目前的很多本科院校的应用化学专业都是近些年才开设的,教师大多都是缺乏实际生产经验的硕士、博士等,所以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往往不符合社会需求。针对对教师的培养机制,有以下几点:

(1) 指导老师要与仪器设备一对一的捆绑,引进对某一方面具有相当专业知识的人才,老师要深入了解仪器设备的特性,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对实验的各个环节都不能忽视,从更高的角度来培养学生。

(2) 与一些对技术型人才需求量大的化工企业进行合作,指导老师定期进行培训,只有他们自己了解、熟悉生产工艺,在教课时才能更得心应手,将重难点更贴切地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的目的和关键。

(3) 研究性教学就是在教学中融入他们自己经过探索得到的感受、经验、科研的思路和过程、价值评价和成果等,具有相当深厚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相关仪器设备以及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的老师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培养出优秀人才。

2.2 改革应用化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

教学改革的重点一直是教学内容,应用化学专业也不例外。教学内容对培养研究型教师和创新型人才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设置教学内容时,应该从学生和老师来考虑,比如:

(1) 教学内容设置要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吸引力,让学生有选择—尝试—失败—思考—再选择—再实验的不断地研究过程,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应用化学专业的创新型人才。

(2) 学校根据本校的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培训指导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或感兴趣的情况,提出研究课题,或者结合本学校的教学目标,制定出偶一定价值的实验项目。

(3) 实验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学时限制的影响,尤其是应用化学专业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较多的实验教学内容,往往会使学生手忙脚乱,草草结束实验,不能整体高效的进行操作和思考,浅层次的得出实验结论,为了完成实验而完成,所以很多学生在做完实验不久就对其完全没了印象,这就证明学时设置的不合理之处,大大压缩了学生们的思考创新时间。

2.3 改革应用化学专业的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的好坏往往受教学方法的影响。中国的教学方法大多是“填鸭式”的教育 ,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压抑,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首先需要改革教育理念,再转换教育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建立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习者有使用系统的方法去解决处理问题;作为课程,它要求学习者具有参与小组活动的技能、自主性学习的策略以及熟练解决问题的技能。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把教材上的知识看成是不可更改的定论,被动的接受知识,往往缺少对实验的积极性和兴趣,与应用化学的互动几乎少之又少。“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带着问题做实验,老师在旁边加以指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应用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

3.1 努力将仿真教学引进实践教学过程中

仿真教学是在实验和工程实践中引入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逼真的实践环境进行综合性训练。进行软件的研制开发与应用研究,开展仿真教学设置,可以建立实践性仿真试验室,开展“精细化工”、“应用化学专业生产实习仿真教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原理实验”、“大型分析仪器实验教学”等仿真教学系统,实现化学工程全过程的模拟,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2 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课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纽带,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研究型的实验,重在研究过程,反复研究、认真操作。而对于综合实验,要求学生们在整合基础实验教学的前提下,打破二级障碍,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挑战新的技术、科学原理的能力。大力开设综合设计型实验,实现开放性、先进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3.3 完善知识实习和专业生产实习机制

大多数学生往往掌握了知识,而对化工生产与科研实际了解过少,此时就需要通过生产实习来弥补这一缺陷。通过下厂,将理论联系到实际中去,了解工艺生产,确立一定的生产管理观念,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为了学生能在生产实习中得到全方位的认识,可以在实习过程中轮换他们的岗位。认识实习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讲座及实习动员,介绍生产实习的纪律和相关设备的使用,深化学生对化工工厂的认识,另一个是生产阶段,将学生都安排下去,编到不同的部门,让学生熟悉的掌握车间的工艺流程和应用到的理论知识。老师根据学生们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并最终给予指导。

4.结语

应用化学知识范文第9篇

[关键词]应用化学;实验教改;三大模块;多层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3-0055-03[作者简介]吴静(1978―),天津人,硕士,盐城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化工分离技术。

应用化学专业是在应用化学二级学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理科、工科结合的特点。其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厚实理论基础知识的、扎实实验基础技能的、富有创新精神的理工结合型应用化学专业技术人才。

根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笔者以我校应用化学专业为研究对象,从专业实验课程的设置出发,围绕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型设计性实验三大模块,合理划分应用化学专业的实验内容,初步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增强其创新能力。

一、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课程设置的主体思想

应用化学专业是理科与工科相结合的宽口径多交叉学科,应重点培养学生对化学化工类学科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专业不单需要开设基础性实验课程,更需要加强综合性、创新型设计性实验的开放性教学。一方面对于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应保证学生可以熟练使用,通过创新型设计性实验的设立,培养学生自主查阅文献的能力,从而掌握实验原理、实验方案设计方面的知识,并能对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综合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时需要结合多方面的知识加以讨论,从而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置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课程的具体方法及实施方案

笔者多年从事应用化学专业实验的一线教学,发现传统的实验模式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使得教学方法单一,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考虑我校本专业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理解能力及循序渐进的理论原则,从基础性实验即验证性实验开始,逐步开展综合性实验,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尝试让学生做创新型设计性实验。

(一)开设基础性实验

应用化学专业隶属于化学化工类学科,在学生大一大二时已开设化学类的基础性实验。专业实验不同于基础性实验,但在教学方法上仍以四大化学基本操作训练为主,须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技术要领详细讲解。某些实验操作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应由指导教师认真示范,在实验过程中适时指导,对实验的要求以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为依据,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及思考。

可根据我校应用化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安排相关实验。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有两个专业方向,其一侧重于工业分析,基础实验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光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等;其二侧重于电化学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化学电源、环境电化学技术等。可通过针对本专业开设的基础实验课,使学生掌握基础专业实验的全过程。

(二)发展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本科生实验教学改革的特色项目,它对原有实验进行精选并且加以完善更新。这类实验强调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重点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在已经达到一定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对原料的合成、对成分的分析及对物质性能的测定,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实验的基本理论的能力。如我校开设的综合实验有机化工产品分析,这门实验课程将工业上常见的有机化工产品,如癸二酸、甲醛、尿素、味精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包括熔点的测定、水分的测定,以及其中某一成分的确定,运用了多种实验方法,如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使用的仪器包括显微熔点测定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旋光仪等。再如有机合成综合实验这门课程,通过让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找出最佳合成方法,对合成出来的产品进行精制、提纯,并测定其物性,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大综合实验的配比,将原有的简单化合物的测定及合成更新为化合物合成并对其产品性能进行测定的综合实验,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三)设立创新型设计性实验

创新型设计性实验又称为探索性实验,即通过基础性化学实验及综合性化学实验的学习、训练,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完全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从文献的查阅到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法和条件的选择,最终完成数据处理分析等一系列完整的实验过程,由此将学生的知识能力转变为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

借助前人的工作经验是开设创新型设计性实验的基础,积极思考与归纳研究对象,大胆设计与探索未知因素,可以发展学生独立研究工作的能力。如我校开设的化学创新型设计性实验中合成一种物质的方法有许多,可要求学生查阅不同的文献资料,然后根据所查资料分组实验,最后比较考察通过不同方法合成出的产品的得率有何不同。

三、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作用与特点

通过上述实验教学的改革,系统地设计了实验教学体系,科学地安排了实验的教学内容。摒弃过去实验教学简单、分散、缺乏创新的特点,得到有利于培养应用化学专业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的一套完整、合理、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了本专业的学习特点,并实现下列目的和创新要求。

(一)进一步整合资源,构建高质量的实验教学平台,达到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一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工作作风,依赖于基础性实验,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二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依靠综合性实验的设立,可以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三是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并以此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将现有实验资源进行整合,从认知规律出发,由构建理论作为指导,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培养了适合现今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人才。

(二)重点建设实验室功能和实验教学过程重组,完成建设和应用网络资源的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实验教学管理和示范中心的示范作用进行资源的配置与优化,开展实验教学改革,构建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和综合设计型实验教学平台,实现实验教学软、硬件教学资源合理共享和购置。

在实验教学内容的调整上,我校应用化学专业与实验中心联手,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利用学校的产学研中心将校内的课堂教学与校外的实践教学相结合,利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等各种不同渠道追踪学科发展的最新特点、趋势,由此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并且对不同类型实验教学的规律进行总结。

四、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探索,以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为主要实践对象,采用三大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基础实验能力得到加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满足了现代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实际要求。

从今后的发展方向来看,任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了解当代科学研究的前沿信息,从而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具有良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梁红,等.研究创新性实验教学开展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0(5):53-56.

[2] 孙希明,郭红宇,陈艳英,等. 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7).

[3] 李沅,曹亚峰,王大鸷.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的探索[J].科教导刊,2013(4).

[4] 郝志峰,余林,李永峰,等.构建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探索[J].广东化工,2009(2).

[5] 钟东臣,卢伟.化学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及其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7(4).

[6] 包锦渊,梁永欣.谈应用化学实验课结构的改革[J].青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6).

[7] 曾坤伟,何锡辉,等.应用化学实验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6(6).

[8] 李水清,梅平,罗跃.应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2).

应用化学知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培养模式;复合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0-0082-03

随着化学化工新知识的不断扩展与涌现,社会对工科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的要求不断升高,要求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和技能。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对人才的输出提出了更加复合型化的发展战略要求。因此,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大学必须适应新形式,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为社会输送最高规格的建设人才。

由于应用化学专业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领域十分庞杂,特别是工科应用化学专业具有更强的适用性,使得化工类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呈现出复杂性、广泛性、综合性和特殊性的特点。淮南师范学院作为一个地方院校,有义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众多优秀的应用型高级建设人才。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我们在应用化学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中进行了初步探索,得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启示。

一、科学定位培养模式

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化学专业合格人才输出的重要前提。培养应用化学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化学类工科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是学生储备渊博的专业知识、掌握多项能力和技能、具备良好专业素质和意志品质,以及学生成为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实现的途径,为学生提供综合交叉应用知识、能动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觉关心科研并赋予实践,关注学科前沿与学科交叉,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营造开放式教学环境,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互助合作精神,对学生进行多重引导,让其自主探索和进行创新思考,大力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经过4年本科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综合素质以及扎实的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改革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

科学完备的课程体系是人才知识和能力的优化组合,是人才培养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反映。课程体系的设定对应用化学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对应用化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2次修改 (分别在2006年6月和2009年6月进行)。在专业基础课程中我们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2门课程整合成大学化学一门课程,课时减少了近1/5,但教学内容基本未变。在专业课程上我们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设立了精细化工、化学制药和材料化学3个系列。在专业选修课程上我们设立了生物化学系列、经管系列、人文系列和专业任选系列。实验课程我们增加了专业实验的权重 (由原来的72课时增加到144课时)。加强专业课程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英文科技文献的能力。课程体系调整后,在教学内容上我们重新选择了质量较高的教材 (主要是“十一五”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教材)。另外我们还组织教师编写了实用性更强、交叉更大的讲义。通过多种途径,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和精深广博。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对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比较满意,大大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三、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

当前,世界新技术、新科技日新月异。在校大学生不可能学完以后工作所需要的所有知识,且无论掌握的知识多么先进,一些年后必将老化变陈。因此,对知识的传授必须引入新方法和新手段,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另外,作为个体的学生也千差万别,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必须因材施教。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最能有效刺激学生学习兴趣的就是采用高效新颖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从精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采用迁移法深入简出传授新知识,以讨论式和自学式替代部分讲授式教学,介绍相当量的学科前言知识,以课程小论文替代部分课程作业,将教师的科研纳入课堂教学,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加强开放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等方面,深入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个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达到人才培养的效果。

四、突出学科交叉,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点。应用化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单凭书本知识的传授就能达到目的的,它需要一个较长和系统的培养过程。在这方面,我们主要从学科交叉入手,利用化学与化工系的传统优势 (其前身是化学生物系),有机地将生物化学、生物工程与应用化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物技术和化学技能上充分地进行交叉与覆盖,从而在制药科学、精细化工和生化材料制备与性质的研究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学生以后从事医药研制与开发、精细品的研发或生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进行学科交叉必须谨防杂而不精,否则可能会出现欲面面俱到而面面不到的结果。我们在实际培养工作中主要通过介绍交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学生参与一些课题研究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五、加强实践教学,夯实技能与能力

应用化学专业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手段就是实验,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必须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并且要把实验教学与学习放在更高的位置上。首先要改革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对四大基础化学实验进行优化整合,去除重复部分,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权重,同时还要加大开放实验的力度。在专业实验教学上,充分考虑实验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和较大覆盖面的交叉型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不同学科问题的能力。在专业实验的教材选择上,根据我院的实验条件,我们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编写了比较适用且覆盖面比较广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讲义,让学生在学习专业实验时尽可能地掌握我系的现有各大型仪器的基本操作,开阔学生视野,尽早进入科研工作。另外还通过专业实验室的开放,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地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六、强化毕业设计,培养综合能力

本科毕业设计是应用化学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十分重要的时期,应高度重视毕业设计阶段的培养工作。首先,我们把毕业设计的工作的时间由原来的一个学期增至一学年 (大四),使学生由充足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我们在学生大三期末就组织教师提供超过毕业生人数20%~30%数量的题目由学生自由选题 (这些题目大部分是指导教师自己的科研课题),学生与指导教师接触并充分论证后定下实验方案,学生也可以把实习发现的问题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另外,我们还与生命科学系合作,由他们系的部分教师提供一定数量的题目作为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同样我们选派部分教师为他们系毕业生提供一定数量的题目。在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组织专家小组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及教师指导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在毕业设计的答辩阶段,实行 (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预答辩和正式答辩两个过程,严把毕业设计质量关。近年来,我系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在全院获得一致好评。

七、专业与职业并重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最终是为学生选择未来的职业做准备的。因此,应用化学专业的学习必须时时注重专业与职业的培养。在这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学生实习、见习以及到相关企业单位直接顶岗等多个渠道来实现的。我们与淮南市当地许多企业 (包括煤化工厂、陶瓷制备厂、制药厂、日用化工厂、生化试剂厂以及一些中小企业)签订了实习见习协议,让我们的学生有充裕的实习实践时间。另外,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的职业意识、意志、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保证我们的毕业生无论到各级各类企业还是到科研院校、研究所,都能成为知识面较宽、能力较强和素质过硬的高级专门人才。

综上所述,化学化工类应用化学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曲折的过程。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实践,对应用化学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通过科学定位化学化工类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精选教学内容与改革课程体系,变革教学理念与方法,通过进行学科交叉、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毕业设计,重视专业与职业的培养等途径,着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应用化学创新性复合型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苏复,顾正桂,林军.用“产学研三位一体”模式培养应用化学创新人才[J].化工时刊,2008,22 (11).

[2]张庆,巩育军,苏秋芳,等.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6,33 (12).

[3]史济斌,荣国斌,胡军,等.在实践中深化理科应用化学专业 (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2,71 (1).

[4]张斌.应用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与探索[J].昆明理工大学 (社会科学版),2006,6 (2).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FIB070335-A4-01)。

上一篇:光电行业研究范文 下一篇:海洋污染案例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