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3-07-27 10:36:06

英文教学

英文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英文歌曲 英文学习 音乐智能 英文教学 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薛小芳,2001)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且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目前,不少学生认为学英语很费功夫并且也很乏味,还有些学生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英语可学可不学,所以大多数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造成这种情况有种种因素,首先是大多数学生忽略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与动机;其次是由于没有好的学习方法,致使长期学习效果不佳;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有些教师为完成教学进度,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教学内容全部“灌”给学生,使学生缺少了主动性,对英语这门文化课兴趣就不大了。(薛小芳,2001)

综上不利因素,如不采取有效办法控制,对教师的教学是极为不利的,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同时,培养和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主动地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英语教学中的不利局面,提高教学质量。凡是能激发学生喜爱英语学习的方法,便是教英语的好方法。(薛小芳,2001)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英文歌曲辅助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教学中运用英文歌曲的理论依据

(一)运用英文歌曲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心理特征

1.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获得知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将英文歌曲引入教学符合从感知到理解的认识规律。(胡蓉,1998)它把语言知识融合于有趣的歌词中,将知识与趣味、抽象与形象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形象材料;用旋律为学生架起了由感性认识通往理性认识的桥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浓厚的兴趣,在听、唱英文歌曲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巩固。

2.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抽象思维依靠形象思维支持的。(胡蓉,1998)他们喜欢直观、形象,让他们枯燥地背诵英语单词,犹如把他们捆绑起来,学生就不会有高昂的学习情绪。而采用听、唱英文歌曲的教学手段,将语言与情境结合,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在获得愉悦的同时,更激活了学习的心理内驱力,使大脑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运用英文歌曲符合心理学和生理学原理

1.符合认知心理学原理。认知心理学主张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中操练外语,那种无意义的模仿记忆、不理解而过多的死记硬背都是不可取的。听、唱英文歌曲,就为学生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调动起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奋点,使其迸发出潜在的能量,这就为学生轻轻松松接受知识奠定了心理基础。(曹理、何工,1996)

2.符合生理学原理。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是音乐的脑、感情的脑。听、唱英文歌曲可陶冶学生的情绪,刺激大脑,激活右脑神经,引起高度兴奋,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与此同时又可激活主管抽象思维和语言的左脑,使其兴奋。这样左右脑交替兴奋,不仅使思维与语言引起共振,使口语通畅、自然,而且可以大大开发大脑的潜力。(曹理、何工,1996)

二、英文歌曲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英文歌曲欣赏与听力训练。欣赏英文歌曲前,可以先把不完整的歌词用PowerPoint展示出来,让学生做复合式听写训练。重要的单词词组、同音异义词、出现连读爆破的地方、单词押韵的地方等等可以故意漏掉,让学生补充完整。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没填出来或填错的地方,用以帮助学生找出他们发音或听力上的不足。例如教Today这首歌时,有句歌词Still cling to the ?摇?摇?摇 ?摇?摇 (vine),I’ll taste your strawberries,I’ll drink your sweet ?摇?摇 ?摇?摇?摇(wine).乍听之下,许多学生可能vine、wine不分,因为v和w的发音在听力中容易出错。教师就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二者的发音区别,还要结合上下出正确的判断。培养学生这种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对提高其听力水平很有帮助。

2.英文歌曲欣赏与翻译训练。英文歌曲形似诗歌,翻译起来看似简单,但要译好实则不易。把枯燥的翻译理论与歌曲翻译结合起来,翻译知识的讲解会更生动、直观、实用。例如学Seasons In The Sun中的Goodbye Papa, please pray for me. I was 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再见爸爸,请为我祈祷,我曾是家里的捣蛋鬼)时,学生可能会把black sheep(害群之马)译为“黑羊”,此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英语俚语以及颜色词的翻译方法。又如翻译歌曲Once There Were Greenfield时,遇到类似We were the lovers who strolled through green fields.(我们曾是徜徉在那绿地上的情侣。)Where are the green fields, that we used to roam?(我们曾经徜徉的绿地啊,都到哪儿去了?)这样的句子,就可以对比强调中英文定语位置的不同。再比如说,学生大都很喜欢California Hotel这首歌。恰好网上正流行它的“超强版”翻译(月黑大漠路迢迢,风高凛冽客思归,人倦眼乏昏欲睡,闻香忽见灯火碎,但见有女娉婷立,耳畔钟声如乐起,天堂地狱两相忘,浑然不似在人间,秉烛引路过画廊,人声嘈杂迎客至,加州客栈诚待客,虚位以候游子回……),可以拿它和学生的翻译比较,让学生理解直译和意译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诸如此类的练习多了,理论知识慢慢丰富了,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兴趣也会不断提高。

3.英文歌曲欣赏与文化教学。歌曲常常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心声、人们的喜怒哀乐,能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格。有人说歌曲的不同风格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其歌唱的内容也无不深深地打上了时代和文化的烙印。文化教学可以从英文歌曲中挖掘出大量的文化瑰宝。比如圣诞节的时候教学生《平安夜》、《我们祝你圣诞快乐》等歌曲,既可增添文化情趣,又可增强文化了解。又如用英文歌曲San Francisco(《旧金山》),就很能说明西方“嬉皮士”文化的背景、实质。所以,恰当地运用英文歌曲欣赏会促进文化教学,可以使学生从歌曲中学习外国文化以及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

三、教学中运用英文歌曲的意义

运用生动循环的韵律,把学生的感情带入到歌曲的特定情境中,学生的感情与歌词的内容产生共鸣,进而获得情感的愉悦。(宋金燕,2000)英文歌曲中蕴涵着巨大的语言潜能和英语实践机会,使学生感知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提高。实践证实,运用英文歌曲有如下实践功能。

1.社会性。歌曲有着独特的、直接的情感艺术表现。它能把人们带入到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中,使主体与音乐融为一体。学生在听、唱英文歌曲中所表现出来的亢奋、激动的表情、行为都说明了这一点。在听唱中,个体融入到整体之中,生生、师生之间获得了心灵的交流与融合。

2.实效性。要学要记的英语单词、语句融于歌曲中,生动、活泼,朗朗上口,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享受,这在客观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音乐及歌词激发起的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积极性转化为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有助于学生更加努力学准英语音标、字母和词语的正确发音,积极学习新词、新句和新结构。

3.创造性。英文歌曲能引发学生的联想。歌词包含的课文内容,能把学生带入丰富多彩的知识世界,促使学生随着旋律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拓展自己的创新能力。

4.愉悦性。英文歌曲通过声波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产生良好的专注情绪,可以焕发精神、激起智能活动,使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情感心理产生移情共鸣,形成一种愉快的情感,促成较强的学习内驱力。(宋金燕,2000)

5.灵活性。英文歌曲使用便捷,“信手拈来”。课前、课中、课末,随时可用;可课内,可课外,不受限制;可听歌欣赏,可边歌唱边演,灵活机动;可音标、字母发音,可词汇、句型对话,按需活用。英文歌曲实在是一种经济实用的英语教学方法。

结束语

音乐可以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歌曲不但是一种音乐形式,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教育策略。把英文歌曲与英语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音韵优美和谐、节奏轻快鲜明的英文歌曲,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英文歌曲教学简便易行,操作性强,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深受学生欢迎。当然,英文歌曲要注意科学地选用,切忌滥用,才有助于教学。而教师能否得当地利用并开展歌曲教学,从而达到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则是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又一重大关键。

总之,利用英文歌曲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欢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促进对难点的理解和运用。音乐是无国界的,它能激发人们无限的潜能,英语又被称为是“通向世界的桥梁”,只要两者有机结合,就能使教学英语的方法丰富多彩,学生们就可以在英语世界里快乐地遨游!

参考文献:

[1] 曹理,何工.音乐欣赏与审美教育[M].新教出版社,1996.

[2] 胡蓉.音乐在英语中的作用[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3] 宋金燕.以歌为伴学英语[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4] 檀传宝.通俗音乐与青少年[J].青年研究,1993.

英文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借鉴;音标;词句;听说;读写

同样作为一门语言,对于中国人来说,英文教学入门比中文教学难多了。首先是因为语言环境;作为中国人,语言环境给予学生学习中文很大的帮助,而英语作为外国语,自然缺乏这种语言环境。其次,中文是第一语言,先入为主,已经形成一种语言习惯,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不同的语法、惯用法等让人倍感陌生和不习惯。因此,同样是语言教学,英文教学就显得困难重重。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借鉴中文教学来进行英文教学,吸取中文教学中的长处,使英文教学能得到更大的帮助。

一、音标教学

中文教学是从拼音开始的,学习了拼音之后,学生会自己拼读汉字,不再需要老师们拼命地带读。而现今的英语教学仍然不够注重音标,没有像中文拼音那样进行专门系统的教授;音标在英语课文中也没有像中文拼音那样标注在单词上(只在课后单词表中出现);许多教师没有进行系统的音标教学,只是随便地教一下,让学生们自己复习掌握。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地导致了不少学生在经历了小学、初中的英语教学之后却仍然拼读不来或拼读不准音标。因此,我认为英语教学首先应重视的是音标教学。学好了音标,学生们可以自己拼读单词,不必让老师不停地带读,学生们也因为自己会读而增加了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音标教学要求学生达到能读、能默写,并为学单词时随时备用。教的过程中进行分类,如单元音、双元音、清辅音、浊辅音等。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十分熟悉的汉语拼音排序来记英语音标,并在教授的过程中与汉语拼音对照。当然也要注意在读音标时,不能把汉语拼音和英语音标混淆地读,相同是什么,不同是什么,要分别读准。

二、词句教学

词汇和句子都是基础,是阅读和理解文章的前提。中文字和词的学习是从图画、儿歌、绕口令等简单的形式入手,一边读有趣的儿歌、看形象的图画,一边学字和词。这些儿歌琅琅上口,学生很容易就会背诵下来,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了所学的语言。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多呈现一些绕口令、谚语、歌曲等语言形式,把词汇放在这些语言形式中去学,学生的兴趣应该会大大提高。比如学到食物时,出现了许多食物的单词,如果只是简单地利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记,学生很容易就记烦或记混了。这时若是增加food idioms的学习,学生定会觉得有趣而记住相关的单词。如:hot photo烫手山芋(喻棘手的事情),bad egg坏蛋等。

词是句的基础,中文教学重视组词练习。如,放-放心,放松,放学。一个字组成词后可以变出许多的意思。英语教学也可以用组词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如,put-put away(放好),put off(推迟),put up(建造),put out(熄灭)等。要让学生们认真区别这些词,懂得应用这些词,才能更好地把它们应用在句子中。

在中文教学中,课文里出现的字词并不需要每个都记下来,都会写,而是先学最常用的,其他只要会读就行。而在英语教学中,课文里出现的单词学生似乎都要记(虽然有些不要求,但又会在练习中出现,不得不记),导致学生每日记单词而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学生不妨也先学一些常用的单词,其他的不必去强调。短时间记大量的单词只能是填鸭式的,遗忘率高,而且因理解不足,导致无法正确应用。英语教师们要分清重点,让学生每日背诵和书写重点单词,同时每节课都进行小测,反复不断地复习以增强记忆。而对于非重点的单词,只要求学生会读就行,不必让他们都要会背、会写。

三、听说教学

有了词汇,才有办法进行听说读写。听说的关键是语言环境,中文教学已经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它所注重的听说是如何把语言说得更标准、更生动,而英语教学就应该去创设语言环境。中文教学中有这样的设计:说说你在家里做了些什么?然后画几张图,让学生来说。我觉得这就创设了一个很好的环境,而且与生活息息相关。英语教学也应如此。如问:what are you doing at home?而后创设情景让学生来回答。当然,这种教学在当今英语教学中已经很普遍了,尤其是在初中、职专阶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来听说是很好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不过要注意的是所设的情景是否联系实际生活,所说的语言是否为说英语的国家人士所用,也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外国的风俗习惯、说外国的语言,而非中国式英语。如中国人见面说“你去哪儿呀?上街呀?”外国人则多数由天气引发话题。如果按中国人的习惯来表达,那就触犯了外国人的隐私权,即使他们勉强给你一个答复,心里也是不痛快的。所以要让学生了解这种不同的语言习惯,并多听多说,学生才会说出地道的英语。

四、读写教学

英语的阅读有太多的对错判断、选择题练习,学生没有自己的主见,易养成偷懒的习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错判断、选择题的答案太单一,学生们即使看不懂文章,也会猜对一些题。在这种长久的单一答案训练下,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单一化和机械化。因此,借鉴中文阅读,适当地增加一些选词练习、对某些词句的理解填空、表达文章的中心意思等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与别人不相同见解的能力。

职专阶段的英语有很多的阅读课,但似乎还是太注重精读了,且精读太过强调词汇、句型的用法。上精读课如同上语法课一样,学生不免会感到枯燥和厌烦。我们不妨借鉴中文教学:一篇长文章,一节课就可以让学生理解甚至掌握。这就是采用泛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文章写什么,表达什么思想,不要老是注重某个词组或句子是什么意思,怎么用。泛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大量的文章、语言(包括词汇、句型、惯用法、风俗习惯等),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见识广了,语言也就成了一种习惯。

读不仅仅是阅读,还要朗读。语文课上经常都有声情并茂的学生朗读,通过朗读,学生们读出了文章的思想,读出了作者的感觉。而英语课,越到高中越难进行朗读,原因之一是学生读不来,原因之二是读不出感情。因此建议教师每节课都要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读得来、读出思想、读出感情,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

当今英语写作有个弊病,内容大都是拟题人写好的,这种写作不是写作,充其量算是翻译。写作应该是学生个人的见解,要让学生自由发挥,而不是翻译别人的东西。写作可以通过阅读来提高,而英语课文正是写作的范文。但是,英语课程中的文章多数没有分体裁而是按某种知识分类,如饮食健康一个单元,地理位置又一个单元等,给人的感觉不是在学语言,而是在学科学知识。所以只能由英语教师来把文章分类并介绍各种体裁的文章应该怎样写,同时给出范文让学生练习。当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借鉴汉语写作,比如议论文:论点是什么,论据该怎样提出,如何论证等。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源远流长,教育名家及学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吸取语文教学中的经验来进行英语教学,可以让英语教师教学更轻松,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参考文献:

1.樊永仙.《英语教学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英文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护理学;本科教学;专业英文教学

2015年国务院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指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和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1],而《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也明确提出国际交流合作是2016~2020年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2~3]。成都大学作为地方高校,积极探索国际交流合作、联合办学策略,而泰国则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成都大学基础医学院围绕学校国际联合办学方针和护理人才培养新方向,与清迈大学护理学院开展“1+2+1”联合培养项目,即第1学年和第4学年在成都大学学习,第2、3学年在泰国清迈大学继续学习[4]。人体寄生虫学是病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等多个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科学,也是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5]。近年来我国寄生虫病防控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寄生虫病发病率大幅下降,但是寄生虫病在以泰国为代表等热带国家仍是其重要疾病[6]。

一、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教学现状。参加联合培养项目学生从本校护理本科专业学生中选拔,参加项目学生高考英语平均分为115.91,标准差为7.83。第1学年结束后,学生雅思成绩均在5.5分以上。《人体寄生虫学》英文课程的教学由成都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2位专任教师和1位学校特聘外籍教师担任。(二)调查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为2016~2018级参加项目所有学生,问卷调查时所有学生均以,赴泰国清迈大学进行培养。问卷调查采用网络发放,发放问卷34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调查结果和期末成绩教育学指标汇总后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二、英文教学的实施过程及问卷调查

(一)教材选择。虽然参加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但其第1学年需完成公共课和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等11门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学习任务繁重。我们在2016级选择汪世平、叶嗣颖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双语)》,调查发现55.88%的学生认为该教材难度较大,70.59%的学生认为这本教材没有的图谱偏少,不利于形态学理解学习。2017级和2018级我们改用医学教育改革系列教材《HumanParasitology》,86.7%的学生表示对于该教材适宜阅读,且该教材在每种常见寄生虫的生活史均有图例,而其后附有疟原虫等重点内容图谱,利于学习理解。(二)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及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在课前,我们按照课程章节建立了专业词库,并提前发放课件,学生通过词库和课件预习,熟悉专业词汇,了解课程学习线索、体系知识框架和重点内容。同时,提供相关史实和实事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在相对较易的“生活史”部分,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自主对“生活史”进行讲解,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增加学习积极性。同时,利用网络平台中“摇一摇”等功能,增加课堂互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重点内容及章节结束后,加入病例分析讨论环节和随堂测试,形式教学闭合环,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课后利用网络平台设置在线作业和阶段性测验,及时掌握学生阶段学习情况。同时,在设置“期中小论文”环节,鼓励学生以英文形式,自选题进行人体寄生虫学相关综述写作,提高学生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紧密结合,形成相互呼应的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时,课程成绩由包括平时测验、课堂活跃度、期中小论文等在内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三)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调查;开课前对人体寄生虫学英文教学的认知调查;学习兴趣调查;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调查四个方面。

三、问卷调查及成绩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参加项目学生的50%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深造,其意向明显高于普通护理本科专业学生,而参加项目学生的职业认可度较高,64.71%的学生表示会选择护理相关行业,20.59%的学生表示会选择医学相关行业。73.53%的学生认为人体寄生虫学英文教学很有必要,但同时67.65%的学生对英文教学感到焦虑。英文词汇量不够和专业储备知识不足是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61.76%的学生表示课件中首次出现的专业名词需要中文标注,课堂学习结束后,学生对知识框架的建立优于知识细节掌握程度,88.24%的学生表示课堂学习结束后已完全建立或大致建立知识框架,而63.26%的学生表示已掌握50%以上的知识细节内容。学生课后学习主动性相对欠缺,课后阅读不足,29.41%的学生表示课后通常会主动查阅相关书籍文献,58.82%的学生表示有时会查阅,而11.76%的学生表示课后从未进行查阅。同时,通过交互性分析我们发现,就学习效果和课后学习积极性而言,毕业规划为继续深造的学生明显优于毕业规划为规培和工作的学生,所有毕业规划为继续深造的同学都表示在课后会对相关专业知识的英文书籍或文献进行一定程度的查阅,而部分毕业规划为规培或工作的同学则表示课后从未查阅过相关英文。就英文能力的提升效果而言,学生表示专业英语和综合英语均有所提高,对专业英语能力的提升优于对综合英语能力的提升。(二)期末成绩分析。综合分析3年期末考试卷面成绩,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年期末考试卷面平均成绩分别为67.22,74.75和78.44,而卷面成绩标准差分别为12.55、10.71和8.24。期末卷面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同时,三年来经过教研室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期末卷面平均分不断提高,而标准差有所缩小。

四、改进策略

(一)加强教师的培训,提升综合教学能力。教师的英文素质是开展英文教学的关键[7]。专业课英文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坚实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英语基础和扎实的专业英语能力,并且还应具有以英语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8]。本课程教学由教研室2位专任教师和1位学校特聘外籍教师担任,其中2位专任教师均具有博士学历和海外留学经历,但其在留学期间主要从事实验室研究,但并未经过专业系统的英文教学的相关训练。同时,由于这两位教师均为新进教师,因此教学经验、课堂组织能力相对欠缺,但教研室资深教师不具备英文教学的语言能力。而学校特聘外籍教师虽具有医学专业背景和英文教学经验,但其之前任教的主要课程并非人体寄生虫学,对专业知识有所欠缺。为此,学院组织联合培养项目教师集体参加雅思培训,以提高综合英语能力。在教研室内部,组织新进教师进行临床本科和护理本科的人体寄生虫学课程进行随堂听课,资深教师与新进教师一对一帮扶,以提高新进教师课堂教学和组织能力。(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提升专业课英文教学后学生的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改进的重点。教研室在原有中文课程网络平台的基础上,构建英文课程网络平台,建立英文教学资源库,构建“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PBL”“CBL”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反思能力和学生以理论知识解决临床病例的能力。(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三年教学过程中,以微课形式,同步录制教学相关视频,从而学生可以自主掌握重难点的学习次数和时间,强调其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结合,以“案例+问题”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探索兴趣,留下思考线索,引导学生课后主动思考,查阅相关资料,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结果交互性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其毕业规划以及职业认可度密切相关,因此在课堂教学和课下交谈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毕业后继续深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可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五、结语从2016年开始已进行三轮次教学,通过问卷调查、教学反馈、成绩分析等方法及时收集信息、分析教学效果,并以此调整教学方法,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为后续探讨护理本科英文教学的实践意义和改革方法提供一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战军,刘静.世界一流大学的三大标志和四大特征[J].中国高等教育,2018,19:11~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1~5

[3]王梦玉,李彩福.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国际化护理人才科研能力的培养[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20:3453~3456

[4]符佳,杨林,邹亮,牛蓓,许毅,曹晓蓉.“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以“C大学-T.Q大学”本科护理“1+2+1联合培养项目”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3:341~343

[5]姜鹏,张玺,刘若丹,龙绍蓉,张紫芳,崔晶,王中全.混合式教学在人体寄生虫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14(2):248~250

[6]蒋曼,李程跃,李振红,程龙,孙安江,谢臣晨,王颖.“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及国家传染病发病状况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9,32(1):1~6

[7]付琛,李晓荣,付爱玲.微生物学全英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微生物学通报,2018,45(8):1812~1816

[8]蒙继元.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框架下英语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J].教学与管理,2018,15:58~60

英文教学范文第4篇

让BB享受美好的歌曲和有趣的律动,不要介意他们是否跟你做,或只是若有所思地望着你,更不要以为他们在发呆,要有心理准备多则一月,少则一周(如果每天有活动的话)你只是一个表演者,所有的观众都只是默默地在聆听和欣赏,聆听你的声音,欣赏你的动作和表情,欣赏不同于母语的另一种符号,这一切都在刺激着他们的头脑,给他们另外一种讯息。但必须提醒你的是,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你得保证在这短短的十分钟内,你的歌声必须是悦耳的,你的律动或手指律动必须是有趣的,你的发音必须是清晰怡人的,你给孩子的必须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孩子的反映是最真实和直接的,否则的话他们早就满地乱跑了,还会地坐在那里享受你所谓的音乐吗?

二,在孩子形成了兴趣的基础上做一些听力训练。

在孩子形成了一种对英语的兴趣之后(这种兴趣的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孩子一见到你就露出欢喜的神色,你一开口他们就安静了,这就表示他们准备聆听了),你可以在歌曲和律动之间做一些听和做的练习,如,起立,坐下,跑,跳,走,来这里,去那里等,为了让孩子理解指令的含义,你可和配班老师做一些示范,并且在训练初始配以手势,当孩子都非常熟悉之后你可以试着去掉手势,看孩子是否真的明白指令的含义。再接下来,可试着带领全班幼儿对个别幼儿发出指令。当然对BB班而言这就是相对较高的要求了,这要视幼儿的整体水平而定了。不要担心孩子只听不说,更不要着急,你必须明白,对于两岁左右的孩子,在很多孩子连母语都不太会说的情况下,要他接受另外一种语言,一段时间的聆听是必要的,也是合乎逻辑的,听的过程就是积累信息的过程,当孩子在“沉默中爆发”的时候,你就不会太吃惊了,因为这一切都是在你预料之中的,经验告诉你无需太讶异。

三.在孩子有一些听说的基础上组织一些简单的教学活动。

英文教学范文第5篇

一、全英文教学的意义

国际经济学来源于西方,许多英美学者在该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如英国人大卫·李嘉图,美国人保罗·萨缪尔森、保罗·克鲁格曼等,许多研究成果都是用英文撰写,如沃西里·里昂惕夫的成果。采用英文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相关论着的内涵,比中文教学更细致地向学生展现国际经济学知识。如“sterilization”一词的含义,许多中文或翻译教材写作“冲销”,少数教材写作“中和”。但中文中,冲销不是常用词汇,中和也不能完全体现它的含义,但可以直接通过该英文单词的构成来判明词义。该词的词根是sterilize(使不起作用),演变为sterilization后,是名词形式的“使不起作用”,这比“冲销”更容易被理解。

全英文讲授国际经济学,不使用任何中文,使学生接受与英美学生相同的教学,能够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学生直接学习英文术语和句子,避免译文的不准确性和不贴切性,有利于学生将来适应全英文环境,便于出国深造和从事对外经贸往来业务。

二、全英文教学和双语教学的差异

双语教学指教学中既使用中文,又使用英文,但是英文和中文的比例没有定论。有的院校采用英文教材,中文授课;有的则采用双语教材,中英文混合授课。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斟酌该多讲中文还是英文。由于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听懂,因此,在很多词、句的解释上还是采用中文。这样,中文的比重就会增加。而全英文教学抛开了中英文比例问题,在课程讲授、使用教材、制作课件、考核提问和作答上全部采用英文,避免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冲突,使学生省去转换语感的过程,大大提高了英文讲授的效果。由于讲授、教材、课件和试题均采用英文,可能导致学生对中文术语不熟悉,但由于经济学绝大部分中文术语都是翻译过来的,即使将来遇到中文术语,学生只需稍加思考便能联想到学过的对应英文术语。而对于人名,译名当然不如英文原名。

相对于双语教学,全英文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也更高。全英文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尤其是教师的口语能力和学生的看听能力。教师从教材选择、课件制作、讲授内容、布置练习题到考核全部要以英文形式,这一系列环节要求教师有较大的阅读量和流利的口语水平。口语如此重要是因为课堂教授构成教学的主要部分,而教师如果做不到用英语讲授和交谈,就难以达到无障碍授业的要求。对学生来说,英语水平至少要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尤其听力要达到相当的水平,才能听懂教师的讲述。并且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如果对许多单词和短语不熟悉,那么学生即使听到了也不懂其含义,同样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全英文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对策

全英文教学依然采用与一般教学相同的环节,如讲授、提问、复习、测验、最终考核,但是由于使用纯英文讲授,所以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将遇到与普通教学不同的情况,如不妥善处理将影响教学质量。下面将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归纳如下:

(一)加强教师英语口语发音的标准化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在汉语教学中,高等院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一般要求达到二级乙等水平,要求尽量做到发音标准,词语、语法正确,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在英语教学中,中国教师不会像外国教师那样受到英语方言的干扰,却可能遇到其他一些问题,例如发音的标准问题。许多教师受到地方方言的干扰而不能正确地发音,在词和句的表达上也有许多不标准之处。中文普通话以北京的方言为标准,而英语却有两个标准,一个是以英格兰地区的语言为标准的英式英语,另一个是以北美地区的语言为标准的美式英语。两者之间在词和句的惯用表达和发音上都有差别,尤其是发音差别很大。美式英语大部分的元音发音都和英式英语不同,加上英式英语句子表达上注重抑扬顿挫,两者就好像两个地区的方言一样,虽然可以相同的文字表达出来,但在语调、语音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别。中国中小学的英语教学一般以英式英语为主,有少量美式英语,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管是听力、口语、阅读,还是写作范文,都引入了大量的美式英语材料,对学生来说,既要学习英式英语,也要学习美式英语,两者都重要。对教授这些学生的专业课教师来说,口音应该以一种英语为主,兼容另一种。不管哪一种,都应发音标准,在教学中使用习惯语法并表达清晰无误的词和句子。虽然不要求学生以教师的发音为标准,但应尽量适应该发音。

(二)注重课前预热,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教师在上课之前,最好抽出五分钟时间与学生聊聊最近的一些新闻然后回顾上一次课所讲的主要内容。这五分钟属于课堂准备阶段,内容选择虽然比较随意,但是却很重要。因为学生长期处于中文环境下,他们往往不适应突如其来的英文讲述。如果语速较快,会使有些学生根本听不懂。许多学生在听了5~10分钟的英语后才渐入佳境。因此,没有必要在上课刚开始时就急于讲授课程内容。在这5分钟的预热阶段,可以先谈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放假、运动会、音乐、电影等,话题力求有吸引力,词语和句式应尽量简单。最后可以简单复习上一次课的内容,把学生逐渐引入一个全英文的经济学世界。这样,学生将以最佳的状态学习课程的主要内容。

(三)对特殊单词和短语教师应详细讲解

国际经济学课程中会出现许多日常少用的单词,有的单词在教材中也没有给出解释,如hybrid(混合)。有的单词学生没有学过,有的学生虽然见过但不完全知晓其含义,尤其不知道在教材中的意思。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讲授中停下来解释该词或者短语的意思。该解释过程很重要,可以避免学生因不理解单词而影响听课的情况。即使学生懂得某单词或短语,用英文再解释一遍也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一些短语教材只给出一定的解释,对此教师可以更详细地进一步解释。如ad valorem tariff(从价关税),ad valore m是拉丁文,ad表示according to,valorem的意思可以理解为value。教师如能这样解释一下,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使之很难忘记该短语。当然,教师在备课时应查阅大量资料以便正确解释其涵义,因为一般词典也没有提供关于这些短语的适当解释。

(四)纠正学生用母语思考的习惯

有些学生有将英文翻译成中文再理解的习惯,这种习惯将拖延学习速度,造成对英文语感的破坏。其实没有必要刻意将英文翻译成中文,只要懂英文意思就可以了。并且为了保证教学速度,教师应该禁止在课堂上使用任何中文,哪怕是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句子或段落。这是全英文教学和双语教学之间的一个明显区别。要想保持合理的教学进程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管多难解释的内容,教师也不应该使用中文,可以用若干简单的英文句子来解释,直到学生明白为止。虽然简短的一句中文可能达到“解惑”的目的,但它会破坏学生的英语语感,使学生更依赖于中文,不再独立使用英文,这将给以后的教学带来更大困难。

(五)适当引入中国的案例

国际经济学课程最普遍使用的英文教材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和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编写的教材,其他教材如多米尼克·萨尔瓦多编写的也不错。外国教师编写的教材虽好,却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学生。因为中国学生不熟悉教材中的案例和相关理论所基于的假设。编者想激发学生兴趣的苦心却因为中国学生不熟悉美国经济、不了解欧盟或墨西哥、不懂美国联邦储备、不认得雷诺等汽车品牌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但是,教师却可以一些中国的案例来替代教材中的案例,同样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如关于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等。在理论学习中,英文教材通常以本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为假设条件,但在中国课堂中,谈谈国际贸易给劳动丰裕型国家带来的影响也许效果更好。

(六)合理设置考试题型

全英文课程的考核应该采用全英文形式,但题型应该有别于其他课程,主要应依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如果大部分学生能够听懂并且能用英文表述出来,那么可设置一定数量的计算题和问答题,甚至可设案例分析题。如果在平时测验中发现学生能够听懂教师讲的大部分内容,但英文表达能力还达不到一定水平,那么问答题的分值就不要太多,可设置一些判断题和选择题,再设置少量主观题拉开分数差距。毕竟外语课程不同于母语课程,学生在用外语作答时不可能达到用母语作答时的流利程度,更不可能如同等水平的外国高校学生那样答题。因此,教师出题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试卷难度应适当。

四、结语

国际经济学的内容大部分来源于西方,使用全英文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并且比双语教学具有更突出的优势,同时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更大的挑战。在全英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在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选择上,教师应该确定以某一种为标准,做到发音清晰和遣词造句无误。第二,在上课之前,可以抽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预热,逐渐适应全英文专业知识的讲授。第三,教师在备课时对一些内涵丰富的单词应该详加分析。第四,在阅读外文材料时,将外文翻译成中文再理解的习惯将拖延阅读速度,造成对外文语感的破坏,英文也不例外。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这种不好的习惯,鼓励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第五,对于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案例,教师可以适当替换,多添加中国的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理论更能联系实际。第六,教师需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考核的形式和难度,使考试能够较充分体现学生的水平。

英文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纳米材料学;全英文教学;成效和经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157-02

一、引言

纳米技术与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被认为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纳米科技已成为全世界材料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电子学等多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之一,对多个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1]。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基础和先导,纳米材料的发展把人们探索自然、创造知识的能力延伸到介于宏观和微观物体之间的中间领域,对开辟人们认识自然的新层次、进行知识创新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同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领域急需既有较高的英文水平,又熟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全英文教学既适应国际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培养国际化人才,使学生具备国际交流、理解、合作、竞争能力。上海市教委从2009年起开展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旨在促进和形成一批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合理、教学水平高的全英语教学课程,发挥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2]。因此,在这个大环境驱使下,上海理工大学为本科生新开设专业选修课――《纳米材料学》全英文课程。

《纳米材料学》课程与其他发展相对成熟的课程相比,具有涵盖范围广、知识更新速度快等特点。针对《纳米材料学》全英文课程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基本状况以及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作者认真思考了如何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里重点讲述对该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

二、教学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全英文教学是在一些非语言类课程教学中采用英语进行教学的教学形式,具体是指在讲授课程、选用教材、辅导考核等教学环节中运用英语作为唯一的教学媒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中国外语授课从中国现代大学出现时就有了,并以清末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为典型代表。讲课方式的提法从“外语授课”过渡到“大学双语教学”(即中英文共用),再到现在部分高校实行的“全英授课”[3]。如果是英语专业课使用全英授课,那么从心理上来讲,学生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样的授课方式的,即使有些地方听不懂,他们也愿意努力去听,但是如果非英语专业课也用全英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除了客观上导致对该课程的“学科性”的忽视,主观上还会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一些障碍,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出现恐惧、焦虑、沮丧等不良情绪,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通常英语亦非承担全英文教学课程教师的母语,因此,全英文教学对教师和学生均是挑战。针对全英文教学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归纳如下。

(一)全英文教学教师水平

开展全英语教学,合格的全英语教学师资是先决条件。全英教学对教师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口语和写作能力要求很高,教师本人除了具有留学国外的经历和参与国外教学实践外,还必须是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外语素质、开阔的专业视野和全球意识,能够引导学生进入学科前沿的国际化人才。参与全英语教学的教师,除了精通外文教材和大量阅读与教材相关的外文资料外,还需能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有与学生进行深入语言交流的能力。此外,教师必须不断充实和开阔专业视野,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清楚什么是教学内容,讲授方式最能被学生所接受;对全英文教学的观念要及时更新,不可坚持“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应始终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引导和激发学生;自觉坚持专业学习和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4]。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掌握新知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随着教学经历的丰富,教师对于全英文教学方式的理解和掌握不断加深,并积极改革教学方式和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

(二)学生英语基础

学生作为全英文教学对象,其外语水平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前设计一份调查试卷,在第一堂课让学生用英文进行填写,可以大致掌握学生的相关信息和英语水平。另外,要知道,学生入校前大部分接受的是应试教育体系下的公共英语教育,英语口语及实际的交流能力明显不足,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很少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教师要学会理解、欣赏和鼓励学生,课堂上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表扬学生的进步,鼓励其继续努力。例如对学生用英文回答问题表示肯定,并兴致勃勃地聆听,学生讲完后鼓掌,进行表扬,教师的积极评价会使学生感到自己在进步,认识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都能得到教师的赞赏[5],教师不要吝啬赞扬和鼓励,也不能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出错而责骂。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可以使学生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尽量避免对学生做出负面评价。另外,我们认为全英文教学一定要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后进行,这样能保证学生对英文原文内容不生涩,便于进行对外语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

全英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主要采用英语讲解,先期执行过程中发现讲解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学生易溜号或者厌乏。我们在教学中发现采用设问式的英语教学方法,针对疑难点加以恰当的少许中文解释或讲授,课前针对教学内容设置小课题,布置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在相关研究领域进行科研实践。通过互动式教学,使纳米材料的专业知识得到不断巩固和领悟,学生可以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其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不断提高。因此,多样化模式教学对全英文教学而言相对效果较好。全英文教学相比母语教学更需要降低学习内容的抽象程度,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使用简单的英文,把深奥的专业知识口语化,将直观的图片、影片等由多媒体课件整合在一起,有序地呈现,有助于降低全英文教学中学习的难度。我们在全英文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演示纳米材料的一些制备过程和应用实例,将一些较复杂的制备工艺过程生动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运用英语,在体味英语环境的同时深化专业知识。只有在学生听懂的基础上,教师的努力才不会白费。

三、教学内容的思考

纳米材料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内涵非常丰富。大多数的《纳米材料学》教材都是围绕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结构性能和表征方法、制备技术、最新研究进展、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功能纳米材料等内容编写的,为的是让学生对当今比较热门的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发展趋势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我们认为,任何一门课程都应该围绕但不局限于所选用的教材,这一点在《纳米材料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上体现的应该尤为突出[6]。纳米材料的世界是一个日新月异的领域,即便是再权威的教材,也没有办法一次性囊括这个领域所有的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推陈出新,实现教学内容的基础与前沿、稳定与创新的和谐统一,力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例如,在最后一章――特殊纳米材料,教材里关于纳米碳材料方面的内容只有富勒烯和碳纳米管,而今天,教师在讲授纳米碳材料时,除了富勒烯和碳纳米管这两种纳米碳材料外,势必会花更多的时间来讲授关于石墨烯的相关研究进展,因为石墨烯是当今材料界等相关领域炙手可热的“超级明星”材料,可在现有的众多教材中,能够全面具体地阐述石墨烯的章节却并不多,但这一点并不妨碍这种新材料成为授课中的宠儿。

四、考核方式的探索

纳米材料课程的知识点较多且分散,因此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向多样化考核方式改革,考试成绩最终由平时讨论得分、卷面得分、小论文得分和实践得分组成。为提高实践能力,不断加大了实践学时,全英文教学的实践过程是巩固和检验英语学习效果的最佳方式。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纳米材料的性能、应用和最新进展等方面,要求学生针对某一主题检索相关英文文献,阅读后写出英文的实践报告并作PPT进行课堂讲解,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外语组织能力均有一定的要求。从最终提交报告和现场PPT报告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有所提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得到了一定的巩固。

五、结语

纳米材料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在《纳米材料学》教学内容上,教师应与时俱进,把最前沿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在全英文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模式,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演示来生动的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味英语环境的同时深化专业知识,并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达到学生对知识的加深和巩固。

参考文献:

[1]赵秀霞.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4,(30):12-17.

[2]张红,陈峰,孙济庆.上海高校全英语教学课程比较与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7):1-3.

[3]钱微.材料科学与工程全英语教学专业核心课程群构建与实践[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34):320-324.

[4]宇丽,唐明乔.关于高等院校专业课程全英语教学的一些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05,(6):593-594.

[5]黄崇岭,石丽荣.一项语言能力与培养模式的相关性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35):8.

英文教学范文第7篇

化学分析实验是分析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实践分析化学“量”的概念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国际化合作办学背景下化学分析实验课程的全英文教学模式与方法,总结了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建设过程的经验与不足,展望了化学分析实验全英文教学的前景。

关键词:

化学分析实验;全英文;教学方法

分析化学通过一定的测试方法,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测定物质的含量、确定物质的结构和存在形态及其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等,“量”是分析化学的核心。化学分析实验课是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学生提供了正确熟练掌握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对分析化学“量”的核心概念的理解[1]。中外国际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国内各高校普遍开展的创新办学模式,通过整合国内外高校教育资源和理念,推进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才[2]。国际化合作办学的重要特征是采用世界通用语言——英语构建国际化合作办学课程体系,并采用全英文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全英文的授课环境中接受专业知识和前沿信息的教育,培养学生采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能力,以期尽快适应后续国外高校的授课模式。目前,国内一些分析化学教学团队已开展了分析化学理论课双语[2-4]或全英文[5]教学方法的有益探索,但关于化学分析实验课程全英文教学方法研究的报道较少。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于2010年正式开展了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的化学“2+2”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化学“2+2”学生第一、二学年在中山大学就读,第三、四学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就读化学科技专业,学生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化学专业课程均采用全英语教学。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是化学“2+2”专业学生第一学年的专业必修课,与化学分析(全英)理论课同学期授课[5]。在前期化学分析(全英)理论课建设的基础上,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进行了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建设,并已对两届学生开设了该课程,研究了化学分析实验课程全英文教学方法,取得了初步的经验,现将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及方法介绍如下。

1课程特点

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是化学“2+2”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化学分析(全英)理论课紧密联系,是分析化学的“启蒙”课程之一,是修习后续仪器分析及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重要先导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计划学时数为54学时,内容涉及四大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等相关内容的基本操作及实验。化学“2+2”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分析(全英)理论课,掌握了化学分析基础知识后,通过该实验课程进一步熟练、掌握化学分析实验的英文术语及基本操作和技能,强化学生对分析化学“量”的核心概念的理解,从“会学”到“会用”,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作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即采用精选的英文教材或讲义,指导教师在实验前有限的讲解时间内,在实验室现场使用英文完成授课与演示,并在实验过程中采用英文与学生交流,进行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采用英文进行交流、讨论,采用英文撰写实验报告,参加英文试题的口试及实验操作考试。因此,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是具有很强即时性的实践课程,学生需要在听完短暂的实验前讲解后立刻动手操作,获得准确的测定结果,并撰写出科学的、逻辑性强的、简洁的实验报告。与化学分析(全英)理论课不同,学生无法在课后反复练习相关的实验操作,因此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要求学生有很好的专业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即能听懂讲解,能与指导教师流利交流,能快速准确地阅读英文教材及文献,能准确流畅地撰写英文实验报告。然而,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在大一下学期开设,受众群仅修习过基础无机化学(全英)课程,并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化学知识网络;同时,大一学生尚未学习化学专业英语的相关课程,专业英语能力薄弱。因此,如何让学生“会听”、“会讲”、“会做”、“会写”成为该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任课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分析化学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及良好的英语功底外,还应能结合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特点,研究并采用合适的全英文实验课程教学方法讲授该课程,方能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获益。

2教材建设

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以训练学生的规范操作和基本实验技能为目的,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化学分析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所选择的实验内容应能与理论课相互联系、印证,使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点对点”地解读化学分析的知识点。其次,由于大一学生专业英语能力薄弱,选用的全英文实验课教材语言应准确易懂,既符合国内大一学生的英文水平,使其能“看懂、学会”,还能满足国际合作办学课程体系的要求。

2.1多元教材体系

优秀的英文原版化学分析实验教材[6,7]较少且年份久远,目前许多英文实验教材经常以附录的形式收录于理论课教材中,其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较少涉及化学分析实验背景知识的介绍及开放设计实验等内容。因此,面向中国学生的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教材,应以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为主要参考书。自编的英文实验讲义着重介绍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背景知识及实验报告写作规范等,同时提供化学分析课程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词汇表供学生查阅。由于专业英语写作对大一学生的挑战最大,因此本课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对于课程伊始的练习性质实验,实验讲义中有配套的实验报告模板供学生学习报告写作,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填写实验报告模板中留空部分(如某些重要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表格等)即可;而随着实验课程的深入,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最终完成设计实验,并撰写出完整流畅的英文实验报告。

2.2实验内容选材

本课程实验内容的选材可以分为3个层次:练习性实验、常规测定实验及设计实验。练习性实验是最先开设的一类实验,以训练学生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为目的,如“酸碱滴定练习”、“天平操作练习”等,通过实验学生将熟练掌握滴定管及天平的正确操作。常规中文授课的化学分析实验课程由于没有语言障碍,练习性实验的讲解较为简略,学时数很少。但是,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面向大一学生采用全英文授课,为了使学生能顺利渡过最初的语言关,并夯实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该课程加大了练习性实验的讲授时长和学时数。通过练习性实验,学生不仅学习了基本操作,还能全面了解并初步适应化学分析实验的全英文授课模式,学会“充分预习-认真实验-及时撰写报告(复习)”的实验课程学习方法。常规测定实验是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的主体内容,涵盖了四大滴定、重量法及分光光度法等主要内容。学生在顺利渡过语言关后,通过该部分实验内容进一步熟悉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系统学习各种化学分析实验方法,巩固化学分析理论课上的相关知识点,学会“理论-实践-理论”的思维模式,并能完整撰写流畅的英文实验报告。在完成一系列常规测定实验后,本课程还将引入命题式设计实验,其模式为:命题-学生提交设计方案-师生讨论修改-实施实验-提交报告-课后点评。学生需要从查阅英文文献开始直至撰写提交实验报告,独立把握实验的全过程。通过设计实验,学生将融会贯通化学分析基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创新精神。设计实验结束后,学生将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用英文来撰写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凝练和科学表述,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量”是分析化学核心的概念。3个层次的实验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给予学生多方位渐进式的实验训练,最终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3“互动引导型”教学方法

实验课与理论课授课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参与整个实验、获得数据并整理报告的全过程,方能掌握实验技能并巩固相关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不仅应学习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和思路,还应培养分析化学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应让学生成为实验课程的主角;而教师应作为引导者,通过与学生的充分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完成实验课程的学习。因此,本课程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式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在实验课程授课过程中是引导者的角色,通过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和引导,使学生能自如地把握整个实验过程,为学生提供自觉多次获取化学分析知识点和提高实验技能的机会。

3.1“问题引导型”课前讲解

实验课开始时,教师首先采用全英文方式点评上次实验并点评实验报告,归纳总结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并与本次实验课程衔接。讲评过程中侧重点评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操作规范问题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表达。让学生通过课前讲评回顾前一个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上节课中所出现的专业术语,从而加强全英文实验课程的印象与效果。接着,教师用中英文双语模式向学生介绍本次实验课的专业词汇及用法。专业词汇的学习采用互动造句及提问的方式进行,时间大约控制在5分钟左右。然后,教师采用全英文方式介绍本次实验的要点,包括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及操作要领等,期间要演示实验中的重点操作(如滴定管操作、摇瓶操作、定容操作等)并进行详细的解说,采用国际上广泛采用的“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learning)进行讲授,通过适当提问、引导,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过程。由于大一学生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同时考虑全英文授课可能存在的信息传递损失问题,课前讲解应辅以相应的课件展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授课内容。课前展板中对少许重要信息(如关键步骤、条件、试剂、操作等)留空,让学生听课后现场填写,以增强现场记忆。同时授课过程中应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提问检查,增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勤思考、巧动手、带着问题做实验的良好习惯。

3.2“互动引导型”的实验指导方法

在学生开始实验一小时内,教师应逐一观察、巡视每位学生的基本操作,采用英语口头纠正学生的基本操作规范。若有学生听力薄弱,应辅以示范实验,使学生确实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增加巡视次数,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当操作,并使用英语与学生交流、沟通。对学生所提的问题,使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行发现并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动手的实验能力。特别对于听力、口语薄弱的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多创造互动交流的机会,锻炼其英语表达能力。比如在进行络合滴定实验“水的总硬度测定”时,需要在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采用铬黑T为滴定指示剂,测定Ca和Mg的总量。许多学生会问为何不采用钙指示剂,此时教师并不正面回答钙指示剂不适合在pH<12的非强碱性溶液中使用,而是提示学生金属指示剂均有其适合的pH,需在滴定过程中采用合适的缓冲溶液,引导学生思考氨性缓冲溶液是否满足钙指示剂的使用要求。于是,学生会想到氨性缓冲液的pH≈10,此时不适合采用钙指示剂,若把溶液的碱度调到pH>12,Mg又会沉淀,造成巨大的滴定误差,故此钙指示剂不适合作为水总硬度测定的指示剂。通过互动启发式的引导,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深刻理解隐含在问题背后的原理,有助于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验,互相印证。实验结束后,学生将获得的原始数据提交给指导教师检查,此时教师可与学生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点评,也可利用这段时间指导学生提高实验报告的写作水平,改进实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大一学生的语言基础薄弱,在撰写全英文化学分析实验报告时非常需要指导教师一对一、点对点的指导,针对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写作能力。通过“一对一”实验报告点评环节,学生在报告写作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到课程结束时均能写出科学、简洁、表达准确的全英文实验报告。

3.3考核方法

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的特点及目标决定了该课程不仅传授化学分析基本实验技能,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英语表达能力,因此课程采用多方位综合考核方式考查学生的化学分析基本技能及专业英语能力。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总成绩由每个实验的成绩,加权操作考试成绩进行评定。每个实验的成绩由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操作、实验报告3部分构成,每次实验的累计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因此要求学生更多地关注实验过程及细节,认真地做好每一个实验,方能最终获得好的实验成绩。操作考试由单元操作考核及期末实验考核组成,占总评成绩的30%。单元操作考核在学习完练习性实验模块后进行,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操作;期末实验考核要求学生当场完成一个命题设计实验,并完成英文实验报告。无论单元操作考核还是期末实验考核均包含口试及实验考核环节,学生在开始实验之前先要通过口试环节,采用全英文方式回答教师的英文提问,提问内容包括设计实验原理、操作细节等,在实验结束之后学生也需要用英文向指导教师报告结果,之后方能开始撰写报告。通过多方位的全英文考核方式,将全面考查学生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及专业语言能力,为后续进入国际合作办学方的大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4教学效果与经验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012及2013级修读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的化学“2+2”学生共99人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学习效果回访,共回收有效问卷82份。结果表明:93%的学生认为基本能适应全英文实验课程授课模式;98%的学生认为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能较好地掌握化学分析的基础实验操作技能与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初步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及细致严谨的科研作风;96%的学生认为通过课程的学习对化学分析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感性、深入的理解与认识,能与理论课程知识体系进行相互印证,巩固理论课学习效果;92%的学生认为通过该课程学习扩大了专业词汇量,提高了采用专业英语进行交流和写作的能力;93%的学生认为该课程能基本与后续国际合作办学方的课程体系相衔接,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96%的学生认为所选择的实验内容丰富实用,能与化学分析理论课程紧密挂钩,配套的讲义或教材适合于该全英文课程的教学需求,语言准确易懂;93%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考核形式能较好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真实反映知识掌握的程度;98%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授课老师能纠正并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时认真批阅实验报告,并解答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疑问,使学生获益;99%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授课老师严谨认真,熟悉课程专业知识体系,语言表述准确清晰。

5展望

通过两届化学分析实验(全英)的实际授课及课程建设,我们总结了化学分析全英文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国外优秀英文原版教材为主要参考书,辅以自编的英文实验讲义,构建了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教材体系;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式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实验课程的主体,自如地把握整个实验过程,提高了学生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及专业语言能力。该课程适合于化学“2+2”国际合作办学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要求,课堂效果良好,学生反馈及评价良好。当然,由于时间限制,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虽然初步构建了化学分析实验(全英)课程教材体系,但目前尚无适合于中国高校化学专业国际合作办学的化学分析实验教材,因此应加强全英文实验教材的建设,编写出更多英语准确易懂,符合国际化学教育体系的优秀全英文实验教材。其次,全英文实验课程教学要求任课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实验技能及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目前师资力量非常匮乏。可进一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全英文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同时进一步提高已承担全英文课程教师的授课水平,充实分析化学全英文教学的师资力量。

作者:张卓旻 李攻科 单位: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邹小勇,马志玲,黄滨,胡玉玲,李攻科.大学化学,2006,21(4),30.

[2]潘祖亭,郭志谋.大学化学,2003,18(6),30.

[3]张立新.化学教育,2006,27(9),32.

[4]雷英杰.化工高等教育,2007,No.1,82.

英文教学范文第8篇

1.全英文教学的优点

1.1 能够创造全英文环境,培养学生的听力和语感

英语在我国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第二语言的学习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他们能够接触到的语言环境除了课堂上老师所创设的环境外少得可怜。全英文的教学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全英文环境,学生在听和说的过程中听力和语感都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知和敏感度。

1.2 能增加英文的输入量,为学生的输出打下基础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必须强调输入和输出。英语学习的输入形式有读书、背诵以及听和说。听是语言输入最直接的一种形式,全英文的教学通过听的形式增加了学生英文的输入量,为学生的英文输出打下基础。

1.3 培养学生英语思考和表达的习惯

全英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上课用英语进行教学,学生也被迫用英语进行回答以及讨论。这个过程中,没有经过中文的翻译,而实现了英文到英文的一种转化。这样的教学流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英语思考和英语表达的习惯。

2.全英文教学面临的难题

全英文教学虽然具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难题。在进行全英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香港全英文教学所带来的惨痛教训。

2.1 教师全英文教学水平

全英文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学生英文输入的主要形式,教师语言的正确与否、教师发音的标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英文教学质量。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要提高全英文教学的质量,我们得从自己的基本功抓起,通过大量的模仿或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发音以及英文的涵养。

另外一个方面,就算教师的发音标准、口语地道、用词准确,如果教师没有掌握全英文教学技巧,也很难提高全英文教学质量。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人手,不能高估学生,也不能低估学生,而应该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相关理论,找到学生新知识的增长点,从而进行教学。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Comprehengible input理论告诉我们,在学习当中,可以理解的输入才是有效的输入。用偏难的全英文教学,而学生并不理解,会被认为是无效的输入。

2.2 学生英语成绩参差不齐

全英文教学面临的又一大难题是学生成绩的不均匀,对于程度好的学生来说,全英文教学对他们非常有利,他们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进步。但是对于程度差的学生来说,全英文的课堂对他们来说就好似听天书,如果这些学生连教师简单的课堂指示语都听不懂的话,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就会受挫。听不懂接着就是不愿意听,不愿意听就更听不懂,这么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很差。

3.如何提高全英文教学的质量

综合分析了全英文教学的利弊,如何提高全英文教学的质量就成为我们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我觉得在实行全英文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英文素养

全英文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本身的英语素养,包括口语是否流利,发音是否标准,用语是否地道。另外,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也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全英文教学的技巧,不断提高全英文教学的质量。

3.2 关注学生层次

全英文教学中我们更需要关注程度不太好的学生。怎么样才能缩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这些都是我们英语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些学生英语没有学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相信兴趣和环境是两大影响因素。要提高全英文教学的质量,我们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多时候是和教师有很大关系的。争取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喜欢这个老师,那么这个学生在这一个科目上应该会学得好一些。教师平时也要关注细节,要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我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教师充满激情地上课,学生充满热情地在学习,教师和学生是和谐的。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作用也是巨大的。教师要在班上创造你追我赶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下主动地学习。这种氛围的形成,我觉得学习小组是很好的一个模式。每天的任务布置下去,教师检查小组长,小组长再去检查组内各个成员。而且教师设立一定的评价机制,综合小组每个成员的表现来对每个小组进行评分。这样,小组内部自然会形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如此一来,班级学风自然就会慢慢好起来。

3.3 全英文教学不排除适当的汉语的应用

考虑到现在学生英语水平不是太好,我们进行全英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用一些汉语来帮助学生理解。使用汉语可以有以下情形:有时英语解释太繁琐而汉语解释简单明了时、在介绍中西文化对比时、在丰富教师的评价性语言时,我们可以采用合适的汉语。

课堂中使用最多的词就是“good”依次还有“well”、“won-derful”、“excellent”、“terrific”等。那么时间久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就会缺乏兴趣。因此教师要运用多样灵活、幽默、丰富的评价语使学生如沐春风,使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就拿读完课文后来讲,有一位教师就是用汉语来作的评价,评价语言就非常富有变化,充满表现力和感召力:“读得真不错!你的英语发音非常地道!,,“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

4.结语

全英文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全英文教学方法的弊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班级的实际情况,合理地把全英文教学应用到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上去。我们应该满怀信心地在全英文教学这条路上不断探索,期待它会开辟我们中国英语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崔雷.才智2008.58.

[2]邓丽娜.科技信息,332.

[3]高翊.太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9.

英文教学范文第9篇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资料整合分析法以及访谈法。首先,本研究通过查阅本科生培养计划的方式了解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实践的发展情况。研究选取国内共39所“985”高校作为样本。“985”高校是国内教学研究水平最高的一批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学生素质突出,相应的公共管理学科发展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研究主要通过访问“985”高校公共管理学院的网站,参阅其本科生培养计划,了解全英文教学实践的发展情况。同时,研究还对全英文教学的相关研究状况做了调查和了解,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的方式,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全英文教学”为关键词,共搜索到文献134篇。之后,研究对一些修读过全英文课程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共有来自5所高校的14名同学接受了访谈,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访谈内容包括全英文课程的设置情况、教学形式、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等。

2公共管理专业全英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2.1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实践的发展情况

自教育部颁发相关文件提倡高校发展全英文教学后,各专业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实践。其中,医学生物学发展较快,积累了较多经验;比较而言,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较为落后。研究对国内“985”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9所高校开设了本科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课程或近似全英文课程,课程形式包括全英文课程、双语课和专业英语课等。其中,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设了全英文必修课,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暑期国际小学期课程,南京大学开设了双语选修课,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南大学开设了专业英语课。“985”高校代表了国内教学发展的最高水平,以上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国内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发展落后的现状。

2.2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

研究发现,全英文课程在时间选择上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受访谈者中,有较多人认为全英文课程设置不合理。如某高校专业性较强的全英文必修课在大二开设,此时学生专业理论基础还较为薄弱,不能很好的理解课程内容,使原本难度就较大的全英文课程学起来更加吃力,给课程的顺利进行造成了障碍。还有另一高校的专业英语课较为注重专业英语能力的提高,放在大三下学期开设,而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的理论知识,对该课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不如放在大二开设较好,从而可以培养较好的专业英语能力,以便在大三更好的阅读英文原著、优秀期刊等。

2.3教学形式多样,但还需增强适应性

研究对目前公共管理全英文课程的教学形式进行了调研,并通过访谈对其适应性进行了评估。当前公共管理全英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可以分为传统型和创新型。传统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课下读英文文献、课上老师英文授课、期末上交英文研究设计或论文的形式进行的。创新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自主展示、网络授课等方式进行的。如某校的专业英语课程主要就是通过YY语音软件进行网络授课,学生上课自由方便,期末考试也是老师和学生使用YY语音软件进行单独测试。两种教学形式在实践中都存在着一定问题。通过访谈了解到,在传统型的教学方式中,存在教师“照英文本宣中文科”的现象,即阅读英文教材,使用中文授课,由于中英文表达存在不同,反而增加了吸收知识的难度。同时课堂自由度较低,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则存在着“搭便车”现象,学生的自觉性不够高。

2.4全英文教学在提高读写能力上效果显著,但对于听说能力的提高有限

通过对全英文教学效果的访谈,研究了解到全英文教学在提高读写能力上效果显著,但对于听说能力的提高有限。目前的全英文课程大多更为强调英文文献的阅读,考核形式多为英文论文的撰写,加之全英文教材、PPT的强化,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的确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提高。但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大多数全英文课堂还是以教师授课为主,课堂自由度较低,同时一些学生存在“搭便车”心理,自觉性不够高,自然地放弃了对课下努力程度要求最高的听说能力,因此,全英文教学对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较为有限。

2.5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相关研究缺乏

当前全英文教学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生物学领域,而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输入“全英文教学”,共有文献134篇。不同学科门类对应的文献数量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医学生物学共有89篇,占到了将近2/3,经济学、化学文献也较多。管理学文献数量较少,只有5篇。另外,从表3可以看出,在管理学的5篇文献中,经济管理方面的有3篇,公共管理仅有一篇。

3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3.1通过多种灵活形式,增加公共管理全英文教学实践

当前我国全英文教学实践大部分集中于医学、生物学等理工科领域,而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发展较慢,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高校应发展重视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结合当前公共管理教学的实际,通过多种灵活的形式,增加全英文教学的实践。如可以开设全英文必修课或选修课,进行系统的专业课全英文教学;也可以以专业知识为核心,通过提供英文案例、阅读材料的方式进行全英文教学;还可以以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为核心,单独开设专业英语课,适应专业课对英语能力的要求。

3.2优化课程设置

从之前的访谈材料可以看出,课程设置不合理妨碍了学生通过全英文课程最大程度地提高相应能力,故研究认为应优化课程设置,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英语能力的提高相适应。同时,在对课程的优化过程中应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针对以专业知识学习为重的全英文必修课,适宜设置在大三学年,此时学生已有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可以很好的理解课程内容,也有余力提高专业英语能力。再如,针对注重专业英语能力提高的专业英语课,适宜设置在大二学年,可以较早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更自如的通过英文原著、期刊等提升理论水平。

3.3增强教学形式的适应性

教学形式适应性不足是全英文课程面临的重要问题,应对教学形式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研究认为,可以对教学形式做出如下调整,以增强适应性:①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课堂展示相结合。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时安排,预留适当的时间由学生自主进行课堂展示,将“教师一人讲,学生被动听”的形式改为教师与学生讲课交互进行。②坚持全英文授课,减少中英文表达转换时知识的“走形”。同时可以邀请一些外籍教师为学生授课,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纯正的英语,开拓思维与视野。③考察形式多样化。综合论文撰写、卷面考试、听说测试的形式进行考察。在听说测试时可以使用YY语音等语音交流软件,增强听说考试的自由度和真实感。

3.4重视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

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能力提高不显著也是全英文教学面临的问题之一,因此,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研究认为,应着重从两方面进行。首先,应改革课堂形式,通过课堂自主展示、邀请外籍教师讲课、模拟学术会议等形式提高学生在全英文课堂中的参与度,增加学生锻炼听力和口语的机会。同时,加大听力和口语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如通过语音软件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听说能力考察,以此来增强学生锻炼听力和口语的紧迫感。

3.5加大对公共管理全英文教学研究的力度

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的相关研究目前还较为缺乏,加大其研究力度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全英文教学可以提高未来公共管理专业研究者的综合素质,可以更加有效地引进、理解和本土化国际前沿理论;另一方面,全英文教学可以提高公共管理学习者和研究者参与相关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着眼于全英文教学发展的现状和公共管理专业的现实需求,应增强对公共管理全英文教学的重视,加大研究力度,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充实公共管理全英文教学的内容,完善其体系。

4结论

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资料整合分析和访谈的方法,总结了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如教学实践发展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的适应性有待提高、学生听说能力提高有限以及相关研究缺乏等。对此,研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即:通过多种灵活形式增加公共管理全英文教学实践、优化课程设置、增强教学形式的适应性、重视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以及加大对公共管理全英文教学研究的力度等。随着我国与国外交流的日益增多,采用全英文教学教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水平和专业基础知识,必将成为未来培养学生的一大趋势。虽然现在公共管理专业全英文授课仍处于探索阶段,但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全英文教学在形式上将不断丰富、多样、新颖,在内容上将不断完善、充实,这两方面均将有质的飞跃,从而真正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英文水平都有所提高,更好地推动公共管理专业的发展。

英文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全英文教学;实践教学

教育部自2001年以来就积极倡导全国各高等院校使用外语(主要为英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进而培养具有竞争能力和国际交流的高素质人才。扬州大学也不例外,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的提供,学校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保证。就目前来看,信息工程学院对于多门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已有多年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鉴于JAVA程序设计是学院当年进行双语试点教学的第一门课程,因此决定先使用JAVA程序设计课程进行全英文教学的试点,并逐步在条件成熟的其他课程中推广。根据扬州大学学生的特点围绕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全英文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期望为JAVA程序设计全英文教学的有效实施并达到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1.实施全英文教学的可行性

JAVA语言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JAVA程序设计是信息工程领域的重点核心课程之一,在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对该门课程开展全英文教学有着重大意义。根据实际情况,首先决定在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班)尝试开设此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并且经过以下分析说明这样做是完全可行的。

首先,JAVA语言是1995年Sun公司推出的一种完全面向对象的设计语言,它的开发环境、语言描述和大量的文献参考资料以及其他与课程相关的资源等基本都是用英语记载和表达的,因此该课程作为一门程序设计课程本身就包含了很多英语内容,这也是该课程作为全英文教学的有利条件之一。

此外,与前几年相比,高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这也为全英文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扬州大学的教室经过改造后,都配有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备,都是名副其实的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在任何一个教室里通过这些多媒体设备全方位地展示教学内容。此外,Internet技术的发展,使教师可以随时方便快捷地获得全英文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为全英文教学提供便利。

再者,该课程的授课对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班,是大三学年的学生。考虑到处于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水平和编程基础知识,尤其是对于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从大一起就开始运用双语教学学习专业课,到目前为止已经经过了近两年的英语强化训练,英语的词汇量储备已较为丰富,听说读写能力也相对较强,这为开展全英文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从教师队伍上来讲,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师队伍以硕士以上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不乏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且均具有一定的海外留学或访学交流经历。笔者也曾在国外相关大学进修半年,通过积极参与与JAVA相关体系的课程的教学,深刻了解了国外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方法,进而为国内开展本课程的全英文教学提供了经验。

2.全英文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

笔者于2007年开始JAVA程序设计的双语教学。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笔者为这门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准备了大约3年时间。在此期间,通过图书馆以及网络查阅了大量与该课程相关的英文文献资料,并参考借鉴了国内外一些知名院校对该课程实施成功教学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合适的教材,制定了课程教学大纲,并通过对参考文献资料以及教材的深入学习和研究,确定了基本的教学内容,协调配置了相关的教学实验环境。

2.1全英文学习环境的设计

对于JAVA程序设计的全英文教学课程来说,其学习环境包括外国原版教材、英文课件、英文实践教学(纯英文界面的编程工具)、英文课堂讲授、英文习题等。

2.1.1原版教材的选取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其关键是要把握教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和内容。因此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对于全英文的教学模式来说,选择教材尤其是国外原版的教材,难度一定要适中。如果选取的教材太难,大部分学生阅读起来晦涩难懂,味同嚼蜡,会大大影响其学习兴趣。②选取的原版教材最好有配套的中文译本,这样能够照顾到部分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便于学生自主地进行创新学习,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该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结合计算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笔者经过反复比较,决定采用DanielLiang编写的Introduction幻Java Programming一书作为授课教材。该书在国外是较受欢迎的一本教材,不仅因为该书具有一般国内外英文教材的优点:内容全面,由浅入深,说明透彻,句式简单,阅读方便,而且还具有以下优点:①教材每年改版一次,现在已经是第8版了,在最新版中增加了JAVA语言的最新发展标准;②全面整合了JAVA 6的特性,采用“基础优先,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程序设计基础、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异常处理、I/O和递归等内容。此外,本书还全面且深入地覆盖了一些高级主题,包括算法和数据结构、多线程、网络、国际化、高级GUI等内容,这样便于学生快速无障碍地从面向过程的思维过渡到面向对象的思想;③教材中含有大量难度适中的程序例题。对于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来说,最佳的捷径就是熟能生巧,也就是多写代码,多实践。而在自己独立写代码之前,首先要阅读大量的程序代码,培养学生对程序语言的语感。而该教材每章都有许多程序代码,恰好符合这个要求,学生可以通过大量阅读进而试着模仿编写程序。④该教材在每一章学习结束后都配有大量相关的习题,主要分为问题回顾(Review Questions)和编程练习(Programming Exercise)两部分。问题回顾主要考查学生对JAVA语言的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为学生进一步进行实际编程打下扎实的基础。编程练习主要培养学生运用JAVA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材还对不同难度的习题分别做了不同的标志,这样教师可以合理地布置课后作业。

2.1.2英文课件的制作

课件是目前大部分教师喜欢采用的授课工具。与传统的授课工具相比,课件具有画面生动、丰富,色彩协调、美观,操作方便,重点突出等特点。因而,在制作纯英文课件时,为了能尽量考虑学生的感受,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笔者将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定义以及相关关键词整理成一份专业术语表,并对其进行了相关中文注释,便于学生查询使用。同时,在课件制作时要更用心。原版教材一般都是厚厚的六七百页,要想把厚厚的几百页的教材中涉及的知识浓缩到几十张PPT中,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首先要做到把教材读透、读薄。一般来说,教师的教学经验越丰富,制作出来的课件就越精简。换言之,课件的精简程度跟教学经验的积累有着密切的联系。精简的课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也可以帮助教师更为透彻讲授内容。在将一个关键点讲授明白之后,很多其他关联问题只要进行简单解释,学生就很容易明白,有些甚至不需再解释了。

2.1.3英文网络课堂

利用网络资源,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全英文学习环境,我们不但建立了全英文的网络课堂,还开通了本课程的英文微博,大家可以随时随地参与互动。在网络课堂上,教师可以上传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课程介绍、教学材料(包括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教学笔记、试题试卷库,布置课程作业并且具备课程通知、答疑讨论、课程问卷、在线测试等功能。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该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并通过网络课堂中的教学邮箱,方便地实现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一段时间的试用,笔者发现学生很容易接受这种自主学习的行为模式,他们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课前预习,课后讨论和复习,并且渐渐地对全英文的教学模式不是那么抗拒,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了。

2.1.4课堂教学

在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学生最难接受的部分就是课堂面授环节,现在用全英文进行面授更会让学生觉得难上加难。由于目前学生群体之间的英语水平参差不一,笔者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在讲课时由浅入深。一开始对于课程的介绍可以适当使用较简单的英文单词和句式,而课程中的术语可以利用笔者制作的带中文注释的专业术语表辅助讲解。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在备课时对于课程中涉及重点和难点的部分一定要特别精心准备,并且用简单易懂的英文给学生重点讲述,而较浅显的内容直接用英文一带而过就可,不必详加解释。此外,与JAVA双语教学类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多采用案例教学。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抵触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收放自如。

2.1.5实践教学

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其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我们在该门课程的全英文实践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类型的实验教学方法,并且由浅入深分级设定实践任务。初级阶段学生主要完成验证型实验,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可以过渡到设计型实验阶段,最后当学生的程序设计专业水平提高到一定阶段后,就可以慢慢进入综合应用型实验阶段。通过这种“3阶段”实验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2)使用纯英文编程工具。在刚开始上机实验时,很多学生可能对界面按钮以及菜单感到陌生甚至看不懂,因此在一开始的上机实践时要特别耐心地教学生,甚至可以让学生首先试着对照中文版的编程工具尝试各种功能,然后再使用纯英文版的编程环境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3)在上机编程阶段,调试信息如果是英文的,这在无形之中会显著增加调试难度,而且调试信息层出不穷。这些调试信息都是计算机专业英语,因此很难直译成中文,所有这些很容易使得学生产生厌倦心态。所以刚开始对常见的出错调试信息,教师可以整理一下做成相关文档资料并做适当的讲解,然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可以试着在教师的帮助下根据错误提示去查找原因,直至最后能独立地排除部分甚至全部错误。同时,在实践开发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技术提问环节,通过师生互动,逐步锻炼学生自主解答问题的能力。在上机之前,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查阅各种英文资料,做好预习工作。在上机过程中,通过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共同解决一些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容易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当然每次上机课后,笔者不仅会将写的比较好的程序到网络课堂上供大家学习分享,也会在课堂上总结和分析不少学生容易犯的典型错误。总之,在此过程中,信心对于每个学生都很重要,因此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多赞扬学生。毕竟实践开发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一改错的过程,犯的错误越多,经验积累就越多,水平提高也越快。

2.1.6课后作业

英文作业题的表述一般都是简明扼要的,要记忆和阅读的内容很少,因此通过课后作业练习可以弥补部分阅读方面的不足,这是本课在全英文教学方面的优势。对于这些英文习题,一些学生心生畏惧,害怕去读去做,而不是读不懂不会做,此时只有强制学生去看。在前几次作业讲解中,笔者会引导学生一起读题,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在读完一遍后就明白了,无需再用中文进行特别解释。可见,学生不是真的读不懂,而是不愿去读。在设计作业时,笔者安排了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程序写结果以及完善程序题,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还会逐步增加编程题和思考论述题。除了这些,在布置课堂作业和实验作业时,笔者还建议学生在编写程序时多写注释,这也一个优秀程序员必备的素质之一。经过持久的训练之后,学生一看到程序题就会在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出现注释,即伪代码——这也是编程思维基本功的训练。

2.2采用启发性、互动式教学方法

教学中经常提到教学相长。教与学本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因此全英文教学更应倡导以学生为本进行教与学,并在课内外积极开展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以英语为交流工具保证学习效果的目的。比如前面提到的网络课堂,就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将课堂上讲述不到的知识上传到该平台,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教师负责答疑,还可以布置课程问卷以及课程测验,让学生自查等。另外,笔者针对学生在理论作业以及上机作业经常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在习题课中要求他们分组用英语进行讨论,同时给予适量的时间让每组轮流由学生代表用英文将讨论的结果与同学们共享。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习的成就感,提升了学习趣味,达到了师生互动的效果。

2.3课程考核方式

我们根据全英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不仅考察学生的程序设计专业知识,更注重考察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问答、平时作业、实践作业和期末考试都是考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课堂问答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占总成绩的10%;平时作业的内容是教材每章配套的习题,以基本的程序设计题为主,当然也会有少数笔者设计的难度稍高的技巧题以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练习,占总成绩的15%;实践作业的内容一般分为基础编程题和高级编程题,其中基础编程题是所有学生必做的,而对于高级编程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做,主要考查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占总成绩的15%。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题型包含选择、填空、简答、完善程序以及编程五大部分,内容覆盖教材的主要章节,注重考查学生对于JAVA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JAVA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通过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水平,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3.双语教学的思考

(1)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采用何种方式教学才能更好地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是我们进行全英文教学首要思考的问题。扬州大学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招收的学生来自全国各个地区,他们之间的英语水平相差较大。一般来说,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的英语水平要高于经济欠发达或落后地区的学生。因此在课堂上,如何做到因材施教,从而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快速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尤其是在宝贵的实验课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程序员素质,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如何减少学生对于全英文教学模式的心理抵触,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本课程的最大障碍来源于全英文教学中的语言障碍,因此该课程可以首先在外语水平较好并对该课程感兴趣的小群体中开展,这个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选课来完成。这样做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至少能让一部分对全英文教学有欲望的学生参与进来,然后由小群体带动大群体再逐步过渡到本专业的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相信到时的教学效果应该会比较显著。

4.结语

上一篇:企业规模经济范文 下一篇:课堂实践教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