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体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16:45:44

医疗卫生体系论文

医疗卫生体系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日益高涨的医疗费用问题,医疗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公平欠缺与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困扰着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这是由于医疗保险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由于医疗保险所面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远远高于其他形式的保险,所以如何设计一套合理的制度将它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医疗保险不至于陷入危机之中而濒临崩溃,一直是医疗保险制度设计的目标。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问题。

医疗保险又称为健康保险或疾病保险,是指通过国家立法,按照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运用医疗资金,保证人们公平的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2009年4月2日,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党中央国务院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这份耗时近3年、广泛吸取国内外经验的新医改路线摈弃了此前改革过度市场化的做法,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不断增加投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一、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取得的成效。

1、统一的医疗保障管理系统已建立。

初步实现了医疗保障管理职能的归并和统一,逐级建立了医疗保险行政管理和业务经办机构,逐步建立健全了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多数统筹地区配备了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绝大多数地区从制度运行之初就实现了社会化管理服务。

2、建立了合理的医疗保险基金筹措机制和医疗费用制约机制。

保障了职工的基本医疗。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按医疗保险改革政策的规定统一缴纳医疗保险基金,医疗费用由单位和个人承担,统一使用。通过社会保险的互助共济,有效保障了职工的基本医疗。

3、形成了有效制约与激励相结合的医疗保险新机制。

通过建立医疗费用分担机制、医疗服务竞争机制和医疗待遇保障机制,增强了患者自我保障意识和费用意识,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保证了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由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初步探索建立了医疗消费制约机制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医疗费用浪费现象有所遏制。

二、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存在问题。

1、医疗保险水平不高,个人负担重。

近年来,城镇医疗保险覆盖面在逐步扩大。截至2008年底,基本医疗保险己覆盖城镇职工人口3.18亿。但城镇医疗保险水平却有一定不足。基本医疗保险规定了统筹基金支付医疗费用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以及个人在这一支付段中所应承担的自付额。(注: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这一措施虽然引入了对医疗服务需求方的成本制约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职工过度使用医疗服务资源的“道德风险”。但必须看到,在基本医疗保险只能覆盖家庭部分成员时,其所规定的起付标准偏高,而最高支付限额又偏低,无形中加大了个人和家庭自费医疗的比重,无法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分散和损失补偿的作用。

2、医疗费用上涨过快。

根据调查,2000年全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为124.5亿元,2007年达1152.2亿元,增长了将近10倍。从相关统计资料中显示,1990-2003年,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0年的4.03%,上升为5.62%,说明卫生费用增长过快,己经远远超越民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另外,平均每一出院者住院医疗费由1997年的2384.3元上升到2005年的4661.5元,可见现行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没有有效地抑制医疗费用过度上涨的趋势。

3、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

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中国目前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基本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民众患病在当地医院难以有效就诊,到外地、到大医院看病,不仅加重了医院负担,也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

严重的“分布两极化”。例如,西安市800多万人,有三甲医院28家。而有些千万人左右的地级市,三甲医院数量却屈指可数。而且,我国的城市卫生资源的80%配置在城镇大中医院,社区卫生资源只占20%,许多城市的医院都是按条块划分的,如包括中央、地方、部队、行业、企业等等。大城市、部分区域集中了大批优良设备和高素质人才,医疗资源配置显得很不合理而且边远区域和地段医院的床位和设备多处于闲置状态。卫生资源配置一直是重医疗轻预防。重大医院轻基层医院、重高科技服务而轻基本医疗。尽管目前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出发点,实现“低水平、广覆盖”,重点明确放在控制医院成本,遏制浪费追求效率上。但由于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不合理,医疗服务价格的畸形增长,医疗服务效率持续下降。

三、如何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中国医疗保险改革确实有难点。承认难是为了慎重、积极地改。中国医疗保险改革会非常艰难,不会一步到位,可能经历一个比较长的时期,需要不断提出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新方法。

1、继续深化医疗机构改革进程。

在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运行中,主管医疗保险的部门在选择医疗机构时,引入竞争机制。对医院提供服务不好或医疗、收费行为不规范,可由医保部门取消其指定医院资格;病人也可选择自己较满意的医院看病治疗。这样可促使医院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行为、减员增效、降低成本、提供优质服务。

2、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的制度。

要坚决杜绝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行为,医院不能再靠医疗和药品费的“暗箱”进行不平等竞争,我国应逐步分离医院的医药不分家的方式。医疗既然已进入市场,就应遵循市场上最基本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现在,任何一个顾客进入商场都无法容忍不标明价格的商品。尽管医疗属于特殊消费,也不能游离于市场规则之外。

3、解决好药品虚高定价问题。

药品的定价必须由国家省级有关部门确定,地(市)级以下价格主管部门,不得制定药品价格。要严格按照《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确定的政策原则审定药品价格。对药品价格的审定,不能一劳永逸。对已经制定并公布的药价,要及时了解,跟踪企业和医院、药店实际执行的情况。一旦发现企业实际出厂价、批发价低于规定价格较多时,应及时降低政府定价。对列入政府定价的药品价格,要实行定期审价,原则上每两年重新定一次。对实行单独定价的药品,企业应每年向价格主管部门报告价格执行情况和企业的财务状况。所有的生产企业,都要在药品的外包装上印刷政府规定的零售价,企业自己定价的药品,要印刷自己的零售价。要完善药品价格登记公布制度,并加强药品价格监测信息系统建设,把全部药品纳入监测和公布的范围。

4、整合医疗资源,建立全民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社区卫生服务是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中心和活动焦点,是个人、家庭和国家卫生系统接触的第一环节。是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社区服务可以引导资源的合理流向,可带动相关部门的改革与发展(医院机构改革、区域卫生规划、资源共享、管理体制改革全行业资源统一管理),走出一条既能满足社会需求、又能节省资源、控制费用的发展路子。

5、扩大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的使用范围。

例如可以尝试用医保卡支付健身活动的费用。身体素质锻炼好了,才能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俗话说:治标更要治本。如果我们把防病工作做在治病工作前面,就能够达到节省医药费的目的。

2008年奥运会以后,我国把每年的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目的就是激发广大群众健身热情,提高人民身体素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四、结语。

总之,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虽然已然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革,但是仍存在制约整体社会保险体系完善的许多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改革的进程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要求政府及社会各界作出极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潘常刚,薛新东。医疗领域的政府干预与声誉机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9,(03)。

[2]李定国。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问题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

[3]张梅。关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探索[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

医疗卫生体系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赤脚医生;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6 — 0031 — 02

最近几年,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成效有目共睹。特别是2003年非典之后,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功能上比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突显,医患关系急剧恶化,新闻中经常出现患者家属伤害医生的报导。医患关系的恶化、医疗改革的尴尬失败让更多人追忆起以前的赤脚医生制度。当下的80后、90后可能对赤脚医生制度不是很熟悉,它是产生于六十年代,持续到80年代初期的阶段性产物。赤脚医生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赤着脚给人看病的医生,而是背着药箱行走于田间地头,这与当前坐在医院与诊所医生大不相同。他们是经过选拔,接受一定时期的培训,只掌握简单医疗卫生常识和技能,在生产大队中不脱产,并仍然是农村户口的初级卫生保健人员。该制度曾经起到积极的历史作用,方便了农民就医、改善了农村医疗条件、更好地开展卫生防疫工作、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甚至在全世界都享有名气,吸引很多国家前来学习。1985年,鉴于“赤脚医生数量膨胀和质量低下,人员培训、使用和考核缺乏规范,名称与国际不接轨”〔1〕,卫生部决定停止使用赤脚医生名称。

90年代以前国内对赤脚医生的研究很少,90年代以后对赤脚医生的研究与报导逐渐出现。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与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极为重视,又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赤脚医生制度逐渐进入学者的关注视野。国内的相关专著主要有《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和《再造“病人”》两部,而且二者都是晚近才出现。其中,前者侧重于对赤脚医生与乡村医生的比较研究;后者在第九章《在政治表象的背后》,分析了赤脚医生出现和发展的原因、过程及作用。相关论文多是对赤脚医生典型人物经历的介绍与描述,如被誉为“合作医疗”之父的覃祥官和赤脚医生先进人物王桂珍等。另外,还有学者运用档案资料,以中国二元社会体制的视角,对比城乡差距,评析了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推行、发展和瓦解的过程。总体而言,学界对“赤脚医生”群体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具体来说,国内学者对赤脚医生制度的研究成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赤脚医生的口述史研究

口述史是关于赤脚医生的第一手资料,开此先河的正是张开宁先生。以张开宁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最早对“赤脚医生” 进行系统的研究,主要采用田野调查和个人深入访谈的方法,在云南、山东、江西、山西等省对一批赤脚医生、其家属、当年的干部及村民观察并进行深度个人访谈,获得了第一手资料,进而初步了解当年赤脚医生个人及家庭的一般情况、生活环境、工作能力与负担,以及与干部和群众的关系等等。出版了《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一书, 集图文史料、访谈实录、研究论文为一体,构成了一批宝贵的口述史资料。

该书不只是对赤脚医生做口述史研究,也侧重于对赤脚医生与乡村医生做比较研究。张开宁先生的关注点是从微观层面展开研究,“本书更为关注的是群体中的微观层面,即通过对赤脚医生/乡村一生的个人视角和经历体验的描述来透视他/她扮演的角色所在村落、社区的影响,从而揭示出医疗卫生制度的一个侧面。”〔2〕在关于赤脚医生发展过程的历史回顾中,包括了反映赤脚医生培训、服务、会议、表彰等方面的照片和文字,有个人的经历等方方面面,这样就为专家学者提供了真实、鲜活、丰富多彩的研究样本,可以进行挖掘机理论研究。本书还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中国赤脚医生的性别与工分制,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赤脚医生制度的研究。

二、赤脚医生制度产生背景

这几年国内学者对赤脚医生制度的研究侧重于关注其产生的背景与原因,主要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展开分析。其中政治因素有政府的关注及强势推动、的个人影响。经济因素包括赤脚医生亦农亦医、培养的周期及经费少,从而降低了成本。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乡土人际关系的相融与和谐、特殊时代给予的特殊正式上的信任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刘影:《赤脚医生产生和存在的缘由及其启示》,载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李海红:《赤脚医生产生的背景分析》,载于兰台世界,2011年11月上旬;刘勇攀:《赤脚医生存在和产生的政治因素分析——以河南为例》,载于《才智》,2011年第4期。

温益群认为赤脚医生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强烈的社会需求: 合作医疗以及合作医疗的实践者赤脚医生, 在有限的社会条件下缓解了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2) 理智的选择: 中国放弃了对“最优” 的追求, 选择了具有可行性的“最佳”的追求。(3) 外来的帮助: 由城里大医院的医生、医务人员组成的巡回医疗队, 到农村送医送药的同时, 为农村赤脚医生的培养做出了贡献。(4) 中草药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在卫生资源上就地取材的做法值得倡导。(5) 媒体宣传和社会表彰: 促成了赤脚医生按照社会要求来塑造、表现和发展自身的行为。其次,社区文化方面的原因:(1)农民群众对赤脚医生给予了政治上的信任和文化上的崇敬, 并对其便捷经济的行医方式有着极大的需要。(2)农民群众和赤脚医生之间有一种较为平等的医患关系。(3)天生自然的社会支持系统: 家人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帮助。〔3〕

杨念群从政治学和社会史角度对赤脚医生现象作了较深刻的理论分析,更多从乡村文化中分析赤脚医生。 他认为“所谓医疗这个词在乡村里不是一种技术行为,而是人情网络表达的一部分。〔4〕“赤脚医生” 的出现,主要是接续了乡土中国植根于民间亲情网络, 从而整合医疗资源的传统。从赤脚医生人选的选拔到医患关系、对赤脚医生的监督、赤脚医生的报酬等方面论证了赤脚医生不仅仅是“”政治运动的表现形式这么简单,而是乡村本土的情感网络、非情感利益互动与制度安排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赤脚医生制度的历史沿革

对于赤脚医生这个名称是何时正式出现的,张开宁曾做过研究。1965年6月26日,主席对卫生工作做了一些重要指示。“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这就是中国医疗卫生史上著名的“六二六指示”:对卫生部的谈话立刻引起了全国上下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极大重视。1968年第三期《红旗》杂志上刊载了一篇名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的文章。随后,《人民日报》头版转载了这篇文章。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一共组织了23期“关于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讨论”。《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的报道和的批示,使赤脚医生正式进入百姓生活中。从此,文件、报刊、书籍、广播以及广大百姓都习惯将“赤脚医生”泛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的服务人员。

杨念群对赤脚医生的真实起源进行了探讨,一位美国人曾在一部描写协和医院发展历史的英文著作中声称陈志潜在定县培养的保健员就是赤脚医生。陈志潜也认为以后出现的赤脚医生制度是采纳了“定县经验”。〔5〕而在马海德的记忆中,赤脚医生是红军做法的延续。当年在苏维埃地区的一些医务学校会再短期内速成一批医务工作者。

新加坡的方小平博士通过对浙江省富阳县的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的个案研究,对富阳县的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梳理。

浙江大学的李德成在其毕业论文中对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制度曾做过系统研究,对赤脚医生制度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作了分析,并从赤脚医生的产生到发展壮大到终结做了详细阐述,阐述了赤脚医生的选拔与培训、管理和待遇问题,进一步分析了赤脚医生的医患关系。

四、赤脚医生制度与国家控制

尽管学者普遍认为赤脚医生是社会运动的产物,很少有专门从国家角度来分析。张爱华、岳少华关注了作为制度安排的赤脚医生与政治动员、政治运动及国家观念的确立存在的关系。作者认为赤脚医生制度的推行依赖于国家权力对基层政权和农村社会的有效控制。国家权力充分利用赤脚医生在社会动员与树典型中的作用,强化现代国家的概念。在某种意义上,赤脚医生制度不是单纯的医疗制度,它代表的是一种通过政治动员方式而实施的国家控制。

对赤脚医生制度的研究,国内研究有诸多不足。在研究内容上,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因、背景、作用方面,缺少从国家视角审视该制度在社会控制与渗透的作用。在研究方法上,已有研究成果多是单一研究方法考察,很少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

希望借探讨赤脚医生制度,从中挖掘出值得当今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借鉴的经验,为改善和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依据。

〔参 考 文 献〕

〔1〕张开宁, 温益群, 梁苹.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政治空间〔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

〔3〕方小平. 赤脚医生与合作医疗制度研究——浙江省富阳县各案研究〔J〕. 二十一世纪双月刊(香港),2003,(10).

〔4〕刘影.赤脚医生产生和存在的缘由及其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5〕李海红.赤脚医生产生的背景分析〔J〕.兰台世界,2011,(11).

〔6〕刘勇攀.赤脚医生存在和产生的政治因素分析——以河南为例〔J〕.才智,2011,(04).

〔7〕温益群.“赤脚医生”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文化因素〔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8〕王胜.赤脚医生群体的社会认同及原因分析——以河北省深泽县为个案〔J〕.中共党史研究,2011,(01).

〔9〕张爱华,岳少华.中医兴衰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从“废止中医”案到赤脚医生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10〕陈志潜.中国农村的医学——我的回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医疗卫生体系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问题;管理对策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医疗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助于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然而,在当今社会,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也不完善,所以需要我们多方力量去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进步。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含义与内容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指在城市社区的服务范围内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在政府的领导下,社区参与,上级医疗机构指导,为社区居民提供从身体到心灵的预防保健内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包括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具有连续性特点,从新生儿到老年,持续为居民服务。

二、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1、有利于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出发点是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医疗保健知识,使人们更加注重生活中的健康问题,确保了居民的基础健康问题,有助于调整医疗服务结构,降低医疗成本,提高了城乡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对推动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一定的作用。

2、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有助于提供人们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提高了人们的预防保健意识,。当居民去医院的时候,不仅仅关注的是身体上的病痛治疗,更在意的是以后的预防治疗,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3、有利于缓解大医院的就医压力

据可靠数据显示,绝大部分的病症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可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如果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更加完善,那么人们更多的去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治疗地,就会缓解大医院的压力,有利于大医院研究疑难杂症,从而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对社区卫生服务观念认识不足

在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过程中,依然有很多人不重视,包括政府本身在内,不注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因循守旧,限制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忽视了预防保健,只注重治疗服务,只一味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忽视了长远发展。

2、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短缺,政府投入不足

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不足,造成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条件差,设备简陋,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要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却缺少正常的资金来源和经费补偿机制,影响了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立,更是达不到医保定点单位的要求。

3、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不足

城乡缺乏专业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大多数服务人员学历较低,难以承担复杂的卫生服务内容;城乡缺少全科的医学人才,也没有培训人才的能力;人员流动过大,没有稳定性,大多数人不愿留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追求更高待遇的服务地点。

4、双向转诊机制不完善

我国的双向转诊机制还处于起步阶段,理所当然的还有很多不足。双向转诊只能往上不能往下,转去大医院的多,转向社区的少。只重形式不重实质,没有确定的制度,也没有标准的转诊制度。很多人只知道向大医院转去,却不知道简单的病可以转回社区,能转也不会转。

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对策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政府要加大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居民熟悉这项服务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促进这项服务的普遍性开展。培养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意识,使人们感受到预防、保健、康复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持续性的服务的好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服务开展初期,应主动为人民服务,使人民积极参与到这项服务活动中。政府也要鼓励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机制

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服务补助资金,用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活动,扩大政府预算,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2],减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担,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更好的为居民服务。同时,要调整经费分布结构,把大医院的经费向基层医疗机构分流,合理分配资源,使资源利用最大化。

3、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专业队伍建设

要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就要控制人员总量,提高个人素质,加强对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将培训结果与未来待遇挂钩,加大服务人员的学习动力,大力引进专业的服务人员。完善资金分配制度,人事安排制度,有助于稳定社区卫生服务队伍,避免人才的流失。还有,也可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标准,把居民的评价作为考核人员的一部分内容。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仅仅是考核的唯一标准,服务态度也很重要。

4、加快建立完善双向转诊机制

为了更好的让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医院连接在一起为人民服务,需要加快建立完善双向转诊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实现双向转诊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国家和政府要确立确切的转诊制度,有一套完整又标准的转诊秩序。实现“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的理想目标。

五、结束语

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在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3],它产生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够忽视。因为这些问题影响了城乡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心和期待,也阻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不过,我们应该相信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国家也大力投资医疗卫生事业,从而渐渐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也会得到很好的改善,进一步的为城乡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梁万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期刊论文]-中国全科医学 2002(01)

[2]俞晓利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管理[期刊论文]-南方护理学报 2003(05)

医疗卫生体系论文范文第4篇

现将“年全省卫生统计信息化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年一月十二日

年全省卫生统计信息化工作计划要点

年,全省卫生统计信息化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政府33号、34号文件精神,紧密围绕全省卫生工作重点,以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继续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卫生统计信息、服务、咨询的功能,加快全省公共卫生工作各信息系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厅机关政务内网建设,以技术为依托,服务为理念,为全省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构建和谐陕西做出应有的贡献。年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开展卫生统计执法检查。统计数据质量是卫生统计工作的生命,是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提高法律意识,增强依法统计的能力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手段,年将继续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统计执法检查,省厅进行重点抽查,各市、县(区)卫生局按不低于辖区机构数2%的比例进行检查,检查的重点仍然是妇幼卫生统计和医疗统计工作。

二、实现卫生统计的网络直报工作。年卫生部将出台新的卫生综合统计调查制度和国家卫生统计数据字典,实现卫生统计的网络直报,进一步规范卫生统计工作。省厅将依据卫生部安排完成卫生综合统计网络直报硬件建设、软件安装及培训,完成数据库变更导入,继续建立完善基本原始资料数据库建设,深入开展统计数据质量的调查工作,确保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的顺利运行。

三、继续改版完善“陕西卫生网”建设,加快推进全省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门户网站建设。年将进一步提高省直属医疗卫生单位门户网站建设水平,加快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市直属医疗卫生单位门户网站建设,全面完成年制定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网站建设达到60%,县属有条件的医疗卫生单位门户网站达到40%的建设目标。年底前省卫生厅将依据“陕西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加强门户网站建设的通知”(陕卫办统发()164号)要求,将对省属医疗卫生单位及各市、县卫生系统门户网站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评测,结果将在全省范围内通报。

四、加快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信息系统的建设。按照卫生部和国家发改委的安排部署,要建成中央、省、市三级医疗救治数据中心和应用系统,实现医疗救治体系各层级之间的连接,发挥医疗救治体系整体应急功能,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年上半年完成项目建设的立项、审批及具体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完成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等工作,下半年进行演练和实际运行。

五、建立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按照卫生部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配合厅农卫处尽快建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对新农合资金的运用起到管理和监督作用,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服务。

六、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按照卫生部的要求,配合厅机关做好应急指挥中心有关技术方案制定及技术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尽快建成。

七、积极筹备省级中心数据库平台建设。按照省卫生厅信息化建设应用系统和数据平台搭建总体构架,年将积极筹建省级中心数据库平台。上半年将拟订“省级中心数据库平台建设的建设方案”,并进行市场调研,下半年准备具体实施。

八、继续开展数字化医院试点工作。按照年选择数字化试点医院选择的条件,各市卫生局继续在辖区内省市级以上医院选择1-2所医院进行试点工作。省上结合年给卫生部上报了3所医院,遵照卫生部审定后的结果,选择1-2所医院开展试点工作。

九、完成厅机关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按照省政府电子政务办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要求,年上半年我们将完成厅机关计算机改造和电子政务内网部署,完成调试、培训等工作,使电子政务办公内网进入试运行,实现与省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内网连接和数据交换,年底前实现无纸化办公。

十、积极筹建全省妇幼保健信息子网。继续按照《陕西省卫生信息网建设总体方案》的实施规划,积极多方筹措资金,进行市场调研,拟订“全省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案,力争建成“全省妇幼保健信息系统”。

十一、加强统计数据分析利用,开展卫生统计论文征集评比活动。省上将紧紧围绕全省卫生工作重点开展统计分析工作,针对目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热点问题,做好有关数据的公示工作,不定期编印卫生统计信息,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依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卫生统计论文征集,年底开展一次卫生统计论文评比交流活动。各市卫生局要积极组织辖区内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统计数据分析利用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分析利用率,积极参与卫生统计论文征集评比。

医疗卫生体系论文范文第5篇

大家好!今天,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次竞聘岗位、展现自我风采的机会。我叫,竞聘的岗位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以赤诚之心服务基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简要介绍自己的情况;二、结合任期工作经历,具体谈谈竞聘优势;三、围绕卫生医疗体制改革,谈谈工作设想。下面逐一向大家汇报,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个人简历

我,中共党员,年8月从省卫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分配在旧县卫生院从事内科工作。年8月调入街道卫生院。年12月被聘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二、竞聘优势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的这句话激励着我斗胆一试,参与竞聘,以实现人生价值。自工作以来,几次辗转,从内科到精神科再到全科,从儿保医师到心电图到社区实践指导,每一次地域的变迁和工作变化,对我人生阅历的增长华考资培训,承担全县全科医生社区实践指导工作;年—年完成杭师院临床专科和本科函授班培训学习;年被评为县“第二届十佳社区医生”;年国家一级杂志一篇并获卫生局优秀论文奖;年—年在二级杂志发表专业论文两篇。

二是我具备担任职务所必须的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我在基层医疗单位工作了二十余年,主要负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对社区卫生服务较为熟悉,对服务内涵有较深的理解。我还担任医院内最大社区卫生服务团队(迎春团队)团队长,带领16名医务工作者服务于辖区居民,为社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做好特殊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以及弱势人群、慢性病人定期随访工作。同时,主动与社区领导沟通,负责社区居民健康讲座,承担社区居民登山等健身活动和外出考察等医疗服务工作。目前还是糖尿病俱乐部的责任医生,为20多名成员提供用药、饮食及健康指导服务,与居民形成了良好的关系,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和赞许。资培训,承担全县全科医生社区实践指导工作;年—年完成杭师院临床专科和本科函授班培训学习;年被评为县“第二届十佳社区医生”;年国家一级杂志一篇并获卫生局优秀论文奖;年—年在二级杂志发表专业论文两篇。

二是我具备担任职务所必须的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我在基层医疗单位工作了二十余年,主要负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对社区卫生服务较为熟悉,对服务内涵有较深的理解。我还担任医院内最大社区卫生服务团队(迎春团队)团队长,带领16名医务工作者服务于辖区居民,为社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做好特殊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以及弱势人群、慢性病人定期随访工作。同时,主动与社区领导沟通,负责社区居民健康讲座,承担社区居民登山等健身活动和外出考察等医疗服务工作。目前还是糖尿病俱乐部的责任医生,为20多名成员提供用药、饮食及健康指导服务,与居民形成了良好的关系,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和赞许。

三是我具备担任职务所必须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经验。我担任医务科长职务十余年,一直参与医疗管理,负责医疗康复部日常事务,认真完成安全医疗、安全生产、质控、医疗文书管理、传染病报告、医保、创建规范示范医院以及科组工作安排和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同时在工作中,能够很好地处理本职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团结同事,积极帮助同时解决困难和问题。

四是我具备担任职务所必须的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我没有豪言壮语,而是身体力行,以身示范,脚踏实地地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我信奉诚实、正派的做人宗旨,办事稳妥,处事严谨,原则性强,严格要求自己。在基层医疗工作中,我始终以党的卫生工作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一名普通党员、基层社区卫生工作者的身份兢兢业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利用早晚及休息时间,数以千次登门回访华考求自己,谱写一曲爱民之歌,奉献之歌。

三是改进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服务是社区卫生的生命所在,将按照“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以社区居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给居民特别是特殊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爱心、关心,组织和带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班人,改进方法,苦练内功,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四是增进团结,创新进取讲奉献。我将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良好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打造团结型、奉献型、创新型、务实型团队。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医改三年重点实施方案的最后一年,我省将采取更大力度的措施,推动卫生改革发展,重点做好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15项工作。求自己,谱写一曲爱民之歌,奉献之歌。

三是改进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服务是社区卫生的生命所在,将按照“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以社区居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给居民特别是特殊人群(老年人、妇女、儿童)爱心、关心,组织和带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班人,改进方法,苦练内功,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四是增进团结,创新进取讲奉献。我将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良好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打造团结型、奉献型、创新型、务实型团队。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医改三年重点实施方案的最后一年,我省将采取更大力度的措施,推动卫生改革发展,重点做好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15项工作。

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上,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要求着重做好五方面工作,包括:鼓励指导试点城市以“四个分开”为核心,开展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将优化结构布局、上下联动、优先发展县医院和信息化建设等由试点城市总结出来的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出台惠民便民措施,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减轻医药费用负担,努力为群众看好病;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各项改革与管理措施的贯彻和落实;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合理发展空间,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围绕这一系列任务的开展和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我想着重谈谈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以及如何发挥乡村医生作用,解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先讲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我认为,要加强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大医院主要负责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大医院通过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其次,如何发挥乡村医生作用,解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我认为,乡村医生产生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基本上都是半农半医,来自于农民,服务于农民,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曾被群众亲切的称为“赤脚医生”,与农村三级卫生网、合作医疗制度一起被称为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支柱”。

经过多年发展,乡村医生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主要依靠力量,承担着疾病预防和初级诊治、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宣传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卫生政策宣传等多项职责。据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地区58%的患者在村级卫生机构就诊,充分说明乡村医生在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维护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大医院主要负责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大医院通过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其次,如何发挥乡村医生作用,解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我认为,乡村医生产生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基本上都是半农半医,来自于农民,服务于农民,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曾被群众亲切的称为“赤脚医生”,与农村三级卫生网、合作医疗制度一起被称为中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三大支柱”。

经过多年发展,乡村医生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主要依靠力量,承担着疾病预防和初级诊治、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宣传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卫生政策宣传等多项职责。据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农村地区58%的患者在村级卫生机构就诊,充分说明乡村医生在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维护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医改方案明确,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同时,有关方面将继续贯彻落实《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管理,加大对乡村医生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华考而自坠其志。”竞聘上岗,必然有成败之分,无论上、下,我都无怨无悔,也会加倍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来回报领导和同事对我的支持。最后,我想用一句话结束我的演讲:“给我一个舞台,让我为基层医疗工作尽一份责任。”

谢谢大家!竞聘上岗,必然有成败之分,无论上、下,我都无怨无悔,也会加倍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来回报领导和同事对我的支持。最后,我想用一句话结束我的演讲:“给我一个舞台,让我为基层医疗工作尽一份责任。”

医疗卫生体系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医院;可持续发展;模式探析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0-0053-02

1 前 言

自我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短短数十年之内,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的同时,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是日益提高,国家在卫生医疗上的投入力度一直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国民在个人健康上的关注程度和投入力度也较过去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承担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责任,为了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医疗保障物质需求,国家逐步开放了事业制医院和私立医院的成立限制,进一步拓宽了医疗卫生的整体投资渠道,面对医疗卫生行业的体制改革和日益加剧的内部竞争,如何进一步巩固医院现有竞争优势,整合医院现有医药资源,提升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将是医院保持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在新形势背景下,医院需要开展全面化的可持续性管理模式。

2 各医院体系的发展现状概述

我国人口众多,全民性医疗卫生需求旺盛,为了面对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我国在原有的公立医院的基础上,拓展了医院经营渠道,私人诊所、私营医院、中外合资医院和合作医院等具备典型私营性质的医院办理类型也相继出现,再加上具备特殊性质的军事医院,共同组成了我国目前的全民医疗卫生体系。

公立医院一直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主要力量,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下,公立医疗卫生医院基本覆盖了我国乡镇级别的行政单位,为广大居民提供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其医药资源配给、医疗从业人员素质、医疗卫生水平和医疗诊疗规模都是众多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佼佼者,但是在当前医疗改革的大环境背景下,公立医院正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如何进一步提高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以私人诊所和私营医院为代表的私营性质医院类型,正是在我国医药需求逐步增长的大环境形势下出现的,它能够为广大就医人群提供便利的、针对性极强的和廉价的医药服务,甚至在局部领域内其医疗专业水准在行业具备垄断性地位。军事医院的特殊使命使得它在医药市场化改制的关键时期一直处于纠结的局面,如何进一步处理好军事医院的特殊身份和医院经营效益之间的微妙关系,将是军事医院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来看,我国的医院体系成员众多,服务群体和业务范围也是盘根错节,各种医院力量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竞争激烈,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传统医疗卫生体制下,医药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公立医院,在全民医疗保健需求持续上涨的刚需成长趋势下,私营性质医院体系很难真正解决实际就医难的问题,公立医院本身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经营效益得不到优化,医疗资源的可持续性得不到体现,这些都需要医院在其经营管理中认真探索总结,深化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

3 医院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探析

从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暴露出来的典型问题来看,我国的医院发展必须从自身的管理模式入手,以医院可持续性发展为经营管理目标,从整合优化医药资源、提升医药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以及强化医院管理效率这几个方面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针对性工作:

31 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

广义来看,医疗卫生资源包含了医疗设备仪器、医药产品、医疗卫生研究体系、医疗诊断技能以及医疗卫生思想体系等,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无论是在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备性上,还是在医疗技术的先进性上,都与目前的医疗发达国家有巨大的差距,在基础性医疗卫生设备的覆盖面上,目前仅仅是在少数的大中型医院进行设置,部分经营效益较好的私立医院也有装设,但是仍然很难满足全民性医疗卫生需求。综合来看,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过度集中,是导致当前小病医不好、大病不能医的主要原因,因此,整合优化医药资源是可持续性发展的首要策略。

充分调整核心医疗资源,包括:综合性医疗设备系统、关键性医药产品研制能力、综合性医药院校研究单位和高水平医药专家人才等,通过实地调研,根据不同区域的医疗卫生需求方向,确定不同医药资源的配置方案;其次是要重视医药资源优化中的传帮带做,以优秀的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为主导单位,向周围的辐射地域的其他医院体系进行医院经营管理培训、医疗卫生设备整合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升级创新和优秀医疗人才交流培养,进一步提升无形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要通过走访调研,坚决取缔那些存在野蛮经营、非法医药操作、浪费国家医药资源和存在非法经营目的的医院,进一步优化医院体系的组成结构;再者是要从国家层面入手,进一步优化核心医药资源,诸如:医疗卫生补贴、医药研制专项权利和医疗卫生许可机制的配置方案,在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情况上,要进行针对性的核实和审查,确保核心医疗资源得到真正的应用。

32 提升医药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与服务意识

医药从业人员是医院日常活动的执行者,也是医院经营效益的管理者,从人才资源的特性上来说,医院综合竞争力的保障和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服务意识。从专业素养上来看,国家对于医院内的从业人员有严格的等级资格制度,对于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从业履历、诊断案例等医药信息都有详细的记录和管理,目前来看,许多的私人性质的诊所、医院内还存在着医务人员无证上岗等现象;要进一步强化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力度,要从根本上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准,在人员培养上,专业医药院校和研究单位,要紧跟当前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趋势,为医院输送急需的优秀人才,在院校单位培养期间,要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和实习动手能力培养,尤其是在基础业务能力培养上,要强化学业考核力度,确保未来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其次是对医院现有医务人员要施行进修深造和交流培养相结合的能力提升模式,通过与专业院校单位以及优秀对口医院进行合作培养,进一步完善医务人员在基础医疗业务、疑难杂症和新型诊疗方法上的使用能力;再者是医院内部的人才晋升激励机制建立上,要严格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和监督审核机制,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综合考核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过程中的服务意识,重视患者反馈信息,打造专业医药素养和医疗卫生服务意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才发展带动医疗卫生水平的综合提升,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33 强化医院管理效率

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是在整合现有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系统工作效率,发挥优势资源的长期效力。对于医院系统而言,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是要深入强化医院管理效率,这涉及了医院行政管理、医药业务管理、医务人员管理等,目前来看,医疗卫生资源的过度集中导致的现象是,少数优秀的大中型医院成为患者就医的主要去处,并且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火爆经营局面,而更多的中小型医院则是长期的经营不善,导致大量的医药资源被闲置浪费;因此,结合医院管理的市场化发展趋势,在当前的医院管理中,要坚持医疗卫生水平和经营效益两手抓的发展战略,从卫生医疗职能部门来说,要进一步明确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疗卫生任务目标,通过进一步深化医药分离等医疗改革措施的进行力度,进一步解放医院的市场化经营可行性和自由度;在医院内的医疗卫生资金预算体制上,放弃过去的墨守成规的分摊预算模式,以科室为单位,综合考察医疗诊断成本、医药需求动向和医院经营效益,从纯技术型经营管理模式,向技术效益型管理模式转变;在日常医疗业务开展过程中,进一步简化就医看病的程序流程,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采用科学合理的医疗运作模式,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满意的人性化的诊疗服务。

4 结 论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医药市场的迅猛壮大,国家和个人在医药健康上的投入力度都较过去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随着医疗服务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医疗卫生保障改革的持续深入,医院在全民医疗体系中的作用越发体现出来,医疗行业的内部竞争也是日趋白热化。如何进一步整合医药资源、提升医疗人员服务素质,综合提高医院的整体竞争力将是医院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举措。

参考文献:

[1]陈海钢优化医疗资源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J]山西临床医药杂志,2009(12)

[2]吕文光,袁国强,王文红深化资源整合,助推医院可持续发展[J]中国医院经验与交流,2012(9)

[3]杨叔禹 公立综合性医院可持续发展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8(5)

[4]白茗,杨帆关于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4(25)

医疗卫生体系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疗体制;潜规则;医疗潜规则

中图分类号:R197;C9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4.4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4-110-03

新中国成立之初,民生凋敝,百业待兴。但是我国这个时期的医疗卫生事业成为世界公认的成功的典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创造了三十多年高增长的奇迹,但是经济增长的奇迹却没有带来医疗卫生和人们健康水平的上升,虽然卫生总费用和人均卫生费用都有明显的增加,然而医疗行业的问题却是越来越严重。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的现象愈演愈烈,医疗卫生部门仍然是老百姓最不满意的部门之一,医疗费用、医患关系等都是媒体上曝光的热点。并且,医院和医生也是哑巴吃黄连,高风险的收入却无法换来高收入的保障,政府出台的政策其效果也很有限。总之,医疗卫生体制的经济主体各方都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面对如此不协调的现状,学术界对此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在笔者看来,医疗行业的任何潜规则都离不开实施的经济主体,而经济主体也离不开现存的医疗卫生体制,他们的效用是现有体制的函数。并且,医疗行业的潜规则是潜规则的一种,因而我们有必要了解学术界对潜规则的研究现状,从而,这篇综述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关于我国现有的医疗卫生体制的研究

(一)研究现状

现有的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维度展开的,一是宏观的维度,从整体着眼来分析医疗卫生体制的内容规定、优点缺点,再针对分析的缺陷来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梁中堂(2006)在其论文《宏观视野下的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指出,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三次产业关系和畸形的经济结构,是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我国经济社会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总根源。改革以往限制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和转化的制度障碍,进一步放开第三产业,促进农村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加快城镇化过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获得现代医疗卫生服务的必由之路。在我国经济社会由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的前提下,医疗卫生体制别无选择地要实施市场化改革。缺少整体改革方案和改革严重滞后,是造成当前医疗卫生领域许多问题的直接原因。医疗卫生费用过高等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许多问题主要是由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目标不明确,分配制度改革滞后等原因造成的。解决我国医疗卫生领域诸多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缩短经济转型期,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1]

另一类的文章是以中观为视角,不是从总体上分析体制的优劣,而是分析政府、市场等因素在体制中发挥的作用,分析现有的医疗卫生体制的运行机制并且将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与世界一些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进行对比。蔡江南、胡苏云、黄垂、张录法(2007)在论文《社会市场合作模式: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思路》中指出,医疗卫生的组织形式和融资方式,是构成一个医疗卫生体制的两个基本支柱,两者分别从供求两方面制约着体制的运行和功能。改革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是一个由政府同时主导了生产和筹资的高度集中型体制,医改后,这个高度集中、高度依赖政府财政融资的医疗卫生体制跳跃到了另一个极端,即政府在组织形式和融资方式两方面都采取了大步撤退的做法。[2]

(二)小结与评述

阅读了有关研究我国现有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文献之后,笔者对现有的文献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小结与评述。

首先,现有研究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的文献,不论是从宏观的视角还是从中观的视角,大部分作者都是先理清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发展脉络,把握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趋势与改革规律,从时间与空间的两个维度对我国的体制进行评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这也使读者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在从中观的角度来研究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的文献中,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将医疗卫生体制与国际发达国家的体制相比较,按照政府、市场、社会在医疗卫生体制中的作用将不同的医疗卫生体制进行分类,并且分别论述不同类别体制的不同特点,有利于我国体制的定位与根据自身的国情明确改革方向。

再次,现有文献的一个不足点是没有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医疗卫生体制中经济主体的效用函数,从而分析体制的运行机制,众所周知,在一定的体制下,与体制相关的经济主体的成本收益都是体制的函数,其效用随着体制的变动而变动,在一定的体制下,任何人都会在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经济主体的策略选择将会决定体制的运行,因此,这个角度是现有研究文献中的一个空白。

二 潜规则的研究现状

(一)研究现状

“潜规则”一词起源于吴思先生的著作《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之后便见诸于各种报刊,杂志。虽然吴思先生对潜规则的界定还不足以形成定义,但是其中包含的一些要点早已得到大家的认可(私下认可的):约束彼此的行为以达到稳定;背离了正式观念和正式制度的规定;侵犯了主流意识形态或正式制度所维护的利益;获取正式制度所不能得到的利益。

现有对潜规则的研究可以划分为宏观的视角与微观的视角,所谓的宏观视角指的是将社会各行各业的潜规则作为研究对象,论述潜规则的含义、特点、影响与解决策略。并且不同的学科也从不同的方向对潜规则进行了研究,王涛(2008)的硕士论文《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潜规则产生原因及扼制途径的研究》是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潜规则的,他将潜规则纳入到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中,认为潜规则是一种制度机会主义,它是依赖于正式规则并解构正式规则的非正式规则,它的存在阻碍着制度文明的发展。在分析了潜规则古代和现代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作者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了潜规则存在的历史原因与现代原因,最后,文章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制度创新建设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扼制潜规则对策。[3]

另一个研究潜规则的视角是微观视角,它指的是以社会具体的某个行业中的潜规则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经济主体的成本收益、行为选择,指出潜规则的消极影响并做出经济评价,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厦门大学郑磊(2009)的硕士论文《“裁判潜规则”的经济学分析》主要论述的是足球比赛裁判潜规则的来龙去脉,该文章借助博弈论对“裁判潜规则”的产生与演进展开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又对“裁判潜规则”的效率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两个评价标准:一是制度本身的效率,即制度本身运行所需要的成本及其所带来的收益;二是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即制度是促进经济发展还是阻碍经济发展。通过对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两方面的分析,文章得出“裁判潜规则”缺乏效率的结论。最后,文章对“裁判潜规则”问题提出了治理措施,并尝试从制度效率出发,通过实验方法,寻找最优政策组合。[4]

(二)小结与评述

通过对研究潜规则文献的大量阅读,笔者对现有的关于潜规则的文献做出如下的评述。

首先,在以社会各行各业的潜规则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中,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潜规则的含义与潜规则存在的特点,使得读者对潜规则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但是,在对潜规则存在原因的分析中往往都是就事论事,是对事实的一种描述,缺乏理论基础,缺乏说服力。

其次,从微观方面分析潜规则的文献存在的一个通病就是缺少对该行业我国现有体制的分析,体制的运行没有纳入到作者们考虑的范围之内,使得文字的叙述也成为事实的描述,模型的构建成为空中楼阁,没有基础。

三 医疗行业潜规则的研究现状

(一)研究现状

现有的对我国医疗行业潜规则研究的文献主要是以医生收取红包现象与医生吃回扣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杨善发(2005)在其论文《科尔奈对医生收受“红包”现象的研究及其启示》中介绍了科尔奈对该现象的观点与看法,科尔奈比较了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时期的合法收入与非法收入,也就是其文中的第一种收入与第二种收入,他认为医生收受的红包是第二种收入,并且这种交易有着不透明的市场,价格也会是不清楚的,所有人都担心给的太多或者太少,于是患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竞争,从而使得红包越给越高。此外,科尔奈认为这种现象是市场经济的结果,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相关部门对医务人员工资的控制也不断放松,但是,人们还是去一些定点医院就诊,再加上医生的工资与其提供的服务不匹配,因此也就对红包照单全收。从经济学上来说,红包现象是缺乏效率的,可是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卫生服务参与各方之间的某种平衡,维护了各方的既得利益,因此是难以根除的。[5]

复旦大学徐鹏(2006)在其论文《红包现象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中提出,红包现象是发生在医生与病人之间,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卫生改革进程中发生的一种不规范现象,是制度不健全的产物。全文从红包现象的形成,红包的影响与制度创新对杜绝红包的作用三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在红包现象的形成方面,作者认为至少存在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信息的不完全和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产生基础是有限理性状态;索要基础是医疗服务提供方对委托合约的不完备和可能不遵守;三是法律法规和惩治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违规成本不高,风险不大,医疗服务提供方接收红包的机会主义上升;四是我国现有公立医疗机构工资分配制度存在弊端,医务人员劳务价值未能得到体现,促使医疗服务提供方追求自身的利益。其次,在红包的影响方面,红包不仅扭曲了医生与患者的关系,也是一种财富的掠夺,从而增加了交易成本,增加了患者的负担,此外,红包现象本身的负面影响也有很大的示范效用,从而影响了社会各界对医疗卫生改革的支持。最后,在红包现象的解决方面,作者提出了要加强对医疗服务市场的政府规制,改革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法制建设等三大措施去根除红包现象。[6]

王灵美(2009)在硕士论文《医疗行业潜规则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中首先介绍了潜规则的制度经济学的定义和一些创新理论,然后引入了医药厂商,政府和医院的博弈分析,从每个个体的利益最大化的效用函数中得出医药厂商获取利益最大化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创新降低成本,获取自身产品的垄断性,一是通过潜规则屏蔽其他对手获取自身的垄断性。进而提出当实施潜规则的成本大于创新的成本时,医药厂商就会选择潜规则的政策。从我国现有的体制来看,无论是在医药的生产环节还是在医药的流通环节都是弊病百出,这些都为潜规则提供了广大的生存空间,医药厂商实施潜规则的成本大大小于创新的成本,创新也就失去了动力源泉。最后,文章根据得出的结果,再结合国外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7]

(二)小结与评述

通过阅读了关于医疗潜规则的文献,笔者对该类的文献做出如下的小结与评述。

首先,在对医疗潜规则产生的原因分析中,都是假定医疗潜规则在社会中已经是一种固定的稳定状态,再联系这种状态所生存的社会背景,从现存的社会现状中得出医疗潜规则存在的原因,很显然的缺陷是,现有的研究没有为我们很好的解释现在的医疗潜规则的稳定状态是如何形成的。

其次,在对医疗潜规则产生的原因分析的过程中,作者们往往都忽视了我国现有的医疗卫生体系,忽视了医疗体制对经济主体的决策是如何影响的,因而许多原因的阐述都是现象的描述,不能真正地说明潜规则存在的原因,稳定性的根源以及为什么没有取代正式制度成为新的正式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要努力的对象。

参考文献:

[1] 梁中堂.宏观视野下的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J].经济问题,2006,(03):12-17

[2] 蔡江南、胡苏云、黄垂、张录法.社会市场合作模式: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思路[J].世界经济,2007,(01):1-9.

[3] 王涛.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潜规则产生原因及扼制途径的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4] 郑磊.“裁判潜规则”的经济学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2006.

[5] 杨善发.科尔奈对医生收受“红包”现象的研究及其启示[J].理论与方法,2005,(12):7-9.

[6] 徐鹏.“红包”现象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中国卫生管理,2006,(04):147-149.

医疗卫生体系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信息公开;主题;热点;趋势;信息不对称;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02.022

〔中图分类号〕D035-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7)02-0112-07

〔Abstract〕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an extension of the disclosure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in the field of health.The paper counted 106 articles on medical and public health Information disclosure retrieved from CNKI and WanfangData,and made analysis of hot topic structure and its research trends in the field.Six major research themes of medical and public health Information disclosure were identified by Co-Word clustered analysis method,and unearthed three research hot topics in the field.Following content also needed to be thoroughly studied:synergies and games between disclosure of health information and health information secure,long-term mechanis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health-car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mechanism,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public health information.

〔Key words〕information disclosure;themes;hot topics;trends;information asymmetry;public hospitals;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2003年的SARS疫情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关注[1]。建立健全公民知情权基础上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逐渐成为现代治理中的共识。在医患关系紧张、医疗卫生纠纷频发的今天,制度化、常态化地进行医疗卫生信息公开工作更是迫在眉睫。解决医患矛盾纠纷、转变政府卫生行政机构职能、重新定位医院医疗服务都迫切要求从制度层面进行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公开的实现[2-3]。实行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公开制度是为了从源头上控制和解决产生医患矛盾、医疗卫生纠纷的核心因素――医疗卫生服务信息不对称。同时,建立相应的信息公开监管制度也是我国医药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总之,积极推行医疗卫生信息公开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其主要表现为:有利于解决医疗卫生行政部门与公众、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与公众、医师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重塑社会公众对医疗卫生部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工作人员的信任;有利于不断提高医疗卫生工作的透明度并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管;有利于促使和谐阳光医疗卫生大环境的形成。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行政公开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和新起点[4]。《条例》的出台直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服务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工作,有关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公开的问题自2003年的SARS事件之后再次受到国内学者们的关注,相应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类学术成果逐步增加。

1数据来源与清洗

从数据来源和数据清洗两个方面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有助于提高文献信息计量分析研究结论的全面性和科学合理性。因此,笔者选择CNKI和WanfangData两个数据库平台作为研究数据来源。由于此两大数据库平台在专业检索表达方面的差异,故需结合研究内容需求来分别构造相应的检索策略。根据研究需要选择两大平台所提供的专业检索功能进行检索,并通过不同检索字段结果的对比分析来确定相应的专业检索策略。

CNKI平台专业检索表达式如下:

(TI=医疗 OR TI=医院 OR TI=卫生)AND TI=信息 AND(TI=公开 OR TI=披露)

WanfangData平台专业检索表达式如下:

(题名或关键词:(“医疗”)+题名或关键词:(“医院”)+题名或关键词:(“卫生”))题名或关键词:(“信息”)(题名或关键词:(“公开”)+题名或关键词:(“披露”))

前者共检索出101篇文献,后者共检索出146篇文献,检索时间为2016年8月10日。首先对检索结果中会议通知类文献及非相关文献等进行删除处理,前者清洗后剩余84篇文献,后者清洗后剩余89篇文献;然后将两大数据平台清洗后的173篇文献根据文献题名和作者等信息再次进行对比去重处理,最后得到106篇文献数据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对象的文献类型构成如下:期刊文献90篇、学位论文16篇(硕士学位论文14篇、博士学位论文2篇)。通过领域文献的年度分布显示,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公开领域研究进展较为缓慢,这十分不利于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公开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和提升。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公开研究主题及其热点趋势进行挖掘分析,以期更好地推动该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2研究主题识别及其热点分析

21研究主题识别

针对文献高频关键词的统计与共词聚类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从研究内容视角对领域主要研究主题及其热点分布进行识别[5-8],进而有助于研究者对研究内容框架设计及其创新方向层面的把握。统计分析发现,医疗卫生信息公开研究领域作者使用的篇均关键词偏低,106篇文献共涉及261个关键词,篇均关键词约25个。同时,该领域低频关键词较多,表现为关键词的总词频为445次,其平均出现频次约为17,且约占总关键词数量766%的200个关键词出现频次为1,约占总关键词数量142%的37个关键词出现频次为2,大约近91%的关键词频次≤2。结合研究对象的文献年度分布结果来看,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公开领域研究始于2003年前后,且领域年度文献总量增加整体较为缓慢,2011年之前年度文献量≤10。可见,该领域在国内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且研究者在研究主题选择上的分散度较高,这十分不利于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公开领域研究结构与研究范式的形成。为方便对目前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公开领域主要的研究主题进行挖掘,笔者仅对词频≥3的24个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聚类分析。通过自编VBA程序对高频关键词的共现情况进行处理,并生成24×24的关键词原始共词矩阵,部分数据见表1。表1中同一关键词所处主对角线上单元格显示的是高频关键词的自身词频,不同关键词的交叉线(非主对角线)上单元格显示的是两两关键词在文献中共同出现的频次。单从高频关键词的词频来看,公立医院的信息公开与信息披露问题得到了该领域研究者的重点关注。根据共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过程[9-11],并为尽可能消除高频关键词自身频次差异对聚类结果带来的影响,利用Equivalence Index系数计算公式出原始共词矩阵所对应的相似矩阵[12-13],部分数据见表2。

SPSS作橥臣品治龉ぞ咴谇楸ㄑЯ煊虻亩量应用越发增多,且对学科领域研究主题、前沿与热点的识别是其在情报学领域应用的主要研究目的[14]。本文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统计工具对医疗卫生信息公开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共词相似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处理,从而对目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结构进行识别。聚类分析根据“物以类聚”的思想,将不同高频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远近作为关联是否紧密的依据,距离较近的关键词可能存在包含、相交或依附等联系而紧密关联在一起,并可划分到同一研究主题类团之中,即如果两个关键词在越近的距离内产生聚集,表明两者间具有更为密切的关系[15-19]。采用系统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选择组间联接,数据度量标准选择计数(卡方度量),得到医疗卫生信息公开研究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结果树状图见图1。

图1显示,依据领域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可将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公开研究主题大致划分出A~F六大类团,这6个子类所对应的子领域代表着医疗卫生信息公开研究的主要研究主题,分别是:医疗卫生信息公开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制度、国外医疗服务信息公开模式、公立医院信息公开制度及卫生行政许可依申请公开制度、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1)A类团:医疗卫生信息公开制度研究。该研究类团主要包括公共卫生行政部门信息公开制度和医疗机构信息公开制度两个子研究主题。前者主要包括卫生行政部门、信息公开制度、公共卫生3个关键词,该研究主题主要侧重对国家卫生计生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推进和规范;而后者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和医患关系两个关键词,该研究主题主要侧重对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在其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信息公开工作,特别是通过医疗机构的信息公开来解决日益紧张的医患矛盾并推动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医疗机构信息公开不仅是有效维护医疗活动中医患双方权益公平和医患关系平等的重要方式[20],也是打造“阳光医卫”的有效手段,其通过医疗机构信息公开来解决医疗服务机构与公众、医师与患者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产生的信息不平衡问题。

2)B类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该研究类团主要包括医疗质量、信息不对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个关键词,其目前主要是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公开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有关调查研究。面向参合农合和社会公众的信息公开机制设计是新农合顺利开展的基础和推动剂。调研结果显示面向参合农户和社会公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公开工作有待加强,表现为相关信息获取与反馈渠道及其处理机制还需拓展与完善,信息公开主体和信息公开内容还需明确[21-2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公开制度不仅是解决政府、定点医疗机构和参合农户三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保障农户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手段,其有利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监督管理与公开公平公正。

3)C类团:政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制度。该研究类团主要包括的关键词有知情权、告知义务、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公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从机构层面对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综合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如何保障公众知情权问题进行探讨。此外,对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准确地进行相关信息的公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专门针对如何科学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公开制度也是该研究类团关注的主题[24-25]。加强政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应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其是从制度层面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公民知情权的改进方式[26]。医疗卫生信息公开本质上是政府信息公开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延伸,是政府信息公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属于公共产品,需以公开手段一方面来保障公众知情权;另一方面来促进其供给质量及信息透明度的提升,同时其具有的公共产品属性特征决定了政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公开制度构建需围绕多方利益主体。从目前该主题的研究内容来看,该研究类团还仅处于构建政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合理性及合法性等方面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而从信息公开范围、信息公开程序、信息公开指南、信息公开保障方式等实践指导层面开展的系统化研究还较为缺乏。

4)D类团:国外医疗服务信息公开模式研究。该研究类团目前主要针对美国、英国医疗服务信息公开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我国医疗服务信息公开模式的政策化建议。国外发达国家医疗服务信息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已有相当长的时间,其信息公开程度普遍较高,特别是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公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其在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公开报告工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公开模式与报告机制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美国医疗服务信息公开运作模式特征表现为信息公开主体多元化、信息公开内容规范标准(基于单病种的医疗质量指标是其信息公开的重点内容)、信息公开指标来源可靠、建设有信息公开网络平台[27]。医疗服务绩效信息公开报告在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善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其应作为医疗卫生信息公开制度的组成内容。美国医疗服务绩效信息公开报告项目组成[28]:HEDIS(医疗服务效果数据及信息收集系统)、CAHPS(医疗保健提供者和消费者评估系统)、CSRS(~约州心脏手术报告系统)、NQF(国家质量论坛)报告体系及The Leapfrog Group(飞跃集团)评价和报告体系。此外,还有学者对英国医疗机构相关信息公开立法规定(《医疗报告获得法1988》、《健康数据获得法案1990》)进行了探讨[29],以期对我国医疗机构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5)E类团:公立医院信息公开制度及卫生行政许可依申请公开制度研究。该研究类团主要针对卫生行政许可类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以及公立医院信息公开制度进行研究,其主要包括医院、建议、指标体系、披露、卫生信息、卫生行政许可等关键词。医院信息公开既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反映医院管理和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30]。目前对公立医院信息公开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对公立医院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相关概念、存在问题、理论基础、构成内容、机制模式等方面[31-32]。公立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其作为体现公共福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应通过系统化制度法规建设来加大公立医院的信息公开力度和效度。卫生行政许可依申请公开是与卫生行政许可主动信息公开相配套的制度框架,其主要是除主动公开的政府卫生行政许可类信息之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根据其特殊需要而申请公开的卫生行政许可类信息。有关调研显示,卫生许可类信息占信息公开申请总数较大的比重,其申请的内容以医疗执业信息为主[33]。卫生行政许可类信息依申请公开虽强调只涉及部分公众或事件,但卫生行政许可依申请公开制度仍是卫生信息公开制度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6)F类团: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该研究类团包括的主要关键词有信息披露、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其研究内容涵盖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因、价值作用、框架构建及评价指标方面的研究。公立医院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有利于促进和鼓励公立医院主动承担其社会责任,还有利于减少医患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增加医患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从内容上看,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可纳入医院财务信息公开的范畴。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能通过量化的评价指标来反映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有研究指出其评价指标体系可分别从公立医院对政府、患者、职工、环境、债权人、社区六方面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指标进行设计[34]。

22研究热点主题分析

在对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公开研究主题识别基础上,进一步对其领域研究热点主题的分布进行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公开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荷兰莱顿大学科学科技研究中心开发的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VOSviewer在聚类知识图谱及重点区域展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35-37],本文借助该可视化工具(Version 163)呈现医疗卫生信息公开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将医疗卫生信息公开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转换为VOSviewer可处理的数据格式,并利用VOSviewer提供的关联强度测量方法(Normalization Method 1)进行规范化处理,选择密度视图(Density Visualization)进行可视化呈现[38]。基于高频关键词的医疗卫生信息公开研究热点密度视图见图2。

图2中关键词的字体大小与其权重成正比,并且某区域中关键词所代表的节点数量越多及其权重越大,该区域研究密度也越大,并表现出越深红的颜色区域。以图1的医疗卫生信息公开研究主题聚类分析结果为基础,并结合图2中所表征的研究密度差异情况可知,目前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公开有三大研究热点,其分别对应于图1中的C类团――政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制度研究、F类团――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A类团――医疗卫生信息公开制度研究(公共卫生行政部门信息公开制度和医疗机构信息公开制度)。

3结语

通过对CNKI和WanfangData两大数据库平台的文献信息分析探讨了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公开研究的主题内容及其热点趋势,以期为国内该领域的发展与研究提供相应借鉴。基于共关键词聚类分析挖掘出目前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公开研究呈现出六大主要研究主题:医疗卫生信息公开制度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探讨、政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制度研究、国外医疗服务信息公开模式分析、公立医院信息公开制度及卫生行政许可依申请公开制度研究、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此外,利用VOSviewer绘制的医疗卫生信息公开研究热点密度视图显示,目前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公开呈现出三大研究热点主题,分别是政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制度研究、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公共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的信息公开制度研究。在保障知情权实现的同时必然涉及到如何有效进行隐私权的保护问题。特别是在新信息技术大环境下,公众在关注政府信息公开数量的同时更为注重所公开信息的质量、数据安全及其隐私问题[39]。医疗卫生信息公开作为政府信息公开体系的组成内容之一,因而医疗卫生领域在实现信息公开的同时如何有效保障其信息安全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实行医疗卫生信息公开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迫切需要,医疗卫生信息公开与医疗卫生信息化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当前医疗卫生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不适应医疗卫生信息化的要求,应提升卫生信息公开程度进行改善[40]。由于信息公开针对性差、数量少以及公开途径有限等方面导致的医疗卫生信息不对称可以通过相应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来最大程度地纠正[41]。同时,医疗卫生行政机构信息公开政策的实施及其相应监管职能的实现也是深化卫生管理体制改革、保障医疗卫生业务机构良性运作的根本举措[42]。可见,医疗卫生信息公开对推动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作用。从笔者对目前医疗卫生信息公开研究主题识别及其热点趋势分析的研究结果来看,如何实现面向制度构建的医疗卫生信息公开与信息安全之间的协同博弈问题、如何设计公众参与监督和民主管理的医疗卫生信息公开长效机制、以及如何进行医疗卫生信息公开制度的绩效评价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探讨,同时这也是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工作面临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邓胜利.从“非典”事件看信息公开的价值[J].图书与情报,2003,(4):37-39.

[2]余瑶.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公开的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6):7-10.

[3]袁建国,白平.关于建立我国公立医院信息披露制度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8-9.

[4]莫于川.经由阳光政府走向法治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理念、制度与课题[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7):14-20.

[5]郭春侠,叶继元.基于共词分析的国外图书情报学研究热点[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0):19-22.

[6]吕红.基于计量分析的国内图书馆评价研究动向研判[J].现代情报,2016,36(8):125-130.

[7]李纲,吴瑞.国内近十年竞争情报领域研究热点分析――基于共词分析[J].情报科学,2011,29(9):1289-1293.

[8]邱均平,泅.近二十年索引学发展演进与研究热点探析[J].图书馆杂志,2012,31(12):12-17,112.

[9]张勤,马费成.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以共词分析为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7,(6):65-75.

[10]钟伟金,李佳.共词分析法研究(一)――共词分析的过程与方式[J].情报杂志,2008,(5):70-72.

[11]储节旺,郭春侠.共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EXCEL实现[J].情报科学,2011,(6):931-934.

[12]Callon M,Courtial Jean-Pierre,Laville F.Co-word analysis as a tool for describing the network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bas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The case of polymer chemsitry[J].Scientometrics,1991,22(1):155-205.

[13]Stegmann J,Grohmann G.Hypothesis generation guided by co-word clustering[J].Scientometrics,2003,56(1):111-135.

[14]田丹,孙明溪,杨晔.SPSS在我国情报学领域中的应用[J].情报科学,2015,33(10):112-117.

[15]李海燕,崔雷,崔蒙.近十年国外对中草药研究的关注点――基于高频主题词的共现聚类分析[J].情报学报,2009,28(3):395-400.

[16]马费成,张斌,陈欢.国家信息政策体系研究――领域划分与结构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1,31(6):259-265.

[17]李干,袁勤俭.基于国外博士学位论文的知识管理研究热点及趋势[J].现代情报,2014,34(6):41-47.

[18]过仕明,刘岩芳.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移动图书馆研究热点分析[J].情报科学,2014,32(5):85-90.

[19]龚花萍,王英.基于共现分析的国内应急管理与危机管理研究热点比较[J].现代情报,2016,36(8):151-159.

[20]喻小勇,田侃.试论医患纠纷中的医疗信息公开问题[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108-111.

[21]彭琰.云南省宣威、宾川、勐海新农合信息公开的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10):723-725.

[22]吴晓红,叶宜德,朱霖,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公开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7):504-507.

[23]张zz,黄主君.“新农合”与农村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基于陕西省L县M村调研的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6):756-758.

[24]谭育林.浅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7):672-673.

[25]徐青松,段炼.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J].现代预防医学,2009,(11):2060-2061,2063.

[26]阚凯,石悦.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公民知情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12):918-920.

[27]冯莎,黄巧云,吴伟栋,等.美国医疗服务信息公示模式借鉴[J].中国卫生资源,2015,18(5):377-380.

[28]王利军,罗五金,张小鹏,等.美国医疗服务绩效信息公开报告体系的循证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5,8(1):64-68.

[29]柏高原,李东光.英国卫生系统信息公开的立法及借鉴[J].电子政务,2011,(5):104-109.

[30]王蕾,吴宇彤,王兴芝.医院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实践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25):105-107.

[31]张彬,杨善发.我国医院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1):51-53.

[32]陆晓露,徐渊洪,程之红,等.信息不对称下公立医院信息公开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7):10-12.

[33]蒋收获,贾晖,杨彦敏,等.卫生行政许可类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申请人行为特征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5,28(6):80-83.

[34]谭雯,阳秋林.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评价指标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7):107-108.

[35]左丽华,肖仙桃.知识图谱可视化工具VOSViewer和NWB Tool的比较研究[J].情报科学,2015,33(2):95-99.

[36]Van Eck NJ.,Waltman L.Software survey:VOSviewer,a computer program for bibliometric mapping[J].Scientometrics,2010,84(2):523-538.

[37]宗乾进,袁勤俭,沈洪洲,等.知识图谱视角下的2010年我国情报学研究热点――基于知识图谱的当代学科发展动向研究之一[J].情报杂志,2011,30(12):48-53.

[38]Van Eck,NJ.,Waltman,L.How to normalize cooccurrence data?An analysis of some well-known similarity measure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60(8):1635-1651.

[39]吕红,马海群.国内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现状与展望――迈向政府数据开放[J].现代情报,2016,36(5):158-164,171.

[40]王永莲.卫生信息化与卫生信息公开的关系探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0):1635-1636.

[41]张录法,黄丞,谷华.医疗机构信息公开现状及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06,24(2):275-278.

医疗卫生体系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和谐社会;医疗体制改革;构建

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与社会和谐休戚相关,医疗卫生事业服务所有人群的生老病死,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众民生事业。正因为如此,医疗卫生事业在整个社会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代表了社会发展水平,也包含着科技进步,维系着社会基本关系,反映出社会根本制度。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缩影,是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高度发展的标志。但是,医患关系紧张,彼此缺乏信任,医疗纠纷增加,是当前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医保覆盖面低

2004年的调查显示:32.3%的城市居民,59.9%的小城镇居民,79.4%的农村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这与政府的卫生经费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我国投入的卫生经费占GDP的比例长期徘徊在0.4%~0.5%之间。2004年预算内卫生事业费和卫生基建投资为1274亿元,占GDP的0.9%,与上年持平,人均仅98元。可见,我国在公共卫生支出上的比例是与当前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医疗保障的发展落后于经济水平的发展,离建立起覆盖全体国民的,保障公民人人享有最低医疗保障还有很大差距。

2.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1)医疗卫生资源在地域之间的不平衡。我们来看两组数据,第一组:城市医院的病床数上世纪80年代平均35%现在为65%;第二组:农村乡镇的卫生从业人员上世纪70年代平均为350万人,到80年代降为250万人,现在更降为不到50万人。这两组数据表明去乡镇卫生医院看病的人在减少,乡镇卫生院在萎缩,医生在减少。即是说,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平,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70%,而公共卫生资源不足全国总量的30%。农村的卫生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许多地方传染病、地方病危害严重,农民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2)医疗卫生资源在医疗卫生服务层级之间的配置不合理。合理的医疗资源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社区医院是根基,大型医院是塔尖。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小病进社区医院,大病和疑难病症才进大医院。而现在的情况是:本应该承担常见病和预防保健任务的社区医院冷冷清清,而大医院却人满为患,使得医疗资源结构呈现出倒金字塔型。这种不合理的医疗结构导致了各大医院不断扩大规模,争相重复购进大型医疗设备。而社区卫生服务由于资源短缺,导致服务能力低下,从而不能适应群众的卫生服务要求。公共资源分配不均,出现“门庭若市”与“门可罗雀”的现象。许多县、区医院甚至一些中小地市医院连续几天见不着病人,医院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而病人在中心城市大医院却半夜去排队都挂不上号,甚至出现了“专业号贩子”的令人匪夷所思的怪现象。

(3)医药费用过高看病贵是当前广大群众的普遍看法。2005年8月9日-11日,中国青年报对全国733名30岁以上公众调查显示:89.8%的人认为看病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比10年前增加了,81.2%的人认为医院是营利机构而非公益性机构,导致“看病贵”的最主要原因是药费高。现在各大医院以药养医、以设备养医的情况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医院收入与药品销售收入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医生动不动就给病人开大处方拿药,大仪器检查。医院要生存,就必须自己找出路,这个出路主要就是药品、诊疗收费。在目前技术性收费不高的情况下,以药养医是普遍现象。医生收入与药品销售和仪器使用费挂钩,药价虚高现象屡禁不止。成本只有几十元的药品,经过定价、销售等环节到消费者手里可以高达几百元。近年来,药价虚高已成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尽管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干预下,药品已经过多次降价,但降价的药品很快就不见了,过些日子换个包装又以新的品名、更高的价位出现了。

二、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各级政府要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加大对公共医疗卫生体制的财政投入。大力购置现代化医院所需仪器与设备。为医务人员提供必需的现代化医疗手段。

2.面向基层,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4]。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努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大力发展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不仅是平衡卫生资源的分布,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缓解老百姓“看病难”之苦。如果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医院、三级医院都能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一些多发病、常见病在基层就能解决。患者就不用“一窝蜂”地涌进大医院了,“票贩子”自然就会失去“立锥之地”。

3.全民覆盖,以各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居民。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辅助,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在看病就医方面给广大群众吃一颗“定心丸”。

4.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广大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服务,建立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而实现“重治疗”向“重预防”的转变,坚持预防为主,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5.公立医院要坚持以公益性为改革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各级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深化运行机制改革。特别是要摒弃只想赚钱的“趋利”行为,进一步促进医患和谐。

6.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负担。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进一步规范药品生产,保障基本药物的供应。同时还要尽量减少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挤掉药价中的水分,保障群众的基本用药。药品监督管理和物价部门,要加大审批和监督力度,切断医生、医院与药品销售商之间的利益链条,以降低群众的药费负担。

7.加快医院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走优质、高效、低耗的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实施绩效挂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工资管理机制和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绩效工资制。要在公立医院广泛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制定严格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向重点岗位、关键岗位、技术岗位以及一、二线倾斜,拉大岗位间的薪酬水平差别。激励广大员工节省卫生资源,增加经济效益。强化增收节支的现代化成本运行机制,既要提高医疗收入,又要降低医疗成本。

三、前景展望

1.进一步普及社区卫生服务

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中明确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提出了到201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蓝图,并要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在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对社区卫生服务稳定的投入机制。要普及社区卫生服务,要保证并维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为了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政府对社区医院充足、正确的投入是关键。加大政府对社区医院的投入,并不是说要将先进的设备,高级的房子投入给社区,而是说要加快社区医院全科医生的培养,加大基本医疗服务投入和预防保健的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要积极承担起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各级政府应建立对社区卫生服务稳定的投入机制,调整卫生投入结构,新增城市卫生资源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

2.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首先,在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过程中,要确保尽可能多的农民进入到该制度中来,针对仍有一些贫困地区农民因10元缴费而被拒之合作医疗之外的情况,国家应该在这些地区将10元的标准下调,国家则多一些补助。要使医疗卫生事业归位于“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牢固的国民健康基础,最根本的一点,是要建立与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科学的宏观调控机制,使医疗卫生事业能够从正常渠道补充源头活水,消除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地执行救死扶伤的职责。

其次,在加大农村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中,要确保卫生经费能确实让农民得到使用。这样的措施使得农民对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大大增强了,值得其他农村地区借鉴。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负担。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进一步规范药品生产,保障基本药物的供应。同时还要尽量减少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挤掉药价中的水分,保障群众的基本用药。药品监督管理和物价部门,要加大审批和监督力度,切断医生、医院与药品销售商之间的利益链条,以降低群众的药费负担。

3.全面推进医药分开

首先,要调整医疗的服务价格,尤其要注意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的价值。但需要强调的是,医疗服务性收费的标准应该是逐步地在适宜的时候提高。只有当社区卫生服务得到较好地发展后,大医院提高技术性收费才是可行的。如果社区医院的服务没得到保障,而大医院提高的技术性收费又将会把许多人挡在医院门外,人民的看病问题仍是没有得到保障。

其次,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切断医院收入与药品收入之间的关系。应该把医院的门诊病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使之与医院外的药房一样独立核算,照章纳税。病人既可以凭处方在医院内的药房购药,也可以在医院外的药房购药。这样使医院内的药房与医院外的药房形成平等竞争,从而让医院药房药价高的情况好转。

最后,要辅之严格的监管体系。针对医生开大处方的现象,医院配有相应的药剂师对医生开出的处方进行复核,对于违反规定的医生要给予处罚。针对大医院争相引进大型医疗器械设备的情况,医疗监管体系应该注重进行医学技术评估,对高、精、尖技术设施要做到统筹规划,避免不顾需要和社会效益的只讲规模求数量的错误做法。

4.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加强医学研究,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措施。实施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双向转诊、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层服务制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推进医疗机构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理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创收倾向。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审核,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援朝,范亚飞,赵国华.和谐社会 民生为大[N].光明日报,2009-3-30.

[2] 高洁,李梦辉.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北方经济,2007,(17).

[3] 毕景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及完善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9).

[4] 秦小红.试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J].当代财经,2007,(5).

医疗卫生体系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通过 文献 资料分析等方法探讨

一、当前我国新型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俗话说:“小康不小康,首先看健康”。在我国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医疗保障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建设,我国初步建立起了新型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构架,其主要标志就是确立了新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时 农村 地区也逐渐建立起了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尽管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总体上看还不尽人意。目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狭窄

截止2003年6月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经突破1亿人,但从总量上看,医疗保险覆盖面只相当于2001年城镇就业人口的42%,在三大社会保险中是参保率最低的一种。从结构上看,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主要覆盖的是国有 企业 、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和部分集体企业的职工,大量其他类型企业的职工,灵活性就业人员,城市弱势群体等,如低收入或下岗、失业职工,残疾人和孤寡老人,进城的农民工,以及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等,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还没有享受到制度上的医疗保障,有违社会公平原则。

(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形成

尽管目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但合作还有明显欠缺:一是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现有体系中各个层次的运行还没有纳入正轨,成效并不显著。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区医疗服务等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配套

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是关系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医疗卫生体制包括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问题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问题。就一般的意义讲, 医院 补偿机制就是指医院获得收入的方式。随着市场 经济 体制的确立,政府对国有医院的补偿政策也有所变化,补偿的规模逐渐降低,医院以经营收入为主,追求经济效益成为医院的经营动机。为了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政府允许医院从他们销售药品中获得15%~30%的价差作为补偿。在

(二)医保、医疗、医药“三改联动”。创造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的良好环境

医疗、医保和医药是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三个组成部分,只有三个方面协调运作,才能保障整个医疗系统正常地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医疗、医保和医药在医疗系统中的定位和相互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三项改革必须联动,齐头并进。首先,政府对公立 医院 或其他非盈利医疗机构正确定位,通过适当的补偿机制转变医院“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其次,政府要下决心彻底解决医药生产和流通环节中的问题,扭转药品虚高定价的局面。最后,调整好医疗保险供、需、保各方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的医疗制度改革目标。

(三) 发展 社区卫生事业。理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具有“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 教育 、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功能。在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中,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应该是双层或三层机制,即小病、常见病在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社区医院就诊,大病、重病在较大的医院就医。社区医院的医疗成本比较低,患者能够得到比较及时和实惠的服务。为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首先应当大力培养全科医生队伍,使其成为社区医疗服务的主力军;第二,鼓励医生或医生团体在社区开办诊所,诊所或医院既可以是新设立的,也可以是由区级(一、二级)医院改造的;第三,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社区医疗服务领域,并鼓励社会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捐助;第四,将社区医疗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社区医院或诊所视同定点医院。

(四)加快社会医疗保障的立法步伐。为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行提供 法律 保证

医疗保险实行三方付费制度,所以,规范需方、供方、保方三者的责任和行为,特别是加强医疗行为监管,严格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发生十分重要。因此,要尽快对医疗保障进行立法。对于医疗服务的供方,严格医保定点医院、定点零售药店的准入资格,医保经办机构通过与定点医院、药店签订合同来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需方,也要用法律来约束其就医行为。通过分类给付,增加个人费用意识。对出借、冒用医疗保险卡者要受到一定的 经济 赔偿或停用的处罚。对 企业 和单位,要通过法律手段强化基金的征缴力度。基金上缴要按时和足额到位,保证医疗保险基金有长期、稳定的来源。对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机构,也要有相应的行为规范,并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同时有义务向社会公示其管理的业绩,并接受公众的查询和社会监督。

(五)扶持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真正形成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至少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划分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范围,补充医疗保险应该交由商业医疗保险经营。为此,应用法律的形式界定社会保险的经营范围,对于社会保险管辖范围的,商业保险不应插手;而属于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以外的领域,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也不应干预。二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持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政策。目前的优惠政策力度还不够大,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与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比如补充医疗保险费在一定额度内(工资总额的4%)予以税前列支;对经营补充医疗保险的公司,保费收入减免营业税;对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等。

(六)建立一套 科学 的医疗保障评价系统。为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上一篇:农村医疗卫生论文范文 下一篇:农村医疗救助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