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范文

时间:2023-03-13 02:47:23

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范文第1篇

申弗行医已经50年有余,他的身份除了医生之外,还包括医疗领导者和教育者。申弗是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的前首席执行官,同时是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医学教授和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公共政策教授。多重身份不仅使他具备在医疗体系内的丰富阅历,也使他对医疗体系的认知和了解更加深刻和整体。

申弗对150余位医疗领导者进行了深度访谈,将他们的智慧和自己的观点融入到他的第三本著作《医疗服务未来》中。此书涵盖了3大主题:医疗体系内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主要变化;对当前医疗体系存在的一些误解进行纠正;医疗体系变革的目标,实现权益与责任的平衡。

申弗自认,《医疗服务未来》是一本充满争议的书。在一次采访中,他解释,美国医改法案强调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而非成本和质量;而他在书中指出,美国医改应当从质量人手,进而控制成本,“这种方式和医疗保险商和政府采取的方式都不同,他们更希望通过价格控制或设定补偿率来降低医疗成本。”

《医疗服务未来》的争议性并不局限于这一点,申弗对患者角色转变和全科医生执业模式变革的阐释,都引发了不少争议。在当前的医疗体系中,作为支付方的政府和医疗保险商,是医生和医疗机构的客户,患者则被摒弃在外。但施姆夫认为,与其他行业一样,患者应当成为决策制定者,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医疗服务范文第2篇

备注:导医导诊是指诊前迎候接待,专人全程陪同挂号、引导、检查、取送化验单、划价、取药、交费等服务。

信息来源:各大银行官网和客服中心,详细情况以各大银行公布为准。

随着社会的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以后会陆续涌现出很多新的服务内容来,但无论未来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项目花样多么繁多,和健康医疗相比起来,都只是一些增值内容,因为健康医疗是一项最基础的需求服务。

纵览前后两期借记卡和贷记卡贵宾健康医疗服务,可以清晰地为我们指引目前该项服务的发展趋势,那就是差异化发展的服务模式。本期大多数银行白金信用卡健康医疗服务的内容已经超出了上期借记卡所提供的诸如预约、导医导诊、体检、健康咨询等一般内容的范畴,在此基础上,很多银行进行了服务创新。

例如,此次排名居前的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推出的齿科服务。在常规服务项目(体检)该行也进行了创新,为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将体检细分为常规全科体检套餐、女性特色丽人套餐和肿瘤筛查专享套餐。常规服务中的预约挂号服务,建设银行贡献最大,持卡本人及其2名亲属(共三人)共同享用,全年免费无次数限制。

在服务创新领域,我们很欣喜地看到目前一些银行都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如排名第二的兴业银行推出的“海外医疗服务”。

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与上期借记卡一致,为各大城市三甲医院和一些有名的专科医院。在服务的覆盖面上,各大银行均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服务能力。

特殊的国情造就了今天中国特殊的人口结构,那就是老龄人口会在某一时段突发性暴增,而这一时刻即将来临。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整个国内对健康医疗的需求将会急剧增加,这也表明健康医疗服务不会像其他服务那样会随着消费者偏好的改变而渐行渐远,相反却会越来越吃香。当然,这也是商业银行利用该服务发展壮大的最好时机。

医疗服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服务成本;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1

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服务成本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完善我国公立医院的补偿体制,推行医药分开,推广以药补医的体制,实现公立医院的补偿体制由药品加成收入、收费服务和政府补贴向服务收费和政府补贴两个渠道的转变。公立医院补偿体制的重点在于改善医疗服务收费。现在,医疗服务的价格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但是,其还是存在不合理的一面,特别是技术劳动的价格低廉。但是,百姓看不起病的现象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和百姓看病的支付能力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现行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探讨

国家卫生部门、中国中医药管理中心、国家统计局近年来一直对医疗服务项目收费价格进行分析和调研,我国于2000年颁布了《国家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对于那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医疗机构必须遵循《国家医疗服务价格规范》里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按照规定收缴服务费用。我国各大医院要在遵守《国家医疗服务价格规范》的基础上指导医疗项目的收费,医疗机构要在政府指导价格的范围内确定自身医疗服务的价格。

通过法律的规范后,医疗服务价格越来越合理,充分维护了医护人员的利益,体现了医护人员的价值,但是,现在非盈利性医院是按照政府的指导价,而不是采用的成本价,虽然可以体现出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但是大型的医技检查项目的价格却大大地降低了,医技设备非常昂贵,尽管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调整,但是还是比成本费低,医院要为人们提供全面而优质的服务就必须依靠政府的补贴。

二、探讨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的执行情况

1.卫生总费用的使用情况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国家卫生总费用实现了迅速增长,但是,卫生总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80年代有所下降,这说明我国近年来卫生总费用的增长比较缓慢,其增长速度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速度,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卫生总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只增长了1.4个百分点,已经跟不上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卫生总费用的缓慢增长阻碍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缺少财力的支撑,无法健康而有序的发展。

2.医疗卫生水平的发展状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国门诊人均费用增长迅速,出院人均费用也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医疗费用水平的上升有很多因素,主要因素是近年来人们就医的需求有所增加,社会总体物价指数呈现上升趋势,疾病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府的投入比例不够,药品及卫生材料的报价过高,多种新技术、新医疗器械的研发都促进了医疗费用水平的上升。

3.探讨医院收支结余状况

通过数据分析,医院的收支结余几乎是负数,医院的总结余状况在扣除药品收支结余后呈现亏损的态势,尽管医疗改革已经实行多年,除了药品的加成收入,依靠目前的财政补贴力度,医院是不能发展的。

三、改善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服务成本的措施

政府要加强对医院财政补贴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在卫生总费用的补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是导致医院亏损的主要因素。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公立医院的补贴力度,提高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有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资金投入,病人在就医时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医疗优惠,看病难的问题可以有效得到解决。

政府要鼓励公立医院接收社会资本,我国政府的财政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政府在加大对医院的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政府也要鼓励社会上的各种资本流入医院,为医院提供财政支持,医院通过国际组织、红十字会和各类慈善机构的资金支持,从而提高自身的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服务成本。

结语

现在,我国看病难的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的,政府对医疗服务的补贴力度不够,医院内昂贵的医疗设施消耗了医院的大部分资金,因此,政府和医院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服务成本,政府要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补贴力度,提高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政府要鼓励公立医院接收社会资本,政府在加大对医院的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政府也要鼓励社会上的各种资本流入医院,为医院提供财政支持。政府要通过制定政策完善我国的医疗价格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李丽.我国医疗服务价格规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2009(14).

医疗服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疗服务成本;医疗服务价格;对比研究;不对称性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与医疗保障改革的推进,社会对于医疗成本与价格问题的重视程度正在增加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以当前医疗实践工作中的服务成本与价格实际情况为研究内容,开展了医疗实践研究工作。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当前医疗服务成本组成、医疗价格实际情况,以及两者间的对比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我们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利用实践工作措施的方式,进行了应对策略研究,利用有效的工作方法解决医疗服务成本与价格间的不对称问题,为医疗体制与医疗保障改革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与医疗服务价格的对比研究

在当前的医疗服务成本与服务价格的对比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对成本的组成与价格实践情况有足够的了解与认识。

(一)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组成

在对医疗服务成本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般按照成本与核算单位的关系,将成本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两个内容。在其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又将医疗服务成本按照产生原因分为了8种成本。一是为医院职工提供的工资、补助、福利、社会保障等劳动补偿工资。二是用于医院内固定资产折旧的费用。三是在医院内使用的一次性用品的材料费用,其成本费用按照材料的购入价格计算。四是医院在正常工作中产生的水电费用等公务费用。五是医院差旅、办公用品等支付的业务费用。六是在医院管理中使用的低值易耗品费用。七是医院药品成本。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医疗改革中医、药分开政策的执行,当前医院服务成本中药品的经营成本与购入成本分开计算,列入不同项目。八是在医院经营中产生的其他其他费用成本。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除了其他费用成本中的部分内容可以计入间接成本外,其他成本费用都应计入直接成本中。所以在医疗成本组成研究中,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应是直接成本。

(二)医疗服务价格实践情况

在医疗服务管理实践中,医疗服务的价格是否合理是社会医疗体系与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的重要基础。在当前的医疗实践工作中,我们将医疗服务价格划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同时根据服务项目不同,制定所采取的收费价格的标准也不一样。这四类医疗价格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是药品收费价格。在这一价格的制定中,国家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既药品收费价格为:原则上是成本价加收15%定价,单价超出500的药品最高加收75元。二是医疗用品价格。在医疗用品价格的制定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价值200元以下的加成率为10%,超出200元以上的部分加成率为4%,基本是保本经营。所以在医疗价格的管理中,药品价格与医疗用品价格是有着严格规定的制定方式。这种价格规定的制定,对于医疗体系中医药价格控制起到了较为重要作用。三是医疗常规服务价格。这主要是指患者在门诊与住院过程中,因诊断、检查、治疗等医疗服务产生的费用价格。在实际医疗过程中,这部分价格由物价主管部门制定并控制。四是高新技术医疗服务价格。这部分服务价格主要是指医院利用高、新技术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所产生的价格,所以其价格制定一般较高。

(三)医疗服务成本与价格不对称问题分析

经过对医疗服务成本与医疗服务价格的实践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医疗管理中医疗成本与医疗价格对比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不对称问题。这种问题表现在医疗价格产生的价值低于医疗成本的补充,既医疗成本与价格出现了不对称发展问题。这种不对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成本与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不同造成的。在对医疗成本组成分析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医药成本、办公成本还是对医疗服务支付工资,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市场因素,随着近年来我国市场成本的提升,这些成本因素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其成本的提升是必然的。但是在医疗服务价格决定因素中,价格的制定主要由国家政策与主管部门决定,其中的市场因素影响较小。这种决定因素的不同使得双方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同步的问题。医疗服务成本随着市场变化逐步加大,而医疗服务价格受到政府管理制约等问题影响难以合理增加。这就使医疗服务成本与医疗服务价格间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

二、医疗服务成本与服务价格不对称问题对策探讨

我们针对当前医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成本与价格不对称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工作,并以实践工作方法开展了应对策略研究。其主要的应对实践策略包括了以下几点内容。

(一)完善医疗服务价格核算与形成机制

在实际的医疗管理过程中,物价管理部门的控制是影响医疗价格的重要因素,其控制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实践工作中利用更为合理的方式,完善医疗服务价格核算与形成机制,对于解决当前问题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其完善内容包括了两方面工作。一是更好的结合市场机制开展工作。在当前的医疗价格制定过程中,管理部门与市场发展实际情况脱钩的问题,是产生不对称问题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医疗服务价格制定过程中,管理部门需要建立起更加贴合市场成本因素变化的价格核算与形成机制,降低医疗管理中成本与价格间的差异问题。二是提高医院的部分自。在2014年国家发改委、计生委等部门了《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这种医疗服务价格的放宽,是医疗制度改革重要内容。在这一基础上,物价管理部门在保证整体医疗工作稳定的情况下,逐步放宽服务价格特别是公立医疗机构价格,对于当前医疗成本与价格不对称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以实际需求建立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规范

在当前的医疗价格管理中,除了做好医疗服务间制定管理外,对于现阶段执行的医疗服务价格做好调整工作,建立合理的价格调整体系,也是改善医疗成本与价格关系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医疗价格调整过程中,管理部门需要依据市场与患者的实际需求为主要参考因素开展工作。在市场因素的影响下,我们需要对成本增长较大的医疗服务内容,根据服务实际情况做好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工作。如在医疗门诊服务价格的调整过程,针对人力市场中医疗人力资源薪酬的上涨情况造成的职工工资费用提高问题,管理部门就需要合理的提高服务费用价格,保证医院在医疗过程中收费价格的合理性。但是在价格调整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注意患者需求,这也是进行价格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对于患者需求较多,且医疗服务价格已经较高的医疗服务内容,虽然其市场成本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管理部门在价格调整中也应在管理规范中严格控制服务价格,保护患者的经济利益。

(三)围绕患者建立医疗服务价格的评价体系

在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与调整过程中,公正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我们的实践工作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所以在实践工作我们建立患者、医疗单位、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开展评价工作对于医疗价格改善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一评价体系的主要工作是由管理部门与医疗机构完成,但是其主要的评价工作必须是围绕患者开展。这是因为在当前的医疗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医疗体制改革还是医疗保障改革,其主要的作用都是为患者提供医疗便利,保证患者医疗权利的实现。所以在医疗服务价格的评价过程中,患者的评价作用最能体现出医疗改革的作用与效果。特别是在我国当前的医疗服务管理过程中,其主要突出的依然是卖方市场特点。这种情况对于医疗体制改革的开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所以利用患者对医疗价格的评价数据,对医疗价格管理进行参考,对于医疗管理中市场化改革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在当前的医疗体制与医疗保障改革中,做好医疗服务成本管理与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工作,确保医疗改革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针对医疗服务成本与服务价格不对称的问题,利用实践工作方法从价格的审核与形成、价格调整体系的建立以及价格评价工作的开展三个方面的实践工作措施进行应对,为医疗服务成本与服务价格间的不对称问题提供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周海平.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探索[J].中国卫生资源,2015(02).

[2]尹志苹.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探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3(08).

医疗服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院医疗服务;移动医疗服务;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5-0167-01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提高水平的发展,人是活的更长,医疗费用成为国家一个严重的经济负担,在医疗卫生服务和供应模式致使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根据医疗费用和技术的发展,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成为医疗服务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切入点[1]。将移动医疗服务应用于医院医疗服务中,可以改善医疗服务绩效与质量,优化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卫生服务与居民健康的均等化,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 移动医疗服务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在医疗事业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空间与时间层面的无障碍沟通,节省排队等候与挂号等的成本及时间,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与健康相关的咨询或听取医生的建议。移动医疗服务在医院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医疗服务体系的更好建设。

一般而言,移动医疗结构,包括医疗数据中心,移动设备,无线网络,和医疗信息系统,分别承担着医疗信息的处理、存储、传输与采集等环境。①医疗数据中心。作为数据信息的接收端,是分析和处理数据;移动医疗系统无缝连接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精干的业务协同和数据交换,并送至医疗中心的数据统一,医疗信息管理,保证了闭环流程。

②移动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具有诸多种类,如移动电脑推车、平板计算机和手持移动PDA等,其中移动电脑推车可在车上放置一切用品,便于护士进行护理与治疗等工作;手持PDA具有灵活坚固、便于携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院护理工作中[2]。当前大部分医院都将移动电脑推车与PDA相结合,利用推车优势来弥补PDA在治疗患者与执行医嘱等方面的缺陷。

③无线网络。在移动护栏网和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许多医院已经建立了覆盖面广的无线网络环境。无线网络架构涉及Zigbee、RFID(射频识别)技术和Wi-Fi网络等,可以有效拓展医院的有线局域网。

④医疗信息系统。对于医疗信息系统而言,其主要是补充和延伸传统计算机终端的有线状态,使其转变为移动终端的无线状态,可以通过多种智能录入手段来采集数据;同时操作端逐渐拓展到平板计算机、掌上电脑和智能手机,数据采集端转移到患者床旁。该系统包括无线消毒物品追溯管理、移动镇痛管理、无线的输液管理、移动护理和医生无线查房等,在医院医疗服务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医疗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2 医院医疗服务中移动医疗服务的应用

1)三网融合患者自助服务的应用

医院可以将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进行融合,为病房室内提供集点餐、上网冲浪、观看电视等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终端,这样患者可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来自由切换功能。三网融合服务终端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烦躁与焦虑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时间的缩短,便于患者疾病的迅速诊治及恢复。

2)射频识别定位服务的应用

射频识别定位服务在医院医疗服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细化与拓展临床医疗服务,解决患者走失、婴儿防盗和母婴配对等问题[3]。通常医疗物质涉及设备和与药品等,借助移动物联网管理理念,利用医院内部的射频识别网和无线网,可以对物质进行统一编码,定位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查询物资的位置,实现物资的闭环管理。

3)医护服务应用

第一,移动输液管理系统。临床输液区主要是由多半患者家属与少半患者组成,而陪同家属的任务则是对“空液、漏液、跑液”等情况加以监控,呼叫护士进行处理,往往会出现混乱的场面。移动输液管理系统的构成部分为无线输液监控器、Wi-Fi无线网络、移动输液工作站,能够计量监控输液的状态与速度、液体容量,在护士站系统界面有效现实每个输液床位的状态图标,便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防止混乱场景的出现。

第二,移动阵痛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将无线收发器、镇痛泵和中央监控工作站组成智能的监控系统,实时调整与监控镇痛泵的输注状态及输注信息。这样可以将镇痛泵的功效加以充分发挥,实现个体化镇痛,促进患者对术后镇痛满意度的提升。

第三,移动心电诊断系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护士可以使用数字心电图设备到病人的心电图数据采集,在此基础上,要保存,然后直接心电图诊断中心平台,通过专业医生的诊断后,,将检查结构即时传回医生工作站[4]。移动心电诊断系统在医院医疗服务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诊断质量与方便患者之间的冲突,及时捕捉到偶发异常心电图,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及效率。

第四,无线生命体征采集系统。当使用无线生命体征收集系统,护士需要使用PDA来扫描腕带信息,确认与病人的床;和使用标志收集装置的,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采集,并保存好采集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借助无线网络,将数据传输到护士工作站,即时生成相关的护理表单,如生命体征观察单、护理记录单和患者体温单等。该系统在医院医疗服务中的应用,能够将正在发热患者信息加以自动显示,在数据库中保存采集人和采集时间,改变以往护士手工录入、登记和确认表单的操作,减少护士穿梭护士站与病房的次数,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护理质量。

第五,移动护理系统。用于移动护士工作站,它的主要的现有的HIS资源和本地无线网络是基于,为了实现他的病房延伸和拓展。护士可以是由移动终端PDA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如费用查看、检验和配药确认、体征采集、医嘱执行与查看等。可以说,PDA的使用可以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有效实现诊疗记录、医嘱执行与药品审核的移动化及条码化,规范护理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

第六,移动医生查房系统。移动医生工作站可以与图像报告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等进行无缝集成,医生可以利用平板计算机和移动电脑推车实时调阅诊疗信息,如检验报告、医嘱和患者病历等[5]。同时医生可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为主,采取或调整治疗方案,保证剂量和药品的正确性,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管理水平。

3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医疗卫生事业逐渐朝着无纸化、移动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移动医疗服务在医院医疗服务中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如三网融合患者自助服务、射频识别定位服务、医护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有利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护操作差错,实现医院的精细化与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黄永刚,王蕾. 移动医疗在医院医疗服务中的应用[J]. 医疗卫生装备,2015(4):133-134+140.

[2] 李小华. 移动医疗推动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J]. 中国数字医学,2014(4):7-9+16.

[3] 严春美,吕晓荣,许云红. 移动医疗服务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J]. 传感器与微系统,2013(2):1-3+7.

[4] 王鑫.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的构建[J]. 电子世界,2013(13):17.

医疗服务范文第6篇

儿童医疗服务能力尚需完善

不同级别的儿科医疗卫生机构在功能上重叠、资源上非良性竞争,体系层次不清晰:(1)全国除部分省会城市和地级市拥有独立设置的儿童专科医院外,各级儿童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儿科的医疗技术和配套设施参差不齐;(2)各级儿科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重叠,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与二级、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基础卫生服务上相互竞争,仅仅只是医疗卫生机构间掌握卫生资源和提供多样服务多寡的区别。全国大部分儿童医院建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起点偏低(占地少、规模小)、基础设施陈旧、医疗设备短缺、人才严重匮乏、运营成本较高(投入少、收费低、消耗大、风险高)、儿童家庭经济承受力大(欠费、弃婴等)、儿科医疗收费项目无特殊倾斜等诸多因素成为制约儿童专科医院发展的瓶颈。新医改方案要求公立医院实行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进一步严格控制药品比例,而绝大多数儿童医院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在40%以上,医院收入结构彻底打破,主要收入渠道“断流”将影响医院长远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综合医院儿科呈现就诊患儿数量减少态势,其床位数由1995年的5万余张下降到2005年的4.2万张[1],极大地阻碍了儿科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服务能力的提升。进入21世纪,各级综合医院儿科因收费水平较低、业务收入明显低于其他科室,医护人员配置等人力资源成本普遍高于其它临床科室等原因,日益沦落为医院的“边缘”科室,床位配置逐步“萎缩”,部分被迫撤销。即使一些医院能按照卫生部规定设立儿科,也时常面临着病源、资金和人力的匮乏。数据显示[1],全国执业(助理)医师232.92万人,而占人口总数17.32%的儿童,却只有占执业医师总数4.2%和执业助理医师总数2.1%的专业儿科医师。长期以来,儿科不受重视的现状导致儿科专业医师培养不足、流失严重;与其他专业相比,儿科医生工作负担重、职业风险高、福利待遇低,导致绝大多数优秀的医学生毕业时都不选择儿科,原儿科专业人才也纷纷跳槽转行,最终形成总量减少、结构不合理的局面,难以完成正常门诊和病房诊疗工作。

儿科医学的发展面临挑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环境的改变、医疗技术的介入,儿童疾病谱每隔20年左右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近年来,由于卫生管理和计划免疫的改进,小儿急性传染病和肠胃病的发病比例明显减少,而呼吸道感染、先天畸形、心脏病、血液病、恶性肿瘤、急性中毒、意外事故却跃居前位[2]。一方面由于医疗资源配置存在不公平性,地域、贫富、规模之间的两极分化现象愈演愈烈,基层医院缺少资金设备,吸引不到医技人才,老百姓只好跋山涉水到城市、大医院就医。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交通、信息等求医条件改善,儿科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独生子女和优生优育政策使得家长们愿意在孩子的疾病诊治和预防保健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和金钱,不同经济层面的人群开始出现了不同的医疗需求,刺激更专业和更人性化的儿科诊治服务和高质量的医疗保健需求不断产生。儿科号称“哑科”,患儿不会自己表述病情,也不能像成人一样检查和用药,主要靠症状和医生经验来判断病情,容易发生误诊漏诊事故;儿科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等特点,若医疗服务与患儿家属需求之间存在差距,极易引发医患矛盾或医疗纠纷,既耗费医院人力、物力、财力,也会对医院声誉造成损失。

儿童就医除受医院规模、医务人员数量等医疗资源偏少的限制外,一定程度上还受儿科疾病季节性特点的影响。由于综合医院儿科“萎缩”而导致儿科总收治容量、诊治能力的减少超过了儿童专科医院的诊治容量、诊治能力的增长,因此,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增加财政投入、合理重整综合医院儿科的现有医疗资源、组建更多的儿童专科医院和规范化的儿科病房,亟为迫切。儿科也是整个医疗急救体系里的重要环节,区域性儿童急救中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医疗救治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大规模传染病接连爆发,汶川地震、三氯氰胺奶粉等天灾人祸不时发生,暴露出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对儿童救治体系的忽略和区域性120及紧急救援中心对儿童救治能力的滞后,给儿童应急救治敲响了警钟。

新医改条件下对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中之重是要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5]。讨论儿童医疗服务,首先需破解儿童“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儿科学是迄今临床医学中惟一按人的生命过程(年龄段)纵向划分的学科。传统儿科服务对象限于14岁以下儿童。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3届国际儿科大会,明确将儿科的服务对象定为18岁以下(自胎儿到青春期)人群,研究范围相应扩展了两个领域,即胎儿科学和青春期儿科学[6]。随着全球灾害(如水灾、火灾、震灾等)的不断攀升,约50%受害者是儿童,因此适应有关灾害和紧急事件中儿童救援和健康保护的“灾害儿科学”也发展为儿科学分支,并被政府所重视。因此拓宽研究领域,能为我们带来更全面的服务项目和更深层次的探索空间,提高我们的救治能力。任何一个国家的公立医院,都不可能将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住院手术以及高级医疗服务等职能全部承担。因此,建立分级医疗、急慢分治的医疗模式是必要的。就儿童医疗服务体系而言,应规范推进分层分级就医理念,即第一层是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站、社区(村)卫生室、乡镇医院,负责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以门诊为主;第二层次是区域性的综合性医院,以住院和手术为主;第三层次才是提供高端服务和特殊服务的综合型儿童专科医院。

日前,卫生部已在积极完善我国医疗服务体系,采取了优先发展县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等措施。结合国家政策趋势,可以考虑从整合省会城市医疗资源配置出发,推动各省市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儿科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由国家测评建立若干个区域性儿科医疗中心,主要解决儿童基本医疗公平问题。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兴办儿科医疗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争取让一半以上的儿童向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分流,解决就诊和住院问题。同时国家应加大对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科的财政投入比例,加大设立儿科教育、培训和研究的专项经费和项目资助,儿科医师及亚专科医师培训费用由政府来承担;改善儿科基础设施(场地、基建、设备、日常运营和人头费等)和就诊条件,减少医院建设发展中的经济压力;酌情提高儿科服务收费标准或提高财政拨款力度,使医院收支结余能更多用于改善儿科医护人员待遇,提高儿科对医师的吸引力。在综合医院建立向儿科医师倾斜的内部人事分配制度,增加儿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补贴等。落实国家医疗援扶政策,对口支援基层医院,帮助基层医院迅速提高诊疗水平,让常见病、多发病患儿在家门口放心就医。#p#分页标题#e#

医疗服务范文第7篇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调查,移动医疗将成为2012年医院信息化的突破点。对于政府来说,移动医疗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对于公众来说,通过移动医疗可以获得更廉价、更便捷的基础医疗保健服务;对于医院来说,移动医疗可以缓解“医患矛盾”,减轻门诊压力;对于信息产业来说,移动医疗可以拓宽应用范围,更好地服务社会。

中国移动盐城公司与盐城当地卫生部门、三级医院合作,针对患者在诊前、就诊、住院、出院等环节开展了跨行业信息化应用合作。

这种合作的目的,就是要在服务民生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上,帮助医院打通内部信息系统信息流转和交互环节,为患者和家属带来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整个系统包括了医患互动、预约挂号、住院全程跟踪、医院外定制服务等不同平台。

医患互动综合平台

该平台提供了全方位的医患互动平台,通过电脑互联网、手机及平板客户端、手机短信、呼叫中心等多种技术手段,各个层次的患者可以很方便地接入互动平台,可以将自己的各类咨询信息提供给后台管理人员,同时患者之间也可以通过论坛交流病情。后台管理人员通过平台也可以进行资料整理,一般性的咨询问题可以直接进行答复,专业的问题派单到相应科室或者综合科室处理,科室答复反馈之后由后台管理人员审核确认输出答复意见。整个流程采取工单制,有效地保证了患者的服务反馈答复时限。

预约挂号平台

该平台可以为市民用户提供预约挂号服务:市民可以通过呼叫中心电话、手机客户端、互联网Web网站、手机WAP等多种方式进行远程预约挂号,并通过手机账户、手机支付、银联卡、支付宝第三方支付等多种方式支付费用;如预约门诊医生因故不能按期提供诊疗服务,可通过呼叫中心话务员人工服务和短信服务两种方式通知客户,并退还客户挂号费用;市民凭手机二维码短信或者数字验证序列号可在预约时段直接到自助设备进行挂号取号;门诊医生出具处方之后,市民可以凭手机二维码短信直接到自助设备通过手机支付、银联卡、支付宝等多种方式支付费用,打印凭证之后直接到药房取药。

通过预约挂号平台将医院柜面操作前移,优化现场自助设备取号和缴费等环节,减少了客户在医院等待时间和提升就诊体验。

全程就诊手机平台

有了这个平台,市民凭手机二维码短信或者数字验证序列号在预约时段直接到自助设备进行挂号取号,自动进入排队机系统排队就诊,可以将患者处方、患者病历、用药须知、医生医嘱等信息通过短信、彩信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推送给患者。涉及到验血、B超、CT等仪器检查可以事先将检查地点和检查须知用短信的方式告知患者,直接引导患者进入检查窗口。患者一旦完成缴费,系统自动下单到药房,药房工作人员或者自动配药机立即开始配药,患者到药房时药物已经准备就绪。

住院全流程跟踪平台

患者住院期间,每一笔消费都会第一时间形成电子账单,患者可以主动实时查询或者每日按时收到医院推送的账单明细清单信息,明明白白消费。婴儿被盗和抱错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通过佩戴带有远程芯片的腕带,医院不但可以实时监测婴儿的心跳、血压等状态,时时呵护婴儿的健康,而且腕带一旦被剪短或者发生非正常移动,婴儿防盗系统自动报警并反馈最后的位置,值班人员第一时间收到预警信息并现场处理;老年痴呆症、失忆症患者住院期间外出,一旦走丢后果不堪设想,给他们佩戴带有支持非接触式近距离通信、GPS和LBS定位的手机,无论身处何方,均可定位,即使手机丢失也可根据历史定位记录寻找到相关信息;对于重点监管病人或者严禁出院病人可以设置电子围栏,一旦越界也会启动预警流程。

医院外服务平台

医疗服务范文第8篇

74岁的肯尼斯·克拉克,是英国政坛名副其实的元老级人物。他在1972年首次被任命为内阁大臣时,大名鼎鼎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也还只是教育及科学大臣。而在几年后,当“铁娘子”升任首相组阁时,又想起克拉克这位老朋友,任命他为医疗卫生大臣,也就是从那时起,克拉克与医疗卫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虽然政治高度比不上撒切尔夫人,但克拉克在政治生命上却有傲人之处,除了卫生大臣外,还担任过文化、司法、内政、财政和无任所掌玺大臣等诸多职位。直到现在,作为英国执政党保守党的“四朝元老”,克拉克还在作为内阁不管部大臣为国出力。而自从卡梅伦政府上台确立了“经济外交”的主线后,卡拉克又多了一项头衔:英国政府专门对中国、巴西和印度三大金砖国家的贸易特使。

英国的国民健康体系(NHS)一直是英国人引以为豪的成就,在一年半前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奥斯卡导演博伊尔就将几百张医院病床连同护士搬到主体育场“伦敦碗”中央,向全世界展示这套系统。这套卫生系统脱胎于二战期间的战时医疗体制,从1948年开始实施。英国政府战后将地方议会和慈善组织旗下的医院都收编在一起,向所有国民——不论穷富贵贱、年龄种族、性别地域——提供统一的免费医疗服务,并持续至今。

克拉克在赴华“推销”前,在英国内阁办公楼的一间小会客厅里,就中英两国医疗合作的前景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侃侃而谈。他称英国企业都希望在中国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并建立新的合作关系。

《财经国家周刊》:你在英国政府担任过多个职位,包括更加位高权重的内政大臣、财政大臣等,但为什么对医疗卫生一直情有独钟?

克拉克:我确实在政府里扮演过多个角色,现在也是如此,我所做的事有一部分就要和英国贸易投资署共同完成。我两次出任英国的卫生大臣,曾经掌管这个国家的健康和医疗,那是宝贵的经历,因为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重要。因此我一直都和医疗卫生领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在英国经济中,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是实力最强的部门,其标准在海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作为一个国家,如果我们要建立一个健康、现代的经济,我们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

英国和其他很多西方国家一样,正在从经济衰退中逐渐复苏,并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以使经济在未来的全球市场上更有竞争力。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提升在中国、巴西和印度这些重要市场上的表现,并拿出英国真正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来。

遗憾的是,像在中国这样的关键市场上,美国和德国一直以来都走在英国的前面。但就医疗卫生来说,英国的体系要比美国和德国的先进。英国医疗开支占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却远低于美国,也低于德国等欧洲国家。因此在这方面发力,会体现我们的优势,也会有利于英国的出口。

《财经国家周刊》:在英国,全科家庭医生、医院和地方医疗管理机构三方结合的制度比较完备,但是近些年来这个体系也被一些专业人士诟病,认为结构复杂、效率低下,因此需要全面改革,对此你怎么看?

克拉克:英国有世界上最好的医疗体系、医学技术和科研,特别是国民健康体系向普通民众提供的医疗服务全面普及。虽然不是没有问题,但英国体系能取得国家投资的最佳回报,这早已为不少中国健康卫生领域人士认可。

我80年代以来两次以英国卫生大臣的身份访华,与中国健康领域里的一些人保持着紧密的私人联系,我目睹了中国在医学科技方面的进步。中国正在医疗卫生系统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投资,以让民众都能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在国家财富增长中得到实惠。

实现普通民众都能直接获益的目标,中国可能至少需要20年时间才能建立起完善的系统。在这期间英国可以找到机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随着中国今后几年在医疗保健系统投入巨资,为英国公司出口提供了重要的机会。中国目前的医改要加强面向百姓的公共医疗保健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借鉴英国国民健康体系的丰富经验,这也为英国医疗卫生各类服务公司提供了商机和投资空间。

《财经国家周刊》:2013年中国与英国的双边贸易额创下历史新高,且英国对华出口额增幅要比其他欧洲国家要高。在医疗卫生的哪些具体方面中英两国有合作的空间呢?

克拉克:比如目前中英两国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等民众的医疗健康问题,特别是中国政府现在要加强对百姓的医疗健康基础设施的投资,英国国民健康体系在这个方面有健全的体系,是最经济合算和高效的系统,可供中国借鉴。

两国在医生和护士的培训、药物课程、病历系统和卫生管理系统等诸多方面都可以展开广泛的合作。我希望中国的普通百姓能就地享受到卫生体系的良好服务,不需要跑到伦敦或纽约看病,因为只有少数人才负担得起。

医疗服务范文第9篇

【关键词】医疗服务权;行政委托;给付之诉

一、医疗服务权与健康权之辩

健康权,在民法意义上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保持其自身及其器官以至其身体整体的功能安全为内容的人格权,在身体健康受损时,侵权人需承担赔偿责任,触犯刑法的承担刑事责任。在社会保障领域中,健康权具有社会权的属性,国家负有为公民提供医疗保障的积极义务,因为对于其自由权的成分,国家只负有消极不侵犯的义务。在国际条约等规范性文件中,健康权是一个类概念或是复合概念。根据《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权大致包括卫生保健和卫生条件领域。1在其他国家法律中,如《葡萄牙共和国宪法》健康权涵盖在社会保障权、健康保护权及生活环境权;南非在其宪法中规定为获得卫生保健权、紧急医疗救治权、儿童基本卫生保健权。本文探讨基本医疗服务只是健康权中的一个部分,以健康权来指代基本医疗服务不妥,医疗服务权更能体现公民的权利与国家的职责。

二、医疗服务权的可诉性

在基本权利传统的二分法中,国家的消极义务具有可诉性,而对社会权的积极义务不具可诉性。社会权不可诉逐渐松动,国外已做出相应尝试。例如南非、荷兰、印度,以社会权诉讼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我国宪法第45条规定有社会救助的权利,在条件满足时,政府必须提供相应的物质帮助。对于没有提供或是提供不到位的,公民有权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张华生诉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政府、珠海市香洲区民政局不履行社会救济一案。因张华生患病治疗造成生活困难,依据《残疾人保障法》和《广东省社会救济条例》向香洲区政府和民政局请求手术费救济。在判决理由中,除上述法律规定外,法院还依据粤民救[2002]36号《关于建立完善城乡基本医疗救助制度的紧急通知》,因手术费用超出法律规范而驳回张华生的诉讼请求。但从内容而言,该通知规定对于低保对象广东省辖区政府应该提供相应额度的基本医疗保障,以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利。医疗服务权具可诉性在学界已有理论支持2,在现实中社会权诉讼已存在,其可诉性具有现实性。

三、医疗服务义务主体与给付模式

在医疗服务权下,国家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义务,在没有提供或提供不到位之时,公民拥有医疗服务请求权。权利的实现取决于法律对权利的保障,缺乏保障的权利只是而是没有约束力的宣言。

(一)医疗服务给付主体

政府提供向公民医疗服务属于行政给付行为,在我国社会自治组织发展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下,将部分医疗义务转移给医院等企业、社会组织不现实。所以医疗服务的主体为政府,医院只是放置基本医疗服务的平台,政府委托医院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医院按照政府的委托来进行医疗服务工作,公民医疗服务请求权的对象为政府部门,具体为卫生行政部门。

(二)医院与政府的关系

医疗服务不同于社会救助,因为在医疗服务关系中存在三方主体:医院、政府与患者(或社会)。解决好医疗服务,必须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1.目前关系与问题

在目前医院角色如同高等院校,属于行政授权的行政主体。卫生行政部门承担“管办医院”的合一职责,使得政府扮演裁判者和运动员的角色,不利于利益回避和监管职能的实现。同时,公立医院在人事和财力隶属于卫生行政部门,其法律关系为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当出现政府对医疗投入不足时,该内部行政行为只能通过申诉途径解决。只有保证足够的财政投入,才会保障充足的医疗服务,否则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会出现断层。内部申诉的救济方式,能否起到保障医院医疗服务充足的作用,在目前情况下出现折扣。根据暑期对湖南西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市的调研发现,其乡镇卫生院存在资金严重欠缺的情况。根据其院长反映,已经四个月没有支付医务人员的工资和基本药物资金,整个卫生院运转困难。

2.新模式探索

行政授权因救济方式的局限性,不能为医疗服务权提供保障,所以沿着这个思路,可以尝试外部司法救济。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前提下,社会管理创新和法治化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社会管理创新,主要体现为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从政府主导向政府指导和社会参与的方式转变。在目前“管办合一”的情况下呈现“管办分离”的趋势,政府退回监管职能范围。内部救济局限,突破到外部救济,尝试问题的解决。如BOT模式,政府并非要亲力亲为才能为社会提供交通的服务,可以借助社会力量来实现。这在德国和台湾地区得到实践。3因此在政府与医院间采用行政委托,采取行政合同的方式将经营事项交给医院,政府保留其监管职能和对基本医疗服务的投入义务。

在政府与医院之间因行政合同建立的行政委托关系中,其目的是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而非为了政府或是医院的私利;政府对医院负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资金投入义务,医院负有依规定向患者提供基本医疗的义务。根据合同法原理,这属于利他合同或第三人利益合同。由于其目的公益性,可以称之为公益合同,类比于公益信托。当政府对基本医疗投入不足时,医院依据行政合同有权进行诉讼。基于第三人利益合同原理,医院对于患者而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产生纠纷时,作为第三人的患者有独立请求的权利和诉讼权利。对于卫生行政部门监管不到位,患者或是社会可以依据《行政诉讼法》进行诉讼,要求政府为相应的监管行为。

在目前的行政法理论中,对于行政委托性质的界定还存在一定分歧。有学者认为行政事务的委托是行政合同,而且属于行政契约的规范。4但是姜明安教授将行政委托排除在行政合同之外。同时对于这里是否是行政委托,在学界也存在分歧。在我国《行政许可法》中,规定行政主体可以将部分事物委托给具有管理公共事物的事业组织。在《行政处罚法》中,对于行政委托的受托对象只能是行政机关。所以在我国现有法律上,行政委托的受托对象为行政机关,及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私立医院从萌芽发展到了不可或缺的地位,所以在基本医疗服务中,私立医院不能排除在外。社会的发展呼唤服务行政,服务行政需要政府转变执法方式,服务行政需要行政法理论的突破。在行政给付领域,扩大行政委托受托的对象,不仅利于服务型政府理念的落实,也便于公民对于权利的享受。

四、医疗服务请求权的保障

在行政委托的前提下,医疗服务权利的保障分别从政府与医院和医院与患者两方面来展开阐释。

(一)医院与政府之间权利义务实现

医院与政府之间为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合同,因两者互负给付义务,构成双务合同。对于公民医疗请求权的保障,分别从医院与政府两方面来分析。

1.医院对于足量基本医疗服务保障

足量的基本医疗服务是确保基本医疗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了充足的基本医疗服务,对于社会基本医疗将成为空中楼阁。故此,为了充分保障公民基本医疗服务权,必须确保基本医疗服务充足。在医院与政府的行政契约中,因其互负给付义务,政府向医院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医院基于该基本医疗服务而向患者提供。当政府没有履行相应的义务时,医院有权向法院提讼,通过司法途径保障其权利实现。在这种情况下,诉讼类别为给付之诉,表现为医院向法院请求政府为相应投入。

2.医院对义务的履行

在政府履行义务的情况下,医院有义务履行相应的合同内容。也即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给医院,医院必须向患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否则构成违约。在医院违约的情况下,为确保医院履行义务而采用诉讼的方式,还是其他?在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一项规定:“行政契约约定自愿接受执行时,债务人不为给付时,债权人得以该契约为强制执行之执行名义。”即债权人有权申请强制执行。其目的是为了对社会公益的保障,避免因诉讼期限造成的公益损害。再者,其强制执行的前提是,债务人没有对于债权人的正当、合法的抗辩理由。

3.强制执行对政府适用的探讨

在基本医疗服务中,因目的公益性和范围普遍性,一旦政府不按约向医院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存在对社会公益造成重大损害的风险。为保障公民基本医疗服务权利,有必要减少因机制运转成本,如因诉讼的时间拉锯,造成基本医疗服务空缺导致公民健康损害。对于医院的强制执行制度,是否能运用到政府?这个问题存在谈论的余地。

因为当政府不提供足量的基本医疗服务而造成医院不能履行义务,构成医院的合法抗辩理由,故此患者对于医院的诉讼请求得不到法院支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行政合同利益为第三人,对于“逐利”本性的医院而言没有任何利益,所以不会产生诉讼政府的动力。当出现医院诉讼政府请求权利,也会因诉讼程序成本造成基本医疗服务在诉讼期间内的空缺。对于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存在强制执行的必要性,但是是否存在范围的问题,仍需考虑。在基本医疗服务法治化研究中,会加强对基本医疗投入的保障,体现为政府每年预算和决算。如果是在预算范围内,或是有预算保障,在每个预算年度内对于政府向基本医疗阶段投入,应该实现对政府的强制执行。如果超出预算,出现财政赤字,那么基于此客观原因而导致的投入不足,政府有裁量权,不能对其定位违法及强制执行。

(二)公民关于医疗服务救济

基于第三人利益合同,当医院没有依照行政合同来对患者履行应履行的义务时,作为第三人的患者有权向法院提起对医院的诉讼。即患者拥有独立请求权5,请求医院履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义务。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诉讼与一般的医疗事故存在差别。前者是医院应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是对于社会基本卫生健康的保障,属于公共产品之列;后者是指因医生违反相应的诊疗规范所造成对患者的人身损害。前者关注医疗服务的给付,后者关注结果;同时前者的给付不当也可能造成后者结果的产生。所以患者基于基本医疗服务对于医院的诉讼,是医院不向患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或是不当提供,如医生在处方中不开基本药物或是大处方。对于医疗事故,患者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进行诉讼。同时基本医疗服务属于社会保障范畴,对于社会公众来说是平等可及的,而且是患者所必需的。在基本医疗服务法律关系中,对于基本医疗服务不仅仅是被确认有资格享有,更应是基本医疗服务的实际享用。所以关于该类诉讼包括变更之诉和给付之诉,当然在这两类诉讼类别中其前提也有形成之诉,但是不是主要类别,故此没有专门论述。

1.给付之诉

因基本医疗服务属于社会保障,故对于需要的患者,医院必须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否则构成违约。现在以整个医疗活动为主轴来展开论述,一旦对患者确诊,对于患者所需的基本药物、治疗等基本医疗服务范围内的,医院有义务提供,除非患者明示放弃基本药物、治疗等基本医疗服务而选择基本医疗之外的私人产品。故此,医生在诊疗活动中负有提示、说明的义务,对于选择基本医疗服务的负有开处基本医疗服务处方的义务。对于确诊患者符合基本医疗服务的,而且没有明示放弃基本医疗的,医生必须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没有提供或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之外的医疗服务的,法院可以判决医院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由于医疗服务的及时需求性,因诉讼时间的问题而造成贻误治疗时机、造成身体健康损害,虽然可以通过事后得到法律救济,但是事后救济不能对已经造成的损害予以充分保障,如瘫痪等。所以不能完全依靠事后救济,应该在事中设置简洁的救济渠道和方式。根据第三人利益合同理论,对于债务人有协助第三人权利实现的义务,相对应的是第三人拥有请求债务人协助权利实现的权利。同时由于其合同强制性,政府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变更之诉

依照行政委托和法律的规定,医院对于确诊的患者负有谨慎、注意义务,医生应严格依照诊疗规范开具适当的处方,包括应提供的基本药物等基本医疗服务,同时保证处方的适当性和合理性。超出所确诊病症需要的基本医疗服务,如与病症无关的药物,也称“大处方”,不具合理性。同时根据前文关于基本医疗服务阐释,对于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应按照规定实施。如对于基本药物,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向配套的规定是发改委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表》。对于超出价格规定的,患者有权向医院进行诉讼,请求变更价格。法院可以判决医院变更处方,对于大处方之不合理部分,由医院做出相应赔偿;对于超出价格的,法院可以判决医院变更价格,以规定价格提供。

3.抗辩理由

上述所阐述医院承担法律的前提是政府提供足量的基本医疗投入。根据合同法原理,政府投入不足成为医院不按约履行义务的合法抗辩理由,同时这种抗辩理由对利益第三人有效。但是这种理论应用于基本医疗方面是否适合,值得讨论。因逐利性医院没有要求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投入的动力,但是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医院对于基本医疗服务了解最为清楚,所以对于医院存在督促政府为基本医疗的相应投入的义务。只有医院履行了积极作为的义务,而政府不予提供,方能构成医院不予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正当、合法理由。

【参考文献】

1.夏立安.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可裁性[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2).

2.参见胡敏洁:论社会权的可裁性,《法律科学》,2006年第5期。夏立安: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可裁性,《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2期。

3.参见翁岳生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738页。

4.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下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976页;参见熊艳喜,张颖宏 :行政委托关系相关问题研究,载《律师世界》2003年12期。

医疗服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居家医疗;服务模式;健康服务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我国是老年人口基数最大的国家。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49亿,占总人口的17.9%[1],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居家医疗已被证实是为老弱失能人群提供高可及性医疗服务的有效手段[2]。近年来,居家医疗逐渐受到重视,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出,居家医疗是老年人需求较高的服务之一[3],许多政策都在积极推动居家医疗服务。然而,国内的居家医疗服务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医疗服务机构都在积极推动,为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居家医疗服务模式进行了多种探索。本文总结目前我国探索发展居家医疗服务模式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旨在为国内居家医疗的从业者和推动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1居家医疗的探索模式

通过居家医疗培训、居家医疗和养老论坛,以及居家医疗项目的考察,总结出我国目前正在探索的3种居家医疗服务模式,分别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和以民营医疗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见表1)。下面从发展背景、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支付方式等方面分析比较3种模式的经验和不足,为了让读者对3种模式有更直观的认识,对每种模式举例说明。1.1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9073”养老模式,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由机构提供养老服务。在“9073”养老模式下,如何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居民提供连续性、可及性、方便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当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而家庭病床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途径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病床涵盖了基本医疗服务中的大部分内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可以通过家庭病床服务形式提高疾病诊治、慢性病管理等专业技能,从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进而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4],因此家庭病床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形式[5]。上海市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基层社区推广家庭病床服务[6],2010年在国内率先建立家庭病床地方标准,从家庭病床收治标准、服务内容、服务项目、人员资质等方面规范了家庭病床工作[7],目前上海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1.1.1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内容(以上海为例)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在积极推进家庭病床服务,从而服务于需要连续治疗,又需依靠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患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讲座、门诊、张贴宣传海报等宣传形式,进一步宣传家庭病床服务,增强居民主动签约家庭医生的意愿,为社区内失能、半失能的居民办理家庭病床,解决其居家医疗问题。社区居民可以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出建立家庭病床的申请,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门评估和社保经办机构评定符合家庭病床收治范围的居民可在家办理家庭病床服务。由社区全科医生、医院专科医生和护士、家庭药师、护理员等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入户访视家庭病床服务对象,申请人或其家属选择家庭医生团队并与其签约,协商制定医疗护理服务方案。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家庭医生、医疗车能快速接触到患者并提供家庭病床服务,从而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便捷服务。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病床服务以医疗、护理、康复为主。家庭医生团队可以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血糖监测、吸氧、吸痰、导尿、鼻饲管置管、静脉血标本采集等医疗服务,以及洗发、手足部清洁、温水擦浴、沐浴、协助更衣、协助进食水等生活照料服务。但是由于服务团队人员紧缺、便携式医疗器械不足、上门医疗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原因,许多患者实际需要的医疗护理项目开展较少甚至难以开展。如由于专职护工人数较少,因此对患者的生活照料服务提供较少或由第三方公司提供。家庭病床医疗护理服务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队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助理(护士)、康复师共同承担,从而保证为患者提供诊疗、护理、康复等全方位、全过程的医疗服务。但是患者建立家庭病床后的家庭病床责任医生是固定的,这样服务相对会比较单一。根据上海医疗保险报销指南,上海市家庭病床服务的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2%,较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病床患者的经济压力。1.1.2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由于国家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政策的鼓励和引导,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完成各自的家庭医生签约“任务”而积极推进家庭病床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家庭病床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探索,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上门服务费低。对患者来说收费低是好事,但同时无法激励社区医护人员开展服务,医护人员反映劳动价值难以体现。例如,上海市制定的家庭医生收费标准,医生每次上门仅收80元钱。珠海各基层医疗医生和护士上门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仅能收取17元/次的上门服务费。北京家庭病床没有建床费,医务人员上门一次只能收10元出诊费,而合肥的上门服务费甚至低至9元。(2)我国全科医生、护理人才紧缺,无法满足更多患者家庭病床服务的需求。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日常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负荷已经较重,随着社区首诊制的推进,居民首诊意愿较高[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工作负担进一步加重。而且作为基层卫生工作者,家庭医生团队人员还承担着复杂的公共卫生工作,团队中的医务人员很多都身兼数职,分身乏术[9],工作负担重且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和完善的职位晋升制度,家庭医生团队难以获得服务动力和服务热情去提供高质量的居家医疗服务。(3)家庭医生团队工作量较大,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身服务技术和水平,而且我国目前对于家庭医生团队的专业化培训较少,这也将大大影响我国居家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4)发达国家的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体系有较为完备的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作为支撑,以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并协同生活照料服务和社会支持服务,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护[10]。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家庭病床服务基本停留在医疗护理服务提供层面,且由于我国居家医疗相关法律不完善[11],以及适宜在居民家中开展的诊疗服务以安全有效为准则,服务项目有所限制,家庭病床服务模式提供的服务项目较少。考虑到医疗安全,许多药物不得在家庭病床静脉输注,限制了家庭病床收治范围,不能满足更多患者需求。1.2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这种模式以公立医院某个科室或多个科室为主体,为寻求转型,增加上门医疗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增加新的营收方式,同时提高知名度与社会认同。国内现在已有很多地区开展相关业务,如河北邯郸某医院急诊科提供的上门医疗服务,济南章丘某医院烧伤科提供的上门慢性创面的服务,天津滨海某医院营养科提供的上门医疗服务等。这种模式的服务主体是公立医院的某个科室或某些科室,虽然种类千差万别,但都是在一定的契机下,利用自身闲置的医疗资源,提供基本的上门医疗服务和特色服务。在此,笔者团队选择了极具代表性且已经发展相对成熟的邯郸市某医院进行详细介绍与分析。1.2.1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模式内容(以邯郸为例)邯郸市某医院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随着近几年周边各个医院规模的扩大,急诊科面临诊量少、竞争大、“吃不饱”的问题,而且年龄比较大的医护人员身体已经适应不了急诊科节奏快、突发状况多的环境。在这种背景下,医院充分利用急诊科医生知识面广、机动能力强的优势,逐步将急诊医生培养成全科医生,利用二线救护车提供上门医疗服务。随着近几年全国各地都要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积极开设老年病科,该医院也开设了老年病科,利用急诊科和老年病科密切合作的优势,结合院前和病房,开展了以安宁缓和医疗为特色的服务模式。该医院组建了一支由医护人员、康复师、心理师、医务社工、志愿者等在内的专业团队,并形成老年病科、肿瘤外科、麻醉科、医养结合中心、居家医疗组等多个科室(院区)协同为疾病终末期和老年患者们提供服务的模式。该医院急诊科的居家医疗组同时开展上门医疗服务,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实施在岗培训,为长期卧床在家的患者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团队首先上门审视患者的自身状况,为符合标准的患者建立档案。根据居家患者的签约档案,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上门医疗方案,并为居家患者发放指导单,对每位患者的居家档案进行质控管理。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根据患者预约和规划方案,携带便携式移动设备,利用二线救护车去患者家中提供上门医疗服务。该医院居家医疗组目前开展的上门医疗服务内容有伤口管理、管路维护、癌痛管理、体格检查、用药指导、康复指导、心理咨询、照护指导等,让患者在家就能享受专业的医疗服务。因为是利用闲置的急救资源提供上门医疗服务,所以目前采用的收费标准还是按照医院院前急救的收费标准,包括救护车出车费用、医务人员出诊费和服务项目费。如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15元,中级职称及以下人员10元,项目主要是指上门服务产生的某项治疗或检查。目前这些费用都不能通过医保报销,只能患者自费。1.2.2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邯郸市该医院是一家二级医院,相比于三级医院和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在提供居家医疗服务上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一般来说,三级医院走的是高精尖的发展路线,业务量大,紧缺的卫生资源无法再去提供居家医疗服务;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的是平民化的发展路线,受人才、技术、资源限制,短期内很难提供优质的居家医疗服务;二级医院因为政策、资金、技术等原因,处在尴尬的“夹缝”中,为了生存亟须转型,是可以提供居家医疗服务的良好选择。此外,该医院原来是一家铁路医院,许多患者是单位的职工或家属,患者对医院非常信任,有着良好的医患关系,便于开展上门医疗服务,这也是这种模式的优势。从2018年起,该医院就开始对居家患者签约建档,定期开展上门医疗服务,已经有了3年相对成熟的经验,同时结合老年病科和急诊科密切合作的优势,对老年病科达到住院时限不得不出院的慢性病患者实施转介制度,在家中进行管理。此外,该医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养老院签约,定期为养老院中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值得学习借鉴。以转型期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是以医院为主导的探索,其并不是以上门医疗服务为主业,上门医疗服务收入也只是总收入的一小部分,但除了收入之外,这种独具特色的服务还可以为医院提升社会美誉,增强责任感。但其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1)收费方式复杂,上门医疗服务不能纳入医保。某些医院居家医疗项目是通过吸引患者使用医院门诊及住院服务来实现收入,特别是缺患者的一些科室,而另外一些医院的出诊团队是直接按次收取费用,例如天津某二级医院某科室每次上门开展护理服务收取二百余元作为服务费。另外有公立医院和私营护理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由私营机构收费之后进行分成。虽然目前医院开展的绝大多数的上门医疗服务费用不能报销,但是国内也有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将上门服务纳入医保的尝试,如2018年浙江省台州市将居家医疗护理纳入全市基本医疗保险中。邯郸市也在积极探索,展开对上门医疗服务纳入医保的学习与探讨。希望将来居家医疗服务能够得到医保的支持,真正惠及老年失能患者。(2)专业居家医疗服务人才缺乏[12]。以医院为代表的上门医疗服务人员基本都是专科医生,如营养科、烧伤科、急诊科等,缺乏全科医学思维,因此提供的服务也多是某些单一的服务,不是综合性的医疗服务,因此笔者更愿意称这种模式为“上门医疗”而不是“居家医疗”。基于我国国情及患者需求,亟须开展专业居家医疗各类服务人才的培训,促进居家医疗人才队伍规范化、专业化,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需求,尤其是为失能老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就医渠道。(3)缺乏电子病历系统。现在国内还没有完善的居家医疗电子病历系统,以公立医院为代表的上门服务对患者仍采用纸质化的病案管理。完善的居家医疗服务不仅仅包括医疗,还应该包括家庭关系、适老化改造、药物管理等,随着患者人数的增多,纸质化病案的不便性会凸显出来,迫切需要一套简便有效的电子病案系统以便于管理。1.3以民营医疗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1.3.1以民营医疗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模式内容(以济南市某民营医疗机构为例)公立医院因其患者量大、医生工作负荷重等客观原因,部分医务人员在对患者服务上存在一些短板,如看病过程中交流时间短、患者排队等待时间长、专家号难挂、病房拥挤等。针对这些现象,民营医疗在医疗服务上,把对方的短处变成自己的长处,形成自己的高端服务品牌,为消费者提供高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济南市某民营医疗机构向老弱失能者提供自付型综合居家医疗护理服务。该民营医疗机构的居家医疗服务团队由医生、护士和社工组成,跨学科团队对患者进行生物-心理-社会全方面、连续性的护理和医疗服务。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老年综合评估、体格检查、慢性病管理、用药指导、康复护理、远程医疗咨询、社工照护、安宁疗护等。其服务对象是缴纳会员费或购买居家医疗服务包的消费者/患者,对于购买居家医疗服务包的消费者,居家医疗团队会上门对其进行初期、中期、结案评估,准确了解消费者的身体状况从而为其制定3种不同等级的服务包。不同等级的服务包也可以为该医疗机构进行接诊人次分流,有助于提高服务效率。当消费者/患者需要服务时,居家医疗团队通过打车、自驾或者公共交通等方式快速上门服务。此外在该民营医疗机构的居家医疗服务中,医生和患者的初次沟通时间为40min至1h,护士和患者的初次沟通时间为30~40min,这样充分的沟通交流也能保证医患之间的充分了解,患者更能感受到人性化的关怀。因此民营医疗机构旨在提供更加优质、快捷、人性化关怀的医疗服务。1.3.2以民营医疗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以民营医疗机构为代表的居家医疗服务是以市场为主导的探索,其以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种业态存在,高质量的民营居家医疗会针对老弱失能患者进行周全性评估,并针对评估的结果决定所需要的医疗服务、照护服务的种类和强度,目的是减少医疗及照护资源的浪费,并且减少患者及其家属在就医、经济、心理上的负担,笔者更愿意称之为“居家医疗”而不是“上门医疗服务”,但同时民营医疗机构自身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低质量的民营居家医疗服务以快速、简单临床服务为主。这种模式的突出问题是缺乏广泛惠民的支付机制,在医保支付之前很难惠及广大老弱患者。另外,周全的高质量的居家医疗服务也意味着更昂贵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服务对象,不利于服务的扩大。外资的居家医疗机构虽在欧美国家有成熟的运营模式,但在中国的发展却并不容易,很难直接照搬在原有支付体系和人才体系下的运作方式。这一模式存在两大特点和挑战:(1)服务定价和支付。与公立医院的上门医疗服务类似,民营医疗自主定价,由患者自费负担。与“家庭病床”的服务定价相比,民营医疗提供的上门医疗和护理服务的定价相对比较符合市场生产要素价格,或者说能够体现劳动价值,跟各地物价和上门服务时间及质量有明显相关关系。如杭州居家护理服务收费近300元,而济南收费200元,济南全科医生提供的周全居家医疗服务收费约500元。为了满足中低收入患者的居家医疗需求,民营医疗机构也积极引入慈善捐款和梯度定价等方式来降低中低收入患者的经济负担。北京和杭州的居家护理及康复机构与慈善基金会合作成立了专项基金来为低收入患者募款,慈善资金交由民营医疗机构后,由其来提供义诊。济南的居家医疗团队按患者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费用减免,相对于高收入家庭支付500元/次的费用,中等收入家庭可以支付200~400元的费用。(2)与急性期医疗和专科医疗的协作。居家医疗照顾的患者以老弱、共病、失能为主要特征,尽管居家医疗的初衷是尽量实现患者在家养老,但在急症期仍然需要综合医院的服务,急症、手术、专科、住院服务在必要的时候都会非常重要。民营医疗基本都没有综合医院的急性期医疗和专科医疗,即使有些民营医疗建立了与综合医院的合作,流程上也难以实现好的衔接和转诊。但是,某些居家医疗服务者也提供远程或线下陪诊服务,比没有接受居家医疗的社区患者的境遇还是要好一些。

2讨论

3种居家医疗服务模式各有其发展背景和特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政府推行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家庭病床服务;转型期的公立医院通过整合院内、院外医疗资源开展上门医疗服务;民营医疗机构根据市场上不同层次的服务人群和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居家医疗服务。这3种服务模式给我国居家医疗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首先,居家医疗的服务团队应该是多样化的,包括全科医生、专科医生、护士、家庭药师、康复师、社工、护工等,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居家医疗服务团队可以更加专业地为服务对象提供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其次,居家医疗服务内容应包括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服务、生活照料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安宁疗护服务等,满足服务对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针对中国的现状,笔者有两条具体的政策建议:(1)对于高成本的老弱共病患者开展价值支付试点,配合价值支付对其提供居家医疗服务试点,对试点进行卫生经济学分析;(2)对居家医疗质量进行测量并公开,鼓励提供居家医疗服务的各种医疗机构进行公平竞争和合作,竞争主要体现在价格和质量层面,而合作主要在服务项目上。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美国的居家医学发展迅速,也有很多不同的模式,包括基于医院的、政府运营的和私人的居家医疗模式,很多服务也得到了基于价值医疗的Medicare保险的支持,这一点值得参考与借鉴。居家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并且有更好的医疗效果。NAYLOR等[13-14]研究发现,护士实践者全面的出院规划和上门服务可以将医疗成本降低一半,并将90d和180d的重新入院率降低50%以上。一个专门针对居家失能人群的居家医疗计划在参与Medicare共享储蓄计划责任关怀组织(ACO)2015、2016年的头两年中节省了超过5900万美元。这个项目每年在14个州照顾大约18000例患者,第二年节省了4450万美元,平均每位患者节省了2500美元[15]。与美国、日本等相对成熟的居家医疗模式相比,我国的居家医疗才刚刚起步,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12]。其中比较明显的有,我国目前关于上门医疗服务行为的相关法律尚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居家医疗服务的发展。另一方面,居家医疗服务的发展既需要大量的专业服务人员,又需要对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但是目前国内开展的居家医疗专业培训活动少之又少,居家医疗服务人员数量短缺及专业化培训不足严重阻碍了我国居家医疗的发展。居家医疗可以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服务,但是很多服务项目尚未被纳入我国医保范围。如果缺乏有效的医保支付和报销机制的支持,我国居家医疗服务也很难得到推行和发展。作者贡献:柏萌、葛浩通负责构思;柏萌、葛浩通、姚能亮、陈涛、吴秉宪负责共同撰写;姚能亮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本文无利益冲突。

上一篇:金融科技范文 下一篇:大学数学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