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16:01:46

大学数学论文

大学数学论文范文第1篇

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除了上述的必要条件之外,还需具备四个充分条件:如何稳固参加预赛的人数、制定合理有效的培训内容、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经费来源等。首先,如何有效地组织大学生参加竞赛,可谓是四个条件中最重要的一项,也是下一节笔者所研究的重点;另外,作为数学竞赛的主要内容:《高等数学》是工科类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课程是数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些是数学竞赛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第三,调动部分高校专任的数学教师组成竞赛培训团队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笔者将会在第三节做详细的研究。最后是竞赛活动经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获得:第一方面,每所高校都会有专项的创新活经费,可以从此项经费中申请一部分;第二方面,各赛区的主办方会拔给每个学校一些经费;第三方面,适当地向参加培训的学生收取(或变相地收取)一部分。这些经费主要用于:参加竞赛的学生报名费、培训教师的课时费和学生竞赛时的考试相关费用等。基于上述分析,在普通高校开展数学竞赛培训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是完全可行的并具有实际意义的。

2普通高校学生现状分析

为了吸引、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数学竞赛活动,必须先了解现在普通高校本科生的生源现状及其学习状态。不得不承认,全国高校自扩招以来,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质量普遍下降。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大学的教育已由精英式转为大众式;二是随着扩招的进行,大多数优质生源进入了985或211这样的重点高校,这样就导致普通高校中的优质生源比例相对减少。限于优质生源比例小的问题,再加上数学理论繁杂与深奥,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产生为难情绪从而心生畏惧。还有小部分的学生在进校时数学基础就比较差,(或由此产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很低。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无实际用途,从主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消极。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加上一些来自普通高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大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较低,所引发的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绩下降、考试分数偏低、补考人数增多,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因为数学不及格而无法毕业。现阶段普通高校多数强调实践,所以在大学一、二年级基础阶段会大量调减理论课时,特别是有关数学的理论课程。这样就导致了教师在上课时会对课程进行调整,例如内容增加、进度加快等等。数学课中部分核心内容由于难以理解,权衡之下只好放弃。因课时问题,数学习题课早已名存实亡。关于这一点在文[3]中笔者会有详尽的论述。一些普通高校强调少讲精讲,但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高深抽象的学科,没有理论基础实践就无从说起。一些内容略讲或是不讲,都有可能在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造成影响。但即使知道删减理论会有诸多的弊病,许多普通高校还是在课程中减少了很多的数学内容。多数普通高校的本科学生所学的数学内容少,而且掌握的不扎实不牢固。这一点与数学竞赛产生了严重的予盾。那么哪些学生适合参加数学竞赛呢?笔者认为有两类学生比较合适一类是自主学习能力强,数学基础扎实,对数学非常感兴趣的学生;另一类就是考研的学生。这两部分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因此成为是参加数学竞赛的主力军。

3稳固参赛学生群体策略

据调查显示,有的普通高校因为这个问题而放弃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即便参加人数也少的可怜,以我校为例,我校于2011年第一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当时仅有一个非数学专业的学生参加了竞赛,其余29名数学专业的学生也是被志愿的。为了保障全国性的数学竞赛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我校实行了以“利益驱动”的办法。使学生有两方面的既得利益:选修学分和考研辅导。为了稳固参赛学生的群体,我校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了工作。

3.1有效宣传

根据经验,通过学生(或辅导员)在学生中进行数学竞赛宣传以及在学生中发放宣传小册子的方法收效甚微。为了能够在学生中得到有效的宣传,我院在大一的第二学期末,由《高等数学》任课教师负责向自己的任课班级做大量宣传,向学生讲清楚参加数学竞赛所能获得的利益,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2设立选修课

为能够顺利进行数学竞赛辅导培训,我们开设两门40学时的选修课《高等数学选修》与《数学基础研修》(这两门课程的学分均为2学分,他们的本质是数学竞赛辅导课程)。这样我们就解决了培训的时间与教室的安排问题(当然,我们可以给教务部门一些时间安排上的建议)。由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修满一定的选修学分,所以这两门课程的开设对学生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另外,培训内容要尽可能让学生理解。如果内容难度过大,就会造成多数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来上课仅仅是为了走形式。这样就达不到吸引学生参加竞赛的目的。总的来说,就是用选修课的学分来吸引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训,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之上对其加以培训,并弱化对选修课的考核。慢慢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信心,自主自愿报名参加数学竞赛。考虑到普通高校的教学内容(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无法满足竞赛的要求,而且还有一小部分竞赛内容不在工科教学大纲的范围内。我校选择了开设《高等数学选修》、《基础数学研修》两门选修课。《高等数学选修》是为参加数学竞赛预赛的工科类学生准备的;《基础数学研修》是为专业类的本科学生而开设的。这两门选修课的授课内容严格遵从《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大纲》的要求。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3.3考研辅导

数学竞赛的难度大大超过了考研数学的难度,为了吸引更多考研的学生,我们的辅导以考研数学的难度为基础的。让学生在参赛的同时得到专业教师的考研辅导,加大学生对竞赛的兴趣。竞赛辅导的基础目标是考研数学辅导,重要目标是数学竞赛辅导。我们的辅导内容遵从竞赛大纲、以历年考研真题结合历年的竞赛真题的解题技巧制定讲授内容。这样既能得学分,又能得到考研数学的辅导,在帮助考研学生的同时也达到了稳定参加数学竞赛人数的目的。笔者认为上述条件能够吸引很大一批学生选修《高等数学选修》与《基础数学研修》。快速扩大数学竞赛在学生中的影响。一方面学生会因为选修学分易得而在学生群体广泛宣传;另一方面学生会因为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而踊跃报名,还有一些学生会因能得到免费的考研数学辅导而进行宣传。在参加竞赛培训的人数得以保障的情况想,在参加培训的学生中选择一些较好的参加竞赛,这样就能够提高获奖率,也可以减少一些费用(比如报名费、考务费等)。另外,我校的学生在数学竞赛中获得的奖项,在物质上是没有任何奖励的。不过,按获得的奖项的等级不同会奖励不同的创新学分,创新学分可作为选修学分。比如,在初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会得5个创新学分;二等奖,4个创新学分,依次类推。在决赛中获得奖项,在我校还从未有过,但笔者相信通过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这个梦想。

4建立一支德能兼备的培训团队

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适应竞赛试题题型,组建一支不计报酬和得失、具有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的的培训教师团队是关键。组建这样的队伍需要两个条件。首先,培训教师虽然不计报酬但不能没有报酬,否则会使培训的教师缺乏教学兴趣。由于我校的数学竞赛培训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故大部分的报酬是由学校以课时费的形式来支付的。但是与培训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试题和教法的研究相比,他们所得的课时费与付出是无法成正比的。其次,大学生的数学竞赛培训可以看作我们日常教学的有益补充。培训教师必须有较好的数学素养,教学方法,在解题能力和表达能力有较高的水平。同时,还要求培训教师广泛地查阅课外参考书、新近的考研参考书和各省市及国家的数学竞赛试卷等。可以说培训团队业务水平及敬业精神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数学竞赛成绩的好坏。以我校为例———数学专业的培训团队有五人,非数学专业的团队有四人。他们每人分别负责一部分内容。大家的同感是:任何一门课程的全部培训内容由一人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竞赛培训备课所需的时间与精力不是正常课程备课所能比拟的。甚至,有时我们在一学时的时间里只能讲解一道例题,不是我们的培训教师没有能力,而是我们在将知识教授给学生们的同时还要保证学生能顺利消化,扎实的掌握解题技巧。据笔者调查,各普通高校很少有专门的数学教师来辅导将要考研学生的数学知识。由于数学竞赛的难易程度在考研数学的难度之上,故数学竞赛的培训教师完全胜任考研数学辅导。这样一个专门的考研辅导团队是学校领导和所有将要考研的学生非常期待的。所以将考研团队与数学竞赛培训团队融为一体,从各个角度上看都是可以实现的,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5结语

笔者认为引导、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训的首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更好地奠定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思维,培养数学方面的新生力量。次要目的是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既能有效地辅导学生的考研数学,又能对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同时也能保证参加培训人数的生源。笔者认为我校培训机制的创新点在于,将正常的教学、考研辅导和数学竞赛培训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利用三者的相互优势使得数学竞赛培训机制能够长期有效地进行、健康合理地发展。

大学数学论文范文第2篇

在高科技产品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笔者认为:“数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备技术工具,是各门学科发展的基础和升华”。因此数学教育在现化教育中所占据地位举足轻重。数学竞赛的举办和发展为数学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契机,发掘了新的人才。从微观角度来说,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在数学竞赛前进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从宏观角度来说,赛前培训对推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应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相互渗透,但又有着课堂教学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首先,数学竞赛培训能够巩固学生在课内所学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解题思路、增强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题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数学竞赛培训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使大学数学教学更好地进行;再次,数学竞赛培训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发展,增强探索精神和创新才能皆有促进作用;最后,数学竞赛在发现和发挥大学生的特长,选拔和培养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等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除了上述的必要条件之外,还需具备四个充分条件:如何稳固参加预赛的人数、制定合理有效的培训内容、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经费来源等。首先,如何有效地组织大学生参加竞赛,可谓是四个条件中最重要的一项,也是下一节笔者所研究的重点;另外,作为数学竞赛的主要内容:《高等数学》是工科类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课程是数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这些是数学竞赛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第三,调动部分高校专任的数学教师组成竞赛培训团队也是一项动经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获得:第一方面,每所高校都会有专项的创新活经费,可以从此项经费中申请一部分;第二方面,各赛区的主办方会拔给每个学校一些经费;第三方面,适当地向参加培训的学生收取(或变相地收取)一部分。这些经费主要用于:参加竞赛的学生报名费、培训教师的课时费和学生竞赛时的考试相关费用等。基于上述分析,在普通高校开展数学竞赛培训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是完全可行的并具有实际意义的。

2普通高校学生现状分析

为了吸引、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数学竞赛活动,必须先了解现在普通高校本科生的生源现状及其学习状态。不得不承认,全国高校自扩招以来,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质量普遍下降。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大学的教育已由精英式转为大众式;二是随着扩招的进行,大多数优质生源进入了985或211这样的重点高校,这样就导致普通高校中的优质生源比例相对减少。限于优质生源比例小的问题,再加上数学理论繁杂与深奥,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产生为难情绪从而心生畏惧。还有小部分的学生在进校时数学基础就比较差,(或由此产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很低。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无实际用途,从主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消极。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加上一些来自普通高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大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较低,所引发的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绩下降、考试分数偏低、补考人数增多,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因为数学不及格而无法毕业。现阶段普通高校多数强调实践,所以在大学一、二年级基础阶段会大量调减理论课时,特别是有关数学的理论课程。这样就导致了教师在上课时会对课程进行调整,例如内容增加、进度加快等等。数学课中部分核心内容由于难以理解,权衡之下只好放弃。因课时问题,数学习题课早已名存实亡。关于这一点在文[3]中笔者会有详尽的论述。一些普通高校强调少讲精讲,但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高深抽象的学科,没有理论基础实践就无从说起。一些内容略讲或是不讲,都有可能在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造成影响。但即使知道删减理论会有诸多的弊病,许多普通高校还是在课程中减少了很多的数学内容。多数普通高校的本科学生所学的数学内容少,而且掌握的不扎实不牢固。这一点与数学竞赛产生了严重的予盾。那么哪些学生适合参加数学竞赛呢?笔者认为有两类学生比较合适一类是自主学习能力强,数学基础扎实,对数学非常感兴趣的学生;另一类就是考研的学生。这两部分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因此成为是参加数学竞赛的主力军。

3稳固参赛学生群体策略

据调查显示,有的普通高校因为这个问题而放弃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即便参加人数也少的可怜,以我校为例,我校于2011年第一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当时仅有一个非数学专业的学生参加了竞赛,其余29名数学专业的学生也是被志愿的。为了保障全国性的数学竞赛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我校实行了以“利益驱动”的办法。使学生有两方面的既得利益:选修学分和考研辅导。为了稳固参赛学生的群体,我校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了工作。

3.1有效宣传

根据经验,通过学生(或辅导员)在学生中进行数学竞赛宣传以及在学生中发放宣传小册子的方法收效甚微。为了能够在学生中得到有效的宣传,我院在大一的第二学期末,由《高等数学》任课教师负责向自己的任课班级做大量宣传,向学生讲清楚参加数学竞赛所能获得的利益,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2设立选修课

为能够顺利进行数学竞赛辅导培训,我们开设两门40学时的选修课《高等数学选修》与《数学基础研修》(这两门课程的学分均为2学分,他们的本质是数学竞赛辅导课程)。这样我们就解决了培训的时间与教室的安排问题(当然,我们可以给教务部门一些时间安排上的建议)。由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修满一定的选修学分,所以这两门课程的开设对学生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另外,培训内容要尽可能让学生理解。如果内容难度过大,就会造成多数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来上课仅仅是为了走形式。这样就达不到吸引学生参加竞赛的目的。总的来说,就是用选修课的学分来吸引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训,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之上对其加以培训,并弱化对选修课的考核。慢慢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信心,自主自愿报名参加数学竞赛。考虑到普通高校的教学内容(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无法满足竞赛的要求,而且还有一小部分竞赛内容不在工科教学大纲的范围内。我校选择了开设《高等数学选修》、《基础数学研修》两门选修课。《高等数学选修》是为参加数学竞赛预赛的工科类学生准备的;《基础数学研修》是为专业类的本科学生而开设的。这两门选修课的授课内容严格遵从《中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大纲》的要求。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3.3考研辅导

数学竞赛的难度大大超过了考研数学的难度,为了吸引更多考研的学生,我们的辅导以考研数学的难度为基础的。让学生在参赛的同时得到专业教师的考研辅导,加大学生对竞赛的兴趣。竞赛辅导的基础目标是考研数学辅导,重要目标是数学竞赛辅导。我们的辅导内容遵从竞赛大纲、以历年考研真题结合历年的竞赛真题的解题技巧制定讲授内容。这样既能得学分,又能得到考研数学的辅导,在帮助考研学生的同时也达到了稳定参加数学竞赛人数的目的。笔者认为上述条件能够吸引很大一批学生选修《高等数学选修》与《基础数学研修》。快速扩大数学竞赛在学生中的影响。一方面学生会因为选修学分易得而在学生群体广泛宣传;另一方面学生会因为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而踊跃报名,还有一些学生会因能得到免费的考研数学辅导而进行宣传。在参加竞赛培训的人数得以保障的情况想,在参加培训的学生中选择一些较好的参加竞赛,这样就能够提高获奖率,也可以减少一些费用(比如报名费、考务费等)。另外,我校的学生在数学竞赛中获得的奖项,在物质上是没有任何奖励的。不过,按获得的奖项的等级不同会奖励不同的创新学分,创新学分可作为选修学分。比如,在初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会得5个创新学分;二等奖,4个创新学分,依次类推。在决赛中获得奖项,在我校还从未有过,但笔者相信通过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实现这个梦想。

4建立一支德能兼备的培训团队

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适应竞赛试题题型,组建一支不计报酬和得失、具有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的的培训教师团队是关键。组建这样的队伍需要两个条件。首先,培训教师虽然不计报酬但不能没有报酬,否则会使培训的教师缺乏教学兴趣。由于我校的数学竞赛培训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故大部分的报酬是由学校以课时费的形式来支付的。但是与培训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试题和教法的研究相比,他们所得的课时费与付出是无法成正比的。其次,大学生的数学竞赛培训可以看作我们日常教学的有益补充。培训教师必须有较好的数学素养,教学方法,在解题能力和表达能力有较高的水平。同时,还要求培训教师广泛地查阅课外参考书、新近的考研参考书和各省市及国家的数学竞赛试卷等。可以说培训团队业务水平及敬业精神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数学竞赛成绩的好坏。以我校为例———数学专业的培训团队有五人,非数学专业的团队有四人。他们每人分别负责一部分内容。大家的同感是:任何一门课程的全部培训内容由一人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竞赛培训备课所需的时间与精力不是正常课程备课所能比拟的。甚至,有时我们在一学时的时间里只能讲解一道例题,不是我们的培训教师没有能力,而是我们在将知识教授给学生们的同时还要保证学生能顺利消化,扎实的掌握解题技巧。据笔者调查,各普通高校很少有专门的数学教师来辅导将要考研学生的数学知识。由于数学竞赛的难易程度在考研数学的难度之上,故数学竞赛的培训教师完全胜任考研数学辅导。这样一个专门的考研辅导团队是学校领导和所有将要考研的学生非常期待的。所以将考研团队与数学竞赛培训团队融为一体,从各个角度上看都是可以实现的,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5结语

笔者认为引导、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训的首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更好地奠定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思维,培养数学方面的新生力量。次要目的是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既能有效地辅导学生的考研数学,又能对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同时也能保证参加培训人数的生源。笔者认为我校培训机制的创新点在于,将正常的教学、考研辅导和数学竞赛培训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利用三者的相互优势使得数学竞赛培训机制能够长期有效地进行、健康合理地发展。

大学数学论文范文第3篇

首先,任课教师要进行自我介绍。教师在给学生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把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微信、微博、邮箱等信息介绍给学生,还要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身教重于言传,便于学生了解任课教师的特点。其次,教师要把所授课对象的情况向学生做介绍。因为新生都刚到一个班级,彼此之间不熟悉,对同学的生源地、学习成绩等情况都不熟悉,任课教师要向学生一一介绍,班级同学的最高分是多少,数学的最高分是多少,班级的平均分是多少,使同学们能够尽快适应环境,更好、更顺利地进行沟通和学习。笔者在介绍班级自然情况时,用到了统计学的知识,用图表向学生介绍班级同学的生源地、入学分数、数学的最高分、总分最高分、班级平均分和数学平均分,让学生在知己知彼的同时感觉到数学的应用是无处不在的。

二、经济数学课程重要性介绍

1.介绍科学家对该门课程的重要性评价。

恩格斯说“:在一切理论成就中,未必再有像17世纪微积分学的发明那样被看作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了。”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美国著名数学家柯郎说“:微积分是人类思维的伟大成果之一,它处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地位,使它成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特别有效的工具,这门学科乃是一种憾人心灵的智力奋斗的结晶。”数百年来,在大学的所有理工类、经济类专业中,微积分被列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2.从经济数学课在培养方案中所占的比重、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和专业案例等方面介绍数学的重要性,给学生直观的感觉。

由于专业类型的不同,学校类型和培养目标的不同,以及地域的差异,使人才对大学数学的要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数学的教学应根据不同需要,精选内容,把握基本要求,通过知识载体传授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与自主学习和应用数学的能力。近年来,我们在数学基础课中尝试案例式教学,针对不同专业,在数学概念的导入、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采取了选取专业案例的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的同时,了解了数学对今后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1)从培养方案中数学课所占的学时、学分比重,让学生了解数学课对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2)选取专业案例,介绍经济数学知识在专业课中的应用。经济数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开设的数学基础课,在当前专业认证背景下,其重要性程度主要体现在:一是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使用充满了活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必备的工具;二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水平;三是提高学生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通过对经济数学重要性认识的讲解,在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生动的案例,用数学的工具巧妙地加以解决,让学生有直观的重要性认识。

三、经济数学课程的特点介绍

1.经济数学与初等数学研究对象的区别。

初等数学研究的是

规则、平直的几何对象和均匀有限过程的常量,也成为常量数学,经济数学是研究不规则、弯曲的几何对象和非均匀无限变化的变量。

2.经济数学与初等数学研究方法的区别。

初等数学研究方法是孤立、静止、片面地考虑问题,经济数学研究方法是变化运动中考虑问题,也就是极限的思想。

3.两者的结合点。

经济数学与初等数学因其所处历史时期不同,因此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不同。教师在新生一入学,就要向学生介绍经济数学特点,同学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法都要改变,把初等数学的片面、孤立、静止的思想方法转变成在变化运动中考虑问题的极限方法,这样就能很快适应数学的学习,迅速入门,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

四、经济数学的学习方法介绍

经济数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与初等数学的差别,要求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指出:“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著名教育家钱令希院士说“学习如同在硬木头上钻螺丝钉,开头要先搞正方向,锤它几下,然后拧起来就顺利了。否则钉子站的不稳不正,拧起来必然歪歪扭扭,连劲也使不上。求学之路慎起步呀。”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大学新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习准备:

1.坚持预习,每次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大学课堂与中学不同,学时长,课堂信息量大,只有提前预习,掌握老师当堂课要讲的内容,知道重点和难点,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习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2.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要充满对新知识的渴望,认真思考老师是如何引入新概念,如何抽象为数学问题,如何进行分析,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如何进行求解的,要紧跟老师的思路,心、脑、手、耳并用,重点是积极思考。

3.有选择做好课堂笔记,及时复习。

上课要学会有选择的记好笔记,要记录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和补充的知识点,特别是老师总结和提炼的好的方法和记忆规律。教材上的内容一般不要记录,否则时间上就很难掌握,容易错失老师讲课的内容。

4.按时完成作业,及时答疑解惑。

作业是检验学生课堂内容掌握情况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高运算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学生一定要认真去完成。在书写作业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首先要向周围同学请教,如果解决不了,可以通过QQ、微信、邮件等方式寻求老师的帮助,一定要把问题及时解决,千万不可积少成多,会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大学就像一张白纸,在上面描绘一幅什么样的美景,取决于同学们四年的努力和奋斗。希望大学新生一入学,就要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明确现在自己该学什么,珍惜每一分钟,活出自己的精彩,做最好的自己,在大学实现成人、成才、成功的目标。

大学数学论文范文第4篇

对于刚刚经历高考的大学新生们来说,大学就是放松的地方.然而在没有课程安排的时候,他们不知道怎么合理利用空闲时间.数学老师可以适当对他们进行课前引导,让大学生了解大学数学与其他科目的不同之处,详细掌握大学数学的学习目的、方法和内容,从而明晰大学数学的重点难点都有哪些内容,了解课程的安排和进展等.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充分意识到作为大学生应该有的学习自主性,懂得大学数学对锻炼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课时等因素的影响,大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的时间受到限制,无法对课本中的理论定理、公式、概念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即使有的老师讲解的非常细致,仍有学生听不懂.而听懂的学生在自己做题时却不知如何解题,这是学生没有得到充分训练的结果[1].大学数学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陪着学生做大量练习,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课本知识多做预习和复习.预习的过程中,要理解相关的概念、公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课前的预习,有助于学生有侧重点的听课,有利于学生跟上老师上课的节奏.课后的复习是学生对已学内容的巩固和掌握,是提高其数学水平的重要环节.由于学生数学水平的不一,数学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布置作业的方式来指导学生预习和复习.例如,让学生解释数学内容的某一定义、某一解题方法等.教师可在每节课结束之前安排好下节课的内容,便于学生提前做好预习.

三、引领式教学

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数学老师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陷阱引导学生自主的思考.学生自主预习、复习、老师适时引导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做到举一反三.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综合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数学老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把学生分组,让他们互相交流,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思考方式,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只要是能够启迪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数学老师都可以进行尝试.比如在数学课上进行知识竞赛,学生为了比赛,必须做好十足的准备,既要弄明白相关的知识点以及解题的方法,还要准备好语言表达.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已经学习到的知识点,还锻炼了思维能力.

四、注重课外培养

1.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大学数学和其他课程不同,除了课上时间,学生也要花一些课余时间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期间肯定会遇到难题,需要在老师和学生的帮助下才能解决.由于大学数学自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联系到数学老师,只能先与学生进行交流来获得解题思路和方法.数学老师可以帮学生介绍一些数学成绩比较好的数学专业的学生或者是研究生对他们进行辅导,帮助完成他们课后的复习工作.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会提升,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拓展.

2.借助新媒体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学习逐渐成为学习的一种方式.信息网络在学校的普及,使学生在学校中就能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为自主学习打开便捷通道.数学教师可以有目的性的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有针对性的查询并作出总结报告,最后完成任务.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数学软件在课堂上的应用.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数据,让学生在课后对其分析,促使他们去学习相关的数学软件.

3.阅读数学书籍

数学方面的书籍一般比较枯燥,但对学生学习数学有很大帮助.数学老师可以推荐或者是鼓励学生到网络中查询与数学有关的书籍.比如,《古今数学思想史》、《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等.阅读数学书籍,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自身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讲述自己阅读后的心得体会,或以书面形式写篇小论文.老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看些锻炼思维的书籍和资料,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总之,大学数学教育要以学生为根本,以学习知识为目标,以学以致用为宗旨,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是一项长期工作.大学数学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重视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借助网络书籍等媒介的力量拓展学生思维.

大学数学论文范文第5篇

1.Word2003软件

Office2003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办公应用套装软件,而Word2003是一种功能强大、具有多种用途的文字处理程序,同时也是Office2003中最主要的程序之一,它也被广大的电脑爱好者所熟悉,是一个大众化的应用软件,应用这个软件可以绘制表格,插入图片,特殊的字符以及制作一个简单的主页等等,它还具有的功能就是,在数学论文中插入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数学方程。

要想用Word编辑数学公式,在安装Word时要选"自定义安装"中Office工具里的公式编辑器Microsoft公式3.0,若选"典型安装",则需要在安装后从控制面板中选"添加/删除程序"再把公式编辑器添加上去。

图2浮动在文本中的公式窗口

安装完成之后就可以在Word文档中编辑复杂的数学公式,具体的操作就是用鼠标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对象"选项,在"新建"选项卡中选择的"对象类型"为"Microsoft公式3.0",单击"确定"按钮,就可以调出公式编辑器,公式窗口浮动在文本中,其中囊括了几乎所有数学符号,例如:关系符号、运算符号、修饰符号、逻辑符号、各种集合符号以及希腊字母等。光标闪动处为输入框,我们可以在里面输入各种复杂的公式。输入时,输入框随着输入公式长短而发生变化,整个数学表达式都被放置在公式编辑框中。公式就输完了。单击公式编辑器外的任意位置,就退出了公式编辑环境,返回到Word中。

MathType5.2是一个强大的数学公式编辑器,实现所见即所得的工作模式,它可以将编辑好的公式保存成多种图片格式或透明图片模式,可以很方便的添加或移除符号、表达式等模板(只需要简单地用鼠标拖进拖出即可),也可以很方便地修改模板,Mathtype5.2数学公式编辑器是当前读者用的最多一种编辑数学公式的软件。

要使用这个编辑器,先要安装Mathtype5.2,因为它支持OLE(对象的链接与嵌入),可以在任何支持OLE的文字处理系统中调用(从主菜单中选择"插入-对象"在新对象中选择"MathType5.0Equation"),也就是1中所介绍的情况,这个版本对Word文字处理系统支持的相当好,一般情况下是将它同Word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安装完成之后,Mathtype5.2公式编辑器就作为插件自动加载到Word软件的工具栏中,同时,该编辑器被安装到"桌面--开始-程序-Mathtype5.2"下,在用word软件编辑数学论文的时候有两种方法来启动这个编辑器,第一种方法是从"桌面--开始-程序-Mathtype5.2"直接启动,第二种方法点击word软件工具栏中的Mathtype5.2的插件来启动,这样就会弹出Mathtype5.2公式编辑器的编辑窗口供读者编辑数学论文中的所有复杂的数学公式,公式编辑完之后将其插入到论文中。

3.LATEX排版软件

TEX最初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onaldKnuth开发,后来LeslieLamport在TEX的基础上开发出LATEX[1]版本,中文LA-TEX(CCT)[2]是LATEX的汉化版本,由于LATEX可以得到标准漂亮的数学公式,对于数学格式、专有符号处理等方面也有杰出表现,现已经成为数学论文排版的标准语言,同时,它是目前国内流行的中英文排版软件,因为它具有强大的科技排版功能,特别适合于科技文章、书籍的制作。在国外,LATEX软件早已广泛地用于科技文章、书籍、档案、学位论文以及各种复杂的符号公式、外文(英文之外的字母,例如法文、德文、意文、希腊文等等)、目录、参考文献、索引和脚注。

LATEX为读者设定了数学论文的版面格式,这使得我们不用具体考虑文章的版面设置,只需完成简单的输人工作就行,当然也可以利用所提供的命令定制合适的文章格式,以适应不同的排版需要。文章的版面设置,只需完成简单的输人工作就行。

在对数学公式的排版效果上LATEX要明显优于Word,利用Word的公式编辑器编排出的段落总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文章格式,在文章字体格式、字体大小设置以及数学公式的修改上工作量很大,然而LATEX配备有丰富的字符集,采用统一的格式处理有关字体和公式的设置,而且非常方便后继的修改工作。

LATEX还具有灵活的自动编号功能,可以对文章中出现的数学公式、参考文献、图表等自动编号,以方便文中对这些编号的引用,这在引用较多的文章编排中非常实用.另外,LATEX可以自动生成文章目录及索引。

LATEX系统实际上是一种编程语言,首先要建立源文件,也就是说,LATEX软件是一种叙述标记系统,不是可视标记系统,不能直接看到输出的结果,而是要调用编译命令得到我们想要的排版结果,对于源程序的编辑可以采用任何不会向文件增加不可见控制字符的文本编辑器,例如EditPlus,U1traEdit,WinEdt等,利用这些软件自身的对外接口模块,我们只要对其作一系列设置,便可以得到一个集成的编译环境.目前国内最流行的两种LATEX排版软件是EMTEX和CTEX2.0。这两种软件都可以实现不同文件格式的相互转换,而源文件的扩展名英文文章是.tex,中文文章是.ctx。

下面以CTEX2.0为例,它是一种"中文TEX快捷系统",是不需插图的、初学LATEX排版的读者较容易掌握的一种系统,系统安装完成后,就可在电脑的桌面上出现"WinEdit"的快捷方式,双击该快捷方式,就可以打开一个编辑LATEX源文件的窗口。在工具栏上有各种各样的按钮,如果编辑的是"中文TEX"(即CTX文件),只要单击"CCTLATEX"按钮,就可以编译成"DVI文件";如果编译的文件是"英文TEX"(即TEX文件),只要单击"TEX"按钮,就可以编译成"DVI文件"。再单击"PS"按钮,就可以"DVI文件"转换成"PS文件",对于数学论文中的的数学符号和希腊字母,只要在工具栏中单击∑和按钮就可以找到你需要的字符和字母,但注意要按数学状态使用这些符号和字母。

4.方正书版

北大方正书刊排版系统是国内出版印刷业使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排版软件,书版在排版领域里使用最多的版本有:DOS平台下的书版6.0、书版7.0以及中文WIN95/98/XP下的书版9.0,方正当时开发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面向中文电子出版系统,它以批处理为主的专业排版软件,实现排版功能需要一系列的命令来完成,不像交互式的排版软件比较易于掌握;同时,读解命令格式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它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规范性,而它的局限性也因为与此,由于过于专业,使其范围仅限于出版社和期刊社,并不被广大的用户掌握。

比较这几种技术,不难发现.,Word软件、Mathtype以及方正排版系统在文字处理、复杂数学公式的编排以及图文混排方面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并且Word有"所见即所得"的良好性能,Mathtype公式编辑器被广大读者所熟悉,而方正系统事实上也是目前占据国内市场最大份额的专业排版软件,然而它们在复杂数学公式和数学专有符号处理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尤其对数学论文的排版效果要比LATEX逊色很多。

大学数学论文范文第6篇

初等数学,作为整个数学大厦的基础部分,经过几千年来的发展,其基本理论己经成熟,世界各国的中学数学内容及其理论大致一样,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但就其教育理论,几以及其包含的思想方法、解题技巧还在继续深化、发展,初等数学的研究领域日益广阔,呈现十分活跃的状态。外国的情况姑且不说,就我国而言,每年二十八家而向中学数学教育的期一刊的出版,几千篇文章的问世。

初等数学研究蓬勃崛起、方兴未艾可见一斑。研究初等数学问题,除了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外,从事初等数学教育的中学数学教师也能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处在教学第一线,对初等数学的思想方法、解题技巧理解得很沉具有科研人员所不具备的教育实验环境,更易遇到具有教学意义和实践价值的问题,因而中学教师无疑是研究初等数学问题的丫支主力军。

然而,中学数学教师的现状是不尽人意的。长期以来,数学界形成了研究高等数学才是搞学问,研究初等数学就不是搞学问的偏见,使得每年进人中学当老师的大学毕业生,面对严谨而成熟的初等数学,往往误认为初等数学的问题已经研究完了,没什么研究头了,从而创造研究意识淡化,探索动力萎缩,迟迟进人不了科研之门。在中学,几十年的数学教师没写过一篇论文的现象并不鲜见。教学与科研的分离,_导致教学上的简单重复和机械模仿,教学变成了毫无生气的知识再现的僵化过程,质量的提高受到很大影响,教学难有大的飞跃和突破。从另一方面看,教师本人不从事研究和创造,体会不到教育创造带来的激情和乐趣,得不到成就感的抚慰,也会丧失进取的精神和远大志向,导致工作效绩滑坡。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们想使教育劳动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日常讲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把每一位教师引上科学研究的康庄大道,而最先成为教育劳动能手的人,就是感到自己是位研究者的人。”由此可见,强调中学数学教师开展科研活动,不仅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教师发挥自身潜能、展现人生价值、提高职业自豪感有重要意义。

搞科研,就要产生论文,论文是科研成果的文字表述。而论文对疥个大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每个数学系的学员一般都要作毕业论文,然而,毕业论文还只是科研活动的模仿和尝试,还难以称的上是真正的科研活动。因为一般大学生没有从事中学数学教育的实践活动,又寸中学教材不熟悉,初等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的并不深,难以遇到真正有价值的“困惑”,因此所选的论文题目或与教育实践结合的不紧,尸或者高大空洞,或者论述不深人,价值一般不大。

这是普通大专院校不易解决的问题,当然也平是继续教育同仁而临的任务和应解决的问题。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员全有较长的教学实践,对中学教材熟悉,思维素质、创造能力普遍较好,所以在继续教育中给他们传授初等数学论文写作知识,和他们一起剖析初等数学问题,帮助他们曾、结中学数学研究方法,激发他们的探索、研究意识,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找到他们感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创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人都有创造的天资和票赋,关键在于自身的执着追求和外界的激发与诱导。初等数学论文写作课就是遵循这条创造学的规律,从外界给学员以诱导和激发,使他们尽快上问题之路,人研究之门,将科研与教学融为一体,互相长进,写出高水平的论文,以促进教师素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数学教育的发展。

初等教学论文写作课,它异于其它数学课的主要特征是:它并不是以完成数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传授为教学的终止线,而是传授初等教学论文的基本知识,剖析总结初等数学研究的基木方法,展现初等数学主要研究方向及动态个貌,从而进一步引导学员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较强的研究、探索能力,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最终得到研究成果,写出论文,以提高教师的素质,推动教育的发展和教学的改革。这门课象继续教育一样,还是新生事物,其涉及的多方面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笔者提出一些构想,就教于对此研究的同行。

我认为,这门课的结构可分为四大部分:初等数学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初等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文导读,论文写作训练。下面就这四大部分的内容、层次简述如下:

一初等数学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在这部分主要论述五个方而的问题。

(一)、中学数学教师写论文的意义。前述从略。

(二)、什么是初等数学论文。广义讲,是指对初等数学领域中某一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和探索,取得了新的成果,把这些成果系统地整理出来所写成的文章。它包括纯初等数学问题的研究,也包括在数学活动中对某一类或某一数学问题所采用的教学的手段、力一法和技巧有新的创新和发展,对教材内容提出新的处理意见,对教育思想、观念进行改革、创新所得成果写出来的文章。

(三)、初等数学论文写作的三个

要求。

<l>内容的真实性。所论的问题确实存在,所得的结论经得起检验,符合客观现实,不同于文学作品,可以“虚构”。

<2>论题的科学性。论题要反映客观规律,有一定的科学、教学价值,不能研究那种无科学意义的题日,比如某山村一老师常年研究园规、三角板三等分角问题,这种论文无科学意义,因此问题早已证明其不可能。厂<3>论证的严谨性。在论证论题时,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逻辑性强。

〔四)、写作的一般步骤为:选题、准备、撰写;修改。

<l>选题:〕选题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a>选择题月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开始不宜做过大的题日,可以小中见大。

<b>题目宜新不宜旧。论题要有开拓、创新精神,别人做过的题目,自己无创新之意,可不写。当然运用批判性思维,可以唱一点“反调”,尤其是教育性论文。

<c>内容应熟悉。对白己陌生的题日是不应该硬着头皮去论述的。

<2>准一备:将前人论述本题目以及相关的材料收集齐全,、吸取其精华,推陈出新,’拾级而上。

<3>撰写:(论证阶段)主要有三种方式:(a)立论:直接从正而阐述自己的观点。(b)驳论:举反例的论述,一般带有一沦辨性质。(c)分论:先分别论述与总题目相关的小题口,然后加以总结,形成自己的结沦。

<4>修改:仔细推敲,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突出中心。

(五)、论文的题目。

论文的题目决定着论文的价值和方I沁论文的题自来源于向题。数学大师希尔伯特以其亲身休会强调指出…‘正如人类的每项事业都追求着确定的目标一样,数学研究也需要自己的问题,正是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研究者锻炼其钢铁意志,发现新方法和新观点,达到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境界。”初等数学问题研究大致可分为8个方而:

<1>对著名古典数学问题的研究。比如裴波那契数列,连分数,七桥问题,组合数学等。

<2>开拓新领域、对新课题的研究。比如自生数,超越数,特殊方程,特殊不等式等。

<3>初等数学方法研究。

<4>初等数学命题研究。

<5>初等数学解题研究。

<6>初等数学应用研究。

<7>初等数学教育研究。

曹才翰先生在87年昆明数学教育年会上提出的二十个问题集中了这方面的研究方向和主要课题。

<8>对初等数学与其它学科交叉出的边缘领域的研究。比如数学史,数学发明心理,数学美,数学语言,数学,期刊,数学人才,数学竞赛题,数学课题等。

宏观上看,初等数学研究大致分为这八个方面,具体到每一个人,如何寻找论文课题,大致有如下几种渠道:

<l>从大量的文献资料、期刊报章中来。资料是发现论文题目的主要渠道,通过对资料的阅读,可以了解别人的研究课题,掌握研究动态,找到还末解决的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课题。

<2>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来。

<3>从与别的学科的交又碰掩中来。多学科的交叉,可以对问题产生多角度的理解,产生出新的课题。

<4>从与别人交流的话题中来。

二、初等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论文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无研究当然无论文,要想写论文、必须对初等数学进行研究。美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概括数学研究一般模式为:发现,猜想,论征。赵振威教授将初等数学研究分为三类:探索性研究,应用性研究,总结性研究。这三类研究活动的研究方法各有特点,侧重,又互相渗透。下面介绍这三类研究活动的一般方法。

探索性研究主要目标是探索新知识和创造新方法。

探索新知识主要途径是对命题的研究,其方法主要是:

(a)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b)保留条件,深化结论。

(c)保留结论,减弱条件。

(d)推广命题。

创造新方法的主要研究途径是:

(a)从解题的实践出发,有目的地发掘解决一类或几类问题的共同模式,从中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共同方法和基本原理。

(b)对获得的方法进行理论分析,阐明其基本原理。

(c)研究新、旧方一法的联系和区别,寻求新方法的完善、成熟。

<2>应用性研究的主要径有:

(a)研究定理、公式的应用规律和技巧。

(b)研究数学方法的应用规律和特‘支叹。

<3>总结性研究就是对过去的知识加以归类、整理,建立新的联系,以求得到新的方法、思想和知识体系。

“在科学中,建立新的联系就是发展和进步,知识的重新组合不仅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而且是深化知识、追求智慧的必由之路。”在数学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欧儿里的《几何原本》以及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的一系列著作,都是总结性研究成果。总结性研究大致的研究方法有:

(a)用新现点对已有知识加以对比、分类、综合,以求得新的方法、思想的产生。

(b)对已有的经验、理论、方法重新组合,录求突破,以求得最简洁、最佳的方法与途径。

三,论文导读

写论文之前,应该广泛阅读论文。通过对别人论文的阅读,可以了解论文的基本结构和论证方法,开阔自己的视野,从中体察写论文的技巧与方法。所以,学员在教师引导下,开展对论文的阅读是初等数学论文写作课的重要一环,首先,教师精选几十篇特色显著、论证严谨、观点鲜明、具有理论和教学价值的初等数学论文,分析其行文特色,和学员共同鉴赏,以提高学员自身对论文的审美鉴赏能力、有了相当的鉴赏能力,写论文就有例可仿,有章可循,模仿是创作的开始。一般优秀的初等数学论文总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新,也就是文章的独到之处,新构成论文的主要价值。新包含理论上的新发展、方法上的新突破、观J点上的新开拓,结构、论证方式和例子上的新颖、独到。

<2>论证严谨、逻辑性强,结构合理,行文简洁、流畅,视野开阔,论证多角度,运用多学科知识。

<3>用例恰当。理论与例子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互添其色。

这部分的教学方式以讨论式为宜。学员拿到论文,和教师共同探讨其特色、分析其得失,比教师唱独角戏效果会更好。

四、论文写作训练

只知道写论文的一般规律和阅读别人的论文,自己不亲手实践,是无法得其要领,写出沦文的。在本课程的最后,进行论文写作训练,提供学员实践的机会是必要的。写作训练,对于提高学员的兴趣和研究写作能力,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真正体验写论文的甘苦,学习选材、行文、论述等技巧,会起到积极作用。写作训练可采取两种方式:

<1>命题论文写作。选取教学中常见并带有一定教学价值的问题形成题目,全班学员搞命题论文写作。这种题日最好是教育性题目,几以使使大家各抒己见,形成自己的论证特色。

比如“课堂教学中反例的运用技巧及作用,‘概念课讲述方式设计”等。命题论文写作可以提高学员的专题研究能力,体验写论文的一般程序和写作过涅,对于训练选材、组材、表述、论证都有一定的好处。每人写出的论文在全班宣读,通过横向比较,使学员们对论题有进一步的理解,可互相取长补短,启发思路。

<2>自选题目写作训练。论文从选题的规律上看,应该是自选题目。因为自己对自己的兴趣、特点、长处最了解,知道自己适合做那类题目。当题目与自身特长、凝思点相一致时,自己的主体意识、思维优势就会发挥出来,论文的质量就会上升。二在自选题目写作训练期问,要求每一位学员至少完成一篇论文,: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一个总结和提高。写出的论文可在全班宣读,交流,以促进学员开展研究活动,活跃学术气氛。

论文写作训练期一间,需院、系给予支持、配合,这是论文写作训练的重要条件,这些配合、支持主要有:

(功给学员提供尽可能的资料、信息服务·

(2)全系教师积极参加学员论文的指导。

大学数学论文范文第7篇

本文通过采用文献统计与分析的方法对我系教师数学研究论文所附引文进行统计与分析,旨在友映数学文献引文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系的特点,分析其吸收文献的习惯、规律与能力,以及我系数学文献的供求情况,并从侧面了解我系的科研进程,从而为定量研究数学文献的积累与服务提供某些数字依据。

一、论文与引文数量统计与分析

本文统计的论文是我系教师自1981年至1993年13年间发表的论文。在这13年里,我系教师共发表数学论文237篇,其中有40篇由于所载期刊未能找到,所以只对其中197篇数学论文所附的引文进行了统计与分析。197篇论文共附引文945条(其中有17篇未附引文,占8.6%,附引文最多的达52条),平均每篇论文引文量4.8条,这个数字和国际数学论文平均引文量11.7条相比无疑是太低了,就是和国内的核心数学期刊1987年发表的数学论文平均引文量9.04条相比也是过低。这说明我系教师平均吸收文献的广博程度较低,其原因是科研人员掌握情报理论不够,文献检索能力低造成的园此,今后一个时期内,重要的伐务是提高我系广大教师利用情报的能力和文献检索技能。

表1我系教师数学:

从“表1”可以看出:我系教师的论文量是逐步增长的,这说明我系的科研成果不断增大。

二、引文语种统计分析

考察引文语种分布情况,可以分析出科学研究工作与其他国家的交流程度,以及科学研究工作者掌握和利用不同语种文献的能力。为了进行对比分析,笔者对我系教师数学论文所附的945条引文的语种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的结果与美国《数学评论》1987年收录的文献语种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这是因为该刊为世界三大数学文献之一,收录数学文献范围较广,且被评文献学术水平较高,因而其语种分布基本上可以反映世界上数学文献分布状祝。统计结果见“表2”(徘在22页)。

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系教师引用英文文献最多,与《数学评论》语种分布一致,这一点是比较合理的。这说明我系教师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而且大部分精通英语。其次是中文文献被引用较多,这主要:黝卫团为中文是我们的母语,用起来比较方便,另一个原因是中文文献周期较短,情报传建较悔但对俄文文献引用却太少,仅占2.2%,而美国《数学评论》的俄文数学文献收集量仅次子英文文献收集量,居第二位。我们知道,前苏联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业文数学文献的收藏很受许多国家的重视,就是我国俄文数学文献的收藏也很可观。为什么我系教师引用俄文文献少?究其原因,主要是语言障碍所经,现在的青年教师全部是学的英语,而他们是我系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另外一个原因是,我系资料室每年订的外文期刊有95%以上是英语的,俄文数学杂志仅几种,这无疑是一大损失,今后应加强俄语的学习和文献的收藏。

三、引文文献类型统计与分析

我们将文献类型分为期刊、图书和其他(包括内部资料、会议论文等)三大类型,从中分析出数学文献源的主要载体。统计的结果是:945条引文分别分布在期刊上的549条、分布在图书上的357条,其他39条引文分布在内部资料和会议论文上。三种文献载体所占比重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1)期刊是我系教师数学论文引文的主要载体,占58.1%,这主要是因为期刊作为文献载体具有既快又新的特点,这也符合世界范围内文献载体期刊大约占总文献源三分之二的特点。(2)图书是我系数学文献源第二大载体,占l邝略强。书本作为文献载体虽然没有期刊快新的特点,但书本上的文献内容一般比较专深,系统全面,观点成熟。(3)内部资料占一定的比例,但比例不大。内部资料内容更较新颖,专业针对性较强,它包含了大量可贵的“零次文献”,是专业图书馆、资料室皮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由于内部资料的观点尚不成熟,未得到公认,且检索较难,所以目前发表的科研论文中一般引用较少,这一点有碍于及时了解某些科学领域中新的发展动向和某些研究成果的首次交流与探讨。

由于期刊文献被引用较多,在此对其具体被引用情况专做一次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被引用的549条期刊引文共涉及中、外文杂志95种,其中有84种可以在我系资料室查到(占88.4%),这说明我系资料室皮藏状况良好。另外,据统计有25种杂志被利用频数较高,其中中文12种,英文13种。这25种杂志共载引文303条,占期刊引文总数的55.2%。因此,这25种杂志是我系的核心期刊,资料室应注意收藏、积累和管理,以及这些期刊所载情报信息的传递工作。

12种中文期科是:(1)科学通报,(2)数学学报,(3)数学进展,(4)数学研究与评论;(5)应用数学,(6)数学的实践与认识,(7)应用数学和力学;(8)数学年刊,(9)应用数学学报;(10)计算数学,(11)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2)力学学报。13种外文期刊是:(i)J.Math.Anal。Appl。(2)FuzzySetsSyste(3)J。Fun-et.Anal.(4)Proe.Amer.Math,Soe,(5)J.Math,Soe,Japan(6)M尽th、Ann.(7)Bull.A犯er.Math.Soe.(8)PaeifieJ.Math.(9)BUSEFAL(10)Proe.LondonMath.Soe.(11)Trans.Amer.Math.Soe.(12)LinearAlgebraAPPI.(13)Amer.Math。Monthly。

四、自引率统计与分析

论文后面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出现了作者本人的文献,这种现象叫自引。著名科学家都有其连续积累的科学成果,他们的研究方面往往是持续稳定的,因此他们必然也要继承和发展自己的成果。在一定意义上讲,自引频率大正是有成就的科学家撰写论文的重要而突出的特征。

在我系教师所发表的197篇数学论文中,出现自引现象的有87篇,其中以模糊数学专业方向自引率最高,这说明我系教师在模糊数学研究方面有较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五、引文年代统计与分析

分析引文年代分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学文献的老化及其使用寿命。图书资料人员掌握文献自正式产生到被利用这一过程中时间上的规律,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和保证重点文献的收藏。

“表4”是我系教师数学论文引文被引年代分布情况一览表。为了便于观察引文年代的变化情况,我们把我系教师发表的数学论文分为两部分,即1981~1988年、1989~1993年两个阶段。由“表4”可以看出:(1)80年代和70年代的期刊是我系教师利用的重点,引文共422条,占期刊引文总数549的76.86%;〔2)从60年代到90年代共有引文531条,占期刊引文总数的96.72%,60年代以前的引文仅18条,只占3.27%,(3)从表中可以看出,80年代的外文引文载体主要是70年代的外文期刊,进入90年代后,外文引文载体则是80年代的外文期刊,而中文引文载体则是以本年代的中文期刊为主,这和世界公认的外文文献半衰期为10年、中文文献半衰期为6年几乎一致。

六、结论

(一)从我系教师数学情况表中可以看出,我系的科研成果在逐年增多,因此对于数学文献的需求量亦会随之增大,作为数学情报资料工作者应充分估计到这个趋势。

(二)平均引文率低,说明我系教师吸收文献的能力低,所以增强广大教师的情报意识,提高文献检索与利用能力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三)提高我系教师俄文文献的吸收能力,克服利用外文文献的单一性。

(四)我系数学论文引文源以期刊为主,应当注重期刊的积累,特别是25种核心期刊的积累。

(五)中文文献大部分使用寿命为10年,外文文献大部分使用寿命为20年,且.中文文献发表2~3年间、外文文献发表5~10年间是被引用的重点,这是我系教师撰写论文的一大特点,资料人员应抓住这一规律,以便更有效地为我系的科研工作提供资料。

大学数学论文范文第8篇

魏尔斯特拉斯(Karl Weierstrass)1815年出生于德国威斯特伐里亚地区的一个海关官员家庭,中学毕业时数学成绩优秀。但他的父亲却将他送到波恩大学去学习法律和商业,对法律和商业都毫无兴趣的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自学数学上,攻读了包括拉普拉斯的《天体力学》在内的一些数学名著。这样在波恩大学度过四年之后,魏尔斯特拉斯回到家里,没有得到他父亲所希望的法律博士学位,连硕士学位也没有得到。这使他的父亲勃然大怒,呵斥他是一个“从躯壳到灵魂都患病的人”。

魏尔斯特拉斯被送到明斯特去准备教师资格考试。1841年,他正式通过了教师资格考试。在这期间,他的数学老师居德曼认识到他的才能。居德曼在给魏尔斯特拉斯为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而提交的论文《椭圆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的评语中写道:“论文显示了一位难得的数学人才,只要不被埋没荒废,一定会对数学科学的进步作出贡献。”

居德曼的评语并没有引起任何重视,魏尔斯特拉斯开始了漫长的中学教师生活。他在中学不光教数学,还教物理、德文、地理、体育与书法课,而获得的薪金连进行基本的科学通信的邮资都付不起。但魏尔斯特拉斯以惊人的毅力,过着一种双重的生活:他白天教书,晚上攻读研究阿贝尔等人的著作,并写了许多论文。其中有少数发表在当时德国中学发行的一种不定期刊物“教学简介”上,但正如魏尔斯特拉斯的学生瑞典数学家米塔・列夫勒所说的那样:“没有人会到中学的教学简介中去寻找有划时代意义的数学论文。”

直到1853年,魏尔斯特拉斯将一篇关于阿贝尔函数的论文寄给了德国数学家克雷尔创办的《纯粹与应用数学杂志》,这才使他时来运转。《纯粹与应用数学杂志》接受了他的论文,并在第二年就发表出来,随即引起了轰动。哥尼斯堡大学的一位数学教授亲自来到他任教的布伦斯堡中学向他颁发了哥尼斯堡大学博士学位证书。普鲁士教育部宣布晋升魏尔斯特拉斯,并给了他一年的带薪假期从事研究。1856年,也就是他当了15年中学教师之后,被任命为柏林工业大学数学教授,同时被选入柏林科学院。

魏尔斯特拉斯关于分析严格化的贡献使他获得了“现代数学分析之父”的称号。这种严格化的突出表现是创造一套精密的?摇?着-?啄?摇语言,用这种方式重新定义了极限、连续、导数等数学分析基本概念,特别是通过引进以往被忽视的一致收敛性而消除了微积分中不断出现的各种异议和混乱。可以说,数学分析达到今天所具有的严密形式,本质上归功于魏尔斯特拉斯的工作。

大学数学论文范文第9篇

1947年,杨必成出生于广东省南海之滨汕尾镇(现为地级市)的一个贫穷小知识分子家庭。那时恰逢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人企盼“民主建国”之时,父母亲就为他取名必成,祈求“建国必成”之意。此前,他的哥哥出生于抗战初期,参加救亡运动的双亲为其取名必胜,寓意“抗战必胜”,两个名字搭成一个对子: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童年时的杨必成,家里人口众多,经济困难,但却受到父母亲良好的家庭教育。1957年秋,哥哥必胜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少年必成受哥哥影响,也立下梦想宏愿,长大后要当科学家,报效祖国。望子成龙的父亲根据必成从小喜欢数学的特点,给他们哥俩定下今后的发展目标:文科必胜、理科必成。

然而,必成却没有哥哥必胜的运气好,理想与现实似反差太大。他初中毕业就受到父亲“历史问题”的牵连而考不上高中,才十五岁就不得不走进社会摸爬滚打,二年后幸遇放宽中考限制,才又重读高中;1966年,他高中毕业即遭遇灾难,1968年至1975年,他作为知青下乡到山区务农。这段时期,他历天灾――脑袋遭雷电击伤;经人祸――挨棍棒打成脑震荡;入“另类”――被定为走白专道路的典型;归“另册”――被当作严加管教的对象。在“接受再教育”的漫长岁月,他看不清前途,无奈中只能在劳作之余,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自学起“高等数学”,以排遣心中的苦闷。直至过了而立之年,作为老三届的他幸遇全国恢复高考,才戏剧性地以数学满分的成绩考入了华南师大数学系,续了儿时的大学梦。算起来,从1958年踏进中学门到1978年像“范进中举”似的跨入大学门,他整整度过了二十年的光阴岁月!

坎坷的青春旅途,时断时续的求学经历,造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治学精神,锤炼了他善待冷落的生活意志。作为大龄青年的他入读大学,按常理,已失去了继续搞学术研究的优势。但杨必成却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人生机遇,为追回逝去的宝贵时光,他将屡遭坎坷的经历化作为科学献身的原动力,起早贪黑,努力攻读数学知识,并以优异成绩本科毕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后,他还脱产参加华南师大助教进修班3学期的学习,刻苦钻研基础数学硕士生课程并获结业。在高校教书育人至今近三十年,他于教学、管理之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自留地”里,默默地经营着探索数学奥秘的“家庭副业”,终于科研有成,圆梦在望。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在基础科学研究上有所成就呢?笔者访问了Hilbert型不等式理论的探索者,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原广东教育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杨必成教授,他认为,需要具备“坚忍不拔、苦练硬功、健康达观、眼界开阔”的良好素质与“淡薄名利、不怕挫折、不务钻营、追求卓越”的人格操守。随后,笔者了解到他的座右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勤勉治学,执于探微”,终于意识到,对于这样的学者来说,能在Hilbert型不等式这道数学难题上取得理论突破,或许是一种必然。

在他的娓娓道来中,我们终于了解到Hilbert型不等式理论研究的始未……。

研究四重奏

1908年,二十世纪初最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发表了以其名字命名的“Hilbert不等式”,由此引起不少研究者的关注。1925年,英国数学家哈代(G. H. Hardy,华罗庚在剑桥留学时的老师)引入一对共轭指数,成功地推广Hilbert不等式,史称“Hardy-Hilbert不等式”。1934年,哈代等在数学名著“Inequalities”中,归纳了100多篇的研究思想,使关于-1齐次核Hilbert型不等式的基本理论大致完成。在此以后近60年,该类不等式虽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本身却无甚变化,处于理论发展的“沉寂期”。

1991年,大连理工大学的知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了2篇数学论文,首倡用权系数的方法以建立加强型的Hilbert不等式及Hardy-Hilbert不等式,并提出了2个公开问题,征求加强式中内常数的最佳值。不期而来,Hilbert型不等式研究的序曲又弹响了。

杨必成教授认为,近20年来,对Hilbert型不等式的研究,大致分为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1年至1997年),称“加强型改进时期”;第二阶段(1998年至2003年),称“引入独立参数推广时期”;第三阶段(2004年至2008年),称“参量化与抽象化时期”;第四阶段(2009年至今)称“系统化时期”。此即Hilbert型不等式理论研究的“四重奏”。

第一阶段:1992年,现在湖南吉首大学任教的高明哲教授应用权系数的方法,解决了徐的第一个公开问题;1994年底,杨必成阅读了徐教授的2篇论文,亦独立解决了徐的第一个公开问题,但却遗憾地发现与高明哲的“撞了车”。此后,国内不少学者应用权系数的方法以改进Hilbert不等式及Hardy-Hilbert不等式,得到了大量加强型的研究成果。

1997年,杨必成与高明哲合作,优化了权系数方法,圆满地解决了徐利治教授的另一个公开问题,此即是在权威期刊《数学进展》发表的《关于Hardy-Hilbert不等式的一个最佳常数》一文。这一时期的研究说明,通过巧妙配方产生权系数,并辅以分析技巧估算它,从而建立加强型的Hilbert不等式或Hardy-Hilbert不等式,这就是所谓权系数方法,它是推动Hilbert型不等式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

第二阶段:1998年,通过深入研究探索,杨必成改进徐的权系数方法,在美国SCI期刊《数学分析及应用杂志(JMMA)》率先发表了引入独立参数以推广Hilbert积分不等式的重要数学论文“On Hilbert’s Integral Inequality”。该文通过巧妙配方,用改进的权系数方法伴之以引入独立参数及Beta函数,创造性地把对-1齐次核Hilbert不等式的研究提升到对一般负数齐次核的相关不等式研究,从而拓宽了Hilbert型不等式的研究渠道。该成果自然地开启了对Hilbert型不等式的全方位、多角度探索。后,美国《数学评论(MR)》及欧洲《数学文摘(ZM)》均对此文作了及时、详细的评论。由此而来,引起不少研究者的关注及引用,并导致不少引入独立参数的最佳推广成果发表。

2003年,杨必成与希腊数学家Th. M. Rassias合作,在SCI期刊《数学不等式及应用(MIA)》发表了长达34页的综述论文,对国际上引入独立参数的大量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作了归纳评论。该文在国际上引来了一批新的Hilbert不等式研究者。这一时期的工作特点是改进了权系数的方法并辅以引入独立参数及Beta函数,成功地推广-1齐次核Hilbert型不等式为负数齐次核的相关不等式。

第三阶段:2004年初,杨必成发现了对偶的Hardy-Hilbert不等式。同年,为科学表示引入多参量的推广不等式,他发表了配置两对共轭指数辅以独立参数的参量化思想。2005年,他应用第一阶段加强型的研究方法及参量化思想,构造了逆向的Hilbert不等式,由此开辟了Hilbert型不等式的新研究途径。

在2006年之后几年,杨必成在包括《数学学报》(英文版)在内的近10个SCI期刊发表了用线性算子理论抽象刻画一般负数齐次核的各类Hilbert型不等式;2007年,他构造了实数齐次核的Hilbert型不等式,为最终建立Hilbert型不等式及Hilbert型算子的理论作了准备;2008年7月,他应邀在第五届非线性分析国际会议(美国)作45分钟发言,系统总结参量化思想与抽象化算子刻画在Hilbert型不等式理论研究的应用。

第四阶段:2009年,杨必成在权威期刊《数学进展》发表了《参量化Hilbert型不等式研究综述》一文,以纪念Hilbert不等式诞生100周年。在前面几个阶段的研究积累基础上,杨必成开始著书立说,建立系统的Hilbert型不等式理论。

2009年1月,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他长达47万字的理论专著《算子范数与Hilbert型不等式》;2009年至2010年,国外出版社(Bentham Science Publishers Ltd.)出版了他的两部英文数学专著“Hilbert-Type Integral Inequalities”及“Discrete Hilbert -Type Inequalities”。这三本书,均以权系数方法、参量化思想及算子理论为主要工具,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论述Hilbert型算子及其不等式应用的理论专著,内容覆盖了近100年来该领域各类发表文献及“Inequalities”的主要成果。第一本专著主要论述负数齐次核的Hilbert型不等式及其应用;第二本专著主要论述实数齐次核的Hilbert型积分不等式及其算子刻画;第三本专著主要论述实数齐次核离散的Hilbert型不等式及其算子刻画。后两本专著的工作分别推广了第一本专著的相关结果,其特点是利用Hilbert型算子系统刻画Hilbert型不等式。

蒸霞日朗

天道酬勤,至2010年底,杨必成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的数学论文已超过250篇,其中约40篇为SCI收录,另有13篇发表在权威期刊《数学学报》,《数学进展》及《数学年刊》上,并获得多项科研基金资助及学术奖励。2002年,他的论文获中国科协“全国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2007年,他被授予“广东省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0年,他被中国教育界联合会授予年度“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证书;国外知名传记中心也针对他在Hilbert不等式的贡献而授予他极高荣誉;最近,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9年版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一书记载:2003 -2007年于2008年引用频次全国数学类前20名排名,杨必成名列第二。他现是美国数学会会员,广东数学会理事,全国不等式研究会理事长,兼任德国《数学文摘》,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及国内外多家数学期刊的编委……。

最近,杨必成在写作他的第四本专著:“Hilbert-Type Integral Operators and Their Inequalities”,计划在国外出版.内容主要阐述若干类型的Hilbert型积分算子的范数表示,合成性质及不等式应用等。接下来,他还计划写一部关于离散Hilbert型算子的专著。该类工作的要旨是利用Hilbert型不等式的理论成果探索Hilbert型算子的性态。

上一篇:医疗服务范文 下一篇:展示设计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