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贷款范文

时间:2023-03-21 12:26:59

学生贷款

学生贷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助学贷款 信用 大学生

一、大学生助学贷款现状

自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以来,全国申请并获得大学生助学贷款的人数多达百万人,贷款累计总计金额高达数百亿元。然而随着助学贷款的陆续到期,大学生助学贷款的违约率逐年上升。2003年助学贷款开始进入首批还贷高峰期,调查表明,学生毕业后能主动提供毕业去向并还款的只占应还款学生的50%,2005年大学生的不良贷款率为12.88%,2006年则高达28%。面对如此高的助学贷款违约率,又因为大学生助学贷款是一种无担保、无抵押、无质押、纯粹的信用贷款,银行也无法用具体的措施来规避这个风险。各经办银行因此暂停了不少高校的贷款业务,这使得大学生助学贷款这一普惠大学生的措施陷入尴尬的地步。

二、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贫困生的界定问题

由于我国把助学贷款的资助对象确定为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但因高校中的分布不均衡,收入水平,物价及地区差别有较大的差距,贫困生的界定难,因此一直困扰着高校做好助学贷款的工作。目前我国高校普遍按照由地方民政部门开出的贫困证明作为贷款对象认证的主要依据,而由于地方乡政府、村委会处于对自己无直接地利益关系考虑,存在把关不严的现象,使得贫困证明失真。

(二)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问题

大学生助学贷款是在未来还款能力不确定的条件下发放的,且贷款时间较长。此项业务因为社会效应和政策因素导致在执行的时候不能完全用市场化的规则来执行,面对违约风险较大的大学生,银行没有很有效的方法来规避风险。大学生整体就业质量不佳导致贷款大学生还贷能力不足,而学生对信用意识的淡薄则加剧了学生违约的可能性。银行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且助学贷款作为一种几乎接近没利润的业务它的成本并不比其他业务便宜,这也成为了部分商业银行不愿意发放国家大学生助学贷款或者少发国家大学生助学贷款的原因。

(三)一些高等院校对国家助学贷款不够重视,宣传力度不足的问题

一些大学认为大学生助学贷款是一种政策性的贷款,是银行与学生个人之间的行为,导致高校本来应该做的事都依赖于政府部门,被动地等待银行上门来开展业务。高校的宣传力度不足,宣传的范围较窄,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此政策并没有深刻了解。学校缺乏对贷款大学生的信息动态了解,也加剧了问题的不断产生。

(四)实施环境不完善

我国缺少一部统一的综合性的有关国家助学贷款的法律来明确政府、银行、高校和学生四方各自的权、责、利,助学贷款工作尚不能做到“有法可依”。

三、应对大学生助学贷款风险的措施

(一)关于解决贫困大学生界定的措施

1.建立贷款对象评定为依据的公开信息库,使资料更加明细和透明。如必须出示当地民政局等相关部门提供的贫困证明材料,参照学生选择住房的档次等。

2.建立了解助学对象真实情况较系统的多种渠道,在学校加强对学生生活情况的了解,另外通过书信或电话的方式与学生家庭所在当地政府、民政局及当地共青团组织联系,对学生的家庭进行了解。

3.可暂时给学生办理缓交学费手续,通过一定时间(不超过一学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察,确立申贷名单,排除非贫困生或不诚信者,解决短时间内办理贷款,对贷款者缺乏了解的弊端。

4.成立公开评定申贷者的体制。评审成员由学院领导、辅导员、班委及学生代表组成,评定出申贷者并网上公布,接受广大同学意见反馈,从中确定符合条件的学生。

(二)加强学生道德教育,树立诚信意识,建立全国性逐渐完备的诚信系统

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监控离不开学生的道德教育,通过诚信教育加强和巩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建立道德层面的保障。银行可以由国家牵头,投入人力和财力,在相关学校及银行的协助下,建立全国性共享的大学生个人诚信系统。借款学生毕业时,学校应组织学生与经办银行办理还款确认手续后,方可为借款学生办理毕业手续,并将其贷款情况载入学生个人档案及身份证;学校积极配合经办银行催收贷款,负责在1年内向经办银行提供借款学生第一次就业的有效联系地址;学生没有就业的,提供其家庭的有效联系地址。这在对解决借款学生逾期不还或恶意逃避还款的问题来说,无疑达到根除弊端的作用,从而全面推动后来贷款者积极及时诚信还款的品德建设。

(三)出台更加明细的助学贷款内容,督促高校加大力度宣传助学贷款

高等学校可以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到招生生源所在地进行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高等院校在招生过程可以宣讲关于助学贷款的详细操作办法并与录取通知书一起寄给新生,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仅知道有贷款政策,而且能够清楚地了解大学生助学贷款的目的、意义和申请办法。

(四)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建设,跟踪管理大学生个人信用

学生贷款范文第2篇

我出生在河北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父母均靠种地为生,考上大学的时候,我还有两个弟弟在上中学,祖父年迈,下身瘫痪,终年卧床不起,不仅时刻需要有人照料,而且每天的药物治疗就要花去很多钱。父亲是村里有名的大孝子,他为了照顾祖父,几年如一日,寸步不离;母亲则在村里的塑料厂打工挣钱,家里收入只靠母亲一人怎么能行?几年下来我们家已是外债累累,父亲虽然着急,但又不能离家打工,母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的大弟弟为了减轻里的负担,没有跟我商量就退学外出打工了。我当时气愤的问母亲:他学习那么好,为什么让他退学?其实我心里也清楚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母亲什么也没有说,抱着我就哭了,我也哭了。作为家中长女,我有责任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做一些事情,可现在,除了要钱我什么也不能做。绝望之中,我听一个在大学上学的老乡说贫困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这使我的大学梦再次燃起,我一定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实现我的大学梦。

我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学校,在老师和学校领导的热心帮助和亲切关怀下,很快就办理了助学贷款手续,当我拿到国家助学贷款的XX元生活费时,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受助对象和最终受益人,我深刻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贫困生的关注、关心、关爱和大力资助借此机会我想表达一个心声: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感谢自治区建设银行和自治区农业银行对我的资助,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感谢学校领导、老师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帮助,真心的感谢你们!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党和政府的关怀,我一定会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贷款不仅给了我上大学的机会,而且给了我学习的动力。几年来我不放弃任何为广大学生服务的机会,在大家的支持和推荐下,我担任过04级创新班班长,并积极主动地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同学,为自己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回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突出的地方,我始终把生活的艰辛当成前进的力量,把党和政府以及学校老师的关怀与照顾当成自己奋斗的动力。我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知恩图报、不忘他人,尽自己所能回报党和政府、回报社会。我要树立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乐观面对的人生态度。

四年的大学生活使我懂得了回报社会的责任,毕业将至,这也意味着我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在心里暗下决心:我一定要认真履行一名人民教师应尽的义务,为社会、为国家、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我要尽快还清贷款,让更多尚不起学的孩子们能够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过去我想要成为父母的骄傲,现在我要成为社会的财富,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尽到一名党员的义务和责任,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升华为前进的动力,积极投入到未来的工作当中,时刻鼓励、鞭策自己,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为建设和谐社会主义传递一份力量。

学生贷款范文第3篇

SoFi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由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一群学生在2011年组建,主营学生贷款。在美国,学生贷款是一件涉及近万亿美元的大事情,总统大选期间也是热门话题,平民出身的奥巴马总统夫妇就曾经受益于贷款支持的哈佛教育。《创业家》所采访的中国人人贷公司,包括拍拍贷、人人贷等,大多逐渐退出学生贷款领域,原因之一是它们认为中国大学生毕业后流动性太大,风险不好控制。SoFi则极为看好学生贷款,其业务已拓展到美国范围内79所高校。

这家公司的学生贷款利率可以做到比政府学生贷款还低(见表1)。“政府贷款是一刀切的,这对那些低违约率的学校学生而言不公平”,SoFi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麦克·卡格尼(Mike Cagney)接受《创业家》专访时说,而SoFi通过社区金融的形式,将一所学校的校友和在校学生连接起来,校友可以决定他们认为合理的回报。卡格尼就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之前,曾经参与创办一个名为Cabezon投资集团的对冲基金。

对于两大热点领域社交和金融结合模式的个中玄机,卡格尼表示,关键是打造借贷双方利益与共,共享成功的社区。一方面,以社区成员的名誉和面子来约束还款;另一方面,贷款人校友希望看到其他校友的成功,校友圈子的共同繁荣符合社区共同利益。

当学生贷了款,他们的还款表现对身为校友的投资者是透明的。一旦有违约行为发生,学生在校友圈子的名誉会受到影响,这就形成一种约束机制。卡格尼希望,在SoFi的平台上,学生遇到财务问题也即在违约行为发生前,便通过校友圈子寻求帮助,防止坏账发生。当然,与政府贷款类似,如果学生借款人暂时无法还款(薪水不理想或没找到工作),可根据收入状况选择还款方式或申请至多三年的延期。

SoFi 号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双重效益(double bottomline),在一些小额贷款先行者那里遇到过障碍。卡格尼认为两者确实可以兼得,但需要平衡,经济效益得分开考量,而且必须量化,细化到借款人的社会关系、职业、获得的校友辅导等。

SoFi模式之下,平台与投资者共同投资学校基金,利益绑定,风险共担,因此SoFi 比一般人人贷平台在每笔贷款中有着更大的责任。卡格尼说,从目前回报看,获取的利润空间和股本回报率都比银行高。

在SoFi 获得人人公司大额投资的背后,逻辑之一是逐渐开拓海外学生尤其是中国赴美留学生贷款市场。在谈到这桩投资以及今后与人人公司的合作时,卡格尼说,“在美国,给外国留学生提供融资是个巨大的潜在市场,由于外国学生可能随时离开美国带来违约风险,银行很少参与,美国政府也从未进入过。有了校友间约束机制,我们可以降低这种风险。而人人公司是打造这种借贷社群的理想合作伙伴。”

毫无疑问,SoFi这类新生代的人人贷金融公司,是为了改变传统金融服务业而生。不过,卡格尼表示,“我们首先要融入这个我们想改变的系统。这很费资金,也很费时间。”据他介绍,现有多数人人贷公司的贷款平台通过第三方银行来发放贷款,而SoFi在美国超过30个州获得了贷款业务牌照(非银行牌照);此外,它设立了证券经纪部门,通过专门的持照证券经纪代表,以定向私募方式(面向校友)发售投资产品。SoFi几位联合创始人在就读商学院之前大多有过传统金融服务从业背景,同时邀请富国(Wells Fargo)银行前高管等加盟管理团队,也使得公司在这个融入过程中有着比其他新创立公司奢侈得多的资源。

对SoFi这家人人贷公司(或者更准确地说,群对群贷款公司)来讲,学生贷款是最容易的切入点:市场够大,整合度也不高,借贷双方都是有商业价值的金融服务行业客户。卡格尼表示,一旦在学生贷款领域站稳脚跟,SoFi将通过现已培育的社区延伸进入比银行和其他竞争者有独特比较优势的更多金融服务范畴。

学生贷款范文第4篇

玛丽娅是保加利亚人,大学毕业后随父母移民来到加拿大,在多伦多大学拿到金融硕士学位后,便与我成为了同事。由于我们都是从“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出来的,相似的背景,使我们对事物有很多一致的看法,渐渐地便无话不谈了。一次喝咖啡的时候闲话家常,我羡慕她跻身加拿大名校接受教育,她却佩服我读完学位居然不欠一分钱,过上了无债一身轻的生活。她懊恼“为拿学位欠下一屁股债,还不知道哪年哪月能还清”。

本来嘛,一句闲话听过则过,也没有当一回事。后来,我和玛丽娅各属其主服务于不同的公司,平时除了电邮往来以外,时常也约在一块儿喝杯咖啡,聊聊各自的现状。在北美,除非事先说好,吃饭、喝咖啡一般都习惯各付各的账,我俩当然也不例外。不过有一回玛丽娅约我出来,向我讨教找工作的诀窍,见面寒暄坐定后,她便抱怨:“烦死了,工作没了,学生贷款还没有付清。”听她这么说,我当仁不让地请她喝了杯拿铁咖啡,是她最喜欢的。不久,她找到了工作约我出来,说要答谢我,请我喝卡布奇诺。看她兴高采烈的样子,我欣然接受了她的真诚谢意。

可有意思的是三个月后,玛丽娅不满意那个新公司,又约我出来帮她修改履历,为跳槽作准备。那天她情绪低落,又开始抱怨学生贷款没有还清,理想的工作又太难找。我听出了她的弦外之音,主要嫌薪水不够高,年薪只有7万加元。可事实上,在加拿大年薪7万元再加奖金,已属高薪阶层了,便忍不住好奇之心,问她究竟欠下多少债务?她说毕业时欠了6万加元学生贷款,其实是非常优惠,在学生期间一直到毕业半年之内都是无息,但是毕业半年之后就要对没还清部分收取利息。本来每个月这个账单那个账单要一一顾过来,有工作的时候还能收支相抵,但一没工作,这笔学生时代欠下的债务,本金加利息,好像永远还不清了,犹如噩梦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了。

其实玛丽娅的境遇在欧美太普通了。单在加拿大,就有近两百万人背负着学生贷款。这一债务总额约为200亿加元,合计的范畴包括联邦政府和省级政府贷款,每一个学生平均欠加拿大政府的钱,每天增加120万加元。与此同时,无法偿还的学生贷款总额高达1.5亿加元。而艰难的就业市场,加上连年高企的学费,迫使年轻人选择退出就业市场而留在学校。随着学费的连年上涨,学生的借贷率也由1995年的49%,上升至2005年的57%,如果不借贷,显然难以完成学业。但是,当学生贷款零利率期限到期,开始计算利息的时候,对年轻人来说无异于噩梦的开始。

加拿大学生的平均债务在6万加元上下,在利率处于历史新低的这个时候,政府的学生贷款利率就已经高达8%了,假如利率调高,支付高额贷款是不可想象的,那是债务缠身付出代价的一代人,即意味着他们将无法积累财富。

因为这一代人将用大部分的薪资来偿还债务,然后不得不尽可能的靠节省来累积财富,这对整个经济(靠消费带动增长的经济模式)产生的影响,当然也是不言而喻的。

同样在北美就读硕士,我在美国算外国学生,我所支付的学费比本地学生还要高两倍。玛丽娅是移民算当地人,虽然读的是名校,但学费比国际学生便宜,综合计算下来,我和玛丽娅的学费差不多。

为什么我能过上无债一身轻的生活,而她却挣扎在债务中苦不堪言?关键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不一样。

由于欧美奉行的全是华尔街鼓吹的提前消费、信贷消费的美国发展模式,银行放松信贷条件,最终导致市场上真正的供求关系遭到严重的扭曲。

比如原本年收入10万加元的家庭,只能供得起价值50万加元的房子,但在低利率房贷的支撑下,这样的家庭却能够支付80万加元甚至100万加元的房款;本来要存好几年才能买得起奔驰车,但只要向银行贷款,就立刻可以将奔驰开到高速公路上,养成寅吃卯粮的消费观念。

这看起来似乎是一笔皆大欢喜的买卖,银行赚利息,老百姓则可以“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先获得物质享受。但是,我们要谨记,“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而且是加倍偿还。银行贷款就像铁链一般,环环相扣,一旦借款人丧失还贷能力,铁链的一环便会断裂,银行的账上就会出现窟窿,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就会出金融危机。

不过,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我当年因为不够资格申请学生贷款,只能在公立大学全工全读,学的也不是心仪的专业,倒养成了量入为出的好习惯,绝不肯信贷消费。而玛丽娅从学生时代有资格贷款起,便尝到了信贷消费的甜头,除了背负学生贷款外,还负有信用卡债,到最后就只有拆了东墙补西墙,先还高利率的信用卡债,再还低息的学生贷款,以至于6万加元欠款拖了十六年才还清,连本加息超过了10万加元。

话说这个周末,我和玛丽娅碰面了,我祝贺她终于还清学生贷款请她喝了杯拿铁咖啡,她却端着咖啡苦笑道:“我的学生贷款还清了,我儿子马上就要上大学了,我最多供他两年学费,剩下的就只有靠他自己了。”

学生贷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助学贷款;违约率;问题;对策

一、助学贷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助学贷款实施于1999年,大规模推行于2000年。申请金额为学生当年的学费、生活费,最高上限为6000元,贷款期最长为10年,申请人数的比例不超过学生总人数的20%。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在过去20年中不断上涨,对许多贫困家庭来说,上大学成了不可承受的负担。为了让不利群体学生有平等的高等教育机会,政府加大学生资助,放宽贷款条件,扩大贷款面,学生贷款人数和贷款规模均直线上升。到2003年助学贷款开始进入首批还贷高峰期,根据当时的数据显示,学生毕业后能主动提供毕业去向并还款得只占应还款学生的50%,近10%的学生对助学贷款进行“赖账”,给发放贷款的银行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又因为助学贷款是无担保、无质押、无抵押的“三无”贷款,即使学生违约,银行也很难有具体的方法来规避风险。结果导致很多银行不愿意发放助学贷款或者只选择某些知名大学发放,规避不良贷款的比例,最终商业银行暂停助学贷款项目。2004年国家教育部等部门立即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改进和完善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重启学生助学贷款,但是仍然存在学生不按合同还款,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的问题,例如2009年,贵州省国家助学贷款自付利息违约率高达90%,位居全国第一,去年贵州省助学贷款违约率近五成。学生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这个问题,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分析问题原因

(一)信息不对称

在学生贷款实际操作过程中,通常高校学生资助贷款中心老师和年级辅导员充当重要的衔接作用,大量基础性工作需要老师完成。学生作为贷款合同主体,除了提供贫困证明以外,在整个贷款过程中参与程度不高。这使得学生缺乏履行合同的责任感,甚至有学生错误理解学生贷款,认为是国家无偿资助,不需要偿还。而学生签字确认贷款后,学费通过银行账户汇到学校账户,并没有到学生手中,这跟传统的交学费概念不同,导致一些学生就淡忘了这件事。而且学生来源广,毕业后流动性大,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在毕业之后更换住址、电话,没有及时更改银行留存信息,导致银行无法与学生取得联系,不能及时通知学生还贷,造成贷款违约率高。据统计,因信息不对称,错过还款时间,被动违约的情况大约占到所有学生贷款违约的50%。

(二)贫困学生就业难,收入低

近几年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工资普遍较低,而贷款学生家庭背景差,在就业方面能得到的资助更少,相对于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就业情况更不乐观。每月收入入不敷出,不少学生需要家庭支持维持生活。面对日益高生活成本和就业成本,许多贫困生毕业后因就业困难或就业出境不佳而根本无力偿还贷款。以一名学生贷款总额2.4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不上浮,6.6%计算,利息一年是1580元,分摊到每月131.67。这点钱看似不多,但对年收入就只有三四千元的贫困家庭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债务。因此大学生毕业后收入状况不佳,是学生贷款违约率高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贷款制度不完善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学生无需担保或者抵押,只需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即可。这种无担保、无抵押,纯粹的信用贷款,给予某些动机不纯的学生提供欠债不还的机会。学生在获取贷款后,给学校、银行留存不真实的个人信息,导致银行无法与贷款学生联系,催缴贷款。虽然这样的学生比例较小,但不完善的贷款制度和个人信用体系,大大加剧了学生违约的可能性。

(四)学生缺乏诚信意识

在当今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的社会里,学生作为大集体中的一份子,时刻受到非正面事件的冲击。学生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明显缺乏诚信的行为渐渐被人们淡化,助长了学生淡漠诚信的心理。在学生贷款中,学生对诚信意识的淡薄,趋势学生投机取巧,用虚假的家庭贫困证明,取得国家助学贷款或其他资助方式。由于学生来源广,东西部经济水平差距大,各省市的城市间收入差距也明显,为高校对学生贫困标准、家庭贫困信息真实程度的认定增加难度,融通易滋生不良贷款。这类学生一旦贷款成功,给学校办学、其他学生借贷带来不好的影响,造成学生跟风贷款,恶性循环,增大学生蓄意贷款,恶意欠贷的可能性。

三、对策

(一)加强贷款信息平台的建设

政府设立学生贷款资助中心,对贷款过程进行监督,指导,提供政策上的支持;高校设立专门的学生贷款资助办公室,负责学生贷款辅助工作,包括政策咨询,申报指导,资料填写等,在学生贷款前和毕业离校时,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咨询,并向学生发放贷款宣传资料,告知学生有关贷款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贷款信息,明晰借款人的权利和义务;银行经办人员进驻学校,让学生多与银行工作人员接触,减少学生对学校组织的依赖,树立学生还贷意识,增强责任感。同时,在信息发达的网络经济时代,政府、高校、银行因共同努力,建立贷款信息平台,把沟通、协调机制建构起来,一方面可以共享信息,另一方面方便学生查询有关贷款信息,及时了解本人还贷情况。

(二)还款方式灵活多变,减轻还贷压力

根据调查发现,多数的拖欠行为发生在还款开始后的前两年,随着时间推移,还款后期的拖欠率逐年下降。结合当今就业形势分析,还款压力过大市引起学生贷款违约的重要原因之一。借鉴美国政府制定的灵活多变的还款方案,以及我国信用卡普遍采用的最低额度还款方式的启示,我国的助学贷款也可以有灵活的方式:1.按时还款:每月固定金额还款,最长10年;2.延期还款:无力支付时,向银行申请每月最低还款额度或者延长贷款时间,延期利率可适当提高,直到还清为止。这样就避免学生因压力过大,逃避还贷。

(三)加强贷款模式的改革

将国家助学贷款与生源地贷款的优势相结合,建立生源地担保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最大的优势在于便于评判学生家庭贫困程度和控制学生贷款后管理。纯粹的学生助学贷款主要依靠学生的诚信还贷,不利于风险控制,如果采用学生贷款,家长或亲友做担保,在出现学生违约的情况时,通过担保人可以通知学生还贷,保证信息畅通,避免了在学校贷款学生毕业后失去联系而导致无法催款的风险;同时,在出现恶意欠贷的情况下,担保人还贷也保证了银行利益不受损失。对整体贷款系统的稳定及风险的降低提供了比较有效的帮助。

(四)加强诚信教育,完善信用体制

对于缺乏诚信,捏造虚假信息,骗取贷款的行为,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学生诚信意识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校时间最多,良好的学校环境能形成良好的品质。另一方面,学校建立贷款学生信用档案,对平时生活开支大,吃高档穿名牌的同学进行抽查,杜绝造假骗取贷款的行为发生。银行加强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完善信用制度,惩治违约行为。对于存在侥幸心理,故意拖欠贷款的学生,应记录在银行个人信用档案,情节严重的,对违约行为要给予惩处,并且将恶性信用记录较长时间内不予以删除,必要时对社会公开,以制约其以后的经济活动,包括个人房贷、车贷、信用卡办理等。

参考文献:

[1]江舒远.学生“赖账”近10%助学贷款难回收[N].中国青年报.

[2]王煜坤.浅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J].

[3]常亮.美国助学贷款的做法可供借鉴[N].北京:新京报.

作者简介:

徐扬(1987-),女,四川泸州人,大学本科,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研究。

弓瑞琼(1981-),女,陕西咸阳人,中级经济师,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研究。

学生贷款范文第6篇

关键词:助学贷款;诚信缺失;诚信还贷;和谐环境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一项措施,旨在帮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助学贷款主要有三种形式:国家助学贷款;高校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对学生办理的无息借款;一般性商业助学贷款。其中,国家助学贷款资助力度和规模最大,是助学贷款的主要内容。然而随着助学贷款的陆续到期,助学贷款从贷款高峰转化为还款违约高峰,使得助学贷款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尴尬。

一、助学贷款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

据有关方面批露,自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以来,全国申请并获准贷款学生总人数高达数百万人,贷款累计总计金额高达数百亿元,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靠此顺利完成了学业。然而随着助学贷款的陆续到期,贷款还款违约率逐年攀高。究其违约的原因,首先,诚信的缺失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而诚信的缺失又分两大类:善意失信与恶意失信。(1)善意失信: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有的学生可能至今还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经济能力偿还;有些学生工作了,但收入低,除了维持基本的生存,暂无余钱还贷:还有少数学生是一时忘了还贷。(2)恶意失信:少数大学生在申请助学贷款的过程中就弄虚作假,如虚开贫困证明,这些学生一开始就没打算还钱。

二、多方营造大学生诚信还贷的和谐环境

1.政府在营造大学生诚信还贷和谐环境中应起的作用

中央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宏观调控。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统一、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如果全社会有统一、完善的信用制度体系,欠款不还的毕业生无法贷款买房、买车,他们在使用信用卡时都会有比其他人更多的限制。即使不通过法院,他们的其他经济和社会生活也会因他们失信而受到很大影响,这样的话,他们时刻能感受缺失诚信的代价,也就不会去恶意逃贷。(2)改革助学贷款还贷机制。现有还贷机制的设计存在瑕疵:第一,还贷期限较短,按照我国现行助学贷款管理办法,无息学生贷款还款期最长为毕业后6年,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期最长为毕业后4年,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期限为1—8年,而偿还期限是从开始借款的时间算起,除去学生从借款到走上工作岗位的间隔,实际偿还期很有可能被缩短两到三年。第二,每年还贷数额设计固定,缺乏弹性。这既忽视学生未来收入的多变性和还贷能力的差异,也不符合人们一生的收入曲线规则。第三,没有考虑学生就业与否。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可以科学合理地延长还贷期限,设计灵活多样的还款方式,甚至可以采取人性化的减免措施。世界历史上很多国家都经历过高校毕业生助学贷款违约率较高的阶段。

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发放主要是由商业性银行承担的,而商业银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所以银行方面应完善助学贷款风险机制。(1)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而加快建立学生信贷档案登记制度、学生信贷评估制度、学生信用风险转嫁制度应成为学生助学贷款信用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将有助于帮助借款学生积累个人信用财富,方便就业和进一步的发展,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用意识,促使其养成及时还款的守信行为。(2)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失信惩罚机制,明确在信贷关系中失信的法律边界。通过这种制约机制的设立,加大违约者的失信成本,促使其行为趋向守信,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和化解助学贷款风险。(3)与高校紧密配合,做好助学贷款的有关工作。首先,要严把资格审查关,获得助学贷款的对象必须是品学兼优、家庭贫困、不断追求进步的学生;其次,严格程序关,规范审批程序。银行助学贷款风险机制的完善不仅有效地保全了自己的利益,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的诚信还贷。

2.高校在营造诚信还贷和谐环境中应起的作用

表面上看来,还贷工作只是针对学生的琐碎工作,实际上它是考验学校全面工作的一道大题目,破解这道大题,就能解决诚信还贷的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大学生的还贷能力反映着高校的培养能力。高校在为学生营造诚信还贷环境中主要要把好四关:(1)质量关。高校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在银行方看来,“人才”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有偿还能力的学生。所以学校要千方百计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2)就业关。人才必须走向市场才能体现其价值,才可能具备银行认同的还贷能力。所以学校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尽最大可能把人才推向市场。(3)诚信关。还贷工作最为关键的环节莫过于学生毕业后兑现承诺。学校在这项工作中通过人性化的管理,人文化的关怀,客观上促进大学生怀着感恩的心去饮水思源,诚信还贷。(4)制度关。诚信是个人品格,同时又需要制度的约束。学校可以建立由“学校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助学贷款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工作处—院系学生工作组”的管理模式,银校双方定期沟通的工作机制,以及家长承诺与联系制度、与毕业生就业单位联系制度、毕业生联系档案和停贷制度等等。

3.学生在营造诚信还贷和谐环境中应起的作用

国家助学贷款是伴随着高校扩招后为解决贫困生读书而设立的专项资金,实际上属于商业性贷款,不是无期贷款,也不是无偿赠送,到了时间就要还贷,这是相关法规明确规定的,逾期不还就会影响这一专项资金的周转,直接影响到下面学弟学妹的贷款,同时也会动摇银行对助学贷款的信心。大学生是助学贷款的主要受益者,也是诚信还贷的主体。再说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更不用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了。为了能够让更多贫困学生有学上,能够享受到国家助学贷款的帮助,诚信还贷更是我们每一个贷款学生的责任。因此,大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为营造我国的诚信环境作出贡献。

缓解助学贷款诚信困境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学校、学生等多方努力,共同打造一个和谐的诚信还贷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助学贷款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良性循环下去。

参考文献:

[1]杨宝东.当前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缺陷及出路[J].理论与观察.

[2]罗道全.美国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及其启示[J].北京教育.

学生贷款范文第7篇

关键词:助学贷款;诚信制度;违约;美国的诚信制度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12-0015-02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借款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弥补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不足,毕业后分期偿还。

国家助学贷款开展以来,很多经济困难的学生因此而受益,顺利完成了学业。但近年来,在还款上出现了一些学生不守诚信的违约现象,这种违约现象造成的最大苦果是银行对大学生失去信任,导致个别地区的银行以各种理由拖延助学贷款的申请和发放,使那些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的贫困生们感受到了巨大的焦虑和无奈。笔者试图通过与美国公民信用制度对比,反思中国大学生助学贷款的诚信危机。

一、中国大学生的诚信认识现状

据东华大学学生处的一份调查显示:85%的学生认为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地位很重要,14.1%的学生认为地位一般,还有0.9%的学生认为无足轻重;在和他人交往时,67.2%的学生看重对方的诚信,2.8%的学生认为无所谓。69.3%的被调查同学眼中社会的诚信状况并不乐观,只有15%的学生认为状况较好,但67.8%的学生对构建诚信社会是有信心的。当申请减免学费或困难补助时,有4.3%的学生选择了基本照实,略有夸大;当问到自己在生活中能否做到诚信时,有26.7%的学生选择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被调查对象中96.3%的学生表示一定会按时还款,3.4%的学生表示到时候再看,还有0.3%的学生表示能拖就拖。在对待学生贷款不还问题上,63%的学生认为应该联系其工作单位,以工资抵贷,15%的学生认为应该扣压其毕业证书,直到其还贷,13.8%的学生认为应该对于有作弊等行为的学生不予贷款。

从以上调查中,我们可以过滤出这样几条信息:一是大学生对社会整体的诚信状况不乐观;二是由此导致对大学生的影响是诚不诚信要看具体环境,看别人讲诚信,自己就跟着诚信。也就是说诚信还不能成为大学生的自发行为,大学生的诚信观仍处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阶段,缺乏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与意识。三是对大学生的助学贷款缺乏有效的还款违约惩罚措施,只是简单的扣押毕业证书,致使毕业生还款更加困难。

在这种整体状况下,必然会出现部分毕业生还款违约问题,必然会出现高校与银行之间关于助学贷款的恶性循环。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美国每个人都十分重视信用记录,一旦有不良信用记录,则对自己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有时还要付出相当的代价,这种代价用金钱都无法挽回,这就使得美国人都有着较好的信用意识,他们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资信中介机构咨询自己信用状况,尽可能归避不良信用记录,以减少日后给自我的经济活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不便。

二、美国注重诚信教育的终生化、社会化

在美国,诚信教育是美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人都把教育孩子从小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自从学生入学伊始就会接触到有关诚信的诸多内容,通过教师言传身教的引导强化学生的诚信自觉意识,使其认识到除知识之外诚实守信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资本,诚信的缺失必然导致其在事业上的失败。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各类组织也通过定期开展信用知识的培训进一步增强本企业员工的诚信意识。但是诚信不是仅仅通过自律就能实现的,只有在自律和他律共同作用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自身在积极营建良好的道德氛围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约束学生的失范行为。如果学生在校内做出违反法律的行为、越出道德合理性范围或在学习中弄虚作假等行为都将被记录在个人信用报告中,这种不良行为必将对其下阶段的学习或工作产生消极影响。在美国信用理念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已经拥有了厚重的积淀, 讲求信用是美国社会得以有效运行的基本准则和道德基础,培养学生的诚信观念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联邦政府将信用作为一项考核每个公民以及社会各类组织从事各种活动的重要指标, 以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三、构建完备的惩罚体系与完善相关立法

首先,美国的信用体系十分完备,设有国家信用局,纪录和保存每位公民的信用档案,对每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打分评级,如果某人有了信用不良的纪录, 那要办理信用卡、贷款买车购房等就很困难。学生贷款往往是一个人一生中的第一笔贷款,是一个人积累信用得分的开始,所以借贷人一般不敢拿自己的信用开玩笑而任意拖欠学生贷款。其次, 美国政府还制定了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多样的还款方案。这些方案包括: 标准还款计划 (Standard Repay-ment)、延期还款计划 (Extended Re-payment) 、渐增还款计划 (GraduatedRepayment) 和按收入比例还款计划(Income Contingent Repayment) 。最后,回收措施得力, 对拖欠者给予严厉处罚。学生贷款发生拖欠除了将拖欠情况报告给信用局, 还会受到以下惩罚: 1.失去申请延期还款及债务免除的资格;2.授权税务部门从个人所得税中扣除;3.将拖欠者名字在媒体上曝光;4.对恶意拖欠者的最严厉的惩罚措施是诉诸法律, 由法院强制执行。[1]

美国联邦的每项资助计划都以立法的形式形成国家的法令,以法案带动资助,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对高校助学贷款政策及其相关立法的不断修正, 以便它们能更好地促进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2]

四、资助体系集约化

美国政府的资助方式和途径非常多样和复杂,但各种资助方案均统一于 “资 助 包 ”(Financial AidPackage)。按照美国联邦教育部的解释,所谓“资助包”是把提供给学生的全部资助, 即把所有联邦政府的、非联邦政府的各种资助, 如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校园工读混合成一个“包”,以便协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其核心是大学生通过规范合理的配置,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与其困难程度相称的经济资助”。“资助包”最初由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 (简大学委员会) 设计开发《高等教育法》颁布后,美国国会在大学委员会的基础上,制定了更具权威的配置“资助包” 的“ 国会方案”(The Congreemethod)。[3]

通过对美国诚信状况与诚信制度的分析,对比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所面临的困境,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的启示,美国的信用制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国家通过各种努力长期积淀的成果。笔者认为,在我国的具体国情状况下,我们目前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建立诚信终身网络档案,使每个人都自觉的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断培养诚信品质,使个人的诚信渗透到其生活大方方面面,伴随一生。

完善毕业跟踪调查。对毕业生要建立一个系统的联系跟踪网络,使毕业生与学校保持持久联系,通过校友会等组织,掌握每一个毕业生的基本动态信息,

2.加强学校就业指导功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帮助学生顺利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为毕业还款打下经济基础。

3.建全助学贷款信用管理制度,完善还款违约惩罚机制。具体要做到:一是对申请贷款的学生应进行困难认定工作,只有符合学校制定的困难认定的标准才可以贷款。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开始这项认定工作,但细节方面还存在很多漏洞,需要不断的补充完善,使贫困生认定工作成为把好助学贷款政策的第一道关。二是在签署合同时,明确学生个人、银行和校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到有章可循。三是要有灵活便捷的还款办法,可以把目前的按月、季还款改为按年还款,或者,在学生毕业后第一年,按其就业状况的好坏,可再选择一次还款方式。银行和个人之间应有畅通的反馈、沟通渠道,实现异地还贷等,使还贷机制更可行、更宽容、更人性化。

4.不断完善还款违约惩罚机制。取消简单的扣押证件的办法,通过个人诚信档案系统,使个人违约行为影响其工作单位、生活环境,使诚信成为个人生活幸福、工作成功的通行证。

5.加强贷款方面的立法建设。我国法制建设还很不健全,大学生贷款违约更是法律体系的一大空白,因此要加快这方面的立法工作,为大学生助学贷款提供坚强的法律后盾。

6.诚信教育的形式多样化、内容深入化。

首先,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大学生知道了解国家的助学政策,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的感恩情怀,教育大学生要奋发努力,回馈社会。

其次,从国情、校情出发,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教育、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课堂,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教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渗透诚信理念,使诚信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寓教于乐。如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团日活动,“大家谈诚信”主题征文活动,“诚信在我身边”主题演讲比赛活动,“大学生诚信是否缺失”辩论赛活动等,在学习和讨论中明辨是非,造就诚信。

以上只是笔者一些不太成熟的建议,要想真正解决大学生助学贷款中的诚信危机,必然需要集合全社会的力量,关爱贫困生的成长,关注国民诚信教育的发展,促进诚信教育的社会化、终生化与法制化。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所在。

参考文献:

[1] 李红桃, 朱俊文.美国联邦担保学生贷款的经验及其启示[J].教育与经济, 2002(4)

[2] 高建民.美国近年联邦教育资助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8)

学生贷款范文第8篇

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1]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制基本形成,高等教育由公费变自费,而且收费逐步提高。高等教育全面收费政策导致高校贫困生群体的形成。为了解决家境贫困的学生因“缺钱”而被剥夺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这样的问题,1999年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出台。从1999年国务院颁发了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文件到2009年新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实施,该政策在十年中不断被修正,且成果愈加突显。教育部财务司巡视员、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崔邦焱在2009年初说,从1999年至2008年年底,全国高校累计有436.1万名大学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圆了自己的大学梦,累计贷款金额达337.1亿元。[2]大学生助贷政策,不仅帮助国家缓解了财政危机,而且给贫困学生解决了上不起学的难题,真可谓是高等教育之“福音”。

二大学生助贷政策十年变迁

1 1999年~2004年助贷政策

1999年6月,我国第一次颁布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文本《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试行)》,政策规定了以下几点:(1)贷款主体是金融机构;(2)由国家财政给予同期法定贷款利率50%的贴息;(3)贷款额度每年最高8000元,学生毕业后4年偿还完本息。[3]2002年以后,贷款额度改为每年最高6000元。2004年国家对助学贷款政策进行了调整,首先延长了偿还期,从4年延长到8年,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由政府财政补贴,毕业后利息全部由学生自付,并建立了学生还款约束机制,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利用媒体公布违约学生名单。[4]

2 2007年助贷政策新面貌

2007年,针对助学贷款政策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偏窄、资助标准偏低的情况,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该意见在强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同时,要求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和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并且规定对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生,毕业后自愿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从事第一线工作且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国家实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5]

3 2009年助贷政策新况

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发〔2008〕1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09〕3号)有关精神,财政部、教育部决定自2009年起,对中央部门所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自愿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含3年)的学生,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国家在学生毕业后每年代偿学费或国家助学贷款总额的1/3,3年代偿完毕。对于未满3年服务年限的学生,取消对其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格。[6]

三对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的评价

1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增多了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是国家力图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资助制度的创新。它立足于解决弱势群体的上大学难问题,圆了贫困学生的大学梦。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摆脱贫穷的宿命,也扩大了国家遴选国家栋梁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范围。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07年2月,全国已累计审批贷款学生115万,审批贷款合同金额达到96亿多元,先后有108万学生得到发放贷款69.8亿元。自从2007年国家建立健全新的资助政策体系以来,基本上保证了每名进入中职学校和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的学生都能顺利入学;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保证了这些学校都不会把新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拒之于大学校门之外。大学生助贷政策的改进和推行,发挥了政府在社会财富分配上的优势,也促进了教育公平。

2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从实施过程来讲,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能够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和完善,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1999年的助学贷款政策规定了贷款主体、贷款担保、贷款利息、贷款最高额度和还款年限等,对于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没有进行预测和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2004年针对助学贷款回收困难的问题马上对该政策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建立了学生还款约束机制。2007年大力倡导的生源地贷款政策,对于降低助学贷款的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助学贷款的对象是贫困生。贫困生可能未来的经济偿还能力会很强,但其家底薄弱,在现行创业难的社会背景之下,要这些学生在规定的年限之内还完所有贷款是有困难的。2007年和2009年的助学贷款代偿政策的出台,不仅减轻了学生毕业后的还款负担,增加了贫困生的还款能力,同时也缓解了有的地方就业难、人才奇缺的问题。站在银行的角度,他们的贷款风险在国家的襁褓下,变得愈来愈小,促进了大学生助学贷款向健康之路发展。

3阻碍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有效执行的最主要因素依然是还款约束机制不健全

助学贷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举步维艰的最主要问题是学生欠款恶意不还,银行承担的金融风险太大,自身的商业利益受到损害以至于向学生发放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对于这些问题,很多人都指责是由于现在的大学生信用意识太差。笔者认为,主要由于以下两个原因:(1)从人的本性来讲,任何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倾向。不只是大学生,很多社会人如果从银行贷款,如果不偿还没有人格或利益损失的话,他会不还。因此,助学贷款的偿还问题不能被动地依赖大学生的信用,而是应该建立一个助学贷款还款约束机制。(2)在我国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个人信用制度基本上还是空白。根据博弈论,学生贷款后违约的收益高于不违约的收益,所以不还贷的情况愈演愈烈,迫使银行曾经出现了停贷的现象。

虽然我国尝试了一些助学贷款还款约束机制,如曝光违约学生的名单,倡导生源地申贷等,从一定程度限制了学生违约的可能性,降低了银行的金融风险,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助学贷款回收难的问题。以2004年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建立“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息查询系统”为例,如果贷款学生违约,将其名单在新闻媒体及全国高校毕业生学历查询系统网站公布,以期使他受到谴责。但在现行体制下银行很难找到欠贷学生,要惩罚学生而付出的成本高出银行本息,银行只能根据国家政策核销为呆账坏账,并承担相应的损失。当欠贷学生得不到应有惩罚时,就会出现“守信失利,失信得利”的情况。

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助学贷款的还贷难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即让大学生的助学金还贷信用与社会保障机构的保险、退休金以及他日常生活和谋生的文档和证件挂钩,并入个人档案。大学生有这样的失信行为,他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麻烦,如找不到工作、老无所保所依,这样才强迫人们提高信用度。美国人的个人信用很高,并不是由于他们的信用自觉,而是因为美国个人信用体系比较完善,借贷不还会受到很重的惩罚,其设立的个人信用体系配合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保证了美国助学贷款模式的生存和运行。因此,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使受贷学生的违约动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才是保证大学生助学贷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解决了贫困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使那些学生及其家庭从中得到了实惠,但由于我国各项相关制度还不是很健全,在实施过程中容易被不讲诚信的人钻空子,给实施带来很大的阻力。我们已经意识到该政策存在的必要性和它的问题所在,正在借鉴西方国家的精华,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延长还贷年限、贷学金代偿来解决刚毕业的学生的经济能力相对薄弱,无法还贷问题;提倡生源地贷款以方便银行对借贷毕业生的跟踪问题;考虑怎样通过与社会保障机构合作约束学生还贷违约行为,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和追贷成本等。大学生助贷政策是好的,但它是否能让全民受益,不仅靠的是我们大家的自觉性、道德心与诚信,也要健全助学贷款还贷制度。只有法制与诚信结合起来,才能解决助学贷款的供求矛盾,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

参 考 文 献

[1]赵建凤,陈宝峰.国家助学贷款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3).

[2]张珏瑛.10年来436万大学生受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中国教育部网。2009-04-29.

[3]李志峰.我国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相关性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4]林艳芳.国家大学生助学贷款期延长到8年,新政策今秋起实施.中国江西网.2004-7-20.

[5]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中国教育部网.

[6]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9]15号.中国教育部网.

[7]张青枝.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青年研究,2009(2).

[8]陈汉聪.分配型教育政策执行的理论构建――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8(3-4).

学生贷款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诚信缺失

[作者简介]李宇杰,广西师范大学校团委书记,硕士;陈喜凤,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F832.479;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10-0160-04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是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公平教育的重要保障。它是由国有独资银行开办的、国家财政贴息的,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含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研究生和第二学位学生的,用于支付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助学贷款。对高校而言,认真总结助学贷款的经验,高度重视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加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力度,积极配合银行共同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义不容辞。

一、广西某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与回收现状

广西某高校为师范院校,贫困生比例较高。根据国家及广西的贫困生界定标准,该高校的贫困生比例为46%,特困生比例为22%。在国家及广西教育厅相关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推动下,各高校于2002年7月开始启动国家助学贷款,与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往来。截至2011年5月,该校曾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人数达8200人,资助金额达1.2亿元,当前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在校生人数5530人。

在国家和广西区政府的支持下,该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困生和贫困生均能依托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有学可上,不会因贫困而失学。随着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日益完善,目前高校和银行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重点已转向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根据国家助学贷款新旧机制的政策,高校毕业生一毕业即进入了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期,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按合同条款进行足额还款,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因种种原因出现了违约情况。根据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5月31日),在应还国家助学贷款的1719人中,违约的情况不容乐观,其中,违约人数达到了476人,比例为27.69%。其中,新机制下的贷款违约人数412,比例23.97%;旧机制下的贷款违约人数64,比例3.74%。

目前,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明晰贷款责任,确保国家助学贷款有效回收,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持续进行,这些新的问题成了高校和银行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二、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助学贷款管理体制缺乏完善的诚信监督体系和违约惩罚机制,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投机心理

首先,国家助学贷款属信用贷款,即无担保贷款,在学生贷款逾期不还时,银行方面在约束借款人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不如担保贷款那样可将抵押物拍卖或处理;其次,国家助学贷款属发放期限较长的小额贷款,在贷后管理、催收等方面,银行要付出较大成本,出现还贷情况不佳时,尽管银行依照规定可以采取债权保护措施,依法追偿贷款,但这属于学生违约后的追究,操作起来难度大,处理也很被动;再次,按照规定,如果学生违约,学校有义务协助银行追缴贷款,但是学生毕业后情况极为复杂,工作无着或变动频繁,一旦出现查无音讯的情况,学校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最后,按照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规定,贷款银行定期以学校为单位在公开报刊及有关信息系统上公布助学贷款违约比例和违约借款人姓名、身份证号及违约行为。事实证明,有关部门对此处理是非常谨慎的,对违约学生的震慑效果不佳。所有这些充分证明了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上的乏力和欠缺,也因此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投机心理。

2.贫困生就业能力弱,初次就业工资水平低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校大学生日益增多,我国每年本科毕业生人数直线上升,再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每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更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贫困生在校期间要花很多时间进行勤工俭学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学习时间不多,无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从而导致专业知识掌握不牢、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由于贫困生的经济能力有限、社会资源比较少,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无法承担高额的就业成本,就业地位不平等,就业压力大,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敏感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更会导致他们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而现在成功就业的毕业生,刚开始的工资水平普遍都不高,导致贫困生没有足够的资金还贷。

3.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重视不够

学校教育比较强调的是智育,即获得高分就进入好学校,而较为忽视学生的德育,把追求升学率当作根本任务,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即使在德育教育上,也片面强调和注重受教育者对社会负责和服从,无视学生对自己负责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培养,道德认识、态度和行为不能很好地协调起来,只讲大道理,不注重对学生的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的教育。

4.大环境直接引诱和影响了学生的不诚信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群体,同样受社会各种思潮和现象的影响。社会上一些虚假广告让人眼花缭乱,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经营者的拖欠赖帐、偷税漏税、走私骗汇等,社会缺乏信用评估体系、失信惩罚机制和立法规范。不诚信现象如此泛滥,即使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也难免不受其影响,很容易有从众心理。遵循诚信法则行事的人不能得到太多的实惠,相反,那些处处行事与诚信相悖的人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诚信虽然在观念上得到尊重,但是在现实中却没有明显的约束力。

5.责任意识淡薄、反思能力的缺失是大学生不诚信的内因

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是学校到学校,缺乏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小事与大事的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缺乏理性思辩和分析选择能力,容易将观察了解的一些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从而被误导失去了诚信观念,甚至出现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这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他人和社会的要求高而多,对自己的要求低而少,考虑的是别人应该为自己做些什么,责任意识淡薄。

6.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其他心理原因

大学生的诚信危机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大学生诚信缺失其他的心理原因也不容忽视:一是躲避惩罚心理,有一些大学生无法通过恰当的方式如自己的努力、刻苦学习等通过考试,为了避

免补考、丢面子、影响毕业和就业,就会选择作弊等方式来应付;二是低成本心理,即不讲诚信成本很低、划得来;三是虚荣心理,这个阶段的大学生都十分关心自我、关注自我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保持自尊,因而在生活中采取虚假、欺骗的手段;四是恶作剧心理和逆反心理,在大学阶段很多都处于叛逆期,有时不是为追求利益而纯属愚弄、欺骗别人,贷款故意不还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对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1.健全完善学生诚信评价机制和法律约束,发挥信用约束的威慑作用

高校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只靠诚信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是不够的,还必须健全和完善有效的学生诚信评价机制,通过制度的约束提高违约学生的失信成本。其中最有效的办法为,一是为贷款学生建立贷款档案和个人信用档案,档案除详细记录个人基本情况之外,还要重点记录在校贷款、还款的信用情况,高校可单独建立,也可与银行共同建立,要纳入网络化动态管理,要将信用档案依照一定程序向银行公开,将学生的诚信状况与以后的助学贷款工作结合起来,对于诚信记录较好的学生,建议银行及时足额发放贷款,对于诚信记录不好的学生,提醒银行慎重对待,学生毕业后可将两份档案放入个人人事档案,待本人贷款归还后取出。二是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促进社会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贷款信用应与人事、劳动、司法等部门和机构联网,形成一张严密有效的监督网,充分发挥信用档案广泛的威慑力,让守信者处处受益,让不诚信者一处失信就处处受牵制,为自己的失信行为付出代价,从而在全社会逐步形成做诚信人、办诚信事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尽快建立与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出台对贷款违约的学生进行处罚、监管、追债的法律,依靠全国联网的个人征信系统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个人进行惩罚。当道德评价不足以约束人的不良行为时,就应当拿起法律这个有力的武器。

2.强化贷后管理,营造银行、个人、家庭三方诚信平台

对于学生家庭,重视建立学校、家庭监督系统,通过贷款学生家长担保、情况通报、责任明确、共同监督、协助还款等制度的建立,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家庭诚信监督平台。

对于贷款学生本人,通过加强对获贷学生的就业指导,获贷学生生涯规划辅导,特别心理关爱等专项活动,促使贷款学生心理脱贫,摆脱还款压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提高贷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为以后的还贷提供良好前提条件。

对于贷款银行,加强银校合作,畅通信息渠道,强化服务理念,建立贷后还款提醒机制,畅通还款障碍,为贷款学生提供简洁、方便、高效的还款服务。

3.开展诚信实体教育,在引导中培养诚信,让每一位贷款学生在学校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

通过对获得贷款的学生和贷款毕业学生进行“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诚信教育暨征信金融知识讲座”、两课教学、与每一位获贷学生签署《广西某校贷款生诚实守信承诺书》等教育形式,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和国家助学贷款合同条款的深入理解为切入点进行诚信实体教育,明确个人得到贷款的责任和义务,不断强化贷款学生的诚信意识。

4.注重政策宣传。重视贷款学生感恩教育

通过专门网站、编印宣传手册,推行“诚信教育考试月”、建立诚信光荣榜和违约通报栏等方式,进行诚信行为和违约后果宣传,树立正面典型,揭示反面后果,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和舆论的监督作用,让诚信教育落实到学生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同时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校园文化建设都体现“诚信为本”,对个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督促,在全校学生中营造出“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气。

国家助学贷款学生每学年固定志愿服务时数,学生通过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或社团义工活动完成志愿服务时数,通过自己专业技能或力所能及的服务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学会给予、回报社会,体会感恩、饮水思源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强化诚信意识。

5.关注贷款贫困生、加强就业帮扶力度

首先,国家需完善就业政策,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加快建立针对贫困生的资助制度,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其次,针对贫困生面临毕业时出现的自卑、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应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引导他们积极调整心态,提高自身心理调节能力,指导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培养综合能力,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最后,就业指导中心应加大对贫困生在校期间的帮扶力度,通过增加校内勤助岗位、优先推荐优秀的贫困生参加岗位见习和社会实践等方法,给予贫困生适当的资助、补贴,缓解其经济压力,解决贫困生的后顾之忧。面临毕业时,积极组织贫困生参加校内外的招聘会,重点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的贫困生。

学生贷款范文第10篇

1、覆盖面狭窄。县辖内办理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有工农中建行、信用联社五家机构共79个网点,现仅农村信用联社一家金融机构5个网点开办助学贷款业务,开办助学贷款机构的覆盖面非常狭窄。

2、贷款额度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学杂费也是船高水涨。*年资助的225名贫困生中,有61名学生的学杂费超过10000元,占27.1%。无偿助学发放的1000元、2000元、(最高5000元)对贫困生来说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学杂费的要求,这类贫困生就非常需要助学贷款来帮助解决就学问题。而实际近三年累计发放助学贷款的笔数、金额分别占需求人数的5.99%和需求金额的8.46%。可见,我县助学贷款业务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3、还款时限短。我县现有的大学生助学贷款,只是信用社凭学生家长的申请,由家长提供资产抵押或采取保证人保证等方式而发放的期限在一年内的一般性消费担保贷款,一年之后就要偿还贷款,根本就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帮助贫困生解决困难。

大学生助学贷款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推广,但在金融机构却勉为其难,实践中进展缓慢。造成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到行政体制、金融体制、教育体制深层次矛盾和利益分配格局以及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等各个领域。主要表现在:

1、政府对助学贷款协调督促难以到位。我国金融管理体制在98年实施了重大改革,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除外)实行垂直领导和管理,造成政府协调督促难以落实。

2、金融机构对助学贷款缺乏兴趣。助学贷款是一现政策性业务,与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和网点现状存在着矛盾。助学贷款业务具有单笔金额少、涉及环节多,回收期长,利率低,管理成本高的特点,经办每一笔业务所花费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成本,加上各项费用,使该项贷款收益少甚至亏本。并且助学贷款利息50%部分需要财政补贴解决,而财政补贴部分须经教育、财政部门层层审核审批,往往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落实到位,影响了金融机构当期利息收益。

3、助学贷款制度设计和职业道德建设滞后。各金融机构没有制定相应的助学贷款操作办法,对助学贷款的开办机构、申请条件、发放程序、会计核算办法等缺乏具体的制度设计。部分学生家长错误地认为助学贷款也属于“国家福利”性质,可无偿使用。更有人认为助学贷款只怕贷不到,不怕还不掉,到期自有国家会想办法核销。部分信用社在把助学贷款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加以感情化、权力化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助学贷款的门槛,使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贫困家庭可望而不可及。助学贷款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人情贷款、权力贷款。

助学贷款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福祉。根据*县助学贷款工作实际,为此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助学贷款的认识。各职能部门要充分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已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助学贷款的方式方法。金融、教育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向学生和全社会作好政策宣传工作,让每位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都能了解助学贷款的相关内容和相关政策。教育部门应督促学生、家长配合金融部门做好助学贷款的管理、情况反馈和毕业后的跟踪工作。

2、政府应指定金融机构办理大学生助学贷款业务。农村信用社办理助学贷款业务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理由。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机构网点遍布全县各乡镇,符合贫困学生分布状况,能更近更快地解决城镇农村贫困学生助学贷款的需求。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对信用社开办此项业务增加的成本支出,应给予一定方式的弥补,对有关税费,给予适当的减免。

3、尽快制定*县财政贴息助学贷款实施办法,弥补制度设计缺陷。制度设计力求做到内容具体明确,程序规范、结构严密,可操作性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后续可升级性。

上一篇:住房贷款范文 下一篇:信用卡贷款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