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范文

时间:2023-03-16 23:55:06

文物建筑

文物建筑范文第1篇

郑州开元寺塔建筑分析

鸿庆寺石窟调查的新收获

鹤壁王家辿传统村落研究

卫辉小店河传统村落研究

博爱贵屯清代民居调查简报

试析洛阳金谷园新莽墓的建筑特征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特征分析

从洛阳关林谈祭祀关羽的建筑

浚县云溪桥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

试析日本古建筑的保护理念

土工试验在土遗址保护中的应用

关于城墙遗址保护的思考

东北大学旧址理工大楼的保护

文物保护原则在保护规划中的运用

万里茶道汝州段文化遗存调查

浅谈中原地区文庙建筑

济源阳台宫玉皇阁维修设计之收获

焦作市区两处清代民居迁建报告

浅议邢台天宁寺前殿的斗栱

北朝至两宋时期河南古塔研究

西安户县化羊庙献殿研究

金刚宝座塔与曼陀罗文化初探

南阳地区仿木构墓葬建筑形制研究

略论河南佛教石窟的艺术特色

新密市老城重点历史建筑调查

方顶村乡土建筑保护管理探析

济源市文物建筑的优势和保护思路

濮阳市文物建筑现状与保护

浚县古城研究及其保护与发展构想

百家岩寺塔保护规划评估内容与研究

连云港碉楼民居的调查与保护思考

焦作恩村玉帝庙、祖师庙调查简报

临海古城墙的建筑特点和保存状况

张氏帅府——沈阳建筑近代化的历史缩影

重庆木鱼山区防御性民居建筑浅析

汉代画像砖石墓地上建筑现象简析

从薛村吕氏老宅谈新安典型民居的特点

鹤壁五岩寺石窟化学保护材料选择试验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研究——以党家村为例

谈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旧址的建筑与历史

河南许昌襄城县湛北乡坡李村清代民居报告

郑州纺织工业遗产刍议——以郑州第三纺织厂为例

武陟嘉应观中大殿历史遗存彩画的保护研究

河南省第五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其保护利用

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甘肃徽县栗川白塔勘察及维修加固设计报告

河南内黄三杨庄汉代庭院建筑遗址的建造技术研究

传统民居保护视角下的河南新郑地域性营建技术研究

文物建筑范文第2篇

《文物建筑》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文物建筑范文第3篇

【关键字】文物建筑保护讨论

中图分类号: K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保护文物建筑的意义

文物建筑是历史文化的遗留,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它全面反映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在我们今天看来,古代的文物建筑是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实物,能激发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是研究历史、科学、技术的见证;是新的建筑文物建筑的保护艺术的借鉴;是发展旅游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生活多样性的证明;对文物建筑的保护是对地球有限资源的保护。简言之,文物建筑就是能激发我们去了解造就那个时代的建筑。同时文物建筑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被破坏,就再也无法恢复成原来的那个建筑了,依附在文物建筑身上的历史信息也就永远的丢失了,文物建筑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文物建筑属于我们的后代,我们只是接受前人的东西,然后把它传给后人。而没有权利使用它。因此,我们必须对文物建筑加以保护,必须谨慎的对待文物建筑。但是,保护文物建筑不是保护建筑本身,而是保护留在它身上的全部的历史信息——历史价值。依附在文物建筑身上的历史信息非常广泛,它是除文献外研究历史的最有价值的资料。因而,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具有多重性,包括了一些代表性的内容。是社会的综合反映,具有历史的标志性。

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开始只是限于保护建筑实体或建筑群本身所具有的历史信息,后来逐渐发展成保护建筑及其周围环境,然后是发展成保护文物建筑所在的历史地段、历史街区或包含了某种特定文明、特定的民族文化的历史地段或城市。对文物建筑保护的扩大化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的潮流,这种潮流反映在1964的《威尼斯>中:“文物古迹⋯⋯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在1987年的《华盛顿》的“序言与定义”中指出:“本涉及的历史地区,不论大小,其中包括城市、城镇以及历史中心或居住区,及其自然、人工的环境,除了它们的历史文献作用之外,这些地区体现着传统的城市文化的价值”。可见,我们现在的文物建筑的保护是从建筑及其环境到城市范围内的保护,而且保护的内容不仅包括物质实体,还包括建筑历史文化和城市传统文化。

二、文物建筑的保护的原则

在文物建筑的保护实践中所要注意的最基本原则是:一切从保护文物建筑、保护依附于文物建筑的实体而存在的历史信息的角度出发。具体来说,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主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保持历史的原真性

文物建筑的真实性概念,强调了历史进程所赋予文物建筑的持续发展,变化的方面,文物建筑的价值并不仅仅取决于它被创造出来的那个时期,而取决于在以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于各种历史事件,人们需要的变化而在文物建筑上留下的各种印记和改变。建筑作为使用对象,由于建筑材料、施工质量、环境影响以及其他外力因素,不可能绝对保持建设初期的原貌。但是作为被选定保护的历史建筑,在选定之初即已被公布为法定保护建筑之后的保护管理中,对要求保护的内容必须遵循建筑的历史原真性。

保护建筑的完整性

保护建筑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建筑,具有与历史原貌相符的完整的空间格局和形体特征。文物建筑中的局部或者某些构件,只能作为一种遗址、纪念物,而不能作为完整的历史建筑保护。在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时,要有意识地把文物建筑及其周围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力求不改变其原有风貌。

可逆性原则

对文物建筑所采取的任何保护措施都是基于今天对外部世界,包括对文物或文物建筑的理解和认识,是建立在今天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之上的。因此所采取的对文物保护的措施也许在今天看来是非常合理的,但在将来就并不一定十分恰当,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所以现在所采取的一切保护文物建筑的措施都应当是可逆的,以便后人在找寻到更为妥善的保护措施时能够及时方便地替换现在所用的并不那么理想的保护方法。

就目前来说,我国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所进行的深度参差不齐,这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地域文化特色差异、各地文物建筑的破坏程度相差较多等多种因素都有关系。面对这种现状,要本着抓问题的主要矛盾的哲学观点,对那些破坏严重的,种类较少的,历史、艺术等各方面价值高的文物建筑进行抢救和优先保护。使之尽快地脱离“危险期”。但这并不是说除此以外的文物建筑就可以置之不理,而是较之前述情况时间可以稍微缓和些,保护力度可以稍微轻一些,投入精力可以稍微少一些等,要做到有主有次,有先有后,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三、文物建筑保护机制

以北海英国领事馆旧址为例:

1、技术机制

(1)保护方案的确定和技术细节的深化对各种方案进行技术论证并最终选定利用整体平移技术为英国领事馆保护方案定下了基调,这是一个前期论证的过程,其技术构思来自搬运重物先把重物设法支托在带有滚轴的多板平面上,再用引力推动钢板,使重物随同钢板一同运动,待达到新址后再使重物与钢板脱离的原理。

(2)工程实施与监控

在广西建研院和福建建研院为施工前所做的最后检测中,发现全长47.65m的领事馆建筑由两部分组成。西段和东段间有明显缝隙,彼此完全断开,且两部分墙体厚度、基础深度相差甚大。经文献考证,认定西段为真正的英国领事馆,而东段在1922年英国人离开北海后,由法国天主教北海教区以2万英镑买下,于1924年把原英国领事馆部分作为“圣德修道院”,并在旧址东面,按西段建筑风格加建20m作为教会礼拜堂。

经广西建研院和福建建研院有关专家紧急磋商,认为结构不同的两处建筑物同时平移,安全把握性不大。为此,提出了先拆除东段,平移到位后再复建的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有关专家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包括技术指标、施工误差、气候条件、平移速度等。由于涉及到文物建筑的安全性,在确立斜托梁(即平移轨道,作者注)施工技术指标时提出了整条斜托梁,甚至9根斜托梁每两点的误差不超过±1mm的要求,远远超过国家及行业标准。严格的施工程序和技术标准保障了平移工程的顺利进行。

(3)保护规划的制定

对英国领事馆旧址进行平移显然不是文物建筑保护的最终目标,如何正确地修膳和维护,并将其重新融入城市新体系,继续发挥其应有价值成为文物建筑保护的中心要旨。在进行平移论证的同时,北海市有关部门组织了平移后的保护规划,并影响了英国领事馆平移的最后选址。

平移后的英国领事馆将和相邻的同样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主教府楼旧址以及原址重建的天主教堂组成解放路路口的公共活动中心,以城市广场的形式成为城市开放空间体系的一部分。实际上,这个位于解放路与北部湾中路交叉处的城市广场已经建成,而英国领事馆旧址和主教府楼旧址作为城市历史博物馆也正在计划当中。文物建筑保护的技术机制对计划进行的保护活动作出技术可行性论证,对正在进行的保护活动进行技术的监控和管理,对将要进行的保护活动作出规划和预测,从而全面建构文物建筑保护的动态管理,使文物建筑保护具有高度科学性。这也是建立技术机制对文物建筑保护的意义所在。

2、传媒和大众文化机制

在北海市英国领事馆旧址迁移的全过程中,市民和传媒自始至终保持了高度的兴趣,这一方面源于城市建设与市民生活的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城市历史的关注。大众媒体恰当地扮演了话题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引发来自民众的讨论和共鸣。通过长篇连载式的话题重复,市民对城市历史、保护意义和保护方法均有清晰的认识,文物建筑保护通过这样一次公众参与的城市活动而深人民心。虽然很难说传媒的报道和市民的言论对决策者的保护决定有多大的影响,但至少有效地营造了文物建筑保护的历史氛围。

【参考文献】

[1]黄跃昊. 浅析中西方文物建筑保护策略之异同[期刊论文]-甘肃科技2009,25(14)

[2]陈志华抢救文物建筑的丰富性系统性和全面性[期刊论文]-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6(1)

[3]郭黛姮. 肖金亮.贺艳圆明园九洲清晏景区历史遗迹保护实践[会议论 文]-2007

[4]徐杏华. 顾周琦.颜婷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研究——以北京为例[期刊论文]-总裁2009(9)

文物建筑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物建筑;价值观;原则

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085-02

对文物建筑的保护不仅要从技术层面加以着手,还要能够从理论观念,实际情况和遵循相关法规的基础上正确的树立价值观,大力宣传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这样才能为文物建筑保护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并且有助于文物建筑的价值提升,促进悠久历史文化传承。

一、文物建筑价值评估和保护原则的分析

(一)文物建筑价值及评估

关于文物的价值判断早在1996年起草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就已经提出,当时参与起草的中外专家经过认真讨论认为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科学价值是对文物价值的根本体现,并达成共识[1],在这几方面的基础上我国还建立了文物保护法律体系,加大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并且大力提倡文明旅游、绿色出行,保护现有文化遗产,使文物保护工作得到有效实施。因此对文物建筑价值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历史角度出发,古代建筑是见证历史的铁证,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为判断历史的真实性补充记载缺失提供了重要的实物铁证,并让人们在游览文物古迹的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历史变迁,欣赏古代建筑的时光变换,实现文化传承。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以来,所有的活动都是社会活动,任何历史痕迹和文物都成为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产物。文物建筑本身也凸显了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下人们创造的灿烂文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民族风情等,形成了探索人类历史的重要内容。

其次从文物建筑的艺术方面也彰显了文物建筑的艺术价值,文物建筑艺术是综合艺术的表现,涉及到方方面面。从远古时期人类便开始了创造艺术的时代,发挥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建设人类家园。1982年全国文物普查时在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发现了我国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时代原始“聚落”遗址-兴隆洼遗址,距今有8000多年的历史,被考古界赞誉为“中华远古第一村”。遗址中清理出房址达到170余座,排列井然有序,布局严密,体现了原始建筑规划和原始建筑空间艺术。随着时间的变迁,人们对居住空间变换和日常生活需求逐渐提高。从起初的便于起居到后来刻意运用艺术表现来装饰修建各类建筑,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人类文明,文化特色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让后人欣赏到不同时代的艺术之美,领悟文物建筑的艺术价值。

相对科学价值来说科技进步反应了时代进步和生产力的进步。文物古建筑本身也反应了每个历史时期的科技和生产力水平。《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韩非子・五蠹》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穴、巢是当时用作住所的普遍方式。生产力的提高,科技的发展使人类逐渐从穴、巢发展到被地面建筑所取代。建筑格局、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不断创新,原始的土、石、木到砖、石、木、瓦、的运用直到今天的高科技建筑材料的使用,即体现了人类智慧,也体现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在人类建筑史中的重要价值。

我国的文物建筑拥有独特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科学的创造力。在历史进程的推动下对文物价值的评估,能够使研究的视野得到有效拓展,并且有助于倡导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从这些价值体现的情况来看,文物建筑价值的评估能够开拓文物建筑保护的思路,同时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得以完善实施都起到积极的作用[2]。

(二)文物建筑保护的原则分析

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在具体的保护过程中,要遵循原则,才能有效保证文物建筑的原有历史面貌和完整性。《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年修订版提出了文物古迹保护的十条原则,包括:必须原址保护.尽可能减少干预,定期实施日常保养,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按保护要求使用保护技术,正确把握审美标准,必须保护文物环境,不应重建已不存在的建筑,考古工作注意保护实物遗存,预防灾害侵袭等[3]。只有遵循原则,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才能真正体现出文物价值的内涵。文物古迹的不可再生性也决定了对它干预的任何错误,都是不可换回的。前一步的工作失误,必然给后面的工作造成损害,直至危害全部保护工作。因此必须分步骤按程序进行工作。《准则》中还提出文物保护的六部程序,依次为文物调查、评估、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制定保护规划、实施保护规划、定期检查规划[3]。由于文物建筑有着历史原貌和特定的文化符号等特征,所以在具体的保护工作实施中,就要注重这些规范,只有如此才能使文物建筑的保护价值得到真正的体现。

再者,历史赋予了文物建筑特殊的文化承载,在时间的推移过程中,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实施,不但要遵循原则,尊重历史,力求原貌,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加以维护,还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2015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根据宪法,制定的本法[4]。在文物建筑保护过程中只有有效的遵守相关原则和法律法规才能更好的保护历史文物,使历史文物古为今用,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激起人民群众振兴中华民族的斗志。

二、文物建筑保护的价值观问题探究

文物建筑的保护要注重深化认识价值观,明确文物价值的内涵。文物建筑并不局限于古建筑,在人类发展阶段的各个层面有着重要意义的建筑物都涵盖其中。因此要充分认识文物建筑的价值,将其渗透到情感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层面上去[5]。

随着文化保护宣传工作的思路和理念逐渐成熟,采取的具体措施也日趋理性和合理。从精神文明建设出发大力宣传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提高全民文物建筑的保护意识至关重要,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事业大力发展,人们通过游览名胜古迹来放松心情,亲近历史,与此同时也给文物建筑带来不可避免甚至是刻意的人为损害,在游览文物古迹过程中,有的人会故意在古迹墙面或是明显的地方刻上自己的名字,更有人会直接刻上“XXX到此一游”,自认为“良好”殊不知是对文物古迹的严重破坏,已经到了违法的地步,而从道德层面来说这种无知行为即让自己蒙羞也有损国家形象,大力宣传教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人民群众能够真正的从思想上意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大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

文物建筑承载着不同时期的历史进程,是某个特定时期的文化缩影,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下当时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各层面的发展历程。文物建筑的使用要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近年来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文物古迹游览成为旅游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地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对文物建筑的使用更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文物建筑的管理制度,完善运营程序,严格控制参观人员数量,认真做好每日参观人员数量记录备案,避免超负荷运转,对文物建筑造成损害,加强文物建筑环境的保护。做到长期维护保养,促使各方面有效运转。正确认识保护对象,保护原则,保护策略与合理,科学利用及管理问题是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关系的核心。

文物建筑的保护从技术层面来看要有专业的技术团队来维护和修缮,1935年1月“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及其执行机构北平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简称“文整会”)成立。以朱启钤、梁思成、刘敦桢等先生创办。这个机构就是目前国家文物局直属单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前身。至此中国近代以来从事古代建筑修缮保护工程的专门机构正式成立。成为20世纪前半页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实践的核心机构。随着历史进程,中西方科技文化的交流,文物建筑保护技术不断提高,促使现阶段保护工作得到有效发展,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还原历史,创造价值

对于文物建筑保护过程中的价值观问题要充分重视,从多方面的措施实施加以有效保护文物建筑的完整性,要能防止破坏,对文物建筑以及环境等方面要加强保护。只有保障了文物建筑保护措施合理实施,才能将其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得以保护[6]。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文物建筑的保护过程中,还会涉及到诸多问题,这就要从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和技术手段出发才能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既还原了历史的真实性也更加凸显了文物建筑的自身价值。加强重视本民族的文物建筑保护,大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有利于历史文化信息的进一步传播,让世界能够看到中国的文化魅力所在。此次主要从文化建筑保护价值评估以及原则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探究了文物建筑保护的价值观相关问题,希望有助于对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深化认识。

参考文献:

〔1〕晋宏逵.文物建筑的价值评估与有效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15,(3).

〔2〕梁松.文物建筑及其周边环境保护的实施思路探寻[J].江西建材,2016,(03).

〔3〕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ICOMOS CHINA.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5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5〕王晨,高敏,徐震,李早.基于语义本体的芜湖近代外廊式建筑立面形式研究[J].建筑学报,2015,(S1).

文物建筑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文物建筑;火灾;消防安全;木构件

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文物建筑便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文物建筑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了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近年来,文物建筑失火事件不断发生,使祖国文化遗产遭到了不可弥补的损失。2013-03-11T20:30,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发生火灾,起火原因为古城某店铺老板9岁的儿子在店内二楼卧室玩火,用打火机烧手工艺品线引发衣柜上的可燃物着火。此次火灾烧毁民房107间,涉及13户,其中客栈4家,6个院落过火面积为2243.46m2。2015-01-03T02:50,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拱辰楼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300m2,600多年历史古迹全被烧毁。火灾直接原因为电气线路故障引燃周围可燃物,蔓延扩大造成火灾,此次火灾起火点为拱辰楼东南角夹层上方。沉痛的火灾教训告诉我们文物保护任重道远,必须警钟长鸣。据统计,2010年至今,已有3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出现火情和发生火灾事故,很多重要的文物建筑在熊熊大火中受到严重损毁甚至全部灭失。因此,应探究文物建筑的建筑特点、火灾成因及防火措施,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预防文物建筑发生火灾事故。

1我国文物建筑本身的特点

1.1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我国文物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建筑,由于建造的年代较长,这些木构件干燥腐朽,耐火等级均为三级和四级,极易燃烧,同时文物建筑内往往存放有大量的易燃可燃材料,比如帷幔、天帐、飘带、字画等,使文物建筑的火灾荷载进一步增大。

1.2防火间距小,建筑相互毗邻

古人在建造房屋时一般根据地理形势,利用自然条件,依山就势,自由布局,建筑往往连片布置,有的甚至近百户连成一片,房屋之间紧密相连,防火间距小,甚至于无防火间距。一旦发生火灾,易迅速蔓延,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造成巨大的火灾损失。1.3交通不便,消防车道不畅我国多数文物建筑远离城市,有些甚至位于高山深谷之中,道路崎岖,造成常规消防车难以通行,难以及时灭火。另外,在文物建筑群内的道路狭窄,街道弯曲,消防车无法进入,一旦发生火灾,将给扑救带来很大困难。

1.4消防设施缺乏,自防自救能力差

我国现存文物建筑普遍缺乏水源,消防用水供应严重不足,很少在文物建筑内安装现代化的防灭火设施,只配备了灭火器等小型灭火设备。另外,由于自身防灭火意识不足,又缺乏专业队伍,大大增加了文物建筑消防工作的难度,易导致小火酿成大灾。

2我国文物建筑火灾成因

通过总结历次文物建筑失火的成因,我国文物建筑火灾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①用火不慎引发的火灾占总数的37%;②电气设备使用不当引发的火灾占总数的21%.

2.1用火不慎

因用火不慎造成的文物文物建筑失火,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①日常生活用火不慎。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除了古建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原住居民,古建单位还陆续引进了许多的承租经营者。这些管理人员、原住居民和承租经营者对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违规经营、违章用火、用电、用气现象普遍。他们为了生活的方便,或在文物建筑周围搭建的棚屋内或直接在文物建筑内使用液化石油气、取暖炉等火源烧饭取暖,这些火源一旦使用不当,易引燃文物建筑,造成文物建筑火灾。②文物建筑维修施工中的用火不慎造成火灾。文物建筑经过了成百上千年的风雨洗礼,必然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毁损,需要及时抢救、维修,做好文物建筑的修复工作也是每代人的义务。然而,修复过程中必然会使用木材、油漆等大量可燃、易燃材料,同时,还会使用电气焊、喷灯等明火设备,这就对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造成了威胁。

2.2电气设备使用不当

随着文物建筑房屋利用率不断提升,文物建筑房屋的占有人除了在房屋内安装照明设备外,还大量安装了空调、电视、冰箱、电扇等大功率电气设备,导致电器超负荷问题严重。同时,还出现了未经批准乱拉临时电线的现象,电线就敷设在文物建筑的梁柱等木质构件上,很少有塑料穿管的保护。如果出现用电不规范的现象,比如电线短路、绝缘破损、电线老化等,极有可能将木质构件引燃,引发火灾,这就为文物建筑埋下了火灾隐患。

2.3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3类:①吸烟、烧香、烧纸等火源增多,我国很多文物建筑是寺庙、道观,随着香客的增多,香火旺盛,有大量明火的使用。②人为纵火。指某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放火烧毁文物建筑的行为。③雷击、长期干旱、高温自然界因素。

3火灾预防的对策及措施

3.1加强领导,从严管理

具体工作主要分为以下4方面:①强化政府主管责任,各级政府应加强对文物古建筑消防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专门的消防管理机构,落实消防工作经费,加强现役、专职消防力量建设。②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在政府主导下协调城乡规划部门、发改、住建、旅游等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将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纳入综合治理、协同管理范畴,形成齐抓共管合力。③明确村(居)民委员会协管责任,落实消防安全网格管理制度,建立专职或志愿消防组织,履行日常消防安全检查职责。④明确单位(商户)主体责任,实施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定期开展消防安全评估和自我检查,提高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水平。

3.2促进基础设施同步发展

对于文物建筑周围的改造建设,要进行合理的研究规划,充分考虑文物建筑周围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等的配套建设,配备移动式灭火设施、中小型消防车和消防摩托等,便于消防队员在狭窄的道路上进行灭火救援,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扑灭在初起阶段。同时,要研发和配置适合扑救文物建筑火灾所需的水渍损失小、节水型的灭火装备和抢险救援器材,比如高压脉冲水枪等,以达到既节约用水,又减少损失的目的。

3.3减少火灾荷载,提升耐火等级

在文物建筑保护范围内不准堆放可燃、易燃、易爆物品和搭建可燃建筑,或在大殿内用可燃材料做装饰、分隔使用,已有的必须督促其尽快拆除。对于重要建筑的木结构部门,建议喷涂透明防火涂料,以保留其原貌。对于各种纺织品饰物,应用阻燃剂进行防火处理。对于较大规模的文物建筑群落,在不破坏原有格局的情况下,宜适当设置防火墙、防火门,以隔成多个防火分区。针对周边树林覆盖较密的古建筑,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威胁古建筑的安全,应在古建筑周边开辟防火隔离带,或建设实体高墙配合防火隔离带等技术措施来防范火灾。

3.4畅通消防通道,修建消防水源

在不破坏文物建筑的原貌和整体布局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设置环形车道,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路面上不应设置台阶、拱桥等。已设有台阶的,可设置钢制材料的台阶护桥,以便消防车通行。在消防车道上设置的石桥、路面下的管道、暗沟应能承受中型消防车的压力。对于文物建筑火灾而言,如果失去最佳火灾扑救时机,则建筑就会越烧越旺,易形成立体燃烧。此时,如果没有足够的消防用水,则将很难控制住火势。消防水源是困扰文物建筑的大问题,职能部门必须重视消防水源的设置。消防水池的出水量应保证灭火持续时间不短于3h。

3.5严格用火用电管理

文物建筑内应严格控制使用明火。用于宗教活动场所或民居建筑等需使用明火时,应加强火源管理,采取有效防火措施,并由专人看管,必须做到人离火灭。文物建筑内的配电设备、电气线路、电器的选型、安装等应符合相关规范和防火要求,并配备适用的电器火灾防控装置。文物建筑内宜使用低压弱电供电和冷光源照明,一般不使用电热器具和大功率用电器具。如果需要使用,则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制订并严格落实使用管理制度。严禁私拉乱接电气线路,室内外电气线路应采取穿金属管等保护措施。对电气线路和电器要定期检查检测,确保使用安全。

3.6创新消防宣传模式,增强防火意识

依托新、旧媒体手段全方位报道宣传文物建筑防火知识,设置消防公益广告栏、消防宣传栏、警示牌等,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文物建筑的防火意识。组建多种形式的消防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文物管理者、僧侣和游客的主观能动性,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普及工作。文物、旅游、消防等部门要定期组织消防知识培训,重点介绍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初起火灾扑救等常识。

4结束语

文物建筑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保护文物建筑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要创新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措施,全面构筑政府领导、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工作体系,确保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

参考文献:

[1]宋源禄.浅谈古建筑的火灾特点及消防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23(04).

[2]杨尧君.谈古建筑火灾特点及扑救对策[J].山西建筑,2013,39(21).

[3]邢君.古建筑消防安全特效性与火灾防治技术[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6,23.

[4]张宝珠.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1(02).

文物建筑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文物建筑;防雷;施工;管理

引言

中山市孙中山纪念堂建成20多年来,已成为中山市政治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建筑,由于建设时间早、历时长,以前的木质结构已不能达到现在消防安全的要求,中山市政府决定对其进行修缮改造,改造后其剧场功能将得到加强,智能化大空间灭火系统在全省乃至全国堪称一流。

在对中山市孙中山纪念堂修缮改造过程中,防雷工程的施工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建筑本身的特殊性,属重点文物保护建筑,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文物建筑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编织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发展史,因此,在防雷的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物的艺术价值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文物建筑的防雷保护,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所造成的无法估量的损失,在保持建筑物原貌和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而在防雷施工时,应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方法,从不影响到建筑本身的文物性和艺术性的要求出发,做到防雷装置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1 文物建筑的特点

我们在对中山市孙中山纪念堂的修缮改造项目中的防雷工程的施工过程的总结经验中,参考国内其它相关的经验,根据建筑的结构特点、所用的建筑材质、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归纳了文物建筑所具备的以下特点:

1)大多数的文物建筑,为了体现建筑的雄伟、挺拔,都建有高耸的屋脊,而这些屋脊就正好为带电云层放电创造了条件。

2)文物建筑绝大多数为砖木结构,一旦遭受雷击,极易引起木质构件的燃烧,而损坏建筑物。

3)文物建筑大多数都与高大树木相伴,而高大树木最易受雷击,而引起雷电反击,增大了文物建筑遭受雷击的概率。

4)当重建或修复文物建筑时,其内部结构可能发生变化,增加不少现代化的元素,比如为了安全着想,文物建筑安装了监控、消防报警等线路、设备等,这样就会给文物建筑带来了更多的雷电入侵的通道。

5)不少的文物建筑,年久失修,长年累月经受风雨侵蚀,其原有的绝缘性能遭到了破坏,其中的一些立柱、砖墙等为电荷的聚集和向上运行提供了通道,增加了文物建筑其本身的雷击概率。

2 文物建筑物的雷电防护分级

许多文物建筑直接遭受雷击或者因附近的雷电活动而受到影响时,并不是因为建筑物的文物保护级别,而是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对文物建筑的防雷施工前应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并确定建筑的雷电防护等级,最后才根据评估和确定的结果采用相应的措施对文物建筑进行施工。

文物建筑根据其重要性、年预计雷击次数、自身结构、内部环境变化、雷击史等主要项目,得出了一个结论:文物建筑因其特殊性,极易遭受雷击,因此,应尽量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要求来安装防雷设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提高一个等次,按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要求来处理防雷措施。

并且,当遇到下列情况时,必须组织进行雷电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1)文物建筑重建或修复时;

2)文物建筑开发利用时;

3)文物建筑的重要性和价值级别提高时;

4)文物建筑需要引入电源、信号线路或增设消防、防盗防火报警、监控系统等信息设备时;

5)其它有可能给文物建筑增加雷电危害的情况发生时,如周围环境变化、敷设高压线路、埋设地下管道等。

因为,以上这些情况,都会加大文物建筑遭受雷击的概率。

3文物建筑的防雷措施的施工要点

一般文物建筑的防雷主要是防直击雷,但近年来,在文物建筑的结构维护与加固时,很多文物建筑物内安装了大量电子设备,其内部结构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增加了遭受雷电影响的概率,因而提出增加防感应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并且,文物建筑的防雷应参照相关国家规范和标准,将其与它相关的各种设施以及周围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全面的考虑。

在防雷装置的安装施工时,比如避雷带的安装,在考虑保护效果的情况下,将避雷带做成各种艺术造型,尽量做到保持文物建筑的原貌和艺术特点,考虑实用性,并保证其美观性。对于一些无法直接敷设避雷带的文物建筑另外增设的防雷设施,――比如增设避雷针保护,可以根据不同形状的文物建筑造型,做成一种艺术品的形式,解决文物建筑的防雷设施与其原有风貌相矛盾的问题。参考近年来我国很多的风景区的移动通信基站的天线,采用仿真树木进行伪装的方式,这种做法效果很好,既不影响设备工作,也很好保护了景区的景观。我们把这种方式借鉴到防雷装置的安装上,当采用独立避雷针保护文物建筑时,将独立避雷针进行隐蔽伪装。采用这类仿真树形式的避雷设施,其内部多为镀锌钢管或水泥杆,外包高分子仿真树皮,树木顶端安装避雷针尖,引下线沿仿真树内部敷设引下,与接地装置连通接地。根据文物建筑的周边高大乔木的种类,有选择性的使用不同的仿真树的树种。这样的避雷装置架设在文物建筑物周围,对文物建筑的原貌影响很小。

4 文物建筑防雷设施的管理

为了使建筑物的防雷装置有可靠的保护效果,不仅要有合理的设计和正确的施工,还要注意经常维护检查。这点在中山市孙中山纪念堂修缮改造项目的防雷设施的安装后期已经体现出来。

文物建筑的防雷设施的管理,应由熟悉雷电防护技术的专业人员负责,建立各项防雷减灾管理规章,落实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测、日常维护和雷害灾情上报。

对于在文物建筑的周围环境的变化(如敷设高压线路、埋设地下管道等),有可能增加雷电危害时,应及时进行雷电风险评估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发生雷击事故后,应及时向当地防雷机构上报情况,应由防雷专家参与雷电灾害评估并对雷击原因进行分析。

5 结论

文物建筑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文物建筑;维修问题;维修原则

文物建筑承载着古代社会很多的历史信息,反映着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同时也体现着居住在这个建筑中的民族特征和那里的地域特色。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文物建筑之多,种类之丰富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皇帝的陵园,历史的都城,军事长城、烽火台,交通建筑,园林建筑,寺庙建筑,民居建筑等等,都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值得我们去好好珍惜的和保护的,所以对于文物建筑的维修就是保护这些文物建筑的重要环节。

一、文物建筑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拥有着五千年光辉的文明史,我们的先祖们在中华大地上创造了辉煌的灿烂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物。字画、音律、青铜器、服饰、建筑等等很多方面都存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其中古建筑是历史文物中的重要部分,可以说在中国随处都可见到历史为我们留下的古老建筑,北京的明十三陵、长城,陕西临潼的秦陵,洛阳的白马寺,嵩山的少林寺,湖北的武当山,芮城的永乐宫,苏州的拙政园,山西的平遥古城,河北的赵州桥等等众多古建筑,更有像西安、南京、洛阳、开封、北京这样的历史都城,这里的古建筑就更是多样了。在肇庆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有众多的唐宋明清各朝代古建筑。城区内就有梅庵、宋城墙、高要学宫、阅江楼、崇禧塔、骑楼街等,在周围县城还有悦城龙母祖庙、德庆学宫等等,可见中国的古建筑种类之繁多、数目之巨大、分布之宽广是在世界上都少见的。这么多的古建筑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宝藏,更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里一颗闪亮的明星,在世界文化遗产里占有重要位置。

文物建筑它真实地反映着当时时代的特征,是每个时代的标志。他所持有的巨大的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甚至可以消除语言的障碍、民族的障碍,为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更重要的一点是,文物建筑是不可再生的,它的每一砖每一瓦和每一块青石板都不能再生,消失了就再也不能恢复,消失就意味着永远的失去。文物建筑这样重要,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对文物的维护和修缮工作,加强保护。

在肇庆城区著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庵,始建于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为纪念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在此插梅而建。梅庵是古建文化、禅宗文化的重要展示基地,是肇庆历史文化的阵地和宣传精神文明的成就的窗口。2011年,梅庵的山门因受周边建设工程干扰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出现地面沉陷、墙体开裂等现象,急需抢修加固。2012年5月,抢险加固工程通过论证和设计,经过5个月的施工,在2013年1月竣工。通过对山门的抢修,解决了该文物建筑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破坏及存在的安全隐患,达到科学有效地保护国家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文物建筑维修存在的问题

1、维修所使用的材料方面

文物建筑的本身有很多是木质结构的,在进行维修时要使用风干了的干木料,但现在却很难有干木料可供使用。在过去,就是在我国计划体制的时代,那时因为计划体制的关系负责文物建筑维修的部门可以提前根据国家法令提前收集木料,放在仓库中风干备用,所以那时并不缺少干木料。但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由于要考虑市场的原因,企业不会提前就购买大量的木材,这既需要企业出售大量的资金,也被国家相关法律所不允许。加上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全国对木材的需求变大,木料供应紧张,湿木料都供不应求就更别说干木料了。但湿木料对于文物建筑的伤害非常大,一是容易糟朽,二是湿木料会干缩,修完没几年又会出现问题,还要再修,这样反反复复对文物建筑的危害极大。

不仅是木料,还有砖瓦,还有油饰彩画的颜料等也存在这样的问题,部分人为了个人的私利,不顾政策法规和和相关的规定,砖瓦使用不符合文物建筑维修的传统尺寸和形状材质的,使得文物建筑的砖瓦模样参差不齐,十分难看,破坏了文物建筑原有的容貌。文物建筑上使用的颜画材料本来都是天然矿物质的,但现在的一部分人为了私利,而使用劣质的含有化学成分的颜画材料,不仅在绘画的色彩和感觉上破坏了原画的美感,而且其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会对彩画造成一定的腐蚀,使得文物建筑上的彩画装饰遭到破坏。

2、维修技术人员方面

过去文物建筑的修建者们个个都是能工巧匠,雕梁画栋,样样精通,才给我们留下了这样或精致、或雄伟的建筑。现在,传承古代建筑工艺的技术人员本来就少,有的部门在进行文物建筑修补工作时,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大量雇佣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务工人员,这些人本身对古代建筑的修筑知之甚少,使得工人在修补文物建筑时,不懂得这其中的价值,不珍惜,反而造成文物建筑更大的破坏。

三、文物建筑维修的原则

1、应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

我国为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特别成立了《文物保护法》,根据此法,文物建筑在进行维修时不能够擅自改变文物建筑的原状。不改变原状,不是意味着就不修了,如果对毁坏厉害的文物建筑不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修缮,那么可能几年内这座文物建筑就会倒塌,消失在尘埃中成为历史。对文物建筑进行修补,要对文物建筑原有的结构、构件进行科学的分析,尽量按照原来的构建方法和原来的构件,尽量采用与原来相同的材质的材料,仔细细致的进行还原,不要破坏了建筑本身的历史感。

2、应具有完备详实的档案资料

在进行文物建筑的维修前,一定要建立这座建筑的完整详尽的档案材料,包括建筑的照片,各部分的结构图、所需材料、背景资料、设计施工说明等等。有了这些详尽的材料,对于建筑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对要修复的建筑的原貌有个基本的认识,确定一个修复完成后的基本目标,才能开始动手进行修复。在修复过程中,还要随时的进行记录和补充,不断地完善档案资料,才能对整个建筑有更深层的了解,有助于建筑的修复。

3、应建立文物建筑维修的制度

长久以来,我国的文物建筑的维修工程并没有一个具体可行的国家标准的规范制度和验收标准,导致有的部门在进行文物建筑的维修时,十分随意,有恃无恐。工人在进行维修时,也没有人对其进行监理,对工人施工后的成果进行验收,检查问题,使得文物建筑的修复有很多并不过关,当时修完挺好,但过不了几年又会在相同的地方出现同样的问题,这就是在修复工程完工后没有相应的规范制度和验收标准对修复做出检验的后果。所以加快建立文物建筑维修方面的规范制度和验收标准,是有关的文物保护部门应该立即着手进行的,以免更多的文物建筑遭到破坏的命运。

4、应遵守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在文物建筑被划分出来之后,应该对其周围的历史环境也加以保护,扩大保护的范围,保持文物建筑周围原有的历史风貌。包括街区、景点、人口布局等等之类都应该划分到保护范围之内的,这样才能体现出建筑原来所在的地区的历史风貌,准确传达出原来的历史信息。现在很多文物建筑的周围环境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孤零零将建筑本体划分出来,却在周围建起了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使得整个原来的历史风韵荡然无存,最终难以逃脱被拆除的命运。尤其是对历史古城、民居建筑这样占地较大的文物建筑群,更加要维护整个古城内的一种历史感,对其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要精心保护。

结语:

文物建筑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爱惜和保护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不能够为了一时的私利去破坏它。文物建筑的每一片砖瓦、每一块石板都值得我们用心去保护。对于文物建筑的维修要格外的慎重,因为每一次的修补实际上都会对原来的建筑造成破坏,使得其原来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丢失,所以本文在这里将对文物建筑的维修的一些原则也列了出来,希望能够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更好地保护文物建筑,保护祖宗的遗产,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代代都能够享有这份珍贵的文化宝藏。

参考文献:

[1] 林立峰. 古城改造中古建筑保护[J]. 城市建设,2010(30).

[2] 杨荣彬. 多项选择与文物保护工程[J]. 南方文物,2007(03).

[3] 聂一虹. 浅谈我国文物保护的现状及对策[J]. 企业导报,2011(20).

文物建筑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文物建筑非正常死亡保育

中图分类号:K8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文物建筑的概况

文物建筑,是指作为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筑、近现代建筑、革命旧址和纪念性建筑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第二条有对文物建筑定义。文物古迹、古建筑、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形象地记载着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进程,不但是认识历史的证据,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有留存至今的建筑古迹饱含着过去岁月的信息,是古老历史的活的见证。它不仅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珍贵文化遗产。

文物建筑的“死亡”

2.1文物建筑的“正常死亡”

一些古建筑年代久远,经历风吹雨打,年久失修,构件老损,最终崩塌而消亡。

2.2文物建筑的“非正常死亡”

2.2.1不可抗力的影响

不可抗拒自然灾害主要指水灾、特大暴雨、地震、雷击等情况。文物建筑有可能会因遭受不可抗力而全毁。文物建筑绝大多数是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由柱、梁、屋顶等构件组成。广东地区文物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木质古建筑耐火等级低。从古至今,古建筑不乏有因雷击起火导致焚毁。

2.2.2人为的影响

我国文物建筑保护实践工作始于民国,至今仍有许多有价值的古建筑未来得及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得不到有效地保护。有的古建筑被不当地使用,随意对建筑进行改造,或被频繁的重修、重建,丧失了原有的风采,变成了现代建的仿古建筑。改变文物建筑原状的做法都是对古建筑的损坏。

城市建筑的步伐在加快,在城市中的古建筑时常在取舍博弈中失败,为现代工程让道,遭到人为的故意破坏,被强行拆除,出现“非正常的死亡”。目前我们所闻的古建筑的消失更多的是由于人为的破坏。人为拆除有价值的古建筑例子很多,有的还来不及去搜集它的资料,就已经被宣告死亡。就连对中国建筑史及文物保护作出重要贡献的梁思成、林徽因的“梁林故居”在2009年也遭遇了拆除。

文物建筑的“生存”

3.1生存能力

有许多的文物建筑在经历千百年风吹雨打,仍然屹立于新世纪。文物建筑的正常寿命是多少?中国的传统建筑与西方不同,西方的建筑,多以砖石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可以保持数百年,甚至更长。中国古建多为有机的木材结构,其且辅以油彩、纸张等有机材料,有学者说中国古建是一种有生命的建筑,生命有机体。既然有生命就会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就需要不断地保护性地修缮。这种中国古建的修缮在历朝历代尽有,且都有相应的规制。古建筑能屹立不倒,生生不息,归功于适时适当得保护修缮。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水平最高、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代建筑难能躲避地震的摧毁。然而,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建筑,千百年来均经历过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在刚过去的2013年4月发生的雅安地震中,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张家大院” 地震后几乎完好无损。古建筑的抗震能力比现代建筑更能经历实践的考验,隐藏着科学的抗震原理,这些实体模型值得人们深入研究。

3.2“医治”

“文物保护工程分为:保养维护工程、抢险加固工程、修缮工程、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迁移工程等。”[ 详见《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第五条]根据文物建筑各自的“病症”做出相应的“医治”。 在保护下,文物建筑能得以延续下去。

文物建筑保育

“文物建筑保育”的概念是从香港文物保护理念借鉴而来。保护是第一步。如何在保护下来之后发展?通过活化后继续欣赏、继续利用,所以就衍生了‘育’这个概念。建筑物保护下来后,虽然用途和原来的不太一样,但建筑物可以继续发挥效用,其中很有价值的元素可以保护下来,在公众参观时也会通过这些元素知道建筑物原来的历史。因此,这是实现发展与保育之间平衡的合适做法。

我国的文物建筑保护通常是静态的保护,文物建筑保育强调的是动态的保护,使得文物建筑活起来,有新的功能但不损坏建筑的原状,又能促进公众的参与。根据我国文物建筑的特点,应以静态保护为主,有的文物建筑容易受损,价值比较高的不适于进行活化利用。但是有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值得保护的,可以进行这种活化利用,只是这类历史建筑却又不能受到国家文物法进行保护,存在一个空缺。文物建筑的保护,是否有更多的方法,不光是单纯的静态保护呢?有些近现代的文物建筑是否能尝试做一些不损害文物建筑原真性的保育?

4.思考文物建筑的“死与生”

4.1文物建筑死亡的影响

虽说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地大物博,但是流传至今的文物建筑已经在大量地减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留传于世的文物建筑还会越来越少。文物建筑一旦损坏,就永远不能复原。文物建筑具有不可复制性,唯一性,摧毁了再重建的已经变成了复制品,不是原物。文物建筑的死亡是不可逆转的。没有众多的文物古迹,文明古国也就名存实亡,失去其传统的风采和内涵。京都和奈良是日本的两大古都,这两座城市拥有许多具有唐代风格的古建筑,艺术价值极高。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它们能幸免于二战时的轰炸,要归功于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日本还保存着许多唐代风格的古建筑,但是我们本国却很少,甚至曾有日本学者断言,中国已经不存在唐朝以前的木结构建筑,要看唐朝的建筑,唯有去日本京都、奈良了。但建筑学者梁思成却坚信在国内的某个偏僻角落,一定还有唐代建筑物,1937年他与妻子林微因,长途跋涉,千辛万苦终于在五台山发现了唐代建筑佛光寺,这也是唯一国内留有唐代建筑的孤证。试想,若我们真没有唐代建筑了,还真要去邻国看了。文物建筑的死亡就意味着一段历史的见证物的终结。

4.2文物建筑生存的意义

由于文物建筑是历史先民创造的物质的精华,它具有着悠长历史、艺术、科技价值的珍贵物质,而且它不仅能帮助现代人了解科技发展历史、人类文明文化进程及历史演变过程,并且文物建筑也成为了现代文化教育的一部分,给现代学生带来学习爱国精神、革命精神等教育的极好“教科书”,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能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说道:“每个城市都有他的紫禁城”。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历史印记。标新立异的新建筑容易被另一个标新立异的新建筑取代,因为它们只是建筑。但是文物建筑是不可复制,唯一的,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不可取代的真地标,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

文物建筑的生存和死亡更多地在于人类如何对待它们。文物建筑应该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在城市建设的道路上,不能一昧地通过拆除来解决之间的矛盾。世界如此之大,仍可借他山之石,寻求一条平衡发展的方法,让新旧建筑共同组成我们美好的城市。

参考文献:

1.网络资料, 李松战,文物保育 活化建筑——从两个关键词看香港文物保护的借鉴意义

2.活化历史建筑,才谈得上守望广州两千年文化,GA26南方都市报

文物建筑范文第9篇

关键词:砖木结构;文物建筑;修缮;措施

中图分类号:U655文献标识码: A

文物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又是历史文明最真实的记录。对它进行修缮保护或开发利用,必须严格遵守它的历史原貌和原状,不应该有任何改动和变异。否则,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历史的篡改和否定。应该明确,尊重历史文明,就必须尊重这些历史遗产的本来面目。当前,各方面的建设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许多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工程也在积极进行。我国现存的文物建筑中,绝大部分建筑都属于砖木结构。此类建筑为我国古建筑的主流,是我国悠久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旅游资源。砖木结构文物建筑大多建设年代久远,随着时间的流逝和风雨的侵蚀,文物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要做好砖木结构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维护文物建筑的任务就日趋重要。

1砖木结构建筑损坏成因

砖木结构是指以砖作外墙木质门窗、屋顶、梁、柱、楼板构成的单层、多层房屋。其基本特点有:砖木结构建筑多为可燃空心隔墙、木地板建筑毗连、通道狭小、楼梯陡、走廊窄。此类建筑的构架大多数为木结构,这是因为木材很容易加工,因而成为人类使用的最古老建筑材料之一。但它的致命缺点又在于它是一种生物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因素影响,使材质变质强度下降,结构破坏,这也是古建筑维修中面临的很大问题。

2砖木结构建筑修缮原则

2. 1安全为主的原则

砖木结构文物建筑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留存于世的砖木结构文物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风化或槽朽,如果以完全恢复原状为原则,不但会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还可能降低了建筑的文物价值。应以建筑是否安全作为修缮的原则之一。与主体结构关系较大的构件出现问题时应予以重视,不轻易以构件表面的新旧为修缮的主要依据。

2. 2不破坏文物价值的原则

文物建筑的修缮应“修旧如旧”已成为法则,这个法则包含着:能粘补加固的尽量粘补加固;能小修的不大修。文物建筑的构件本身就有文物价值,将原有构件任意改换新件,虽然会很“新”但可能使很有价值的文物变成了假古董。只要能保证安全不影响使用残旧的建筑或许更有观赏价值。

2. 3建筑风格统一的原则

经修缮的部位应尽量与原有建筑风格一致,维持原有的平面布局、造型和艺术风格等。如果在以前的维修过程中,人为因素破坏了原有风格,在重修时应参照最初的风格予以恢复。

2. 4尽量利用旧料原则

利用旧料可以节省大量资金。从建筑材料的角度看,有时还能保留原有建筑的时代特征。在修缮时,人们或许对于旧石料舍不得轻易丢掉。而对于旧砖瓦往往重视不够。其实就砖瓦是大有用处的,在修缮过程中选用完好的旧料适当使用,既可降低造价,也可保持建筑原有风貌。

3文物建筑的修缮程序

3.1详实的勘察

对文物建筑进行详实的勘察,是指定修缮方案的重要依据。勘察工作包括基础、台明、大木构架、屋面、装修、附属设施等几大部分。勘察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修缮方案的深度,因此,勘察要细致、深入。如遇有顶棚的建筑,一定要进入顶棚内进行详细的勘察,这样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另外木构件糟朽开裂的部位要使用探针等工具探察,裂缝、歪闪等部位要有标尺记录尺寸。由于许多历史信息可能会在今后修缮过程中丢失,因此为保证建筑修缮的真实性,要尽可能多的记录,并拍摄照片存档;同时重要的彩画等部位不仅应拍摄照片,还应拓片存档。对修缮范围内的碑刻等历史遗迹都应标明具置,特别是对古树名木的标注,有条件的还应标明年代和冠径等,这将有利于下一步修缮方案和保护方案的制定。勘察的一切数据都最终要如实、详细的标注在勘察图纸上。对于建筑的原有避雷、安防设施等也要同时进行勘察,如有相关单位出具上次检验合格证明,可作为附件附在勘察报告的后面。

3.2进行病害分析,编写勘察报告

在详细现场勘察后,应将已取得的信息分类,与历史档案和照片进行对比分析,尤其是要对文物建筑病害产生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建筑损坏的根本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必要时还需进行地质岩土结构安检评估或鉴定。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编制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和勘察报告,为修缮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勘察报告是对文物建筑现状真实的反映和体现,要严格按照文物法中有关规定要求编制。勘察报告要注明建筑的形制、始建年代、历史沿革、历史修缮记录等。鉴于文物建筑一般不是独立存在,建筑周边的环境和附属建筑等也应在总图上进行标注。勘察中所有损坏的构件包括裂缝大小等要按原位置详细标注在图纸上,如遇丢失的构件要一并注明,重要的还要编号并与勘察照片相对应,勘察图纸标注的位置也要与以后的修

缮图纸相对应。

3.3去伪存真,确定修缮方案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文物建筑的等级、损坏程度等确定修缮原则、性质,制定初步修缮方案。确定修缮原则和性质是为了明确修缮的目的、意义以及修缮的初步设想和修缮后的效果。对于历经数次维修的建筑,在修缮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建筑的“原真性”。 修缮方案一般要经过多次修改和专家论证后方能成为施工方案。详实的修缮方案将能很好的指导文物建筑的施工。

4砖木结构建筑的修缮方法和措施

4.1基础及其加固

基础的破坏对砖木结构建筑最为危险。由于地下水位变化而使局部地下下沉和开裂,整体地基变动等造成基础破坏,加固基础的方法有打木桩法、化学灌浆法、局部顶升法和加固法等。

4. 2墙柱部分

墙体,最常见的破坏是裂缝和倾斜,裂缝维修方法通常采用注浆补裂法,墙体倾斜可用加固扶正、支撑法等方法,并可采用提高砂浆标号或在墙体中适当增加抗震钢筋,或钢筋水泥砂浆面层等方法加固墙体。

柱体柱子受潮或屋顶荷载的影响柱子往往有劈裂槽朽现象尤其是包在墙内的柱子因缺乏有效的防潮措施肩时整根柱子腐朽严重影响其承重能力。柱子的损害情况不同,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局部腐朽的柱子,--般尚未影响立柱的承载力河采用挖补和包镶的做法。细小轻微的裂缝,可采用嵌补法修复用环氧树脂腻子封阻并做好裂缝处防腐处理;当裂缝宽度在3 nnn - 30nnn之间时用同种木质嵌补后进行表面修补与原木纹相符;当裂缝宽度超过30nnn时,可采用嵌补加箍法。当槽朽程度严重、裂缝过大时,可考虑更换新柱。柱子部分腐朽的可采用墩接手法更换柱子腐朽部分全部腐朽的可采用“打华拔正”,即用简立华件顶住梁架,以升高梁位来更换和扶正柱子。

4. 3梁架构件

梁架构件主要承受屋顶的重量,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承载能力逐渐减退,梁架构件会发生变形、下沉、腐朽、破损等现象。梁架构件通常采用榫卯结合,往往由于年久失修,受各种因素影响,构件常伴有松散、拔榫、滚动等现象,可采用拨正紧固的方法,如加箍法、螺栓加固法、拉杆法等。梁架构件中梁、枋、桁等受弯构件由于槽朽、风化、虫蛀等原因,会出现弯曲、裂缝、断裂等现象,需作加固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加箍法、钢加固法、局部更换等。梁架构件中的角梁因所处位置在建筑物的角部,易受风雨浸蚀,易发生腐朽和开裂,造成檐头沉陷、角梁尾部翘起或向下溜窜等现象。加固修补方法是将翘起或下窜的角梁随着整个梁架拨正时,重新归位安好,在老角梁端部底下加一根柱子支撑,新加柱子要做外观处理。

4. 4椽子与飞缘

由于屋面漏雨等原因,椽子也很容易发生腐朽、劈裂和折断。通常采用回附椽子的方法做加固处理。当如椽子腐朽、折断过多,应考虑挑修屋面,普遍更换椽子。飞缘由于所处位置易受侵蚀,也是很容易腐朽的构件。维修实践证明,往往是在椽子尚大多完好的情况下,飞缘却已成严重腐朽,需要更换。

4. 5木质构件的三防措施

文物建筑的梁架构件大多数为木结构,木材的致命缺点在于它是一种生物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各种因素影响,使材质变质,强度下降,结构破坏,在维修过程中要采取措施加强木材的防火、防虫和防腐处理。在文物建筑区域增设防火墙、消防栓,木材表面刷涂防火涂料,以降低木材表面燃烧性能,保证木结构建筑的防火安全。为了防止白蚁等虫害,维修时采可采用喷、撒、埋、浸等方式,使用药物对木构件进行处理;为防患于未然,也可对建筑死角进行跟踪式防治,在维修的同时随即放置药物。为避免木材受损,延长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次数,根据木材的不同含水率情况以及文物建筑维修规范的相关规定,可采用涂刷法、浸泡法、喷淋等方法对木材进行防腐和化学加固。

4. 6砖瓦维护

砖木类文物建筑大量采用的粘土砖一般不抗冻。大部分砖木结构不设防潮层,或仅在地面位置设置磉石或锁口石,地基会不断向上部砖砌体供水,如果没有防水层或保温效果差,砖就会受冻破坏并不断出现剥落。在维护或维修时,可抹无色的防水涂料或增加外墙防水砂浆并定期进行维护可以减轻砖遭受冰冻的影响。暴露在外地青砖砖体极易风化受损,可采取传统的抹面或剔补等保护措施。

砖木结构文物建筑维修和保护过程中,还涉及屋面瓦的修缮工作。瓦顶状况良好、几无损伤时应定期清扫瓦拢和天沟、筒板瓦顶的瓦顶,并及时修剪妨害文物建筑瓦顶的树枝。当瓦顶漏雨严重或大木结构需要落架重修时,必须先揭除瓦顶,修好大木结构并做好防水层施工后再按原做法恢复。

5结语

总之,对文物建筑的修缮是一种既让人兴奋又让人头痛的事,兴奋是在对文物建筑修缮过程中总会给人带来很多的惊喜与意外,头痛的是如何在保护好文物建筑的过程中做到保持现状与恢复原状的统一。但无论如何,只要用心去做,便会使文物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GB 5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吴二军.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与受力性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36(4)

文物建筑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上海近代文物建筑;修缮方案编制;保护修缮;

中图分类号:G26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俗话说“两千年历史看西安,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一百年历史看上海”,上海是近现代中国的“缩影”,具有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蕴。上海不仅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中国近代工业、近代文化的发祥地。上海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兼容并蓄,海纳百川,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西交融的海派文化。今天还留存在上海的大约二千万平方米的近代建筑,就是上海的历史和文化的最好见证。

保护和利用好上海近代文物建筑,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历史变迁,这些文物建筑的结构和原有饰面日益残破,其载有的历史信息逐渐消逝。而每一幢文物建筑都有着不同的故事和独特的个性,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修缮方案对整个建筑的保护、修缮、合理利用起关键的指导作用。

一、上海近代文物建筑

上海近代建筑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有大量的各个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也有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以及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上海文物建筑依据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分别被国务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各区县人民政府及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包括重要的机构旧址、名人旧居、宗教建筑、工业建筑、金融商贸建筑、文化教育娱乐建筑、医疗卫生体育建筑、典型风格建筑、住宅建筑等品类。

二、上海近代文物建筑修缮方案编制原则和要点

1、编制依据

文物建筑修缮方案编制必须基于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研读修缮设计方案、设计图纸、上海市文物局《行政许可决定书》、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物中心《保护要求告知单》、勘察报告、房屋质量检测报告、大楼原有设计资料、历史照片、历年来维修记录等资料,认真细致地考证原有文物建筑构造特色、施工工艺、施工用料等相关工作,有效保护原建筑历史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严格按规定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程和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文化部第26号);《优秀历史建筑修缮技术规程》;《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关于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与修复(北京文件)》;《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等相关专业规程和技术标准。

2、保护原则

文物建筑修缮相关原则有:真实性原则;可识别性的原则;可逆性的原则;可读性的原则;最小干预原则;缜密性的原则;全面保护原则;最大限度保护建筑原存部位的原则;合理利用原则;坚持“四个保存”的原则;“不改变文物原状”;“修旧如旧”等原则。

修缮方案根据文物建筑的特点、部位,按设计方案和专家意见遵循相应修缮原则。

3、文物建筑的常见问题

文物建筑其具有时间跨度大,建筑水平参差不齐,形式复杂,类型多样等特点。常见问题有建筑的重点保护部位和保护项目的损坏;建筑使用功能改变、布局与结构的局部调整;建筑物发生变形、倾斜、沉降,影响使用安全;建筑构件损坏,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不足;建筑内外装饰损坏,影响正常使用;建筑原有设备、设施的损坏或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外部环境因素影响,造成建筑不能正常使用等等。因此,文物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具有条件复杂、难度大的特点。

4、文物建筑的常见施工内容

文物建筑修缮施工重点是保护部位的保护和修缮施工,如:外立面修缮、室内保护部位修缮、屋面修缮、原有结构修缮或加固等。对于外滩建筑群等一些合理利用的文物建筑,要保护、恢复原有的建筑风貌和建筑特色,在使用功能上将空调、消防、监控、网络等现代化的设备、系统有机的融入到文物建筑中,从而实现建筑风貌与现代功能,保护修缮与合理利用的协调统一。相关常见施工内容如下:

外立面修缮部位。花岗石、大理石、水刷石、清水砖、泰山砖、斩假石、水泥拉毛、涂料、面砖、鹅卵石墙面;门窗、铁艺、落水管、砖雕、石雕、各种花式线条等修缮施工。

室内修缮部位。木饰面、花岗石、大理石、水磨石、马赛克、墙地砖、木地板、石膏线条、平顶花饰、油漆、贴金、沥粉、门窗、壁炉、五金、金属件等特点部位修缮施工。

屋面修缮部位。坡屋面(屋架、梁、檩条、椽子、屋面板、屋脊、凡水、天沟、瓦屋面、金属屋面、天窗、封火墙、女儿墙、烟囱、雨水管等修缮施工)、平屋面(结构层、隔气层、保温层、防水层、保护层、伸缩缝、沉降缝、分仓缝、女儿墙、烟囱、凡水、出水口等修缮施工)。

结构修缮和改造加固工程。静压锚杆桩、树根桩、基础钢砼加固、裂缝及损伤的修补、混凝土碳化修复、钢筋除锈、种植钢筋、墙体钢筋网片加固、柱梁加大截面钢砼加固、柱梁板碳纤维加固、柱梁板粘钢加固、楼板补缺、新开洞口等。

安装工程。给排水、强弱电、通风空调、消防、报警、网络等。

其它。脚手架搭设、室内装饰、市政配套、绿化景观等。

5、保护措施

根据上海市文物局《行政许可决定书》、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物中心《保护要求告知单》明确重点保护部位和保护内容,并针对保护部位现状进行分析,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外立面保护。外立面窗修缮时加强原有外墙饰面的保护。对重点保护的外立面门进行围护封闭。

室内保护。根据现场情况,对需要保护的墙面、花饰采取覆盖、封闭等措施进行保护。对有价值的五金件、灯具采用保护性拆除修缮,待施工后期恢复。

非保护、保留部位拆除中保护措施。拆除中如遇到疑似历史上的原始痕迹的部位,马上暂停此处拆除工作,并及时通知监理、设计和业主方,经确认后方可继续拆除;现场拆除过程中如有不清楚是否拆除之处,先行与设计和业主方沟通后方可进行拆除。

结构加固与保护。文物建筑加固需避开保护部位,加固方案必须考虑结构整体性能的提升。施工中加强建筑物的沉降观察。加固前,对局部破损结构采取临时支撑等措施,保证原有结构安全。加固工程应严格按通过评审的设计图纸施工。

6、重点保护部位修缮措施

重点保护部位修缮原则。坚持“四个保存”的原则,即保存原形制,保存原结构,保存原材料,保存原工艺手法,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保存文物建筑的历史原貌和建筑特色,原汁原味地保留文物本身的历史信息。

修缮施工前,应对结构、装饰、设备的损坏程度,进行全面、详细检查。必要时采用仪器、工具作探查、取样,定量、定性的检测。并形成反映建筑残损状况的图纸、照片、文字资料。

重点保护项目的修缮,应制定周密的专项修缮方案,包括施工方法、工艺技术措施和质量要求等。应加强隐蔽项目的查验,发现其结构、构造、材料质量与设计不符合,应保护现场。待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继续施工。

重点保护项目的材料、工艺和施工方法,应进行现场试样,待专家确认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7、施工进度编制要点

文物建筑施工进度编制要符合文物建筑评审顺序和施工顺序,要为设计方案深化、修缮方案评审、小样制作评审、重点部位保护和修缮、材料定加工等工作留出时间,避免因赶工对文物建筑的修缮造成不利影响。

8、施工机械、施工工具选择要点

正确拟订修缮方案和选择施工机械,根据重点部位保护修缮方案选择配套的修缮工具,施工方法在技术上满足修缮施工质量要求。

9、现场平面布置要点

根据文物建筑的特点和保护区域,科学的布置现场,合理规划施工通道,避免在保护区域进行材料堆场和加工,楼板上严禁大量材料或垃圾集中堆放。

10、主要施工管理人员和劳动力选派要点

项目经理、主要施工管理人员选派具有上海市文物局颁发的施工上岗证,重点保护项目修缮施工选派具有同类项目修缮经验的技师和专业队伍负责施工。

11、施工质量要点

修缮施工应严格按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修缮方案进行。如有变更,应及时告知主管部门,并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工程质量和技术措施完全符合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范和规程的要求。

12、施工安全要点

根据文物建筑的特点和施工内容,编制工程相关的应急预案,对外立面脚手、拆除工程等重大危险源,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三、修缮实例

1、和平饭店四方锥形铜皮屋顶修缮

笔者编制了由我公司承接的和平饭店外立面修缮及环境整治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修缮方案,并在专家评审会上进行了方案介绍。

1.1、和平饭店屋顶概况

和平饭店北楼,原名“沙逊大厦”,享有“远东第一楼”的美誉,曾二次被评为“世界最著名饭店”。1996年被评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平饭店绿色尖屋顶是外滩建筑中最醒目的,金字塔形铜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标志作用。

和平饭店北楼采用钢框架结构,尖顶为工字型钢屋架,斜屋面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承重构件材料为型钢、钢筋混凝土二种。塔楼方形锥顶用瓦楞紫铜皮饰面,长期以来已氧化成绿色,后期屋面又进行了仿铜锈色油漆。原有瓦楞紫铜皮厚度约1mm,瓦楞紫铜皮顺水搭接,并采用铜钉固定在实木洋松上,实木洋松通过连接件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板上。屋面有部分瓦楞紫铜皮有脱落、起翘、变形、缺损,部分铜饰件缺损、变形,木基层腐烂、缺损等缺陷。

部分瓦楞紫铜皮整张脱落

1.2、铜板面油漆饰面处理

铜板表面采用脱漆剂对原有漆面进行脱漆。原有漆面为历次维修涂刷,漆面较厚,需多次脱漆处理。首先,涂刷第一遍脱漆剂,待油漆浮起后,以人工用铲刀对铜板表面起壳的漆面进行铲除。反复进行脱漆处理后,达到70%~80%原有油漆面清除。屋面铜板为瓦楞造型,对于凹面内残余油漆,使用角向磨光机及钢丝抛光皮进行打磨清除。脱漆完成后,用细砂皮对铜皮进行打磨,清除铜皮面锈渍,保证铜皮面平整。同时,使用清洁剂对铜皮面进行清洁。

完成以上工作后,对洁净的铜皮面进行封底漆涂刷。待封底漆涂刷完成后,以细砂皮对铜皮面打磨,平整。清理完成后,进行铜面氟碳面漆涂刷一遍。待完成头遍面漆完全固化后,再次进行细砂皮打磨平整。后进行氟碳面漆第二遍涂刷。待面漆涂刷完全完成后,对面漆表面,涂刷亚光油,达到对漆面进行保护的目的,使其不褪色、不变色。

1.3、屋面瓦楞铜板整形、修缮、缺损部分恢复

对于屋面原有瓦楞铜板起翘、变形部分,我方采用整形,归位,加钉固定的方法加以处理。现场施工人员对屋面部分瓦楞铜板,拆卸后按原样进行整形复原,对缺损木基层部分进行修补。而后,将整形完成后的屋面铜板进行归位,用按原样加工的铜钉进行固定。对铜屋顶整体,木基层缺损部分进行修补,铜皮面进行加钉铜钉加固。接缝处以银焊进行焊缝,完成后打磨平整。

对于铜屋面部分铜板损坏无法修复及铜板缺失,我们采取按原样更换的修缮方法。对损坏及缺失部分铜板进行现场放样,根据现场的实际尺寸及规格由专业厂家进行冲压、折边,加工成型,然后运至现场,我们再进行安装施工。

1.4、原有浇铸铜饰件缺损,变形修缮

锥形铜屋面部分原有浇铸铜饰件缺失,我方按原形进行翻砂制模,浇铸成型后在现场按原样进行复原。部分铜饰件基层出现铁涨,混凝土风化缺损;致使铜饰件变形、脱落。对于以上情况,我方对混凝土损坏部分进行清除,将铜饰件整形归位后,对基层进行扎钢筋,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对表面进行环氧树脂封闭。防止再次发生风化现象。

1.5、类似项目的应用

小桃园清真寺四个半球形屋顶修缮也采用氟碳漆,借鉴了和平饭店的修缮经验。

2、上海银行营业部修缮工程

2.1、工程概况

“联合大楼”位于四川中路261号,原名四行储蓄大楼由盐业、金城、中南、大家银行联合设立的四行储蓄会投资建造。该大楼为地下1层、地上8层(局部塔楼9 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大楼占地607m2,总建筑面积约为5854m2。由匈牙利籍著名建筑师由邬达克设计,1928年建造完成。1994年大楼被列入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名单,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楼外观为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外立面采用三段式处理,底层、二层和半地下室上部合为一体构成基座,设贯通的汉白玉壁柱;三至六层主体部分饰深褐色泰山砖,与基座构成明度对比;六层作挑檐,水平檐线与下部的腰线构成统一;七、八两层及塔楼与基座上下呼应。

2.2、外立面修缮

外立面重点保护修缮主要包括外墙汉白玉、泰山砖、水刷石、门窗、金属件等特色装饰部位。

大楼东、南立面保持相对完好,西立面则破损状况略严重。整体上大理石、柱式、花饰等有比较明显的风化、局部开裂、缺损等现象,墙面有开裂、剥落、锈污等现象。修缮时先拆除后来附加的多余物,对外立面涂刷了涂料的部分,清洗剥离到最初的层次,并按该层复原。对外墙吸附性污染采用高压水枪清洗,局部污染严重的采用化学清洗剂,去除锈斑和油迹。汉白玉大理石修缮,局部风化缺损部分、细裂缝部分维持现状,仅作材料加强处理。水刷石修缮,起壳面积在0.5以下时,采用注入法环氧树脂修理,对大于0.5,特别是有裂缝的水刷石墙面局部凿除重做。先预设与原墙面相近的配比、颜色、粒径制作小样,待小样确认后,修补部分新的水刷石根据试验得出配合比进行修复,严格把握冲洗时间,控制新老墙面差异。泰山砖修缮,缺损程度不大,可以进行修复,局部损坏严重时,采用挖补镶贴修缮,对色泽、纹路保持原样。重点保护的门窗、金属件以清洗修理为主,对无法修复的,按原有风格重新加工安装。

2.3、室内修缮

室内重点保护修缮部位主要包括两个门厅、底层大厅、101和201房间、金库、七层会议室的空间格局及装修、楼梯间及其他原有特色装饰等为内部重点保护部位。

底层门厅、大厅墙柱面石材、铜门、铜花式、马赛克地坪、穹形天花为原物,保存较好,局部有污渍。对所有石材墙、柱面、地坪采用物理方法清洗大理石去除污垢,用大理石专用胶和石粉进行嵌缝、修补,最后进行打磨抛光,使大理石饰面变得石纹清晰、光亮。历史原物天花、梁的花饰线脚修复,原涂料出白,重刷白色乳胶漆,原线条金箔修补。铜门、铜花式保存较好采用清水清洁保持原状。

楼梯间地面踏步马赛克、墙裙釉面砖、扶手为原物。清洗、整修马赛克地面、墙裙釉面砖,对破损缺失处根据现状复制补缺。扶手及金属栏杆以清洗修理为主。

101和201室房间天花、墙裙基本保存完好,地坪有所变动,壁炉架有保护价值。七层会议室墙裙、壁柱为原物。八层会议室平顶线条为原物。吊顶按历史原物花饰及线脚修缮翻新,局部贴金箔。木护壁、木门套、门扇拆白,表面开放漆,恢复原有柚木本色。木地板按原始资料复原。石材壁炉清洗、清洁。

文物建筑的机电更新中,要做到设备、管线对保护区域产生最小的负面影响。为了妥善解决底层门厅和大厅墙面、地坪的保护与新增设备的矛盾,我们将空调出风口安装在原有大厅柜台中,并根据底层空调出风口的位置,利用地下室合理布置相应管线,原有大厅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四、结束语

上海近代文物建筑是上海历史文脉的积淀,做好文物建筑保护和修缮意义重大。文物建筑应得到科学地保护及一丝不苟的修缮,需要各专业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让我们带着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同共参与到文物建筑的保护和修缮,使我们的文物建筑延年益寿、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通知》200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文化部第26号)2003年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5年

上一篇:城市建筑范文 下一篇:建筑创作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