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

时间:2023-02-21 01:39:14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危重病人 护理质量 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79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及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综合的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1]。而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提高临床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我院自2007年5月建立了三级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安全监控网络等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管理方法

组建危重病人三级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监控网络:健全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护理质量管理执行度及时、执行力到位、可操作性强的质控组织模式,有利于护理部对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各个环节分层次实施全面监控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差错和事故纠纷的发生。危重病人三级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监控网络,一级由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及骨干护士长组成,是质量控制体系的核心;其职责是研究制定护理质量管理控制的相关事宜,定期检查危重病人质控情况,并对质量难点进行指导。二级由8名护士长组成危重病人质控小组,是质量管理的关键;其职责主要对各护理病区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及时指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收集各护理病区的建议,然后进行整理汇总,并完善危重病人护理管理规范。三级由各病区护理骨干指控员组成,负责本病区危重病人护理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从而不断提高病区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

建立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考评机制:全程监控是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前提;环节质控则是重中之重。护理部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时查找护理质量缺陷并予以修改。定期对照质控标准检点部位,如ICU、CCU、RICU、NICU等应认真排查护理安全隐患,将危重症、严重并发症、有护理纠纷趋势等作为质控的主要对象,建立有效的危重病人登记报告制度和危重病人护理会诊制度,严防护理差错发生。护理部要结合实际,细化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让具有正确导向的通用标准在护理质控督查中有章可循,并实施连续、动态、全程的共性管理[2],达到放大管理功能倍率的目的。我院完善了护理部、总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岗位管理体制,并对护理质量进行了追踪检查。

制定危重病人护理应急预案: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最多,护理人员稍有疏忽就可能发生护理纠纷。为此护理部制订了具有可行性的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并且每项预案都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如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对重大抢救应及时通知医务处和护理部,做好病情及抢救记录。若接到停电通知后,要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应急灯和手电等。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平时应在机旁备有简单呼吸器备用,如突然停电要立即将呼吸机脱开,使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并及时与电工联系查询停电原因。

整合资源,创建优势:护理部创新护理服务理念和模式,成立了以总护士长为核心的护理专项技术支持中心[3],形成了我院护理人才群,确保了临床所遇到各种问题的处理都能及时有效,尤其对危重特殊病人、突发病情变化的病人等,保证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护理部制定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实施方案,使护理人员都能自觉落实好各项制度。据统计,2009年度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率达99.88%。

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人员理论与操作考核,开展“三基三严”能力培训活动,定期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和专科护理岗位的需要,开展对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不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结 果

通过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控制及评价体系,着力培养护士长“大质量观”意识,重视患者全方位的护理质量要求,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现代质量教育,探讨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和持续推动的长效机制[4],从而有效地防范了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同时护理部针对性的健全了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完善了三级质控机制,为病人提供了技术和服务多层面的支持,并着重加强了危重病人的护理管理,使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从“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向“质量改进及质量持续改进”过渡,取得了较好的安全管理成效。

讨 论

护理管理者质量安全管理能力的提高:在重病人质量管理中,要坚持病人第一的原则[5],通过有计划的安排督察活动,使每位护理人员对重病人质量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对检查标准的把握、检查方法的掌握和执行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质量管理意识得到了不断强化,重病人护理质量做到了稳中有升。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诊危重病人安全转运的管理。 方法:对我院急诊科305例危重症病人转运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安全转运防范措施。 结果:有34例(11.15%)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结论:通过加强护士职业素质教育及专业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危重病人的转运措施及制度,可以保障危重病人在院内安全转运,降低并发症。

【关键词】危重患者,防范措施,安全转运

急诊科是医院中急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要的科室,急诊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存在着高风险。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1]由此不仅要教育护士认识到急诊医疗护理行为中具有承担高风险的义务,强化风险意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加强风险管理,将高风险因素降至最低限度。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05例均为危重病人,男169例,女136例,年龄11~103岁。脑出血患者117例,呼吸衰竭患者44例,严重创伤患者79例,心力衰竭患者17例,心肌梗死患者21例,其他27例.其中需机械通气支持者22例,需2个通路以上静脉输液者47例。

1.2方法:严格执行重症患者的转运措施及制度,转运前准确评诂病人,与接收部门作好协调,转运前对病人、仪器与药物的准备充分,转运过程的监测及病情的观察和记录。

2、结果

有34例(11.15%)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引流管脱出4例(1.31%),输液外渗肿胀影响输液畅通13例(3.93%),其余发生心率、血压、呼吸、血氧的改变,出现呕吐、烦躁、抽搐等7例(2.30%),转运前未通知相关科室导致等候时间较长10例(3.28%)。

3、讨论

3. 1 加强护士职业素质教育:强化安全和护士职业素质教育,不断强化护士的优质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采取各种形式分层次组织护士反复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让每个护士通过参加学习及差错讨论会的感受,书写心得体会,从中吸取教训,强化意识,使之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及常规。

3. 2 加强护士理论及专业技术的培训: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建立科内常见疾病、症状的抢救程序。科室每月模拟演练1次,要求急诊科护士在精通业务、熟练技术操作的同时,还要有预见性、主动性、独立性的素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及应采取的措施。定期对护士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及考核,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并有计划的派送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等。

3.3 规范急诊危重病人转运制度:制定急诊科与病房、ICU、手术室、相关的辅助科室的病人转运交接的流程和记录本,规范对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方法,加大各环节的监督和督查。急诊危重患者来院,直接推入抢救室,通知相关科室的医生,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建立静脉通路,使用腕带,做好记录。对无自主呼吸者立即行心脏胸外按压,积极配合抢救。有突发事件,立即启动预案。

3. 4 转运前的准备工作:病人转运前,必须评估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呼吸道管路、用药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安置好导管,确保安全,氧气管松紧适宜;静脉通路妥善固定,观察局皮肤情况,告知搬运过程中动作轻,防止外渗;若有其他导管同样相应固定,防止导管滑脱。转运前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备足途中用物和携带不同的急救药物。烦躁者必要时合理使用约束带。[2]

3.5 制定急诊危重病人转运前告知:转运前应与病人或家属充分沟通,告知途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注意事项及配合要求。保持各种导管通畅,各衔接处有效固定,防止扭曲、折叠。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保持头高位。

3.6 转运中患者的护理:转运途中护士站于患者头部一边,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氧气的供应,对严重缺氧者,携带便携式呼吸机,确保病人转运过程中的安全。转运途中还应观察输液管道是否通畅,并注意患者保暖。若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救。

3.7 建立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登记本:完善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交接班记录,制定简洁、清晰、明了表格式记录,内容包括:日期、患者姓名、出科时间、相关科名、接受者签名、回科时间、护送者签名。

3. 8 检查后的观察:检查完毕回科室,护士再次检查各导管情况,观察局部皮肤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做好记录,有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医生。病人经诊治后需住院,护士填写转运交接记录单,出科前联系接受科室,妥善安置各导管,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送到入住科室,护送人员与该科室护士一起检查各导管、皮肤情况,核实与转运交接记录单是否一致,做好交接班工作。

4、结论

急诊科是个高风险科室,护送急诊危重病人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而是一个监护治疗过程。做好急诊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降低了医疗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预防医疗护理安全隐患,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涵真,危丽华,董馨. 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体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7):4027-4028.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3篇

1.1设置要求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按照管理年的要求,急诊科用房面积达到了500m2。设有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四张,留观床位十张,符合管理年标准。

1.2设备要求急诊科配备了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氧装置、气管切开设备。抢救车上物品齐备,抢救药品齐全、充足,其他基本的诊疗设备也很完善。

2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

2.1人员数量护士人数与病床的比例:抢救室1.0~1.2∶1(每班至少1人),留观室:每班至少1人。

2.2人员资质要求护士长:为主管护师,在急诊科连续工作3年。护士:均有护士执业证,4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均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2.3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急诊科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全面的人员培训制度。

2.3.1制定各类人员的培养计划包括科内固定人员、新进人员、进修护士的培训计划,定期复训。新进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方能上岗。

2.3.2制定本科人员医学继续教育规划科内不满45岁的副主任护师以下职称的护士必须参加医学继续教育,每季度参加一次“三基”理论考试,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院级“三基”技能培训和考核。要求每位护士必须掌握急诊科所有仪器的使用,常见故障的排除,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熟背各种急救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2.3.3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科内每月业务学习至少1次。

3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1]

3.1快速反应观念这是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也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不能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病人的需要。反应快、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抢救成功率高,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3.2院前急救观念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拉得出,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途中的不间断救治;具有现代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

3.3现代监护观念包括:(1)首先要具有现代监护设备;(2)对现代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3)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4)各种管道的观察;(5)病情观察,这是一个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病情观察能反映一个护士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

3.4现代服务观念现代服务观念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病人及家属满意是现代服务的最高标准。服务就是效益。

3.5现代效益观念这是现代急诊急救的突出特点。救治病人应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原则。但人道主义不是不收钱,而是以抢救病人为主,按规定、按标准收费,效益好有利于扩大“再生产”。4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

4.1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切实保证急、危重病人的就诊治疗。

4.2成立急诊工作领导小组以主管医疗的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成员有医疗、护理、后勤和急诊科负责人。每周护理部、质控科室期和不定期检查急诊环节质量,及时反馈信息,以改进急诊科工作的缺陷与不足。

4.3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落实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制度,落实各工作单元工作制度、急诊交接班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等,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

4.4制度紧急医疗护理救援预案制定大批病员抢救预案,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保持24h通讯通畅。

4.5提供多种便民措施如轮椅、开水、茶杯、手纸、便器、拐杖等;为无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对危重病人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与用物,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2]。

5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预案

(1)急救物品、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抢救药品齐全、充足。(2)完善管理制度。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保持完好。(3)班班交接,各班下班前及时补充本班消耗的药品、器材,对损坏的器材及时报修。(4)一万元以上设备登记建卡,并有使用和维修登记。(5)建立危重病人交接班认定卡,使口头交接与书面交接相结合。(6)制定每周工作重点和每周工作程序。(7)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如:抢救仪器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防范预案、护理文书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

6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格质量管理

急诊科质量控制以“零缺陷”为最高目标,并有相应的制度和要求来进行管理。(1)成立院方、科室、自控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科内定期对护士进行质量管理教育,随时进行护理质理检查,建立检查登记和质量控制信息反馈制度。(2)质量控制指标:预检分诊正确率≥95%;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急、危重症抢救记录和监护记录合格率≥95%;三测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准确、全面,合格率≥95%;年护理事故发生数为0;年褥疮发生数为0;基础护理合格率≥90%;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抢救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病人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满意率≥95%;三基考试合格率100%。(3)制定常见急、危重症抢救规范或程序,抢救室有抢救规程备查。(4)制定并落实急诊病人告知制度,如:入院告知、出院告知、特殊诊疗和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等。(5)建立急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按要求登记上报并及时处理。特殊(毒、麻、限、剧)药品应专人专柜专锁管理,品种、数量正确,有用药情况登记,药品合格率100%。(6)抢救室原则上实行封闭式管理。(7)治疗室设施完好,布局合理,操作规范。(8)处置室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原则,用物分类清楚、整洁、有标志。(9)洗胃室单设,符合规范,污物处理符合要求。

7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急救意识也不断增强。我院通过加强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控制,抓住“抢救病人生命”这个主题,在“急”字上做文章,在“快”字上下工夫,在“救”字上多研究,在“高”(效率、效益)字上多思考,不断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使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有了根本的转变,急救技能有了不断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了更进一步地增强,科内管理也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任真年.现代医院医疗质理管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24-328.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危重孕产妇; 抢救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05-01

危重孕产妇是指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内发生的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围产儿生命健康的急危重症。危重孕产妇往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对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危害严重,甚至造成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随着2008年我院成为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近年来由周边医院转送到我院来的急危重症孕产妇日渐增多,产房自2011年全年共抢救护理各类急危重孕产妇 42例,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抢救急危重产妇 42例,患者年龄18~45岁,孕次1-5,妊娠合并症17例,其中心脏病5例,肝病2例,血小板减少2例,急性胰腺炎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重度感染、肺癌、癫痫、血管瘤各1例。重度子痫前期16例(包括1例双胎),子痫1例。前置胎盘4例,产后出血2例,羊水栓塞2例。剖宫产21例,顺产4例,产钳助产3例,6例中孕因病理情况终止妊娠。孕产妇经积极抢救、治疗和护理7例转科治疗,其余康复或好转出院,1例死亡。

2体会

2.1完善产房组织结构,及时配备各种抢救设备、器材、药品:目前我科产房设有危重病人抢救监护室,分娩室,康乐待产室,普通待产室,一体化产房及清宫室,各室配有心电监护仪,胎心监护仪,护士台设有中央监控,可获知各室监护情况,另备有呼吸机,三维B超机,中心氧气,吸引器,成人复苏囊,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盒(内有气管插管,呼吸囊等),抢救车(内有常规抢救用药和专科抢救用药以及抢救器材)等,产房每天检查物品是否齐全,器材是否呈备用状态,另专门设有羊水栓塞抢救用药盒,子痫前期重度抢救用药盒等,以缩短找药时间

2.2制定较为完善的抢救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它:危重孕产妇急救是否及时是抢救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我 科对于常见的急危重病症都制定了抢救预案,如子痫,子痫前期重度,产后 出血,羊水栓塞,新生儿窒息复苏等,以子痫为例:一般处理(口中放置开口器,头侧向一边。避声、光刺激。呼吸道保持通畅,吸出分泌物,供氧。开放二路静脉,留置导尿,心电监护,胎心监护)镇静(杜冷丁,非那根,氯丙嗪,安定)解痉(硫酸镁)降压(拉贝洛尔,柳胺卞心啶)降低颅内压(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强心(西地兰)纠正酸中毒(碳酸氢钠)适时终止妊娠(一般子痫控制后2-4小时)化验内容(血常规、血球压积,全血黏度、肝肾功能、凝血)监测内容(意识、瞳孔、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出入量、膝反射)。每个护士必须熟记流程,使病人一到产房,我们就能按预案有条不紊,不慌不忙的进行抢救,有效的提高了危重孕产妇的救治成功率

2.3加强产房助产士的专业培训:产房的助产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急救技术,能够熟练处理常见的危重病急救,为病人的进一步救治赢得机会和时间。为此我们采取科内学习,如定期组织理论知识考核,专科理论讲座,总结危重病人抢救经验,专科培训(新生儿窒息复苏术、动脉血气抽血、静脉穿刺、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痰等)。院内轮转,至重症监护室、急诊抢救室等轮转学习,院外复训等方式培养助产士

2.4领导重视,全院各科室的齐心协力:自我科成为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院领导和各专科大力支持是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医院为我科添置了大量的抢救仪器设备,并为各员工配备通讯设备,保持24小时通畅,随时可联络到各科室各人,会诊随叫随到,且到产房会诊的均是本院主治以上职称的医生。检验科、B超室、心电图室、血库、手术室等临床其他科室也提供了积极配合。

3抢救中需要做到的几点

3.1了解病人情况,密切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体温、神志、瞳孔和意识的变化,有异常时随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积极抢救治疗

3.2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建立静脉通路,以便急救时静脉给药,或快速输液、输血。选择最大号套管针,粗直,易固定的大静脉,可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严格无菌操作,长期输液时每日更换输液导管,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液等

3.3根据医嘱,正确、及时的给药,掌握药物的计量,浓度,给药方法,并观察药物的疗效,有无副作用,及时反馈给医生,并做好相关记录

3.4妥善固定各类导管,准确记录各引流液色、质、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及时正确的留取标本,尽快取回报告,告知医生

3.5产前注意观察胎心、宫缩、产程进展、宫口扩张程度,破水病人了解羊水性状,出血病人观察出血量,有必要时做好剖宫产手术准备。产后病人注意观察手术部位伤口情况,子宫复旧,阴道出血等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急诊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作为一名护士,不仅要熟悉各科专业的理论,更要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操作,还要具备常人所没有的耐心和爱心;要在紧急情况下,佑米约旱拇厦鞑胖牵以真心真诚的态度对待病人,认真地做好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能够从事急诊护理工作我深感荣幸。然而随着各行业的飞速发展,经济体制的转变,如何营造一个优质舒适的就诊环境,让患者得到最优质的急诊服务也日趋成为我们不断努力的新目标。要提高急门诊护理服务质量,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

一、加强护士的护理风险教育,强化法制观念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国家有关医疗法律,法规的变化,明确病人和医务人员各自的权利,认清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学习识别风险,提高对风险的预见性,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急救中心作为医院工作的第一线,医院的窗口,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病人健康及整个医院声誉,由于急门诊工作特点是:病情紧急,病种复杂,就诊时间短,病员集中,容易交叉感染,且患者多心情焦虑,容易急躁。因此,急门诊护士要具备时刻为病人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高尚的医德,高超的技能,急病人所急,帮病人所需,掌握丰富医学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具备急救技能和较强的应急能力。

二、健全组织,建立制度

急救中心每班有责任医师,护士组成小组,每个护理由组长负责,明确职责,即有分工又有协作,建立一套完整的治疗制度、抢救制度、急救设备、急救药品管理制度、急诊记录与总结制度、病情观察制度、卫生处理与护送制度等,促使医务人员有序的工作,值班人员坚守岗位,抢救小组随叫随到,严肃认真地工作,严格交接班制度。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充分尊重病人的权利,善于和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病人进行沟通,通过语言情感交流、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特别是病情变化快的病人,要根据他们的不同文化层次用病人和家属易懂的语言严格落实告知制度,尽可能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使病人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主动承担风险义务,这样才能减少护患矛盾。

三、改进服务体系和服务方式,“急救绿色通道”的护理配合

明确规定,对危重病人,先抢救后收款,急、危重病人来院后,从接诊、检查到治疗,每一个环节均为绿灯,实施一整套快捷有效全程急救服务。

抓紧三基三严训练,提高急诊护士的应变能力,使护士们均能熟练掌握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程序,在抢救中变被动为主动,迅速而有条不紊地与医生合作。急救中心实现了急诊抢救工作有序化,危重病人到医院,医生、护士立即到位,服从统一指挥,全力迅速投入,除了要落实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外,还应制订抢救物品药品专人管理制度、危重病人管理制度、交接班前自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健全各种常见的急诊抢救流程,使抢救流程化规范化,同时还要制订各种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这样就能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改进服务态度,尊重病人

改进服务态度,包括尊重病人,满足病人需求,对立医务人员的自身形象,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力,保护病人权益。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应强化意识,思想到位,措施得当,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尊重体贴关心病人,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及过硬的技术本领,努力提高护士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沟通技巧和交往艺术,使患者获得“宾至如归”的感觉,身处宽松的护患关系环境,从心理上也得到安慰,同时使医院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搞好健康教育,做好防治疾病的宣传

在进行健康教育中护理人员开展宣教工作要有针对性,在宣教内容上应根据季节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时节发病种类宣传教育。在健康教育的方式上,要普及有关疾病的医学知识,举办医务人员健康教育专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教育,专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总之,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职业,护理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强化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不断提高护士自身能力和责任心,将熟练的技术护理和适宜的心理护理相结合,才能及时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崔亚萍. 规范护理行为在防止护患纠纷发生的作用[J]. 护理研究,2013.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6篇

1产科急救网络建设

建立产科急救指挥小组:产科急救小组由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和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由分管领导副区长任组长,卫生局局长任副组长,急救指挥小组下设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产科急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制定对策、措施及预案,负责产科急救的日常工作。

2建立产科急救救援组织

2.1 院内产科急救小组

全区所有开展产科的区级医疗保健机构,各乡镇卫生院均成立产科急救小组,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妇产科、内科、检验、麻醉、药剂等相关科室技术骨干组成,主要承担院内一般危重病人的抢救。

2.2 区级产科急救点

承担全区危重孕产妇的会诊、出诊、抢救,孕产妇死亡评审,参与制定和修订产科急救预案和技术方案,对全区产科急救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其业务技能和急救水平。

2.3 危重病人急救单位

妊娠合并严重内、外科疾病,直接转送昆明市医院。

3呼救和转诊

原则上产科急救实行村、乡、区级呼救和转诊、危重情况可实行跨级呼救和转诊,直接转送到具有综合抢救实力的医疗机构,确保产科急救快速、准确有效。基层筛查出的重症、疑难病人及妊娠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妊娠合并传染病直接上转到有相关处理能力的市级医院进行抢救。

3.1 乡、镇卫生院的急救和转诊

对发生在乡镇卫生院的危急孕产妇立即组织院内急救小组成员抢救,并向院领导报告,如卫生院无能力抢救,立即向区级产科急救点呼救。

3.2 区级产科急救点急救与呼救

急救点接到呼救后立即提出处理意见。是否上转或者组织区级相应学科技术骨干赶到现场参与抢救,对不能处理的危重病人,派出救护车接到区级产科急救点进行抢救。对无救护车的边远山区进行两送接送的方法接到区级急救点进行抢救。

3.3 市级产科急救点急救与呼救

对区级无能力抢救的危重病人,直接转送到市级医院进行抢救。

4产科急救保障措施

①全区孕产妇14周以前由区保健中心或者卫生院建立围产期保健手册,孕妇人手一册,围产本上公布呼救电话,对筛出的高危孕产妇及时上报到区妇幼保健中中心基层科进行系统管理。②发放大量的宣传资料,公布呼救、转诊的电话号码,对遇到的危急情况怎样进行呼救和转诊。③组织专家对县乡村产科执业人员进行产科急救与呼救的培训,使之提高呼救转诊的能力。④认真做好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请市级的产科专家进行每年2次的死亡评审工作。区、乡两级急救小组领导、院长、成员参加评审,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抢救转诊能力。⑤“降消”项目资金的投入,保障了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争取了区财政对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生活费用的补助。⑥市级妇产科急救中心的支持。

5主要成效

①卫生行政部门参与产科急救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确保工作的实施。②分工明确,使管理和转诊落到实处,产科急救的“绿色”通道做到了快速、准确、有效,使危急孕产妇的抢救实现了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③充分利用了产科急救人才和资源,让危重孕产妇得到最好的救治,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6建议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急诊科规范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1

我院是一个280张床位的县级医院,担负着全县壹百五拾多万人口的医疗救治工作。2005年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来,在急诊护理管理的内容中突出体现了护理基础质量、护理人员抢救技术水平、应急能力、抢救设备的使用等方面内容。经过认真督导,我认为提高抢救护理水平的关键是规范的护理管理,而护理管理的关键应从以下方面来抓。

1 各项规章制度的健全和落实

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核心制度的健全是规范化管理的第一步。重要的是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核心制度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让各位护理人员熟记,并使之落实到实际护理工作中,恪守“慎独”精神,才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

2 护理急救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1)从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础知识三方面实施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肃管理。并根据护理学的发展和护理新技术的应用,不断修定和完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组织规范化训练,提高技术操作水平,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是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同时,在护理技术操作中要把病人看作是具有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社会需要的人[1]。要对病人的整体情况以及不适症状进行评估,实行人性化护理。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树立安全意识。每一步骤、每一操作都不能给病人带来外源性感染,要把安全原则贯穿在护理操作的全过程中,随时采取防止意外发生的措施,及时与病人沟通,指导病人合作[2]。

(2)医院管理年督导中我认识到:在急救技术的掌握和急救设备的使用方面是一个薄弱环节。如止血包扎不迅速,骨折固定不准确,吸痰不规范,心肺复苏不熟练,心电监护仪不能全面掌握等等。这些方面的不足,将严重影响抢救的进程和抢救的成功。这要求作为护理管理者,自身应加强急、危、重症知识的学习,娴熟掌握各种急救护理技术、熟练使用常见抢救设备的使用方法、简单故障的处理、设备的保养和注意事项。把急救操作技术训练和急救设备的使用作为工作的重点,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和预期达到的目标,并组织实施。通过定期考核、实际观察、随机抽查等方式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力争每个护理人员都达到预期目标。

3 抢救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制定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预案,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演练。熟悉每一步骤,完成好每一操作,才能实现抢救时迅速、及时、准确,做到急而不乱,有条不紊,为抢救争取时间。

4 重视对危重病人病情观察能力的培养

注重急危重知识的学习和临床护理经验的积累,采取直接和间接观察法,从危重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心理状态、特殊检查后、药物治疗以及一般情况如、姿势、呕吐等的观察,及时发现异常病情变化,分析产生的原因,及时提供有效的抢救和护理。同时作好病情观察记录,才能了解疾病的进程,判断病情的转归。因为患者的病情变化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只有加强护理工作的细节处置能力,对病情作全面的观察、判断,才能为病人提供整体的护理。

在护理实践中,必须随时观察,能机警、敏锐地以适当方式反应。这就要求每一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及训练有素的观察能力。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时、准确地掌握或预见病情变化,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

5 稳定心理素质的训练和敏捷反应能力的培养

(1)社会心理因素在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心理应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人们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一方面应激要消耗精力和体力,过度则形成消极应激。另一方面是在维持稳态过程中增长和发展应对的能力,即提高适应及作业能力,构成“积极应激”。护理管理者要及时通过不同的形式向护理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减少可控制性职业压力源,合理调配人员,缓减工作压力,了解其工作和家庭的困难,改善和提高其应对水平,降低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3]

(2)急诊科工作复杂且不可预见

急诊科病人急、危、重,常伴有生命危险。病情往往复杂多变、争分夺秒是抢救患者生命和减少并发症以及肢体残疾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要有急救意识,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冷静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果断的处置能力。且学会自我心态调整,使之保持在最佳状态,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在病人到达科室的最短时间内,做好各种应急准备,迅速准确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6 努力完善科学规范的护理记录

门诊病人常因急诊入院,因此护理常规往往只停留在医生的口头医嘱下,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护理记录完整、规范和连续,要准确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为医生诊断明确准备第一手资料。同时,规范的护理记录也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

7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牢固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

急诊科护理人员应进行急诊专业思想、医德医风教育,不断完善医院管理制度,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换位思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重视病人的意见和感受,主动积极和病人及家属沟通,以良好的态度和同情心对待病人,倡导良好的服务意识,认真学习交流技巧,协商技巧以及解决冲突的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及家属产生信任感、信赖感。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2004,14:399~400.

[2]张洪君.从医院管理年督导谈规范护理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6,6(3):10

[3]李西,邓世廷.护理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6,21(5)13.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8篇

【摘要 】高强度的急诊科工作给医护人员带来很强的心理压力,全面了解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来源,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水平,对急救工作中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急诊科;心理压力;护理人员

急诊科是接受急诊病人就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最前线和窗口。随着现代急救医学的飞速发展,对急诊科护士的救护操作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常年工作在急诊科的护士,由于特定的工作性质和职业要求,必须经常面对病人、家属、医生及其他科室人际关系,因此无论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护士,还是在临床工作多年的老护士,其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帮助护士缓解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对压力的应对能力,改善护士的身心状况,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现就急诊科护士存在的身心压力的情况,分析如下。

1 压力表现

压力也称紧张或应激,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是工作环境的要求与护士的反应能力之间的一种不平衡知觉所致,多数人在面对心理压力时会出现身心的紧张性反应,如不及时调整身心状态,会出现对工作的厌恶疲倦感,表现为工作效率低,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情绪低落等,对护士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2 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因素

1 压力的来源

1.1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是构成急诊科护士工作的压力因素。"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急诊科护士工作已从单一的执行医嘱开始转移到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这种包括心理和文化照顾在内的全面护理,是复杂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

1.2护士价值不能体现以及内心期望值与现实不符急诊科护士在医院被认为是医生医嘱的执行者。在社会人群中被认为是"高级保姆",社会地位较低;这跟护士内心期望自己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真正"白衣天使"相差甚。

1.3人际关系方面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上下级之间、医护之间、护患之间及护理人员自身之间都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护患冲突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双方的权益、健康及经济问题以及人格和法律责任,稍处理不当,就会陷入困境。

1.4护理工作的特点急诊科护士以女性为主,同时要扮演护士、母亲、妻子等多种角色。工作的"三班制"打乱了生物钟节律,夜班多,节假日常得不到休息,加之女性的生理特征,情绪周期性波动以及生儿育女、家庭劳动的负荷,如果得不到家人和朋友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在面对一系列紧张刺激时,常常会冲动,又因职业需要将其抑制,导致心理健康处于不良状态中。

1.5学历文凭与业务能力方面。大多数急诊科护士是中专毕业,她们必须在繁重的工作同时,参加各种各样的学历文凭继续教育。在业务能力方面,当前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医疗知识更新换代较快,新设备层出不穷,对护理人员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迫使护理人员必须更新知识结构、学习新的技能才能满足工作需要。学历和技能也是造成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的因素之一。

3 应对措施

3.1 实施风险管理:①急救物品、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抢救药品齐全、充足。②完善管理制度。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保持完好。③班班交接,各班下班前及时补充本班消耗的药品、器材,对损坏的器材及时报修。④建立危重病人交接班认定卡,使口头交接与书面交接相结合。⑤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如:抢救仪器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防范预案、护理文书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

3.2提升服务技能:①人员数量 护士人数与病床的比例:抢救室1.0~1.2∶1(每班至少1人),留观室:每班至少1人。②人员培训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急诊科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全面的人员培训制度。

3.3改善服务意识:①快速反应观念 这是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也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不能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病人的需要。反应快、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抢救成功率高,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②院前急救观念 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拉得出,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途中的不间断救治;具有现代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③现代监护观念 包括:要具有现代监护设备;对现代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各种管道的观察;病情观察,这是一个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病情观察能反映一个护士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

3.4规范服务流程:①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切实保证急、危重病人的就诊治疗。② 成立急诊工作领导小组 以主管医疗的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成员有医疗、护理、后勤和急诊科负责人。每周护理部、质控科室期和不定期检查急诊环节质量,及时反馈信息,以改进急诊科工作的缺陷与不足。③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 落实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制度,落实各工作单元工作制度、急诊交接班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等,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④制度紧急医疗护理救援预案 制定大批病员抢救预案,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保持24 h通讯通畅。⑤提供多种便民措施 为无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对危重病人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

4 小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急救意识也不断增强。急诊科的特点: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情绪急躁性,数量不定性。医护人员具有高风险性、高技术含量性、快节奏性、思维敏捷性。护理人员要学会洞察自己受到压力后的警报信号,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每周抽出1-2小时独处,尽量不要受到工作和家庭的任何干扰。学会与密切的朋友和知己畅谈你的情绪和感受。对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急诊科的救治和护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预防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春荣,常惠丽.护士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的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 6(2):323.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急诊;绿色通道;危急重

【中图分类号】 R541.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061-01

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复杂,时间最紧迫,突发事件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体现一个医院综合水平的窗口,急诊急救水平的高低,尤其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危重症患者是急诊患者中发病最急、病情最重、变化最快、危险性最大、死亡率最高、发生医疗纠纷最多的患者群体。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工作任务繁重,而且急危重症病人多。为了保证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快速救治,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提高急诊救治成功率,我院建立了急诊绿色通道,并且不断完善,使之更安全、更规范,确保畅通,成为真正的“绿色生命线”。现将我院绿色通道的工作方法报告如下。

1 实施方法

制定规范、科学、系统的绿色通道管理制度,绿色通道为院内急危重患者建立快速高效的服务系统。急危重患者由急诊医生和护士长组织抢救。遇有成批患者、意外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应立即通知医务科、护理部、院总值班,启动我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绿色通道医务人员要训练有素、技术娴熟、职责明确、坚守岗位,能胜任抢救各种危重患者的需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急诊抢救室为抢救危重患者的专用设施,不得挪作他用。一切抢救物品实行“五定”制度(定人保管、定点放置、定量供应、定期检查、定期消毒),保证抢救患者使用。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值班护士应主动观察病情,准确执行医嘱。对危重患者实施先抢救后挂号、先用药后付费等便捷措施。所有检查由专人护送,所有医技、病房等相关科室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

2 软件条件

急诊专业在我院起步较晚,与其他相对比较成熟的内、外科专业相比,急诊专业发展还很不成熟。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医院的急诊科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尤其在组织结构、人员编制、规模程度以及专业范围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这些都不利于急诊的发展和专业的交流。我院从绿色通道的三大要素着手做好绿色通道的建设,绿色通道三大要素包括:人员保证医生、护士、工勤人员。仪器设备保证抢救室内各种抢救仪器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其他基本设备的保证医院的布局,通往各检查科室的路面条件等。2.1质量保证 为保证急诊急救的医疗质量,急诊科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各种危重病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讨论制度、危重病人转运制度、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等。

2.2 加强业务管理,提高急诊护士的技术力量 提高抢救应变能力,制定系统规范的急救护理技能、培训标准,并根据标准进行各级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定急诊常见疾病的抢救预案,并严格执行。定期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急救技能的演练,并每月对科内所有人员进行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

2.3 人员结构 急诊科设有科主任1名,护士长2名,共有医护驾人员30名。护理人员中主管护师6名,护师6名。医护人员90%以上为急诊科固定的医生、护士,只有极少数是其他科室轮转到急诊科人员。全院所有科室门诊危重病人的抢救都在急诊科抢救室完成。共保洁员24 h有人值班,负责清扫急诊区域内的污物,做到随叫随到。医院的后勤服务中心还可以根据急诊科的需要,调派护工为病人服务,尤其是“三无”人员(无姓名、无家属、无经费)的护理。

2.4 健全急救组织,完善急救通讯设备 提高急诊护士的急救意识,培养急诊护士的预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急诊科所有成员要有完善的通讯设备,完善的急救组织和通讯网络是患者安全的保障。保证基本设备和仪器设备的完好,急诊各种仪器设备及抢救药品专人负责,班班清点检查、定期消毒保养,及时维修,建立设备检修档案,保证各种仪器随时能用。各种抢救药品、基数药定位置、定数量,新补充药品按有效期顺序摆放,班班清点,签字交接,为各种抢救提供保障。

3 成效

绿色通道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尤其是突发事故、突发疾病、群体伤的救治,突出了“急”的特点,达到了“救”的目的。保证绿色通道的畅通,硬件设施是前提和基础,软件条件是关键,二者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训练有素、技术娴熟、热爱急诊专业、有高度责任心的急救人员队伍。我院自建立绿色通道以来,从未发生因无经费而延误治疗的情况,造福于一方百姓,也为医院赢得了声誉,使我院成为患急病、重病患者的首选,打造了急诊的品牌形象。

4 讨论

强化了急诊科护士的心理适应能力 ,急诊室往往是时间急、病情重、意外状况较多发生的地方,现代急救医学要求急诊护士对危重患者能够做到快速评估、果断决策,各种操作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通过对绿色通道的管理,锻炼了护士在应激状态下将实力、技术、心智、意志处于最佳状态,保证了护士在实际抢救患者的紧张环境中技术的发挥。提高了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力,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的缩影,是医院综合水平的体现,急诊树立了品牌,提升了形象,提高了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危重病人;意外拔管;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593-02

ICU是运用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现代化的监护和抢救设备,对危重病人进行集中加强治疗和护理的场所。病人安置导管繁多,意外拔管的不良事件时有发生。意外拔管的发生,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将造成严重并发症,如:呼吸抑制、气胸、窒息、腹膜炎等,同时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而导致死亡。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从2010年10月-2012年8月,共收治危重病人2520例,出现意外拔管的病人有23例,其中女性6例,男性17例,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94岁,平均为56岁。其中气管插管6例,胃管10例,腹腔引流管1例,胸腔闭式引流管2例,尿管1例,深静脉置管1例,静脉留置针2例

2 原因分析

通过回顾23例病人发现引起意外拔管的原因多数为病人烦躁、安置各种管道不适应、固定不牢固、约束不当、违反医疗操作规程、人力资源不足等因素,有时是独立存在,有时是多种原因并存(见表)

2.1 医护因素

2.1.1 护士临床经验不足,对意外拔管高危人群缺乏预见性。科室护士15人,其中轮转护士4人,新进护士2人,在ICU工作时间不足3年的有10人,占67%,对ICU病人管道护理流程不熟练,对意外拔管无预见性,3例病人是在护士执行医嘱,忙于治疗时拔出管道;1例病人在翻身时,未放松呼吸机机械手支架引起牵拉而致气管导管脱出,1例在翻身时未取下固定别针导致胃管脱出。

2.1.2 固定欠妥当。患者是油性皮肤、出汗、口鼻腔分泌物多时会使固定插管的胶布潮湿,失去粘性而出现固定松懈。2例病人胃管固定带松脱而致胃管自行滑脱。

2.1.3 肢体约束不当。躁动患者因肢体约束不当挣脱或挣断约束带拔出导管;对清醒病人,答应护士不会拔出管道,护士存在侥幸心理,给病人减除约束而出现2例病人意外拔管。

2.1.4 人力资源不足。我科人力资源床护比不足1:2.5,所发生的意外拔管均在中午、夜班人力资源不足的特殊时段。

2.1.5 导管材质问题。2例病人因导尿管气囊有沙眼,存在漏气、漏水,气囊充气不足导致导管自行滑出体外。

2.2 患者因素

2.2.1 年龄 从临床观察护理中多见于老年患者和儿童。1例95岁高龄患者由于听力、视力功能减退,造成护患之间交流沟通障碍。老年患者对置入体内的管道敏感性高、固执、适应性差,对留置管道不理解而导致意外拔管,特别是留置导尿管显得很难受。1例9岁男童对尿管耐受性差、敏感性高,留置尿管期间一直躁动不安,导致意外拔出尿管。

2.2.2 意识状态 因外伤或手术创伤、肿瘤、内环境紊乱及ICU环境应激引起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或意识障碍,如烦躁、胡言乱语、痴呆等,不配合治疗与护理,出现意外拔管。

2.2.3 疼痛 外伤手术创伤患者,因留置管道的增加,会限制患者的活动,迫使患者长时间取被动,导致患者不舒适而引起意外拔管。【1】

2.2.4 心理因素 ICU病人病情复杂、病情反复、治疗时间漫长、每天只见亲属半小时很孤单、住院费用高,大多病人会对治疗产生绝望,放弃治疗而出现意外拔管。1例病人家属在探视时,谈及住院费的问题,由于沟通障碍,挣脱约束带将导管拔出。

3 护理对策

3.1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实行弹性排班,每班安排一位高年资护士负责病区管理,二线、三线应班,保持充足的人力资源。

3.2 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 科室制定便于携带的ICU护士工作小手册,手册里的内容包括操作流程、应急预案、护理常规、科室制度等,并在每天的晨交班时反复学习,工作中随机考核,让护士掌握牢固。

3.3 鼓励护士积极上报护理缺陷 科室鼓励积极上报在工作中出现的护理缺陷,由当事人阐述事实经过,科室组织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拟出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隐瞒不报着予以重处。针对ICU意外拔管案例逐一进行分析讨论发生的原因、后果及防范措施,一旦发生均向护理部上报护理缺陷,必要时请护理部主任参与讨论,并邀请相关专业的主任进行培训指导。让护理人员从认知上进一步提高,有效地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

3.4 重视质量控制 科室设立质控组长负责质控,参与医生的查房,听取查房意见,拟出护理重点,协助指导管床护士做好病人的治疗及护理,杜绝医疗护理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3.5 加强技能培训 凡进入ICU的护士,均进行严格的入科培训,并由高年资护士一对一带教。带教老师随时督察、考核制度落实情况、流程执行情况,护士长随机督察掌握情况。

3.6 加强管道护理 责任护士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视管道护理。置管时注明管道的名称、安置时间,每班记录插管刻度。胃管、气管导管均用3M高强度胶布妥善固定后再用外穿橡胶管的纯棉固定带绕过脑后进行加强固定,固定带松紧适宜,固定胶布每日更换,固定带做到随脏随换。

3.7 正确评估插管患者的配合及耐受程度,对插管患者均进行保护性约束,适当的镇静镇痛,以减轻患者的不适与疼痛。镇静时要保证患者有一定程度的睡眠,每日定时唤醒,唤醒时患者有适当的定向力和识别能力。【2】

3.8 加强心理护理 对于意识清醒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应耐心地解释留置管道的重要性,同时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对不能言语的患者进行非语言交流,如:手势交流、文字交流、图片交流等。

4 讨论

ICU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迅速,常可致病人意外拔管,这是ICU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杜绝意外拔管的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提高危重症患者的生命质量。

总之,ICU高技术的应用对患者产生的躯体和心理上的痛苦是相互影响,不能完全分开的,意外拔管存在主客观因素,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其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强责任心,认真、切实做好各种预防导管滑脱的护理和观察工作,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化佚,机械通气病人不适与疼痛[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52-53

上一篇: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 下一篇:雨季三防应急预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