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诊断试剂范文

时间:2023-03-20 02:21:06

体外诊断试剂

体外诊断试剂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体外诊断试剂 流通

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家庭、个人、政府以及其他公共或私人机构之间通过以计算机为媒介的网络进行的产品或服务的买卖活动。买卖的产品或服务是通过网络安排的,支付和产品或服务的最终交付则既可以在网上完成,也可以在网下完成。近年来,电子商务迅猛发展,逐步渗透进入各行各业之中,但是,电子商务在体外诊断试剂流通领域却一直履步维艰。

体外诊断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的样品(组织、体液、血液、代谢物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辅助诊断信息的产品。它是一种特殊的药品或医疗器械。根据BOSTON咨询公司数据,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达419亿美元之巨,中国的体外诊断市场仅占国际市场的2%-3%。可以预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外诊断试剂的发展空间极大,其在疾病的预防、治疗、诊断及发病机理的探讨等诸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体外诊断试剂电子商务现状及原因分析

体外诊断试剂电子商务应用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企业网站进行信息的;第二个层次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服务;第三个层次是通过网络完成从信息、获取到促成交易等全过程[3]。据估算,我国有近百万个医药公司和门店。其中,多数门店没有开展电子商务业务,部分开展电子商务的公司也只是停留在第一层次。据统计,能够达到第二个层次的获批公司只有3715家,能够达到第三层次的获批公司仅有118家。

笔者抽样调查某知名公司电子商务专员,该公司2011年体外诊断试剂电子商务销售额约10万人民币,占总销售额的0.04%。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在体外诊断试剂的销售渠道中占比极低。经过访谈分析,阻碍电子商务在体外诊断试剂流通领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十项。

1.体外诊断试剂是一种特殊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它具有医药的专属性,即体外诊断试剂消费具有被动性和不可选择性。体外诊断试剂归属于医用耗材类。它的直接用户是医疗机构和普通消费者。多数诊断试剂的使用需要借助一些专业操作设备和判读仪器。多数项目的检测都必须在医疗机构内完成,消费者往往只能选择是否进行检测,而不能选择使用哪种产品进行检测,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患者只能被迫接受医院已经选择的产品。另一方面,体外诊断试剂是通过招标进入医院的,这种招标一旦完成,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供应商会按计划直接送货上门,当场验收并以约定的方式进行结算。这些招标、配送和结账行为还是以传统模式为主,整个过程很少使用电子商务。

2.体外诊断试剂是一种特殊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它具有医药的两重性,且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体外诊断试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劣质的产品将直接导致结果的错误并可能导致极为严重的诊疗事故。因此,医院在采购诊断试剂后都要做一系列的评估工作,这些工作会持续较长的时间,同时也需要得到厂家的现场配合。因此,生产厂家十分注重与用户的当面沟通机会,甚至会派专人针对用户开展售前、售中及售后的全过程服务。

3.体外诊断试剂既具有及时性又具有时限性。体外诊断试剂具有及时性。当患者痛苦不堪时,必须马上检测。这时,患者不可能花时间上网浏览比较哪种产品便宜、哪种产品好用,更不可能等上几小时或几天让物流公司送货。另一方便,体外诊断试剂的有效期并不长,所以多数用户只能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订购体外诊断试剂。因此,体外诊断试剂的经营有很强的地域性,即主要依靠当地经销商进行。

4.体外诊断试剂的流通渠道单一。体外诊断试剂是一种辅助诊断产品,它的测定和结果分析都要依靠专业人员。一项疾病的检测通常需要辅助提供多项检测指标,这些指标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联系,往往需要同一家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联合测定。这种复杂的采购工作只有专业的医疗机构才能实施,而现有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采购模式并不支持电子商务形式。

5.网络被假药、劣药和保健品充实,引发信任危机。网络中充实着各种医药广告,这些广告大多都存在夸大宣传现象。网络广告在不断地混淆保健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关系,常常出现以保健品充当药品、以消毒产品充当医疗器械的案例。这些行为都严重违反了相关医药管理法规,会不断地被查处和。同时,这些事件的不断曝光也将引发医药电子商务的信任危机。

6.传统模式的便利性促使医药电子商务优势减弱。我国有百万余个医院、医药公司和医药门店等,同时多数药店都能够提供药物代购的服务。因此,传统医药服务模式已经非常完善和便捷,在这些方面丝毫不差于电子商务流通形式,这也使得医药电子商务的市场份额很难扩大。

7.体外诊断试剂的检测结果专业性很强,结果互认性差。少量体外诊断试剂是适合家庭自测使用的,但是,这部分自测性项目种类非常有限,且都属于筛查性试剂,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因此,这部分产品的市场空间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我国的体外诊断试剂检测结果互认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病人凭借自测结果到医院进行治疗还无法实现,所以,病人通过电子商务自行购买体外诊断试剂的行为还无法成为主流。

8.现在的常规物流无法满足体外诊断试剂电子商务需求。90%以上的体外诊断试剂都需要控温限时运输,这种特殊的运输方式使单件小批量运输成本大幅度上升,甚至出现物品和运费倒挂现象。因此,绝大多数的体外诊断试剂电子商务流通不能采取B2C形式。

体外诊断试剂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统计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Study on Statistical Methods of in Vitro Diagnostic Reagents

LI Xiao-jiang

(Review and Certification Center,Guangdong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Guangzhou 510080,Guangdong,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just focuses on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used in the clinical test of in vitro diagnostic reagents. It discusses of qualitative methods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use of conditions, limits and acceptance criteria. The qualitative methods include Four grid, Kappa and Chi-square test. The quantitative methods include the linear correlation, regression analysis,bias estimate, Bland -Altman method.

Key words:Statistical methods;Qualitative methods;Qualitative methods

临床试验是二三类体外诊断试剂除校准质控品外申请注册上市必不可少的环节,通常评估考核试剂和对比试剂或金标准方法的可比性。临床试验结果统计方法种类繁多,每种方法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和局限性,在设计临床试验方案的时候,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试验的各种因素,容易造成统计方法的选择不合适而得出错误的试验结果或者是分析不全面不充分,直接影响考核试剂的评估。因此,统计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笔者作为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注册技术审评员,根据多年的技术审评经验,将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中常用的统计方法的使用条件、限制和接受准则进行探讨。

1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包括与金标准比对和与对比试剂比对。通常用四格表进行统计。

与金标准比较通常用敏感度(真阳性率)和特异度(真阴性率)来表示两种方法的符合性:敏感度=a/(a+c);特异度=d/(b+d);总符合率=(a+d)/(a+b+c+d)。而与对比试剂比较通常用阴阳性符合率来表示:阴性符合率=a/(a+c);阳性符合率=d/(b+d); 总符合率=(a+d)/(a+b+c+d)。虽然两种比对方法的四格表形式是一样的,但表示的意义不同。阴性符合率不等于敏感度,阳性符合率不等于特异度,两者不能混用,因为对比试剂准确度不一定100%。

定性分析除了进行四格表统计符合性之外还需进行统计学检验(可使用SPSS统计软件),通常使用Kappa检验或配对χ2检验。

Kappa是作为评价判断的一致性程度的重要指标,取值在0~1之间。Kappa≥0.75,表示两者结果的一致性较好,0.4≤Kappa

2 定量分析

2.1相关性分析 在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前需进行离群值检验,离群值的个数一般不得超过2.5%,即在100个样本的临床试验中,不得出现3个离群值。如出现3个或3个以上离群值,应寻找原因,如仅仅是样本问题,则更换这些样本;如找不到原因,又影响"等效"的分析时,停止试验并通知试验申请者。

相关性分析通常用散点图来辅助分析。首先以考核试剂每次测定值(作Y轴)与相对应的对比试剂每次测定值(作X轴)作散点图;目测线性,找出线性范围,删去非线性段,如线性范围宽还可以增加分段统计。如线性范围太短,则停止评价。对线性段作相关分析,根据EP9-A2要求相关系数r>0.975[1](或r2≥0.95),如r

2.2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直线回归分析,Deming回归和Passing-Bablok回归。三种方程的基本形式都一致,为Y=bX+a,但回归系数b的估计方法不同。传统的直线回归分析前提条件是正态分布;对照试剂应是金标准或近似(较好的),无明显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若两种试剂都存在误差,则不能满足最小二乘法估计的条件,可考虑Deming回归。该法考虑了两试剂的随机误差,且假定两种试剂的标准差比值恒定。Deming法适用于两个试剂的测量误差有着独立的、均数为0的正态分布,误差的方差为成比例的(在数据范围内,方差并不必须恒定的)。如异常值较多,可选用Passing-Bablok法。即任取两点确定直线,屡次反复,得到多条直线并计算斜率,而后对多个斜率值取中位数并调整。该法假定两器械随机误差遵循同一种分布,标准差比值恒定。线性回归斜率b一般推荐在0.9~1.1之间可接受。

2.3偏倚估计 按下列方程式计算平均偏倚B及试验系统与对照系统测定值差值的标准差SD。

将医学决定水平预期偏倚的可信区间与允许误差的限值相比较(允许误差推荐为小于或等于1/2CLIA88或者室间质评可接受范围)。预期偏倚可信区间小于规定的允许误差的限值,试验系统可被接受;预期偏倚可信区间大于规定的允许误差的限值, 试验系统不被接受。

2.4 Bland-Altman法 Bland-Altman法是1986年Bland和Altman提出的,并发表在Lancet杂志上[2]。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两组数据的均值和差值,分别以均值为横轴,差值为纵轴做散点图,计算差值的均值(d)以及差值的95%分布范围(即为一致性界限,LoA,d±1.96Sd,其中Sd为差值的标准差),认为95%的差值应位于该一致性界限范围内。分析散点的分布与一致性界限的位置关系,并且与临床上可接受的界限值相比,如果一致性界限在临床上可接受,则认为两种方法之间的一致性较好,可以互换。检测项目不同,方法学不同,临床上可接受的界限值不同,界限值还与临床预期用途有关,可参考室间质评的相关要求。当样本量较小时,由于抽样误差的影响,有时不一定满足95%的差值落在LoA范围内,这时,可以考虑LoA的可信区间(LoA CI)。计算LoA CI所对应的标准误一般为1SE(d)=Sd/,一致性界限的上、下限的标准误近似等于1.71SE(d)[3]。在临床试验统计分析中,除了用两种试剂的结果的差值反映一致性外,还可以用两种测量结果之间的比值(或差值与均值的百分比)进行Bland-Altman分析。由于检测结果的差值或比值都与两种试剂的测量值都有关,因此横坐标应为两者的均值,而不是对比试剂的测量值。

在应用Bland-Altman分析时,需要注意一定的应用条件[4],均值和差值应相互独立,即两种试剂的测量结果应具有方差齐性,差值应服从正态分布,在测量范围内的差值不随着测量结果变化的扩大而变化。假如不满足条件,如Bland-Altman图呈喇叭状,建议通过对数转换达到要求,也可以通过对用比值来进行分析。

一致性分析时,一般不建议用配对t检验来评估两个试剂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配对t检验的本质是对"差异"的检验,而非对"一致"的检验[4]。因为配对t检验主要是比较均数的差异,只能反映总体均数可能相同,却不能反映数据的一致性,即对系统误差敏感,却无法检出随机误差。

3 结语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应根据预期用途来选择是用定量还是定量的分析方法。但在实际的临床试验过程中,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不符的结果,需要查找原因,在定量分析的时候可以辅助定性分析,在定性分析的时候也可以辅助定量分析。不管是定性还是定量,统计分析方法有多种,一定要清楚每种方法使用的前提条件,否则不满足使用条件得出的结果可能没有实际意义。由于每种分析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多种分析方法联合分析,往往更全面更可靠。如在定量分析的时候,可以线性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与Bland-Altman法结合起来分析。

参考文献:

[1]NCCLS.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S].EP9-A2.Wayne,Pennsylvania:2002.

[2]萨建,定量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及Bland_Altman法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1,28(4):409-411.

[3]陈卉.Bland-Altman分析在临床测量方法一致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7,24(3):308-309.

体外诊断试剂范文第3篇

1.1二维码技术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实用性最强,经济性最优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具有采集信息量大、可靠性高、输入速度快、实用灵活等特点。二维码技术在如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领域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且现代人们所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大部分也自带二维码识别功能。因此二维码技术作为数据自动输入和标识的一种手段,在现代仓储管理、商业自动化管理,文件分类管理方面都有很突出的表现。

1.2二维码是一种由特定的几何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是所有信息数据的一把钥匙。它具有编码范围广、译码可靠性高、纠错能力强、信息容量大、防伪能力强等优点。

1.3二维码依靠它强大的信息储存量能够把储存于数据库后台中的信息包含在二维码中,且二维码拥有防伪功能和错误纠正功能增加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二维码的众多优势决定了它在医疗机构体外诊断试剂管理中所取得的重要地位。

2二维码的特点

2.1信息容量大

二维码符号是一个多行、连续性、可变长、包含大量数据的符号标识,每个条码有3~90行,每一行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起始部分、数据部分和终止部分。它的字符集包含所有字符,最大数据含量是1850个字符。

2.2容错能力强

与一维码只具有校验功能相比,二维码不仅能防止错误,还能纠正错误,即使某部分出现损坏,也能将正确的信息还原出来。

2.3成本低,易制作

二维码可以印制在各种常见的条码载体上,可以用各种标准的印制或打印技术印制。如:喷墨打印、激光打印、热敏/热转印条码打印机打印等。普通打印设备均能打印且传真件也能阅读,二维码的尺寸也可调节以适应不同的打印空间。

2.4可靠性高

在数据库的管理测试中,二维码也表现了其极高的可靠性。在阅读2300万个条码符号中,没有一例译码错误。而且可引入加密措施,提高其防伪性和保密性。

3二维码服务于试剂流通的整个过程

3.1体外诊断试剂的准入

医疗机构在更换或增补体外诊断试剂时须向有关管理部门提交各项信息包括公司资质、产品注册证等信息,试剂管理部门再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招标或询价议价确定产品后价格方能准入。

3.2体外诊断试剂数据库的建立

每个品种的试剂在准入后都要进入数据库录入基本数据其中包含产品名称、产品规格、产品编码、配送商、产品品牌、产品原产地、进货单位、产品有效期限、药品注册证期限或产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号、产品合格证号等一系列有关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生成二维码的基本要素。试剂管理部门将产品的有效信息录入到二维码中并打印带有二维码的标签。试剂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将各种体外诊断试剂的二维码标签分发给各供应商,要求各供应商在产品出库时将二维码标签粘贴在产品包装箱上。

3.3体外诊断试剂的订购

每个体外诊断试剂的使用科室都确立一名试剂订购责任人,由该责任人在该医疗机构的内部办公平台上提出领用试剂的申请,再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审批。试剂使用科室在取得申购确认后,再由试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负责联系相应的供货商送货。货物到达科室后,由科室试剂订购责任人、试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及供货商三方共同验货。在产品的包装箱上粘贴有二维码标签,码中产品名称、产品规格、产品编码、配送商、产品品牌、产品原产地、进货单位、产品有效期限、药品注册证期限或产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号、产品合格证号等一系列有关数据,将这些数据与实际货物逐一核对无误后,试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使用数据采集器读取二维码,并录入数据库。然后由科室试剂订购责任人将试剂入库。

3.4体外诊断试剂的报销与结算

试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每月月底将每家供货商入库试剂总量进行汇总并通知供货商携带相关送货凭证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通知供货商开具相关金额的发票到试剂管理部门办理结算手续。最终将已审核确认的票据信息交由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最终的审核和报账工作。使用数据采集器录入省去了以往的手工录入,将数据采集器上的有关数据上传到电脑数据库中,摆脱了以往的纸张管理办法,节省了人力及物流成本,使无纸化办公成为可能。二维码的运用渗透到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的各个环节,医疗机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可以通过登入院内办公平台查询各批次的体外诊断试剂的相关信息,还可通过各自移动终端上的扫码功能在产品的外包装上查询到产品的相关信息,追溯产品的来源,使得体外诊断试剂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

4对实现体外诊断试剂二维码管理的几点思考

①实现体外诊断试剂的二维码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检验成本,医疗机构的所有体外诊断试剂的采购都由试剂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在试剂的准入环节由试剂管理部门负责收集、汇总及审核资料。并会同财务、审计、监察、纪委、试剂使用科室等相关管理部门及供货商共同询价、议价、定价。可以从全方面把握试剂价格、控制试剂成本。并将准入产品的一系列信息录入数据库生成二维码,一种试剂就对应一个编码。使产品所有的信息都固定化、完整化。有效的控制了检验成本。

②二维码技术的实现提高了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以往在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票据,需要各个部门安排专人进行录入、核对以及保管,而二维码技术的介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并使体外诊断试剂从准入、出库、运输、到货、验货、结算等各个环节都做到了与电子数据库的无缝对接,使体外诊断试剂的各个环节的重要信息都可以方便快捷的传入计算机数据库中,大大提高了体外诊断试剂的工作效率,并且能使体外诊断试剂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大的提高。

③通过二维码技术将所有产品都建立了相应的电子档案,将试剂管理工作由纸质管理过渡到电子化档案管理,提高了试剂档案管理的效率、提高了试剂档案管理的准确性,节省了人力资源,优化了管理模式。并在体外诊断试剂的准入、订购、验货及结算实现了全方位监管。满足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医疗机构试剂管理的相关要求,使体外诊断试剂管理工作更加合法化、合规化。

④二维码技术将体外诊断试剂准入、体外诊断试剂的配送、体外诊断试剂的数据库档案管理、体外诊断试剂的订购、体外诊断试剂的入库、体外诊断试剂的使用及体外诊断试剂的最终结算工作有效的衔接起来。使得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的各个环节更加透明化,有效的避免和预防了试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试剂使用科室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罪的风险,保护了工作人员的权益和医疗机构的利益。

⑤二维码技术具有信息量大、纠错能力强、识读速度快、全方位识读等特点,这些优点使得它在体外诊断试剂的管理中表现出了突出性能和优势。二维码技术在体外诊断试剂管理领域中的运用,使得整个管理系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它将体外诊断试剂的各种信息的流动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完成了其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及业务流的组织、计划、控制和协调。二维码技术在体外诊断试剂管理的整个环节中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体外诊断试剂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外诊断试剂 质量体系 企业参考品 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176-01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现状及普遍问题,对现今企业参考品质量体系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控制要点,为监管部门对企业生产参考品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体外诊断系统中的参考品

我国的体外诊断医疗器械主要是指试剂产品、试剂、控制品、校准品、器具、仪器、设备、试验工具以及系统的医疗器械,这些器械可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应用,提取出人体上的样本进行体外检查,主要目的是提供以下的基本信息:(1)存在先天畸形的情况;(2)生理或者病理状态;(3)对可能接受人的相关性和确定的安全性;(4)对治疗效果进行监测。

体外诊断系统可以理解为某一检查项目所涉及到的全部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的组合,这个组合根据检查对象、方法学、所使用的检测技术以及预期目的的不同其所包含的组成成分也有所不同,其中任何一个元素缺少都会对预期测量目的造成影响。一般情况下,完整的检测系统包括进行检查时所涉及到的试剂、仪器、操作程序、校准品、操作人员以及质量控制等组合[2]。进行检测时所需的试剂、仪器以及参考测量系统均缺一不可,这些物品组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只在这个系统内进行检测才会达到效果。

在实际的操作中,因产品的种类繁多,覆盖范围广,临床应用的重要性较强,同时应用的目的差异很大,大部分产品的存在无对应的参考方法以及标准品无法获得的问题[3]。因而,在没有国家质控品、标准品的情况下,国家允许体外诊断试剂企业依据产品特点以及临床使用目的进行设计研究、制备、管理企业参考品,主要应用于本公司产品质量的控制上。

2 国内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的现状

在我国,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竞争均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国外的一些企业,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如:产品质量稳定、产品技术含量高、产品配备精确、高效的配套仪器,这些企业,在国内体外诊断试剂行业中占据着50%以上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国内的三级医院,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高端市场,价格一般高于国产的产品,约为国内产品的1~5倍[4]。而国内的产品优势在于价格相对较低,售后服务较好,面向中低端市场需求,使用范围主要集中在基层医院以及二级医院内。我国共有400多家体外诊断试剂企业,但是规模较小,数量较多,技术水平以及整体质量相对较低,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随着国内企业对体外诊断试剂的不断研究、不断实践,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有些企业已经走上了国际先进水平,生产出的产品也被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国产产品在国内市场中的份额逐渐扩大,当然,在逐渐提高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也应该认识到,割据竞争的现象仍然存在。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体外诊断试剂的企业的不断发展,原来国外产品在国内垄断的局面已经被逐渐打破,但是,大部分国内企业还处于成长阶段,研发能力有限,只能负责试剂的生产,或者负责分装国外的进口试剂。所以,国内生产的试剂主要适合开放系统的应用[5]。因每个厂家提供的试剂、仪器、质控品以及校准品的组成为开放式检测系统,如果未经室间质量评价、参考方法的校准以及溯源等,其所得的检测结果无法进行空间及时间上的比较。

因而,我国现发展的阶段,需要建立一种适合国内实际情况的技术标准,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设置参考方法及参考物质,进而逐渐形成一套具有科学、开放的标准体系[6]。

3 企业参考品的质量体系管理探讨

企业参考品的种类主要有:校准品、标准品以及质控品,三者均为参考物质,但是又不完全一致,每个种类均有其独特的作用。参考品的种类繁多,应用范围较广,临床上有重要的使用价值,以及应用的目的差异很大等原因,大部分产品有着没有相对应的标准品和参考方法不能获得的问题[7]。因而,在未得到质控品及标准品的情况下,企业可以依照产品特点以及临床使用目的进行制备、设计以及管理企业质控品等等。

在对企业的参考品进行制备时,主要的原材料如向其他的企业购买,需要具有购买合同,供货方提供的质量鉴定报告及标准,也需提供该原材料的质量检定试验的相关资料。企业要对原辅料的生物安全性进行加强管理,质控品、校准品进行生产的过程中所选用的材料,涉及到生物安全性时,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严格控制。生物源性基质的质控品、校准品均需要检测生物安全性[8]。由相关企业或者医疗机构测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同时测定其数量,需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机构认可,不可低于国家规定的血源筛查体外诊断试剂灵敏度的检测试剂。企业需明确记录质控血清的定值范围、来源地、数量、灭活状态、使用状态等等各项信息,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实施。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体外诊断试剂中参考品是对检测系统质量控制的重要保证。国家应该重视对参考系统的各项建设,对国际上以及国内的参考测量程序、参考测量实验室以及参考物质进行充分调研,把国家参考测量实验室列入规划范围内;各个企业要对体外诊断试剂应用的系统性问题予以重视[9]。希望我国体外诊断试剂行业能够快速发展、更加规范,使质量体系运行能够更加有效的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为临床实验提供更加可靠的诊断产品。同时也为监管部门对企业参考品生产进行监督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梓,张立红.第四代与第三代HIV诊断试剂检测结果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3):526-527.

[2] 李海宁,母瑞红,任海萍,等.体外诊断试剂监管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1(1):842-843.

[3] 董劲春.定性检测用体外诊断试剂的企业内部参考品的设置[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1(1):1526-1527.

[4] 孙立魁,施燕平.我国体外诊断试剂质量现状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3):61-62.

[5] 张丽.再谈体外诊断试剂标准及说明书的起草撰写[J].中国新药杂志,2011(19):868-869.

[6] 曹丽梅,辛晓芳,周诚,等.传染病体外诊断试剂标准物质研制技术要求的介绍[J].药物分析杂志,2011(11):7426-7427.

[7] 张艳丽,于泳,孙京升,等.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指导方案解读—— 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系列研究(三)[J].首都医药,2009(16):631-632.

[8] 魏宪义,陈光清,魏红,等.抗乙型脑炎病毒阳性血清抗体效价参考品的制备[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2):66-67.

体外诊断试剂范文第5篇

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基蛋生物(603387.SH,下称“公司”)主要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体外诊断领域(尤其是POCT领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公司的主要产品为自主研发的POCT体外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也从事部分生化乳胶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POCT应用极为广泛,属于体外诊断新兴领域,是近年来体外诊断行业发展较快的细分领域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POCT市场稳定发展,2013年,市场规模已达160亿美元,预计2018年将达240亿美元,2018年之前将保持8%的年复合增长率。在中国,POCT尚处于发展初期,潜在市场巨大。2013年,中国POCT市场规模达到4.8亿美元,预计到2018年可达到14.3亿美元,未来几年将保持2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公司收入规模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国内体外诊断领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在POCT细分领域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优势。

首先,生物原料制备优势。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基因工程技术、单/多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小分子全合成等重要技术,可以自主生产部分所需的各类抗原抗体、生物活性原料、层析介质、质控品、校准品等常用原料,减少了对进口原料的依赖,大幅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其次,技术及研发优势。公司具有技术平台优势,掌握了多项原材料制备技术、免疫层析标记技术、试剂条抗基质干扰技术、多色荧光免疫层析蛋白芯片技术、多试剂条存储及自动加载技术、转盘试剂卡缓存和时序分配算法、自动化样本前处理和加样技术等多项体外诊断产品生产技术,从而建立了胶体金免疫层析、荧光免疫层析、生化胶乳试剂、化学发光和诊断试剂原材料开发五大技术平台。

再次,产品组合与产品平台优势。凭借对体外诊断行业不同层次最终消费者差异化需求的深入理解,公司将多个用于检测不同指标的产品进行关联组合,为客户量身打造了多指标组合的体外诊断产品系列。在产品平台方面,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心血管、炎症和肾脏等多个产品平台,可满足多个疾病检测领域的需求。

另外,公司还具有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公司形成了包括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产品防护控制程序、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检测和质量控制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和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等多项质量控制相关文件,形成了一套具有公司特色的,覆盖体外诊断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应用各个细分环节的质量控制。

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多个产品平台,可满足心血管、炎症和肾脏等多个疾病检测领域的需求,终端客户包括1300余家三级医院、3800余家二级医院、6700余家一级医院,以及1500余家其他社区医疗机构、民营医院和独立检测等。

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蓝皮书:2015国内体外诊断产业现状》对国内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的估计,公司约占2015年国内体外诊断市场总规模440亿元中0.63%的市场份额。

凭借着上述竞争优势,公司近年来整体业绩保持较快增长。2014-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1029.34万元、27642.03万元和36909.04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2.4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13.59万元、10506.68万元和13835.69万元,年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44.87%。同时,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达到83.86%、83%和81.94%,稳定保持在较高水平。

体外诊断试剂范文第6篇

关键词:IPD;IVD;应用

IPD(集成产品开发)在IBM、华为等企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为提高IVD产品研发的成功率,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本文在IVD新产品开发中初步引入IPD的研发管理理念及模式,对IPD在IVD行业的应用进行初步研究。

1 IPD简介

1.1 IPD的概念

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即集成产品研发,是一种先进的产品研发模式,它是在PACE(Product And Cycle Excellence)的基础上提出,将研发管理体系划分为产品战略、阶段评审决策、核心小组组织、结构化研发流程、技术管理、资源管理、研发工具等7个相互关联、有机集成的要素,并将上述要素进行集成,对产品的开发进行管理。

1.2 IPD的核心思想

IPD的核心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研发是投资行为。应用投资的理念来看待产品研发,用投资的方法来分析和管理产品研发。

2)基于市场的创新。也就是说产品的研发、创新要以市场为基础,应在对市场需求及竞争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去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创新。

3)跨部门协同。即建立跨部门的产品开发团队(PDT:Product Development Team),摒弃部门间的隔阂,通过团队的有效沟通、协调以及决策,使PDT高效地完成产品研发,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

4)异步开发模式。指通过严密的计划、准确的接口设计,把产品研发的不同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方法。这样可以将原来的许多后续的过程提前进行开发,缩短产品上市的时间。

5)重用性。采用公用构建模块(CBB:Common Building Block),建立产品研发平台,发挥平台的杠杆作用,从而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

6)结构化的流程。为规范管理产品的研发活动,应建立结构合理、定义清楚的研发流程,保障产品研发顺利有序进行。

1.3 IPD的基本框架

IPD框架图

IPD框架是IPD的精髓,它包括客户需求分析、优化投资组合、跨部门团队、结构化流程、项目和管道管理、异步开发和公共基础模块等七个方面要素。

1.4 IPD的应用情况

IPD是根据大量成功的产品开发管理实践总结出来的,国内外许多优秀企业均因IPD的有效实施,取得了巨大成功。

1.4.1 IBM的应用

1993年,IBM公司在郭士纳的领导下,率先实施了IPD,取得了巨大成功。从1993年到1998年IBM共节省了120亿美元费用,硬件产品研发时间从原来的4年缩短至16个月,重铸IBM公司辉煌。

1.4.2 华为的应用

1998年,华为总裁任正非从IBM引进IPD,是国内最早实施IPD的企业。经过6年时间,华为的产品研发管理水平和产品的创新能力迅速与国际接轨,为华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华为公司能有今日的发展,IPD的成功实施功不可没。

1.4.3 其他企业的应用

目前,除IBM和华为公司外,国外实施IPD的企业还有波音公司、微软、诺基亚等企业,国内实施IPD的企业还有中兴、康佳、长虹、美的、步步高、中粮、河南中烟、方太等企业。因为IPD的实施,他们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2 IVD行业概况

1)IVD(In Vitro Diagnostic),即体外诊断。IVD行业主要指用于体外诊断的仪器、试剂等产品所处行业,一般是指用于体外诊断的体外诊断试剂。

2007年前,体外诊断试剂管理较为混乱。2007年6月,国家药监局出台了《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规定除用于国家法定血源筛查和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产品外,其他体外诊断试剂均按医疗器械管理。

目前体外诊断试剂主要包括生化、免疫、分子诊断、细菌、微生物等体外检测的试剂、试剂盒、校准品(物)、质控品(物)等。

2)体外诊断试剂虽按医疗器械管理,但其又有别于医疗器械,所以国家药监局将其单独进行管理,其注册也与医疗器械不尽相同。

国家药监局依产品风险的高低,将体外诊断试剂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产品,分类进行管理。

境内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由市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境内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境内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境外及港、澳、台体外诊断试剂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

3)近几年来,IVD产业在国内取得了高速的发展,每年以近20%的速度高速增长。为加强IVD的监管,药监局不断出台新的监管政策,国家“十二五”规划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而且,OEM、分包装、委托生产等生产方式在IVD生产和注册中已逐渐行不通,企业为求生存也必须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工作。

为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出《关于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规定各地不得区分方法或试剂制定检验类项目价格。

这意味着同一项体外诊断项目,不管产品是进口还是国产、不管方法的区别、不管成本的高与低,患者的收费都得相同。这对IVD行业的各企业提出新的挑战与机遇,国内各企业为了抢占进口产品市场,纷纷着手开发成本更低质量可靠的体外诊断产品。

3 IPD在IVD行业应用研究

体外诊断试剂按医疗器械管理,其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需遵从ISO13485:2003《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 用于法规的要求》, ISO13485关注的是对过程的管理,体外诊断试剂新产品开发需符合ISO13485条款7.3设计和开发相关规定,产品的开发中应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的策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变更等过程的管理。设计过程中还需按YY/T 0316:2008《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对产品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管理。体外诊断试剂新产品开发还需满足《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规定要求。

本研究以处在IVD行业的K公司为对象,在其体外诊断试剂新产品开发中初步引入IPD的研发管理模式,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将IPD的部分核心思想与ISO13485质量体系及《体外诊断试剂生产实施细则》有效结合。

3.1 产品战略及规划

打破K公司原来的由公司老总一人进行产品战略与规划的常规,让营销部、研发部、技术部、生产部、财务部等部门共同参与产品的战略与规划。

首先,采用$APPEALS工具进行客户需求分析,即从$-产品价格、A-可获得性、P-包装、P-性能、E-易用性、A-保证程度、L-生命周期成本、S-社会接受程度等八个方面进行需求分析,并由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共同决策。

其次,由财务部门对新产品开发初期及过程中进行投资组合分析,为企业对产品战略级规划的正确判断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由于时间限制,在今后的研究中,需不断完善投资组合分析的衡量指标,以期让分析结果更具指导意义。

3.2 跨部门研发团队建立

打破K公司原有部门之间的职能壁垒,从营销、研发、采购、生产、技术、质量、注册等部门抽调专人组建跨部门的研发团队。通过各方面人员的分工协作,高效的沟通、协调和决策,产品研发的质量和速度较以前大大提高。

3.3 结构化流程及异步开发

按照IPD的产品研发流程,结合IVD产品特点,对IVD产品研发流程进行结构重新设计并进行异步开发。尽量缩短产品的研发时间,让产品尽早上市。

IPD产品研发流程包括概念、计划、开发、验证、、生命周期等六个流程。IVD产品的研发也包括上述六个流程,但其产品的开发、验证、等流程较为复杂,产品完成开发后需提交药监局进行产品注册标准的核准、质量体系的建立、产品试生产、生产厂房的生产许可证办理等;验证除了产品的自我检测外,还需进行两家省级医院的临床试验和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的注册检验;至于阶段必须完成产品的注册,即获得上市许可。

下图是K公司研发流程重新设计后的部分流程,其中产品注册标准复核、质量体系建立可进行异步开发,产品试生产和生产许可办理可异步开发,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也可异步进行质量体系考核的申报工作。这些流程由不同作业层人员进行异步开发,大大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

3.4 CBB模块构建

本研究依据K公司IVD产品的特点,寻找不同产品、系统之间的共用基础模块(CBB),包括产品原材料、生产工艺、生产和检验设备、产品内包装材料、标签、外盒等等。

最终,K公司建立了生化和免疫产品两个CBB数据库,并据此建立生化产品和免疫产品两个研发和技术平台,分别由不同的团队负责。通过CBB数据库的共享,K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周期较以前缩短3个月以上,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得到降低。

4 结论

本研究在K公司的IVD新产品开发中初步引入IPD的研发管理理念及模式,初步取得成效,希望对本公司后续的新产品开发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并对IVD行业的新产品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IPD全面深入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由于IPD引入时间有限,且鉴于本公司的资源及发展程度限制,IPD在本公司新产品开发中尚未完全落实,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深入研究。也希望同行们一同来继续探讨IPD在体外诊断行业的应用,共同促进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红卫.研发困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 张利华.华为开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 程东升,刘丽丽.华为真相.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

[4] 张雁平.HW公司产品开发的IPD模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体外诊断试剂范文第7篇

龙头企业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有望享受规模化协同红利及专业化技术溢价。上游:原料突破即为利润。上游诊断酶、抗原、抗体等原料仍为国外企业所垄断,国内研发能力突出的公司正逐步加强原料的研发,突破即为利润。中游:生产、渠道、销售政策等因素导致强者恒强。生产环节,生化诊断及酶联免疫诊断短期内仍将是市场主流,化学发光对酶联免疫替代将是趋势,龙头企业有先发优势。渠道环节,行业内多采用“仪器+试剂”捆绑销售模式,大型企业有较强的议价能力。销售环节,采购政策逐步清晰,不按方法学定价的省统一招标改革后,政策对国产倾斜,行业格局有望重新洗牌。下游:消费主体的多样性决定,全面解决方案是核心竞争力。地市级及以下医院因资金有限及对高端检测技术的需求,将是未来国产进口替代的理想阵地。独立诊断试验室因医院盈利需求,发展模式与国外略有不同,专业化的服务及特检项目有望成突破点。总体来看,能够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IVD企业具备核心竞争力。

细分子行业,三分天下,将持续高景气。生化诊断:竞争日趋激烈,但随着医疗中枢的下移,基层市场对性价比较高的生化诊断需求释放,稳健发展有望维持。免疫诊断:酶联免疫的化学发光替代大势所趋,技术领先企业将率先享受技术溢价。分子诊断:市场占比最小,发展最快的子行业。随着基因测序的兴起,有望成为IVD行业的主流之一。

国际相对成熟,国内崛起迅速

体外诊断(IVD)是指将血液、体液、组织等样本从人体中取出,使用体外检测试剂、试剂盒、校准物、质控物等对样本进行检测与校验,以便对疾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检测、后期观察、健康评价、遗传疾病预测等的过程。

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伴随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而发展,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之前萌芽时期,使用一些传统的医学诊断技术;第二阶段,20世纪初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及酶催化反应与抗原抗体反应的发现,体外诊断逐步兴起。第三阶段,1953年后,DNA双螺旋结构、单克隆抗体技术、大分子标记技术等技术的运用推动整个体外诊断行业跨越式发展。体外诊断按检测原理或检测方法分类,主要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尿液诊断、凝血类诊断、血液和流式细胞诊断等诊断方法,其中生化、免疫、分子诊断是目前中国体外诊断的主要方法。

2008年全球体外诊断试剂市场370亿美元,2013年约466亿美元,5年复合增长率4.72%。北美、欧洲、日本等成熟市场收入占比相对较高,合计约在80%以上。中国、印度、拉美、东欧等地区合计占比10%。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尚处产业发展初期阶段,呈现基数小、增速快等特点。2013年国内体外诊断试剂市场48亿美元,同比增长20%%,前5年复合增长率17.98%,远高于国际市场同期增速。

国际主流诊断试剂品种较为丰富,且市场占有率较为匀称,快速检测发展较为成熟占比29%,微生物、免疫、生化分别占比18%、15%、8%;国内产品种类相对较为集中,且竞争相对较为激烈。其中,免疫诊断占比33%,生化诊断占比27%。

行业发展,契合医保控费需求

随着新医改的推行,医保覆盖率和覆盖水平大幅提高,随之医保节余率下降,医保压力逐年增加。2014年城镇基本医保基金支出8134亿元,结余1528亿元,结余率仅为15.78%。以2008-2014年结余率下降速度推测,至 2020年全国城镇基本医保基金将首次见底。

政府卫生支出比例不断增加,截至2013年,政府支出超过9500亿元,支出占比超过30%。长此以往,医保费用将远远超出政府承受范围,医保控费势在必行。而医保控费的一个核心环节即为医疗设备及药品使用效率的提升和取消药品加成。

据估计体外诊断可以影响约70%的医疗决策,却占全球医疗卫生总支出不到1%。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与运用,有助于以小博大,优化医疗设备及药品使用过程,提高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计划经济时代医院遗留下的15%的药品加成收入将在医改过程中逐步取消。而医院作为一个经济体,未来会将更多注意力投入医疗服务或诊断科室,以弥补其药品收入下降的损失。“重药品,轻服务”现状将逐步得到纠正,医疗服务及体外诊断将在此消彼长中得到快速发展。

政策层面,自2005年12月发改委《关于组织实施生物疫苗和诊断试剂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通知》以来,国家对包括体外诊断在内的生物高新技术一直持鼓励、支持态度。9年间发改委、国务院、科技部、卫生部等部门颁布相关支持文件十余个。沐浴政策春风,有助于体外诊断行业整体的快速发展。

产业链分析:专业化和规模化铸就行业未来

上游:原料进口占比较高,突破即为利润

体外诊断试剂上游的核心原料包括诊断酶、引物、抗原、抗体等,此外还有各种精细化学原料,包括氯化钠、碳酸钠和各种氨基酸以及有机酸等,这些精细化工品的作用主要是调配诊断试剂的缓冲溶液系统。

由于生产工艺、产物纯度等因素影响,国产原料离生产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诊断酶、抗体等主要原料仍依赖国外进口。以2011年上市的利德曼为例,2008年-2011年中进口原料成本费用均在总成本50%以上,其中2011年进口原料成本占比67.19%。考虑到利德曼是少数原料研发上有较多突破的公司,我们预计全国原料平均进口成本占比在70%以上。

目前国内各大诊断试剂龙头均加大原料研发力度,掘取上游原料毛利。如利德曼自上市以来一系列诸如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甲状腺球蛋白原料的研发成功,获得上游原料利润溢价,促使公司毛利不断提升。至2014年,公司毛利率61.83%。

中游:政策逐步清晰,国产龙头强者恒强

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体外诊断行业正处行业生命周期中成长期阶段。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已比较明朗,企业进入壁垒提高,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量增多。行业龙头将享受行业高速发展的红利,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而不断快速发展。

生产:企业集中度低,进口替代自下而上进行中。目前国际体外诊断市场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罗氏、西门子、雅培、强生、贝克曼、BD等6大企业占据体外诊断市场近60%的市场份额,垄断优势明显。国内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规模最大的的科华生物2014年营业收入12.18亿元,相较于2014年305亿元的国内市场,市场占有率不到4%,国内企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同时也意味着国内企业未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相较于国外企业,国内体外诊断公司虽然在国内大的三级二级医院国内企业有较大的劣势,但在一些低端市场已经在逐步完成进口替代。试剂方面,高端市场仍以进口产品为主。从2012年国内体外诊断试剂细分行业来看。低端的生化国产试剂已逐步超过进口试剂,如血气电解质、尿液生化检测等领域市场份额均已超过60%。免疫检测虽然在酶联免疫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但高端的化学放光检测依旧为外资企业所垄断,2012年市占率仅为18%。分子诊断方面由于对原料要求相对较低,国内试剂发展较为迅速,2012年市占率达到72%。此外血液检测的流式细胞术及微生物检测方面,国内进展较为缓慢,大部分诊断试剂仍需进口。

仪器方面,多领域逐渐完成进口替代。相对于国产试剂的弱势,在体外诊断仪器方面,国内制造在多个领域已经取得较大的突破。生化检测国产仪器市占率2012已超过进口仪器。免疫诊断仪器进口替代正在进行中,2012年即使免疫诊断中相对高端的化学放光仪器市场占有率也已达到54%。而更为高端的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流式细胞诊断仪器则更多依赖进口。

渠道:“仪器+试剂”为主,越封闭越盈利。销渠道上以为主,直销为辅。目前体外诊断行业企业主要选择三种销售模式来销售产品:自建渠道、通过专业经销商或与产业链上大额营销单位(如体外诊断仪器生产商)进行优势互补来销售其产品。几种模式在产业链的利润分配上有所不同。直销模式中,企业能更贴近终端客户,更有效了解医院需求,增强客户黏性,但费用较高;而制模式下一般企业会以终端价格的一定比例向经销商供货,由经销商处理各种费用;第三种附属大额营销单位的则通常是有一定产品优势但缺乏一定渠道的小型创新型试剂生产公司的经营模式。

目前中国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约300-4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200家,但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约20家,企业普遍规模小、品种少。而各下游单位或组织较为分散且需求不同,因此采用直销渠道营销产品的成本相对较高,企业往往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商模式。即使规模大如罗氏诊断,其进入中国后最早选择的依旧是总为主,2008年后才慢慢介入直营团队。

相对于国外大型体外诊断企业,虽然同样以销售为主,但国内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体系更为扁平化,更贴近医院等终端市场。如科华生物本身是希森美康公司国内最大一级商,其在国内主要城市均有销售办事处,建有一定的销售队伍(2014年销售人员367人,占总员工34.04%),国内龙头企业对渠道有更强的掌控力。

销售模式以“仪器+试剂”捆绑销售为主。体外诊断设备或试剂的销售模式主要有仪器或试剂的直接销售、直接投放、折价销售、第三方租赁与第三方合营等模式。其中直接投放最为普遍,厂商免费赠与设备并合同约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需购买其对应试剂。这种营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客户黏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由于销售人员为完成业绩而非最优投放而有较大的损失。折价销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此类问题的出现,但作为下游医院方会优先考虑直接投放模式。因此实际过程中两种销售模式各有所长,主要看看厂商与医院方的议价能力与技术先进程度等。

销售模式也与设备的技术水平相匹配的,设备越高端,技术含量越高,销售模式越封闭,盈利能力越强。低端如干化学分析仪全国可生产厂家近300家,销售模式多为直接投放,毛利较高;而高端如基因测序仪,全球仅有Illumina,life等四家成产商,试剂与仪器较为封闭,毛利较高。目前国内企业多采用销售模式,各地商区域优势明显,对渠道掌控较强。

销售:政策倾斜国产,采购模式调整利好龙头。近年国内医药行业政策逐步清晰,外企去“超国民待遇”大势所趋。IVD行业政策逐步倾斜国产,利于加速进口替代。新版《医疗器械监管管理条例》要求进口体外诊断试剂增加原产国上市销售证明。部分省份开启集中采购,鼓励国产的趋势更为明显。《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不按方法学收费的大方向基本确定,先进方法学将不能收取更高费用,有利于国内产品的进口替代。

下游:需求日益差异化,大而全将受益良多

医院:中层医院需求释放,高端国产有望获益。下游医院市场是体外诊断市场的主要消费终端之一。2013年国内医院检验试剂采购总额约45亿美元,占医院耗材类采购总量21%,预计占全国体外诊断试剂使用量九成以上;其中化学发光与酶联免疫试剂占比最高,分别占试剂使用量的23%、20%,血液监测占比19%,常规生化18%,分子诊断4%。

由于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方法学定价,高端方法学检验定价高于普通方法学定价,医院将更有意愿使用高毛利的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理论上化学发光试剂的使用量将远高于酶联免疫试剂的使用。而实际两者使用占比差距仅为3%,这是由于不同医院等级,资金充裕程度有所不同,病人承受能力不同,医院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所致。

高端医院重技术,低级医院重成本,中级医院是国产品牌理想客户。高端三甲医院由于外资产品的先入为主,加之对科研和设备品牌的追求,更有意愿使用高通量、全自动的进口产品或高端检测方法,此外较高的门诊量,病人经济承受力也足以支撑高端设备的运作。而基层医院由于经费和病人数目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对高通量的新检测技术需求并不大。相较而言,三乙/二甲等中层医院既有一定动力追求高端检验方法,又受限于资金不足,因此相对便宜且性价比较高的国产品牌是进口产品的理想替代品。中层医院是国产品牌的理想客户。

独立实验室:专业化将成突破口,特殊检测是看点。增速相对放缓。独立诊断实验室(ICL)近些年发展迅速,已成为IVD下游需求的主要消费渠道之一。2013年国内体外诊断实验室收入约60亿元,4年CAGR56.5%,虽然经历行业前期的高速增长后增速有逐步回落,但2013年33%的同比增长率也远高于美国同期。

集中度相对较低,空间广阔。美国独立诊断实验室发展已相对成熟,在 550亿美元的医学检测市场中约占35%份额,且为Quest、Labcorp等大型诊断公司所垄断,其中Quest占比25.71%,Labcorp42.86%。国内独立诊断试验室集中度相对较小,2013年收入占医学诊断市场的比例约为3%。假如以美国IVD行业占比测算国内IVD当前的市场空间即有600亿元,市场空间广阔。

医院盈利需求抑制外包动力。对比中美体外诊断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医院的需求直接导致国内外体外诊断发展模式的不同。美国1960-1980年,医疗服务费用持续上升,来自美国政府与商业保险的压力迫使医院控制成本,将更多检测项目外包,规模化以降低成本。成本端的压力推动独立实验室规模化,进而专业化。

而国内虽然同样有医保控费压力,但当前控费压力仍主要停留在药品费用层面,随着药品15%加成的逐步取消,毛利较高的检测项目逐步成为医院利润的重要来源。大部分医院,尤其是大型医院占据大部分基础检测,而仅将超负荷部分或是非常规部分外包。盈利端的需求抑制检测端的外包。

普检业务会遇到一定瓶颈。目前国内主要体外诊断公司广州金域、迪安诊断、艾迪康、高新达安、康圣环球等,最大的广州金域,收入规模约在10亿元左右。按检测项目分为综合型与专业型独立诊断实验室,按经营模式则分为连锁和非连锁两种模式。当前来看综合连锁型实验室发展较为迅速,但考虑到目前独立诊断试验室检验项目大多来自二级医院,而未来随着二级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后,医院盈利需求将压迫检验外包利润空间,普检业务发展会遇到一定瓶颈。

专业化有望成为突破口。虽然普检业务随医院成熟需求会有所放缓,但特检业务由于医院样本量较小,检测外包将会一直是医院最经济的选择。目前美国特检收入占比约在40%以上,而国内占比不足10%,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服务方面的专业化也有望增加利润来源,例如迪安诊断的高端体检中心、司法鉴定等业务的尝试。更专业化的检测需求将延伸出对其上游体外诊断行业设备及试剂较大的需求,大而全的龙头企业将有望在这一进程中获益。

血站:受益于核酸血筛的推进。血液是疾病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国内广泛使用的血液传染病检测方法为酶免检测(ELISA技术),然而该方法对处于“窗口期”的病毒感染灵敏性差。核酸检测(血筛)能够有效提高病毒检出率,这对提高用血安全意义重大。目前核酸血筛技术已在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推广,血筛中核酸技术取代ELISA法是必然趋势,且中国已具备推广核酸血筛的条件:国内PCR检测技术已成熟,灵敏度和准确性均达到检测要求;核酸血筛所需要的经济成本与其带来的社会效益相比已经在一个可以承受的范围,并且采用多份血样进行混合检测可以有效降低血筛成本。从2010年开始,中国已经在部分省级血站和血制品企业开始血筛试点,2013年5月,《全面推进血站核酸检测工作实施方案(2013-2015年)》中明确提出东中西部地区2013-2015年核酸检测占比需达到的目标。

目前中国每年临床用血大概在2,000万袋左右,浆站采浆约为600万袋,合计需要检测全血,血浆量约为2,600万袋。按照血筛检测平均每袋40元/次的费用,中国血筛市场规模约为10亿。随着献血、献浆量的增长,这一市场规模还有望不断扩大。

得产业链得天下,并购将成为捷径

除了产品的广度有利于企业满足需求日益差异化的趋势,保证业绩的增长。产业链的完整程度对企业业绩的稳定性与增速也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一方面完整的产业链有助于公司经营分散风险,保证经营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协同效应有助于公司获取超额收益,增厚业绩。比较行业内主要的几家公司产业链布局和利润增长情况也可发现,产业链越齐全越靠下游,业绩越好越稳定。迪安诊断深耕华东第三方独立诊断试验室市场,业绩增长迅速,潜力巨大。达安基因布作为分子诊断龙头,以中山大学医学体系为依托,独立诊断实验室为平台,布局产业链生产、销售、服务领域。而广州金域、利德曼等公司布局产业链较短则同期增速在10%左右,目前利德曼正不断加大上游原料研发力度并升级原有生化诊断产品,未来有获得产业链协同收益。

而完善产业链最迅速最有效的方式即为优质资产的并购,从2013年初至当前海外关于体外诊断并购已经超过10起,其中最大的为Carlyle Group对Ortho-Clinical Diagnostics的收购,价值总额41亿美元。

国内的产业整合并购也较为普遍。包括人福医药收购北京巴瑞、新华医疗收购长春博讯等介入体外诊断行业产业链的整合。目前,国内体外诊断行业内直接并购相对较少,这是由于目前国内体外诊断公司产品相似度较高,产业链布局有一定局限性。未来随着行业内公司的不断成熟,并购将成为完善产业链的一调捷径。

细分子行业分析:三分天下,将持续高景气

生化诊断:受益于医疗中枢下沉

生化诊断是指通过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或免疫反应测定体内酶类、糖类、脂类、蛋白和非蛋白氮类、无机元素类、肝功能等指标的检测手段,主要应用于医院的常规检测,系医疗检测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国生化诊断市场起步早,基于生化分析仪的开放性,在发展初期,国内生化诊断企业主要以生产试剂产品配套进口生化分析仪的方式切入市场。目前,国内生化诊断试剂市场发展较为成熟,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试剂品种齐全。国产品牌并凭借产品性价比和优质市场服务等优势,已占据国内生化诊断试剂市场约三分之二的份额,主要企业有利德曼、中生北控、北京九强、科华生物、四川迈克等。随着国内企业资本实力增强,生化分析仪的研发技术也迅速提高,一些试剂厂商(如科华)已开始从事生化仪的生产销售,并出现了迈瑞等专业仪器生产商。

从供给端来看,由于以往国内一线城市三级医院配Z进口高速生化分析仪较多,且进口产品在技术和质量方面仍具备一定优势,因此目前在一线城市三级医院等高端市场国外企业(如罗氏、贝克曼等)仍占主导优势,其他市场则已普遍被国内企业占领。随着国内企业试剂产品技术质量以及生化分析仪自主开发能力的不断提升,未来中国生化诊断试剂市场的国产化替代趋势将进一步增强。

从需求端来看,一方面,中国肥胖人群的扩大导致葡萄糖、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等生化诊断需求增多,且新检测项目的持续开发为生化诊断试剂市场带来了稳定增量(一些原本采用酶联免疫检测的项目现可以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政府对基层医疗投入逐步加码,医疗中枢逐步下沉,县级医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基层医院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将逐渐普及,生化诊断试剂市场的整体需求规模将继续呈现高速增长。

2010年,中国生化诊断试剂市场规模约为31.58亿元,我们预计,2015年中国生化试剂市场规模将接近80亿元,CAGR将达到15%左右。

免疫诊断:酶免的化学发光替代

免疫诊断是利用待测物质与其相对应物质之间专一特异性反应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高选择性诊断方法,常通过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实现检测,利用各种载体放大反应信号增强检测的灵敏度(标记物有同位素、酶、化学发光物质),包括放射免疫、酶联免疫、化学发光等,主要对体内小分子蛋白、激素、脂肪酸、药物等物质进行检验,常用于传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肿瘤、孕检、血型抗原等蛋白类靶标的检测。酶联免疫标记物为酶,常用来检测某一抗原或抗体。试剂具有成本低、可大规模操作等特点,是目前国内免疫诊断试剂中的主流。

而TFT-化学发光试剂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高自动化的半定量和定量分析,而且检测时间较快、重现性好,是免疫试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中国免疫诊断市场呈现化学发光和酶联免疫并存的局面。酶联免疫技术成熟,并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在二甲和三乙医院有着广阔的市场,国内厂商凭借其较低的成本和灵活的销售,占据着较高份额。而在大多数三甲医院,由于检验样本量大,对成本敏感性较弱,化学发光已取代酶联免疫成为主流,主要以贝克曼、罗氏、西门子、雅培、日本东曹等国外品牌为主,特点为仪器试剂为全部封闭配套试剂,自动化程度较高。目前化学发光免疫诊断的试剂及仪器大多由国际巨头提供,国产高性价比的半自动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尚处于推广期,仅占约4%的份额,主要厂商有北京新产业、北京倍爱康、北京泰格科信、北京科美、郑州安图、厦门波生等。

我们认为,化学发光有望逐步完成对酶联免疫的替代,原因如下:医院提升检验质量的需要:诊断是进行有效治疗的基础,检验质量对医疗机构而言至关重要。技术更先进的、检验精度更高的检验方法和检验仪器,满足医院的检验质量要求。医院抬升业内地位的需要:在中国,医院等级评选往往设定一些硬性的指标,比如是否配备某类大型医疗器械等,这也间接推动了医院追求技术更先进的诊断仪器。另外,医院为了提升业内地位、抢夺地区病源,也需要配备如化学发光仪等高端诊断产品。医院保障收入的需要:在医药控费的背景下,医院以药养医的模式面临转型,新的增收渠道是医院必须考虑的问题。价格并不虚高的体外诊断产品具备一定的抗政策干扰能力,是理想的增收手段,且技术更先进的检验方法收费更高,同样的检验项目,化学发光比普通酶联的收费要高1-3倍,医院自然更倾向于使用。这一替代进程在三甲以下医院中体现的更为明显,一方面其大多采用酶联免疫诊断,检测效率和效果已不相协调,面对优质患者相对不足的状况,购买新的设备,缩短检查时间,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将有助于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诊;另一方面,三甲以下医院资金实力不足,地方政府补贴也相对较少,性价比较高的国产化学发光设备将更契合其实际需要,拓展空间十分广阔。

分子诊断:基因测序的迅速崛起

分子诊断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其核心是基因诊断技术。分子诊断因其量化特征,在精度上较传统生化与免疫诊断高,是诊断市场的高新技术。

常用的基因诊断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因测序以及基因芯片技术。FISH主要应用于细胞遗传领域,如癌症检测、产前检测等,精确度与灵敏度相对较低;基因芯片技术成本相对较低,检测较为迅速,较为精准;PCR技术操作简单、快速,但只能检测一个或几个基因。基因检测技术则在精度上更为准确,可测通量更多,是最适宜个体化诊断的分子诊断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随之下降,基因测序将引领分子诊断技术。

DNA测序技术共经历了三代,自第二代诞生后,基因测序产业发展提速,全球基因测序市场容量从2007年的794.1万美元增至2013年的45亿美元,6年CAGR为33.52%。随着技术的推广与设备的普及,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市场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体外诊断试剂范文第8篇

关键词:PCR类检测试剂;产品技术要求;质量控制

Abstract: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CR Detection Reagents, product technology requirement and the current regulations requirements such as measure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IVD registration, 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about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raw materials quality、process water and testing methods in manufacture process of PCR detection reagents,so as to to provide certain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its product quality management in manufacture process and product registration.

Key words:PCR detection reagents;Product technical requirements; Quality control

PCR类检测试剂是指运用PCR检测技术,在体外对人体血液等样本中提取的DNA或RNA进行检测分析的产品。目前PCR类检测试剂常基于原位杂交法、荧光定量PCR法、反向点杂交法等技术在体外实现病原体的检测、特定疾病诊断及基因多态性的分析等临床用途。PCR类检测试剂目前按照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管理,自新版《医疗器械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于2014年6月1日实施以后,法规对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中提出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技术要求具体内容等的要求。本文则基于体外诊断试剂的产品技术要求,总结与分析PCR类检测试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1 生产工艺及操作环境控制

PCR类检测试剂一般由PCR反应液、核酸提取液、酶液等部分组成,常配带阴性、阳性参考物或对照品。基于探针杂交法的试剂还包括固相载体(如尼龙膜、NC膜、微孔板等)。该类试剂的生产工艺因结合技术不同而有差异性,但大致可以总结为:配液、分装、中间品检测、成品包装及成品检测,探针杂交法前期会涉及探针的构建、质粒抽提、纯化等,每一工艺环节应按照经验证符合要求的参数进行控制,需与已经核定的产品技术要求中附录的工艺研究保持一致。如配液需注意PH值、浓度、澄明度、无固体不溶物等,分装则对装量差、均一性等进行控制。

基于新法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的要求,该类试剂的配制、分装应在十万级洁净车间内完成。而阴、阳性对照品等涉及血源性或质粒的抽提、纯化、稀释、配制及分装过程应当在至少万级洁净环境下进行,与相邻区域保持相对负压,并符合防护规定。为避免扩增过程产生的气溶胶造成交叉污染,生产与检验区应在各自独立的建筑中或空间中进行。另外,结合产品本身质量要求应当对环境进行特殊控制,如涉及荧光杂交法中探针上的荧光基团见强光容易发生淬火,故在涉及探针杂交、杂交后洗涤等处理过程需在避光环境下操作。

试剂反应体系的易污染性决定了实验室检测区域应严格划分和合理分布走向。进入各个工作区域的人员及物品必须严格遵循单一从上游操作区到下游区的原则,即只能从样本处理区、目的基因提取区、扩增区至产物分析区,但若采用的检测设备能实现扩增分析自动化全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并最后两区域。PCR类检测试剂的实验区具体可参照《临床扩增分析实验室设置》的要求进行设置。操作人员需严格按照规定佩带手套及穿工作服,避免裸手操作造成核酸污染。移液抢等配制器具应定期用10%次氯酸钠消毒或经高压灭菌处理,操作台应开启紫外线照射消毒等。

2原材料控制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中提出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技术要求中应当以附录形式明确主要原材料。因此,企业在PCR类检测试剂研发试制过程就应明确原材料的来源、质量级别、安全性特性及检测方法等信息,并按实际原材料及反应体系的研究情况输出技术要求。原材料的控制分两种情况:①原材料外购时,企业应制定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程序,要求供方提供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及出厂检测报告,必要时企业需对关键原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验证或功能性实验,保留相应验证及检测报告。外购参考品、标准品时还需供应商提供溯源情况。对供方的管理可参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供应商审核指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2015年第1号)。②原材料为企业自备时,需严格按照验证后稳定的工艺进行控制,符合质量要求才能放行转入生产环节。

PCR类检测试剂主要原材料包括dNTP、引物、探针、酶系、缓冲液、阳离子等。根据具体原材料的特性不同应分别制定质量标准。如dNTP、引物、探针等需满足色谱纯级别、分子量达到规定值,引物、探针需明确其核酸序列。生产企业内部应以自测或供应商提供的HLPC分析图谱、分子量报告等作为原料验证性资料。目前引物一般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其设计过程应考虑避免形成二聚体、发夹结构及错配等导致非特异性扩增条带。上述原材料的保存应无DNase(脱氧核糖核酸酶)及RNase(核糖核酸酶)污染,并应在-20℃低温下保存避免高温分解以影响PCR反应过程。酶系则需具备相应酶活性及效价,并需经过自行验证,应在-20℃低温下保存。其他普通试剂(如缓冲液、阳离子溶液)需满足分析纯级别,室温保存。所有原材料应按照状态、用途及存储要求分类管理及存放,标明品名、生产日期(配制日期)及失效日期,防止混用误用。

3工艺用水管理

工艺用水在试剂反应体系中充当重要角色。可以归纳两种用途,一是作为试剂组成部分参与配制工作,二是作为介质参与环境控制、容器具及衣物的清洗。若工艺用水作为试剂反应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应在技术要求中以原料形式明确工艺用水质量级别及要求。

工艺用水的质量标准应结合产品特性及工艺要求制定。PCR类检测试剂的检测容易受细菌、核酸、离子及有机物污染干扰,故在试剂配制生产及检测过程使用经过严格控制离子浓度、酶污染、避免核酸污染及低有机物的高纯水。比如试剂缓冲液等配制用水、分装与移液器具的末道清洗应用符合分子生物学使用标准的去离子水或灭菌超纯水,避免带入污染。而涉及RNA的试验用水需无RNase、DNase和Proteinase污染的水,可使用DEPC(焦碳酸二乙酯)来处理(即DEPC加入去离子水中溶解而得,配成浓度为0.1%,最后经高温高压除去DEPC)。企业应根据产品特性、试剂反应体系、选用的制水设备和相应检测技术制定工艺用水标准、用量、种类、存放环境及期限,相关参数可通过试制、监测等过程进行验证。作为参与十万级洁净度要求的环境控制及洁净服清洗的工艺用水则应符合纯化水的要求,该水质检测要求应参照中国药典中纯化水的质量要求。体外诊断试剂工艺用水质量指标可参照标准《YY/T 1244-2014体外诊断试剂用纯化水》的要求。由于PCR类检测试剂的特殊性,企业应在参照行业标准及药典基础上制定符合本产品质量要求的工艺用水控制文件。

纯化水的制备目前多采用二级反渗透制水系统,超纯水则通常以纯化水为原水,再进一步过滤制备而得。水制备系统要经过一定的周期验证及确认,并在日常生产过程按照经验证过的质量要求及规程进行水质监测。企业产品工艺用水的管理建议参照《医疗器械工艺用水质量管理指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总局通告2016年14号)。

4质量控制与保证

4.1 性能检测 性能指标及其相应的检验方法作为技术要求最核心的部分,应对制定的指标内容进行严格验证及确保与法规、相关标准的符合性。该试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可通过半成品或成品来检测内部参考品或国家参考品的方式来评价性能指标的符合性。若企业采用内部参考品,则应明确参考品的选择(可以是质粒、临床样本、假病毒等)、制备工艺的稳定性及其定值过程等。内部参考品如制成冻干粉的,建议符合生物制品中的质量要求,如水分含量

性能检测项目通常包括: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特异性、检测限等。

4.1.1 线性范围 按照相关产品行标要求,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绝对值一般要求大于0.98。一般选取接近线性范围上限的高值样本按照一定比例稀释为多个浓度进行检测,最好涵盖上下限值。

4.1.2准确度 评价产品的准确度需要在分析性能评估阶段中通过方法学的对比、回收试验、偏差分析等进行研究。对于定性产品,应对阴阳性参考品进行检测,符合率应为100%;对于定量产品,对国家标准品或参考品进行检测,绝对偏差或回收率应符合相关行标要求值。

4.1.3批内精密度 检测批内精密度应使用同一批试剂对底中高浓度值的重复性参考品进行重复检测,其变异系数应符合行标规定。对于定性产品而言,应对阀值循环数Ct值的变异系数进行评估,定量产品则为检测重复性参考品的浓度值的变异系数。

4.1.4批间精密度 检测批间精密度应使用不同批次试剂对底中高浓度值的重复性参考品进行重复检测,其变异系数应符合行标规定。

4.1.5特异性 分析产品的特异性在性能评估中需考虑内源性干扰物质、样本的添加剂及容易发生交叉反应物质的影响。特异性参考品通常选用与被测物类似、感染部位相同,表型类似等易产生交叉反应的物质的阴性参考品组成。检测的结果应满足阴性100%的符合率。

4.1.6 检测限 一般使用国际参考品/国家参考品或企业参考品进行一定倍数梯度稀释,对同一浓度应进行多次检测,将具有95%阳性检出率的水平作为检测限,最终应对声称的检测限附近值进行多次验证。

4.2排除干扰体系 该试剂质控过程还应考虑干扰体系的存在,往往需要采用质控品进行平行试验来进行质量控制。为防止试剂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假阴性,部分产品带有内标组分,内标组分通常选择质粒菌或假病毒,更好在使用过程对样本核酸提取、扩增等步骤的假阴性过程进行监控。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企业需不断进行内部的质控,质控品可分为阳性质控及阴性质控。阳性质控可以排除因抑制因子、靶核酸降解等因素造成假阴性结果,故除了阳性质控品应与待测样本的靶核酸性质(同为DNA或RNA)一致外,还应考虑基质效应,使用与患者标本相同的主反应混合液。而阴性质控品用以对可能存在的交叉污染、实验操作人为误差等造成的假阳性结果的质控。此外,为降低污染一般在扩增过程加入尿嘧啶DNA糖基化酶(UDG),原料用dUTP代替dTTP,可以降低交叉污染的PCR产物。

为提高结果的准确性,选用血液样本时应排除规定值外的干扰物质(如高浓度胆红素、血脂等)和影响提取核酸效率的物质,该规定值应为经过抗干扰性评估得出的结果。

4.3稳定性试验和留样 评价产品的有效性及监测产品质量情况,还应对产品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和留样观察。稳定性项目一般包括有效期稳定性、实际存储条件下的开瓶稳定性、试剂冻融次数稳定性及产品运输稳定性研究等,其中效期稳定性研究应至少对三批试剂进行试验并保留结果。

产品留样应根据产品特性和保存期限建立留样观察制度,制定留样复验项目周期及设置专门的留样室。留样数量应满足产品技术要求中全项目检测的用量。一般留样观察可分为一季度、半年或一年的观察记录,周期较短内可仅对外观、产品状态、澄明度(如液体)、包装标签完整性等进行记录,一年内至少应对不同批次产品进行全性能复验并记录,必要时对检测记录进行趋势分析从而评价产品质量稳定性。

5结论

基于产品技术要求和产品特性,PCR类检测试剂的质量保证应而不局限于上述几个环节得到控制。为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性,注册申请人应从产品风险角度及工艺特性,不断探究质量控制环节和完善生产过程质量的标准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Z].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第5号令,2014.

[2]王廷华.PCR理论与技术[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34.

[3]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Z].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第103号令,2015.

[4]郭准,毛省侠.体外诊断试剂工艺用水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方法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22):5-6.

[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YY/T1244-2014,体外诊断试剂用纯化水[S].2014.

[6]核酸扩增法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Z].食药监办械函[2013]3号,2013.

体外诊断试剂范文第9篇

体外诊断,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的样品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的产品和服务。目前,临床诊断信息的80%左右来自体外诊断,被称为“医生的眼睛”。2014年,中国体外诊断产品市场规模达到306亿元;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2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8.7%。

在这一高速发展的行业中,透景生命(300642.SZ)凭借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取得了远高于行业增幅的飞速增长。2014年-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820万元、16938万元、23121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3.4%、36.5%;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600万元、6577万元、9776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82.69%、48.64%。

业务拓展同时获利能力不减

透景生命主营业务为自主品牌的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得益于优良的产品质量、先进的技术水平及完善的营销网络,公司产品目前已覆盖国内30 个省市近460家医疗机构,广泛应用于国内各级医院、体检中心、独立实验室等医疗卫生机构,并被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等大型医院认可和使用。

公司产品终端客户以医院为主,2014年末至2016年末,公司各类终端客户数量分别为219家、294家、457家,其中三级医院数量分别为167家、231家、318家,占医院客户的比重分别为92.27%、95.85%、86.88%。经过多年发展,“透景”品牌在行业内已享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认可度。

在业务迅速拓展的同时,公司综合毛利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且相对稳定。2013年-2015年以及2016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80.95%、81.47%、81.43%和80.62%。作为对比,同行业八家上市公司的同期综合毛利率均值为58.99%、59.24%、58.11%和58.72%。透景生命的综合毛利率远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均值,主要原因是公司专注于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领域产品,而这些均属于体外诊断试剂行业中的高端产品。

2013年-2015年以及2016年上半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6.96%、31.85%、40.68%和18.63%,随着业务快速增长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净资产收益率也随之提升。

持续投入保证研发体系活力

透景生命是典型的研发驱动型企业,以产品和技术研发带动公司各项业务的发展。公司综合运用高通量流式荧光技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多重多色荧光PCR技术等多个技术平台开发诊断试剂,形成了“以肿瘤全病程临床检测产品为主,其他领域检测产品为辅”的丰富的产品线,涵盖肿瘤“未病筛查-辅助诊断-个性化用药-预后及疗效检测”全病程的各个环节,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领域。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医疗器械注册证114项,其中医疗器械三类注册证52项。

在免疫诊断领域,透景生命专注于肿瘤标志物临床检测解决方案的开发应用。公司已开发了20种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检测产品,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上肿瘤标志物临床检测领域产品齐全的公司之一。

公司一系列自主品牌试剂均为自行研发、采购、生产,2014年-2016年,公司自产试剂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4.42%、89.17%、92.23%,占比较高。

报告期内,透景生命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用于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在专注于诊断试剂研发的同时,公司根据临床需求,与国内诊断仪器生产厂商合作开发与公司试剂配套使用的体外诊断仪器。公司与第三方合作开发的 Qihand 全自动加样仪、TESMI F3999全自动加样系统已经上市,目前正在合作开发全自动流式荧光仪整机。

体外诊断试剂范文第10篇

作为国内医疗检验仪器及配套试纸试剂的核心制造商之一,迪瑞医疗(300396.SZ)产品用于人体健康状况检查及病情诊断,为预防、治疗疾病提供检测信息,主要包括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生化分析、血细胞分析四大系列产品,用品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迪瑞医疗已形成了“仪器+试剂”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是国内少数具备体外诊断仪器研发制造能力的企业,公司多数检验仪器质量过硬,无论是销售单价还是市场份额均为国产仪器的翘楚。此外,公司近年来在诊断试剂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已经形成仪器带动试剂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从2009年至2013年,迪瑞医疗主营业务收入由1.05亿元增长至4.64亿元,复合增速达45%,净利润更是由1871万元增长至9361万元,复合增速高达52%。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高增长显示了公司良好的成长性。

体外诊断行业前景广阔

在疾病预防、疗效和愈后的判断、治疗药物的监测、健康状况的评价以及遗传性预测等领域,体外诊断产品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快速扩张。2005-2012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各年的增长率都在6.8%-7.8%之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健康投入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加上国家对医疗器械技术创新的大力扶持,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市场规模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人均医疗器械和医药消费比例为1:3,远低于发达国家1:1的水平,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疗消费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医疗器械消费需求的比重将大幅增加。

同时,中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装备水平较低,大量的设备需要更新换代,更新需求大。此外,新医改方案指出要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和城市社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建设,这将促进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

2010年10月,工信部、卫生部、药监局联合《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进医疗器械核心部件、关键技术的国产化,培育200个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先进医疗设备;2012年1月18日,科技部印发《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规划》表示,“十二五”期间科技进步和示范应用带来的新增医疗器械产值将达2000亿元,出口额占国际市场总额比例将提高到5%以上。

优势明显成长可期

迪瑞医疗先后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AAA级企业”、“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在业内树立了领先的技术、质量竞争优势。

经过20多年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迪瑞医疗积累了较多核心技术,如用于尿液分析仪的自动追光技术、基于模糊技术的抗干扰算法,用于尿沉渣分析仪的自动聚焦技术、平面流式细胞技术,用于生化分析仪的精密加注机构和注射机构设计、系统控制流程及协同调度技术,用于血细胞分析仪的高精度激光整形和散射光收集系统、流体控制技术等。

同时,公司作为全国医用临床检验实验室和体外诊断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委员,参与起草了正在执行的尿液分析仪、尿液分析质控液两项行业标准。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1、ISO13485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公司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贯穿于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的过程,各项技术、性能指标高于国家标准及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的要求。

领先的竞争优势成就了迪瑞医疗近年来的高速成长,而成功上市则将为其再添增长引擎。此次,公司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新增年产6000台全自动临床检验设备和90000盒配套试剂规模化生产项目及研发工程、营销网络中心建设项目。

上一篇:汽车故障诊断范文 下一篇:产前诊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