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6 05:30:00

思政考察报告

思政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职业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337-03

一、前期研究成果综述

在国家大力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得到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力度也随之加大,其中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也随着思政课教材、教学体系的日益完备,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但这一领域的实践虽已广泛开展,理论的研究与总结却尚未同步。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国家各部委下发的系列文件中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的指导性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政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要求不断探索和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中第12条,“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活动。各地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国情,了解世界,开阔视野,丰富教学素材。”特别是《高等学校思政课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教社科[2011]1号)以来,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活动朝向常规化、制度化迈进。《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中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活动,统筹安排教师参加学生社会实践等,着力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实践育人水平。

第二,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研究。如陈红认为,社会实践活动使高校思政课教师走出书斋,拓宽了教学思路,有助于思政课教师坚定信念,紧跟形势。姜相志认为,实践活动增强了教师的真情实感,易于教师将实践中升华的思想带入课堂,从而能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

第三,高校思政课教师经验总结。如姜相志认为,认识到位、加大投入是开展好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关键。向群英提出,参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也是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使思政课教师贴近了学生、贴近了社会、贴近了同行。

第四,从高校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角度对教师的社会实践作了侧面论述。如余永清提到,在建立稳定适用的实践基地、进行学生实践教学评价等环节中,都涉及思政课教师自身的实践。河北科技大学课题组围绕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指出应该重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实实践内容,认为高校师生到基层挂职是社会实践的一种突破。

从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提出了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的指导性意见,对于具体的操作并未做具体规定,就该方面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对近几年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的新动向、新问题研究较少。从近年实践方式来看,参观考察虽仍为主流,但亦出现许多新方式。如思政课教师到基层单位挂职锻炼;依托课题到相关单位进行专题调研;指导并参与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主要形式为发表考察报告、文集为主。

其二对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与其职业认同的相关度未进行研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关键在于发挥思政课教师主体性。因此相关研究涉及以下范畴:教师职业倦怠、职业认同、职业压力、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等。近年来,大量博士和博士后的高学历人员充实到思政课教师行列,队伍“学院化”趋势明显,有理论研究与实践、体验教学相脱离的倾向。此外部分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缺乏教师职业自觉与自信。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二、改革开放30年以来教师社会实践的历史沿革及其阶段特点

回顾改革开放30年多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与社会实践的情况,大体可以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探索期和活跃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校集中充实了一大批青年教师,仅在1984年,就招进40多人。学校党委关注教师队伍建设,特别重视发挥思想政治教师的作用,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教师的地位和政治待遇高。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马列课部门负责人,担任学校党委委员、列席学校常委会;要求马列课教师(不定期)参与旁听和讨论学校重大事项;挑选骨干教师精心准备时事形势报告,首先通过常委会集体审议并学习,然后分层次地组织二级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组织师生员工和大学生分别在小会议室和大礼堂讨论和听取报告。青年骨干教师由此得到考验和锻炼,迅速成长起来。我校的政治学习制度在创新的基础上也不断得以完善。

在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方面,校党委也给予特殊政策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以教研室为单位,教师积极参与,在北京市较早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费方面,社科部根据需要打报告向校党委申请,批准后实报实销。方式上主要有:一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进行考察和调研。20世纪80年代中期,组织去特区深圳、蛇口等地市政府和企业调研,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80年代中后期,组织去天津大邱庄、北京窦店村、韩村河和首钢等地实地考察,进行充分的访谈和调研;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带领授课年级学生赴首钢和韩村河等定点基地进行社会实践;三是利用每年假期,组织教师参加北京市的二级学会,如“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会”等主办的社会实践活动。通常由学会组队,各校思政教师报名,通过旅行社或自行联系,去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进行实地考察,南到深圳、厦门,北到黑河、绥芬河等。

此阶段的特点是:北京高教学会重视、学校领导支持、教师积极性强参与度高,社会实践效果显著:一是教师授课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国家和社会发生重大事件时,教师和学生能进行有效对话,帮助学校进行疏导、解困;二是通过校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增强了对于学科与专业的认识,吸取了同行许多有益的经验;三是我校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大大增强,职业自觉性空前提高。

第二阶段:1995――2004年,相对停滞时期

对于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学校没有专项经费,普通教师参加实践的机会有限、形式单一,主要是参加学术会议和暑期备课会,基本没有实地考察和调研。特别是自2003年,学校对社科部进行了机构调整,撤独立单位并入专业学院,降为三级单位,管理环节增多,部门开展各项活动受到掣肘。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社会考察得不到鼓励,对外交流与合作锐减,学科发展停滞不前,学术成果较少,教师积极性受到影响,职业倦怠明显。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少归属感,一部分教师职业自信明显下降。加之高校扩招,师资短缺问题严重,工作压力大。

第三阶段:2005――2008年,集中培训和考察为主渠道

出现转机的是,2005年开始,教育部举办规模较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班,我校思政课教师通过这一途径基本上都陆续接受培训,时间长达近一个月,期间还有将近一周时间到外地实训,与全国各地思政课教师交流增多。

第四阶段:2009年至今,多渠道和逐渐常规化时期

从2009年开始,乘教育部要求高校必须把思政课作为独立的二级机构独立建制的东风,以及之后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与学生的实践都提到议事日程。各高校党委的更加重视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社会实践朝向制度化迈进。如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机制;加强党委直接领导,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等导等。《建设标准》出台以后,建设经费与课题申报的渠道增多。从教育部到北京市组织高校文科教师,进行社会考察增多。

2009年开始学校按照生均20元拨付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经费,专款专用。从参与面上来说,思政课教师每年都能外出调研参观至少一次。从实施内容上来看,2009年随会议去了西北的青海西宁,2010年随会议去上海参观了世博会。近两年,2011年参观小岗村和华西村,暑假还第一次组织了走出国门(朝鲜);2012年,河南、红旗渠和西柏坡。2013年5月,大寨村。在考察成果的总结和考核方面,要求每位教师参加的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都必须撰写调查报告,而不是单纯地“走过路过”。2012年,我们第一次结集刊出18万字的教师考察报告文集,汇集了三年来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他山之石

由于历史原因,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其发展进程中,全国各类高校之间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呈现着一定的差异性特点。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不是给其的一种福利,而是实际工作的需要,进一步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完善教师社会实践制度的意义。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学校不断加大专项基金的投入,自2005年学校平均每年投入的经费达到50万元,并初步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使教学工作有的放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对外经贸大学,自2011年建立独立部门起,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每年100万的经费投入,为教师的科研和调研奠定了基础,推进其科研成果加速形成。

一是从实践方式来看,参观考察形式最为普遍,深入观察和体验的少。借助会议机会和跟着旅行社走,走马观花,疲于转战。也有一些高校的教师是作为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身份跟随学生一起实践。此外,还有鼓励教师到实践基地、校内相关部门挂职锻炼;专题调研方式;与学生实践结合的途径和方式;社会兼职实践途径与社会咨询服务实践途径等。在实践经验交流方面,交流扩散的随意性比较普遍,有规律性的专题交流和系统总结还不够。

二是在教师实践的效果和评价上,一般硬指标要通过发表考察报告、交流文集为主,但对于实践方法和效果的量化指标很少提及。

三是从经费来源看,主要来源于“专项经费”,即教育部文件规定的生均20元。其他也有通过课题经费和课程建设经费等资助进行调研考察的。

四是从教师实践的地点和内容来看,有以下几类:红色路线保险,容易被批准;历史文化路线可靠,容易实施;国外考察限制性比较强,社会主义国家容易去,发达国家难成行,主要还不是经费缺,更多地是一些管理限制,使考察难以成行。

以上现象说明,在具体实施层面,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受限性。在不同类型学校中,呈现明显的管理和实施的差异性。有些,是各自特色使然;有些,则是落实不到位使然。

总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目标化与多样性相结合。在中央、和教育部的文件指导与统一部署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进行,方向明确,目标坚定,相互配合,发展快速。同时,各地区和各高校结合实际,在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安排等方面各自有所侧重,探索了多种途径与方式,并逐步展现各自的特色与优势。

第二,规范性与持续化相统一。在中央、和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中将教师社会实践的规范讲得很具体、明确,为具体实施提供了政策和措施的基本保证,其中有的措施和政策已经制度化,有的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而经费和考核标准明确的规范,也为持续性发展、进而形成长效机制提供了保证。

第三,教师社会实践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参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这是目前达成共识的结论。总的趋势是各高校都在积极摸索结合的模式,以期收到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四、思考与展望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有其内在的科学性

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补充,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存在特有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依据。从哲学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的指导思想。从教育学角度看:一个人良好的道德素质不仅是一种知识活动素质,更是一种实际活动素质。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更是能力的培养。从心理学角度看:实践活动在人的素质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刺激决定反应,环境决定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自信来自于理论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之间存在内在逻辑关系。因此,从多个视角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自觉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联系起来进行观察,分析整理各类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实践的模式,梳理教师社会实践的规律性,是十分必要的。

(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效果的关键要素

第一,科学有效的教师实践设计和制度安排。通过“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的角色互换和主体所处社会空间的转移变换,产生双向互动的实践行为和效果。

第二,创新思维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活动应更加有计划性,减少随意性,增强科学性,体现时效性和加强实效性。因此,在教师社会实践活动中,有计划地整体推进与局部的持续创新,是不可偏颇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第三,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基地,能够为实践教学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使实践教学能够长期坚持。

第四,理论建设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否参与社会实践,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的自我认同感,同时也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效果。应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过程与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紧密联系起来。

(三)我们的设想与探索

教师的社会知识、素质和人格的完整,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直接渗透于教学实践和学校的其他工作实践。按照十文件精神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找准、善于抓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因此今后除了传统的参观考察活动,适时考虑进行各种专题和主题深度实践的可能性,例如,与大学生的实践结合、并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实践的模式;与大学文化及专业特点结合的方式:“中医文化历史之旅”;与马克思、列宁、、邓小平等领袖经历结合的“经典之旅”;与中国革命历史结合的“红色之旅”;与改革开放的现实实践结合的企业(中医药行业)、新农村、城镇化之旅;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与合作的学术考察之旅;与研究课题结合的专题调研考察之旅,与学生心理辅导和思想疏导相结合的校内实践,等等。

丰富而有序的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必然内化为教师实践素质、拓宽教师眼界和活动空间,提高教师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水平,使得“三个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同职业自信,真正统一起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向更深入更有效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Z].中发[2004]16号文件,2004.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教社政(2005)5号.文件[2008]5号文件,2008.

[3]陈向明.对教师实践知识构成要素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10).

[4]项久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二重维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3,(1).

[5]孟琦.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素质[J].当代教育论坛2007,(11).

[6]石书臣.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J].思想教育研究,2009,(4).

[7]高君.关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问题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1).

[8]胡均国.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及对策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7,(1).

[9]史雍真,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成因探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6).

思政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湖北文理学院刘松

在此行中,也引起了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下面按照游览的顺序简要梳理一下。

一、现代青年需要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吗?如何进行这方面教育?

有老师也说,要在今天,让大家不用机器设备、不拿一分钱苦干十年,简直不可能!现在有了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和科学办法,也不会再有这样的挖渠的做法了。言外之意:红旗渠精神一去不复返了!历史不可复制!那么,今天,当我们科学进步了,不需要人们肩扛背驼了,那么还需要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吗?我们思政课教学还需要学生们学习“红旗渠精神”吗?在“前人种树”所付出的代价后,需要乘凉的后人们再去效仿这种笨办法去开挖河渠吗?显然不需要了。但我们需要学习这种精神!那么,用这种精神教育学生,仅仅需要让他们记住、感恩、回报吗?如果需要后人感恩、回报,又如何体现共产党员和先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呢?往往我们说,不需要回报的爱,才是伟大、无私地奉献。其实,我们需要下一代也像我们一样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而不能不思进取、坐享其成。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红旗渠精神”教育还有必要。

如何学习这种精神呢?我们又如何教呢?我觉得还是要在实践中来锻炼,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更有说服力。要让他们独立承担实践任务,不给他们现成条件,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去体验这种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艰难。特别是在“钱”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团结协作、独立自主地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看来,我们思政教育理论课的实践环节很重要,同时,也不一定非要学校投入太多经费才能解决问题,有时候,艰苦点也是件好事,它可以激发人的团体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

二、如何在思政理论课教育课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在安阳参观了殷墟博物馆、文字博物馆,听取了殷商文化、甲骨文研究专家、安阳市政协副主席张坚教授关于殷墟文明的辅导报告,被中国悠久历史、灿烂文明所折服,同时我也在想:在我们这门课里,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仅仅起着丰富大学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作用吗?如何在思政教育理论课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过讲授、图片介绍、短小视频、学生课堂演讲“我爱我家乡”来进行这方面教育的。我觉得在我们思政理论课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文明的过去辉煌历程,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外,可能还要搞清楚为什么我国的文明流传至今而没有中断和湮灭,它内在的品质是什么?它要向何处去?我们新时代大学生如何顺应文明的历史发展潮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出我们应做的事。可能这才是在思政课中开展文化传统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教育重点。因此,要达到这一目标,仅仅看看图片、视频、个人抒发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搞些课堂演讲就显得不够了!要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如何沿着这条发展脉搏,追寻我们人生的意义,进而确立伟大理想,明确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奋斗方向。这样看来,思辨教学方式、研讨教学方式、批判思维教学方式就势在必行了。

三、绿色生态城市的转型给我们哪些启示?如何构建绿色襄阳?如何在我的课堂向学生渗透绿色生态观念、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游了焦作云台山,深深被这里美景所吸引。然而在十年前,这里并不为人们所知。据导游任静介绍,云台山的开发得益于前任市委杨书记。他当时刚从东北调来,为了吸取东北老工业基地靠能源发展而最终走向衰落的教训,来到这个以煤为生的城市,提出了绿色生态战略,使焦作市发生了战略转移。焦作的发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今天我们也提出了“四个襄阳”、“产业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都市襄阳”的口号,但如何打造我们的生态产业?特别是在我们思政理论课教育中如何贯彻“绿色生态”思想,这些问题值得思考。我觉得,可以利用实践调研的办法,用调查、研讨、思辨、模拟设计等办法来开展绿色生态教育,寓教于行、寓教于研。

四、安阳师范学院发展给我校的启示有哪些?

我们在安阳师院网站上看到该校的发展战略和思路:

“十二五”时期学校办学

《2012年暑期河南考察报告与思考》出自:

思政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042-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坚定理想和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思政课的教学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实践教学贴近生活和社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定位

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大学生毫不动摇地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信念。通过思政课的教学,可以实现大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的目标。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不断提高思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应实现知识、技能和情感三者的有机统一。即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思想道德品质的同时,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思政课的内容和特点使得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堂,必须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让学生把书本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应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理想,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内倾于心,外化于行,将社会责任、职业道德、法纪规范等作为实践教学成绩考评的重要指标。通过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信息处理能力,增强其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拓宽其学习渠道,把社会客观要求转化为自我需求、自我养成、自我完善。所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任务在于解决学生“知”“信”和“行”的问题,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信仰坚定、道德高尚和人格健全的有用人才。

二、思政课实践课教学的困境与思考

在理论上学校及教师都知道实践教学很重要,但是在现实中实践教学的效果却很少被体现出来,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学观念浓厚

一直以来,思政课的教学都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只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教学。传统的“满堂灌”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要求,忽视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倾向的传统教学观念,导致学生自由思考时间较少,甚至远离社会实践,使得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减少。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浓厚,实践教学往往只能成为象征性的活动,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如请示环节复杂,组织耗神费力,即使有心组织,实践教学的效果也不太理想。

(二)教学保障不到位

随着高校连年的扩招,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涉及校内课程安排和校外实践基地协调、资金不足和配套组织不完善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教学保障不到位的问题尤为突出。

首先表现在师资的缺乏上。由于思政课面向全校学生,涉及面广,教师配备大多不足,只能采取大班制教学。大班制教学容易使师生交流互动受限,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人数众多使得实践教学的安排也难以协调。而且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科研任务的双重压力下时间缺乏,很难再分身组织实践教学。

其次是表现在实践教学的资金缺口上。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的实验实训,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经费缺口较大。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思政课只需要安排在课堂上进行理论讲授即可,不需要额外的实训实践,所以在制定教学经费使用计划时往往没有预留足够的经费以支持实践教学,导致实践教学的资金得不到保障。而大部分的思政教师也缺乏申请经费的经验,不了解相关的流程,可能会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愿意申请实践经费。

再次,表现在实践学时的安排上。很多高职院校只负责安排思政课理论教学而不安排实践教学,或者没有集中安排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完全由任课教师安排。由于大班上课人数较多,外出社会之间涉及面广,还有安全问题等等,很多老师就选择了放弃实践课。

(三)实践教学内容泛化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基本上处于无章可循、可有可无的状态。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也很单一,很多院校的思政课没有校外实践。实践教学变成了纯粹的“课内实践”。往往是由老师先在课堂上布置几个题目,让学生自己找时间去调研,学期末交一份考察报告或心得体会完事。少数院校虽然开展了校外实践,也只是由教师带领由学生干部组成的“优秀学生”去进行考察,大部分学生没有办法参与其中,实践教学变成了以点带面,异化成了“精英实践”,实践教学的功能难以实现。

(四)教学评价体系单一

由于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往往会根据作业或实践报告等标准化的形式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这种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实质上还是没有离开课堂,没有真正达到“学中做”的目的。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只重视最后的考核结果而忽视实践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想法和能力,不能对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对实践教学兴趣的提高。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一)树立实践育人意识

要发挥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教师要转变观念,跳出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教学,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教师要从整体教育教学目标出发,科学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确定实践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开展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以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其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知与行相统一,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

(二)强化实践教学保障

要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首先,高职院校教务部门应该规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相应学时和学分;其次,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确保能够指导落实学生实践的实践活动;再次,实践活动经费要有保障,思政专项经费和保障经费应该落实到位,专款专用;最后,各项实践教学的资源要落实到位。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主动地建立和联系更多的校内、校外实践基地。校内、校外实践基地是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开展的基础和保障。

(三)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

高职院校要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使命,必须从根本上切实转变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努力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目前关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模式有两种比较普遍,一种是“虚拟实践教学”模式,一种是“项目实践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各有优点。虚拟实践教学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契合了90后大学生喜欢利用网络、新媒体等的特点。项目化实践教学既可以调动所有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搭建一个师生交和互动的平台。以上仅是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在未来的教学的过程中,广大教师可以群策群力探讨研究更好的适合自己院校的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增彦.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2]刘彤,汪晓萍.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主要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3]刘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可行性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

[4]陈永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2,(4).

[5]白小光.高职院校思想课实践教学有效性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3).

思政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株洲地区红色资源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127-01

株洲地区管辖炎陵县、茶陵县和醴陵市等五县和市五区,其中炎陵县和茶陵县是井冈山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党早期在这里进行大量的革命实践活动,留下一大批红色文化资源,创造诸多“全国第一”。株洲市2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红色文化资源有25个,部级红色旅游线路1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茶陵中国第一红色政权诞生―湘南起义―广州起义;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个,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茶陵工农兵政府旧址,株洲市流芳园、杨得志故居和株洲电力机车陈列馆。等党的老一代革命领导人在株洲地区就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农红军的建设、红色革命政权的探索、革命道路摸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工作。红色株洲同时孕育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何孟雄、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导人―李立三、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谭震林等数十位近、现代的革命先驱和军事将领,为新民主主义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都是株洲红色文化的杰出元素,也是留给当代大学生的无穷精神财富。

一、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问题更突出,95后学生基础知识差,思政素养低,自我个性强,网络特色明显,形成“上面高度重视,下面强烈抵制,中间非常尴尬”的局面。因此当务之急就是精选思政教育《概论》课的内容,改革思政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思政教育考核标准,增强教学的地方特色和针对性。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一种价值观的培养,不是依靠教育者单纯通过理论说教就能完成的强制过程,需要受教者能动的参与,情感的融人,产生感情的共鸣。因此,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其优势就在于它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与红色革命历史事实进行对话,让大学生在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信服的事实面前亲自去感知和体验”。

1994年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各地“要善于运用国情资料,并注意挖掘和利用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株洲丰富红色文化资源主要表现为株洲地区的革命旧址、遗址、文献文物,标志性历史事件以及凝结其中的精神,它承载着株洲人敢为人先、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这些鲜活的历史就发生在学生母校所在地,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情感上更易接受,思想上更易产生认同感,从而增强理论的信服力。正如加里林曾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

二、运用利用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增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效性路径

1.依托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概论》课教学主渠道、主阵地

将株洲地区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堂《概论》课教学,推动红色教育资源进教材、进课堂,充实和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教育体系,使理论教学历史底蕴更为深厚,结合现实更为紧密,同时高职院校学生基于个性发展的学生课堂自主选题实践,这必将对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年大学生产生更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如《概论》课前半部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实事求是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等章节中就可以将同志在株洲地区进行的首创革命实践和株洲人民英勇的革命精神穿去。在讲授中国革命道路选择时,让学生了解到1927年1月早期考察包括醴陵县农民运动,最后写就《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8月部署株洲参与秋收起义。1927年10月进行叶家祠连队建党,决策上井冈。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克茶陵后,创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株洲在革命时期的首创精神和敢为人先革命勇气;谈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就讲到1927年12月,亲赴茶陵湖口平叛,挽救了中国革命。1928年4月,和两位历史巨人在炎陵十都万寿宫镇实现了第一次握手,开启朱毛红军时代。1928年6月攻打酃县县城,粉碎湘赣敌军的第一次“会剿”。1928年8月召开酃县三级会议,巩固革命根据地;讲到土地革命试点时,结合1928年3月,在炎陵中村授课,插排分田等。将株洲人民的爱国主义事迹贯通其中,结合何孟雄左权、李立三等,“苟利国家身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进行讲授,部分学生正是英雄的家乡人,这些学生身边生动鲜活的历史材料,易使学生产生较强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同时宣传了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株洲精神―火车头精神。讲授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专题,“一五”时期,株洲被定为中国工业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将原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的4项,即株洲硬质合金厂、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厂、株洲洗煤厂;为株洲成为新型工业城市打下坚实基础。1965年5月,途径株洲,住宿茶陵县委大院,重上井冈山。同时推荐学生阅读历史伟人参考书目和观看红色影视作品:如《井冈山》、《中国共产党株洲史记一人民革命史》、《抗日名将左权》、《李立三》等。

2.开展丰富多彩的实地考察学习,增强体验感悟

思政教育《概论》课不仅进行理论灌输,更多是学生要体验教学与情景再现,特别是95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组织学生进行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茶陵工农兵政府旧址、醴陵烈士陵园、株洲市规划展览馆参观考察,并要求学生做“走进红色基地”的观后汇报,进一步提炼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内在价值;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株洲红色革命人物及后代的访谈,学生亲自采访,亲笔纪录,一段鲜活的、真实的历史故事展现在九零后出生的学生面前,多次进行思想上的洗礼;除了参观考察之外,还可以组织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医学宣誓、入党宣誓、演讲、讲历史故事,在学校协议的德育实践教学基地―株洲市流芳园,现场还原历史,从历史中追寻未来的足迹等等,可充实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乐在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和爱国情感,帮助大学充分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自觉认同和遵守。

3.充分利用主题节假日、纪念日,加强高职院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生活、学习、感知、体悟的重要场所,将地区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寓入校园精神文化之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了解株洲地区的丰厚的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并从中受到感悟。“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和“抗日战争胜利日”和校庆等主题节假日、纪念日,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素材,通过手机短息平台、学生QQ群,在一些特殊的节假日,让学生了解一下这些节日的由来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特殊意义,或在本地革命烈士牺牲和诞辰日发一些短信,让学生缅怀革命英烈,追忆英烈的先进事迹,既接地气又形式多样,构建内容丰富的校园红色文化教育校园氛围。以“我身边的共产党员”为题组织学生开展“地区红色人物”的故事演讲比赛活动;组织学生汇集红色革命歌曲,在班上开展“唱红歌”活比赛动,让学生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精神。使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发奋图强。

参考文献

[1]胡爱明,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学生课堂自主选题实践,《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5年第12期

[2]薛华,地区红色资源文化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湖南社科院学报》,[J]2013年第5期

[3]薛华,地区红色资源文化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湖南社科院学报》,[J] 2013年第5期

思政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考试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5-0062-03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法改革的背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然而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肩负使命感的理想主义在大学生群落中逐渐失落,实用至上的物质主义盛行,通往未来职场的竞争对大学生而言更为迫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与吸引力总是有所欠缺,教学现状欠佳。究其问题根源,与实用主义盛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和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等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思政课的考试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2012年3月16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考查和学习能力评价的意见;提出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和挂职锻炼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见,若干意见的提出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考试方法改革为依托,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吸引力与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考试方法解析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考试工作是其中的一个基本环节,考试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思政课的考试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考试方法

(1)期末闭卷的考试方法 期末闭卷考试操作简单明了,评价客观、真实、具体,可以比较系统地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这种“一考定乾坤”的考试方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少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就是考“背功”,他们的应对策略是“平时松、考前紧、考后忘”。加上这种考核只是从课本内容出发,将考核局限在课堂上,难以体现思政课“知行统一”的特点。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也难以完全反映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本质。笔者近期在浙江树人大学开展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4份,如表1所示,只有12名学生认为“闭卷考试”是最合适的思政课考试方法,仅占总人数的3.1%。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很排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完全闭卷的考试方法。

(2)平时成绩加期末闭卷考试的考试方法 这种考试方法开始注重学生平时表现,但是平时成绩所占比重通常很小,成绩主要由期末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决定,闭卷考试内容主要是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点。思政课采取此种考试方法的弊端在于:学生的到课率、听课的关注度比较低,学生在临近期末考试时花几天时间抄笔记、划重点、死记硬背,只为考试突击过关。

以上两种考试方法只考核了知识点的机械记忆,很少涉及理论运用方面的考核,且落后于“90后”学生的学习手段,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接受。

(3)平时成绩加开卷考试的考试方法 这种考试方法加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大大提高,教师在平时考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平时作业和课程论文等,并据此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相对第一种考试方式而言,这种考试方式比较受学生欢迎,学生的到课率也得到了提高,不足之处是:由于没有了闭卷考试的压力,学生的听课质量就难以保证,不少学生只是被动进入课堂,人在心不在。

2.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试方法改革的新尝试

于信汇所在上海大学尝试以随堂反馈取代期末考试[1]。王国炎所在南昌航空大学探索了开放式考核机制,实行理论学习成绩与实践教学成绩的双线考核。理论教学考核以开卷考试的方式为主,采用口头表达与书面答题相结合的形式;实践教学考核以递交实践报告的方式为主,采用实践报告和平时表现相结合的形式[2]。朱晓鸿所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把考试开放给学生,注重课堂参与与课外实践。课堂上通过发言、辩论、讲课等形式给予学生一部分成绩;课外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考察,回来后在教师指导下撰写考察报告,获得实践分数[3]。王立荣的考核思路是1+3+3+3,即第一阶段的学习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10%,第二阶段的基本理论考核占30%,第三阶段的实践教学考核占30%,第四阶段的综合能力考核占30%[4]。

上述理论与实践成果的亮点包括:以考核方法改革带动教学方法改革,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正确思路;考核方式设计上否定“一考定乾坤”的传统考核方法,更加注重学生平时表现、实践、参与等在总成绩中的比重等。但是改革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改革不涉及基础知识的考核,这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把握,学生学习积极性上去了,但是理论素养却下降了。另外,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分析、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非常重要,特别是在“90后”学生中更需要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将问题清楚明白的表达出来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平时成绩+课程论文+期末机考”的考试方式改革设计

以“平时成绩+课程论文+期末机考”的考核为主线,不再只是考核“背功”,更加注重学生平时表现,着力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网络时代运用新技术手段展示自己的能力,并以此督促教师和学生尝试主题演讲、讨论辩论、影像资料、课程论文、合作学习和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增强课程吸引力与实效性。这种新的考试方式改革将致力于保留以往考试方式的优点,弥补其不足。具体体现在注重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注重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核;注重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程度的考核等方面。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

突出强调学生的过程参与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以考试方法改革带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公共基础课任课教师需要研究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并加大课堂参与情况的考核力度,考察学生出勤率、作业情况、课堂发言、演讲讨论、辩论和社会实践参与等情况。

笔者所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演讲讨论式教学,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课下由其中一组学生进行准备,课堂上该组委派一名代表进行15分钟的演讲。演讲题目由学生自己确定,但是要以上次课所授内容为基础,内容可以是:一、你认为有疑惑、想要进一步弄清楚的;二、你特别感兴趣、想要进一步展开的;三、激发了你的人生感触、你自己有所体悟的;四、所授内容与热点问题有联系,你的相关看法观点等等。要求制作PPT并写出15分钟的讲稿演,提前发给任课教师批阅,演讲过程中设置倒计时,要求PPT展示,学生要将收集的资料、整理的素材进行消化吸收,并把这些所思所想运用清晰、流畅、有感染力的语言脱稿表述出来,教师最后做点评。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同学登台演讲的内容兴趣很大。其次,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并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锻炼了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我启发”,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

通过“过程参与”,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资料,为自己的论点寻找独特又言之有理的观点,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运用清晰流畅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理解能力和抽象归纳能力,是提高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重要方式。实践证明:只要给我们的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和适当的说明指导,学生能够很出色的完成任务并从中受益,在亲身实践中锻炼了动手能力、抽象归纳力和理解能力,并为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积累了相关经验。同时,课程的考核与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在网络时代运用新技术手段展示自己的能力。

2.课程论文占总成绩的30%

课程论文主要考察学生运用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反映学生写作能力太差,格式太乱,在大一大二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触论文的写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相关的理论素养。在课程论文秉承“化理论为德性、化理论为方法”的信念下,鼓励学生将课程的相关理论转化为自己的素养、德性以及认识世界和看待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调研等方式深入实际、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接受教育、增长才干、服务社会,培育和增强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做法是,任课教师首先形成该课程的论文选题范围、评分细则、写作规范、论文模板等文档。确定课程论文大致选题范围后,学生可在选题范围内自拟题目;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课程论文写作基本规范”要求撰写课程论文;课程论文不接受手写稿和不符合“论文写作基本规范”的稿件;学生要在指定时间内将电子稿提交任课教师,逾期不交按零分处理。课程论文要求写出个人课程学习中的真实见解和感受,严禁抄袭。所有课程论文以班级为单位,第一轮区分合格(包括优秀、良好、及格)与不合格,第二轮在不合格的修改稿中区分合格与不合格,加强指导。课程论文的写作考察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参与课程论文的写作需要查找大量资料和调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经过整理分析提炼,写出文档,最后通过书面展示出来,这个经历将是对其各方面能力的综合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运用相关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成长进步。

3.期末机考占总成绩的30%

随着电脑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运用,思政课的理论考试部分可以借助电脑这一先进工具实现上机考试,高效、环保的无纸化操作实现了教师对学生课程知识面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的考核。

这一部分的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具体内容包括:首先,确定机试考试方案,机考部分完全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共100题,其中单选题60题、判断题20题、双选题20题。其次,组织编写上机考试程序软件,满足在现有题库中随机形成一套机考试卷的相关软件需求。再次,搜集、整理试题库,形成2000题左右的机试试题库,供机考程序随机选题。期末上机考试时,每一位学生面对的都是一套与其他同学不同的、随机形成的试卷,要求学生在40分钟内答完所有题目,个别期待作弊的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端正了考风。

机试试题库的建设和使用将使学生由机械记忆向系统理解知识转变,全新的、现代的考核方式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通过认真的基础理论复习准备,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完成后,点“成绩查询”即能看到自己的本次机考成绩,提高了学习兴趣。

四、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课程论文不同程度的抄袭削弱了考核方法改革的实际效果

课程论文的写作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自我要求不严、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抱着应付的态度去写作,效果大打折扣。再加上思政课的授课对象通常为大一大二学生,没有经过相关的学术研究训练,论文的逻辑性与严谨性,格式的规范性等都很欠缺。虽然在课程论文布置时一再向学生强调:要结合所学原理实实在在地写出自己的真实看法,课程论文是将所学理论化为认识世界、看待问题的方法后的真实流露,严禁抄袭。为加强考核方法改革的实际效果,需要任课教师在论文布置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布置时明确要求和规范,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加强指导,论文提交后应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将成绩拉开差距,优秀论文应该予以表彰,抄袭论文应在期末分数上予以惩戒性的体现。

2.平时成绩差距很小难以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公正评价

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查是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是思政课教师改革考核方式的重要内容。但是如果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平时考查不到位,期末给平时成绩就拉不开差距,学生就会认为认真学习与不认真学习一个样,影响学风。任课教师为了在期末时能够给出一个个相对客观公正又拉开差距的平时成绩,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在关心、关爱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予以及时记录。

参考文献

[1] 于信汇.回答好“六个为什么”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12-13.

[2] 王国炎.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思政”教学改革与建设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0(5):9-11.

[3] 朱晓鸿.开放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167-169.

思政考察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兵团;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实践教学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是新疆的地方性思想政治理论教程。《教程》是由《新疆地方史》、《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概论》和《科学无神论》这些课程重新整合的。《教程》开设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历史认同和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等,从而自觉反对分裂势力的渗透。《课程》已经开设多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课程》的课时尤其是实践课时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教学课程的效果。为此,如何推动《教程》良性发展是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开展兵团高校《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1 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

新疆是四大文明的交汇点,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并存是新疆历史与现状的一大特色。新疆历史涉及众多古文字、古地名、和古文化。学生理解这些专业术语需要较多的时间。目前,全疆各地有许多古代驿站、古代烽燧、钱币、丝绸、陶器、农具等。我们通过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历史文物,从而能增加学生对新疆历史与文化的理性认识。

1.2 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

《教程》共十章,主要分为三大块内容。即新疆历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目前,《课程》的理论课时为32个学时。这么短的理论课时对教材知识的讲解是不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开展实践教学并适当的增加教材相关内容,是对课程的极大补充和完善。

1.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程》的实践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才能顺利完成。比如,我们要学生撰写《一师阿拉尔市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考察报告》。首先,在活动开展前,学生需要翻阅相关书籍,同时学生需要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其次,在活动开展中,学生需要实地考察红色文化遗址,并适当拍照。最后,在活动结束后,学生需要撰写调查报告,写出这次活动主要内容、意义、收获等。这些都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极大考验。

2 兵团高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合理的保障机制

“实践教学保障即为实践教学良性运行所提供、创设的精神氛围、基本制度与物质条件的总和,主要包括舆论保障、领导保障、经费保障、制度保障和实践场所保障等。”[1]目前,兵团高校《课程》实践教学的缺少专项经费、专门实践场地、专门的实践大纲等。实践课程的开展随意性比较大,课时保障不足,导致实践教学多为形式活动,没有实质性教学效果。

2.2 缺乏科学的考核方式

目前,高校“考核的标准、学生的动态、参与的积极性等均没有客观而明确的规定,最终的分数评定也无法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动态性。如在评价内容上,只注重对知识性内容的考核,忽视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认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以及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团队意识、吃苦品质、抗挫能力等不能给子客观评价。在评价形式上,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还局限在书面的调查报告、观后感等。此外,在评价主体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学生互评成绩所占比例较少,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这些都是实践教学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2.3 缺少长效的合作机制

实践教学资源不仅是《课程》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保证,也是《课程》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体现。目前,兵团和新疆拥有众多文物等。这些文物多归属于当地政府管辖。然而,目前兵团高校的“实践教学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数量上与学生人数的比例不协调,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学校与实践基地虽然建立有合作关系,但在合作内容上不够深入。”[2]因此,探讨高校和地方政府合作的长效机制是《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3 加强兵团高校《课程》实践教学的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

《教程》的实践课程的保障涉及多个部门之间的协同,为此,我们在主管教学的校领导的带领下,成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的领导小组,该小组专门协调实践课相关资源,协调舆论资源、经费资源、制度资源、实践场地等。“结合《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教学目标,精心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将课外活动学生自发实践和学院组织实践相结合,专门理论课教学实践和寒暑假社会实践及‘三下乡’社会实践相结合,顶岗实习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形成以思政课教师为主、思政部与学工系统共同指导的实践教育模式,使《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实践教学能够覆盖大部分学生,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3]这样整个实践教学活动就有比较好的保障,最终能够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

3.2 构建健全的考核方式

目前,《课程》主要采取理论和实践教学共同评价的方式,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我们需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比如,我们可以采取“实践课评价方式单列,占到考核成绩的50%,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首先,可以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我评价,给学生以价值效能感,激发其兴趣和信心;其次,引导学生互评,形成相互学习和相互监督的机制;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参加实践课的具体情况,尤其在团结协作、集体主义、感恩意识、意志品质、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通过自我教育提升综合素质。”[4]这样学生实践活动的考核方式涉及比较多的方面。

3.3 健全长效的合作机制

高校和政府之间的紧密合作是新时期高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必经的途径。首先,兵团高校可以与自治区高校进行合作,共同分享和借鉴自治区高校的经验。其次,兵团可以与师市团场等建立合作关系,合作的模式可以采取聘请主管文化工作的领导为兼职指导老师,对我们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指导。最后,我们邀请师团的相关主管领导为我们的学生做讲座,讲座涉及兵团发展史、新型团场建设、西域屯田历史等。

综上所述,兵团高校《教程》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尽管兵团高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然而,我们通过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构建健全的考核方式、健全长效的合作机制等推动兵团高校《教程》实践教学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俊英.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实践教学改革的认识[J].新课程研究,2014(12).

思政考察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219-02

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状况

地方性尤其是相对欠发达地区大专院校升本的步伐较慢,安康学院2006年才升格为本科院校,是陕西最后升本的几所地方性大专院校之一,且绝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处于省会城市以外的中小城市,由于地方经济发展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资源相对有限,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区别于传统课堂理论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相对理论教学而言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既以理论教学为前提和基础,又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旨在强化提高学生理论认识和分析能力。

对于以教学为主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情况是:课程及教学内容的不断调整,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备课任务重,院校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资源有限,经费拮据,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投资需逐步到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也要经过一定的实践和过程才可能建立起来。基于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以课堂实践教学、课后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为重要模式。

实践教学环节每一名学生都应参与其中。但多年来,许多高校的实践活动已经被“演变”为只是少数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参加的、在假期集中进行的突击性和阶段性的活动,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加[1]141。这种“以点代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达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目的与基本要求,课堂实践教学、课后实践教学活动能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参与。这样全体学生既能获得时间上的量的积累,又能形成思想上的质的飞跃,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是课堂实践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听、讲、看、析。包括案例教学、专题讨论、参与式教学、情境教学等。二是课后实践教学是在校内开展的主题活动,包括撰写心得和观后感、知识竞赛、宣传展示、公益活动、师生访谈等形式。三是社会实践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走出校园、深入社会进行的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实践教学活动。每次实践活动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到社会第一线去感悟现实,寻求的问题答案,然后回到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出观后感,以提高理论修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运用

1.课堂实践教学——以案例教学为主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案例作为基本教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中充当某个角色,并在教师的组织和支持下,积极思考和相互交流,找出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接受教育并形成素质与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这种实践教学形式,它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把真实事例或虚拟情境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探讨、研究、解析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既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达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的。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一门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该课程所阐述的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既符合这一要求,又可完成课堂实践教学。

一是案例呈现。教师将课前精心准备的案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全面感受和充分认识案例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广泛的思考、探讨,将案例教学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化,激发学生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加关心社会,并善于去发现问题,提出具有创见性的建议。

以“概论”课第九章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例。在教学中可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多党参政”的优势确立为重点,教师事先布置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三权分立)的不同”、“多党制国家的政局稳定性怎样”为主题的案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一组我国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是由什么样的人员构成的。接着呈现一组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灾民所需物资不断从全国各地运达;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全班同学以6~8人为一组,划分为若干小组),展开组内初步讨论;接着呈现一组最近日本发生的大地震,日本政府在应对灾难时,首相的作为,灾民在最初的几天物资缺乏,让学生针对案例中的思考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分析,展开广泛讨论;然后呈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和多党参政”的政治格局下,我国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后再呈现一组中东、非洲国家的动荡,人民处于连绵的战火之中,生命不断受到威胁,背井离乡的状况。之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围绕主题展开初步讨论。

二是全班交流,形成共识。在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教师主持,各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就本小组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参政”的优势问题的看法作交流,组内其他成员作补充发言或评判发言,其他小组可针对发言小组的观点、看法及陈述的事实,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代表的结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大的优点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西方的议会制相互扯皮,多党制容易引起社会动荡,在中国推行多党制的后果必然是造成社会倒退、政局动荡、国家分裂、人民遭殃。不同学生的发言,使答案越来越完整。这样的发言既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双向和多向思维的能力,得出富有新意的结论。

三是归纳总结,深化提升。经过上述环节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和总结,教师以成熟而富有深度的理论,概括案例所反映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

2.课后实践教学———以“读原著写心得”主题活动为主

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论,尽管学时少,还是应该要求学生读一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3]。读原著活动从每学期开学初启动,到学期一半多时结束,为期三个月。

开学初任课教师针对自己所带班级学生情况,要求每位学生在校“课论”网站中至少选读一篇原著文章,认真阅读,做笔记,读完后写读后感。理科学生可选短点的文章、文科学生要选长点的文章。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90后,对著作写作的背景是陌生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所选文章的写作背景,我们在课外组织学生观看与写作时代相同的电视剧,如《红色摇篮》、《长征》等有关的内容,让学生从电视剧所反映的内容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状况: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思想干扰,党的领导机关囿于城市中心论,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共产国际的指示,使中国革命走了一段痛苦的弯路。如何正确看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如何正确分析和把握中国实际,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确立正确的革命道路和科学的思想路线,历史地摆在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在这样的历史关头,在1930年1月5日致的信(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4]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确定了要以农村为中心的新的发展方向,基本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这是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革命战争,探索适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新的革命道路的伟大创造;于1930年5月创作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思想的初步形成。

通过教师再从理论的高度上的详细辅导,学生在学完《反对本本主义》的心得中写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有人都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调查研究,和谐与进步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有的学生写道:这篇文章,虽然是针对当时的情况而写的,但对我们今天正确地观察事物、解决矛盾仍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则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有的学生在学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心得中写道: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这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学理论的兴趣,有力地增强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3.社会实践教学——以参观考察为主

安康学院地处秦巴腹地,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农民大棚种植蔬菜等有特色,我们就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考察。在考察新农村建设前,给学生布置考察提纲:该村新农村建设前和建设中的道路、住房、人均收入、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农业、农村、农民。

我们曾带领学生前往安康市平利县龙头村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新农村建设参观考察活动。学生们在村长的带领下,参观了龙头村。学生们针对事先所列调查提纲中的问题,逐一与村长、正在劳作的村民进行了解,有的学生走进村民家中与之交流,详细记录各方面情况。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在参观考察报告中写道:过去村里基础建设落后,过河没有桥,出行没有公路,吃水没有水窖,过着“住土墙房,走泥巴路,吃河坝水,趟水过河,肩挑背驮”的落后生活。村民以种植玉米、小麦、洋芋为主,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种植结构单一,沿袭着“种田为肚圆、养猪为过年,养鸡为食盐”的生活模式,“早上听鸡叫、中午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成为贫困山村的真实写照。而今修建了三座大桥和一条3.2公里的水泥路,村民们住上了统一规划设计的陕南徽派民居,“白墙、青瓦、格子窗”的特色鲜明,一派水乡江南风情,呈现出“碧水蓝天马头墙,翠竹绿树映山庄”的奇丽景象。学生们说眼见为实,龙头村真是变化太大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是正确的。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撑和村民的不懈努力下,更多的龙头村会出现在安康的土地上,安康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越来越好,将始终高昂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龙头。

参考文献:

[1]孙英梅,岩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探究[J].教育探索,2010,(7):141.

[2]刘永记.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0,(12):62.

[3]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学习辅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增刊):14.

思政考察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效果;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10-0013-04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对于帮助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政课的教学研究工作是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巩固,发现问题进行反思,进而增强教学吸引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向外辐射和传播自身教学经验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学界围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一、关于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的切入点问题

思政课的教学工作必须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教师只有紧紧把握教学的时代气息,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活动。现有的研究不少是以现代性、网络化、后金融危机时代、社会转型期等为背景切入思政课教学研究的主题。

付秀荣、张岩从现代性视域来审视、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将现代性的理性、自由、平等理念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强调要把握人的解放的现代性主旨,展示理性与体验的现代性魅力,从而营造平等、自由的现代性教学氛围。[1]朱潇潇专门探讨了网络时代思政课的语言艺术,她认为大学生活的网络化、网络语言的浅层化都对高校思政课的开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构成了挑战。为了应对当下的传播环境,高校思政课教师有必要发展出新的语言对策: 一方面通过关键词抓取、固定用法转接等方式更好地吸收文件和教材语言中的核心要素;另一方面则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和中国国情,将马克思主义的源头语言转化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课堂语言和教学内容。[2]张一澍从后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入手,指出思政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3]张卫对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特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展开调查,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及整合方面存在的问题,探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高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政策思路。[4]学界从不同的视角切入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研究,拓宽了研究的路径,也为思政课教师了解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提供了参考和帮助。

二、关于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问题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吸引力与实效性是思政课的生命力所在,更是思政课教师孜孜不倦的事业追求,因此历来是学界关注和探讨的重点。

(一)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原因

自“05方案”实施以来,思政课教师忠于职守,涌现出如大连海事大学贾凤姿教授这样的一批教学名师。他们教学效果突出,深受学生欢迎,成为思政课教学战线的典型代表。教育部在全国200所高校10万名大学生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测评,结果显示,85%的大学生对教学“满意”或“基本满意”;近91%的学生对教师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 [5]。据笔者所在高校的最近一次学生调查问卷,65%的同学认为思政课教师教学态度“认真负责”;认为“不太认真”的同学只占2%;认为“敷衍了事”的为0%;“其他”占33%。

但是,思政课教学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教学手段单一,从定义到定义、从理论到理论,枯燥又抽象,不易被学生接受的现象依然存在。以笔者所在的浙江省为例,根据2008年1月《浙江省高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调查报告》,全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都能“以教材为纲,规范教学;以学生为本,增进实效”,但思政课“教育教学不理想的问题依然存在。大部分教师讲授条理清楚、论证正确,但‘出彩’较少。在与学生座谈中,有60%左右的学生对课堂教学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但也有30%左右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与他们的需要有一定距离,教师讲授吸引力不强”。究其根源,学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王建光认为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影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造成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困惑。社会思潮的复杂性造成了学生传统意识形态认识的混乱,造成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困惑。[6]燕爽通过大型问卷调查总结出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家庭教育57.9%;社会环境的影响36.0%;同伴、朋友及同龄人的影响29.2%。并由此得出两个基本的判断:第一,对高校“两课”功能与作用要有一个恰如其分的认识,对其产生过高的期望是不切实际的;第二,在高校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关注社会环境对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树立环境教育重于课堂教育的观念,是我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必要的认识论前提。[7]赵蕾等认为大学的思政课教学效果显得差强人意,主观原因是当前大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先入为主的逆反心理、淡化意识形态的求知心理、片面追求的急功近利心理及认知取向和学习选择上的排斥心理,这是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心理障碍。[8]杨建华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在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普遍不高与教学内容本身有关,但与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有很大关系。[9]

(二)如何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方面

如果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不强、吸引力不足,将直接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进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弱化。如何针对课程内容、时代特征和学生特点使思政课富有吸引力,真正成为受学生欢迎并使其终身受益的课程,是每个思政课老师都在思考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侯淑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认为要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做到:在教学内容上,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课程的说服力;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多样化,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在教学任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增强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并将其作为开启人生智慧的思想武器。[10]李文艳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教学能力,增强自身素质;教学内容上,重视现实热点、传统文化、经典原著的植入,是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11]周慧杰、速继明有调研,有分析,有对策,突出强调高校在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过程中要在抓落实、抓思政课教师队伍、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及抓教风学风方面常抓不懈。[12]张忠家从情感、准确、贴近生活三个方面分析了增强思政课活力的方法。[13]朱鸿亮、艾军、唐华给高校行政部门的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建议是:提出大力推进小班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议学校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定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等。给高校教师的建议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广泛涉猎当代科学技术知识,加强时事政策的理论学习,提高教书育人技巧。[14]杨建华认为思政课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制作以吸引学生,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要在人格魅力上不断加强修养和磨炼。[15]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问题

目前,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以增强教学吸引力已成为共识,它也是化解矛盾,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增强思政课实效性与吸引力的重要一环。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2006年6 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指出:“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必须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要以教学观念转变为先导,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认真分析思想理论领域的倾向性问题,努力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要切实调动教师教学主导和学生学习主体的两个积极性。”[16]

李长江、何新春尝试将时事巧妙地导入课堂,在实践中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7]白夜昕认识到问题引领式教学法的意义及其相对于传统讲授式教学法所具有的教师地位的主导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师生交流的双向性和知识运用的纵深性等特征,并进一步分析问题引领式中所涉及的题的类型、问题的设置原则、问题引领式教学法实施程序与关键环节,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尝试。[18]王祖星指出其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聊天式教学法效果良好,并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形式等进行了说明。[19]张秉福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介绍了开放性教学模式,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开放着手,处理好新与旧、放与收、内与外等的关系。[20]于信汇认为问题中蕴含着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巨大热情,主张以问题为导向,优化思政课教学过程。通过互动和研讨的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21]王新强调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必要性, 而后分析了贯彻此原则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贯彻本原则的主要路径。[22]王为全等从案例教学切入教学方法的改革,认为教学案例可以在理论、社会实践和生活事实三个方向或维度上进行选择,案例的讲解应当坚持政治性和理论性的统一。[23]

四、关于师生关系的问题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思政课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学界充分肯定了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了探讨。

姜志强提出,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是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思政课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大势所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要求教师加强职业素养、转变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同时还要求教师理性对待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24]杨勇着重探讨了基于相互承认而交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认为相互承认而交往的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的本质在于师生基于相互善意的和谐交往而分享知识。师生在对等尊重、教学互长、各申己见的教学交往中,通过情感交融、角色转换、协商参与的承认方式不断增进彼此之间包容、互信与合作的交往关系。[25]

五、关于思政课考核方法改革的问题

教学考核是思政课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思政课考核方式特别注重期末卷面成绩,评价标准片面、评价方法单一、评价过程形式化,不利于教学实效性的增强。因此,学界开始探索思政课考核方法的改革。

王国炎所在的南昌航空大学探索了开放式考核机制,实行理论学习成绩与实践教学成绩的双线考核。理论教学考核以开卷考试的方式为主,采用口头表达与书面答题相结合的形式;实践教学考核以递交实践报告的方式为主,采用实践报告和平时表现相结合的形式。[26]朱晓鸿所在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把考试开放给学生,注重课堂参与与课外实践。课堂上通过发言、辩论、讲课等形式给予学生一部分成绩;课外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考察,回来后在教师指导下撰写考察报告,获得实践分数。[27]王立荣的考核思路是1+3+3+3,即第一阶段的学习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10%,第二阶段的基本理论考核占30%,第三阶段的实践教学考核占30%,第四阶段的综合能力考核占30%。[28]上述考核方式改革在设计上否定了“一考定乾坤”的传统考核方法,更加注重学生平时表现,并肯定了学生实践、参与等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注重学生能力和学习过程的考核,为思政课考试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思路。

以考核方法改革带动教学方法改革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吸引力的思路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考核方式设计上否定了“一考定乾坤”的传统考核方法,更加注重学生平时表现、实践、参与等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为深入系统地开展思政课教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益的借鉴与启发。

参考文献:

[1] 付秀荣,张岩.现代性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

[2] 朱潇潇.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语言艺术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0(5).

[3] 张一澍.后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

[4] 张卫.社会转型期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素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

[5] 倪光辉,赵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魅力从何而来[N].人民日报,2008-07-17(13).

[6] 王建光.西方社会思潮对思政课教学的影响及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24).

[7] 燕爽.关于高校思政课若干问题的思考[J].探索与争鸣,2010(8).

[8] 赵蕾,肖松柏.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心理障碍及其引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

[9][15] 杨建华.如何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S1).

[10] 侯淑芳.关于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11(1).

[11] 李文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

[12] 周慧杰,速继明.试论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

[13] 张忠家.突出“情”“准”“实”增强思政课教学活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24).

[14] 朱鸿亮,等.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对理工科学生的吸引力[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16] 李卫红.统一思想 明确任务 扎实工作 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方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增刊).

[17] 李长江,何新春.将时事导入思政主干课的尝试及效果的评价[J].教育与职业,2008(8下).

[18] 白夜昕.问题引领式: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水平的新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

[19] 王祖星.高校思政课“聊天式教学法”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2).

[20] 张秉福.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学术论坛,2010(11).

[21] 于信汇.回答好“六个为什么”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

[22] 王新.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再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0(3).

[23] 王为全.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案例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0(2).

[24] 姜志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J].前沿,2010(5).

[25] 杨勇.高校思政课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J].前沿,2010(10).

[26] 王国炎.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思政”教学改革与建设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0(5).

[27] 朱晓鸿.开放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

思政考察报告范文第9篇

一、当前时期在我国电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企业管理者思想认识不足,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很多电力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对当前电力企业的生存状况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错误地认为只要完成了相关任务就不再需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因此也就放松了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部分电力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没有强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也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宣传机制。这使得电力企业无法形成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环境氛围。此外,部分电力企业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电力企业缺乏相应的工作与责任制度,而且企业中也缺乏较为明确的管理体制,也没有完善的处罚和奖励措施。这种种状况造成了电力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对落后。

第二,电力企业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使得电力企业所面临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越来越复杂,并且这种形势的变化对当今电力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绝大部分电力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并没有完全掌握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规章制度,再加上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相对较低,距离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与此同时,部分电力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工作观念过于守旧,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其工作方式和方法也就与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形势格格不入,也难以与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相协调。所以,这就很难促进电力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如果过于单调、落后,也就不能有针对性地在电力企业中开展思政工作。

第三,电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脱节。有些电力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背离开来,没有将二者进行有机地结合。在电力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不断激发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而能够为电力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财富,也使企业中的广大员工能够更好地融入到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中来。电力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对企业中的员工进行更好的教育、培训和管理,从而让更多的企业员工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如果电力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并不是以企业的生产经营为核心,并且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相脱离,那么此时在电力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毫无意义的。

二、如何在电力企业中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第一,帮助企业员工使其正确认识自我。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现阶段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及基层任务的工作人员均是在较为宽松与优越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使得员工对于困境的承受以及对挫折的克服能力存在较为明显的缺失。这集中表现为:员工往往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单位、对他人也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和正义感。因此,在电力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我们应当要不断加强对这些青年员工的引导和教育,也可以采取经常性的教育形式,例如随机教育、思想教育,或者通过网络、报纸、橱窗以及电视等媒体加强宣传和教育。还可以在电力企业中不断开展一些读书演讲比赛或者是各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以及学习考察报告等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有效开展使电力企业中的员工能够理清思想认识及其相互关系。还可以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开展一些互动游戏或者是心理行为工作。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能够使企业中的员工正确认识自己,使自身的自我调适意识不断增强,从而使企业员工能够趋利避害、发扬优势,且能够保持自己的人格、人性、进取和理智等本色基本不变。

第二,不断提高电力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队伍素质和能力。电力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是电力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者。因此,只有切实提高思政工作者的队伍素质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健康发展,并进而保证电力企业的迅速成长。强化电力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要不断鼓励其从实践中学习和积累新知识,同时也要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吸收。电力企业要努力将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进而加强二者的整合与创新,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走在电力企业发展战略的最前端。电力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对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以及各种思想政治工作措施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保障将企业的各种思想政治工作向下传达给企业中的广大基层员工。

第三,对企业中的员工积极进行正面引导。电力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对企业中的员工做思政工作时,自身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中的员工都有一种健康的心理。思政工作者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基层员工的上进心,弘扬正义,并使企业中的员工不断强化责任感,使其树立坚强的自尊心。企业可以以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为载体来激发广大员工的进取心。例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以及体育运动会等活动。企业要能够通过一项大任务来考察员工的综合素质。要能够让员工将岗位作战场,强化其责任心和紧迫感,并从中锻炼其执行力和正义感。通过各种集体活动的开展使员工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团结、友善,并能够彼此之间相互尊重。

第四,在电力企业中树立典型并及时做好各种宣传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当中不难发现:企业员工相互之间一般都存在着竞争与赶超的心理。因此,在电力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能够正确及时地抓住这一点,思政工作人员要能够善于发现和培养企业中的典型人物以及工作中的典型代表,并积极将这些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大力表彰和宣传,使企业中更多的员工受到鼓舞和激励,进而促进企业中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极大提高。电力企业的思政人员在选择典型时要能够从一个合适的角度对其进行合理的定位,从而能够在宣传中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结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进步,电力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电力企业要想在新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对思想政治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将其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从而使思政工作形成一种整体合力,进而推动电力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思政考察报告范文第10篇

雅思作文考试看起来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好不沾边,一个是英文水平考试,一个是思政课。然而它们在思维的层面上存在某种连接,雅思作文考试可以给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雅思;写作;批判性思维

一、批判性思维的现状及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批判性思维一词最早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年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爱德华・格拉泽(Edward Glaser)在《批判性思维发展实验研究》一书中正式提出的。到二十世纪末,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在英语国家已经相当普遍,许多国家已经把批判性思维通过各种形式融入到大学教育中,在美国甚至已经渗透到小学教育中。“近些年来,各大学都将在强调批判性思维思维作为一种普通的技能在学科(如果不是所有学科的话也应该是绝大多数学科)中的中心地位。当今没有一所大学(至少在澳大利亚)不骄傲地宣称他的毕业生因为学位课程的原因而学习了批判性思维。此外,几乎没有一门课程不提供获得批判性思维技巧的机会。”①美国人甚至在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中大量使用了批判性思维的基本问题,并且对这些技能的训练进行整体设计。②

许多西方国家,不仅在被人们认为是象牙塔的大学强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就连私营企业的老板也希望员工具备能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头脑。澳大利亚工作、教育、培训和青年事务部在2000年关于雇主对大学生雇员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时,雇主们说“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把成功的求职者与失败的求职者区分开来……但是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很少见。”③

近年来,批判性思维渐渐传入中国,尤其在英语和医学等领域应用和研究较多。在思政教学领域鲜有涉及。而事实上,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并不受制于具体学科。相反,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如果采用批判性思维,那么从学生上课参与度到上课效果都应该会有提升。更重要的是,用这种方法授课,可以改变过去注重记忆结论的状况,转而关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诚然,思维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授课过程中检验和巩固学生思维训练成果有多种办法,如课堂提问,课堂发言,5-10分钟的课堂讲演等等。但是,用写作的形式来提升批判性思维水平、检验和巩固批判性思维训练成果不失为一种有效而相对快捷的办法。

二、批判性思维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重要性

(一)批判性思维是什么?它要求师生具备哪些批判性思维气质与技巧?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critical 一词来源于希腊语kritikos,意为判断能力,与英文中 criterion(批评、判断、检验等的标准,准则,尺度)一词为同源词。由此可知,批判性思维是在一定评判标准之下做出判断的一种思维,而非单纯的批评与否定。理查德・保罗(Richard Paul)认为:“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是分析和评价思维并改善之。”④格拉泽(Edward Glaser)提出:“批判性思维是态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必须有质疑的态度、逻辑推理知识以及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认知技能。”⑤

批判性思维需要思维主体具备一定的精神气质和思维技巧。所谓批判性思维精神气质是指思维者所应当具备的品质。哲学家John Ennis 把这些品质归纳为三个方面:1.他关注信念的确实性和决定的正当性;2.诚实地代表被自己采纳意见的智力水平;3.关注每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二)批判性思维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涉及的话题非常广泛,且大多数的判断为价值判断。由于个人价值观的差异,往往对同一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在一个文明宽容的社会中,价值观也常常是多元的。当然价值观的冲突也往往不可避免。上课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标准答案,而是寻求真理。那么如何寻找真理呢?到目前为止,批判性思维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答案的对错有时是暂时的,它会因时代或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然而遵循一种相对可靠的思维方法,或许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无论是进行学术的研究还是解决今后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起标准答案来往往更重要,因为无论在课堂里还是在课本中所教授的答案总是有限的,而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问题总是层出不穷;而且具备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面对问题常常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于同一个问题,人们时常会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到底何去何从?仅凭直觉下结论是不靠谱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直觉,如果不同看法的人聚在一起不得不做出一种选择的话,那么他们之间必须通过说理来解决问题,而非直觉。然而如何说理就是一个批判性思维的过程。

三、雅思作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借鉴作用

(一)什么是雅思作文

雅思考试是针对非英语国家考生的一门英语水平考试。该考试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考察学生的英语能力。表面上看它是语言水平考试,但是实际上,单从写作的角度看(雅思作文有两篇作文构成,本文仅指第二篇作文),它反映出对批判性思维的要求。有雅思培训机构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学生的写作成绩普遍较低。许多老师和学生把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归结为英语水平问题,如词汇量不够大,缺乏词汇替换能力,语法错误多,句式单一等问题。但笔者在此问题上有不同看法。让我们先了解一下雅思第二篇作文的形式和评分要求。

它要求考生必须针对一个看法、论点或问题作答。“你将用40分钟时间来完成这个任务。写以下话题…… 给出你这样回答的原因,以及从你个人知识或经验的角度举出相关的例子。字数不得少于250字。”评估项目包括: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举例说明观点的能力、对比C据和意见的能力,以及针对观点、证据、论证进行评估与提出质疑的能力。此部分也将评估考生的文笔技巧。⑥

官方公布的雅思写作第二篇作文的评分标准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任务回应(Task Response);第二,写作的连贯性与一致性(Coherence and Cohesion);第三,词汇的多样性(Lexical Resource);第四,语法的多样性与准确性(Grammatical Range and Accuracy)。

④Richard Paul, The Miniature Guid to Concepts and Tools [M]. fourth edition. 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 2006.

⑤Glaser E. An experi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1941.

⑥ (2013) Cambridge IELTS 9 Authentic examination papers from Cambridge ESO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参考文献]

[1] Martin Davies.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critical thinking in higher education [J].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Vol.30, No. 3, June 2011,P 255-260.

[2]李善良.怎优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美国中小学教材考察报告[J]《教育科学研究》,2012(3).

[3]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Employer satisfaction with graduate skills:research report [M]. AC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 2000.

[4]Richard Paul, The Miniature Guid to Concepts and Tools [M]. fourth edition. 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 2006.

[5]Glaser E. An experi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1941.

[6] Cambridge IELTS 9 Authentic examination papers from Cambridge ESO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

上一篇:准入考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年画考察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