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范文

时间:2023-03-20 17:58:54

思想政治课

思想政治课范文第1篇

关键词:走进思想政治课;爱上思想政治课;教学坐标联系法

当下,江苏省高考模式对考生的高考要求是语数外三门达线,选修两门达级。这意味着选修课只要做好与大三门的匹配工作,对于一部分高中生来说,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枯燥乏味、抽象缥缈、使人昏昏欲睡的学科。作为班主任的我曾看到一位学生在《成长手册》中这样写道:“……My Gad,今天又有思想政治课了,真是头痛,那么多的经济意义、哲学原理,宛若从天而降,我就是记不住啊。”这段文字道出了思想政治课程与学生之间尚有很大的鸿沟。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我经常会在教学之余进行反思,希望能够改变学生的这种观念,使他们能够愉悦地走进思想政治世界,爱上思想政治课。为此,我做过很多尝试,结合所讲教学内容,努力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我本人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的几种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方法。

一、“画中话”导入法

纵观近几年江苏思想政治高考选择题的命题形式,必然有依托漫画做背景的选择题,这一类选择题的难度较文字类稍大,它需要考生要有一定的解析和领悟能力。实践中,学生在做这一类题目时对漫画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不能正确把握,故正确率偏低。因此这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适当在课堂中渗入相关漫画,以提高学生由画到字的转化、解析能力。比如,我在讲《生活与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时,引入了“画饼充饥――人饿了需要吃饭,观念中的饼不能充饥”的漫画,先让学生认真看漫画,体会漫画中的内容和思想,再让学生想漫画中的话,将“饼”转化为哲学中的“存在”,“画饼”转化为“思维”,最后过渡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如,我在讲《生活与哲学》“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时,引入了“水果和苹果、橘子”的插画,将“水果”转化为哲学的“矛盾的普遍性”,“苹果、橘子”转化为哲学的“矛盾的特殊性”,根据生活经验,水果的汁多、味甜等特征通过苹果、橘子等具体水果类型表现出来,凡是像苹果、橘子等具有汁多、味甜的都称为水果。由学生这一普遍知晓的生活经验过渡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又激发和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

二、数学坐标联系法

高中数学在高考中无疑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高中阶段,数学是所有学生在所有学科中分配精力最多的学科。记得一次外出听课时,所听课班级就在墙上打出了醒目的标语,“为了理想,很拼数学”。甚至在上一些选修课时,有些同学还会上面打掩护,下面做数学。结果既没听进选修课内容,又没理清数学头绪,最终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观察到了这个细节问题,我开始琢磨,怎样让学生做到学习思想政治像学习数学一样卖力气。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数学坐标图和思想政治的价格问题之间的联系,于是我心中窃喜,开始认真分析归纳,将价格问题的几种情况用坐标图来表示,这样,既钓足了学生的胃口,又很好地让学生记住了思想政治问题。

近年来,各地思想政治试题中也有不少以数学坐标图为载体,考查思想政治相关问题的。比如,(2009・天津文综)汽车需求量(Q)随着汽车价格(P)、汽车购置税(T)、汽油价格(E)、居民收入(I)的变动而变动。下列曲线图中能正确反映其变动关系的是:

类似这样的题目像2010年山东、2010年北京文综等地的试卷中都出现过,平时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入这方面的引导和联系,就可以使学生提高对这方面考题的适应能力。

三、谐音介入巧记法

思想政治中有一些基础知识需要背诵,而相当多内容很容易混淆。就拿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为例,资本主义议会制共和制政体的国家、联邦制的典型国家、议会制君主制的国家等非常容易混淆,学生普遍反映这一块很难记忆,即使一会记住了,一会又忘了。于是,我开始思考怎么归纳才能让学生记住、记牢。后来,我想到了诙谐幽默的谐音记忆法,比如:实行联邦制的典型国家是:美、德、瑞、缅、俄、度(印度)、巴。我把它整理为“没得睡眠,饿肚吧!”学生相视而笑,印象深刻;再如:议会制君主制的国家是英、日、太、比(利时)、西(班牙),把它这样来记忆:君王一直太步西(步西:常熟方言的意思就是细心)。这样,抽象知识具体化,枯燥知识幽默化,使学生轻松又深刻地记住了这些问题。这一教学方法用在了实践中,效果还是不错的,很多学生反映确实记住了,不容易忘。

当然,很多优秀教师都创造性地摸索了一些学生易接受、教师易操作的有效方法,以上仅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几种小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本人要继续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汇百家精华,取百家所长,争取在教学实践中积累更多的有效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思想政治世界,爱上思想政治课。

思想政治课范文第2篇

社会思潮挑战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价值的思考

《经济常识》经济类实验教学初探

高校辅导员工作效能评价体系研究

试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大学生现代公民意识教育及其路径探析

新时期高校统战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生活德育的必然选择和应然路径

浅谈新形势下中学政治教师坚定理想信念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转型中思考“同课异构”

比较置疑:思政课问题教学策略的运用

论反腐倡廉思想的思维特征

德育衔接的现实困境及其突围的逻辑依据

《推进基层民主增强民主意识》的教学偶得

高中《政治生活》中的制度自信教育初探

重大事件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新定位

上海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之探析

90后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实证分析

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和职业素质结构探索

以中国梦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

媒体融合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特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的路径探析

近30年来关于“新权威主义”思潮的研究述评

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让学生终身受益——浅谈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

构建“五环导学互动”双主课堂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要重视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教育

试论思想政治学科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范式

当代台湾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特点与启示

大学生党建工作与高校诚信教育的有效融合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易班”建设与发展分析

“非毛化”错误思潮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黑板变白板迸发思想政治课活力

利益多样视阈下密切党群关系的若干思考

建国以来榜样教育的发展流变及其反思

大学生榜样和偶像的示范价值与育人效应

冲击与调适:全媒体发展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三个世界”理论视域下建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话语范式转换的思考

“红船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集体备课探析

基于人文教育视野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环节与流程创新研究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范式的本体意义

探析创造性使用思想政治教材的三个维度及方法

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课例谈微课的特点和制作

以学科建设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思考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趣味性缺失的原因与改进对策

思想政治课范文第3篇

一、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上狠下功夫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要想上好政治课必须在备课上多下工夫。首先在平时的备课上要多下工夫,要吃透教材、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书,要确立教学目标,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找出教学的内在联系,明确本节内容在全课乃至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注意收集与教学相联系的事例、时事热点问题等。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掌握教材的科学性、思维性和系统性,设计出恰当的课堂讨论题和课内练习题。这样教学时就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让学生学习有目标、有重点,从而密切配合教师,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本课的知识系统。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独立的性格和人格。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真正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在课下生活中我们要放下教师的架子积极地和学生交朋友,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活动,了解他们的困惑,为他们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好朋友,才能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心灵的沟通,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对象,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目的的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归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把握重点,我在上课前总是把本节的重点内容列成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思考的积极性

总之,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大胆地改革创新,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上好思想政治课。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思想政治课范文第4篇

一、要有坚定的信念。

在思想政治课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信念,也就是使学生树立以马列主义,毛泽乐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人信念。要学生坚定信念,教师必须自己要坚定信念,唯有这样才能具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发自内心地、理直气壮地进行讲解,对学生产生感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常识,为深信人类的美好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奠定基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贞不渝地实行正面教育,尤其是针对性地鞭挞时弊,而不能大肆渲染泛泛而论,引起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混乱。要注意把握分寸,坚持原则,把学生引导到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乐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

二、要有鲜明的政治观点。

政治教师要意识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宗旨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初中学生头脑简单,不会自发地产生真知,教师应先向他们旗帜鲜明地灌输科学理论知识,论点要明确,论据要确凿,论证要有力,在讲解、分析中应注重诱导,启迪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坚持某一观点,怎样了能坚持它,努力使之转化为他们的信念。如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问题的认识,应先从中国近代历史中分析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结论;再从党领导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出,只有党的领导,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的结论。教育学生树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英明的、正确的观念,进而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努力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将来致力于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

三、对教材要透彻理解。

首先,教师应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渗透到每一个知识点中去,这样,才能保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其次,教师要不断研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内部联系,将将它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编写教字提纲,进行思想教育。再次,教师在讲解各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要帮助学生融汇贯通,形成知识体系,并且学会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为此,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内涵,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对不足或不合理之处加以补充、修正。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尽可能把知识点串连起来。如初三思政课第三课中的我国的人民民主和皇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人会制度,从本质上说,都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这样,教师在层层分析的基础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新的起点上牢固地把握已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再辅以适当练习,帮助他们理解教材并消化吸收。

四、要理论联系实际。

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及学习、生活实际。要同学生进行广泛的接触,了解们们的思想状况,既能解决其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又能在学习和生活上结予关心帮助,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从而更好地发挥政治教育功能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要了解社会实际,并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思想政治课范文第5篇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过于频繁的变动,在新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一书的统计:建国后北京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变动共计有33次,其中10次发生在1976年以后。从全国范围看,仅1976年以后大的变动就有3次:(1)1976年以后各地陆续恢复“青少年修养”、“社会发展简史”、“法律常识”、“辨证唯物主义常识”、“政治经济学常识”等,取代教材;(2)1986年起,京、津、沪、吉、黔、粤六省市和北京师大(与人教社合作)编写了七套试验教材,由点而面在全国范围铺开,从初一至高三设置了“公民”、“社会发展简史”、“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科学人生观”、“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取代了原来的教材设置;(3)1992年秋,实验和试用了五年多的多套高中教材又被仓促统而为一,大多数省市初中教材也统而为一,作了较大的吸收、调整工作之后,名称亦统一为“思想政治”教材。与此相联系的是中学德育大纲的再次修订和“颁布”。除了这几次大的变革之外,小的修订和调整的次数远大于3次。

思想政治课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作相应和适当的调整,本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此频繁地变动大纲、教材等,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不少困难。

二、思想政治课教材过频变动带来的负效

(一)课程“信度”的降低。

这里的“信度”有别于心理测量领域的“信度”(表示测量工具的可靠性),而指德育课程的威信或可信性。频繁的变动使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可信度降低。信度降低的实际内容是:部分学生,甚至有的教师不全想念教科书上的思想、政治、道德原理是真理。

较高的信度存在须有许多前提,前提之一是德育内容体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国古代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道德文化,曾经有过这种连续和稳定性。在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中,中国人的基本伦常及政治观念保持了连续性。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5及文化惰性都与这种德育内容的连续、稳定性有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讲,日本、南韩、新加坡等国和地区的德育抓得比较扎实和有效,在面对时代变迁和科技进步,新兴的东亚工业“龙”们没有完全否认传统价值观念的合理内核。被改造过的儒家文化反倒成为东亚诸国和地区特有的精神气质,既成为经济起飞、社会稳定的保证,也成为救济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引人注目的方剂之一。而新中国的中学德育,曾经过多地否定了自己的传统价值体系,又曾经简单地拒斥了西方文明中的合理的道德修养。在中国德育现象中,思想政治课频更内容,致使富求真热情的青少年对思想政治课内容的可靠性产生了疑问。人们一方面指责学校德育的低效,另一方面又不全想念学校德育所教授的内容。

(二)课程“效度”的缺损。

“效度”在这里是课程教学有效程度的概括(不是测量学术语)。

效度缺损直接源于信度的降低。教材频繁的“变动”既使教师对德育内容的稳定性失去信心,又难以使教师保持一个有念、一贯性的人格形象。加上变动过频使教师难以积累和形成稳定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这对有效地组织教学,不断提高教学实效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三)课程地位的下降。

学校德育地位的下降已成为一些专家呼吁的现实。人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学校德育系统内,确有一批德育工作者在践行使命,但真正倾注热情于直接和间接的德育活动中的人数并不多。升学模式的教育实践使智育成为智育成为硬任务,德育成为软指标,也使德育应有的地位得不到实际的肯定。在课程建设方面,国家教委中小学思想政治教材研究中心(负责专门研究思想政治课教材建设的组织)已被合并,在高考的必考课目中,思想政治课在理科专业招生中退出……

思想政治课地位的下落、效度信度的缺损,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课程过频变动带来的负效应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稳定课程的内容体系、引导课程的科学变革,是今后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必须重视的课题。

三、动与静的对立统一:思想政治课教材应变机制的建立

思想政治课实效不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材过频变动,那么,思想政治课实效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应是教材应变机制的建立。而所谓应变机制实际上是教材建设中动与静辨证关系的具体处理问题。

适应社会及时代变迁,不仅思想政治课,而且其它学科包括理科课程的变动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事物并不能只具有动的一面,没有相对静止的运动是不存在的。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否定事物的稳定性实际上会否定事物的存在。即便是变动频繁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也有其内容相对稳定的一部分。笔者认真对照了现行高一、高二思想政治课教材(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和10年前的《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政治经济学常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发现教材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及经济基本原理方面仍有许多稳定性部分,兹列如下:

(一)两种教材涉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常识的稳定性部分: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2、物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实事求是;

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

4、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同因和外因、质量互变、新旧事物、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5、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着的事物具有各自的特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主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的确良重点论的统一;

6、实践及其作用、认识的根本任务。

(二)两种教材涉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常识的稳定性部分:

1、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本;

2、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3、劳动力商品、资本、剩余价值;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垄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上述两种教材的稳定性部分的存在,实质上既证明了思想政治课教材实现稳定、建立应变机制的必要性,也证明了实现稳定和建立应变机制的现实可能性、可行性。建立这种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科学应变机制,要考虑好和处理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保持马匹基本常识、核心价值观的稳定性,确立相对稳定的价值参照系,从而提高课程的信度和效度,确立中学生坚定的政治道德信念和稳固而积极的人生价值体系;二是要根据社会及政治、经济变革的新情况和新精神,让中学生了解社会变革的“窗外事”,避免成为象牙塔中的“隐士”,从而促进中学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大业。根据这两方面的要求,我们认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可以实行双轨制方案。

所谓思想政治教材的“双轨制”,是指设计出两套能够应不同需要、完成不同任务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具体做法叙述如下。

选择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或者说经典性的内容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常规教材、基本教材,或称“硬教材”。教材内容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知识、基本人伦、基本法律规范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常识等。这一教材的内容一经确定,可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与此相应,选择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要求中与现实生活最为接近的部分,如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完善的现实方针政策等内容,加上时事政治内容等,形成活页式的思想政治课的补充教材、现实教材,或叫“软教材”。软教材可根据情况变化,反映最新理论和政策要求及国内外大事,每学期或每学年一变。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使思想政治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发展结合起来,体现政治课现实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二是使学生对时速政治的关心及学习常规化的制度化,避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现象。上述硬、软教材在中学阶段的各年级均予以实施。整个中学阶段就形成平等存在的两种思想政治课教材体系,且两个体系教材相互衔接和照应。

由于双轨制要求思想政治课教材有平等使用的硬、软两套,因此,教材的编写也必须确立两个系统或一个系统两种功能。首先是必须严肃认真地分析谁选定硬教材的内容(宜精而有用),形成较为科学的硬教材系列,教材一经形成则相当长的时间(可10年以上)不再变动。其次是必须有常设和专门的软教材研究和编写系统。编撰者必须密切追踪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重大的时政等,精选其中适合中学生的内容形成教材,每年甚至每学期均有规定份量和面目一新的软教材供师生选用。

按又轨制设计教材,教材的编撰质量要求比以往更高。如果硬教材质量不过硬,就以难以保证它的稳定性;软教材质量不过关,则会反过来冲击双轨制设计本身。为了稳妥起见,思想政治课双轨制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都应做好较长时间的充分的准备性试验,经过理论和实践的论证,再将成熟的教材由点到面推广。

思想政治课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初中生 思想政治课 教学方法

初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思想性,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注意力不易持久,于是就出现了思想政治课课堂效果不佳的局面。如何才能让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再枯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尤为关键。

一、打响第一枪――新课导入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引人入胜的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开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有利于师生双向的教学活动,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当代中学生对现实热点问题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中相关的理论与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热点问题的讨论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们也可以根据课程需要,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寓言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从而使教师讲课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增趣,易于接受与记忆。

当代的中学生在心理上乐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握好中学生的这种心理,采用一些比较独特的引入方法,例如演唱歌曲、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这种方法新颖活泼,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思考、主动学习,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二、激发求知欲――巧妙设疑

合理的、艺术性的提问能融洽、活跃师生双边关系,集中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内容要新,要克服老生常谈、毫无新意的提问内容,使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联系生活,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想得到升华和发展;要把握时机,在学生似懂非懂时、认知存在矛盾时提问,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兴奋点。

三、增强教师授课魅力――运用丰富的语言艺术

对于政治课教师来说,要想改变政治课堂枯燥、抽象、沉闷的旧貌,使政治课充满艺术魅力,就必须努力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塑造自己的语言形象,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和品位,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艺术,实现政治课教学的艺术化。

仅仅以语言作为传授知识的载体,略显单调,时间长了,不仅传授的知识容量小,许多不易用语言表达的知识点学生不易领会,而且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精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可恰当运用身体语言,用亲切和蔼的语言、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来发挥态势对口语的深化补充作用,使教学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基本理论,使学生不再把政治课看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四、看我七十二变――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政治课不受学生欢迎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学形式枯燥单一。那种“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教授知识内容,又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

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四个一”的教学手法单一、枯燥,教师讲得辛辛苦苦,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挂图等,努力创设教学情境,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讲授课、讨论课、练习课、自学课等。教师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和手段的交替,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也来了,睡觉、做其他学科作业的现象也消失了。

五、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今日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思想政治课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师唱“独角戏”、搞“一言堂”的现象,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讨、自我教育与自我体验。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的掌握知识。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尤其对流行歌曲情有独钟。的确,歌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若能将它恰当地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使学生乐学。

六、让下节课充满期待――做好课堂小结

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还要有韵味无穷的“尾声”。只有这样,一节课才能称得上善始善终。否则,整堂课就会黯然失色。

总之,课堂教学不但要备课,而且要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年龄、接受知识的特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应该精心设计,采用各种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肢体语言,集中学生注意力;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斯琴.谈思想政治课的导入[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4).

[2]范一龙.关于当前政治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宁夏教育,1997,(Z2).

思想政治课范文第7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 民主 焕发

思想政治课肩负着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历史重任,对于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课却遭遇这样一种境遇:在不少学生心目中,思想政治课简直成为枯燥、乏味、说教的代名词。为什么思想政治课会陷于这样的窘境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科本身的因素,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有学生、一些“过来人”甚至其他学科老师认识偏颇的因素,认为思想政治课只要背背而已;但仔细反思一下,政治教师自身教育行为的偏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如照本宣科、一讲到底、死记硬背、“填鸭”、“灌输”等机械性教学方式。如何使思想政治课“突出重围”,摆脱窘境,笔者认为,教学民主化不失为一种有效措施,能焕发思想政治课的生命活

一、教学民主化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一种理念

在教学实践之前,教师首先要进行选择:讲什么?为什么讲?怎么讲?这种选择实际上是价值判断(价值观)使然。每个老师都会作价值判断,而且一旦形成一种价值判断(价值观),它就会影响教学的全过程和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教学目标的制定、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影响教学的风格、师生关系的类型,它可能会明确地支配一种教学实践,也可能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教师,有意无意地影响教学行为。思想政治课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与枯燥乏味绝缘的。

二、教学民主化是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学实践过程

一直以来,在“知识本位”、“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为特征的传统教育影响下,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和“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还相当普遍,教师总是力图把知识点讲全、讲透,不留余地。从平时授课到公开课、评优课、示范课,无不以教师的“教”作为评价的主体,只关注教师“讲”了多少,“讲”得怎么样,至于学生“学”了多少,“学”得怎样那就不在意了,整个课堂成了老师演出的舞台,其结果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

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但凡是有利于实现“师生共享互动互惠”的教学形式都可以纳入教学民主化范畴。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开放性。这是教学民主化的核心特征。民主和开放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开放是民主的必然要求,民主是开放的必然结果。①形式的开放。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力避“一言堂”、“独角戏”,要充分让所有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可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如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专题辩论、时事报告会等。②内容的开放。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不但要教考试内容,而且要教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非考试内容;不但要教本学科知识,而且要教涉及本学科内容的其他学科知识,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不但要关注书本,而且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③情感的开放。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心的心理状态,要在师生之间形成真诚、理解、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激发学生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政治教师不能端着“师道尊严”的架子,要舍得情感投入,主动与学生交流交心,关心学生,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共振。

2.层次性。这是教学民主化的内在特征。教学民主化考虑的是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层次性。①学生发展的层次性。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客观存在的,同一班级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同班级之间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因此,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情、认知基础、认知水平、认知特点,采取针对性教学,因人施教,不能追求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念的“齐步走”。②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内容的梯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层层推进,既有统一的规定性要求,有若干符合人的一般发展规律、为一般人所必需、都应达标的底线,又允许例外鼓励超越,即有弹性,可选择的。这样,既面向全体,又有一定的区分度,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舞学习信心,取得教学的实效。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大有作为,要有计划地、有机地将学生的各种能力训练渗透其中。

三、教学民主化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趋势

从本质上讲,教学民主化只是还原了教学的本来面目。教学民主化应该创造这样一种境界:学生好学、喜学、乐学;教师喜教、爱教、乐教;课堂不再成为学生“思想的屠宰场”①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互通有无的关系;教学的过程成为“共享”的过程、“对话”的过程;②作为宣传、教育民主思想、民主观念的一门重要学科,思想政治课理应为实现教学民主化起重要作用,政治教师理应成为教学民主化的率先实践者和积极倡导者。优秀的政治教师的教学一定能达到教学民主化的境界;对所有政治老师来说,即使现在达不到这种境界,但一定会将教学民主化作为永恒的追求,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尝试、努力接近。

思想政治课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幽默 教学艺术

法国著名演讲专家海因兹雷曼麦曾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思想政治课讲授的正是“严肃的真理”,但这并不意味着幽默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无缘,思想政治课教学也需要运用幽默。不少师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单调、枯燥、无味,其内容大多具有理论性、严肃性、抽象性和深刻性的特点,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平淡无奇,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疲劳、厌倦感,甚至昏昏欲睡。如果采取从观点到观点、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的呆板枯燥的理论灌输,就不可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如果能够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幽默艺术,则可以化平淡为新奇,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变深刻为浅显,化单调为丰富,变沉闷为轻松,化呆板为活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具备坚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教学技能外,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幽默教学艺术,适时地使用幽默技巧,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思想政治课才更生动、更精彩。多年来,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尝试运用幽默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用幽默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如典故导入法、漫画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生动活泼,具有艺术性、含蓄性、启发性,能给人以幽默的美感,既富有情趣,又意味深长。我在每堂课之前,都根据讲课的内容精心准备了导入新课的材料,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譬如,在讲授“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时,我采用的是故事导入法: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是一个十分消瘦的人。有一天,他漫步在伦敦街头,碰巧遇见一个大腹便便的资本家。资本家取笑萧伯纳:“一见到你,我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闹饥荒。”萧伯纳听后反唇相讥:“一见到你,我就找到了世界上闹饥荒的原因。”同学们一听就笑了,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此时,我讲道:“从表面上看,这个故事是萧伯纳讥讽资本家的肥胖,而从实质上分析,该故事则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是造成劳动人民贫困的根源。那么,资本主义剥削是怎样进行的呢?本节课就将揭开这个秘密。”教学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幽默导入,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和感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思维,并能为学好新知识或开展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开端,让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进入学习,因而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二、用幽默讲授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黑格尔说:“真正的幽默,要有深刻而丰富的精神基础。”幽默所要表达的不是幽默本身,而是严肃的主题。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课程,它包含着很多深刻的内容,更不乏诸多严肃的主题。在思想政治课中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幽默语言,使教学变得妙趣横生,在笑声中使学生领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使学生在开心一笑的过程中接受与理解新知识。譬如讲到“善于认识自己,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时,我巧妙地引用了大家都熟悉的流行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中的一句歌词,说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就应“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学生哄堂大笑,我不失时机地紧追问一句:“为何要这样看?”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全面。”接着我趁热打铁,分析为什么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认识自己。学生意犹未尽,听得津津有味。[2]

又如,在讲“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须反对平均主义”时,我用投影仪映出漫画――《这怎样赛跑》(画面是两个人的腿绑在一起赛跑),同时提出:“请依据按劳分配的理论,剖析漫画的寓意及实质。”由于画面本身就是一种幽默诙谐的语言,因此,画面一出现就使学生情趣盎然,精神大振。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分配领域中的平均主义的实质不是奖勤罚懒,而是奖懒罚勤,这同按劳分配是相悖的。显然,通过创设形象逼真的幽默情景,学生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真情实感。同时,幽默的事例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笑声中得到深刻的思想启迪。

三、灵活把握幽默时机,巧妙调节课堂气氛

在政治课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个别同学伏案入睡的情景,即使没有睡着的同学也多半神情倦怠,抑或小声嘀咕。面对此情此景,我就轻轻地走到打瞌睡的同学面前,抚摸着他的头,而对窃窃私语的同学说:“小点儿声,别把同学的美梦惊醒喽!”同学们低声笑了。此话一箭双雕,既批评了说话影响课堂纪律的同学,又批评了打瞌睡的同学。笑过之后,打瞌睡的同学醒了,说话的也不好意思再说了,困倦懈怠之气息一扫而光,我便顺利轻松地上完了这节课。又如在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时,我让大家举些事例。比如:用淘米的水浇花,可以节省用水等。学生回答得都很好,有些同学的答案还很新颖。正当我要结束这一环节的时候,听见一个同学在下面说:“洗脚的水烀地瓜。”周围的同学都大笑起来。这时,我没有发脾气,也没有批评他,只说了一句话:“别把你家的事情都说出来,家丑不可外扬!”大家都笑了,他也尴尬地笑了。仅仅这一句幽默的话,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没有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如果老师一味批评犯错误的学生,就会更加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堂课、这句话,我和他的距离反而拉近了。

四、用幽默结束新课,用智慧启迪学生思维

如果说好的导入环节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讲授环节是成功的另一半,那么好的结束环节则是锦上添花,是“更上一层楼”。常言道,编筐织篓,巧在收口;画龙画凤,妙在点睛。恰当运用幽默结束艺术,能起到巧妙“收口”和精彩“点睛”的作用。例如,在讲到某些领导干部不注重调查研究、作风严重时,我随口吟道:“朝辞宾馆酒楼间,乡镇视察一日还。群众呼声听不见,轿车已停舞厅前。”套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使教学语言产生了令人深思的幽默感。又如,批评有些人缺乏远大理想“一切向钱看”时,我讲道:“在这些人的眼中,‘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这种谐音曲解使教学语言产生了耐人寻味的幽默效应。[3]这种用幽默结束新课方法,使学生课后回味无穷,也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了眷恋情感。

总之,幽默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需要指出的是,幽默不可滥用,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学内容,一味调笑逗乐,插科打浑,则会弄巧成拙,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正确运用幽默,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身心愉悦,又能触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只要我们用心去研究,就一定能为思想政治课添彩,使思想政治课堂成为学生神往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杨长春.幽默艺术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互联网,2008-4-27.

[2]彭晖.做个幽默的政治教师.香格里拉网,2010-4-9.

思想政治课范文第9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特点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教育的统称。前者侧重于理论观点、思想认识的教育;后者侧重于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和态度的教育。

两者虽各有侧重,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最重要的部分。素质教育,本质上就是全面发展教育,就是党的教育方针所要求的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轻视、淡化甚至排斥这一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就失去了推动力,其结果只能片面发展。

第二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为一定的政治服务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教育学生懂得我国当代最大的政治,坚持这一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决心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可以说,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灵魂。只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才能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三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辨别美丑,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任何时候,尤其在假、恶、丑的现象肆虐的时候,更要坚持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鲜明的思想性。一定要旗帜鲜明,而不能清浊不分,模糊是非、善恶和美丑,随波逐流。可以说,旗帜鲜明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生命。如果旗帜不鲜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便只剩下说教和口号,就没有任何活力了。

第四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特定的知识性。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并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致的、融和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需要以科学知识为载体,内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大量的科学知识;它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相融和,起着服务于政治性、思想性的作用。离开了政治性、思想性的“纯粹”的知识性,对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便是无意义的了。

二、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基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特点,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尤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精心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一,育人和升学的关系。要以育人为本,而不能以升学为本。育人和升学并不是对立的,既然是学校教育,当然既要育人,又要考虑升学,而且要认真研究升学,不研究升学问题,在这方面没有切实可靠的措施是不应该的。然而,认真研究升学和“以升学为本”是有着原则区别的。学校教育应该以育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更应以育人为本,如果陷入“以升学为本”的泥潭,就是忘记了根本,忘记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因而既失去了这门课程的特有育人功能,也造成自毁形象、自毁荣誉的不良后果。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我们只能用改革教学内容和数学方法来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而不能靠“以升学为本”来维持自身的存在。

第二,明理和分数的关系。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要以明理为本,而不能以分数为本。这里说的明理,是广义而言,包括懂、信、用这三个依次递进的主要环节。对思想政治课来说,学生的懂和信,不都是自然相通的,要有一个转化、飞跃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多种教育因素的影响。至于用,就是将已经懂得的知识化为方法和德性。这个环节要求更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多。要求学生信和用是个难点,而这个难点恰恰是思想政治课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重视分数的作用和“以分数为本”有严格区别。在思想政治课中,分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衡量将已懂的理论知识化为方法的程度,而对于将已懂的理论知识化为德性,就无能为力了。这就是当前思想政治课研究记分改革的一个关节点。许多教师提出的将分数与评语合成作为检查标准的方案是很有价值的。这表明,许多教师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以明理为本,而不以分数为本的具体途径。

第三,活学与考试的关系。要以活学为本,而不能以考试为本。活学,是泛指,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以及整个教学过程。活学为本,就教而言,就是要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艺术,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各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有考试这个环节。考试,广泛地说就是评估,不仅可以检查办学和教学的结果,还可以成为推动、改进办学和教学的一种力量。轻视考试(评估)这个环节是不应该的。然而,重视考试与考试为本有原则区别。在思想政治课中,如果以考试为本,以考试为中心来组织全部教育和教学工作;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考试的“战略”和“策略”,忽视育人和教改;误导学生,将应试作为主要学习目的,而忽视了明理和做人。这样,考试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便会丧失。思想政治课需要有科学的、有效的考试;但是,以考试为本,将思想政治课的存在建筑在考试的基础上,是短视的,不明智的。事实说明,这样做,思想政治课反受其害。各地正在探索的考试改革,本质上就是坚持以活学为本,寻求科学有效的考试制度和方法,废除以考试为本。

思想政治课范文第10篇

初中思想政治课,能力培养大致应该包括三大方面:(一)认识事物方面:辩证思维能力:(二)政治方面:比较鉴别和判断辩析能力:(三)社会生活方面:评估能力和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等。每一方面的能力培养还有其具体的能力要求。这些能力培养目标体现了人才素质的能力要求。

一、思想政治课能力培养与掌握知识,提高觉悟的关系

思想政治课必须坚持知识是基础,能力是重点,觉悟是归宿三位一体的教学思想。从教学过程看,能力培养与掌握知识和提高觉悟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第一,能力与知识的关系。(1)任何一种能力都要以一定的知识作为载体、掌握知识是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如,比较鉴别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掌握科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因此,教师在能力培养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学好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任何知识又都需要相应的能力,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又会促进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是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如分析理解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是正确有效掌握知识的条件。因此,学生一旦具有了一定的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对知识作进一步的消化和理解,并灵活地加以运用,从而形成学习掌握知识与培养提高能力的良性循环。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能脱离知识教学而孤立地只培养能力,不能把知识与能力分离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而应该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实现了能力培养目标,而且也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第二,能力与觉悟的关系。(1)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是思想政治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应该是能力培养的目的和归宿。(2)培养和提高多种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觉悟程度。思想觉悟的提高是一个多种因素综合的过程,它既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学生个体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制约。其中能力素质的高低是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具备了辩证思维能力,判断析能力和评价能力,就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就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人类的崇高理想而奋斗不息。因此,在中学阶段,夯实能力的扎实基础,将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小课堂、大社会”是思想政治课能力培养的途径

对思想政治课能力培养依据和能力、知识、觉悟三者关系的分析,目的就在于寻求实施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与方法。由于能力培养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的多样性,但不论采用何种途径与方法,必须贯彻始终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我认为:“小课堂,大社会”是思想政治课实施能力培养的途径。“小课堂、大社会”实践,有其丰富的内涵。单从培养能力的角度看,它能帮助学生由“学会”进而发展到“会学”、实现“知识型”向“智能型”的转变。具体表现在:

“小课堂,大社会”实践做法之一:“材料进课堂,”即把大社会中的实际材料恰到好处地引进小课堂。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形式。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如果没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就不可能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在改进教学方式中加强能力培养。要在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平面式”为“立体式”的教学改革中,注重对学生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比较鉴别能力、判断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材料进课堂”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

“小课堂,大社会”实践做法之二:“时政演讲”即把国内外形势及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教育,以学生演讲的形式纳入课堂教学,使么成为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环节。

教育学告诉我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使学生在培养提高自己能力上做主观动因的努力是至关重要的。“时政演讲”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学生准备“时政演讲”到走上讲台演讲的全过程,达到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锻炼,培养和提高。

“小课堂,大社会”初践做法之三:“社会实践活动”即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特点的课程。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必须纳入到社会活动中去,这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的重要形式。

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社会实践,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本知识和引进课堂“材料”的理解,而且指引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社会,了解工农,向工农学习,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达到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参加社会实践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与提高。

上一篇:统计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四群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