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7 17:37:41

思品研修总结

思品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作为一名教师,本人能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现将本年度个人思想政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 加强政治学习,思想觉悟和素质不断增强提高。

我认真学习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履行党员义务,积极参加党组织举行的各行活动。模范遵守校纪校规。通过对《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的学习,更进一步明确了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将普法教育与宪法和教育专业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结合起来,努力做好教职工表率。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不参与一切不益身心的活动。特别爱关心时事,收看新闻,阅读报刊,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博,时刻关心国内外大事,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将自己融入学习“三个代表”的学习洪流中,做时代前进的弄潮儿。

二、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做好本职工作。

在工作期间,我能够结合学情,精心设计每课时教案。备课时做到教案中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切合实际,教法选择合理,现代教育手段运用及时准确,时间分配合理,板书设计工整规范。上课精力充沛,使用规范化的普通话教学。坚持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及时、机智地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方式多样,让孩子们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三、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任职以来,坚持对学生做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家长保持联系。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让家长了解学校,或者到学生家去了解学生,了解家长。掌握一些必备的教育规律和方法,尽力消除社会上不健康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育人,尽力排除一切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形成教育合力。我常常想:我既是他们的长辈,又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班集体生活的无限温暖,让他们在爱中成长,在爱中成熟,以让他们今后用爱去回报社会,在爱的世界里过得温馨、灿烂。

总之,在领导的指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还任重而道远。今后我将以更加满腔的热情,苦练内功,尽职尽责,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初中思品个人校本研修总结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组织2015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师司函〔2015〕30号)文件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部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5〕2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印发〈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的通知》(教师司函〔2014〕20号),《2015年沾益县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方案(试行)》结合沾益县教师实际情况制订本研修计划。

研修目标

师德行为有改善。聚焦师生关系改善,欣赏身边同伴践行师德的亮点,理解教育政策法规,增强心理健康保健意识,能说一个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尊重爱护学生,或依法执教的师德故事。

重难点教学有策略。聚焦学科重点中的学习难点,学会多方位确定学科重点的新思路、多视角诊断学习难点的新方法、借助信息技术解决难点的新设计、应用信息技术检测学习成效的新手段、完成一堂难点解决的实践课。

常态研修有技术。聚焦边教边学和课例研究,针对重难点教学问题,掌握课例研修的常用方法和技术。熟练掌握网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会用一套校本常态研修的工具和支架。

1、“构建和谐学科教育,追求学科教育实效”为学科研修主题,理念先行,素质提升,摸索积累,走特色高效学科教与学发展之路;

2、围绕政治学科特点,聚焦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教与学为主动教与学,追求学科教学鲜明特色和持续增效;

3、立足于本组教师个人的自我丰富和不断发展,在教学中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自觉提高多方面素养。

研修计划

1、立师德、勤敬业、讲修养、塑形象;

2、勤学习、重积累、多借鉴。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渠道地学,做学习的有心人,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阅历,多涉猎各类有益的书籍,多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是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打实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基本业务功底;

3、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和感悟,在实践中反思和创新。经常性反思是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捷径和应有之义,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反思教育教学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反思教育教学的实际成效,反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围绕学生多思考多反思才能打造出成功的教学;

4、提升业务,乐于亲自动手,扬长补短,重在知行合一。自身业务的提高既要与时俱进,更要脚踏实地,夯实基本功。加大方法性规律性解题思路和技巧研修的力度,多揣摩多总结新课标高考考情和考向,多做与新课标高考相匹配相对应的典型性例题,不断丰富自己应考内涵,以此转化为自身教学的行动指南和动力之源;

5、时刻不忘矫正自己,不断调整好心态,始终以积极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学生,以自己的言行带动和感化学生。

具体措施

1、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学习学科内外各种理论知识,做好要点笔录,同本组老师一起讨论教学上的各种针对性案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珍惜机会,积极参加校内外举行的各种校本研修学习和培训活动,在业务学习笔记本上写好学习纪要和心得体会;

3、认真积极参加学校和组内组织的各种研修会诊研讨活动,精心准备,主动发言,认真讨论,争取有所启发,有所斩获;

4、经常性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不断总结经验,找准不足之处,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5、热爱自己的工作,严格要求、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做实做细做大做强自己的工作,不松懈不懈怠,在五尺讲台上倾洒智慧铸就辉煌。

初中思品个人校本研修总结

a在这段时间的培训,给我们打开了一个神奇的新天地,专题内容涵盖了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每个模块的内容充实,丰富,经过学习,教育教学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礼,教学知识上得到一次强劲的“充电”,特别是一些同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更让我的眼睛为之一亮。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也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就物理课堂教学这方面我学到了以下知识:

一、课堂教学中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

指国家颁布新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记住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是基本要求,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体现。

1、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能够较好地完成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并了解得出的过程。

2、从过程方法上看:教师注重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过程,并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亲自动手体验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3、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看:让学生体会了只是根据生活感受得到的经验,并不一定是科学的,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意识,通过对阿基米德原理得出过程的真实再现,达到了用物理学发展史来提高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应具体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并反映本学科的特色。

4、课堂教学中体现在学生的主体性。

二、教学内容应科学合理。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学习。

(一)学生主动参与

1、学生情绪的整体状态,能看出教师设置的教学情景是否达到了激发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在此环节出现问题,对于学习动机不是很强的初中学生而言,直接影响的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的主动参与的面不够、参与的程度不够深刻、不能够长时间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同时学生的情绪状态也能反映教师的情绪状态和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2、参与的程度方面,主要看出教师教学基本功是否深厚,能否把握住知识技能中的关键环节从而转化为深刻的问题情景,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

例如在小组汇报实验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一个小组内出现问题(很明显的问题)时,小组内的人员,并没有及时发现,及时更正,这说明在小组内的研讨交流还不是很充分的。

3、学生的参与面方面,可以看出教师是否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围绕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能看出教师的组织策略是否得当,能否适时地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学生需要自己研究或能够自己研究的时候,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恰当的点拨形式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效果

4、学生情绪状态持续的时间方面,体现了教师的课堂设计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也可以从情景设计的连续性和教学组织策略的艺术性上考虑,一堂优秀的课,课堂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而这种课堂,教师在学生的情绪要低落时总是能够通过有效的情景设计和教学组织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将课堂氛围提升到高潮。

四、教学能力上看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1、课堂驾驭能力

能较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监控,根据课堂上不同的情况调节课堂节奏,教学容量适当,教学结构清楚,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

2、实践操作能力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演示实验以及教具的运用适时适度,且操作规范熟练。

3、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规范、精炼、简明、生动;板书板画设计合理,字体规范。

五、课堂评价上看教师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应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关注激励性教学策略主要看教师能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及时给予有价值的反馈,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反思提高的作用。一个能促动学生心灵的评价,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1、合作学习

好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学习主体的过程,它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应让学生在实质性的讨论中真正交流想法、丰富见解。

学生的交互状态,是反映教师能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的最直接的体现。

2、体验目标

思品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一、有效课堂中的教师需厚积薄发

有效思品课的教学,前提条件是教师必须是“有效的教师”,必须是“有效的思品教师”。也就是说,教师应该适应课改需要,积极思考有效的教学,适时精通有效教学的策略或“谋略”。“有效教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积累,是长期慢慢成长起来的,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包装”出来的。许多教研活动或培训研修等,总感觉有许多欠妥的地方:一是专家经常传授一些高深的理念,与现实教学挂钩的太少,也就是说理论与现实差距太大;二是专家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他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甚,难以从传统的、过时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接受的新理念一时难以在教学中表现出来;三是培训的内容过于“庞杂”,方式过于单一,与一线教师的需求南辕北辙。因此,要想真正成为“有效的老师”,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仅需要向一些有实力的专家学习,学习一些真正具有指导性的理念,而且更需要自己在实践中摸索,慢慢积淀,厚积而薄发。

二、有效教学的教学目标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作为一门基础的、综合性的、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课程,初中思品课程相对于其他自然课程来说,具有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夯实基础的作用,其具有无可替代的德育功能。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而言,思品课程能否发挥其德育功能的“首席”地位,能否从教学目标中实现其德育功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问题。这主要体现为教学目标能否真正有效实现。从当前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社会现状中,我们感觉到,除了社会、家庭不和谐因素之外,学校教育还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够到位。作为思品课教师,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做得足够好了呢?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是班主任和学校的事,与自己的课堂教学毫无关联。他们只注重当前的“应试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忽视了学生道德世界观的良性形成,导致许多学生出现了不良行为。这些看起来与我们的教学目标毫无联系,但实际上恰恰是因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确定的目标没有从“人”的角度考虑而造成的。因此,思品教学目标一定要深挖“人”的因素,这样的目标才是切合实际的目标,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思品教学。

三、 有效教学需联系生活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的话。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基于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其涉及的内容,注定了思品课的教学过程必须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并努力创造逼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所学的内容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尽最大可能还原知识与社会的“面目”,让学生获取身临其境的体验,并通过“认识世界”,由此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

联系生活,一要联系学生个体生活。了解学生的基础状况,比如他们的能力强弱和个性差异等等,通过这些方面的洞悉,建立师生、生生间和谐融洽的关系,创造一个相互帮助、相互提高、相互学习的良性环境。二要联系学校和学生的家庭情况。力争使课堂更有效,使课堂更“生活”,使课堂更生态。三要侧重于联系社会生活。这是特别重要的。由于教材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这样教材中引用的数据,引用的资料,引用的事例等,都已经是“过去式”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进入“深水区”,整个社会的自主创新能力日益提高,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同时信息复杂化,价值多元化,机遇多样化,这些都给思品课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能否让思品课堂联系生活,这关系思品课有效性的提高。

思品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课例研修是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的教学研修活动,没有具体的课例,没有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课例研修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在研修的过程中,对每一个细节都认真准备,尽心研讨,大胆地尝试教学设想,每天都感受到了进步的快乐。

—、课堂观察不再是被动观察,而是具有针对性

课堂观察是在课堂预设的观察点上更为细致、量化的研究工作。为此我们课例研修小组的教师专门一起设计了课堂教学观察量表,有观察教师行为的,有观察学生回答问题情况的,有观察教师移位的,这样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就具有针对性。在议课时,每个教师就可以根据各自观察点的记录,用事例和数据来说话,大家都有话可说,避免了传统评课时教师说到最后无话可说的局面,也便于下一轮教师授课的教学改进。

二、把握和调控好课堂问题预设和生成问题

结合课例研修的主题,我们选定的课目是《风雨中我在成长》。刘居峰老师进行了第一轮上课,课堂上学时基本上是按照刘老师预设的问题来进行的,但他们对问题的挖掘不够深入,如乒乓英雄邓亚萍的事例挖掘得不够到位,而且在课堂上学生几乎没有问题生成,尤其是对“战胜挫折的方法”的处理是刘老师自己导出答案,而不是让学生分析而得出的。因此在王世超老师的第二轮上课中,我们创设了一些情境,对每个问题重新设计,让邓亚萍的事例贯穿两个问题,使她的事例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但在评课时,带教老师说可以让邓亚萍的例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材料中摘出关键词、句来分析知识点,这样对事例的挖掘可能更加深入,而且由学生来分析课程资源(创设的情境材料),得出结论,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带教老师的一席话,为我们对下一轮教学情境的深挖指明了方向。为此在第三轮的李秋红老师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一例到底的教学模式,当然这次我们把事例换成了“无臂英雄少年刘伟”,加上了视频。学生受到的震撼更深,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积极活跃,问题不断生成,实现了学生情感上的升华,达到了预期的研修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李秋红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设计了一个辩论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挫折是一把双刃剑”,但创设很好的情境却没达到最佳的效果,导致这场辩论赛以不了了之收场。在评课时带教老师也提到了这点,辩论赛不仅要具有可操作性,还要有老师适当的点评、总结。经过三课两反思的研修,笔者认识到:课前预设好的情境,在课上不一定收到预期的效果;学到了在讲课时可以采用“一例到底”的教学模式,对笔者以后参加评优课大为有利;注意对教材的深挖,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要合理支配、充分利用教材,而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对问题的预设要具体、适用、深入,要对学生生成的问题给以认真的追问、适当的评价,把握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三、使课堂环节的设计有效、实用,实现师生情感共鸣、升华

一堂课是否成功,和这堂课各个环节的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各个环节的设计要环环相扣,注重时效性,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能在课上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升华,课堂情境的效果才能发挥到极致。例如李秋红老师的第三轮讲课,采用了“刘伟成长经历的视频”,通过刘伟真实事例把学生带入到了刘伟面对挫折,不畏不惧,顽强克服困难的生活世界当中去,使学生在李老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中,认识到面对挫折时,应如何战胜挫折、困难。学生再结合自身实际谈自己的经历,加上李老师的激情引导、问题的深入挖掘,使学生的情绪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让整节课教学环节的设计有效、实用,对教学情境实现了深挖,也实现了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升华。

思品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自主学习模式 研究过程 研究创新点 成果应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中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应该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可以说这是对世界教学改革经验的概括和提炼,同时揭示了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及其走向。

学习动机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任何个体,内心深处都潜藏着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上进愿望,植物都会朝着太阳的方向生长,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当下的学校课改就是要注重唤醒沉睡在学生心底的那些自主的向上的意R,为学生刻苦求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驱力。为此,笔者进行了“思品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在课改实践中教师要做到“三动”:一是触动。触动学生乐学向上的积极情绪,激发学习动机。二是搅动。搅动学生怠慢学习的消极情绪,保持学习兴趣。三是撼动。撼动学生敢于超越的学习情感,实现学习自觉。学生要做到“三动”:一是主动。主动预习、主动展示、主动思考。二是互动。互动探究,互动交流、互动生成。三是灵动。通过灵动的节奏、灵动的空间培养思维灵动的学生。思品课教育,应该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让学生的生命充分展开。思品自主学习课堂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平等开放的空间,课堂由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的“全言堂”,学生的生命、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在探究中获取知识,认识自我,体验学习成就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样的思品课堂才能使学生喜欢,才能让学生走得更远、更好。

一、研究的背景

(一)实施新课改与培育核心素养的要求。新课改的培养目标之一是要求“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我们深层次思考一下,让学生学习知识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回到教育的原点来看,笔者认为应该是也必须是为了培养人的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培养人的核心素养。

(二)彰显学校特色学科发展的需要。一所有文化品位的学校应该是有特色的学校,学校特色的关键要素是独特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育模式和独特的教育风格,学科特色是学校特色的应有之意。“思品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就是践行我校“尚德、多元、博学、笃志”教育思想、体现我校教育特色定位的有效载体。

(三)加快思品学科发展的现实抉择。思品课堂,本该是充满灵动的课堂,但是从教学现状看,在思品课堂上,多数学生以听教师讲为主,某些学生认为学习思品课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党的十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因此,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只有真正做到改进教学方式,才能为核心素养的培育服务,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正是基于对教学现状的思考和加快学科发展的迫切愿望,基于对教育本真的追寻与探索,我们提出“思品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与实践。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自主学习的价值追求引领教师探索自主学习模式的建构。新课改摒弃“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许多学校和教师都在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但是思品课堂教学简单化、形式化、表演化现象仍比较严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浮在表面,某些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其中。我们研究的“思品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构建”明确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第一位的,自主学习是由学习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学习,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能力的一种学习。此模式中有“三案”:学案、教案、巩固案;“六个基本环节”:一是预习交流,引入新课;二是展示难点,任务分配;三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四是师生互动,教师点拨;五是深层探究,总结反思;六是达标测试,反馈提升。这六个环节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自主学习是基础,是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的保证,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自我构建、自我理解、自主补缺。

(二)合理构建“思品课堂三案”,优化有效教学策略。在研究期间,本着充分释放学生学习潜能的宗旨,我们将“以学定教、生成发展、生命成长”作为研究的理念。精心编制“学案、教案、巩固案”,为大家提供可汲取、可操作的“三案”样本。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检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三案”选》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顺利出版发行。“学案、教案、巩固案”这“三案”是优化“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策略,比如“学案”导学,就是把课堂前置,把学生自学分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引导型自学”和无教师指导的“独立型自学”两种类型,学生“对学、群学”,化解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抓好预习环节,优化上课环节,让教师成为支架,当支架越来越短,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提升,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我的课堂我做主”自主学习状态。

当然,课改实践中还必须避免几个误区:一是把思品学案变成浓缩的讲义,二是把学案编成变相的习题集,三是给条条抄条条不给学生的思维留空间。

(三)“自主学习模式”的建构催生教学过程的灵动,聚焦人格的生长,提升教学质量。以“三案”的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路线图”,对学生来说,学生按照“顺己求学”的要求,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积极思维、自主构建,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立足自身,主动学习。教学过程的灵动,核心是学生思维的灵动、生成的灵动,其灵动产生的动力既来自教师外部的助推力,更依赖学生的内驱力。学生在课堂上的源于自尊的自我意识、乐观热情的生活态度、合作共赢的交往互助、自主发展的能力倾向,时时处处都凸显学生的人格和生命成长。学校近年来中考连年取得辉煌的成绩,连年荣获市教育局颁发的中考学科教学质量奖和教改创新项目奖,2016年中考状元又花落我校,考入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就读人数名列市区榜首,实现教学成绩“年年有新超越”的奋斗目标。成绩的取得与“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有密切的关系。

三、研究的过程及成果

(一)注重研究过程:以研究带动学科进步,以研究凝聚教师智慧。在教学实践中,思品学科组13人全员参与“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和实验,还不定期邀请特级教师、名师为我们举办“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论坛,我们思品骨干教师又为全校其他学科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研究期间,笔者主持的市级中长期规划课题《初中思品课学生自学的分类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体验学习研究》、《基于校本教研的学科教研组建设的行动研究》、《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构建研究》,省级课题《网络文化对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研究》等教育规划课题均顺利结题。2015年5月,我们思品学科组成功举办了“连徐锡宿四市思品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来自兄弟学校的200余名思品教师观摩了5节优秀课,笔者进行了课堂点评和专题讲座,省内的思品QQ群同步上传活动消息。笔者曾在连云港市教育局师资处组织下,赴云南省南华县民族中学开展“同课异构”教学交流活动,受到了南华县思品教师的一致好评。我校思品教师还多次应邀到各县区学校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思品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推动了“思品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

在研究^程中,笔者在全国核心期刊陆续发表了多篇论文:《素质教育再认识》(中学政治教学参考)、《让教学细节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初中思品有效课堂的五个基点》(教育理论与实践,人大复印资料《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全文转载)、《基于初中思品课的学生自学分类研究》(当代教育论坛)、《校本教研:学科教研组建设的重要基点》(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体验中增效:思品课堂创新例谈》(创新时代)、《关于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地位的思考》《有效利用学生资源,提升思品课堂实效》(教育实践与研究)。《初中思品课体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获2015年11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教材教法杂志编辑部举办的全国第五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优秀论文奖并在论文集发表。课题组成员也发表了《倾心让课堂活起来,着力让学生动起来》(《基础教育研究》)、《让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与探究中擦出智慧的火花》(《江苏教育研究》)等多篇论文。在连云港市教学成果评比中,笔者的论文成果被收入连云港市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经验文集《从课堂走向远方》,予以推广。

(二)注重研究创新:以研究催生有效学习,以研究引领专业成长。查有梁的《教育建模》将模式分为实物模式和形式模式,高文的《教学模式论》将模式分为物质型模式和思维型模式。我们进行的“思品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是基于本校学情,依据包容原理,融合上述两者精要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可操作性强。

1.催生了学生的有效学习。课堂上,通过独学、对学和群学,发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强化有效学习的自我意识,抓住有效学习的主阵地,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好习惯,营造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构建有效学习的新途径。

2.实现了课堂内外的“双高效”。衡量课堂是否高效,关键是建模。模式的建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适合师生、内容和校情的课堂模式就是好的。本教学模式将课堂学习前置,避免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是“零起点”;课堂强调学习小组的作用,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课后复习温故知新,“三案”中“巩固案”的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低耗高效”。

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此项研究,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学,所以教师应该是能力和素养的导师,不能再满足自己是一个讲师,教室不是百家讲坛,不能一言堂。此项研究也锻炼教师研究学情的本领,促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进步。

(三)注重成果应用:以研究提升学科品位,以研究提高教学效率。“思品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在省内外产生广泛的辐射示范作用,该研究及成果得到相关领域专家的热情肯定。

1.本项研究给学生的影响。目前,在我校的思品课堂中,自主学习、互动质疑、智慧生成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样态和普遍表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的提升。近年来,学校连年荣获初中“学科教学质量奖”,中考学科各项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大批具有自信、自主、自立,有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潜质的优秀毕业生跨进“省四星级高中”学校的大门。

2.本项研究给教师的影响。为进一步发挥“思品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研究”成果的辐射作用,我们思品教师应邀赴县区参加“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2015年本项课改经验受到市教研室高度评价,并在全市予以推介。近五年来,我校思品学科13位教师中,1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1人被评为市“521”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被评为市中小学“333工程”高层次人才,1人被评为连云港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10人次获得市基本功或优秀课一等奖。

3.本项研究给学校及社会的影响。2013年,我校被评为“连云港市政治课程基地”、“连云港市思品研训基地”。2014年,以本项研究为核心内容的《自主学习模式建构研究》)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研究成果在全省推介。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杂志社主办的“江苏省第三届学校发展高层论坛”上,“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研究”受到肯定。笔者参加省义务教育培训专家团队培训和教育部“国培计划”思品研修班培训时所作的《初中思品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路径探索》的主题发言,获得好评。2013年4月,笔者在北师大文化与价值研究中心举办全国学术研讨会作《凸显思品实践功能,感受无痕德育魅力》讲座;2015年4月,在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作《思品课堂浸润核心价值观的研究》的讲座;2015年11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研讨会上作《思品学科素养与深度教学的几点思考》的讲座,均受赞誉。2016年1月,我校举办“连云港市初中课改联盟校同课异构暨外国语学校课改全景展示活动”;2016年6月,我校应邀参加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主办的“教育示范性综合改革”网络研修活动,教改情况在省“教学新时空”在线平台进行了同步直播,江苏省教科院及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对我校具有深内涵的课改方向给予了很高赞誉。这些活动的举办发挥了我校课改的辐射作用,扩大了我校课改的影响力,省市媒体也多次报道了我校的课改推进工作和办学成果,多所兄弟学校也慕名前来观摩交流。

回顾近年来的研究过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收获了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行为的改变,收获了较为丰硕的课改经验。今后思品课堂将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建构”的深入研究,并加大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力度。

参考文献:

[1]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杨九俊,吴永军.学习方式的变革[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陈大伟.建设理想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35年的实验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3:8.

[5]屠锦红,李如密.“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学理分析、价值透视及实践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3:3.

思品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一、提高知行合一的可信度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课,它强调生活即德育,德育即生活。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而思品教材从编写到使用,有一个时间段,有时教材内容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敢于大胆地取舍教材,删除那些过时的内容,从日常生活中捕捉与教学有关的新鲜、生动、有趣的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

如苏人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人生与责任》,教材中选用了上世纪六十年代草原英雄小姐妹保护羊群的故事,这则故事是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榜样,感动了几代人,但这样的榜样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较大的差距,让学生感觉高不可攀,很难产生共鸣。我在这一课教学时,播放了党的十代表、我县老子山镇邮政支局副局长、被乡亲们亲切称为一心为民的“大湖鸿雁”唐真亚的事迹视频,并提问:“唐真亚身上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我们学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唐真亚身上最珍贵的品质就是强烈的责任心,以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人生与责任》。在进入“责任的特点”这一教学环节时,展示该班班主任在青少年时期、成年以后的不同时期承担的责任,以此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出责任无时不在,责任伴随一生、责任往往多重等特点。因为选取的是学生身边的榜样,拉近了课程与学生、理论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从身边的榜样中受到教育,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形成知行合一的内驱力

“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明理”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明理”明得透,“激情”才能激得真,“导行”才能导得实。然而,在思品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看到课堂上是“你教我学,你说我服”。学生在课堂上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不能或者不敢正确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导致学生认为一些道德认知是“假大空”,在课外的行为实践中,学生就会出现“知是而言非,言是而行非,知行不统一”的现象。可见,要想让学生“行动”起来,首先须让学生真正“心动”起来,要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如在组织九年级第五课《与诚信同行》的课堂教学时,我将这一课设计为三部分―诚信之喜、诚信之忧和诚信之责。课前布置各学习小组从不同角度收集有关诚信或不诚信的故事,每组在预赛的基础上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的“诚信故事会”活动,然后由同学们结合故事内容,总结归纳诚信的含义、诚信也是一种资源(诚信之喜)、不诚信的现象及危害(诚信之忧)、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诚信之责)。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自己汇报演讲,以此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在课堂上主动说、主动议、主动参与,完全把学习的平台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认知明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促使其良好品德的养成。

三、营造知行合一的广阔空间

良好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或一节课所能奏效的。要将学生课堂内获得或被激发的道德情感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更多的需要在学生较长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养成。因此,教师必须开放教学过程,打破教室、课堂、教材的限制,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广阔的道德践行空间。

如在学习八年级《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一内容之后,为将“知”有效地落实到“行”中,我结合学校每学期开展的“保护环境,爱我家园”活动,要求学生分组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社会实践活动,每组不限形式。作业布置下去,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小组同学们利用家中废弃的可乐瓶、易拉罐、一次性餐具、旧电池等材料制作玩具;有的小组同学们开展了“护绿认绿”活动;有的小组同学们自发地去捡拾公共场所的垃圾;还有的同学通过实地考察、走访了解洪泽湖水资源情况,并根据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写出一份调查报告。通过社会实践,同学们环保知识丰富了,环境意识增强了,环保行为得到落实了,真正实现了思品教育的知行合一。

四、拓展知行合一的参与度

教学评价,是学生思维方向和道德行为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思想品德课的评价却单单围绕在了一堂课或一张试卷上,这种以教师为主的单向评价方式削弱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缺乏对道德行为的必要评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会说不会做、知行脱节的“伪君子”。因此,开放思品课的教学评价十分必要。

如在每学期上课前,我会制定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学生家长评价等相结合的行为表格。学期结束时,结合平时积累的原始资料,将课堂学习表现评价、日常行为表现、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和考试成绩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计算出本学期思想品德课分数。促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改变知识学习与行为表现相脱离的现象。

思品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德育课程,它不应停留在口头上的“知”和“懂”,我们要逐步开放思品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导行空间,真正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思品研修总结范文第6篇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育人为旨”的思想。以局长工作报告和“科研兴教”活动方案为导向,以落实各项管理为保障,以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素质为突破口,以远教资源应用为主渠道,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第一要务。着力打造石牌小学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

总体目标:条件有改善,质量有提升,管理更落实,办学有特色。

工作重点:建设、质量、队伍、管理。

发展模式: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理想的学科成绩+特长

教师:熟练信息技术+擅长一至二门学科教学+能辅导学生特长发展的专长

学校:质量为底蕴+办学特色

具体工作目标、任务与措施:

一、加强教学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质量。

1、 突出德育工作,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①、健全德育工作机构。中心、片小要明确一名校领导主抓,少先队辅导员协助,班主任具体负责,其他教师配合的德育工作体系。

②、明确小学阶段德育工作重点:讲究卫生、文明礼貌、遵守校纪班规、爱护公共财物、关心集体、乐于奉献、保护环境、厉行节约、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等良好行为习惯。

③、各校要采取文明班级评比、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评价、成长记录袋、家长会等措施强化德育工作。

2、 狠抓教学常规,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①、对中心、片小教师音、体、美开课情况进行督查一次。

②、每月分片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严肃查处计划、教案、总结、论文的下载照搬行为,对违反者和无教案上课者实行诫免谈话,不改者除按学校相关制度兑现外,并将其情况向组织汇报,取消评先、评优、评骨干资格。一、二年级必须有写话作业本,一、二年语数、三至六年级语数及思品基础训练必须认真批改。

③、认真组织中心小学的集体电子备课。

④、把中心、片小的轮流公开课抓落实。

⑤、认真组织期中=、期末的质量检测。

⑥、狠抓优生的辅导工作,让石牌小学优生这块牌子更亮起来。

3、 科学评价质量,强化教师质量意识。

①、完善质量评价方案,取消目标管理奖模式,设立等级奖。

②、将平时上级主管部门及本校组织的现场各项竞赛纳入质量评价。

4、 开发山歌课程,让中心小学师生会唱山歌。

具体由蒋世锦老师负责,组织教师开发山歌内容,培训教师,督促检查评价效果。让山歌文化在石牌小学流传,逐步形成特色。

二、实施校本研修,加强教育科研,提升教师素质。

1、认真组织落实非学历远程教育。报名的教师按要求能加学习,必须写有相关笔记,参加相应讨论交流,否则学校所配学习资金由教师个人负责。

2、 继续抓好中心小学教师远教培训。

两个层面:一是在博客上编写计划、教案、总结、论文的培训。二是利用flash制作简单动画的培训,三是以个别辅导方式进行的少部分教师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的培训。

3、村片小教师搞好教育理论书籍的学习。为创建“学习型”学校,村片小教师必须每期精读一本新课程教育理论书籍,并写好相关学习笔记,未按要求进行学习,业务学习及校本研修不计,。

4、搞好教师“五个一”活动。按局相关活动要求组织好教师的“五个一”活动,并进行相关评价及奖励。其中“一人一文”,“一人一题”、“一人一课”、“一人一悟”及中心小学“一人一技”未按要求参加的取消评优、评先、评模、评骨资格。

5、落实中心、片小的轮流听课制度。按教导处轮流听课制度要求。

6、搞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

中心小学教师按要求搞好资源收集整理,并经常在自己的课堂中进行优化运用,写好应用感想。

三、抓住发展机遇,争取外部援助,改善办学条件。

1、 争取局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力争落实中心小学的围墙、运动场、学生宿舍、厨房的建设。

2、 争取县仪器站、州电教站的支持,为中心小学教师装备电脑及班班通设备。

3、 争取外援,改善其它条件。

四、着力“六创一改”,扎实创新工作,提升办学品位。

在局继续进行“六创一改”评比中,我校今年将申报德育、教学研究、实验教学示范校,继续巩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成果。相关教师要围绕目标,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获得相应示范校奖励后,学校将对分管工作的校领导及主要协助的管理人员实行奖励(共20%),教师的到时候视情况由校班子集体研究奖励方案。

五、引领校园文化,强化民主管理,创建和谐校园。

1、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①、继续开展“守师德、正教风、树形象”的教育活动。学校成立机构,开展相关的学习教育活动。

②、上学期认真开展学习惯彻“十七大”精神。教师们要写好相关政治学习笔记。

思品研修总结范文第7篇

一、德:

一年来我依然以高尚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怀着一种青年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勤奋学习,锐于进取,强化师德修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敏于事而慎于言,以现代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学生,关注学生心理,以丰厚的知识使之敬,以亲切的态度使之爱,以严谨的标准使之慎,以灵活的方法使之能,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学生行以我为范,言以为我据。让自己切实地努力成为学生人生航程中的指路人。

二、能:

本年度是我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成熟的一年。在教学中,首先我确定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要质量的总体原则,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从自身的备课开始,认真钻研教材,做到每节课都有的放矢,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根据班级以往语文学习的状况,本学期我开展了比较有效的课前三分钟的语文学习活动,从书法展示到美文背诵,提高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也增加了语文积累。在课堂学习中,我克服以往教师讲解过多的毛病,增加课堂提问的力度,学生们对语文的思考习惯不断增强了!针对上学期的不足,本学期在培优辅差的工作上,自认为也进一步完善了,从考试成绩来看,优生面在不断扩大,后进层相对缩小了!这是在一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上的改进之处。在教研教改方面,我能以一个青年教师积极的精神风貌参加每一次教研活动,在本组举行的语文活动中,能尽自己所能,为形成一个良好的研修氛围而努力,为了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还订阅了《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学通讯》等语文教学理论性杂志,虚心学习,勇于探索。总之这一年来,感觉自己还是收获颇多。

三、勤:

本年度我能忠于职守,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做为一名教师的各项职责,出满勤(除事病假外),干满点,一年来无任何违纪现象,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忠实本份,爱岗敬业,与各科老师紧密合作,加强协调,营造了一个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氛围。

四、绩:

本年度各项教学任务完成得比较圆满,就教学成绩来说,所带四班语文成绩综合p值于年级第三,三班思品成绩全部达合格水平。

努力方向

思品研修总结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县两级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继续研读课标,明确学科课程总目标和各学段目标,把握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理清学科的教学目标体系,用以指导教学,推进课改。

二、工作重点:

(一)、把好备课关,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备课标:各学科教师,要加强对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学习研究,深化对新课标的解读,有目的,有计划,分步骤的利用业务讲座,自我研修,教研活动等形式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教研组,每一位教师,明确要求,根据教材特点分单元,分章节,让教师把课标与大纲对比解读,找出区别点,真正感悟新课标的时代感,在教中学,在教中用。

2、集体备课:本学期将开展两次大型的集体备课活动,一次是数学集体备课,主题为《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数学组所有教师参与研讨,其他教师列席参加并发表意见。另一次是语文集体备课,将在uc网络房间中进行,并邀请各地名家参与活动并给与点评,以提高老师们的备课水平,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强化教研活动的实效。

1、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通过此活动为青年教师树立榜样,给他们的教学研究指明方向,提供动力。

2、进行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让我们的青年教师走上展示的平台,接受全体教师的检阅和辅导,是他们快速的成长起来。

3、加强教研组建设和管理,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真正使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规范化。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属于我校的名师和骨干。

4、加强地方课教学的研究力度,提高团队合作研究能力,积极参加上级教学竞赛活动。

5、参加教师培训,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用他人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指导自己,结合自身实际研究与重组,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模式,撰写教学论文。

6、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为使我校骨干教师尽快成长,努力为骨干教师外出上课搭建平台,让他们在上课交流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加强骨干队伍的管理,发挥骨干队伍的作用。

7、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保证参与次数,积极参与研讨,认真填写教研记录。

(三)、举行各类竞赛活动,全面提高师生素质。

1、及时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力争取得好的名次。

2、举办校级学生竞赛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1)、举行数学百题竞赛活动。

(2)、举办语文百词百句竞赛活动。

(3)、举办英语百词竞赛活动。

三、具体安排

九月份:

1、 制定学校教研计划

2、 深入各班听课,调研指导

3、 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

4、 开展数学集体备课活动

5、 教研组教研活动

6、 参加市各学科uc网络教研

7、 参加科学、思品学科教材培训

十月份:

1、 骨干教师示范课

2、 教研组活动

3、 深入各班听课指导

4、 各学科教学竞赛

5、 语文集体备课

6、 校级英语教研

十一月份:

1、 青年教师汇报课

2、 参加市各学科教学竞赛

3、 校级科学教研

4、 学生数学竞赛

5、 学生语文竞赛

6、 学生英语竞赛

7、 教研组活动

十二月份:

1、领导继续深入课堂听课调研

2、优秀教案评选

3、教研组工作总结

思品研修总结范文第9篇

1 学习阶段

1.1 学习领悟命题的基本原则。

1.1.1 科学性原则

坚持抽样的代表性与覆盖面的二者统一;内容和表述的科学与严谨。不出现错误或有争议的表述,不出模棱两可的问题,语言准确、结构严谨,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试题应具备一定的信度、效度,同时考虑区分度。

1.1.2 基础性原则

内容上体现课内基础知识、主干知识是考查的重点;形式上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要求命题(题型结构、考试形式),试题结构不要过于复杂,考虑初中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难度上要有适当的难度和区分度,一般来说合格率需达到80%。

1.1.3 时代性原则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自身经验,立足学习生活的困惑,关注个人成长,凸显德育,引领主流价值观取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试题所给材料力求简洁,可读性强,让学生答题与阅读中感悟,在考试中接受教育和心灵的洗礼。

1.1.4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体现在试题设问的开放,是指问题指向多元性和答题的可选择性;答案要求的开放性是指答案表述的概括性、答案要点的伸缩性、答题的多角度性。

1.2 认真学习研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对照思品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划分为三个能级要求了解、理解及运用。当我们熟悉了课程目标,牢牢把握住考试说明,就知道了命题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学生应当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便一目了然。

1.3 学习评价各地中考真题。

一般来说,各地的中考试题含金量高,拿到这些试题我们应学会依据命题的基本原则,思考试题是如何体现思品课程标准的,试题的优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进行改进,有了这些思考和评价,便为自主命题的实践做好了准备。

2 实践阶段

实践阶段一般包括改编期、模仿期和自主命题期三个阶段。

2.1 改编期。改编期就是对中考真题进行改编,可以是设问不变,对情境的进行改编。也可以是情境不变,对设问进行改编。例如2008年南京市有这样一道中考思品试题: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30年。30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在走向全面开放的汽车市场中,以对外合资合作、引进技术作为重点发展战略,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竞争,提高了整体实力, 2008年我国汽车产量占世界市场的份额有望从1978年的千分之三点五增长到七分之一,国产汽车与欧美汽车、日产汽车相比竞争力越来越强,中国汽车工业逐步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态势,拓展了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对外开放水平。

“正确对待国际合作与竞争,有利于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本题设创意分1分)

针对此题,我对设问做了这样的改编:“请你运用对外开放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改编,要求学生运用限定的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重点考察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这完全符合中考说明中“理解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要求”的理解能级要求,只要我们思品教师开动脑筋,陈瓶也可装新酒,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提升自身的命题能力。

2.2 模仿期。模仿就是在材料和设问上依照中考真题的命制方式,进行试题命制。模仿是为了更好地领悟命题的基本原则,吸取命题技术的精华,为实现自主命题的飞跃做好必要的准备。例如,针对上题的命题方法,我模仿命制了这样一道区一模试题:

民族精神与国家安全在动态中不断变化演进,在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反复交汇。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余年中国国家安全的追求可用“救亡”二字概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召唤了多少仁人志士为此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直至五星红旗高高升起,这一使命才算告一段落。

――从1951年开始着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50年实现国家发展战略“三步走”第三步目标、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二个100年中国国家安全的追求可用“发展”二字概括――“落后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再次使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奋斗不止。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2.3 自主命题期。此段时期,教师应摆脱对中考设问的依赖,针对考点有所创新,进行考点再构,彰显教师智慧。

例如:针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这一背景材料,我命制了这样一道试题:

(8分)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正式启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每年可拉动需求4000―5000亿元,有效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使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提高10―20个百分点,达到30%以上,每年可节电750亿千瓦时,相当于少建15个百万千瓦级的燃煤电厂,减排二氧化碳7500万吨,大幅度提高终端用能产品能源效率,促进节能减排。随着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规模的扩大和准入门槛的提高,将引导和促使企业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同时,家电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产业链长,扩大高效节能产品消费、促进企业投资以及建立完善的营销、物流、售后服务等内销网络,可相应带动增加就业。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依据、作用意义。

3 反思提升阶段

反思提升阶段是对命题经验的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命题技能不断得到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断增强,对课程标准的领悟日渐成熟。这一阶段往往有这样的表现:

3.1 积极融入学生生活,善于捕捉身边生活的实例,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开展命题,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针对孝敬父母,我依据现代快报上的一则真实案例进行这样的命题:儿子在迈皋桥附近一家银行自助营业厅取钱时,发现自动取款机里有一张银行卡,一时冲动分两次取出了4000元,并准备为母亲购买一些营养保健品。当我得知此事后,立刻跳了起来:“孩子你又不是贪心的人,怎么能干出这种傻事呀!”在我的建议下,我的儿子将卡和现金全部交给了民警,并表示听候民警处置。――一位母亲如是说你如何看待儿子的行为的。

3.2 关注国家大事,以此为背景进行命题,开展好课堂教学活动。例如,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此背景下我命制了这样的试题:

今年是建国60周年,某校积极开展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下是小玉同学参加比赛的文章(节选):

建国60周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60年来,我国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用60年的时间把贫困人口从两亿减少到2000多万。

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国两制的成功,三峡工程建设的壮观,神舟载人飞船升天的壮举,西部开发的激情,奥运会的圆满成功,两岸三通的“团团圆圆”……无数伟大成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激励着我们迈向下一个60年!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

(1)学校积极开展以建国60周年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

(3)运用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角度谈谈我们应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3 重视知识的联系,试题命制注重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凸显德育灵魂。

例如针对全球防治甲流感的背景,我命制了这样一道试题:

材料一 在不同时空下,社会责任心表现有所不同。在当前的甲型 H1N1流感全球防治背景下,社会责任心就表现为积极支持、配合防治。5月13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名中国上海籍留学生发出倡议,建议留学生推迟回国,回国前可在家“宅”几天确认自己没染病后再行动,回国途中所乘搭的交通工具保留票据以方便追踪。这些年来,社会之所以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国学生走出去,其目的绝不仅仅是学科技学文化,更不会仅仅是为了在国外找份工作,很重要一点,就是感受外国的文化,从中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以丰富现代公民的内涵,加快公民社会的到来。

材料二 一位是5月17日我国首例甲流感患者包雪阳出院,通过媒体郑重其事向内地给隔离的人们道歉。他说对那些因我被隔离观察的朋友们说一句,给你们添麻烦了。另一位山东省首例甲流感患者小吕的父亲通过电视媒体向社会道歉。他说由于孩子得病,导致北京、天津、山东、山西等省市几十名同机和同车乘客被医学隔离,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不便。面对两宗“流感道歉”,公众都表示了宽容。

请运用责任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做一个现代公民?

由此可见,在反思提高中我们越来越明确题目不会自然生成,好题的命制源自平时的对课程标准的领悟把握和教材的分析驾驭而形成的知识储备;源自于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和学生生活的关注而形成的材料储备;源自于对优秀试题的思考和命题实践而形成的技术储备。

总之,一个不会命题的教师,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教师。因此,帮助教师研究考试,提高试题命制能力,是“一箭双雕”的教师研修,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思品研修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研修需求;研修品位;研修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3-0026-05

人是大自然的早产儿,是尚未完成的生命存在,造物主将他“塑造”了一半,便赋予他自我完善的潜能同时也赋予他自我造就的使命,让他出发了。唯其尚未完成,故人所蕴藏的发展潜能是无限的,人所可能达到的发展境界也是无限的;然而,也唯其人之潜能的无限与人的发展可能的无限,决定了人对自身认识的艰难,也决定了人对自身教育的艰难。教师,从事的恰恰是培育人发展人的教育工作,这注定了教师人生必须走潜心研究不懈探索之路,注定了专业发展将是教师职场生活的永恒主题。

为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为在职场生活中赢得更多专业自由,教师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功,停留于传统的成熟,应突破经验,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发展境界——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教师专业素养高位发展”问题。以下,从三个方面发表浅见:

一、视界:着眼唤醒高位发展的内在研修需求

从某种意义上看,人的发展过程,是需求不断产生并不断获得满足的过程。因人是自然生物与社会文化双重存在,所以人的需求也有生理性和社会性两方面;又因动力类型不同,故人的需求又可分为内驱型和外驱型两种类型。教师从业过程中,其专业发展客观上是社会对教师个体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仅将社会要求作为外在压力去驱策教师,而应将其转化为内驱型动力,唤醒教师自我策励、主动发展的内在需求,方能使教师持之以恒用心研修,走上高位发展轨道。我们觉得主要可着眼于以下三个层面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1.唤醒职业情趣需求

人在果腹暖体、安居无危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会产生种种社会需求,其中有这样一种需求,它表现为寻找自己喜好且得以持续寄托自己的情感从中获得生活乐趣的某种活动。这种需求即是情趣需求,或称情感需求,是人类精神需求的重要内容。“情感,是人的精神成长的重要向度,是从整体上表现人精神状况的外部表征,也是反映人生命态度的重要表征”,“情感的存在、表达方式及其质量反映着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和生命质量。”[1]当情感处于积极(正面)状态,并与积极的趣味结为一体成为高雅情趣时,对人生发展境界的提升所产生的增益作用和推动力量是极其强大的。然而,在现代科学理性日渐被奉为圭臬、人类物质欲望不断膨胀的现代社会,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灵魂也被功利所染指、被技术所控制,“在技术理性的驱动下,教师专业发展注重的是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教师情感方面的培养”[2]。因为缺失了对教育这份崇高职业应有的积极情感体验,缺失了对教育这份职业生活特有的高雅趣味的内在需求,教师要么陷于难耐的空虚和无趣,要么堕入功利的疯狂和蛮干,而疯狂蛮干绝不可能让教师专业发展走上高位轨道。由此,高位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唤醒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情趣需求,在情趣需求的驱动下,才能敏感地体验与学生“共同生活”带来的趣味,才能不断地创造和享受诗意洋溢且新意迭出的教育生活。

2.唤醒教育伦理需求

教育是以人为起点以人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善”举。教育之善,在过程上表现为致力于让受教育者愉悦地求知并不断体验求知成功的愉悦,在目的上表现为致力于使受教育者获得一份幸福的生活以及感受幸福的能力。这就表明了:教师从事的这份教育职业,是无比崇高的;进而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承诺通过自己的教育给学生未来生活以幸福(实现目的善),还得承诺自己当下的教育行为能给学生心灵以保护(体现过程善);不仅要承诺不断增进知识提高能力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还得承诺恪守教师德性遵循教育伦理给学生以生命的滋养。于是,教师须涵养德性,即“道德情感、自觉、良心、对学生的爱、自尊和自重在其责任和义务的层次上、向教师本人的实实在在需要转变”[3]。教师须遵循伦理,即对作为与教师拥有同等主体人格的学生始终不渝地给予尊重、理解、关爱、呵护。这种涵养德性与遵循伦理,在心理感受上不能将伦理规范视为外在力量,遵循它是出于被迫,是“知之”而行;而应将伦理规范转化为内在力量,遵循它是出于需求,是“欲之”而行——这是我们期望的伦理境界:“教师德性与教育幸福相辅相成,教师德性创造教育幸福,教育幸福提升教师德性。”[4]教师只有这样将践行德性、遵循伦理内化为自己的心理需求,将自己的热情、爱心、汗水、智慧无怨无悔地倾注于富有创意的教育生活中、奉献给茁壮成长的学生时,才能由衷产生无比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3.唤醒人生价值需求

价值,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用途或积极作用”[5],即“此物”的存在能满足“彼物”需要的属性。教育是人类生活中一种极为重要的价值存在,其价值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其二是“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即“人通过接受教育,在增长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品德和个性,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技巧,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为参与社会生活做准备。”[6]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并且作为教育者,直接践行教育的使命,实现教育的功能,教育的价值正是由教师通过其教育实践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客观上也成了教育活动的价值主体,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正是教师作为教育者生命价值实现的过程。马斯洛在其“五层次需要说”中提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这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人实现自我之生命价值的需要;对教师而言,则是通过教育实践实现教育之育人价值进而实现自己作为教育者生命价值的需要。如果这一论点在理论上是立得住脚的话,那么我们就有理由将唤醒教师通过自身的教育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内在需求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重要策略来实施,将这种高层次需要唤醒了,教师就不仅会从目标维度努力促成教育价值的实现,还会从过程维度悉心“选择那些最有价值的内容和方法”“去教育学生,从而使教育活动真正成为一种价值追求和实现的活动”[7]。

二、视点:着意提升高位发展的个体研修品位

教师的专业生活由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构成,其“内容是很丰富的,但从教师的专业特征来考量,教师专业生活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教师活动:学习、思考和教育”[8]。我们三年前曾提出的“学习、思考、行动”三项教师专业研修内容与此几乎无异。当时我们这样认为:从教师专业素养高位发展诉求出发,教师学习、思考、行动不能停留于传统习惯和一般水准上,应该有与“高位发展”相匹配的更高要求,着意提升学习、思考和行动品位。

1.高端读书,提升学习品位

教师个体学习最主要的形式是读书。时下,可读之书浩如烟海,教师该读之书也不计其数,一个人即使不去从事任何别的工作,倾其毕生时间去读书,能够读到的书恐也千不能一、万不能一,何况,教师作为“铸魂”的工程师,从事复杂的精神劳动,如果他钟爱教育,心系学生,以其全副精力投入教育,全部情感付与学生,所有智慧用于创造和享受自己的教育生活,焉能有整大块时间“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所以教师读书须杜绝盲选滥读,力求精选细读。精选细读什么书?对于历经近十多年的自我修炼和在职培训,已完全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队伍来说,我们并不赞同再去捣鼓师范里早就进修过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这些经典教科书上的“普遍真理”该内化的都内化了,能做到的都做到了,对教师既成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不再具有全新的启示和颠覆性的改变;我们也不赞同专读那些优秀的教学设想、精彩的教学实录或者完美的教学经验总结,这些文章大多只是文字翻新之作,骨子里并无特别可鉴之处,很多是自己想到了做到了只差没有写出来发表而已。我们认为应该读些“高端”书籍,懂些“高端”理论,比如:读读哲学,方知世界的本源与本质;读读人学,方知人之生命的双重属性;读读社会学,方知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读读文化学,方知人、人的世界及其互动关系;读读教育哲学,方知教育原是何事、该作何事、已是何样、终将何如……这样高瞻远瞩,才能看清脚下的教育之路究竟应该怎么走。

2.深度追问,提升思考品位

追问,是源于人意识深处的探究欲望,它发端于对未知的好奇,表现为对事物存在依据的探究与解释;深度追问表现为深度探究与深度解释,亦即对事物存在的诸多依据中初始之因及终极之果的探究与解释,这样的探究与解释,绝不是直观触目便见的当下情形,也不是浅思即明的显在因素,而是以睿智的理论“目力”、无畏的批判勇气穿透错综复杂的因果链条达至终极因果的探究与解释。“我思故我在”,表明思考是人的存在的本体表征;“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表明思想是让弱小的人变得强大的重要根源;“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表明反思是人的生活有无价值的分水岭。哲人如是认为,我们不无同感。然而,当今教育职场中,教师普遍存在思维惰性,缺乏追问意识与省思精神,这种状况极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步入高位轨道,形成高位态势。据此,倡导深度追问,涵养省思品质,是该提到教师专业发展重要议事日程上了。对教师而言,深度追问就是:不只停留于提高成绩的策略追问,必须追问支撑策略的最高法则;不只局限于教育过失的追问,必须追问过失产生的根源;不能偏执于寻找学生因素的追问,必须追问教师自身的因素;不能拘泥于教育行为的追问,必须追问行为背后的理念……总之,习惯于教育之“技”“艺”的追问不行,必须追问教育之“道”“理”;只有问明了大“道”至“理”,才知道现实教育对在何处错在何方,只有在大“道”至“理”的烛照下,教育才能在原点处远离功利,返璞归真。

3.新意设计,提升行动品位

周而复始的轮回,是事物的一种运动方式,但“轮回”绝非重复,每一个轮回,总伴随着某些“新质”的生成,故有“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的开悟,更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怀。进而言之,事物正是在于它“守常”与“求变”有机统一的运动中坚守自我并超越自我,如果有“常”而无“变”,则不能推陈出新,实现发展;如果有“变”而无“常”,则走向自我悖论,沦为它物。在学校场域中,教师的教育活动,尤其是知识教学过程,除了内容有更新、结构趋复杂之外,每天上班下班、上课下课,这样刻板的作息规则和生存状态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会觉得是“日复一日”的轮回。世纪之初掀起的课改热潮,也曾使学校教改呈现生机勃勃的局面,也曾使课堂教学出现耳目一新的精彩,然而十多年后的今天,教师职业倦怠情绪的日益严重,属于教师自由创新的特有领地,教师已无意“耕耘”,可以让教师彰显个性的教育家园,教师已无暇顾及;对自己主导着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已逐渐习惯了每天以同样的时间流程和同样的活动方式刻板地重复着,于是,教育教学过程变得枯燥,学生产生知觉疲劳,丧失学习兴趣。新意设计,旨在倡导教师以教育教学这一特定“事物”运动主体的角色,注重实践创新,不断生成合乎规律的创造性构想并付诸行动,从而可以让自己与学生共在的教学生活充满乐趣,可以让自己的教育对象在学习过程中频频留下惊奇和喜悦,可以让自己的专业发展真正走上高位轨道。

三、视域:着力推进高位发展的校本研修实践

教师劳动,既不同于现代工业流水线上严格服从生产规程、劳动主体可以彼此替代、毫无个性差异的技术操作,也不同于纯粹自然状态下完全依照自我意志、劳动主体绝对彼此独立、毫无相互牵扯的农耕劳作;教师劳动是非常典型的既自主着又互动着的个性化社会实践活动,体现在专业发展维度上,每个教师专业研修的个人行为在教师群体中发生,当整个教师群体的活动与教师个人心理需求产生内在一致时,教师个人行为便获得了环境的有力支持,可以汲取来自群体的激励力量。据此,为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位发展,学校应着力从以下三个层面推进校本研修实践:

1.建构研修课程的实践

我们认为,从学校层面看,基于高位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不可能通过传统意义上的教研活动来实现,更不可能通过陈旧如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种以备课为主题、以个体为主体的“集体办公”活动来实现。那些我们曾经无怨无悔投入满腔热情付出辛勤劳动的“教研”和“办公”活动,充其量只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其目的仅仅在于确保课堂教学的过程尽量能够有条不紊地推进,知识传授的任务尽量能够不折不扣地完成,课堂课后的练习尽量能够保质保量地做好——这,显然不足以,至少如今已不足以成为促进教师专业素养高位发展的校本研修形式。能够直接促进高位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实现的教师校本研修实践,应该着力于对当今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内在品质”提升价值的研修内容和研修方式,这种研修内容与研修方式应该具有课程意味,亦即研修主题应该课题化,研修内容应该体系化,研修过程应该规范化。课题化,就是遵循时代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审视和发现学校教育中的失误与教师成长中的缺陷,将问题概括为课题;体系化,就是将所有由问题概括而来的课题,以逻辑方法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区别内容,划分层级,搭建起纲目清晰的课题系统;规范化,就是因人制宜确定研修的教师,因时制宜安排研修的步骤,有序拉开过程,扎实付诸行动,不断提炼总结,随时显化成果。这样,每个教师都有具体的研修内容、固定的研修时间和明确的研修目标,高位发展的愿景便有望实现。

2.打造研修精英的实践

团体动力学表明:在一定的社会场域中,“精英”对于“大众”有着“聚合”和“牵引”作用,在精英分子的积极作用之下,团体之“水”能被不断激活,进而焕发蓬勃的生机。学校场域中,教师队伍是一个“知识型”的特殊社会团体,相对于非“知识型”团体而言,“精英”教师对于“大众”教师的积极作用可能会更为明显,打造“精英”,对于激活广大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与愿望,尤其是高位发展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有目共睹这样一个事实:“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那就是他们对学习的热爱,那些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9]这一事实至少表明:教育精英从其成长过程看是研修精英。依据团体动力学原理,也借鉴教育精英的产生机制,我们以为:校本研修不仅应通过打造研修精英来培植教育精英,也应通过打造研修精英来带动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虽然我们不可能也不奢望所有教师都能在校本研修中成为精英,但我们不能不在校本研修中精心筹划并始终贯穿有目的有步骤地重点打造研修精英。这样做,其一,在精英培育的愿景设计、舆论造势、苗子考察、对象筛选、人员确定、活动实施等过程中,能将所有教师“卷入”,形成全员参与氛围,产生整体提高效应;其二,每一轮研修精英的诞生,都将为其余教师树立起“高位发展”的生动范本,通过其示范作用的发挥,为其余教师激活和增强高位发展需求,提供相应的发展经验借鉴。

3.培育研修文化的实践

“场”理论表明:每个人都生活在多种场相互叠加的复合场之中,文化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生活场。所谓“文化场”,“是指特定的时空中各文化元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综合场”,它是“文化的一种存在形态,它动态地、深刻地揭示着文化要素之间、文化与社会之间、文化与个体之间的相互关联”[10]。教师存在于特定的文化场,教师发展也实现于特定的文化场,这个文化场便是“教师发展文化场”,“它依托于具体的教室、校园与社区等空间环境以及当中的观念体系、文化性格与各种习俗”[11]。从微观系统看,“教师发展文化场”“是教师在生活、教育和发展的具体情景中所真实地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文化环境,是教师发展文化场的核心层,具体体现在教师生活于其中的家庭、课堂、学校等场所中”,这个“文化场的微观系统是影响教师发展的最直接、最有力的文化环境”[12]。有鉴于上述论点,学校作为教师职场生活的核心环境,并作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展开的组织依托,应发挥组织主体作用,凭借特有的组织力量,努力通过宣传研修意义、健全研修制度、完善研修范式、丰富研修活动、形成研修习惯等举措来悉心培育研修文化,构建“教师发展文化场”,为教师营造自觉研修、主动发展、钟情教育、成就自我的“观念体系”、“文化性格”和“各种习俗”,让教师“浸润”其中,汲取其养,日渐形成“集体记忆”和共同行为方式,从而整体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进程,实现教师的高位发展预期。

参考文献:

[1][2]马多秀.论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感维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4).

[3][4]刘宗南.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德性之维[J].教育学(人大复印期刊),2011(4).

[5]刘桂影,李森.论课堂教学话语的实质、价值与优化[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6).

[6][7]王坤庆.论价值、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J].教育学(人大复印期刊),2003(11).

[8]王卫东.学·思·教:教师专业生活的核心内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

[9]何善亮.专家型学习:专家型教师成长的理想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0).

上一篇:网培研修总结范文 下一篇:暑期研修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