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堂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21 13:01:19

思品课堂论文

思品课堂论文篇1

12年来,我和杭州市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一直在探寻具有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不断实践, 探索建构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明理激情导行模式

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接受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思想品德新授课中各种课型。这一模式的基本教学 程序是:

寻入--明理--扩展--寻行--总结。结构序列如下:

(附图 {图})

这种模式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感等手段传递思想品德 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 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

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教《敬礼!亲爱的老师》一课时,提出了 “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老师像园丁,辛勤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要尊敬老师”的观 点之后,教师可推心置腹地向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 学生谈他心目中的老师,使师生间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提高教 学实效。

二、掌握学习模式

该模式以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关于“为掌握而学习”、“为发展而学习”的理论为基础,强调以目标为导 向,导教导学。它的操作程序是:

前提诊断--展示目标--实施目标--矫正--反馈检测目标--达成目标。结构序列如下:

(附图 {图})

我室组织编制了各册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系列,使教师在教学中能较准确、恰当地掌握了教学目标,克服 了教学的随意性,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学习过程更加清晰有序,明确有度,具体可测。掌握学习模式,目前正 在推广之中。由于它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矫正反馈机制,使学生的认知目标达成 率有了很大提高。

三、“问题--讨论”模式

这是从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问题性教学”亦被称为“问题--发展性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迁 移过来的。这种模式把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放在教学的核心地位。基本程序是:

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归纳评价--解决问题。这和模式的结构序列如下:

(附图 {图})

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了学生 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在接受 调查的1508名学生中,有1493名表示喜欢老师这样上课。

四、角色扮演模式

角色扮演模式是从美国社会学家范尼·谢夫特和乔治·谢夫特的《关于社会价值的角色扮演》中演绎过来 的。它是以社会经验为基础的一种模式,它的操作程序是:

设置情境--扮演角色--讨论评价--总结经验。结构序列如下:

(附图 {图})

思品课堂论文篇2

教师只有把握课堂教学技巧和各种有效提问方式,才能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进步。不管是集体提问还是个别提问呢,课堂提问的方式有很多种,如:设疑式、逗趣式、对比式、刨根式、辐射式、求同式、层递式等等。初中思想品德课上,虽不要求教师所有的提问方式都用上,但教师要根据实际,灵活运用,或设置抢答题或点名提问等,促使学生兴趣的提高。

2.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

教师备课的时候,必须落实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跟据实际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准备教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理论知识偏多,课堂提问在加强学生记忆的基础上,可多设置类似“如果是你,你怎么办”的讨论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调动学生积极性。

3.教师要掌握课堂提问技巧

对于开小差的学生,不能以提问作为惩罚,打击学生自信心;不要只提问举手的学生,也不能总叫几个固定的学生回答,更不能全部都是集体提问。提问的问题设置得好,能很好地衔接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回答了之后,对于学生的答案点评,可由其他学生来完成,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点拨学生的思维。这些提问技巧,都需要教师掌握。

4.教师要合理利用上课时间

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环节要把握得当,不能顾此失彼。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大部分内容要求学生理解、背诵。在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时候,不仅要给足学生相应的思考时间、回答时间,还要有相应的小组讨论时间,进而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只有引导学生从理解到记忆的层面上来,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记忆。

5.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生动的直播,在课堂教学当中出现的优缺点,教师都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养成书写教师工作笔记的习惯能很好地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6.学校要加强对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视和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因思想品德课在初中不是主要科目,有些学校缺乏相应的重视,在课程安排的实际教学引导中,缺少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辅助。同时,对于教师的培训,没有扎实落实,甚至没有思想品德教师的相应培训。因此,学校必须转变做法,重视思想品德课程,教师队伍才有机会提升,学生也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

7.总结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充分准备课前教案,提高教学技巧,合理利用上课时间,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促使思想品德课程的优质提升。当然,学校也要给予相应的学科重视和支持,促使思想品德课程的优化。

思品课堂论文篇3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误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06-01

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已不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及价值观的养成。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教师应该注重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以此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针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进行研究。

一、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内涵

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现实社会生活。既要将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也要主动走出课堂,在生活实际中寻找思想品德教育资源。首先,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思想品德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其教学内容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契机。因此,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时,教师要利用这门课的教学优势,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将生活经验与思想品德教学结合起来,深化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其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思想品德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活,在生活中提高思想认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将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上,教师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譬如合作讨论法、探究学习法、情境表演法,以此有效地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存在的误区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不断将生活中的例子融入课堂,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氛围,促使学生用心感受生活,深刻理解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在生活化的环境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当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时还存在一些误区。首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仍然采用单调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违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生活化例子引用较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数采用“重知识,轻举例”的教学方式,单纯的理论讲解比较枯燥,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属于文科类课程,大量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记忆。因此,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甚至采取画重点的方式,强迫学生进行背诵,教学效率往往不高。

三、解决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误区的措施

思想品德课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道德人格。首先,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要想提升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应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真正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教学内容,有效地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将生活中的热点事件与经验融入课堂,加强教学内容与生活经历的结合,促进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其次,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注重开发和利用生活素材。不断开发和利用鲜活的生活素材,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且自制力较差。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与提炼,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围绕学生的实际问题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从课堂走向社会,在实践中体悟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深化学生对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引入国内外重大时政、社会热点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品德课只有回归生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教的道理,才能真正学会生活。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舞台,促使学生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际生活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

四、结束语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生活化,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是引导人学会生活,教育即生活。因此,教师应当认识与了解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注重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注重开发和利用生活素材,注重从课堂走向社会,在实践中体悟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此有效地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龚虹.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几点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

[2]黄勇樽.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摭谈[J].思想理论教育,2012(10).

思品课堂论文篇4

关键词:基于学生主动发展 建设课堂文化 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老师的问卷调查,我发现许多思想品德老师认为课堂中的讨论有时难以把握,而讨论往往是学生主动发展,建设课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有的讨论成了师生单独的对话;有的讨论只是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讨论成了几个活跃同学的表演舞台,多数学生没有参与,甚至成了茶话会。怎样才能建设课堂文化,提高思品课堂讨论的有效性呢?

一、 问题必须精心设计。课堂讨论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质量的好坏,在于恰当的时间。我认为课堂讨论的问题必须精心的设计,精心的安排。简单的没有必要的问题不要安排学生讨论;太难的、学生无从下手的问题也不需要安排讨论。要抓住讨论的时机,把讨论的重点放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上,放在学生易出错的地方,难度要适宜。否则,就变得形式化,表演化,成为无实质意义的讨论。

这方面最好的例子,莫过于从学生身边寻求好的例子,在讲到八年级的内容“隐私权”时我举了一个学生信件被班主任老师拆开的例子。并请这位老师在课堂中参与讨论,尽可能让学生秉着坚持真理的原则与老师交流,展开讨论。这位老师也被讨论感染了,一番发自肺腑的讲话,也让学生动容,起到了教学和育人的双重效果。

这个环节,教师一般会采用直接告诉学生学习隐私权应该注意哪几个要点,虽然花的时间少,但因为不是学生思考的,所以印象不深刻,遇到实际问题还是不会操作。而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认识就更深刻了,理解就更加深入了。

二、需要丰富课堂讨论形式。讨论形式如果过于单一,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在讨论时,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所以,老师要不断丰富课堂讨论的形式,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获得最大的讨论效益。例如1、协商式讨论法。先让小组成员在讨论前独立思考,再依次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成员倾听,然后讨论,形成最终的小组意见。2、思辨式讨论法。这种讨论方法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比较喜欢。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初二的孩子,还是非常活跃的,他们会更认真关注讨论的内容,寻找有利于自己观点的证据,提出难住对方的问题,并且更仔细地倾听同学的发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需要建立讨论规范。课堂讨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诸多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表面热闹投入,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小组讨论”合作规范,并通过训练形成习惯。例如:1、讨论前必须先思考。问题提出后1分钟内不准举手,不准和同伴交流,让学生能够深深入的独立思考,学生经过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再进行讨论,这样学生有话可讲,有观点可以表达,经过讨论后会有所收获,有所发展。2、讨论过程注重方法。小组讨论时,谁先说,谁补充,谁最后来总结,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秩序。只有在讨论中让学生有明确的分工,并具备了倾听、尊重、平等和合作等这些意识,课堂中实施的讨论才能有效的顺利开展。3、讨论时间要控制。时间的长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好。

总之,讨论式教学法在初中思品课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思品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极大的挑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实了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并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思品教学目标的实现。如何更好的运用讨论法,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思品课堂论文篇5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生活化 意义 存在误区 避免对策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社会生活逐渐丰富多彩。物质社会激烈的竞争要求人们掌握一项生存技能,要求人们提高对社会变化的应对能力。现在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极度普及,不可避免地有良莠不齐的信息传播,这就要求学生提高自己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便应对各种复杂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必须生活化,并且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必须达到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品德,另一方面重视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细节切入,将现实生活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重新学习和理解课本内容,最终使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达到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目的。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存在的误区

(一)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逐渐走入课堂,有些教师在落实教学的时候就忽视接受型学习,这样一来,教师过于提倡探究性学习,使得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其实,在接受型学习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会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并乐于探究问题,与研究型学习一样能够贯穿勤于动手的精神,所以我们不能片面强调探究性学习,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得出一种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法。

(二)举例不准确,课堂效果不明显。

要做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就必须在上思想品德课时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分析这些例子让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于课堂。现实课堂中思想品德教师都在努力往这方面改进,为了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堂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可经常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举一些实例。但是由于教师所举实例的不适当,导致学生听的时候兴致勃勃,一旦下课便忘得干干净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与目的,不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极度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改革提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出主动权,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忽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习也不加引导。这样一来,学生表面上自主,实际学习时却处于调动自发状态,以及无人指导管理的自流状态,这样的学习没有正确的方向,起不到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作用。

三、避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走入误区的对策

(一)在注视探究型学习的同时,改进和继承接受型学习。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改革传统教学内容中与现代教学内容不相符的东西,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所以在对待传统的教学方法时不能一味地否定。总之,传统教学方法中有许多优秀的教学原则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教育是特殊的,因为它所面对的是全体人民,也因此教学方法应该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接受能力,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无论在教学中使用了什么新方法,都不能抛弃原有的旧思路,应该把这些结合起来,创造出多彩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在注重探究性学习的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将优良教学方法继承下来,在教学方法方面进一步升级。

(二)立足生活,引入时事思想品德。

学习思想品德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感情。所以,衡量课堂效率的标准并不是看学生掌握多少原理,也不是看学生学会做哪些题,而是看学生是不是能将学习的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做到学有所用。所以,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应该引入时事内容,让学生在面对真实的社会事件时,先在内心产生一种情感,然后再运用相关的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解读社会问题,分析原理,点评时政。这样一来,学生对国家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不再像古代那样“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然,由于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对实政的点评往往很少,也不够全面。这时候,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谈论的方式,确定一个热点,让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这样既贯彻了探究性学习,又很好地让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更好地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如:2008年奥运会时,对于鸟巢该不该建设在当时也引起争论。对于此问题,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甲方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生产力还不够发展,在这样的国情下大肆铺张是不正确的。”乙方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早已名列前茅,有实力去举办一次高水平高消费的奥运会。”然后,教师结合我国国情做出正确的评论。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人,并不是指教师可以不管不顾,任学生自由发展,而应该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自由发展。在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发挥出来,在此前提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目标才能真真正正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体现。课堂的活跃必须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必须把握好度,失去度的活跃便不能叫活跃的课堂,而是乱哄哄的课堂。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将课堂控制好,让学生按要求探究学习。

(四)走向社会,让知识服务生活。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都是在固定的教室讲解课本知识,单调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改变这一传统习惯,在新式的学习时代,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空间。充分利用好学校和社区旁边的资源,经常开展一些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将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宽。走进社会课堂,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空间加大,在这片广阔的天空下,更有利于学生体会课本知识并深度掌握。走进社会课堂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或者参加爱心活动等,在有意义的事件之中,体会生活中的思想品德,回学校后仔细分析原理,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四、结语

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做到学有所用,活学活用。思想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是一条新路,实践经验很少,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其实,在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我们可以依据发挥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的特点,加强互动,丰富课堂形式,将学生放在社会环境中,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中的思想品德道理。相信只要我们一直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将这条路开辟出来,让它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胡晓丽.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析[J].文理导航(上旬),2013(08).

[2]李洁.浅谈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1).

[3]黄菊香.让生活走进高中政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

[4]张凤珍.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

思品课堂论文篇6

源,积极拓展思想品德教材资源,以提高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课堂资源 开发与利用

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直接的资源是课堂资源,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整合起来的教学生态环境,课堂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指以上三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现阶段,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和单一课程管理体制的消极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1.大力开发教师自身资源,实施有效的政治教学

当前,许多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仅把自己当作思想品德课堂资源的使用者,忽视对自身资源的开发,课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教师的智慧与创造,思想品德教师不仅决定了思想品德课堂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教师自身就是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资源的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我认为:

1.1 要加强思想品德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

思想政治课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而长远的,对学生的引导是活泼的。教师在教授之时,既要考虑学生现实的需要,更要研究学生终身的发展。为此,广大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刻苦钻研、主动学习和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反思和养成良好的教育教学行为,全面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树立思想品德课教师是重要的课堂资源的先进理念。此外,国家要加强对思想品德教师的多级多元的培训,帮助教师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参与课堂资源开发的意义,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改革,并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提高课堂意识和课堂开发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1.2 要转变对教师角色的认识

教师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新课程强调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师要从传统的说教者、管理者、传授者向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转变,成为学生的友伴。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扮演的是“权威者”的角色,而学生扮演的是“遵从者”的角色,他们只能消极的接受已成定论的知识,这与现代文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形成严重的背离。我们当教师的要放下架子,平等地参与讨论,要适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把自己的知识、体验和经验合理地引入课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见解,为学生提供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资源便可得到进一步呈现。

1.3 以团队精神凝聚教师的集体智慧,构建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库

可以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提高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促进资源共享。全体教师还可以积极参与搜集有益的课堂资源,如:有些教师通过数码相机拍摄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照片以及学校组织春游和秋游时所看到的自然人文景观,或从网络上下载图片和文本资料入进资源库;有的教师把电视电影上的精彩镜头,如春节晚会上的“千手观音”节目,“神七”飞天和“嫦娥探月”的经典画面,奥运会、世博会的精彩瞬间等录制下来放进资源库;还有教师把自己教学中使用过的经典事例和收集的名句、诗歌、歌曲等优秀的课程资源放进资源库。然后对课程资源库进行整合、分类,便于查阅、使用。这样,我们教师的资源便可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2.充分挖掘学生主体资源,发挥高效的政治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学生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课堂因学生而存在,没有学生的充分参与,再完整的课堂细想起来都感觉有缺憾,再精致的设计看起来都像是在表演,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重要的课堂资源。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我认为:

2.1 要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中获得知识、获取智慧

在教学中教师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能将抽象的理论生活化、具体化,而且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反思生活,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发展先进文化"这一内容时,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展开想象,设计一场既贴进我们生活又有教育意义的文化晚会,学生的思路十分开阔:有的准备歌曲;有的自编舞蹈动作;有的设计舞台、灯光、音响。方案很多,忙的不亦乐呼!学生热情高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2 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不同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个性方面也表现为个性差异。如有的学生形象思维突出,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突出;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把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有利于多样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树立学生的差异资源观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2.3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主体主动参与学习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的一种内驱力,是学习的源泉,是学生学习心理标志之一。浓厚的学习兴趣会变成巨大的学习动力,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挖掘学生动力资源的有效形式。我们教师可以生动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表演小品”、播放歌曲等。设计“感悟青春”的导入可播放青春健美操录音,让学生们在激昂、强节奏的乐声中,感受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激发了。我们还可以现代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学手段直接诉诸于人的感官,远远超过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作用,它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可以创造超时空的课堂,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还可以学科整合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情绪的种类”时,让学生将“喜、怒、哀、惧”四种情绪的脸谱画出来;在教学“发挥潜能”时,就出一些数学智力题让学生竞猜;在上“珍惜青春”时,就让学生写出赞美青春的词语进行比赛;在上“自尊、自负、自卑”的区别时,就让学生上台表演小品。通过自然巧妙的整合美术、数学、语文、艺术等学科进行教学,使学生很喜欢上政治课。“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资源就是我们的源头活水。

3.积极拓展思想品德教材资源,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长期以来,许许多多的人们往往把教材看成汇集了人类知识精华的著作,在教学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是教学的出发点、内容和依据,提倡课堂教学应“以本为本”。其实,教学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蕴含在书本知识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应”。教学过程不应该只是一种教材到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递过程,而应该是学生、教师、教材以及环境之间的多向互动和探究的过程。而且知识信息极度丰富的现状使教材无法包容思想品德学科知识的全部,所以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坚决抛弃那种“惟教材是用”的狭隘思维和错误做法。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我认为:

3.1 可借助时政热点来延伸教材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恰当选材,借助时政热点、国内外新闻,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分析社会现象,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观察、思考、认识身边社会实际的热情,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教学“诚信是金”时,可插入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要求学生分析:生产者或销售者的行为对消费者有什么危害?在社会上有什么影响?生产者或销售者最终的结果如何等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诚信的重要性。这样,教材资源得到了很好的拓展,既巩固了教学内容,又帮助学生树立了诚信观念。

3.2 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情境活动

创设小品、辩论、演讲、游戏等情境,都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教材课程资源”,能够让学生“动”中生情。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教材资源拓展提升教学实效。如有位教师教学“隐私和隐私权”时,设计“个人隐私权和公众知情权哪个大”的辩论赛活动,正反方各出四名代表,他们辩论前充分准备,多方搜集论据、各种资料,其余的同学出谋划策,辩论中双方语言生动、机智、幽默。正方语言精炼尖锐,反方沉着应对,据理力争,针锋相对。本堂课这位教师很好地拓展了教材资源,全面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学生通过辩论激发了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更好地守法、护法,增强了法律意识。

3.3 可组织学生参加多种社会生活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从生活中来,是为生活服务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本身就是活生生的思想品德教材,学校所在地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社区等社会资源,大江大河、山川湖泊、风景名胜等丰富的自然资源都是思想品德教学可利用的教材资源。如:组织学生参观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和烈士陵园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武警支队进行联谊活动可以将军队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走进企业,了解这些企业和这些企业家的成功经验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邀请司法工作人员来学校给学生作法制讲座可以提高学生遵纪守法观念;游览风景名胜和自然风光可以让学生体验对生命的关爱和陶冶高雅的情趣。由此真正促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乙维杨:《试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5

[2] 梁玉玲:《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探究,2011,10月

[3] 刘爱东:《立体渗透时政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8

思品课堂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有效性,思想品德,策略

 

追求课堂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广义上讲,凡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其为“有效教学”。从狭义上讲,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整合与发展。因此,“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始终致力于教学效益的提高,聚焦在有限的教育时空里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实现更好的发展,是一个实现升华的概念。作为一种策略,它表现为教学者为提高教学效益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行为方式。具体落实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阶段。本文以初中思想品德课为例,就有效课堂应体现的行动基点阐述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掌控能力。

作为思想品德科教师,首先要端正对思品教学的认识和态度,把握好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以创新的精神运用教育教学规律,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扩大知识容量、生动形象地进行课堂教学;积极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联系农村实际进行社会调查……想方设法使思想品德课既能有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同时,思想品德科教师还应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加强学习,懂得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有效性,掌握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把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体现出来,形成适合农村初中学生需要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风格,让课堂在自己的有效掌控下,讲得更加生动,更富有情感,更有吸引力。

二、了解学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点

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不是教师表演的道具和观众,而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科学的引导最终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互动等多向互动的、和谐的课堂教学。

第一、调动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同是基于外在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具有某种兴趣,就成为主动性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学生就会主动、深入地去探究和思考。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在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主动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第二、培养独立性,由“我不能学”转变为“我能学”传统教学低估、漠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课堂变成“讲堂”,教师变成了“讲师”,学生则成“看客”、“听客”。这样学生独立性不断消失,依赖性越来越强,其实每个学生都具有相当强的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由“我不能学”转变为“我能学”。

第三、发现独特性,由“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差异,“一刀切”现象十分普遍,这种“齐步走”式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压制了学生个性.在新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课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从而发现学生学习的独创性,使不同资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论文怎么写。

三、思课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因此学习新知识必须及时思考。这里的思课是指归纳和小结教学内容,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的教学。老师在这一环节中的具体作法如下:

1、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培养学生概括和归纳能力,进行简单回顾、整理认清思路的教学重要环节。精心处理好课堂小结,会对全课内容所学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课堂小结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启发诱导、讨论、对比探究等方式进行。

2、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反馈知识、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练习题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又是课堂教学的深化,是老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环节,也是知识信息反馈的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练习题,通过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教师可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依据实际情况调控教学,改进教学,完善教学。

四、注重联系实际,实现知识学以致用。

由于思想品德课课堂脱离农村学生的实际,他们往往很难理解和接受这些材料有效性,如榜样性材料大多为古人、名人和成人,这些榜样的生活环境和农村相去甚远,示范性、模仿性不强,“可望不可及”。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关键在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选择材料、引导思考和指导行为,重视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学习,通过指导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饭馆不要发票可以多打折、中考前去求神拜佛保佑、怎样孝敬父母等)进行探讨,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方法一是结合农村调查。生活离不开所处的环境,学生身边农村发生的事情能够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要求学生对熟悉的农村生活,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和鉴别,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知道学什么、思考为什么和学会怎么做。

方法二是结合经济生活。经济常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思想品德课要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生活,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些涉及乡亲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可触摸的经济生活事实中理解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

方法三是结合时事政治。教师可以把焦点问题(如“钓鱼岛撞船”事件)、热点问题(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感兴趣的问题(如中国足球)与教材相关内容的结合,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四是结合艺术形式。思想品德课教学不是古板的教导,还可以充分吸收其他艺术形式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如对一些理论术语和法律条文可以通过影视、歌曲、漫画、摄影等这些艺术形式的通俗注解,使深奥的变得浅显,抽象变得形象,让学生学得有情、有趣、有感、有悟。

 

思品课堂论文篇8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创新;备课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0-0009-01

思想品德(简称思品)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融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让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长期以来,由于思品课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庞杂,很多教师教得艰涩,学生学得生硬,课堂气氛沉闷,以致学生的学习成效不高。现结合教学实践,对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可以激活思品课堂,提高思品课教学质量。

一、创新备课模式

(1)教师要潜心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备好课。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课程标准是课程设置之“大法”,教学大纲是课堂教学之纲领,教材是课堂教学之“脚本”,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备课时,不但要吃透教材内容,精准把握新课标和教学大纲,还要备学生,即深入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状态和接受能力等情况进行备课。

(2)教师要采用“点――线――面”的备课模式,不但要备好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而且要明确这些知识点在本框题本章节中的纵横联系、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全面掌握知识点,能在课堂上多角度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掌握从点到线再到面的知识网络。例如,在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二框“青春萌动”进行备课时,首先,教师仔细研读新课标和教学大纲中的相关内容,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参。其次,教师在课前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调研,一是了解学生对异往的认识及在异往中遇到的困惑和烦恼;二是了解学生对爱情的认识,以此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再次,教师要做好相关理论知识的储备与拓展,如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异往对学生的影响、性别刻板印象等内容,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帮助学生体会青春期的美好。第四,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搜集典型实例与素材,体现地方特色,给学生以实际指导。

二、创新教学手段

事实证明,过去一支粉笔和一张嘴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地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先进科技,创新教学手段,激活思品课堂,提高教学成效。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课件,运用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增强思品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排练小品、情景剧,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模拟实验等。

三、创新教学方法

很多人认为思品课内容大多是枯燥而抽象的“条条框框”,只要画画、读读、背背就可以,无须过多探究与研讨。甚至一些思品课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单一,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恹恹欲睡、毫无兴趣,对教学内容似懂非懂,只好死记硬背,厌学情绪不断蔓延,以致思想品德修养和知识水平难以提高。要改变这种状况,思品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具体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第一,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思品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或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设计难易适中、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活思品课堂,提高教学成效。第二,情境体验法。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图文并茂、鲜明生动的课件,创设出直观形象的情境,或依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排练小品、情景〉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获得宝贵的体验和感性认识。第三,发现法。教师可通过组织辩论会、模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理解和接受知识,从而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

四、创新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不能一味追求“热闹华丽”,更要“轻松实用”,也就是说,看似热热闹闹、群情激昂的课堂如果没有多少实效,那么这样的课堂是不可取的。为提高思品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一是“立足学生,活学活用”,即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学以致用;二是“立足书本,延伸时政”,即结合时政热点,引导学生心怀天下;三是“立足基础,把握考点”,即引导学生掌握考点,轻松应考。

五、结束语

所谓“教有法,无定法,贵得法”,只要思品教师紧扣新课标,贴近学生实际,沿着创新大道不懈探索实践,创新备课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策略,思品课堂教学就能不断激起快乐的涟漪,使学生获得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胡兴松.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2]卢书兵.中学政治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3]佘程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导入有效设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上一篇:数字农业范文 下一篇:中学数学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