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03 23:24:05

试点工作方案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自年9月份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至年底前,为符合条件的60周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发放基础养老金,做到应发尽发;适龄参保人员参保率确保达到80%,争取90%以上。

二、实施步骤

首次参保缴费发放工作,共分为四个阶段:

(一)启动准备阶段(年9月1日-30日)

1、完成《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的草拟,报县政府和省、市主管部门审批。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2、成立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领导组全体会议,研究具体工作方案和相关工作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

(责任单位:县政府办、县人社局)

3、拟定县政府对镇试点工作目标考核办法。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4、落实全面启动试点工作经费预算。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人社局)

5、完成县金融机构服务具体方案的审查工作。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人行、县信用联社、县邮储银行)

6、完成县农保中心网络上线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数据审核、整理、汇总及导入等工作。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公安局、相关电信机构)

7、完成其他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等)

(二)宣传发动阶段

1、制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宣传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和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全方位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人社局、县广播电视台、县政府网站、各镇政府)

2、筹备并召开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动员大会,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县政府与各镇签订目标责任书。

(责任单位:县政府办、县人社局)

3、各镇成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机构,配强配齐镇事务所专职人员和村协理员,制定工作方案并上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责任单位:各镇政府)

4、制定业务培训方案并组织培训,分层、分类对县、镇、村干部和经办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与测试。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三)集中征缴阶段

1、以镇为单位,进村入户集中开展征缴工作,对适龄城乡居民及时??任务。

(责任单位:各镇政府)

2、及时建立参保居民个人账户。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根据《参保登记表》,及时将参保居民个人基本信息录入新农保信息系统,县农保中心及时做好复核工作。

(责任单位:各镇事务所、县农保中心)

3、对已办理参保登记的居民和缴费人员进行核实,并做好各种参保登记表、明细表和汇总表的录入和填写,及时上报县农保中心。

(责任单位:各镇事务所)

4、及时制作参保居民并发放银行卡(折)。金融机构根据参保人员的信息及身份证复印件及时制作银行卡(折),并发放至参保人手中。

(责任单位:县信用联社、县邮储银行、各镇事务所)

5、落实“日报告周通报”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并通报征缴工作情况。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各镇政府)

6、加强对征缴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导。

(责任单位:县政府办、县人社局)

(四)审核发放阶段

1、继续做好符合条件城乡居民的参保缴费工作,补缺补差,确保参保率达到要求。

(责任单位:各镇政府)

2、做好基础养老金发放工作。在对适龄子女参保情况核实的基础上,集中力量进行审核、审批,及时为符合条件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居民发放基础养老金和银行卡(折)。

(责任单位;县农保中心、县信用联社、县邮储银行、各镇事务所)

3、做好个人账户记账工作。根据金融机构收缴保费和发放养老金情况,及时将个人缴费信息、政府补贴信息、集体补助信息、养老金发放信息等记入参保居民个人账户。

(责任单位:县农保中心、各镇事务所)

4、做好档案整理及统计工作。

(责任单位:县农保中心、各镇事务所)

5、及时总结试点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长效机制。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直相关部门、各镇政府)

三、组织领导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要求,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政策扶持,聚焦重点区域,集中连片推进,开展稻油轮作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耕地轮作方式、技术模式和政策框架,推动耕地轮作制度化、常态化,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优势区域优先。坚持油菜优势区域优先推进,重点选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田块、油菜生产基础好和产业发展优势明显的村委会开展稻油轮作试点。结合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实行“一季稻+油菜”“双季稻+油菜”的稻油轮作种植制度和模式,不断提升农民种植意愿,稳定耕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

(二)集中连片推进。坚持集中连片推进稻油轮作试点,优先支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耕地轮作试点,带动试点区域内稻油轮作面积的落实。

(三)扩大试点范围。在优势区域之外、受气候地力等条件限制不宜种植双季稻的区域探索稻油轮作试点,或者在种植早熟二晚双季稻区种植油菜常规品种,探索“稻-稻-油”轮作试点,对耕地进行保护性耕作,提升地力条件。

(四)三年定期轮换。三年为一周期,以村委会为已连续实施达三年的要进行合理轮换,通过试点带动更大区域。

(五)巩固提升产能。因地制宜,合理安排试点任务和措施,做到科学轮作,确保试点任务落实到田、轮作耕地质量提升。做好耕地质量监测,及时实施掌握试点耕地质量变化。

(六)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探索建立耕地轮作政策框架,支持和引导农民自愿参与试点,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三、试点任务及补助标准

(一)试点任务。2020年,市稻油轮作试点面积为2万亩,镇为6000亩。具体任务安排详见协议。

(二)补助标准。对开展稻油轮作试点的油菜种植农户,实施耕地轮作生态环境补贴。每亩补助150元,用于购买油菜种子及购买田块翻耕、开沟等社会化服务,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户,提高补贴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种植标准

1.凡是试点田块必须翻耕、开沟种植、排灌畅通,收割水稻后直接播种、没有翻耕、开沟的田块不予补贴。

2.基本苗数。保证油菜的基本苗数,成活率90%以上,苗少、苗差、杂草丛生、病虫害多等管理技术差的田块不予补贴。

四、明确时间节点

9月份,各试点村按照镇制定的实施方案,加大宣传力度落实面积和实施主体;10月份,开展稻油轮作试点工作,签订稻油轮作试点协议,狠抓责任落实。

五、实施内容和试点区域

1.推行“一季优质稻+油菜”或“双季稻+油菜”稻油轮作种植模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光温条件充足的地区可试点开展“早稻+晚稻+油菜(菜用)”“一季优质稻+再生稻+油菜”等轮作模式,提高种植收益,扩大再生稻面积,稳定粮食生产。

2.试点区域。今年选择在镇油菜产业基础好的村攸洛、崔家、下城、彭坊和高速出口的村熊家、上村开展稻油轮作试点。通过大户试点种植,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为便于跟踪监测轮作对耕地地力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原则上试点区域保持相对稳定,承担试点任务的地块确定后3年不变,有特殊情况可以做适当调整。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级抓落实、乡镇(街道)实施的工作要求,成立由镇长为组长,成为副组长,农业综合服务站人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稻油轮作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等工作,确保试点任务有序开展,确保试点取得实效。

(三)填报四至信息。充分利用确权登记成果,鼓励以村为单位,集中连片推进,积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试点。试点经营主体要将承担任务的村名和所有试点地块的四至信息,于10月底前报送至市农业农村局。

(四)做好技术服务。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指导农户掌握技术要领,为耕地轮作试点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五)加强督导检查。镇主要领导适时开展工作检查,掌握轮作区替代作物种植情况,确保轮作试点任务落到实处。按照农业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考核办法》,开展第三方评估,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试点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先锋工程”、“领头雁工程”和“三心工程”,围绕“村镇规划、工作计划、制度管理、考核办法”四个重点,落实“目标管理、制度管理、层次管理、情感管理”四项管理,加强培训管理、督查考核,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抓镇促村、镇村联动的工作格局,努力提高党委统揽全局、书记抓人促事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夯实基础,为建设“生活富裕、生命阳光”的和谐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为全市推开“双基工程”提供经验。

二、主要目标

完善基层干部目标管理机制,增强党委统揽全局、抓人促事的能力,推进基层工作。针对乡镇(街道)干部特别是农村工作指导员、村级组织特别是村主职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的目标管理机制,切实增强党委统揽全局、抓人促事的能力,促进新农村建设事业发展。

推广高桥镇洪庄村班子建设经验,落实各项村级规范化管理制度,增强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基层基础。

三、主要措施

(一)乡镇(街道)层面

乡镇(街道)党(工)委着眼于不断提升自身的领导力、战斗力、执行力和调控力,增强对村级组织的调控引导能力,增强党委统揽全局、抓人促事的能力,推动市委各项决策的有效落实,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提升乡镇(街道)党(工)委的领导力,强化班子建设。

(1)提高领导水平。运用中心组学习、重大问题集中学习等形式,结合专题调研,提高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以致用,大胆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建立述学评学制度,不断提高班子成员协调各方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2)完善集体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党(工)委议事决策规则、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重要情况通报制度等,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3)完善运行机制。对照《2007年度富阳市委、市政府工作目标责任书》(富委办[2007]68号)要求,建立健全党(工)委目标责任制,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落实、年终有总结。

(4)完善管理监督。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完善述职评议制度、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生活会等制度,使之更加规范、更具操作性。

(5)深化作风建设。深化“树新风、创新业,争当阳光官员、争做阳光干部”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健全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分片联村联企业、蹲点联系、定期接访、约访基层群众等制度,走进基层、走进矛盾,敢于碰硬、敢于负责,切实帮助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2、提升乡镇(街道)党(工)委的战斗力,强化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1)激发活力。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机关干部的岗位目标工作职责,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提高能力。健全乡镇(街道)干部学习培训制度,采取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会、青年干部读书会、日常自学等形式,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建立健全干部学习考试制度,把考试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规范机关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凭实绩用人,凭能力用人。采取交任务、压担子等办法,把优秀干部放到关键岗位和重要工作中进行实践培养,提高机关干部做农村工作和群众工作的能力。

(3)增强凝聚力。大力加强乡镇(街道)机关文化建设,培养团队精神,激发机关干部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努力营造尊重人、理解人、教育人、提高人的良好氛围。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健全党务、政务公开制度,规范机关工作流程,确保乡镇(街道)机关科学、规范、高效运转。进一步优化形象,积极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机关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乡镇(街道)机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提升乡镇(街道)党(工)委的执行力,强化工作推进。

(1)落实目标责任。乡镇(街道)党(工)委要根据《2007年度富阳市委、市政府工作目标责任书》(富委办[2007]68号)和《2007年度富阳市乡镇(街道)发展目标考核办法》(富委[2007]68号)的要求,细化分解各项目标任务,制定出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明确时限,倒排计划,并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到人,形成上至主要领导、下至一般干部抓目标落实的责任链,构筑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制。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是抓任务落实的第一责任人,各班子成员按照分工是落实任务的直接责任人。

(2)加强督促检查。乡镇(街道)党(工)要强化跟踪督查,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总结经验,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纠正不利工作开展的违规行为,确保重大决策的顺利实施。要加强督查制度建设,建立领导集中督查、定期汇报、公开通报、督查考核等工作制度,推进督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

(3)强化考核奖惩。乡镇(街道)党(工)委要把考核作为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决策任务落实的一项重要举措,制定出台具体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做到“年前,定盘子、出题目、下单子;年中,听声音、数脚步、抽鞭子;年后,算总分、论奖罚、评功过”。要把推动重大决策任务落实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有效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要严格规范考核程序,健全考核台帐,增强考核结果的有效性。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评先评优、确定奖金等次的重要依据。

(4)实施责任追究。乡镇(街道)党(工)委要制定出台操作性强的任务落实责任追究办法,对任务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通过批评鞭策(包括大会点名批评、书面通报批评、个别谈话批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扣发工作奖金、党纪政纪处理、组织处理(包括诫勉谈话、待岗处理、交流换岗)等方式,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4、提升乡镇(街道)党(工)委的调控力,强化管理引导。

(1)理清发展思路。乡镇(街道)要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根据各村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座谈讨论等多种途径,帮助指导各村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农民收入和集体经济的增长点,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自我造血功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2)搞好村镇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功能先行、科学定位,根据市域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乡镇(街道)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各具特色,节约用地”的方针,合理编制中心村数量,科学确定中心村的发展功能,制定完善中心村培育政策。牢固树立“规划立镇、立村”理念,严格按规划建设,强化规划建设管理。当前,要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镇建设总体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

(3)强化专职驻村。根据“因村派人、因人定村、专职驻村”的原则,全面建立乡镇(街道)专职驻村指导员制度,原则上要求“一人一村”,行政村数量较多而乡镇(街道)干部数量较少的,也可以实行“一人多村”,做到每村都有一名专职驻村的农村工作指导员,指导、帮助、支持所在村做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实行分片包干制,落实好一个片的联系负责。建立健全专职指导员岗位职责公示制、每月工作目标制、定期工作汇报制等制度,强化对农村工作指导员的日常管理监督。要将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与派驻村的工作开展落实情况进行捆绑考核,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群众评议与组织评议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对指导员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个人评优、奖惩、晋升挂钩。

(4)构筑维稳体系。一是完善综治工作机制。认真执行社会治安一把手负责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按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农村综治工作机制。二是完善纠纷调解机制。加强乡镇(街道)、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村级调解员的作用,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结合起来,完善农村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三是完善调处机制。完善村级联络员制度,探索村级制,认真解决农村因干群关系、土地承包、土地征用、环境污染、集体资产处置、邻里纠纷和宗族问题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妥善处理好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各种利益关系。

(5)加强激励约束。一是建立健全政策利益驱动机制。乡镇(街道)党(工)委要把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农村调处情况与对村项目资金补助相挂钩,在项目安排、资金补助、评先评优等方面,向积极性高、工作表现好的村倾斜。对班子不团结、工作进展缓慢、社会稳定问题突出的后进村,原则上不予享受优惠政策。实施重点村率先发展战略,将新农村示范村、环境整治重点村、特色村等列入率先发展村范围,实行政策倾斜、帮扶资金重点投入。二是建立健全村干部目标考核责任制。制定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考核体系,完善奖勤罚懒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乡镇(街道)对村的调控力度。三是建立健全乡镇(街道)领导干部与村干部的谈心谈话制度和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帮助解决村干部思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村干部的工作内动力。

(二)村级层面

按照市委《关于在全市推广高桥镇洪庄村班子建设经验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建设长效机制的通知》(富委[2007]44号)要求,对照洪庄村支部书记“领头雁”、书记主任“夫妻店”、村支两委“不分家”、支部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等一整套凝心聚力、充满活力、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组织体系,查找村级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整改,夯实基础。

1、规范村级组织运作

(1)完善村两委运转协调机制。进一步理顺村党组织、村委会和村经济合作社的关系,建立健全村两委会每周办公例会制度、村两委会联席会议制度、村委会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重大村务村两委会联签联章制度,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统一运转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班子整体功能。相关制度做到在村级活动场所全部上墙公开,制度执行情况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2)完善村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村干部年度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制度,全面推行村干部诫勉辞职制度、“双带”绩效公示制度、每季工作讲评制度、不作为村干部问责制度,拓宽监管渠道,完善村帐委托乡镇(街道)管理和村级财务“两级网络”监管制度,强化对村干部的管理监督。

2、做好“双基工程”前期准备

(1)调查摸底,掌握动态。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对村情复杂、较多、班子薄弱的“难点村”、“后进村”,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联系。通过座谈讨论、个别走访等形式,进一步摸清村干部的基本情况和本地区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摸清影响村级工作的主要因素和重点人物,思考和分析本地区村级组织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村级换届可能会发生的问题。

(2)审计财务,化解矛盾。一是对各村2005年以来村级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一次届末审计。对现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及分管或从事财务工作的村干部,进行离任审计。重大工程项目结束后都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健全村级财务“两级网络”监管制度。二是开展问题大排查,着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对较多的村,要着力抓好整顿和疏导工作。三是深化“百村整顿示范”活动。对前阶段工作要进行一次“回头看”,对整顿转化效果不明显的村,结合“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责任,由乡镇(街道)领导带队包村蹲点,采取有效措施,限期整顿转化。

(3)考核调整,优化结构。一是评议考核。开展村级班子“届末测评”工作,重点考核村两委会班子三年创业承诺制实施情况、“双带”绩效情况、群众满意度等,全面了解现任村干部的表现。二是调整充实。根据测评结果,对创业承诺制完成较好、“双带”作用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村干部,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鼓励,进一步夯实群众基础;对班子软弱涣散、不在位、不作为、群众反响较大的村干部,通过规定程序进行调整,及时充实村干部队伍。对村书记无合适人选的村,乡镇(街道)党(工)委应选派符合条件的乡镇(街道)干部到村任职。

(4)培养后备,着力使用。高度重视抓好对近期通过公开选拔产生的村级后备干部和“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培养锻炼工作,一是创造平台。通过担任村书记、主任助理;上挂到乡镇(街道)机关;担任群团组织负责人、远程教育管理员、财务监督小组成员、计生服务员、护村队员等村重要岗位职务,给任务、压担子,提高综合素质。二是强化帮带。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村干部与后备干部和优秀大学生“结对子”,落实乡镇(街道)领导帮带责任制,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农村工作。三是敢于使用。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后备干部和优秀大学生要敢于使用,通过规定程序,直接充实进村支部班子;特别优秀的,也可任命为村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

(5)宣传引导,营造氛围。要通过新闻媒体、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黑板报、宣传栏等平台,广泛宣传实施“双基工程”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措施,对“双基工程”试点中的的好典型、好做法要认真总结并大力宣传,特别要在正反两个方面强化对党员群众教育引导。从正面,对本地区实施村级班子创业承诺制表现突出的村进行集中宣传,对思想素质好、群众公认度高、“双带”作用明显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集中宣传;从反面,组织党员群众收看农村干部警示教育片,抓好警示教育,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3、进一步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1)严把关口。全面落实发展党员“三公开”制度和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严格入党程序,严肃查处在非公企业和异地入党中的各种违规行为,保证新党员的质量。完善党建带团建、带妇建工作制度,深化“推优入党”工作。建立健全不作为党员告诫制度和“带帽测评”制度,进一步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畅通出口,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强化教育。广泛实施“党员人才工程”,健全农村党员“小班化”、“菜单式”培训制度,深化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工作,建立农村党员参加远程教育学分制,将参学情况纳入党员百分考核和年度评议中,提高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发挥作用。深化农村党员“双联”和“亮身份、许承诺”活动,全面推行党员家庭户挂牌亮相、党员公开承诺的做法,把党员参与党组织重大活动和完成承诺情况列为党员百分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在联系群众、扶贫帮困、带领致富、支持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真情关爱。完善农村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帮扶机制,建立健全党组织负责人与党员的谈心谈话制度,及时帮助解决党员在思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激发党员内动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工作步骤

1、准备阶段(7月下旬8月底)。市有关部门和试点乡镇(街道)建立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开展调查研究和宣传发动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制定工作方案和计划。

2、实施阶段(9月初12月中旬)。试点乡镇(街道)动员部署试点工作,全面开展试点工作。

3、总结阶段(12月中旬12月底)。试点乡镇(街道)查漏补缺,整改问题,完善制度,形成试点工作总结。

五、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建立市“双基工程”试点工作办公室,由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人事局、市民政局、市农办、市规划局有关同志组成,负责制定试点工作总体方案,协调指导试点工作的实施。试点乡镇(街道)党(工)委要高度重视,把实施“双基工程”试点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成立领导班子和专门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努力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2、创造特色。各试点乡镇(街道)党(工)委要在完成试点工作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勇于创新,创造特色,为面上推开提供经验。如富春街道可从经济较为发达和处于城郊农村的实际出发进行试点;新登镇可从经济中等发达和村规模大镇的实际出发进行试点;场口镇可从欠发达乡镇和村级班子薄弱的实际出发进行试点。

3、统筹兼顾。各试点乡镇(街道)要把开展试点工作与解决本地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与解决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整体推进。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三个最大限度”的总要求,紧扣社会矛盾化解、各类人群服务管理、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新兴媒体管理等重点工作,创新社会服务广利理念、政策体系、体质机制和方法手段。为加快“平安泗沥”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新农村”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工程

1、切实加强和改善民生。重点推进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困难群体救助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快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按要求全面完成各项民生指标任务。

2、推进民生服务“五小”工程。在全镇广泛开展以高度重视小诉求、妥善调处小纠纷、切实整改小隐患、认真解决小问题、努力办理小事情为内容的“五小”民生服务行动。

3、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在镇、村建立志愿者服务者管理中心、管理站,组建职业化、专业化、公益性社会工作者队伍。

(二)创新实施基层基础工程

1、深入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项目建设,建立健全便民服务机制。建立、完善镇便民服务中心,在村委会建立便民代办点;规范“中心”、代办点服务功能。

2、深入推进村民事务理事会建设。本着“未组建的抓组建、已组建的抓规范、已规范的抓提高”原则,完善和规范村民事务理事会功能,明确一名理事负责维稳、和治保工作,发挥其在管理基层事务中的应有作用。

3、深化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镇综治工作中心设置,完善和落实联调、联防、联动、联治、联创“五联”工作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应有功能。积极探索综治工作力量向末端延伸,实施“网络化管理”,形成覆盖全镇各个领域的综合治理网络。

4、进一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以深化平安村建设为重点,整合社会资源扎实开展平安村、单位、家庭、校园、医院、企业、市场、道路等系列创建活动,维护基层和谐稳定。

(三)创新构建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和处置机制工程

1、建立基层综治网络建设。形成综治办为综治网络中心,村委会为综治网络站,村小组为综治网络点的综治网络链。村小组组成综治理事会,设有1-2名综治信息员,负责对信息采集、报送和处置。同时,对综治理事会及信息员实行奖惩制度。

2、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按照要求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事项出台、实施的前置程序和必备条件,认真评估实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密切跟踪决策运行情况,及时调控稳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

3、深入推进“法治泗沥”建设。积极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村委会建立健全司法协理员队伍;在自然村培养“法律明白人”;依法推进行业规范、村规民约等社会规范建设;加强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和司法救助工作。

4、实现调解组织全覆盖。认真贯彻《人民调解法》,在村和单位、建立矛盾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在自然村建立维稳信息员队伍和人民调解小组、举办培训班、全面提升调解水平、建立激励机制,指导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5、加强司法调解工作。贯彻和谐办案理念,完善“公调对接”、“诉调对接”、“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在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等职能部门设立联调室,把调解工作积极渗透到工作的最前沿。做到案结事了,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对抗。

6、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工作制度。完善社情民意调查机制、班子成员定期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制度、公开听证制度,定期分析调度维稳工作机制。

7、完善涉法涉诉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经常性排查化解机制、案件评查甄别机制和源头防控机制。

8、建立健全常态化管理制度,完善排查整治长效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和安全隐患。

9、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急处置机制;以“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为目标,建立健全苗头隐患排查、研判、报送、预警和处置机制。

(四)创新各类群体的服务与管理工程

1、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建立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以公安派出所为主体,融合集镇管理办、工商分局等单位对驻镇人口进行管理,全面落实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分类管理新模式,确保流动人口底数清、动态明。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流动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双向管理协作机制。

2、刑释解教人员的服务管理。做到与每一名帮教对象见面、谈心,并建立帮教档案,同时,做好帮教对象的衔接工作。建立激励机制,鼓励镇内企业参与安置刑释解教人员,解决其生活、就学、就业困难。

3、加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关爱帮扶。落实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帮扶服务基础设施,规范帮扶服务工作。

4、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帮助。建立健全由镇综治办牵头,学校、家庭、共青团、妇联、民政、社保、司法所、派出所、法庭、村委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机制。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的服务管理及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的帮教管理,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教育管理模式,规范娱乐场所未成年人禁入机制。

5、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以镇司法所为主体对服刑人员实行电子信息化管理,运用GPS手机定位管理系统监管入矫人员,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信息联络员队伍,将触角延伸到自然村一级,确实做好对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工作。

6、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服务管理。全面清理排查,切实掌握此类病人的底数,肇事肇祸、诊断治疗、司法鉴定、监护状况等情况。协调相关单位及部门,确保此类人员司法鉴定率达100%。以现居住地为主,户口所在地为辅,分类落实管控措施。

7、“”等组织的防范控制。开展排查,掌握底数,建立台账,强化对重点人员监控和异地流入人员的管控措施。建立帮扶机制,开展教育转化和正面引导工作。

(五)创新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工程

1、健全打、防、控、管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公众安全感。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完善治安混乱地区和治安突出问题排查整治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要求中小学校配备保安员,加强校车管理,严防病车上路;加强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开展社区安防系统建设。

2、严密安全生产管理。推行安全等级管理,实行分类监管制度;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定期安全大检查制度。

(六)创新实施信息网络工程

1、加大技术防范力度,健全网上动态管理机制,加强网上基层信息排查、重点阵地控制、重点人员管控三大基础工作,强化网络监测、预警、侦查、控制、处置工作,及时发现、封堵、删除网络有害信息,健全落地查人、依法处理机制。

2、发挥网络综合管理部门统筹管理、督促检查协调指挥的作用,健全网络协调机制、应急处置、外联合作等机制。

三、工作步骤

我镇试点工作计划二年(从年3月至年12月),分三个阶段完成: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3月—年5月)。

成立镇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领导组,抽调专人设立专门办公室,出台《泗沥镇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镇社会管理创新动员大会,各村、各单位结合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切实可

行的创新措施,形成具体可操作的工作方案和办法。

(二)实施推进阶段(年5月—年10月)。

在镇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领导组的领导下,相关部门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镇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各类各项工作的组织落实。

(三)总结提高阶段(年10月—年12月)。镇及时总结经验,召开全镇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交流总结大会,研究建立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成立镇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试点工作日常事务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广泛开展业务培训、座谈讲座和实地调研等活动,提高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栏等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营造人人参与创新、人人共享创新成果的良好氛围。

(三)典型引路,项目推进

要将基层基础建设、矛盾预防、化解和处置工作体系建设、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社会管理创新重点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细化社会创新管理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单位、落实到领导。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细化分解实施方案,推动项目实施。

(四)明确责任,齐抓共管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为依据,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托现有的村级组织,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村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努力改善农村环境,繁荣农村文化,维护农村治安,救助困难群体,提高农民素质,树立农村新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便民、助民、利民、安民、富民为出发点,加强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建设、保障体系建设、社区服务建设、文化教育建设、平安建设,建成村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

方法步骤

试点工作从8月份启动,2012年年底前完成。通过试点,为我市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一)建立机构。镇党委、政府为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小陶镇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指导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八一社区村建设工作委员会在小陶镇社区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本村社区建设具体工作,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朱光亨担任。联系电话。通过建立机构,形成党、政领导,民政牵头,村两委主办,村民为主体,广泛参与的工作局面。

(二)动员部署。我镇试点村要在9月30日前开好镇村两级干部动员部署会议,村“两委”成员及村民代表大会,宣传《省民政厅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进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通知》和《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初稿),大力营造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良好氛围。由“八一村民委员会”改名为“八一社区村民委员会”应提交村民代表大会通过,逐级上报。

(三)制定方案。根据《省民政厅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进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的通知》精神和有关会议精神,根据我镇和八一村具体情况,确定社区建设的要求和目标,明确试点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制订出具有本镇本村特色的工作方案。明确具体任务、时间安排、方法步骤、工作措施等。

(四)组织实施。我镇试点村工作从10月上旬开始,根据我镇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展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在建设过程中,要将城市社区服务和管理的理念及做法引入农村,要借鉴城市社区建设和其它乡镇试点的成功经验,遵循“社区为主、政府推动、社会支持”的原则,按照“依靠群众、因地制宜,严格标准,有序推进”的总体思路,扎实有效地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和,试点村要列出详细的硬件、软件建设项目和实施进度表,责任明确到人,措施具体到位,切实保证试点工作在2013年元月底前如期完成。

(五)总结经验。试点村要形成定期工作分析汇报制度,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为市、镇两级开展试点工作提供指导。镇指导组要根据工作实际,强化工作指导,协调各部门完成各自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使命和任务,及时总结经验和做法。试点结束后,要认真梳理试点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仔细解剖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写好总结精神,为全镇今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做出典范并迎接2013年1月下旬由市里组织的由有关部门对试点村社区进行的检查评估和验收。

基本内容

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必须从解决农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根据农村的发展实际,当前主要在农村基础设施、民主政治、社区文化、社区服务、农村平安建设等五个方面推进。

(一)搞好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四通四改四化”进村入户,即水电路通、新型能源通、广播电视通、互联网通,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处理方式,社区道路硬化、环境美化、庭院绿化、公共设施亮化。

1、在青石自然山顶上建一个八一自来水厂,供八一村和大陶洋面等村民在大陶办厂的工人饮用水。

2、结合新农村沼气池建设,年内完成100口沼气池建设,建设沼气池的农户给予补助100元,对侧所、猪圈进行改造,实现侧所、猪圈、沼气池综合利用,每口再补助150元。

3、结合新农村“三清六改”工作,对村的民房前屋后种草皮、入户道路硬化;入户道路必须要达到宽2.5米,每3平方米补助1包水泥,实现进户小路硬化;对房前屋后绿化的,给予提供苗木。

4、在张坑自然村、前坂自然村各建设一个垃圾收集点。

同时,要完善试点村公益设施,在试点村实行“一校一园一室三中心”工程,即:一所村民学校、一个幼儿园、一个警务室、一个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农业服务、卫生服务、商业服务)、一个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阅览室、文化娱乐场所、体育健身场所)、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为农民提供生活、学习、娱乐、医疗、健身服务场所,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1、继续完善八一村农民夜校,以讲课内容进一步扩大,完善学校制度。实施“村民素质工程”,建立数字化的科技培训教室,培育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民能人作用。

2、在青石对原有的卫生所进行改造,建设成为八一社区服务站,为农民提供生活、学习、娱乐、医疗、健身服务场所,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3、将引进外资投资300万元,在张坑口建设一座“八一幼儿园”,以解决八一村及大陶片幼儿培育问题;

4、继续完善老人活动中心和图书馆,使老人活动正常,图书借阅正常。

5、继续完善文化娱乐中心,要逐步形成整个大陶处以八一社区为娱乐中心,对朱氏九节龙要进一步深化,注册升级,将民间活动引向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妇女秧歌队、篮球队和晚上露天舞厅。

6、继续完善八一村卫生服务所,扩大卫生服务所建设功能,添置相关器材,建设成为八一社区村服务站。

7、进一步完善健身场所,将原旧村部楼下的房间添置健身器材,建一个标准的健身场所。

(二)提升农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围绕“四个民主”、“四个自我”,通过建立完善“四权决策机制”、规范落实“四项制度”、开展“一项活动”不断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四权决策机制”即:以村党组织实施决策组织权、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实施表决权、村民委员会实施执行权、村民监督委员会和上级组织实施监督权为主要内容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四项制度”即:重大事项决策前报备制、村务公开制、财务管理制、村干部履职公开评议制;“一项活动”即:“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用好宣传阵地,强化舆论监督,设立意见箱、民情室、反馈栏,倾听民声、征集民意、落实民权,畅通民主诉求渠道。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切实依法保障广大村民群众的合法权利,提高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三)改进农村社区服务工作。一要建立健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阳光救助,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制度,有效解决困难家庭看病难问题。大力实施助医、助学、扶老、助残、助孤、济困慈善救助活动,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组织党员、干部、科技示范户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帮助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提高生产生活水平。二要大力抓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设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大力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开展“除四害”和爱国卫生工作,逐步消灭农村脏、乱、差现象,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三要完善农村培训功能,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四要完善信息传播功能。在试点村构建涉及农业管理、农情预报、农业技术、农产品销售、农民培训等“三农”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并延伸到协会、专业户、提高农村社区信息化水平。通过我市新农村信息网络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立各项方便实用的应用系统,为推动农业和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五要完善村民购物功能。在社区中设立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品小超市等购物场所,满足和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

(四)发展农村社区文化体育事业。采取上级部门争取一点、驻村单位支持一点、村民捐赠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进一步完善社区文化、体育、广播、信息等设施,深入开展农村社区图书室援建,丰富社区藏书量。因地制宜地组建具有乡土特色的文艺队伍,继承提炼当地的传统文化。以“村民教育日”、“村民文体活动日”、“社区读书日”等形式,在重大节日和节假日期间开展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娱乐和联欢活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陶冶村民情操,提高村民素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思想道德、家庭美德、农业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开展评选“五好家庭”、“文明户”、“学习型家庭”、“好儿媳”等活动,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宗族等活动,培养新型农民,营造农村和谐氛围。

(五)加强农村社区平安建设。推进农村社区警务建设,在八一村尝试建立“一村一警”的长效警民联系制度,继续完善建立一支干群结合、群防群治的治安联防队伍,提高社区治安防控能力。扎实开展“送法进村”活动,把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引向深入。要结合农民夜校定期举办法制讲座,引导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村民的法制观念。发挥农村治保调解组织的作用,强化农村社区沟通上下,化解矛盾的功能,努力建设秩序好、发案少、群众满意的安全社区。

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大组织领导的力度,用心探索,创新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同时做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一同部署、一体推进。

(二)明确职责分工。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中要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试点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发动相关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建设和利用农村社区平台,把服务扩展到村民。镇直有关部门、企业要与农村社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要制订具体帮扶方案,加大对试点工作的扶持力度。

(三)加大资金投入。镇财政要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各帮扶单位也要在资金上给予对口帮扶和支持。鼓励企业和个人以资金、设备、技术、信息等方式投入农村社区建设。积极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捐赠、投资方式兴办社区服务项目。逐步建立起以各级财政、村集体积累资金投入为主体,以各级涉农资金、单位帮扶投入为辅助,以村民自愿捐助,社会各界捐助为补充的农村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6篇

一、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把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把解决好城镇失业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起来,把市场调节就业与政府促进就业结合起来,打破城乡就业分割格局,建立以完善积极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就业培训、就业援助、服务到人头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一体的就业体系,促进我市城乡充分就业。

(二)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的目标是:从2006年起,通过3年的努力,使我市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城镇每年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每年不低于10万人;2008年末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到28%以下。中心城区在2006年基本实现城乡就业比较充分,近郊区县在2007年基本实现城乡就业比较充分,远郊县市在2008年基本实现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比较充分的考核目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适龄劳动力就业率达90%以上,其中"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80%以上;90%以上的社区建成充分就业社区,消除"零就业"家庭;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全部建成充分就业社区;7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向非农产业转移)。

(三)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通过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完善"三项制度"、建立"六大体系",即健全完善积极就业政策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包括进入我市务工的外地农民工)的普惠制度、针对持《优惠证》人员的扶持制度、帮助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制度,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乡一体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劳动力市场体系、就业培训体系、就业援助体系、服务到人头的工作体系和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促进城乡劳动者实现开发就业、平等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

二、对城乡劳动者就业实行统筹规划和统一的就业政策

(四)统筹规划城乡就业工作。在搞好城镇就业的同时,把农村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城乡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坚持把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与统筹城乡就业相结合,坚持把城镇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统一安排,同步实施,综合考核。坚持把扩大城镇就业、降低城镇失业率、解决失地农民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范畴,使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城乡比较充分就业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综合目标考核中的比重不低于10%。

(五)制定城乡劳动力就业、失业的界定标准。准确界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失业标准,在2006年6月底前根据其从业时间、收入水平、收入来源以及对生产资料的拥有情况等因素制定出具体的界定标准。根据界定标准,将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或在城镇就业以及外出经商务工的本地农村劳动力,纳入就业统计范围,并对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失地无业劳动者(包括人均耕地少于0.3亩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失业登记。对虽有土地,但同时又有其他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者,在纳入就业统计范围的同时,实行求职登记。

(六)建立城乡劳动力动态管理机制和失业预警机制。全面实施就业实名制度,在2006年6月底以前完成对全市城乡适龄劳动力就业、失业、培训、社保等情况的调查,建立起城乡劳动力资源数据信息库;从2006年7月份起对全市城乡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和就业服务,并逐步加以完善。建立劳动力抽样调查制度,从2006年开始,每半年对城乡劳动力的就业状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为决策和目标考核提供科学依据,并逐步建立起失业预警机制。

(七)落实城乡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制定出台的各项积极就业政策,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提供免费的职业培训(包括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对进入我市城镇的本地和外地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给予一次性培训补贴;对城乡所有劳动者和进入我市城镇的外地农民工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等。扩大《再就业优惠证》发放范围,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国有、城镇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关闭破产企业需要安置的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且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失业的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作为享受扶持政策的凭证,提供相应的促进就业扶持政策。在完善企业招用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的同时,试行企业招用农民工的社保补贴政策。

三、建立为城乡劳动者服务的职业培训体系

(八)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大力加强公共培训机构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培训,鼓励用人单位、具有资质的各类职业和培训机构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形成以区(市)县就业训练中心为主体、社会各类培训机构为补充,能够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组织体系。推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办法,根据培训项目招标确定培训机构,按照培训协议验收培训成果,给予职业技能培训经费补贴。建立对培训机构进行检查、评估和淘汰的动态管理制度。

(九)切实加强对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培训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落实资金安排和任务分解,对培训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从2006年开始,用3年的时间对所有农村富余劳动力普遍开展一次免费的引导性培训,指导其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其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结合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复转退军人的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转岗转业再就业技能培训,每年再就业培训数量不低于12万人;鼓励初、高中毕业未升学的失地无业农民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对获得毕业证书和《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学员,由劳动部门认定后给予50%的学费补贴;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结合产业发展和项目开发,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服务,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有条件的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进一步完善以新毕业大中专学生为对象的"青年职业见习"制度,提高青年的就业竞争能力。加强在职职工培训,实施"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工程"、"新技师培养计划",加快培养大批技术技能劳动者,注重开展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培养企业急需的高级技能人才。到2008年全市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技能人才的比重达到5%以上。

(十)加强职业技能实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以市、区(市)县就业训练中心为基础,统一规划建设公共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操作训练。完善和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初次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从2006年开始,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每年递增5%。

四、建立为城乡劳动者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十一)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市、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劳动保障和就业服务工作机构,与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培训机构以及已认定的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培训机构组成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的服务工作网络。2006年全市所有城镇社区、农民集中居住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都,要建立劳动保障和就业服务工作机构。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城乡网络互联互通。建立市、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网络建设纳入全市信息网络建设统一规划;建立城乡劳动力市场供求预测和信息公开制度。2006年,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已与528个街道(乡镇)、社区联网的基础上,实现所有城镇街道、社区和农村重点镇、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联网运行;今后,凡是新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都要实现与全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的联网。

(十二)为城乡劳动者提供便捷有效的公共就业服务。实行全市公共就业服务统筹管理,在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服务计划、项目、工作流程和服务规范的基础上,使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得到规范服务。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城乡劳动者实行公平待遇,对登记求职的农民工提供免费的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建立城乡劳动力分类服务的工作机制,针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进城农民工的就业需求,区别制定工作计划,并抓好组织实施,促进城乡就业协调发展。完善已开通的"12333"劳动保障热线服务功能,免费为城乡劳动者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十三)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已建成运行的成都市"就业援助962110"援助体系,按照"有话必接、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援必成"的要求,积极开展援助工作,兑现"就业困难人员不挑不选,两个工作日安排上岗"的承诺。建立完善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援助申请、核实情况、开展援助、安排上岗、回访登记等工作制度,开展规范化的援助服务。健全公益性岗位申报、收集制度;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作用,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职介机构、社团等社会力量提供适合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在区(市)县之间、街道社区之间调配使用岗位,实行公益性岗位政府主管部门统一调配制度。

(十四)拓展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在完善现有公共就业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开展"职业素质测试"、"远程面试"等个性化服务,有效提高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06年各区(市)县开通"远程面试"系统;2007年,市和区(市)县建立"职业素质测评"系统并切实开展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以,进城农民工为对象的"春风行动",在对农村劳动力实行《求职登记证》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农民工就业信息智能化(1C卡)管理体系,全面掌握农民工就业动态;加强对农民工就业和维权的宣传,通过印制"农民工维权扑克牌"向农民工免费发放、制作"农民工维权电视宣传片"等措施,切实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

五、建立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权益的劳动用工管理体系。

(十五)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改变劳动、人事、工商等部门分头管理模式,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统一管理各类职业介绍中介机构、人事中介机构、劳动力(人才)信息中介机构。加强市场监管,打击非法中介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十六)完善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大力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3年行动计划。2006年全市城镇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0%以上(其中农民工达到60%以上),2007年全市城镇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其中农民工达到80%以上),2008年全市城镇职工劳动合同实现全覆盖(其中农民工达到90%以上)。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2006年内,全市建筑行业企业和建筑施工项目实现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和担保制度全覆盖,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健全全市、各区(市)县农民工维权投诉举报热线的工作制度,受理投诉结案率达到95%以上。

(十七)强化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监督检查。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条例》和《成都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健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制度,全面推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逐一对全市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进行采集,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2006年上半年完成全市国有、集体、股份制、外资和私营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信息采集;2006年下半年完成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信息采集;2007年上半年完成全市个体工商户的劳动用工信息采集。在2007年内建成全市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基本信息数据库,形成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全方位、全动态、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机制,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2006年9月前完成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仲裁结案率达95%以上。

六、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的联动机制(十八)完善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办法。全面落实《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暂行办法》(成府发[2003]7号),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工伤、医疗、养老保障,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完善我市综合保险制度,按照与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相衔接、可转移的原则,建立农民工个人账户和缴费年限记录。加大综合社会保险的扩面工作力度,使综合保险参保覆盖范围逐年提高,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别较上年递增长20%、25%、30%。

(十九)切实解决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认真执行《成都市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和《成都市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成府发[2004]19号),在已解决1991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期间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保问题的同时,重点做好已征地政府补贴按时足额到位工作,确保已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2004年1月1日以后发生的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只要符合参保条件的,由征地部门在征地时为其办理社保手续,并一次性为征地农转非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纳入社保覆盖范围。建立征地农转非人员失业保险制度,2006年以后新征地的农转非人员全部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二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新型养老保险体系。在清理、整顿原个人储蓄式农村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按照"广覆盖、低费率、可转移"、"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模式,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06年,在中心城区试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选择l一2个条件成熟的近郊区县开展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同时选择1个远郊县市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试点工作。用2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办法。

七、切实加强对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的领导

(二十一)成立成都市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都市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对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劳动保障局。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确保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督导制度,2006年从市级机关中抽调20名局级干部(任组长)、80名处级或后备干部组成20个专职督导组,分别对20个区(市)县的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进行督导;各区(市)县也参照市上的做法抽调机关干部"分片定责入户"促就业。充分发挥各派、工商联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促进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做好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的局面。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通过开辟专栏等形式广泛宣传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和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城乡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营造全社会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的良好氛围。

(二十二)加强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利用国家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所安排的资金,切实加强就业服务能力建设。按照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到人头的工作体系的要求,通过实施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劳动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项目、劳动保障监察信息数据库建设项目和就业服务工作人员能力建设项目,建设覆盖全市城乡的基层就业服务工作平台以及延伸到基层平台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城乡适龄劳动力电子信息档案和劳动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建立全部用人单位用工电子档案和单位就业劳动者基础数据库;建设就业援助信息网络系统(即"就业援助962110"电话服务系统);加强对就业服务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十三)落实试点工作资金和工作经费。市和区(市)县根据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的需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对促进城乡充分就业资金的投入,将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所需资金足额列入财政预算。促进城乡充分就业资金主要用于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贴息、劳动力市场和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等。中央和省财政分配我市的就业补助费及市级财政安排的就业补助费的分配下拨与各区(市)县促进城乡充分就业资金的筹集使用、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及工作实效挂钩。切实加强对促进城乡充分就业资金拨付使用的监督检查,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整个试点工作所需的资金将主要由我市统筹安排,同时,请国家对我市的试点工作提供资金支持,主要用于公共就业服务的能力建设。

(二十四)搞好配套改革。深化户藉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和城市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完善农民工子女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办法,逐步放宽农民工在城镇定居的条件,积极探索已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农村劳动力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方式,为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和在城镇就业创造条件。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7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健全制度体系,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公共卫生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着力打好基础,提升质量,巩固成果。在巩固完善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分级诊疗、医保支付方式、药品(耗材)保障供应、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使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全面提升。

(二)总体目标

2020年,全面持续深化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符合卫生行业特点和体现城市公立医院用人自的人事薪酬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全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开,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秩序基本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慢性病综合防治更加有效。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形成健全高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

(三)改革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立足区情,先行先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已明确的改革任务,加大推进力度,提升改革成效;对指明方向,需要探索的改革要求,先行先试、勇于突破,探索建立符合辖区实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3.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创新医疗、规范医药、健全医保,实行“三医联动”,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使各项改革措施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4.创新体制,完善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把着力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相结合,不断健全长效、充满活力、规范有序的改革运行新机制。

二、实施范围

区属各医疗卫生单位。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1.完善分级诊疗病种管理。完善区级医院负责250+N种常见病、多发病,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50+N种普通病的诊治机制,推动医疗机构功能精准定位,合理分工。在落实省、市、区、镇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500种疾病诊治的同时,市、区、镇医疗机构每年分别新增5个及以上分级诊疗病种。所有病种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占出院病例数≥50%。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

2.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拉开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全面落实。按照区医保局《关于转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全面落实市、区医保部门制定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措施,坚持总额预付制度,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符合市各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病种,参保患者住院不设起付标准,按照评估确定的病种定额标准,统筹区内三级、二级、一级医疗机构分别按60%、70%、80%的比例进行报销,参保患者承担定额标准内个人自付费用,超出定额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遵循“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原则,鼓励医疗机构规范诊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根据《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的精神,统筹区域内一级(乡镇)、二级(县区)、三级(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分别为300元、600元、1000元,政策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为80%、75%、65%。转市域外(省级)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3000元,政策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为50%。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医疗机构,有序就医。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确保医保基金区域内支出率同比增加5%以内。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财政局

3.动态调整分级诊疗病种支付标准。区卫健局组织专家对区属医疗机构诊治能力进行评估。区医保局根据《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规定及区社会发展和基金收支状况,确定新增加的分级诊疗病种,并适时调整起付线和支付比例,其中,起付线调整幅度在统筹区内一级(含未定级)、二级、三级、统筹区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50、150、400、1000元以内、支付比例调整幅度5%以内,由区医保局会同财政部门予以调整。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财政局、区卫健局

(二)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机制创新。

4.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强化区“医管委”和“医管办”监管职能,对2所公立医院发展规划、章程制定、重大项目实施、财政投入、绩效考核等重大事项进行有效监管。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用人自,健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提高医院内部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医院收入支出结构,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控制在10%以内,全面提升医院决策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

5.加强对公立医院监管和绩效评估。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单位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薪酬挂钩。对服务效率高、技术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社会评价高的医疗机构适当提高补偿总额和绩效工资总量;个人考核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挂钩。建立健全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对社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建立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改进机制。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

6.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根据省、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制定完善辖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及规模,为社会办医留足空间。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坚持在每个建制镇办好1所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加强基层“中医馆、国医馆”建设,鼓励发展上规模、有特色的非公立医院。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医保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

7.完善区域医共体建设。以医院为龙头,联合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及民营医院,组建区域性医疗共同体。以建设信息系统为抓手,推进医共体工作,实现“基层首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目标。医共体内实施逐级转诊,通过医保杠杆重点推动向下转诊,确保区级医疗机构向下转诊率达到5%以上,向上转诊率逐步下降,引导医共体主动开展疾病预防、健康等管理,规范、合理使用医保费用。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医保局、区人社局

8.完善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将村卫生室纳入卫生院统一管理,实行乡村卫生机构行政、业务、人员、药械、财务、绩效考核“六统一”管理。镇卫生院每月对村卫生室开展1次综合或专项督导,每月或每季度进行1次综合或专项考核,将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收入与服务质量、数量和群众满意度等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设施设备,改善乡村医疗条件和就医环境。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发改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区财政局

9.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对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进行监督管理,将远程医疗服务纳入当地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医疗机构之间直接或通过第三方平台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要签订远程医疗合作协议,约定各方责任、权利和义务。远程医疗邀请方开展医学影像、病理、心电、超声等检查,受邀方进行诊断,收费标准按照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执行。邀请方留取部分诊断费用后,将其余部分拨付受邀方。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工信局、区医保局、区人社局

10.开展日间手术试点。由医院牵头组建日间手术联盟,积极开展日间手术。根据省、市卫健主管部门确定的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遴选符合区实际的日间手术病种,区医保局确定病种支付标准,不得将单病种包含的费用转移至门诊。医院三、四级手术占全年手术总量比例≥50%。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医保局

(三)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

11.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本药物使用激励机制,提高基本药物使用占比。推进基本药物分级保障,基本药物分级使用品规比例或金额比例应当逐年提高,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品规比例分别不低于30%、50%、70%或金额比例分别不低于20%、45%、50%。完善二、三级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衔接的用药机制,实行签约慢性病患者“长期处方”政策,将医保目录内部分非基本药物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引导慢性病等疾病患者到基层就诊,减少其往返医疗机构的次数。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12.全面落实药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区属公立医院所用药品、医用耗材均通过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进行阳光采购,强化监督制约,完善配送管理,利用药品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供需信息双向反馈机制,确保采购信息共享,保障临床用药,有效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价格,确保采购工作阳光、透明、公平、公正。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13.强化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管理。加强区属医疗机构临床药师队伍建设,全面开展临床用药一线监督,重点监控临床辅药品、营养性药品和高价格药品的使用,对各级医疗机构使用金额排序靠前的药品和医用耗材实行动态监测,定期分析通报,促进合理诊疗,保障合理用药。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14.保障药品使用安全。全面执行药品网上集中采购政策,进一步落实药品采购“两票制”规定,统一采购配送。严格执行省上制定的高值耗材采购办法,加强重点监控药品、超常使用药品、高值医用耗材跟踪监测,及时预警干预,严格执行短缺药品监测和报告制度。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均设立总药剂师,发挥用药指导作用,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四)改革完善综合监管制度。

15.建立健全区属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机制。落实政府职能部门对医院的监管职责,建立综合监管制度,强化会计和审计监督。建立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协调机制和督察机制,建立医保基金监管长效机制,制定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方案,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机制。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财政局、区医保局

16.建立健全区属医疗卫生行业信用机制。将医疗卫生行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医疗卫生行业黑名单等制度。完善医保协议管理,对发生欺诈骗保实行一票否决制。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工信局、区医保局、区市场监管局

17.建立健全区属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制度。指导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依法执业管理组织,在区卫健局设立综合监督股,落实岗位职责和专门人员,规范各项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提升依法执业水平。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五)建立灵活开放的选人用人机制。

18.落实经营管理自。按照“管好放活”的要求,充分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在人员招聘使用管理、内设机构、岗位设置、中层干部聘任、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医务人员职称评聘、医疗业务发展等方面的自,优先保证基层用人需要,在薪酬、职称聘任和职业发展等方面,优先向基层倾斜。区属公立医院补充事业编制人员以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为主,按照政府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相关规定和程序办理,自主设置岗位条件,自主公开招聘。招聘的备案人员经区政府核准后依法依规签订聘用合同,报编制、人社部门备案。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社局、区卫健局

19.完善基层人才招聘编制管理制度。在现有编制总量内,合理核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创新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方式,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统筹考虑,按照国家规定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形成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对医院紧缺、高层次人才,可按照区人才引进的相关规定予以招聘,结果公开。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区卫健局

20.健全完善绩效管理制度。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在核定的收支结余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职工绩效奖励。落实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补贴和工作津贴,提高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收入,激发活力和动力。公立医院实行内部考核与奖惩,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挂钩。完善公立医院用药管理,严格控制高值医用耗材的不合理使用。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医院的药品、耗材、大型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区财政局

21.积极推动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因岗定薪,同岗同酬,岗变薪变,优绩优酬,允许卫生技术人员薪酬高于当地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制订薪酬标准时应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以及支援基层和突出贡献人员倾斜,充分调动积极性。健全以岗位医疗质量、工作量、医疗费用控制、患者满意度、医德医风等为重要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薪酬兑现挂钩,逐步建立医务人员薪酬动态调整机制。将医疗机构通过执行省上药品和耗材招标采购、流通、使用等方面改革政策降低的费用,主要用于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40%,公立医院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自主进行收入分配,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以及支援基层和贡献突出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卫健局、区医保局

22.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加强医教协同,加快学科带头人培养,对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以上学历临床医师,按照规定接受规范化培训。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特岗试点。严格落实乡村医生准入、退出和绩效管理制度,继续安排培养大专村医,试点推行乡村医生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稳定推进乡村医生队伍职业化建设。到2020年,力争使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中心卫生院每万服务人口都有2名全科执业医师。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区委编办

23.创新医疗卫生人才发展。制定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优化卫生人才队伍结构。认真落实国家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纳入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的各项规定和优惠政策。加大基层人员激励力度,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制度,稳定骨干人才队伍。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

(六)强化政府主体责任。

24.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以及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支农、支边公共服务等投入政策。全面掌握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负债总量,采取多种渠道,逐步偿还和化解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历史债务,逐步降低医院资产负债率。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卫健局、区医保局

(七)切实加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25.加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依托区居民健康信息管理平台,搭建区域卫生健康信息虚拟专用平台。完善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优化服务流程,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系统应用,规范远程诊疗、检查检验、用药等服务行为。实施健康医疗信息惠民行动计划,推进智慧医疗建设。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工信局、区医保局

四、时间安排

(一)启动实施阶段(8-9月)。依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及省、市《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方案》,结合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工作路径,完成时限、考核指标,按照方案进行安排部署。

(二)深化推进阶段(9—10月)。按照总体要求,全面实施各项改革措施。

(三)完善提升阶段(10月以后)。按照2020年、2020年两个时间节点,认真总结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提升改革水平,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府责任。加强医改工作领导,层层落实责任,严格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根据综合医改试点方案和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区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要切实把医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统筹协调医疗、医药、医保工作,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明确年度目标和时间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财政投入,完善补偿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强化政府推进综合医改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各级财政主导的多元化卫生投入机制。转变投入方式,完善补偿机制,切实保障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落到实处。

(三)增强部门合力,统筹推进实施。围绕国家、省深化医改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顶层设计,突出政策导向,紧密衔接省医改政策措施,形成叠加效应,统筹推进实施。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形成推进落实各项改革任务的工作合力。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8篇

中共__镇委员会关于印发《__镇村务公开进农家试点工作方案》的通 知各相关村党支部,镇属各相关站所:现将《__镇村务公开进农家试点工作方案》印发,请按照方案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二0__年x月__日主题词:村务公开进农家 试点方案 通知__镇村务公开进农家试点工作方案

为了适应农村工作新形势的需要,不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扎实推进村务规范化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人的增加,根据区组发[20__]__号关于《__区村务公开进农家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根据本镇实际,特制定本试点方案:

一、目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开展村务公开进农家试点工作,是完善村民自治,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措施;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开展村务公开进农家试点工作,细化公开内容,规范公开方式,严格公开时限,扩大公开范围,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村务民主管理,拓宽群众参政渠道,增强村民自治功能,切实保证村民履行好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权,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整体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和农业部、财政部、审计署联合下发的《关于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意见》精神,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民利,作为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把强化村级组织民主监督、规范村务公开作为新农村建设中民主管理的核心来抓,真正实现群众明白、干部清白,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三、试点村及时间

试点村确定在__x村,试点工作从20__年x月开始,至20__年x月底结束,为期一年。

四、试点内容

村务公开进农家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实行“三公开、五规范、三监督、一考核”。 (一)三公开: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 (二)五规范:

1、规范公开内容。 (1)党务公开:根据党建推进计划,实行分季度公开。

第一季度:公开支部委员分工、党建工作计划、党员设岗定责、党组织和党员承诺、“先锋工程”计划等内容;

第二季度:公开发展新党员情况、表彰奖励先进、“先锋工程”典型培植等内容;

第三季度:公开党员设岗定责、党组织和党员承诺制完成进度、“先锋工程”实施进展等内容;

第四季度:公开党员民主评议结果、党费收缴情况、违纪党员处理等内容。 (2)村务公开:坚持灵活性、及时性、固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事前、事中、事后”三公开、群众点题公开等方式,按季度公开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支农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规划、村干部岗位分工、重点项目干部挂项、重大事项决策、重点项目建设、宅基地审批、计生指标分配等村务内容。 (3)财务公开:根据本季度财务发生情况,坚持应公开、尽公开的原则,主要公开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收支、“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种服务费收支、土地征用补偿费收支、集体土地果园承包转让费收支、固定资产租赁出售收入、救灾救济扶贫助残款项接受和使用、村社干部报酬发放、办公经费开支、村社债权债务等内容。

2、规范公开形式。在坚持“一村一栏(公开栏)、一社一榜(公开榜)”的基础上,制做“村务公开明白卡”发放到户,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3、规范公开时间。按照《__区村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村务公开的时间分别为x月__日、x月__日、__月__日、__月__日。群众关注的热点事项和重大事项要做到随时公开。

4、规范公开程序。 (1)公开准备。根据本季度村务运行情况,由村两委对村务公开内容先进行整理。党务由村党支部书记把关审核;村务由村委会主任把关审核;财务由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查,村主任、理财小组长、 会计签字后,报镇经管站审核。 (2)抓好公开。在固定的村务公开日,坚持“栏、榜、卡”内容一致的原则,由镇上统一安排部署,村委会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开,社里在村务公开榜进行公开。村社干部包社包户,于公开日当天把“村务公开明白卡”发放到每户农户,让群众及时知晓上季度村务运行情况。  (3)意见处理。建立《村务公开意见建议处理登记薄》,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对群众的质询意见,认真记录,做好调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对无异议的问题认真解答。

5、规范公开档案。村党支部、村委会要专门建立村务公开档案,制做《村务公开登记薄》,登记每次公开的时间、项目和内容,并将每次公开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三)三监督:

一是公布公开监督电话。镇、村要公布村务公开监督电话,指定专人进行受理,广泛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二是设立公开意见征求箱。在村委会设立固定的意见箱,每周由专人负责开启,做好意见收集工作。

三是推选村务公开监督员。村上推选5人组成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审查监督村务公开各项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公开程序是否规范、公开面是否家喻户晓,并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情况。 (四)一考核:镇上将村务公开进农家工作纳入试点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终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镇党政办、经管审计站负责做好村务公开指导工作,对公开内容不真实、明白卡发放不到位、群众意见答复不及时的,除年终不得评先选优外,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五、方法步骤村务公开进万家活动试点工作从x月__日开始,分为六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宣传动员(20__年x月__日—x月__日)。召开相关会议,做好试点工作的宣传动员和安排部署,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第二阶段:资料准备(20__年x月__日—__月__日)。党务公开由支部书记负责审核把关,村务公开资料由村主任审核把关,财务公开公开资料由民主理财小组审查后由镇经管站审核把关,所有公开资料报区委组织部审核后印制好入户卡待公开。第三阶段:全面公开(20__年__月__日)。村委会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开,社里在村务公开榜进行公开,公开日当天把“村务公开明白卡”发放到所有农户家中。第四阶段:反馈问题处理和公开档案整理(20__年__月__日—__月__日)。处理和解释好群众提出的问题,整理归档公开资料。第五阶段:规范运行(20__年__月__日—20__年__月__日)。按照程序,做好20__年第x季度、20__年__、__季度的公开工作,通过运行,完善各项制度。第六阶段:总结验收(20__年__月__日—__月__日)。组织人员对试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总结经验,完善方案,上报总结报告,准备在全镇逐步推开此项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镇上成立了由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组长,党办、民政办、财政所、经管审计站、土管所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__x村由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负责此项工作,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健全完善制度。试点村应在村务管理规范化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理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接待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责任考核制度》等相关制度,以制度促进村务公开规范化、经常化。

(三)总结工作经验。要坚持边开展试点工作,边总结经验,认真分析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在实践中及时予以补充和完善。试点工作结束后,试点村要认真写出书面汇报,于20__年x月__日前,报送镇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附:1、__镇__x村第x季度村务公开进农家明白卡 2、__镇__x村村务公开栏模板__镇__x村第×季度村务公开进农家明白卡项目主

容党务公开 1、 2、 3、 4、 5、政务公开 1、 2、 3、 4、 5、财务公开上季度结余: 元本季度支出: 元本季度收入: 元本季度余额: 元本季度主要收入: 1、 2、 3、 4、 5、 6、合计: 元本季度主要支出: 1、 2、 3、 4、 5、 6、合计: 元欢迎广大农户参与监督,如对公开内容有异议,请及时拨打监督电话反映或在意见建议征求箱中提交您的意见建议。

联系人: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9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学校消防安全教育试点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消防法》为主线,以提高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素质为目标,认真摸索和总结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经验。通过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消防安全教育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强化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素质,实现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和“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目标。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后向全市推广,以推动全市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的全面开展。

二、组织机构

成立××市消防安全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机构组成如下:

组长:××市教育局××*副局长

副组长:××市消防局副局长××*

成员:××市第二中学校长××*

××市公安消防局防火处处长××*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市公安消防局防火处参谋××*、××*、××*

试点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指定一名领导具体负责,抓好试点工作。

三、工作内容

以建立组织、完善制度、宣传教育、考核考评、健全档案为试点工作内容,全面开展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努力创建安全和谐校园。消防安全教育试点单位如成绩突出,拟提请以市政府或以市公安局、市教育局的名义进行表彰,并挂牌。

(一)试点单位要成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本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工作。逐级建立相应的消防安全组织,分类建立保卫人员、教职工、学生三支义务消防队伍,定期开展消防培训、宣传教育、检查巡查、灭火演练等活动。

(二)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定期议事制度,及时收集掌握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本单位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并落实包括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宣传教育、防火检查巡查、用火用电等在内的消防安全制度,做到“以防为主,防消结合”,使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依托校办刊物、广播站、校园网以及宣传栏、文化橱窗等设施进行动员发动,向广大师生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普及防火、灭火和自救逃生知识;定期对消防安全知识授课老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学质量,落实每学期消防安全教育不少于2课时的规定;在当地教育、消防机构的指导下,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校区每幢建筑物出入口和公共建筑内设置《学校防火安全公约》牌,并在显著位置设置消防宣传图板和宣传标志等;每年组织一至两次灭火和逃生演习,节假日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四)考核考评。每学期对学生学习掌握消防安全知识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列入素质教育成绩;每年对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以及消防安全知识授课老师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评,考评成绩作为年终评先评优依据,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不合格者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对于积极参加消防宣传教育活动的学生也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并颁发证书。

(五)健全消防工作档案。分级建立消防基本情况登记册、消防组织人员登记册、火灾情况登记册、消防设施器材登记册、消防宣传教育情况登记、防火巡(检)查记录、火灾隐患整改记录、消防会议、活动记录等有关档案资料,确保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底子清、情况明。

四、步骤和时间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2006年5月16日至5月22日)。市教育局、市消防局组织调研组对全市部分地区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情况进行调研,了解掌握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的重点、难点,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制定切合实际的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单位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宣传发动(5月30日前)。在××市第二中学召开试点工作动员大会,由政府组织,公安、教育等职能部门参加,市领导、市教育局、市消防局有关领导参加。通过各种媒介和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发动活动,努力营造关心消防、学习消防、积极参与消防安全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

第三阶段:具体实施(5月31日至2006年6月20日)。这一阶段,各试点单位都要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日程安排表,并按时逐项抓好落实。市教育局、市消防局要深入试点单位具体帮助指导,高标准、严要求地推进试点工作。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要深入试点单位进行检查指导,确保试点工作的有序有效地进行。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6月20日至7月5日)。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各项制度和档案资料。市教育局、市消防局组织对试点单位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在此基础上,形成经验材料,供各地学习借鉴。

第五阶段:经验交流(9月16日至9月30日)。拟定于2006年9月份在第二中学召开由全市各地市教育、消防和市直学校有关领导参加的现场会议。组织参观第二中学试点工作成果,互相学习交流工作经验,以此全面推进我市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五、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扎实开展试点工作。开展学校消防安全教育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公安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经验交流会精神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动我市消防宣传“进学校”的重要措施。各级领导和负责同志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试点工作中,切实抓出成效。

(二)试点单位要在市消防、教育等有关职能部门具体帮助指导下,及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第10篇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七、八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国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思路,采取先行先试、循序渐进、稳妥推进、全面推广的方法步骤,积极启动我镇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在社会养老方面保基本、兜底线的功能和辐射、示范、带动作用,使我镇公办养老机构资源效益达到最大化的目的,推动我镇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试点单位概况

(一)试点简介。我镇位于县南部,与新余市分宜县接壤,距县城23.6公里。全镇总面积117.3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1个直属队,116个村民小组,132个自然村,总人口5039户17110人,人均年龄在43.5岁左右,60岁以上老人2705人,人口趋于中老年化,而且孤寡老人较多,全镇五保户152户156人,其中孤寡老人就达152人。目前,我镇公共养老职能由镇养老院承担,其服务范围现已辐射到邻近乡镇。

该敬老院座落于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小坪村境内,离集镇1公里,占地面积80余亩,建筑面积4759.5平方米,由生活区、休闲区、种养殖区三个功能区组成。院内亭台楼阁、青砖黛万,雕镂画栋,古色古香;绿树成荫,鱼水嬉戏,人文、自然、绿色浑然于一体。

生活区由住宿楼、餐饮楼和卫生楼构成。住宿楼现有单层宿舍楼三排,房间100余间。目前有床位150余个,入住老人109人。在房间布局中,充分考虑了老人各种情况,配置了单人间、标间、三人间、四人间等,满足不同老人的居住需求。房内配备了电视机、衣柜、单独卫生间等设施设备。餐饮楼分厨房、餐厅、储物室。厨房配备了现代化的餐饮炊具,功能齐全,充分满足老人饮食方面的各类需求。卫生楼有急诊室、公共浴室和理发室等;休闲区由“休闲广场”、“康复室”、“阅览室”、“散步长廊”构成。喷泉、凉亭、健身器材、报刊杂志等完善的休闲娱乐功能在全面满足老人各类娱乐休闲需求的同时,更加深入地关注老人精神生活,为老人营造出自由自在,快乐舒适的生活环境;种养殖区由种殖区和养殖区构成。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提高自身供给能力,极大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自产的蔬菜、肉类等绿色无公害不仅保证了老人的饮食安全,更为老人提供了天然健康的饮食营养。

(二)工作开展情况。结合试点改革的任务要求,一是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完善。以文件要求为指导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完善,重点建立健全了老年人经济情况、身体状况为重点的评估制度,入院甄别标准,社会评议和公示制度。在具体改革措施开始实施前形成制度规范,让制度先行;二是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休闲广场、种养殖区建设、宿舍楼修缮等继续加大投资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服务功能;三是挑选业务骨干参加服务技能培训。在现有人员队伍中挑选业务能手、技能骨干等参加学习培训,超前适应公办民营化后养老院的经营和管理,为改革做好充分准备。

(三)与试点任务相关工作基础。一是功能化分区已现雏形。公办养老院改革之后原则上实行“一院两制”,对老人的服务和管理将实现差异化,因此功能分区就非常有必要。目前,该院生活区、休闲区等已初步形成区域分隔,为差异化管理和服务奠定了硬性基础;二是初步建成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目前该院主要管理和服务人员都具备多年养老院的工作经验,在如何经营管理养老机构、如何服务好老人等方面都具备较强的能力素质,为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奠定了人才基础;三是摸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养老服务制度。该院多年的运营管理及与老年人的相处沟通中,探索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养老服务制度,不仅充分符合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规律,让老年人乐于接受,更适应该院的日常运营管理。

(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1、有利条件:一是我县老龄化加速,社会养老力量严重不足。我县老龄化水平高于全国14.8%的平均水平,老龄化加速的同时,社会养老力量又严重不足。另外,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多数家庭都缺少足够的人力和精力照顾老人。因此,我镇养老院民营化的市场空间很大;二是该院现有的资源条件为改革试点奠定了一定的软硬基础。尤其是在自然环境方面,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是老年人追求回归自然、颐养天年的好地方;三是性价比优势。与纯商业化养老机构价格昂贵相比,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后不丢公共属性,不以营利为目的,在利用现有公共资源来弥补社会养老力量的不足方面具有物美价廉的优势;四是农村老年人的观念在慢慢转变,逐渐接受社会养老这一养老方式。2、不利条件:一是民营化经验欠缺。公办养老院在推入市场后如何应对市场竞争,如何应对市经风险,在实践经验上存在不足;二是硬件条件要在民营化后充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上还严重不足;三是业务队伍人员结构失衡,突出表现在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方面。该院目前业务人员平均年龄40岁左右,男性占比偏高。尤其缺少专业的女性护理师。

三、试点主要目标

一是面对社会养老力量薄弱、费用昂贵而非困难户或五保户等普通群众养老需求层次稍高的现状,通过改革,提高该院服务档次,满足普通大众的养老需要;二是改变以往养老机构只重解决温饱单一化功能,实现服务功能多样化;三是增强该院自身存在能力。通过改革,使部分养老服务民营化,从而增加经济收入,实现“以院养院”的目标,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四是探索出一条社会养老新路子。在家庭养老逐渐缺失,农村社会养老负担不起的现状下,通过该院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养老的新路子。

四、具体任务和时间安排

(一)调查阶段(2014年5月1日至6月30日)

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走访等调查方式掌握我镇老年人社会养老需求情况。同时可委托专业社调单位对我县养老市场的需求度、消费能力、服务类型等方面做好市调,为改革决策提供准确真实的参考材料。

(二)筹建阶段(2014年7月1日至9月30日)

在县民政局的指导下,根据调查结果和该院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改革内容,科学制定具体的改革执行方案。另外,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出良好的改革氛围,为顺利推进改革蓄势造能。

(三)启动阶段(2014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

遵循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稳妥推动、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启动改革程序。在硬件建设方面切忌求大求全,要充分结合实际发展,既要注重眼前也要着眼未来,统筹兼顾、有所侧重,在改革实践中修正完善。

五、风险评估与保障措施

(一)风险评估:一是由于养老院的投资较大,短时间内不会很快回本,市场的变动会增加投资收益的不确定,在前期试点运营中甚至可能出现亏损;二是民营化后可能效益较好,公共属性不断被商业化侵占从而削弱公共服务功能,造成福利养老职能弱化;三是“一院两制”,分区入住,在服务管理差异化中可能产生新的不公平,侵害相互利益;四是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处于起步阶段,可借鉴经验少,人员素质跟不上,问题处理不当产生大量诉讼纠纷。

(二)保障措施: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一是在改革初期,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养老院逐渐步入市场运行轨道;二是适应改革需要及时修改完善制度,巩固改革成果;三是加大队伍培训,尤其要在经济、法律、管理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养老院公共福利属性,及时纠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偏移。

六、试点改革的有关要求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公办养老院改革试点工作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在试点探索、稳妥推进的过程中要加强组织领导,因时因势周密部署,先易后难地稳妥实施,务求在改革探索中走出路子,求得实效。

二是明确改革方向。公办养老院是国家投资兴建的,为最困难、最急需、最弱势群体配置的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主要承担保障城乡特困人员中的老人,孤老优抚对旬,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失独等老年人养老服务职责,发挥托底作用。公办养老院的改革不能丢掉原有的公益性质,过分地追求商业化利益。试点改革的方向要坚持公共性质为主,民营化为辅的原则,在服务差别化的同时,务必要保证公共养老的各项职能正常发挥,避免产生新的不公平,确保公共养老职能落实到位。

上一篇:迎检工作方案范文 下一篇:巡察工作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