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中的视点

时间:2022-10-04 11:54:06

在前门地区的规划整治当中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一直难以诠释的,这就是前门地区在21世纪的今天应以什么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说到底就是风貌如何把握。研究从单纯的以建筑学的视点来看待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到以城市设计的视点聚焦整个街区的肌理营建与空间塑造。不同试点,视点不同。

视点1:前门大街两侧单体建筑风貌探索

在《前门大街及东片保护整治发展规划》中将前门大街定位于中华老字号步行街,建设成为以传统历史文化为主题,融商业、餐饮。旅游服务为一体的“前门天街”,沿街建筑设计原则为保护历史风貌,运用现代设施,融入时尚内涵。

在规划设计中前门大街两侧建筑按保护整治方式被分为两种类型:保护修缮类和整治改造类。保护修缮类建筑是指前门大街两侧的保护建筑,历史建筑和与历史风貌无冲突的建筑,这类建筑的保护方式是对其进行维修。加固和立面整饰,以恢复其历史风貌(有历史照片的可对照历史照片进行恢复)《图1、2、3)。整治改造类建筑是指前门大街两侧的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筑。对于这类建筑是参照传统建筑风貌进行改造使其与整个前门大街的风貌相协调。

2005年7月北京市崇文区政府。北京市天街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组织了“前门大街试点工程设计竞赛”,为前门大街两侧整治改造类建筑的风貌定位。本次设计竞赛的三个单体建筑为前门大街的三个老字号(图4)。在设计中三个单体建筑被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东来顺”为传统风貌类建筑,“宝音斋”和“元隆顾绣”为风貌延续类建筑。

1 传统风貌类建筑

“东来顺”将传统商业建筑的形式与伊斯兰建筑风格相融合。建筑的主入口采用抱厦结合重檐牌楼的形式,形成前后错落的店面轮廓。在建筑细部深入刻画的同时,将伊斯兰建筑符号提炼后发挥运用,流露出多元文化交融的传统风貌特征(图5)。

2 风貌延续类建筑

清末民初是前门大街的鼎盛时期,民国风格是这一时期建筑的主要风格,“宝音斋”延续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结合西洋建筑的线脚和骑楼,中西合璧是宝音斋的主要特征(图6)。“元隆顾绣”强调了传统建筑与现代商业的融合,大胆运用现代商业的落地玻璃窗代替传统商业建筑的窗,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细部装饰结合现代的广告位设计。创造了完全不同于传统建筑的全新形象(图7)。

以上三个方案是我们对于前门大街两侧整治改造类建筑风貌的初探。本次设计的视点在于延续单个建筑的传统风貌并挖掘其老字号商业文化内涵。

视点2:前门大街周部地块建筑群体整治更新设计

2006年进行的前门大街A18地块设计着重解决的是在地块内各单体建筑风貌协调的前提下,如何塑造地块的整体的风貌。营造既延续传统风貌又具现代商业内涵的特色地块。

1 果子胡同室内步行街设计

A18地块位于前门大街和步巷子之间(图8),地块包括果子胡同的一部分。果子胡同的现状较完整的保留着传统的街巷尺度和建筑空间形象。但现状建筑质量较差。本设计在保持果子胡同尺度,更新质量较差建筑的基础上,重塑之前完整的建筑空间形象,延续传统建筑风貌。

在设计中我们把A18地块作为一个整体去考虑,在果子胡同两侧整治更新的建筑上架设玻璃顶,通过室内步行街把果子胡同两侧的建筑有机结合起来。步行街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传统建筑与现代商业的融合,以中国传统商业建筑的亲和力加上现代商业街区出色的公共空间处理营造出前门个性化的室内商业街区(图9)。

2 临前门大街立面设计

在临前门大街建筑立面的设计当中,着重修复了前门邮电局,利用它和南城邮局、中国书店两个原貌保留的建筑作为控制点,其它建筑采取延续传统风貌的做法,形成整个临前门大街面的立面形象(图10)。本次设计的视点在于地块的风貌延续与协调传统建筑和现代商业的关系。

视点3:鲜鱼口街区试点工程

作为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的鲜鱼口街区形成于明代,民间有“先有鲜鱼口,后有大栅栏”之说。在《前门大街及东片保护整治发展规划》当中将鲜鱼口街区定位于,融老北京传统“京味”、“京韵”特色商业,市井文化。旅游,购物、休闲于一体的步行街区。

1 街区风貌控制

鲜鱼口街区风貌控制突出了整个街区的空间塑造与肌理营建,鲜鱼口街区作为重点保护区强调完整保留原街巷的比例和尺度,营建既延续鲜鱼口地区传统的合院式格局,又满足现代商业要求的街区肌理(图11)。

2 鲜鱼口试点工程设计原则

鲜鱼口街区试点工程位于鲜鱼口街核心地段的B7、B9地块内(图12)。分为试点一(鲜鱼口街93、95、97、99号改造工程)(图13)、试点二(鲜鱼口街82、84、86号,南晓顺1、3、5、7号改造工程)(图14)两部分。鲜鱼口试点工程作为风貌控制点控制整个鲜鱼口街区的风貌。

(1)空间形态试点工程建筑保留了原建筑的高度。开间,进身和位置。临鲜鱼口街立面采用多变的外廊形式和不同的屋顶形式来表现传统商业建筑的变化,丰富了建筑的空间层次。

(2)单元划分:试点工程定位于经营传统小吃。建筑的开间延续原建筑的开间,以两开间为主,局部的三开间的划分方式。

(3)建筑材料;为了延续传统建筑风貌,试点工程的建筑外墙采用外贴小型泥砖,坡屋面采用二号合瓦屋面,沿街面满做木装修。兴华园的所有石活均采用清白石为原料。罩棚使用钢骨架,其栏杆花式等采用铸铁。

(4)建筑细部,以传统商业建筑的细部为依据,结合本地区商业建筑细部的特征着力在挂檐,窗棱,栏杆、石雕上精雕细琢,以表现鲜鱼口街区建筑装饰精致朴实的风格(图15、16)。

(5)建筑色彩:鲜鱼口街建筑的色彩不同于官式建筑的富丽堂皇,其色彩以深栗色为主,体现的是一种平民化的颜色,不张扬而独具历史感。

(5)节点建筑改造 所谓节点建筑就是试点工程设计地块内风貌保持较好,作为主要控制点来统领整个试点工程的风貌设计的建筑。

3 鲜鱼口试点工程实例

(1)兴华园改造:鲜鱼口街97号的兴华园浴池的门头是鲜鱼口街上的标志性建筑,它的修复是整个试点工程的重中之重,兴华园在历史上经过多次维修。但其中最近一次维修却破坏了兴华园的本来面貌,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决定根据老照片将兴华园恢复到1950年代公私合营时的风貌(图17)。在施工过程中按老照片恢复了屋顶的罩棚与铁艺装饰,按当时的建筑风貌特征设计了相应石雕的图案,充分利用落架时质量尚好的装饰构件,选用上好的青白石,基本上恢复了兴华园当时的风貌(图18)。

(2)南晓顺1号改造:南晓顺1号转角楼是鲜鱼口街与南,北晓顺胡同相交的标志性建筑,还有南晓顺5号顺昌号杂货店,是鲜鱼口街民国风貌建筑的代表(图19)。南晓顺1号和5号是木结构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木构件破损严重,区政府决定将其落架大修。在落架时对每个构件都编号保留,复建用新构建替换其中质量较差的构件,以提升传统建筑的原真性。重建之后的南晓顺1号完全恢复了之前的形象(图20)。

4 B9地块的改造

继鲜鱼口街试点工程之后,我们承担了B9地块改造工程(鲜鱼口街88、90、92、102、104、106号改造工程)的设计,在风貌设计上仍坚持鲜鱼口试点工程风貌的延续和建筑的多样化(图21、22)。

结语

“试点中的视点”强调的是单体建筑的风貌延续;注重的是地块设计的风貌协调,关心的是街区设计的风貌构建。设计中我们致力于保护、延续与发展前门地区的传统风貌,构建和谐肌理,营建特色街区,创建文化性商业。在单体,地块、街区上来映射前门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和自然,人文环境的整体面貌,不断加深对前门地区文化的理解,加强对前门地区风貌的把握。

上一篇:北京城八区政务大厅考察 下一篇:小中能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