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范文

时间:2023-03-04 19:13:47

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范文第1篇

临床研究

传统的外科观念受到极大的挑战,微侵袭概念已经深入到外科学诊断与治疗的各个领域CT和MRI的应用,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治发展的里程碑,随着新一代螺旋CT、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技术的应用,对颅内病变,特别是血管性病变的诊断更加快速和准确;将解剖形态和功能代谢有机结合而开发的核磁共振频谱分析(MRS)和功能核磁共振影像(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及脑磁图(MEG)等,可反映病变组织结构的变化,更进一步检测功能代谢方面的细微变化,为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提供了新的手段。

影像学、放射外科学和立体定向技术的有机结合,衍生出多种新型治疗手段如脑血管造影定向术、磁共振立体定向术、多普勒辅助立体定向术、内窥镜立体定向术、PET辅助脑立体定向术等。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概念的引入,r-刀、X-刀及质子束放射系统的应用,使微创或无创的概念得到更进一步深化。通过无框架式立体定向系统引导外科手术在三维空间定位、精确设计手术入路、模拟最安全的手术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surgescope)作为高科技的结晶已在临床上得以应用。

显微外科技术现在已经成为神经外科的常规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结合丰富的显微解剖知识,使以往被视为手术的脑干病变切除成为可能。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已完成脑干肿瘤460余例,死亡率仅为1%。颅底外科得益于显微手术的进展,使解剖复杂、位置深在、并有重要血管神经穿行的中颅窝及斜坡肿瘤手术达到全切除;新型专业内窥镜、接触性激光、电磁刀等新技术的引入,使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日臻完善。

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介入神经放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对于难以手术夹闭及切除的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有肯定的疗效或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近十年来,我国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技术发展很快,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逐渐形成一支专门从事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的队伍。

胶质瘤的治疗是神经外科医师长期探索的课题之一但迄今为止尚未找到令人满意的根治方法。对于胶质瘤的治疗采用包括手术切除,辅以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以及微波等综合治疗的方法。在提高胶质瘤外科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的同时,应用硼中子捕获、r-刀等放疗手段或新型抗肿瘤药物和控释化疗手段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免疫治疗与基因诊断及治疗在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基础研究

神经外科的基础研究近年来较突出的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保护与修复是神经科学家们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所涉及的理论问题多为神经科学前沿。许多研究已证实,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不仅表现为对外界各种刺激有强烈的代偿与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结构与功能上具有损伤后修复或重建的能力。这个过程的实现既需要神经元自身发育适宜的基因调控程序,又需要相当复杂的局部环境与条件。

生长因子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发育成熟中起关键作用,并对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转移NGF、NT基因是当前人们较关注的热点,利用基因转染技术把神经营养因子相关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株,然后移植到脑内,或用逆转录病毒基因载体直接感染脑内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使这些经过基因修饰的细胞在局部表达相关蛋白,从而达到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目的。

神经多潜能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成功,为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结构重建提供了可能性,移植的干细胞可在宿主体内分化成为相应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以实现损伤修复,另外还有望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细胞,持续表达某些神经递质,达到治疗目的。

当前脑肿瘤的基因治疗以基础研究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应用自杀基因或反义基因治疗;(2)免疫增强基因治疗和淋巴因子基因治疗;(3)应用反义寡核苷酸治疗。其中自杀基因(如HSV-tk基因)治疗胶质瘤取得了一定进展,国内已将肿瘤的基因治疗作为863国家高技术发展规划中的课题。人们在研究中也发现了许多亟待克服的问题,如载体导入的靶向,效能,可控性等。

神经外科范文第2篇

相比之下,对创伤性疾病和脑血管病的预防,大众则可以做很多以防患于未然。目前,交通事故是颅脑创伤的首要原因,遵守交通法规,安全出行可以大大减少创伤性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生颅脑创伤,病人病情变化可能非常快,需要迅速将病人送到医院进行观察、救治。

脑血管病。脑血管病致死率、致残率高,常给病人及病人的家庭在经济、精神上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病人多有长期慢性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多有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如吸烟、大量饮酒、肥胖、情绪激动、排便费力等,急性发作为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积极去除危险因素、控制基础疾病可以有效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因此,预防脑卒中是上策。国家卫计委积极推广的脑卒中筛查项目中还包括无创性超声检查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斑块。神经外科的支架植入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干预手段。对于已经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在发病早期6小时内,可能有机会进行血管内取栓或溶栓治疗;超出时间窗的病人,需要对脑组织缺血程度以及脑血管情况进行评估,部分病人适合接受血管内支架植入或者血管间“架桥”手术。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有高血压脑出血,多发生在基底节区、小脑或脑干,造成病人偏瘫、失语,甚至昏迷。治疗上,依据病情可能采用开颅清除血肿、留置引流管注射药物溶解血块等方式。另一类常见的颅内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于颅内大血管管壁薄弱处在血流冲击下形成动脉瘤,如车胎上鼓起一个包,动脉瘤破裂造成出血到蛛网膜下腔,或者同时形成脑内血肿;治疗上,依据病情可以采用血管冉槿胨ㄈ或者开颅夹闭动脉瘤,病情危重者可能根本没有手术治疗的机会。脑卒中,无论出血性或者缺血性,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及之后,都依然强调要尽可能地去除危险因素、控制基础疾病。一旦病人病情相对平稳,建议早期开始规范的康复训练,尽可能促进病人功能恢复。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还有由于发育异常造成的脑或脊髓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血液本应该由动脉供血给脑或脊髓组织之后再汇集到静脉血管,但是此类病人却是动脉血直接流入静脉血管,病人多因出血或癫痫起病到医院就诊。治疗方案依病人、血管畸形的具体情况而定,大体上可以有介入栓塞、开颅手术切除、放射治疗三种方式治疗,一些时候需要此三种治疗方式中两种或三种配合使用。还有一种相对比较少见的先天发育异常血管性疾病,叫烟雾病,因颅底血管发育不良,在血管造影中呈烟雾状而得名。它可能以缺血或者出血起病,因病情不同。部分病人可以通过手术使病情得到改善。

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中,为大众熟知的是癫痫,俗称羊角风。对于继发性癫痫、难治性癫痫、原发性癫痫,外科手术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帕金森病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它多在老年人中发病,表现为运动迟缓、走路不稳、肌肉强直、静止性震颤等,可同时伴有情绪、睡眠障碍。当药物治疗难于控制病情,经过评估,部分病人可以接受外科深部脑刺激(DBS)手术,通过向病人体内植入电极、刺激脑干核团,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很多病人可以实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对于药物难于控制的,或者难以耐受药物治疗的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病人,神经外科微血管减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脊髓脊柱疾病。脊髓脊柱疾病,除了肿瘤、血管病之外,还有颅颈交界处发育异常、外伤损伤等,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已经技术成熟的半椎板手术对于病变偏于一侧的病人可以减少创伤;椎板还纳、固定技术增加了病人术后的脊柱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神经外科显微镜下治疗椎间盘脱出,效果很好。

神经外科范文第3篇

p16mRNA的表达对胶质瘤病理性质及复发期的影响 陶剑,薛德麟,王军臣

脑损伤脑微血管5-羟色胺含量变化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柯以铨,徐如祥,陈长才

急性外伤性脑肿胀的CT征象及预后 常文海,吴新立,张五中,张俊杰,徐永康,姬馨彤

星形细胞肿瘤PCNA、p53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和肿瘤预后 李美华,朱贤立,赵洪洋

大鼠脑出血TNF-α、脑含水量的变化及其治疗 唐忠,陈善成,林中梓,林彤

神经外科病人并发高渗性昏迷的诊治经验 刘胜,王诚,刘远新,黄书岚,徐海涛,陈坚,廖挺

54例外伤脑积水脑室心房分流术的并发症分析 郑永波,于明琨,江基尧

蝶鞍区生殖细胞瘤 陈劲草,蒋先惠,胡文安

颅内肿瘤合并妊娠 谢坚,辛立平,王集生,罗世祺

创伤性脑血管痉挛的监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王茂德,李正仪,刘守勋,谢昌厚,武成斌

动脉内灌注罂粟碱治疗创伤性脑血管痉挛 姚建立,谢培增,郑耕宇

颅脑损伤后脑积水31例治疗分析 李伯彦,倪慧珍,何业纵,王朝晖,赵东刚,陈洁民,杨春林,闫俊,周健

纳络酮在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 王云永,赵贵德,魏明海

10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 曾凡举,高国栋,彭延秀,李伟,姜超

能全力在神经外科昏迷病人中的应用 姚国杰,张瞿璐,吕健

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显微手术体会 陈建良,吴耀晨,陈旭东,向进,陈洪,吕文

高血压脑出血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 郑耕宇,严昌琬,梁权,黄传平

高血压脑室出血临床特点及治疗 谢万福,刘守勋,谢昌厚,王茂德,解喜胜

23例双额脑挫裂伤的临床分析 徐伦山,邹咏文,许民辉

亚低温治疗重度弥漫性轴索伤的临床研究 王维平,任海军,董家军

经皮穿刺支架成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2例报告 李贵福,林志俊,李昭杰,刘新通

钻孔抽吸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体会 光正耀,陈林宝

同期原发性多发性不同类型颅内肿瘤(附二例报告) 吴吉元,梁晓中,岑波,张勇,张彩霞

空蝶鞍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周雄鄂,闫利忠,杨兴明,徐如祥,邓国鼎,杨志林,柯以铨

扩大翼点入路在急性颅脑损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黄军,陈启清,龙洪,文旭东

俄罗斯学者对颅底外科的看法和做法 涂通今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血管造影及动脉溶栓治疗 左峰,李正光,杨威,郑铁晋,俞冰

额颞眶颧入路切除颅中窝底肿瘤 李方成,吴星,戴学元,林吉惠,陈由芝,钟志光,谭平国

血管内栓塞后切除巨大脉络丛状瘤1例 刘君,谢培增,何强华,姚建立

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附122例报告) 马大程,周东,黄辉,严琪,付学忠

特重型颅脑损伤36例分析 刘滨生,曲凤英,邵丽娟,张力伟

恶性脑膜瘤临床、影像与病理特征 陈坚,李龄,Cheng Jian,Li Ling

脑膜瘤MRI与病理对照研究 朱文珍,广金凤,Zhu Wenzhen,Guang Jinfeng

颅中窝蛛网膜囊肿的外科治疗 高亮,周良辅,Gao Liang,Zhou Liangfu

重症脑损伤的亚低温治疗及监护 杨绮帆,徐如祥,李铁林,王向宇,段传志

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宰建国,王健,孙可勋,沈成达,江源,刘京妍

闭式引流治疗婴幼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血肿 廖伯钧,吴新宇,刘楚明,王厚眷,胡太可

颅内血肿微创手术及亚低温脑保护的临床研究 王庆宣,熊家锐,薛松安,成文平,张曲娣

β-七叶皂甙对脊髓缺血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汪晖,陈卫国,Wang Hui,Chen Weiguo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38例 杨春林,赵东刚,李伯彦,陈洁民,陈少军,阎俊,周健,李刚

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全切除及矢状窦的处理 吴吉元,梁晓中,张勇

三例椎管内肿瘤误诊原因分析 贺道华,马廉亭,龚杰,徐国政,秦尚振

颅内恶性肿瘤临床化疗副作用及处理 刘英华,田德蔷,吴中学

额极脑挫裂伤突发脑疝的诊治体会 刘林林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再发颅内血肿的防治 鲍洪

CT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体会 成力伟,程振宇,张学磊,王伟明,张诚,叶碎林,金一勤

颅脑损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及神经电刺激治疗 韩震,周岱

脑膜瘤分子生物学研究 田道锋,叶应湖,王国安

小儿外伤性颅内血肿120例治疗体会 杨国兴,黄海鹰,林秋泉

酷似脑瘤的天幕下隐源性化脓性病变1例 徐善水,李振球,江晓春

脑梗塞病人血浆ET水平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研究 韩芳,刘久波,何国厚

帽状腱膜下血肿导致颅骨凹陷1例 王家清,初庆恩,于云龙

经颈总动脉推注rhb FGF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初步观察 向进,陈建良,陈洪,吕文,郭伟,吴耀晨,洪岸,林剑

经颅针穿微创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胡太可,吴新宇,刘斌,叶辉,孙友俊

外伤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发生机理探讨 何强华,谢培增,王松青,梁鹿章

经支气管动脉内治疗肺癌时预防脊髓损伤的研究 张新元,余泽,束枫,刘琴珍,徐亚珍,贺继刚

NGF预防大鼠额叶皮质损伤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性 吴佐泉,邱炜,丁继兵,肖同浩

LAK细胞及活化ETC联合移植治疗大鼠脑胶质瘤 王启弘,杨富明,周志红,郭彩玲,庄敏,刘芳,李涛,郭守利

RAIFN-γ协同诱导分化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及Ki-67抗原表达的影响 钟春龙,罗其中,王勇,邱永明,徐纪文

26例高龄患者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 毋江,史建军,石亚伟,冯毅

192Ir 脑胶质瘤间质内放疗的临床应用 张延平,吴铁军,张业嵩,杜朝晖,王学英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体会 曹乐胜,蒋争鸣,李维平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吕福林

外引流术与尿激酶注合治疗脑室出血 汤永德,周相军,翟梅

小脑实质性血管网织细胞瘤(附8例报告) 曾文胜,陈淳,钟春龙,罗其中

创伤性脑肿胀53例临床分析 谭源福,曹美鸿,黄祜鸿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临床分析 付留长,李庆堂,高荣祥,王风永

颅脑损伤合并休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附43例报告) 阴亮,王伟

神经节苷脂在中枢神经系统创伤中应用的研究 钟东,唐文渊

颅骨缺损修复研究进展 郑少钦,杨应明

颅内肿瘤术后并发非手术区急性硬膜外血肿 黄清海,周晓平,刘建民,胡小吾,孙志杨,洪波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 李国平,黄思庆,游潮,易章超

双孔钻颅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朱强,许培源,付林

神经导航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周良辅,杜固宏,毛颖

导航下手术治疗脑血管疾病 王硕,赵继宗,隋大立,王嵘,王德江,赵元立

气管套管脱管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刘道兵,闫金伟,李红侠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秦尚振,徐国政,龚杰,马廉亭,李俊,胡军民,姚国杰,张新元,潘力

急性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分析 操廉,罗迎春,郑华山,莫先红,李庆阳

影响神经导航准确性因素及校正方法 只达石,李建国,杨玉山,闫学江,姚鑫,李庆彬,姜炜

原发性低颅内压合并慢性硬脑膜下血肿1例报告 屈洪涛,陈卫国,袁忠惠

神经导航辅助下甲介型蝶窦垂体微腺瘤的经蝶入路手术 宋冬雷,杜固宏,鲍伟民

大脑曼氏裂头蚴病1例及文献复习 李新建,秦军,罗杰,周章明

胶质母细胞瘤6号、8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的初步研究 江澄川,胡杰,吴浩强,彭颂先,唐婉君

面神经监测在小脑桥脑角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张智峰,杨正明,鲍文公,雷霆,薛德麟

前颅窝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与评价 沈建康,赵卫国,成侃,孙青芳,濮春华,林东,李云峰,胡锦清

双侧基底节大量出血5例报告 吴星,戴学元,裴永恩,方胜,周滨音

Chiari 畸形的分型与手术 刘伟国,高龙,郑文济,赵春平,王秀,魏群,刘云廷,李运军

神经外科范文第4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CN刊号为:11-2050/R,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神经外科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对89例外伤性颅内血肿中,进展性外伤颅内血肿4l例,非进展性外伤颅内血肿48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总结其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得出对外伤性颅内血肿绝不能仅仅依赖首次CT结果制定一成不变的治疗方案,而应进行动态观察和监测,根据血肿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关键词:神经外科;临床;进展性颅内血肿

1资料分析

我科从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颅脑外伤后GCs<8分的幕上重型外伤性颅内血肿89例,其中进展性颅内血肿41例,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本组89例外伤性颅内血肿中,进展性外伤颅内血肿4l例,非进展性外伤颅内血肿48例。男65例。女24例,年龄6~85岁,平均33岁;人院距受伤时间0.5~16h。平均8.5h,交通事故伤55例,高处坠落伤22例,头部被钝器打伤12例。统计受伤机制:减速伤55例,加速伤34例。

1.2CT检查伤后第二次复查CT,颅内血肿较首次CT扩大为进展组,共4l例;第二次复查CT示血肿较首次CT无明显变化为非进展组,共48例。首次扫描时间为伤后30分钟~16小时。伤后CT复查发现进展性血肿:4~8小时29例,8~12小时17例,12~24小时8例,1~3天5例,大于3天2例。其中硬膜外血肿48例,脑内血肿32例,硬膜下血肿8例,多发血肿2例。首次头颅CT扫描血肿量:小于10ml19例,11~20ml50例,20~26ml21例;第2次头颅CT扫描均显示较原血肿增大,血肿大于30ml39例;第3次头颅CT扫描血肿大于30ml15例。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给予常规监测神志、瞳孔及生命征;保守治疗包括脱水、抗感染、止血、营养神经、预防消化道出血及补液等处理。符合以下指征之一的予手术治疗:①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②血肿量总和>30ml;③血肿位于一侧,中线移位>1cm,或血肿位于双侧,中线移位>o.5cm;④环池受压明显。手术方法为开颅清除血肿,根据术前瞳孔及术中颅压情况决定是否去骨瓣减压。本组中进展组手术治疗25例,保守治疗16例,非进展组手术治疗20例,保守治疗28例。

2结果

对进展组的出血部位进行分析,其中脑内血肿23例(占56%),硬膜下血肿5例(占12%),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占5%),硬膜外血肿1l例(占27%)。非进展组出血部位脑内血肿11例(占23%),硬膜下血肿21例(占43%),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占lO%)硬膜外血肿ll例(占23%)。进展组的手术率为61.O%,非进展组为41.7%,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间为外伤后2一4月,平均2.5个月。进展组获随访33例,死亡17例(41.5%),其中2w内死于脑外伤原发病10例,后期死于肺部感染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及水电解质紊乱各l例,重残6例,生活自理10例。非进展组获随访38例,死亡l0例(20.8%),2w内死于脑外伤原例,生活自理16例。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6例,后期死于肺部感染2例,另2例死因不详。

3.1进展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颅脑外伤后进展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除原发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外,还取决于血肿的量、部位和形成速度等。早期原发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有或无意识障碍、头痛、呕吐,随着血肿量的逐渐增加和继发性脑损害的不断加重,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以及肢体运动障碍、抽搐、视水肿、尿失禁等[3]。本组50例入院时意识清楚或嗜睡,入院后30分钟到24小时逐渐进入朦胧、昏迷状态,其中1例入院后在询问病史、查体、初步处理时意识清楚,肢体活动正常,30分钟后再次查看,病人已进入昏迷状态,复查头颅,-过程中发生脑疝。此外,病人是否出现躁动在进展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中意义重大。入院时意识清楚或嗜睡的病人出现躁动可能是由于血肿增大所致,而出现躁动的病人在排除镇静药物影响的前提下,安静下来或进入昏迷状态时应考虑血肿扩大的可能。

3.2进展性颅内血肿的预防及诊治高血糖可加重颅脑损伤患者的伤情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临床的证实。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使红细胞透过血管壁,出血进行性增加。长期的高血糖还可增加血管脆性,这也是引起继续出血的原因之一。外伤后颅内血肿时,伤后引起的高颅压可以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甘露醇是有效的脱水降颅压药物,但伤后早期不适当的降低颅压,使血肿以外的脑组织脱水,致使血肿与脑组织间的压力梯度增大,诱发血肿扩大。甘露醇还可能通过破裂及渗透性增强的血管渗漏至血肿周围,通过渗透作用使血肿进一步增大。因此对丁颅压增高不突出的患者,尤其发病6h内不宜盲目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利尿药物,以免使血肿扩大,加重病情。对于重症患者,颅压增高明显,甚至有脑疝征象者应尽可能及早清除血肿。

3.3做好进展性颅内血肿病人的护理工作尽管本病患者多有原发昏迷,但多数在入院时尚未处于昏迷状态。患者表现为意识障碍的再现或进行性加重,因此,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况及其发展趋势非常重要。每15~30min进行1次GCS评分动态观察。若GCS评分减少或患者在一度烦躁不安后突然转为安静状态,或在意识尚清醒的情况下出现小便失禁,或患者由非昏迷状态转为昏迷状态。或昏迷程度加深等,均提示迟发血肿的可能。应及时汇报病情,争取尽早复查CT,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兆聪,王如密,赵琳,等.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形成机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8,1(4):354

神经外科范文第6篇

王忠诚,世界著名神经外科学家,中国神经外科领域开拓者与中国显微神经外科创始人。1925年12月出生于山东烟台,1949年毕业于北平医学院。现为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得奖首先要感谢党。第二,我要感谢我的同事、我的团队。第三,我要感谢家人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我更要感谢我的病人,因为有了病人和病人家属齐心协力的合作,共同向疾病发起挑战,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2009年1月9日,王忠诚院士站在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最高领奖台上,他的话让全场动容……

战士的消失与一辈子的追求 “我没有办法,只能看着伤员痛苦甚至死去,觉得很内疚”

“我本来是想学工的,因为我想―使国家强盛,必须工业发达。后来我一考虑上学太困难,经济很困难,要靠自己恐怕非常困难,所以我被几个大学录取时,选择了北平医学院―因为不要钱,不收学费。”在这样一个朴素而又无奈的愿望支配下,王忠诚走进了医学学府的门槛。在大学里,王忠诚半工半读地边挣钱边念书,通过自己赚来的钱维持生活。那个时候,他在外边从事家教,冬天还给居民送煤,来挣可怜的生活费。毕业后成为天津总医院的一名外科大夫,有了薪水,日子才稍好一点。

不多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刚刚学了两年外科的王忠诚踊跃参加了抗美援朝医疗队,作为天津医疗队的小组长之一来到鸭绿江边,不分昼夜地抢救志愿军伤员。王忠诚回忆道:“抗美援朝伤员很多,各种伤员都有,像是外科的、骨科的、泌尿科、胸外科的,我都曾经学过,都有一些办法,但是脑外科我一点不懂,大学时没这个专业,只讲过几堂课,内容都是很浅的。所以这个志愿军为我们保家卫国受伤了,但是我没有办法,只能看着伤员痛苦甚至死去,觉得很内疚,那时候我就下决心,有那么一天,如果是国家能够有神经外科,我也去学神经外科,要把中国的神经外科建立起来。”从此,王忠诚用一生去实践自己的诺言。

1952年,王忠诚从朝鲜战场回到天津,碰巧国家卫生部在天津筹建神经外科培训班,他毫不犹豫地申请加入,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神经外科医生。

不久,中国第一个神经外科研究所在北京成立,王忠诚随之调到北京。

当时条件很艰苦,因为没有现成的课本,也没有教材,大家只得到没有主的坟地去挖颅骨以解剖做实验。王忠诚说自己在初学神经外科时走了不少的弯路。

一次次挑战不治之症 血管上做吻合手术,无异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

脑里包含着密如纱网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支配人的醒觉、思维、语言、内脏功能和肢体活动,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中枢神经细胞极为脆弱,缺血缺氧五分钟就告死亡,而且不能再生。在直径不到一毫米的血管上做吻合手术,无异于是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每一次手术前,王忠诚总是从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想到病人可能出什么情况、怎样预防或怎么挽救,尽量让手术达到理想的效果。

我国神经外科创业初期,由于我们不掌握当时国际先进的神经外科诊断技术―“脑血管造影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是很难的。因而,治疗就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当时的神经外科界有“诊断难死人,手术累死人,疗效气死人”之说。那时,血气方刚的王忠诚认识到,诊断是治疗的基础,决心开创我国自己的脑血管造影技术。

他开始在解剖尸体上练习。由于当时社会观念的限制,在尸体上的研究试验,只能偷偷摸摸地进行。时值盛夏,在没有通风设备的室内,窗户也要蒙起来,尸臭催吐、大汗淋漓,全不顾及。在尸体上寻找脑血管通路练习经皮穿刺,虽然没经X光验证是否刺入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终于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使初期的六七个小时确诊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后又经过七年的积累和对照手术分析,王忠诚所著、我国第一部囊括了2500份造影资料的《脑血管造影术》问世―标志着中国神经外科划时代的进步,使中国神经外科诊断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缩短了30年。

和那个时代创造的很多奇迹一样,他是用身体的代价换来一次突破。就是因为当年在毫无防护条件下的造影实验研究,他的身体承受了大量射线侵害,至今血液中的白血球数一直在4000个/毫米3(正常为7000~9000个/毫米3)以下。由于免疫功能受损,他曾六患肺炎、两度胸积水,却始终不悔。他说:“那时候为了冲破国外医学上的封锁,决心把这个血管造影掌握。当时条件差,防护设备也差,给病人照射一次,也就等于给自己照射一次,刺激量、放射线很大,所以白血球就下来了,抵抗力就差。凡是对建设中国神经外科有益的事、对病人有利的事,我都愿意去做。我在学校里学过镭的杀伤力,知道危害性有多大,但是为了成功,必须豁出去,不管付出多少辛苦、多大代价。”

几十年来,他研究并总结出脑血管造影术,第一次利用显微外科手术的新方法完全切除脑垂体腺瘤,成功地进行了第一例枕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吻合术。在国内,他是将手术刀探进人体生命中枢的第一人。他创造了令国内外同行叹服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他豪情满怀地说:“现在,世界上能做的神经外科手术,我们国家都能做,而且手术技巧和质量都是世界一流水平。”

13小时创造医学奇迹 整个手术堪称“艺术”,镇定自若、挥洒自如

见惯了许多的生生死死的王忠诚,对每一个病人的生命看得很重,对自己的生死却看得很淡。“治好一个病人我非常高兴,如果他不好,就老想着他们。”一位社会学家曾经说过,健康、快乐、财富是人生三宝,王忠诚正是通过他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把这三宝直接或者间接地赠送给了千万个家庭。

王忠诚不仅医术精湛,医德也有口皆碑。他一次又一次在手术后虚脱病倒,一次又一次拒绝了病人所赠送的礼物,一次又一次到贫困山区为那里的人们诊疗。

2000年6月6日,王真诚主持的一台罕见的高难度手术,完整地切除了一个直径达6.5厘米的血管母细胞瘤,创造世界神经外科领域上的又一个奇迹。患者周易是个来自云南昆明的小伙子,他的祖父、父亲、伯伯、叔叔都是由于脑瘤在青壮年去世。周易也陷入厄运―一个大脑瘤长在生命中枢旁。他的母亲不愿意向命运低头,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给王忠诚写信求救,甚至愿意捐出自己的活器官来换回孩子的生命。

周易的脑部CT片寄过来了,王忠诚发现,周易的肿瘤直径达到了6.5厘米,相当于一个孩子的拳头大小,而且长在后脑深处的颅底部分,紧挨着脑干和小脑之间,因为长时间挤压,脑干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一边是成功率很低的世界性难题,一边是危在旦夕的年轻生命,王忠诚当即和院领导研究决定:通知周易来京手术治疗。

已经债台高筑的母亲却觉得不能两手空空就去看病,于是拼命地省吃俭用,每次只吃米饭和土豆,希望能筹到去北京看病的钱。王忠诚不断让科里的医生写信打电话催促周易的母亲,让她尽快带孩子北上。面对王忠诚的真诚,面对孩子不断恶化的病情,面对经济上的困难,周易的母亲肝肠寸断,她最终通过传媒筹到两万块钱来到天坛医院。6月6日,王忠诚主持了13个小时的手术,从死神的手中夺回了周易的生命。

整个手术过程堪称“艺术”,王忠诚镇定自若、挥洒自如。手术成功了!等在手术室外边的母亲声泪俱下:“我有儿子了!我有儿子了!”一个延续了几代的厄运终止了,一个神经外科的医学奇迹诞生了。现在这位小伙子已经完全恢复健康。

人们经常说,“才不近仙者,不能为医。”但王忠诚却认为,自己不但不聪明,而且“比别人反应都慢”,他把成功的要素归结为自己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王忠诚说:“我做手术的死亡率很低,因为我首先考虑的是病人的安危。”

站在学科前沿满意而又不满足“拿起手术刀,不停地去掉病人身上的痛苦,千万不要去割断与人民的感情”

前些年,每周都要做4~8台高难度手术,患重病不能主刀时,王忠诚则到手术室助阵;现在除了研究教育工作,他仍然走在第一线,坚持每周出一次专家门诊,许多各地的患者都是冲着他的大名而来的。王忠诚对待患者的一丝不苟的态度,让每位观者无不为之感动。他仔细询问病史,做各种检查,为患者查看眼底情况……忙碌中,连水都顾不上喝。

近几年由于年事已高,王忠诚渐渐开始离开手术刀。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有各方面条件都是最好、最合适的医生,才能上手术台,不能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但他著书的笔从未停过,他要将手术刀的神话记录下来,成为后人的财富。在他的带领下,以神经外科为重点的北京天坛医院目前已发展为世界三大神经外科研究中心之一和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基地。

半个多世纪来,他不停地求新、进取、发展,走前人没走过的路,不断地取得新的突破,一次次向另一个“不治之症”进军,使自己所率领的中国国家队站在了世界前沿。这一辈子他带了很多的学生,他亲自培养的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就有70多人。全国上万的神经外科医生中,有近1/3是在王忠诚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教他们医术,更重要的教给他们行医原则。“作为一个医生,要真正地体贴病人、关心病人,不要把医生的身份高于病人。拿起手术刀,不停地去掉病人身上的痛苦,千万不要去割断与人民的感情。”

半个多世纪来,他创新进取,救危济难,著书立说,提掖后人,获奖无数,荣辱不惊。首都文明委授予他“首都楷模”称号,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他中国卫生界最高奖“白求恩奖章”,同时他也是世界神经外科最高奖获得者。1997年他还将自己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00万港币捐给北京市卫生局,用于首都卫生系统培养人才,展示了一个科学家的博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神经外科范文第7篇

就其研究范围来说,神经外科主要研究对象是中枢神经系统,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复杂,加上人类大脑的机能的认识并不是十分清楚,而且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千差万别,同种、同部位的疾病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也可能是同一种或同一部位的疾病,这给神经外科疾病、特别是颅内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例如:对于昏迷的病人,可能是颅内疾病所致(如肿瘤、出血),也可能是颅外疾病所致(如水电解质紊乱、心血管疾病),其研究范围可能属于外科范围,也可能是属于内科疾病,因此,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面对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首要的问题是确定,是否属于本学科的研究范围。然后才考虑治疗方案。

就其治疗方法上看,神经外科的手术治疗涉及大脑及其病灶,面对着人类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的、复杂结构的、而且又是生命中枢所在的大脑,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前必须决定,在什么部位、以何种方式进行手术,既达到治疗目的,又对大脑正常组织损伤最小的理想术式;在手术时,必须十分熟悉大脑的局部解剖,以娴熟的操作技巧,进行手术操作,才能做到既损伤小,又能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在手术后,采取何种有效的方法,促进病人的恢复,这一切,都对神经外科医生的理论水平及操作技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于颅脑损伤的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这就要求神经外科医生临危不乱,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判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及治疗措施。因此,随时准备处理突发事件,也是神经外科的特点之一,而具备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也是神经外科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㈡、实习方法

由于神经外科属于专科性强的科室,实习同学进入科室后,面对各种神经外科的疾病,常常感到疾病复杂,手术操作难度大,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实习的收获却与所用的时间不能成正比。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呢?怎样才能搞好神经外科的实习呢?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实习前及实习中掌握有关神经外科的实习方法。

首先,熟悉掌握有关的理论基础知识是本学科实习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进入神经外科实习前,就应该复习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入科后还应根据具体疾病的临床表现对照复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正确认识。

其次,要选择好自己实习的立足点,明确实习的重点。由于神经外科的专业性相对较强,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专科的水平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员和专科医生热衷于研究的疾病并不一定是同学需要掌握的重点疾病,同学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自己需要掌握重点内容,然后制订适合于自己的实习计划,而不应好高鹜远,片面追求专业性太强的有关知识和内容。

第三,临床实习的目的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神经外科疾病,特别是神经外科急症疾病(如头皮外伤、各型颅脑损伤、脑疝等)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临床工作程序等方面,这样才能及时正确地对病人的病情作出判断,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第四,不要只注重手术操作。在外科实习的同学,往往过分注重手术操作,片面强调手术的“大”、“难”、“新”,而忽视了对外科手术基本功的学习和训练,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对于实习同学来说,做手术的目的不仅是要求学会某个术式的操作方法,而是通过手术锻炼,掌握有关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如果没有熟练和扎实的外科手术基本功,是不可能做好外科手术的,这一点在神经外科显得尤为突出。

神经外科范文第8篇

目的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进行优质的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6.00%。结论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采用优质的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神经外科;颅内感染;护理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术后颅内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因为很多抗菌药物无法通过血脑屏障,因此在治疗上十分的复杂和棘手,极易影响到脑部组织、脊髓和临近的组织结构,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优质的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50例患者中男性为24例,女性为26例,年龄为16~70岁,平均年龄为(45.25±2.89)岁。50例患者中脑出血16例,颅脑损伤10例,脑血管畸形5例,颅内血肿11例,颅内肿瘤5例,其他3例。

1.2方法: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与执行无菌操作: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意识、以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密观察,每隔30min进行一次简册,并认真做好记录。对患者进行常规颅内压监测时要密切注意患者颅内压高低,根据高低变化对脑脊液的引流量和灌注低速进行调整。基础护理: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进行皮肤护理,保持患者的皮肤干燥整洁,避免因长期卧床而导致压疮的发生。加强患者的口腔卫生,预防霉菌感染。如患者有留置导尿管,则每日冲洗两次膀胱,定时,训练患者的膀胱功能,避免泌尿感染。心理护理:护理中要安抚患者情绪,在交流的过程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通过交流的过程让患者和家属都减轻心理压力,使他们对护理产生信任,用平常心对待并且主动接受这种护理方式,积极的配合治疗,在护理前后都需要对患者的疑虑、恐惧和不安的情绪及时安抚消毒隔离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病房隔离,对病房内器具以及治疗用具进行定时的消毒处理,医护人员做好手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每日2次对患者病房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加强空气消毒。体温护理:严格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当患者出现高热情况的时候要立刻给患者进行物理降温,例如酒精擦浴、冰敷和采用降温毯等。如患者体温仍没有下降则对患者采用药物降温,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脑室外引流护理:术前严格消毒备皮,尽量采用细的引流管,岁引流管的接头均采用无菌纱布包扎,每日更换。护理中注意引流高度避免脑脊液倒流回脑内,并保证引流的通畅。高血糖护理:患者大多会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因此护理中要加强营养支持治疗,除了静脉营养支持外还需要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来控制患者的血糖。感染护理:采用脑脊液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后选用敏感的抗生素静脉滴注。

1.3评价指标。让患者通过填写满意度测评量表来评估临床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评分≥90分;一般满意:80~89分;不满意:<80分。

1.4统计学分析:通过对患者各项记录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6.00%,非常满意的患者为33例,一般满意患者为15例,不满意患者为2例。

3讨论

颅脑是属于集体防御功能中最薄弱的区域,因为脑脊液的免疫抗体和吞噬细胞都对颅内的细菌生长繁殖有促进作用[2]。当患者进行颅脑手术后,都会对正常的血脑系统进行破坏,导致了患者抵抗力迅速下降,增加了术后颅内感染情况的发生率[3]。一旦发生,临床上控制感染会十分的困难,因此对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需要进行精心的护理,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护理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提升护理技巧,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护理中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自信心,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了优质护理后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6.00%,证实了护理的有效性。综上所述,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采用优质的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俞美定,周仁菊,朱艳,等.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33-1234.

[2]刘芳.49例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48):232-232.

[3]皮杨德.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J].工企医刊,2014,27(3):789-790.

神经外科范文第9篇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CN:44-1459/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是“以最小的治疗创伤获取最大的治疗效果”为理念的一本实用性较强,针对性较好的神经外科高科技杂志。

神经外科范文第10篇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CN:61-1384/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目前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PЖ)、中国情报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数据库、清华大学光盘版电子期刊社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数字化期刊群(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录,并于2003年被国家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优秀期刊)。

上一篇:细胞学范文 下一篇:神经系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