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工程范文

时间:2023-03-08 15:15:07

三项工程

三项工程范文第1篇

三项工程,是指柴达木尕斯库勒油田120万吨产能建设,花土沟至格尔木435公里输油管道建设,格尔木100万吨炼油厂建设。这是国家第七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工程。三项工程的起始,得从原石油部部长康世恩北京家中的一张《柴达木石油勘探成果图》说起。

康世恩部长的嘱托

那是1981年12月16日深夜。这张图铺在客厅中央的桌子上。已围着这张图琢磨了三个晚上的康老,今晚把吉林油田党委书记兼总指挥张德国叫来了。他深情地看着图,对张德国说了一席话:

“我在50年代初就去过柴达木。那时那里的油田是全国四大油田之一,名气挺大,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那里艰苦,在那里工作的同志能顽强地坚持住,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贡献!这种地方很适合你的性格。你年轻,干劲大,有魄力,说干就干,善于决策,是个好干部,相信你能在那里搞出‘大名堂’。”

张德国知道一副重担又要挑在自己肩上。他十分兴奋地聆听康老的指示,认真记录。康老说:“东部地区老油田的产量,到一定年限将有所下降,所以要加速发展西部地区,搞好石油能源的战略接替。西部四大盆地,能尽快突破的还是柴达木,因为柴达木已经上了27年了。第一,要首先抓好地震,从基础资料抓起,解决区域地质问题。第二,要在现有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向尕斯库勒油田四周发展。争取几年内使探明的控制储量由现在的3600多万吨增加到1亿吨以上。拿到1亿吨以上,就可以考虑开发,逐年建成年产100―200万吨的油田。第三,在那里干,人要少,设备要精,不要搞大而全,要创造一个适合长期工作的环境。比如,在盆地外建一个职工轮休基地……”

这是一个难忘的通宵。“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勇挑重担拼命干,不干出名堂不罢休”的张德国,对柴达木的前景充满了信心。1982年6月,调任青海石油局党委书记的他奔赴柴达木。时任局长的尹克升特地乘坐着表示喜悦的红色小车穿越瀚海八百里去西宁接他。老尹握着张德国的手说,“你先去塔尔寺和青海湖鸟岛领略一下青海的名胜美景吧。”张德国摇头说,“还是今天赶到冷湖吧。”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催促着他,仿佛耽误一分钟就有一分钟的损失。老尹拉着他的手说,“好,咱这就走!”已在柴达木奋斗了20多年,有着丰富经验的尹克升局长带着张德国走进柴达木的怀抱。

毕业于兰州培黎学校的张德国,在王铁人所在的玉门油矿1208钻井队当过学徒,参加过石油战线著名的玉门找油、四川会战和大庆会战。在闻名全国的大庆“王马段薛朱”五面红旗之一的段兴枝所在的1206标杆钻井队任过副队长,先后担任过大庆油田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和吉林油田一把手。早已练就出实事求是、讲求效益的工作作风。抵达冷湖后,他就带领机关干部深入柴达木进行详情调查和研究。张德国心中有数了。柴达木有三个主要优势:一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二是已经取得了一批勘探成果,为油田发展准备了基本条件;三是有一支勇于吃苦、勇于奉献的职工队伍。但是,优势与困难并存,希望与挑战同在。储量不足是制约油田发展的根本矛盾;投入少、工作量上不去又制约着勘探的发展;极其艰苦的环境和条件影响着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这年11月,尹克升采纳张德国的建议,召开了一个对油田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勘探工作会议。会前,有的技术干部叹息:“山穷水尽已无路啊!”张德国直切正题:“在柴达木特殊环境中,要加快油田发展,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发挥优势,始终把加快勘探、多拿储量放在首位,坚定地走以油养油、自我发展的道路;在加快勘探开发的同时千方百计建好基地,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还举例说明了存在的效益观念差的问题,强调了树立效益观念的重要性。与会者面面相觑,接着,茅塞顿开。局长和书记趁势剥茧抽丝,引导大家深探缘由,商定措施。会上,充分发扬民主,确定了“形成地质研究、地震、钻井、测井、试油五位一体的综合勘探”的决策;1983年“加快勘探步伐,‘七五’实现储量翻番”的目标与方针也在这次会上酝酿成熟。那个技术人员又一声叹息,这次充满了喜悦:“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正当新的部署与目标成为全局职工的凝聚力,掀起热火朝天勘探找油的高潮的时候,局长尹克升调任青海省常务副省长。他与配合默契、相濡与共的新搭档张德国难舍难分。“你放心!”“我放心!”为了柴达木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他俩紧紧地握手,然后挥泪告别。

张德国是个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油田党委书记。他与新任局长周沛、总地质师顾树松等围绕新目标,开展工作。地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钻井全面应用8项新技术,广泛开展“科学钻井年”活动;测井、试油推广新的工艺技术;地质综合研究通过分析大量第一手资料,努力搞清地下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依据。同时,深入基层,检查与督促综合勘探工作。1984年,是近年来拿到储量最多的一年,到1985年,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已达到1.62亿吨。这一年,位于柴达木西部狮子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狮20井又打出了高产油气流,储量和产量还有继续增加的可能性;主任工程师孙子华等一批科研工作者,对柴达木西部尕斯库勒油田的老资料重新研究,进行综合解释,发现了可观的新油层。

综合勘探的节节取胜,使张德国敏锐的感到,实现康世恩部长的嘱托,让柴达木石油工业大大地跨越一步,时机成熟了!

三项工程的前期工作

当时对系统的三项工程还没有清晰的概念与思路,只是想多争取国家投资,把原有生产能力和产量推上去,增加炼油加工量,通过成品油的自产自销、把资源变成资金,以油养油,推进油田发展。张德国带上《柴达木勘探成果和原油生产情况的汇报》等材料,与副总工程师高友福等奔向北京城。

一位中等个儿、身材敦实、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的中年人,在石油部机关一些有关办公室里,操着纯粹的兰州话在游说。他就是张德国。石油部重视柴达木,但毕竟近30年的勘探,产量一直在年产十几万吨原油的水平上徘徊,所以信任里不免夹杂着一些疑问。但是,张德国有备而来,他决心采取当年王铁人到部里要井位、要不来就不走的办法,直接给李敬副部长打电话。

这个电话打得好。李敬带着现场办公小组赶到了柴达木。经过18天调查研究,不仅确信青海油田迫不及待要求上马具有充分的理由,而且认为,青海油田的发展构想,与已调任国务委员的康世恩前不久在西部勘探会议上所作的“1987年在柴达木盆地累计拿到4亿吨地质储量”的部署是一致的。在李敬副部长的指导下,柴达木石油工业一个大规模的发展计划――三项工程建设的构想诞生了!

张德国立即把喜讯告诉已任青海省委书记的尹克升。尹书记激动地说:“好啊!三项工程搞好了,不仅可以保证青藏高原油品自给,还可以支援外省,节省运力运费,带动青海地方工业的发展。这是甩掉青藏高原经济落后帽子的重大举措。省上给予大力支持!”接着,省政府向国家计委提交了在柴达木油田建设三项工程的建议书。不久,由张德国任组长的三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这是值得回忆的1985年夏。

穿越瀚海、翻越唐古拉山的青藏高原实地调查开始了。这是由石油部规划设计总院牵头,江汉油田设计院、石油部油田化工承包公司、青海油田设计院和有关单位参加的三项工程可行性研究艰苦而扎实的工作。讲求实事求是的张德国,带领李秋杰、曹随义、党喜坤、张佩荣等实干家,乘着汽车,顶着烈日或风沙,沿着早已在岁月中残缺无形的简易公路,从柴达木西部的花土沟到东部的格尔木,4次来回穿越人迹罕至的戈壁荒漠,仔细考察精选原油输油管线的最佳路线。

柴达木与北京忘不了这群与日月挽手、与风沙同行的磨成黑脸膛的汉子,忘不了日夜奋战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所有石油人。1985年底,石油部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陈茂祥代表审查领导小组,对《青海油田开发建设及年加工一百万吨炼油厂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予以很高的评价:“盆地地质资料是落实的,落实程度是少有的。不仅资源落实,弥补递减的资源也装在口袋里。可行性研究的工艺技术是先进的。青海省如此重视也是各省少有的。”

“早日开发,早日拿效益”的观念使张德国不愿耽误分分秒秒。1986年元旦这天晚上,他带领领导班子中的陈文玺、宋克显、田丰林顶着雪花闯进了新任石油部长王涛的家。正要出门的王部长,见张德国抱着一大卷图纸,行色匆匆的样子,就说:“老张啊,你们西北人干劲大,大过节的还老远跑来弄这事。你们的精神值得学习,不过今天就算了,我还有外事活动。”张德国哪肯放过,一边说我就简单说一说吧,一边就在饭桌上铺开了三项工程建设的设计蓝图。王部长一看这副不肯罢休的样子,就说,那就去会议室吧。会议室里,张德国指着浓缩在图纸上的12万平方公里柴达木(沉积面积),一口气讲了40分钟,滔滔如江河。那是青藏人民的迫切召唤,是石油人的历史责任,是青海油田的发展宏图,是满腔的激情与感情。王部长那样专注地听,连秘书几次催行,他都没有理睬。

这晚很关键,王部长觉得柴达木建设三项工程正是时候,安排3号开办公会议,由张德国一行作专题报告。

石油部大力支持,李天相副部长亲自带着张德国等人去找国家计委的有关司局长。但要推开“城门”并不容易。要批这么大的工程,得找国务院领导。张德国心想,要找联合国,我也要办成!他除了“三进宫”找部里人去国务院以外,还提笔给全国人大常务副主任阿沛・和正在北京的班禅副委员长写信。当他写道:“仅拉萨一年煮饭取暖烧掉的木柴就达5万立方米,而牧民们却在唱着‘不愁吃,不愁穿,只愁锅底不冒烟’”时,眼圈湿润了。建设三项工程,这是青藏高原人民的燃眉之急啊。他放下笔,举起一双有力的手,他恨不得立即用自己的双手把百万吨大油田,将长输管道和百万吨炼油厂捧出来,为青藏人民造福!

正在参加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阿沛・和班禅大师非常赞赏张德国造福青藏人民的精神,将张德国信中介绍的建设计划变成了自己的计划。原计划在羊卓湖建水电站,会上又说不建了,提议先在格尔木建设一百万吨炼油厂,然后提供石油产品供应拉萨市民。

得到石油部和阿沛・、班禅大师的支持,“城门”算是打开了一些。张德国希望尽快全部打开,又找石油部请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到柴达木考察、评估。评估一举成功,他继续努力。他对几位技术老总说:“王铁人当初坐等两天等到了井位,我们坐过了,还要去坐。刘备哭得来江山,我们这么多人还不如一个刘备?这次你们去哭也得把三项工程立项给我哭回来!”

在柴达木艰苦奋斗了十几年、又一直满腔热情奔忙于三项工程的宋克显再次去国家计委催批立项时,说到青藏人民的疾苦,说到保护生态平衡,禁不住动了感情,泪水涌出了眼眶。国家计委能源司一位副司长感动了,十分感慨地说:“真情所至,不尽快批,情理上都说不过去了!”

适逢党中央总书记视察格尔木。张德国有幸参加了汇报会和陪同总书记视察。总书记说:“你们油田最大的变化就是勘探的石油多了,累计探明储量达到2个亿……只有这样,才希望搞一个一百万吨炼油厂,这是最大的喜讯!”他拿着望远镜巡视昆仑山下的戈壁滩,说:“厂址就选在这里!”回到宾馆,总书记挥笔题词:“一定要开发柴达木油田!”这是1986年8月29日、30日。

这一天,陪同总书记到格尔木的石油部副部长给在北京的王涛部长打电话:“青海油田三项工程一定要上!”

立项与飞跃

这一年的金秋时节充满喜庆的气氛,国家计委批准三项工程立项,并且把格尔木一百万吨炼油厂列入国家重点扶贫项目。

这一年,油田年产十几万吨原油的产量增加到35万吨;第一列车原油从甘肃柳园运到兰州;上交税金从1982年不到10万元上升到567万元,为1986年国家计划上交税金300万元的188%。

这一年,由张德国亲自征地500亩建设起来的敦煌七里镇石油城已初具规模。可容纳2500多名初、高中学生的敦煌・青海石油基地中学也胜利落成。

1988年,年产原油已达到64万吨;外销原油收入达到1.98亿,基本上步入了综合经济效益的“小康水平”;七里镇石油基地已近本建成,已有近万名职工、家属迁进石油城。

1989年,当柴达木正进入三项工程建设热潮的时候,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原石油部)将50岁的张德国调往设在北京的西北管道局筹备组任副组长,之后任指挥部总指挥兼党委书记,一个更大的工程需要他去大显身手。

他真舍不得离开柴达木啊,虽然在柴达木只有8年。而这8年,是让他永远魂牵梦绕的岁月!

1990年元月27日,花土沟至格尔木435公里原油长输管道全线开通;

1990年12月28日,青海油田跨入全国百万吨油田行列;

1993年9月28日,格尔木一百万吨炼油厂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三项工程范文第2篇

(一)镇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北部20公里,全镇幅员面积586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36个自然屯,总户数为5349户,总人口为17578人,其中农业户为2446户,农业人口为10431人,有农村劳动力4069人,耕地面积22230亩,辖区内有三岔子林业局所属林场2个,苗圃1个。全镇共有25个基层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18个,有党员总数542名,其中农民党员480名。在近几年的乡镇评比中,镇党委连续多年被县委评为“一类班子”;先后多次被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多年获得农村工作前三名、招商引资一、二、三等奖等荣誉称号。

(二)“三项工程开展情况

一、在落实推进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1、按照“固本强基”的目标要求,围绕“四个体系建设”今年着力狠抓了村部建设,优化党组织设置,加大投入保障等工作。一是加强了村部建设,着力组织实施了村、新胜村、沙河子村、崇礼村、双沟村、亮甸子、上营子、五里河、天合兴,九个村部新建(面积在160-200平米不等)和西南岔、大粮户、阳岔河等三个村部的扩建工作。续建了双阳、兴隆、西南岔、光明,四个村部广场硬覆盖及相应的器材配套设施。二是继续抓好优化党组织建立即在产业链上设置党组织,将西南岔村、村升格为党总支,在双阳、兴隆、五里河探索建立由党员参与的跨村联合专业合作社,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8个,并成立专业合作党组织15个。参加合作社人数270人,其中党员人数98人。三是着力抓好投入保障体系建设,2009年以来各项专项经费拨付使用到位率达100%,今年,在全面落实上级投放的党员创业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争取上级帮扶部门和协调贷款的投入力度,全年共投入“三项工程”建设保障资金和党员创业资金216万元。同时,2014年在省财政增加转移支付资金的基础上,县财政匹配资金到位率100%,村干部报酬转移支付和未列入转移支付的村党组织委员报酬按标准全部发放到位。四是建立并完善了镇村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网络,各村均建立服务民生工作站,继续推行首问负责制、两次办结制、服务制、服务承诺制等民生制度。五是深化农村党员干部监督机制,全面落实群众评议党员、党员评议支部、村党组织评议镇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等有效监督机制。

2、围绕“素质提升”工程目标要求,继续推进村级干部培训计划。一是扎实推进“项目支书计划”。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退粮进特”战略,全镇18个村党组织书记分别新上了灰苏子、甜玉米、返魂草等规模产业项目,年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并分别带动2名以上党员和3户以上农户创办致富项目。二是认真组织开展岗位能力培训,全年镇级领导干部参加岗位能力培训6人,培训面达100%。三是加强对村级干部的培训,全年组织村级干部到省内省外学习考察人数3人,同时加强自我培训,全年共举办村级干部政策、理论、法制、科技等方向的培训班3期,参训人数328人次。

3、围绕“创业带富”工程目标要求,扎实推进党员创业带富活动。一是为党员提供创业扶持,今年共投入党员创业扶持资金60万元,市县下拨的农村党员创业资金到位率达100%。二是建立党员创业基地,全镇共培育党员创业示范区3个,党员创业示范户54个,带动农户500余户。成立党员创业服务团队18个并保证工作经费全部到位。三是由农村党员领办创办新型经济合作组织36个,占合作组织总数的100%。四是认真组织开展了党内帮扶工作,采取农村由劳动能力的党员“一带一”和“一带X”的形式,共帮带贫困党员55户,帮带贫困户108户,同时全部建立了农村党员和农户致富档案。

二、在措施方法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把“三项工程”纳入党委抓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中,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全面抓,副书记亲手抓,班子成员包保支部分别抓、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常年抓的工作机制和责任机制。

二是坚持把“三项工程”与星级支部创建、创先争优活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调整、新农村建设、民生造福工程等农村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赋予“三项工程”以更多内容和丰富载体。

三是在自我加压、自主创新的同时,积极加强与省、市、县帮扶部门和涉农单位的协调力度,争取在政策、资金、项目、科技、物资、信息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借力促快求发展。如争取扶贫项目资金300万元实施村小流域治理工程;协调移民部门投入资金5万元解决五里河村水毁道路。

四是抓好工作创新,为“三项工程”开展和推进增添活力和动力。着力探索实践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和“一档两制三扶”模式,即在深化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的基础上,把“三项工程”与“星级支部”创建、建制村“划档分类、升级晋位”、“四位一体”与载体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针对偏弱村、薄弱村全面落实了升级晋位措施,即采取县镇村三级帮扶的措施,县包保部门、镇党委政府、经济发展强村三级结对实施帮扶,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帮扶,如大粮户村发展养牛,并建立养牛专业合作社;阳岔河村利用村独特的地理条件,由镇政府牵头,协调县、镇相关部门为村民提供技术及资金方面的支持,给村民的林蛙养殖提供相应的条件,极大的提高了村民的个人收入。

三、在取得成效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项工程范文第3篇

2006年6月15日,在天津海关召开的“天津海关:三项工程全力支持滨海新区”新闻会上,天津海关关长黄胜强说,天津海关规划从现在起到2010年,为实现滨海新区“十一五”发展目标,将实施“改革、促进、建设”三项工程。

这三项工程分别是:深化口岸通关、保税园区和加工贸易监管业务改革的改革工程,包括推进大通关制度改革、深化区域通关改革、推进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区区联动改革等11项任务;进一步发挥对口岸、保税和临港产业进出口物流发展促进作用的促进工程,包括提高口岸通关效率、维护口岸进出口秩序、促进东疆保税港区建设、建设天津保税物流大体系等10项任务;以建设合理的监管格局、优化的海关机构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主要内容的建设工程,包括重新规划海关监管格局、优化海关机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7项任务。其中深化区域通关改革、扩大电子通关、推进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区区联动、实行“量体裁衣”式监管模式、建设天津保税物流大体系、发展临港产业物流、建设合理的海关监管格局等等,都是天津海关为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和物流运作需要而研究推出的新举措。

据悉,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将设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重点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积极探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制度的创新,以点带面,推进区域整合。

因此,天津海关将推进保税园区监管业务的改革作为重中之重。一方面将努力推动区区联动改革,全面实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下统称为“保税园区”)海关监管业务信息化,统一各类保税园区信息管理系统,构建跨园区的保税物流信息平台,扩大与有关部门、区内企业的联网数据交换范围。预计到2010年,海关与各类保税园区管理部门、企业、物流单位全面实现联网管理;简化港口与各类保税园区之间、区区之间的转关作业流程,开辟“无障碍”快速物流通道。到2010年保税货物在各类保税园区之间全面实现监管作业信息化条件下的自由流动。

另一方面,天津海关将整合各类保税园区功能,结合滨海新区区内保税园区功能齐全、地理集中的特点,研究对各类保税园区实行统一优惠政策和海关监管制度,提出改革建议报请海关总署批准,争取在全国范围内先行先试。开展“境外入区保税、区外入区退税、区内出区征税、区内免征增值税、消费税”等统一税收政策调研,积极争取保税区“入区退税”、保税仓库存入一般贸易货物的政策在全国率先试点。

三项工程范文第4篇

我所在的村位于镇南部,现有农户588户,人口1897人,8个村民小组,耕地621公顷,党员30人。我村围绕“三项工程”发展目标,按照“抓规划、抓项目、抓实效、抓提升”的要求,全力推进“富民、强村、固基”工程建设,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壮大产业,推进富民工程

(一)不断壮大草莓种植产业

我村自8月棚膜草莓试种成功以来,草莓种植规模不断壮大,朝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种植草莓成为我村农民增产、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现已投资345万元建成村草莓种植基地,建有高标准化草莓种植大棚14栋,棚区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棚内面积15,000平方米,种植草莓180,000余株,年产量45,000公斤左右。获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但就产量而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了产业发展,我与镇领导前往辽宁丹东草莓种植基地进行了考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我村草莓品种及技术进行改良,进一步提高产量及草莓品质。扩大草莓大棚规模,计划逐步新增草莓种植大棚20栋,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成后每栋大棚年产值5万元,解决劳动力100人,带动50户农民致富,全年新增产值100余万元。进一步完善棚区内基础设施,硬化棚区内4米宽道路1,500延长米并做好配套绿化、亮化工作。力争使村棚室草莓种植产业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特色化产业。

(二)改造中低产田

村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全村农机保有量340余台,农作物从播种到收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村内中低产田约有400公顷,由于单产不高,影响了村民收益。我村将通过以下措施逐步改善中低产田状况:1.发展电网。倡导种植户使用电力进行农田灌溉,达到省时省力、减少灌溉成本的目的。2.完善水利、灌溉设施,保证农田旱能浇,涝能排,避免水分分布不均、盐碱化问题,节约水资源,保证农业稳产、高产。3.维修农田道路。部分农田道路存在泥泞、坑洼、不通畅情况,导致农机车辆难以通行,影响耕作和收割。三年内将对45公里农田道路进行有计划、分批、分步骤的维修,达到田成方、路成型的效果。3.栽植防护林。在农田路两侧栽植榆叶梅、刺梅等灌木起到防止水土流失、防沙、防风作用,发挥绿化和保护生态功能。

二、强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助推强村工程

(一)完善村屯道路建设

多年来,村以民生工程为主线,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屯中道路16公里。已投资14万元修筑村上沙石路10公里。逐步硬化该10公里沙石路并做好绿化工作,在道路两侧栽植风景树,其余6公里铺垫沙石,做到路面平整,无坑洼、无积水,保证屯内路面畅通整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内道路配套设施,做好路边排水、绿化、亮化工作。做到新农村建设交通先行,让交通为新农村建设助跑。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生活方式和观念的转变。我村计划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以下内容:1.完成办公楼和广场建设。在原村位置新建一幢占地面积为1,350平方米的4层楼房,第一层用作老年住宅,解决低保户、老年户20户住房问题;第二层作为村部所在地用于村委会办公场所;第三、四层用作住宅,能入住村民40户。在楼前建设集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广场,配备健身设备,铺设草坪,种植花草,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做好基础设施保障。2.推进村屯环境整治。我村环境整治工作已取得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将继续完善,做到常抓不懈。村内院墙统一标准,做到主干道两侧无圈舍、无柴草垛,设置固定垃圾堆放点,定期清理,营造清新怡人的居住环境,达到新村、新貌、新气象。

(三)创建村内合作经济

我村共有耕地面积621公顷,其中非承包耕地269公顷,全年收入80余万元。计划将非承包土地作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支点,成立一个以村为主体、农民加入的供、产、销为一体的农民合作社,经营化肥、种子、农药等项目,并负责技术引进、培训学员,通过集体和农户合资入股分红的方式统一进行生产经营,实现共担风险、共享市场、互帮互助、利益均得。

三、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助推固基工程

三项工程范文第5篇

南京市委、市政府依法将学前教育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学前教育工作,全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大幅增长,学前教育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南京市设立财政性专项奖补资金(市级财政2014、2015两年的学前专项经费达10亿元),重点实施学前教育“增量”“创优”“惠民”三项工程,实行学前一年基本免费教育制度。南京各区以实施“三项工程”为抓手,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形成了良好态势。

一、实施“增量工程”,解决“上得了”的问题

“十二五”初期,南京市幼儿园资源总量不足和结构性失衡的矛盾比较突出。存在供给缺口较大、优质资源相对不足、普惠度不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确保全市适龄幼儿“有园上”,五年来,11个区把加快实施“幼儿园增量工程”作为重中之重,严格做到落实目标任务不缩水,建设标准不打折,建设进度不拖延,全市新改扩建达省优标准的幼儿园298所,新增学位7.4万个。其中,建邺、栖霞、雨花、溧水、六合5个区新增学位均比市定目标超出1500个以上,江宁区新增学位9380个,居全市榜首。不仅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99.2%,还明显缩小了幼儿园服务半径,有力化解了“入园难”问题。

二、实施“提优工程”,解决“上得好”的问题

五年来,坚持“三个着力”,持续提升学前教育发展质量。一是着力整体,加快提高区域发展水平。各区以创建“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为契机,深入推进区域改革发展。继2013年玄武、建邺和鼓楼3区率先成功摘牌之后,其他各区均于2015年底前获省政府正式认定,南京率先成为全市域建成示范区的设区市。二是着力创建,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规模。各区以创建省、市优质园为载体,加快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截至2015年底,全市省市优质园达573所、占比达86.7%,其中省优质园为464所、占比从2011年58.4%提高到71.6%,比全省同期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玄武、秦淮两区省优质园比例均已超八成。三是着力补短,促进园际协调发展。通过设立市级专项财政经费,对集体和单位办园实行经费补助,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实施“农村办园点标准化建设工程”,江宁、溧水、高淳、六合、浦口5区150多个农村办园点全面提档升级。扎实推进“无证办园综合治理工程”,采取幼儿分流、加大供给等措施,1.5万名幼儿从无证园转入各类合格幼儿园,无证办园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幼儿入园问题有效解决。

三、实施“普惠工程”,解决“上得起”的问题

“十二五”初期,南京市公办幼儿园比例为54%,比苏州、无锡均相差20个百分点以上,幼儿园收费价格高于或等于苏州、无锡同类园的收费标准。为切实降低幼儿家庭教育成本,增强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全市推行了两项改革措施:一是在全国率先实行学前一年基本免费。从2011年试行“幼儿助学券”,到2014年平稳“转轨”为学前一年基本免费政策,大班幼儿一年可减免保育教育费6000元。二是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一方面,通过加强幼儿园用地规划保护、实行财政奖补资金向公办园倾斜等措施,引导各区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全市公办学位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民办惠民园发展,市教育、财政和物价部门出台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规范认定127所民办惠民园,新增普惠性民办学位3.67万个。截至2015年底,全市0~3岁婴幼儿接受育儿园或亲子园服务率达90%以上;3~6岁幼儿在公办和民办惠民园就读幼儿比例从2011年的54%提高到78%。

总体上看,“十二五”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南京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著成绩,不仅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广泛认可,也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教育部主办的《中国教育报》先后两次以头版头条形式宣传报道了我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教育部简报介绍了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经验。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南京的学前教育工作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对照“中国幼教名城”的建设目标、对照群众日益增长的学前教育服务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面临着一些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学位增长的新压力。2016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加上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扩张增速,人口刚性增长和复杂流动,全市适龄幼儿入园在“十三五”期间形成新“波峰”。

二是质量提升的新要求。南京是中国近现代幼教改革发展的发源地和先行地。学前教育的现代化需要幼儿园在办学质量、内涵品质、办园特色上有更大的提升。而支撑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如保教质量、师资水平、规范管理等方面还有待提高。特别是教师收入总体水平相对偏低、非在编教师“同工不同酬”的问题是影响幼儿园办园水平提升的短板。

三是教育公平的新期待。《江苏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要求:“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试行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区制度。”要求到2018年,全省农村地区全面建立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区制度;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立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区制度。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正不断增大、教育公平的期待十分迫切,需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进幼儿园的公益普惠度和优质均衡度。

南京将以实施“二期五年行动计划”为突破,全面推进“十三五”全市学前教育现代化建设。

2016年5月,南京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的意见》,这是“十三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南。下一步,围绕贯彻落实“二期五年行动计划”,重点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

按照“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优质均衡”的要求,通过继续实施“三项工程”,持续优化幼儿园资源建设。一是深入实施“幼儿园增量工程”,重点扩大江北新区、城市新建小区、城镇及城乡接合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力争全市新增幼儿学位达5万个,每1万左右常住人口至少配建幼儿园(点)总规模不少于12个班,幼儿园全面实现标准班额办园。二是深入实施“幼儿园提优工程”,重点加大对城乡薄弱园、新建园和民办园创建支持力度,全市在省、市优质园就读幼儿比例达90%以上,区域内农村和城镇省优幼儿园比例差距不超过10%。三是深入实施“普惠性幼儿园促进计划”,重点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重点优化集体、单位办园以及民办惠民园的发展机制,到2020年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主城区不低于70%、其他区不低于80%,在公办幼儿园和民办惠民园就读幼儿比例主城区不低于85%、其他区不低于90%。

二、坚持条件与内涵并重,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加快提高质量,是“二期五年行动计划”的核心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继续改善办园条件。实施“幼儿园安全促进计划”,落实幼儿园安全人防、物防、技防标准,全面消除幼儿园危房。推进幼儿园信息化和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力争到2020年所有幼儿园全面达到市定标准。二是优化幼儿园管理。健全幼儿园年检制度,加强对幼儿园全面全程管理。落实幼儿园法人登记制度,凡符合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条件的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部门应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手续。三是促进幼儿园内涵建设。实施新一轮“幼儿园课程建设促进计划”,充分发挥幼儿园品牌课程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加快提高各级各类、特别是农村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水平。加强教科研工作,探索建立兼职教研员和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加快与专业机构合作探索建立幼儿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和监测评估机制。

三、坚持规范与激励并重,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

围绕“数量充足、资格达标、收入合理、水平领先”的总体目标,全面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认真落实建设标准。所有幼儿园均按标准配齐配足保教人员并符合岗位任职要求,不断提高公办园在编教师比例。鼓励新增编制主要用于配备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鼓励核增5%调节编制用于委派优秀公办教师帮扶部门园、集体园、民办惠民园等。二是加大师资培养培训。实施新一轮幼儿园教师全员性、分层次培训。探索学前教育师范生定向培养和男幼师专项培养制度。鼓励幼儿园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加强骨干队伍建设,幼儿园教师在评优评先中所占比例达15%左右。选派优秀管理者和骨干教师进高校深造或赴境外研修培训。三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设立民办幼儿园教师招聘基本标准,探索实行公办幼儿园教师统一招聘办法和编外人员员额管理办法。均衡配置幼儿园保教人员,积极探索教师区管园用和合理流动机制,逐步缩小园际间骨干教师比例差距。四是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公办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在职称u定、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待遇。加快建立幼儿园教职工收入保障机制,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收入不低于当地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逐步建立民办惠民园教师收入增长激励机制。

四、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一是进一步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确保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保持稳定增长。逐步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把农村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福利、园舍维修、生均公用经费等办园成本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加大对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方面的财政经费保障力度。二是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加大对普惠性幼儿园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对单位办园和民办惠民园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每五年开展一次“南京市学前教育改革创新奖”评选,对创新性实践成果给予表彰奖励。三是进一步健全开放机制。成立学前教育研究与国际交流中心、陈鹤琴教师发展中心、幼儿园课程研究指导中心,全面推进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知名幼儿园以及重要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国内外知名学前教育机构来宁合作办园。加强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提高科学育儿的整体水平。

三项工程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以增强综合素质、提升工作水平、激发内部活力、实现工作跨越为落脚点,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党员目标承诺”等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服务品牌建设和执行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局系统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树立海洋与渔业队伍的良好形象,不断开创海洋与渔业工作新局面。

二、实施目标

通过实施队伍建设“三项工程”,使局系统干部职工对机关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高度认同并转化为实际行动,能够自觉地将个人价值体现与机关目标的实现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干部职工进一步强化“服务第一”的意识,更好地为蓝色经济发展服务、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服务;使局系统人人具备胜任本职岗位的能力,达到“开口能说、提笔能写、会干能干、干到实处”的基本要求。局系统干部职工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进一步提高,机关团结和谐、创先争优的氛围更加浓厚,整体素质和能力明显提升,服务发展、服务渔民的成效更为显著,各项工作在系统内外都走在前面。

三、推进措施

(一)强化宣导和推广,让机关文化理念落地生根

包含三大项共17条的机关文化理念,是在局系统广泛征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酝酿讨论的基础上提炼概括的。要持之以恒的进行宣讲、灌输和引导,使机关文化理念深深融入到每一名干部职工的思想深处,物化为每一个工作和生活的细节,在每个人身上都有烙印,在机关每一个链条上都能闪烁。

1、抓好宣讲。编发《市海洋与渔业局队伍建设“三项工程”学习手册》,借助专题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深入进行宣传讲解,使局系统每名干部职工都能熟记其条文,理解其涵义。年底前,在局系统开展一次机关文化理念大讨论,着重围绕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理念、对照这些理念应如何进行改善和提高、自己应该怎么做进行交流讨论,在此基础上,举办一次演讲比赛和心得体会征文活动。

2、打造“走廊文化”。将文化理念制做成精美刊版,悬挂在办公楼走廊墙壁上和楼梯过道醒目位置,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渗透在制度里。按照机关文化理念的精神内涵,制定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和方法,将文化理念渗透到行为、制度、规范、准则、标准中,使干部职工从事每一项工作、参加每一项活动都能感受到机关文化在其中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4、体现在领导行动中。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各单位、各科室主要负责人要做机关文化理念的忠实执行者,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决策部署、工作推进、选人用人、评先树优、作风纪律等方面事事处处体现理念要求,更好地起到示范引导作用。

(二)着力提高服务效能,打造“心随海动,兴海惠民”服务品牌

为民服务是机关一切工作的本质要求。“心随海动,兴海惠民”服务品牌体现了海洋与渔业系统独有的工作特征和文化底蕴。要着眼于提高服务效能,立足于深化服务实践,大力开展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使局系统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载体、优化服务方式,在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渔民群众中彰显更大的作用,机关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有明显的提高。

1、明确服务重点。结合部门职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群众需求,重点在六个方面优化服务:一是围绕发展海洋产业和现代渔业加强调研、规划,为促进蓝色经济发展献计出力。二是推进集中集约用海,保障高端产业和大项目的用海需求。三是通过规划布局、政策激励、争取资金、产业招商、实施项目,加快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四是加强渔业生产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海洋生态环境安全“三个安全”的监测监管,建设生态海洋、和谐渔业。五是加强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维护海洋管理与渔业发展秩序。六是建立和完善集技术推广、疫病监控、质量监管、环境监测于一体的基层渔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渔民群众。

2、优化服务方式。一是主动服务,深入基层了解用海单位、渔业企业和渔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二是高效服务,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完善“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的窗口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为办事人员提供便利。三是创新服务,推行提醒式、劝导式、告诫式等“服务型”执法方式,寓执法于服务之中。四是微笑服务,制定“文明用语和服务忌语”制度,执行公务及待人接物要语言文明、态度和蔼、礼貌待人,杜绝“冷、横、硬、推”现象。

3、完善服务机制。一是规范服务行为,制定《机关运行管理工作手册》、《依法行政工作手册》,以此作为局系统优质服务的指南和标准。二是畅通意见建议反馈渠道,在继续搞好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的同时,面向不同类型的企业单位,建立一批基层联络员队伍,随时掌握海洋与渔业行政管理、执法检查、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有效地纠正和改进。三是建立评议考核制度。通过行风评议、民意征集、执法监督、案卷评查等途径,每年分半年和年终两次对各审批、执法岗位的人员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评议,评议结果纳入机关年终考核。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对在评议考核、执法检查和其他监督形式中发现有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的,根据不同情况,迅速予以整改和处理,涉及追究政纪责任的,要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及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4、扎实开展海洋与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创建活动。把创建要求贯穿到海洋、渔业行政执法工作的各个环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渔政支队、海监支队要跨入全国、全省文明执法窗口行列。

(三)大兴学习之风,着力提升岗位执行力

岗位执行力即每个人在现实工作岗位上“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从当前发展蓝色经济对海洋与渔业工作要求以及目前局系统人员结构、素质能力的适应情况看,强化学习培训、提升岗位能力成为我局十分迫切的任务。要采取领导干部带头学、交流宣讲引导学、考试考评激励学、制度措施督导学等方式多管齐下,在局系统迅速兴起岗位大练兵的热潮。

1、突出岗位能力训练。把能力培养贯穿于学习培训的全过程,局系统每个岗位要做到“三熟知、三掌握”,即熟知本岗位相关法律及政策规定、熟知业务工作流程、熟知应知应会的业务知识;掌握基本业务写作技能、掌握电脑及岗位仪器设备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海洋与渔业应急处置操作规程。按照上述要求,统一制定了《岗位能力基本要求》(附件四),列出了局系统23个岗位各自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便于学习培训时有所遵循。

2、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培训。一是认真落实组织调训制度。组织系统科级以上干部参加全市干部自主选学,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学习培训活动。二是建立“周六学习日”制度,举办专题讲座、集中研讨或分散自学。定期抽查学习笔记,并组织对集中学习的内容进行闭卷考试。三是“走出去”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四是开展“一带一”、“一带二”帮带活动,提高岗位技能水平。五是根据业务工作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

3、建立述学、评学、考学制度。将开展学习培训和岗位能力提升的情况列入各单位、各科室和机关干部职工日常工作安排、汇报、总结、评议和考核的重要方面之一。每年局机关统一提出各岗位学习培训重点内容,每年组织两次应知应会知识闭卷测试,每年分别就基本业务写作、电脑基本操作、仪器设备操作进行一次全员技能比武。

(四)加强组织保障,确保“三项工程”实施取得实效

“实践机关文化理念、创建服务品牌、提升岗位执行力”三项工程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局系统队伍建设的总抓手,各科室、各单位要深刻领会,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1、加强领导。局党委成立实施“三项工程”领导小组,由许祖强同志任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统筹指挥“三项工程”的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各单位分管政工负责人组成,王传良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王旭明同志任副主任,负责各项工作落实。

2、搞好结合和融合。要把实施“三项工程”与创先争优、党员目标承诺、市直机关创建服务品牌、争创文明科室等争创先进活动紧密结合,将三项工程有机对接融合,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搞繁琐哲学和形式主义。

3、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结合推进“三项工程”,设计组织团体拓展、知识竞赛、文体比赛、特长展示等活动,同时积极参加市直机关组织的各类活动,使干部职工在参与活动中接受感染熏陶,增强团队意识,强化职业责任。

三项工程范文第7篇

一、“绿色证书”培训工程

“绿色证书”培训着眼于农民从事某一岗位的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组装,系统地传授给农民,帮助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属“一业一训”项目。作为具体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县级农广校,应在培训方法上下功夫。

一是按需施教。要根据岗位需要和农民需求分析岗位规范、制定教学计划、开发专业教材。结合专项调研或基层反馈上来的信息,了解和分析企业要求及农民对技术的需求情况,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培训效果。

二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教育只有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为产业发展服务,才能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所推动。在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工作中,要始终围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开展培训,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三是工作重心下沉。为方便农民学习,应在乡、村办班,送课上门,调整工作重心,依靠乡镇政府及有关教育培训机构的支持,开设绿色证书教学班,县培训中心负责协调好师资,定期到各培训班去授课。此种做法有利于就近召集和组织农民来参加培训,既方便了群众,又降低了教育培训成本,很受农民欢迎。

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安排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农民边干边学,将培训与农时季节结合起来,农忙时少培训,农闲时多培训,将培训与农民生产过程相结合。授课内容不以学科体系为顺序,而要以生产的工艺流程为基准,结合某一流程的技术要点授课,将技术培训渗透到农民具体的生产环节中去,使农民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应用,增强对知识和技能的求知欲。

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主要是针对务农农民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项目以村为基本实施单元,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组织实施,对农民进行产前、产中和产后培训指导,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根据这项工程的培训重点,需将培训重心下沉,抓住重点,突出“创新”和“创精”,在特色上做文章,在培训上下功夫,帮助农民提高素质。培训的切入点以调研为前提,并紧密围绕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巩固发展传统农业产业培训的同时,要坚持“六改”,即一改过去农民被动接受培训,为按农民需求进行培训;二改过去培训教师的专业知识不精、结构单一,为现在的按当地农业产业升级优化丰富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三改过去为开展培训而勉强完成任务,为现在的既注重产业基础理论,又加大对农民所从事产业生产技能的培养和教师深入基层现场指导的工作力度;四改过去就培训而培训,为现在的注重农民经营理念,强调经济效益和典型大户引导带动的培训方式;五改过去过分强调“三大作物”的生产技术知识常规培训,为现在的常规作物高产、优质、绿色、环保、无公害以及农业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多样化产业培训;六改过去只注重产前、产中的培训和技术指导,为不能忽视产后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和附加值的提升,使其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此外,在自编培训讲义资料的选用上,科学性、实用性、地域性、专业性要强;同时,巩固并不断丰富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网络体系的建设;加强一个文化阵地,即村科技书屋建设,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展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旨在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根据域内和域外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重点抓好四个结合,即将“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同乡镇企业相结合,同当地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同外埠劳动力需求相结合,同当地农民的要求和愿望相结合。并时刻不放松加强“三个联合”,一是校际联合。经济不发达的基层职教中心与经济发达地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职业院校挂钩联合,组织本地区劳动力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根据情况需要,可以在输出地培训,也可以在接收地培训。二是校企联合。对教学设备、场地要求较高的培训工种与相关企业联合办学,既能解决培训设施的不足,又可强化现场实习指导,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校乡联合。根据当地乡、村发展的地域特点,结合当地需要及转移农民的需求,将培训班办到村、屯,实现就地培训、就地或异地转移。如吉林省辉南县农广校将奶牛工培训班办到村,既方便了农民,又降低了培训成本。

劳动力转移培训还应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步开展。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已转移就业农民的基本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应坚持实用性的原则,突出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根据不同学员的需要,实行长短结合、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既可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并举,又可开办短期岗前技能培训班,做到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坚持服务就业的原则,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用工单位需求为宗旨,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实行“定向”和“订单”培训,并将“定向”和“订单”培训、职业技能考核、就业介绍和就业后服务等融为一体。应坚持机制创新的原则,优化配置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改善专业培训设施,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机构内部要整合资源,激活用人机制,实行绩效挂钩,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四、“三项工程”的开展应有机结合、协调并进

一是工作上分、目标上合。三项工程的培训工作,在具体分工负责上应有各自的分管领导,也要有各自协助开展日常工作的科室及具体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上级文件精神等的贯彻、落实、执行,制定实施方案、计划,操作相关表、卡、册等办公软件。而在培训内容的分配和深入基层培训、指导上,则要广泛调动、全员参与,既明确分工又强调密切结合。实践证明,此种实施方式使教师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突显,极大地提升了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执行上分、监督上合。由于三项工程的本质是通过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技能本领和综合素质,以实现增收致富的目的。所以,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在把握好各自侧重点的同时,要注重它们执行与开展过程中的必然联系。组织教师深入基层培训指导时,不要单打一,要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三项”工程均衡发展,齐头并进。如辉南县农广校在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指导时,发现有的村民对“阳光工程”和“绿证”工程培训认识模糊。教师在进行必要的解释之外,同时把这一信息反馈到学校,学校及时利用电视、广播、宣传车等,加大相关方面的宣传力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业务上分、效益上合。制定科学合理的业务分工负责制,在“三项工程”工作的开展中,高标准、严要求。虽业务上明确了各自的分工,但总体上要在围绕当地农村社会效益和农民的经济收入上做文章。为促进三项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加强教师综合业务素质的提升、产业的多元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也要多样化。教师要不断地加强业务学习,以汲取扎实的业务知识,掌握过硬的业务本领 ,将适合发展现代农业的科学技术知识传授给农民,使专业知识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实现三项工程培训的最终目的,促进和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项工程范文第8篇

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富民强村固基”被称为白城市新农村建设的“三项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三化”为统筹,“三动”并举为方向,以示范村加快推进为先导。白城市委书记李晋修表示,新农村“三项工程”中,富民是核心、强村是重点、固基是保障,根本途径是加快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最终实现加快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

根据这个大的原则,全市选择100个村作为首批示范村。洮北区15个、镇赉县16个、洮南市23个、通榆县19个、大安市25个、白城经济开发区1个、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1个。通过3年的时间,示范村要达到优势主导产业形成新格局,现代农业取得新发展,农民收入要有新提高;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风民风文明和谐,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村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政治和组织保障坚强有力。

“第一书记”带头示范

在白城市组织实施新农村“富民强村固基”工程建设的方案中,为每个示范村选派1名政治素质好、熟悉农村工作、责任心强的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是固基工程建设的重要一项。使其发挥县市干部视野宽、思路多、联系面广的优势,帮助村屯找项目、上项目。白城市还结合村“三委”换届,采取“两推一选”、组织选派、公开选拔等方式,选优配强示范村党组织书记,同时抓好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素质提升工作,建立示范村党组织书记到省内外发达地区、先进乡村考察学习制度。到2015年末,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示范村党组织书记比例提高到60%以上。全面实行示范村党组织书记由县(市、区)党委组织部直接管理或备案管理制度,推行“一定三诺两评”管理办法,严格考评,兑现奖惩,督促村书记履职尽责。继续实行“基础工资+奖励工资”的结构工资制,进一步调动村党组织书记工作积极性。

打造“六位一体”的科学捆绑模式

富民工程围绕村级组织、农户主体、科技支撑、龙头企业及经纪人组织带动、金融服务、农业保险避险“六位一体”的科学捆绑模式,以村为单位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每个园区至少建设1~2个产业项目,直接和间接参与农户占全村90%以上,形成比较完整的链条式经营模式,产业项目经济总量占全村的40%,其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成为全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增收格局,示范村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率达到15%以上,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每个示范村要完善或建立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达到60%以上。与此同时,注重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龙头企业(经纪人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行定单生产,合同购销;没有龙头企业(经纪人组织)的,由村级组织承担市场开拓和组织产品营销等相关职能。在资金保障方面,白城市建立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融资体系。加大对示范村的资金扶持,用足信贷政策,灵活定价利率标准,扩大授信额度和信用贷款发放规模;拓展“直补保”质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抵押权、林权、大型农机具抵押权等权属抵押贷款,政策性保险单担保贷款,联保贷款等金融产品业务,拓宽融资渠道,解决生产资金瓶颈;各县(市、区)政府要确定专门机构,对农户的各种权属进行确权和登记工作,并制定本区域内权属抵押融资基准价格、价值评估机制和权属的收购、处置等管理办法,为银信部门开展权属抵押贷款提供依据。

四方面初见成效

截至目前,经过白城市新农村“富民强村固基”工程建设巡视指导组与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的调研组和督查考核组进行的专题调研和全面督查考核,全市新农村“富民强村固基”工程建设在四个方面成效显著。

第一,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屯建设规划初步完成。洮南市大部分示范村从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洮北区平台镇红塔村、平安镇新合村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分别重点发展雪寒韭菜产业、辣椒产业。

第二,一些示范村重点工作有所突破。大安市联合乡联合村投入144万元建垃圾处理场、污水氧化塘、堆肥场,并购置垃圾箱和转运车;投资498万元建设沼气项目,投产后全村510户可用上清洁能源。通榆县兴隆山镇东风河村、边昭镇西战村,通过招商引进龙头企业进村办厂,带动主导产业发展。

第三,基层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热情普遍较高。县、乡、村各级组织都把新农村“富民强村固基”工程建设作为一项中心工作和长期工作来抓,逐级明确领导责任,建立包保体系,落实工作任务。

三项工程范文第9篇

以“建小康·立新功”主题活动为载体,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加强培训,提高女性素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提高广大妇女创业能力和妇联干部工作水平,重点抓好两个层面的培训。依托劳动、旅游、农牧、扶贫办等部门,全年有针对性地举办妇女创业就业技能培训81期,培训9696人。开展妇联干部工作技能培训,先后与市农工委、局、司法局联合举办了“全市妇联系统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辅导讲座”、 承德市‘三级妇女儿童维权站’工作技能培训班”。选派80名妇联干部赴北大参加妇女干部能力素质研修班,对十后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热点问题、新形势下的妇联工作开展等相关内容进行培训。全年全市各级妇联组织举办各级各类妇联干部工作技能培训班26场次,培训妇女干部1200人次。

——完善措施,推动女性创业就业。立足服务,为广大妇女搭建创业就业平台。举办“巾帼专场招聘洽谈会”,开展“春风送岗位”活动,5000余名妇女实现了就业。抓好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的落实,办理妇女创业小额贷款17826万元,直接扶持妇女自主创业2360人,带动吸纳就业近2万人。积极引导女能人、女强人领办、联办、独办专业合作社,参与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创建。全市培树市级以上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123个,市级以上优秀妇女合作社172个,有资质的农产品女经济人138名,培树新型女农民典型1000余人。争取项目,扶持妇女发展。一年来积极向国家、省、市争取各种项目资金397万元,用于扶持妇女创业,改善妇女儿童生存状况。

——打造“美丽庭院”,助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为助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承德市妇联在全市妇女和家庭中广泛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千村妇女争创“美丽庭院”行动。活动中举办现场观摩会、 “美丽乡村大讲堂”,制作了宣传片,印制了3500个宣传门帘,发放明白纸7万余份,制作条幅400余条,张贴标语200余条,县电视台、广播电台播放游走字幕200余次,营造了浓厚的氛围。评选出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04户,县级1470 户。

以“百名律师牵手巾帼维权行动”为载体,维权工作取得新实效

——创新机制,提升维权服务水平。三级妇女儿童维权站2010年正式建立,历时三年,达到了县、乡、村全覆盖,在基层为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基层维权站共接待上访人员1039人次,干预和调解家庭暴力投诉案件258件,处罚家庭暴力施暴人8人,免费妇女权益案件27件,为妇女书写法律文书76份,减免费用两万元余。开展“百名律师牵手巾帼维权行动”, 依托三级妇女儿童维权站工作网络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124名律师与全市220个乡镇维权站结对开展维权服务、各类普法活动76次,指导维权站调节纠纷102起,为基层维权工作增加了新的力量。

——强化服务,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依托河北承天律师事务所成立了“承德市妇女儿童维权法律服务中心”,为需要帮助维权的妇女儿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17人次,免费妇女权益案件27件,为妇女书写法律文书76份,减免费用2万元。

以“ 紫塞巾帼爱心助家行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

——大力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组建了医疗、法律、科技、大学生等10个巾帼志愿分队,全市共招募、建档志愿者17500多人,开展巾帼志愿活动73次,为贫病妇女儿童送慰问物资折合人民币26.8万元,各县区确定“爱心妈妈”“爱心儿女”示范点 20 个,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关注儿童安全及家庭教育。开展家庭护卫行动,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公布举报监督网络、开展辖区文化环境大检查等活动,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创新形式,做好“让我玩”项目。为了进一步加强承德市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工作,争取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让我玩’青少年体育公益项目”落户我市平泉县、兴隆县、双桥区等15所小学,惠及学生11327名,使孩子们在快乐中玩,在玩中乐,在玩中增进友谊、增强信心,受到了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欢迎。

以推进实施“‘热河嫂’家政服务工程”为载体,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

——积极打造“热河嫂”家政服务品牌。以培训促就业,打造妇联工作品牌。启动了“热河嫂”家政服务工程,成立“承德市‘热河嫂’家政服务指导中心”, 注册成立了“承德热河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 积极探索“热河嫂”家政服务品牌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家政等服务类培训班7期,培训妇女368人,就业率100%,真正做到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岗位实习、基地就业“一条龙”服务。

——关爱妇女儿童民生工作持续深化。大力推进实施妇女儿童健康工程。开展免费“两癌”筛查、“复明12号”工程、“母亲健康快车”等活动,受益8.3万人。积极搭建公益平台,救助贫病妇女儿童。采取社会捐助、部门帮扶、与企业联手、“1+1”救助等多元化爱心帮扶体系,推进贫困儿童助学工程,拓展“春蕾计划”、“恒爱行动”、先心病救助、危难困境儿童救助等公益活动,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发放救助金373万元,救助妇女儿童近4500余人次。

以实施“一联五贴心扎根工程”为载体,基层组织及队伍建设实现新跨越

——实施“一联五贴心扎根工程”。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妇联干部档案,全市各级妇联组织2928名妇联干部联系妇女群众14640名。全年各级妇联干部通过开展“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促和谐”活动,为妇女群众和基层组织解决实际问题3424,为联系对象协调资金53705元。

——基层妇联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强“两新”组织中的妇女组织建设,目前,全市两新组织中已建立妇女组织的139个,并且在每个县区都树立了1-2个典型。

——基层组织“示范”创建活动不断巩固。承德市妇联始终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原则,不断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培树6个省级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县、45个省级基层组织建设示范乡镇、256个省级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社区)。共建立省级妇女之家示范点10个,市级妇女之家示范点30个,县级妇女之家示范点165个。

三项工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制图课“班内分层次”;“工程项目”;“过程考核”

我校制图课进行了“班内分层次”“工程项目”和“过程考核”三项综合改革,通过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考核模式的改革,能够全面客观评价学生,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本文将介绍本校制图课的“班内分层次”“工程项目”和“过程考核”三项综合改革的实施过程。

针对目前学生的学习现状,本学科对机电类制图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班内分层次”“工程项目”和“过程考核”三项综合改革,它既能体现因材施教、人人成材的理念,又能通过工程项目带动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工程项目教学中,使用分层次教学法,能取得最佳效果。采取过程考核方法,要求学生上好每节课,做好每次作业,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对自律性差、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是一种有效的督促。“过程考核”方法即过程监控法,这种方法保证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合格,最终实现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这种检验方法胜于最终检验方法――即一次考试定成绩。

一、“班内分层次”教学

“班内分层次”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专业课对制图课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分层次教学的教学大纲,采用班级统一讲授:分层辅导、分层练习、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层次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考核方法不同。“班内分层次”教学可归纳为“四分一统”,即培养目标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考试分层和统一讲授。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课前,任课教师找班主任进行调研,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将学生分为三层:A层约10名,C层约10名,剩下为B层。再让学生自愿选择,任课教师与班长、学习委员、课代表一起,最后确定A、B、C三个层次。其中,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工程项目的完成度,进行层间流动,实行“首位上升,未位淘汰,层间流动”制,即低层学生成绩优秀者――首几位,可以升入到高一层次,而高一层次的学生成绩较差者――末几位,也会降至低一层次,这种层间流动方式,给学生的学习引入了竞争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座位的排上,让学生按层次分开坐:A层坐教室右边、C层坐教室左边、B层坐教室中间。学生按层集中坐,便于监督、辅导、提问、管理等。

为了进行制图课的“班内分层次教学”,我组编写了“班内分层次教学”与“工程项目”相结合的《机械制图习题集》,使不同层次学生使用不同习题。

二、“工程项目”教学法

将六个工程项目带入教学中,把制图课的主要知识点与能力点连接起来。学生在完成工程项目过程中,掌握课程的知识点,能够提高画图能力与看图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与技巧,为日后专业课及到企业工作打下基础,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正如我校潘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说:“我们中专毕业生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社会上我们靠技能、技巧和双手吃饭。”通过工程项目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三维空间想象能力、绘图与识图能力、动手能力、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技能,运用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等表达技术要求的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表达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教与学都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制图课的知识点骨架是:三视图基本体组合体零件图装配图,通过六个工程项目把它们串起来。本学期,先完成四个工程项目,下学期将完成剩下的两个工程项目。

三、“过程考核”

(一)“过程考核”模式的实施

教学模式的改革必然引起考核模式的改革,针对目前实行的教学模式,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方法。在制图课授课过程中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练习、课堂笔记、课下作业、大作业、测验以及四个项目的完成情况等多方面。

1.通过过程考核模式,本学期重点抓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风。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必备的学习用品必须齐全,课堂笔记和作业必须完整。

2.措施:(1)每次课前,先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是否齐全,重点检查C层学生。(2)每次课后,抽查学生的课堂笔记是否齐全,重点检查C层学生。(3)每次收作业,检查作业上交情况,重点检查C层学生。此种方法是为了督促中下层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课前准备、课堂听课至课后作业,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加大监督力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奖励方法。班内为分层次教学,为了解决学生期末评优与评奖学金的问题,A、B、C三层的学生成绩进行横向比较,采取“兼顾层次,奖励先进”的原则。每层学生的成绩乘以相应系数,为期末最终成绩,A层系数为1.1,B层系数为1.05,C层系数为1,即:A层=1.1F,B层=1.05F,C层=1F(F为汇总成绩)。A、B层的成绩大于100分时,计为100分。

4.考试。在第六和十六周测验的考试试卷中,按大纲要求将试题分为A、B、C三层,分别进行考核。

(二)预期的目标

1.通过“班内分层次”“工程项目”和“过程考核”三项综合改革,达到A层的学生“吃得饱、成长快”,培养成为企业的管理者或技术人员,能够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成为学校的“优秀产品”“拳头产品”;B层学生成为企业欢迎的人才;C层的学生不掉队、不流失、学有专长,成为德、智、体合格的生产一线的劳动者。这样的教学培养模式为社会、学校、家庭做出了最大程度的贡献。

2.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使A层的学生出色发展,B层学生稳定发展,C层的学生不掉队、不流失,学有所得、学有专长。一技在手,顺利就业,就是本校最好的教学效果。

3.学生进入企业后,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为:说话有礼貌、遵守纪律、做事认真。在“过程考核”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严格管理,使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培养文明礼貌的习惯。对课堂进行严格管理,对课后作业及时督促,使学生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4.“班内分层次”“工程项目”和“过程考核”三项综合改革。在制图课授课过程中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练习、课下作业、笔记、大作业、测验以及四个项目的完成情况等多方面。实践证明,采用过程考核制度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四、总结

第一,制图课的“班内分层次”“工程项目”和“过程考核”三项教学综合改革,是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二,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一些学生因为基础较差,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学进度而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运用“班内分层次”、“工程项目”和“过程考核”这三种方法,可及时有力地督促学生学习,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较好地接收所学知识。

第三,通过“工程项目”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三维空间想象力、绘图与识图能力、动手能力、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技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第四,通过“过程考核”教学法,在制图课授课过程中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练习、四个项目等多方面的完成情况,对创建优良学风和严肃学习纪律有显著的效果。

第五,通过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中改变教学理念,把过去备课主要备教材,变为研究学生,分析学生。教师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层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真正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

参考文献:

[1]金大鹰.机械制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上一篇:三项制度范文 下一篇:三村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