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发展模式范文

时间:2023-09-21 16:45:59

平台经济发展模式

平台经济发展模式范文第1篇

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与周边国家经济的协调共赢。我国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体系,主要包括中亚、南亚等地区的经济合作发展。截止到2016年,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已经扩展到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的直接体现。一带一路经济发展中,电子商务是其运行的主要平台,也是推进海上丝绸之路与陆地丝绸之路经济交易、技术创新的有效渠道,例如:电子商务为我国内部经济发展与各国经济发展结构交通枢纽、经济信息交流,人民币与外币的金融交易等方面,实现国内经济发展与国外市场合作共赢,抓住世界进行全球化的经济趋势,促进国家整体能力提升的有效发展新体系,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经济发展保障。

二、新常态解读

新常态,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战略下,社会发展各方面处于相对平衡的发展状态中,对新常态的理解,也可以看做是新旧事物发展的过度阶段,基于这一理论,对电子商务的新常态解读,可以概述为电子商务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必须实施电子商务发展各个部分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发展波动。基于现代社会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社会经济发展体系在的发展中逐步创新,社会经济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也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规划。但由于事物发展的速率和发展状态不同,宏观调控的相对平衡状态在一定时期被打破,需要对事物发展内部进行调节,才能够保障事务发展的稳定性提升。例如: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包括社会经济发展中电子交易、技术研究等多方面的网路交易,电子商务作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逐步凸显其发展中的漏洞,对一带一路经济开展带来发展阻碍,这种发展状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经阶段。

我国实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资源应用结构改善,适应现代电子商务发展适应一带一路经济的发展需求,就必须打破电子商务新常态经济发展状态中的禁锢,探索电子商务经济交流发展的新渠道,为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实施,提供完善额经济发展保障。一带一路经济战略模式,坚持电子商务制度、体系自我完善的过度引导,同时也建立电子商务经济交流评估新体系,例如: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应用现代经济发展的网络交流优势,实现国内电子交流平台的网络交易结构逐步创新。善于把握新经济发展战略下,政策实施上带来的发展优势,获得更广阔的国内外经济交流合作趋势。此外,一带一路经济交流区域的扩展,必须实施现代电子商务的创新开发,随着国内外新经济发展的需求,实现电子商务交流结构从量向质的过度。

此外,从电子商务自身发展来看,电子商务开展的交易数量下降,当前电子商务交流的经济收益出现较大的发展冲击,例如:社会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发展中交易制度不完善,经济资源开发上的不足等问题,对现代电子商务成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主体带来较大的发展威胁,如果基于电子商务发展整体来看,电子商务新常态发展实质上是质的变化,电子商务的开发的潜力性延伸,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联性增加。我国实施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实施的渠道,保障现代电子商务在新常态过渡时期的经济新调整,是实现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结构完善的必然性选择。

三、一带一路战略区电子商务新常态模式分析

1.电子商务平台特色性不突出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一带一路战略区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开启我国内陆地区发展的新途径,探索经济发展的新结构。但从我国现代电子商务模式的实施情况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区的电子商务模式开展中,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的特色性不突出,一路一带发展战略经过西安,新疆等内陆地区,作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主要交流方式的电子商务的市场交易上,缺乏有力的经济交流发展保障,电子商务经济交流进行金融、产品的交易中,电子产品交流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商品交易的层面,一带一路发展区在电子商务交流范围上,缺乏更具突出性的经济交流拓展,例如:藏药、养殖畜牧业、中医等领域的交流上还存在着较大的经济资源的欠缺。一带一路战略区的经济交流发展中,也缺乏与时俱进,缺少中外经济发展的特色经济动力,使我国西部地区的一带一路战略优势无法发挥;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区的电电子商务交流发展的内部经营模式混乱,经济发展的资源结构体系主体性低,产品经营的内部体系不完善,例如:药品,食品,特色产品的交易内容在同一网络交流页面中,一带一路战略区的产品交易程序不完善,商务交流平台缺乏明确的的发展导向,使一带一路战略区的电子交易产品交易的实施特色较低,对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的交易发展带来了发展阻碍。

2.电子商务平台的制度结构上的不稳定

一带一路战略开展,为我国国内经济发展提供新经济发展的新渠道,一带一路战略区提托电子交易平台,经济市场获得了突飞猛进发展,电子商务模式发展中,也存在着经营结构上的漏洞,电子商务的制度管理不完善,对一带一路战略区的经济发展带来而来发展阻碍。一方面,电子商务能够使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交流能力增强,依靠计算机网络建立信息交流渠道,同时也引导现代电子商务开展的内在经济交流渠道的拓展,政府为电子金融交流带来了新经济发展的引导,实施一点一路经济战略区的经济交易扶持,但在电子商务制度管理上,依旧存在着管理波动。例如;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区的经营发展中,缺乏有力的经济交易保障,战略区企业实施经济贸易中,需要承担全部风险,多种经济交流战略的发展结构体系对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也带来较大的发展压力,企业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电子商务交流的信息管理要求提升,例如:我国新疆畜中小型畜牧企业实施藏药出口,但其进行电子交易中,需要承担商品交易风险,而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存在着资本、市场的局限性,一旦企业在电子商务交流中出现交易风险,企业承担的经济损失巨大,其经营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管理的不完善,导致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战略缺失。

另一方面,制度管理落差上的不足,也是限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不足的制度问题。所谓制度落差,是指我国在一带一路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发展,政府通过适度的经济制度调节,实现战略区经济发展在电子商务平台的经济交流中,基于经济交易的政策扶持,企业贸易收益增加。但现代电子商务经济交流中,往往受到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间接性贸易差的经济发展的资源交流中的资源管理的政策实施控制的作用性较低,间接性经济交流贸易均衡性制约性不足,电子商务的经济资源战略发展趋向不明显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的资源体系缺乏全面的制度管理保障,是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电子商务新常态经济发展中的突出性问题。

3.电子商务经济的循环性低

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经济战略结构,实现电子商务经济发展,是实现一带一路发展新战略的有效途径。电子商务在实际实施中,战略区的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较低,对电子商务的经济的发展领域,仅仅在于淘宝、天猫等电子交易层面,电子商务在东西方国家经济交流中的作用性较低,电子商务经济交流模式与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结合层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国电子商务的信息管理也缺乏合理有效保障,例如:电子商务平台的经济管理中,容易出现信息交流泄露、市场信息均衡性低等问题,对现代社会经济交流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经济交流发展阻碍。此外,电子商务模式在新常态的发展状态,电子商务的诚信监督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我国现代法律管理中,主要从经济发展的制度层面对社会经济进行规范,电子商务经营中的经济交易虚拟化,使社会文化缺失问题突出,对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发展制约,使我国一带一路电子平台经济交易中的经济交流管理中存在种种经济管理不足,对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开展实施在造成发展中的阻碍。

4.电子商务金融发展导向板性低

电子商务作为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展形式,是基于电子商务经济交流中,电子商务能为现代社会发展带来金融发展导向,但现代电子商务处于新常态的经济发展阶段,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新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实现资源供应的新方向,结合一带一路与新常态发展的理论解读,对我国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模式在新常态经济发展状态中的不足进行总结,电子商务的金融管理中存在着金融信息的对接不及时,金融资源规划缺少确切的风险信息评估的准确性,使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区的经济发展上的经济交流平台带来较大的发展不足。例如:现代电子商务的金融交流信息的更新速率与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较低,电子商务与电子信息交流的信息对接上出现信息对接空白,国外金融市场的股票、债券的金融信息运作缓慢,一带一路战略区的金融投资信息滞后,从而导致我国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实施中,经济发展整体结构上的管理发展体系上的发展结构规划的资源应用。对一带一路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发展制约,电子商务平台不但没有发挥金融信息引导作用,反而制约了电子社会发展的经济的深入分配探究。

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区电子商务新常态模式发展

1.新型电子商务运行体系

实现现代一带一路战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引导电子商务新常态的过度发展,实行新型电子商务运行体系。一方面,新型电子商务体系的实现,需要完善电子商务商品交流区域的规划体系,例如:一带一路经济交流中,将食品、药品、金融等分别划分为多个独立运行部分,每一个电子商务交易区域都有相应的经济发展系统作为交流网络运输系统,发挥电子商务交流范围广泛的优势,交易形式多样化开展。例如:新疆水果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区电子商务开展主要部分,企业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开展新疆大量的水果生产基地大本营供应基地,作为产业营销的基础,借助网络构建产品经营产业链,开辟独立的产品交流范围,实现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区的经济开发与资源交流的独立运营;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也可以实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阶段性规划。例如:电子商务模式作为经济战略区经济发展渠道,依据电子商务中经济、市场、商品价值以及需求等因素,对经济战略区的经济交流分为ABC三个层面,依据电子商务在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电子商务新常态发展状态的阶段性过度。

2.特色性子商务交流

电子商务作为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模式,发挥电子商务的信息交流优势,例如:电子商务特色经济发展,建立以经济战略区为核心的金融信息交流体系,逐步引导现代经济发展中,电子信息平台为国内外经济交流,推进现有经济发展新趋势。例如:经济战略区的经济发展中,西部食品、药品与国外数码产品、高新技术设施实施资源交换,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沟通空间性和延展性增强,电子商务新常态经济发展下,发挥电子商务信息交流优势的直接体现;其次,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下,电子商务的经济发展特色化发展,是逐步开展内陆特色产品资源开发,电子商务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交易,也是社会信息技术、电子程序交流的有效途径。例如:通过电子商务,我们可以实现、甘肃等地的交通枢纽建设技术逐步发展,当地旅游业的开发范围扩大,工业加工设备等都获得了新技术的创新,同时藏药,美食,服装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地域性产品,也成为打造一带一路战略区域发展的发展新动力,电子商务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与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融合,是打通我国内陆电子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突出经济战略区的经济发展特色,实现我国内陆经济发展中,发挥区域经济发展的突出性特色,实现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良性循环。

3.社会经济发展新战略的全面应用

电子商务新常态发展的转换,实现现代电子商务在的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状态中的全面应用。从企业发展角度而言,电子商务新常态,将逐步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经济投资合理规划,电子商务平台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产业焦交流空间,但电子商务的信息真假甄别难度较大,经济战略区的企业经济发展,必须结合一带一路经济交流的发展趋势,做好企业电子商务经济投资的资源对接,实施电子商务进行风险初步评估,实现经济战略区的经济发展的资源结构中,企业能够及时应对电子商务新常态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例如: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区企业进行特色产业发展中,应该实施企业商品实体经营与网络细营销的产品对应,尽量降低电子营销带来的经济投资的风险,实现经济战略区的对外贸易的产品运作风险得到保障;从国家政策角度分析,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区中电子商务新常态的发展,也要对国家发展政策的合理应用,例如: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区善于应用制度落差在企业电子金融交易中的融合,应用国家经济发展的政策战略,实现企业产品金融投资的风险承担比重下降,也是发挥电子商务新常态模式下,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区发展的有效实施措施。

4.电子商务经济管理结构的优化

电子商务新常态模式与一带一路经济模式的相互对接,也要保障电子商务自身管理结构完善。例如:电子商务管理制度逐步优化,做好电子商务内部管理的结构划分,按照电子商务开展的范围进行经济管理的分配,可以分为金融、商品、管理以及服务四部分,整体经济发展的资源管理实施全面性经济管理规划,例如:加强电子商务平台的诚信体系的管理,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平台的完善。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保障电子商务平台的金融发展战略与各部分经济之间的相互协调,例如:电子商务的诚信监督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我国现代法律管理中,主要从经济发展的制度层面对社会经济进行规范,电子商务经营中的经济交易虚拟化,电子商务平台的内部资源管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区域的扩展,电子商务平台的经济交流的范围也逐步提升,开拓新电子商务交流渠道,例如:丝绸等服装类出口,与国家交通建设技术等领域,都为电子商务新发展相应的经济管理新趋势。

五、结论

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新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实现资源供应的新方向,结合一带一路与新常态发展的理论解读,对我国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模式在新常态经济发展状态中的不足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战略,发挥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优势,为一带一路发展带来更有力经济循环发展体。

参考文献:

[1]王娟娟,秦炜.一带一路战略区电子商务新常态模式探索[J].中国流通经济,2015,05:46-54.

[2]李新创.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钢铁竞争力[J].中国冶金,2015,06:1-5.

[3]徐怡然.“一б宦贰闭铰郧电子商务新常态模式探索[J].中国市场,2015,33:85-86.

[4]宋健伟.“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及其新常态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29:37-39.

[5]邓.一带一路战略区电子商务新常态模式探索[J].知识经济,2017,01:68-69.

[6]张雅静.“一带一路”背景下电子商务发展创新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02:62-64.

[7]隋殿海.新常态下一带一路战略区电子商务新常态模式略谈[J].科技风,2016,04:39-40.

[8]杨士锦,汪铭,杨木侠.“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研究[J].中国商论,2016,09:100-102.

[9]陈建松.传统制造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现状分析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6:321-323.

[10]刘晓婕.电子商务对国际税法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背景下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6,13:4-5.

[11]靳娟.“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对我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12:204+95.

[12]王笃学.一带一路战略区电子商务新常态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6:46-47.

[13]吐火加.“一带一路”背景下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行为治理[J].社会科学家,2016,09:108-112.

[14]吴青.大数据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7,06:62-64.

平台经济发展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电子商务管理 政府引导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现有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所谓的地区性区域经济就是在生产的过程中形成以特定城市为主体,周边农村为腹地,具有地方性特征的区域经济综合体。区域性经济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于区域经济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区域内的历史基础、人口数量、科技与资金、区域内的自然资源,以及国家对于该区域实行的政治以及经济体制等。因此,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怎样处理好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关系是至观重要的,是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国民建设总体布局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性问题。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战略,经济发展重点是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但是由于没有很好地发挥出老工业基地经济效益比较高、工业基础好的特性,使我国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沿海经济带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平衡的目标不仅仅没有实现,而且还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效益。本文对我国一直以来的区域经济布局的教训进行总结,详细研究了我国地区性经济发展所要面对的世界性的经济环境。我国区域性经济发展制定的新战略——我国所属的地区性经济相互协调发展的战略,将我国东部地区沿海经济带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充分利用起来,支持整个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使国内各个经济区域在发展的基础上彼此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系统化电子商务平台管理模式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出发,我国的城乡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性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进程,地区收入的层次性是很显著的。应该说,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中国还会有很多困难,但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广阔。区域性经济发展中的电子商务管理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可以把这个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引导

这也是这一系统化过程的开端,在这部分中,政府要根据区域经济的自身特点及国家经济发展要求,针对特定的区域提供与电子商务发展有关的各类优惠政策,并从政府执行这方面保证政策的贯彻与执行。政府除了引导以外,还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监督及惩治职能,政府作为人民的政府,要建立公平的经济竞争秩序,要保护企业、消费者等群体或者个人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及财产权利,因此在加强政府引导的同时,不能忽视政府的其它职能在电子商务管理模式中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政府引导在电子商务管理模式确定中的地位是首要的。

(二)基础设施建设

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条件,电子商务在应用过程中要保证对的所有用户的可用性,必须有合格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作为基础,通过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来保证电子商务运作的安全性和连续性。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必须保证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电子商务的客户需求量和用户操作电子商务量增加的情况下电子商务的良好运转。简单的说,在电子商务的应用中,企业或者相关的团体或个人一旦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网络连接上,便有可能面临大量的数据,同时这些数据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但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必须保证电子商务的正常运作。

(三)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

电子商务人才虽然也同属IT人才,但是电子商务人才是综合性的人才,仅有技术是远远达不到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的。我国的电信基础设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造成了我国的网民人数较少,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群众的意识还比较落后,经济体制还没有健全,从事电子商务的人才奇缺,不论是企业在网上展开电子商务业务,还是日常的生产、销售,都离不开电子商务人才。解决电子商务人才奇缺的主要办法有:要积极探索相关人才深层次教育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模式,发挥出商务人才在职接受教育的优势,完善管理以及教育体制,保证复合型的电子商务人才能够持续培养,保证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完善电子商务人才的市场管理体制,建立相关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的网络数据库,促进电子商务人才的合理流动;加大对于具有特殊贡献的电子商务人才的奖励力度,从电子商务人才的薪金、奖金等方面入手,完善电子商务人才的奖励制度。

(四)物流体系的支持

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Internet不断延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从而可以使企业的经营扩大到世界范围。电子商务的存在和使用,可以使交易双方远在千里之外进行交易,并且网上各种交易可以以电子票据支付、结算,为企业迅速开拓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快速、优质的物流运输是保证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所在。物流包括商品的发送、运输、储存、包装等,物流的基本意义是:完全按照客户的要求,将商品从发货地向用户需求地进行移动的物理过程。物流是将多个相关经济领域的活动集合成一体的现念,相当于将我国传统的交通、运输、通讯、商业等行业整合起来。区域电子商务管理作为一种服务,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一直要遵循的就是以事实为基础,不断进行论证,不断完善这一过程,将这个过程置于一种动态的管理系统中,才能真正发挥这一系统的作用,为我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电子商务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我国首个区域经济电子商务发展平台案例分析

(一)案例简介

2007年的年底,福建省外经贸厅同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进行联合,开始建设“福建省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到2008年的4月底,这个电子商务平台已经运行接近5个月的时间,已经成功组织了108期的企业电子商务培训班,距离注册10000家企业的目标已经完成了接近一半。“在线广交会”的福建省注册会员数量已经超过了上海和江苏,处于全国第一的位置。

该电子商务平台定位为一个具有综合的平台,商务交易仅仅是平台的一个基本功能,按照该电子商务平台的规划,在不久的将来会引进一些不同模式的电子商务业务形式,包括“中国商品在线交易市场”、“在线零售平台”、“在线广交会”等电子商务活动;增加相关的电子商务经济支付平台、贸易金融平台等功能;增加相关产品的供应链监管平台和国际金融贸易平台的功能,满足企业内部的各种需求,促进企业的电子信息发展。福建省建立的电子商务平台创造了政府出资、企业受益、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外包的模式,充分发挥出了政府在推动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带头作用。福建省电子商务平台是由福建省外经贸厅出资,并由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承建的,福建省外经贸厅还组织省内的一些从事贸易以及生产的企业加入该平台,同时进行相关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保证企业能够真正利用好电子商务平台;同时,政府还对加入平台的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以及政策上的扶持,解决一些企业资金以及资源方面的限制问题,提高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水平。这次建成的福建省电子商务平台,打造了一个权威、安全的第三方商务平台。此项措施不仅充分发挥了电子商务平台的优势,还避免了广大企业的重复性投入;不仅仅能够为省内的各个企业提供网上商务交易、电子支付、供应链管理等电子商务服务,同时还是一个覆盖了全省的企业综合信息平台,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利用现代化手段拓展国际市场,将省内的各种企业资源进行共享。同时利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技术优势,先进的硬件措施,以及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管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所建设平台的数据运行的安全性。

(二)经验及不足

加快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是保证区域性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必然性选择,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能够提高区域内的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区域竞争力,加快区域性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全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区域内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不公平竞争的各种因素,同时能够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推动全国市场的形成与完善,实现市场对于基础资源的更合理分配。福建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解决了商务平台重复建设的问题,将资源有效利用了起来。利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平台的先进管理经验以及技术,保证了平台的正常运行以及数据的安全性。福建省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各种电子商务活动,采取统一的标准将数据信息共享到省内各个企业,避免了孤岛信息的问题。这个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发挥出了政府的带头作用,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截止到2008年4月底,福建省电子商务平台累积的访问量超过了一千万次,国外企业以及个人的访问量突破了五百万次,共有四千六百多家企业进行了网络注册,成为福建省电子商务平台的会员企业,为当地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商业机会。

但是在协调区域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的管理模式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重复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的资源浪费,安全标准不统一等都严重制约了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现如今电子商务平台已经进入了应用阶段,可是单独凭借企业的自身力量还很难建立起电子商业平台。即使建设成了,电子商务平台的规模也偏小,服务项目单一,对于公众的信服力也不够。建设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前期的资金投入是很大的,同时还要消耗大量时间,日常维护也需要大量资金。一个合格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需要安全认证,能够进行网上电子贸易等众多的专业。而电子商务平台所具有的这些专业性很强的公共服务不能够依靠单独一个企业建设完成。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中需要这类电子平台对企业及消费者提供的服务。除此以外,如何建立以及完善电子商务平台的安全制度,确保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的安全运营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结论

电子商务是利用因特网进行以商品贸易为中心的一种经济活动的总称,是因特网未来发展最重要以及最有前途的一个应用领域。电子商务活动能够提高商品交换的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销售成本,同时能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巨大资源进行市场开拓,所以电子商务活动同传统贸易方式相比较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电子商务将会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建设进程。电子商务在现今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突破电子商务运营的各种制约因素,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是电子商务业内人士所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区域电子商务管理模式的改进,为我国各个区域内的企业提供了更加专业化、科学化的贸易流程服务,不仅仅降低了企业的贸易成本,同时也拓宽了企业的贸易通道,避免了电子商务平台的重复建设;利用第三方平台的先进技术支持以及成熟的平台运营经验,将各地的基础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贸易服务,是帮助各个区域内的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额,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根据各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内部需要,合理运用电子商务的管理模式,建立各个区域内的电子商务平台,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曹旭东,曹宁元.电子商务 区域经济增长的“助推器”[J].工作研究,2004,6

2.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商务印书馆,2004

3.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冯之浚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谢一地.政府规制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平台经济发展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发展;传统农业;农业经济

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两千多年来,我国一直是农业大国,受传统农业模式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依然处于发展阶段。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对食物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改变传统农业模式,加强农业生产产出率,是我国现如今急需解决的问题。互联网因其应用性强、范围广、反馈快等优势,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出路。本文首先引出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概念,从现有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着重介绍互联网结合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以供参考。

1什么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就是将互联网与农业经济发展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本身优势,拉动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互联网的广泛性和创新性,能够变传统农业模式,让农业生产链智能化,改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1]。除此之外,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产品销售。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生产模式过于单一

时隔至今,我国很多地区仍在使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由于信息落后,技术跟不上时代,造成大量劳动力的浪费,产出率不尽如人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急剧增长,我们对农业产出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2农产品不够标准化

由于农产品种类复杂多样,人们对农产品具体标准不明确,造成下单困难。例如,买三斤牛肉,但是,牛肉的部位、肥瘦比例都没有明确标准,容易造成买卖双方认知差异[2]。另外,由于许多进口农产品流入市场,造成农产品质量规格价钱不统一,许多消费者在选择同款产品时,更偏向于进口产品。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3农村缺乏互联网人才,互联网基础较差

由于农村文化水平限制,目前农村互联网基础普遍较差,互联网人才极度缺乏。加上设施不完善,没有专业化电商平台,导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互联网的结合受到极大程度阻碍。

2.4没有完善的冷链,物流配送成本高

因农产品大多需要时鲜,配送时间不能太长,导致冷链物流成为农产品销售者的首选,物流配送成本随之增加。而目前我国尚未完善冷链物流渠道,导致很多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上时,已经腐烂变质,这些因素对发展农业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

2.5消费者与销售者之间存在信任问题

由于现在电商平台数量增多,彼此之间的评价机制良莠不齐,同种农产品众多商家同时销售,造成消费者对货品品质好坏很难鉴别。加上这段时间频频有假货事件曝光,消费者与销售者之间的信任危机悄然而生,从而阻碍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发展。

3互联网结合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战略措施

3.1运用互联网改善农业生产模式

互联网拥有广泛性和创新性,具有极大信息量,能够极大程度地帮助农户及时掌握最新消息,了解最新策略,学习最新农业知识,从而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互联网与农业的有机结合,能够将农业生产模式智能化,有效化,让农业生产更加适应时展,同时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3.2将农产品电商标准化

为了让消费者对自己所购买农产品的数量、部位、质量等因素一目了然,将农产品标准化势在必行。如何才能让农产品更加标准化是销售者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首先将农产品品质标准化,为了固化农产品质量,商家可以选择更加靠近原产地的电商平台,便于办理相关认证配套以及作业流程,让消费者看到具体的数据指标,达到产品质量固化的效果。其次将产品工艺流程标准化,用更具体的方式帮助消费者理解自己所购买的农产品。第三让农产品规格标准化,在农产品的重量、包装等方面进行更加具体的规定,使消费者明确产品信息,避免双方认知误差。

3.3加大支持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

政府应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来支持农村电商平台的发展,建设符合当地实情的电商平台。对投资电商平台建设投资者加以鼓励和嘉奖,为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吸纳更多社会资金,从而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3.4推行智慧农业产业链模式

农业产业链作为农产品销售发展的核心要素,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构建智慧农业产业链更有利于经营者之间分享市场信息,从而让生产和销售相互结合,避免出现生产与销售脱节的现象,对生产者和经营者而言,都能够将利益最大化,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4结语

互联网的崛起和发展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发展机遇,将农业与互联网有机结合,优化原有生产模式,充实和更新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市场信息,形成更加广阔的新型销售渠道,从而优化整合社会资源,让农业经济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卿.农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和若干建议[J].上海农村经济,2014,55(7):17-19.

[2]王峰.互联网现代农业破解突出问题支撑发展方式转变[J].世界电信,2015,36(8):50-52.

平台经济发展模式范文第4篇

1. 什么是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就是将互联网与农业经济发展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本身优势,拉动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互联网的广泛性和创新性,能够变传统农业模式,让农业生产链智能化,改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除此之外,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产品销售。通过互联网电商销售模式,让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信息能够及时反馈沟通,利用线上售货,线下发货的模式,将生产者与销售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生产和销售能够从某个方面达成平衡,不会造成生产过剩或者缺货的情况,从而拉动农业经济发展。

2.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生产模式过于单一

时隔至今,我国很多地区仍在使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由于信息落后,技术跟不上时代,造成大量劳动力的浪费,产出率不尽如人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急剧增长,我们对农业产出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近年来机械农具慢慢引入农业生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农业生产模式依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2 农产品不够标准化

由于农产品种类复杂多样,人们对农产品具体标准不明确,造成下单困难。例如,买三斤牛肉,但是,牛肉的部位、肥瘦比例都没有明确标准,容易造成买卖双方认知差异。另外,由于许多进口农产品流入市场,造成农产品质量规格价钱不统一,许多消费者在选择同款产品时,更偏向于进口产品。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3 农村缺乏互联网人才,互联网基础较差

由于农村文化水平限制,目前农村互联网基础普遍较差,互联网人才极度缺乏。加上设施不完善,没有专业化电商平台,导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互联网的结合受到极大程度阻碍。

2.4 没有完善的冷链,物流配送成本高

因农产品大多需要时鲜,配送时间不能太长,导致冷链物流成为农产品销售者的首选,物流配送成本随之增加。而目前我国尚未完善冷链物流渠道,导致很多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上时,已经腐烂变质,这些因素对发展农业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

2.5 消费者与销售者之间存在信任问题

由于现在电商平台数量增多,彼此之间的评价机制良莠不齐,同种农产品众多商家同时销售,造成消费者对货品品质好坏很难鉴别。加上这段时间频频有假货事件曝光,消费者与销售者之间的信任危机悄然而生,从而阻碍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发展。

3. 互联网结合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战略措施

3.1 运用互联网改善农业生产模式

互联网拥有广泛性和创新性,具有极大信息量,能够极大程度地帮助农户及时掌握最新消息,了解最新策略,学习最新农业知识,从而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互联网与农业的有机结合,能够将农业生产模式智能化,有效化,让农业生产更加适应时展,同r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3.2 将农产品电商标准化

为了让消费者对自己所购买农产品的数量、部位、质量等因素一目了然,将农产品标准化势在必行。如何才能让农产品更加标准化是销售者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3.3 加大支持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

政府应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来支持农村电商平台的发展,建设符合当地实情的电商平台。对投资电商平台建设投资者加以鼓励和嘉奖,为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吸纳更多社会资金,从而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3.4 推行智慧农业产业链模式

农业产业链作为农产品销售发展的核心要素,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构建智慧农业产业链更有利于经营者之间分享市场信息,从而让生产和销售相互结合,避免出现生产与销售脱节的现象,对生产者和经营者而言,都能够将利益最大化,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4. 结语

我国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农业大国,但是目前在我国所有产业结构中,农业却最为薄弱。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从现有情况来看,若保持原有经营模式,农业经济发展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很难得到突破。互联网的崛起和发展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发展机遇,将农业与互联网有机结合,优化原有生产模式,充实和更新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市场信息,形成更加广阔的新型销售渠道,从而优化整合社会资源,让农业经济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平台经济发展模式范文第5篇

从唐河县近年来发展的生动实践来看,县域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呈现出勃勃生机,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发展的气势、趋势、态势越来越好。随着我国、河南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体制机制的形成,传统农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良好发展机遇,不但农业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而且随着国家系列稳粮安农扶持政策的出台,新产业发展活跃,新业态发展迅速,新模式不断涌现。特别是县域特色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和重要着力点。二是发展的动力、活力、潜力越来越大。作为人口大县,在新的发展阶段,唐河县劳动力资源优势、市场规模优势、现代农业优势等逐渐凸显。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唐河县十分注重经济社会发展平台建设,一批产业发展平台、城市建设平台、社会管理平台相继建成,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县域产业体系不断升级,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潜力持续增强。三是发展的质量、效益、结构越来越优。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发展是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发展的重要内容,所谓转型发展就是发展模式由原来的追求速度规模为主导的粗放型向追求质量效益为主导的集约型转变,发展动力由原来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产业结构由原来的农业、工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转变。从唐河县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态势来看,从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现状来看,县域经济发展实力、动力和潜力在迅速增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四是发展理念、思路、路径越来越清。从调研的这些点来看,唐河县在贯彻五大发展新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精准扶贫开发等方面都做得十分到位。在县域经济发展理念和思路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的趋势、时展的潮流、新阶段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产业组织形态、产业培育举措上体现了集中、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的新要求,体现了产业链式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的新趋势、新潮流,决策层的时代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都非常强,这些都是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五是发展的集聚力、影响力、竞争力越来越强。唐河县作为传统农区,积极探索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持续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创业回归工程,县域经济的集聚力、影响力、竞争力明显增强。

唐河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给传统农区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对于传统农区来讲,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要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破解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经济弱县的发展怪圈,必须在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上突出七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农区新型工业化。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要走向现代化,工业化阶段是不可逾越的,作为传统农区,经济要实现现代化,也必须顺应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扎扎实实地推进工业化进程,处理好农业和工业的关系,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以现代农业的发展优势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传统农区最突出的问题,也是最明显的短板就是城镇化水平低,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差,资源配置效率低,工业化基础薄弱。新型城镇化是区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此,传统农区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把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城乡一体化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现代化。立足于河南农业大省的实际,确保粮食安全是河南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充分发挥传统农区粮食生产条件优越的比较优势,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把新业态、新模式、新主体融合到农业发展中来,促进粮经饲统筹、一二三产业融合,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信息化。河南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要发挥后发优势,必须把信息化放在重要位置上,通过信息化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智慧农业、智慧工业、智慧服务业等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五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哪个地方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比较快、比较活跃,哪个地方的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就比较足、发展的活力就比较强。所以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时期,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必须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破解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经济弱县困境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抓紧抓好。六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区域经济发展无外乎两种模式,一种是内源式发展,一种是外源式发展。所谓内源式发展,就是依靠本地的资源和要素,通过本地企业滚雪球式的发展,这种内源式发展模式往往发展速度比较慢,发展周期比较长。而外源式发展主要是通过对外开放,大规模招商引资和引进项目,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能力,这种外源式发展模式往往发展速度比较快,发展周期比较短,更有利于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对于传统农区的县域经济,更应重视对外开放工作,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实力。七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区域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新动向,目前家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等都具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显著特征。作为县域经济,要想抓住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新一轮发展机遇,必须重视区域合作,要积极融入区域和国家战略,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在更高层面上提升显示度和影响力。也只有对接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才能借助于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的相关支持政策,整合资源,构建平台,培育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同时,要提醒一点,对于传统农区来讲,在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新经济形态的培育和发展。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加强,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的不断突破,特别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这些新经济形态的孕育和发展壮大,正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成为下一轮区域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因此,县域经济在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新经济形态的培育和发展。一要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有人说,“十三五”时期是平台经济时代,谁拥有的发展平台越多,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就越大,因为平台可以集聚资源、整合资源,释放发展能量,所以县域经济特别是农区的县域经济要根据本地实际和国家发展趋向,不断谋划和构建各类发展平台。二要大力发展品牌经济。随着我国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升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对产品品牌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因此,适应我国消费升级的需要,积极培育各类产品品牌,提升县域经济影响力和竞争力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应有之义。三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五大建设”和“五大发展”新理念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谁在绿色经济发展上有所作为,起步早、行动快,谁就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动。四要大力发展网络经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适应时展的要求,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农村网络经济,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五是大力发展人才经济。人才是第一资源,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谁占有人才的数量越多、素质越高、结构越合理,谁的经济竞争力就越强,有时一个关键人才可能带动一个产业,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人才短缺是普遍现象,但谁意识早,抓得及时,抓得有成效,谁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中就有主动权。六是大力发展服务经济。2012年我国第三产业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在整个产业中的占比都超过了第二产业,这标志着国民经济服务化的趋势已经到来,适应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加快县域服务业发展,不仅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新的经济形态是顺应时展的潮流应运而生的,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上面所列举的只是其中部分,还有像旅游经济、健康经济、养老经济、创意经济等都是需要关注、需要大发展的新的经济形态。

平台经济发展模式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乡镇流通平台:对接

作为一种新兴业态,“互联网+”已在诸多经济领域发挥显著功能。基于互联网平台实施电子商务活动,将有效解决商流运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这一点来看,“互联网+”能在助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农业经济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以社会分工为标准可以将其划分为农业生产领域和农业流通领域。随着农村农地和林地确权工作的开展,以及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扶持,农业生产领域的变化是十分显著的,其中产业化生产格局已经逐步搭建起来。然而反观流通领域,部分农村地区因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与商品市场之间的空间距离较长。即使存在区位优势的农村,也因不懂市场而无法将生产领域的商品以合理的价格出售。能否将“互联网+”模式应用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流通领域,使流通领域中的商流借助电子商务平台降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干扰,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这就构成了本文立论的逻辑起点。

一、问题的提出

乡镇流通平台作为供应链系统中上游的一个节点,起到将农业经济系统中的商流进行输出的功能。因此,“互联网+”模式就需要与该流通平台进行对接。为此,笔者围绕乡镇流通平台的搭建提出以下四个问题。

(一)西部农民增收与流通平台间的关系问题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的“三农”问题已得到显著改观,贫困人口数量在原有基础上下降了2/3。同时,在西部劳动力逐步回流的趋势下,“离土不离乡”的工作模式已成为西部地区农民的务工首选。但现实表明,在缺少有效流通平台支撑的状况下,西部农村的商流将被限制在有限的市场范围内,无法为当地的乡镇企业、创业农户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便是,高度同质化的乡镇工业生产和创业类型在域内市场中已形成了过度竞争态势,这势必抑制区域内农民的增收动因。

(二)西部乡镇流通平台搭建的实施主体问题

乡镇流通平台在功能上体现出支撑西部农村商流的流通,这决定了该平台具有极强的正外部效应。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外部性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搭建流通平台的主体选择上自然将目光转移到政府身上。然而,商品流通依托市场需求拉动,这意味着流通平台还应在市场原则下进行管理和维护。因此,西部乡镇流通平台搭建的实施主体就不能局限于县域政府范畴,还应引入市场的力量。

(三)乡镇流通平台搭建与内外管理间的问题

乡镇流通平台作为具有极强正外部性特质的渠道,需要与西部农村商流的特征相适应。这里的特征包括商流的结构、流通规律和周期性。通过调研发现,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商流仍以农产品深加工为特色,并涉及服装加工业;而创业农户的商流以农产品的养殖和种植为主流[1]。因此,乡镇流通平台在内外管理上需要形成植根性效应。

(四)乡镇流通平台搭建中的动态适应性问题

乡镇流通平台在搭建中还应重视对未来环境的动态适应性问题。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可知,西部农村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将逐步加强与域外经济场的联系,从而不断升级当地的产业结构。由此,动态适应性是平台管理主体所要解决的问题。不难看出,以上四个问题分别涉及农民增收关系、平台搭建的实施主体、平台的内外管理、平台的动态适应性等方面。这意味着,要使“互联网+”与乡镇流通平台形成无缝对接,则需要与上述四个问题形成同向契合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互联网+”模式功能的正常发挥。

二、对“乡镇流通平台体系”的认识

为了确保“互联网+”模式功能的正常发挥,还需要对“乡镇流通平台体系”进行全面理解,从而寻找到与之相对接的切入点。

(一)对乡镇流通平台功能的认识

长期以来,涉及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路大都以提供就业岗位以及扶持农户自主创业为主线。这一思路在特定地域范围内是可以取得明显效果的,如处于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民。但对于西部地区的农村来说,随着农业税减免和农村社会保障程度的显著提升,该区域的农民似乎存在着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在封闭生活空间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意愿以及自主创业冲动。因此,基于西部农村的这一特点,县域政府相关部门急需加深对乡镇流通平台功能的认识。

(二)乡镇流通平台实施主体职能

打破市场失灵对西部农民增收的限制,需要县域政府出面搭建乡镇流通平台,构建完整的供应链体系。针对西部区域商流的特点,应加强仓储节点和流通加工节点的建设。但问题也就再次出现,即由谁来具体管理这一流通平台?笔者认为,可以将问题转换为“由谁来经营该流通平台”。按照市场原则来经营管理流通平台,需要引入第三方流通组织来执行,同时还应防止流通平台的外部性效应被弱化。

(三)对西部农村商流特征的调研

在“商流决定物流、物流支撑商流”的辩证关系下,若要使乡镇流通平台与西部农村地区的商流保持匹配,还需要深化对当地农村商流特征的调研。笔者对成都周边县域内农村实际情况的调研发现,该区域的商流以轻工业产品(农产品深加工和服装代工生产)为主要种类。这样的商品种类和类型决定了供应链系统的运转模式,并在市场需求导向下为供应链管理提出了要求。可见,深化对西部农村商流特征的调研,是当前急需开展的工作。

(四)柔性化流通平台的管控机制

乡镇流通平台的搭建不可能一劳永逸。随着农村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当地产业结构的动态演进,原有的平台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的需要。因此,建立柔性的流通平台管控机制成为必然。前面已经指出,县域政府应成为流通平台的建设主体,其在建立柔性化流通平台管控机制上也应发挥建设性作用。

三、“互联网+”与乡镇流通平台对接的切入点

(一)实施对接的主体

乡镇流通平台在功能发挥上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这意味着借助市场力量来完成流通平台的搭建会遭到市场失灵的干扰。再者,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引入,前期将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电商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由此可见,实施对接的主体应是县域政府。全国各地反馈的经验也表明,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电子商务平台搭建,能更好地完成后期服务和管理工作。同时,具有官方背景的“互联网+”模式也能增强农户的信任感。

(二)实施对接的职能

实施对接的职能主要指向“互联网+”模式的具体服务对象或范畴是哪些。从西部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应着力为返乡创业农民提供服务。笔者调研发现,返乡创业农民通过在发达地区打工,积累了一定程度的人力资本,并在现有的农地和林地产权改革中获得抵押贷款的可能。但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他们无法对市场需求信息进行及时反应[2]。由此,借助“互联网+”模式所支撑起的电商平台便能有效解决市场信息接收和反馈问题。

(三)实施对接的管理

乡镇流通平台应交给第三方组织进行管理,在管理中应引入市场机制,实施对接管理的主体应具体到第三方组织身上。“互联网+”模式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兴业态,那么在线上和线下同步运转的状态下,需要对线上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和优化,并对电商平台定期进行技术性维护。所有这些都不可能由政府部门来实施,而只能在市场机制下由第三方组织来完成。

(四)实施对接的要求

实施对接的要求主要包括:与西部农业商流特征相适应,与流通平台柔性化管理相适应。这意味着在实施对接之前,应针对线上交互界面设计、信息板块构成等诸多环节进行实证调研,从而建立起具有区域植根性的“互联网+”模式。

四、有效措施构建

正如决策层所意识到的那样,我国“三农”问题若得不到彻底解决,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是乌托邦式的主观意愿。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应将农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农户增收环节。“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实现农民在新城镇建设过程中的各项福祉稳步提升,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县域政府搭建电子商务平台

为了实现“互联网+”模式所形成的规模经济效益,需要形成该模式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覆盖面,从而以县域为单位进行“互联网+”模式的对接。在实施主体的选择上,应以县域政府为主导。在搭建过程中可以采取PPP模式,即县域政府与企业共建形式来开展工作。为了降低日后对电商平台管理的交易成本,这里的企业可以指向第三方管理组织。为了增强电商平台的官方性质和公益性特征,可以考虑将“互联网+”植入县域政府的网上政务平台之中。

(二)有针对性地建立创业信息服务

西部农村中的创业类型大多集中在种植和养殖业,部分涉及具有乡土文化气息的家庭手工业。这决定了以上类型产品需要通过实现空间效益和时间效益来促进农户增收。因此,电商平台应在农产品宣传和市场供求信息等方面起到支撑作用。根据西部创业农民所面临的商品流通困境,电子商务平台在交互界面的设计上应突出按产品品种分类的形式。同时,县域政府应组建创业或行业协会,规范相同农产品的市场定价机制[3],这样才能避免业内竞争所导致的利益损失。

(三)付费原则下的电商管理模式

电商平台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费用,经济资源本身就需要通过付费使用来建立有效的配置状态。因此,在“互联网+”与政务平台之间的嵌入环节完成之后,农村中的各类型经济主体在使用电商平台时应实现“一户一个账号”,通过付费来获得账号的使用资格,为电商平台的维护和管理提供必要经费,也促使各类型经济主体更加珍惜线上信息资源[4]。关于资费问题,可以通过设立不同层次的服务功能,由经济主体根据自身需要自行选择。

(四)市场导向下对电商界面优化

在适应西部农村商流变化和柔性化管理要求的前提下,电商平台还需要在市场导向下不断优化线上信息。这里需要强调,我们需要根据农村经济主体的文化程度、使用偏好等特征,订制化地完成电商交互界面优化工作。为此,第三方管理组织应与平台使用方保持实时联动,通过线上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他们的需求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互联网+”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对接不流于形式。

五、实证讨论

本文以重庆为例进行实证讨论。应将原有的“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升级改造为“互联网+公司+农户”,实现农业产供销信息共享,让农民使用智能手机获取销售数据,逐步形成按订单生产的B2B2C供应链模式。支持重庆生猪综合交易市场(生猪交易交割中心)、重庆中药材市场、观农贸市场、菜园坝水果交易市场、重庆花木世界等一批涉农专业大市场,探索试点B2B2C的电子商务新业态。逐步形成以平台建设为基础,以信用体系为核心,以系统集成为工具,以智能手机为终端,以冷链物流仓储配送为配套,以自有电商品牌为标志,以网络预售、秒杀、定时(整点)上新等为营销手段,以电子支付为核心的重庆大农业市场体系及大宗农牧产品电子商务新业态。鼓励农业农村电子商务领头人开设网店、官网直销、微信直销,推动创新创业。鼓励终端深入乡镇的配送站建设,形成农村到户“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务能力,丰富农村居民购买渠道。

六、结语

本文主要围绕西部农业经济发展来阐述“互联网+”对接模式,但文中的分析思路和所得出的结论对于我国其它地方的农业经济发展也是有借鉴价值的。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互联网+”模式应切实发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功能。若要实现这一点,便需要在对本土商流的适应性方面下工夫,同时还应关注未来对接的演变趋势。通过静态与动态视角相结合,不断筑牢后工业化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信息技术平台。

[参考文献]

[1]田跃.基于地域共享的现代物流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商业时代,2013(33).

[2]孙颖.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3(9).

[3]赵奕凌.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4]周民源.供应链金融契合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实践与启示———基于黑龙江省肇东市五里明镇的个案研判[J].中国农村金融,2011(2).

平台经济发展模式范文第7篇

一、新常态理念概念及特点分析

在我国的新的经济发展体系建立中,新常态理念的建立是新的政治经济发展环境、内容、模式下,进行的全新管理理念与方式的改革工作。但就经济管理而言,新常态理念即是在我国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采用务实求变、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全新模式,其主要特点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在新的环境下形成。新常态理念的形成与传统经济理念有着极大的极大区别,其产生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经济发展,受到改革推进、国际形势变化、我国经济速度减缓等情况变化,形成的新型经济环境造成的。在这种新的经济环境下,我们利用新型的工作理念将其定为常态化工作理念,即为新常态理念。二是理念的务实性。在新常态工作理念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中,务实性精神是我们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只有在务实精神的指引下,新常态理念的形成与推进才能为当前经济发展与管理工作提供具有实效性的支持作用。

二、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实践措施研究

(一)利用新管理方法,完善农村财务核算方法

在当前的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财务核算工作的开展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传统的农村财务核算工作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新经济常态下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所以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利用新型财务管理核算方法,完善农村财务核算过程。这些新型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建立全面核算模式。与传统的核算方式不同,全面核算模式较为重视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整体内容以及与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内容进行整体的核算工作。在实际的农村经济财务管理过程中,这种全面化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我们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全面掌控财务整体状况。二是加强成本与预算管理控制。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中成本与预算控制力度。在成本控制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管理成本,利用成本管理质量的提高保证农村国有资产管理得到保证。而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我们有效的预算控制方式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计划性与执行性,保证其发展有序进行。

(二)建立标准化公示平台,做好财务公开工作

做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财务公开工作,既是财务管理制度中的明确规定,也是国家对于农村经济管理者的硬性要求。在新常态理念的引导下,我们结合新型技术的内容拓宽了财务公开平台,利用标准化公示平台方式开展了实践性工作。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建立标准化的公示体制。在新的公示平台中,标准化体制的建立包括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利用标准制度规定公示内容及要求,保证公示内容、过程、方式确实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积极的开拓新的公示空间,提高财务公示在标准化要求下可以为更对的社会群体所了解。如在网络平台中,建立网络财务管理信息公示平台,提高公示工作的关注程度就是新型的财务公示方式之一。二是建立有效的回馈反应制度。财务公开的目的就是利用公开方式,提高社会对农村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同时利用社会反馈内容提高农村财务管理质量。所以在标准化公示平台的建立中,我们还需要利用制度管理方式,确保财务信息公开中社会反馈信息得到有效处理,保证财务公开质量提升。

(三)利用制度化模式,规范财务监督工作

在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传统的财务监督工作包括了村民委员会监督和上级审查监督两种主要模式。但是在新的财务管理常态理念模式下,这些工作内容都存在较多问题。所以在新常态理念指引下,我们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对于者两种模式进行了改进,以便更好地规范财务监督工作。首先在村民委员会监督过程中,我们可以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如引进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加入财务监督工作,保证监督制度的有效的执行,确保财务监督管理的有效性的提升。其次是在上级审计监督过程中,我们必须建立制度化管理模式,利用严格的审计制度要求,确保监督工作落实到位。

(四)发展新型技术手段,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

在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新型技术的应用对于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财务技术创新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创新内容:一是网络财务管理技术的开展。新型的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网络财务管理模式的应用很好地提升了财务工作自动化水平与管理质量,特别是在网络财务管理平台中远程财务管理的开展,还可以很好地降低财务管理成本。二是大数据技术下的财务管理发展。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新常态下的农村经济管理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如数据挖掘的开展对于农村财务预算的质量提升有着重要促进作用;而良好的数据分析对于财务风险的规避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结束语

在当前的新常态理念下,我们的农村经济发展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与机遇。正因如此,我们根据新常态经济发展理念,在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利用核算方法创新、标准化公示平台建设、监督制度化以及新型财务技术应用的方式,提高新常态下的农村经济管理质量。

平台经济发展模式范文第8篇

[关键词]物流经济;管理模式;战略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069-01

一、论述几种不同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

(一)首先是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网络技术的出现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支付方式,融入了网络技术的支付方式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网上购物的方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水电煤气等费用的缴纳也可以通过电子网络平台进行操作。与物流经济本身的倾向一致,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也逐渐倾斜向电子商务管理模式,通过电子网络销售平台的建立,使得物流经济在其促进下迅速增长。对物流经济发展而言,电子商务管理模式不仅大大增加了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同时促使我国物流业务量出现明显增长。电子商务管理模式下的物流业,在信息的搜集与获取方面便有了更多的途径,在这一基础上数据的分析与整理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已经到来的信息化物流经济,提高了物流业的竞争力,使物流业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先了先机,生存与发展权利更胜一筹,促使企业加强对现代物流的重视,对运输成本的降低有明显作用,且有利于物流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其次是定额管理模式

所谓的定额就是一个产品从开始生产到完工后的一段时间内,投入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整体生产力水平可以通过其一段时间内的定额体现出来。在刚开始发展时,大部分企业的生产规模都不大,且很多企业产品还比较单一,对生产资源的需求并不多,对生产组织的要求也并不周密,生产经营能力要求往往一般即可。但随着企业生产中大量高科技的应用,以及经济日益发展的刺激,经济发展往往会趋向于更加先进的管理观念。在越来越看重定额化的今天,物流企业也开始积极转变观念,在物流经济的发展中积极应用定额管理。在确定定额的基础上,预算最小工作环节并对其进行管理,可促进物流效率的提高,使企业物流经济中定额管理的功能得到最大化发挥,使企业在这一推动力作用下创造更多的财富。

(三)最后是供应链管理模式

在物流经济管理工作中,要想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就要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有效缓解企业的运输压力,让企业的内部分工更加清楚明了。企业内部的存储工作可以让物理经济管理部分负责,企业可以只掌控一些核心的工作,同时还要尽可能的降低企业成本投入。通过物流公司的物流链和配送体系,企业甚至可实现零存储,从而促使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购物后,商品何时到达自己手中开始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对于企业成本来说,物流成本占据很大一部分,而将这一业务转交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将会强化企业综合整合能力,使商品运输过程更加经济和快捷,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现代企业需要持续发展,提高供应链功能成为传统供应方式的改革焦点。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其对物流经济管理的敏捷性与合作性及柔。

二、新形势下物流经济管理的战略发展内容

上文中已经提到,物流行业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新的经济发展局势下,首先需要确保物流行业的流动性及高效性。然而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我国物流经济管理的战略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重点创建物流网络平台,推动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发展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物流行业也有了较大的进步,新时期的物流行业更加倾向于网络化的发展方向,形成了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雏形。这种物流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统一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做基础。物流信息化系统开放性与扩展性,需要以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的网络系统为保证,只有在此基础上物流经济发展的信息采集与处理平台才能更加先进和稳定。物流企业传统 MIS 信息平台呈现出的一些问题均可通过 Internet 进行改造,数据格式不统一所造成的沟通问题可以通过统一开放且标准的网络平台加以克服,进而促进企业间有效沟通的实现,在这一基础上更好地实现物流企业跨地区合作,促进物流企业网络联系范围的不断扩大,使电子商务经济发展中融入更多物流企业。

(二)规范中间物流企业的竞争,加大管理力度,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所有的物流经济管理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规范中间物流企业的竞争,为了进一步拓展物流经济行业的使用范围,提升我国物流经济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可加快物流行业协会的建设步伐,通过物流协会推动物流行业内部信息建设与信息共享,从而规范物流企业行为,有效提升物流经济整体实力。

除此之外,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才能满足物流经济的管理需求,特别是在定额管理模式下的物流经济发展更需要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了更高要求。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高校,应结合最新物流行业发展方向与技术,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重新改进设置,对教育内容加以充实。物流企业管理者尤其高层管理者,应不定期地接受培训,并给予员工不定期培训,使物流从业人员对物流经济发展特点与要求全面掌握,促进从业人员素质及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简而言之,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及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传统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注入新的元素,不断创新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同时还应该结合我国的物流发展现状,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管理水平,创建科学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物流经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闯.物流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与发展策略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4,31:75.

[2] 王冰.我国大型B2C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4:21-22.

平台经济发展模式范文第9篇

在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现代物流业的综合地位越来越高。作为全球信息化速度最快的产业部门之一,现代物流业的管理也日渐受到重视,物流经济管理模式日渐多样化,推动着物流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本文主要从物流经济不同管理模式入手,对物流经济战略发展决策进行探讨,为我国物流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

物流经济;管理模式;战略发展;决策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现代物流经济开始走入大众视野。在我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中,物流经济的发展可谓独具优势。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物流行业,人们也赋予了其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为推动物流经济发展,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一些优惠措施。因此,物流经济在大众需求和政策兼具的大背景下面临了众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多种物流经济管理模式随之衍生出来。本文立足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在把握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提出物流经济发展对策,对推动我国物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当前物流经济管理呈现的主要模式

(一)电子商务管理模式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对电子支付方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上购物成为很多消费者的选择,甚至水电煤气等生活费用的缴纳也开始依托电子网络平台。截至2014年,调查数据表明社会零售总额中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突破13万亿元,所占比例高达50%左右,淘宝网每日包裹量突破1000万,占中国快递业的业务量60%以上,仅北京市的物流业务收入就已经超过1686.1亿元。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国经济和物流发展中,电子支付方式所带来的贡献十分巨大。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便利的电子支付前提下愈发显示出发展潜力。在这种新兴购物方式的影响下,极大的市场潜力与市场需开始出现于物流经济的发展中,网络购物逐渐成为物流企业十分倚重的环节。与物流经济本身的倾向一致,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也逐渐倾斜向电子商务管理模式,通过电子网络销售平台的建立,使得物流经济在其促进下迅速增长。对物流经济发展而言,电子商务管理模式不仅大大增加了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同时促使我国物流业务量出现明显增长。电子商务管理模式下的物流业,在信息的搜集与获取方面便有了更多的途径,在这一基础上数据的分析与整理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已经到来的信息化物流经济,提高了物流业的竞争力,使物流业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先了先机,生存与发展权利更胜一筹,促使企业加强对现代物流的重视,对运输成本的降低有明显作用,且有利于物流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定额管理模式在产品从生产到完工后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付出的标准的人力、物力、财力,即被认为是定额。某一时间段内,一个国家整体生产力水平情况,也可以通过定额反映出来。在刚开始发展时,大部分企业的生产规模都不大,且很多企业产品还比较单一,对生产资源的需求并不多,对生产组织的要求也并不周密,生产经营能力要求往往一般即可。但随着企业生产中大量高科技的应用,以及经济日益发展的刺激,经济发展往往会趋向于更加先进的管理观念。在越来越看重定额化的今天,物流企业也开始积极转变观念,在物流经济的发展中积极应用定额管理。在物流企业中,定额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通常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努力才能实现推动物流经济健康发展的目标,即:需要对定额管理体系进行建立和健全,只有健全的定额管理体系才能促进物流经济的持续发展,反之则会限制和阻碍其发展。在对定额管理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除了要对产品储配、送货的定额进行确定外,其需要明确的内容还有产品的综合管理定额,这一定额指在送货服务中,物流企业将产品无任何问题地送到消费者手中时所产生的消耗。另外,对最小工作环节进行明确在定额管理模式中也非常重要。在确定定额的基础上,预算最小工作环节并对其进行管理,可促进物流效率的极大提高,使企业物流经济中定额管理的功能得到最大化发挥,使企业在这一推动力作用下创造更多的财富。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物流经济管理中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使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促使企业的运输压力得到极大减轻,促使企业内部具有更加明确的分工。将存储这样的业务分给物流企业管理,企业只对自身的核心业务进行负责,能够使企业的成本降到最低。通过物流公司的物流链和配送体系,企业甚至可实现零存储,从而促使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购物后,商品何时到达自己手中开始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对于企业成本来说,物流成本占据很大一部分,而将这一业务转交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将会强化企业综合整合能力,使商品运输过程更加经济和快捷,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现代企业需要持续发展,提高供应链功能成为传统供应方式的改革焦点。但在整合供应链方面,企业往往经验和设备不足,而通过物流公司则可使供应链整合更加高效与合理。所以,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公司与企业有着日益加强的交流和合作,为了有效发挥供应链功能,还对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共建,促使企业与物流公司可以在此管理模式中获得双赢。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中,可与客户取得直接联系,促进供货以及退货速度的提升,同时将客户所面临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内解决,在促进客户管理加强的同时,通过更加优质服务使客源更加稳固,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其对物流经济管理的敏捷性与合作性及柔。

二、新时期物流经济管理战略发展建议

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命脉,现代物流业的流动性与高效性是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从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来看,相比发达国家整体水平仍然比较滞后,如何提高现代物流业的运营能力和效率,促使我国物流行业在多变的国内外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充分发挥物流行业的作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物流经济管理正在面临的问题。总体来说,我国物流经济可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战略管理:

(一)着重物流网络平台等信息技术构建,促进便捷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形成随着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物流行业也需紧随时代变化,不断与时俱进,加强对物流网络平台等信息技术的构建,促进便捷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形成。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以统一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为基础。物流信息化系统开放性与扩展性,需要以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的网络系统为保证,只有在此基础上物流经济发展的信息采集与处理平台才能更加先进和稳定。物流企业传统MIS信息平台呈现出的一些问题均可通过Internet进行改造,数据格式不统一所造成的沟通问题可以通过统一开放且标准的网络平台加以克服,进而促进企业间有效沟通的实现,在这一基础上更好地实现物流企业跨地区合作,促进物流企业网络联系范围的不断扩大,使电子商务经济发展中融入更多物流企业。物流行业还应加强对大型动态数据库的构建,并对先进物流网络技术加快应用步伐。以沃尔玛为例,物流网络的高度完善,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尤其其具有大型动态数据库,该数据库由卫星系统支持,使沃尔玛总部可对库存信息随时掌握,同时还可对车辆运输路线及车辆自身情况随时掌握。在面向社会与企业流通各环节的信息采集系统方面,我国物流经济发展还比较薄弱,建立信息采集系统将帮助我国物流企业整理和分析大量收集到的数据,提供更多有效信息给所有物流企业,使物流企业可在信息共享中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促进物流企业运行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物流跟踪系统、集成系统等新兴物流网络技术的出现,对物流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对其的应用。通过对物流跟踪系统的应用,可全程跟踪物流的各个环节,促进整个物流供应链各个环节沟通与联系的强化。在物流供应链中,技术与管理是其整合的重要基石,物流管理流程的再造即依靠它们来实现,通过对先进物流网络技术的充分利用,不仅可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对物流经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规范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加强从业人员素质管理与提升规范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是物流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物流企业必须树立科学的服务理念和竞争理念,才能促进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物流行业的有序发展。为扩大物流行业对现代物流技术与标准的应用范围,促进我国物流经济发展水平最大限度提升,我国可加快物流行业协会的建设步伐,通过物流协会推动物流行业内部信息建设与信息共享,从而规范物流企业行为,有效提升物流经济整体实力。另外,加强从业人员素质管理与提升,也是当前物流经济管理必然要求,尤其定额管理模式下的物流经济发展正在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越来越高的素质。虽然我国物流经济发展从规模上看已经初具雏形,但目前发展质量仍然不高,缺乏专业人员,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处于要求之下。物流行业在很多人的眼中,不过是运输行业,在他们看来物流从业人员作为体力劳动者只需要强健的体格即好,但事实上这种认知在国内外的实践中均被证明是不准确的。尤其在信息化时代,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了更高要求。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高校,应结合最新物流行业发展方向与技术,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重新改进设置,对教育内容加以充实。物流企业管理者尤其高层管理者,应不定期地接受培训,并给予员工不定期培训,使物流从业人员对物流经济发展特点与要求全面掌握,促进从业人员素质及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加强中心城区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推动全国性物流经济管理体系构建在运输能力方面,物流企业对其供应链管理与整合有较强的依赖性,供应链整合中地位的重要性与中心城市的距离密切相关,在这一情况下我国物流业在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中应着重中心城区建设。在物流行业中,物流网络的形成与运转,对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全国范围内,物流经济正在逐渐兴起,这一态势促使各地政府不得不加强对其的重视,但各地物流经济发展从总体来看仍然缺乏规划,相比物流经济发达国家我国地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我国可对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加大培养力度,使地方物流网络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其带动下得以加强。在物流经济发展中,供应链管理顺利运用的重要基础,便在于全国性物流网络的形成。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推动全国性物流经济管理体系构建,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物流经济的作用。为使全国性现代物流网络打造得更加科学合理,我国应对物流行业的宏观调控进行加强。在全国各地中,当前物流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为了促使本地物流企业得到更好地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实施非常严格的地方保护,使得全国性物流网络的形成客观上受到阻碍。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应进一步加强调控,保证地区间合作更加协调,打破重复建设的普遍存在,尽量避免面子工程,通过宏观调控来引导物流经济向规模化与集约化发展。此外,我国还可优化政府职能,通过对社会力量的集中,将物流经济管理拓展向二、三线城市,促使全国性现代物流网络逐步形成和完善。

物流行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发展和提升的大环境刺激下,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物流经济发展和运行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基于物流经济管理模式,我国应从当前物流情况出发,通过促进便捷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形成、加强从业人员素质管理与提升、推动全国性物流经济管理体系构建等各种战略决策,不断推动物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闯.物流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与发展策略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4(31)

2.王冰.我国大型B2C电子商务企业自营物流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4)

3.赵金中.中原经济区区域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3(5)

4.曾金盾.不同经济管理模式对快递物流行业的促进作用论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5)

5.王静,马荣全.物流战略成本管理的创新模式与绩效评估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3(9)

6.叶善椿,王普玉.现行经济条件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振兴策略[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9)

平台经济发展模式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农村经济发展;可行性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大数据在互联网平台上开展的金融服务,包括众筹、第三方支付、P2P网贷、金融机构互联网化等模式。我国互联网金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以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化为主要发展模式;到2005年前后,第三方支付逐渐兴起并迅速占领市场;2010年以后,互联网金融逐渐从发展走向成熟,呈现实质性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正处于向城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而是否达到城镇标准最为重要的判断依据则是人口指标和经济指标。我们应该注意到,不论是人口指标还是经济指标,都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人均收入密切相关。当农村地区发展资金不足时,地区经济发展将滞缓,而多种模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了资金便利,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渠道。

一、在农村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必要性

我国农村地区资金使用模式一般是将往年农业产出的收入作为今年进行农业生产所需要资金的来源,以资本积累满足生产、生活所需;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将对再生产扩大产生严重影响。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不断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遭受到挑战。现代化农业不仅对农业生产设备和技术、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手工作业的生产模式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需求,农民需要引进更先进、更具技术含量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于是,资金就成为阻碍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虽然国有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有一定数量的金融贷款业务,但总体而言,尚处于供需严重不平衡的状态。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农业生产的不可确定因素较多,例如气候。农民资金的最大来源则是依靠销售农产品获得,一旦某年因自然因素、气候因素受灾,严重影响农产品的收成,农民将无法按期还款。贷款可抵押物缺乏或价值较低。农村土地是集体共同所有,无法进行抵押,而用来进行农业生产的厂房或设备价值又较低,无法进行大笔数额的贷款。基于传统国有银行借贷渠道的苛刻,互联网金融借贷模式则是弥补其不足,进一步拓宽了农村金融借贷市场。

二、农村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众筹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平台筹款项目并向公众筹集资金的模式,其具有低门槛、多样性、对大众依赖性较强、注重创意等特点。众筹不分身份、地位、性别、年龄,只要是具有创造力、能够吸引大众进行投资的项目都能够进行众筹。其资金来源既包括传统金融机构,也包括民间资本。其中,民间资本是最主要的来源,公司、企业或风险投资人较少参与。P2P,英文是person-to-person,意为点对点融资,是一种新型的民间小额借贷模式。它将小额的民间资本积聚起来借给有筹资需求的人群。P2P最大的优势是避免了现有金融机构体系在选择贷款对象时可能出现歧视等弊端,对金融机构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完善。2016年P2P网贷平台成交额排名第一的红岭创投投资近80亿元,排名前十位的平台共投资近300亿元。与前两种筹资模式不同的是,第三方支付是支付结算模式。具体来说,第三方支付就是具备良好信誉和较强实力的第三方,在与国内外各大银行进行签约后,成为买卖双方进行支付的中介。买方在购买商品后,将货款打到第三方账户中;当买方确认收货后并通知第三方后,作为中介的第三方方可将钱款转至卖方账户。

三、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互联网为农业金融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和传统融资平台相比,互联网金融更加平等、便捷,门槛也更低。在这个平台中,需要进行融资贷款行为的农业中小企业,只需在平台中进行注册即可获取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众筹模式中,需要筹资的中小企业在互联网中自己的项目与创意,资金拥有者或金融企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投资。而P2P融资模式中,P2P企业在接受到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后,对其进行审核后即可进行贷款发放。审核的关键点时申请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无论是哪一种互联网金融平台,更加注重的是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而非抵押物,从这一点上看,有效避免了传统金融信贷平台的弊端,信誉良好的农民或农业企业可以简单便捷的获取发展所需资金,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互联网金融促进农产品产业链的完善

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第三方支付能够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生产资料到农产品销售全过程。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是农民或农业企业将农产品运输至农贸市场进行销售,或是直接将农产品出售给中间商,自己仅能够赚取很少的利润。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农民或农业企业能够略过中间商将产品直接出售给消费者,通过省略中间环节获取最大的利润;消费者也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在对当前各大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分析研究后,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涉猎农产品。无论是以图书起家的当当网,还是以电器著称的苏宁易购,都在逐步转型升级,增加农产品销售。

四、结语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由于征信难、缺乏信用记录、抵押物价值小等原因,农民或农业企业难以通过传统金融平台获取资金支持或服务。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农民或农业企业规划出有吸引力的项目,并在众筹上进行展示,吸引有兴趣和投资意愿的投资者进行投资;或是在P2P平台上进行注册并资金需求,投资者通过承担风险以获取较高收益;也有一些地区有条件的地区,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扩大销售渠道,并获取较大的利润。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农村发展互联网金融不仅有助于促进农业资金的良性循环,而且有助于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互联网金融仍应以征信作为支撑,并且需要控制好融资风险和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风险,才能真正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彭洪 单位: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思萌,姚文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农村金融发展策略[J].中国经贸导刊,2015,(32):35-36.

上一篇:现代卫生医药范文 下一篇:防治安灾害事故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