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会议董事长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1 03:24:56

年中会议董事长总结

年中会议董事长总结范文第1篇

案例:1 老板曾经是我的实习生

风水轮流转,Tina绝对没想到新老板竟然曾是自己的“打杂下手”。打过照面后,两人都觉得别扭,Tina没想到才5年的光景,小小实习生竟然爬到了自己的头上,而新老板也没想到下属是之前对自己呼来喝去的“带教师傅”。

姜自然是老的辣,Tina斟酌后确定自己不会因为新老板而辞职换跑道,于是,她决定要和新老板和平相处。

Tina画外音:让新老板卸下戒备之心

毕竟Tina和新老板有过节,是解开结子还是让结子越系越紧?Tina决定采用以下补救法来修复她们的关系。

【补救1:】私下里表达对新老板的尊重,叙叙旧、唠唠嗑,让关系有所升温。同时,避免在背地里提及新老板的旧事。

【补救2:】不要因为对方年轻、升迁快,就变着法子试探新老板的本事。虽然两人的位置换了个,老板在上Tina在下,但依然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因此,同心做事最要紧,主动帮着新老板熟悉情况、创出品牌来。

【补救3:】虽然与新老板曾经共过事,但时隔几年,对她的工作风格、要求了解不多。与其凭空猜想,不如直接询问,于是Tina专门找时间了解新老板对自己的期望,以及对部门工作方向的规划。

案例:2 大叔与萝莉的和谐战事

Frank被同事戏称为“大叔”,除了他是60后的职场老鸟外,更因为他是跟随老板爸爸打江山的“老字辈”员工。自从“小”老板接过管理棒后,公司管理层已换了一大批血,Frank的上司也换成了刚从英国回来的80后“海归女”。

正当其他人因“新上司比我儿子、女儿还小”而不满时,Frank已彻底摆平了“小”老板。

第一招:立人者立己

会议后,Frank不仅专程为新上司介绍部门架构、项目分布、人员情况等,之后,他还提议新上司多与大家联络感情;年中会议召开前,眼见新上司没有做部门总结报告的经验,他主动把历年的总结报告整理出来,让新上司在年中会议上开了个好局。“大小老板”都对Frank与新上司的和睦关系甚是满意,也就放心地将重要项目交由他们。

第二招:以退为进

毕竟公司是Frank的“老土地”了,大小事务、显规潜规没有他不知晓的,每当“海归小上司”碰到问题,Frank总能变着法子让对方找到自己商量。不管大事要事,抑或是绿豆大的小事,Frank都会向新上司报告,每天下班前半小时是他雷打不动的报告时间。看上去新上司完全掌控了部门的大小事情,其实是Frank控制着整体形势!

案例:3 两女上演的办公室战争

颜总一直稳坐集团“一姐”的位置,3年前她接手了集团最烂的4S店,现在这家店是集团最赚钱的;2个月前,她被提升为集团副总裁,和新来的副董事长一起负责集团上市工作。

新上司来头不小,曾在电视台做过主持人,之后又出洋留学、在外资投行工作……比她年轻十多岁的新上司做派犀利,好像没有把她放在眼里。两人明争暗斗,最终闹到董事长那里,颜总作为下属自然落败。办公室战事各有不同,但结果都差不多――“官官相护,与上司友好共事才是上策!”

颜总画外音:再小的上司也是上司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同理,再年少的上司也是你的上司,TA在某些方面一定比你强,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将视线聚焦在TA的职业角色上,而不是年龄上。以颜总的案例看,她的上司显然是阶段性“过客”,如果能放下姿态帮助上司完成集团上市工作,颜总既能交到一个朋友,又能享受到工作的“果实”。

与年轻上司友好相处的三个秘诀

【秘诀1:】学先进,傍大款

与其不买账,不如面对现实,将上司视为“大款”,鼓励自己“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

【秘诀2:】学会耍嘴皮子

不要倚老卖老,不妨向周立波学习,偶尔耍耍嘴皮子,让你的年轻上司知道:“其实,我挺佩服你的!”

【秘诀3:】关键时刻,不忘补位

年中会议董事长总结范文第2篇

为什么是成都?

“如果100个软件精英围看一张中国版图,其中会有几个人的目光落在‘成都’呢?答案可能是一个都没有。即便有一个,恐怕也是成都本地人。”

这是5年前记者采访成都软件企业时听到的一句话,虽说半是调侃,但也透出了几分对于现实的无奈。当时,这位成都银海软件公司的经理人用近乎文学的语言向记者描述,“海洋才是最适宜孕育软件企业的母体。”微软、甲骨文、IBM这些软件大鳄,还有后来的雅虎、Google,无一不是吹着海风长大的;中国成气候的软件企业,也几乎悉数在东部沿海地域扎堆儿。如此说来,远离海岸线数千公里的成都,在中国软件业的版图上,似乎注定只能扮演小角色了。

然而奇迹之所以是奇迹,就在于它的出现出人意料,包括发生在出人意料的地点。2001年还默默无闻、销售收入不过三十几个亿的成都软件产业,2005年的销售收入就超过了130亿元,达到2001年的4倍,年均增速35%以上,风头之劲,直逼沿海“一线城市”。2006年成都软件业销售收入更是高达183亿元,软件出口5000万美元,同比增长59.28%。其中,软件产值在全国各大城市中跃居第六,排名甚至超过了东部的大连、天津和杭州。据称,今年成都软件业的目标是销售收入280亿,出口2亿美元,实现更大的跨跃。

与产业规模并驾齐驱的,还有企业生长和集聚的速度。截止2006年,成都市已有认证软件企业450余家,拥有集成资质的企业102家,从业人员6.5万余人,形成了软件、信息安全、通信、集成电路、数字娱乐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IT人才教育等七大产业基地。

国内外软件巨头们也似乎在一夜间突然“发现”了成都。从2005年开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有甲骨文、SAP、BEA、赛门铁克、东软、金蝶、用友、神州数码、金山等企业先后在成都筑巢落户,GGL公司把中国区总部设在了成都,IBM的服务执行中心以及微软中国的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也都设在成都,东软则斥资4亿元在都江堰打造以培养教育人才为主旨的“青城硅谷”……

早在2001年,成都软件园区的负责人就曾向记者说起过市委、市政府勾勒的“软件名城”规划,当时的印象还是“远景”,没想到短短5年,蓝图就已经从纸上走了下来。

不过,真正值得关注的,应是数字背后的故事。这些年软件产业已成为彰显城市竞争力的“形象大使”,国内声称要把软件作为“支柱产业”甚至“一号工程”的城市,少说也有数十个。然而几年下来,不少地方政府描绘的产业蓝图依然是纸上富贵,“一号工程”在一些地区甚至成了烂尾工程。相形之下,成都创造的数字背后的故事和经验,对于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无疑具有着标本般的珍贵价值。

重振“中国IT重镇”

在成都采访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成都人喜欢和杭州人比“休闲”。说起杭州打造“东方休闲之都”的计划,成都人说他们那儿根本用不着“打造”:“你到府城河边走上一走,活脱脱一个现成的休闲之都嘛。”

好在休闲与务实并不矛盾。喜欢休闲的成都人,在发展软件产业的决策上很是务实。2003年,时任成都副市长的郝康理(现任成都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城市群,成都是“追赶型城市”,成都选择发展软件,一是基于历史传统,二是基于现实条件,三是基于比较优势,“与跟风潮追时尚无关”。

郝康理介绍,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一大批“三线”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入驻,成都成为“中国IT重镇”。虽说最近20年成都落在了一些沿海城市的后面,不过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犹存,重振“中国IT重镇”的雄风完全有可能。“关键是找准切入口――制造业?服务业?还是软件业?”

成都市政府组织专家排队摸底,逐项论证。“论证来论证去,选中了软件业”。 IT服务业与软件业结合紧密,可同步跟进。至于IT制造业,则需要一个巨大的产业链体系,而“东南沿海城市已先行二十年”,成都固然不会放弃,但追赶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暂未列入近期重点。

对于发展软件产业的决策,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的观点是:软件产业具有投资规模小、产品周期短、边际成本低、与其他产业渗透性及关联性较强等特点,而成都具有文化、教育以及人居环境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发展软件的条件不说得天独厚,也与沿海城市好有一拼。

以人居环境来说,成都虽然地处中西部,却是被岷江水滋润了千万年的一方绿洲,环境和气候条件不逊于东部沿海城市,且比沿海城市多了几份悠闲与安静。

同时,成都又是“人才大市”,集中了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等20多所大学和一大批科研院所,另有3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4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人才培训中心,每年可向社会输送一大批高质量的IT人才。

在刘勇看来,成都软件人才的“比较优势”还有一层更重要的含义,那就是人力资源成本低廉。因为成都的物价便宜,生活成本低,成都一个软件工程师一年的薪水只相当于日本和新加坡软件工程师一个月的薪水;二是成都的人才心态平和,“能吃苦、跳槽率低”。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企业辛辛苦苦培养了一个人,知识都装在他的脑子里,项目进行了一半,他拍拍屁股走人,企业的成本损失就难以估量了。

基于成都的多种优势,进入新千年后的成都就把振兴信息产业列为“一号工程”,而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软件产业。

从“低端”崛起

主攻方向确定后,决定性的因素就是路径选择了。在这方面,成都同样表现出务实态度,从最低端的“外包”开始了自己的软件之路。

这在当时曾引起了不少非议,“有的人嘴上不说,心里也不屑”。软件本是高科技产业,产品创新才是正道,现在却给人打工,终归是不痛快。

尽管有非议,成都人依然坚定不移地往前走,并且坦承自己是“二包”――“一包”是北京、上海这些沿海城市,“他们接海外的单子,我们再接他们的单子”。从产业模式看,成都与沿海一线大城市的关系,是那种“前店后厂”的样式――一级城市是前店,成都是后厂,好比大制造中的来料加工。

在这样一个发展框架下,成都的做法在当时看来很有些另类,其中一个理念是“决胜在蓝领”。很多成都软件企业招聘最多的是软件蓝领,为此成都构筑起了培育这类人才的教育体系,包括创办了10多所软件产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和软件职业高中,还有各种类型的职业培训。高新区副主任刘勇告诉记者,“这个旨在降低软件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教育体系,应该成为我们打造‘中国软件第一城’最重要的基础。”

在刘勇看来,目前国内大部分软件企业的人才结构不合理,“至少中端和低端这两类人才的招聘使用还没有细化”,这样既不利于专业分工,又造成了人才浪费,并且抬高了成本。而降低成本才是外包工厂“接包”的最大砝码,“发包方的动机简单而明确,就是为了省时省钱”,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承接国内的项目。“软件一旦踏入大规模产业化领域,降低成本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这一点与硬件别无二致。”

成都巅峰软件公司CEO张玮认为,一家“做包工活”的软件工厂,合理的人才结构应该是5%博士、10%硕士、其他85%“什么都不是”(软件蓝领)。高端人才当然是少不了的,但用不了太多。正确的做法是构建一种宝塔式人才结构,即在系统分析和架构设计等岗位使用高级人才,而在编程等面广量大的岗位大量使用软件蓝领。张玮认为,在软件走向大生产的今天,软件企业的管理也应当向传统制造业学习,强化成本核算的理念。

让成都人欣慰的是,他们的“苦力”没有白出。几年下来,成都软件业不仅争得了大量订单,还锻炼了队伍,产业规模也上了一个新台阶。4月6日,刘勇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如今成都软件的主体业务已经从“二包”进到“一包”了,“直接从国际市场上接单,以欧美为主,兼顾对日”。业务内容,除了基于技术研发的服务外包,还有BPO(业务流程外包)。“现在我们的定位是走综合、阶段式发展道路”,即以服务式外包为突破口,带动自主创新,实现外包和国内信息化市场两手抓的模式。

对于软件外包,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曾有一个精彩的总结:“这十几年走下来,我们发现中国许多追求创新的企业在创新上没有成功,却从市场上消失了;而那些扎扎实实做外包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从事创新的活动,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孟子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对此,成都的外包之路应是一个佐证。

软洽会功不可没

从地理、人文环境到确定外包之路,再到政府的扶持,成都软件产业的崛起是合力推动的结果。其中的一个环节不能不提,那就是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简称“软洽会“)。这一在成都举办的软件盛会已历经四届,众多软件巨头涌入蓉城落户筑巢,应当说软洽会功不可没。

因为网络的冲击,会展经济这些年在国内有些萎缩,但有关软件产业的会展却依然活跃。知名度最高的软件会展国内目前有三个:北京的软博会、大连的软交会和成都的软洽会。

虽然上述三个会都冠有“中国”头衔,却因举办地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北京是首都,是IT产业的中心和桥头堡,其软博会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凸显“展览”主线――产品展览、品牌展览、企业形象展览;大连软件产业定位于“中国IT外包中心”,并借助地理优势形成了对日、韩外包的特色,因此软交会突出的是外包;成都软洽会则不炒冷饭,以软件外包中的产业链对接为红线,突出“洽谈”和产业互动――组织各种形式的论坛和头脑碰撞活动,进行项目的洽谈与对接。

成都高新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的软洽会,该区将组织企业整体亮相,推出IC设计、外包、信息安全、数字媒体和数字动画、应用软件、通信、IT人才培养等七大软件产业集群,展示成都软件产业的生态链,为产业联合推波助澜。

链接:第五届软洽会新看点

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随着会议影响的扩大和主办者的开拓,今年的第五届软洽会,无论规模还是内容都有着显著不同于往届的新看点。

今年的软洽会主办单位,除了中国国际贸促会和四川省政府之外(成都市政府承办),增加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并由信息产业部作为支持单位,进一步增加了大会的行业权威性和号召力。

“软件两会”提升档次

今年软洽会有别于前四届的最重要的特点,当属“首届中国软件百强企业高峰会”与“首届

中国软件应用及服务大会”(简称“2007年中国软件两会”)的召开。这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连续八年成功举办中国“IT两会”之后,在本届软洽会上打造的又一个业界顶级行业盛会。

目前,确认出会主论坛的演讲嘉宾包括:美国微软公司高级副总裁、微软公司国际业务总部总裁古德华,美国IBM全球服务执行中心副总裁托马斯,惠普全球软件服务中心(中国)总经理、惠普软件工程学院院长黎德光,日本NEC株式会社常务董事寺尾,美国甲骨文公司亚太区高级副总裁斯通,东软集团总裁刘积仁,美国EMC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范承工等。确认到会的总裁30名,包括:用友集团董事长王文京、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金山软件总裁雷军、美国IDG集团全球副总裁熊晓鸽、北京赛门铁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郭尊华、方正电子总裁刘晓昆、山东中创软件董事长景新海、新中大软件董事长石钟韶、联想网御科技董事长齐舰、南大苏富特软件公司总裁谢立、南京联创集团总裁孙力斌、重庆金算盘软件董事长杨春、太极计算机总裁刘准松、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总裁赵晓亮等。

论坛、展览、赛事色彩纷呈

论坛部分,除“软件两会”外,还有各类分论坛近10场,包括: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的2007企业信息化九州行启动大会、服务外包圆桌会议、2007中国-欧盟信息社会暨软件人才专题论坛、GGL国际数字娱乐生活论坛、知识产权与软件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以及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播火行动――全球背景下的呼叫中心产业及全国攻略论坛等。

展览部分,将启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2号馆约1万平米用于企业展示。其中,成都高新区以整体组团形式参展,汇集了区内近百家品牌企业按照专业分区方式亮相。

武侯区、都江堰市则以“以高新区为软件产业聚集区,联接武侯区、都江堰市的成都软件产业发展带”的战略布局亮相。

知名的参展企业包括微软、爱立信、阿尔卡特、飞思卡尔、新波电脑、新电信息、迈普通讯、巅峰软件,以及新加坡高科技之窗及其下属企业等。

电子竞技大赛是由全球最大电子竞技公司之一的美国GGL(全球竞技联盟)主导。GGL除了展示游戏软件产品外,还将举办可口可乐全球游戏竞技中国区比赛(启动仪式),这些赛事也将同步在全球游戏网站直播。

宣传推广声势浩大

与往届相比,本届软洽会宣传方式和推广力度均有突破。

年中会议董事长总结范文第3篇

2007年7月6日,为对外公布品牌战略,新锐国际将会办成了鸡尾酒会,场里的人端着高脚杯、吃着小点心,像是一个庆祝会。

就在此前的6月8日,北京时间下午两点整,在伦敦交易所AIM板上市一年的新锐国际有限公司(Geong InternationaLtd,伦敦交易所:GNGL)完成股票二次增发,融资340万英镑(约690万美元)。英国著名财经杂志《Growth C0mpany》称,在过去一年中(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自IPO以来,从伦敦交易所AIH市场(高科技成长市场)上市的技术公司股价表现来看,新锐国际增长170%,排名第三。

根据赛迪顾问的报告,2006年在国内协同软件领域,新锐国际仅次于IBH与ORACLE,排名第三。也是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新锐国际整合品牌,并推出统一品牌标识GEONG。就像许多走国际化路线的公司一样,新锐国际试图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其国际化定位。

“最小”的上市公司

在外界看来是喜事的品牌战略无形中给新锐国际公司添加了压力。就在会议之后、新锐国际CEO王卫东向全体员工发了封邮件,除了鼓足士气外,他还调侃地称自己氰天工作的时间为“八十二”(源自一个名为“7-eleven”(七十一)的超市,意为他每天的上班时间为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二点才下班。王卫东表示,之所以这样安排工作时间都是投资人“逼”的。

2006年6月23日,新锐国际在伦敦交易所AIH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伦敦登陆上市的ECH(企业内容管理)软件供应商。不巧的是,在新锐国际上市前夕,全球股市大跌,就在新锐国际路演的两个星期里,英国AIH市场从6500点跌至5000点。这也直接影响到新锐国际上市时的发行价,经过与保荐人(投资银行)商议,发行价定为每股30便士,第一轮募集资金为370万英镑。

上市后,按照伦敦交易所有关规定,每半年需要去一次伦敦,向投资人汇报业绩,为了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新锐国际董事长谢克人与CEO王卫东每季度都会轮番前往。这来回一年下来,新锐国际对国际市场做了个全面地摸底,对国际市场有了一个亲身的了解;同时,国外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也对新锐国际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强的信心。新锐国际管理层从中了解到,从人员配备来看,部分跨国公司虽然在全球市场中参与竞合,但其人员配备的数量并不多。比如新加坡某公司,在加拿大、日本和欧洲都设有办事处,但全球员工总数不超过30人。单就这一点,新锐国际的管理层意识到小公司也完全可以运作国际市场。

上市三个月后,在投资方加拿大发展银行的协助下,新锐国际找到加拿大一家全球领先的做客户体验管理(CEMCustomer Experience Management)的公司Response Tek,双方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6年12月底,新锐国际正式成立加拿大研发中心,目前有几名工作人员在该中心负责产品的本地化开发。

这也是自2000年成立以来,新锐国际将业务拓展到海外的第一次试水。

其实,公司选择上市地也非常有学问,美国资本市场所吸纳的公司业务讲究创新并强调高速增长;相比之下,英国伦敦资本市场趋于保守,更看重长期稳定增长性的企业,上市公司的业务增长率通常在60%到70%问左右。但一旦公司兑现自己的承诺,被市场认可,在接下来的融资中会相对灵活、便利和成本更低。新锐国际也是看重伦敦资本市场较低的门槛以及稳健的融资才选择了伦敦交易所。

但新锐国际的二次增发并非那样容易。就在二次融资前,王卫东与谢克人在去往伦敦的飞机上一直在讨论增发价格的问题。按照两人的预期,希望将增发价格定为每股70便士,但英国保荐人认为从规模上来讲,新锐国际目前还是小公司,需要给一个更高地价格折扣投资者才会容易接受,并坚持每股60便士。新锐国际董事长谢克人当场表示不同意,“我们公司虽小,但很有前景”。双方谈判了两个小时后未果。如何让投资者对我们更加有信心呢?最后,新锐国际表示,这次增发股票,公司管理层决定买一部分,得知这个消息,英国有关投资机构负责人马上松口下来,井要求新锐国际在接下来的路演过程中,将“公司管理层决定买一部分股票”这部分内容写进PDT。

在事后的回忆中,王卫东总结,影响股票发行价格的因素很多,在与投资方的谈判过程中须向对方表明自己对企业的坚定信心,并有足够地论点来支持。

前身新锐互动

在新锐国际统一品牌之前,公司名称为新锐互动。2000年8月8日,国内的创业投资公司上海联创找到家名为金融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公司(简称“金融信”),这是王卫东此前创办的一家专注于系统集成的服务型公司。2000年,金融信在金融界已小有名气,但上海联创得知金融信做系统集成时,因为系统集成业务的减缓,上海联创对此业务并不看好。

那时,金融信还有一家下属公司文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做网站开发,于是,上海联创通过投资文翰软件,并组合香港的康斯普新公司以及金融信在上海的开发团队,共同成立了新锐互动,按照当时的定位,新锐互动主要做电子商务的咨询与服务。

就在成立两个月后的2000年10月,新锐互动签下第一个客户中国工商银行,负责工行的网银开发。

在招标之前,工行行长姜建清对电子银行部提出要求,在未来几年之内,工行80%的业务品种将放到网上。同时,在招标过程中,有两个问题一直是工行最为关心的:一方面是否对IBM网银开发平台熟悉(因为工行采用了IBH网银开发平台),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应用最成功的体现是什么。

当时参与工行招标的除新锐互动外,还包括IBH等在内的13家公司。此前2000年9月加入新锐互动的CTO管敏仁,曾在IBH负责金融行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售前技术咨询与规划;王卫东本人曾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印钞造币总公司。另一方面,在向工行提交的建议书中的信息架构规划部分,新锐国际将如何方便用户找到相应的服务放人其中,同时,相关的业务流程梳理也以方便用户操作为基础。

经过四轮筛选,新锐互动成功中标。在接下来的不到半年时间,新锐互动又接下银河证券1000万元人民币的单子。成立不久就连续签单让新锐互动上下十分振奋。也是在这个时候,谢克人从康柏公司来到新锐互动,谢克人此前在IBH有十多年的管理经验。谢克人现任现任新锐公司董事长。既带来了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又让新锐互动无时不感到与 国内大型IT公司的差距。

成长的烦恼

标准化的产品是可以复制的,但服务却很难进行简单复制。新锐互动的管理层很快发现了问题做技术服务很难让公司长大,同时,对于这种创业型公司来说,服务业务的现金流也是个很大的问题。于是,在2001年,新锐互动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转型,决定投入资金研发自己的软件产品。

但另一问题又摆在面前:研发什么产品?从IT产业环境来看,IT的个人应用诸如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由微软把持,而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虽然有诸如ERP等产品,已经有SAP,Oracle,用友和金蝶等市场领先者;但在当时,企业内容管理对中国用户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领域。

经过两年研发,2003年9月,新锐公司第一个产品PortaIAge门户网站解决方案诞生,产品的目标客户为投资额在100万-500万元人民币的大型客户。这标志着新锐互动的业务模式逐渐成型。接下来的三年在快速成长的同时,新锐国际又敏锐地发现,这种针对大企业的解决方案,中小企业客户同样也需要、但实施的复杂性和费用也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于是,新锐互动决定针对中小型企业用户,开发提升组织执行管理水平的企业协同软件。2005年,新锐推出“协同锦囊”(SmartSox新锐管理宝箱的组件之一)。到了2006年,新锐公司的营业额大幅度增长,正向的现金流不断提高,并形成高端市场与IBH、HP等公司合作的解决方案,中端提供PortalAge门户网站解决方案,向低端小型客户提供SmartBox新锐管理宝箱在内的三大产品阵营。

在2005年到2006年之间,部分专家站出来说,协同软件完全是“垃圾”。甚至在某一个会上,王卫东遇到了同样做协同软件的点击科技老总王志东,王志东当时对该软件的应用也深感困惑,一方面有大批的技术强者,另一方面却没有专家告诉最终用户如何改善管理问题。

新锐国际独辟蹊径,正试图通过管理科学(特别是执行管理)、协同技术和客户体验三者结合的研究来改变业界对协同软件的误读。王卫东认为,客户体验将越来越重要,国外已经领先企业已经做得很好,而我们才刚刚起步。例如,网银是银行最重要的服务渠道之一,在国外使用网银时,银行间的网银有一定的标准,就像交通规则中,红绿灯分别代表的意义一样,在网银上有通用的符号,而国内网银都各自为阵。又比如,如果用户在使用网银过程中是不是会遇到生涩的银行专业术语,可以马上求助得到帮助;甚至在网银建设过程中,网银的用户体验可以与Call-center中心的客户体验紧密结合。这些方面,都不是技术司题,但却大大影响了国内网银的广泛普及使用。

年中会议董事长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独立性;组织模式;选择性

一、独立性:内部审计基石

现代公司治理中“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使委托人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如外部审计)来加强对经理人受托责任的监督,而内部审计产生之初是以财务审计的方式来评价经理层业绩,实现监督管理层履行受托财务责任的职能。随着管理思想及理念的发展,内部审计扩展到审查公司各类业务活动并提出业务改进建议,内部审计的对象从财务会计领域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领域,成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Spira和Page(2003)指出,20世纪90年代的一系列舞弊案直至“安然事件”的发生,都表明了受托责任履行的失败,“旨在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审计和内部控制,成为改革争论的焦点。”作为监督公司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内部审计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独立性是保障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如何通过内部部门组织机构的设置来保障其运行的独立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对独立性的定义是:“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不存在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利益冲突的状态。独立性一般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认为独立性应当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与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人员的独立性是指内审师在审计活动中不受任何来自外界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进行审计工作。而组织上的独立性则是指内审部门在组织中应享有经费、内部管理、人事、业务开展方面的相对独立性,不受来自管理层和其他方面的干扰和阻挠,独立地开展内部审计活动。IIA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定义有一个演变过程,具体见表1:

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一系列内部审计准则及实施指引中可以看到,内部审计从最初的独立评价、管理控制到现在确认与咨询活动的发展历程,内部审计的发展是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但独立性始终是贯穿其中的重要特征。独立性与确认或咨询服务所处的环境状态有关,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意味着其不存在威胁客观性的重大利益冲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通过以下措施来保障的:1.由组织最高管理层领导并接受其指导和监督;2.由最高管理层经过适当程序任免内部审计负责人;3.由经最高管理层批准的内审章程中明确内审部门职责和权限范围;4.与最高管理层保持有效沟通并向其提交工作报告;5.确定内审部门有权参加管理层举行的与审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治理程序等有关的会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

二、内部审计不同组织模式及其现状分析

内部审计部门为组织提供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是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由董事会或下设审计委员会主管;由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主管;由公司总经理主管;由监事会主管;由纪检察部门管理,同时还有一些公司的内审机构是受董事会与总经理的双重领导。不同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程度不同,内部审计部门所发挥的职能也不同。

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主管下的内审机构独立性强,但审计委员会并非公司常设机构,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不能做到实时了解,无法有效发挥对内审部门的指导作用。

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主管下的内部审计机构更多的是以会计财务事项审计为主,审计范围与职能受到限制,独立性也较差,无法满足现代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的要求。

总经理主管下的内审机构比较容易与总经理沟通,所以会更了解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内部审计范围不会仅仅限于财务审计,会拓展到业务审计、合规性审计以及IT审计等其他领域,更能为公司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支持,但这种模式下的内审机构独立性仍然较差,尤其是对总经理监督的独立性受到威胁,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

监事会主管下的内审机构由于我国监事会运行自身的缺陷导致其履行独立客观确认与咨询的职能不能有效发挥。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主席多由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等担任,监事会成员中多为职工代表,其在公司管理运营以及内部审计方面专业性不足。另外,监事会成员多与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存在上下的从属关系,上述因素导致内部审计独立性受限,监事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纪检部门主管下的内审机构虽独立性有了保障,但同样面临管理运营以及内部审计方面的专业性不足,难以保障对内审工作的有效指导与监督。

这五种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各有利弊,不同的组织模式决定了其在组织中的独立性有所不同,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如图1所示。

另一方面,对于我国内部审计的现状,甫瀚(protiviti)于2008年、2009年分别进行过“中国大陆与香港内部审计能力与需求调查”,关于一般技术改进需求方面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2008年,受访者认为舞弊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企业风险管理等列为最需要改进的技术能力领域,2009年主要关注改进的领域仍是信息系统、舞弊风险管理、业务持续性管理等其他非传统内部审计领域。在关于个人技能提升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希望能够提高沟通能力,发展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其他委员会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内部审计人员职能正逐渐拓展到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其他领域,希望内部审计能够为企业的战略性发展服务,以实现增加组织价值的目标。如何通过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的优化来保证内部审计上述职能的实现成为当今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探讨的话题。

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组织模式选择

近年来,企业经营所面临内外环境的日趋复杂对企业管理提出了诸多挑战,作为企业管理重要职能的内部审计已由传统的审计监督职能过渡到公司治理领域。IIA在2001年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进行了重新的定位,由“检查和评价组织活动以帮助组织成员有效履行受托责任”改为“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经营效率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而我国传统的内部审计组织设计已无法满足内部审计职能转变的需要,如何优化内部审计组织结构,促进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值”目标的实现,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IIA的《内审实务标准》中建议公司的内审部门实行职能上向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或其他相关治理机构报告和行政上向首席执行官报告的双向汇报机制。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3号: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由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包括董事会、董事会下属审计委员会和非营利组织的理事会领导。”IIA和我国内审准则的相关规定都是为了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但笔者认为从内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角度出发来界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不够,更重要的是从内部审计权力与责任的角度出发界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为公司提供独立确认活动的职能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在确认活动中监督和审查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效果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内部审计为公司提供独立咨询活动的职能则要求内部审计通过向管理层提供有用信息以帮助管理层制定决策,加强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改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的上述职能决定了内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与管理层保持密切沟通,同时也要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保持沟通,实现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通过建立有效的指导机制、沟通机制和跟踪机制来实现内审职能的有效发挥。本文从我国特殊的“二元”公司治理角度出发,探索内部审计组织模式的最佳选择(见图2)。

如图2所示,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机构中,内审部门置于总经理领导之下,能够使内部审计更接近经营管理层,为总经理日常经营决策服务,审计范围广,同时与总经理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够提高内审工作的效率。而内审部门直接向审计委员会、监督会和董事会的直接报告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管理层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同时,内审的独立性还要做到:

1.内部审计部门能够独立地开展确认活动;

2.内部审计部门能够独立地提出结果和相关建议;

3.内部审计结果建议与执行情况监督相独立;

4.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考核与内审工作相独立。

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及其所承担的活动的性质决定了个体审计师所面临的利益冲突,因此如何确保审计人员独立、客观地开展确认活动,并提出结果和建议是实现内审独立性的重中之重,实践中可以通过内审人员聘用规则的审查、监督和检查、小组工作、质量确认、轮换/重新分析,以及外包等方式来消除内审人员的独立性威胁。例如,可以在内审工作开始前检查内审人员与确认服务对象是否有利益冲突、个人关系等有损其独立性的潜在威胁因素,还可通过明确对内审人员的问责机制,以提高其判断力、降低错误。

内部审计通过为组织提供确认与咨询活动,发现公司经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但这并不是内部审计的终止,更重要的是要确保内部审计建议得到管理层的认真落实,因此对管理层执行情况的监督非常重要。那由谁来监督管理层对于相应整改措施的落实呢?上述组织模式中,置于总经理领导之下内审部门显然不满足监督的独立性,因此要由审计委员会来完成对管理层的监督是合适的选择,此举满足了内部结果建议与内审工作相独立的要求。但是我国审计委员会由于其独立性缺失和法律地位较低等问题,难以从根本上保证其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此时,应由公司董事会等其他具有高效“执行力”的类似机构来保证管理层对整改措施的贯彻落实。

组织通过对各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来提高其运作效率,内审部门也不例外。但究竟由谁对内审部门进行评价,如何评价实务界与理论界还未达成一致,所以实践中会出现由被审计客户充当评价主体等影响独立性的情况出现。本文的观点是内部审计部门的绩效考核要与内审工作相独立,实践操作中既不能由总经理充当主体,也不能仅由内审服务主体负责,而应当由独立于内审工作的审计委员会或董事会负责,但可适当从总经理和内审服务主体那里获取反馈意见。对内审部门的绩效考核要兼顾成本、质量和及时性,衡量指标应当与组织目标相联系,包括诸如审计计划的完成、周期时间、建议的采纳情况、控制缺陷方面以及最近内部审计和客户满意度的调查缺陷等等。

四、总结

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公司治理机制中组织问责机制的不断完善使现代公司的董事以及管理层对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内部审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部审计组织模式的选择要以内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内审人员技能的提升为保证,才能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和组织需求的不断变化,内部审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更强调内部控制和风险的概念、财务审计与管理服务的整合、防范舞弊、更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些都会对内部审计组织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近年来,我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随着海外上市、海外并购等跨国业务的发生迫切需要内部审计组织模式的变革,以应对审计全球化审计环境复杂性不断提高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审计研究,2006(2).

[2] 杨世忠,吴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对谁负责――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机构关系分析[J].会计之友,2007(7).

[3] 张宇.我国内部审计职能的现状及扩展[J].会计之友,2009(5).

[4] 张伟.基于治理层次的内部审计――一种价值创造活动[J].审计研究,2004(4).

[5] 2008年中国大陆与香港内部审计能力与需求调查[EB/OL].www.省略.

[6] 2009年中国大陆与香港内部审计能力与需求调查[EB/OL].www.省略.

[7] Top Priorities for Internal Audit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www.省略.

[8]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 The Statement of Responsibilities of Internal Auditor. Florida: Altamonte Springs,1947(21).

[9]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The Statement of Responsibilities of Internal Auditor. Florida: Altamonte Spring,1957:26-30.

[10]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 the Statement of Responsibilities of Internal Auditor. Florida: Altamonte Springs, 1999(22).

[11] Sawyer L.B.&G.E.Summers. The Practice of Modem Internal Auditing(2nd.Edition). Florida: Altamonte Springs, 1988:12-15.

年中会议董事长总结范文第5篇

新兴产业规划来了

推荐度指数

目前,《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进入到征求意见阶段。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日前也表示,争取尽快。据8月1日出版的《上海证券报》报道,“十二五”时期我国新能源产业锁定了核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四大产业。在产业规模规划上,核电和风电可伸缩空间较大,目前还不十分确定。而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较为确定,即未来5年分别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和1300万千瓦。其中,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较2010年增长160%,这个目标数字超过了风头正健的光伏装机容量。权威能源专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周凤起分析指出,生物质能发电成本低而太阳能发电成本高,是导致生物质能未来5年发展更快的主因之一。

国资委年中会议首现央地联动

推荐度指数

7月28日,一场前所未有的国资系统会议在大庆召开,这是首次将央企负责人与地方国资委官员齐聚一堂。国资委主任王勇在会上对上半年企业工作做了总结,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特别警示下半年央企要关注资金成本的压力,防范债务风险。据8月1日《经济观察报》报道,由于这是首次让中央企业与地方国资委官员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对接。这让不少地方国资委领导着实兴奋。一位地方国资委官员称,对这次会议很是期待,这为我们创造了一次近距离与央企交流的机会和平台,一方面可以学习好的管理经验,另外一方面也能为下一步与央企的整合做些准备。2010年年底,国资委召开了第一次有关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的专题会议,而此次更是直接搭好台子,让央企和地方国资委唱戏,被看成对“大国资,一盘棋”理念再一次践行。

创造共享价值

推荐度指数

近年来,公众日益将许多社会、环境和经济问题归罪于企业,各方都认为要解决社会问题,就必然牺牲企业利益。然而,7月份出版的最新一期《商业评论》发表迈克尔・波特、马克・克雷莫文章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创造“共享价值”,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取得自身发展。共享价值是指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改善企业所处的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各项政策和经营举措。共享价值并不是“分享”企业已经创造的价值,而是做大整个经济和社会价值蛋糕。企业创造共享价值主要通过:重新构想产品与市场、重新界定价值链的生产率和促进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等三种途径实现。共享价值原则打破了传统上企业与政府或非政府组织之间的职责划分。从社会角度而言,哪一类组织创造了价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组织能够以最低成本创造最大效益。

东莞没有出现“倒闭潮”

推荐度指数

东莞不少企业因低利润、高成本、融资难等问题出现“倒闭潮”现象,引发外界纷纷猜测。7月30日的《南方日报》报道了广东省新闻办就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状况召开新闻会的情况。会焦点集中在“倒闭潮”等几个问题上。在回应当前广东企业的生存状况时,发言人表示,许多企业虽出现困难,但好于金融危机时。就各媒体对东莞出现“倒闭潮”的质疑,广东省统计局官员表示,上半年东莞确实出现生产放缓、盈利回落的情况,但从有关数据来看,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并没有像金融危机那样恶劣,没有出现所谓“倒闭潮”的现象。同时,相关部门责任人也指出由于央行紧缩银根,致使中小企融资困难现象存在,有关部门也正在着手改善。发言人最后强调,目前广东的投资结构在进一步优化,对于未来广东产业结构升级有重大意义。

聚焦水权之争

推荐度指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水利建设由此不难看出如今水资源匮乏之势日盛,许多地方拦水筑坝,截江断流,水权之争日益凸显。8月1至4日的《今日观察》对“水流困局”进行了系列报道。针对如何解决上下游的“水权之争”,报道提到在很多地方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水权的市场化交易。早在2000年,浙江省东阳市和义乌市就签订了一个有偿转让水权协议,义乌花两亿元向毗邻的东阳购买约5千万立方米的水资源的永久使用权。而在农村,如何公平分享水权,一些村镇也在想办法,在江西德安县林泉乡大溪畈村,2007年注册成立了桑家堰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它由各小组村民自发自愿组织起来,统一协调渠堰的管护使用。《今日观察》的评论员指出,水流是一个公共资源,如何平衡使用权,还应该由各家坐下来协商解决。

遣返赖昌星仅仅是个开始

推荐度指数

7月23日,赖昌星被移交给中国方面。从他潜逃加拿大到被遣返,差十几天不满12年。8月1日的《中国经营报》以“遣返赖昌星警示”为题专题报道了赖昌星被遣返的重要警示作用。此次遣返事件不仅对于中加两国日后互相遣返犯罪嫌疑人起到了示范作用,最重要的是震慑了中国的外逃贪官。文章援引了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黄风教授的话“此次成功遣返赖昌星,打开了追回中国外逃腐败分子和经济犯罪分子的路径,对这些外逃人员将是一个威慑力量。携款外逃――司法合作――回国受审,将成为他们日后无法逃避的命运。”黄教授认为,赖昌星案以其涉案金额和层级已经成为外逃经济犯案件的风向标,赖昌星最终被遣返具有象征性影响,将对打击外逃人员起到重要示范作用。

中国大报头版头条

2011.7.30-2011.8.5

30日 星期六 农民日报

创新经营方式的“安徽样本”

来自安徽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调查

31日 星期日工人日报

私企为员工建福利房1588套受到社会“追捧”

进黄河矿业“比进事业单位都难”

该企业董事长说,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要与员工共享;到2015年要使万名员工户户有房、人均年收入5万元

1日 星期一 中华工商时报

百步亭社区打造创新社会管理新样本

首创“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模式,每年为政府节约开支2000万

2日 星期二 中国建设报

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住房有效供给

引导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江西措施扶持大型房地产企业

3日 星期三 中国环境报

河南下达总量控制指标,实施一批综合治理项目

以减排为突破口 推进经济区建设

上半年责任目标断面化学需氧量达标率为94.2%,氨氮达标率为91.8%

4日 星期四 工人日报

天津滨海高新区与九家企业签约试水股权激励

员工可当股东参与企业决策

29日 星期五 《工人日报》

沈阳连续3年半对一线职工收入跟踪调查表明

签订集体合同企业职工年工资增长率是未签订者两倍

外刊外报

2011.7.30―2011.8.5

中国城市垃圾回收面临挑战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7月28日

中国经济向前高速行驶,垃圾也正在越堆越高。除了拾荒者之外,几乎还不存在处理垃圾问题的制度。事实上在中国各地的城市中,对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的努力大多才刚刚起步。许多国家都有棘手的垃圾问题。但中国的环保积极分子和学者不约而同地把混乱的垃圾处理状况归咎于环保意识的欠缺。不过他们表示,这种现状可能会发生改变。在某些最繁荣的城市,政府官员近来开始处罚那些没有对自家垃圾进行正确分类的居民。

不能将高铁拒之门外

美国《华尔街早报》8月3日

年中会议董事长总结范文第6篇

至2021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岁生日。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完成时,中国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会实现哪些发展目标,以怎样的坐标和姿态立于世界?这些问题延承百年,破题时日可待。这也是“十三五”规划的要义。

在经济新常态下,“十三五”规划既需要提纲挈领,调整发展路径,理顺发展目标,又需要凝聚社会共识、催生改革动力。如何以战略思维和全局眼光统筹发展与改革?“十三五”规划的调研已渐纵深。

解密“十三五”规划核心智囊

专家委员会阵容堪称强大,55位成员来自政府部门、权威智库和著名企业。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宋怡青 聂欧 刘琳

场大型政策 “头脑风暴”正在进行中。这一切都服务于紧锣密鼓酝酿中的“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是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做出的首个五年规划,不仅体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十三五”规划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细化方案,将吹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号角。

“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大量听取专家智囊意见。今年由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王春正、经济学家林毅夫领衔,55位来自各个领域的翘楚组成“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这是“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核心智囊团。

“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还要广泛征求民意。国务院总理多次提到“高手在民间”。此次“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通过媒体、网络、微信等平台广撒“英雄帖”,征集大众意见。

此外,阿里巴巴、复星集团等企业也首次承担了“十三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工作。经合组织(OECD)、亚洲开发银行等一些“洋外脑”也接受委托,积极参与,就中国经济转型等问题参与研究。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近期访谈多位“十三五”规划专家、参与讨论的企业代表以及参与规划起草的官员,管窥“十三五”规划智囊团队的群貌。

专家如何甄选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公布了“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名单,中央财办原主任、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王春正为委员会主席,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为副主席,委员会秘书长由国家信息中心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杜平担任。

专家委员会阵容堪称强大,55位成员来自政府部门、权威智库和知名企业。

这些专家里面既有参与过“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老兵”林毅夫;也有初次参与五年规划编制的新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曾任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参与起草过“十二五”规划,此次也在“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名单上。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此次超过半数的专家都是“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这是为了保持政策的延续性。此外,根据“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形势和重点任务,发改委也对专家的规模和结构进行了调整。

在选聘专家的标准上,前述发改委人士说,一是注重专家的权威性。着重考虑选聘在相关领域具有权威地位、有较高知名度和较高专业研究水平的专家,为“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提供咨询和论证。

二是注重专家背景的多样化。这样可以广泛凝聚专家资源,使得最终的规划更周全,也更科学。三是注重结合“十三五”发展阶段特征,围绕着重点任务,选聘为实现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出谋划策的人士。

专家来自何处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发现,55位专家均为经济、科技、法学、环保、公共政策等各研究领域的翘楚。其中46位专家拥有博士学位或者担任博士生导师,占比高达80.7%。

近半数的专家拥有海外留学或担任海外访问学者的背景。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称,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也必须大胆创新,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所以吸纳有海外工作、学习经历的专家非常有必要。

在工作单位分布中,来自中国社科院的最多,共有6位;其次是北京大学,有5位专家入选;清华大学有4位专家入选。

55位专家中,从事经济领域研究的最多,有18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等知名经济学家均在列。

工程科技研究领域的专家数量仅次于经济领域,有10位。囊括了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医学科学院原院长刘德培、中国嫦娥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等著名科学家。值得一提的是,有5位专家是两院院士。

专家委员会在年龄结构上“老、中”兼备,主要集中在60岁左右。其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年龄最小,46岁。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年龄最大,79岁。

专家的“身份”

“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里包括了4名企业家,分别是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比亚迪公司董事长王传福。

对于这些企业家的入选,国家发改委人士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就是要更好地让企业作为微观主体,在决策中起更加直接、更加自主的作用。所以在“十三五”规划中会特别重视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作用。

王传福是唯一入选的民营企业家。他1995年辞职,创办比亚迪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年比亚迪进入整车制造行业。有评论称,在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背景下,王传福的入选正契合这一态势,可以为“十三五”期间如何营造创业氛围,建言献策。

“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中,贾康、刘世锦、马怀德、孟伟、薛澜等16位专家,曾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就“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及我国的科技发展”等问题,两次为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P就“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就业政策研究”等问题,三次坐上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讲台。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中国首位行政诉讼法学博士马怀德是名单中唯一的法学专家,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部长、少将张世平是唯一的军事领域专家。

“头脑风暴”说了什么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按惯例,55位专家将参加“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讨论、评估、论证;对规划重大专题提出咨询意见。

今年4月,“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召开了全体会议,专家被分成了两组,在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国家发改委培训基地,用一天时间讨论了“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一位与会专家透露,本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提供了“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的总结材料,介绍了“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与会专家都收到一个册子,写上建议和意见后,提交会务组。

会上,有关政策的建言和辩论已经开始。有专家提到,互联网经济归于虚拟经济,强调其危险性。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则提出电子商务的逆势高速发展是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动力,政策的着力点要顺势而为,否则转型无法完成。他建议在“十三五”规划中加强对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的相关政策表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汪同三在会上建议,“十三五”规划要回答好三个问题:一是如何说清“走出去”的钱从哪儿来,国内需求和“走出去”资金如何平衡利用?二是能否一改之前对投资讳莫如深的态度,科学理顺投资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关系?三是如何确定“十三五”期间的GDP增速目标,做到稳增长与调结构并重?

前述与会专家透露,按照以往经验,全体会议还将召开两次,分别讨论、审议“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框架。

除了全体会议之外,专家们要参加分组讨论会,参与调研会,并参加个别任务的分配会。

会议讨论仅是专家参与“十三五”规划的一种形式,不少专家承接了课题研究,阐明建议。

例如,国家发改委布置的“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中,将文化列成一个单独的课题。领衔这一课题的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表示,“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应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加快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再加上“加快文化创新体系建设”,“十三五”末,我国有望初步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些专家都在各自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他们可以通过公开发表文章、参加部委或地方政策制定、参与规划评审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十三五”规划制定中。

还有哪些“外脑”

专家委员会仅是“十三五”规划智囊的一部分。本着广开言路、广纳善策的原则,在“十三五”规划前期调研中,国家发改委就开始不断借助“外脑”。

《财经国家周刊》了解到,就“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国家发改委从2013年下半年曾经针对不同领域,提出了80多个课题研究。

这些课题研究有的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招标,所有研究机构都可以按照选题指南报名竞标。国家发改委共收到265份课题申请书,经专家评审后有 27个机构25个课题入选。

另有的课题是直接委托研究。一些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企业接受了委托,如阿里巴巴集团承接了信息经济研究课题;上海复星集团承接了大健康产业课题;而民生银行则承接了金融体系改革的研究课题。

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透露,之所以聘请这些企业,看中的是他们对新经济模式、新技术的深刻理解。

除企业之外,“十三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借助了“洋外脑”。经合组织(OECD)、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就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中国经济转型问题提供了意见和建议。而美国的一家公司则就世界技术未来的走势及对中国的影响,给出了自己的评估报告。

“洋外脑”与国内智囊的双重驱动,有助于“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者能站在全球的视野,及时掌握世界经济、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理念。

一位参与过国家“十二五”规划制定的人士透露,此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彭斯(Spence)、戴蒙德(Diamond)、罗默(Romer)等知名专家学者都曾接受委托,就中国向知识型经济转型提出研究建议,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他预计,“十三五”规划或将继续聘请这些世界级经济学家进行研究,确保决策的专业化、科学化。

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称,之所以聘请如此多的机构进行研究是因为:同一个问题,不同主体可以从多角度提出构想,有利于规划制定者拓展视野,广泛吸取不同观点。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此次“十三五”规划,还对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工程进行了研究。这也是国家制定五年规划首次就这些内容开展专门研究。

大众建言献策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提出,要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不仅大量听取专家智囊的意见,还力求接地气,即采取更多形式征求和搜集公众的意见。

征求公众意见除了传真、邮寄、媒体、电子邮件等传统渠道外,国家发改委还首次开通了“建言‘十三五’”微信公众平台,邀请公众参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编制,共同谋划国家未来发展。国家发改委也通过该平台“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最新动态。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平台收到了上万条建议,从建言内容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公众关注最多的还是民生领域,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养老等问题。

国家发改委人士称,打开决策窗口,将征询意见的主体定位为社会公众,收到的建言最为广泛,主题也更贴近民生。正如国务院总理所言“高手在民间”。

“十三五”大课题

规划要取得好的成效,科学的前期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刘琳

“我

们很期待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通过草案初稿看到课题的研究成果,是如何被采纳到‘十三五’规划中了。” “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国家发改委在5月5日召开了“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的第一次全体会议,意味着《纲要》编制工作正式启动,预计今年年底前《纲要》草案将形成初稿。

早在2014年4月23日,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遴选公告。刘士林在2014年5月承接了其中的文化类课题:“十三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研究,并在11月份将研究成果提交了国家发改委。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上述国家发改委的重大课题基本都已在去年底或今年初结题。而各部委与地方政府在编制自身的“十三五”规划前也都启动了重点课题研究工作。大部分课题在今年年中陆续收官,进入成果提交或汇报总结的环节。

“‘十三五’规划与以往五年规划的背景,还是有较大不同的。”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表示。过去多年,我国都在延续经济高速增长的道路上前行,但“十三五”时期,中国势必进入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期。

“未来将面临一系列的新问题、新任务,规划要想取得好的成效,科学的前期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上述人士称。

少而精

“少而精,是‘十三五’课题与以往有所不同的地方。”上述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表示。

“十三五”规划的25个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均由国家发改委设定,并根据课题清单公开遴选承接单位。相比之下,“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指南则公布了39个选题方向,由课题申报单位按照这些方向上报课题,最终国家发改委确定了60项入选课题。

“虽然课题数目减少了,但很有针对性,覆盖了正在面临且未来五年将对国家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上述人士说。

从课题内容上来看,经济类课题占据了大半部分,“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和制度环境研究、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和战略举措研究等大约一半课题,都与经济发展或改革有直接关系。

与“十二五”时的课题对比可以发现,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研究、信息经济发展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等几项课题,都是“十三五”的新课题,指向新情况、新战略。

经济类课题占比大,并不意味着其他领域不受重视。相反,25项重大课题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多个方面,凸显“五位一体”的特点。

其中,社会和生态文明方面引入了多项“十二五”时未作为明确重点的领域或政策概念,比如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健康保障发展问题研究、完善扶贫脱贫机制研究、公共服务重点和财政保障机制研究、环境治理重点及模式创新研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绿色低碳发展研究等。

文化类课题则从“十二五”时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升级为“十三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研究。刘士林表示,这是国家发改委第一次在五年计划中将文化上升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高度来研究,也是第一次为文化类课题专门成立了研究课题组。

“由于课题是由国家发改委设置,少而精,所以这些新课题的提出,对未来五年政策研究和布局的重点在哪里,有很大导向作用。”上述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说。

课题网

不仅是国家发改委,其他各部委以及地方政府都在编制各自的“十三五”前期研究,课题先行。

以环保部为例,环保部相关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2013年1月起他们就启动了“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明确了2013年至2015年的工作重点:2013年主要开展规划战略研究,2014年主要开展规划重点任务研究,2015年则以前两年研究为基础,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我们当时设置了6大类、21个研究课题组,约150项研究任务。”上述环保部相关人士说。

2013年8月和2014年7月,通过公开招标遴选的方式,环保部选聘了41家研究单位来承担36项课题。这些课题既包括环境规划评估、环保目标指标研究等自身领域内的课题,还包括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城镇化与环境规划衔接等跨学科课题,课题经费在8万元到20万元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承接了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的负责人中,只有4位是其牵头的“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不过,专家们大都参与了其他部委的有关课题。

以文化领域为例,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身兼国家发改委“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和文化部等部委专家组成员等多重角色,承接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发展、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问题研究等来自文化部的“十三五”规划课题。

这些课题作为文化部的重大课题,其成果对编制部委规划具有直接影响。

而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规划纲要草案中,关于文化部分内容很有可能从文化部规划中选取。这意味着部委发起的课题,往往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刘士林认为,国家发改委的课题往往时间性规划较强,需要针对未来五年有一个全局性的安排。而部委课题则多是空间性规划,比如住建部做城镇化方面的课题、国土资源部做国土开发方面的课题,是根据自身的工作领域在空间上展开。

地方政府的课题则往往与国家发改委和其他部委联动,课题与规划在各自垂直领域具有上下传递的特点。各地的“十三五”规划前期课题均由地方发改委设定,记者查阅发现,各地课题清单多是国家发改委25项重大课题的地方落地版本。

“通常来说地方一个部门的五年规划和课题,都要跟它的上级部门保持一致。”刘士林说,“有些部门的课题和规划还要报到上级部门审批,例如国土规划领域。”

如此,从中央到地方、从各部委到国家发改委的规划草案编制起草小组,就形成了一张条块相连、时间和空间双向交错的课题网,将对规划草案的编制发挥重要影响。

超前研究

对“十三五”规划具有如此重要意义的课题研究,又将如何展开和成文?

“各家政府机构在形成课题前,都要进行充分的调研,调研是形成课题和编制规划的基础。”范周表示。

一般来说,调研的课题又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既有问题的研究。在以往尤其是过去五年的发展中,究竟存在什么问题?这首先要通过调研做到心中有数。拿文化来说,范周认为,“文化园区发展不平衡、地级市及以下公共文化建设欠账、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文化的缺位等等,都是我们在各地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于是把这些问题通过课题的形式一个一个地进行专题研究。”

二是超前性研究。如果只着眼当下,长达五年的规划恐怕难以赶上时代的变化。2014年4月,国家发改委就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举行的新闻会上,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表示,“十三五”规划所面临的大的环境和体制背景正在变化。

“比如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那应该怎样创业和创新?如果说全面创新的重点之一放在信息消费上,那什么叫信息消费?”范周认为,对这些现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问题,在做‘十三五’规划的课题安排时则应要适度超前,这也是超前性研究的价值所在。

此外,规划草案的编制过程,多次上下征求意见的过程,也都有新课题产生的空间,如果在这些过程中感到有些问题还很突出,就会临时增加一些新的课题。

“反复研究和完善形成的课题研究成果,才会成为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范周说。

“十三五”规划将如何出台

五年规划须历时两年半时间,历经反复调研、研讨、审议及修改。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聂欧 宋怡青

份五年规划的编制,大约历时两年半时间,历经意见征求、头脑风暴和前期调研,以及对前一个五年规划的评估和数十个重大课题部署等流程,加之反复讨论、修改、过审,方能最终提交至全国人大审议。而其具备法律效力之后,才会交由各部委、各地方政府依此来形成各自配套的五年规划明细。

期间的两个重要节点,一为制定党中央关于规划的建议,二为制定规划的基本思路。两者分别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发改委牵头,“两条腿走路”,最终会同合力,以《纲要》形式来囊括中央指导意见和各界建言,以提升规划的可预见性、可执行力。

这前后仅在中央层面便须成立三个专门工作小组:国家发改委前期牵头成立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中财办牵头成立规划建议起草小组。五年规划便是由小组意见上升至全党意见并最终形成规划纲要,走完从思路、建议到纲要的全过程.

“理论上很严密,但真正落地总会遇到些尴尬。”一位从“十五”期间就开始参与起草工作的人士坦言,过去的规划有不接地气的地方,落到各部委、各地方,有的“不懂也要装懂”,有的“懂也要装不懂”,有的“似懂非懂”。

但很显然,“十三五”规划跟以往不同。中央主要领导同志提高了规划的期望和要求,前期工作“海纳百川”的力度也更大,不仅采用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中国社科院等传统“内脑”,还首次邀请来自业界和民间的智囊加入,甚至听取了亚开行等“外脑”的意见。

这一次,中央要求“十三五”规划须耳目一新,从步骤、形式到内容,完全杜绝口号性语言,要实实在在出“干货”。

两条腿走路

两份重要文件的出台――《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基本思路》(下称《基本思路》)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前者从民主到集中,后者从集中到民主,形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的基础。

《基本思路》一旦落定,就为后续的调查研究、广泛纳言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建议》的形成与完善,尽管两者的前期工作几乎同时开展,但内容上遵循从《基本思路》到《建议》,再到最终《纲要》的原则。

而国家发改委和中财办“两条腿走路”,是整个过程的关键。

为此,国家发改委率先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前者由发改委领导和各司局长担任,后者主要由发改委发展规划司人员组成,同时还吸收了其他司局人员,以及发改委下属的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院等事业单位人员。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召集了以上两个小组的首次全体会议,启动和部署规划纲要编制工作。

徐绍史提出,“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要注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深入研究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同步”的路径设计,并研究如何统筹推进京津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

“领导很看重‘新’,在规划理念、框架、内容、方法、文本和实施机制上都要求创新。”一位国家发改委人士称,“十三五”的新任务、新导向明显多于以往,规划编制工作很不轻松。

同样,为完成《建议》的编制,中财办亦牵头成立了《建议》起草小组,成员来自于部委和地方官员,以及部分专家学者。

那么,《建议》与最终《纲要》有何区别?

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司长、规划司原副司长田锦尘解释称,《建议》是《纲要》的基础,是对后者提出的指导性意见,更具战略性、宏观性和导向性。而后者要对前者进行具体落实和细化,根据前者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来细化要求。简单说来,《建议》可谓是《纲要》的“纲要”。

“《纲要》的篇幅通常是《建议》的两倍以上。”田锦尘称,这是从“七五”时期就开始的传统,以《建议》来体现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而《基本思路》将和《建议》一同成为《纲要》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基础工作,前两者将从以下几个阶段对《纲要》带来深刻影响:

其一,前期研究阶段,要求对未来五年发展可能面临的重大目标、重大项目等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其二,《基本思路》的起草阶段,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性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规划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其三,《纲要》的正式起草阶段,根据党中央《建议》的精神,具体完成《纲要》的起草工作;

其四,衔接论证阶段,在规划草案的基础上,组织规划专家委员会对规划进行咨询、论证并提出咨询报告。该报告将随着《纲要》一同提交全国人大进行审议;

其五,审批公布阶段,《纲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经国务院批准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然后公布实施。

《基本思路》:四大阶段打磨

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介绍,《基本思路》类似于正式起草规划之前,决策者开展的前期工作,也相当于打开了决策窗口,鼓励各方公共政策专家积极参与研讨。这一时期,政策讨论空前活跃,决策者通常会敞开心扉,不设前提,迎接“头脑风暴”。

对于“十三五”规划来说,这一阶段从2013年就开始了,首先是对“十二五”的中期评估。2013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开展了“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组织各部门、各地方开展内部评估,并委托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智库机构进行第三方评估。在此基础上,国家发改委起草了《“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并于2013年12月25日由徐绍史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做了报告。

随后,国家发改委牵头了“十三五”前期重大课题调研,分别以内部研究和分赴全国各地调研等形式展开。

例如,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国力就奔赴黔东南州,就“十三五”期间山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做了调研;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助理、城市发展咨询院院长陈匆猜识又凉笾菔《郎较兀就“十三五”期间小城镇建设和生态旅游等课题进行调研。

第三阶段,国家发改委开始了大规模的公共政策研究。

2013年底至2014年初,国家发改委通过内部各司局征集意见,提出了领域的数十个重大课题,一部分直接委托中国社科院等进行研究,更多的则是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所有研究机构都可按照选题指南报名竞标。最终,国家发改委共收到265份课题申请书,经评审后留下了27个研究机构的25个课题。

“我们于去年8月提交了课题最终报告。”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他带领的团队承担了“十三五”期间企业、资本“走出去”课题的研究工作。

一位任职于高校、承担了相关课题的人士称,根据具体情况,国家发改委给予每个机构一定的经费补助,“报酬不多,但荣誉感很强”。

“为增强科学性,一些重要课题还同时委托了多家机构,开展竞争性研究。”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称,譬如《“十三五”创新驱动的战略重点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就同时委托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中国生产力学会创新推进委员会两家机构承担。

半年后,《基本思路》的编制进入最后时期,即广泛纳言的阶段。

这其中,除去须由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参事会议,听取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的意见外,国家发改委也陆续召开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包括“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议和多种论坛,以及与亚开行等“外脑”召开专门座谈会等。

头脑风暴之后,前述规划起草小组将汇总信息,起草《基本思路》送审稿,形成“头脑风暴――完善初稿――头脑风暴――形成终稿”的路径。

根据惯例,送审稿的完善将一方面通过座谈会来实现,即分别召开东、中、西、东北四个地区的“片会”和全国改革发展会议,及时向地方通报中央精神,并征求各地方的意见。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还将召开专家委员会来获取权威专家的意见。

反复修改之后,国家发改委会向国务院提交《基本思路》,再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详细讨论后达成政治共识,向各方通报,统一认识,进行政治动员。

“各种实地调研、研讨会、座谈会正在密集召开。”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称。如果按照“十二五”的传统,还可能举办专题研究班,意在给中青年官员、学者提供建言献策的机会。

《建议》:数百场会议研讨

另一份关键性文本――《建议》的编制历程也极为严谨。

2014年年初,中财办成立《建议》文件起草组,在中央领导下牵头起草工作。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的相关部门也参与其中。

2014年上半年,国务院各部门均开展专题研究。下半年,国务院布置了十几个重大专题,每个专题均有十几个部门参与,研究历时了半年多。

201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对“十三五”规划也有过深入探讨,并提交了不少提案。之后,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均密集开展专题调研,其中全国人大还组织了有关课题的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与人大代表一起组成调研小组分赴22个省区市,并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做了专题汇报。

“十二五”规划《建议》编制期间,当时的起草小组就组成了8个调研组,历时3个多月分赴13个省区市调研,东部包括天津、江苏、浙江等5个,中部包括河南、湖南和安徽3个,西部包括四川、山西、甘肃等4个,东北包括辽宁1个,同423位官员、学者和基层群众共召开了31个座谈会,访问了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最终形成了8份有分量、有见解的调研报告。

“难点不在调研,而在对《建议》的边起草、边讨论、边修改。”一位中财办官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按照惯例,起草小组需要在北京玉泉山集中封闭,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当年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并参考国家发改委的前期研究成果――《基本思路》和重大课题研究报告。

在“十二五”规划《建议》初步成稿的6个多月里,起草组曾召开数次全体会议和数十次工作班子会议,并将《建议》的各阶段稿件提交国家领导人讨论,以及发到各省市、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征求意见。

根据“十二五”的情况来看,《建议》还会经历两轮意见征求――首轮面向100多个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和党外人士;次轮则将在今年下半年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由中央领导人召集会议,征求与会代表的建议。

“‘十二五’这项工作中,初稿就修改了30多次。”前述中财办人士回忆,仅首轮意见征求,就对文件进行了360多处修改,吸收了780多条建议。

他预计,如无意外,下半年将对“十三五”规划《建议》进行两次集体审议,一次是7月中旬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另一次是五中全会上经由全会分组讨论,最终在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这是一个党中央集体决策的关键过程,容不得丝毫差池”。

“十二五”收官进行时

立足“十二五”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十三五”规划将更务实,更高远。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聂欧 宋怡青

“制

定五年规划的意义,在于阐明国家战略意图并明确政府工作要点,进而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一位从“十五”时期便开始参与国家五年规划编制的人士表示。

从1953年我国按照苏联模式编制出第一个五年计划起,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改为规划)便成为总结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引导国家中长期发展方向的抓手。

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对诸多国家现有发展模式造成冲击,经济转型成为全球性话题,供给结构、需求结构深刻变化。眼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空前加大,五年规划重要性显而易见。

中央对此坚定指出,每一个五年规划都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同时,“十三五”规划将在形式、内容、深度、细节上做足文章。

“要让‘十三五’规划比以往更接地气、更与时俱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现状的深刻认识。”前述人士称,“十二五”收官总结是否客观、全面,因而变得至关重要。

“相对保守”的增长目标

在不少专家看来,从“九五”至今的20年,是中国特色的五年计划/规划日益变得指向明确、主题突出且可执行度不断加强的20年。

例如,“九五”计划首次明确提出了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五”计划则提出要全方位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提出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一五”期间,正值全球金融危机来袭,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显露,因而“十一五”规划全面开启了一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

而“十二五”规划,则在总结前几个五年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今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和目标的关键。在国家发改委向全国人大提供的规划执行情况报告中,“十二五”规划的24个主要指标绝大多数达到了预期要求。一些指标,比如城镇新增就业、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等,还提前完成了规划目标。

“关键还是GDP增速指标。”前述人士说,编制“十二五”规划时,最大的顾虑是担心经济增速太快,考虑到地方GDP增速目标通常会比中央高出约2个百分点,中央就“相对保守地”定下了7%的增长目标。他回忆道,2010年10月在西安参加“十二五”规划调研会,与会的12位地方副省级以上领导均斗志昂扬地表示GDP增速要实现13%的目标。在场的中央部委官员则担心这与总体规划指标难以衔接。商讨之下,最终对地方给出了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同步的要求,指出劳动报酬与生产率进步须同时进行,“才将地方官员的GDP热情降下来”。

调研结束后,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在“十一五”指标基础上又加入了生态、能源、资源领域等指标,并对一些约束性指标加大了定责力度。

也正是由于相对谨慎,“十二五”规划任务眼下才得以较为顺利地完成。

一位国家发改委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十二五”期间发展的亮点大概有六大方面:一是前四年GDP增速保持了8%的较高水平;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GDP占比高速攀升;三是全社会研发经费从“十二五”初期的1.8%增至2014年底的2.9%;四是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实现“十连增”;五是财政性教育投入占比超过了4%;六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全国基尼系数显著缩小。

此外,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五年,“十二五”在改革领域取得了新突破。

例如,去年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养老金并轨制;今年以来实施了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改革,年薪实行封顶制等等。同时,各大部委简政放权、资本市场酝酿注册制改革,以及上海自贸区改革和“一带一路”战略等,均为“十二五”期间可圈可点的亮点。

未竟之功

参与“十二五”规划制定工作的相关人士对当前经济、社会的症结性问题,给出了详尽的总结。

首先,“十二五”期间全国需求结构矛盾突出,表现为需求结构不合理,投资消费结构失衡,尤其居民消费下降。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甚合理,服务业比例仍然过低,且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均偏低。

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的二元分化,使大部分人无法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待遇,加之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中东西部发展差距大,导致问题进一步加重。

其次,之前的经济发展中,资源环境代价过高,人均资源短缺且能源资源消耗过高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目前单位GDP能耗远高于欧美国家。并且,还面临着水体及土壤的严重污染。

再者,我国企业、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强。

尽管“十二五”期间,企业、机构的研发投入略有增长,但相对支出的占比仍然偏低,有效科技产出不足,成果转化率低。现有的科技成果中来自高校的不足5%,大量的研发投入遭遇到转化通道不畅等难题。

第四,当下的财政金融风险仍然突出。

近两年,我国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增速普降,但财政支出却存在刚性,加之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安排,财政压力甚重。同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至今仍居高不下,企业债务偏高、实体经济困境不减,以及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产能过剩和影子银行等问题仍然存在。

最后,社会矛盾复杂多发问题未有根本性改善。

例如,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意见又难以统一,加之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不健康,导致区域性风险不断加大。

站在新起点上

汲取了“十二五”经验教训的“十三五”规划,将以怎样的形象面世?

5月,徐绍史在国家发改委一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表示,“十三五”规划将注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中,小康社会是目标,其余三个是保障。”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阐释,“十三五”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定好合理目标,给出可行的改革方向,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

根据目前的调研及讨论方向,改革导向上,“十三五”将强调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和升级,把发展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摆在关键位置,推动经济增长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同时继续坚持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的原则。

“时间紧、任务重。”“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我国的内外部环境之于“十二五”,已然产生了深刻变化,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较以往更甚。

国际环境方面,尽管美国主导全球经济的地位并未改变,但各国均在争抢话语权,大国博弈进入新阶段。同时,全球经济仍在调整和分化中艰难前行,美欧国家再工业化的进程与我国的发展构成竞合关系。全球科技变革亦正在拉开序幕,中国要么一箭在前,要么则很快被拉开差距。

国内环境也不乐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工作年龄的劳动力人口占比也在2010年到达拐点,人口红利的消失速度超过预期。

“传统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惯性犹在但不可持续,新的发展在于实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的最大挑战,或在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最大机遇,则在于市场能否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年中会议董事长总结范文第7篇

企业层面的定量分析

行业地位

企业于所在行业的地位或排行次序是机构投资者选择股份的首要考虑因素。因为企业拥有行业领导地位,代表其市场占有率也最大,客户群最广,容易受惠于行业增长;而且能发挥规模效益,议价能力也较高。以中国人寿(HK2628)为例,2004年在国内寿险市场占有率达47%,截至2004年12月底,总保费收入与投资型保单管理费收入上升25.2%,而市场占有率较少的平安保险(HK2318)同期的个人寿险实现毛承保保费、保单费收入及投资型保费存款只增长6.9%,反映出市场地位有助于营业额增长。

经营业绩

企业需于过往数个财政年度都盈利,而且增长趋势需稳定,盈利波动性要低。以中海发展(HK1138)为例, 2000至2004年度每股复合盈利增长率达55%。由于近来油价持续高位,加上中国对原油需求不断增加,原油运载需求也会上升,故预计其盈利增长可保持稳定。另外,毛利率需维持于高水平,因为一旦经济环境改变或营业额增长放缓,盈利表现会受到影响。以国内石化股吉林化工(HK368)为例,2000至2002年度正值石化行业低潮时,由于毛利率低,故出现亏损。另外,我们更要强调的是,企业不能在经济不景气时才想到控制成本,应有的态度是在经济景气企业获利时就有成本控制的行动,更何况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营销上不去时,若能有一贯的成本控制与抑减的态度,那么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盈利增长与稳定也是大有帮助的。

财务状况

关注现金流,而公司的负债比率不能太高,因为过高的负债会给公司带来风险。公司有可能需要不断寻求再融资,财务开支可能增加。另外,亦不排除日后向股东集资的可能性。若公司把利润用作偿还债务,可分派的股利就会减少。应收账款及存货周转日需维持较稳定水平,公司面对的流动资金压力才会较低。以东方航空(HK670)及南方航空(HK1055)为例,两家公司数年前负债比例高,而当中的一部分是以日元为单位的负债。当时日元强势,令两家公司负债增加,利息开支亦增加,影响盈利表现。。

股利政策

现在投资者(特别是长线投资者)除了注重资本保值增值外,亦注重公司的股息政策,因为如公司有既定的股息政策,投资者可定期收取股息回报。以中石油(HK857)为例,股息政策是按每股盈利的40%至50%分发,股息率约4%。

公司战略

投资者还着重看公司是否有远见,经营策略是否得当。若公司能洞悉市场走势,制定适当策略,表现就能跑赢同业。以北京大唐(HK991)为例,因收购的内蒙古托克托电厂位处煤矿区域,故燃料成本低,虽然总体上煤价上升令成本受压,但随着集团发电量增加,在规模效益带动下单位燃料成本涨幅较低。2004年全年业绩显示,北京大唐单位燃料成本上升14.54%,较其他电力股,如华能国电(HK902) 32.97%的升幅为低,华能全年盈利更倒退2%。

资金投向

企业初次发股上市时,市场会关注公司将如何运用上市筹得资金。一般公司把资金用作发展业务用途,但有部分公司会用作偿还债项,而市场对此会有较负面看法。至于已上市公司,若突然发展非本业业务,市场大多会给予较不正面的评价。虽然公司会认为发展其他业务可分散风险,但投资者一般会认为公司对本业外业务较陌生,经营会带来额外风险。如手机电池制造商比亚迪(HK1211)于2003年1月收购国内从事小型汽车产销的秦川汽车77%权益,市场担心收购对集团财务状况造成影响,消息公布后股价随即急挫。

资本运营

国企股份给投资者的印象是资金运用效率较低,由于国企管理层的报酬并非与公司业绩表现挂钩,导致管理层作投资决定时不是从投资回报角度考虑,导致资金回报较其他外国公司低。现金水平太高但不是投资在高回报项目上亦不能达到最佳回报。其中一个资本运营发生问题的例子是东北电气(HK0042)于1998年把借入的4000万美元贷款的一半存入辽宁信托投资,但该笔款项一直未能收回。

战略联盟

部分国企股份会引入外国同业作策略性投资者,国企股份可吸取投资者的丰富经验,改善公司发展策略。机构投资者对引入外国策略性投资者的企业信心较大,因为代表该企业经营状况或前景得到其同业的认同。以平安保险(HK2318)为例,汇丰控股(HK0005)在2005年5月宣布耗资81.04亿港元溢价收购了高盛和摩根斯丹利手中9.91%的平安保险股份后,拥有其19.9%的股权,进一步巩固了汇丰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的地位。机构投资者均认为汇控可提高平保的管理质素。不过,若策略性投资者退出,市场会认为该公司前景被看淡。

企业管理

国企股份的企业管理一般来说较外国企业逊色,主要是由于国企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政策或运作方式会随着管理层变更而改变。而且国内较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故整体管理水平较低。若企业于管理方面表现较理想,投资者对其评价会较高。一般而言,投资者对股份进行估值时会给予企业管理水平较高的公司有较高的市盈率。以汇丰控股及中银香港( HK 2388)为例,汇控为国际性银行,因企业管理水平较高而持续录得高增长。2004年1月2日至12月31日,汇控股价回报为12%,中银香港同期回报为4.9%。另外,以中电控股(HK0002)及华电国际(HK 1071)为例,华电国际的增长空间应较中电为大,平均应有双位数字增长,中电每年增长只有2%~3%,所以华电国际的市盈率应较高。不过从图1可见华电的市盈率大部分时间较中电低,主要是由于市场对内地企业管理水平有保留,因为内地企业透明度普遍较低。

市场营销

企业需具有市场触角,能捕捉市场需要。以前一方面某些国企并非根据市场需求生产产品;另一方面,市场需求殷切的产品却供应短缺,造成供应及需求错配。销售渠道方面,拥有广大销售网络的公司因其产品覆盖面较大,产品推广较有效而较优胜。不过,要建立销售网络并不容易,需要巨大资金及时间,故已拥有销售网络的公司较优。

技术研发

公司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的能力亦比较重要,因为企业面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或服务周期亦缩短,令毛利率趋势向下。公司具有研发与产品创新的能力才可保持优势,维持毛利率于较高水平。

人力资源

管理层从事所属行业时间越长,代表对行业认识也越深。不过,一般而言,投资者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注重度较低。主要原因是中国内地企业高层给投资者的印象是他们大多是国家委派,地位虽高,但薪金水平低,容易造成道德风险问题。不过,随着国企开放改革,预计会引进更多外国管理层,提高管理层素质。哈尔滨啤酒(HK0249)于2004年夏季被美国安海斯布什啤酒公司全面收购,这次收购行动可为哈尔滨啤酒引入外资管理层。平安保险(HK 2318)亦引入外资大型金融机构如汇丰保险、高盛以及摩根斯丹利等作为股东,而这些股东亦派员作平安保险非执行董事(汇丰保险增持后可以增加两个股东席位);2005年6月17日新闻报道,中国建设银行的新合作伙伴美国银行宣布最终拥有建行19.9%的股份,同样地也会派员作为建行的非执行董事。虽然这些非执行董事未必直接决定公司政策,但对引入国际管理及营运经验将有很大帮助。

企业层面的定性分析

诚信

企业诚信最为重要,因为投资者投资于该公司的股票,就等于把资金交给管理层代为运营管理。对于公司的运作及盈利前景,管理层最为清楚。若企业出现诚信问题,小股东最可能蒙受损失。从事兰花种植的欧亚农业(HK 0932)于2001年来港上市,报称毛利率可达50%,营业额被夸大4倍。但后来被发现伪造账目,主席杨斌被捕,欧亚农业被除牌,因而小股东取得补偿的机会渺茫。虽然从表面数据很难判别个别公司的诚信度,但可从公司过往表现、公司文化、管理层专业资格、道德典范等来推断公司是否可靠。一般而言,上市时间较长的公司,其诚信参考度较一般企业高。

信息披露

投资者对中国内地市场认识不深,故较难分析国企股份,对每家公司进行分析时在某种程度上会依赖公司所提供资料。投资者对国企股份的印象是透明度不高(虽然近年已逐步改善),倾向“隐恶扬善”,很多时候负面消息于业绩时才公布。如投资者认为公司透明度不高,对公司评价肯定会较低。股价会出现所谓“风险溢价”,即股价会有折让。2004年有不少国内企业出现问题,远东生物制药(HK0399) 股价于2004年6月因大股东抵押股份遭抛售而急挫。其后有消息指大股东于内地被捕,但公司至今对大股东是否触犯法律及是否涉及公司,未发表声明,投资者仍然无法得知大股东去向及公司财务状况。

股权结构

对投资者而言,股权结构的最佳表现为清晰、简单,因为容易明白股权谁属,从而对公司发展方针有更清楚了解。以华晨汽车(HK 1114)为例,2002年集团主席仰融涉嫌经济犯罪被捕。据报道,仰融最初为资产管理人,股本由辽宁省政府出资,但后来仰融认为所赚取的部分利润应归其所有。该事件带出的问题是很多民企的股权结构不清,一些民企最初资金可能来自国家或地方政府,但因没有清楚定明股权如何分配,故后来发生股权纷争问题。由此可见,股权架构不可含糊不清,而私有产权能否获得肯定亦是未来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公司治理

拥有良好公司治理的公司亦即透明度高,大股东及管理层的权责分明。中国企业给投资者的印象是透明度低,外界对公司运作所知不多。另外,管理层大多来自母公司或大股东,故所制定策略会以维护大股东利益为主或受大股东影响,少数股东对公司政策影响力低。中国海洋石油(HK 883)于2004年4月宣布拟把66亿人民币存入与母公司合营的中海石油财务有限公司,但事前并未取得股东批准。虽然其后获得股东支持令行动得以完成,但已反映国内企业对公司治理注重度较低。由于国内企业一向透明度不高,引起机构投资者不满。国有企业管理层亦意识到加强投资者关系的重要性,故近年于业绩及重大交易后均会与分析员举行会议,对业务进行解释。另外,以往国有企业录得盈利却不派息,为机构投资者所诟病,但现时很多国企股均会定期派息,反映机构投资者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力。由于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对国企有兴趣,机构投资者亦主动与管理层会面,了解业务状况,并发表研究报告。

在公司治理及信息披露方面,国内企业实在是有很大改进空间。于新加坡上市的中航油2004年11月被揭发因投资石油期货导致出现5.5亿美元亏损,已资不抵债。但同年10月其母公司才进行配股,对中航油的持股量由75%减至60%,而母公司很可能于配股前已知道巨额亏损的事实。该事件反映国内企业未能适应国际市场,对国际衍生工具市场认识不足。最重要的是反映出公司管理制度不佳,任由公司的持仓量增加,出现亏损亦不进行止蚀,母公司还把集资净额悉数贷款予中航油。无论中航油或其母公司信息披露方面都严重不足,直至中航油陆续被银行及期货对手追讨款项被逼斩仓,可能亏损变成实质亏损才公布。事件将大大打击投资者对国内企业的信心,亦反映国企实在有改革的必要。

外资选择公司投资时会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例如汇丰保险于2002年投资平安保险(HK2318)。平安保险早于1994年已引入外资高盛及摩根投资者,改善公司治理。而且平保前10名高级管理人员有一半以上及前50位管理人员约1/3具有国际保险行业经验,表示公司的管理质素有一定保证。反观中国人寿(HK 2628)则没有具外国保险业经验的管理人员,而且投资回报亦较平保逊色。平保2004年投资回报率为4.1%,虽与2003年持平,但仍较中国人寿的3.5%理想。

关联交易

由于很多国企股份都是从母公司分拆出来上市的,上市公司与母公司或系内公司关系密切,故经常有关联交易发生。其实市场对关联交易存有戒心,因为通常关联交易透明度较低,而且交易条款不一定按市场价格或标准制订,故市场对关联交易会较关注。格林柯尔(HK 8056)从事制冷剂替换,其原材料制冷剂购自大股东持有的私人公司,价格有可能较市场高或低而且定价欠透明度。这种机制很容易对小股东造成不公平。有没有关联交易会影响一些投资者的决定,例如美国著名投资者巴菲特于2003年入股中石油(HK 857),相信他选择中石油而非中海油(HK 883)的一个原因是中石油没有关联交易。中海油把资金存入与母公司共同持有的中海油财务公司,故即使中海油的营运效益及毛利较中石油高,员工人数较中石油少,巴菲特仍选择入股中石油。

相对于国内电讯股,笔者看好石油股,特别是中石油(HK 857)。随着国内经济迅速增长,对石油需求有增无减,而中石油于国内拥有最大市场份额,最能受惠于行业增长。2001至2004年中石油的盈利由454.69亿元人民币上升至1029.27亿元人民币,虽然很大程度上是油价上涨的帮助,但预计未来油价大幅下滑的机会不大。另外,集团股息政策为分发每股盈利的40%~50%,股息率约4%,能提供稳定回报。集团的信息披露尚算充足,而且对比中海油,中石油没有关联交易,故我们认为中石油值得作为中长线投资。同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石油在未来的地位将会与美国埃克森石油在全世界的龙头老大地位相等同。

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的相互影响

由于中国劳动力供应充裕,成本低,平均月工资约700元~800元人民币,故中国逐渐成为各国生产基地。总生产成本较低,令产品定价更具竞争力。因为中国占现时全球产品生产比重很大,出口量亦非常庞大。由于国内产品出口价格低廉,所以间接令其产品进口国如美国通胀率保持低位。2003 年中国出口额达4384亿美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中国产品最大出口地为美国,其次为香港及欧盟。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消费力度增加或放慢会影响国内出口增长速度。与此同时,中国2004年进口额增长亦接近36%,反映出国内经济高速增长下消费能力的不断上升。不过,由于国内经济急速发展,基建及重工业投资大幅上涨,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8%。因此,国内对钢、铜、石油等原材料需求急升,刺激其国际价格上升。2003年中国消耗全球27%的钢材、31%的煤及40%的水泥。虽然原油价格上升的部分原因是风险溢价,但亦由于中国对原油需求大增。这点可从原油进口数据得知,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达1.227亿吨,按年上升34.8%。原油价格上升对依赖原油生产程度较高的国家造成打击,生产成本上升,经济增长可能因而放慢。至于原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较低的国家如美国,汽油价格亦因此上升,增加通胀压力。

中国加入世贸后面对的机遇及挑战

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代表中国贸易发展进入新纪元。世贸协议内容主要包括中国须公平对待所有世贸成员及公平对待国内、国外公司。中国须大幅降低关税及非关税措施,逐步开放如农业、电讯业、保险业、银行业等市场。不过,中国可与其他成员国一样,自2005年1月1日起,不再受纺织品配额限制。加入世贸后,有利于中国的条件如中国可根据较平等机制进行贸易及调解贸易纠纷、投资环境改善将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国内公司可接触更多外国高新科技及进入外国市场成本可降低等。挑战方面,国内银行业须于2006年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但国内商业银行坏账率非常高,效率亦低,本地银行难以跟外资银行竞争。据标准普尔2003年11月关于中国公司治理的报告估计,国内银行坏账率达45%。外资银行可于2006年开始经营人民币业务,而外资银行拥有丰富管理经验及产品多元化,对中国内地银行构成重大竞争压力。由于大部分国企效率低,国企因而需削减人员以提升效率,造成失业人数上升。农业方面,对外国农产品关税会大为降低,大量农产品将涌入中国市场。外国农产品在素质及售价方面均极具竞争力,对中国内地农业将造成冲击,农民收入有可能受影响。

影响中国企业投资价值的宏观因素

国家经济政策

中央于2004年第1季度针对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开始推出宏观调控措施。自2003年下半年起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导致水泥、钢、铜、铝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中国人民银行继2003年调升银行存款准备金1%后,2004年再调升0.5%。不过,调升准备金充足比率未能达到控制贷款以至投资高速增长目的,故中央推出行政措施,主要包括限制新批出贷款及土地用途。对于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投资者普遍认为是适当的,因为国内经济的确存在过热问题。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速,最终会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加上,经济过热导致物价上升,会缩窄生产商利润率。不过,与1993年的情况(当时通胀率达15%而固定资产投资年率超过60%)比较,现时国内经济过热问题显属较轻。1993年推出的宏观调控措施令经济降温,但由于力度过猛,令经济于1996年才恢复过来。因此,2004年中国推出宏观调控时,市场担忧经济会出现硬着陆而售国企股份,国企股份指数由2004年初5441水平下挫至5月最低3502,跌幅达35.6%。其实政策主要针对盲目及重复投资,小型原材料生产商会因产品售价下跌而出现亏损,故会遭到淘汰,而对于已上市的大型国企而言,应可受惠于行业整合。不过,由于宏观调控令原材料价格回落,而原材料生产商纯利倍增主要是由产品价格急升带动;产品价格回落则对其造成负面影响。例如钢铁股,最近一些原料如铁矿石价格大幅上升70%,但产品售价又同时回落,将会令边际利润受压。

由于国内通胀率已高于银行存款率,形成负利率情况,迫使资金流出银行体系,加深投资过热问题。市场上不时揣测中国内地会加息,以减低资金流出。由于中国内地保险公司大部分投资属于银行存款,加息可提高投资回报,故投资者憧憬加息而增持保险股。其实市场对中国应否加息亦意见分歧,有学者认为中国无需加息,其中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晓求于2004年6月从中国资本市场出现较严重诚信危机和完善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角度,提出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必须考虑资本市场这一重要因素。吴教授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不存在调息的基础和可能性。9月份中国经济数据显示,通胀率由8月份的5.3%轻微回落至5.2%,M2增长放缓至13.9%,贷款增长为13.7%。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按年增长27.7%,低于8月份的30.3%。第3季度的经济增长由第2季度的9.5%减慢至9.1%。虽然第3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市场认为经济增长速度已放慢,暂时无需加息,但中国突然于10月28日宣布加息,一年期存款及贷款利率均上调0.27%,而且放宽贷款利率上下浮动幅度。这次加息反映中央有机会从现时的行政手段主导逐渐转移至市场机制,把利率市场化。至于放宽贷款利率上限,意味着给予银行更多自。由于银行能更自由地制定本身的信贷政策故反而有机会略为放宽银根。

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及未来方向

虽然中央自2004年开始推出宏观调控措施,整体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然而我们相信经济结构将得以获得调整,有利于长远经济发展。过热的固定资产投资应可降温,避免出现产能过剩问题。与此同时,国家政策鼓励消费,而国内居民人均收入及财富不断增加,将拉动消费品需求。相信服务消费相关行业前景可看好。虽然宏观调控令市场对钢、铜、铝等需求暂时下降,但随着2008年奥运及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行,原材料需求会再度上升。同时,因居民收入上升而对房地产需求增加,故房地产市场应可稳步上升,但2005年上海市政府对房地产市场采取调控措施,北京市政府亦于2005年6月出台一系列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措施,以避免房价急速上升,难以控制,而造成泡沫现象。国外企业仍会继续到国内设厂,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角色会加深,制造业将持续发展。不过,短期仍需面对缺电及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的影响,因此国内增长速度有机会放缓。国内银行及保险业可随着经济增长步伐扩张。2006年对外资开放后,虽然会对中国内地公司造成冲击,但亦可带入新经营管理模式,整体市场得以进一步发展。

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国内经济于2003年急速增长,但开始面对过热问题。固定资产投资急增拉动了钢铁、水泥的需求,导致钢铁、水泥等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上升吸引大量生产投资,又导致原料价格再上升的恶性循环。原材料价格及食物价格大幅上升又令消费物价指数持续上涨。厂商加紧生产,但却面对缺乏电力困难,2004年夏季出现数千万兆瓦电力缺口。国内需实施限电措施,很多厂房停产。下游工业投资过剩,但上游工业投资不足,令原材料供应短缺。现时上游工业仍由国家控制,产品价格不可自由调整。另一方面,下游工业开放程度却较大,价格由市场主导,形成激烈竞争。虽然原材料上升令成本上涨,但厂商却未能把成本转嫁给客户,边际利润受压。以电力股为例,电费由国家制定而不能随便上调,但煤价则跟随市场上涨,故电厂边际利润很自然地受到影响。国家已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减少低水平投资,但增长率仍处于高水平。国内石油消耗以高速度增长,但国内本身石油供应不能自给自足,寻找稳定及可靠石油供应将会是一项难题。

国内经济结构不平衡,城市及乡村发展步伐不一致。当前国内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内陆城市经济增长速度较慢,造成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农业在任何时候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农业生产力不高及农民收入增长较为缓慢,未能跟上整体经济增长步伐,逼使更多农民放弃务农,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或涌向城市寻找出路,为社会带来不稳定。加上生产效率偏低,造成内陆粮食供应不足。农业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十分重要,因为需要确保粮食供应充足。2004年上半年因粮食歉收而令粮食价格急升,导致消费物价指数于七八月份升越5%。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钢亦指出,资源问题、贫富差距、教育问题及如何保证台海和平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

另外,现在中国内地投资项目的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银行审批贷款的准则虽然严谨但执行力度的宽紧则因人、因行而异,以致普遍造成银行坏账率极高。坏账率持续偏高会令银行体系不能抵受外来冲击,造成银行体系不稳。面对经济过热难题,政府既要令经济降温,亦要维持经济增长,避免出现“硬着陆”。一旦经济增长减慢,所创造职位数会降低,不能吸纳待岗工人及从农村到城市找工作的人。无可否认国内工业近年来虽有较大的改变,但生产技术一般来说是较国外落后,大部分工业生产只属来料加工性质,因此厂商必须着眼于发展高技术及创新科技产业,以提高产品附加值,长远而言才可加速经济发展。

经济体制

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内经济体系逐渐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但目前国内只有部分行业实行市场经济,某些部分仍属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只开放下游工业,上游工业仍由国家控制,生产及价格由国家决定。受到国家政策保护的这些国企的通病是营运效率低。外商不断投资下游工业,造成对原材料需求增长,上游工业如煤、电、油等生产却不能应付庞大的需求,造成生产瓶颈现象。相信短期内上述矛盾不会解决并将阻碍经济发展。解决办法是把上游工业亦开放予民企,最终国家出售所有国企股份拥有权,把所有国企股份民营化。经济学家高斯(R. H. Coast)在《社会耗费问题》中得出的结论是,只有私有产权得到保护,人于自私原因下交易费,用才可减至最低。香港的张五常教授于2004年9月发表讲话时提出“国企股份十点”,其中数点如下:只要是私营的,股权谁属不重要。例如广州白天鹅宾馆两年前期满,业权交回国家后,国家以一个固定数额租给原来的经营者,管理效率并没有下降,证明国企股份只要私营,一样可以有效率。至于首次出售,买家可能同样经营不善,只要股份有转让权,生意有前景,过不久就会落入善于经营者手中,政府不需担心。不过,国企股份卖给私人,不能低估“上下其手”的可能,因此最好是股份化然后上市,拿出一部分股份免费或低价分给员工,最后政府连控制权也出售,让善于经营者经营。

公司法规、监管制度

除了在境外的上市公司,国内上市公司大部分均只需要根据国内会计准则汇报业绩。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一定差异,标准普尔的报告指出,国内会计准则已逐渐接近国际会计标准,但在少数一些领域仍存在分歧,如综合汇报基准、拨备及资产负债表以外项目,等等;不过,是否百分之百执行会计准则才是主要挑战。监管制度方面,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何顺文在2003年发表的论文中分析了国内公司的治理问题。文中提及法律制度发展落后于市场发展,公司法及证券法分别于1993及1998年制定,两项法例皆已过时,加上很多法例定义宽泛,令人在很多情况下难以诠释及执行。相信中央将越来越注重中国内地市场监管,“国九条”中的一条就是加强法制和诚信建设,提高资本市场监管水平。

海外投资者如何看中国企业

机构投资者对国企及民营企业关注的问题

国内企业给外国投资者的印象是治理水平较低。就以中国海洋石油(HK883)为例。中海油于2004年4月8日宣布拟把高达66亿元人民币的营运资金存入中海石油财务有限公司,但事前并未作披露及取得股东批准。根据港交所上市条例,任何关联交易的金额超过公司资产净值的3%均须得到股东批准。中海油其后表示会征求股东的同意。该公司是中海油与其母公司的合营公司,为中海油及母公司提供金融服务,中海油占31.8%权益。中海油事例反映出中国内地企业对公司治理重视度较低。港交所董事魏大卫(David Webb)表示:“上市公司不能向控股股东贷款是良好公司治理的黄金定律。”其实公司治理是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内地企业最关注的问题。何顺文教授指出主要问题包括:1.国家为最大股东及股份流通量有限。2.公司由内部人员控制及资产被挪用。3.拥有控制权股东及小股东出现利益冲突。4.商业道德标准低及缺乏正确的公司文化。5.监管机构执法不严。6.缺乏独立董事会及有效控制。7.选拔人才方面缺乏推动力及劳动市场。8.信息披露质量及透明度低。9.具素质审核及其他的中介团体出现短缺。10.对小投资者保障不足。何教授进一步指出,股权架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虽然中国内地陆续把国企上市,但国家总体持股比例仍偏高。国内市场上市公司约有30%权益由国家持有,3成由法人持有,公众持有35%。股权过度集中会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大股东倾向维护本身利益。引入更多法人可发挥监察作用,减少内部人控制问题,亦可令公司有更多自及更多扩大盈利的推动力。虽然香港中国企业股份上市条例与中国内地上市条例有所不同,但亦同样面对股份流通量不高的问题。一般国企股份的盈利能力偏低,主要是由于公司未能有效运用资源。在经济学上,这是问题。由于管理层系由国家委任,而其薪酬并不与公司运营绩效挂钩,因此倾向于对自己有利的决定,而不是把公司利益放在首位。中国证监会2005年4月底公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确认4家公司成为试点企业;复于5月31日《关于做好第二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保荐机构的资质,同时要求试点公司聘请律师事务所发表法律意见,这在之前是没有的。其实国有股减持方案已讨论了很久,但一直没有实行,主要是由于每次传出国有股减持消息,股市都下跌。中国证监会为了避免股市大幅下挫,故一再延迟推行。不过国内股市没有因为方案延迟推行而上升,虽然每当市场传社保基金入市救市,股市就上升,但每次上升都很短暂。其实实施国有股减持对国内股市长远而言是好事,可以积极利用股权分置改革进一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使资产的保值增值具有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价值评判基础。因为内地企业最终需要迈向市场,落实减持国有股反而可消除一个最重要的不明朗因素。

《中国证券时报》2004年10月4日报道,一项对在上海及深圳上市的1342家公司进行的调查发现,上半年被不当使用的资金达82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的2%,可见中国内地企业道德风险问题仍十分严重。其实导致道德风险问题严重的原因之一是执法不严。标普于2003年11月发表文章指出,立法过严但执法宽松是大部分亚洲国家出现的问题,中国亦不例外。何顺文教授亦指出,中国证监会及其他执法机构给市场的印象是未有切实执行相关条例。法院亦似乎不愿施行严厉惩罚,罚款往往远较公司资产或涉嫌犯罪的回报低,故市场普遍认为出现众多欺诈行为是因为犯下欺诈行为的代价低,但潜在回报高,因此仍有不少人“以身试法”。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于2004年9月接受《财经》杂志访问时表示“执法,执法,再执法,就这么简单”,道出“切实执法、贯彻执行”的重要性。

香港董事学会及香港城市大学关于香港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水准的调查报告指出,在四种指数成分股中,恒生指数成分股表现最佳,其次为恒生香港综合指数成分股,接着是恒生中国企业股份指数和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成分股。调查结果显示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较低,有改进空间。另外,该调查亦对公司治理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评分与市场/账面价格比具有统计意义上存在的正比例关系,得分高的公司拥有较高的市场/账面价格,亦即是受到投资者的垂青与追捧。事实上,对于一些治理水平较高、透明度较高的公司,机构投资者较有兴趣留意及跟进。对于一些透明度较低的公司,投资者对其信心不大,所以这些股份的成交量低及股价未必能反映其实质价值。

投资者认为国内市场另一主要风险是政策风险。国内未能完全实行市场经济,有些政策仍以计划经济为主,以行政指令达致经济目标。由于国家政策可预测性低,因此很难估计国家未来政策的走向。例如为了控制电厂燃料成本,发改委于2004年8月时规定供煤合约价上下浮动幅度不可超过5月底时价格的8%。消息令兖州煤业(HK1171)股价下挫。国家除了从经济层面,有些时候更从政治层面上考虑问题。不过,措施一旦推出,受影响范围可以很广。中国内地突然于10月28日加息,一年存款及贷款利率上调0.27%,加息行动对整个经济均会造成影响。市场对加息感到惊讶,因为各项经济数据均显示经济增长正在放慢。当然,公司政策很大程度是受国家政策影响,国家政策是公司的一个风险因素。例如国家对GSM及CDMA将来的政策及第三代移动电话的发牌等,投资者不清楚其前景,自然对有关电讯公司评价较低。

对于民企,市场对其诚信度有很大保留,特别是会计账目的审计。欧亚农业(HK932)于2001年来港上市,于沈阳从事兰花种植,报称毛利率接近50%。不过,其后被发现伪造账目。远东生物制药(HK399)2004年6月股价突然急泻,原因是大股东抵押于证券行股份遭售,该公司主席在国内被调查。除此之外亦有民企发生事故,如华燃气(HK8035)等。经过一连串事件后,投资者已对中国内地民企有戒心。中国内地民企如希望投资者对他们恢复信心,就需加强公司治理。港交所规定于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公司须每季发表财务报告,但对主板上市公司则没有这个规定。不过,发表季报可让投资者掌握更多信息,增加透明度。香港陈叶冯会计师事务所董事冯培漳会计师尚未发表的“中国企业股份海外上市事前事中事后的考虑”一文认为:“一年或半年再加上撰写报告及把有关文件如经审计财务报表准备好等,到股东把有关东西收到手中时,内附的资料可能已脱节”;“反对方的理由不外是成本问题……老实说,若公司主事者对财政问题认真的话,绝无不要求会计人员按月结算之理。因此,在基本资料已齐备的情况下,来个季度结算应是‘按键’可办之事,何劳有额外成本之虑?除非平常记的账都是‘马马虎虎’的,需经过大动作调整才能见人者自当别论。”

香港本地投资者10年来对投资中国企业的观感

由1993年第一只国企股份――青岛啤酒(HK0168)――来港上市,至今已超过10年。在这段期间,国企股份经历过起起跌跌、风风雨雨。投资者由最初完全不认识国企股份到现在有了较深的了解。由于工作关系,我们通过电台、电视台、研讨会、报章及杂志等渠道经常接触一般投资者,因此知悉香港本地投资者对国企股份的观点,现归纳出以下一般香港本地投资者对国企股份的看法。

虽然国企股份存在不少问题,但其实投资者亦对国企股份有正面评价。中国内地经济快速增长,相信未来数年仍可维持7%~8%的增幅,多个行业市场空间仍有待拓展。面对潜力庞大的市场,中国内地企业岂能不受惠。加上部分国企股份的产品市场需求仍大,以中国铝业(HK2600)为例,随着国内基建持续高增长,电解铝的需求会不断上升,盈利增长亦会较整体经济增长高。另一吸引投资者的原因是大多数国企股份的业务专一。现时投资者偏爱一些专注单一行业公司,因为较容易分析及公司无须承受不同行业风险。事实上,一些红筹公司的业务广泛,虽可分散风险,但同时也面对一项业务表现理想,但其他业务倒退的问题。一些国企股份持续受到追捧的原因,是公司拥有行业领导地位。中石油(HK857)、华能国电(HK902)及兖州煤业(HK1171)均是国内拥有领导地位的企业,已占据国内绝大部分市场,即使将来中国内地市场开放,外资亦难以取代其地位。现时国企运营效益普遍来说仍较外资公司低,但面对外资加入竞争,国企股份亦意识到加强竞争力的重要性。例如中石化(HK386)近年裁减员工,目的是提升成本效益,加强成本控制,进而达到成本抑减。吉林化工(HK368)亦大力削债,目的是提升竞争力。

最后,我们对中国企业的前景仍然充满信心。就以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美国银行等银行界巨子以及机构投资者最近的投资举措为例,其持有国内金融业及上海房地产业的股份比例一再调整,显示他们对中国企业的信心十足;资金的一再投入,同时还带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包括公司治理、人力资源等再加上本身的行业地位,强强联合、相得益彰。我们相信只要国企股份能增加透明度,经营规范化及提升公司治理质素则投资者对中国内地企业信心自然会增加。假以时日,中国资本市场在世界金融市场中具有独领的地位是指日可待的事。问题只是“这时日”到来的“长短”而已。

(作者龚兴隆系国际金融财务策划师学会主席、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客座教授邓声兴系香港专业评论家协会副会长)

实例点评

2005年上半年香港新股上市集资额接近600亿,而70%中资股占集资额的90%。由于集资额庞大,而内地市场气氛又不理想,故展望香港市场仍会是内地企业往海外上市的主要市场。虽然投资者热衷于投资内地企业,但近年内地企业所发生的问题亦令投资者有戒心,原因主要是与公司治理水平有关,相关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几乎是形同虚设。

实例一:创维数码(HK751)

2004年底, 创维数码十名高层人员涉嫌行贿注册会计师造假账及挪用资金而被捕,事件令集团延迟公布中期业绩。虽然集团中期纯利上升1.3倍,但事件已令投资者对其信心大打折扣。其实事件被揭露前是无迹可寻,创维的营业额及纯利在过去两年均保持上升,毛利率亦由2002年度的13.9%升至2003年度的15.3%,而2004年度再升至16.3%。从营运状况根本无法看出公司出现问题,特别是如果管理层刻意隐瞒真相或涉及管理层的道德问题。

点评:

事件凸显内地企业的公司治理意识薄弱,大股东虽然已把公司上市,但管理模式仍停留在私人公司阶段,没有对小股东负责的意识,仍认为公司的资金就是自己的资金,可随意运用。事实上公司已成为公众公司,需要向小股东交代。另外,很多时候大股东亦同时为公司的管理层,所有权及管理权并没有分开,容易导致大股东作出只对自身有利益的决定。但如果管理权与所有权分开,管理层所作决定可为公司整体利益着想,利益倾斜于大股东的问题可减少。另外,成立独立监察部门或加入独立董事亦可发挥监察作用,因为一旦公司出现问题,独立董事必须负责,应会对公司的监察更加严谨。不过,独立董事应该真正独立于董事会,因为很多时候独立董事与董事会有关联,即使发现公司有问题亦未必揭发,这种情形普遍存在,最常见是以私人理由辞去职务,以免负责。除了关联性外,独立董事应由合资格的人士担任,例如对该行业有较深认识或具备专业资格,因为这样才能够辨识公司的缺失。要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我们认为可把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提高至一半,或者独立董事由小股东选出则更具独立性。

实例二: 交通银行(HK3328)

创维是一个公司治理失败的例子,但内地企业亦有成功的例子,例如刚于2005年夏天在香港上市的交通银行。交通银行上市前的呆坏账率与其他内地银行一样处于很高水平,但在引入汇控(HK0005)作策略性股东后便加快清理呆坏账,令呆坏账比率在2004年降低至3%,远较2003年的11.8%为低。其实引入汇控对交通银行的最大好处是加强内部监控,以往呆坏账比率较高是由于审批贷款的准则宽松,并不是按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审批,所以即使贷款增长迅速,呆坏账准备已吃掉一部分利润。加强内部监控后,呆坏账水平可望维持于低水平,而回报率亦可望提升。交银2004年平均股东回报率只有4.5%,但预计今年可达14%的水平。

点评:

事实上,内地银行业的发展与国际水平仍有一段距离,引入策略性股东有助于提升盈利能力。具国际管理经验的公司入股的另一好处是品牌效应,交通银行招股上市时反应非常热烈,大部分原因与汇控是其中一名主要股东有极大关系,持有接近2成股权。而市场相信汇控已对交银进行“尽职审查”,在对汇控管理充满信心下会非常愿意投入资金认购新股。单是香港公开发售部分,就已超额认购200倍以上。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投资者可以因公司治理水平高低而对两家内地公司有完全不同的观感,亦证明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实例三:民生银行

虽然有不少内地企业来港成功上市,但亦有不顺利的例子,例如中国民生银行。民生银行是第一家在内地上市的民营银行,截至2004年底,民生银行总资产规模达4453.99亿元人民币(下同),存款总额为3800.44亿元,贷款总额(含贴现)2883.62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以五级分类法计)为1.31%。2004年的营业额为179.59亿元,纯利达20.38亿元。民生银行自2003年底开始筹备上市,原本按照计划于2004年已可发行H股,但受到前股东伪造股东大会决议的丑闻影响而延迟。2004年11月,民生银行获得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入股,可加强投资者信心。不过上市计划并未如理想般顺利,原本计划于6月来港上市,但交通银行(HK3328)于其前招股,而且反应非常热烈。交通银行的定价相当于账面值1.6倍,而由于民生银行与交银招股时间接近,市场难免对两家作比较。以民生截至3月底的每股资产值2.61元并以账面值1.6倍计,招股价应为3.4~4.2元。而且由于民生的规模较交银小,市场要求民生招股价要有一定折让才有足够吸引力。不过,由于民生的A股价格较招股价高,如果H股定价远低于A股就会影响A股走势。内地股东担心会蒙受损失,权益亦会被摊薄,不会轻易接受定价低的情况。但若与A股的市盈率接近,国际投资者又会认为过高,欠缺吸引力。由于定价出现问题,所以即使民生已通过港交所的上市聆讯,最终需把招股延期。

点评:

事件反映A股和H股在估值上的差异(请见附表),以A股上市的企业素质及盈利能力计,A股的估值普遍偏高,未来仍需一段时间调整,例如A股估值下跌及H股估值上升,令两个市场估值距离拉近,才可最终达到企业于两个市场同步上市。

正值内地股市进行股权分置计划,中国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须完成股份全流通才可以发行新股,令市场担心民生银行海外上市计划或须一再延迟。但据了解,民生银行可以先完成发行H股,然后解决股份分置问题。不过,我们担心股权分置计划可能令民生银行的股权和股本结构出现重大变动。如果该行先发行H股,将增加落实解决方案的难度。

此外,交通银行的股价最近连日攀升,估值亦显著上升,与民生银行A股估值相当接近,两者的股价与账面值比率分别为2.36倍和2.57倍,这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民生银行对H股估值的忧虑。

实例四:欧亚农业(HK932)

投资者对内地民企信心较低,主要是受自2002年开始揭发的一连串民企丑闻影响。最早出现及最轰动的应该是欧亚农业(HK932)。欧亚2001年7月于港主板上市,集资近6亿元港币。欧亚报称从事高毛利的兰花种植业务,集团于招股书中披露毛利率由1998年的23%升至2001年4月底的44.5%,营业额则由1998年的800多万元升至2000年的6.7亿元,而盈利则由50多万元升至接近2亿元。2001年公布纯利更大幅上升1.73倍至5.2亿元,远较招股书预测高。而且据招股书的资料,欧亚于河北承租的温室面积共2公顷,但据当地员工查证,欧亚实际租用温室面积只有0.5公顷,而且平均每亩收入不超过20万元,与招股书中的390万元差距相当大。温室内所种的大部分是,只有少量兰花。其实2002年1月《远东经济评论》已质疑主席杨斌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投资私人地产项目荷兰村,触发基金售股份。4月18日杨斌把0.23%旧股售予伊藤忠,外界担心杨斌会陆续减持公司股份套现。5月份欧亚未能及时由内地汇款到香港偿还一笔超过1亿元的短期贷款,杨斌抵押约6亿股份予中信资本市场。7月12日内地传媒指杨斌涉嫌逃税而失踪,令欧亚股价下挫,而杨斌本人则于14日到港解释。8月7日杨斌宣布以每股1.35元减持3亿股旧股予独立投资者,套现4亿元。9月19日欧亚于开市后两分钟便被证监会勒令停牌,与总裁陈军离任有关。9月26日杨斌出任朝鲜新义州特首,在欧亚复牌后,杨斌再度减持。9月30日由于杨斌少报减持数量,令欧亚再度停牌,其后于2004年5月被除牌。

点评:

欧亚事件反映出内地民企的低透明度,因为资产处于内地,很多交易在内地进行,故外界很难查证交易的真实性。 继欧亚后又有一连串的内地民企被揭发丑闻,致使投资者对民企股的信心大打折扣。相信日后两地的监管机构及专业团体,如会计师公会需要加强合作及沟通。允许企业信息自由在两地流通,加强透明度,企业弄虚作假的机会便可大大下降。

实例五:广东科龙(HK0921)

中国证监会指出科龙电器董事顾雏军自2002年以来在科龙电器采取虚增收入、少计费用等手段虚增利润,导致该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报告与事实严重不符。其实早于2004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于复旦大学以《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为题发表演讲时,已指出顾雏军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他指出顾雏军声称投资41亿元收购包括科龙在内的4家公司,但实质上只投入3亿多元。顾雏军收购公司时所用的手法是以公司大幅亏损为理由,压低收购价。顾雏军于2002年完成收购科龙,但已在2001年担任了科龙董事长。他制造亏损的手法是大幅提高公司的营运费用,在顾雏军担任董事长前,科龙营运开支只占营业额的10%,但后被提高至20% 。由于这些企业边际利润一般都不超过5%, 所以营运开支的上升导致亏损。当收购完成后, 顾雏军又把科龙的营运费用比例降到零,造成扭亏为盈的假象。 其实这个情况显示出国家在资产私营化时出现漏洞,以致国家资产的价值被低估或落入经营不善的人手中。 很多时候官员及商人私相授受,商人当然以越低价买入资产越好,于是贿赂官员。从官员角度来看,资产只是国家的,即使高价出售,得益又不是自己。但若以低价出售,自己的利益就会更大,因此贱卖资产的诱惑就大大增加。最大输家当然是国家及民众,因为原本资产是属于国家的,而民众亦应占其中一部分,但以低价出售,所得利益就会减少。

点评:

年中会议董事长总结范文第8篇

从携程、艺龙“二分天下”到“群雄争霸”

彼时,“机票+酒店”预订是在线旅游公司角逐的重要战场。早期的市场是携程和艺龙二分天下的局面。在快速增长的用户数和资本的助力之下,携程和艺龙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开启了他们所代表的中国在线旅游公司的资本故事。

在台前大佬们纷纷上市的风光之中,后起之秀也应运而生。先是2004年,在苏州大学一间9平方米的教工宿舍里,“草根创业”的同程旅游悄悄起步;2005年,去哪儿带着国际创业团队的豪华阵容也杀入在线旅游市场。

“在公司最初发展的几年,我们都是悄悄发展,就是低调、再低调,千万不要引起携程的关注。如果‘老大’关注到我们,只要给酒店发通知说不和我们合作,公司就死掉了。”同程旅游创始人、CEO吴志祥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回忆起公司起步的日子。

2006年1月,将公司带入正轨的携程CEO梁建章宣布退隐幕后,开始了他的赴美求学之路,而这一走就是7年。

在7年时间里,彼时的“小弟们”发展迅猛,甚至逐渐有了逆袭之势。去哪儿用垂直搜索开始分流携程的流量优势,尤其在机票和酒店业务上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万年老二”艺龙似乎也找到了突破口,集中发力酒店预订和团购业务;同程旅游则发力景点门票业务,后劲和潜力都不容小视。

2011年,因为去哪儿在汇聚线下机票供应商和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势,百度与去哪儿结成同盟。2011年6月24日,百度对外披露,以3.06亿美元现金获得去哪儿62%的股份。百度投资之后,无论从流量导入还是现金流上都为去哪儿的发展增添了弹药。

而2012年携程的年报业绩并不理想,虽然201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2亿元,相比2011年增长19%,但净利润为7.14亿元,相比2011年大幅下滑34%。

根据2013年1月艾瑞咨询监测的数据,去哪儿以7474 万月访问人次高居旅行类网站榜首,移动客户端“去哪儿旅行”更是拥有超过3400万的激活用户量。

2013年11月去哪儿在纳斯达克上市,百度两年前投资给去哪儿的3.06亿美元在当时价值17.48亿美元,账面收益高达471%。

这一次,“老大”携程再也坐不住了。

一段“暗无天日”的价格战时代

2013年2月,梁建章再度回归携程担任携程董事会主席兼CEO。回归后的梁建章发起了向对手们的挑战。

携程很快启动了成立12年以来的首次大规模低价促销。按照计划,携程将在一年时间内投入5亿美元(约合32亿元人民币),在酒店、机票、旅游度假领域打一场真正的价格战。业内人士分析,彼时的那场“战役”中,艺龙和去哪儿是携程首要的攻击目标,但是主攻景点门票市场的同程旅游也无法幸免地卷入其中。

当年,艺龙也是第一时间便加入了“战斗”。彼时艺龙的CEO崔广福曾公开指竞争对手携程“三分之二酒店比艺龙贵10%”,并与携程CEO梁建章在微博上“约架”,要求比促销力度和价格。作为当时的行业“老二”,崔广福不止一次对媒体表示,“在酒店预订领域必须要做行业第一,行业第二没有未来。”

于是,每天数千家酒店在客户端提供幅度高达30%到50%的额外折扣,而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艺龙已连续5个季度亏损,2013年全年亏损额突破亿元。

与此同时,作为行业“老大”的携程同样遭受重创。携程自2011年第四季度到2013年第一季度间净利润连续6个季度大幅缩水。

面对“武装到了牙齿”的携程,同程旅游CEO吴志祥也紧急召开“誓师大会”,拿出9000万元,被动卷入价格战。去哪儿则宣布投资3000万美元打造旅游智能化服务平台。驴妈妈声称已准备好5亿元现金补贴门票,表示与携程“死磕到底”。

一时间,在线旅游市场硝烟弥漫,曾经出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票价300元,携程优惠价288元,返现288元;驴妈妈网上优惠价288元,返现300元,亏本12元;同程旅游优惠价288元,返现250元。

2013年与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业深陷价格战、口水战的硝烟中,尤其到了2014年第四季度,携程再次亏损,这也标志着行业内几大巨头全面进入亏损状态。携程2014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携程首次单季度亏损3600万美元,而同一季度去哪儿亏损超过了1亿美元。

对于这段“暗无天日”的价格战历史,直到现在不少业内人士回想起来都仍然觉得“惊心动魄”。同程旅游CEO吴志祥回忆2013年以前的10年,感觉好像是在桃花源里创业,但2013年底因为行业价格战的挑战,一下子就变成了“黑云压城”的场景。

吴志祥回忆,作为行业巨头的携程,账上有100亿元现金,而同程旅游账上只有1亿元现金。同程在景点门票业务中排名第一,携程就说两年内他们一定要把门票第一拿过去。后来他们换了一个门票业务的CEO,说不用两年,12个月就可以,再后来又说6个月就可以拿去。

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携程在同程旅游对面设了个办公室。有员工从同程走出去,携程就会试图用翻一倍的薪水挖走。

到2014年1月16日,同程旅游一下子变成了亏损3000万元的公司,开月度总结会时财务都不敢把报表粘贴上来讲。就这样同程前10年辛辛苦苦挣下的1个亿,只用了一个季度便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被消耗完毕。吴志祥自称焦虑到“每天早晨三四点钟就醒了”。

幸运的是,坚守中的同程旅游于2014年1月27日拿到了腾讯的投资,获得了微信钱包中“火车票、机票”的独家入口。1月31日同程启动“春节保卫战”,2月14日宣布获得4亿元融资并投资门票补贴。

但当时几乎所有的在线旅游提供商都知道价格战不能这样无止境地进行下去。

价格战以携程大并购而结束

态度最先发生变化的还是“老大”携程。

2014年4月,吴志祥突然接到了梁建章的电话,希望到苏州一聚。这一聚的结果是,携程以2.2亿美元入股同程旅游。从兵戈相见到握手言和,携程与同程只用了一个晚上就结束了“双程大战”。

在和同程握手的第二天,携程又与途牛达成协议,将在途牛IPO完成时以发行价收购途牛价值1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9080万元)的股份。

2015年5月,携程宣布投入4亿美元以高额溢价战略投资艺龙,成为其最大股东。2015年10月携程又通过与百度的股权置换交易拥有了去哪儿45%的投票权。至此,轰轰烈烈的在线旅游价格补贴战告一段落。“老大”携程通过资本并购再次成为行业内无人撼动的第一。

此后谈起携程的这些并购,梁建章的表述是靠补贴烧钱的行业是不健康的,“我们的行业如果像滴滴快的、美团大众点评那样整合,那么烧钱会减少,行业的生态也会好一点。”

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09年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增长态势良好。2015年国内旅游收入达到4万亿元人民币,较2014年增长32.0%。

这4万亿元的旅游收入中涵盖大交通、餐饮、景区、酒店、旅行社等各方收入。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4年度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4029.59亿元,同比增长11.96%。那么这4000多亿元的营业收入中又有多少属于在线旅游市场呢?

艾瑞咨询的《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度假行业研究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已达3077.9亿元,较上年增长38.9%,并将在之后4年持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预计在2018年将超过8000亿元。

在经过一轮惨烈的厮杀与洗牌之后,各大旅游在线公司其实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携程通过收购艺龙,控制去哪儿,投资同程旅游和途牛扫清了现阶段的障碍,保持了目前无可撼动的老大地位。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彦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中国在线旅游的发展,可以用“前慢后快”来形容,在“安静”的前10年里,携程几乎是以“一家独大”的态势发展成为在线旅游的第一。但随着2011年以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去哪儿等在线旅游企业抓住商机迅猛发展给老大携程带来了很大威胁,还有包括同程在内的企业也都把握住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在手机客户端发力,再次改写了在线旅游的格局。

2015年12月,中国旅游研究院“2015年中国旅游集团20强”,其中在线旅游企业由最初的1家企业扩展到4家。携程、去哪儿、同程旅游、景域等旅游电商快速壮大,成为旅游集团发展的新生力量。

因为2015年10月携程通过与百度的股权置换交易拥有了约45%去哪儿的总投票权,根据会计准则要求,携程从2015年12月31日起合并报告去哪儿的财务业绩。

“如果将携程、去哪儿看成一家公司后,曾经的老弟同程旅游跃居行业第二。”杨彦锋说。

根据3月17日携程的年报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携程总营业收入为30亿元人民币(约合4.68美元),同比增长50%。2015年第四季度总营业收入环比下降10%,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截至2015年12月31日,2015年全年携程总营业收入为115亿元人民币(约合18亿美元),相比2014年增长48%。

“狼性”同程改变一家独大的格局

直到今天也没人知道同程旅游CEO吴志祥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那场关键会面中的谈话细节,只知道2015年那场会议比原定的结束时间延长了很久,随后就是万达高调宣布以35.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投资同程,一举成为同程最大股东。

与此同时腾讯产业共赢基金、中信资本等多家机构也入股了同程。2015年7月,同程旅游获得了总额超过6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创下国内在线旅游企业迄今获得的单笔最大投资的纪录。

9个月之后,站在苏州独墅湖畔建筑总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耗资3亿元建成的同程大厦里,同程旅游CEO吴志祥心中并没有功成名就的感觉。就好像12年前在苏州大学一间9平方米的教工宿舍开始创业一样,吴志祥对于最终的成功还有着迫切的期待与焦灼。

在外界看来,吴志祥带领的同程旅游是一支极具“狼性”的团队。吴志祥更愿意把“狼性”叫做执行力。特定项目的誓师大会上,上台的员工都激情洋溢地喊着口号、挥舞着拳头,要战胜对手,要完成,甚至超越既定目标。这一场景在外人看来似乎有些幼稚,但是对于那些身处其中的人来说却是一种信念和坚持。

而“狼性”的另一面外人很难了解到,直到今天,还会有顶不住压力的员工直接来到吴志祥面前痛哭,有一位员工曾经一次哭完了一盒面巾纸,在终于释放了压力后回去继续工作,从那以后吴志祥的办公桌上常备面巾纸。只不过和一万多名员工不同,吴志祥的压力常常无处释放,在行业竞争格外激烈的今天,稍不留神就会掉队,失眠和焦虑对于他来说是常事。

吴志祥并不介意别人们对于同程“草根”的定义,他说,“即使没有很好的基础,但如果爬得足够快,最后一样可以爬到顶峰”。

同程旅游还没有上市,和前辈企业当年因为是互联网企业而多选择美股上市不同,如今的同程对于独立IPO一直有着自己的追求。

吴志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第一轮融资开始,投资人第一句话就是问他,“如果携程也做这个事情,你怎么办?”直到现在还有许多的投资人在反复问这个问题。

吴志祥的回答就是他的团队实力,他反复强调同程拥有一支想干事情和经得起大风大雨的团队。创业12年,最初一起创业的核心团队5人没有一人离开。

回想在2013年价格战最危急的时刻,吴志祥和包括核心团队成员在内的50人爬上了黄山山顶,将公司面临的情况告诉了大家,他说同程可以坚持去上市,也可以把上市推迟,拿一笔钱打这一仗,最后收上来的表决书,48个人都说,“我们要打一仗!”

对于独立IPO,吴志祥希望在合适的机会进入资本市场。

“目前同程旅游的标品业务,包括机票、酒店、火车票等业务板块都已经开始盈利。”吴志祥说,“对于独立IPO我始终拥有坚定的信念。”

同程旅游CEO吴志祥:同程并非要颠覆线下旅行社

在线旅游烽火狼烟的战斗中,或许同程旅游本身就正在上演一场草根逆袭的故事。4月7日,在苏州同程旅游总部,《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同程旅游创始人、CEO吴志祥,请其详解在线旅游行业的发展之路。

非标品竞争白热化,同程旅拍上线

简单来说,在线旅游中的非标品是指除去酒店、机票等业务,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其他业务。比如周边自由行、国内长线游、出境游这样的非标准化产品,产品比较复杂,用户决策慢。吴志祥认为这将成为在线旅游下一个阶段发展的关键点。

作为一家在线旅游公司的老板,吴志祥几乎没有时间出门旅游,他说实在是拿不出一周的时间出去。不过最近他的朋友圈更新了一条关于他和老婆孩子们要在5月一起出行使用同程旅拍的信息。“一次牵手、一生同程,希望头发花白的时候,幸福可以被触摸。”自己去体验公司产品,吴志祥对这个产品充满了期待。

吴志祥表示,3年前,旅游行业和婚拍行业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他在设想一种可能性,即未来在线旅游行业可以用数据的分析和对服务质量的控制去改变婚拍行业。

“未来年轻人婚拍不一定要在自己的城市里去完成,他可以是在苏州,也可以是在北京,还可以是在日本、巴厘岛完成自己人生中最炫耀的一次拍摄。”吴志祥说。

吴志祥表示,中国婚拍500亿元的市场里,其实100%的人都需要旅拍。未来扩展到旅行之中,顾客可以在同程直接下单选择当地的旅拍业务。“出门玩一趟,照片也拍了,而且不用你自己带着摄影师到处飞,既经济又方便。”

那么如何保证摄影师的质量和在商业上如何与摄影师分成?吴志祥表示与共享经济中滴滴和司机分成的原则一致,消费者把钱付给同程,消费完成后同程根据评价将费用返还到摄影师账上。同程对于每位摄影师都会有系统的培训,为他们的信誉和质量背书,遇到纠纷时也会出面解决,确保每位摄影师能够理解服务的理念。

警惕外来者对行业的颠覆

手握2015年万达领投的60亿元现金,同程2015年的年度总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网站成交金额)已经达到250亿元,财报收入达到60亿元,服务人次突破1亿,成为国内首家年服务人次过亿的休闲旅游平台。

但即便如此,吴志祥依然觉得十分焦虑。就好像颠覆通信运营商的是微信一样,除了要面对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行业之外的颠覆者一样让人不敢轻视。

“往往真正打败你的打手并没有出现在你的竞争对手名单上,你也不知道最后谁会来颠覆你。”吴志祥说,他除了关注本行业的巨头,当然也很关注像美团、滴滴这样的对手,它们也有可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颠覆在线旅游行业。

在最焦虑的时期,2015年“十一”长假,吴志祥带领公司中高层开了几天的会议,讨论下一步应该何去何从。最终确定了在非标品领域里“大数据+人”的战略。

仅仅用了一个季度的时间,同程在全国50多个城市完成了接近6000名旅游顾问的招聘、培训,并开始密集与线下旅游消费者面对面地沟通。与此同时,同程旅游华南、华北、华东、华西、华中、东北六大区域运营中心已经筹建完毕,标志着同程“总部+六大区域中心”的版图已经建立完毕。

2015年突破1亿服务人次的大数据给同程依托互联网技术进行用户细分提供了底气,而覆盖全国的旅游顾问,以渠道下沉的方式无限贴近用户,获取更精准的需求和用户画像。2015年底,同程旅游以百万年薪招聘了首席吐槽官一职,旨在通过对旅行中的全程监控和测试让消费者获得最好的出行体验。

除了成立六大区域中心外,同程又在半年时间里,陆续收购了南通辉煌国旅、上海美辰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和广州市创游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近日,同程又了投资并购北京永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的消息。在国际上,则先后和日本HIS、韩国乐天以及泰国玩美假期合作在当地成立了合资公司。

对话吴志祥 《中国经济周刊》视觉中心 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摄

《中国经济周刊》:如何理解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大众旅游时代”?

吴志祥:旅游行业这两年之所以能成为资本的热点,是因为各个阶层都认识到旅游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才叫进入“大众旅游时代”。

如果从年龄层次来讲,现在有《爸爸去哪儿》还有像《跑男》这样的栏目,我相信很快就会有关注中老年旅游的栏目,里面有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中老年客户对旅游有一种紧迫感,有精力旅游的时间越来越短。因此我认为,“大众旅游时代”是一种非常精准而具有全局观的提法。

《中国经济周刊》:在线旅游企业在未来旅游经济中会发挥什么作用?

吴志祥:作为一个旅游平台,我们是最接近用户的。我个人觉得我们不能叫OTA,我们本质是连接器,把资源和客源连接起来,告诉客户什么地方更好玩,什么地方性价比更高,什么样的服务比较适合他,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让信息从不对称慢慢地趋于对称。从OTA角度来讲,要生存发展,核心是了解用户,跟用户走得更近,同时我们更加熟悉世界是什么样子,OTA的价值就是把不同的世界去呈现给不同的人。

《中国经济周刊》:同程频繁收购线下旅行社的原因是什么?

吴志祥:关注线下旅行社的原因是,第一,在北京这样的城市还是有大量的中老年客户的,他们熟练使用网络是有一定困难的。第二,在中西部地区,对于出境游这样的非标品,用户在网络上预订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

因为这两个客观情况的存在,所以同程在进入非标品领域时,我们认为不应该完全用所谓流量的思维方式去做。

在机票这样的标品领域里,大家的思维就是流量思维,谁的流量大,谁的量就大。现在通过同程的移动端和网站一天能订10万张机票。我们拥有3亿用户、5000万消费会员,每年服务超过1亿人次。同时,同程也是微信旅游唯一合作伙伴,微信机票、火车票的唯一入口。

在出境游领域,纯粹靠线上流量,不会像机票那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1000个消费者到网上看这个线路,可能只有几个人会预订。因为像出境游这样的产品,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讲,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对初次出境者,需要有专门的人给他提供服务。我们看到了这些情况,所以我们认为在非标品领域,线下旅行社是有它独特的价值和生存理由的。它不会像机票一样,10多年时间这个行业转眼说没就没了。我认为线下的旅行社,尤其一部分成功转型到出境游领域的旅行社,它们是有自己的生存空间的。

《中国经济周刊》:被收购的线下旅行社会不会有一种被“吃掉”的感觉?

吴志祥:我们在并购线下旅行社的时候,不是说,“我要颠覆你”。我跟他们讲的第一句话是,“你有价值”,第二句话是,“你的发展空间有限”,因为从长远来讲,若干年以后,主流消费人群会慢慢变成70后、80后,甚至90后。

线下旅行社是有危机感的,因为它们信息化水平很低,也许今年能挣100万,但是明年怎么办?同程的战略是借助自身的信息化和大数据结合线下旅行社对于地域产品的了解进行合作,投资线下旅行社,把我的数据给你,你用我的方法,在我的数据的支持下成为当地最优秀、最有竞争力的旅行社。

《中国经济周刊》:同程和线下旅行社合作效果如何?

吴志祥:我们试验了两三个城市,像南通、上海这样的城市效果很好。投资南通旅行社半年以后,它的业务量得到了迅猛增长,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300%,2016年营收规模预计实现5倍增长。上海的美辰国旅加入同程之后的几个月,也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战斗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认为我们线上线下的融合创新发展,会有更好的成绩来证明。

年中会议董事长总结范文第9篇

现将演讲嘉宾的部分讲话总结出来,以供社会各界朋友借鉴参考。

为会展人交流合作搭建平台

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会长覃业竣

举办这次中外会展项目合作交流论坛是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的一次尝试,目的是想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相结合,展示与洽谈相结合,项目推介与政策咨询相结合,商务活动与学术研讨相结合,为海外会展人走进中国,中国会展人走向世界,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开辟出一条国内外会展业合作的新渠道。路是人走出来的,这条路肯定是越走越宽广。另外,在本次活动的资料里,有一本《全国会展产业政策法规白皮书》,是《中外会展》杂志社在各地会展办、协会等机构的支持下,经过辛勤的编辑整理工作完成的,内容不一定十分全面,但是它反映出各地会展主管部门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尽力推动会展行业发展的决心和智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协调长三角会展业,服务上海世博会

长三角城市会展联盟秘书长徐成

众所周知,明年是中国的世博年,自从2002年中国上海获得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至今,就成了带动长三角会展业高速发展的引擎。近几年,长三角会展业通过采取营造统一的区域会展市场、开展错位竞争、鼓励跨地区会展企业合作的对策实现区域会展市场一体化;通过树立区域整体战略意识、实施空间环境与要素优势的一体化发展、采用圈层网络化空间发展模式,实现区域空间结构一体化;通过发挥政府作为管理者和调控者的作用,从宏观方面引导区域会展业的一体化发展,同时发挥行业协会作为协调者和推动者的作用,从微观层面对区域会展业一体化发展实施管理。

以“协调长三角会展业,服务上海世博会”为总体目标的长三角城市会展联盟是由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南昌、宁波六大城市发起成立,现有二十个城市已加盟。联盟通过“以展为媒”,将长三角各城市“捏”成一个整体,加强长三角地区以及长江流域城市会展业的合作交流,促进会展行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有效地配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欢迎内地的公司把会议和展览搬到香港举办

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秘书长祁理权

我是从1980年开始办展的第一代会展人之一,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香港会展业的发展状况。香港办展和内地办展有着极大的不同,在香港,只有一个非常大的展览主办单位,即香港贸易发展局,它有展馆、政府补贴,利润不用上交,服务非常好。还有五星级的服务,但只收四星级的价钱。到现在为止,内地还没有一家主办单位可以和它媲美。

在香港没有小型、中型展览公司存在,对于中国内地的民营企业是个很大的机会,比如,香港没有汽车、家具展,而这两个在内地都是很大的展览,如果把这两个展览搬去香港,是有一定的市场和先驱性。至于展览的地方,则可以去亚洲国际博览馆,可以拿到很好的档期。

香港吸引展商的地方很多,首先是气候,香港一年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风和日丽,其次景色,有山有水有海,参展的同时可享受到美丽的景观。并且我们还有一个好邻居,那就是澳门,在香港开会办展,也可顺便逛逛澳门。所以我非常欢迎大家去香港考察。

中国会展业发展有赖于同仁精诚合作

国家会议中心董事长刘海莹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会展业已然崛起,构成我国现代服务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会展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由会展机构、会展中心、会展企业等共同协作构成,现在我非常荣幸和各位相聚北京,共同讨论我国会展产业发展之路,我有以下三点看法:

第一,这是会展大发展的时代。发展会展业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各地会展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会展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优化产业结构的助推器,城市功能的新体现,也是拉动国内消费的新动力。由此可见会展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这是一个大竞争的时代。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是商品市场的需求、中国特有的区位优势和历史机遇共同构成了中国会展产业起步阶段的竞争优势。现阶段在一个相对较高的起点,提高我国会展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协调各部门发展,注重配套产业的协调发展,才能使得我国会展业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第三,这是一个大淘汰的时代。良好的效益带来了大量的投资者进入会展行业,竞争越发激烈。除了场馆供给过剩之外,品牌项目缺乏,会展产业链不够成熟,人才缺失,在大跨步增长之后,必定会促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展会和公司诞生,抛弃一些小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中国会展业的活力。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中国会展业正在进入成熟期和成型期,有赖于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衷心希望这样的论坛成为促进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催化剂。国家会议中心愿意与各位同仁为实现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而共同努力。

城市会展业的政策发展之路――中国品牌会展城市发展政策论坛

8月20日下午,“中国品牌会展城市发展政策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作为中外会展项目合作交流论坛的重要内容之一,论坛以“扩大内需,促进交流”为主题,主要为了让会展业内人士了解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内各地区的会展业发展情况,搭建城市会展政策学习、交流的平台,探讨如何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为城市会展业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秘书长陈泽炎主持了本次论坛,出席的嘉宾有国家会展主管领导、贸促会领导及相关会展业企业家。活动当中还公开了《全国会展产业政策法规白皮书》和《中国国内会展业专家委员会专家名录》。

首先,全国城市贸易工业品联合会覃业竣会长,就《中国国内会展业专家库名录》的做了简短介绍,全国城贸联根据商务部《关于组建中国国内会展业专家库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的统计申报,专家资格评审办公室专家严格细致的评审,在各方推荐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初步选定了首批入选中国国内会展业专家库的专家,而此次的会展业专家库名录在国内尚属首次,也必将大大推动我国会展人才向专业化方向迈进。覃业竣说:“国内还

有很多会展专家,我们还没有完全吸收进来。”他还透露第二批会展业专家库也计划启动,届时将会增加会展业专家的数量。

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会展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然而就行业或区域的不同,必定深浅不一,一些地方会展业顿时“冷清”,一些地方会展业的发展却是逆势飞扬,来自各地区的会展人士纷纷结合自己城市的情况各抒己见。

北京国际会议展览协会秘书长张羚对北京会展业做了简单介绍。她说,不可否认,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会展资源优势,可是从北京的会展业情况看,发展速度却相对慢于上海、广州、浙江等一些会展城市。2008下半年北京就已经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年底的时候一些国际性强的展览和会议被迫取消。根据调查北京大型五星酒店的收入情况,竟然相比同期减少了35%-50%。服装、纺织等以出口为主的行业影响则比较大,参展商质量也在下降,但是工程机械、石油设备等相关展会,反而在大幅度上升。

浙江省国际会展业协会会长郭牧表示,浙江省是贸易大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居多,在金融危机下,出展企业在外贸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挫伤”。广东省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副研究员覃孟生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金融危机对东莞外贸方面的影响比较大,今年上半年服装、鞋业、家居、电子等展会的规模在缩小,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7%;参观人数在下降,从50万人次下降到30万人次,下降率为45%;参展商锐减,从28万下降到11万,下降了54%。大连市展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葛玉广提出,专业类展会在迅速下降,消费类展会却在迅速发展。中国衡器协会秘书长刘晓华则表达了不同意见,以中国国际衡器展为例,去年参展商的数量是700家,今年上升为900家,没有减少反而呈增长的趋势。

然而,金融危机的“烟雾”还未散去,会展业还需积极地向前发展,无论是主办单位、参展企业都必须拿出“备战”方案,在国家扩大内需、搞活流通的宏观政策下,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则是需要各地政府及会展机构采取相应的措施,“危”中寻“机”,携手会展相关企业度过难关,走上会展业稳健发展的道路。郭牧介绍到,浙江省委省政府很重视展览“走出去”,用6个亿来扶持浙江的会展业,并采取了10条应对措施,提出要扩大内需和“走出去”的战略方针,把大多数外销改成内销,取得了明显效果,很多展会都超过预期,如今年的艺博会。总体来说,浙江的展览业是稳中有升。葛玉广对国家扶持展会的政策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认为展览扶持资金,不是扶贫款,也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扶强做大。大连也大力宣传展览的扶持政策,争取到税率差额,让展会组织方少缴税。

针对这些情况,张羚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我们要号召会展企业,保持自己的生机,让出自己的利益,譬如场馆要无偿让利。第二,行业协会应报告政府,提出应对措施。第三,允许差额纳税,减少主办方负担。

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我国政府对会展业发展的重视。2008年12月24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促进消费升级。”接着《关于做好扩大消费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商务部关于抓好2009年商贸会展促进消费有关工作的意见》、《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培育和发展消费热点工作的通知》相继出台。此外,一些其他国家政府部门也在规范会展方面作出了一些相应规定。

如此密集地出台有关会展业发展的文件,是我国会展业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对促进会展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在看到有利政策的同时,也要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对此,河北省会展经济学会副会长江志君则提出了在扩大内需方面,政府引导会展业发展的几个这些担忧。这些担忧缘于文件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一是专项资金使用不当影响展会市场化;二是领导意志操作展会影响展会品牌建设;三是一哄而上影响展会发展导向。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外需萎缩成为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困难。联合国5月份的最新报告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将下降2.6%。世界银行预测,2009年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量将会收缩6.1%。这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进出口和利用外资下降的局面仍在延续。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尚未见底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原来预计的沿海省份受影响,内陆省份影响不大的传闻,实际上看来影响并不轻。一些内陆省份的外贸进出口下滑20%左右,而且外商直接投资的项目越来越少且进展缓慢,利用外资增长乏力。企业作为展会的主体,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经不起“折腾”,各地政府和政府部门应当在科学引导会展业发展中学会减轻企业负担。

做会展行业的政策传信使者

在中外会展项目交流合作论坛的分论坛――中国品牌会展城市发展政策论坛上,一部汇集全国各地会展政策的白皮书,以其大量的会展政策信息、广泛的涉及范围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在论坛成功举办之后,更有许多企业和个人索求此书。这就是汇集全国各地会展业发展政策和法规、凝结《中外会展》杂志社全体成员心血的《全国会展产业政策法规白皮书》。

本书分别依地域、时间为分界线,对各个地区、不同时间的政策法规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汇集和整理。出版白皮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国会展人和企业提供一种信息咨询和辅助,虽然在其中会有一些疏漏,但是在会展政策法规信息整理汇编方面开创了先河,希望为更多的同行业者提供交流机会和合作平台。

《全国会展产业政策法规白皮书》将为制定或即将制定推动会展业发展政策的有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经验,选择在中外会展项目交流合作论坛上这本白皮书,不仅仅是为各企业、个人交流合作提供重要的文字材料支持,更是为了完善会展业在政策法规汇集方面的不足,为规范中国会展业发展秩序尽一份微薄之力,为研究中国会展业问题及趋势提供最新的论据。

《全国会展产业政策法规白皮书》是一部对改革开放30年后会展产业发展状况真实写照的工具书,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实用性、综合性、专业性。书中自有黄金屋,希望全国的会展人能够从《全国会展产业政策法规白皮书》一中得到启示。

《中国国内会展业专家委员会专家名录》指点会展业发展迷津

在中国品牌会展城市发展政策论坛上,同样还有一本蓝色书皮的名录也一并,受到与会代表追捧。这就是汇集国内36名会展专家详细资料,以中国国内会展业专家委员会成员为主要名单的专家名录。

专家名录中的会展专家由会展业学者、会展业主承办机构人员、城市会展业管理者、会展中心管理者和会展业服务企业管理者等组成。在中外会展项目合作交流论坛期间,众多会展业专家及参会人员在分论坛――中国品牌会展城市发展政策论坛上一同见证了专家名录的。专家名录的,对企业和个人寻求专家帮助,扩大国内会展业专家委员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有积极作用,同时,最重要的是经过专家名录的

推广,使中国会展业更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会展专家将从各方面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结合客观实际,为中国会展业发展把脉。

此次专家名录的,不仅起到告知了解的作用,还为会展界企业和个人解决行业问题、调整发展战略给出指导性意见。“专家库,大家都知道,但是具体是谁还真不清楚。有了这本专家名录,我就知道该向谁取经了。”参会嘉宾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时间:8月21日晚

宏伟壮观的国家会议中心、奇妙结构的鸟巢、梦幻绮丽的水立方。8月21日下午,在汲取了丰富的论坛信息之后,这个团队的会展人开始了“艺术之旅”,参观奥运之后的体育场馆和即将正式启用的国家会议中心。即便是“陶冶情操”的体闲活动,会展人仍然关注着会展业,你言我语地讨论这个举办一流会议的国家展馆设施,探讨的范围还涉及到未来给北京会展业带来的新元素和新市场。主办方提供了“贴心”的服务,让忙碌会展人歇歇心,换个视角,奉上一场“视觉的盛宴”――一场美妙绝伦的“水上芭蕾舞”,带他们走近梦幻般的水立方。

英国会展项目推介

推介主题:励展巴西展览项目

推介方:励展博览集团国际销售部(中国)

推介人:宫卫高级销售经理

巴西是南美的工业大国,目前它有着良好的经济政治秩序,完整的工业体系,必将为更多的中国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契机。2007年4月,励展集团巴西分公司成立,每年在巴西组织20个行业的贸易展。

巴西建材展是建筑业唯一的一个综合性的展览会,已经成为世界了解先进技术、新的材料的一个平台,在国内已经举办了20年。励展还将扶持中国有自主品牌的建材企业,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打开南美市场;巴西国际机械及设备贸易展览会将于2010年5月举办,它的展出面积有78000平米,有近2000个国际的参展商到会,吸引专业观众有117000人。中国机械在南美的潜力被更多的中国企业所关注,所以机械设备展将成为我国机械设备企业开发南美市场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巴西国际包装贸易展起源于1967年,从2006开始巴西包装展与巴西印刷展二合为一,从而使该展辐射面更宽,现在已经成为包装行业内最具权威的南美洲博览会。对于参展商来说也是寻找商机的一个展会,拉美国际环保及新能源展,这是个新展,2008年第一届举办,主要是针对于环保技术应用方面的一个专题性展览会。目前巴西正在研究下一代的生物能源,并与中国在此方面有很好的合作,为此巴西在清华大学设立了一个联合中心,两国的著名专家就气候变暖、新能源等问题在科技方面进行学术的研讨。

推介主题:励展重点行业(机电、食品,新能源)项目

推介方:励展博览集团国际销售部(中国)

推介人:杜一鸣销售经理

励展博览集团国际销售部主要工作职能把中国的采购商和供应商带到励展在中国以外的地区主办的展览会。主要业务范围是科学、教育、法律等行业的咨询服务,在全球52个行业举办了500个左右的展会。

法国建材展览会在全球存在了半个多世纪,是中国建材行业企业青睐的一个展会。中国参展企业逐年增加。为了让参展回报率最大化,励展根据观众需求利用大的数据库安排买家配备活动,还做一些专题论坛和新产品会;美国五金花园展会的出发点是用高科技创造舒适人生,以高科技含量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在2010年专门为中国展商做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如为提高人流量将中国展商展位设在展会登记区,并提供翻译等服务,以树立中国展商参展信心;西班牙食品展览会已位居全球前列,根据当地人的饮食爱好,罐头、水果、蔬菜等方面会有广阔的市场,因此励展并不提倡所有企业参展。另外,包括暖通供暖、太阳能等展会,中国展商参展不仅能很好的销售产品,还能学到先进的技术。

德国会展项目推介

推介主题:科隆展览项目

推介方:科隆展览中国有限公司

推介人:盛爽出展项目总监

德国科隆国际摩托车和滑板车展览会(Intermot Cologne)是最有活力的展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际摩托车知名专业展览会,同时也是我国摩托车及滑板车和相关配套产品企业开拓和巩固国际市场的难得良机。科隆展览有限公司拥有举办摩托车、滑板车的悠久历史和成功经验,在其专业组织的情况下,Intermot2010将为行业范围内的制造商、经销商、买家以及爱好者提供一个贸易平台。2010年展览会将增设自行车展区,届时将同时上演两轮车展。

亚洲风能大会暨国际风能设备展览会,自2003年创办以来,每年都实现跳跃式的增长,以其行业领域的参展商、丰富多样的展品、高质量的观众,专业的大会和配套会议,成为国内风电领域第一品牌,并成为亚洲规模最大,最具引导性的风能专业展会。伴随着全球给予可再生市场与日俱增的关注,预计2020年中国风能装机容量将超过1亿千瓦,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风能开发第一大国。第七届亚洲风能大会暨国际风能设备展览会在2010年将移师中国国家会议中心。

推介主题:法兰克福主办展会项目推介

推介方: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推介人:李庆新副总经理

从1990年的法兰克福国际礼品办公用品贸易博览会(Premiere)开始,中国的文具制造企业就开始陆续的来到法兰克福与世界各地的文具进口商、批发商进行商贸洽谈。至2007年的法兰克福国际纸制品、办公用品世界展览会(Paperworld),中国的参展商数量以及展1览面积都达到了巅峰,展商数量超过400家,展览面积达到4500平方米以上。Paperworld汇集齐全的产品类别,展商数量、展览面积达到全球之最,已成为了新产品、新趋势地,2009年参展商的数量为2030家,其中77%来自于德国以外的国际展商(德国展会平均国际展商的比重为53%)2009年展览净面积达到65010平方米,其中63%为国际展商的展览面积,展商数量和展览面积均为全球之最,在中国文具出口行业的交易平台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中国(北京)国际供热空调、卫生洁具及城建设备与技术展览会(ISH China),用“一站式”采购理念,把整个厨房卫浴、空调、供热、安装技术所有的产品整合在一起,让房地产开发商、建筑设计师、室内装潢设计师等目标观众所需的一切产品都会在展会上一站式看到。ISH China 2010明年3月将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同期举办很多活动,规模最高的是由欧州最顶尖的供热协会欧洲供热协会和中国集中供热的管理部门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共同主办的中欧供热论坛,是中国在供热领域在标准、节能减排措施上最高层交流的论坛。

委内瑞拉展会项目推介

推介主题:中国工业产品(委内瑞拉)展览会

推介方:国机环球(北京)北京展览有限公司

推介人:韩晓虹总经理

“中国工业产品(委内瑞拉)展览会”2008年首届举办,得到了委内瑞拉外交部、计划发展部、委内瑞拉驻中国使馆、商务处和中国驻委内瑞拉大使馆及经商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中国工业产品(委内瑞拉)展览会现已成功举办两届,在参展商、参展展品、采购商

和合作伙伴方面国际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展览会不断向着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吸引了大批专业采购商到会采购,参展商对展览会的效果非常满意,纷纷表示委内瑞拉市场的空间大,价格好,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很大。今年主要以农机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为主来展示。随着中委贸易和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委内瑞拉已成为我国在拉美地区投资最多的国家。2010年的展会还将为参展企业申请参展补贴,届时准备搞一个中国月,一个月搞一个主题,主要目的是把更多的中国企业带到委内瑞拉去。

日本展会项目推介

推介主题:日本电子高新科技博览会(cEATEC JAPAN)

推介方: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cEc)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有限公司

推介人:关冰对外合作部部门经理

日本电子高新科技博览会(combined Exhibi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简称:CEATEC JAPAN)是由日本两家最主要的商业博览会:日本通信博览会(COM JAPAN)和日本电子展(Japan Electronics Show),于2000年合并而成,合并以后展位面积是6万平米,CEATEC JAPAN已成为日本国内电子、通讯领域最具代表性、最大规模的电子通讯博览会,每年吸引十几万观众到场洽谈、交流。10月6号-10号,cEATEC JAPAN在日本东京千叶幕张会展中心举办。其展会宗旨是体现时代特征的最新科技、产品、系统、软件,最新的成果消息,作为日本以及亚洲最大的信息交流媒介,向世界全球最新的成果,最新动向,向世界展示其活力。

波兰会展项目推介

推介主题:波兰展会项目推介

推介方:北京恒立伟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推介人:任恩杰总经理

凯尔采国际展览公司是波兰发展最快的展览中心,为欧洲的企业家提供了相聚的平台,也推动了波兰及世界各国信息交流和贸易合作,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2008年展览规模占波兰22%的市场份额,有军事用品展、塑料机械展、交通工具展、公共建设展览会等重要展览会。2008年初凯尔采展览公司正式在北京建立其处,由北京恒立伟业国际展览公司负责其全部展览会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推广工作、为潜在客商提供必要的业务联系、组团参展和媒体宣传信息提供等业务。

凯尔采展览公司每年组织50多个展览会,展出面积超过153000平方米,展览会吸引6000多家展商和160000名客商,分别来自56个国际和地区,此外还有160多个来自波兰以外的官方代表团到会。作为2013年波兰东部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凯尔采展览中心设施将更加现代化,展馆面积将再增加6000平方米,另外更新3000平方米的展馆和停车场,还将规划一个容纳1000人的国际会议厅,总规划成本将超过1.6亿波兰兹罗提。凯尔采国际展览中心拥有波兰最现代的展览馆和配套设施,展馆室内面积将增加到近5万平方米。

法国会展项目推介

推介主题:里昂国际博览会

推介方:法国国际专业展促进会

推介人:卢晓成运营总监

法国国际专业促进会每年大约有15个展会推出,在全球内有60多个办公室,有70多个专业性比较强的展览会,如法国的食品展、机械展等。

里昂国际博览会创办于1916年,到现在已经做了90多届,博览会区别于以往展览会,主要是面向公众开放,是法国第二大博览会,获得了“法国博览会”的认证,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获得ISO9001认证的博览会。博览会每年三月份举办,除了进行商业交易外,它可以让参展商“感受”流行趋势,分析市场需求,检验自己的产品。通过博览会优质丰富的内容,对于一些展商来说是一个商业跳板。2009年的里昂国际博览会的展出面积达100000平方米,共有1100名的参展商参展,其中有105名国际展商,参观观众人数达到285236人。展出-内容是和老百姓有关的产品和服务,如家庭日常用品、户外休闲用品等,范围非常广泛。每年都会有国家组团过去参展,比如泰国、意大利已成为这个展会的主宾国。而中国参会比较少。明年展会3月19日29日在里昂欧洲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法国主办方希望一些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产品去参展,中国的参展商能在这个展会上有很好的突破。

印度尼西亚展会项目推介

推介主题:第二十届印尼国际制造机械,设备,材料及金属工具技术展览会

推介方:北京邦企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推介人:李娟项目经理

北京邦企展览公司从1998年成立至今,与主办方奥伟集团是一种战略合作关系,是其在中国的总。目前的项目每年超过50个,包括通讯、广播、石油、包装、塑料、机械、酒店设备、机床展等。印尼制造展,每年12月举办,是印尼当地最大的制造展,被喻为全世界20大制造展之一。展商80%来自海9633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化程度化高,观众多是来自制造行业的专业买家,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制造展其中的一个主题是汽配展,东盟汽车拥有量较少,制造成本较低,近而成为经济前景看好的新兴市场。而印尼汽车市场目前饱有量为530万辆,每40人拥有一个汽车,因此其汽车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时间:8月20日晚

地点:北京国际饭店

作为中国最早服务于中国会展经济的专业刊物,经过15年的发展,《中外会展》杂志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赞扬,拥有大批的理事单位、中外会展俱乐部等,发展至今已有超过二百家的国内知名会员单位。这其中包括了大批的会展场馆、会展主办方、会展服务商和城市会展办。《中外会展》杂志社一直怀抱感恩之心,晚宴上,他们向支持单位颁发理事单位牌、俱乐部成员牌,并且对此次活动的协办单位、支持媒体发送感谢状,答谢这么多年一直支持《中外会展》杂志社的合作单位。

上一篇:幼儿园董事长总结范文 下一篇:董事长总结发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