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文化范文

时间:2023-09-22 09:34:03

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文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音乐;民族音乐教育;教学

在大学生中进行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十分必要,它不仅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民族音乐、民族文化,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以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同时,更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艺术教育形式。

但是长久以来,较之传统音乐,西方音乐在我国音乐教育中所占的比例偏大,久而久之,就会使得我国民族音乐在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甚至造成我国民族音乐失传、遗忘于世的局面。现如今,部分学者已经提出要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倡议,并从各个角度强调了其重要意义。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我也认为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意义不凡,同时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延续中国民族音乐瑰宝,是我国音乐发展的需要。

一、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

1.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弘扬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瑰宝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传唱着独具一格的民族音乐。每个民族音乐都是该民族精、气、神的凝结体,尊重和传播历史文化传统,就是所谓的传承。

假如不了解民族音乐,也就很难了解祖国丰富灿烂的文化与文明,当然也就更谈不上传承与发展。但是,近些年来,我国民族音乐却一直让步于西方的流行音乐,从大众休闲娱乐到专业音乐人士创作,流行音乐似乎更受青睐。部分高校的音乐专业学生甚至对民族音乐知识持一种陌生的态度。优美动听的民族音乐被节奏强悍的流行音乐替代,委婉流长的民族乐器之声被充满宣泄意味的摇滚乐器代替。无论在音像卖场,还是在表演会场,通俗流行音乐的占有比例越来越大。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人群中尤为严重,如果任其发展,那么民族音乐发展的脚步势必会缓慢许多,更为严重的是青少年的漠然可能出现民族音乐传承链条断裂。普及民族音乐已迫在眉睫,高校音乐专业作为音乐教育与研究的主要阵地,传承与弘扬祖国音乐文化是其应有之义。

2.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21世纪中国音乐发展创新的需要

掌握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格与情感,增强民族文化历史与情感的底蕴;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元素、音乐风格的认识和储备,在各元素相互鉴赏、比较、总结中,来培养多维度、跨文化的音乐视野。因此,加强民族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全方位了解民族音乐,可以掌握各类音乐精华特色,提高自身鉴赏和创作音乐的整体水平,还可以推动民族音乐进一步的传承发展。

3.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培养和提高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高等音乐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音乐人才。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的民族音乐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知识、技艺技能,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完善自我人格。比如,我国抗战时期产生的《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革命歌曲,不仅为学生描述了抗战时期的战争场面,也表现了抗战前辈同仇敌忾、不屈不挠、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途径

我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它反映着中华民族历代的风格与特点,是我国音乐中的灵魂。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审美教育,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之成为有文化品位的“文化人”。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遵循音乐学习的规律,选择易于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情感的教材和教法,比如常用的视唱、欣赏、歌曲练习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情感;也可通过讲述音乐创作背景、原因等方法为学生再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三、强化理解民族音乐文化内涵,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1)民族音乐是知识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强烈的内涵意义。民族音乐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累积和沉淀。而教师在民族音乐教育中扮演着引导学生、总结经验的作用,因此教师对民族音乐教育有着不可磨灭的奉献以及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使传统民族音乐的接力棒传承下去,教师需要倾其所有,把自己积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传授知识是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的,其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器乐、乐理、乐谱等基本知识,还要结合曲目为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时代特点、作品亮点、内涵意义等深层方面的知识。教师要循序渐进,在日常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将自己的所学穿插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学生在无形中可以积累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和内涵。除了教师的客观传授外,教师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自愿、积极地投入到民族音乐学习中来,比如教师可以丰富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学习,如让学生反复欣赏、聆听、歌咏、演奏来积累和背唱一定数量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方法,激发学生积累和背唱歌曲的兴趣,使其在大量音乐实践中,积累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音乐是有灵动性的,教师在音乐教学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要以引导学生领悟音乐文化为目的,使学生从整体上去感悟音乐所塑造的形象和意蕴,从而在音乐形象的感染与熏陶中激发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文化素养。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歌唱表演、音乐小品、戏剧舞蹈等形式,把自己对民族音乐意蕴的领悟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学生领悟消化其意蕴后,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音乐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程度,强化其技艺水平,提高文化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把音乐承载的文化内涵传播得更深、更远。此外,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用心去感悟,要穿透音乐,领会音乐背后的形象,进而领略其文化意蕴。使学生逐步形成强烈的文化意识,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文化素养会随之不断提高。

(2)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中培养文化美感。音乐是有情感性的,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确立音乐教学的情感目标,再慢慢地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因素,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最终达到以情感人,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文化美感的目的。

(3)在音乐实践的活动中扩大文化视野。音乐无处不在,只局限于学校课本之内的音乐教学是很短浅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扩展各种类型的音乐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走到民间,走到部队,走到民族色彩浓郁的部落中,与当地民众互动交流,来丰富音乐文化知识,扩大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四、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是我们音乐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让子孙后代了解我们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维护本国家、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从而更好地担当起继承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的重任。我们要不断加强探索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让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我国悠久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永远唱响我们民族音乐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邱?玥.试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J].音乐天地,2005 (3).

民族音乐文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教育

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是人类文化中的瑰宝,我国音乐教育长期以来以西方音乐体系为主,造成了民族音乐教育的缺失,这成为当今音乐教育界的一个关注问题。我作为一名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以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此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

所谓传承,就是要尊重和传播历史文化传统。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风格与情感的载体与镜像。他凝结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与性格。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多姿多彩的音乐文化。不了解这些民族音乐,就很难真正了解祖国丰富灿烂的文化与文明,当然也就更谈不上传承与发展。近些年来,甚至高校音乐专业的一部分学生也对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知识表现出一种陌生的态度,他们听惯了迪斯科节奏,电声磁带和通俗音乐,而对优美动听的民歌,旋律委婉悠长的戏曲唱腔,产生了抵触的情绪,还有每年的招生考试中,演唱民歌、演奏民乐的考生却寥寥无几。在迪斯科、爵士、摇滚等外来音乐的旋律中如痴如醉。这种现象若任其发展,不仅可能造成中国民族音乐的后继乏人,而且很有可能造成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断裂。高校音乐专业作为音乐教育与研究的主要阵地,传承与弘扬祖国音乐文化是其应有之义。

2.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21世纪中国音乐发展创新的需要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增强学生民族音乐的积累和储备,增厚学生民族文化历史与情感的底蕴,使学生在与世界其他异质音乐文化的比较鉴赏中,了解各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跨文化的开放多维的音乐视阈。广泛吸纳各民族音乐的优长,以母语音乐为基础,融汇中西、贯通古今,创作出新的音乐作品。因此,在音乐专业的教学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并进而推动当代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3.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培养和提高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修养。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一点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高校音乐专业不仅仅是技艺型人才,更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音乐人才。因为音乐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教育,技艺教育,更是一种审美教育、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民族音乐浓缩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风格、情感,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我国抗战时期产生的《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太行山上》……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抵御外侮、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通过对《长征组歌》、《梁祝》等作品的学习,可以加强学生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为民族音乐发展奉献自己的热情,它对于完善学生的自我人格,培养其审美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途径

1.应在理念上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在大纲、教材和教学方面应形成系统化和科学化。从一个学校的整体看,教材和大纲可以反映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极为丰富的音乐,应该将这些优秀的传统音乐的精华和风格编入教材,传授给学生。并将民族音乐作品的学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安排足够的课时。只有突出了民族特色的教材,才能使我们高校的教学更具有民族化,有价值,立得住,更容易被承认。当然,这里并不排斥世界各国的优秀音乐,同时还应该在吸取外国的民族音乐精华中来进一步充实自己。

2.在具体的教学中,民族音乐的教学应表现在各个学科上,如在声乐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演唱一些民歌,浏览大量的我国优秀的民族歌剧;在舞蹈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学习一些民族民间舞蹈,或尝试民族歌舞的编导;在和声课上,尽可能多解析一些民族调式;视唱练耳教学中,让学生多演唱民歌或具有民族调式的乐曲;在民族民间音乐课上,让学生广泛浏览、演唱民歌和戏曲音乐;在器乐选修课上要让学生多选学民族器乐,并建立民乐队,开设民乐合奏课。从情感上加深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和兴趣。

3.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要通过演唱,演奏技能的培养,使学生从技术上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特异性,而且还应通过对作品创作背景内在情感、音乐结构的分析、引导学生从深层次上理解民族音乐,体会其中所蕴藏的精神文化内涵。由表及里,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尊重和传承音乐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感。

三、结束语

作为音乐教育者,应志在通过音乐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维护本国家、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从而更好地担当起继承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的重任。我们要不断加强探索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让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我国悠久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特里斯[M].沃尔克.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

[2]陶敏霞.中国钢琴作品教学与欣赏.陕西人民出版社.

[3]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人民音乐出版社.

民族音乐文化范文第3篇

一、学习民族音乐的意义

民族音乐是民族对美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民族音乐所具有的内涵来自于优秀的民族文化,因此学习民族音乐,不但可以欣赏优美的音乐,还可以学习到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创造来源于民族的社会生活,是民族社会生活真实的写照,因此学习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可以感受到民族的精神,同时在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还能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民族音乐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除此之外民族音乐的凝聚力,自豪感、有较强的民族文化作为支撑,民乐往往是音乐家民族精神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民族音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民族精神,争强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创新民族音乐教学的措施

(一)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课堂音乐教学内容

民族音乐的教学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例如: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将经过整理改编的民歌、民族器乐演奏、民族歌舞等有效地结合起来,丰富课堂音乐教学,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综合教学。在课堂上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一边学习民歌一边学习民族舞蹈,边歌边舞;可以在学生会唱民歌后,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民族乐器演奏;还可以课堂开展各种各样的的音乐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民族音乐教学延伸到课堂外,例如:老师带领学生到操场或者空地上进行民族乐器演奏,民族歌舞表演。通过唱奏结合、唱跳结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民音乐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民族音乐,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

(二)举办民族音乐课外活动,活跃民族音乐教学环境

传统的民族音乐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课堂教学的需求,为此需要创新民族音乐教学方法,因此结合学生的性格以及个人的差异,老师可以利用各种课外活动时间,举办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活动,估计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提高民族音乐教学的效率,例如:可以组建一些课外兴趣小组,组织一支民族音乐演奏队,还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板报宣传一些民族音乐,在学生课间休息时,播放一些精选的民族音乐歌曲,营造一个学习民族音乐的良好环境,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民族音乐活动,例如:民族歌舞会、民歌歌唱会,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民族音乐活动的平台,提供一个良好的民族音乐教学环境。

(三)利用社会民族音乐活动,感受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除了在课堂教学意外,还可以利用社会上各种民族音乐活动,民族音乐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育体系,因此利用社会上民族音乐活动是创新民族音乐教学,让学生进行民族音乐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老师可以征求学校的同意,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民族音乐活动,从各种民族音乐活动中,学习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例如:参加民族节庆、民族歌舞比赛、民族音乐演奏,以及各种各样的闵姝活动,通过社会上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活动,为学生民族音乐的学习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民族音乐活动,让学生融入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环境中,从中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

三、结语

创新我国的民族音乐教学,创新我国民族音乐教学的制度。对我国民族音乐教学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还需要从事的民族音乐教学的工作者们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探索,让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下来,弘扬我国我国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文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民族音乐文化;感悟;聆听;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0-0086-02

[作者简介]张萍,淮南市大通区第三小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也明确提出,弘扬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的摇篮。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中小学音乐教育摆在了重要地位,在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体现音乐的教育功能。试想,如果我们忽视对中华民族音乐的传承,大家都不愿意学胡、笛子,都学习钢琴、小提琴,那么长此以往,我们几千年来的音乐文化还会有人了解吗?我们还能谈得上有民族精神吗?所以,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肩负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那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该怎样做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自己深刻的感受。

一、抓住音乐本身,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其民族性

纵观音乐史,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都是各个国家中最杰出的音乐大师的作品或是具代表性、民族性的作品。例如俄罗斯的“强力集团”,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临终前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的作曲家――肖邦,他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被舒曼称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心系祖国,创造出享有世界声誉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他还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波希米亚新音乐之父”。又如我国江苏的《茉莉花》,新疆大型的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湖北的《龙船调》等,也是各具特色,都带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这些都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并流传至今,足以证明民族的才是最具特色的,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当今,很多歌曲都采用了民族音乐元素,如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就采用了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的片段。就连美国大片都开始采用“中国元素”,这足以说明,中华民族的音乐已经走向世界。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弘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让其融入课堂、融入生活、融入灵魂。

二、以小见大,于细微之处见真知

一提到“民族性”,人们往往觉得话题太大。其实,它无处不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抓住音乐本身,以小见大,引导学生体会民族音乐所蕴含的民族性。

例如,歌曲《长江,我的家》中唱道:“……长江是我的家,长江是我的妈妈,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长江长江是我的家,长江是我的妈妈,心里装着妈妈的爱,走遍天涯想着家……”华夏儿女心怀祖国,心系母亲河之情溢于言表。教师在教学中如能稍加点拨,民族大爱的教育就在这小小的音乐课堂中缓缓流淌,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又如歌曲《嘎达梅林》,这是颂扬蒙古族英雄的歌曲。教师可借助教授这首歌曲的机会整合资源,在课堂上呈现蒙古大草原的辽阔与壮观、草原儿女的豪放与热情,以及蒙古勇士为了保卫疆土如何英勇奋战……自然地展现出中华大地多样的民俗风情及英雄的形象,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蒙古族民歌长调、短调的特点。学生们既感受民族精神又学习音乐知识,这不正是我们课堂中所追求的吗?歌曲《爱我中华》,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素材,其中“赛”,具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教师可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同时,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领悟到不同民族的人们携手共创美好家园、共建祖国美好明天的伟大创举。这样,教师就很自然地把民族性的话题进行了渗透。再如歌曲《乡间的小路》,教师可让学生尽情畅谈自己的家乡,由小家及大“家”,让学生领悟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教育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传承者应为祖国兴盛而努力读书。

三、合理利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

音乐擅长于传达情感,有强烈的感染力、表现力。如果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会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人的内心情感,达到教育、传承、弘扬的目的。

例如,教授《小燕子》时,可利用动画音乐去让学生聆听音乐、辨别音色,同时也可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学会珍惜,不要浪费粮食,长大了要报答和孝敬父母等。这些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将之在课堂中有机渗透,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容易,比单纯的说教效果会更好。同时,可加上教师自编的律动节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悟人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在欢乐中陶冶情操。但要注意的是,课件不能看起来很热闹,而律动节奏不协调。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能够有效地促进目标的达成才是有效的手段。

教师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观看动画、阅读故事、欣赏电影电视等,辅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并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四、面向全体学生,为创新而传承,为传承而创新

在音乐课堂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并不是让学生都去学胡、笛子等民族乐器,而是让学生去了解、学习我国拥有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只有在了解、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去创新,才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让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例如,民族歌曲的调子高,很多同学没有嗓音条件,故学习的兴趣不浓,这阻碍了民族音乐的发展。教师可将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嗓音条件对学生分组进行教学,帮其选择不同的民族音乐,再结合流行音乐通俗易唱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其主动接触、互相影响,直至学生们爱上民族音乐。

每一位学生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学习音乐、感受音乐。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利用音乐“润物细无声”的功能让音乐成为传承与创新的纽带,带领大家共同在浩如烟海的音乐中寻找民族的根基。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传承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是每一位音乐教师身上的责任。教师只有做好传道者,才能为弘扬民族音乐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而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主人,只有充分了解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程,了解了祖国文化的根,才能去弘扬、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才能成为未来的继承者和创新者。

参考文献:

[1] 吴斌,金亚文.音乐课程改革新的里程碑――《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深度解读(四)[J].中国音乐教育,2012(7).

民族音乐文化范文第5篇

文化的传承需要载体,民族音乐的传承同样也需要载体。在当今的民族音乐传承过程中如何选择载体,究竟以什么形式作为民族音乐传承的主要载体,是摆在广大音乐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于民族音乐的重视,其传承在众多音乐工作者的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对于整个民族音乐领域的传承而言,还需做出很大的努力。现今,由于学校的不断增多,需要将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载体放在学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校将会是民族音乐传承的主要载体,也必将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今后,学校音乐教育将会是非常重要且非常强大的载体,而音乐教育师资力量更是这个载体中的重要因素。在师范院校学习中,应当摒弃原有学习体制,真正将民族音乐文化作为学习重点,而不是沿用原有的“欧洲音乐为中心”的学习体制,让毕业后的每位教师能够真正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给每位学生,让其真正了解民族文化,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感受民族音乐的正能量。只有做到这一点,民族音乐才会真正传承下去,而不会因为师范院校学习方式、学习重点的转移而最终功亏一篑。在当今学校的音乐学习中,应当将民族音乐中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充分展现在教材当中,将具有代表性的以及积极向上的曲目、曲调编入教材中,让每位学生从接触音乐开始就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从中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根据各个地区民族音乐的不同,除了接受国家统一编制的音乐教材外,还可根据自己民族的音乐编制教材,让学生能够在民族环境中将民族的、原汁原味的音乐真正传承下去。通过国家规定教材和民族地区编制教材的相互结合,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世界的东西,还可以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同时根据世界性的、其他民族的文化促进本民族音乐的发展。这样不仅有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同时还从根本上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民族。

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需要营造健康稳定的环境氛围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习环境是重要因素,如何营造有利的环境氛围是民族音乐得以传承的重要因素。在教材编制过程中,可以将地方特有的戏曲、民族乐器演奏、民族舞蹈编入教材中,只有贴近生活的教材才会让学生真正贴近实际、感受民族力量。此内容不仅具有一定的欣赏力,还会真正让学生懂得民族文化的可贵,从而激起学生传承民族音乐的责任感。然而,在民族音乐教材的编制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将所传承下来的音乐全部编入教材,应当选取积极向上、具有强烈民族气息的音乐编到教材中,还应结合实际,将时展特色添加到民族音乐教材中,从而真正符合学生的发展环境,让其能够爱上音乐课,爱上民族音乐,在音乐当中感受美、感受大爱、感受民族的力量。在学习手段上,随着现代化学习的不断发展,其模式已经在其他课程上对学生学习有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提高兴趣,不断进步。然而,学习资源的提高也使得众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浮躁心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给音乐教育工作者带来难题,因此,教师在音乐学习中应当正确引导学生正视社会,避免将商业化、利益化的东西带入到课堂中来,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兴趣。在音乐学习中,学校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音乐学习氛围,同时可以通过相应的校园活动使学生接受民族音乐教育,通过设置民族音乐比赛、民族音乐交流会等手段,充分创造民族音乐的氛围,展现每位学生的才能,让其在互动中不断感受民族音乐,在相互之间的交流中学好音乐,从而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更好地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本文来自于《民族音乐》杂志。《民族音乐》杂志简介详见)

三、用创新的思想来保证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当今,民族音乐的发展令人惋惜,不得不让每位音乐工作者深思,如何让民族音乐真正得以复兴,是摆在音乐工作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民族音乐想恢复到以往的盛世不是不可能,但需要具有时效性的创新来推进民族音乐的传承。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民族文化的复兴,然而这个复兴不仅是传统的民族音乐的复兴,更是整个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在音乐传承的过程中,应不断学习先进的音乐文化,并加以创新,从而实现多元化的音乐发展模式,真正将我国民族文化瑰宝的精髓发展下去,并在不断创新中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这是我们应当踏踏实实走的一步,也是更好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手段。

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应组织好课外民族音乐活动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也是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学校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做好学校内部的学习是必须的,同时还应添加一些课外民族音乐活动、文娱活动,逐步将民族音乐的教育课堂转向社会,让大众对民族音乐进行选择,并且能够让学生真正在社会活动中感受音乐带给人们的力量,通过采取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广大社会群体欣赏音乐,还会在活动过程中真正将民族音乐普及下去,从而在不断交流中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这也会将全国各地民族音乐的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五、结语

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元素。音乐的传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使命,在学校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去感受民族音乐、欣赏民族音乐,并根据当今发展现状将民族音乐在新的改革体制中发展下去,让真正的、民族的东西得以传承和发扬,这将会是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并将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民族音乐文化范文第6篇

【关键词】贵州;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发展;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103-01

一、贵州多元性的民族音乐文化

贵州多山脉,总的来说是一个山区,但是每一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理面貌,其气候、地势都大不相同,这种地理生态环境使贵州人民主要通过夏种秋收的农耕方式来获取经济所得,因此他们骨子里都有一种实用价值,而这种价值取向造就了贵州人民豪爽、正直、粗犷的民族性格,使他们更容易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容纳外来的民族文化,因此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许多民族就开始在这里生存、发展、分裂、消失、融合,使贵州成为我国民族聚居最多的省市之一。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民族环境使得贵州的民族音乐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

首先是不同的民族文化因为地域的差异而呈现出来的多元性。在古代,氐羌、百越、濮人以及苗瑶四大族系交汇的地方就是贵州,再加上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长期实施“土流并治”的历史,使贵州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多元、多彩和相对稳定的特点。各个民族因为迁徙和流动,分布在贵州的各个地区,形成了如今“大杂居,小聚居”、“既杂居,又聚居”的分布状况,它们受周围特定的环境、历史文化以及的影响,都各自拥有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可以说贵州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十里不同风”的特点,如此多元又共生共存的民族音乐文化即使是在世界范围中也是不常见的,因此它是全人类不可多得的瑰宝。

其次是由于地域差异,同一民族音乐文化呈现出来的多元性。地理环境的差异和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的影响使得贵州的音乐文化即使属于同一个民族也会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方式。以苗族芦笙和苗族古歌为例,在西部,苗族芦笙大多是歌颂苗族人民在险恶困苦的社会自然环境中坚强睿智的民族个性以及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因此它的歌词内容多是迁徙和战争,曲调低沉顿挫,但是舞姿的技巧性却很高,而在黔东南,苗族芦笙大多是欢快洒脱的,因为它描述的是热烈的、开心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生活场景以及人民热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西部的苗族古歌大多词调凄清悲壮,因为它描述了战争与迁徙中的残酷、颠沛流离和背井离乡;黔东南的苗族古歌大多古色古香、庄重优雅,以描述古代的社会生活为主,内容相当丰富多彩。同时,即使是同一地区同一民族的民族文化,也会因为其表达内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格调,如苗族情歌抒情婉转,具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丽阴柔之美,而它的飞歌、古歌以及木鼓舞等却有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阳刚之美。

二、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任何一种东西如果没有了实用价值,那它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民族音乐文化也不例外,因此我们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现代文明对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保护、传承与发展。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多元的民族音乐文化给贵州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极大地引起了外界人们的好奇心。再加上贵州的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使得贵州向外界打开了大门,大力发展旅游业,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的确,新鲜独特的旅游资源使贵州的旅游业蓬勃发展,但是,旅游业在给贵州带来大量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其原有的生态环境以及文化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使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外来旅游者裹挟而来的现代文化对传统的民族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使之出现了衰退、萎缩和流失的现象;其次,部分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在文化经济中迷失了自我,一些歌曲、舞蹈、活动越来越向着迎合游客口味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一些祭祀活动和节日活动,再也没有了原先的那种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一种纯粹的商业产品,使很多的民族音乐文化变得不伦不类。因此,我们要在坚持民族音乐文化本质的基础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结合现代文化和现代文明对其进行创新,使民族音乐文化在创新中得到发展,从而符合现代大众的审美观,以此来吸引全球不同的人来欣赏和传扬贵州民族文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环境造就了其多元化的民族音乐文化。然而,旅游业对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大肆开发,使其有可能面对衰退甚至是消亡的危险,因此我们一定要注重结合时代特点对其进行创新发展,使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发挥出其特有的魅力,从而让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不断传承下去,造福子孙后代和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吴太祥.贵州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抢救、保护述要[J].音乐时空,2013,(04):66.

[2]刘琳.分析贵州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承[J].音乐大观,2011,(11):15.

作者简介:

民族音乐文化范文第7篇

关键词: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戏曲艺术;课堂教学

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年的盛衰荣辱,在日益深化的国际交往中,民族文化意识也越来越强。正所谓“最民族的,才是最世界的”。本世纪初,各项抢救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运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曾经争奇斗艳的各种地方戏曲也在漫漫寒夜嗅到了春的气息。

中小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教学理念,戏曲――这朵艺术百花园的奇葩走进了校园。如何“弘扬民族音乐,让戏曲艺术在中学生心海远航”是摆在一线音乐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此,我将在教学工作中的些许体会呈上与同仁们交流。

一、教师的素质是传播戏曲艺术的关键

戏曲艺术是精美的,高中生的思维是敏捷的,但他们之间却是陌生的。教师必须有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的积淀,热爱戏曲才能让戏曲艺术在学生心海扬帆远航。

戏曲文化博大精深,提高音乐教师的戏曲文化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组织教师进行戏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以及和戏曲教学相关的各种比赛或观摩等活动,让每位音乐教师都能参与其中,熟悉戏曲艺术的基本常识,并有一定剧种、剧目量的欣赏与学唱。另一方面,教师的个人努力必不可少。我们必须坚持自觉地、长期地学习,将戏曲文化融入自己的血液。常言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音像资料中那些艺术家们精彩的表演,非我们现在努力所能企及,但我们是课堂的主导,占有“地利、人和”等有利条件,所以,不算完美的演唱也能在学生的心海激起千层浪,带给他们强烈的震撼和积极的影响。

二、师生携手重建戏曲教学内容新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生在说、唱、演的互动中,将已有的戏曲知识重组,以旧带新,新旧链接,重建戏曲教学内容新编。

比如,戏曲常识教学,用传统的讲述法,无论老师讲得多系统都难入学生法眼。而如果老师能创设知识竞赛等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戏曲常识顺势利导,师生共同梳理出系统的知识体系,一部分学生提供的信息成了大家共同学习的内容,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当然,这对音乐教师的知识储备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能够接受学生传来的知识,并安排合适的位置。比如,剧种、剧目、代表人物、经典唱段等,并及时板书,生成一定的框架结构,再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补充,完成戏曲常识的教学。

三、经典选段是学生探索戏曲航程的灯塔

戏曲是综合艺术,它集文学、音乐、舞蹈、杂技、武术、美术等于一体,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一招一式皆见功夫。

精彩的舞台表演能照亮学生的双眼。例如,湘版高中音乐鉴赏课本上豫剧《七品芝麻官》选段“锣鼓喧天齐把道喊”,唐成的扇子功、帽翅功和“颠轿”等的精彩表演,配上热闹诙谐的音乐伴奏,像磁石一样紧紧拖住学生的耳目。尤其县太爷的扇子功与现代学生中流行的转笔技巧异曲同工,精湛的技艺让学生赞叹与惊羡;又如《三岔口》,台上英俊的武生(任堂惠)与身手利落的武丑(刘利华)精彩的表演,让我们真切地感觉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的惊险打斗,让观者无不凝神屏气,如临其境!更有当年梅兰芳先生在《天女散花》中的长绸舞,让星光大道走出的李玉刚赢得多少热烈的掌声与喝彩!

脍炙人口的精彩唱段能传递积极思想,点亮学生情感的火花,增强学生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如,京剧《智斗》唱段中阿庆嫂与刁得一、胡传奎紧张、激烈的斗智斗勇,鲜明的人物塑造以及慷慨激昂的演唱也一样能吸引学生;还有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唱段歌颂的女子自强、自尊的思想无时不让女同胞们扬眉;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呈现的浪漫爱情更是让天下男女无不向往!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以“聆听”为主,但“唱”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方法。学生在一字一句的学唱中更能咀嚼戏曲醇厚的韵味,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情。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唱段,以便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学生点我来唱,或是我唱让学生听辨,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选择学唱。我的精心“翻版”加上经典的“正版”音像资料,逐字逐句学唱,戏曲的种子就在学生的心田悄然播下。

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戏曲传承不竭的动力

中华民族要想立足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就必须保持独特的自己民族特色,戏曲艺术恰恰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但戏曲艺术的现状和未来令人担忧。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戏曲剧种在1959年统计时有360多种,到1982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公布时为317种,而200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完成的《全国剧种剧团现状调查》记录,现存剧种仅剩267种,且有一半的剧种仅有业余演出!面对这些数据,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学生不该、也不会无动于衷!

“弘扬民族音乐,让戏曲艺术在中学生心海远航”,音乐课堂只是一个起点,学生传承戏曲文化的社会责任感,才是决定学生继承与弘扬传统民族文化行程的强大动力。青年学生的世界观正在形成,只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虔心搭桥,古老的戏曲文化与现代中学生之间就没有不可跨越的横沟;只要我们引导得当,学生定会将我们民族戏曲文化继承并发扬光大!

民族音乐文化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文化;小学音乐教育

中国分类号:G623.71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作为世界文化中的一份子,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但民族文化不是永恒的,玛雅文化、巴比伦文化,从古自今,多少民族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流星划过夜空,诞生过美丽的光芒,却最终消逝。而我们中华文明,经历五千年,依旧生机勃勃,就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不断传承并发扬着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必须传承下去的。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更应该在学生的思想启蒙阶段对其进行良好的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如何做好小学生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给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先让学生接近民族音乐

1、让家长不要盲目打造童星儿女,而是重视学生的内在养成

近些年,伴随着各类电视选秀节目日益火爆和网络媒体的大肆渲染,流行歌曲不仅是在成年人的世界大行其道,更是对祖国少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部分少儿节目中的少儿明星完全是按照成人明星的样子去打造的,表演的歌曲也大多数为流行歌曲、爱情歌曲,鲜有民族歌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下人们躁动的、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大人们只想把孩子包装成一个全民偶像,想要让孩子成为中国的小甜甜布兰妮,中国的贾斯丁比伯,忽略了对孩子音乐文化的教育。这样的音乐,这样被孩子们演唱出来的歌曲,是没有灵魂的,空洞的,对孩子日后的发展也不一定是积极的。殊不知伴随着布兰妮和比伯成名后的,是不断的花边与丑闻。所以,要对学生的家长说明道理,要让他们知道学生的健康心理、内在文化学识和素质气质是放在培养学生第一位的。这样,老师和家长在教育方面达成共识,就为日后的民族音乐文化教育迈出了良好的第一步。

2、找出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交点,引导学生接触民族音乐

一开始就灌输学生纯正的民族音乐,肯定不会立刻被学生们认知。试想你一上来就放段京剧,或是来段春江花月夜,学生们肯定是听得一头雾水。所以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理解能力,慢慢发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听一些蕴含民族音乐元素的流行音乐,比如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中国功夫》、《男儿当自强》等等,让学生们不知不觉中先感受民族音乐元素,再由老师提点,让学生们对民族音乐是大概怎么样的一种东西在脑海里有个初步的模糊的意识,那可能是一段好听的,但是又有一种特殊特点的旋律。

二、进一步介绍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1、结合历史背景,介绍民族音乐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大国,但是这五千年的路是曲折的,介绍民族音乐,首

先要从大局出发,介绍大家人人都熟知的歌曲。笔者认为,国歌是最好的切入点,可能大家会认为国歌不是传统的民族音乐形式,是近代音乐。但是,国歌的创作背景和里面包含的民族精神,却是教育学生们最好的材料。当五千年历史的国家站在悬崖边的时候,当我们祖国母亲饱受欺凌的时候,是义勇军进行曲,是“起来”的一声呐喊,唤醒了沉睡中的巨龙。学生是最感性的、最单纯的、是最善恶分明的。笔者每次介绍国歌的时候,都会有学生感动流泪的。国歌可以让学生们知道,歌曲中也是有一种力量的,有一种中华民族的力量。他们会渴望探索这种力量,会对我们的民族音乐产生兴趣。

2、介绍民族音乐的多样性

我国是有着五十六个民族,三十四个行政区,十三亿人口,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国。不同地域不同种族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可以挑选部分给学生介绍。如福建民歌《爱拼才会赢》,词曲中表现出海边人民的不羁与坦然;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柔美,具有典型江南特色;陕北信天游,唱腔高亢悠长,释放了黄土地的洒脱;新疆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别有一番独特韵味……

除了民歌,各地还有不同的戏曲可以给学生们介绍,如国粹京剧、天津评剧、上海越剧、江苏昆曲。笔者所在的安徽则有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多种戏曲。

民乐乐器也是多种多样,吹奏类的有笛子、萧、笙、唢呐、葫芦丝等;弹奏类的有古琴、古筝、琵琶、二胡等;打击类的有扬琴、锣、鼓、铃等。

通过一系列的讲解,让学生们知道了我国有那么多种类民族音乐,可以让学生自由欣赏或学习自己的兴趣所在。

3、剖析民乐背后的文化故事

欣赏《茉莉花》时,可以告诉学生歌曲通过描述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的感情,也间接的反映了江南人民恬静的生活环境;欣赏《二泉映月》时,可以告诉学生们阿炳的人生故事,和其身残志不残的不屈性格;欣赏《东方红》时,可以将伟大领袖带领人民翻身做主人的伟大事迹讲述给大家,告诉学生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总之,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更要深入了解歌曲表达的意义和歌曲的创作背景,这样才能真正领会民族歌曲文化的真谛。

4、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歌教育

可以开展“第二课堂”,组成民歌合唱团或者民乐演奏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特长,在学校大型活动中向全校师生展示,既增强学生信心,又传承了民族音乐。还以开展“民歌故事会”活动,让学生们互相传播民歌背景故事,提升学生向上的民族精神。

民族音乐文化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创新 民族音乐 教学 弘扬

创新民族音乐文化教学,改善现在民族教育的制度,可以说是保护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最近几年来,虽然不少音乐专家不断学习西方民族音乐的教学制度。希望能从中借鉴到适合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的体系制度。然而,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笔者结合民族音乐教学的特点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创新民族音乐教学的措施,希望能给从事民族音乐教学的教师们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学习民族音乐的意义

民族音乐是民族对美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民族音乐所具有的内涵来自于优秀的民族文化,因此学习民族音乐,不但可以欣赏优美的音乐,还可以学习到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创造来源于民族的社会生活,是民族社会生活真实的写照,因此学习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可以感受到民族的精神,同时在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还能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民族音乐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除此之外民族音乐的凝聚力,自豪感、有较强的民族文化作为支撑,民乐往往是音乐家民族精神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民族音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民族精神,争强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创新民族音乐教学的措施

(一)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课堂音乐教学内容

民族音乐的教学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例如: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将经过整理改编的民歌、民族器乐演奏、民族歌舞等有效地结合起来,丰富课堂音乐教学,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综合教学。在课堂上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一边学习民歌一边学习民族舞蹈,边歌边舞;可以在学生会唱民歌后,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民族乐器演奏;还可以课堂开展各种各样的的音乐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民族音乐教学延伸到课堂外,例如:老师带领学生到操场或者空地上进行民族乐器演奏,民族歌舞表演。通过唱奏结合、唱跳结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民音乐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民族音乐,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

(二)举办民族音乐课外活动,活跃民族音乐教学环境

传统的民族音乐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课堂教学的需求,为此需要创新民族音乐教学方法,因此结合学生的性格以及个人的差异,老师可以利用各种课外活动时间,举办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活动,估计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提高民族音乐教学的效率,例如:可以组建一些课外兴趣小组,组织一支民族音乐演奏队,还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板报宣传一些民族音乐,在学生课间休息时,播放一些精选的民族音乐歌曲,营造一个学习民族音乐的良好环境,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民族音乐活动,例如:民族歌舞会、民歌歌唱会,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民族音乐活动的平台,提供一个良好的民族音乐教学环境。

(三)利用社会民族音乐活动,感受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除了在课堂教学意外,还可以利用社会上各种民族音乐活动,民族音乐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育体系,因此利用社会上民族音乐活动是创新民族音乐教学,让学生进行民族音乐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老师可以征求学校的同意,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民族音乐活动,从各种民族音乐活动中,学习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例如:参加民族节庆、民族歌舞比赛、民族音乐演奏,以及各种各样的闵姝活动,通过社会上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活动,为学生民族音乐的学习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民族音乐活动,让学生融入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环境中,从中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

三、结语

创新我国的民族音乐教学,创新我国民族音乐教学的制度。对我国民族音乐教学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还需要从事的民族音乐教学的工作者们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探索,让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下来,弘扬我国我国民族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张黎红,尹爱青.论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民族音乐文化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多样性

民族音乐能够很好地反映各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及审美情趣,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广西是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其民族音乐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广西的乡土气息、生活气息、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及历史文化背景,所以对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将针对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可行的加强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一、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存在问题及发展现状

广西在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如《八桂大歌》《侗族大歌》等,都具有世界影响力。但是,我们依然清醒地看到,在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发展上,还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其中最大的因素之一就是现代的审美价值的偏移与冲击,致使传统的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得不到现代多数人的重视与理解,不能正确认识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真正内涵与魅力。价值审美的偏移造成了其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不能很好地进行下去,有很多的民族音乐曲种都已经濒临灭失或是面临着改变[1]。并且现代的人们很难体会到民族音乐背后的历史文化情感,不能体会到劳动人民在那个时代积极热情的思想感情。同时,在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上,对于其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教育与宣传工作仍然不到位。除去相对主观的因素,再来谈论客观的因素,事实上,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存在很多困难,不仅仅是很多的传承人因为年岁较高,部分已经离世,年龄较小的传承人也很难完全传承到民族音乐全部内容。并且政府也没有对此有可行的具体措施。所以政策的不健全也是广西民族音乐文化较难保存的重要原因。而且广西的民族音乐能够体现在方方面面,不仅仅是情歌、民歌,还有民族乐器,基本的戏曲曲调等,像民歌这种即兴程度较高的民间艺术创作,拥有很大程度上的随意性[2],曲调可多达数千种,还有不同的声部与不同的唱法,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对广西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确实有很多的困难。

二、加强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一)做好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教育宣传工作

正视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内涵对保护传承好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明的形态而客观存在,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下劳动人民的情感与经历,这里包含着人们的集体智慧与审美情趣,必须要在思想层面上,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改变,通过做好对于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教育宣传工作,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基于情感层面上分析,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是因为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的是基于人民群众的情感理解[3],才能使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得到保存。所以对于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传承的教育宣传工作也需要将重点放在呼吁人们情感理解上,体味历史文化人文韵味,体味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与博大。通过与当地群众艺术馆等多种机构团体建立联系与沟通,举办形式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活动,从而促进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教育宣传工作。每年举行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三月三”少数民族民间艺术活动等,就是极好的宣传方式。

(二)建立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传承机制,完善政策支持

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很难进行保护与传承的一个原因是体制的不健全与政策的不完善,往往在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中,老传承人要将文化传承给新传承人,传承人往往要进行很长时间的学习,传承人在一定程度上物质条件得不到保障,所以在一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的观念中,受现代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下,会觉得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并不是一件“有发展的事情”。致使传承人数量减少,许多民族音乐文化元素面临着消亡。所以,我们必须要完善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传承机制,不仅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上的法律法规,更多的还有人文关怀上的法规与政策的出台,从而促进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4]。

(三)拓宽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渠道,丰富保护与传承手段

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不仅仅是传承人世世代代传承这一种方式,还可以利用多种传承保护手段及途径,利用学校教育平台,拓宽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理解的群众基础[5],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教育,除了学校,社会上也应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针对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小到家庭教育的民族音乐文化渗透,大到社会组织机构中专业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都必须要拓宽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渠道,广西民族音乐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下去。

(四)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完善广西民族音乐艺术文化数据库

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们应该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去完善广西民族音乐艺术文化的数据库。因为民族音乐文化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某些方面也与民族舞蹈及民族风俗活动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完善广西民族音乐艺术文化数据库的同时,也是在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体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促进关系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这种方式同时也能够促进广西民族音乐的综合收集,无论是民间歌曲还是民族戏曲乐器,都能够完整记录在数据库之中,资料与音频素材都能够成为促进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建立数据库,使得民族音乐能够得到更多形式的保存弘扬,方便群众进行借鉴与学习,对促进广西民族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加强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交流,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和整理

在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上,相关的文化组织应该定期召开相应的民族音乐文化交流研讨会,邀请各个领域的民族音乐艺术家进行综合讨论、研究[6],从而对广西的民族音乐进行挖掘、整理和推广,使得宣传工作渗透到群众当中,举办学术研讨会及文化研讨会,促进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人深入群众中去发掘优秀的民族音乐元素,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六)注重音像制品的流通及民族音乐的社会阶层拓展

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还需要依赖于相应的物质载体,而音像制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当这种载体,促进民族音乐文化深入群众中,仅仅依赖人民群众及少数民族同胞间的口口相传,并不能完整地进行文化传承,将民族音乐以CD等形式在市场流通,能有效地扩大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群众基础,增强人民群众对于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同时,民族音乐文化的产业化趋向也是一种促进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方式。

三、结语

在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上,我们任重道远,现今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中的一些重要元素面临着消亡和冲击的风险,所以我们要注重加强人民群众的民族文化情感的培养,通过做好对于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教育宣传工作、建立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传承的机制,完善政策支持、拓宽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相应渠道等多种手段,促进广西民族音乐的发展,促进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

[1]刘敏敏.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D].沈阳师范大学,2013.

[2]崔迎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电视媒体中的传播、发展与变迁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3.

[3]杨曦帆.音乐行为中的民俗文化——从音乐人类学看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音乐探索,2012(2):59-65.

[4]牟华.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民族音乐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1):57-60.

[5]杨民康.音乐形态学分析、音乐学分析与民族音乐学分析——传统音乐研究的不同方法论视角及其文化语境的比较[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1):69-79.

[6]李松,樊祖荫,张欢,萧梅,谢嘉幸.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反思——“第三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J].中国音乐学,2013(1):12-23,1.

上一篇:总包工程管理范文 下一篇:土地市场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