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网范文

时间:2023-02-24 02:30:26

美文摘抄网

美文摘抄网范文第1篇

一代又一代的语文老师都会向学生传达这样的观点。但是,认真探究起来,因为没有有效的具体的措施,这话和没说有什么不同呢?就拿“多读”来说,如何才能让学生实现“多读”呢?因为条件限制,许多学生手中并无足够的、优秀的可读物。尤其是农村学生,家中极少订阅、购买书籍。不要说“多读”,虽欲“少读”,亦不可得。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也开始投入使用。阅读课也开始走进课程安排。无书可读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如果没有认真的规划,到位的要求,及时的检测,学生只是随意地浏览,茫无目标地阅读,极容易使阅读课流为形式,甚至变为消遣。那么,阅读课究竟应该怎样上?

通过与语文老师的交流,与学生的沟通,自己上阅读课的实践,我对如何上好阅读课有了一些体会,一些思考,一些总结,一些方法,想与大家分享。

我把阅读课的组织分为三个步骤。

一、读

阅读课当然首先要读。

读的过程中,应解决好两个问题。

1、内容的选择

古人云“开卷有益”,其实在劣质文字泛滥,鱼目混珠的今天,这句话已不再是真理。读不好的文章,犹如吃饭吃到一只苍蝇,不仅没补充营养,还让人恶心呕吐,受到伤害。所以阅读时首先要选择优秀的、经典的、文质兼美的作品。这样,阅读才是有效的,良性的。我们才能从中品味语言之美,汲取思想精华。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分清作品优劣的能力有限,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特别是对一些有争议的作品,教师要结合现实,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阅读观、人生观。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语文组老师们的认真筛选和精心推荐下,《美文》《读者》《青年文摘》《中学生阅读》《意林》《中华活页文选》《阅读与鉴赏》《思维与智慧》《演讲与口才》《微型小说选刊》《快乐阅读》《青年博览》《博客》《中外书摘报刊荟萃》《作文与考试》《共同关注》等是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精品。

2、阅读方式和阅读时间的选择

选择了好书,仍不是解决了所有问题。并不是所有好书都适合在阅读课上读。有的老师建议,可以让学生用半年或一年时间,利用阅读课认认真真,完完整整读一本经典名著,比如《红楼梦》,理由是这样的好书“读一本胜过读一百本”。

我不认同这种观点。

道理很简单:某种维生素对人体再重要,但如果你长期只补充这一种,人仍然会营养不良。

对中学生来说,那些应该精读的经典名著,可以放在假期读。阅读课上的阅读,应以短小精悍为主。一节课的容量应该大一些。书籍的品种可以全面,甚至可以杂一些。不仅文学的,经济的,新闻的,法律的,历史的,都可以读。

但仍然要注意,即使在阅读课上,仍然有精读泛读之分。

阅读课上的阅读,既要有宏观地浏览,又要有重点地阅读。

首先应对书架上的书报种类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确定本节大致的阅读方向,最终选定阅读的对象。

开始阅读,先浏览目录,确定重点阅读的篇目,进行重点突破,其他的内容可以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二、抄

抄即摘抄。重点阅读的内容,要做好摘抄的准备。

摘抄时,可以摘抄其中精彩的只言片语,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些段落,特别精彩的,语言、结构、内容皆有可取之处,文质兼美的上乘之作,鼓励全文摘抄。

全文的摘抄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花费时间太多。

但我认为,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

我们可以算一笔细帐。两节阅读课,加上中间一个课间,一共90分钟。在这个时间里,摘抄三篇完整的千字文章完全能够做到。

有些文章当然也可以不必摘抄,采用其他形式得到亦可。如在网上搜索下载、复印等。但一是相当多的同学没有这样的条件,二是即使有条件,这样的收获也远远比不上亲自摘抄的收获。

亲自摘抄的益处有:

1、练习书法,提高卷面质量

许多学生从小不重视书法和卷面的训练,虽已是初中生了,字还写得东倒西歪,潦草难看。卷面又脏又乱,不堪入目。通过摘抄,达到让学生重视卷面,练习书法的目的。这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对其他学科都有促进作用。

2、陶冶性情,修身养性

许多书法家都认为书法和太极有相通之处。通过书法练习,可以调整情绪,陶冶情操。舒缓心情,修身养性。

3、汲取文章精华,提高文学素养和道德修养

摘抄的过程,同时又是凝神屏息,专注阅读的过程。这时候,没有喧嚣,没有浮躁,只有笔如龙蛇,思接千载。

想一想,坐在书香弥漫的阅览室中,摊开印着婆娑竹枝的精美摘抄本,一字一句专心摘抄,沉浸在忘我的境界中,这种幸福是什么快捷的方式也取代不了的。

有许多美文,学生百读不厌,摘抄、背诵的兴趣极浓。如林希《石缝间的生命》,毕淑敏《孝心无价》等。还有同学把张洁的《我的四季》摘抄下来,反复诵读,十分喜爱。

三、写

写即写点评和感悟。读和写是分不开的。写是读的延续和升华。

为巩固摘抄效果,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对所摘抄内容的认识,摘抄之后,应要求学生对所摘抄内容进行点评。点评可从语言、结构、主旨等方面入手。

除了点评之外,还可以写感悟。如果说阅读是“读别人”,写感悟则是“写自己”。

美文摘抄网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 有效指导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2-0140-02

在应试教育的天空下,学生的阅读行为常常得不到老师、家长们的鼓励,渐渐地,喜欢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少,而把书当做精神食粮享用的更是少之又少。很多学生钟情于浮光掠影式的阅读(包括迷恋网络小说),阅读的快乐多来自猎奇心理的满足。至于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学生常常把它当成枯燥乏味的作业而排斥。

初中时期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主要阶段,如果此时对学生疏于引导,会使其错失发展的良机。作为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鼓励学生充分地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真正让课外阅读“芳香怡人”。

然而,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呢?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笔者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 营造自主的阅读氛围

片面的阅读观或以为课外阅读就是受罪,是端起架子啃读大部头名著;或以为课外阅读就是视觉的盛宴,脑子的休眠,就是观漫画、看电视。教师要尽力扭转这种偏见,不放弃每一个影响学生的机会,让他们明白:课外阅读要用心去触碰每一个文字符号,是身心的愉悦和洗礼。看名著是课外阅读,翻阅报纸杂志也是课外阅读。因此,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投入的氛围。

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充分准备以后,为学生营造自主的阅读氛围。从初一开始,我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为学生提供了《读者》、《读写月报》、《语文报》、《报刊文摘》等报纸杂志,让学生自由阅读,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美文、时文来阅读学习。这些文章内容新颖、主题鲜明、时代气息浓郁、非常适合学生阅读。阅读这些美文,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又可以使学生学到不少的语文知识。要求学生摘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思考摘抄这些内容的原因。学生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语文课,选择自己爱看的报纸杂志,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抄边记。之后的阅读课,我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阅读感悟。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还努力办好班级图书角,切实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并发动学生订阅报纸书刊,使学生有较为充实的精神食粮。还在班内开展“读书读报知识竞赛”活动,内容大多来自我推荐给学生阅读的报纸杂志中。这样,既督促了学生认真阅读,又检验了学生阅读的效果。

二 课前朗读美文

有些学生除了读名著外,就不再读什么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往往是良莠不齐。与其这样,还不如教师自己花点精力和心思,寻找一些优秀的时文、美文,利用课前几分钟读给他们听。于是,我经常浏览《读者》、《青年文摘》、《报刊文摘》等书刊,挑选出充满时代气息的美文,充分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读充满哲理的小品文,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的散文,以及弘扬真善美的时文。

三 课内外阅读联动

周永沛先生在《语感训练》的前言中指出,“少年朋友除了要在课堂接受训练外,还必须在课外的书海中尽情地遨游,接受各种科学知识的洗礼和文学作品的熏陶,不断地增强对于语言的敏锐感受力和熟练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这番话辩证地阐明了课内阅读训练和课外阅读的关系,既要以课内训练中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又要以课外获得的丰富知识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内容当作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面,由点到面拓展,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延伸于课外的“涟漪效应”。

四 以写作带动阅读

怎样读书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叶圣陶先生认为,“读书顶要紧的事情,是把书中的经验化为自身的经验。随时能够‘化’,那才做到了‘开卷有益’的极致。”《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来讲,阅读是手段、途径、方法,是一个吸收的过程;而写作则是能力的表达、智慧的展示、心理感知的显露,是一个外显倾吐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的量决定了学生写作表达的层次,阅读品位的雅与俗也直接影响着表达的高与低。因此,在写作时,教师们更要引导学生养成与阅读相联系的习惯,读写结合,以写作带动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的内容多了,语言材料丰富了,文化底蕴增加了,学生就会产生写作的欲望。正如肖川教授所说,写文章的人,特别是能写好文章的人,对作品的鉴赏力就会比较高。因为写作可以提高阅读质量,如果你有写作的习惯,你在阅读时就会更用心、更有目的地去拜

读。学生在“阅读——写作——阅读”的双向迁移中,阅读和写作形成了互相补充的有机体。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真正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体现了重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构筑读写整体,提高读写效率。

美文摘抄网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外国文学 文摘卡 经典阅读 创建

曾几何时,笔者养成了在阅读过程中抄写文摘卡的习惯,日久天长竟然积满了两大抽屉。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这一习惯逐渐被边缘化,网络中俯拾即是的海量资源让我渐渐成了一个懒人。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今天的大学生除了做些课堂笔记之外,没有谁喜欢蚂蚁搬家似地制作传统的文摘卡。可是,丢弃这一良好习惯的确可惜,难道就不能换一种形式让它发扬光大吗?故而笔者在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大力提倡学生创建电子文摘卡,并申请了一个研究性课题,带着几位学生边阅读,边积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本文将结合该课题把自己的教实践情况简介如下:

一.课题背景及目标

众所周知,外国文学经典作品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悦作用。但由于我校师范类语文教育专业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窘境,诸如课时压缩(由112课时压缩为80课时)、课程专业级别降低、“图像快餐”逆袭 “文本正餐”等原因,学生阅读的外国文学经典着实有限,积累明显不足。基于此背景,课题设定了以下目标:1、培养学生潜心阅读、踏实积累、勤于笔耕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分类整理材料,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独立判断能力;5、培养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将平时积累转化成具体思想成果的能力。

二.成果的特征及用途

应该说,传统阅读有效而且必要,因为那是进入文本世界、理解作品精髓的不二法门,而电子文摘卡(其形式可以是PPT或者是普通WORD文件,保存在统一的文件包中) 吸收、利用互联网上的有关资料,及时将阅读体会与有关信息进行归纳与整合,在传统阅读与互联网海量信息之间寻找到一个契合点,这无疑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而系统、连贯的电子文摘卡便成为学生随意调取的的学习资源。其高效率是手抄文摘卡难以企及的。

三.实施过程

由于参与者的认真与努力,课题进行得相当顺利,甚至超出了笔者的预期。这表现为下几点:

1.三位同学基本上完成了分配书目的阅读。李玲同学主要阅读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其中主要有《古希腊神话故事》、《荷马史诗》、《俄狄浦斯王》、《美狄亚》、《神曲》、《唐吉诃德》以及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李亚娟同学主要阅读十七、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悭吝人》、《伪君子》、《新爱洛伊丝》、《老实人》、《拉摩的侄子》、《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徐露露同学主要阅读19世纪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简爱》、《呼啸山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体验的基础之上,既做精彩、优美段落的摘抄与赏析,也能独立思考,提出各种问题尤其是对当代生活有指导启发意义的问题。这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有些作品内容艰深,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有些作品卷帙浩繁,情节复杂,除了花费时间之外没有捷径可走。但她们都按照计划顺利完成了。而且,每位成员选择一两部作品进行深度剖析,并撰写了研究性报告。

2.制作了精美的PPT书摘卡。几位同学的PPT文摘卡,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既有国内不同译本与版本的书影,也有作家、作品的介绍,自然也有精彩段落的摘抄与评析。笔者以《堂吉诃德》这部作品的阅读文摘为例具体说明之。学生的PPT既介绍作者塞万提斯的生平,比如他的好学,由于家庭贫困,他只上过中学,而且常常辍学。但他勤奋上进,连街上的烂字纸也要捡起来读,凭借这种精神他读了许多经典名作。比如他的勇敢,24岁时,塞万提斯参加了迎战奥斯曼土耳其舰队的勒班多战役。当时他发着高烧,“轻伤”可以不上火线,但他主动请战,宁愿为王上作战而死,也不愿躲在船舱里偷生。在此战中塞万提斯左臂受重伤,被迫截去左手,但他无怨无悔,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值得纪念最光荣的事情。再比如他的坚韧。他带着推荐书光荣返国之时,孰料想却遭海盗绑架,因家人无力筹措巨额赎金,他在海盗窝里一呆就是五年。他倍受海盗的折磨,同时他也以其坚韧和勇敢“折磨”着海盗。他五次组织囚徒出逃,锲而不舍,海盗们对他伤透脑筋。有一次他和十几名伙伴藏在一个山洞里,半年后事情败露他挺身而出,主动承担全责。还有一次他有机会出逃,可他不愿抛下伙伴独自求生。该同学把塞万提斯的生平与堂吉诃德的言行对照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理解维・什克洛夫斯基关于“杜尔西内娅,她既不是妻子,也不是情人,而是幻想和良心。”以及米兰・昆德拉“我什么也不信赖,只信赖塞万提斯那份受到诋毁的遗产”论断的深刻含义。

3.带动班级同学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要求全班同学参照几位参与者的方式,每位同学阅读一本外国文学作品(书目由老师分配,互不重复),如法制作PPT书摘卡,结果全班同学保质保量完成,笔者经过勘误、校对之后将全班同学的PPT打包发送给每一位同学,以便大家互相参考,共享资源。大家看到本班同学的文摘卡欣喜不已,进而产生了阅读与讨论的兴趣。

四.结语

对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研究是一种体验、感受、积累、提炼的综合性过程。通过创建电子文摘卡,学生们充分享受了这一过程。现在看来,收获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1.学生能够潜心阅读便取得了成功的第一步。何谓“文摘”?乃是学生用自己的眼光、鉴赏力对经典作品进行的精华选萃。不建立在一定数量经典阅读的外国文学教学,其教学效果是值得怀疑的。

2.系统的电子文摘卡堪称学生的一棵“知识树”,枝杈与树干互相勾连与链接,利于学生融汇贯通,准确把握外国文学发展的总体趋势与成就。同时,电子文摘卡具有开放性,有日后不断补充与更新的巨大空间。

3.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他们理解了其超越时空的意义。

古人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扎实、有效地长期积累。无论科技手段多么发达,都无法代替个人的修炼与成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电子文摘卡的创建,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期待有更多同学从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外国文学教学参考资料(第一册)[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

[2]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3]维・什克洛夫斯基[M].天津: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

[4]刘再复.人论二十五种[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本文为苏州市职业大学2013年度教学改革立项《立足于当代关怀的〈外国文学史〉课堂讨论模式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课题号SZDJG-13024;苏州市职业大学2014年度研究性课程《外国文学经典阅读与电子文摘卡创建》结题成果,课题号SZDYKC-140401

美文摘抄网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生;课外阅读;操作方法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课堂45分钟老师的“授之以渔”外,更关键的是学生自己课外是否以“渔”猎“鱼”。然而,我们现有的语文教学中给予孩子们的阅读空间却是令人忧虑的。由于教师们忙于课内教材的技术性分析与解读而疏于课外阅读的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流于一种自发无序甚或无阅读的状态,这种状态势必带来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许多孩子沉湎于卡通、漫画、娱乐新闻之中,或陷入种种带有言情暴力恐怖色彩的网络小说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他们或许了解惊险刺激的蔡骏,缠绵徘恻的顾漫阿姨,争风吃醋的EXO,却不知道《简・爱》与《复活》,古今中外的名著犹如昨日黄花,静静地躺在图书馆里无人问津。

学生对大纲推荐的课外读物知之甚少,更有甚者一个学期只读一本教科书。这样的阅读面,这样的视野,怎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呢?我们平时也不难发现,在课堂里,学生们的回答问题往往缺乏生动的个人思想,语言也显得单调贫乏,习作更是如此,这明显是缺乏阅读所造成的“营养不良症”。那么,如何改变这种不尽人意的现状呢?笔者认为:为了让孩子爱上阅读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操作方法。

一、要发挥教师的导读作用,多推荐好书给学生。

书海茫茫.初中生初涉其间,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作为语文老师就有必要正确引导,尽量将符合学生心智特点的优秀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因此,除 “新课标”上规定的书目外,我建议学生读一些具有鲜活时代特点、文化快餐式的优秀报刊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小小说选刊》、《杂文》、《时文选粹》、《美文拔萃》、《青春读书课》等。当然要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应健全检查督促机制,如举办定期交流会,读书笔记展,书评会等。促成学生读有所得,不会仅停留于走马观花。我的做法是利用课前三分钟的平台,让学生从我指定的书籍中找出美文推荐给同学,带领全班同学大声诵读,课后写读后鉴赏并摘抄美文文句,读后鉴赏也不必面面俱到,或文句修辞,或作品人物性格,或丰富的情感体现,或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谈作品的思想内容等,一篇文章抓住一点就可以了。同时利用周末的时间,要求学生摘抄,做读书笔记,指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分门别类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可写简单的读后感,教师每周收阅一次,提供交流平台(主要在每周阅读课上),交流心得体会。此外在教课内知识时,我特别注重作家作品的横向、纵向联系,达到知识的迁移。例如在讲《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我引导学生看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并在班级举办了一个小型的书评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上《秋天的怀念》这课时,我向学生推荐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让学生在阅读基础之上开设阅读欣赏课《我看史铁生》。如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入新鲜而又充满诱惑的课外信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要适时地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

现在的学生的心都很浮躁,静不下来。看书跟吃快餐一样,一本书说一天就看完了,遇到这种情况你一遍遍地说:读得仔细点,读得慢一点。据我的经验,基本是没用的。究其症结,学生其实并不知道哪一类的作品该去捕捉什么信息。以故事类的为例,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和学生讨论看过的人物、时代背景、起因、经过、结果,一起梳理人物关系、问他们关于人物的评价,相信一番讨论下来,再适时表扬一番,孩子们会特别愿意把自己优秀的一面(你认为他很了不起的地方)展示出来,阅读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长期训练积累下来,就会从心理层面暗示孩子们要关注哪些个细节,如何去思考作品内容。阅读散文,就可以采用读美文、赏美景、感美情、品美句、悟主题的“五步品读鉴赏法”,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鉴赏作品,领会其中的美妙之处。“读美文”,要求用恰当的美的语调、语气流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作家的创作风格等等;“赏美景”,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将抽象的写景文字变为生动的景物画面;“感美情”,就是仔细揣摩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领会文意;“品美句”、“悟主题”,就是品味精美语句或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领会与主题关系。

三、教师不但要“言传”,而且要“身教”。

语文教师首先应是一个读书爱好者,用你的兴趣爱好,长期成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身边的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自觉地崇尚阅读。多向学生介绍自己读过的新书.如果某位同学也读了这本书,一定会很激动、很开心:我读的书,老师也喜欢读!这样更能激发这位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影响到了其他的同学,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们一起交流、评论毕淑敏、余秋雨,议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周杰伦等学生们感兴趣的人物.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各取所长,共同进步。 四、要营造好班级的阅读氛围。

学校是中学生接受教育的最主要场所,中学生绝大部分的阅读能力都是在学校形成的。学生天天在一起,耳濡目染,在这个大染缸里受到潜移默化的诱导与熏陶,融化与启迪。我利用班级的后黑板开辟了“点击名著”栏目,每周向同学们介绍一部中外名著,引领学生去阅读,并及时刊登学生们的阅读心得体会,见解、评论等,形成班级文艺争鸣的主阵地,经过不懈的努力,各类文学精品慢慢地走进同学们的阅读领域,并形成了主流。

美文摘抄网范文第5篇

【关键词】选择 运用 整理加工

一、精心选择阅读的材料

庄子曾发出如此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世界上每天出版的图书,一个人即使整天呆在家里读书,直到死,也无法读完。在卷帙浩繁的书海中,我们必须独具慧眼,帮助学生精心选择有价值读物,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

首先是经典著作。经典名著是前人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文化主食。因为那些可以称得上经典名著的作品,大都经过了历史的筛选,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但是,随着社会进入高科技和声讯网络时代之后,传统书斋生活的平静与安稳已被打破,书香馥郁的图书馆和研究中心,也不再是皓首穷经的学者和莘莘学子惟一流连忘返的地方。人们将进入一个彻底的“读图时代”。面对这种挑战,全社会都有责任树起经典这面大旗。因为,对于中学生来说,世界观尚未完全定型,阅读经典名著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的重要途径。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列出的中学生阅读推荐书目,就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学生名著阅读的不足,具有指导意义。

其次是当代作家的优秀作品。当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更贴近我们的现实,这些书籍对于丰富学生的阅历,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许多当代作品的价值尚未得到权威的认同,或者作品引起了较大的争议,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具备相当的鉴赏水平,力求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的作品。如近年来,著名学者余秋雨的散文系列,涉及到中外文化的许多方面;又如港台著名作家张晓风、席慕容、林清玄、刘墉、董桥等人的作品,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都有显著的效果。

再次是“文化快餐”。这里所谓的“文化快餐”,就是那些篇幅短小,言简意赅,阅读时间不长的文章,区别于那种庸俗,格调低下的读物。作为在校求学的学生,持续一整天或几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并不多,更多的则是几分钟、十几分钟的零散时间。因此,作为老师,有必要推荐一些品味较高、可读性较强的刊物,如《读者》、《青年文摘》、《散文选刊》、《随笔》等。其它一些轻松、健康的消遣性读物,也可适当涉猎。

二、恰当运用阅读的方式

从阅读的内容来看,“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咀嚼消化。”(《谈读书》,培根)因此,学生可以根据内容运用恰当的方式:浏览,泛读,精读等等。

从阅读的目的来看,读书有消遣性阅读和求知性阅读。消遣性阅读是一种调节紧张身心,消除工作和学习疲劳,减轻工作压力的精神活动,阅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轻松的读物,在阅读过程中不必考虑读物的审美价值。求知性阅读有比较明确的阅读目的,通过阅读来获得知识,启迪心智,从而达到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对于处于求知时期的中学生来说,这种阅读应该成为主导。

从阅读的形式来看,一是精读,即按照顺序,逐字逐句阅读,对全篇、各段、各句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力求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一是略读,即通观大意,不求甚解,对于无关的内容,可以略去不看;此外,还有跳读,猜读,浏览等等。这些阅读方式经常交替运用,互为补充,恰当运用,将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三、整理加工阅读的内容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时的读书人,往往都是藏书或抄书人。明代的张溥读书时常常手抄口诵,抄完即烧,反复七次,又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七录斋”,可谓读书人的典范。而今天的学子,已经不必像过去那样将大量精力放在抄书上,可是抄书的传统却不能完全放弃。只不过,抄写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有所不同。

抄写应以有用为原则。学生平时从阅读中获取的有用的材料,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并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积累的形式要规范。学生通常也有阅读笔记,但大多凌乱不堪,不利于日后的查阅。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积累时,教师应该做示范解说。例如:笔记的开头应编制目录,附上页码;中间部分是材料的内容,材料的内容大致分为这几类:一是美文摘抄(全文或者精华部分,也可剪贴),二是书海拾贝(主要是摘抄文中的哲理性语句),三是心得体会(及时记录读书的感受)。

中学生积累材料的目的,往往是在写作中能够运用这些材料,因此,有必要对平时积累的材料和阅读视野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一起,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作文材料库。

读书是精神王国的探险,是灵魂的壮游,是内在性灵不断成长的泉源。我们应该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是一项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只要我们能在“霓光璀璨中独守一炷青灯”,将阅读作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不断的阅读实践中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阅读内容和方式,提高阅读的效率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美文摘抄网范文第6篇

语文 生活化 教学

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此,建构生活化语文教学正是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和谐融会、协调发展的良好载体,是使语文教育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建构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呢?

一、加强对初中语文生活化的理解

“语文生活化”即将语文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以课堂学习为圆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

所谓“生活化”有三层含义:一是语文教学必须着眼生活,必须向生活开放,必须引导学生发现蕴涵于课文的字里行间的生活情理,而后再回到生活中去反观、验证课文,从生活的高度理解话为什么要这样说,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并且使学生养成这种读文悟门道的习惯;二是语文教学必须创设一种生活化的语文学习环境,恢复语文学习的本来面目,使学生养成语文意识,把语文学习当日子过,努力做到积累、阅读、写作生活化。三是让学生在这种生活化的语文学习环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得更自觉,更科学,更实在,更有效,并在学习中不断发展人性,健全人格,健康心理,提升境界,学会学习和做人,并为学生打下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底子。

“生活化”的内涵还可从两个层面表述:课堂学习层面:教师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依据现实生活情理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走进作者的生活和作品内的生活,进而从作品、作者、读者、现实等维度更深刻地体验感悟作者为什么这样儿不那样遣词造句、布局篇、运招用技的理由;课外实践层面: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由不自觉到自觉,用眼看“语文”,用口说“语文”,用耳听“语文”,用心感悟“语文”,用手历练“语文”,把读写、听说、积累等语文学习和探究行为生活化,当日子来过,真正养成习惯,成为活生生的、大写的“语文”人。

二、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巧用媒体,创设生活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录像、VCD、多媒体、网络等各种现代教育媒体,为语文的生活化提供有力的操作技术平台。运用听觉媒体,再现生活事件中的声音,引发想象(如录制早晨起床、洗漱然后急急忙忙下楼的声音,让学生想象下面发生的事情);运用视觉媒体,定格学生生活中情趣性、感染性的情景,深入体验(如用数码相机摄下学生重阳节去敬老院慰问老人的画面,联欢时吃饺子的热闹场面);运用视听觉媒体,立体再现历史生活 场景和学生现在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把生活搬进课堂。

2、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注重语文学习的探究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学会在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换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恰当地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

语文的探究性学习,就是把课文与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方法可以灵活多样,比如进行社会调查、现场观察、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这在新教材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通常情况下,综合性学习最好提前几天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并能自主合作,探究有关的问题。具体的活动大致上可以这样安排:(1)自由组合,以4-6人一组为宜。组内有分工,明确个人职责,提出搜集有关资料的方式和任务;(2)个人完成后组内交流、展示,互相讨论切磋;(3)充实补充,装订成册;(4)课堂交流,展示探究成果,评价。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能促使学生直接观察周围的事物,亲身去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以保证他们做出有意义的探索,这样也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语言积累生活化

语言积累,即学生阅读美文时主动摘抄、积累思想内容和语言艺术均佳的语句或语段。生活化,即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文摘本,专门用于摘录精彩语句和语段,长期坚持,寒暑假不间断,让语言积累也成了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前文已提及,这里不再展开)。我的做法是:向学生推荐优秀书刊,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美文》等,要求学生相互关爱,彼此借阅;每周每个学生都要做文摘作业,还专门给一节课让学生做文摘作业;每学期,还精选学生文摘打印成册,发给学生共享。实践表明,同学们做这项作业时是最认真、最卖力气的,效果也最好。

4、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语文教学要突破课堂时空,化静态的接受为动态的、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给学生学习时空上的自由,让他们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进行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方法上可以主要采用主题辩论会、专题研究、参观活动、普通话演讲比赛等形式,组织文学、艺术团体,开展读书节、文化节和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走上街头,进入社区,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在生活的大舞台中学习语文。只有链接生活舞台,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扩充语文课的“内存”,语文才能迎来满园春色。

美文摘抄网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学生 课外阅读 指导示例

美国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曾在《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中指出:“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

张志公先生也指出:“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的好,运用的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古人要强调多读,他们认为只有多读,才能善写。他们不主张狭窄,主张广博。”所以,要治愈“贫乏”这一语文的致命伤,唯一良方就是加强课外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上明确要求,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如今,作为教学的指挥棒的高考,语文考题中阅读题、作文题是重头戏,这充分说明了作文是生命的足迹,阅读是生命的双脚。听、说、读、写是基本功,铸造着当代学子的天赋。阅读的质和量,决定着一个人倾听的水准,说话时发挥的水平,写作笔下灵机应变的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会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然而,语文阅读瀚海无边,怎样让学生在阅读中挖掘有效的信息,获取无限的价值,拓宽视野,增强语感,提高写作能力呢?就此,笔者在课下进行了以下指导:

一、课外阅读——养成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课外阅读有兴趣,让他们养成爱读书、会读书、与书为伴的好习惯,每天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和感染尤为重要。

在一个经典被冷落的特殊时期,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有必要给学生补充一点“经典文化之钙”。为了使学生“学有兴趣”“背有情趣”,课前几分钟,我给学生讲成语故事,或把当前报纸上的最新消息带给他们,或给他们推荐一篇美的散文、一首美的诗歌,或给他们讲某个名人的故事……让他们在“收听”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产生强烈的“录取”愿望,自己去寻找,自己去阅读。为了提高阅读兴趣,利用早自习让三四个同学每人推荐一篇美文,并写出推荐理由,再把推荐文章装订成册,挂在教室里供同学阅读。

二、课外阅读——范围要广

文学经典是人类历史上各个民族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之所以能穿越时代、跨越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疆界,就是因为其中蕴藏着人类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要求高中生遍览中外名著是不现实的,但我们若能再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结合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进选出若干经典著作推荐给学生阅读则是现实可行的。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也不断涌现出反映当今社会变迁的有益精神食粮,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这些优秀著作来感受时代的脉动和社会的变迁,对学生心智的发展、情趣的培养和意志的历练都大有裨益。将经典性和时代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防止学生毫无辨别地一味去追逐形形的“畅销书”或另类的“时尚读物”,这就需要老师要时时关心知识界、思想界的各种动态和新成果。

“文、史、哲”相通,这一点不假,而且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语文阅读并不限于此,著名作家贾平凹曾建议:“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当然,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的同时,也别忘了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别林斯基说:“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者更无知。”“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我向学生开列了以下书单:

1、中外名著系列: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积极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性,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家园的书籍,能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具有正义感,爱好和平,拥有爱心,充满温情。如中国的古典、现当代名著,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俄国托尔斯泰的小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等。

2、名家散文经典系列:

散文兼有“美文”之称,多读名家散文,能够从中获得审美体验,让学生变得更纯洁,更善良,更关注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笔者推荐学生阅读《美文》《散文》《名作欣赏》等杂志;现代作家朱自清、老舍、周作人、巴金、胡适、梁实秋、钱钟书、丰子恺、季羡林、林语堂等名家经典作品;当代张晓风、余秋雨、余光中、林清玄等散文大家的作品……

3、优秀报刊杂志系列:

报刊杂志具有信息量大,信息新的特点.。如《读者》《读书》《南方周末》《语文报》《作文与考试》《文摘周报》《青年文摘》,还有一些报纸的副刊也值得一看。

三、课外阅读——培养习惯

习惯的培养,也必须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的一人任务。主要有以下这些习惯应予重视:

1、“读思结合”的习惯。只读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在阅读的同时思考和消化,即用“心”米读书才能有所收获。

2、“读说结合”的习惯。在开展大阅泼活动中,学生看了许多书籍、报刊,学习了丰富多彩是知识。但在这种知识只是学生走马观花式的所获,常常是不求甚解的。为了使学生能学有所得,我们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等,让学生通过归纳总结,提取精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读写结合”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作妤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把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摘录下来,以不断增加白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这儿的“笔记”既包括摘录,也包括读后感.。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自己喜欢的,把自己感悟较深的文字摘录下来。积水成渊,你就拥有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当然,你还可以把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作为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或许那恰是你瞬间迸发出来的心灵火花,而你却“兔起鹘落”流于笔间。

4、“精泛结合”的习惯。课外阅读的面是非常广的,必须做到精读和泛读有机地结合。突出与课文知识密切相关的内容,同时,兼顾其扩展视野的知识。对于那些与当前书中有直接关联的和亟待掌握的知识,要精读,就是不仪要深入细致、咬文嚼字地读,而且要反复琢磨、多方研究,从具体细节到文章整体都要把握。而对于那些属于扩大眼界,丰富知识的读物,浏览一遍即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外阅读时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美文摘抄网范文第8篇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农村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基础较差,并且见识少,阅读面窄,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拦路石。要搬开这些拦路石,老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平时多关注社会和生活时事。课堂上有高瞻远瞩的老师,学生才能够从高的起点看问题。如果教师本身文学素养低下,视野狭窄,想让学生达到一定高度是不可能的。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降低身段,从学生的视角去设计教学,先要浅入浅出,培养兴趣。例如,现代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农村语文教学的难点。其难在于学生阅读面窄,语言文字感悟能力差,理解不到文章内涵。因为不理解而产生距离,因为距离而产生畏惧和厌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寻找不到适合学生的切入点,课堂将出现“教”与“学”的背离,效果自然很差。如何浅入浅出呢?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一步一步逐渐推进,并且这个推进的过程是清晰的,浅显易懂的。以《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为例。我在教学中,第一步是让学生由标题出发,知道课文的写作内容分两部分。第二步,让学生掌握与两部分内容相对应的“乐园”和“枯燥乏味”两个词,对这两部分内容的核心内涵有个明晰的认识。第三步,让学生由“乐园”和“枯燥乏味”两个词拓展开去,详细地把握课文内容。例如,延伸到百草园的3件事,三味书屋读书内容的枯燥,先生的古板等,然后又由这些内容得出“乐园”和“枯燥乏味”两个词。通过这个由此到彼,再由彼回到此的回环过程,最终让学生通观全篇,融会贯通。

二、指导方法由浅入深

降低门槛,浅入浅出是为了让学生思维能渐渐跟上教学的步伐,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兴趣,自觉地进入语文学习的殿堂。将学生引入门来,教师应该趁热打铁,由浅入深。例如,环境描写的作用,刚开始接触时,我一般只要求学生掌握4个字,就是“衬托”和“渲染”,再进一步掌握“衬托”一般是指人物心情,渲染一般指环境氛围。当学生对这两种用法掌握熟练之后,再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环境描写的其他作用———交代时间、地点、背景;推动情节发展、做铺垫;深化主题等。这样由浅入深,先窥一斑,再窥全豹的方法,让学生思维逐渐成长,效果往往好于一开始就全盘托出,让学生应接不暇。

三、督促学生做好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石,没有课外阅读的支撑,语文教学就像在沙堆上建房子,难建成高楼,更有可能随时坍塌。农村学生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很少有阅读习惯。所以,我们要抱着从零开始的念头,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否则,400万字的阅读要求就成了天方夜谭。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引导督促学生做好课外阅读。上学期间,要求每个学生每个月至少买一本杂志,看两本以上的杂志。看什么杂志?一般也会作些指导,例如推荐他们看《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这类文质皆美,综合性较好,且附近易买到的杂志。并且,偶尔会抽查他们的购书和看书情况。每个寒暑假,要求他们通过自购或者借的方法,至少阅读100万字名家名著。所读书目,除了中学必读书目外,我还会另外添加一些书目,供他们参考,这些书会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例如我既推荐他们看国内的沈从文的《边城》《月下小景》,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也推荐他们看港台的《目送》等,同时还会推荐一些外国经典让他们看,如莫泊桑的《羊脂球》,罗琳的《哈利•波特》等。为了解决他们书量不足,购书不方便,家长无力指导等问题,我还在网上帮他们代购图书,尽量为他们解决阅读的困难。

四、指导学生多摘抄多练笔

读写是不可分的,读写能力也是农村学生的短板。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我也会重点关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一定要做读书笔记,笔记以好词好句为主,每个星期检查一次。并要求学生每个星期都完成一篇作文,一般是单周自己写作,双周摘抄美文。通过这些措施,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以上教学方式的调整,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每届学生,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综合素养都有较大的提高,课堂教学逐渐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学生成绩自然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美文摘抄网范文第9篇

1利用教材和美文,挖掘丰富的心理教育“素材”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欣赏作品,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辨别真假、善恶、美丑,逐步提高欣赏能力,在体味“美”的同时,让学生悟出生活的哲理,受到感染,从而内化为一种人格品质。

1.1介绍作家,树立人生榜样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家名篇,这些名家的人格为后世景仰。在教学中介绍一些作者时,可以针对学生实际,有重点地介绍这些作家的人生经历、情感历程、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如蒲松龄面对落第却发愤创作,曹雪芹处境艰难仍不辍笔耕,坡屡遭贬谪却乐天超脱,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生动材料。

1.2挖掘主题,进行爱国教育

在语文的宝库中,一代代爱国志士用血和泪铸成的篇章绚丽夺目。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这些优秀的诗篇让学生感受到人格的力量,从而在大是大非面前有了正确的抉择。

1.3课外延伸,完善自身人格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阅读能力,必须拓展教材,丰富第二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东西越多,掌握课内基础知识就越容易。”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列出书目,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去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发阅读兴趣。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引导他们展开讨论、交流阅读感受。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就能收到实效,学会自己教育自己,逐步完善自身的人格。

2联系学生实际,在语文训练中渗透心理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从心理上去了解学生。作文、周记、日记等都是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心理状况的重要窗口。而及时了解学生情感发展的脉搏,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更有助于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就能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心理保健筑起一道有效的“防线”。

2.1作文书写人生

作文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作文与做人是相通的,从育人的角度而言,作文求真,更能唤起学生对生活与社会的责任感,能陶治其坦荡的胸怀、纯洁的情操。因此,在命题、指导、批改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实际,说真话,抒真情,把作文和做人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在话题作文教学中,拟些如“环保、奥运、宽容、交友、诚信、上网”等贴近现实或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由于这些话题学生较为熟悉,所以往往能把真实感受说出来,教师也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疏导。

2.2日记感悟人生

指导学生写好周记或日记。日记与一般命题作文不同,日记更侧重的是学生心路历程的记录,它是即时的、随意的,又是真切的、现实的。学生产生的学习焦虑,心理躁动往往都是莫名的、杂乱的,如不及时加以自我梳理,常常会引起极端的行为。写日记会把学生心理的无序活动凝结在文字上,这一过程的本身就起了平衡情绪的作用。如能再回过头来对这些文字进行理性的思考,学生们就会发现自己的一切担心和忧愁是大可不必的,心境也就会趋于平和。我们语文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如何把日记写真、写实,更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对写出的日记作再思考,去求善、求美,把作文与做人紧紧地结合起来。教师可透过周记或日记这扇“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超越自己,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主、开拓创新的人格。

3开展活动,加强多样的心理“营养”

3.1课前三分钟演讲

演讲能倾诉情感、展示才识。语文课前,让学生轮流上讲台作三分钟的演讲。可分别以“理解、尊重、宽容、挫折、乐观、竞争、自信、自卑、嫉妒”等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演讲,学生们或进行道理阐述,或运用正反事例进行论证。这样,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对其良好的品质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2搜集格言、警句、名人名言

格言警句有言简意赅的特点,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体现着丰富的哲理。组织学生熟读、背诵名言警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和理解感受,这如同对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注入了丰富的营养。阅读摘抄这些名言警句,既能启迪智能,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意志、人格的教育。

3.3开展“朗诵、辩论、答记者问、即席采访”等活动

要在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凸现学生的自我意识,诱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也可以开展“成语接龙、美文摘抄、书法比赛”等,展示他们的自我价值,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也可以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创作小品、相声、舞蹈、课本剧等,使他们的审美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事实表明,这些活动不但能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高涨,而且能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心理素质。

美文摘抄网范文第10篇

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享受阅读的快乐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对学生读者进行有关阅读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选择文献的范围,培养学生高尚的阅读情趣、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指导也就因此应运而生。它的任务包括提高阅读认识、扩大文献视野、普及检索方法等好几个方面。在农村小学图书馆中,阅读方法的指导相对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辅导阅读内容 ,培养阅读兴趣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如今的图书馆受书店的影响甚大,热点、推荐书目、新书快递,以最直观的方法引导着学生们。这可以培养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提倡读好书,读整本书。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阅读推荐书目,学会辨别畅销小说的文学性和健康性,通过文学评论、美文欣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名著、对哲学、对推荐图书产生兴趣,边被动为主动,逐步完成阅读计划。不同年级学生阅读内容的辅导也不尽相同。

小学低年级。这一学段主要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特点是没有持久的阅读习惯。需要在老师的监督下才能完成一次有效的阅读。刚走进图书馆,就像是一个新奇的世界,他们热切地摸索着、浏览着,希望了解它,熟悉它。他们的兴趣被看图识字之类的图片、画册、卡通读物深深地吸引了。通过阅读图画故事、童话、儿歌、绕口令和笑话一类的图书,一则适应新的生活,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二则可以扩大识字量。

小学中年级。指三、四年级的学生。这时的课程,增加了自然课,语文课上增加了作文,识字量大大增长,学会了查字典,初步具备了独立阅读能力。他们开始喜欢阅读连环画、故事、革命故事、童话、寓言和科学启蒙读物等。

小学高年级。指五、六年级的学生。从五年级开始,课程上新增了历史、地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扩大,理解力的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也逐渐向知识性较强的领域扩展。这一学段他们喜欢读神话传说、民间文学、儿童文学、科普常识、科学幻想和小发明、小制作等。

二、介绍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巧

“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在阅读指导中通过具体的阅读实践,介绍浏览与速读、精读的方法,读书计划的制度,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读后感及文摘与索引等。古往今来,人们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读书方法虽多,其中笔者认为最好的还是笔记读书法(相对而言)。很多年前,在大部分中小学读书馆都很盛行的读书摘录卡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些可以摘抄文章中的美言警句并且可以征订成册的卡片在学生中很受欢迎。但在网络时代,为了督促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仅是通过枯燥的摘抄并不现实。在班会课上,让每个同学把他们读到的精美篇章和富有哲理的故事,通过朗诵与我们同学老师共同分享,然后可以自己提出预期性的问题,或是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这就是把阅读方法之一的综合读法用于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首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活动中需要全神贯注,然后可以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利用阅读课课堂,培养阅读能力

我们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活动,积极参与建设“书香学校”的活动,为我们开设了特定的阅读课,图书馆也向每位学生发放了“阅览跟踪记录簿”,并制定了《“阅览跟踪记录簿”使用说明》,对阅览课程的实施作了全方位跟踪记录。

配合阅读课的开设,学校图书馆合理安排借阅时间,适当延长开放时间,由每周一、三、五的开放时间改为每天中午,这样便利了学生,吸引大批学生来图书馆借阅。对每月借书排名在前20的给予优惠借书,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借书积极性,而且还扩大了流通量。学生每次来图书馆,都要带上“阅览跟踪记录簿”,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备注栏内加盖阅览章,对学生在校几年总的阅读时间、阅读作品及读书笔记进行跟踪记录。这样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校自实施阅览课程以来已初见成效,每当中午及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时,二楼的阅览室就济济一堂,读书气氛空前高涨。学生按《课程标准》和教师结合课文推荐的书目,自由选读,新鲜报刊更是抢手。表面上看学生的阅读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设课程的学习,但学校近年在语文作文、科学考试中所取得的成绩说明了我们的学生正徜徉在辽阔原野,呼吸着时代的信息,咀嚼着优美的篇章,体会阅读的乐趣。可以说“阅读课程”功不可没啊。

书籍是人类的阶梯,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语文课堂所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合理利用学校图书馆,引领学生走进神奇的阅读殿堂,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好作文摘抄范文 下一篇:英语好词好句摘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