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语文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8:32:55

快乐语文论文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

一般来说,传统的语文教学是老师教授一些一般写作技巧,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提升写作水平,如此的教学方法真的可以让学生写出生动的文章吗?现实是如此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写作技巧,同时也不能引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我们应该倡导的是让老师和学生积极地互动,比如让学生观看一些电影,带着观影感受写文章,利用影视资源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方式中学习课本上枯燥的知识。如此以来,课堂的氛围也不再死板,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拓展,可谓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二、创造快乐高效课堂的途径

(一)实现角色转变,融入学生当中,共同寻找学习的乐趣

要想让学生爱上课堂,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做好学生的功课,首先要善于观察,抓住学生平日里在课堂上的状态,根据每节课的课堂反应,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其次,在平时的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学生们的发言,同时引导他们正确思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还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内心感受,及时获取学生对课堂情况的反应,了解学生课后的一些反馈,同时多与学生交流,对他们的反馈做出回应,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他们才会爱上课堂。

1.善于观察,抓住学生的“状态”

善于观察是指:观察他们上课时听课的状态,注意力是否集中于课堂。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缺乏一定的控制力,一节课下来很难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课堂上,这时候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

就是观察他们何时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思考学生为何会集中不起注意力。观察的内容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观察学生上课时的情绪状态,欢快的课堂气氛,一定是学生们都处于一种情绪饱满、兴奋的状态之中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你讲课的方式是否真的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是否真的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之中,以此来创新授课方式。

(2)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是否对你教授的知识有着一种求知欲。可以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观察学生的思维是否在与你的思路一起走,是否在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你提出的问题,传统的语文学习观念是死记硬背,这种想法在如今已经过时。语文是一门综合型的课程,是一种基础入门教学,教会我们听、说、读、写等各种技能,而这些技能的获得不是被动性地接受,而是在积极思考过后吸收并且内化。

(3)观察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状态,学生是否有兴趣参与老师组织开展的课堂小组讨论,是否有高涨的情绪参与小组学习,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观察的,以此来判断学生对你的课堂的喜爱程度,以及他们是否真正学进去了,注意力是否集中在你的课堂上。

2.善于倾听,回应学生的想法。倾听是指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声音,课后的反馈,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的同时,对他们的疑问等做出回应解答。新课标指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应尽量作为一个引导者。因此也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传授课本知识的时候,不可以采用灌输的方式,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课堂,变原来被动式的接受知识为学生服务主动式的获取知识,让他们自己主动学习,找到学习的乐趣,激发语文学习的潜能。可以创新一些教学模式,丰富语文课堂的学习方式,比如,可以多组织一些小组讨论,老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此时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对于那些精彩的发言,老师需要多去鼓励,表示自己的认可,不对的地方,老师要引导学生向对的方向去思考。如此的教学方式轻松愉悦,让学生能够在欢快的氛围中主动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从此爱上语文课。

(二)从教师自身出发,提升教学技能,改善教学方式

1.提升教学技能

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和学生一样处于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中,当然教师学习的是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提升了才能改变课堂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授知识。教学语言学习,是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的,生动活泼的语言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反之,枯燥无味的语言,只能导致学生厌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必要的风趣幽默还是被学生所喜爱的,换个角度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是学生,也不想听到那些乏味的演讲。适时的课堂娱乐能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更能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2.改善教学方式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淘汰,如何创新新的教学模式,是现在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首先,我们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应以学生为主,变被动接受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其次,建立互动式课堂。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的时候,可以学生先读一遍,再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复述,让学生学会讲故事,如果可以,让学生分组将故事以讲演的形式演绎出来。如此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

三、结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的都是些基础,内容不会太难,但是基础非常重要,此阶段老师需要做的不单单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如何学习。高效而和谐的课堂是语文学习的法宝,欢快的学习气氛加上正确的引导学习,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2篇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

为什么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就可以实现快乐教学呢?

一、“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早在几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语文论文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我在教小语第二册《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出现了这样的问答:

有一个学生问:达尔文为什么从来不捉弄小动物?

几小学生进行了补充回答:1.他要观察动物怎样生活。2.他喜欢小动物。3.他和小动物是朋友。4.他关心他的朋友。5.他爱护小动物。6.他尊重他的朋友。

透过这些提问、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明白了处世之道:对待朋友,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要从了解朋友的立场去对朋友,不能存着捉弄、玩弄的心理对待朋友。

学生自主感悟到的这些知识,是讲读式阅读教学法无法做到的。说明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读懂了课文。

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了,由“怕学”变得“爱学”了。

二、“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学生在读、疑、思、悟的基础上,动手查一查(资料)、画一画(场景)、演一演(故事内容);动脑编一编(课文后续),谈一谈(读后感想)、评一评(同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拓宽了思维能力。

三、“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阅读训练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

我们班在学习《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有一个学生问:“松鼠妈妈为什么骂小松鼠是‘傻孩子’?”有几个学生进行了回答:1.小松鼠是松鼠妈妈的宝贝。2.

松鼠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3.松鼠妈妈关心自己的孩子。4.松鼠妈妈认为小松鼠遇到了危险,很着急。5.它很心疼小松鼠,怕它受到伤害。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个个都与问题有联系,都是学生感悟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回语文论文答不够完整,可请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只要沾边,都应视其正确,予以肯定。即使学生的回答毫不沾边,也不要指责学生不对,反过来要肯定他敢于发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师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学生足够尊重,认为他行,他的表现就会很棒。正如一副对联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可见教师是否信任、尊重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尊重的学生必然会信心实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愉快地学习。

四、“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法

使教师从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教学观念,能创造性地组织、策划教学,有了更多发挥能力的机会,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以读为本;阅读训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55-01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

为什么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就可以实现快乐教学呢?

一、“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早在几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语文论文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学生自主感悟到的一些知识,是讲读式阅读教学法无法做到的。说明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读懂了课文。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了,由“怕学”变得“爱学”了。

二、“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学生在读、疑、思、悟的基础上,动手查一查(资料)、画一画(场景)、演一演(故事内容);动脑编一编(课文后续),谈一谈(读后感想)、评一评(同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拓宽了思维能力。

三、“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阅读训练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个个都与问题有联系,都是学生感悟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回语文论文答不够完整,可请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只要沾边,都应视其正确,予以肯定。即使学生的回答毫不沾边,也不要指责学生不对,反过来要肯定他敢于发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师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学生足够尊重,认为他行,他的表现就会很棒。正如一副对联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可见教师是否信任、尊重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尊重的学生必然会信心实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愉快地学习。

四、“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法

使教师从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教学观念,能创造性地组织、策划教学,有了更多发挥能力的机会,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4篇

一、先说识字。识字教学是学生思维开发之始,应借助这一载体积极开拓学生思维,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帮助他们建立最佳智能结构。首先应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语文论文关系,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尽可能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树立创造的信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次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儿童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在识字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如利用汉字规律调动学生感性经验,注重音、形、义结合,借助汉语拼音在游戏中识字、在活动中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和言语的相互结合,主动参与表象的建立和字义的探求。如教学“纸”字时,针对学生容易在右下方加点的情况,我拿来一张自纸,故意在上面洒上一点墨水,说:“哎呀!好好的一张白纸,现在有了这个黑点成了废纸,直可惜!”最后又说:“同学们.看见了吗?自纸,白纸,不能有点,有了点儿就变成废纸。”这样,学生印象深刻,就不会再写错“纸”字了。再次要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创新思维同发散思维直接相关,因此,培养创新思维可以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人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并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自己想办法识记生字,使得同学们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形近字换偏旁、编儿歌顺口溜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了难点,识字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二、再谈阅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从质疑开始。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的过程实质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因此,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我在讲读课文时,给学生以充分的读书、思考的时间,鼓励他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发起了探求新知的欲望,进发出了创造的思维火花。同时,我还凭借课文中提供的想像空间,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如教学《称象》一课,我问学生:还有其他称象的办法吗?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可以让随行的官员一个个地上船,直到划线的地方为止。称每个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还有的说可以用水缸舀水来称,就地取材,会更方便。学了《蝙蝠和雷达》,我让学生说说人类除了雷达以外,还有哪些发明创造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你自己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想发明什么?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获取了知识.拓宽了思路,并发挥想像力。运用头脑中存储的知识进行加工、组合,在幻想中产生了大量的新奇大胆的创造成果,发展了创造想像能力。

三、最后说说作文教学。激发学生写作情趣是开拓写作的源泉,也是学生创新意识不断形成和提高的重要条件。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他们亲自参与活动的设计、活动的过程和语文论文活动的总结,并在活动中引导他们积极动脑、动手。认真观察、思考,真正解决他们无事可写的问题。我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自命题作文,提倡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写,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开阔了写作的思路。如写一件事,可以是令人高兴的、伤心的、懊悔的、激动不已的,学生都能将自己的经历、感受生动具体地叙述清楚。我还让学生在课堂上边观察边体味,通过多种方式写事物。如写一种水果,我让同学们将准备好的水果带入课堂,用“看、摸、闻、尝”的方式去感受。同学们的创作兴趣很浓,写起来也得心应手,越写越起劲.从中充分感受到了创作的快乐。

由此看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无所不在。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点燃起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 改革 阅读 自主

对于孩子来说,快乐的学习是最重要的。怎样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快乐起来呢?实践证明,如果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是可以实现快乐教学的。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 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

为什么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就可以实现快乐教学呢?

一、“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早在几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语文论文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我在教小语第二册《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出现了这样的问答:

有一个学生问:达尔文为什么从来不捉弄小动物?

几小学生进行了补充回答:1.他要观察动物怎样生活。2.他喜欢小动物。3.他和小动物是朋友。4.他关心他的朋友。5.他爱护小动物。6.他尊重他的朋友。

透过这些提问、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明白了处世之道:对待朋友,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要从了解朋友的立场去对朋友,不能存着捉弄、玩弄的心理对待朋友。

学生自主感悟到的这些知识,是讲读式阅读教学法无法做到的。说明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读懂了课文。

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了,由“怕学”变得“爱学”了。

二、“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学生在读、疑、思、悟的基础上,动手查一查(资料)、画一画(场景)、演一演(故事内容);动脑编一编(课文后续),谈一谈(读后感想)、评一评(同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拓宽了思维能力。

三、“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阅读训练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

我们班在学习《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有一个学生问:“松鼠妈妈为什么骂小松鼠是‘傻孩子’?”有几个学生进行了回答:1.小松鼠是松鼠妈妈的宝贝。2.松鼠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3.松鼠妈妈关心自己的孩子。4.松鼠妈妈认为小松鼠遇到了危险,很着急。5.它很心疼小松鼠,怕它受到伤害。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个个都与问题有联系,都是学生感悟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回语文论文答不够完整,可请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只要沾边,都应视其正确,予以肯定。即使学生的回答毫不沾边,也不要指责学生不对,反过来要肯定他敢于发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师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学生足够尊重,认为他行,他的表现就会很棒。正如一副对联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可见教师是否信任、尊重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尊重的学生必然会信心实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愉快地学习。

四、“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法

使教师从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教学观念,能创造性地组织、策划教学,有了更多发挥能力的机会,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6篇

一、引导学生有创意、多角度的体验性朗读,树立体验性阅读教学观。

《新课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思维能力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创设情景,尊重并鼓励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挖掘情感因素,升华情感体验,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如执教《掌声》一课时,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在你的成长历程中,有没有最让你感动的掌声或是最令你难忘的其他方式的鼓励?先这样学生通过大脑中的情境再现,自然而然地走入作者所营造的意境中,内心的情感也就随着朗读表达出来。由于学生头脑中再现的情境不同,学生朗读的韵调也不完全相同,或高昂或低沉,或舒缓或稍快,给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

二、做人做事,快乐是最重要的。

怎样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快乐起来呢?实践证明,如果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是可以实现快乐教学的。“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为什么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就可以实现快乐教学呢?

1)、“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早在几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我在教小语第二册《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出现了这样的问答:有一个学生问:达尔文为什么从来不捉弄小动物?几小学生进行了补充回答:1.他要观察动物怎样生活。2.他喜欢小动物。3.他和小动物是朋友。4.他关心他的朋友。5.他爱护小动物。6.他尊重他的朋友。透过这些提问、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明白了处世之道:对待朋友,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要从了解朋友的立场去对朋友,不能存着捉弄、玩弄的心理对待朋友。学生自主感悟到的这些知识,是讲读式阅读教学法无法做到的。说明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读懂了课文。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了,由“怕学”变得“爱学”了。

2)、“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学生在读、疑、思、悟的基础上,动手查一查(资料)、画一画(场景)、演一演(故事内容);动脑编一编(课文后续),谈一谈(读后感想)、评一评(同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拓宽了思维能力。3、“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阅读训练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我们班在学习《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有一个学生问:“松鼠妈妈为什么骂小松鼠是‘傻孩子’?”有几个学生进行了回答:1.小松鼠是松鼠妈妈的宝贝。2.松鼠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3.松鼠妈妈关心自己的孩子。4.松鼠妈妈认为小松鼠遇到了危险,很着急。5.它很心疼小松鼠,怕它受到伤害。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个个都与问题有联系,都是学生感悟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回语文论文答不够完整,可请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只要沾边,都应视其正确,予以肯定。即使学生的回答毫不沾边,也不要指责学生不对,反过来要肯定他敢于发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师相信他下次能答好。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学生足够尊重,认为他行,他的表现就会很棒。正如一副对联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可见教师是否信任、尊重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尊重的学生必然会信心实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愉快地学习。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7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语文论文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对于小学语文教育而言,开放性教学的核心是开放性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加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实行开放型教学,通过改革传统教学中束缚学生思维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语文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一、开放性阅读的基本原理

首先,“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其次,“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再次,“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阅读训练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最后,“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法使教师从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中挣脱出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教学观念,能创造性地组织、策划教学,有了更多发挥能力的机会,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因此,“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发挥他们的个性,形成开放性思维、积累语言知识等都有很大作用;对饱受讲读式教学之“苦”的教师,也是一个值得推广和探讨的好教法。它使教变得宽松,使学变得愉快,是一种快乐教学法。

二、开放性阅读的实施方法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把学习方法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并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运用、提炼总结。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中去,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开放教学目标,突出个性。发展要改革语文阅读课堂教学,首先必须紧密联系新教材,改革传统教学中过于狭隘的教学目标,使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朝多元化方向拓展,强化语文观念,增强语文应用意识,把着力点放在解决问题语文教育的策略性、创造性及问题解决过程的体验等方面;其次,开放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创新意识。使用新教材教学,必须开放课堂教学环境,创设一种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空间,开放型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敢于求新求异,大胆表明自己的想法,从而有效激发其创新意识,张扬学生阅读的个性;再次,开放教学内容,扩展创新空间。新教材内容的选用上,给予教师更多的选择余地,教师可选择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新欲。实践证明,如果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是可以实现快乐教学的。

三、开放性阅读的积极意义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8篇

更多精品:3edu文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让学生以语言实践为核心,通过踏实的诵读记背,形成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的能力。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设计尤为重要。语言教学怎样设计,才能让学生形成“研读赏析”、“体现反思”和“拓展延伸”的能力呢?

一、重视语言积累

社会发展,人与人的沟通日益增多,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重要。语言的学习,看似自然,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口若悬河,侃侃而谈。语言的应用是一门学问。“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语言能力在于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言积累”。学生在语言积累中汲取养分,丰富自身,让语言表达规范、生动、简练,让听、所、读、写能力得到发展。因此,教学设计要注重语言累积。

教学《论语十则》时,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语言积累一项,让学生分类整理课堂学习笔记,收到很好的阅读效果。

首先,针对文中的成语进行积累,比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

其次,针对文中的名言警句进行积累:学习态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知新、默而识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知之者;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生感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语言累积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发现、归类整理中解读文本。这样的阅读,让学生对该方法产生兴趣,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并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在经过长期语言积累后,定能“拓展延伸”为“下笔如有神”。

二、重视语言学以致用

让学生在课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进行反复模拟仿写训练,例如,鲁迅名篇《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中关于百草园乐趣生活的描写,教学时可让学生揣摩语言并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学生通过揣摩,巧妙运用,在仿写过程里理解了语言的魅力,这是提高阅读水平的良好方法。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语言设计适宜,感染力强,学生听课便会声声入耳。有的时候,尽管课已终结,但妙音犹在,醉于情景。学生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景中、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品读语言,感受语言魅力,是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

例如,针对《散步》一文,我做了“品读记诵文段”的语言教学设计:

第一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品读形式:老师说前半句,同学们说后半句。“新绿”用得好,好在……;“随意”用得好,好在……;“铺”字用得好,好在……;“嫩芽也密了”用得好,好在……;“咕咕”用得好,好在……;“这一切”指的是……,点出“生命”的意图是……。

第二段: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品读形式:讨论“菜花、桑树和鱼塘”展现出什么样的画面?二三两个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去掉“慢慢地,稳稳地”好不好?为什么?“整个世界”的含义是什么?

这种设计,引导学生抓住文眼,捕捉闪光点讨论。在讨论时,不断给学生提供思维杠杆,设置思维支点,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拾级而上,最终圆满解决问题。

三、重视朗读训练

语音是语言的外衣。语言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学生听起来就会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语言教学设计把握了语速、语调、节奏,便可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有助于传情达意,理解文本。教师不苟言笑,表情冷漠,语调平平,语言干瘪,就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语言设计生动形象,精辟简练,以文本内容为依据,以高效教学为目标,通过朗读的分步骤训练,能把“读”文本的过程切分为有步骤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例如,《天上的街市》一课,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语言朗读设计:第一步:把握诗的节奏,体现诗的音乐美。教师范读第一段后提出诗句中音节或有规律的短暂停顿,然后学生朗读第一段;第二步:注意诗中较大的停顿。如“我想”、“不信”、“你看”,教师范读后提出情感较大间歇的停顿地方,然后学生分男、女生比较朗读;第三步: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教师范读第二段后,全班学生齐读第二段;第四步:读好诗的韵脚。此处,教师指出诗的押韵,押什么韵。让学生找出本诗隔行押韵,每节换韵的特点,然后全班齐读。

这样的语言朗读教学设计,步骤清晰,层次分明,内容扎实,渐次推进,效果明显。学生在老师生动、形象的朗读引导下,动情、动心、动容,产生了丰富的想象,于自我朗读中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形成了较强的阅读能力。

语言欣赏是语文科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表现。语言欣赏主要是指赏析、品味文章的优点和精辟的词句,理解其在文章的作用。因此,语言欣赏教学要关注语言的品评赏析。一篇课文,教师若能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品评,那么课文阅读的教学重难点就会迎刃而解,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也得到提高。

例如,教学《口技》一文时,我设计引导学生抓住“善”这个词来品评,让学生以“善”字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善”在声音有大小。“善”在声音有远近。“善”在声音有内外。“善”在声音有动静。“善”在声音有疏密。“善”在伸颈。“善”在微笑。

这篇课文,“善”字贯通全篇,“善” 字是概括文本的关键字眼。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从文本关键词入手,讨论热烈,积极发言。由于教学设计抓住关键词,课堂教学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既紧张又快乐,有效完成了文本理解的目标。

多知才能多智 ,厚积才能薄发。语文教学重视了语言设计,那么,魅力无穷、形式多样、艺术的语言就会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开启学生智慧、激发思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口语交际;阅读训练;话题训练;联系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202-02

一、借助阅读训练“说”,铺垫口语交际基础

纵观现行语文教材,每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都与本单元阅读教学的范文有密切联系。有的主题相同,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的主题是感受“父母之爱”,提供的讲读、阅读课文有《地震中的父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而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也是“父母之爱”。三则小故事反映母亲的溺爱,父亲的严打严骂之爱,父亲对孩子的鼓励之爱。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都是描述自然景观的,口语交际话题使学生“把自己当成自然中的一员,可以是一种植物或动物,或自然想象”,进行描述交流,如指导交际,本组课文《索溪峪的“野”》为学生提供交际的言语板式,帮助学生内化语言,运用语言。再说,阅读教学中,离不开说的训练,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吸收文本信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库存,需要借助说的训练,才能转化为口语进行交流表达。因此,阅读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既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达到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双赢之效。

1.自读自悟自由说。阅读教学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揣摩文章写法,离不开学生的自读自悟。学生自读感悟文本之后,让学生说课文大意,说自然段的意思,说自己的情感体验,说领悟的文章写法等,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说话氛围下,放飞思维,自由表述,促进学生敢说、乐说的习惯形成。

2.复述内容有序说。复述课文内容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复述概括课文大意,既是深化文本理解,又是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有效举措。借助内容复述,指导学生有序地说,抓住课文新词概括内容进行复述,引导说;抓住中心句,联系自然段进行概括说,从而使学生养成有序思维,严密表达,达成说话表达有条有理。

3.精彩片段转述说。选编的课文都是经典之作,无论主题、语言、技法等都是“范例”,易于学生仿效与借鉴。针对文章的经典之处、独特之处进行语言转换表达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和口语表达的技巧。如《夜莺的歌声》,日本军官与孩子的对话写得很精彩,通过对话训练和语言转述训练,如对话改为陈述,第一人称对话改为第三人称对话,使学生在理解文本时,感受到语言运用的灵活性,提高口语交际策略。

4.针对问题对答说。问题是思维的载体,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总要设计一些问题帮学生理解课文、领悟写法,体验情感。引导学生针对老师提的问题,课文中的问题进行对答,常以“因为……所以……”、“由于……所以……”等形式训练学生说话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思维严密性和语言句式运用能力。

二、围绕话题训练“说”,练就口语交际技巧

口语交际的本质是对话,是围绕话题一方向另一方提问或应答对方提出的问题,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互动交流的言语活动。口语交际不是一般的说话活动和简单的语言相加,它有四个特点:围绕话题展开,有鲜明的主题;注意双方的身份、场合,选用得体的语言;对话中充分表达各自的情感、态度、见解,不能人云亦云;注意语速、语气口齿清楚、流畅,不讲方言。因此,口语交际课,应紧扣话题,训练学生说话技巧,提高交际水平。

1.创设情境,乐于交际。托尔斯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是的,快乐始于情趣,情趣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口语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泉。学生对话题产生浓厚兴趣,必然在内心产生期待效应,蠢蠢欲说,不说不快,非说不可之感。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话题《小小新闻会》,交际之前,展示央视主持人如白岩松、董卿等视频形象,展播新闻的视频画面,唤起学生交流的欲望,促进主动交际。

2.师生互动,指导交际。创设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乐于交际的情弦,克服了怕的心理态势,学生敢说、乐说。但由于学生认知的差异,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要蹲下来融入学生,与学生对话交流,边对话边指导,让学生领悟口语交际要“紧扣话题,注意倾听”;“阐明观点,发表见解”;“尊重对方,文明交流”;“语气适当,语速适中,彰显感情”,从而使学生把握口语交际技巧。

3.学会倾听,灵动交际。口语交际能否顺利推进就在于看听话方能否抓住对方说话的主题、漏洞、疑问、错误,从而使自己有发话权。要把握发话权离不开倾听,而且非认真倾听不可。倾听要做到用心倾听、吸取信息、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从倾听中抓住对方话柄,阐明自己的认识,见解、意见,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灵活应答对方的话语,使对方认同、信服。这样的交际,才是有效的口语交际。

4.及时评价,正确交际。评价有导向、激励、甄别功能。口语交际中及时跟进评价,当交际“语塞”了,交流发生言语冲突时给予导航,发生认知偏差了给予甄别,引导正确的价值导向,有效推进交流,给予激励,从而力求达到课标提出的:“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三、联系生活训练“说”,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资源,生活中离不开口语交际。课堂上领悟的交际技巧、策略需要运用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巩固和发展,练就学生文明、正确的口语交际能力。

1.做做说说。家庭是学生的大课堂,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庭生活,家务劳动,收获的体会,感受与父母亲说说;学生动手制作的小发明、小制作,对家人进行解说,促进在生活实践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2.看看说说。看电视人人喜欢,学生更是如此。引导学生看完电视后,对其中的故事情节,新闻动态对家人说说;学生在图书室汲取知识精华,读到的好书向同伴说说;学生看到大自然的美好景观,引导描述表达,促进学生在阅读与观察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3.玩玩说说。学生与同伴间玩游戏之后,引导交流游戏活动的体验,快乐,既加深游戏活动的认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又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4.听听说说。在家里接听电话,及时引导把听到的内容进行转达;把生活中听到的新鲜事进行转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生活中训练学生说,需要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不断跟进,才能取得成效。我课堂上坚持采用讲故事,新闻,专题辩论会,小制作作品推荐等形式,检阅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同时要求学生,每周将做做说说,看看说说等内容写在日记中,供老师检查,确保生活中练就口语交际落到实处。

总之,口语交际教学,前与阅读链接,后与写作结合,以阅读引说为先导,以话题训练为核心,以生活历练为发展,口语交际训练中融入阅读、写作训练,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同步发展,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快乐语文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小学语文;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69-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决不是脱离语言文字、离开语文学科本身所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去搞些花架子、搞些形式主义,而是要在扎扎实实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即在识字、阅读、作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激发识字学习兴趣

识字教学是学生思维开发之始,应借助这一载体积极开拓学生思维,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帮助他们建立最佳智能结构。

1、要提供创造氛围,改进师生关系

“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在教育过程中,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尽可能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树立创造的信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在识字教学过程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如利用汉字规律调动学生感性经验,注重音、形、义结合,借助汉语拼音在游戏中识字、在活动中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和言语的相互结合,主动参与表象的建立和字义的探求。如:“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

3、要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创新思维同发散思维直接相关,因此,培养创新思维可以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入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并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自己想办法识记生字,使得同学们运用形近字换偏旁、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编儿歌顺口溜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了难点,识字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个性特点来说,小学生活泼、开放、热情、乐于表现。活动学习便于使动口、动脑、动手三位一体,促进教、学、做合一,使学生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课堂上,可以放手让学生结合课文尽情地唱、跳、演、辩、赛、画。但小学生阅读能力低,课堂上打基础时间尚且不够,哪有精力和时间搞创新?于是迫于形势,便走过场。陶行知先生说:“创造的孩子,首先要为孩子争取时间之解放。”因此,要把小学生从传统的只能一味地听教师讲中解脱出来,把课内时间还给学生。首先,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还语文课以“朗朗书声”,让小学生有时间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文义,在读中理解语义、体味感情、领悟新知。不仅要创造性地运用“看学生读”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而且还要创造性运用“看老师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

二、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在学生读有情有景的课文时,启发他们进行再造想象,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图画。对于留有空间的课文,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去填补空白。从中可以得到了充分发挥,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思想感情也得到了陶冶。

三、思考是创造的前提,离开了思考也就无所谓创造

应该留给学生思考时间,以利于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不能为了赶进度、图省事,而把学生的思考时间占用了。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先让学生自己研究,不要急于把问题扯碎,一句一句地追问;也不要一遇到学生回答不出的问题就失去了耐心和信心,把正确答案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要努力做到在学生的思考中激活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要在学生的争论、讨论和辩论中,做到目标让学生明确,问题让学生提出,反馈让学生调控,总结让学生完善。

四、写作是阅读创新的重要方法

课中留出写作时间,结合课文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仿写、扩写、缩写、续写和改写,做到读写结合,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实现读写迁移,仿中有创新。

激发学生写作情趣是开拓写作的源泉,也是学生创新意识不断形成和提高的重要条件。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他们亲自参与活动的设计、活动的过程和活语文论文动的总结,并在活动中引导他们积极动脑、动手,认真观察、思考,真正解决他们无事可写的问题。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自命题作文,提倡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写,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开阔了写作的思路。如写某一件小事,可以是令人高兴的、伤心的、懊悔的、激动不已的…… 学生都能将自己的经历、感受生动具体地叙述清楚。学们的创作兴趣很浓,写起来也得心应手,越写越起劲,从中充分感受到了创作的快乐。

总之,在学习小学语文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无所不在。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点燃起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才能真正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周 红,《创新教育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高一语文论文范文 下一篇:语文教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