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28 17:54:15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范文第1篇

在改革的众多环节中,重难点均聚焦于课堂教学,如何提高一体化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评价课堂教学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攻坚克难,连续4年围绕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实施,开展教学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促进其课堂教学评价能力的提升,参训者超过200人,已建立培训课程方案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培训课程的理念

1.以学员为中心的师生观

本课程的师生观要体现以学员为中心。具体表现在:2天的集中培训时间内,每个学员都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学员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以学员为中心;培训师则是引导者、辅导者和监控者,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要根据大多数学员的接受程度和学习状态随时调整教学进度,需要关注到大多数学员的学习成效,而不仅仅是主导式的单纯讲授知识技能以完成培训的教学任务。

2.以能力为本位的质量观

本课程的质量观要体现能力为本位。设计培训项目时,培训师选取了一个真实的、相对独立的课堂教学实例(培训师不做任何的指导)为教学载体,让教学管理骨干完整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与评课活动。在实施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每位学员首先需要对课堂教学现象独立开展评价,接着以团队合作方式开展小组评价,同时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学员又要学习课堂教学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和一体化课程教学理论,且共同构建一体化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最后学员再用评价指标来解析教学实例。

培训对教学管理者的各项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如评课能力:对观摩课实施“2+2”的评价中,每位学员必须对观摩课写出个人评价(2个主要优点和2个主要不足)并张贴出来,在培训师A的引导、归纳、总结和提炼之后,学员马上可以学会评课的“2+2”基本方法,学会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

在观察、分析并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每位学员通过观察、理解、反思和评估,能够自我发现在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盲点和短板,提高评价课堂教学的能力。

3.以产出为导向的效率观

本课程的效率观要体现产出为导向,没有产出或不明确产出的学习则是无效的。为此要确定培训对实现学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管理是否真的有所贡献,要树立培训一定要给学校带来增值服务的概念。

产出为导向的效率观关注人们在工作中是否使用了新学到的知识技能?即行为变化,确定学员通过学习后发生的行为改进程度。只有学习者真正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后,才达到了培训课程的学习目的。更为重要的产出是培训课程能为学校带来什么影响,即产生的效果,包括因学习而带来的组织上的绩效改变,包括质量改善、效率提高和满意度提高等。

反之,投入为导向则是在培训结束时,向学员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征求对教学反馈意见,即确定学员对课程的喜爱程度。但学员满意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真正学到了有用的知识技能,即发生了有效的学习。另外,还可对学员学习前后知识技能测试的结果进行比较,即确定学员是否在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等方面得到了提高。这可检验教师的工作是否有效,但仍无法确定学员是否能够将他们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以产出为导向的效率观要求有改进自身职业行为愿望的受训者具备5个特点:有提高现有水平的迫切希望;能真实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允许其提高的环境和条件;能得到对此感兴趣并有一定能力的人的帮助;有尝试新想法的愿望和机会。

培训中,如“投入性学习”与“产出性学习”学习心理学的教学实验感受,通过小组共同构建课堂教学评价表,让学员不断地提升“能力的产出”。又如个体独立学习与团队合作的开放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既强调个体的独立学习与思考,又强调小组交流与合作的团队学习,从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小组代表发言,组间互评,欣赏与批评,到总结与反思,培训师调动学员冲破固有思维,开放多元,大胆创新,再进行综合式的点评分析。

二、培训课程的组织实施

本培训围绕着一体化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评价问题,着眼于教学管理者的内涵与能力提升,促进管理者的系统学习和专业化成长。

1.对培训师的要求

在培训中,至少安排A、B两名培训师相互配合进行,并需要一至两名助手协助。其中,A培训师必须为一体化课程理论专家,把握整个培训过程,调整各环节的教学进度,组织学员的个体学习或小组讨论,讲授教育教学理论与主要概念,点评各环节学习情况,归纳总结学员观点等,在培训中起关键作用;B培训师主要是配合A培训师开展培训工作,必须掌握一体化课程基本理论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主要协助归纳学员观点,提取A培训师讲授过程的关键词,在某些独立的教学环节,如“投入性学习”与“产出性学习”的学习理论体验可由B培训师主持。具体分工要求详见表1。

2.培训对象的选择

培训对象是教学管理干部与教学骨干,包括: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教研室和系部的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带头人和教学一线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能力是每个教学管理者必备的基本功,评价什么与如何评价、评价的目的与功能如何等均是相当重要的内容。教学管理者通常是优秀课堂组织实施者的代表,必须熟谙何为优秀课堂?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骨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者,更要清楚什么是促进职业能力发展的课堂、什么是有效的教学以及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各类学员的学业成长。

3.培训内容的安排

培训课程确定为两天分两个阶段完成,前一天半,采用行动导向方式开展,主要内容为:一体化课程教学现场观摩、讲课者自评、学员“2+2”独立开展他评、培训师梳理提炼学员观点、小组学员讨论达成共识、培训师讲授课堂教学评价和一体化课程的理论问题、“投入性学习”与“产出性学习”小游戏的体验、小组学员构建课堂教学评价表且展示与解释、培训师带领学员点评分析评价表、全体学员共同构建课堂教学评价表且分析教学实例。

最后半天将依据培训学员的已有基础,安排内容不同、深化培训主题的专题讲座。第一期是生本理论专题,弄清何为“以学员为中心”,一体化课程如何组织教学等基本问题;第二期是结合当年的教师教学能力竞赛系统分析课堂教学的基础理论和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做竞赛方案的解读;第三期是在已有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专业建设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第四期从课堂教学与管理层面,以学校实际的一体化课堂教学案例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管理举措做个案分析,树立优秀个案的校本式标杆。培训课程通过设计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促成了培训目标的达成。参见表1。

表1 教学管理骨干课堂教学评价能力提升的培训安排

日期 内容 时间 形式 培训师的分工与职责

天 课堂教学现场观摩 90分钟 观摩课 组织培训者观摩课堂教学,提供教学设计与学生工作页等资料

讲课者自评,培训者对观摩课进行评课,梳理课堂教学评价要点 90分钟 头脑风暴 培训师A:负责引导讲课者自评、解释“2+2”评课形式、调动个体学习或小组讨论等

培训师B:负责提炼学员的评课观点,写纸条、张贴、纸条的同类项合并、归纳等

课堂教学评价核心问题的探讨 180分钟 研讨 培训师A:负责主持、讲解、引导、点评、归纳、整理等

培训师B:负责提炼观点,写纸条并归类张贴,板书等

天 “投入性学习”与“产出性学习”等学习理论体验

课堂教学评价表的构建与分析 240分钟 行动导向 前150分钟:

培训师A:负责补充、解释、提示、指导等

培训师B:负责主持、概述、展示、提炼观点、布置任务等

后90分钟:

培训师A:负责主持、点评、标识各组评价指标关键词,讲解教学理论与概念等

培训师B:配合标识、点评等

培训深化专题 120分钟 讲座 每期选择不同主题,持续深入

4.培训方法的设计

在前一天半的学习当中,观摩、评价、头脑风暴、讨论、游戏、展示等多种学习方法交替使用。

观摩课的实施环节:由承办学校在教学场所准备一堂真实完整的一体化课堂教学,时间为90分钟,培训学员进行观摩。评课阶段:观摩课后,学员们回到培训场地,先由讲课教师做自评,每位学员对观摩课做“2+2”的独立评价并张贴关键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组内讨论,梳理学员个体自评的关键词后形成小组评价意见;紧接着,培训师利用各学员或小组观点,引导问题讨论、讲解基本理论、点评学员观点、提炼归纳整理要点,通过对张贴纸条的重新组合,归纳提炼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线及基本要素。为帮助学员更好地掌握一体化课程的相关理论,培训师必须将教学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法、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投入与产出等概念及时补充并讲解。最后再让学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制作出课堂教学评价表并展示与解释。

培训师要依据学员的学习基础,结合真实的教学案例需要,调整培训的学习内容、学习安排与学习进程,及时补充学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开阔学员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视野等;同时培训学习不仅仅是单纯地观察案例、听理论的“投入性学习”过程,而且是边做边学边思考的行动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学中研,学员要把听课评课中现实的实践问题与理论知识高度融合,且不断吸收消化。本培训是行动导向等多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学习方法需要灵活多样,学员思维相当活跃,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成果展示丰富多彩。培训课程的教学组织特征详见表2。

表2 培训课程的教学组织特征

项目 表现特征

教师 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专业对话伙伴,应习惯学员独立或合作学习的工作方式

学员 照顾学员的兴趣和经验;通过迁移应用建立实践与理论的联系;强调合作与交流

教学内容 多为结构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具有工作过程的系统性特征;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促进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教学方式方法 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交替使用

组织形式 学员自行组织学习过程,学习多以小组进行,留给学员尝试新的行为方式的实践空间

5.培训质量的控制

培训质量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控制。过程性评价的目的是及时反映学员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员对学习的进程进行积极地总结和反思,找到有效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业的完成。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视野投向学员的整个学习历程,认为凡是有价值的学习结果都应得到肯定的评价,这就使得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经验的丰富性大大增强。

发展性评价更关注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作为教师专业素质特征的教学反思的形成、发展和完善,追求人的主体价值,张扬人的个性特征与风格。而人,才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这为课堂教学改革和评价改革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其次,听课、评课教师都不仅仅是以个体权威者出现,而更多的是依据教学需要组成各种灵活的小群体,在群体中充分进行交流与沟通,追求互相平等、相互尊重、互相协商、共同发展的这种同伴关系,并以此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式,共同合作建构评价标准;第三,在评价过程中,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法灵活,针对性强,评价重视“理解”“阐释”“交流”“移情”等在评价中的运用,初步尝试了评价中的人性化关怀。发展性评价倡导的这种人文化评价(质的)是对原来强调实证化评价(量的)的根本性的补充。

培训过程就是一体化教学的过程,在一次次的“收获产出”当中,培训师及学员相互间的评价促进了学员的评价能力提升,可以欣喜地看到变化与进步。如在小组汇报环节,各组展示的作品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自的学习效果,又在与其它组的对比中找到各自的差距,从而给自己一个合理恰当的评价。每一期培训的最高潮就是在各小组构建完成课堂教学评价表的时刻,这份评价表基本上体现了他们经过一天半学习的水平,各组之间会相互学习、互相借鉴、相互指出不足,可立竿见影地看到学员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能力的逐步提升。学员在学习心得分享环节,常常能明显地感受到学习前后的变化,可以自我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三、培训课程的效果分析

从管理队伍的成长、培训效益的延伸,到培训影响的辐射,课堂教学评价能力提升的培训,对推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教学管理队伍的茁壮成长

在四期培训中,第一期主要以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教研室等部门正职负责人为学习主体,而后慢慢地扩大到教学系正副主任、专业带头人、系部部分骨干教师等;从只面向广州市七所技师学院到普及所有民办技校,受训层次慢慢下移,范围不断扩大,影响不断深入,四期两百多人的参训队伍成为目前院校课改的主力军。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第一要素是人,而且必须是一支具备课改理念、理论、方法技术和行动力的师资队伍。改革不可一蹴而就,队伍成长也需要有一个过程。通过连续培训,促进了广州市技工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特别是课改骨干队伍的成长和壮大,提升了队伍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这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2.教学管理效益的上下延伸

培训,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际教学工作、优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益,培训者把所学、所思、所得迅速地运用到教学管理当中最为重要。一是直接应用到一体化课堂教学活动中,促进了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促进了各类大型教学竞赛活动的开展,教学管理队伍的指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两届全市的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中,培训效益在参赛选手的作品上已得到很好的体现,无论是在一体化课程的基本要义贯彻,还是在作品中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现、教学流程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法的选取与使用、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巧等方面。同时在多类型的全国性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中,广州市技工院校教师的参赛成绩骄人,捷报频传。

3.教学管理影响的多维辐射

提升课堂教学评价能力的培训在经过多次的磨合后,已成为教学管理队伍系统学习和专业化成长的一面旗帜。有些学校正尝试采取这种方式培训本校的一线教师,也正是这样,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接受与认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理论和方法路径,并在学校进一步探索如何更深入推进,如结合广州地区产业布局升级转型开展学校专业布局调整与产业系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包的系统建设与推广使用、一体化课程中学习任务的授权式评价、以职业效度为视角的学生学业评价的实践探索、课堂教学评价的参与式管理等,一系列科研伴随式的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进一步促进了广州市技工院校的繁荣发展。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范文第2篇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能力是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与教学组织实施能力的直接体现,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英语教师深入理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1],更好地理解教材设计原理,从而使课堂教学设计更符合新课标,成为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以便全面落实九年义务教育英语1-2级[2]相关要求。

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通过对国培计划集中培训的调查发现,学员们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理论与能力严重不足。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能力发展是“国培计划(2015)――送培送教”[3]项目第二阶段培训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安庆市岳西县展开的阶段培训聚焦了两个问题:国培小学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存在哪些问题?国培后他们课堂教学评价能力有哪些变化?

二、研究设计与过程

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员研讨与专题讲座。通过分组研讨将学员已有课堂教学评价理论充分挖掘,并以小组发言形式与其他学员分享。然后通过培训专家对评价标准解读,从理论上系统阐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英语1-2级学业水平的要求,从而将学员课堂教学评价的已有知识体系与新课标的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为指导学员日后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评价水平奠定理论基础。因此,在培训会上,学员就《如何评价小学英语课堂教学》[4]进行分组研讨,每7~8名为一组,共6组,每组发放讨论表一张,每组一名教师做记录,该教师最后代表本组就讨论结果做总结发言;笔者作了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主题讲座后,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培训效果信息。

第二阶段:名师示范课、说课与评课。将学员在第一阶段所获得的评价理论用于观摩具w的课堂教学,通过专家教师对自身教学设计的解读,并与学员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加深学员对教学设计意图的理解。学员分组评课,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进学员课堂教学评价能力的提升。本次应邀上名师示范课的是安庆高琦小学谢老师。

第三阶段:学员展示课、说课与评课。以第一阶段的评价标准理论为引导,结合第二阶段一线专家教师对示范课设计的解读与有组织、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评价,再过渡到第三阶段由学员进行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强化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性,从而提升学员课堂教学评价能力。培训会上的两节展示课属于同课异构[5],教学内容相同,独立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同为四年级不同班级。课后,学员自由评课,畅所欲言。参与听课的有全体学员、岳西县中洲小学部分英语教师以及周边小学英语教师。此阶段的开展是为了优化国培的效能。

三、研究开展与结果呈现

1.学员研讨与专题讲座的开展与结果呈现

在数据收集与分析方面采取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讨论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国培小学英语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存在哪些问题”,讨论结果的归纳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六组均将教学目标是否具体明确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首要标准,但是基本没有提及“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来制定的”,尤其没有涉及小学英语1-2级水平的具体要求与内容。这表明教师对教学目标确立的重要性有一定认知,但不清楚具体目标制定的原理与依据,导致很多小学教师出现上课过度注重单词读写、孤立地进行词义教学的通病。

六组中有四组(1、3、4、5)提到语音语调的规范是英语教师基本功的体现,这说明约有30%的学员尚未意识到教师语言基本功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六组中仅有三组(3、4、6)认为是否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也是衡量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高语言学习的趣味性,而且能用地道、标准的目标语直接作为小学生外语的输入[6],对初学者的发音有着不可替代的正向迁移作用[7]。然而我们注意到,不是所有农村小学课堂都配备多媒体设备,这时,教师的素质、才艺与语言基本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落实小学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重要保证。此外,在语言课堂教学中是否对学生进行实时的学法指导是评价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又一指标,也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实现学习策略目标的重要体现。但六组中只有1组(4)提到。

综上所述,学员在培训初期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有一定认识,但不全面;对在传授知识、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如何实现学习策略目标的认识不够;对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中必备的特殊素养认识不清。

其次,讨论研究的第二个问题“通过国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能力有哪些变化”。主题讲座之后会发给学员《“国培计划”课堂教学效果测评表》(以下简称《测评表》)。《测评表》分两个部分:一为评价内容,涉及课程(讲座)的实用性、知识性、时效性、启发性、内容与培训目标的符合度、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能力、可接受性和课程的后续效益八个方面,学员需要在五个级别(1~5,好的程度依次递增)后作出选择;二为培训效果,附有两个开放性问题――本课程对你有何启发与促进?针对本课程你还希望听到的内容?发放问卷45份,有效回收41份,情况如表2所示。

表2数据表明,在对国培学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知识与能力培训方面效果理想。第二部分培训效果开放性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学员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了系统的认识,课堂教学评价相关知识得到了丰富,能依据标准来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设计,以求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体现新课标精神。

2.名师示范课阶段的开展与结果呈现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员分组评课并安排专人记录,之后由小组代表发言。活动之后,学员填写培训《测评表》,其中在开放性试题中有学员答道:谢老师善于使用活动来推动英语学习,作业设计摆脱了机械性练习,提高了活动趣味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学员在实际课堂教学评价中,已经观察到示范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8]使得语言教学在真实情景中展开,同时活动的新颖性也激发了儿童学习语言的好奇心。也有学员答道:谢老师颇具个人魅力,上课节奏不急不慢,教学基本功扎实,让我觉得自己课堂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后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等等。

此次针对名师公开课现场评课,从研究设计的视角来看,是通过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来提升学员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能力。从6位小组代表发言来看,评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评价能从英语课程标准出发,紧紧围绕五维教学目标来展开[9];二是评价能结合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能从任务型教学设计与活动的有效展开来进行,能站到交际教学法[10]与全身反应法[11]的高度来评课,体现了评课理论层次的提升;三是能够从课堂教学设计五个原则[12]出发,全面、系统地进行评课,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专业性、学术性。

3.学员展示课阶段的开展与结果呈现

此阶段的设计旨在加深学员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对教学方法的选用,尤其是聚焦如何在情景中培养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在连续观摩了两节之后,笔者一改往常分组讨论的做法,而是让学员自由评课,畅所欲言。这种方式的改变既体现人人参与评课的理念,也发展了国培学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能力。

国培活动通过聚焦中小学教师在课堂评价中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学员的课堂评价能力发生了变化,达到了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2][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李传益,刘晓华.“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研究述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352(11):8-12.

[4]吴钢.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系统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0,30(1):27-32.

[5]马占国,翁丽婧.“同课异构合作教研”新模式探索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8):6-7.

[6]徐慧芳,王建强.语言输入的相关性对目标语发展的影响[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72-76.

[7]张(女丹),石建美.正向迁移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1,235(1):69-70.

[8][10][12]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决策;影响因素;培训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2-0094-03

英国教育学家艾格莱斯顿曾指出:“在课堂上,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制定决策,甚至可以说,制定决策就是教师的中心任务。在判断学生的个人能力,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等的过程中,都包含了教师的决策。”教师的决策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师课堂教学的进展及其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目前我国农村教师的决策现状却并不能让我们乐观。据此,本文认为,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应以提升农村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决策能力作为突破口。

一、农村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教师在课堂教学决策上主要表现出决策意识淡薄、决策目标偏颇、决策经验化和决策主观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严重地制约和影响着我国农村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水平及课堂教学的效果。

1.决策意识淡漠

经调查发现,目前92%的农村教师认为,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应该在课前做精心准备。他们认为,这些准备可以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不过,他们的准备大多只集中在上课所需知识、器材、多媒体课件、课堂导入方式、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安排等教师认为自己可以把握的方面,对于“课堂教学是一个从多种准备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这种观点,很多农村教师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课堂上时间有限,教师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方案的选择。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在很多农村教师看来,课堂教学方案仅有教师准备的那一种,课堂情境是简单、清晰而易于把握的。他们忽视了课堂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他们课堂决策的意识整体上看比较淡薄。

2.决策目标偏颇

教师课堂正确决策的前提是教师要明白某课堂课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明白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及实现这种期望的手段是什么,明白学生在课堂上的哪些行为是合适和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和不可接受的。清晰和完整地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正确的选择。然而,由于受赫尔巴特主知主义教学理论的影响,目前我国很多农村教师将课堂教学的立足点置于对教学内容的提供与传授上。也就是说,为了在课堂上能用最少的时间完成对教材知识的传授,很多农村教师对课堂的处理都指向要从整体性和系统性上来精选教学内容,同时选择有效和高效的教学方法。这种处理的方式实质上属于控制主义的方式,其根源是农村教师没有将学生的思维和心智的成长纳入到自己决策的目标之中来,没有认识到课堂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使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来。

3.决策经验化

课堂上的扑面而来的大量信息,常常使有些教师晕头转向,他们不知道如何对之进行筛选和过滤,不知道该如何对之进行分析。于是,这些教师潜意识中的逃避决策的想法就起了作用,即他们往往会凭借直觉和经验对课堂上发生的状况作出反应。应该说,借鉴以前的经验来处置课堂上发生的状况是无可厚非的,但问题在于,很多农村教师只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以前的经验中,所以这种经验就会被他们反应性地甚至是程序化地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因而对自己就形成了一种束缚,农村教师对课堂问题的处理也因此就走向了僵化、独断和封闭。

4.决策主观化

调查中发现,有些农村教师认为,课堂情境是不可预测的,所以其决策只能在课堂上做出,所以也就不需要拟订决策方案,而只需见机行事、随机应变就行。这种将决策等同于简单地拍脑袋的看法容易使农村教师放弃对解决问题途径的探寻,容易使农村教师放弃对课堂问题准备备选方案的必要准备。课堂决策的随意性容易导致农村教师课堂教学秩序的不稳定或不完整,它实质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二、影响农村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因素分析

1.目标

影响农村教师课堂决策的第一个因素是课堂教学中希望达到的目标,它是教师确定自己的课堂决策的前提。教师教学的目标越明确,他就越能恰当地在课堂上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该目标上,越能清楚地知道在课堂上应该关注学生的哪些方面,这可以使教师因课堂上出现了偶发性事件而导致影响教学目标实现时做出即时而适当的决策。为此,农村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确定自己清晰而周全的教学目标。

首先,农村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中的各个子目标的权重进行分析,然后确定一个最基本的目标。确定基本目标很重要,没有这一基本目标,其课堂教学就会失去方向。在确定这种基本目标时,农村教师还要区分各目标的类型,即区分其中的认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然后再将基本目标和其他目标做一个平衡。

其次,农村教师还要注意目标的层次性。比如,对某些规则的学习是以对概念的学习与理解为先决条件的,所以基本目标中就必须体现出这一点。明确目标的层次性,可以帮助农村教师准确确立其教学目标的主轴,可以使他们在面对课堂上出现的诸多问题时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利用自己的判断力判断出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

2.信息

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是由原始信息和再生信息组成的。原始信息主要由客观本体信息(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方式和状态)和主观认识信息(人们对客观本体信息的认识)组成,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再生信息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它具有时机上、明晰程度上、信息源上、信息类别上及信息序上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再生信息的这种特有的不确定性可能使课堂上的信息杂乱而无序,所以农村教师不可能同时对之给予关注,而可能有选择地关注其中的某些方面,这也毫无疑问地会影响到农村教师的课堂决策。

3.思维

决策思维的运行是有序的,它包括决策的逻辑起点、决策思维的视野、决策思维的运行路线和决策思维的归宿等。在课堂教学中,农村教师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他们决策行为的运行路线及其走向。一个农村教师,如果他运用的是经验式的思维方式,那么他的教学决策便多是经验式的;如果他的思维方式是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那么他在教学决策时必定会奉行二值逻辑的线性关系的准则;如果他的思维方式是系统的思维方式,那么他的教学决策就会有整体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等特征。由于学生是有差别的个体,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统一性与灵活性及共同性与特殊性等方面的需要,这也要求农村教师要有灵活的思维方式。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农村教师的思维还应该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农村教师不仅要善于顺向思维,也要学会逆向思维和侧向思

维。农村教师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他们在课堂上对问题的诊断,影响着他们课堂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4.智能

影响农村教师智能的因素主要包括他们所具有的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两个方面。理论性知识是关于“学习者认知的知识”,是可以传递的知识;实践性知识是农村教师在其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使用和实际表现出来的知识,它既包括农村教师通过对经验的积累所形成的知识,也包括他们将某些原理或规则运用于自己特殊的教学情境之中而来的知识。理论性知识以一种静态的、框架化的形式对农村教师的决策产生作用,而实践性知识则以。一种动态的形式对农村教师的决策发挥着作用。

农村教师在课堂上对信息的感知、定位、选择和处理会受到其实践性知识的影响。他们能否对课堂情境进行理性而非程序性的理解,主要取决于他们对课堂情境中的一些潜在的变化是否有较强的意识。

三、提高农村教师课堂教学决策能力的教师培训途径

农村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优化离不开农村教师一系列观念和行为的改变,所以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就应着眼于帮助农村教师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就应教会他们学会利用信息,学会运用集体的智慧。

1.借助对案例的分析,帮助农村教师树立起强烈的信息意识

目前,很多农村教师之所以缺少决策意识,就是因为他们缺少信息意识和变化的观念。因此,在对农村教师进行的培训中就应采用案例呈现的方式以帮助他们树立起强烈的信息意识。例如,在培训中,向他们呈现案例“小企鹅和妈妈”(案例内容为,在“小企鹅和妈妈”这篇课文的教学接近结束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小企鹅长大了,想出去闯一闯。你们说,它还会看到些什么呢?”有学生说:“小企鹅会看到茂密的树林。”有的说:“小企鹅会看到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有的说:“小企鹅会看到了蓝蓝的大海。”这些都属于教师意料之中的回答。但是有一个学生说:“如果我是那只小企鹅,我就会好好地住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哪儿也不去。”)通过呈现这类有代表性的案例,可以使农村教师意识到,课堂情境中的学生的行为或提问并不一定会完全按照教师事先的设计那样发生,它往往会被一些偶发事件而打断。

在此基础上,培训应该打破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应鼓励农村教师就案例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丰富他们对特定教学情境的认识。这种讨论可以使农村教师认识到,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会有多种解决方案,所以只有打破自己原有的预设,打破程序化和标准化的情境观和信息观,通过某种新的方式对事件进行合理的处置,才能对课堂上变化的信息和交错发生的事件做出合理的应对。

2.通过专家引领教会农村教师掌握搜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

教师培训作为一种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继续教育的形式,在对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应满足农村教师的基本需要,要把重点放在填补农村教师基础知识缺乏的方向上。为了提升农村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的能力,在对农村教师进行的培训中应将重点放在提高他们对信息的搜集和分析的能力上。具体培训途径如下:

第一,通过教授信息搜集的方法引导农村教师实现信息搜集日常化和准确化。

信息是决策的“原材料”,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方案的拟订,都必须以相关的信息为依据,所以农村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有正确的决策,就必须以掌握充分的信息为前提。这样,在培训的过程中,专家就要教给农村教师以信息搜集的方法。例如,教会农村教师学会用手工或计算机检索的方法来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可以通过拍摄照片、录像、录音等方式来获取关于学生的信息;可以通过平时的听广播、看电视、书信来往、旅游访友、闲谈或家访等方式来搜集相关信息。信息搜集的方法讲起来比较枯燥,所以培训中应改变传统的讲座式的培训方式为课例研修的方式,应使农村教师能够将信息搜集方法的学习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第二,对农村教师进行的培训应将重点放在养成农村教师教学反思的习惯和反思的能力上,应设法提高他们对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信息分析能力的核心是要合理定义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是什么问题。农村教师要学会合理定义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学会对问题进行评估,然后质疑它、检验它,这就需要提高农村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反思是指农村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观念和各种具体做法的一种回顾和分析。

面对捕捉到的信息,农村教师首先必须反问自己,是什么触发了这个问题的产生?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基本假设是什么?这种假设跟自己的素质和经验等因素的相关性如何?这也就是说,农村教师正确的课堂决策的前提之一就是他必须了解自己,必须防止因自己个人的好恶而对问题做出不恰当的判断。其次,农村教师应找出其中的关键问题。在决策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备选方案,农村教师对之进行权衡和选择的主要的依据就是自己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所以这就要求农村教师在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时不能随意,而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目标及其层级性。教学目标越明确,自己的教学行为就会越有针对性。为此,必须弄清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是长期的、中期的还是短期的。

3.通过校本培训使农村教师掌握利用教师集体智慧的能力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范文第4篇

一、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第一,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近些年来,我国乡村地区教育人才流失严重,教育资源仍然匮乏。加强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可以改变农村学校临时代课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流动性大,课堂教学质量差的局面,为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二,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实现教师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加强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可以使教师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特岗教师可以获得继续接受专业教育的机会。让农村特岗教师在聘用期间能够得到专业的培育和磨炼,在聘用期结束再次择业和就业时,拥有更加强大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本领。第三,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是推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可以使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和理念,在落实到农村教育基层的过程中,经由农村特岗教师而得到高质量的执行和贯彻,有效缓解农村地区教育队伍中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审视

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问题并不是孤立地单一存在,而是蕴含于整体农村教育的改革困境之中,全面审视这些问题是解决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关键。

(一)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理念陈旧

我国农村地区的部分中小学管理者和决策者缺少特岗教师培养的新理念,过分看重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升学率的提高,功利思想较重,忽略了对于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学校自身不仅没有按时开展农村特岗教师的专业化培训,更没有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目前各中小学开展的教师培训政策性过强,且大多流于形式,甚至很多学校的校本培训甚至为零,一些管理者认为对于特岗教师的培养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即特岗教师的任期较短,花费精力和财力培养农村特岗教师最终却不能留为己用,可见在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理念的陈旧。

(二)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保障不足

首先,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缺少必要的时间保障。农村地区教师的短缺使得特岗教师的教学任务较多,课业繁忙。“超额的工作量会引起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的消极反应”,甚至引发职业的倦怠,加之学校对于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不重视,因此相关教育活动为日常教学让路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岗教师不能进行脱产学习。培训的时间短且分散,缺少统一的规划布局。其次,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缺少物质保障。由于过去农村地区教育条件的落后,当前的资金投人主要用于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因而在特岗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培训所需要的书籍、电子资料、多媒体设备以及教材等还不够充足,对于教师的物质奖励也较匮乏。尽管2016年以来,农村特岗教师的工资收入得到提高,但用于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资金仍然短缺。

(三)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形式和内容滞后

从当前来看,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形式和内容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绝大多数是教育部门牵头、学校响应而进行的统一、集中培训,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特岗教师课堂能力培养的主要形式是理论灌输,而对于教育心理学、新媒体素养、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学生管理以及农村地区青少年人文关怀等内容涉及较少,未能集合快速发展的教育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推动培养内容的创新。同时,对于网络新媒体的教育形式应用不充分,从校外聘请专家和学者到校开设讲座十分稀少,选送优秀教师在国内外先进教育机构进行学习深造的情况并不多见。教育部门所组织的培训工作由于集体性质强,尽管相应设备和师资较充足,但在教育形式上仍然单一,特岗教师作为培训的对象不能参与到学习的互动中,“教”与“学”的双向性较差。

三、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

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应进一步树立新型的教师培育理念,完善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保障体系,创新培养的形式和内容,从而深入把握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与农村特岗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之间的内生逻辑关系,促进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部门应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完善特岗教师岗前和在职培训,关注特岗教师专业发展”。在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坚持从“以人为本”出发,深刻把握农村特岗教师的身心发展动态,全面了解农村特岗教师的真实需求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阻碍。建立以人为本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农村特岗教师管理制度。综合考量农村特岗教师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现实需求,结合农村特岗教师的年龄、专业、认知能力等要素,制定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的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培养计划。在日常教育组织管理中,应充分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指导,切实掌握农村特岗教师的生存现状和真实需求,为农村特岗教师提供更多的教育服务和支持,从而激发农村特岗教师自觉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主体能动性。

(二)建立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保障体系

首先,应完善制度保障。明确规范农村特岗教师的准入制度,重视考察候选者的综合素质,从而为“特岗计划”招募优秀的教育人才。要优化农村特岗教师的教育培训制度。可尝试采取校际间“校本培训制”,即城区带农村、骨干带普通,逐级提高的校际间“校本培训”,应积极选送优秀的农村特岗教师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参加短期集中培训,同时要将优质的师资送到基层,建立网络课程教育机制,确保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传递给每一位农村特岗教师。其次,应为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时间和资金保障。要为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配备必要的多媒体设施、参考资料以及书籍等,提高农村特岗教师的薪金待遇,以此改变以往特岗教师教育培训为教育教学让路的情况,从而免除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后顾之忧。

(三)依托网络新媒体创新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形式及内容

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改变了我国社会成员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方式,同时也加速了“特岗计划”的l展,为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渠道。因此,学校方面应加大对于农村特岗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信息化教学,可采取远程教学的方式打破农村特岗教师在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方面的区域局限,建立教委、学校以及主观培训部门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账号以及QQ群、论坛、贴吧等互动平台,精心制作与农村特岗教师学习和生活相关的趣味专题,进一步扩农村特岗教师的“朋友圈”,使关于课堂教学能力培养的技巧、理论、经验等内容专题教育贴通过网络新媒体传递到每一位农村特岗教师的设备终端,让农村特岗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并长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范文第5篇

一、体现培训力——搭建课堂

展示教研专业素养的平台

作为特殊培训者的教研员。如何通过综合的专业素养来体现自身的培训实力?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就竞赛活动进行了精心组织策划。搭建了以课堂为中心展示教研员专业素养的立体平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亲临课堂执教:体现教研员的实践培训力。在以课堂为中心展示教研员专业素养的立体平台上。首要的环节就是要求教研员能够在本学科领域,依据新课程学科标准,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按照同一个教学主题,享受同等的教学条件,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独立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以体现教研员专业培训力中实际驾驭和示范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

主讲课堂教学:体现教研员的引领培训力。这是教研员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完成培训一线中小学教师任务,有效地指导广大教师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帮助其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思维方式、技术应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着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围绕课堂教学所设计的专题讲座,是以体现教研员在专业培训力中实际引领和指导中小学教师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能力。

提炼课堂研究:体现教研员的研发培训力。这是为了检视教研员研究职能的落实程度,即结合近年来自身从事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实情,追问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科研含量,如何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内容及过程交融在一起,如何边教学、边研究、边反思、边总结,如何实施阶段成果的呈现、归纳、提炼并上升到理论层面,各自选择能够反映课堂教学研究水平的成果作为代表作,以体现教研员专业培训力中研究和开发课堂教学的能力。

二、培育培训力——关注教研群体

课堂实践智慧的感悟

教研员的专业培训力需要精心培育,而培育培训力绝不是简单的外力作用,也不是靠直接的注入,而是依靠教研主体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内在智慧的感悟。

感悟角色变化:增强培育培训力的意识。面对教研员特殊的角色,许多人在专业素养大显身活动中强烈地意识到:教研员在新课程背景下,必须打破陈旧的观念,改变那种“听听课”、“评评教师”、“写写文章”的作风,把自己从“专家”、“领导者”、“检查者”的角色中转换出来,成为教育研究者、实践者和指导者,以一个普通培训者的角色参与教研。

感悟实践智慧:关注培育培训力的经历。既然教研员明确了角色定位,就需要在完善教研员角色过程中。培育体现培训力的实践智慧,并在关注课堂教学实践经历的感悟中培育培训力。课堂教学显身的经历,使广大教研员改变了那种“培训者用枯燥无味的语言告诉中小学教师怎样在课堂上避免讲课枯燥无味:培训者用最不重视参与者主体地位的方法告诉中小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倾向。这使许多人都深切地感悟到,教研员如果离开了课堂经历,就会失去本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感悟教研关系:实现培育培训力的自觉。教研员专业素养大显身,有效促进了教研群体理性与感性的融合,在感悟教研关系的基础上,追求实现教研员培育培训力的行为自觉。教研员首先要教,然后再研。教是研的起点,研是教的提升。如果教研员不经常上课,就会对教学一线的情况有所生疏。疏远了课堂,就有可能敷衍教师,唯有适度“下水”。才能在培训教师时更好地贴近课堂教学实际和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因此,教研员只有经常躬身实践,才能感知课堂教学的“冷暖”,才能不断找到理论与实践和教与学的切入点,才能将自己所掌握的新理念付诸教学实践。引领教学新方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真正实现培育培训力的自觉性。

三、提升培训力——凸显扎根课堂

教学的教研价值取向

扬州市在全市范围内,集中组织广大教研人员参与课堂实践、主题讲座、论文展示的专业素养大显身。其核心目的在于强化教研队伍自身建设,大力提升教研培训力。但关键是活动过后,究竟能给我们留下些什么?给教研人以何种启迪?形成一种什么样的教研培训价值选择?对此,我们有如下思考。

立足课堂实践:明确提升培训力的方向。要想提升教研员的培训力,需要坚持扎根课堂教学的教研价值取向。这就要求广大教研员确立“立足课堂实践,提升培训力”的教研理念,进一步明确教研员的重要职能之一——根据一线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指导和教学研究。教研员无论如何不能脱离课堂,不能不研究课堂教学,这是教师最需要的,也是所有教师最关注的。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根本。抓住了课堂教学,就抓住了教师。因为,教学工作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有着强烈的感性特征,其中的许多精微之处,不进行实际操作是难以体悟的,而缺乏这些体悟的教学指导与培训,可能也是有效的。但很难丝丝入扣。切中要害。所以,这需要我们建立持续倡导课堂实践的教研制度来加以保证。只有坚持扎根课堂的教研方向,才能有效地提升教研员的实践培训力。

有效指导课堂:突出提升培训力的重心。在教师培训的实践中,为什么有些教研员到学校后遭受冷遇,不受欢迎?究其原因,就是教研员的指导培训力不强,还没有达到一线教师所期待的水平,还缺乏做好培训教师工作的优势。如果教研员认识到的教师也认识到了,教研员所说的教师也能说出来,与教师平起平坐、没有落差,对教师还能起什么引领作用?因此,强化教研员有效指导课堂实践能力的训练,是提升教研员引领培训力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广大教研人员在课堂教学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善于把握教学规律,善于解读有效课堂特征,善于运用教学艺术;能够形成一套独到的手法解决学科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能够以个人的教研优势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诊断现实课堂,能够从课堂效能观的角度反观课堂、审视课堂、以追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字: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人力资源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青年教师已经逐步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执据教育部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有教师107.6万人,其中,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队伍总数的48.3%,40岁以下教师占64.3%。因此,培养青年教师成为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要素,尤其是培训面向教学第一线的青年教师,成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情绪波动大,教学质量不稳定

在教学中,青年教师初为人师,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其思想活跃,观点新颖,易与学生产生共鸣,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是,由于受工作负担繁重,生活压力较大,发展愿望迫切等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稳定。

2.课堂教学经验缺乏,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青年教师经过系统的教育学习,专业知识贮备量大,但由于缺乏课堂教学经验,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无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教与学脱节。具体表现为课堂随意性大,教学方法单一,甚至照本宣科,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学缘结构不够合理,教学创新能力缺乏

高校教师多由“垂直教育体系”培养出来,即本科、硕士、博士的各个学历阶段都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连着就读。学科视野不够宽阔,研究方向和研究空间也较狭窄,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

4.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影响教学能力发展

由于社会和高校各种现行政策的导向,再加上现实利益的诱使,导致价值取向失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一些青年教师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主要工作精力向科研一边倒。整天疲于跑项目、写论文,而课堂教学则处于应付状态,无暇钻研教材和教学技能。这种倾向必定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逐步认识到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关注青年教师群体成长的同时,也构建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体系,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二:其一,培训形式大于内容,效果不显著。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多以讲授型为主,授课方式单一,且形式大于内容,考核方式简单,相当一部分的培训无检验措施;甚至有的连最基本的培训表现、出勤情况考核都没有,仅在培训结束后每人颁发一个证书,这就造成某些培训活动变成“走过场”,减低了青年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更有甚者误把培训理解为舒缓教学压力或个人职务晋升的手段,导致青年教师产生厌学和浮躁心理,降低了培训的效果。

其二,培训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主要表现为培训内容没有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和培训对象笼统。部分学校仍存在“一刀切”或敷衍了事的现象,没有依照教育规律办事,没有重视青年教师身体、心理及能力发展上的优劣势,缺乏对培训活动实施对象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的认知。同时,高校包括各个院系提供的一些培训,多数情况下都是针对本专业的,更多的是注重让教师接触本专业最新的理论知识,了解国际前沿的最新资讯,而针对于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较久因为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不懈,且见效慢,不易于考核,所以很多高校选择在很小范围内,如一个教研室定期开展一下活动,各自汇报一下近段时间的教学情况。

三、培训体系的构建与设计

师资队伍结构制约着良好梯队的形成,据预测,高校教师退休人数在逐步达到峰值,为了使高校师资避免青黄不接的局面,必须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墙养,使其快速、健康地成长起来,挑起教学的重任。因此,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培训体系的构建分为以下步骤:

1培训体系设计的原则

应以高校的总体发展方向为基础,以使青年教师获得或改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为目的。结合高校的总体发展方向,分别制定出长、短期培训计划,同时培训的内容也应按需施教、全体参与、系统完善的原则来安排。其重点应围绕青年教师通过对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设置出合理的培训课程,制定出有效的考核办法,确保通过培训实现青年教师的培训需求和高校的发展目标。同时,为了检验培训效果还需要对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找出培训过程中的差距,发现新的培训需求,加以改进和完善,制定新的培训计划。

2.培训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培训体系合理构建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高校组织需求层面、课堂教学工作需求层面、青年教师个人需求层面三个方面。

(1)高校组织需求层面的培祖”分析。高校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有二:其一是发展方向分析,面对日趋激烈的生源竞争和高级人才竞争,高校必须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为了保持高校的持续发展,青年教师培训必须在立足于现在的同时,着眼于高校的未来发展。根据近期规划和长期发展规划,对高校青年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开发和使用。其二是高校现存问题分析,通过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并对此进行深人分析,从而对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全面培训。

(2)课堂教学工作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工作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教师岗前培训内容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明确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职责和要求。二是通过对教学评估体系实施结果的分析,了解青年教师行为、态度及教学效果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偏差,在教学薄弱环节或有待提高的领域进行培训分析。

(3)青年教师个人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随着高校的发展和青年教师的不断进步,即使青年教师目前的教学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要求的更新也会产生新的培训需求,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也需要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行培训以满足青年教师自身的需求。

3.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培训的一般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模式等,但培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高校在选择培训时应注意把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多方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学校青年教师培训的模式。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培训内容和形式分三种:首先是职前教氰职前教育不仅是青年教师在教师岗位中发展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而且是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开始,更是帮助新青年教师建立与同事和教学团队的关系,建立符合实际期望和积极态度的契机。其次是在职培训。即建立在提前作出计划与目标的基础上,由系或教研室领导和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教学方法等的培训。再次是脱产培训。对每一位青年教师来说,当面临新教材和新一届的学生时,都需要经历相应的短期脱产培训,以便更决地了解当下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前沿情况、教改情况,从而满足所教授的新教材或者新学生的需求。最后是自我开发,即指青年教师自己主动地通过一些方式提高自身包括职业道德、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等内在的整体素质的培训活动。自我开发也是一种有助于青年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不断成长完善的培训方式。

4.培训的组织结构、计划及实施

(1)培训组织结构。与高校其他部门的管理一样,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的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培训效果,一个完善的培训组织结构可以使培训活动从一开始就系统进行,保证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组织实施、培训课程选择、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评估过程切实有效地进行,使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培训工作围绕着培训目标执行,保持培训的新颖性和内容的实用性。

(2)高校培训计划的制定。无论是年度培训、学期培训,还是月度培训,甚至是钊一对某一特定的培训需求而制定的专项培训,培训计划在整个培训体系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制定培训计划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例如根据青年教师的发展阶段,可将培训分为从事课堂教学工作0一3年、3一5年、5一8年、8一10年四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科学规划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计划的架构及内容,以SW1H中的六要素作为构成和组织培训的主要依据。

(3)培训的实施。根据培训实施的流程,对培训内容进行具体实施,以及处理培训过程中的一切具体问题,完成培训实施总结。同时,不仅包括与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反馈,与相关培训主讲人沟通培训内容改进建议,而且还包括对培训效果进行具体评估。实际上,培训的实施是培训体系中所有工作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执行过程。

5.培训管理

高校为青年教师培训进行各项投入和为青年教师个人发展提供支持,其效果等同于投资,目标是为了通过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能力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升高校的总体水毛因此,必须加强培训管理和效果的跟踪,对培训的结果进行有效评估,不断改善培训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培训效率,达到预期效果。

6.培训效果评估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范文第7篇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来看,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高、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在这种大环境下,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势必要实现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教学显著优势。所以,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成为信息技术应用工程培训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其不可替代性也逐渐显露出来。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就迫在眉睫。以往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也就是简单的PPT演示、课件展示等,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不深。尤其是在农村新技术课程教学中,其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学会正确开机、关机等就算是完成了学习任务。对信息技术发掘程度较浅,导致信息技术无法展现其独特优势。参与工程培训之后,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从培训中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从而及时转变自身观念,积极投入到信息技g学习活动中,认真探究完成学习任务,使得自身专业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必须将转变观念,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作为首要任务。主要是因为参训教师教学观念普遍落后,如果不及时转变其教学观念,就难以达到工程培训的目的。

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教师参与信息技术工程培训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为信息技术实践应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往信息技术实践应用效率和质量普遍偏低主要是因为,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比较低,在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浪潮冲击下,教师以为能够制作PPT、展示课件就算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信息技术利用度浅,使得信息技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此,以人为本,按需施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工程培训活动,必须将提升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作为重要目标。

此次培训是通过电脑、网上课堂自学,虽然学习的方式比较自由,但是从培训活动中,依然收获了很多意料之外的知识,了解到很多以前多不了解的知识,使得自身专业水平大幅提高。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工程培训活动,也认识到“学海无涯”的道理,坚定了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知识水平的想法。在理论知识方面,工程培训针对“信息技术创新学习手段”进行了说明,即巧用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构建电子邮件教学环境,由教师和学生互传邮件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对新型教学手段的需求,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工程培训活动中,由于教师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不同,遵循以人为本基本原则,按照教师实际需求开展培训活动,最大限度提高教师整体的理论知识水平,是工程培训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

三、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含多方面内容,其中课件制作能力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应该具备的最基础能力之一。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多媒体化开展教学活动,要在多媒体中呈现出与教学目标相关的课程资源,要求教师在课前制作好课件,这就对教师课件制作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从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来看,课件质量也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工程培训活动中,也应该将提高课件制作水平纳入到培训活动中。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学会制作课件是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很多内容都是通过课件呈现出来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就必须从制作课件入手,抓住学生兴趣特点和学习需求,制作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件。所以,了解课件制作流程就成为当代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工程培训中,引导教师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源,即从网上下载各种信息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到课件中,形成内容丰富且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课件内容。由此可见,制作课件能力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之一,在工程培训中将其作为重要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促使教师课件制作水平不断提高,从而真正实现工程培训的重要目标。

四、信息技术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另一目的在于,促使信息技术理论的掌握更为系统。以往教师对信息技术理论的掌握比较松散,甚至理论知识掌握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通过工程培训活动系统地培训,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还可以有效提高其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其合理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对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在工程培训活动中,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详尽地剖析,促使教师系统、全面地掌握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为实现信息技术工程培训目标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范文第8篇

一、准确把握方向,科学谋划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新课程改革已经过去十多年,这十多年我们举办了新课程通识的全员培训,开展了一系列学科教学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推进课程改革实践活动,应该说我们的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的课堂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课堂仍以讲授为主,凭经验教学,新课程理念没有成为教师的自觉教学行为。我们反思十多年推进新课程改革实践历程,我们与全国课堂教学改革先进学校比较中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杜郎口有 “三三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洋思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五环节教学模式,魏书生有“六步教学法”。而综观我们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没有一个体现正确理念的合理行动框架和说得出来程序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没有一种统领全市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就是我们不能有效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重要原因之一。

为此,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主导,确立了吉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重点课题“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为区域性课题,以课题研究的策略,全面启动了新一轮引领全市课堂教学改革序幕。新年伊始,我们召开了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科研主任参加的全市教学工作会议,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模式,有效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进行部署,做出了具体安排,出台《图们市关于推进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意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确立以构建科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整体推进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在“十二五”“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主导课题的引领下,我们指导全市各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围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学校研究课题。如五中开始了“定向导学―自主学习―合作反馈―训练提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六中开始了“生命化课堂”、“四步目标导学(创设情境,引出目标―合作探究,达成目标―学习之用,升华目标―当堂测试,监测目标)教学模式研究”,三中开始了“自主合作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示标自学―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拓展提升-当堂检测”研究,石岘一中开始了“自主学习六步教学模式”(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总结提升―检测达标)研究。尽管各校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名称不同,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却是一致的,都具有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的共同特点,都强调学生的先学,都主张针对性教学。在全市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成为抓手,统一认识,明确方向,上下联动,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策略,有效推动全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分层培训,扎实打好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基础

推进区域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课堂的构建,关键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和指导教师的学科教学。2011年以来,我们把新课改理论培训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我们注重抓了教研员、校长、骨干教师以及全体教师队伍不同层次的理论培训。

(一)加强教研员培训,提高课程改革的引领能力

教研员承担着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学科建设与学科教师培训的任务。显而易见,教研员的课程改革的研究能力和引领能力直接影响着教研员作用的发挥,影响着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和发展。我们大力开展了“学习型学校”创建活动,制定了《关于开展学习型教研员队伍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提出学习目标,建立机制,营造学习和研究的良好氛围,促进学习和研究成为教研员一种生活习惯。一是建立了集中与分散学习制度。我们建立每学期初三周的集中学习和每周一的集中学习制度,三年来,坚持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围绕打造高效课堂和有效教研等为主题,开展了新课程理论与先进经验的学习,组织了“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如何开展主题教研”、“如何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教研员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等专题讲座。二是建立了学习资源保障制度。每年给教研员订阅学科教育杂志,统一购买教育理论书籍,根据学科教研需要报销图书购买书款等。三是建立了主题论坛制度。我们每年组织一至两次教研员主题论坛,先后组织召开了“教研员与学科理想的高效课堂”、“区域联动校验活动实践与反思”、“教研员听课视导调研报告”、“学习先进课改学校考察与反思”等论坛,及时总结交流学习与实践的反思。四是建立了课题研究制度。进入“十二五”期间,在全市 “构建高效课堂实践与研究”主导性课题引领下,教研员确立了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坚持在学科课题引领下,开展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五是建立了派出去考察学习制度。每年有计划地派教研员外出学习考察,拓展教研思路和提升教研员教研与教学指导的自信心。

(二)加强学校领导与骨干教师培训,提高课程改的领导和引领能力

校长是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教学领导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直接领导者,骨干教师是课堂教学改的示范引领者。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领导者领导能力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能力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两个关键因素。我们围绕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采取如下措施,提高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培训。一是聘请专家做讲座。结合图们市课堂教学改革实际需要,先后三次聘请延边州教育科研所俞永虎研究员来图们以“有效教学的方略”、“有效教学模式与实践”、“有效教学设计”为题给图们中小学领导和骨干教师专题讲座。二是组织课改先进地区学校的学习考察。先后在教育局主管局长的带领下,组织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中学校长或副校长、学科骨干教师先后学习考察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昌乐二中、广文中学等课改名校,学习借鉴课改先进地区的课改经验。三是举办课改骨干培训班。围绕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在基层推荐,进修审核等措施,选拔一批教师,举办为期一年的学习班,为课堂教学改革培养一批骨干队伍,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三)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全体教师课改实施能力

全体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直接实施者,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依靠全体教师,提高全体教师实施课教学改革的能力。一方面加强教师网略继续教育培训,每年统一落网络学习和实文本学习等,加强教学改革的高端理论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进修学校领导深入学校作讲座。2011年以来,教师进修学校主要领导先后到五中、六中、石岘一中、石岘二中、长安中学等学校,结合全市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际,以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进行讲座,为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做理论的准备。再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结合学科教研活动,坚持研究和培训为一体,每年每个学科开展4次的课堂教学改革现场培训,案例培训,注重广大教师参与研究和培训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改革实际操作能力。

三、创新研究策略,建立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机制

推进区域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有效的教研机制作保障。几年来,我们教师进修学校有效指导和引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实践中,创新了如下有效的工作机制:

(一)建立全市教研工作协调机制

教师进修学校必须围绕推进中小学教学改革这个主题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进修学校的职能作用,我们加强了教师进修学校与基层学校联系和沟通机制建设。我们每学期召开全市教研工作协调会,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提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活动计划,通报全市学期教学改革工作情况,提出新学期教学改革重点目标和任务,听取学校课改推进计划和关于课改推进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困难等。通过学期初的教研工作的协调,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全市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整体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二)建立区域主导课题研究机制

区域教研工作必须依托区域主导科研课题。2011年我们确立了“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主导课题,教研员坚持科研引领教研,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发展的思路,聚焦课堂教学,加强高效课堂建设中学习目标的制定、学案编制(预习提纲)、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展示、精讲点拨等突出环节的研究。特别是加强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制与运用,小组建设,激励评价”三个高效课堂建设抓手的研究,围绕课题阶段主题,组织开展教研活动主题化、系列化,积极探索高效课堂基本环节的具体操作技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校和重点学科实验教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三)创新学科区域联动教研机制

图们市中小学规模都小,学科教师人数也少,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一个教师一个学科,开展学科教研活动非常困难。再加上,近年来全市中小学新任教师不断增多,新任教师急需学科骨干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也需要有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为了解决上述实际问题,2011年3月出台了《图们市中小学关于开展学科区域联动教研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学科教研员为主导,整合全市优质教研资源,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搭建了学习、研究、交流的平台。每次活动针对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作为活动主题,精心组织,开展集体备课,课例研究,课题研究和教学反思。经过三年的实践,已经基本形成了“确定主题-做课观摩-评课议课-专业引领-总结反思“为基本形式的区域联动教研活动模式,整体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和水平,推动了全市学科课堂教学改革。

(四)建立寒暑假学科培训机制

每年寒假暑假是针对每学期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主题培训的重要时机。我们每放假前教研员进行一次教师需求征求意见,并结合学期听课视导以及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中发现的实际问题,确定假期培训的主题。利用假期认真准备培训内容,开学初组织学科教师全员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为新学期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新的理论、方式方法。如2013年8月份,我们根据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如何提出学习目标不够科学的实际,教研员假期认真学习“学习目标的再认识”、“如何确定学习目标”等理论,假期进行了学习目标的确定依据、如何确定学习目标等理论与案例的针对性培训,并提出了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和建议。

(五)探索问题解决的听评课新机制

深入学校听课指导是教研员常态的重要工作形式。如何提高教研员听课更具有有效的教学指导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建立了教研员在每一个学校一至两周的“蹲点”面对面的指导制度,实施跟踪听评课。我们倡导教研员坚持带着课程标准听评课,坚持带着课堂教学模式听评课,坚持带着教研课题听评课,创新指向课堂教学改进的听评议课实践模式,坚持听评课的“五步步骤”:即“一观、二看、三听、四议、五约”,听课指导教学要让教师上课回答四个问题,暨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你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你怎样知道学生已经达到了你的要求,有多少学生达到了你的要求(达标要求),努力转变教师教学行为,促进和实现课堂教学改进,实施基于课程标准有效教学。

(六)建立校本研修工作的检查指导机制

学校的校本研修是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学校管理等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综合研究活动。它既是一种并于教师和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也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一方面,我们按照“教研重心下移,教研品味提升”的工作思路,教研员坚持参加学校大型学科教研活动以及听课视导时深入教研组参与指导教师备课和教学设计,参与听课议课研讨,不断提升学校教学改革研讨活动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出台了《图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的意见》、《图们市中小学校本研修检查评估方案》,每年年末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市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指导和评估,并进行表彰。以检查评估指导学校建立健全校本研修制度,有效实施校本研修,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搭建交流平台,总结展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阶段成果

为了推动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注重发现典型、培养典型,以典型引领全市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我们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典型引路与多层次学习交流的平台。

(一)开展课改现场研讨交流

我们先后树立三中、石岘一中课堂教学改革两个典型,召开了四届课堂教学改革现场研讨会。2011年5月份,我们在三中召开了第一届全市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现场研讨会。会议上全面展示了三中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交流了三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了三中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经验。2012年5月份,在石岘一中召开了第二届全市构建高效课堂现场研讨会。会议上全面展示了石岘一中“自主学习六步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交流了石岘一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我们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已经第三年了,为了总结推进各校课堂教学改革成果,2013年5月份,我们分别在三中、六中、五中以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召开了全市打造高效课堂成果展示交流会。会议上全面交流展示了全市中学课堂教学成果,进一步推动了各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2013年下半年-2014年上半年,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课堂教学改革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开展了全市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的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活动,召开了全市青年教师打造高效课堂优秀课展示活动。我们以优秀课评比和展示为载体,培养一批打造高效课堂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推进了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

(二)组织校长主题论坛

我们围绕“打造高效课堂”主题组织了校长论坛,目的是让校长全面总结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阶段性经验和成果,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2012年5月和2013年4月,我们分别组织开展了第一届、第二届校长打造高效课堂主题论坛,2014年我们以“校本研修”为主题的教学领导系列培训和第三届主题论坛,交流了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和思路。

(三)开放学校课改研讨活动

我们开放每个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让全市学校校长以及骨干教师参加兄弟学校的课改研讨会,观摩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学习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我们先后开放了三中、五中、六中、石岘一中、长安中学等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达到共同交流学习,促进全市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范文第9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教师;培训工作

一、积极做好对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目标设计与优化

1)扩展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W手段,丰富课堂呈现的方式。

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就是针对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扩展,尤其是提高教师对教学课堂的把握与延伸能力,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与参与积极性。

2)优化小学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提高对个性化教学的认识

培训工作主要还需要不断完善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尤其是应该积极提高教师对个性化教学以及差异化教学理念的认识,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与差异化学习素质。

3)做好教师的基本技能培训,尤其是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的操作意识以及教学技巧

还应该积极做好对教师的多媒体教学的操作意识以及课堂教学的组织技巧的培训,尤其是应该强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使用意识,积极做好现代小学教学工作的教学扩展以及教学演示。

4)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与个人发展协调进行

教师培训工作还应该积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尤其是应该帮助教师积极进行自我心理疏导,降低教师的心理负载,进而提高教师早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强化教学质量。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关键点与教学流程逻辑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预习教学与问题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尤其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性与主动性, 通过安排预习或是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通过学生的教学问题反馈,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目标性与针对性,满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坚持差异化、个性化、灵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对学生个体教学质量的关注

翻转课堂教学检查差异化、个性化、灵活化的教学方法选择, 尤其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困难以及思维难度,帮助每一个学生完成对自我学习任务以及思维培训的延伸,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性。

3)坚持老师的角色定位,积极做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翻转课堂还要求教师积极做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应该坚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辅导角色定位设计,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针对性的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安排以及教学辅导计划,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实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质量。

4)强化多媒体教学职能,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使用技巧

翻转课堂教学还着重强化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老师还应该积极利用好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形象化的教学感知,进而提高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深度认知与理解,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接受能力。

三、积极利用好翻转课堂思维,提高培训工作过程中的导向性与逻辑性

1)积极做好教师教学科目的深度认知,提高对学科教学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在进行小学教师培训时,首先就应该积极做好对教学科目的深度认知与分析, 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与重点,教学的侧重点与关键点,才能从教学实际出发,提高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性与目的性。

2)利用教师的自学能力,促进教学培训工作从教师自学培训内容开始。

在进行教学培训工作时,应该积极利用好教师的自学能力,。将培训内容与任务先交给教师进行自学,提高教师对培训内容的认识与理解,尤其是可以帮助教师分析自身与培训要求之间的差异性与差距性,进而强化在随后的培训过程中的学习目的性。

3)积极做好教师之间在培训过程中的研讨交流,促进培训工作有灌输式向讨论式转变。

应该充分利用好教师之间的在培训过程中的研讨与交流,尤其是可以将培训过程转变成为学术交流活动,让老师自己讲解培训内容, 提高对培训内容的认知思维广度与深度,提高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参与性。

4)积极做好对培训工作的培训内容的总结与优化,提高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目的性

应该积极做好对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与关键点的综合与细化,尤其是应该让小学教师自己进行培训内容的分析与总结,进而提高在小学教师培训过程中的培训有效性与目的性,同时可以有效的强化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掌握与运用。

5)积极做好教学方法以及现代教育手段的培训,提高教师教学的现代化

应该积极做好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培训,尤其是应该积极提高教师对翻转课堂教学、 问题导向教学法、微课教学法、思维导图教学法等现代教育方法的掌握,有效扩展现代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与兴趣性。

四、结束语

教师培训工作是现代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该积极利用好翻转课堂教学思维,提高在培训工作中的教师的主导性与参与性,将教学实践与教学培训、教学技能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与教学需求结合起来,发挥教师在培训工作中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教师培训的目标性与指向性,才能真正做好小学教师培训工作,也才能促进现代小学教学事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04期

[2]王长江,胡卫平,李卫东.“翻转的”课堂:技术促进的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8期

上一篇:节能知识培训范文 下一篇:医生急救知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