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移动阅读

时间:2022-05-03 03:44:59

开展移动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学习领域当中,移动阅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移动阅读内容的多样化、互动化,类型化、和人性化能更好地满足读者随时随地的信息需求,引领了新时代的阅读潮流。在移动阅读时代,图书馆应利用手持阅读器移动设备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积极延伸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为图书馆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公共信息服务机构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图书馆从“以信息知识为中心”变为“以用户利用为中心”的跨越。

【关键词】移动阅读;图书馆;服务理念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的发展,Iphone、Ipad、Kindle等移动智能终端的盛行,手持阅读器成为现在国民主要的阅读方式。这种移动终端阅读设备主要是通过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相结合,在无线网络环境下对电子资源进行随时随地的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实现了传播内容与载体的彻底分离,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领了新时代的阅读潮流,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的需要。移动阅读是数字化阅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可以更好地延伸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对推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1.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意义

1.1 有利于传统资源的整合

开展移动阅读服务,有利于图书馆将电子资源与本地资源进行整合,既可以实现与传统资源的整合,也可以实现与其他来源数字资源的整合,使读者通过在线目录一站查询和获取。同时,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的有效融合,可以将图书馆馆藏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并存的局面,更好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也为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便利。

1.2 为读者提供便捷

在移动阅读服务中,服务人员利用Web网页通过短信发送的方式,把图书馆的一些信息发送到读者指定的手机号码上,提醒读者到期归还图书、新到图书查阅、图书馆培训等信息,在应用中赋予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拓宽了图书馆服务的时空范围,提高了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提升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实现了服务在质上的飞跃[1]。移动阅读的开展既为读者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又丰富了读者的阅读方式

1.3 为读者提供专业化和人性化的服务

移动阅读的开展,实现了图书馆无线宽带网络的覆盖,实现数据业务、语音业务及视频业务的无线传输,保障读者书目查询、互联网资料搜查、数据库访问利用及多媒体资讯的获取。同时信息化的系统,为业务系统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持,读者可以方便地查找、搜索和下载数字媒体。另外,移动阅读内容的丰富性、随意性,极大地满足了读者随时随地的阅读愿望;开放的阅读环境使网络信息资源传播更加广泛,利用价值更高,便于读者按需取材,真正达到了不受时空限制、资源共享、自由交往、随意阅读[2]。更好地满足了读者多元化、类型化、互动化和人性化的信息需求。

2.移动阅读的主要方式

2.1 网络在线阅读

网上在线阅读具有跨越时空性、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检索便捷、可参与互动等特征,是移动阅读方式中的一个大类。网上在线阅读主要是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中介,利用个人电脑所传递的诸如新闻、博客、网络文学、网络杂志、论坛邮件、RSS订阅和各种教程等为阅读对象,通过人机交互交流并获取读者所需要的信息,它是一种新的阅读交流、学习交互的移动阅读方式。

2.2 手持阅读器阅读

手持阅读器又叫电子阅读器、电子书、手持阅读终端,是一种离线阅读电子书的专用设备,简称eReader[3]。手持阅读器具有重量轻,容量大,电池使用时间长,屏幕大;部分电子书阅读器具备调节字体大小的功能,并且能显示JPEG、GIF格式的黑白图像和Word文件、RsS新闻订阅 [4]。手持阅读器是一种新式手持数字阅读器,它除自带书库外,其大容量内存还可以连接互联网,从网页上直接下载自己需要的内容,如报纸、杂志和书籍等。手持阅读器阅读是集文档存储、文档修改、字体调节、有声阅读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阅读方式,让读者真正体会到移动阅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2.3 手机阅读

随着全球3G通信技术的推广,拥有大容量存储功能的智能手机终端日益普及,手机正逐步演变成为一个新型的移动阅读终端。手机阅读主要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访问、接受、下载所需信息,并在手机上浏览信息、收看、收听进行在线阅读活动,信息形态主要包括文本信息、音频、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内容主要集中在手机娱乐和手机网络文学。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开展的手机业务主要是给读者提供手机短信(图书到期提醒、图书预约、图书催还、新书通告、参考咨询、信息定制服务、公共信息等)、手机阅读服务、移动定位服务等[5]。

3.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手持移动阅读设备在2007-2009年开始出现空前的繁荣,如:整个2008年,Kindle总销售量近50万台。而在国内,2009年汉王电纸书也风靡全国,月销售量达3万台[6]。苹果、Oendless Ideas公司、Sony Reader(索尼公司)、方正电子公司、广州金蟾公司、天津津科公司等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电子书,销售也到达最大点。目前尽管移动阅读设备十分火爆,但从国内外读者及各类图书馆使用的情况来看,移动阅读设备在技术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数字资源内容的兼容问题、文件格式等问题都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阅读的需要。目前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3.1 数字资源系统和格式的不统一

目前,图书馆界引进与建设的数字资源虽然众多,但大都缺乏统一、跨库提供协同服务的技术平台,各类资源的分散与异构,导致读者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面对不同的登陆界面和不同的检索方式,难免会产生厌倦和畏难情绪[7]。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移动阅读设备行业之间的竞争,每个电子出版商都拥有自己的电子阅读器出版格式,但基本上都是私有格式,各数据库的检索方式、下载方式都不一样,检索界面不同,数据格式也不同,相互之间格式互不兼容,不同的数据库在使用时需要安装不同的阅读器,要不就无法在一个电子阅读器上通读图书馆所购买的数字资源,这样用户在检索过程中就造成系统端口的堵塞,给读者的使用带来诸多的不便,数字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严重影响了整个数据库的使用效率。

3.2 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建立了馆藏书目数据库,但基本是独立建库的多,协作建库的少,而且绝大部分是二次信息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很少,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标准化程度偏低。另外各高校图书馆和数据库开发商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规范化方面还处于无序的状态,每个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建设标准,造成了数据库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差,从而大大影响了数据库的共享,限制了数字资源效率的充分发挥[8]。

3.3 移动阅读可阅读的内容不多

手机、手持阅读器作为一种便携式阅读终端,里面所保存的内容应该是其发展最有力的推手,是图书馆数字资源流通最基础的保障,但目前由于技术和版权等方面的限制,电子书可供阅读的资源还不尽人意,内容非常有限,资源匮乏。特别是国内的电子书、电子移动终端,内容几乎大同小异,主要涉及经典名著、网络文学、古典文学畅销图书等方面的内容,而像期刊、会议论文、会议报告、标准文献等学术性资源数量较少,而且各类电子图书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不同版本的阅读器其预装书的内容是完全一样的,没有做到针对不同的读者预装出不同的电子资源,根本满足不了现在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如汉王科技,内容上的限制严重阻碍了它发展的步伐。

3.4 移动阅读服务体系的不完善

由于手机、手持移动设备等信息资源的运用在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普及到大众化,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处在尝试阶段,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移动服务体系。在实际运用中馆员只能回答读者在借阅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如手持阅读器运用的规范、技术要领、下载方法等问题,或者在借阅服务过程中为读者做一些相关的指导。像移动阅读内容深层次的知识挖掘、知识重组等目前还不能很好的做到,在服务过程中缺乏个性化、专业化、系统化。服务体系的不完善致使移动阅读服务后期的质量跟踪与质量评估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4.开展移动阅读,延伸图书馆服务理念的策略研究

虽然我国的电子产业起步较晚,手持阅读器设备在图书馆的应用中还不能尽善尽美,但以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为代表的移动阅读书类应用正在迅速发展,今后预计将占据移动阅读产业的半壁江山。如盛大文学、中文在线这类文学网站,拥有大量的数字出版内容,在互联网上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微支付模式,读者基数庞大,也容易移植到手机、电子书的平台。图书馆应更好地去利用这些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信息资源,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提升服务的便利性,延伸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加强图书馆服务的内涵建设。

4.1 加强资源建设,完善图书馆的网络平台建设

在资源建设上,图书馆重点要解决图书馆的软硬件配套、网络数据安全、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数据存储与管理的层次化、人力资源共享等问题,加强各成员馆馆员的交流和协作[9],加强网络平台建设,让数字移动资源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4.2 加大资金投入,丰富数字资源的馆藏

在当前数字技术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不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其他公共图书馆都要加大资金投入,结合本馆需求,加大数字资源的购买力度,积极引进资源,不断增加新型电子资源的采购,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如适当增加或扩大数字图书、数字期刊、数字报纸、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原创文学、手机出版物等数字出版物的购买比例,并将其进行分类、编目、整合等深加工,揭示其知识内容[10]。

4.3 加大移动阅读资源版权建设的力度

版权是一种无形的核心资产,在电子出版业人们最关心的不是电子书的价格,而是它的内容和版权,在实际的运用会不会受到不必要的版权之争,版权方、终端厂商、读者、交易平台的关系能否理顺,运用中会不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等等。在移动阅读服务中,要打消读者的这些顾虑,图书馆必须重视数字资源的版权建设,在引进和使用数字资源时要妥善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第一,要加强与技术商、设备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相对灵活的版权策略,避免供应商的冲突,解决版权所有者的顾虑,取得购买和使用阅读器的优惠政策等。第二,加强版权保护意识,减少纠纷,保证数字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安全畅通。在数字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加强对馆员和读者知识产权法普法教育的培训,让馆员和读者都能全面的了解知识产权法的一些相关规定,尊重知识产权,依法合理使用电子资源。第三,针对不同类型的读者设定不同的资源访问权限,图书馆接入读者涉及一般读者、高校、科研院所和立法机关决策机构等,因此应对接入读者的资源访问权限进行分类,以满足各种层次读者的需求[11]。

4.4 做好移动阅读服务的导读工作

移动阅读的导读工作就是让读者认可移动阅读方式,包括了对读者的阅读意识、行为进行引导和对阅读习惯、方式、内容进行指导两层含义[12]。首先,要做好移动阅读技术的推广工作,让读者熟练掌握移动阅读设备的使用,针对移动阅读设备的特点对读者进行科学的指导。其次,利用一切有效的营销方式推广移动阅读服务,提升用户群的认知度。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开设文献检索课,抓好新生入馆教育,构建数字资源的网络教育平台,一方面介绍图书馆购买和自建的数字资源,另一方面介绍电子书阅读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数字资源。可以定期开展数字资源培训活动,开展数字阅读的读书月活动;或者根据读者的需要,制作不同的数字资源网络课程,放在图书馆主页或者其他论坛上供读者自助学习,让他们不受时间、空间和场地的限制也能轻松掌握各种数字资源和移动阅读设备的使用技巧,引导他们多读书、多思考,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为他们营造一个懂书、爱书、读书的数字化文化氛围。

4.5 做好后期的质量评估工作

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工作,除了前期要做好读者的调研工作,研究读者的需求;中期做好馆员和读者的培训工作,让读者了解移动阅读外,还要在后期做好移动阅读服务的质量评估工作,让读者认可移动阅读服务,接受移动阅读服务。所以在移动阅读服务工作中,后期的质量评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是移动阅读服务得以开展下去的有力保证,也是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在质量上的有力支撑。在后期质量评估的这一环节,图书馆要建立移动阅读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网络、信箱、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来了解读者对移动阅读服务的满意度,了解读者对网速、流量、资费等情况的接受程度,然后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总结、分析提供给图书馆的领导者或者图书馆合作商、产品供应商,及时处理读者反馈的意见,找出移动阅读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移动阅读服务体系,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移动阅读服务。

总之,在互联网、移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移动阅读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移动阅读它不仅体现的是对一种新阅读媒介的认识和利用,更是读者阅读观念的转变,移动阅读服务延伸了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内涵,成为图书馆数字化资源服务中一种新的渠道和方式。在移动阅读时代,图书馆利用手持阅读器移动设备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积极延伸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为图书馆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公共信息服务机构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图书馆从“以信息知识为中心”到“以用户利用为中心”的跨越[13]

参考文献:

[1]孙桂华.数字化阅读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农业网络信息,2011(7):61-63.

[2]张继革.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阅读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15):308.

[3]解小毅,李春明,王燕荣.手持阅读器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以国家图书馆为例[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6):23-27.

[4]唐勇,张春红,张京凤等.手持阅读器——拓展图书馆的服务[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7):7-10.

[5]陈艺.掌上图书馆服务——国家图书馆“掌上国图”模式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9(9):70-72.

[6]汉王销量超越索尼放言要做全球老大[OL].[2009-03-10]http//www anyha cn/bbq/MINI/Default asp?1 5-211 78…0 0 0 0 0 a-him.

[7]麦敏华.公共图书馆数字化阅读的困境与思考[J].公共图书馆,2009(4):72.

[8]张茂玲.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十二五”展望[J].图书馆论坛,2011(28):253.

[9]高云等.对陕西省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考[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1(2):6-7.

[10]徐燕宾.电子书阅读器与高校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服务[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187.

[11]文为民.互联网环境下读者服务模式的延伸[J].新世纪图书馆,2012(3):30.

[12]麦敏华.公共图书馆数字化阅读的困境与思考[J].公共图书馆,2009(4):72.

[13]姚柏年.eReader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1(8):84-86.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移动阅读与图书馆服务延伸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GH-184)。

作者简介:贾辉(1983—),男,河南辉县人,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

上一篇:基于AHP的医院职工满意度评估研究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及障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