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种植范文

时间:2023-03-02 11:38:28

咖啡种植

咖啡种植范文第1篇

2010年11月12日,星巴克咖啡公司(下称星巴克)在昆明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普洱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正式确立在云南投资并运营其全球首个咖啡种植基地。

星巴克咖啡公司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表示,在云南种植的咖啡将不仅在中国销售,同时也将销至国外市场。他指出,除了投资咖啡种植基地,星巴克还将在云南设立咖啡研究与发展中心、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以及咖啡初加工工厂,公司计划将中国市场打造成美国以外的第二个本土市场。

“中国市场对于星巴克的机会大大超过我们的预期。”据悉,星巴克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拥有400家店面,计划在未来数年内扩张到1000家。

据了解,星巴克引进的种苗预计明年3月下地,一年后就能开花。

“寻质”而非“寻价”

众所周知,从2007年到现在的3年间,星巴克经历了金融危机下的经营重创,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在云南的咖啡采购量却翻了约20倍,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云南咖啡的品质让大洋彼岸的这家企业着实满意。

2009年年初,星巴克推出了第一款采用中国云南的星巴克凤舞祥云综合咖啡,并开始在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供应。这款产品的推出,使得云南咖啡从长期原料供应的幕后,走上了见诸包装的台前。

对于星巴克在云南普洱建立其全球首个咖啡种植基地是为了节省成本这一质疑,霍华德・舒尔茨表示:“虽说目前阿拉比卡咖啡豆价格创13年最高,但是星巴克此次与云南合作并不是为了降低成本,相反,成本可能会有所提高。我们的发展宗旨是寻求最高品质的阿拉比卡咖啡,我们相信云南咖啡是全球品质最高的咖啡之一。”

从今年11月4日星巴克公布的最新财报来看,星巴克已经开始从金融危机的重创中恢复元气。星巴克相关负责人表示,星巴克在普洱开设的加工厂只对咖啡生豆进行初加工,以保证其在长途运输前的品质,而咖啡豆深加工仍将在美国完成。

加入原料大战

随着云南咖啡业近年的兴起,国际咖啡巨头纷纷加大了对云南咖啡豆的争夺,继雀巢、麦斯威尔、卡夫、纽曼、伊卡姆等五大巨头之后,星巴克也加入了这场大战。

云南种植基地的建立意味着,星巴克将首次直接进入上游种植,打造全产业链模式。星巴克的农艺学家和质量专家将直接与云南的咖啡种植农进行现场合作,为他们提供各种资源和技术支持,来提高咖啡豆的质量,增加高品质咖啡豆的产量。

对星巴克而言,这种模式将减少受原材料上涨的影响。同时也将减少星巴克对咖啡最大产地拉美的采购依赖。

对此,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陈庚认为,“很多食品及零售企业向上游进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产品品质保证,外部供应有时为了市场,容易妥协,一旦产业链上游的原料供应出现问题,你辛苦打下的下游链条的品牌与市场很可能受到重创”。

不过,这对星巴克来说也将是一笔耗资耗时的投入,一般咖啡种植三年才进入收获期,五年才进入稳产期。

优势资源与强势企业互补

星巴克在云南建立咖啡种植基地也给云南咖啡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用普洱市副市长杨亚林的话说:“这是优势资源与强势企业的互补。”

Willard(Dub)Hay表示,此前,星巴克在哥斯达黎加、卢旺达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种植经验,星巴克希望通过其在过去几年所积累的专长,帮助云南的咖啡种植农提高亩产、咖啡品质。

咖啡种植范文第2篇

不可否认,我也很喜欢咖啡。机缘巧合,我认识了一位种植咖啡的孙先生,我提及想要见识下咖啡是如何种植的,他在电脑屏幕前揶揄我:到咖啡基地是很辛苦的。我回了一句:再苦,苦不过长征二万五。

对话的结果,是我扛着行李,倒了一次飞机加两次长途汽车,来到一个叫做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地方。澜沧在普洱。说起普洱,第一时间让人想到的反而是普洱茶,不过截止到2011年的10月,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是42.5万亩,占全国64.8万亩的65.6%,占云南咖啡种植面积64.6万亩的65.8%,产量和产值都在云南省内超过五成。全球五个知名的咖啡巨头――雀巢、麦氏、卡夫、纽曼、伊卡姆都已经杀入云南,而日本的UCC和台湾一众咖啡品牌,也纷纷进入云南跑马圈地。值得一提的是星巴克,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11月,和普洱市政府签署了一份旨在推动咖啡产业发展的《合作谅解备忘录》,这也是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首个咖啡种植基地。可以想见,云南咖啡在咖啡业者心目中的地位几何。

我一直以为能看到一副咖啡飘香的美景,一如我在澜沧江下游的老挝琅勃拉邦见到的一样――咖啡馆小酒店异国情调。当我站在澜沧县的十字路口,除了热闹的街天(云南特有的“赶集市的日子”)和偶尔闪过的身着民族服装的拉祜族妇女,这座县城无论房子、商品、人,都和中国众多县城没有太大区别,最奇怪的却是如此盛产咖啡的地方,街头巷尾居然找不到一家像样的咖啡馆。如果不是有人接待我,我甚至都不知道如何找到通往咖啡种植地的路。

接待我的柴师说县城里是买不到咖啡的,这里的咖啡豆,大部分刚刚从田里采摘下来,便被各大咖啡公司收入囊中,运到各大加工厂,经过生产线,重新包装上架,变成了我们在超市里随处可见的袋装咖啡。就我所问过的人来说,很多土生土长 的云南人,甚至不知道普洱有成片的咖啡种植地。至于澜沧人是否喝咖啡?他们甚至没有本地渠道获得本地新鲜生产的咖啡豆。

为众多的咖啡品牌做了多年嫁衣,至今的咖啡豆定价,仍然控制在诸如雀巢这样的公司手中。有没有想过做云南的自主品牌?一位农民合作社的理事长苦笑道:我的咖啡基地在山上,风景绝佳,一直想着改造成兼带观光性质的度假农场,但想又如何呢?这个既有的框架无法打破,而农民种植更注重眼前利益的特性,也决定了合作社无法系统地开展长远的计划。通常情况下,成文的合作社章程经常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违约的风险,这让有心之人也不敢破釜沉舟。

也不是说没有吃螃蟹的人。保山――云南另一处盛产咖啡的地方,除了国营的潞江坝,近几年推出了一个咖啡种植品牌推广的桥头堡――后谷。后谷,甚至拥有中国最大的速溶咖啡生产线,这里走出来的,不仅有传统的巨头,也有新兴的咖啡品牌,比如“邱公馆”。邱公馆做得最妙的地方,不在于它的咖啡质量有多高人一等,而在于它善于讲故事的营销手段。它从种植到生产都做了适当的包装,既有富有少数民族风情的田间采摘,也有新奇有趣味的咖啡课程,又能适时地推出新奇的方式,比如用熊猫当形象的熊猫咖啡“挂耳杯”。这样从上游到下游的一条龙做法,赋予咖啡豆契合当下的人文形象,

这样的公司毕竟还是凤毛麟角,很容易被人贴上小众的标签。绝大多数的咖啡农场,还依赖着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我们一直以来都太注重生产,而忽略了观察市场和消费者,”孙先生如是说。当然,云南美妙的土壤中酝酿出的各种神奇食物,不管是葡萄酒还是冰酒,或者是松露还是火腿,也都缺乏像欧盟农业政策中那样严格的原产地保护,失去了标准化和排他性,各自为政,难免良莠不齐。

咖啡种植范文第3篇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近日的通报显示,当前纽约咖啡期货价格维持在110美分至115美分之间。以此对照,云南咖啡豆的收购报价预计不会超过15元/公斤。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13年,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已经突破140万亩,新产季云南咖啡产量预计将接近10万吨。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占到中国咖啡的98%以上。

在上个产季,受国际市场行情波及,中国咖啡豆收购价持续走低。去年11月,国际咖啡企业在云南当地报出每公斤17.9元的开盘价,创下了近5年来新低,逼近咖啡种植户的成本底线。

目前,云南主要咖啡产区普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临沧等地的咖啡已经红了,咖农正积极准备采收。今年风调雨顺,云南咖啡整体长势良好,咖啡挂果率高,硕果累累。但与咖啡丰收不同的是,咖啡价格持续低迷让广大种植户再次陷入焦虑。

据云南最大咖啡产区普洱市的咖啡种植户介绍,生产和加工一公斤咖啡鲜果所用的地租、人工、肥料、管护、采收等成本和出米率,每公斤咖啡米的成本价格是14.7元左右。

云南省咖啡协会副秘书长胡路说,15元/公斤应该是咖啡种植者能够承受的低价,“价格低谷会孕育另一个价格高峰,咖啡豆价格下跌一般10年为一个周期,按照以往的规律,这样的低迷行情今后必然会出现回暖。”

云南省后谷集团董事长熊相人建议,根据咖啡行情的周期性,咖农在价格低迷的时候不要轻易去破坏咖啡种植。到明年后年,当咖啡豆价格上涨的时候,可以把相应的收益反哺回来,云南的咖啡产业信心并不渺茫。

目前,云南普洱、保山等地也相继发展起来一些具备精深加工能力的企业,初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格局,尽力改变单纯原料产地的产业格局。但云南咖啡行业协会的统计显示,尽管面积、产量在全国占据绝对优势,但云南咖啡在国内消费的比例还很小。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功勤介绍,2012至2013产季,云南咖啡豆总产量约为8.2万吨,出口咖啡豆5万多吨,部分被具备精深加工能力的中国本土企业用于速溶粉生产,国内消费云南咖啡不足2万吨。而2012年,中国国内咖啡消费量约为13万吨。

“如果国内更多咖啡馆开始使用云南咖啡豆,在消费单上增加‘云南咖啡’单品,按照当前云南咖啡产量,连国内市场都满足不了。”李功勤说。

咖啡种植范文第4篇

1宁洱县小粒咖啡种植现状

宁洱县小粒咖啡品种优良,生长快、结果早、产量高、品质好,被誉为咖啡中的上品,深受海内外,尤其是西方客商及消费者喜爱[1]。世界著名咖啡生产企业――雀巢公司的咖啡种植专家赞誉宁洱县咖啡“完全可以与哥伦比亚媲美”。目前宁洱县产的小粒咖啡已被许多国家公认为是国际上质量最好的咖啡之一,被伦敦国际咖啡市场评为香醇第一的优质产品。

由于受咖啡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宁洱县咖啡企业和咖农自主开发种植咖啡的积极性较高,2011年全县完成新开挖种植咖啡面积1 163.68 hm2,全县种植咖啡面积达5 623.34 hm2,实现咖啡鲜果产量36 718.9 t,咖啡豆产量逾5 200 t,产值达1.3亿元。咖啡已发展成为宁洱县富民强县的特色优质产业,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咖啡被列为重点发展的5个产业之一,明确要求到2015年,年实现咖啡豆产量7 000 t以上,产值达2亿元以上。但是,目前宁洱县各地的咖啡栽培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仍比较低。

2规范化栽培技术

2.1选种制种

宁洱县栽培的是小粒咖啡。“卡蒂姆”系列品种适合宁洱县的土壤及气候条件,具有抗锈病、树型紧凑、速生、早产、高产的特点,现主要种植PT、P4、7963等3个品种。生产上,应选择高产、稳产、优质、高抗、高世代的优良品种[2]。在投产5年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上采摘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成熟鲜果制种,种子只能晾干,不能曝晒,贮存期不超过3个月。

2.2选地与规划

温度是决定咖啡栽培成败的关键,光、热、水、土是影响咖啡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咖啡园应选择在平均气温19~21 ℃,冬暖夏凉、不见霜且无冰雹,海拔800~1 200 m,坡度25°以下,pH值5.5~6.5,土层深厚(80 cm以上),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地形开阔的缓坡丘陵开垦建设。选留好种植区、道路、加工厂、保水林等。在10月雨季结束后,开始进行水平地开挖,使土壤充分曝晒风化。种植沟开挖标准为上宽60 cm、深50 cm、底宽40 cm,回沟修筑后,要求台面宽达2 m。

2.3培育壮苗

一般1 kg种子可定植3 333.33~4 666.67 m2,播种前种子用10%硫酸铜溶液浸泡2~3 min消毒处理,采用沙床催芽,在苗圃地适当位置建立催芽床。催芽床宽1 m,内铺10 cm厚的干净河沙,整平后将处理过的种子均匀地撒在沙面上,播种量为0.8~1.0 kg/m2,将种子压入沙中并盖1 cm细沙,在沙面上盖1层3 cm厚的草,最后均匀地淋水,搭建薄膜拱棚(高50~60 cm)。营养土以60%细碎表土、38%腐熟农家肥(或油枯)和2%钙镁磷肥混合而成。当年苗营养袋规格为16 cm×20 cm,一年生苗营养袋规格为25 cm×30 cm。当催芽床上的幼苗子叶舒展成蝴蝶状时,取苗移入营养袋中,掐去根尖1~2 cm,防止弯根,避免移栽过浅[3]。适时淋水、除草、浇施腐熟清粪水,注意防治病虫害。

2.4定植

当达到壮苗标准,即:出圃的当年苗具有4~5对真叶,一年生苗具有2~3对以上分枝,生长健壮,叶色浓绿,无弯根、无病虫害,即可进行定植。咖啡定植前施腐熟农家肥3~5 kg/穴或油枯0.5~1.0 kg/穴、钙镁磷肥150~250 g/穴,基肥应该与穴土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定植最佳时间为6―7月,最迟8月中旬结束,选择晴天早、晚定植,不能在高温、大雨、土壤过湿时移栽。在定植时必须用刀切去塑料底部2~3 cm,以防止弯根。撕去营养袋后将苗木放入植穴适中位置,并使营养土面与平台面高度一致,分层回土,分层压实。

2.5园地管理

咖啡属浅根作物,绝大部分吸收根分布在0~30 cm土层内,台面不宜常翻动,确需松土时应在株间浅锄并打碎土块,经常保持台面水平。树冠内的杂草只能用手拨出。咖啡定植后及时种植荫蔽树,如猪屎豆、三叶豆、大叶千斤拨等豆科植物。对荫蔽树要加强管理,达到旱季荫蔽,雨季透光,同时在距离树干10~15 cm处,用杂草、树枝叶等进行根圈覆盖,厚度为15~20 cm。幼龄咖啡用地膜(降解膜)覆盖,在雨季结束前(10月)开始覆盖,可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地温,抑制杂草生长,促进咖啡早生快发。采用单干整形,剪除多余直立枝,选留健壮的一分枝和二、三分枝,除去弱枝、病枝,保持园地内通风透光,使咖啡保持良好的的树型,方便收获和喷药;除去干枯不能结果的老枝条,切干复壮,培养丰产枝条。新园地,投产后6~8年修剪1次,以后每5~8年修剪1次。

2.6水肥管理

宁洱县小粒咖啡开花、稔实阶段恰遇旱季,灌水对咖啡增产效果明显,采用滴灌和喷灌可达到润苗、节水、增产的作用。实践证明,有水灌溉的咖啡园比无水灌溉的咖啡园产量可提高35%~40%,品质也有较大改善[4]。由于咖啡需肥性强,应根据其生长发育特性,结合土壤分析结果或叶片营养诊断,掌握勤施、薄施、经济、合理的施肥原则。定植1~2年,在种植沟内侧台面挖口宽40 cm、深30 cm的压青沟,将绿肥(杂草、秸秆等)埋入沟中,同时可结合撒施钙镁磷肥约150 kg/hm2。幼龄期以氮、磷肥为主,适当配合施用钾肥,平均施肥量为有机肥5 kg/株或油枯500 g/株、磷肥50 g/株、尿素100 g/株、复合肥100 g/株;成龄期以氮、钾肥为主,配合施用磷和其他微量元素(锌、硼、镁),投产株平均施肥量为有机肥5 kg/株或油枯1 kg/株、磷肥100 g/株、尿素200 g/株、复合肥400 g/株、氯酸钾150 g/株,并可在根外适当喷施微量元素。

2.7病虫害防治

咖啡病虫害有900种以上,其中,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镰刀菌病、幼苗立枯病、枝梢回枯病、叶锈病等,虫害主要有咖啡旋皮天牛、咖啡灭字虎天牛、咖啡介壳虫类、咖啡根结线虫、咖啡木蠹蛾、大头蟋蟀、地老虎等。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遵照见害虫就捉、见病枝就剪除的原则,以改善咖啡园生态坏境、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综合应用各种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农业防治上,因地制宜选用抗病优良品种;及时中耕除草,科学施肥、灌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时剪除病虫弱枝,修枝整型,保持咖啡园田间卫生,清除咖啡园内外病虫野生寄主,减少病虫害侵染来源;合理间种其他经济作物,营造咖啡生态适生坏境。物理机械防治上,采用人工或工具捕杀咖啡天牛等成虫;刮去主干及枝条木栓化糙皮,破坏产卵场所,减轻危害。生物防治上,应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繁衍的生态环境,咖啡园周围保留或种植水源林、生态林;收集、引进、繁殖、释放咖啡害虫天敌。药剂防治上,农药选择要按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中生产A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执行;宜使用生物源杀虫杀菌剂、矿物源杀虫杀菌剂及低毒低残留有机合成农药,以国家颁布允许使用在无公害食品原料生产中的农药为准。

2.8采摘及加工

咖啡果实呈鲜红色,当轻轻用手挤压咖啡豆粒就轻易挤出时即可采摘,如达紫红或暗红则过熟,若果实尚绿或微黄时未成熟,过熟或未熟均会影响色泽或品味。分级采果用牢固、洁净、无毒、无异味、完好无损的国标麻袋或竹箩装咖啡鲜果。人工搬运或车辆运输,要求运输车辆车箱洁净、无毒、无异味。鲜果可在水中或洁净、通风、无光照的地板上暂贮,但无论何种方法存贮都不得超过2 d。加工按小粒种咖啡初加工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加工用水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加工用水的质量要求。

3参考文献

[1] 杨蓓,杨,杨世贵,等.保山市潞江坝小粒咖啡优质丰产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81-83,85.

[2] 黄俊雄,张星灿.云南小粒咖啡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热带作物科技,1996(5):9-17.

[3] 李建洲.干热区小粒咖啡栽培技术措施[J].云南热作科技,2000,23(3):36-37.

咖啡种植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粒咖啡;种植成本;控制

保山市是云南省最早发展小粒咖啡商品化种植的地区,尤其是隆阳区潞江坝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条件及成熟、先进的栽培技术,种植出的保山小粒咖啡以独特的品质享誉海内外。近年来,保山咖啡产业成为保山市目前最主要的大宗高价值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种植面积位居全省第二,涉及企业50余家、农户18800多户,对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扶贫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小粒咖啡种植成本和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一)保山小粒咖啡的种植条件

云南保山潞江坝是干热河谷气候,非常适宜小粒咖啡生长。隆阳区潞江坝地处高黎贡山东侧,海拔640~3510米,小粒咖啡种植在海拔800~1400米地区。原料种植基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年降雨量700~1000毫米,日照2517小时左右,最高气温38.5℃,最低气温4℃,年平均气温21.3℃,早晚温差较小,无霜期350天,非常适宜小粒咖啡、甘蔗、香料烟等农副产品生长。

(二)保山小粒咖啡的种植成本

潞江种植区种植历史悠久,栽培经验丰富,其亩产一般在200~600千克,最高可达800千克。从咖啡种植技术来看,咖啡种植分成两大阶段,种植成本也就分成两部分。首先是培育阶段。以水田为例,此阶段至少要经过一年的育苗期和三年的成长期共四年时间,在这四年中农民只是投入,没有产出。此阶段的成本主要有繁殖及育苗、移苗、整形与修剪、病虫害防治、施肥、除草等人工和材料费用。以每亩种植670株为例,共需幼苗费670元、挖槽费1300元、移栽费150元、回填费300元,一次性投入费用为2320元。另外,每年还需2040元的成本费用,其中包括肥料2包240元、施肥200元、除草2次600元、除虫200元、日常管理800元,四年共计8360元,每亩的培育阶段总成本为10680元。其次是成熟阶段。成熟阶段的成本除了肥料240元、施肥200元、除虫200元、日常管理800元外,还有采收与加工每亩为1500~4500元左右,因此成熟期每年总成本为2940~5940元。

(三)保山小粒咖啡米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2011年保山小粒咖啡米收购价格前期每千克12元,到了中后期每千克22元;2012年前期每千克20元,许多农民没卖,认为价格还会上涨,但到了中后期价格直线下跌,每千克跌至9元;2013年前期没人收购,到了中期有人收购了,而价格每千克只是8元,但到了后期价格有些上涨,每千克涨到16元。此外,种植成本中,采摘成本占大头,每千克鲜果的采摘与加工成本在1.2~1.4元。约5千克的鲜果产1千克咖啡米,每采摘1千克咖啡米的采摘与加工成本在6元左右,甚至可以达到7元,再加上肥料、除虫及日常的管理费用,种植成本达每千克13元左右。这样,销售价格一旦低于种植成本农民就不赚钱了,导致农民宁可让其坏在田地里也不愿意找人采收。

二、农民种植小粒咖啡遇到的问题

(一)物价不断上涨,使种植成本居高不下

物价上涨带来的必然是居高不下的种植成本。2011~2013年,幼苗费用由原来的0.8元/株上升到了1元/株,肥料由原来的110元/包上升到了120元/包,除虫药品价格也有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在这些成本中上涨幅度最大的是人工成本,日工资费用由原来的80元上涨到了120元,而人工成本又是种植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在成熟阶段人工成本占所有种植成本的95%以上,这样每亩的种植成本将增加850元左右。

(二)降雨量不稳定,使种植成本居高不下

对于水田来来说,降雨量不稳定对产量的影响不大,但对山地来讲,降雨量充足年份亩产量可达400千克,降雨量少的年份亩产量连200千克都达不到。潞江坝农民为了提高山地小粒咖啡的产量,在干旱季节需引水灌溉咖啡地,有的用抽水机到很远的地方抽水;有的直接往地里接水管,每株咖啡根部留一个出水口,进行长时间的喷洒。采用抽水机抽水的成本虽低但效果不好,而采用每株根部喷洒的效果好但成本较高,使本来就高的种植成本更高。

(三)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民把握不住销售时点,使种植成本不断上升

一直以来保山小粒咖啡米的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民无法把握最佳的销售时点,致使许多农民卖不到好价格。一些小贩到各家进行收购时,不断打压价格,有的甚于还造谣说咖啡米的价格会下跌。咖啡米价格下跌是农民最敏感的话题,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在老百姓之间传开了,农民又不知道那些话是真,那些话是假,也无法求证,只有出售,等大家差不多卖完时,价格又有所回升。价格如此不稳定,农民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卖,什么时候该存,连续几年都卖不到好价格。田地少的农民没有其他经济收入,这些农民就把经过多年培育的咖啡树砍了,改种其他农作物。当咖啡树砍得差不多时,价格又直线上升,农民又回过头来种植,这样反反复复,又使种植成本不断上升。

三、加强咖啡种植成本控制的建议

笔者认为,对咖啡种植成本的控制必须由当地政府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对咖啡销售价进行宏观调控。

(一)小粒咖啡公司应给予种植农户相应的种植补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种植咖啡的培育阶段农民只是投资,没有收入。农户每增种一亩甘蔗、香料烟,糖厂、香料烟加工厂就会给予农户50~200元的补贴,特别是甘蔗种植,有的年份糖厂来帮农户免费种植,种好后糖厂还补贴给农户相应的管理费。因此,当地政府应和小粒咖啡加工厂协商,争取给新种植农户相应的补贴,降低农民的种植成本。

(二)当地政府应给予农户相应的物价上涨补贴

当物价不断上涨时,政府应控制物价上涨。当无法控制物价而咖啡米价格不高时,政府要给予种植农户一定的补贴,补贴方式可以按每亩固定数额计算补贴,也可以免费发放管理所需的化肥、农药,降低种植管理所需的成本。

(三)多修建一些蓄水池,降低种植成本

在干旱季节,农户为了提高产量,采用抽水机或直接往地里接水管的方式,从很远的地方引水来灌溉。水源越远成本越高,为此当地政府应在不同的地方多修建一些蓄水池,将水源引到蓄水池内,农户再自费从蓄水池里引到各农户的地里,以此来降低农户的灌溉成本。

(四)政府应尽可能稳定咖啡米的销售价格,控制种植成本

目前,保山有云潞咖啡公司、保山新寨农庄咖啡公司、保山娇阳咖啡公司等十多个从事咖啡经营的公司,当地政府应和这些咖啡公司协商,禁止小商贩收购,由公司直接向农户收购,增加公司和农户之间的接触,从而使农户得到直接的信息,不至于盲目出售。同时,政府应与公司协商共同制定出不低于种植成本的相对统一的价格,分几个片区供货,当价格上涨时公司只能到规定的片区进行收购,但如果其中一个公司收购价格较低时,农民有权选择到其他公司去销售。这样农民和公司互相制约,公司也不敢随便打压价格。另外,如果本地公司吸收不了太多咖啡,当地政府应筹措资金,搜购市面上过剩的咖啡米,封存于仓库,以减少流通的咖啡米。通过多方面进行控制,尽量稳定咖啡米的销售价格,才不至于使农民反反复复地砍了又种、种了又砍,从而降低咖啡种植成本。

参考文献:

[1]耿继桥.小粒咖啡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9(05).

[2]黄真.咖啡种植密度与成本[J].热带作物译丛,1985(03).

咖啡种植范文第6篇

星巴克在引进咖啡品种的同时,在云南建立了全球第6个、亚洲第1个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不仅为当地农民种植咖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

社会效益:

通过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星巴克加强了与种植社区的联系,确保了星巴克高品质咖啡供应链的不断完善。更重要的是,星巴克在中国建立了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为2015年在中国大陆运营1500家门店的愿景夯实了良好的基础。

2012年12月12日,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宣布全球第6个、亚洲第1个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在云南普洱正式投入运营。普洱除了拥有普洱茶以外,又拥有了一个新的标签――咖啡。要知道,早在3年前,星巴克已经引进了4种优秀的阿拉比卡咖啡品种在云南试种,预计将在2015年看到5年不断坚持取得的成绩。

“星巴克中国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的落成是星巴克对中国市场和星巴克云南咖啡项目持续投入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星巴克中国及亚太区总裁John Culver在接受《商业价值》采访时表示,“这将进一步加深星巴克与中国咖啡种植户的关系,而且也确保云南在高品质阿拉比卡咖啡豆的长期供应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显然,对于星巴克来说,已经将中国视为“第2本土市场”。本着到2014年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2大市场、到2015年在中国大陆运营1500家门店的愿景,星巴克加快构筑中国咖啡产业链和新一轮的市场拓展已经悄然启动。 洋为中用

众所周知,云南以盛产小粒咖啡而闻名。小粒咖啡对自然条件要求较高,其品质与种植条件直接相关,最适宜生长在年均温19℃~23℃,年降雨量在700~1800毫米,土壤PH5.5~6.5,海拔800~1800米的地区,即低纬度、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地区。普洱的自然条件与同纬度的咖啡种植区哥伦比亚条件相似,非常符合咖啡品种中最有商业价值的阿拉比卡豆的种植环境。更为难得可贵的是,普洱茶采摘一般是从当年2月下旬到11月止,咖啡采摘恰是12月到第2年3月;茶喜好太阳光照的地方,咖啡喜好背阴,茶与咖啡种植并没有直接冲突。

通过对普洱情况的分析,星巴克将为当地咖啡农度身定做咖啡种植方案,不仅降低了咖啡农的种植成本,而且减少对当地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了选种、种植、和日常管理3个部分。

在选种方面,星巴克在几十个品种中精心挑选了4种优质的咖啡品种。选种不仅考虑咖啡的品质,还要兼顾与云南本地气候等条件相适应,更重要的是考虑在种植过程中的间种问题,以解决病虫害的威胁;在种植过程中,星巴克充分考虑了种植的间距、品种间的套种、梯田式种植(防治水土流失)以及在不采伐树木的情况下合理的空间布局等多方面的因素,其目的是实现咖啡健康成长和保持当地生态环境两方面的完美融合;而在日常管理中,星巴克会将当地的降水、风力、土壤等一系列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制定一套完善的施肥方案,以保证咖啡的茁壮成长等。

“良好的品种和田间管理是保证咖啡品质最重要的环节。”John Culver表示,“星巴克希望将多年的可持续性咖啡种植经验和技术悉数传授给普洱的咖啡农。”

当然,这仅仅是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的一部分作用。实际上,咖啡从种植到加工、再到研磨出咖啡等每一个环节如果处理不当,都会对咖啡最终的口感等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要知道,从一粒咖啡种子到一杯醇正香浓的咖啡,其间要经过34双手、4634英里的传递。可以说,高品质的咖啡豆是奇妙的咖啡体验的开始。

如果将星巴克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看成一个孵化器的话,星巴克通过专业化的农艺团队对咖啡农进行种植支持,还配备专业的质量团队对咖啡的品质和供应链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比如提高本地咖啡初加工技术,改变当地在进行去皮时采用的发酵手段,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水物理脱皮装置,防止发酵过程对咖啡品质的损害;在后期的初加工中,星巴克在整个流程和技术上都将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团队,为云南引进了星巴克独有“咖啡和种植者公平规范”。

“咖啡和种植者公平规范”始于2004年,是星巴克及其利益相关方共同建立的一套整体的指导准则。这套准则共包括产品质量、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4个核心领域。产品质量自然是采购必须符合星巴克对高品质咖啡的要求,而经济责任是供应商必须提交在咖啡供应过程中所产生的每笔款项的凭证;社会责任则是囊括了供应商及其供应网络覆盖的其他公司,都必须保证安全、公平及人道的工作环境;环境保护强调了在咖啡种植和加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废物管理、水质保护、节水节能、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及农用化学品使用的减少。

“星巴克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的成立旨在为当地社区带来积极的变化。”星巴克中国区总裁王静瑛在接受《商业价值》采访时表示,“这为完善星巴克在中国的价值链――从咖啡种植到在门店为顾客提供纯正的星巴克体验上又迈进了一步。” 强化供应链

自1999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来,星巴克已经在中国市场的50多个城市拥有700余家门店,并计划在2015年达到1500家店。要完成这个目标,强化星巴克咖啡供应链的管理成为了首当其冲的问题。

当前中国的咖啡市场与10年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说10年前中国大部分消费者不懂喝咖啡的话,今天的中国消费者则对咖啡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挑剔。目前,国际上的咖啡大玩家基本上都已经进入到中国,雀巢、麦斯威尔早已进军云南,雀巢甚至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在云南进行深耕细作;而在终端门店市场,雀巢、麦当劳、costa coffee甚至中国的玩家比如华润、后谷咖啡等都相继看好中国咖啡市场的潜力。要知道,中国现在平均每人每年才喝3杯咖啡,欧洲人平均每年600杯,就连日本人均每年也要达到200杯,市场潜力依然不可限量。

星巴克如何强化中国本土的供应链管理?首当其冲的是种植面积。当前普洱种植咖啡60万亩,投产面积为27万亩,产量达到3.65万吨,无论种植面积还是产量均占到中国的一半以上,星巴克成立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的用意不言而喻。

随着星巴克在云南建立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和咖啡初加工工厂,一方面使星巴克完成了全产业链的覆盖,巩固了其在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云南咖啡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举例而言,国际咖啡主要生产国的生产成本为12~13.5元/公斤,而云南目前平均成本在10元/公斤以下,农户自营种植成本在8元/公斤,具有种植成本低的优势;当地农民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亩台地茶每年总收入不到2000元,而一亩咖啡能收150~200公斤左右的咖啡豆,按目前行情算能有3000~4000元的净收入。而如果按照星巴克的“咖啡和种植者公平规范”,则能使种植者的咖啡质量评估分数得到提高,并帮助每公顷产量增加25%。

咖啡种植范文第7篇

关键词:咖啡供应链;核心企业;风险管理

1 咖啡供应链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1]。

咖啡供应链由咖啡种植者、收购商、贸易商、烘焙商、零售商几个环节构成。目前世界上有76个国家栽培咖啡,咖啡种植的产区主要位于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其中,巴西的咖啡产量占到全球咖啡产量的1/3,其次是哥伦比亚、越南、印尼等国。咖啡树从播种、种植、幼苗到长成成木,前后约需4到5年的时间,大概会在第3年结子,其经济寿命约在30年左右。一棵咖啡树每年约可结果3~5公斤咖啡果实。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4月是咖啡豆成熟的季节。在南半球则为每年的5月至8月。咖啡的种植需要良好的气候、海拔、温度和水分等条件,霜冻、干旱、洪涝等不良天气会对咖啡的种植收获产生巨大的影响。咖啡收获后,经过水洗、去皮、发酵、烘焙、冷却等工序之后,包装进入流通环节。经过咖啡拼配、碾磨、冲泡等工序后进入零售环节与终端消费。在整个种植、加工、生产、分销、零售环节,咖啡的价值在不断的增值。据统计,1千克咖啡在生产国卖19.5元人民币,运到美国磨成粉后零售价是120元每千克。1磅咖啡豆磨粉后能冲出78杯咖啡,以每杯售价最低为16元计算,终端零售环节每磅咖啡可卖出1248元。其中,咖啡果价值贡献仅占1.56%,经加工后的咖啡粉价值贡献为8.9%,最终的咖啡零售环节为最终产品创造的价值占90.38%[2]。可见,咖啡种植是咖啡供应链中利润最少的一环。大部分的利润增值是在供应链的下游,特别是加工零售环节。

2 咖啡供应链的风险分析

供应链风险即是指供应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供应链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从而有受损的风险的可能性[3]。咖啡作为农产品,其供应链风险最大的来源在于种植供给。影响咖啡种植收成的最大因素天气常常是不可预料的,对咖啡的收成与供给产生巨大的影响。咖啡供应链的起始端咖啡种植不仅面临着整个供应链中最大的风险,如天气变化对咖啡收成影响的风险,咖啡种植三四年才开始有收成的时间风险等,同时咖啡种植也是咖啡供应链中利润最低的一端。有鉴于咖啡供应链上风险和收益分配的不均,市场开始关注公平贸易和保护咖啡种植农户的利益。咖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如收购商、生产商、零售商,开始考虑制定相应措施,改善与农户的交易、合作模式,保护咖啡种植农户的利益,稳定农户的收益,以保护咖啡供应链上咖啡种植环节的稳定。如中国咖啡龙头企业云南宏天集团提出“三保三统”的作法来保护农户利益[4]。“三保”即收购保价格、种植化肥保投入、技术帮助保产量,“三统”是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咖啡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通过类似的合作措施,稳定了咖啡农户的种植信心,但是同时也将咖啡供应链上咖啡种植环节的风险转移到自己身上。咖啡种植面临的天气变化对产量造成的损失风险、化肥涨价造成的成本风险、咖啡存储库存的质量变质风险、咖啡价格波动造成的贬值风险、终端市场消费需求变化的风险等都给咖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造成越来越多的风险压力。

3 咖啡供应链风险应对

咖啡供应链最大的风险来源在于种植供给。天气的不可预知的变化给咖啡供给带来巨大的变动。而占世界咖啡产量超过三成的巴西的天气变化对世界咖啡市场的影响最大。因此,咖啡贸易商、加工生产商在采购季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咖啡产地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对咖啡供给的影响,适时适当的在咖啡期货市场中做好买入套期保值的工作,以预防天气骤变给咖啡市场带来的巨大波动影响。同时,建立咖啡风险基金,以便在天气灾害出现之后快速地帮助咖啡农户重新建立恢复生产。

对于咖啡市场需求的变动风险,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尤其是生产商和零售商,应该加大对市场认识的力度,深入挖掘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不断开发新的咖啡加工工艺,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其次,可建立咖啡俱乐部等面向全国、全世界的咖啡信息交互平台,在网络互动中了解消费者,同时也让消费者了解咖啡产品,推广咖啡文化和企业的品牌文化[5]。

对于经常备有巨大咖啡库存的贸易商和生产商而言,库存价值的风险非常巨大。在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万千的今天,咖啡作为农产品原材料,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很大,同时受咖啡自身的种植、消费规律的影响很大,呈现出季节性、周期性的价格波动规律。咖啡供应链上的贸易和加工生产企业,有必要审时度势,深入分析咖啡市场的供求变化对咖啡价格产生的影响,有效的利用咖啡期货市场,做好买入或者卖出的套期保值工作,来保护好自己的库存价值。

4 总结与展望

咖啡种植供给的高度分散性和咖啡加工生产的高度集中性要求咖啡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更高效的进行组织与合作[6]。为了维护咖啡农户的利益,保证咖啡种植的稳定,咖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主动承担起咖啡种植农户面临的各项风险,将咖啡供应链上风险最大的环节的风险转移到核心企业身上。因此作为供应链上的核心环节,咖啡供应链核心企业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各种方法,对咖啡供应链上的风险进行管理,如利用咖啡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规避咖啡价格波动风险,建立咖啡风险基金应对天气灾害风险,建立市场信息沟通平台收集终端客户信息以捕捉和应对市场变化风险。只有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有效做好风险管理的工作,咖啡供应链系统才能长久稳定地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供应链管理风险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34) .

[2] 云南咖啡产业链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广场,2011(4).

[3] 我国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4).

[4] 我国咖啡生产及贸易发展状况[J].中国热带农业,2009(2).

[5] 咖啡产业链拓展和优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农业科学管理,2012(31).

咖啡种植范文第8篇

2010年1月的一天,当霍华德·舒尔茨满面微笑地走下飞机时,他或许没有意识到,他是普洱机场建成以来的第一架私人飞机乘客。

霍华德·舒尔茨是星巴克的老板。此次不远万里,飞越千山万水来到“彩云之南”的目的,就是看望合作多年的伙伴、老朋友爱伲集团董事长刘明辉。

刘明辉至今记得,舒尔茨当时看完了爱伲的咖啡种植基地,看完了爱伲集团,感叹地说:“没想到为星巴克提供原材料的是一家位于中国偏远地区的公司。”

刘明辉,这个被称作“咖啡王子”的中国牛仔,一直在践行着他的咖啡之梦,打造云南咖啡的世界版图。

先驱者

“与星巴克签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刘明辉回忆起自己与咖啡缘分。

小时候,刘明辉经常和小伙伴一起把咖啡树上那些红彤彤的果子摘下来直接当零食吃。

那个时候,刘明辉可能也没想到,他会是第一个把云南咖啡带入国际咖啡市场的“先驱者”。

1986年大学毕业后,刘明辉被分配到云南省农垦总局工作。这时正值,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始在云南征选年轻人才作为项目执行官员。

这个机会很诱人,但选拔相当的严格,要经过百里挑一的考试。尽管如此,刘明辉依然从数百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被录取的5个人之一。

回忆起26年前那场考试,刘明辉总结:主要是英语好。但熟悉刘明辉的人都知道,高考时,他英语才考了7分。

“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高考的7分,让刘明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大学期间的恶补,让他在毕业后,凭借着不错的英语成绩得到了联合国开发署的项目机会。

通过考试后,刘明辉先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语系深造,半年后,他通过再一次考试,到德国参加咖啡生产技术学习培训,正式与咖啡行业结缘。

在执行联合国项目中,刘明辉认识到云南小粒咖啡是国际最好品质的咖啡之一。

“你在自己家自说自话云南小粒咖啡好,国外的人很难知道,那我就跑到国外,到你的家门口去推介,更容易让国外了解。”作为土生土长的云南人,刘明辉觉得有责任让全世界都认识云南咖啡。

1993年,联合国项目执行结束,刘明辉毅然决定下海。

下海第一步,刘明辉选择从自己熟悉的咖啡做起。他东拼西凑了2000元钱,在昆明的翠湖边开了一个咖啡馆。“这是一个画廊,我跟老板商量他白天卖画,我晚上开咖啡馆,一拍即合”。在一种艺术的氛围中喝咖啡,这间小小的咖啡馆生意很不错。

正是这间只在晚上开张的“黑店”,奠定了刘明辉把咖啡当事业做的决心。

在开咖啡馆的同时,刘明辉利用积累的人脉、资源及专业知识,做咖啡及橡胶贸易的中介。在积累了20万元时,1993年,刘明辉在昆明滇池路上开起爱伲山庄,专营云南民族餐饮。四年之内,他就赚到100多万元。

1997年,刘明辉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把生意红火的餐馆交给妻子打点,自己带着所有的积蓄远赴美国纽约,开设一家咖啡厂,把云南非常有名的特产小粒咖啡,运往美国加工销售。

不过他很快发现了作为采购商的弊端:经常会出现样品让客户赞叹叫好然后下单后,发过去的货柜却出现品质参差不齐的情况而接到投诉。1998年,为了进行更好的品质把关,刘明辉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回国建设自己的咖啡园,从源头种植、收购到烘焙加工的所有环节都由自己来进行质量把关。

“比肩”巨人

舒尔茨拜访爱伲之后,2011年7月,在美国盐湖,爱伲与星巴克举行了“订婚”仪式,2012年2月6日,正式“完婚”。

“通过星巴克这个渠道,让中国的咖农得到好的回报,让中国咖啡、云南咖啡走向世界。”这是刘明辉26年来的梦想与责任。

从一头扎进西双版纳勐腊县这个偏僻的山沟,一举租下5000亩土地,招兵买马亲自种咖啡,到经历霜冻天灾,损失百万,再到解决管理中的“人祸”,克服重重困难,刘明辉以每户为单位将咖啡基地分包,直至2002年才获得第一批咖啡豆。

刘明辉坚持人手采摘、只挑选成熟的饱满的咖啡豆。这种方式,尽管在当时看来效率较低,却赢得了欧美客户的信赖,包括德国的Bernhard Rothfos、Tchibo,瑞士的Blaser等都与其签订了供货合同。

到2003年,刘明辉的咖啡亩产量从600公斤达到了1800公斤。并且通过德国贸易商eaugene向星巴克出口了两个集装箱的一级咖啡豆(每个集装箱标准重量为19.8吨),这为刘明辉与星巴克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增加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和加快咖啡产业的发展步伐,2009年6月爱伲集团无偿提供优质咖啡苗100万株,扶持农户发展咖啡种植业。

刘明辉向农户收购咖啡豆,但他并不像其他同行一样,与农户签订固定价格的排他收购协议,通过收购价与销售价之间的差价获利。而是根据每天的国际咖啡期货市场牌价,制定出根据市场价格浮动的合理收购价,收购的对象只选择市场上最优质的成熟咖啡豆。公司的利润来自于汇率差价以及政府对公司的5%退税优惠。

尽管这样会导致议价能力不高以及毛利率较低,但是却能令他的产品永远保持恒定的水准,确立品牌优势。2010年,爱伲集团出口到欧盟和北美的咖啡豆创造历史记录的达到了7500吨。但到了2011年,由于国际咖啡豆价格大幅上涨,很多农户为了增加效益,出售咖啡豆时采用好坏参半的方式。为了坚持质量,刘明辉大量拒绝收货,2011年其出口的咖啡豆锐减至2500吨,正是这种追求质量可以牺牲产量的做法,赢得了星巴克的信誉认可。

2012年2月6日,爱伲集团与星巴克在昆明签订正式合作协议。新合资公司将融合星巴克专业的咖啡生产经验和爱伲已有的咖啡种植模式,致力将云南打造成全球认可的优质咖啡种植区,以促进普洱、云南乃至全国咖啡产业的发展。

星巴克将在云南设立继哥斯达黎加和卢旺达之后全球第三个、亚洲第一个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星巴克的农艺学家和质量专家将直接与云南的咖啡种植农进行现场合作,为他们提供各种资源和技术支持,一起开发和使用更加环保的种植方式来提高咖啡豆的质量,增加高品质咖啡豆的产量。星巴克的专家还将开展对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咖啡豆、作物抗病能力和改善风味等方面的研究。

除了星巴克方面的支持,爱伲还计划成立“爱伲咖啡学院”,免费对社会人士和咖啡爱好者进行咖啡知识和咖啡馆经营培训,让更多国人认识到中国咖啡文化的精髓。

在年轻消费者人群中,爱伲将走进大学校园,扶持大学生创业,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咖啡文化、云南咖啡文化,对咖啡知识、咖啡加工制作和咖啡馆经营进行义务培训,让更多大学生有新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爱伲的梦想是将来有一天,麻袋里出口的咖啡不需要到欧美旅游一圈后再回到国人的咖啡馆里。这样喝咖啡的人可以少付点咖啡的旅费,而我们这扛麻包的脊梁也可以多挣点给家里。大家可知道在云南有8万个这样的家庭在咖啡的产业链上。你没有理由非要喝那有英文标签的咖啡吧?”

如今的爱伲,拥有两个咖啡种植示范基地,总面积约1万亩;两个脱皮脱胶湿法加工厂,每小时加工咖啡鲜果10吨;两个咖啡加工厂,年处理带壳咖啡豆3万吨、生产商品咖啡豆2.3万吨;建成一条千吨焙炒咖啡生产线,彻底改变了普洱市咖啡产业链条短、效益低的被动局面。

过去15年,爱伲咖啡在国际市场取得良好口碑和声誉,现转入国内市场,刘明辉希望有更多的国人了解、爱上云南咖啡,让云南咖啡帮更多的人走上致富之路。

爱伲版图

2012年7月1日上午10时,随着一声“开舱”指令的下达,神舟九号返回舱开舱仪式正式启动,遨游太空13天的普洱咖啡种子也将回家了。

为了这60克普洱咖啡籽种,刘明辉亲自飞到北京“迎娶”。当亲手接过这些分量虽轻但价值重大的“无价宝”时,刘明辉激动万分。

普洱是中国咖啡种植环境最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最具咖啡产业发展潜力的地区。然而,普洱咖啡产业还存在着品种单一的致命问题,现大面积种植的“卡地姆”属平民品种,目前每千克的市场售价仅20元,而引进品种价格是它的4倍,品种改良对普洱咖啡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这次普洱咖啡上太空后,若能产生提高产量、品味的有利变化,这将对边疆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刘明辉憧憬着。

除了对太空种子寄予厚望,刘明辉花了更多的心思利用天然生态的多样性种植方式,希望培养出等级可以媲美蓝山咖啡的优质咖啡豆。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明辉的努力有了回报。

2012年1月14日,来自云南200个咖啡种植园的200个样品整齐排列在世界级咖啡杯品师Jeremy Wakeford的面前,他逐一品鉴。最后,编号为160号的样品得到了最高分:81.5分。

Jeremy Wakeford在写下“香气馥郁而愉悦,酸度明亮而轻快,醇厚度优良,风味如同柑橘般清爽,令人印象深刻”的评语后,忍不住感叹:这是我此生尝到的为数不多的好咖啡之一,如果将它放在橡木桶中,我无法将其与蓝山咖啡区别开来。

“咖啡中的蓝山,就如同红酒中的拉菲,那是世界顶级品质的代名词。”刘明辉激动地说:“我26年的全情投入终于结出硕果。”

这个硕果就是编号160的样品,产自爱伲集团的两个咖啡种植园之一的曼中田种植园。

在爱伲集团最著名的曼中田种植园中,高山丛林中的大树、草丛都保持原状,只是在树下挖出一个个土坑,种下来自哥斯达黎加的咖啡种苗,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节省人力成本,又能让大树和草丛为咖啡种苗遮阴、保湿、抗冻,枯萎的树叶还可以成为咖啡苗的肥料。就像哥斯达黎加有些地方的咖啡树与菠萝树共生一样,不但保证了咖啡树的存活率,还让咖啡豆带上水果的馥郁香气。

这种模式就是爱伲在国内首创的“雨林咖啡”种植。

云南适合种植咖啡的区域很广,但可开垦的面积已经不多。刘明辉认为“雨林咖啡”种植在不破坏雨林的前提下,根据咖啡的生长习性,在雨林中种植咖啡,利用现有雨林树木为咖啡树“遮荫”、“保湿”,利用雨林的大自然条件,种植出品质一流的咖啡,同时又确保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如今,爱伲集团在已有的一万亩“雨林咖啡”基础上,正在规划审批新的种植基地,该基地投入使用后,“雨林咖啡”面积将达到两万亩,进而推动绿色种植。

未来,爱伲咖啡还将按照自然生态环境循环规律,建设以咖啡为主,立体种植,多物种组合共生的生态咖啡园,采用绿色、有机咖啡园管理方式进行咖啡标准化种植和管理,打造中国生态咖啡的独特品牌。

曼中田咖啡庄园还将成为目前云南咖啡的种苗基因库,负责各种海外优质种苗的引进推广种植。目前已从哥斯达黎加、牙买加等国家引入良种33个,其中4个品种已开始生产性雨林种植模式试种,种植面积600亩。

届时,爱伲不仅将成为全世界优质咖啡品种基因库,而且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雨林咖啡种植模式的实验示范基地和新技术推广、培训中心。

“作为商人,我们不能为追求商业利益而破坏生态。而是要尽到企业的义务,要积极保护生态,保护绿色。”爱伲集团董事长刘明辉说,“纵观世界各国,已把追求绿色生态作为生活方式。”

爱伲集团旗下以咖啡、畜牧、餐饮三个产业为核心,已本着“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爱伲牧场、育肥场产生牛粪及废弃物经过沼气处理,产生沼液、沼渣施入咖啡基地成为有机肥料,沼气则为厂区人员提供生活用气和照明;咖啡果皮经发酵后施入咖啡地做有机肥,豆壳加工后成为肉牛的粗饲料;产出的有机牛肉及有机咖啡进入爱伲餐饮连锁店进行销售,餐饮连锁店则为两产业运营提供资金支持。这一产业链,正是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绿色循环经济。

咖啡种植范文第9篇

>> 星巴克:从种子到杯子 星巴克红杯子 从星巴克到Nine West 用杯子打败星巴克的咖啡 1987―1997:星巴克帝国从0到1的关键节点 从星巴克看中国茶馆 从文化自信论星巴克 星巴克 本土品牌:从星巴克读懂文化营销 从星巴克的成功谈商业模式创新 星巴克:从移动支付到数字化媒体 从星巴克搬离国贸看连锁选址 从星巴克的营销运营理念浅析体验营销 从星巴克暴利看权力的灰色管理 从星巴克里学到的经济学 从企业定价角度浅谈星巴克中国定价 从企业文化看星巴克的成功之道 星巴克的没落 星巴克之争 星巴克在坠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星巴克从种子到杯子 星巴克从种子到杯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小宁")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社会效益:星巴克在云南建立了全球第6个、亚洲第1个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不仅为当地农民种植咖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

企业竞争力:通过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星巴克加强了与种植社区的联系,确保了星巴克高品质咖啡供应链的不断完善。更重要的是,星巴克在中国建立了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为2015年在中国大陆运营1500家门店的愿景夯实了良好的基础。

2012年12月12日,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星巴克宣布全球第6个、亚洲第1个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在云南普洱正式投入运营,普洱除了拥有普洱茶以外,又拥有了一个新的标签――咖啡。“这将进一步加深星巴克与中国咖啡种植户的关系,而且也确保云南在高品质阿拉比卡咖啡豆的长期供应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星巴克中国及亚太区总裁John Culver在接受《商业价值》采访时表示。

通过对普洱情况的分析,星巴克将为当地咖啡农度身定做咖啡种植方案,不仅降低了咖啡农的种植成本,而且减少对当地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了选种、种植、和日常管理3个部分。星巴克希望将多年的可持续性咖啡种植经验和技术悉数传授给普洱的咖啡农。

如果将星巴克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看成一个孵化器的话,星巴克通过专业化的农艺团队对咖啡农进行种植支持,还配备专业的质量团队对咖啡的品质和供应链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比如提高本地咖啡初加工技术,改变当地在进行去皮时采用的发酵手段,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水物理脱皮装置,防止发酵过程对咖啡品质的损害;在后期的初加工中,星巴克在整个流程和技术上都将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团队,为云南引进了星巴克独有“咖啡和种植者公平规范”。

“这为完善星巴克在中国的价值链――从咖啡种植到在门店为顾客提供纯正的星巴克体验上又迈进了一步。” 星巴克中国区总裁王静瑛在接受《商业价值》采访时表示。

咖啡种植范文第10篇

于是,一次重大的产业转型脱离了文化的束缚,悄然靠近。

茶农变咖农

20世纪90年代初,普洱市开始把发展咖啡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骨干产业来培植。普洱市副市长说,目前普洱市9县1区已有54个乡镇种植咖啡,2010年咖啡种植面积达23万亩,占全国50.5%,出口额3026.3万美元。而茶叶的收入远不及咖啡。一亩台地茶每年总收入不到2000元,而一亩咖啡按目前行情算能有三四千元的净收入。

由于收益差距明显,茶农开始纷纷种植咖啡。在普洱市南屏镇大开河村共有215家咖啡种植户,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特别是高品质小粒种咖啡,相对巴西等老牌咖啡产地,种植成本又相对较低。据统计,国际咖啡主要生产国的生产成本为12~13.5元/公斤,云南目前平均成本在每公斤10元以下,农户自营种植成本则约每公斤8元。

咖啡巨头的加入

2009年雀巢、麦斯威尔的采购就已达云南咖啡总量的30%。 大开河村村民的咖啡豆基本都销往雀巢公司设立在普洱的收购站。“最高时每天能收购200多吨。”雀巢收购站负责人李孙强说。

早在1992年,雀巢公司即在云南启动一个农业技术协助服务项目,以鼓励和支持当地的咖啡种植。此外,雀巢在距离西双版纳州景洪市28公里处还有一座60公顷的咖啡试验示范农场。该公司大中华区总裁狄可为表示,帮助云南发展咖啡豆生产的目的,是保证公司能够采购到高质量的咖啡豆。目前雀巢公司每年大约从普洱市采购8000吨咖啡豆,全部供应雀巢在中国的工厂。

随着云南咖啡业近年的兴起,国际咖啡巨头纷纷加大了对云南咖啡豆的争夺,继雀巢、麦斯威尔、卡夫、纽曼、伊卡姆等五大巨头之后,星巴克也加入了这场大战。

星巴克总裁霍华德·舒尔茨宣布与云南省普洱市政府、云南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备忘录。星巴克将在云南投资并运营其在全球首个咖啡基地,以及咖啡研究与发展中心、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和咖啡初加工工厂。 这大大提高了咖啡豆的质量,增加高品质咖啡豆的产量。

咖啡的未来之路

狄可为说:“中国现在平均每人每年才喝3杯咖啡,欧洲人平均每年600杯,中国的市场增长潜力依然巨大。”可见,对于咖啡产业巨头而言,这是一个绝佳的商机。

目前,云南不仅拥有咖啡种植基地、研发中心、加工工厂,而且还具备良好的销售网络。云南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和出口基地,尽管该基地还在起步阶段,但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万亩大关,这预示着云南咖啡产业又坚实地向前迈进了一步。虽然经历了2012年短暂波折,但云南咖啡企业联手救市,稳定了价格,恢复了发展。云南省咖啡产业将迎来欣欣向荣的发展机遇。

上一篇:口腔种植范文 下一篇:草药种植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