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7 18:53:29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

当前我们正创建高效课堂,力求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更主动、学得更轻松、而知得更多、获得更大。对于历史课教学应怎样创建高效课堂,以提高历史课教学的有效性呢?同行们各有自己的见解和实践,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实现历史课有效性教学的前提。

在现实教学实践中,我遇到有些教师的授课从一开始就可看出难以实现成功的教学或教学效果不佳,因为该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这样的教学,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学生的注意难以集中,因而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教师”。因此,作为教师,我注重设计每一堂课的导入,课堂导入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而精心设计,有时巧设问题情境,就能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例如我在讲九年级上册《古代的战争与征服》时,我问学生:你们知道奥运会上的“马拉松长跑”运动项目的由来与历史上的什么战争有关吗?问题一提出就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顺势导入新课;有时讲一故事,学生从听故事中被导入到课堂思考中;有时也可以通过身边发生的事,将学生从议论中导入新课……总之,每一堂课的导入教师要精心设计别出新裁、平中有奇,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为实现有效性的教学创造良好的开端。

二、结合多媒体等现代辅助教学手段,是实现历史课有效性教学的保证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优势,它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借助多媒体技术可重视历史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创设学习情境,把学生带入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学生在这样的特定情境中,大脑迅速兴奋起来,自然而然的主动参与进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授九年级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这些历史事件,学生通过观看“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这些历史事件, 让他们去“亲历”历史、感受历史,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能够领会“一战”发生的导火线、原因、性质及后果,更能使学生感知战争的残酷性,领会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它比单凭教师的口舌带来的效果好得多。

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适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优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历史课有效性教学的关键

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不只是让学生简单了解某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只是掌握一定的历史专业知识,而更重要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识现实,认识未来,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历史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我在讲授九年级历史上册《日本的“大化改新”》时,在师生共同认识了日本进行“大化改新”的背景(即原因)后,教师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孝德天皇,你将在政治和经济上分别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改新,去解决当时的日本政局混乱等问题呢?然后,我采取了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法,去学习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影响。结果学生积极思考,根据政局混乱的原因,各抒己见,最终通过小组归纳,基本上总结出了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即内容)和影响,并且学生通过日本大化改新联想当今中国改革给国家带来的巨变,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从而拥护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为今后争当改革的先锋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上是我的一点教学体会,我们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至于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而定,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必须围绕能引导学生去思考,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实现历史课有效性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学活动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引导、点拨,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方法。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十分重要。例如,本人在指导学生训练“会读”目前使用的历史新教材时 ,由于课本知识容量大,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细读 ,掌握全部教材内容是不可能的 ,我精设计、巧安排、重引导、多点拨 ,训练学生学会分清主次 ,快速阅读教材 ,并逐渐掌握阅读技巧。指导阅读时教师要多动脑 ,导读设计要有层次性、针对性 ,启发学生什么内容须详读精思 ,什么内容要略看了解 ,什么问题要边读边想 ,什么问题要读后再想。读时寻找知识的纵横联系、前因后果等 ,并要求学生养成圈点批注 ,做简要读书笔记等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学生取得了课堂的主动权, 逐渐具备有目的有主次的快速阅读能力。不仅如此,作为教师应对学生从如何掌握对比、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如何利用历史认识、理解当今大事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充当“主人”的角色,在学习中感受自己的聪明才智,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搞好课堂小结,是实现历史课有效性教学的强化。

有些教师对课堂小结不十分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其实,从课堂结构方面来讲,课堂小结是将一堂课的知识整理、归纳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是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思考和认识的升华,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很有必要。因此,我在教学中,每堂课最后几分钟我会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应掌握哪些重要知识?这些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你从中得到哪些启迪?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并归纳,这样既进一步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知识体系,又训练了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和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的统一,强化了教学效果。

六、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巩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特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35-1

一、历史教学要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

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4、15岁的青少年。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突出。如讲《火烧圆明园》一节,教师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飘荡在整个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生了日食一样……圆明园,这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这群野蛮的侵略者烧毁了。”这里,有对具体情景的描述,有对精美无比的圆明园被烧毁的叹惜,更有对侵略强盗野蛮行径的控诉。像这样有声有色的叙述,学生怎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呢?

二、历史课堂教学要注重关联,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讲清块状的知识点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应该有三个方面:

1.两堂历史课之间的关联

新教材的编排基本上以时间为发展顺序,两课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同一单元、同一主题之间两课的关联是非常紧密的。教师在上课时,应该通过这样一种内在的联系,在复习上一节课内容的同时,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探究。如讲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一课导入时,教师可提问: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三年国内战争期间,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列宁、斯大林是如何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他们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有哪些教训值得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又取得了哪些成就?在回顾上一课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一堂课中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

一堂课之间的历史知识的联系是必然的,以这种联系来贯穿全课,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掌握更加牢固。如讲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时,按时间顺序把二战后五十多年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分为五个阶段:(1)20世纪五六十年代;(2)20世纪七十年代;(3)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4)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5)20世纪九十年代。各个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独自思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弄清美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培养学生用经济常识去观察经济现象,认识经济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新经济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感知世界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的能力。

3.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前两点教参上说明较多,而这一种联系,教师一般不够重视。如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战争的简陋的飞机、笨拙的坦克、远程大炮等武器,教学时可联系现在先进的水陆两用坦克、隐形飞机、海湾战争中的“飞毛腿”和“爱国者”导弹。教师略加讲解,学生即可饶有兴趣地了解到武器发展的粗略历史,明白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给未来战争带来的残酷性。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随之而得到了提高。

三、要有较好的课堂检测形式

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

在实践中,我分别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巧妙利用板书,检测基础知识。在板书时,教师可对简单而学起来又易错的地方,以填空题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设问答疑方式,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让学生解答,或学生提问题让教师解答的方式进行。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课文总结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一场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但学生对具体交战国的参战性质并不能一一区分。我就这样提问:“塞尔维亚参战是否也属于非正义性质呢?”大家讨论后统一了认识:塞尔维亚的参战带有反抗侵略的民族解放性质,是正义的,但从交战范围、参战人数来说,影响小,不改变整个战争性质。经过比较,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上一篇:历史版八年级下知识点总结范文 下一篇: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