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1 19:33:50

九年级化学总结

九年级化学总结范文第1篇

习成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从上学期末考试的情况来看,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8%,学习发

展生占30%。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

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

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针对学生以上特点,本人在分类复习时重点把学生的基础知识抓好

抓牢。

二、成绩经验

(一)、扎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jsgzzj/

1、认真钻研教材,中考考试说明,对教材,考试说明中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

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

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但效果不是很好,学生完成一个任务的学习花的时间较多致使本节课的教学目

标无法完成。

(二)、搞好培优转差工作

对于部分偏科的学生引导他们不断强化,突破重点,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提升兴趣。我还和班主任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把

握偏科学生学习情况,为他们出谋划策,排解困难,并利用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开开“小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考

入重点高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尊重他们的人格,以表扬为主,和他们交谈时,

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以达到喜欢老师并喜欢学习你所代课程,成绩自然也

就提高了。

(三)、抓好复习备考工作

1、赶好进度。3月底前上完全部课程,进入总复习。

2、重视“双基”知识的复习,深挖其内涵和外延。。努力提高复习效率。高效的复习应该是激活学生已存储的基础知识,

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展、拔高,鼓励学生勇于去尝试,去探索未曾触及的知识内容。

3、重视解题过程的分析,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程序和思维模式特点,对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使之形成能力结构

4、养成认真审题、主动思考、自我“解惑”、准确表达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5、重视相关学科的知识、解题方法在本学科中的联系与应用。

6、加强实验这一薄弱环节的复习,提高解决综合实验题的能力。

7、做好各复习阶段的时间分配

(四)、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

在教学交流方面,我们积极参与同科教师相互观摩课堂教研活动,我还走出校园,参加了中考研讨课与其他兄弟学校研讨

中考的复习课,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经过一学期的辛勤劳动中考取得以下成绩:b+:1人,b:10人,c+:31人,c:35人,d:5人。

三、存在问题与教训

由于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对,经过多次复习学习成绩都未得到明显提高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化学式记忆,

在今后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平时多积累,记忆,不要等到学完一起来记就更难。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也得到了提高,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

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

九年级化学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教学策略

一、九年级化学概念的特征分析

1.抽象性

化学概念是指对同类属性的化学事物本质的抽象概括。因而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化学的学科特征就在于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这样的研究对象是生活中看不见、摸不到的。因而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化学概念是具有抽象性的,例如,“原子”的概念。在化学概念中,原子是指“不能在化学反应中再分的最小微粒。”这样的定义具有抽象性。

2.基础性

从不同的角度与深度来理解化学领域的概念,所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同的。在高中领域对化学的学习要比初中的学习更加系统、深入。这样也就产生了化学概念的第二个特征――阶段性。九年级的化学概念是化学的初级概念,具有基础性特征,而这一阶段的学习也主要以基础学习为目标。

3.关联性

化学概念之间存在关联性,对于某一概念的学习是掌握其他概念的前提性要求。而九年级的化学概念多为基础性概念,因而这些概念之前的关联性就更加紧密了。例如,原子、质子与中子的概念。

二、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策略分析

加强九年级化学概念的教学,应当在充分考虑九年级化学概念的基础上,总结出相应的对策。具体分析如下:

1.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化学实验

化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因为要通过直观具体的情境向学生讲解化学概念。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中最具有直观性的授课手段,因而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为学生讲解化学概念。

例如,在分子概念的讲解中,可以应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要进行分子概念的实验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若干烧杯、多个试管、三个量筒以及各种化学试剂。在正式开始讲解概念前,教师可以先通过实验引入问题,将两个烧杯中各注入50毫升的蒸馏水,然后在一个烧杯中加入一匙盐,在另一个烧杯中放入10毫升的氯水。然后让学生观察变化,进而引出分子的概念。然后,在学生初步了解到分子的概念之后,再进行第二个实验,可以在两个量筒中分别注入50毫升的水与50毫升的酒精,然后将两个量筒的水仪器注入另一个大量筒中,然后让学生观察变化,进而总结出分子的特点。最后,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此实验中,可以在两个烧杯中注入50毫升的水,在一个烧杯中滴入氨水,在另一个烧杯中滴入酒精。然后让学生通过闻的方式分辨不同的水。最后再对分子的概念进行总结。而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可以对抽象概念产生直观的感受,对于学生来说,分子这种在生活中看不见的化学符号,从此就有了现实的意义。

2.注重课程与日常生活结合

化学概念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生活中难以找到与概念一一对应的实体物件。因而,造成了化学概念难以理解的问题。而这就要求我们教授在化学概念时要注意概念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过滤概念的讲解中,可以将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要将过滤的概念融入生活中进行讲解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因此,这堂课程可以在教室外进行。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在教室内进行,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讲解过滤的知识。可以通过过滤实验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讲解过滤的定义,还要向学生讲解过滤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图所示。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过滤方法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二步了。

第二步,可以在室外进行操作。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学校的池塘边进行污水过滤实验。这样就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过滤这个化学概念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这个概念不再显得抽象而难以学习。

3.对化学概念进行归纳对比

化学概念具有关联性,这样的特性会使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产生混淆。而有些化学概念是十分复杂,不易区分,有些化学概念的特征并不明显。而这些都对学生学习化学概念造成了困难。因而,要对化学概念进行归纳总结,使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能够被直观地呈现出来。例如,原子与元素的概念区分,具体如下表所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对化学概念的学习,学生是最重要的因素,任何好的方法都需要使用到学生中才能起到作用。因而,学生也要端正学习态度,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关于化学概念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爱萍.在实践中建立概念 在应用中深化概念:化学概念教学策略谈[J].科学教育,2009(4):38-39.

九年级化学总结范文第3篇

摘 要:游戏化教学方法是在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和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旨在将游戏化教学模式有效地应用到九年级化学教学实践中去,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的方法,首先简单阐述了游戏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其次分析了如何将游戏化教学模式有效地应用到九年级化学的实践教学中,最后就其应用效果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教学实践;游戏化教学

一、游戏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掌握游戏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不仅能够使得教师认识到游戏化教学模式的价值和优势,同时也是提高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前提和关键。通过相关的总结分析,发现游戏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一是建构主义理论,二是多元智能理论,三是游戏化学习理论,四是合作学习理论。也就是说,在这四个理论的基础上才诞生了如今的游戏化教学模式。九年级化学教师要想确保游戏化教学理论能够在实践教学中落到实处,就需要充分研读和掌握这四个理论的精髓和内涵。

二、如何将游戏化教学模式有效应用到九年级化学的实践教学中

在掌握了游戏化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之后,为了确保游戏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应用到九年级化学的实践教学中,并取得较好的成绩,笔者认为,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制订不同的教学游戏,而且这些教学游戏的设定需要以学生的认知和所具备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则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快乐、自信,并学习到更多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因此,笔者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游戏,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采用的是卡片游戏法。例如,在学习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中的《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卡片的正面写上每种物质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内容,背面是一样的,之后让学生抽卡片,对于自己抽到的内容,不仅要对元素进行详细的介绍,之后还要让学生相互组合,其组合标准分别为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等。

2.对于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可以用媒体游戏来实现。可以说,化学方程式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所以,提高学生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和掌握能力是化学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游戏来帮助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主要以Flas的形式来呈现,操作方式是,移动鼠标控制射手,鼠标左键发射子弹;游戏规则是子弹击中带错误化学方程式的气球加100分,未击落减100分,误击减200分,1500分过关,-500分失败,分数高者赢。

三、游戏化教学模式在九年级化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将游戏化教学理论应用到九年级化学的实践教学中是一个比较复杂和系统的过程,同时,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在九年级化学实践教学中落实游戏化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是说,通过卡片游戏、趣味实验游戏、游戏竞赛等游戏形式,使得学生从中获得了更多的成就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使得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游戏中来,并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好的成绩,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学习和掌握了更多的化学知识。

2.有助于学习分化现象的克服。也就是说,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W生能够很好地解决一些学习化学时遇到的难点问题,为难情绪得到减弱,同时每一个游戏的胜利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所以说,将游戏化教学模式落实到九年级化学的实践教学中,有助于在使得学习分化现象得到克服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将游戏化教学模式应用到九年级化学的实践教学中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即便是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提高,但是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是有所提高的,

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有不同程度的

提高。

总的来说,游戏教学法在九年级化学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能够从学生的兴趣点着眼,所以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实施游戏教学模式时,一定要注重这一模式的精髓和关键点,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游戏,以使得教学的效果和有效性得到切实的提高,这样一来,才能在确保游戏化教学模式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使得更多的学生成为学科素养强、综合素养高的新青年。

参考文献:

[1]石新琼.如何利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改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J].小作家选刊,2016(34).

九年级化学总结范文第4篇

第一周 复习:化学符号

1、复习常见的元素符号;复习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化合价能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3、会表示课本提及的化学方程式。

第二周 预习: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

1、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酸碱环境中的颜色变化。

2、酸和碱的定义,溶液呈酸性和碱性的原因。

3、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第三周 预习: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节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及盐的定义。

2、酸与碱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3、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第四周 预习: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三节酸和碱的性质

1、酸碱的腐蚀性(浓盐酸、浓硫酸的性质,浓硫酸的稀释操作,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2、常见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3、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第五周 预习: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一节海水中的化学

1、海水中的化学物质,海水制镁。

2、"可燃冰"和"锰结核"。

3、海水淡化技术。

第六周 预习: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

1、海水"晒盐"过程--蒸发结晶。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分和转化。

3、固体的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降温结晶。

4、粗盐提纯的各步操作。

第七周 预习: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

1、氨碱法制纯碱的简单原理与主要流程。

2、纯碱的性质及用途。

3、盐的水溶性规律。

第八周 总结假期学习情况

整理假期学习内容,落实记忆基础知识,整理好预习笔记。

2、预习时注意阅读课本,并完成"在线测试""挑战自我"涉及的习题,开学检测重点。

二、社会调查及科技论文(任选一题,500字左右,写在稿纸上,开学后评选等级,级部奖励)

1、"节约能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今,发展节约型社会成为重要议题,节能,已经成为时尚。我们会愿与大家携手并肩,万众一心,以实际行动,以身边点点滴滴节能开始,全面打响节能保卫战"。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及调查,谈谈对"节能减排"的看法。

九年级化学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九年级 化学 教学 现状 优化

一、前言

在初中教学中,九年级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此时学生学习时间十分紧张,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习的效率,就需要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获得学习的最佳效果。[1]

二、在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手段通常被称作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采用是为完成定量教学任务、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需要利用一些技能与手段来完成教学方法的归纳、总结,采取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原则来设计出一套对教师、学生教学互动有良好效果的教学方法,这就是教学进展过程的一大因素。好方法不仅可以让教师轻视转化自身头脑里的知识结构给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套认知结构,引导学生把所学转化为一种能力,对方法、能力加以培养,是学生能获得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三、我国九年级化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师资力量配备不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开始在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据目前看来,我国中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严重,很多学校的化学教师带两三个班级,导致了化学教师工作量大,这肯定会对上课的质量造成影响。

2.缺少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

我国目前的评价体系还是没有发生改变,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后作业和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没有将学习态度、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等加入评价范围,这对于现代九年级化学教育而言,是最大的误区。

3.缺乏实验材料和专业管理员

化学课程中的实验动手能力是整个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每一星期都会为学生准备一定数量的实验课,但是,由于某些仪器、药品缺乏的缘故,有很多实验无法在实验室中完成。另外,很多学校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没有对药品和仪器实施管理和养护,导致药品污染和变质的情况时有发生。[2]

四、化学教学优化方法

1.遵循教学规律,设计教学方法

废除填鸭式教学方法,设计与选择新的化学教学方法,要在教学规律指导下进行,要从新课程特点出发,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现代教学的理论原则,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设计和选择教法,按照科学过程的辩证法去能动地组织教学与学习活动。一种比较好的化学教学方法应做到以下几点:

1.1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和“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仅仅视作教学活动的客体,忽视他们的主体作用,搞满堂灌的教学固然不好,但认为让学生自己看书、实验、讨论和练习,教师没有多少事情可做,负担减轻了,也是一种误解。同样,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两者是辨证的统一。

1.2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学习方法,就会终身受益。而学生的学法是在老师的影响下,潜移默化,通过自己实践逐渐形成的,教学要具有正确的思维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恰当的教法,在具体教学内容中体现出正确的思维过程,同时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1.3要体现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实验在此学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不仅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形成概念和理论,而且它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学法训练等方面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设计化学教学方法时,不能背离这一特点。

1.4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规定的教学任务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能在提高课堂效率上动脑筋,不能在延长时间上打主意。那种把阅读、实验和练习推到课外的做法,实际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教师要有辛苦自己一人,受益全班学生的高度负责精神,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内完成应当完成的教学任务。

2.分散难点,合理安排,减轻学生压力

九年级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前提条件,其中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是众多化学用语的基础。学生只有初步掌握元素符号才能学习化学式;掌握了化学式的正确书写才能掌握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才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及计算主要集中在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其数量多,且枯燥乏味,是教学的难点。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注重将难点分散,合理安排,将有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学习方法是使学习获得成功的必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引领学生总结同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例如:对概念理解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某种物质时,要从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危害及制备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要从物质的性质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危害;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又反过来反映物质的性质等原理;探究问题要按照“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思路进行。

4.抓好阶段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上,学生很容易掌握所学内容,但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复习,也很容易将其遗忘。为了搞好阶段复习、节约时间和提高复习效率,在每讲完一单元时,笔者都会把各单元涉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教材目录的对应位置,让学生看着目录上的问题,把本单元的内容复述出来,并将那些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打上标记,要求他们对这些知识进行反复的强化记忆。然后,笔者再和学生一起把本单元的内容系统地复习一遍,形成知识网,使学生理解各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以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另外,笔者每周还在课堂上抽出20分钟时间,让学生把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再复习一遍,从而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为第一轮总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高度重视九年级的重要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烟明,谈九年级化学教学的方式与方法[J]当代教育,2014,1(25):14

九年级化学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计划;条理;课后作业

在九年级数学课程中,将九年级数学课程进程内容安排为四大类,包括新课教学、习题练习、复结以及试卷讲解,在整个九年级数学课程中,因为涉及中考这一大环境,所以,复结算是整个课程安排中的重中之重。

一、九年级数学复习的理论依据及实施原则

1.关于九年级数学复习的理论依据

在构建主义理论中,它将学习过程彻底理解为构建一个整体的学习知识体系,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加强新知识与以往知识的相互联系。而且,在构建主义理论中,其具有两个知识构建体系:(1)学习新知识模式;(2)对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与整合模式。通常而言,学生能够学习到新知识的途径除了自我学习书本知识外,大多数都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得来的,而且可以从测试及课后作业中整体体现出能掌握知识的程度。建构主义理论中,将初级阶段的教学过程理解为九年级数学知识的新课授课、练习及评价。而高级阶段的学习过程理解为将以往学过的九年级数学知识进行不间断的重复讲解,从而加强不同知识点间的相互连接,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将学习到的经验和知识变为己有。

2.复习的实施原则

结合上文提到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依据,以及我国目前推行的素质教育要求环境下,在进行九年级数学复习课程讲解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指导原则,这样才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通常教学采取的原则是以系统与实际性为主要原则,从而构建出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教学模式。其中实际性原则是要求在九年级数学复习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从而让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点中的重点,将知识点连接起来,从而掌握易混点与易错点,并系统性地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强化,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中达到复习效果。

二、阐述使复习课高效的策略

1.复习课的策略定调

在进行九年级复习课程授课之前,授课教师首先需要自己做好授课计划,如在授课过程中,设计什么样的疑问点让学生进行回答及思考,怎样有效进行师生之间的知识点交流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计划,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复习过程,从而将以往的知识点不断扩大化,寻找出薄弱环节,进而进行重点复习。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某些部分的知识点掌握得不扎实,从而影响了自己整体的复习效率,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九年级分式综合复习课程复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到之前所学习的与分式有关的知识点,在课前,让学生自己以作业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分式的基本定义与特点,而且要求学生在以往自己做过分式作业的里面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并且归纳总结,然后再开始进行分式课程的综合复习。

2.知识条理分明,知识概况清晰

在整个九年级数学复习过程中,学生只是教条化、机械化地不断复习之前学到的知识,而且是流水线式的复习过程,这样的复习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为,复习的过程是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而这种机械化流水线式的复习模式,只会让学生又看了一遍书,没有起到根本上的效果,无法强化学习知识点,从而也就无法实现复习教学的目标。所以,在进行九年级数学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先将各个部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从而使知识框架变得清晰,之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教学,从而实现知识点弱项的强化。

3.布置课后复习作业

课后作业,可以说算是学生学习新课程或复习旧课程之后的检测方式,只有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程度,才能够体现出学生掌握知识的完整度。教师进行复习课后作业的布置,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复习知识的进度,使之系统化,通过作业的批改,也能够更立体地了解到学生复习的效果。而且通过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也能够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薄弱处,这样能够帮助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更有效地选择知识点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

4.对实现“高效复习”的总结

在对九年级学生进行数学复习课程授课过程中,想要使授课过程达到高效化,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因为知识的最终受用者,还是学生自身,所以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点与授课方式的理解程度,为学生创建高效率的教学环境,注重学生知识点的联系与掌握,通过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合理复习策略,将学生的兴趣点与知识点完美地结合起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需求。

总之,在对九年级数学课程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有许多方法是我们可以借鉴与参考的,但是其最终目标都是以提升复习效率为基础的,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也就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九年级化学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九年级 化学实验教学 调查 思考

实验能力是化学学科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能力素养,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课题需要,我对部分中学九年级学生的化学实验情况进行了调查。被调查对象中,区直占60.3%、农村占23.8%、民办占15.8%,感到当前九年级化学实验课开设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有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质量产生了制约作用。

一、当前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领导对化学实验教学认识上还不到位。

化学课程在九年级学习中每周只占4课时,中考中所占的比重是1/12,和一些主要课程相比,无论是课时量,还是重要性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在化学课程中实验教学所占比例也更低。因此各级领导对实验教学关心重视不够,精力更多地放在语、数、外等重点课程上。特别是体现在解决实验教学面临的现实困难上力度还不够,比如实验室设备方面化学实验器材硬件设施存在较大的差距,相当部分的农村中学的实验室建设达不到要求。调查发现:在我区九年级各类化学实验的开设方面,演示实验全做的约占50%,学生实验开设率为12%,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家庭实验的占5%,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和实践活动的11%。这些数据说明基层学校对实验演示、实验教学不重视。

2.部分教师实验教学能力不高。

部分化学老师的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及中考不做实验学生仍能得高分的影响,于是课堂中黑板上老师“讲”实验,课后学生“背”实验的现象也就十分普遍了,还有少数教师感到教学一线工作太累,教学沉不下心,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的化学老师对实验教学的任务、要求、主次和重点把握不准,加上学校实验室平时也不开放,自己上实验课前也不能进行实际操作,自身实验实践又较少,示范作用不强。因此在给学生上实验课时课堂组织松散,存在讲不深、讲不透、讲不明白的现象,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

3.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情不高。

受传统的“一考定乾坤”的思想和统一、单调的纸笔测试的影响。一些学生认为,实验考查是走过场,只要考前冲刺一下就可以了,很多学生放松了平时实验素养的养成,往往出现基础理论比较好,而实验动手能力、实验综合能力差,设计无创新性。在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时不能实事求是,受书本的影响较大,存在盲从现象,不能真正做到用眼去观察、动手去实践,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都不够准确。部分老师怕实验仪器损坏,对学生的操作要求高,甚至只让少数学生动手,其他学生只能在一边看,时间长了这部分学生的实验热情就受到影响。

4.评价体系建立还不够完善。

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和难点所在,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化学实验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而从目前来看,一方面是化学实验的考查内容相对固定,九年级化学新课程教科书中共有33个“活动与探究”和58个演示实验。很多基层学校将大部分实验内容削减,只要不是考查范围的实验就不开,围绕考查的实验在进行反复的强化,使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了厌倦感。另一方面是化学实验考评标准较低,使学生较容易过关,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较薄弱学校的实验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对优秀的学生有一定的消极和抑制作用。

二、对搞好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忽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和化学学科中的重要作用,不单纯是学不好化学的问题,它还有可能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将学生创造力,以及一切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学风扼杀在中学阶段。面对当前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我在这里谈几点认识。

1.要更新教育理念为实验教学的落实提供思想支撑。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只要有教育行为发生,就一定有教育理念在起作用。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教师从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础性保证。新课程实施后,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科学探究拓宽教师的培训渠道、培训规模和培训质量,开阔广大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激发教师的教研潜能和教学积极性。

2.要改善硬件设施为实验教学提供物质保障。

硬件设施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不断丰富,在广大学生身上体现出了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生事物、敢于创新等特点,求知欲望和动手能力较以往都有了很大提高。因此要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改善实验硬件设施和实验仪器的配套建设,尽快形成一个规范化、现代化的实验平台。建立健全实验管理制度,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管理,使实验教学工作服务于教学改革,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要改进教学方法为实验教学提供保证。

在制订实验内容时应综合考虑,应该体现知识性和实用性,体现新课程的时代气息,尤其是应该考虑到化学的真实和有用,既要包含学科学习内容,又要注意引入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实验教学的方法上,应该注意多种方法的结合使用。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验水平,针对学生可能不明确或产生疑惑的问题,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掌握好演示实验的最佳时机,以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对学生进行预习、课堂实验活动的指导,抓好分组学习、集体探究和课后总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实验小组的人员搭配,加强合作与交流,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要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对实验教学提供精神动力。

九年级化学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化学观念建构 能量观 初中化学教科书 科学探究

1 能量观的内涵

促进观念建构的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地理解,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了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在化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化学能量观作为重要的化学学科观念,在九年级学生初学化学期间就开始逐步建构,是认识物质世界、理解科学的关键观念,有利于学生了解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物质及其转化的思维方法。《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山东师范大学毕华林教授认为:化学基本观念,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化学总观性的认识。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也不是化学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在化学知识基础上概括提炼出来的。当学生在多年以后逐渐地将所学的学科知识遗忘,教育所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学习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来的东西。那这些剩下来的东西是什么?这个时候观念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而且能量观是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是化学学科研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是研究物质的理科课程的共通问题;然而现在对中学化学的教学研究中,多数偏向于微粒观、元素观、变化观等,缺乏对能量观的研究;有的研究将能量观点纳入变化观之中分析。梁永平教授对中学化学能量观提炼出以下要点:(1)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具有内能;(2)核外电子按照能量高低分层运动;(3)原子之间的强烈作用使原子处于能量较低的稳定状态;(4)物质转化过程伴随有能量转化;(5)物质分子发生有效碰撞是物质转化的必要条件;(6)物质转化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7)原子核内贮存有巨大的能量。梁永平教授认为能量观的建构有利于学生形成核外电子运动的能量思维方式,了解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物质及其转化的思维方法等。此外梁永平教授还探讨了能量观建构的基本策略。该阐述虽然详尽,但由于能量观基于物理学习,又与微观世界联系,抽象程度比较高,所以多在高中阶段关注,初中阶段则鲜有研究和实践。

学生在九年级初次接触化学,启蒙阶段其实是建构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时期。我们在对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进行文本分析、联系的基础上将与能量有关的化学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得出能量观的重要性,有利于丰富、完善初中化学教学的内容。

2 课标与教材中能量观点分模块例析

我们按照九年级化学的“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5个模块,分别举例对能量观进行阐述。

2.1物质的化学变化

正如上文提及,能量观往往作为变化观的一部分,能量变化是化学变化的重要特征,所以该模块是最直接体现能量观的部分,在课程标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二级主题中,明确指出“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人教版修订教材在第一单元课题1阐述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时,明确指出“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点明了这种能量变化可以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重要特征,并且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存在多样性。

课程标准在本模块里提供了3则与能量相关的学习情境素材。

[例1]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的热量能煮熟鸡蛋

该素材在人教版修订教材中,被安排在第七单元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作为学生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导人实验,学生通过实验的体验有利于消除迷思概念:只有通过燃烧才能获得能量吗。该课题借此明确点明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体现利用化学反应释放能量的燃料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原教材曾经应用镁条与盐酸的化学反应作为例证,但与如今的实验相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距离太远。生石灰取材于食品干燥剂方便易得,与水的化学反应既是生活中制备澄清石灰水的实验方法,又作为九年级化学中获得碱的重要途径;既是历史典故虎门销烟背后的化学道理,又是生活中即热饭盒的运作原理,也可以作为误服干燥剂带来的伤害解释之一。

[例2]葡萄糖在体内释放能量

作为对人体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该案例最早出现在生物教材中。但是此时初中生在物理中还没有学习到能量的概念,所以难以深入体会。在人教版化学教材“氧气”课题中,动植物的呼吸作为典型的缓慢氧化之一,并指出放热是氧化反应的特征之一,但是在缓慢氧化中并不容易被察觉。在“人类的重要营养物质”课题中,明确给出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缓慢氧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放出能量的作用是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并且用1g葡萄糖释放的能量数值、糖类提供能量占据人体所需的百分比等数据强化该反应释放能量的意义所在。

由于该模块是化学的学习基础,且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所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将以上2则案例分散在“燃料及其应用”、“化学与生活”2个单元中。

[例3]干电池和充电电池

电池与化学主要是高中化学课程内的重要学习内容,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直给出这样的建议,尤其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列出“观察铜锌原电池实验”。人教版教材没有安排该实验和详细知识介绍,只在“金属资源保护”中介绍了废旧电池的污染。其实该素材能充分体现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而且学习物理教材中的水果电池已经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初步了解,所以九年级化学教学已经具备了介绍化学电池的基础,沪教版教材在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中,针对“能源的综合利用”,并结合生活、科技中几种不同类型的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铜锌原电池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化学反应形式;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在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典型案例就是电解水,但教材的重点落在微观解释,也没有对其他电解反应过多阐述。

2.2身边的化学物质

物质转化过程中伴随有化学能与热能、光能等的相互转化,这种认识不是通过告知的方式形成的,而需要在化学变化现象的不断积累中得到强化。在建立化学变化概念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到有新物质生成的关键特征,也要注意到所伴随的热能、光能等现象。所以化学物质的反应事实是九年级化学教学内容中学习、体验能量变化的重要载体。具体事实的学习是化学能量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的事实积累,很难形成一定的化学能量观。

[例1]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是九年级化学最重要的一类放热反应,课标要求“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教材中体现为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一氧化碳以及以甲烷、乙醇为代表的诸多有机物与氧气的反应。氧化反应的能量释放通过实验现象多有呈现,例如铁丝燃烧时的熔化与火星四射都是能量释放的效果;又如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大量放热,如果不冷却就继续实验,会导致实验误差;碳单质、氢气、酒精、甲烷和一氧化碳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放热更加是它们成为燃料的先决条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还可以通过光能形式释放,例如镁条、硫黄等物质燃烧中的发光现象。

[例2]溶解中的能量变化

溶解不是单纯的物理变化,其中伴随的能量变化其实也涉及到微粒的运动与作用力,当然九年级教材只要求从温度表征层面了解即可。课标里在“水与常见的溶液”二级标准中提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有“实验比较氯化钠、硝酸铵和氢氧化钠3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人教版教材也有具体的实验探究活动与该建议配套,不仅要求观察溶解过程中的现象,还要求记录溶解前后的液体温度具体数值并加以比较,来了解溶解吸放热的情况——这是一种半定量的实验思维去建构能量观的教材呈现方式。另外,人教版教材在“浓硫酸的腐蚀性”部分,强化突出浓硫酸稀释实验,并提示通过触觉感知、现象分析等途径了解这一典型的溶解放热现象,以此点明稀释要点。

2.3物质构成的奥秘

微观世界同样伴随着种种能量变化,虽然九年级尚未涉及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问题,但是核外电子运动本身就是一种能量的反映,核外电子按照能量高低分层运动,这在人教版“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中有明确描述。

而分子和原子本身就具有能量,温度越高,原子和分子的运动就越剧烈,物质具有的热能就越大。人教版教材中利用品红在热水中扩散加快的案例进行了例证。

课程标准要求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虽然相关知识在物理中已经涉及,但是九年级化学需要学生了解温度对物质微粒运动和间距的影响,从而深入理解其对物质三态转化的影响。

2.4化学与社会发展

能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三要素之一,人类研究能量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获取和应用。所以“化学与社会发展”模块与其他模块充分联系,有利于在知识在社会和生活的应用中建构能量观。

[例1]燃烧和燃料

燃烧作为氧化反应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最重要的放热反应之一。笔者认为教学中不应只拘泥于“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还需要了解那些加热释放氧气的化学物质如高锰酸钾、氯酸钾、硝酸钾和双氧水等同样会体现助燃的效果,所以在药品存放、使用安全方面需要注意——这一点在事实水平上能强化学生对燃烧的理解,也能完善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当学生在日后的深入学习中对于原子结构有了一定的理解性认识,就可以在氧化还原水平上认识燃烧现象,从而将发光、发热与原子得失电子等事实联系起来。虽然在九年级化学教学内容中无须从微观层面诠释燃烧和氧化反应,但是在能量观建构中不断发展对燃烧现象的理解,也是强化物质转化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的重要举措。

基于燃烧反应,一些热值高、来源广的可燃物,成为对人类至关重要的燃料。在九年级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如何“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人教版教材以碳的不完全燃烧为例,指出不完全燃烧导致的燃料燃烧利用率降低,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空气;还从燃烧三要素角度提出燃料充分燃烧的2种方法。

[例2]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

课程标准中要求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其中最主要是供能物质,除了葡萄糖为代表的糖类,还有蛋白质和油脂。人教版教材对这些营养物质的供能数据和对人体一日的需求满足百分比做出定量描述,见表1。

2.5科学探究

人教版教材里,科学探究模块的要求除了在第一单元有独立的设置,大部分内容通常渗透在各个课题的教学中。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外在表征,在“走进化学世界”单元里,能量观渗透在蜡烛和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测定之中。而作为最常见的反应条件之一的加热,则是一种为反应体系提供能量的方法。

3 九年级化学教学中能量观建构的建议

通过文本分析,我们发现能量的观点渗透在九年级化学各个模块,且不能通过孤立的知识呈现出来,往往需要不同模块的联系和支撑。例如,课程标准里“物质的化学变化”模块提供的2则情境素材(生石灰与水的反应、葡萄糖的供能反应),在教材中分别出现在“燃料及其利用”、“化学与生活”2个单元中,体现与“化学与社会发展”模块的综合。笔者结合在江苏书人教育集团面向化学特长生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建构能量观的建议。

3.1吸热还是放热

判断一个化学反应吸热还是放热,逐步建构能量观的最简单方法就是请学生去感受实验中的温度变化。生石灰与水反应,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温度的变化给予学生最直接的体验,而且请同学在不同时间段感受温度逐步升高的趋势;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备氢气,别只局限于实验原理和装置,也让学生摸摸试管——也是烫的;酸碱中和时,不要局限于指示剂的变色这种明显的现象,也让学生触摸试管——热的。几次摸试管就可以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热量从哪里来的疑问和思考,通过温度变化的体验潜移默化地建构化学能量观。

观念建构教学的问题还应有一定开放性和挑战性,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思考,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得到层次、范围不同的结论。

例如,在九年级的化学教学中有很多放热反应的典型案例,但是人教版教材对吸热反应只提及一句话:炭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学生没有感性认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建议在这里补充另一个吸热反应的实验:氢氧化钡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在烧杯中研磨,实验前,在烧杯底部放一片硬塑料片,在硬塑料片上滴2滴水,再将固体混合物研磨,过一会儿硬塑料片就和烧杯粘在一起。

由这个补充实验想到:判断一个变化(无论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吸热还是放热,是否只有各种教辅书上提及的温度计的方法?以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放热除了对温度有影响,还会引起气体压强、空间体积、物质溶解度、物质状态等的变化。结合学生的思维我们得出如下几种可能的角度:①温度的变化,除了使用温度计外,用手去触摸感受最直接但是无法定量比较,基于目前化学实验教学的现代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字化实验在监测温度变化中的应用——温度传感器可以即时反映温度的改变趋势和变化幅度,是作为研究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重要手段;②气压的变化,我们可以采用如图1的实验装置,由于溶解放热会引起气体压强增大,所以通过观察液面a、b的变化进行判断;③可以通过一个体积可变但压强恒定的容器(例如带活塞的气缸),观察活塞的运动,了解体积的变化;④如图2所示,将烧杯置于涂有石蜡的木块上,再将浓硫酸和水混合,通过观察石蜡状态的变化,判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⑤如图3所示,将浓硫酸和水混合后的试管放在盛有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观察固体的析出情况。

通过实验表征观察、分析能量变化,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方法,也是建构能量观的重要途径。

3.2拓展对燃料的认识

九年级化学的“化石燃料的利用”、“能源的利用与开发”教学常常陷入科普化怪圈,如何让这部分内容化学味道浓厚一些?例如以下这些问题就不拘泥于一般的考试题目,但引导学生对化学学科问题深入思考,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和积极性:

(1)燃烧能为我们做什么?

(2)是不是所有可燃物都可以充当燃料?充当燃料必须具备怎样的特征?

(3)联系国内现状,如何综合分析国内大众使用三大化石燃料的利弊?

(4)给出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的价格和热值,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家庭使用哪种气体燃料最经济?

如果与其他单元联系,则可以有更有意义的问题衍生出来。观念建构的问题本身应该潜在地体现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联系,同时它又蕴含着新的关系和规律,这种联系不只是针对问题的表面特征,更主要的是针对问题中的深层关系和结构,即在观念层面上有联系。例如与科学探究模块中加热这一操作融合,可以提问:

(1)实验室里有多少种加热的手段为化学反应提供条件?

(2)如何在实验中节省能源?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燃料话题可以联系社会与科技发展,既有利于强化能量观,也体现考试的热点。例如秸秆的不完全燃烧造成了烟霾的污染,而充分利用秸秆,是改变条件促使其充分燃烧呢?还是将秸秆转化为其他可燃气体来完成生物质能一化学能一热能的转变呢?

3.3放热反应与反应类型

中考化学复习需要知识的系统化归纳,需要针对大量的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分析其中规律。从能量变化角度分类是一种体现能量观建构的新颖角度。在“物质的化学变化”模块复习中,可以提问: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各有哪些放热反应的典型实例?再举出2例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放热反应。

4 总结与反思

九年级化学总结范文第9篇

一、学生管理方面

1、九年级是初中阶段的最关键的一个年级,是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本学期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例如田径运动会、庆十一歌唱比赛、作文竞赛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磨练了学生坚强的意志,训练了同学们严明的纪律,进一步强化了同学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同学们在活动中一切行动听指挥,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2、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开学初,我们就召开了各班同学的“理想与目标”班会,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并教育他们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要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应该感谢父母、学校和老师为他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充分利用宣传专栏、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全年级形成一种弘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的良好氛围,对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3、狠抓班风学风建设,促进教学质量

好的班风学风能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此九年级以纪律为突破口,强化班风学风,要求各任课教师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对学风不太好的班级,提出整改建议,达到全年级一盘棋的模式 。并且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一入学,各班成立了班委、团支部让他们明确职责和任务,在班干部的选拔上,要求注重成绩和能力两个方面,以便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真正达到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目的。

4、结合课改精神,发挥学生特长

新课程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的特长和能力的培养。前半期我校专门成立了以九年级同学为主要对象的音乐、美术、体育兴趣小组,招收有一定特长的学生进行训练,现已取得良好的结果,九年级同学中已经涌现出了一批音体美特长生,为学生进入高中多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这也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拓宽了途径。

5、常抓安全教育不放松

安全是稳定,是关怀,是爱护。安全是学校教育的重头戏,为此,我们组展开了多次安全教育活动。让同学们树立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在校一天,安全一日”的原则。

6、抓好尖子生的辅导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定期与他们谈话,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各方面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尽可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在期中考试中有一部分同学脱颖而出象香世贵、杨雅娴等成绩达到了697 与695,650分以上的同学有16人,600分以上的同学有52人,550分以上的同学有91人,这为完成全县前200名以及一四中的升学人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发现了一批单科成绩特别优秀的同学,为英语、理化学科竞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教师管理方面

九年级拥有多数年轻教师,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今年随着新课程改革,我们九年级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机遇常常是给有准备的人”。这次新课程改革也给我们一个提升教学质量,打造一支和谐、活泼、充满战斗力的团队的契机。为此,九年级在教学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工作。

1.加强课改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开学初,学校专门组织九年级任课教师进行座谈。为了此充分发挥年级组作用,每周进行教研组活动,每月进行一次年级组活动:学进度,研讨教学方法,相互听课,共同研究试题,缺少经验的年教老师向有经验老教师讨教,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了整个年级学科的竞争力,形成了和谐的教学竞争机制,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3.结合新课程理论,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

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如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新课程教学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最重要的难题。为此,九年级组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在课前精心备好了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做到备课全面,讲解精炼,训练得法,指导到位。在课堂上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在课后要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论,回顾课堂教学的实际,撰写教学反思,这项工作不仅使年轻教师加快了成长的步伐,也使很多老教师获益匪浅。

4加强班主任工作,创建和谐班级

对于班主任,我们首先提出的要求就是要敢于吃苦、勇于吃苦,尽可能多投入时间,把班级工作做细做实,抓住九年级学生的特点,抓好养成教育,使学生一开始就能养成严谨规范的作风。要求各班主任都能根据学校的每周教育工作意见自觉上好班会课,出色完成各项教育任务,班级还要能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三、问题与反思

面对成绩,反思过去,我们感到在这一学期里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反思。

1、学生的各种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有待加强;

2、不少老师任课量大,难有时间坐下来仔细研究新课程教学。

3、课外活动的开展,心理教育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有待大力探索。

4、班级量化考核工作有待加强。

九年级化学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教材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056-02

教材分析是教师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教材分析对教师教学的意义十分重要。

2001年国家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了达到课改的目的,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我国的教科书编制从过去的“一标一本”渐渐转变为“一标多本”。

每个地区都实行多种版本,宁夏中卫市九年级化学教材在2015年由人教版改为了科粤版,两版教材在编写上都各具特色,若能很好的结合两种教材进行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对科粤版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对比分析如下:

1 两版教材单元编排比较分析

九年级化学教材“人教版”教科书共有十二个单元,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有七个单元,下册有五个单元。以“单元――课题”的形式划分,每个单元由3到4个课题组成,全书一共有33个课题,有8个实验活动。

九年级化学教材“科粤版”教科书共有九章,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有五章,下册有四章。以“章――几点几”的形式划分,每个章由3到5个点组成(第八章有5点),全书一共有37个点,并且同时还设置了“精要回放”,“练习题”环节。

通过比较发现“人教版”的课题少,“科粤版”的章节多,看似“人教版”的单元多,“科粤版”的章节少,其实“科粤版”把很多内容放到了一个章节里,增添了章节的难度。

2 两版教材目录的比较分析

两版教科书目录编排如下:

通过对比发现两版教材有很多的相似处:(1)两版教科书都是从身边的化学开始,这样能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和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能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两版教科书都是由宏观到微观,先学习了空气进而讲解了分子和原子,这样可以使得过度自然,降低难度,适合学生学习。(3)两版教科书中上下册内容设置相同,在上册中都讲了化学世界、空气、氧气、物质的构成、水、质量守恒、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氧化物、燃料。下册中讲了金属、溶液、酸碱盐,化学与生活。可以看出上册内容多而重,下册内容少而精,九年级要面临中考,如果下册内容设置过多可能导致复习时间过短,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

两版教材有很多的不同之处:(1)人教版中将“化学方程

式”、“碳和碳的氧化物”、“盐 化肥”单独列为一单元。“化学方程式”这单元中涉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内容不但多而且也是中考中的重c。“碳和碳的氧化物”涉及到了“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转化,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知识。“盐 化肥”不光体现了盐的性质还包括了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把这三个单元单独列为一单元来学习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方便同学总结归纳。(2)“物质的构成”在人教版中放在“空气”之后“水”之前,而在科粤版中放在空气之后,氧气之前。空气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一种物质,学生都知道空气中有氧气,空气内容学完之后学习氧气是顺利成章的,若是把空气和氧气分开讲就如吃了饭没有喝汤一样不舒服。物质构成涉及到了微观世界,九年级的学生很难想象,空气本来就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到的物质,若是此时再安排更加抽象的微观粒子,学生就更加难以理解。

3 两版教材中实验的比较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离不开实验,所以两个版本中对实验都特别重视,但是在安排上也有所不同。

(1)两版教材涉及实验活动的数目不同。人教版中设计了八个,而科粤版中只有六个。虽然数目不同,但是两个版本的教材都落实了新课标对基础实验的要求。

(2)两版教材涉及实验活动的内容不同。人教版中有: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③燃烧的条件;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⑤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⑥酸、碱的化学性质;⑦溶液酸碱性的检验;⑧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科粤版中的实验活动有:①化学简单的基本操作;②氧气实验室制取、性质与物质燃烧的

条件;③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与性质;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⑤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⑥溶液酸碱性检验与酸、碱的化学性质。

数目上看似人教版的多,但实质上人教版涉及到的实验科粤版都有,并且还多了一个,即化学简单的基本操作,可以看出科粤版更加重视对对基本实验的操作训练。

(3)两版教材中的实验表现形式不同。以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实验活动为例(人教版九年级课本24页,科粤版化学课本297页)。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注重实验步骤,强调问题的提出,侧重学生思考与交流。科粤版教材首先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实验步骤,现象,理解或解释。其次在这些内容里又以填空的形式让同学思考并填空可以给学生以提醒和方便学生预习。最后以照片的方式出示了实验实物图,可以使实验更加形象。

通过对以上对两个版本的分析,可以看出两个版本的编辑各有特色,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要结合两个版本的特色,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条件,学生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学好化学打好基础。

上一篇: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下一篇:初三学化学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