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范文

时间:2023-03-01 07:41:24

九年级化学

九年级化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求知欲;科学素养;重要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己通过对新教材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

用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九年级化学体现了基础性,化学在初三开始接触,在九年级化学教材的开篇课“走进化学世界”中,安排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展示,并没有安排实验。为了使学生对化学有兴趣我自己设计了实验――魔术字:用一张白纸在上面用酚酞溶液写上“化学”两个字,然后再向上面喷洒氢氧化钠溶液,一张白纸上立即显上“化学”二字。学生感到很好奇,怎么这么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切地想要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

用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学生的好奇心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我在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尽量设计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受到启发,学生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我把它改成了学生实验,学生认为蜡烛燃烧现象见得较多,不以为然。我则不失时机提出问题。蜡烛火焰分几层?哪层温度最高?蜡烛中含不含碳?吹灭蜡烛后的白烟能否点燃等等,他们一听这么多问题,想一定很有做的必要,于是学生就认真的按步骤去做,认真观察。化学实验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知识拓展的重要途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造性同时拓展知识。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中,我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从演示实验中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从实验中设问: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能不能用其他的碳酸盐与其他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然后学生带着好奇心在桌上去找出碳酸钠、碳酸钙和稀硫酸、稀盐酸很快自己做起实验从实验中看到碳酸钠与酸反应很快,不好控制,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一会就停止。他们自己得出最好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这时有的同学就提出了新问题:我们这个地区石灰石是不是含碳酸钙?教师这时能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去探究,使知识得到拓展。

总之,九年级化学实验对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作用。而新课程的编写也充分体现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兆刚.实验小改进体现人文关怀.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4).

[2]韦会江.浅谈新课标九年级化学实验.化学教育,2008(8).

九年级化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九年级 化学复习方法

九年级化学复习的突出特点就是时间紧、内容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了原来的新鲜感.因为处在总复习的阶段,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学生会出现不平衡的学习水平以及心理素质变差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总复习难度的增加.

九年级化学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整理、归纳、总结和记忆所学过的化学知识,这是一个继续学习的过程,不仅应对以前的知识加以巩固,还要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拓展.在对知识熟练程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用所学的知识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所以,这个阶段的复习并不是机械的、简单的对所学知识进行重复,也不是简单的重现以前所进行的教学活动.

一、应形成完善的知识网络

九年级的化学知识有其完整的体系,每一个体系都内在的联系,它们之间既有纵向的联系又有横向的沟通.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原本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行划分,使其成为许多微小的部分,然后用分阶段教学方式.这样做,导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显得杂乱堆积,不利于形成知识结构的完整体系.因此,在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化学知识结构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重新组织.

在安排化学复习时,教师应进行以单元为基础的小模块复习,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化学知识的小体系.然后根据基本理论或基本规律进行大模块复习.在化学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促使学生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实现思维角度的转变,研究新方法,转化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使其实现由片面到全面、由简单到复杂的彻底转变.在归纳知识时,学生可以根据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则,依据知识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对知识脉络进行理清,实现系统化的知识归类,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概念进行深刻了解.

二、找出其中的主要规律

九年级化学复习应紧紧依靠教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教材常规内容的重复.当前化学教材依据先宏观后微观、先现象后本质的主要结构形式进行编写,教师应加大对实验探究方法研究的投入力度,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虽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了知识系统性,但却能够迎合学生的心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化学复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化学复习过程中,还应找准知识点,重视归纳和总结知识,在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上加大投入,认真盘点所学过的内容,梳理所学的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化、归纳,从而方便学生进行记忆.我们可以对知识中存在的主线进行发掘,如从化学式、现象、化学方程式、概念以及实验的角度来对知识进行串接,在此基础上组织复习.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采取最有效的方式,提高化学复习的效率,达到化学复习的目的.

三、关注社会,密切联系实际

九年级化学复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和研究,这也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在命题原则中明确表示要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这种试题一般是结合社会的热点问题或者生活的实际.因为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进行很好的反映,所以在中考化学试题中出现得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做好这类题目,关键就是要结合实验的目的,以及所学的知识来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的是,设计实验方案时应对实验的原理、方便性、操作简单性、安全性、环保性因素加以考虑.在九年级化学复习过程中,我们时刻坚持探究的方法,紧紧盯住探究的目标,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积极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学生

的应试能力

首先,在审题方面加强训练.准确解题的前提就是准确的审题,如果没有在审题上付出努力,就不能又快又准地对题目进行解答.通过一定的审题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推理、判断、分析、联想能力.尤其是一些需要进行分步解决的题目,只有依次作答,才能取得好成绩.

其次,实现学生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有的学生知道如何进行计算,也明白解题的基本思路,可就是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逻辑比较混乱;还有的学生书写非常潦草、丢三落四.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必须加以改正,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和解题过程.时刻要求学生做到:书写认真,字迹清晰,语言简炼,计算准确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九年级化学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把握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领会新教材的精神,坚持崇尚实践,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新课程标准,举行全方位的教学研讨活动,积极开展教科研研究,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内涵。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进一步抓好化学学科教学这一主渠道和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要认真研究市“中考说明”。根据南通市今年中考化学的特点,研究专题的知识结构和重点,研究样卷的内容和标高,做到不超纲,不拓宽,不加大难度,以本为本。

二、教学进度

1、开学至3月20日,授完新课,并加强平时对学生进行训练与检测,提高效率。

2、3月21日至5月10日,第一轮专题复习和训练:⑴化学基本常识(仪器性能、药品使用、基本操作);⑵空气的组成与污染防治;⑶氧气的制备、性质、用途、燃烧与缓慢氧化;⑷分子和原子;⑸元素和元素符号;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⑺水及水的污染防治;⑻氢气的制法、性质、用途;⑼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及化合价;⑽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⑾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⑿碳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单质、氧化物、碳酸盐);⒀常见的有机化合物;⒁铁和铁的化合物;⒂生铁、钢和常见金属;⒃溶液和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饱和性、溶解度、组成表示法);⒄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⒅化合物的电离与溶液的导电性;⒆常见的酸、碱及其通性;⒇常见的盐、盐的性质、化学肥料;〔21〕初中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采用市编资料等对学生进行训练与检测。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复习。

3、5月11日至6月中旬,第二轮综合复习,强化训练,模拟考试,迎接中考。

三、教学要求

1、备课组各位教师均要参照上述教学进度,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再制定或调整各班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计划,以保证全校化学教学的有序进行。

2、课堂教学要讲究教法,培养学法,做到程序要规范,环节要紧扣,知识要落实,能力要提高。

3、要努力增设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的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以次来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4、要争取把多媒体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因为多媒体不但能强化课前研究,而且还要优化教学过程,还能创设情景、解剖难点、模拟实验、提高视觉等,还能进行辅助学生总结和反馈检测。

5、教学中要贯穿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坚定、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道德高尚、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唤起学生关注地球、关注人类,提高环境道德素质,树立社会责任感。

6、要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四、有关活动

1、坚持参加每周一次(周一上午第二课)的备课组活动,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共同探讨所碰到的问题。

2、积极参加与学校的校际教师的课改研讨活动。

3、各位教师相互勉励,取长补短,主动、积极参与各级公开课的教学活动。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因此,特制定本年度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面向”为政治导向,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并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超越时代,真正能够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去实践“三个代表”,去做学生的贴心人,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去,将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使得学生能在实验中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领会知识的内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学会去发明创造。争取将实验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前期工程,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备课将按照以下步骤和要求进行。1.备课标。明确:(1)实验教学的任务;(2)实验教学的目的;(3)实验教学的要求;(4)实验教学规定的内容。2.备教材。(1)熟悉教材中实验的分布体系。(2)掌握教材中的实验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3.备教法。教有法而无定法,实验教学的教法应牢固树立准确、示范、讲解与操作协调一致的原则。4。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识和思维水平以及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实验进行分析、研究,对实验教学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5.实验教学前的准备。(1)演示实验:a、掌握实验原理。b、熟悉实验仪器。c、选择实验方法。d、设计实验程序e、实验效果的试做。(2)学生实验:a、制定学生实验计划。b、实验环境的准备。c、实验器材的准备d、指导学生准备。6.编写教案。

第二、仔细组织教学。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课堂调控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学的开始强化课堂纪律很有必要,其次是引入新课题,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原理、方法步骤,使学生了解观察的重点。教师在引导指点学生观察时,讲解要与演示恰当配合,讲解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语言要精辟、简要、准确,操作要熟练、规范。注意随时调控课堂的方方面面,保持课堂充满教与学协调和谐的运转机制。学生实验课的教学:实验前进行指导、实验中巡回指导、实验后总结和作业布置。

第三、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实验教学的延伸,能促进师生动手动脑,发挥学生特长,又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从这几方面入手。1.组织学生改进、制作教具,既可弥补教具不足,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2.组织学生进行模型、标本等科技作品的制作活动。3.举办科普知识技法介绍或讲座,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作、发明及小论文的撰写活动等。4.充分利用实验室仪器、器材,组织学生为当地科技致富开辟门路,发展经济。

三、教学进度安排

****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我们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理化生教研组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组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使每位教师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学学科共有三个班,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41%,学习发展生占27%。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方法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4、讲究“巧练”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跟踪检查。

九年级化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学 ; 梳理归类 ; 问题设计 ; 学科能力 ; 积极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98-01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讲究的是全面、周到。因此许多教师采取地毯式轰炸,帮学生梳理一遍知识点,担心漏掉任何一点。我以前也使用这个方法,但总觉得成效不大,方方面面都涉及了,可好像又没到位,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这样既浪费了时间,效果又不好。那么该如何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呢?结合自己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逐章梳理归类

逐章梳理归类的目的是巩固落实好“双基”,做到“章章通、节节清”。 逐章复习时,除了要对每章的“知识体系,主要实验和重要的知识点及其应用”等方面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外,还要研究每个知识点包含哪些内容,应复习到什么程度,有哪些“生长点”等要素。同时要突出知识与问题的整合,即“以知识引问题”、“以问题带知识”,把“问题意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逐章梳理归类的始终,激活学生的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例如,梳理过NaOH的化学性质后,问由于NaOH与CO2反应无明显现象,如何检验实验室中一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有哪些方法可以检验?先让学生思考、讨论而后进行归纳――可以滴加含Ba2+或Ca2+的可溶性盐、Ca(OH)2溶液、Ba(OH)2溶液或稀酸等,即沉淀法或气体法。这时再问学生:用酚酞试液能否可以检验?学生立即联想到Na2CO3溶液也显碱性。以上问题虽然很浅显,但它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打牢基础知识,也避免了完全由教师“取而代之”的归纳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二、重问题设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

问题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中心任务就是设计为一个或一组有价值的问题,教者把教学过程组织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新课程提出的目标。因此,设计的问题首先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只有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兼顾多方面要求,具有足够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才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如氧气、二氧化碳分别是“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下的两种重要气体,复习时,问题的设计不能仅局限在性质、用途、制备等内容的简单归纳和总结上,而是要重视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以氧气、二氧化碳各自性质为中心,分别构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变化、制法、用途的知识网络;二是通过分析比较氧气、二氧化碳两者之间在组成、用途等方面的差异,在巩固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思想方法的同时,深化对氧气和二氧化碳各部分知识之间关系的认识;三是以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转化反应为切入点,加强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联系,认识空气循环的意义,增强学生对待自然、物质、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中考化学复习中的问题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不仅是因为开放性的问题具有更强的发散性,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因为开放性的问题往往还具有不同的思维起点,更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

再次,设计适读的“挑战型”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如九年级学生对氢气、二氧化碳、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非常熟悉(即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九年级化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以现有发展水平作为思维生长点,假如到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再顺理成章到甲烷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了。在此过程中,学生积极动脑,大胆设想,积极参与探究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这样的问题设计不是单纯为了让学生得出相应的结果,而是在此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梳理,为构建更完善的知识链创造条件,实现认知水平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三、切实提高学科能力

(一)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近年来各地的中考对探究题考查的力度日益加大,而且一般都把它放在压轴题的位置,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题的素材要从生活中来、从科技成果中来、从化学史料中来、从社会热点中来、从实验中来等。如,对生活中的“拉拉热”饭盒的奥秘、食品包装袋中“干燥剂”的成分进行探究等。

中考试卷中探究题的素材一般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题型灵活多变,学生没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很难适应中考的要求的。要使学生探究得比较理性、深层,就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其探究能力,在总复习中切实提高其探究能力。

(二)学以致用能力

在复习教学时,要列举与化学有关的实际案例,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平台,增强其应用化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在简单的应用中得到“活化”,使所学知识在实践的检验中得到“升华”。

(三)知识迁移能力

近年来,中考化学对知识迁移能力方面的考查频率较高,此类题目能很好地考查学生能否在学习中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或同类问题。

例:固体氢化钙(CaH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 Ca(OH)2+2H2。现将固体氢化钠投入硫酸铁溶液中,请描述产生的实验现象为____;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从这道题目中可以得到启示: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对本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实施好迁移规律。同时适当引用部分课外的、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可以解决的迁移材料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训练,使学生学会应用迁移,培养其知识迁移能力。

九年级化学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 化学;教学策略;九年级

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级的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新课程理念倡导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所以,如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思考和解决化学问题,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是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也是每个化学老师的中心工作任务。提高九年级化学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统筹安排,重在落实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教学工作开始之前,应该明确其目的和意义,有详细的打算和安排。结合实际情况和主要矛盾,考虑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制定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好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有了计划和规划,就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才能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措施得力。计划一旦形成,就在客观上变成了对工作的要求,对计划实施者的约束和督促。就有了对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的考核标准,有利于在不同阶段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这样计划不仅让执行者明确了目标和方法,反过来还能成为指导和推动工作前进的一种动力。在统筹安排的指导下,一步一个脚印地狠抓落实是提高九年级化学教学质量的基础和重要过程。

二、做好做足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威。”每个学生都有获取知识的欲望,教师要在教学中帮助他们去接触生动的事实和现象,去解决身旁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到认识的快乐。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学习动机。而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核心、最活跃的部分。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前提,它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最大动力。化学实验能生动、直观地展示化学事实和现象,能以其特殊的魅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和题材不失时机地用好用足实验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激发其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及运用的意愿。如在绪言课的教学中,一言未发“魔术”先行,在正确演示教材安排实验的同时,增加实验“烧不烂的手帕”“水上火球”“魔棒点灯”“隔山起火”“鸡尾酒调制”等实验。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奇妙的化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蠢蠢欲动的行动欲望。又如在讲碳酸钙和盐的性质后,结合我校水源中含碳酸盐较多,学生水瓶中有很多水垢的现象,让学生做食醋除水垢的实验,进一步思考如果除的是铝制茶壶中的水垢,能否用醋长时间浸泡?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拓展知识,引发思考。在讲解氢氧化钙用途时,结合我区雪桃产业的发展,传授配制“波尔多液”的方法,并讲授其治果树病虫害的原理和适用范围,让学生亲手配制,为校园内果树做实验。可见,用好用足实验既可轻而易举地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感到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化学知识,又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学好化学的信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九年级化学安排了80多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这些实验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材料,它既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条件,又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和手段,更是教学重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做好每一个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加强学好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决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转为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正如教育家克莱.P.贝德福特所说:“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学习。”

三、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九年级化学是启蒙性学科,化学与人类息息相关,化学物质与社会生活,生产及科学技术密切联系。”人类的衣食住行均与化学物质相关。化学知识面广、知识点散、知识系统性不强,针对这一特点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记忆且讲究记忆策略。记忆一般可分为感觉记忆、主观组织记忆、情感记忆和对比记忆等。感觉记忆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是引起的记忆,它是信息处理的第一站。化学记忆特别要重视各种感官并用,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参与,从而获得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和记忆。如生石灰与水反应,向埋有鹌鹑蛋的生石灰中加水,看到冒热气(视觉)、听到响声(听觉)、触摸容器外壁感到烫手(触觉)、吃到煮熟的蛋(味觉)。这样通过多种感官,对生石灰的物理性、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等知识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样的记忆是不易遗忘的。

主观组织记忆,是指面对多种彼此互不相类属的事物时个人加于主观组织形成系统化,网络化以便记忆。布鲁纳说过:“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高度概括,适时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画出网络进行记忆,如第六单元知识可概括为:(如图1)

情感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过程是一个情感参与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产生心理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用老鼠炸毁德军弹药库,煤气中毒引起死亡、假酒导致失明、居里夫人等典型案例和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与人类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化学问题和化学实验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或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对比记忆,应用时对比记忆可以明确概念的本质,掌握反应本质,区分容易混淆的问题,增强记忆的效果,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基本概念的比较;还原剂H2、CO2、C的比较;反应基本类型的比较;计算类型的比较。通过比较理解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增强记忆,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四、以教材主干实验为线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波义耳认为:“实验是最好的老师。”化学物质的性质,根据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验证一些现成的结论,并形成对这些结论确信的心向。探究性实验是学生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实验分析和科学抽象,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实验,其认识的功能通过“问题实验及实验事实科学抽象结论应用”的过程来实现。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布鲁纳认为“所谓求知,是过程,不是结果”,实验教学应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质疑、分析、思考、综合、抽象和概括等环节,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得出结论,亲自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应充分挖掘实验方法和功能,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因此,教学应以教材安排的主干实验为基础来展开,既凸显学科的特征,又可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学会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实验强化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通过实验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达到逼学生质疑的目的,就必须注意:不要想尽所有办法将一切问题都讲出来,讲清楚,要让学生有问题可思,思后有问题可提。发现、提出问题必有一个思考的过程,故切不心急,欲速则不达;因势利导,密切关注学生对实验过程探索,碰到问题及时引导,“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多设置学生实验,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实验的全过程均有目的的细心观察,认真记录现象,并对现象展开思考;将探究引向生活,如在做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后,要求学生以家庭实验的方式探究。“燃烧高低不同的蜡烛,用一个玻璃器皿罩起来,哪支先熄灭?”调查日常生活中常采用的灭火方式方法及所依据的原理,讨论常用灭火剂应具备的性质,逃离火场的正确方法等。又如,完成石灰石中碳酸钙质量分数测定实验后,引导学生在厨房中将一板鸡蛋放入白醋中一昼夜,仔细观察记录现象,交流并讨论发现的问题。可见,依据教材主干实验体系为线索,设计恰当的探究实验,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在探究中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探究能力。

五、设计专题,突破难点

复习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和过程。在素质教育和中考改革的形势下,如何上好化学总复习课,对每位化学老师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通过对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分析及经验可知:中考在注重对“双基”考查的同时,更突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置情境,全面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及化学知识体系设置专题,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方法和思维引导而展开复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设置“综合计算专题”,依据题中信息呈现形式将其归为三种类型,即常规计算题、图像型计算题和表格型计算题。紧扣解决综合计算题的“三个”关键点引导学生思考,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又如,设置“科学探究专题”,将该类题归为:物质成分探究、物质变化条件探究和物质性质探究三类。围绕“中心问题”,联系基础知识和所给信息展开推理、围绕问题准确作答。通过专题复习,突破了难点,达成了能力目标。

总之,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且逐年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在统筹安排的引领下,首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好做足实验,激发兴趣,以教材主干实验为线索和社会生活中丰富内容为实验探究课题,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通过专题复习,突破难点,提升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减轻学习负担,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定铜.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2] 许九奎. 让中考与课改同行——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09(3).

九年级化学范文第6篇

1 对演示实验及分组实验所用药品的改进

在做分子运动的分组实验时,其中有品红的扩散实验。实验时若将品红直接发给学生做,会因品红浮在水面上难以扩散,影响实验的效果。所以在准备实验药品时,我对品红进行了处理,即取5克的品红与20克的细食盐相混合均匀后,再在一起压制拌均,让品红附在盐粒上。做实验的时候,只取用米粒大小的药品投入水中,品红很快就下沉了,扩散得很快。这样处理后,实验更直观了,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教学效果更好了。

2 对实验仪器的改进

化学实验中对药品的取用,除正确的操作外,还要注意节约,节约其实也是环保的体现。我们在做硫、磷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常用到燃烧匙,课本上只讲取少量硫、磷来做实验,往往由于燃烧匙的原因而稍微多取了点,浪费了药品不说,还造成了燃烧时间长、污染严重的问题。一般我们取米粒大小即可。为控制药品的用量,有必要在燃烧匙上下功夫。我在教学中用一根粗铁丝,一端用锤子砸成耳挖勺状,自制成一个小燃烧匙,这样可以很好的控制药品的用量。

我们农村中学条件有限,常常缺少药品、仪器。对于遇到的困难,我们应想方设法来解决,药品缺少可以用替代药品;仪器缺少我们自己做。本着一心为了学生的思想,我想没有办不到的事。“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3 对实验装置的改进

在做进行水电解实验时,课本上说用铂或金等作电极,像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现有条件,根本做不到,用其它材料作电极,由于电极氧化等原因,阳极上收集的氧气量不足,这给说明水分子的构成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对电解水的装置进行了改进。为了便于取材,我选用了9号注射针头作电极,通过实验,效果比较理想。方法是:将金属注射针头从离针座1/3处截断,然后将针座所连针尖和另2/3的针尖分别折弯,在折弯处拴上铜芯导线,把导线穿在事先弯曲好的玻璃管中,使针座,针尖露在玻璃管口外,再用蜡烛融化滴入下端管内堵住管口,不让铜线与水接触,同时又固定了“两极”。这样两个电极就做成了。但应注意接电源时,带针座的一端接在正极上,带针尖的一端接在负极上。(电源最好选9V直流电,这样电解速度快。)

4 对操作方法的改进

在研究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对其燃烧产物的检验,课本上是将一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结果烧杯壁上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但事实上,现象并不像书上说得那么明显。我将检验方法做了修改,我选用一只洁净的烧杯(集气瓶亦可)罩在火焰上,片刻后,迅速翻转烧杯(或集气瓶)并尽快向内倒入1~2ml澄清的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摇动烧杯(或集气瓶)结果现象十分明显,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又如,教材中对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的实验中,我按课本上的实验程序操作,多次皆不成功,不是两只燃烧的蜡烛不熄灭,就是两支蜡烛一同熄灭。我将此实验作了两种方式改进,教学效果皆很好。第一种方式的改进:将点燃的一长一短两支蜡烛放于一只烧杯中(蜡烛可用液态蜡粘牢),用一透明塑料片或玻璃片(宽度与烧杯口的直径相当)插入烧杯底部(注意底部应留有一些空隙)。然后把两支蜡烛隔在一边,再向无蜡烛的一边,倾倒二氧化碳气体,两支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这样改进后,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而且其物理知识,密度比空气大的知识也都掌握了。除对上述作改进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补充一些实验,比如增加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或改变某些实验顺序等方式来改进实验,以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九年级化学范文第7篇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生完成任务的重要心里品质,是推动学生地求知欲望、认识世界、探索真理的动力。兴趣产生了,就会自觉抓住一切时间去钻研、思考、探索、观察、了解清含义、概念、原理。在刚接触化学课时,我们要利用学生刚接触新课程,内心充满好奇的心理,充分利用化学课本身具有的特点,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充满神奇色彩的教学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化学作为一门课程,在中国发展比较晚,但中国人对化学的研究和实践却历史悠久,中国人很早就会冶炼青铜器、制造火药,能够烧制出当时在欧洲与黄金等价的优美瓷器,这里都包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近代中国由于明王朝的禁海令和清王朝的闭关锁国,导致了中国化学工业和化学科技的暂时落后。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又奋起赶超,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牛结晶胰岛素的人工合成都让世界刮目相看。这些历史史实,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产生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占领课堂教学的主战场

教师要想牢牢占领教学的主战场,就必须做足备课的功课,要把整本教材吃透,在心里建立起整个教材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研究透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难点了如指掌,做到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另外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和网络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的作用,能亲自做的实验一定要亲自做,条件暂时达不到的实验要让学生观看实验的视频文件,从而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化学教学最忌讳的是只讲课本不做实验,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是不会对化学产生持久的兴趣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创设出愉快的学习情境,慢慢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系统思考的习惯,才能实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大胆探索,达到开发智力的目的。

三、做足课下功夫,利用现实生活补充验证化学教学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利用化学知识的生活现象处处可见。比如铁在潮湿的环境里会生锈、蒸馒头时要用到酵母和食用碱、用洗洁精清洗油污等,这里面藏着的化学奥秘,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究,同时,我们还可以教给学生做一些化学小魔术。比如在盐水中浸过的绳子烧过之后可以保持形状不变;比如用PH试纸制作可以变色的花朵等,随着台湾魔术师刘谦风靡全国,相信这种化学魔术也会引起学生们强烈的探知欲。另外,我们还可以开通化学教师的个人博客,通过网络交流的方式,实现和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同时扩大学生的认知面,给他们展示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化学天地。

四、有计划地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化学课外活动以化学知识竞赛、化学游戏表演、小实验、课外阅读指导等形式调动学生学化学的积极性,达到巩固化学知识的目的,例如在组织游戏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动手表演“魔棒电灯”、“烧不坏的花手帕”等,一些既简单又易表演的小节目既丰富学习生活,也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兴趣,还会不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五、加强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

化学作为九年级的新课程,而我们头脑中的化学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毫无疑问,确实有许多基础性内容需要记忆。任何学习都离不开记忆。因此,我们同学应该学会正确而有效地记忆化学内容。对于文字较少而又零乱的难以记忆的小问题要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奇特的联想,如氢氧化钠的用途是:用于制肥皂、炼制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上,可记为:“纸(织)上染了肥油。”浓缩记忆法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进行记忆。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步骤记为:“茶庄点定收利息”。再如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

六、重视化学实验,逐步培养自己的基本化学思维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我们应该积极大胆地开展实验。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同学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实验帮助我们同学理解和记忆化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同学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是带着问题进行实验的,其中要一边观察,一边记录现象,还要对现象进行分析,最后才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我们同学了解化学知识的获取过程;有利于我们同学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有利于我们同学建立正确的化学思维模式。

九年级化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化学;复习;知识框架

一、背景

复习是学习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复习方法的好坏往往决定了我们能否高效地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知识体系的构架。对于九年级化学来说,总复习时难度较大,知识点很多、很分散,茫茫题海,无从下手。

如果教师在课堂复习时,还是机械地对原有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再重复,对学生来说是收不到任何效果的。因此,在时间紧、知识容量大、要求学生学习速度快的条件下,化学教师复习时只有在“新”字上做文章,改进旧有的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借鉴教学理论,总结归纳出复习中的整体思路:注意抓住课本,牢牢把握课本设计的知识主线,让学生深刻地了解中学化学的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穿插强化知识难点、考试热点,注意这些知识点与生活相联系。复习中要指导复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概括能力。

二、复习方法

1.抓住课本的知识主线,构架整体知识框架

教育专家论证了在高考复习进程中要抓纲务本,回归教材,

纠正高三复习中片面追求“新、奇、怪”的现象,关注教材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再学习,强调知识的运用,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初中化学复习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化学题型虽然变化多端、形式多样但涉及的基础知识都离不开课本。所以,充分重视课本的作用,复习好基础知识是根本。通过对课本知识主线的学习、体会,让学生用逻辑把课本知识串在一起,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具体来说,复习时指导学生三遍看书法:(1)看章节设计。通过每一节的题目的文字描述,回顾、重温重点知识。(2)看课后练习题。课后练习题往往能表明考试出题点的方向。(3)看课本上的特殊点。如插图、表格、具体例子。

同时,要改变学习化学时所具有的单一章节、单一内容的单向思维定式。通过复习可使学生把原来分课、分单元学习时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同时使学生原有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时,明确复习的准确目标或问题。让学生通过复读课本,把每单元、每课题课本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呈树状全部列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体系。

2.注意知识点与生活相联系

在初中化学复习中,我始终坚持选择一些贴近实际生活、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和日常现象,通过选取实际生活中的题材,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化学教学效果非常好。所以,初中化学学习应该从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让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源泉,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对实际生活和自然界的化学现象的强烈好奇心与求知欲,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

3.注重复习方法的传授

复习中要指导复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整理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概括能力。如,(1)实例法。通过实例,建立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内在联系的。例如,在复习氢氧化钠的性质时,根据它的性质认识它的用途和保存方法。同样,复习用途和保存方法时,也必须充分了解它们的原因。(2)联想法。复习时要善于将前后知识进行联想,利用联想思维,使知识系统化。(3)归纳法。归纳是指人们以一系列经验事物或知识素材为依据,寻找出其服从的基本规律或共同规律,并假设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也服从这些规律,从而将这些规律作为预测同类事物的其他事物的基本原理的一种认知方法。将归纳法具体应用于复习实践中,可以把零散的知识、复杂的内容整理成提纲或图表。如金属和酸之间,通过学习就可摸索出它们相互间的反应产物的规律,归纳成图表。

总之,九年级化学复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学生构建中学化学的知识框架。在这个基础上,对具体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使学生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最后,通过复习学习帮助学生构筑坚实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方持.刍议化学复习教学中应用教材习题的策略.化学教学,2010(5).

[2]黄立新.中学化学复习要注重“五新”.新课程:中学,2011(10).

[3]李明亮,瞿显荣,田棋宏.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中变式探究学习模式的研究.化学教育,2009(30):3.

[4]谢贞俊.探讨如何构建中学化学复习课高效课堂.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20).

[5]颜建河,高振峰.教材、习题、反思:高考化学复习策略.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2011(12).

九年级化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引导兴趣;温故知新

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及教学课程的实践,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对学生学习引导反思

初中学生从年龄段看,如:被动听课,大脑很易疲倦,课堂气氛沉闷。所以,作为教师正确地引导就是很重要的任务。让学生顺利跨上主动学习化学这个大的台阶,首先应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如:从生活的化学着手,然后再把教材中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如:酸碱指示剂的教学,先从学生熟悉的花瓣颜色的变化及书上关于酸碱指示剂的来历引入,学生的认知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的过程,教学活动也符合这个特点,也可以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的学习深入浅出,从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二、对教学温故而知新的反思

首先,初三的学生已具有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知识,也具有一些生活经历,在教学活动中要承前启后、温故而知新,这样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不枯燥,与其他学科联系非常密切。如:对空气成分的教学,首先,应从学生小学自然课已对空气认识的基础上引出初中化学探究空气的实验,然后让学生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样使学生感到知识的难度没有这么大,对学习有信心,使学生能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有所提高。在教学中应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反思。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如果一个人对学习有兴趣,他就会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乐趣。首先,使用多种灵活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必须改应试的教学模式为素质教学模式,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应该给学生酝酿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其次,提高教学过程的可视化程度,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应用实物、多媒体手段、学生实验,使学生更能直观地认识化学,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扬长避短,认真备课,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一堂课的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使自己的教学质量更上一层。

参考文献:

[1]姚加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初探.四川教育,2012(21).

九年级化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化学;中学;实验教学;探索

达尔文说:任何改进,都是进步。同样对实验的任何改进也往往具有积极的意义,甚至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长期以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着“重讲授,轻实验”“照方抓药”“验证前人”的状况;实验操作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规范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开拓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做实验,更应改进实验教学、探索实验方法、完善实验理论。

下面是本人这几年在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常采用的一些改进方法。

一、改进实验装置,化繁为简

化学教学以实验为主,很多教师在处理内容较多而实验较费时的课题时就轻实验重讲解,甚至有的为了节约时间将实验改为讲实验,我在处理这种课题时就把多步实验合在一起同时进行。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大多数教师要想在一课时内上完该课题几乎不可能。因为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时一共要做四个实验,老师完成起来显得零散又很费时,而我通过改进就可以用一个装置完成,具体方法是:取一个三通管,在它的上部和下部各放一朵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和一朵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然后,将它与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连接。不一会,可观察到下部的湿润纸花变红,而上部的纸花和干燥的纸花都不变色,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再将一燃着的木条放在三通管的上方,观察到火焰无变化,再把燃着的木条放在下口处,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由此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还证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最后将三通管取下来,把变红的那朵纸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很快看到纸花由红色重新变成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此实验的优点是:操作方便,快而明显,证明性质多,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更加实用。

二、改进原料,化难为易

我们有的乡镇中学缺少一些仪器,有的实验无法开展,我就对实验所用药品及用量进行改进。例如:我们在做C还原CuO时,往往需要用酒精喷灯才能达到所需温度,而有的学校没有酒精喷灯,还有一些教师不擅长用酒精喷灯,感到用酒精喷灯危险,就用酒精灯来完成,结果做了很久现象都不明显,有的甚至小试管中的石灰水都不变浑浊。我通过多次实验探究发现在C和CuO的混合物中滴几滴酒精,只需用酒精灯加热1-2分钟,试管中的黑色粉末就变红了,小试管中的石灰水也变浑浊了,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增强了实验的可视性。

三、改进操作方法,变不合理为合理

总之,化学实验的改进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及其改进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我们每个化学老师在教育教学中都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并推广。

参考文献

上一篇:化学符号范文 下一篇:光化学烟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