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实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4 21:52:42

酒店管理实习计划

酒店管理实习计划范文第1篇

酒店管理这个专业的本质就是培养技能型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在专业学习中对于技术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实习就是真正地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技能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地走出校门。当你决定学习酒店管理这个专业时,就决定了你是注定要跟酒店打交道,而酒店管理是真正地考量你的应用技能。此外,学生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品质。学校在实际的教学计划的制定中,也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方针的创新。学校要高度重视专业实习的落实,切实为每一位酒店管理学子提供最可靠的实习环境。

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学习酒店管理这个专业的学生逐渐增多,很多学校要求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必须进行,很多学生的实习地点就是酒店。他们在实习时大多是被安排在酒店的前台、餐厅或者后勤部等等。实习则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认识和掌握酒店的管理模式和基本流程,在实际的工作中加深对酒店管理的本质认识,争取在实习中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弥补在校期间自身专业技能掌握和理解的不足。酒店管理主要考察的不仅仅是管理方面的能力,还要注重对于这个特殊岗位综判断能力的考察。目前,很多高校都是通过安排学生去指定酒店实习的形式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但是,由于学时的限制,很多高校没有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习,甚至有的学校只是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实习,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强制实习,只是让他们简单撰写一个实习报告。很多同学没有完全按照学校的要求寥寥草草地撰写完实习报告甚至是抄袭来的,根本没有进行实习。一方面,学校没有采取有关措施监督学生进行实习,实习管理规范没有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对于部分实习的同学存在的实习困扰没有及时进行改革,导致越来越少的同学真正地参加实习。针对高校学生的实习情况,总结他们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学生的自身利益没有保障。

当学生在酒店实习时,常常会出现安全问题难以保障,酒店是一个人员较杂,环境特殊的地方。酒店管理本身就是一个日常管理的综合性工作,对学生这个尚未踏入社会的群体而言,就会出现出了问题不知道如何应对,如何解决的现象,甚至没办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在酒店的日常管理中,尽管会有同班的学生一起工作,但大家的班次、组次各不相同,总会有遇到危险没人帮助的情况,进而使自己陷入困境。

(二)实习单位不规范。

在学校进行酒店的实习安排时,由于学生较多,就会出现酒店供不应求的情况,学生的实习工作不能完全安排上。在学校安排实习的酒店时,由于学生的自身条件各不相同,很多学生由于外貌、能力等原因,就会失去参加高级酒店实习的机会,面临实习的学生越多,竞争力就越大。因此,这些问题无形中就给学校增加了压力,这时就会出现学校不给学生安排实习的情况,导致很多学生找不到实习酒店。

三、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改革

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情况的分析与存在问题的探讨总结,学校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帮助学生到达真正的实习效果。这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一)加强学校与酒店的沟通,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酒店这个行业属于服务型行业,由于酒店的性质决定了人员的多、杂、乱,人流动量很大,在酒店的管理中,学生被安排在不同岗位就要做不同的工作。学校在与酒店签订相关协议时,一定要明确表示不管任何情况下,都要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出现问题要及时与学校沟通,争取在第一时间通知学校,切实做好学生的安全问题。进入到酒店工作后,学生也应及时向学校反馈相应的事项,学校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自己的教学计划改革,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利益。

(二)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力度。

在实习前,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仅仅要准确地掌握酒店管理的专业技能。酒店管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此外,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品质,即要做到爱岗敬业,诚信友善,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才能在这个行业发展地更好。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方针的改革。加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做到真正地遇事沉着冷静,认真分析,找到最准确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总而言之,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是决定学生自身技能上的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时期,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无论是对学生、学校还是酒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时,学校要做到真正负起责任,保障学生的实习效果,在实习计划的制定上,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

酒店管理实习计划范文第2篇

1.1酒店管理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不合理,所授知识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所规划的教学计划和课堂体系都是按照国家专业目录进行的,酒店岗位所必需的能力、知识、技能等结构未必能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得,高职院校所授知识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的差距较大。很多酒店企业反映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普遍偏差,实习生也会抱怨在学校所学知识用处不大,与酒店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1.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出现偏差

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理论的学历教育,对实践环节的教学不甚重视,缺乏科学系统的岗位技能培养体系,理论学习与“工学交替”完全分离开来,学生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当中。此外,高职院校还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无法对实践课程进行科学的检验、评价。还有一些院校则过于强调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强化,却淡化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及逻辑思维的训练,学生无法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1.3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未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丰富广阔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环境,很多高职院校都与酒店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所采用的实习模式为将学生安排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酒店企业之所以为实习生保留一定比例的岗位,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学生在酒店企业任职期间的工资待遇较低,与酒店企业正式员工的工资待遇差距较大。旺季期间,酒店企业对员工的需求量大增,急需人员可以即刻上岗就业时,他们会通过雇佣大批酒店专业的实习生来充当廉价的劳动力,以此来满足酒店的人员需求,使其负责酒店基层的服务工作。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缺乏深度内容的合作,学生在酒店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自始至终只能从事一项工作,每天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单调重复,周而复始,很难在工作中得到科学有效的指导,酒店企业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不甚重视,顶岗实习意义不大。

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各大高校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正在不断的创新完善,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2.1对课程体系进行全新改革,将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体现出来

当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高校课程体系所安排的课程与市场需求有较大的差异,改革传统课程体系已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在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规划教学计划和课堂体系时,首先要符合国家专业目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所设置课程体系的学习具备酒店岗位所必需的能力、知识等技能。高校应该将酒店管理专业所授知识与当前酒店行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内容,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高校还应该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时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

2.2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

高校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挖掘自身潜在素质并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工作实践、市场开拓当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领域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为满足这一市场需求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设置也应该越来越细化,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为酒店服务行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归属。

2.3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

酒店属于服务性质较强的行业,该服务行业对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问题非常重视。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反映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安排上要考虑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明确酒店服务理念,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服务管理、酒店管理概论、餐饮管理、前台与客房管理、酒店经营战略、酒店英语等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社交礼仪、酒店物业管理、酒店规划与设计、康乐管理、食品营养与卫生控制、中外饮食文化、危机管理等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从而增强学生服务意识,分层次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为进一步深造和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学校应该拓宽与酒店企业的合作渠道,尽量与更多的酒店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实习基地相关协议,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顶岗实习平台,以此来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该多与酒店规模较大、管理较为完善、管理理念较为先进、档次较高、硬件设施较好的高星级酒店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这种高星级酒店企业的服务操作流程、经营等方面都有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较为成熟,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学生很多书本以外的酒店管理知识,使实习生充分感受酒店的企业文化,借鉴该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模式以及相关管理经验,使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2.5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中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人才培养可以采用“3+1”的模式方法来按需培养,即三年国内(校内)学习,一年国外学习或酒店业实习,从而使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达到宽泛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统一,不断完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满足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另外,还可以借鉴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等学校在课程设置:教材:实践操作等方面的教学经验,加快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3结语

在我国酒店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为了培养适合现代酒店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各个高校要不断探索既能满足高校学位教育培养目标,又能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并且能够满足酒店业的市场需求,最终形成学校:酒店和学生三位一体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改革和创新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我们应该不断创新与开拓,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既注重酒店管理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等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方面形成一定的特色与规模,以满足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

酒店管理实习计划范文第3篇

实习是高校毕业生正式进入社会工作的必要阶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实习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岗位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能使学生发现自己在专业知识理论掌握上的不足,以此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斗志。因此,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一、构建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实习管理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和工作情况的综合评价,它是为满足酒店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而产生的评价手段,酒店在进行人才选拔时,可以依据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作出选择。构建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和体现实践教学特色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于教育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理论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最终都是要服务于实践的,要在实践的检验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实习情况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使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自身有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和实习质量。

2、有助于促进实习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使学校和企业第一时间掌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状况,不断改进教学和实习工作,是学生在实习中真正做到有所收获。同时,科学的实习质量评价体系使以往的实习评价工作更有效地开展,不仅能显著提高学生实习的质量,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在酒店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酒店的发展献计献策。

3、有利于把竞争机制引进到实习管理中

依据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差异和实习表现的不同,对学生的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有比较就会有差异,有差异就会有压力,压力必定会产生竞争。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各异,评价结果也就不一样。在现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环境中,学生必定会通过努力学习来提高自己,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样一来,就有效地促进了实习质量的提高。

二、建立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科学的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酒店管理实习管理工作目标的达成,它是进行实习评价的基础和前提。在构建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学生进行实习,是为了对职业有一个实质性的了解,是学生明白该职业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哪些能力和技能。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是为了掌握酒店管理的一般规律,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因此,在对学生实习进行评价时,一定要以科学、客观为原则,这就要求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是科学有效的。

2、实效性原则

实效性是各项体系所必须具备的,当然也包括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实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指标评定必须是简单易行的;指标数据是要易于获取的;在简单易行的基础上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3、全面性原则

在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根据各方面的情况对学生做出全面的评价。人的表现体现在方方面面,不能只根据一个方面就对人的行为做出评价。正如教师对学生做期末评定时,不仅要看到学生的考核成绩,也要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把这两者有效结合才能对学生做出全面的、客观的评价。在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价时也要注意这一点。在构建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时,一定要注重体系的全面性。

4、导向性原则

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评价的目的在于掌握学生实习的情况,检测实习管理的效果,以此来提高实习质量。实习管理评价指标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导向性,具体体现在,教师根据学生实习的结果了解到自己教学工作的欠缺和不足;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实习体验和实习结果看到自身的优劣以及和别人的差距,以此来刺激和督促自己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

三、构建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构建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要考虑到实习管理的方方面面,一般来说,它有以下几个具体步骤。

1、确定评价指标及体系框架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管理可分为计划、组织、控制和考核四个过程,组织管理中的指标要素有:管理机构和管理者;计划管理分为教学计划和实习计划;过程管理是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重点,它涵盖了实习基地、实习质量、实习制度、实习测评和师资力量五个要素;考核分为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和学生表现的考核。

2、评价标准的确定

评价标准的确立是构建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重难点,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在对人或事进行评价时或多或少地会带有主观色彩,然而,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却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一个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标准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好坏的关键所在。

3、指标分值的确定

指标分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实习成绩的高低,因而在进行指标分值确定时一定要经过多方慎重考虑。总的来说,指标分值大小与指标的重要程度成正比,如过程管理这一重要指标所占的分值比重相对较大,而组织管理这一指标所占的分值比重就相对较小。因此,在进行指标分值确定时,可以参照这样一个比较科学的标准进行评定。

四、结束语

现代酒店管理行业发展迅速,其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全面地考核、评价,这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在这样一种有竞争、有压力的模式里,一方面,学生可以在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和别人的差距后,做到争先恐后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展示自己,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另一方面,这种体系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对整个酒店管理行业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钟毓华,杨朝晖.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2]姚静娟,张来阳.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

[3]许晓薇.CIPP评价模式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4]徐莉.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下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质量探究――基于青岛酒店管学院实习管理实践[D].青岛大学,2012.

酒店管理实习计划范文第4篇

(1)高职院校方面问题。

在高职院校和酒店管理专业方面,普遍存在对专业人才培养"重心不稳"的问题,学术型专业发展和教育依旧是很多高职院校常见的通病,这会导致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囿于理论体系的学习和完善,失去对酒店管理专业技能和素质的实践与提升机会。在实践教学中高职院校还存在不能依据自身特点和专业建设需求严谨地选择酒店,出现培养目标、实施计划与实践教学的分离,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2)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方面问题。

高校而扎实的实践教学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但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中对实践教学还存在或多或少的抵触心理,没有从主观上做到对实践的正确认知,进而出现实践教学效果和效率的低下。一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存在对酒店实践教学准备不充足的问题,出现现实与预期的巨大落差,影响了对酒店管理工作的正确认知,对自身的职业成长起到了制约作用。学生的叛逆心理也是制约实践教学取得理想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面对科层化的酒店组织管理结构,严格的管理规则制度,一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3)酒店方面问题。

一些酒店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没有正确地认知,缺乏对学生的专业指导,既没有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也没有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出现培训方面、人文关怀上的实际问题,不但影响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而且也会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成长带来制约。个别酒店甚至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当作廉价的劳力,长期从事枯燥、重复的劳动,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出现对实践教学和专业发展的负面认知,难于完成实践教学真正的任务和目标。

2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和对策

(1)严格选择实习酒店。

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发展,坚持学生成长为主的策略,高度重视对实习酒店的考察、分析和研究,以便做到对实践教学的基础性保障。要从酒店的软硬件条件、品牌知名度、管理水平、经营规模和范围等方面入手,优选优势的酒店作为实践教学的平台,形成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保障。

(2)实践教学计划制定。

应该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编写实用性强的教材,以实践教学为指导,结合酒店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编写结构合理、符合实际情况、指导性强的教材,以实训技能为核心,全面组织教学内容;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3)建立管理协调机制。

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对实习生的全程管理。在酒店和实习生之间搭建沟通平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维护实习生的正当权益前提下,协调双方矛盾,保证实习效果。

(4)做好学生实践前教育工作。

实践前教育要详细介绍酒店的相关信息,明确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权利、责任与义务。通过实习前的教育,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调整心态,在思想上完成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5)建立实践教学实习评价体系。

要建立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让学生通过实习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差距,确定未来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能让校企双方根据实践情况,协商制定更具体、细化的教学实习目标,从而修正课程体系,真正做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6)建立实践教学反馈体系。

要及时总结学生的实习工作,听取学生的实习感受、实习收获以及学生对学校的建议和对酒店的评价和意见。征求酒店对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建立反馈制度,及时向实习学生和酒店了解实习情况、找出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实习管理制度。

酒店管理实习计划范文第5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酒店行业规模日益扩大,该行业人力资源不足现象日益凸显出来,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与其市场需求脱节严重。因此,如何培养高质量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成为当前的一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与缺陷,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新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

酒店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 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采用何种人才培养模式是由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教学内容和体系的设置安排有直接影响。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层次目标、素质培养目标以及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特色和规格等内容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在规划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时应该从多角度、多维度,使其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在遵循酒店行业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酒店管理理论基础,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等必备的酒店经营管理技能。高校不仅要注重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教学,还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可以灵活运用于实践当中,并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强化。

2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本应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高低是检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是否合格重要标志之一。多数高职院校因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思维惯性的影响,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重视不够,这种将理论传授放于首位的落后教学模式,阻碍了酒店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到位

当前形势下,酒店管理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扎实的理论知识。而大部分高职院校所制定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的定位,有些院校甚至将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将学生培养成酒店的高层管理人员,酒店管理人员主要包括基层的服务人员、初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者、中高级管理者以及最高层管理者五个层次等级,要求高层管理者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从业经验,高校将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该层次与目前的教学水平脱节严重,以现有的教学水平很难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下放于基层,从基层做起,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优异表现的的基层服务人员或初级管理人员,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3 酒店管理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不合理,所授知识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所规划的教学计划和课堂体系都是按照国家专业目录进行的,酒店岗位所必需的能力、知识、技能等结构未必能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得,高职院校所授知识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的差距较大。很多酒店企业反映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普遍偏差,实习生也会抱怨在学校所学知识用处不大,与酒店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2.4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出现偏差

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理论的学历教育,对实践环节的教学不甚重视,缺乏科学系统的岗位技能培养体系,理论学习与“工学交替”完全分离开来,学生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当中。此外,高职院校还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无法对实践课程进行科学的检验、评价。还有一些院校则过于强调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强化,却淡化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及逻辑思维的训练,学生无法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2.5 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未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丰富广阔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环境,很多高职院校都与酒店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所采用的实习模式为将学生安排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酒店企业之所以为实习生保留一定比例的岗位,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学生在酒店企业任职期间的工资待遇较低,与酒店企业正式员工的工资待遇差距较大。旺季期间,酒店企业对员工的需求量大增,急需人员可以即刻上岗就业时,他们会通过雇佣大批酒店专业的实习生来充当廉价的劳动力,以此来满足酒店的人员需求,使其负责酒店基层的服务工作。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缺乏深度内容的合作,学生在酒店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自始至终只能从事一项工作,每天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单调重复,周而复始,很难在工作中得到科学有效的指导,酒店企业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不甚重视,顶岗实习意义不大。

3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各大高校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正在不断的创新完善,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3.1 对课程体系进行全新改革,将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体现出来

当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高校课程体系所安排的课程与市场需求有较大的差异,改革传统课程体系已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在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规划教学计划和课堂体系时,首先要符合国家专业目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所设置课程体系的学习具备酒店岗位所必需的能力、知识等技能。高校应该将酒店管理专业所授知识与当前酒店行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内容,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高校还应该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时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

3.2 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

高校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挖掘自身潜在素质并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工作实践、市场开拓当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领域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为满足这一市场需求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设置也应该越来越细化,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为酒店服务行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归属。

3.3 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

酒店属于服务性质较强的行业,该服务行业对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问题非常重视。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反映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安排上要考虑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明确酒店服务理念,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服务管理、酒店管理概论、餐饮管理、前台与客房管理、酒店经营战略、酒店英语等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社交礼仪、酒店物业管理、酒店规划与设计、康乐管理、食品营养与卫生控制、中外饮食文化、危机管理等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从而增强学生服务意识,分层次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为进一步深造和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学校应该拓宽与酒店企业的合作渠道,尽量与更多的酒店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实习基地相关协议,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顶岗实习平台,以此来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该多与酒店规模较大、管理较为完善、管理理念较为先进、档次较高、硬件设施较好的高星级酒店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这种高星级酒店企业的服务操作流程、经营等方面都有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较为成熟,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学生很多书本以外的酒店管理知识,使实习生充分感受酒店的企业文化,借鉴该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模式以及相关管理经验,使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3.5 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中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人才培养可以采用“3+1”的模式方法来按需培养,即三年国内(校内)学习,一年国外学习或酒店业实习,从而使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达到宽泛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统一,不断完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满足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另外,还可以借鉴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等学校在课程设置:教材:实践操作等方面的教学经验,加快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4 结语

在我国酒店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为了培养适合现代酒店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各个高校要不断探索既能满足高校学位教育培养目标,又能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并且能够满足酒店业的市场需求,最终形成学校:酒店和学生三位一体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改革和创新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我们应该不断创新与开拓,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既注重酒店管理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等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方面形成一定的特色与规模,以满足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范智军,杜安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实施路径探讨[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01:91-94.

[2]胡晓玲,黄颖,肖志雄.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A].中国旅游研究院.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中国旅游研究院:,2013:6.

[3]何秀芬.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汉堡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2.

酒店管理实习计划范文第6篇

1.校外实训基地的高度变动性及管理中存在大量简单用工问题

首先,高校几乎都有相关校外实训基地,但之间的关系并非可靠和稳定,建立起长期的、相对固定的、有良好沟通的、能包容实习中产生的利弊关系的合作酒店少之又少。其次,在这些非战略合作的实习酒店中,学生在较长的实习中大多只能在一线某个岗位实习,很少能做到真正的轮岗,接触到其他岗位的机会很少,工作的单一性和培训的缺乏性使得学生对实习过程,甚至对专业的认同程度大为降低。另外,酒店管理学生在实习中拥有强度相对较大的劳动,而且酒店并不认为是高校实习生就给予一定时间的工作过渡期或加以人性化管理,工作方式较为简单、粗暴。繁重的工作任务,强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身体和心理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随着实践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要求教师团队“不仅要能教学,更要能操作”,然而,大批的青年教师,随着院校的不断扩招走上了教学岗位,一部分老师是学院派,根本没有实践经验;还有一部分老师从其他专业转入酒店专业,理论、实践经验都比较缺乏;而实践经验特别丰富的人员往往因为学历、学位较低的缘故无法进入高校。这样的师资队伍很难达到酒店管理专业本身重实践、重管理的要求。

二、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1.学校方面

首先,高校盲目扩招,开设专业没能从实际出发,旅游管理院校迅猛增加,很多院校该专业并不具备相关条件。其次,很多学生并非将其作为第一志愿,很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都是调剂过来的。再次,学校的教学安排、课程设置也不够合理,部分学位必修理论课程占据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操作技能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技能都得不到较好的训练和学习。

2.学生方面

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较高职生受社会舆论影响更大,心理压力较大,“酒店管理就是做服务员,这种工作毫无前途可言”的认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击很大,同时“整个社会对酒店这个行业都不怎么看好,都认为它是一种服务性行业,是伺候人的,这也让很多家长及个人都觉得面子上过意不去”。

3.实训酒店方面

大多数毕业生对酒店业的印象都是从实习阶段开始的,酒店的不当用人的做法给毕业生造成不良的实习印象。“把女实习生当男人使、把男实习生当畜生使”的言论有些夸张,但还是能反映出酒店用工的野蛮性。酒店业在抱怨招不到优秀人才的同时却不知,在招用实习生的时候,他们已经吓走了一大批立志于酒店业的知识分子。

三、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措施

基于上述问题及分析,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不断优化和完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引进或培养双师型教师

①制定合理的师资引进计划

实验教学的师资与管理人员的引进是关键,虽然进入大学从事教师岗位有学历方面的门槛,但考虑到酒店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可以创新引进方式,或以人事性质,或稳定兼职的方式引进具有丰富的酒店从业经验、技能扎实的实训技师。

②制定全面的师资培养计划

有计划的安排中、青年教师去国际或国内一流的酒店专业院校去进修、学习,开阔教师眼界和提高专业水平;鼓励中、青年教师去高星级酒店挂职学习,完全进入酒店的实际运营环境,学习真实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学校在此过程中通过政策和利用学校资源为这些老师提供一定的方便。

2.加大实训室建设的投入力度

建设真正能够与酒店行业发展同步、满足学生实训教学的校内实训室。根据各个学校的客观条件,尽可能的建设承担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对外经营四大功能的综合实训基地,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是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新突破。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校内实训与酒店实际脱钩的现状,使学生各方面的技能,特别是管理技能都能得到很好的训练,更好地达到实践教学目标。

3.优化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满足酒店业对高校培养的酒店管理人才素质与能力方面的要求酒店管理方向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应面向酒店的中、高级管理层,即主管、部门经理等,这些职位既需要相应的管理技能,还应具有基层员工的操作技能。需要我们根据酒店对人才的需求重新制定和优化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并在具体的实训工作中加以落实和执行,使其更接近或达到酒店管理真正的要求。

4.优选校外实训基地,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首先,选择校外实训基地必须坚持实效原则。尽可能的寻找五星级酒店,同时注重与就业工作的有机结合,逐步实施实训与就业一体化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其次,选择校外实训基地标准及条件上应宁缺毋滥。一个合格的实训基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应能满足实训教学任务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二是应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较好的实训环境,能满足学生开展实训的需要;三是校外实训基地单位应重视并配合开展实训工作,能够派出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承担具体的实训指导任务。另外,作为开办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基于我们比同类高职院校更高的定位,应积极寻求与一些经营管理先进、经济状况良好、热衷于酒店管理教育的酒店企业合作,并与之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以确保校外实训基地的稳定建设和长期发展。

5.做好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感的塑造

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与专业实际情况将学生职业生涯初期定位在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这一目标。同时让学生充分理解酒店行业一线岗位经验的不可或缺性和必要性,明确自我定位。可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

①在新生入校时就组织学生对行业现状及专业前景进行资料收集和社会调查,就调查结果组织研讨和辩论会,加深其对本专业的认识。

②聘请酒店专业人士对目前酒店业人力资源使用和发展现状进行详细介绍和客观分析,使学生了解到行业用人标准。

③组织新生与毕业生、实习生进行经验交流。观看实习生汇报表演。学习往届实习生所编案例集和实结,使学生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有明晰概念。

④在酒店众多岗位中,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及个人素质选择岗位方向,并建立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只有明确人才定位后,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生思想教育、实训实习才能围绕专业定位展开,同时按照职业岗位对应用能力的需要组织教学。

酒店管理实习计划范文第7篇

1.校内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

大多高校由于自身条件限制,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十分薄弱,仿真实训室中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及相关视听资料或者缺乏、或者等级不高,很难做到与现实中的酒店相似或相近,导致训练结果达不到设想的效果。

2.校外实训基地的高度变动性及管理中存在大量简单用工问题

首先,高校几乎都有相关校外实训基地,但之间的关系并非可靠和稳定,建立起长期的、相对固定的、有良好沟通的、能包容实习中产生的利弊关系的合作酒店少之又少。其次,在这些非战略合作的实习酒店中,学生在较长的实习中大多只能在一线某个岗位实习,很少能做到真正的轮岗,接触到其他岗位的机会很少,工作的单一性和培训的缺乏性使得学生对实习过程,甚至对专业的认同程度大为降低。另外,酒店管理学生在实习中拥有强度相对较大的劳动,而且酒店并不认为是高校实习生就给予一定时间的工作过渡期或加以人性化管理,工作方式较为简单、粗暴。繁重的工作任务,强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身体和心理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随着实践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要求教师团队“不仅要能教学,更要能操作”,然而,大批的青年教师,随着院校的不断扩招走上了教学岗位,一部分老师是学院派,根本没有实践经验;还有一部分老师从其他专业转入酒店专业,理论、实践经验都比较缺乏;而实践经验特别丰富的人员往往因为学历、学位较低的缘故无法进入高校。这样的师资队伍很难达到酒店管理专业本身重实践、重管理的要求。

二、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1.学校方面。

首先,高校盲目扩招,开设专业没能从实际出发,旅游管理院校迅猛增加,很多院校该专业并不具备相关条件。其次,很多学生并非将其作为第一志愿,很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都是调剂过来的。再次,学校的教学安排、课程设置也不够合理,部分学位必修理论课程占据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操作技能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技能都得不到较好的训练和学习。

2.学生方面。

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较高职生受社会舆论影响更大,心理压力较大,“酒店管理就是做服务员,这种工作毫无前途可言”的认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击很大,同时“整个社会对酒店这个行业都不怎么看好,都认为它是一种服务性行业,是伺候人的,这也让很多家长及个人都觉得面子上过意不去”。

3.实训酒店方面。

大多数毕业生对酒店业的印象都是从实习阶段开始的,酒店的不当用人的做法给毕业生造成不良的实习印象。“把女实习生当男人使、把男实习生当畜生使”的言论有些夸张,但还是能反映出酒店用工的野蛮性。酒店业在抱怨招不到优秀人才的同时却不知,在招用实习生的时候,他们已经吓走了一大批立志于酒店业的知识分子。

三、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措施

基于上述问题及分析,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不断优化和完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引进或培养双师型教师

①制定合理的师资引进计划。

实验教学的师资与管理人员的引进是关键,虽然进入大学从事教师岗位有学历方面的门槛,但考虑到酒店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可以创新引进方式,或以人事性质,或稳定兼职的方式引进具有丰富的酒店从业经验、技能扎实的实训技师。

②制定全面的师资培养计划。

有计划的安排中、青年教师去国际或国内一流的酒店专业院校去进修、学习,开阔教师眼界和提高专业水平;鼓励中、青年教师去高星级酒店挂职学习,完全进入酒店的实际运营环境,学习真实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和经验,学校在此过程中通过政策和利用学校资源为这些老师提供一定的方便。

2.加大实训室建设的投入力度

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校内实训与酒店实际脱钩的现状,使学生各方面的技能,特别是管理技能都能得到很好的训练,更好地达到实践教学目标。

3.优化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满足酒店业对高校培养的酒店管理人才素质与能力方面的要求

酒店管理方向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应面向酒店的中、高级管理层,即主管、部门经理等,这些职位既需要相应的管理技能,还应具有基层员工的操作技能。需要我们根据酒店对人才的需求重新制定和优化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并在具体的实训工作中加以落实和执行,使其更接近或达到酒店管理真正的要求。

4.优选校外实训基地,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首先,选择校外实训基地必须坚持实效原则。尽可能的寻找五星级酒店,同时注重与就业工作的有机结合,逐步实施实训与就业一体化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其次,选择校外实训基地标准及条件上应宁缺毋滥。一个合格的实训基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应能满足实训教学任务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二是应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较好的实训环境,能满足学生开展实训的需要;三是校外实训基地单位应重视并配合开展实训工作,能够派出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承担具体的实训指导任务。另外,作为开办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基于我们比同类高职院校更高的定位,应积极寻求与一些经营管理先进、经济状况良好、热衷于酒店管理教育的酒店企业合作,并与之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以确保校外实训基地的稳定建设和长期发展。

5.做好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感的塑造

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与专业实际情况将学生职业生涯初期定位在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这一目标。同时让学生充分理解酒店行业一线岗位经验的不可或缺性和必要性,明确自我定位。可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

①在新生入校时就组织学生对行业现状及专业前景进行资料收集和社会调查,就调查结果组织研讨和辩论会,加深其对本专业的认识。

②聘请酒店专业人士对目前酒店业人力资源使用和发展现状进行详细介绍和客观分析,使学生了解到行业用人标准。

③组织新生与毕业生、实习生进行经验交流。观看实习生汇报表演。学习往届实习生所编案例集和实结,使学生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有明晰概念。

④在酒店众多岗位中,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及个人素质选择岗位方向,并建立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只有明确人才定位后,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生思想教育、实训实习才能围绕专业定位展开,同时按照职业岗位对应用能力的需要组织教学。

酒店管理实习计划范文第8篇

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践教学除了简单的模拟训练以外,主要依靠去酒店实习,大部分酒店只考虑工作岗位需要,不考虑实习学生实习需要,提供实习学生实习的岗位单一,致使实习学生实践知识结构不完整,所学的理论知识很难在实践中得到运用,更难以得到提升。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是酒店管理专业,心理上有种先天的优越感,可进入酒店实习从事的却是基层的服务岗位,使实习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再加上在校期间可能由于专业定位的不准确,对实习生的思想引导与实习现状出现错位,导致实习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脱离实际的现象。

二、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

(一)规范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

(1)第一、在专业培养目标上突出培养的不是酒店高层管理人员或酒店经理,而是培养酒店中高层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第二、在人才培养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中要突出应用性、针对性、技术性,加强实际能力的培养;第三、在课程设置上,应该结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开设一些有针对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第四、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选择适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2)教学大纲是落实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要围绕课程结构与教学计划的要求去制定,深化实践教学,必须对原来的教学大纲进行改革。如酒店管理专业主要专业课的教学大纲的内容不仅包括课程的教学目标、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而且要把教学计划中所安排的实践课时具体落实,要在教学大纲中明确实践课的目的、内容、要求、形式,必备教学条件、考核办法及对学生的要求。(3)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是教师对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所作的具体安排,必须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列出一学期教学的章节或课题,每一课题的总学时数等,学期教学进度计划不仅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课时数,而且要有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等。

(二)加强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旨在培养第一线的中、高级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这就要求我们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双师型”素质。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教师“持证上岗”,定期到酒店参加实践,以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对此,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措施:第一、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性强的课程,在引进教师时不能一味强调教师的学历职称,在具有基本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应注重其是否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第二、在教师培训方式上,院校应走校企结合、产学研结合的路子,让专业课教师到酒店实践或兼职,把解决教师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突破口,使专业课教师朝“双师型”方向发展。第三、要培训和聘用一批酒店管理人员、优秀服务员、政府官员作兼职教师,从而建立起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最大的优点是通过分析案例,力图把学员置于一个实际经营者的立场上,从实际的环境出发,来学习什么是酒店服务与管理以及如何进行不同类型的服务和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包括的内容较多,全部到酒店进行教学是不现实的,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有较为感性的认识,并能学以致用。为了搞好案例教学,各个教学单位必须分专业分课程建立案例库,必须经常性地开展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2)模拟教学法。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立自己的酒店模拟教室,包括模拟前台、客房、餐厅等。模拟教学法是教师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将学员带到模拟教室进行相关实践教学,如将学员带到模拟客房,教学生如何铺床并单个训练,这就将很快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3)酒店实地实习法。酒店实地实习法是目前高职酒店实践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和形式,学生通过酒店不同岗位的实习,可以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过程中掌握与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动手的能力,大大缩短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适应期”。高职院校,必须在借鉴的基础上再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出具有一定办学特色、充满活力的办学模式,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总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完善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完善。

酒店管理实习计划范文第9篇

1.学生自我评价实习效果。为了评价实习效果,我们需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彭剑锋指出,员工素质可分为企业通用素质、可迁移素质与专业素质三类。其中通用素质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反映,由于不同酒店的核心价值观可能存在差异,针对不同酒店实习生的通用素质评价结果可能不利于比较,因此实习效果评价仅考虑可迁移素质和专业素质,其中可迁移素质评价仅选择管理能力指标。专业素质评价中,选择操作技能、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和人际能力共4项指标。各指标评价通过评价实习对提高某项素质的帮助程度来进行,评价等级标准划分为“非常有帮助”、“较有帮助”、“有些帮助”和“没什么帮助”四个等级,并依次对应4、3、2、1四个等级标度。依据以上评价指标体系,学生开展实习效果自我评价,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从评价均值来看,专业素质评价均值较高,可迁移素质的评价均值则较低。专业素质评价中,工作责任心评价均值较高,其次为服务意识、人际能力和操作技能。

2.酒店管理者评价学生实习效果。为了较全面地评价学生实习效果,我们选择了学生实习的部分酒店(具体见表1),并对酒店管理者开展了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酒店管理者中有1人为财务经理,其他7人均来自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酒店管理者的实习效果评价指标与学生自我评价时使用的指标相同,各指标评价通过评价学生某项素质提高程度来进行,评价等级标准划分为“提高很大”、“提高较大”、“有些提高”和“没什么提高”四个等级,并依次对应4、3、2、1四个等级标度。依据以上评价指标体系,管理者开展学生实习效果评价,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从评价均值来看,专业素质与可迁移素质的评价均值相同。专业素质评价中,操作技能和人际能力评价均值最高,其次为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3.学生与酒店管理者实习效果评价结果比较。从学生和酒店管理者对酒店COOP实习模式的评价来看,实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可迁移素质,该模式总体运行效果良好。比较学生自我评价结果与酒店管理者评价结果,发现两者在专业素质评价方面接近,但在可迁移素质评价方面,酒店管理者的评价均值高于学生。在专业素质评价方面,酒店管理者与学生评价结果差异最大的指标是工作责任心,酒店管理者对工作责任心评价最低,学生则对工作责任心评价最高,两者在操作技能、服务意识和人际能力方面评价均较高。笔者认为,学生与酒店管理者对可迁移素质与工作责任心评价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两者对管理能力和工作责任心的理解不同有关。

学生与酒店管理者的其他反馈

1.学生反馈。除评价实习效果外,部分学生对实习提出了建议,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1)实习时间安排。目前两所学校的实习时间长度均为5个月,其中南京财经大学的实习时段为7月至11月,内蒙古大学的实习时段为5月中旬至10月中旬。很多学生反映实习时间太长,感觉辛苦。另外,部分同学反映实习时段与考研、就业冲突。(2)轮岗问题。部分学生希望能在多个部门实习,增加对酒店的了解。

2.酒店管理者反馈。在对酒店管理者开展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收集了他们对学生实习其他方面的评价。被调查的酒店管理者中,大部分对学生实习情况比较满意,对很多题项的积极评价比例(不含“一般”)都不低于75%,这些题项包括学生对酒店规章制度适应能力、犯错情况、工作效率、学生口头沟通能力、与同事相处情况、对监督或管理的回应情况。但在解决问题熟练程度题项中,酒店管理者的积极评价比例为62.5%,消极评价比例为37.5%,这说明本科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针对学生提出的实习建议,笔者与酒店管理者进行了沟通。酒店管理者认为实习时间较短,一般酒店实习时间至少为6个月到1年,如果实习时间为8个月或一年,酒店一般会安排轮岗,所以实习时间短是无法安排轮岗的主要原因。部分酒店管理者反映,本科生的心理预期较高,将自己定位为管理者,但实习中往往从事一线工作,因此在实习前应转变心态。

讨论

依据效果评价,笔者认为目前的实习模式有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可迁移素质方面,虽然管理者的评价较高,但从学生所反映的轮岗问题来看,实习模式在提高学生可迁移素质(管理能力)方面作用有限。从酒店管理者的反馈来看,只有当学生实习时间超过8个月,酒店人事部门才可能考虑轮岗。因此,如果保持这种实习模式,那么实习目标一般只能定位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即使少数学生进入后场实习,如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他们管理能力的提高也是有限的,因为他们在实习过程中,仍需积累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如果高校延长学生实习时间,则会与本科培养计划冲突。综合酒店需求与高校培养计划两方面,目前的实习时间安排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其实,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因此从理论上来说,短时期的实习对管理能力的提升作用本来就是有限的。

酒店管理实习计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1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涉外星级酒店的不断扩张,不同的国际酒店管理公司例如:美国的万豪集团,英国的洲际集团,德国的凯宾斯基,法国的雅高集团等都在我国寻求商机,为不同的物业方提供管理服务。由于涉外星级酒店数量的迅速增长,造成了酒店基层管理型人才的短缺。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单位,高职院校应承担起关键的责任。而现今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存在很多不足,导致了很多学生毕业后进入酒店企业无法得心应手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在紧张激烈的竞争下,大多数学生还是选择了离开酒店行业,另投他处。然而本文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提供一个全新视角下的培养计划,望为奋斗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人士提供新思路以至于更有效地培养涉外星级酒店的基层管理人才。

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现状分析及问题

大多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是以培养具有良好的酒店服务与管理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国际视野,具备酒店服务、管理基础理论、酒店服务、管理基本技能,熟悉酒店服务与管理技术领域基本规范,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具备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一定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基本上都沿用“2+1”教育模式,即在校理论学习两年,顶岗实习八个月或一年,通过顶岗实习进行毕业设计。在校理论学习包括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所进行的实训课程。事实上,多数高职院校都有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除了毕业实习首选校外实训基地以外,在校理论学习期间也会因课程需要及酒店需要灵活安排短期顶岗实习。而现今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主要出现的问题在于四点:(1)办学模式相对单一,没有突破。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虽然设置大量的实践环节,但样式僵硬。或并不能按质按量完成。学生只是接受指导,再应付了事,而真实操作比较少,比如:酒店信息化系统软件——OPERA前台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帮助学生进行理论讲解,有条件的学校还会进行一些简单的上机操作,但到实际工作场合,学生往往还是要从头学起。(2)教学课程分配比例不均和课程安排不完善。一些课程安排在大一的时候专业课极少,大二让学生完全透不过来气,大三直接去企业实训更是疲惫。甚至一些学校在设置课程中,把传统理论研究性大学安排的高等数学硬添加到高职课程,给学生带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及学业困境。(3)缺乏合理的评估模式。大多数课程评估是以闭卷考试为最终考核,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用性极强,很多酒店日常技能工作,需要有真实的操作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作完成。而传统的理论笔试基本达不到评估目的。(4)“双证制”的培养方式与企业需求脱节,如今大多数高职院校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要考一个职业证书,例如:调酒师高级证书、高级服务员证书、茶艺师中级证书等。但是实际企业在录用员工的时候往往这些证书已经不是他们录用的资格条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有这些证书与无这些证书的员工没有任何实质区别。因此全新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模式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如不变,则会造成培养的学生无法尽快融入酒店企业,最终导致培养本质的隐性失败。

3新视角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计划创新模式

在新视角下的高职酒店培养模式的核心整体与管理实训生体制保持一致,管理实训生体制是国际化酒店管理集团的一种用人机制,通常国际化酒店管理集团会在应届本科或硕士毕业生中经面试挑选出管理实训生,该管理实训生会经过两年的轮岗培训的锻炼,在成功完成培训项目后顺利晋级经理级员工,因此管理实训生体制对于应届毕业生非常有吸引力。当然之前国际化集团酒店只会选择至少是本科应届毕业生来参与此项目,但是近些年酒店行业的人员流失率大幅提高,对于酒店来说留住人才是非常关键的,也有一些酒店和餐饮企业对高职学生提供管理实训生计划。当今大部分有酒店管理本科或硕士专业的大学是基于研究型培养方向为学生进行课程计划,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则更侧重于实践应用,这样一来这个项目应该对高职学生更有优势。如此思考,高职的三个教学年的核心培养方向应侧重在不同的技能及能力。它应以一线(员工与外部客人)+二线(员工与内部客人)+综合能力的培养模式来进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模式设计。

3.1酒店一线部门技能及能力

第一个教学年,应主要培养学生对一线部门的认知及实际操作能力。国际化五星级酒店一线部门一般分为:客务部(客房部、前厅部和康体部)、餐饮部(宴会部)。那对于第一学年的课程安排应该围绕该四个部门的技能展开。第一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一个学期初国家要求课程,应至少开设两门专业课程。例如:餐饮部模块,在一个学期中应涉及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包括餐厅服务、酒水服务和餐饮管理基础。此模块不单独开设课程,只是一个大模块课,可由不同教师来完成。课程应用双语(英语)完成授课。第一学年的实践教学环节则是培养方案的亮点,在每一学期应安排出一个半月的校内(半个月)和校外实践(一个月)。一般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都应建设了校内餐厅,校内小型酒店等设施设备。校内实践因此而变得很便利,但是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有本质的区别,校内实践不能完全实现真实销售场景,很多都在情景模拟模式下完成,则不真实。那么校外实践就凸显出其重要意义。学校应在自己的校外实训基地中精心挑选出符合要求的酒店,当然如有定向培养方案则更有优势。在第一学期就应当送学生去企业进行一个月的实习,实习内容的安排应与该学期的模块一致,例如:第一学期是餐饮模块,则学生去酒店企业也应是餐饮部的各个餐厅进行实践。一个月的实践不长,对学生来说应是一种初级认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力体会自己的兴趣点。当然有些企业不愿接受仅仅一个月的实习,但只要学校或系部有足够的资源一定可以将计划予以实践。每个学期进行一个半月的实践,则一个学年就是三个月的实践。一个月在学校,两个月在企业。这样在第一个学期可以让学生清楚了解到一线部门的运营模式,及酒店的组织结构及管理。

3.2二线部门技能及能力

第二个教学年,侧重不应该在基础实践技能,而是二线部门所需要的能力。国际化集团的酒店中二线职能部门有:市场销售部、公关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总经办、采购部、工程部、安保部等。而二线部门最需要的能力不仅仅是所谓的管理能力,而更侧重的是有效沟通能力、信息化系统及电脑办公软件的实践能力。例如:酒店人力资源部培训方向要求员工有很好的制作幻灯片、表格、统筹计划、组织协调等基础能力,当然更核心的是培训技巧。通过这些部门的任务分解,应为学生提供更为实用的专业管理课程。例如:开设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开设此课程过程中不要总是以理论学习为重点,往往太理论学生学习过程会感到枯燥,而且不能提高主动性。相反,如果开设此课程,如了解酒店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划分,那可以为学生进行很多模拟工作安排,比如安排模拟面试流程,模拟入职培训,模拟档案管理,模拟办理离职等环节,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酒店人力资源的日常工作流程是如何操作的。专业课程在第二个学年的设计应紧密结合酒店各部门的划分。第二学年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样应在校内与校外共同完成。总时长与第一学年一致。校内的部分应根据学生意向分配到不同的校内职能部门进行实践,例如:安排学生去校人事处进行见习,让学生了解学校的人事处的分支部门及日常工作安排。每个企业的人事部门分工都大同小异,实践过程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初步认知。而企业实习的短期二线部门实践则让学生了解在酒店企业的二线部门工作细分,并有横向比较。通过第二年的教学及实践,学生应该对酒店有非常充分的认知,也应该非常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样就为学生在第三学年的实习做出了充分准备。

3.3综合实践年

第三学年的学习主要是在企业进行,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应尽力为学生安排综合实习的过程,比如:五三模式,五个月在一线部门实践,三个月在二线部门实践。这样的话对于学生的发展前景有很大的帮助。当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综合实践设计的时候,不仅对一线部门有很清楚的实践体验,还对二线部门的认知要求有充分的认知。这样的话在毕业设计撰写过程中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尽量与企业进行订单班式培养,这样在安排实践的过程中就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在谈合作的过程中应针对管理实训生计划进行更完善的设计,从而使得学生的利益最大化。如此良性循环,该专业会越办越好。

4结论

当今的酒店业竞争非常激烈,在用人方面各个酒店都希望留住人才,但往往在该过程中并不尽人意,有的情况是酒店方面原因,也有员工方面的原因。那么如何能为酒店培养出优秀人才,并得以重用。本研究的培养模式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带来一个新的思路。当然此培养模式还有不足,比如如何予以实践,在学年的教学过程中的协调安排和如何提供双语教学等。望之后的研究可以对此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及探索。

作者:陈涵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餐饮管理系

参考文献:

[1]范智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4):41-43.

[2]谢春山,贾玉云.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J].旅游研究,2010(3):88-92.

[3]林增学,温卫宁.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77-80.

[4]周文哲.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教育,2012(2).

上一篇:会计助理实习计划范文 下一篇:广告实习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