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会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5 09:06:39

酒店会计论文

酒店会计论文篇1

关键词:营销理论;精品酒店;室内设计

在营销理论下,精品酒店设计人员不能单一的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而是要站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角度去设计,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体现出精品酒店室内设计的价值。精品酒店设计人员必须了解酒店的营销特点,并结合精品酒店的营销特点合理制定精品酒店室内设计方案。

一、精品酒店室内设计现状

我国开展精品酒店室内设计的时间比较短,对精品酒店室内设计的研究分析也不够深入,对精品酒店室内设计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了解精品酒店的发展历史,二是了解精品酒店的竞争优势和特点。但是,相比西方国家,我国在精品酒店室内设计方面还比较滞后,很多设计人员对精品酒店的室内设计还停留在理论上,缺乏精品酒店室内设计的实践经验。除此之外,部门设计人员对于精品酒店室内设计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导致设计人员在开展精品酒店室内设计时缺乏创新性。很多设计人员单纯的认为精品酒店室内设计必须体现出奢华的感觉,过于形式化,这与精品酒店设计理念和初衷不相符。我国很多精品酒店的室内设计都大致相同,无法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无法提出精品酒店的文化特征。在营销理论下,精品酒店必须把自身的文化特征融入到室内设计中,体现其文化价值,进而提高精品酒店的市场竞争力。

二、精品酒店的特点

1.规模小

消费者通过根据以下标准来选择精品酒店:一是地理位置,二是经营者的品味,三是服务质量,四是设计风格,五是对于消费者的关切程度。精品酒店的特征之一就是规模较小。通常情况下,精品酒店的客房数量不会超过90间,还有部分小型的精品酒店客房仅有几间,但是大多数精品酒店的客房数量在6-90之间。精品酒店规模小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受到当地地理环境的限制。很多城市的精品酒店位于城市的中央,也就是核心位置,这必定会限制精品酒店的规模。除此之外,风景区的精品酒店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风景区的精品酒店大多低矮紧凑。二是受到精品身份的限制。很多精品酒店不追求数量,而追求精致,也就是要突出精品酒店的特色,精品酒店已经成为我国酒店业内精致和高消费的代表。三是个性化服务。精品酒店的服务宗旨就是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高端服务,无微不至,关注每一位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感受,这是其他类型的酒店做不到的。虽然精品酒店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精品酒店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尽力做到完美,无论是室内设计还是服务质量。因此,精品酒店成为小部分人的追求。相比于标准酒店而言,精品酒店属于定制式服务,这也是精品酒店的特点之一。定制式服务实际上就是精品酒店会充分了解消费者的特点,比如消费者的爱好等,结合消费者的特点和实际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让消费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定制式服务并不是在消费者入住酒店后开始的,而是在消费者入住酒店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如今,人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定制精品酒店的定制式服务,让消费者在入住酒店后有一种对于自身的认同感。定制式精品酒店服务属于一对一的服务。

2.地理位置优越

精品酒店的位置都相对优越,而且精品酒店自身对于地理位置的要求也非常高,大多数精品酒店都位置城市的中心地带,也属于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也会给精品酒店带来很多商业机遇。当然,风景区的精品酒店也有自身的地域优势,优美的自然环境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有趣的体验。

3.独特性

精品酒店无论是从服务上,还是文化上都具有其独特性,这也是大众化酒店所不具备的特点。

三、精品酒店的分类

1.微型精品酒店

微型精品酒店多位于城市的中心位置,带有浓重的城市色彩,也散发着时尚的味道。微型精品酒店在室内设计上比较新颖,而且比较大胆,凸显出室内设计师新颖的设计理念。微型精品酒店比较注重私密性,从室内设计到室内家具的摆放都十分注重细节的处理,在室内颜色的搭配上也比较讲究。

2.主题型精品酒店

主题型精品酒店更加突出酒店的文化特色,主题型精品酒店的室内设计也是围绕着酒店的文化主题开展的,主题型精品酒店就好似一件艺术作品,让消费者融入其中。

3.历史型精品酒店

历史型精品酒店蕴含着深厚的国家历史文化,历史型精品酒店本身就非常具有历史代表性,比如北京的皇家园林,该精品酒店从室内设计到院舍都具有代表性,建筑物本身的年份也已经超过百年。

4.地域型精品酒店

地域型精品酒店的地理位置都比较独特,代表了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的文化习俗,地域型精品酒店的室内设计和地域特色相融合,让消费者在地域型精品酒店找到度假的感觉。

四、营销理论下精品酒店室内设计原则

1.差异性原则

在营销理论下,差异性是十分关键的,差异性也是精品酒店室内设计的关键原则,只有体现出精品酒店的差异性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体现出精品酒店的特色,而且精品酒店的室内设计必须是不能被随意复制的,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感受。

2.个性化原则

精品酒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精品酒店追求个性化,也可以让消费者充分展现自身的个性。精品酒店室内设计的个性化与时尚是不能分离的,但是精品酒店的个性化与时尚化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时尚是短时期内人们所追求的,而个性化是长久性的,也是精品酒店的文化支撑。

3.多样性原则

精品酒店的室内设计必须体现出多样性原则。在保证精品酒店室内整体性的基础上,设计人员可以让精品酒店室内充满生机,室内各空间可以相互作用,不同的功能其价值不同,带给消费者的感受也会不同。

4.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是精品酒店发展的关键保证,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保证。精品酒店的壮大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精品酒店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五、营销理论下精品酒店室内设计对策

1.全新的精品酒店室内设计理念

全新的精品酒店室内设计理念会提高精品酒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竞争力,很多精品酒店的室内设计都出自于著名的设计师,以更好的吸引消费者。在开展精品酒店室内设计之前,设计师需要明确精品酒店的室内设计主题,这也为精品酒店的营销提供了内容和方向,让精品酒店能够区别与大众性酒店。精品酒店全新的室内设计可以让人们在喧嚣的城市内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宁静,但是又不失存在感。

2.体现人文精神的精品酒店室内设计

精品酒店室内设计并不是把全部的设计理念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很多精品酒店室内设计师也会“隐藏”设计,比如很多精品酒店会把衣柜隐藏在室内空间中,这样可以让精品酒店室内空间更加简洁,消除室内所有的视觉干扰,体现出精品酒店的人文精神。

3.精致的服务

精品酒店不会在大堂中间设置服务台,而是在消费者进入酒店后,会一对一的有专人进行接待,解答疑问,而且精品酒店会为每位接待人员配制平板电脑,接待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记录消费者的需求,提高精品酒店的服务质量。

六、结语

相比西方国家,我国在精品酒店室内设计方面还比较滞后,很多设计人员对精品酒店的室内设计还停留在理论上,缺乏精品酒店室内设计的实践经验。我国很多精品酒店的室内设计都大致相同,无法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无法提出精品酒店的文化特征。在营销理论下,精品酒店的服务宗旨就是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高端服务,无微不至,关注每一位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感受,这是其他类型的酒店做不到的。相比于标准酒店而言,精品酒店属于定制式服务,这也是精品酒店的特点之一。差异性是精品酒店室内设计的关键原则,只有体现出精品酒店的差异性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体现出精品酒店的特色。虽然精品酒店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精品酒店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尽力做到完美,无论是室内设计还是服务质量。全新的精品酒店室内设计理念会提高精品酒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竞争力,很多精品酒店的室内设计都出自于著名的设计师,以更好的吸引消费者。

参考文献:

[1]杨昕.基于体验营销理论下的精品酒店室内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2]吴昕.国内精品酒店文化特色塑造的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3]李浩.基于创新理念的银座精品酒店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4.

酒店会计论文篇2

1.1毕业论文理论性太强,与工作实际结合太少

高职高专毕业论文与本科、研究生毕业设计要求不同,更加注重其实践性。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理论性内容偏多,有些文字材料甚至是教材内容的搬家,使得毕业论文学术味太浓,这和高职类毕业生培养目标是不一致的。

1.2毕业论文抄袭现象较普遍

大多数院校都将毕业论文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也是学生找工作、实习的关键时刻,好多学生工作压力大,毕业论文写作精力严重缺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到很多类似的论文资料,有些学生为了图方便,将网上获得的论文资料直接复制,严重破坏了论文撰写要求的严肃性,不能起到毕业论文对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

1.3指导教师实践经验少,论文专业化水平低

目前很多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都是从本科学校毕业再到高职院校工作,自身专业实践较少,在给学生布置论文题目时导致理论性题目多,专业性强的题目太少,论文的整体专业化水平较低。针对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撰写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更加认识到毕业设计应改革现有毕业论文这种单一化形式的现状,在毕业设计的形式与内容等方面进行创新。

2毕业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通过毕业设计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毕业设计实习报告、毕业设计作品、服务流程优化方案、营销策划方案等形式来代替毕业论文写作,更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创新的毕业设计形式改变了论文的枯燥性,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性更强,起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作用。

2.1撰写毕业设计实习报告

毕业设计实习报告是与专业紧密联系,加强校企合作,改革论文撰写途径,进行毕业设计创新的良好方式。实习报告通常是学生根据实习岗位及工作内容,结合实践过程中的实习心得体会进行写作。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学生的抄袭,与实习酒店结合紧密,更符合就业导向和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的原则。

2.2设计毕业作品

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需要,为更好检验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毕业设计可以进行作品设计,例如进行酒店主题宴会设计。主题宴会设计一般由主题宴会花台设计和菜单设计两部分构成,两个部分都必须全部完成。主题可从商务宴、寿宴、婚宴、等任选其一。首先宴会设计要利用实习酒店自身优势,凝练主题,同时要注意分析目标顾客,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顾客需求,深受顾客欢迎的主题宴会产品,主题宴会设计要融入现代服务理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好花台、餐具、桌椅等,要求所有设备设施要与主题一致,注意整体的协调性。菜单也是宴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菜品名称要体现宴会主题,要注意菜品的营养均衡,菜肴的品种搭配,结构合理。学生可以自己完成,也可分组完成体现工作的协作性,要求学生形成文字说明材料并利用PPT进行宴会设计的总体展示。

2.3撰写服务流程优化方案

学生结合实习酒店自身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酒店服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优化服务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服务流程优化方案应以宾客为导向,体现整体服务的思路,例如有的酒店在客房服务流程的设计中,专业化分工过细,造成客房业务被分割成很多部分,由几个部门分别运作,人为地破坏了对客服务的连贯性,造成了部门间工作效率低,完成一件工作常常要经过许多部门协调配合,否则就不能正常完成,客房的工作人员多是招聘一些中年妇女,这些员工流失率较高,员工培训与管理的难度很大。学生针对酒店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写出服务流程优化方案,对客房部的一些部门进行整合,提高员工待遇,组织机构扁平化运作等等,这些服务服务流程优化的措施对加强酒店管理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4撰写营销策划方案

酒店营销策划方案是酒店在市场销售和服务之前,为使销售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各种销售促进活动的整体性策划。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分析营销策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制定系统的营销计划及实施方案,及时评估营销效果,帮助酒店规避风险、获取更大的效益。例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制定圣诞节营销策划方案,确定营销策划主题,明确市场定位、制定产品价格、选择营销渠道、设计促销方式等,帮助酒店增加客源,提高经济效益。

3毕业设计创新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3.1选题要结合工作酒店实际及岗位需要

不论采用哪种毕业设计形式,题目的选取一定都要结合实习酒店的工作情况,结合自己的岗位去写,有些题目可以和酒店经营管理人员结合共同拟定,这样更加具有针对性,毕业设计内容可以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

3.2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考核

在毕业设计考核方面,应该改革传统评价方式,由实习酒店兼职教师和论文指导老师共同对学生毕业设计进行考核,并分别按照一定比例加权平均得出最后的总评成绩。这种评价方式能将学生毕业设计成果、实习任务、岗位工作内容等有效结合起来,特别是实习单位酒店兼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酒店兼职教师对学生实习酒店情况非常了解,他们可以结合实际对学生毕业设计给出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

3.3毕业设计答辩环节不可避免

答辩是毕业设计环节的重要内容,通过答辩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答辩过程要求学生要进行PPt展示,展示内容要有条理性,有些内容要图文并茂,要形象生动,有一定说服力。酒店管理专业通过对毕业设计的创新,可以使学生充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发挥创造性和能动性,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酒店会计论文篇3

关键词:酒店管理;课程体系;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239-02

随着酒店行业的迅速发展和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给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各地高职酒店管理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从力度上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从水平上看,课程体系水平不断提升,从课程结构上看,课程体系结构不断优化。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更加系统化,许多高职院根据本身特点制定校本教材,实训材料和相应的习题、案例及解答。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也应有清楚的认识。如,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水平偏低,远远滞后于酒店行业发展,课程设计不够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等现状。

第一,课程体系仍沿袭本科院校,设计并未真正实现与行业接轨。如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标志,尤其是以高操作性著称的酒店管理专业,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声称自己的课程体系是与企业合作的改革模式。而实际上目前,中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依旧沿袭了本科院校的传统分类,即可分为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这样的课程体系应用在高职酒店管理这种学制短、实践性强的专业中,显然不合理。加之对人才需求调研不够深入,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着盲目性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有的课程设计时,虽考虑到与企业合作,但合作水平较低,学校与企业分工不合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校受教育理论、资金投入和师资队伍等因素的影响,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和理念无法跟上酒店业快速发展的步伐。缺乏企业的有效的参与、先进的实训设备和实训教师,也使酒店管理课程体系设计无法真正实现与行业接轨。这种现象的结果是产生了无法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向沟通,课程全系实施效果无从反馈,制约了课程建设的协调发展,课程设置过于片面,目标定位过于空泛,没有认真考虑市场实际需求,目标调整跟不上时代步伐等问题。如近两三年,星级酒店的住宿业的发展,客房急需大量人才,而大多数酒店仍将前厅和餐饮作为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内容。

第二,课程设置不够细致,传统课程多,创新课程少,缺乏专业特色。由于历史和学科体系分类等原因,酒店管理属于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没有独立的学科分类。因此,课程设计中夹杂着大量管理类、会计类等课程。具体说来,现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大致包括以下几类。英语类:大学英语、酒店英语;会计类:酒店会计,酒店财务管理;礼仪类:中外礼仪、社交礼仪;管理类:现代宾馆管理、市场营销和管理学等。专业课类:餐饮运行与管理、前厅运行与管理、客房管理与服务、康乐管理与服务、会展管理与服务。其他:普通话的训练,食品营养与卫生、形体训练、计算机文化与应用、酒店心理学、酒店法规等。这些课程割裂了酒店管理专业的主干内容,忽视一些岗位需要,缺乏专业特色。有些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未从旅游专业彻底分离出来,课程设置与旅游专业课程有很多雷同,如许多学校将导游业务、旅行社管理等导游类课程加入酒店管理课程体系,严重影响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效果。

基于涉外酒店对酒店管理人才英语要求不断提高,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都开设了酒店英语课程。但酒店英语没有真正成为职业技能课,无法满足酒店行业对英语的需求。在酒店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是断章取义加强学生酒店岗位服务情境的英语语言教学,而忽视了对酒店文化的渗透、中高层管理人员英语应用能力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注重课文,忽视了练习和实际情况的模拟,只重口语,忽视听力。酒店英语翻译课程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未曾见到。同时,由于国家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酒店英语资格认证等因素制约,致使酒店英语课程缺乏系统建设,没有形成从初级到高级的学习体系。

第三,课程体系设计中,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不合理。目前高职院酒店管理培养模式主要有:“订单式”模式、“2+1”模式、“学工交替”模式、“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教育模式、“双定生”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模式、“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和以“企业为主”合作办学模式等[1]。依据这些模式进行的课程体系设计,虽加入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比例,但与理论课分配并不合理。以2+1模式为例,此模式意味着在校学习两年后,进入企业实习一年。学生在校两年课程,学习理论时对实践根本不了解,没有实践背景和经验,学习理论的目的性、针对性、动机性不强,而且知行脱节,前学后忘,亦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酒店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练习操作。在一年中的实习中,虽有实践,但理论知识的不足又使得学生在企业的发展受限。种种短板皆由课程体系设计过于死板,理论学习和实习时间不够灵活,片面强调按计划设置造成。

此外,课程设置重复较多,追求面面俱到。必修课多,选修课程少,难以形成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选择爱好和职业发展方向。课程结构失衡,课程设置不切合实际,公共课与专业课结合不紧密,较少针对酒店行业所需设计课程。许多课程名称花俏,但课程内空大同小异,课程性质混淆,理论与实践课未能有效分开,理论知识更新慢,实践操作标准化不强。实用的、有针对性的和考验学生综合分析应用课程少,实践课教学模式不规范,内容随意性,理论与实践不同步,实践内容重复的现象也屡有发生。

第四,课程体系缺乏调节系统。许多学校课程体系常年不变,面对每年不同的学情,尤其是“90后”学生个性特点,如思想前卫、个性鲜明独特、热衷网络、思维灵活,但缺乏意志力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仍采用传统的教学体系模式,缺乏弹性有效的应变课程机制,从而影响了专业的教学效果。面对酒店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管理型、高级技能型、营销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缺乏灵活的课程调节机制。僵化的课程体系设计,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教育需求的选择,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专业能力,管理能力、职业道德、学生意志,品格的锻炼和培养,使学生在两年的学习后无法适应企业工作环境。课程体系稳定性和渐进性缺失也是酒店管理课程体系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心血来潮和“即兴创作”和一窝蜂的“盲目随从”使得模块、项目等课程结构泛滥,以工作和任务为导向的宗旨流于形式。有些学校在目光短浅的“实用主义”和利益驱使下,针对某个实习单位的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从而忽视了学生的长期发展和酒店行业的整体需求。

综上所述,现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仍存着较多的缺点和不足。因此,需要相关教育人员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长期不懈地坚持努力。

参考文献:

酒店会计论文篇4

论文摘要:本文试图从发展的角度去探讨未来星级酒店设计趋向, 以人性化的设计、生态价值观、寻求地域文化与国际审美情趣等设计理念为依托, 力求展现“可持续发展”星级酒店的空间构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装饰业是从涉外星级酒店起步并随之发展的。酒店的建筑与室内设计则从一个侧面折射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反映着我国装饰设计思潮的转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表明,星级酒店的设计是一项动态、可持续的设计学科。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客源的调整,特别是酒店业主的变更以及管理模式的变化,必将对星级酒店的设计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另外,大量酒店都面临着周期性的更新改造,因此酒店的设计,应从更为综合、科学的角度,依据更为细化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在设计观念、理论基础、方法原理、技术手段等各方面探索出新的变革。

一、星级酒店设计的动态趋向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酒店的设计因经济环境、客源结构、管理制度等的转变而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呈现了动态化、可持续的发展趋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设计理念的变化

酒店社会形象由注重标志性而趋向社会服务性,其空间组织由封闭型趋向开放型,服务项目由综合性趋向特色与个性。装修风格由单一趋向多元化,由只注重社会效益趋向更注重经济效益。

(二)服务项目的变化

1.客房

作为酒店主要服务项目之一的客房,其类别由过去双人标准型客房为主趋向由含有单床间,双床间、灵活的三床间、商务套房等多元型客房组成,客房平面形状,面积大小也更趋多样化。

2.餐饮空间

餐饮空间是酒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酒店变化最大的项目。过去酒店餐饮主要以住店客人为主,并较多的考虑“涉外”因素,普遍要求咖啡厅、正式西餐厅,封闭式酒吧等设置,因此,脱离了中国日益开放的国情,影响酒店餐饮经济效益。

(三)服务功能的变化

星级酒店已脱离过去仅仅“涉外”的封闭状态,而面向全社会,其服务功能呈社会化、大众化的趋向,酒店餐饮、通讯录 健休闲、娱乐购物等都有市民参加,市民的婚庆、高考、会友等光顾酒店客房也是常事,而酒店客人也常依托社会设施进行多样化消费,使之得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另外,由于酒店客源结构的变化,不同客源需求不同层次的市场,要求市场定位和分工更加细化,使其服务功能更加专业化,服务功能多层次化。

二、星级酒店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人性化的设计准则是星级酒店设计的主要方向

酒店是当地社会和商业人士聚集的场所,表现地位,显示财富。在大量高档材料的堆砌之下,装修的豪华掩盖了对消费者身心的关注与呵护。随着社会的和谐发展,这种浮躁逐渐被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所代替,并势必成为星级酒店动态化设计的主要方向。因此,酒店设计应为“舒适性设计”,满足客人的精神追求,营造更为温馨的环境氛围,满足人们求新、求异、求 变的本性;摈弃繁琐奢华、彰显财富的设计手法,体现文化内涵,以更亲近自然的设计语汇体现设计文化,反映创新意识。

(二)体现生态价值观是酒店动态化设计的技术准则

酒店设计认真实行绿色设计的原则。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内不可再生资源建立循环资源系统,积极利用再生资源,充分利用自然光、太阳能,积极组织被动式的自然通风,节约能源,加强天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积极开发和使用真正环保型的装饰材料。

(三)追求全新的时代气息是酒店设计的生命力

概念是设计的原动力。时尚的设计则反映出时代气息。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为设计行业追求全新的时代气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语汇;木材、石材等天然材料继续运用反映着人类追寻渊源,亲近自然的情怀,金属和玻璃等富有时代特点的新材料,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时代情趣,也传递着豪华、稳定、气派、永恒。

当今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善着全人类的生活模式,而酒店设计中智能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室内环境的整体品质。

(四)寻求地域文化与国际审美情趣的有机结合是酒店设计的文化取向

酒店设计既是一项建筑活动,又以酒店形象反映一种文化气量。由于其存在于某一地域环境之中,主要服务于某一人类群体而呈现其地域性。设计中容入地域文化,追求个性化理念,彰显独特风格是做好酒店动态化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高星级酒店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服务空间,在面向世界的社会环境中,建筑文化的外来元素逐渐渗透于传统文化内涵之中,并与其重新整合形成相对统一的国际审情趣;高星级酒店室内设计是最能反映和代表当地潮流的一个领域,也成为时尚性的重要载体。

三、星级酒店设计的技术措施

(一)将星级酒店融入城市聚居的大环境

建筑学科涵盖了城乡规划、建筑设计、景观环境规划、室内设计等诸方面,是研究人类聚居环境的综合性学科。星级旅游酒店的动态设计需要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相结合,更需要立足于建筑学科进行分析与综合相结合。要做好酒店的动态设计,需在更为宏观的角度上去深入了解酒店所在城市的聚居总体环境,去研究酒店在这总体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将来发展趋向,这是做好的酒店动态设计的关键。

(二)在星级酒店设计中引入“城市广场”的理念

追溯人类城市建设发展史,“城市广场”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今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使功能综合,设施齐全的酒店越来越成为城市生活的组成部分,酒店客人消费的多元化依托于社会环境的支撑,而酒店经营者也希望借助社会消费来提升酒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酒店设计的空间安排与人流组织上引入“城市广场”的理念;在保证酒店客人活动相对独立的同时,公共活动空间向社会开放,组口血未干社会人流便捷地到达各个服务项目。另外酒店作业城市广场,应注重与城市大环境的“衔接点”与“绵延带”的处理。酒店的各种动线的出入口即是与城市环境的“衔接点”,而人们视觉上,心理上与城市空间的交流面即是“绵延带”。

(三)组织“可持续发展”星级酒店的空间构架

酒店会计论文篇5

随着酒店行业的迅速发展和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给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各地高职酒店管理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从力度上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从水平上看,课程体系水平不断提升,从课程结构上看,课程体系结构不断优化。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更加系统化,许多高职院根据本身特点制定校本教材,实训材料和相应的习题、案例及解答。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也应有清楚的认识。如,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水平偏低,远远滞后于酒店行业发展,课程设计不够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等现状。

第一,课程体系仍沿袭本科院校,设计并未真正实现与行业接轨。如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标志,尤其是以高操作性著称的酒店管理专业,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声称自己的课程体系是与企业合作的改革模式。而实际上目前,中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依旧沿袭了本科院校的传统分类,即可分为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这样的课程体系应用在高职酒店管理这种学制短、实践性强的专业中,显然不合理。加之对人才需求调研不够深入,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着盲目性和脱离实际的倾向。有的课程设计时,虽考虑到与企业合作,但合作水平较低,学校与企业分工不合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校受教育理论、资金投入和师资队伍等因素的影响,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和理念无法跟上酒店业快速发展的步伐。缺乏企业的有效的参与、先进的实训设备和实训教师,也使酒店管理课程体系设计无法真正实现与行业接轨。这种现象的结果是产生了无法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向沟通,课程全系实施效果无从反馈,制约了课程建设的协调发展,课程设置过于片面,目标定位过于空泛,没有认真考虑市场实际需求,目标调整跟不上时代步伐等问题。如近两三年,星级酒店的住宿业的发展,客房急需大量人才,而大多数酒店仍将前厅和餐饮作为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内容。

第二,课程设置不够细致,传统课程多,创新课程少,缺乏专业特色。由于历史和学科体系分类等原因,酒店管理属于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没有独立的学科分类。因此,课程设计中夹杂着大量管理类、会计类等课程。具体说来,现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大致包括以下几类。英语类:大学英语、酒店英语;会计类:酒店会计,酒店财务管理;礼仪类:中外礼仪、社交礼仪;管理类:现代宾馆管理、市场营销和管理学等。专业课类:餐饮运行与管理、前厅运行与管理、客房管理与服务、康乐管理与服务、会展管理与服务。其他:普通话的训练,食品营养与卫生、形体训练、计算机文化与应用、酒店心理学、酒店法规等。这些课程割裂了酒店管理专业的主干内容,忽视一些岗位需要,缺乏专业特色。有些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未从旅游专业彻底分离出来,课程设置与旅游专业课程有很多雷同,如许多学校将导游业务、旅行社管理等导游类课程加入酒店管理课程体系,严重影响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效果。

基于涉外酒店对酒店管理人才英语要求不断提高,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都开设了酒店英语课程。但酒店英语没有真正成为职业技能课,无法满足酒店行业对英语的需求。在酒店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是断章取义加强学生酒店岗位服务情境的英语语言教学,而忽视了对酒店文化的渗透、中高层管理人员英语应用能力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注重课文,忽视了练习和实际情况的模拟,只重口语,忽视听力。酒店英语翻译课程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未曾见到。同时,由于国家尚未出台全国统一的酒店英语资格认证等因素制约,致使酒店英语课程缺乏系统建设,没有形成从初级到高级的学习体系。

第三,课程体系设计中,理论与实践课程设计不合理。目前高职院酒店管理培养模式主要有:“订单式”模式、“2+1”模式、“学工交替”模式、“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教育模式、“双定生”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模式、“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和以“企业为主”合作办学模式等[1]。依据这些模式进行的课程体系设计,虽加入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比例,但与理论课分配并不合理。以2+1模式为例,此模式意味着在校学习两年后,进入企业实习一年。学生在校两年课程,学习理论时对实践根本不了解,没有实践背景和经验,学习理论的目的性、针对性、动机性不强,而且知行脱节,前学后忘,亦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酒店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练习操作。在一年中的实习中,虽有实践,但理论知识的不足又使得学生在企业的发展受限。种种短板皆由课程体系设计过于死板,理论学习和实习时间不够灵活,片面强调按计划设置造成。

此外,课程设置重复较多,追求面面俱到。必修课多,选修课程少,难以形成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选择爱好和职业发展方向。课程结构失衡,课程设置不切合实际,公共课与专业课结合不紧密,较少针对酒店行业所需设计课程。许多课程名称花俏,但课程内空大同小异,课程性质混淆,理论与实践课未能有效分开,理论知识更新慢,实践操作标准化不强。实用的、有针对性的和考验学生综合分析应用课程少,实践课教学模式不规范,内容随意性,理论与实践不同步,实践内容重复的现象也屡有发生。

第四,课程体系缺乏调节系统。许多学校课程体系常年不变,面对每年不同的学情,尤其是“90后”学生个性特点,如思想前卫、个性鲜明独特、热衷网络、思维灵活,但缺乏意志力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仍采用传统的教学体系模式,缺乏弹性有效的应变课程机制,从而影响了专业的教学效果。面对酒店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管理型、高级技能型、营销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缺乏灵活的课程调节机制。僵化的课程体系设计,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教育需求的选择,过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专业能力,管理能力、职业道德、学生意志,品格的锻炼和培养,使学生在两年的学习后无法适应企业工作环境。课程体系稳定性和渐进性缺失也是酒店管理课程体系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心血来潮和“即兴创作”和一窝蜂的“盲目随从”使得模块、项目等课程结构泛滥,以工作和任务为导向的宗旨流于形式。有些学校在目光短浅的“实用主义”和利益驱使下,针对某个实习单位的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从而忽视了学生的长期发展和酒店行业的整体需求。

酒店会计论文篇6

关键词:跨文化管理;酒店业;经营管理;品牌

一、研究背景

酒店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是旅游业经营和创造经济价值的重要构成部分。与此同时,酒店又是各种文化要素汇集、碰撞、影响、交融的重要场所。酒店经营管理的真正内核事实上也是文化。文化问题是酒店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

中国酒店业经历了风风雨雨30年,走过了起步、量的扩张、粗放经营的初期阶段,正在实现创建品牌的质的提升。酒店高层管理人员逐步认识到品牌创建在树立形象、开拓市场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中的重要作用,纷纷付诸行动:有的在谋求加入国际著名酒店联号,有的在谋求创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品牌。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酒店业经营管理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正在融入国际酒店业大家庭。越来越多的跨国酒店公司进入中国,而中国的酒店业也在不断地走出国门,尝试跨国经营。中国酒店业的国际化一方面会带来各种发展机会,但另一方面也会使我们面临国际化中不可避免的各种风险。

在旅游学术界,与酒店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也产生了质的提升和飞跃,研究主题、研究水平、研究的国际化程度等各方面都在体现这一提升。例如,2008年以来在广州、深圳等地由旅游学术界和实业界共同举行的提升酒店经营管理和创建酒店品牌方面的几次国际研讨会就是典型的例证。

认真研究和探讨中国酒店业在经营管理提升和品牌创建方面的文化问题,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无疑具有明显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中国酒店业经营管理和品牌创建中面临的文化问题

问题一:跨国酒店公司一方面对投资东道国和整个国际酒店业的发展,对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管理手段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另一方面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以至政治等各领域也在产生一系列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如何用好跨国酒店公司这把双刃剑,就成了摆在投资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前的一项严峻课题。

问题二:现代科技,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国际酒店业经营管理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现代技术也提高了酒店业国际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强度和速度。互联网实现了酒店客房预订的全球化,可以使一项最新研发的先进管理技术传遍每一家酒店,但也可以使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渗透到全球每一个角落。

问题三:酒店业经营管理的全球一体化和酒店企业文化的多样化如何同时发展的问题。一方面,国际酒店联号在全球各成员酒店使用统一的商标、统一的器具,执行统一的服务标准、统一的财务制度,遵守统一的运营规则;但另一方面,各地的成员酒店又在体现自己独特的风格。目前,中国正有越来越多的酒店加入世界著名酒店联号。如何做到一方面身为该联号的成员,另一方面又体现出独树一帜的中国文化特色?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文化一方面是酒店重要的无形资产,是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但另一方面,酒店经营管理中出现的社会文化问题也越发凸显,可以认为已经到了不容低估的程度。

问题四:酒店业是中国最早与国际接轨,最早接受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的行业,但是中外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在管理哲学、管理理念、管理思路、管理制度建设和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和摩擦却始终未能有效地解决。这在人治思想和法治思想的差异,注重群体作用和注重个人作用的差异,对解决矛盾冲突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等方面都能找到足够的例证。

问题五:随着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各大型跨国酒店公司纷纷看好中国市场,来华投资。他们能否有效地融入中国的文化环境,站稳脚跟?中国酒店业如何有效地与他们合作?与此同时,他们带来的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要素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对中国会构成哪些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我们能否有效地应对这些影响?

问题六:随着中国酒店业的强大,也会不断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我们同样也会遇到与投资东道国文化的差异、冲突、沟通与融合问题。中国的跨国酒店公司同样面临在投资东道国能否站稳脚跟,能否有效经营的问题。

问题七:中国酒店业正在努力创建自己的品牌,品牌的核心是文化。响亮的酒店品牌是各种优秀文化要素的结晶,而制成这种结晶的关键技术就是跨文化管理研究。因此,对跨文化管理研究在酒店经营管理提升和品牌创建中的应用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三、跨文化管理研究在酒店业经营管理提升和品牌创建中的应用

在酒店业的跨文化管理研究中,有两个起到支柱和核心指导作用的理论基础,这就是旅游学基础理论和旅游人类学理论。跨文化管理研究分为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旅游活动运行中文化现象和文化问题的发生及发展规律、主人和客人的不同文化在行为、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体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冲突及其规律;应用研究是在上述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对酒店业经营管理和品牌创建中各种文化问题的解决对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跨文化管理研究能够实质性地提升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实事求是地讲,中国酒店业的从业人员,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为了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始终在做着不懈的努力。从管理制度制定到服务动作设计,从经营战略构思到岗位应知应会,从学习北京建国饭店到突出自身特色,从加入国际酒店联号到创建民族品牌,能想到的全想到了,一些酒店的总经理真可谓绞尽脑汁。但是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这些措施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服务质量”是中国旅游业和酒店业喊了30年的口号,但服务质量却始终没能实质性地改观。究其原因,这些旨在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措施陷入了3个误区:一是就事论事,治标不治本:二是盲目照搬仿效,与本酒店实际情况不符;三是着眼点始终局限于经济方面。

事实表明,在很多情况下,服务和经营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并不在经济方面而是在文化方面。服务的对象是人,管理从实质上说也是驾御人际关系,而人是文化的载体。酒店的客人和跨国酒店公 司的员工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使他们表现出迥然不同的行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客人对酒店服务有不同的要求,来自不同国家的酒店员工自然会有不同的工作表现。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服务和管理的核心是文化,而跨文化管理研究成果正好能够有效地解决酒店经营管理和服务中主人和客人之间,以及来自不同国家的员工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问题。应当使我们的员工和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酒店的高级经理掌握跨文化管理的知识和理论,并且将其转化为实际能力,在酒店运作中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从根本上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2、跨文化管理研究能够有效地促进酒店经营管理的国际合作

改革开放以后,酒店业是中国最先与国际接轨、最先利用外资、最先实行国际合作和接受外国管理的行业。我们在这方面受益匪浅。但是30年来,始终有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这就是在酒店的国际合作中经常是难以合拍,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障碍。经常会有一些中外合资酒店的双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不欢而散,经常会有一些国际酒店联号的外方经理与中方人员发生冲突。也经常会有一些外国酒店公司的管理制度在中国酒店的员工中遭遇无声的抵抗。

这种无形的障碍就是文化障碍。在酒店业经营管理的国际合作中,中外双方的文化是有着明显差异的。文化差异具有两面性:如果处理得当,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可以形成一种融各方优点和精华的新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双方的合作。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形成文化冲突,最终很可能使合作归于失败。

跨文化管理研究能够有效地解决酒店经营管理的国际合作中中外双方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问题。利用跨文化管理的相关理论,可以有效地鉴别合作各方所属的文化类型、文化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文化差异的性质和程度,探寻导致文化冲突的原因,巧妙地设计防止或解决文化冲突的对策。利用跨文化管理的研究成果可以使我们将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精华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生成一种全新的酒店管理文化,促进酒店经营管理的国际合作。

3、跨文化管理研究能够优化酒店产品营销

根据市场营销学的原理,每一种产品都有其特定的市场,特定的顾客群体。企图用一种所谓通用的产品去满足所有的顾客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为此要进行市场细分。

中国酒店业在市场营销和市场细分方面曾做了大量工作,我们也在探讨不同类型客人的不同需求,力争提供适销对路的酒店产品。但是在以往的酒店产品营销中,我们经常是仅注意到或仅能理解表面现象,而没能有效地看到顾客不同需求的实质。例如,酒店的餐厅可能知道某些国家、某些民族人民或某些宗教信众的饮食偏好或饮食禁忌但不知原因何在。酒店的客房可能一般性地知道西方人的作息时间和用房习惯与中国人不同,但不知道同属西方的欧美各国在这些方面也是有区别的。酒店经理可能一般性地知道西方客人对个人私事,尤其是个人隐私都比较看重,但却不知道同属西方的德国人和美国人对个人空间的确定范围有明显的不同。正因为如此,我们的酒店服务工作总是出差错。

跨文化管理研究可以使酒店的经营管理人员在酒店产品营销中逐步学会将文化作为市场细分的一个重要标准。逐步掌握不同文化、不同亚文化的顾客群在消费行为、消费习惯、产品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差异及其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根源。由于这种掌握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因此,酒店人员能够根据客人所属的国家、民族、社会阶层、职业推断出客人的行为模式和对产品的需求,从而能够有效地针对来自不同文化、不同亚文化的顾客,有的放矢地开发和提供客人愿意接受的酒店产品。

4、跨文化管理研究在酒店硬件设施建设中的应用

硬件设施是酒店向客人提供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酒店业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真正是付出了大量心血。大楼一座高似一座,设备一家比一家精良,内装修一处比一处豪华。甚至在官方的星级酒店评定标准中也将硬件设施作为首要标准。有些外国游客和业界同行惊叹:中国不少酒店在豪华程度上已经远远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

然而,上述行为又未免陷入了误区。根本的问题是我们过分看重了酒店有形的硬件,却忽视了客人需求的文化差异,也忽视了作为酒店硬件设施灵魂的文化内核。正确的做法是:大到整个酒店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小到一间客房或餐厅的陈设布置,都应重视客人的文化差异。尽可能经过适当调整满足不同文化背景客人的需求,至少不能违犯客人的文化禁忌。然而更重要的是利用文化差异的吸引力来建设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酒店。跨文化管理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用于指导酒店硬件设施的建设。当然,这里可能同时会用到建筑心理学、建筑美学、建筑艺术以至宗教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原理。

5、跨文化管理研究提高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随着酒店经营的不断国际化,跨国人力资源管理越发成为酒店人力资源总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了。总体上看,跨国公司的外派经理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文化差异的态度曾经历过3个阶段:早期是惧怕阶段,认为是跨国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文化差异是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谈之色变。其后,随着经验的积累,进入可驾御阶段,他们逐渐感到可以采取某些手段,有效地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管理难题。跨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跨国经营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断扩大,随着先进管理理论的传播和应用,他们对多元文化人力资源进入追求阶段,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是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中国酒店业的高管人员,特别是人力资源总监或总经理也必须学会应用跨文化管理研究的成果于自己的业务运作中。无论是国内酒店聘用外国员工还是中国酒店经理派驻国外经营,都会越来越多地面临跨国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跨文化管理的理论知识,研究来自不同国家员工各自的文化背景,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员工的行为特征和可能的工作表现,努力发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的优势和劣势、强项和弱项,努力建设多元文化经营管理团队和工作团队,创造特色管理文化,提升酒店的经营管理效率。

6、以跨文化管理研究成果指导特色项目的设计运作

近10年来,国内一些酒店纷纷在设计和创办主题酒店、主题餐厅、主题活动等特色项目,例如健康主题酒店、科技主题酒店、茶文化主题酒店等不一而足。创办者旨在通过这些特色活动吸引顾客,同时创建自己的品牌。在主题酒店的经营实践和理论探讨中不乏成功的例证。例如,田玉堂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尝试运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创建不同类型的主题酒店,先后撰写了《21世纪瑞海姆国际旅游度假村经营模式》、《度假村的理念与操作实务》、《温泉文化:主题酒店操作实务》等专著。魏小安也出版了《主题酒店》等专著和论文。

各类主题酒店、主题餐厅、主题活动的灵魂都是特色文化。但是以往的失误在于我们对文化的理解过于泛化,似乎什么都可以冠以“文化”,似乎只要与“文化”沾边,贴上“文化”的标签就准能成功。事实上文化人类学理论对文化的概念和层次早已有非常清楚的论述。文化的核心是它的精神层而非器物层。各类主题酒店、主题餐厅、主题活动真正要宣传的,并通过这种宣传吸引顾客的是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意识形态。跨文化管理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此类活动的创办者看到问题的实质和精髓,抓住活动的灵魂,利用文化差异理论、文化传播理论、文化涵化理论指导项目的设计和运作。

7、跨文化管理研究在酒店对外投资中的应用

随着酒店业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和中国酒店业的不断强大,中国的酒店经营管理者正在不断地走出国门,寻求海外发展的机会,寻求建立自己的跨国酒店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的成果可以帮助我们的酒店经理人尽量少走前人走过的弯路,较为顺利地实现跨国投资经营的目标。

首先,在投资东道国考察、筛选和确定各环节中,应将文化调研作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利用跨文化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对计划中的投资东道国作文化类型识别,根据这些国家的文化类型判断其普通国民,特别是我们的主要业务交往对象的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并据此推断出其思想和行为模式。尤其要注意分析投资东道国和中国文化差异的主要方面。通过这种鉴别和分析,预测在该国的投资经营前景。

第二,我们需要对外派的酒店经理人进行跨文化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理论的系统培训,使他们在投资东道国缩短文化冲击的适应过程,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第三,外派的酒店经理人应当利用所掌握的跨文化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不仅要尽快适应异文化环境下开展业务,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驾御文化差异,解决文化冲突的能力,将多元文化化作一种资源,将本国文化和投资东道国文化之精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自己的经营管理特色和品牌。

8、以跨文化管理理论指导酒店的品牌创建

酒店品牌响亮的基础是优质、特色以及声誉的强大影响,体现在酒店的管理哲学、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产品和服务等各主要方面。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是文化力。

我们可以运用跨文化管理研究成果,促成中华文明和其他各种不同文化中优秀要素的有机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管理哲学、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我们也可以运用跨文化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理论,为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亚文化背景的客人提供他们欣然接受的酒店产品,这些高附加值的产品会在顾客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还可以将中国特色的酒店建筑艺术、店内装饰、服务风格和西方的现代管理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游客既能深刻领会中国文化特点,又能满足其卫生、方便、效率等方面的要求。即使作为国际酒店联号的成员酒店,也不影响中国文化特色的体现。

酒店会计论文篇7

XXX大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 目:某五星级酒店设计

分 院: 土木建筑学院

专 业: 建筑学

班 级: 2010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

一、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选题依据: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在建五星级酒店最多的国家,近年来,中国五星级酒店整体规模实现了快速的增长,行业发展水平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行业整体发展的不均衡性也日渐显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者需求和投资者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五星级酒店评价标准持续提高,各地五星级酒店在设施设备、产品功能方面的发展进步明显。

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良好趋势的预期,无论是国内资本还是国外资本,对中国五星级酒店市场的投资将保持长期的增长,但投资将更趋理性,且投资区域范围更广、投资合作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中西部地区将成为未来五星级酒店增长的新热点。同时,随着投资者恒业投资经验的不断丰富,对酒店管理和品牌的要求也也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国际酒店集团在未来中国五星级酒店的发展中仍将处于领先优势,尤其是在其重点发展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和一线城市。国内酒店集团仍将保持在二三线城市的拓展势头,并在各自传统的地区市场进一步巩固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商务、度假、旅游等活动使我国城市酒店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代星级酒店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和对外窗口,其酒店形象和服务水平都从侧面反映出这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特质。因此,现代星级酒店建筑设计不仅要注重建筑外形的气质塑造, 还应致力于其良好的内在功能品质及酒店文化性与异质性的挖掘。

在此背景下,我选择这一课题设计,一来可以顺应现在社会的发展,二来因为星级酒店设计可作为一个地区的地标性建筑,故可锻炼自己更加谨慎、全面的统筹功能、空间、造型、交通等的关系,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

2、意义:

这次的酒店设计可以让我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联系,通过这次酒店设计强化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自己的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能力,一定的方案比较、论证的能力,一定的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掌握资料的收集好分析、相关规范的选择和运用;掌握设计方案的

选择、成果图的绘制遗迹设计文本年的编制全过程。另外对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工作做好技术储备,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酒店设计是一个多元化设计,所以也是锻炼我们能力的一个很好机会,在此中学亦到很多课堂没有的东西,这也是为我们马上面向社会做一个铺垫。让我能在毕业之际把以前所学更加巩固,查缺补漏。

二、国内外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1.国内外概况

旅游和商务活动自古有之,饭店餐馆就应运而生。相传欧洲最初的食宿设施始于古罗马时期,其发展进程经历了所谓古代客栈时期、大饭店时期、商业饭店时期等阶段,其间几经波则起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各地随着经济形式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进入了新型饭店时期,并逐步形成了庞大独立的饭店行业[1]。

酒店从最初的客栈、驿站开始,已经有近千年的发展历史。进入21世纪,频繁的商务活动和旅游度假,促使世界的酒店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酒店建筑,特别是大型酒店建筑,从来就是城市形象中的焦点,也是城市社会文化活动的延伸。在任何一个城市或景区中,酒店建筑都是当地地域文化、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一种标志[2]。

酒店设计是一个综合的专业体系,包括:酒店整体规划、单体建筑设计、室内装饰设计、酒店形象识别、酒店设备和用品设计、酒店发展趋势研究等内容【2】。

回顾中国的酒店设计,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3]:

第一阶段,即八十年代初,我国大量建造商业性酒店,国内设计师处于模仿和实习期,开始将国外设计师在国外项目的设计手法移植到国内设计其他项目,该阶段国外的设计师基本垄断了国内高星级酒店的设计;

第二阶段,九十年代至二十年代末,部分国内设计师开始设计高星级酒店,并出现了酒店设计国内外合作的局面;

第三阶段,进入二十一世纪,境内设计力量崛起,我国设计师已经承担外资高星级酒店的部分方案设计,中国五星级酒店的施工基本由国内企业完成,质量不仅可以和国际水准接轨,还形成了相对规范的专业技术[3]。

当代酒店设计受信息网络及传媒影响,设计文化成为共享的世界文化,它所表达的形式受日益复杂的顾客群体需求的不断变化,加入文化主题风格化、个性化的酒店成为主流,设计师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和个人全面素养的提高,是推动酒店设计的必要历程[4]。

2.发展趋势

星级酒店近年发展极其迅猛,其设计发展趋势备受大家的关注。近期纽约、巴黎、香港、上海等国际性大城市不断涌出极具代表性的五星级酒店,引领了现阶段的设计潮流。如今的酒店设计不再是单一的要求豪华、,更多地注入多元化、个性化等因素。

过去的五星级酒店设计,更多是要求呈现一种奢华及气派,无过多文化气息的营造,或忽视了客户的心理需求。而如今的设计趋势不再以豪华来评估其等级,人们要求的将是集吃、住、会议、娱乐、休闲等功能于壹体的全方位的、复合型的酒店设计,更能站在生活的角度,将设计人性化。

从人性角度出发的同时,体现设计的文化特征是当今星级酒店体现其个性化的重点。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采用其特有的地方风格,使室内设计更具文化特征。当不同的国度,不同人种走进酒店,能感受其地方特色以及温暖、舒适、备受欢迎的气氛,来往的人会因这份独特的设计爱上这个美丽的地方。

除了豪华的装饰、功能全面、人性化、地方特征各个要求,酒店的设计发展也强调了新颖、突破传统、风格塑造。社会的发展带动了科技的发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酒店的设计也不断出现着新的亮点。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更多被应用到酒店的设计中,提高了酒店的实用性,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色,也响应了绿色、环保的新时代要求。这等等都是目前以及往后星际酒店设计的发展趋势,这趋势也将势不可挡。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随着酒店业的不断发展,酒店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的竞争是最基本的竞争,服务的竞争是一种无形产品的竞争,但最终意义上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文化的竞争是最高层次,最高品味的竞争。

空中花园

莲花滨海湾金沙

艺术科学

水晶平台

滨海滩金沙

购物城

运河

酒店

剧场

滨海湾金沙酒店坐落于Marina Bay滨海湾,由三座连成一串的酒店大楼组成,顶部建有景色壮观的空中花园,酒店内则设有漂浮式水晶阁、莲花外形的博物馆、出售各种先进商品和国际奢侈品牌的零售商店、精致时尚的名厨餐厅、享之不尽的影院娱乐、激情涌动的夜总会以及一座拉斯维加斯风格的。商务旅客还可享受到多种配有先进技术的会议、激励活动、大型会议及展览(MICE)设施、灵活高效的展览大厅以及可容纳45,000多位与会代表的会议中心。Marina Bay Sands可在同一个目的地实现

商务与休闲的完美融合,打造绝无仅有的独特体验。

位于第57楼的金沙空中花园将三座顶级酒店连成一体,在这里您可以360度全角俯瞰新加坡的繁华之美。在这座占地一公顷的空中绿洲上,汇集了苍翠绿荫、雅致露天花园、特色餐厅,还有一座无边泳池。

(二)迪拜阿拉伯塔(帆船酒店)

设计师:汤姆赖特(Tom Wright)

开发公司:莫瑞和罗伯茨(Murray Robers)公司及Al Habtoor Engineering Enterpriss L.L.C.

所在地区:迪拜

设施:202套复式客房、200米高的可以俯瞰迪拜全城的餐厅、电影院、酒廊、俱乐部、水疗中心、宴会厅、空中网球场等。

占地面积:约30000 平方米

建筑总面积:约 80000 平方米

阿拉伯塔酒店是世界上建筑高度最高的七星级酒店,看起来好像是正在行进中的帆船形象的酒店建在海滨的一个人工岛上,是一个帆船形的塔状建筑。它建在离海岸线280米处的人工岛Jumeirah Beach Resort上。 采用双层膜结构建筑形式,造型轻盈、飘逸,具有很强的膜结构特点及现 代风格。它拥有202套复式客房、200米高的可以俯瞰迪拜全城的餐厅。它的中庭是金灿灿的,它的最豪华的780平方米的总统套房更是华丽非凡,在第25层,家具是镀金的,设有 一个电影院、两间卧室、两间起居室、一个餐厅,出入有专用电梯。客房面积从170平方米到780平方米不等。七星级酒店房价肯定不菲,最低也要900美元,总统套房则要1.8万美元。这家酒店拥有八辆宝马和两辆劳斯莱斯,专供住店旅客直接往返机场,也可从旅馆28层专设的机场坐直升机,花15分钟空中俯瞰迪拜美景。客人如果想在海鲜餐厅中就餐的话,他们将被潜水艇送到餐厅,这样他们就餐前可以欣赏到海底奇观。

(三)湖州喜来登温泉独家酒店(月亮酒店)

设计师:马岩松

开发公司:飞洲集团

所在地区:湖州

设施:室外泳池、温泉中心、水疗中心、健身中心、餐厅等。 占地面积:75 亩

建筑总面积:6.5万 平方米

环境,不过玻璃幕墙细节设计更加独特。玻璃幕墙作为独特的建筑标志,与附近悉尼星城酒店综合建筑的预制板立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北立面的弧度却参考了附近的建筑形式。酒店南侧明显从联合街面上向后退了一段距离,其平滑的玻璃幕墙与整条街的建筑保持一致。

五、研究目标、设计标准及工作进度:

1、研究目标:

五星级酒店是酒店的最高等级。酒店设备十分豪华,设施更加完善,除了房间设施豪华外,服务设施齐全。各种各样的餐厅,较大规模的宴会厅、会议厅、综合服务比较齐全,是社交、会议、娱乐、购物、消遣、保健等活动中心。主要是满足上层资产阶级、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大企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国际会议的官员、专家、学者的需要。五星级酒店设计应以交通组织为切入点。功能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又将酒店分为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两部分:酒店的公共部分往往是一座酒店形象、品质的表征,也占酒店投资金额的主要部分,因此常常被建筑师所重视,成为设计重点;而酒店的服务管理部分的组织主要脱胎于酒店的经营管理模式。由于专业的限制,这一部分往往不被建筑师所重视。其实,后馆部分是一座酒店高速运营的保障。酒店设计归根到底是以酒店的经营和营利为目的,因此可以说公共空间的舒适性和易识别性,管理组织的便捷性和有序性是酒店经营的目标和保障。

2、设计标准: 行业领先的KXA建筑师事务所认为,五星级酒店设计不能单纯于艺术装饰。其实创造丰富的空间造型,讲究科学,追求平和随意、率真自由的境界更重要,要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主题。统一可以构成一切美的形式和本质。用统一来规划设计,使构思变得既无价又有内涵,这是每个设计师都应该追求的设计境界。装饰讲流行但更讲个性,具体的环境不同,文化背景品味追求与风俗习惯不同,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才是五星级酒店设计的主要意旨。[5]

五星级酒店设计应不断创新,装修和装饰也不分谁轻谁重,两者互为因果。只有在功能合理的装修前提下,装饰的内涵与境界才最能体现。不拘泥于旧有的观点,通过功能的装修,美学的装饰,赋予每个家居以新的形象就非常重要了。

五星级酒店大堂设计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就自成高格。五星级酒店大堂设计是装修与装饰的灵魂,是装修与装饰的剧中之本。要想家居能以高层次的内涵与境界使生活更美满更愉悦,看上去舒服用起来便当,就必需重视五星级酒店大堂设计。[5]

3、工作进度:

2月25日--3月17日 资料收集、实地调研

3月18日--4月14日 建筑设计一草 画出总体图 平面图

4月15日--5月5日 建筑设计二草 修改并确定方案 放大比例开始进行细部设计

5月6日--5月19日 建筑设计三草 完善设计 更加深妥善地解决各种问题

5月20日--5月26日 整理设计资料和图纸

5月27日--6月2日 教师评阅、毕业设计展

6月2日--6月9日 毕业答辩

六、主要参考资料:

[1]杨茂川.世界酒店发展史

[2]徐朋.酒店设计城市文化的延伸

[3]徐朋.构建和谐酒店环境

[4]王军.酒店空间文化的营造

[5] 五星级酒店设计

七、指导老师意见:

酒店会计论文篇8

摘 要:本文阐述了发展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度假酒店的意x,分析了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度假酒店市场需求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酒店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休闲娱乐活动、餐饮、服务与产品等多个方面提出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度假酒店开发设计的具体措施,为建设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度假酒店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少数民族;度假酒店;设计

1引言

广西是自然风光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壮族自治区。广西的世居民族有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12个民族。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将农历三月三作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定为全区公众假。假期期间,各民族举行各式各样的民族活动,如武鸣县举办“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包括民族千人竹竿舞、民族马术表演等20多项活动。广西各族人们丰富的民族活动和秀丽的风景吸引了大量区内、周边省市以及国外的游客。2017年广西区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自治区文化厅、柳州、玉林、百色、崇左等城市共同举办文化节庆活动进一步推进民族文化旅游,推出广西“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5大板块430多项活动。在此背景下,作为接待游客的酒店尤其是有民族特色的度假型酒店成为广西休闲旅游的核心产品。 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与度假酒店设计结合起来,建设具有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度假酒店,为游客在旅途休息中体验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和提升酒店自身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发展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度假酒店的意义

2.1传承与发扬广西少数民族文化

广西少数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和积累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然而随着社会不断现代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等多种原因,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正面临着汉化流失的趋势,寻求各种途径传承和发扬广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刻不容缓。度假酒店做为旅游接待的重要场所,也是一个对外展示的窗口, 可以很大程度地传承与展现广西的民族文化。在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度假酒店设计中运用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装饰构件、家具、灯具、工艺品、绘画、图腾等进行装饰,使酒店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特色,传递民族文化与内涵,为少数民族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路径,也让更多到广西旅游的游客更为方便、深入地了解广西少数民族文化。

2.2提升度假酒店的竞争力

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带动下,广西的经济快速发展,各品牌连锁酒店、星级酒店不断涌入广西,为数众多的星级饭店,风格、手法、材质和客房的设计都雷同和缺少创意。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的消费阅历不断深化,对酒店的品质、独特性、体验性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有特色的民族度假酒店可减少雷同,提升自身的个性特征,引发顾客的注意力,为入住的顾客提供独特的体验,加深顾客对酒店的印象,从而增强酒店的竞争力。

3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度假酒店发展现状调查

3.1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度假酒店的市场需求调查

为了解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度假酒店的市场需求情况,笔者通过问卷星调查平台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分享到微信、QQ公众平台展开调查,有效回收问卷253份,受调查者中涵盖了广西、广东、湖南、浙江等省份的各种职业的人群,男女比例分别为47%和53%。年龄组成分别是:20岁以下占16%,20-40岁占57%,41-60岁占21%,60岁以上占6%。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发现,人们最常出行入住酒店的目的是休闲观光旅游;民族特色度假酒店受到许多游客的喜爱,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受调查者在广西很少见到民族特色度假酒店,部分受调查者住过这样的酒店,但感觉酒店民族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广泛受调查者认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很有必要建设民族特色度假酒店,并希望在入住此类型酒店的时候能了解和体验到广西少数民族的风情,如希望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工艺品、饮食、习俗等;受调查者认为民族特色度假酒店的优势在于给人们带来个性化的体验。

3.2广西现有民族特色度假酒店发展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西区现有民族特色度假酒店的发展现状,笔者在南宁、桂林、柳州、百色等城市的酒店展开调研,并通过携程网、蚂蜂窝网、去哪儿网了解了广西民族特色度假酒店的数量及顾客体验回馈。广西目前民族特色度假酒店数量与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所列酒店是广西目前较为成熟的部分民族特色度假酒店。从地域分布上来看,这类酒店主要分布在南宁、桂林、柳州、百色等少数民族聚居及旅游景点较多的城市,从酒店的等级和规模来看,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度假酒店的类型涵盖了五星级酒店、中高端酒店、经济型酒店、宾馆、客栈。这些民族特色度假酒店的建立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的住宿需求还为顾客提供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体验,如许多入住金秀盘王谷深航假日酒店的顾客对酒店富有瑶族特色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饮食等赞不绝口。然而,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度假酒店还处于不断摸索的起步阶段,目前这类酒店的发展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首先,民族特色度假酒店数量远远不足,这类酒店在广西区发展步伐缓慢,这与广西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是极不相称的,也满足不了旅游业的需求。其次,酒店的民族文化氛围不足,虽然有些酒店的建筑凸显民族文化主题,或酒店名称以民族酒店命名,吸引了很多游客,但酒店的室内装饰设计、庭院的设计对民族文化的彰显不足。再次,酒店服务缺乏民族特色,酒店员工服饰方面没有少数民族化,酒店员工穿星级酒店标准的工作服。酒店缺乏掌握少数民族文化的员工,对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节庆、礼仪、宗教没有深刻的理解, 使得民族特色度假酒店没办法多样化地展示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顾客也没办法真正体验到酒店的少数民族风情。

4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度假酒店开发设计措施

4.1酒店建筑设计

酒店的建筑被广泛认为是表现酒店特色的重要手段。一个成功的民族特色度假酒店建筑应当反映当地民族的文化。酒店的建筑设计运用富有民族特征的建筑符号来表现文化与传统,使酒店富有人文美,传递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如南宁万达茂酒店是以壮族文化为特色的度假酒店,酒店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又有着壮族传统建筑的神韵风采。酒店的设计灵感来自传统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设计师从壮族民居建筑中提取了多种元素,如壮族民族建筑的檐口装饰、窗花、连绵起伏的屋面搭配壮族铜鼓图案、壮锦等元素,经过升华优化,运用于酒店设计中,使酒店展现出浓浓的壮族风情。

4.2酒店室内环境设计

酒店室内环境是是游客在旅行中身心休息的重要场所,也是酒店表现民族特色文化营造氛围的重要途径。民族文化主题酒店可在酒店大厅、客房、走廊等室内空间设计中利用少数民族特有的材料、色彩、家具、布艺、灯具、工艺品、装饰挂画来装饰空间,以达到突出主题营造少数民族文化氛围的目的。广西金秀盘王谷深航假日酒店是一座以瑶族文化为主题的五星级度假酒店。酒店曾获“2013中国旅游特色主题酒店TOP10”殊荣。酒店大厅以瑶族的山、水、鼓、火、图腾犬五大元素为主线贯穿于室内设计中,山水表现“瑶美”,鼓火表现“瑶情”,图腾犬表现“瑶魂”。酒店客房搭配色彩绚丽的瑶族特色的绣花靠枕及饰品,装潢设计尽显当地瑶族文化特色,使顾客在酒店住宿时身临其境体验到瑶族文化的魅力。

4.3酒店休闲娱乐活动

酒店的休闲娱乐活动对于塑造整体形象、提升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广西少数民族的山歌、舞蹈、戏剧等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展现了各族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和朴实开朗的思想情感。将少数民族歌舞、戏剧融入度假酒店的休闲娱乐项目,是酒店创新经营的途径之一。在壮族特色度假酒店中融入壮族古歌、劳动歌、仪式歌、情歌、绣球舞、捞虾舞、师公舞、竹竿舞等;在侗族特色度假酒店开发侗族大歌、琵琶歌、巫师舞、多耶舞等项目,以及苗族特色度假酒店融入芦笙舞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酒店一隅开辟少数民族乐器讲堂,让顾客体验、了解、学习少数民族乐器的使用与创作,游客可在欣赏和体验民族歌舞中得到快乐的同时也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有了更深更直观地了解。

4.4酒店餐饮

饮食是旅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在旅游中除了希望在大自然风光中可以大饱眼福之外,还希望品尝当地的风味饮食以饱口福。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可以充分反映一个酒店的特色。广西少数民族因其历史传统、地方环境和保健因素,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饮食文化。在少数民族特色度假酒店里提供少数民族的食品不仅成为吸引顾客的重要因素,也是人们了解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的途径。如可在壮族特色度假酒店里提供壮族的美食:粽子、五色糯米饭、沙堆、腌酸肉等,在侗族特色度假酒店提供腌鱼、腌肉、糯米饭、油茶等美食,顾客在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广西少数民族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4.5酒店服务与产品

为顾客提供服务和产品是一个酒店的基本职能。服务是酒店的灵魂,服务员是服务的载体。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度假酒店的服务应具备民族特色,如酒店的服务员应穿着少数民族特色服饰,服务员应对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礼仪、宗教、公共道德有深刻的理解。其次,酒店可结合当地特色为顾客提供相关的服务,如金秀盘王谷深航假日酒店结合瑶族特色为顾客提供瑶族药浴服务。瑶浴是瑶族同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瑶浴根据其所放药材不同功能也多种多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滋补气血等功效。瑶浴适合旅途劳顿的游客,对消除疲劳有明显的效果。除了此类服务,酒店还可从自身优势出发为顾客开发一些纪念产品如民族刺绣和银饰、印染扎染的布艺品等,从细节体现出民族风情,使顾客获得美好的旅游回忆。

5结语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多民族文化旅游大省,应结合本土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度假酒店,在为游客营造特色住宿环境、提供特色饮食与服务的同时,传承、发扬少数民族文化和提升酒店的竞争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广西旅游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乃昌.岭南文化的起源与壮族经济史――壮族经济史研究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J].广西民族研究,2010(03):74―79.

[2]覃伟华.少数民族文化节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以广西三月三歌圩节为例[J].市场论坛,2014(12):70-72.

[3]刘正华.地域文化主题酒店的特色构建研究――以济宁阙里宾舍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10:36.

[4]朱守训.酒店度假村开发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275.

[5]房亮.主题酒店文化氛围营造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32.

[6]韦燕宁,广西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探讨[J].经济研究导论,2012(33):268.

[7]程质彬.贵州苗族文化主题酒店开发设计探析[J]. 凯里学院学报,2014(04):25-28.

本文系2016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壮族传统元素在主题酒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KY2016YB840。

作者简介:

庞鲜/女/1985年生/广西玉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室内设计

上一篇:价值链会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共享会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