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7 08:58:15

计算机学术论文

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实用性时效性

1引言:计算机英语教材现状

作为计算机及IT行业的行业性语言,英语有着其他语言无法替代的功能。目前,计算机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大部分都源自国外,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了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使用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必须要熟练掌握计算机英语[1]。这也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纷纷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所在。

然而,由于国内许多大学的计算机英语课程作为专业英语教学起步较晚,现有的计算机英语教材虽然多达30种,但大多内容陈旧,缺乏最新的科技动态和流行术语等,教材规划不够系统,编排也较为简单,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材为了兼顾不同专业的特点,往往选材广泛、内容多样,这固然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也因此缺乏针对性。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与专业课程不同步,学生在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背景下,学习起来也相对困难。再次,部分教材虽然以经典原版教材为基础,在语言表达和内容组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课文中缺少规范性的学术文章,无法提高学生对专业学术论文的认识。以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计算机英语》为例,该书2008年更新至第三版,书中课文采用计算机领域英文时文和经典原版教材,但并未标注课文出处和作者。笔者以为,这并不是规范的做法。学生在学完这门课程后,无法对学术文献的规范性有初步认识。最后,大多数高校设置计算机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初衷在于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驾驭能力,因此,教材也应更关注内容的实用性,让学生多学习在其它专业课中涉及到的具体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以后从事IT行业的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现有的计算机英语教材种类繁多,大多教材内容较为全面,基本包括了计算机专业涉及的词语和知识,但时效性、实用性和规范性较差,不利于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实用工具软件。鉴于此,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词汇和知识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选取相应的英文资料以及记载最新科技动态的学术论文进行讲授,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2 使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的建议

教师选用教材时应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特点,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教材,并且注重教材的易用性和体系结构。仍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所使用的教材包括12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三篇文章,其中,课程A为精读材料,课文B和课文C为泛读材料。考虑到课程的课时量(32课时)、课文的长度以及学生的英语水平,要保质保量地讲授完整本教材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以往几年的教学也验证了这一点。为此,教师应大胆删减教材内容。同时,为了提高课程的实用性,以及学生对学术文献规范性的认识,需要补充适当的内容。具体而言,教师可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删减教材内容

删减教材内容不仅仅指删减教材中的某些章节,还包括对教材内容的重组,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必须掌握的内容。教材中的课文一般围绕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进行展开,学生在学习时首先要掌握必需的专业词汇,然后是用英语表达计算机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语句。笔者建议重点讲解词汇以及与计算机理论相关的语句,在此过程中可适当穿插对语句格式和语法的总结性讲解,而将与实践操作相关的部分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内容。

2.2 结合专业软件,引入英文技术文档作为补充教材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计算机专业英语这门课程比较枯燥,很多学生将其作为大学英语课的延伸,无法将其与其它专业课知识结合起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经常需要使用英文软件,但很多学生在使用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当软件出现错误提示时也不知其意,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鉴于此,教师授课时可结合学生正在使用的专业软件,通过对软件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词汇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软件相关的英文技术文档作为教材,讲解常见操作的英文表达方式,若课时允许,甚至可以向学生演示如何按照技术文档一步步操作软件。

2.3 结合专业特点,引入最新学术论文作为补充教材

目前本科院校学生在大学四年级都要完成毕业论文,但如何撰写规范的毕业论文对于学生而言仍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二本院校的学生。从笔者今年参加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的情况来看,学生在撰写英文摘要和翻译外文文献时普遍存在较大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是利用翻译软件进行翻译,英语表达存在较多的语法错误,难以阅读。考虑到一般大学都没有开设学术论文写作尤其是英文学术论文写作指导的相关课程,则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有必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篇幅较短的学术论文作为教材的补充,以提高学生对学术论文规范性的认识,培养其撰写英文摘要的能力。此外,学科前沿一般都先以学术论文形式发表,然后再引入教材,其时效性远高于传统教材,因此此举也可为学生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3 结束语

灵活地使用计算机英语教材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引入相关英文资料和学术论文作为辅助教材,可以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并且有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

参考文献

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研评价;顶级会议论文;SCI期刊论文;计算机学科

中图分类号:G3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17)02005806

Abstract: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re are certain limitations to the appraisal of the academic paper in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system, this paper took the appraisal of academic papers concerned with computer science as example and chose one universitys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indicators for performance appraisal as case to study relevant issues of academic papers appraisa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key point of determining the value and orientation of top conference papers and SCI journal papers lies in whether to insist on correct guidance in scientific management evaluation system. In computer science, most symbolic achievements are published on the papers of international top conferences while Chinese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system still puts focus on SCI journal papers, which leads to the low participation and quality of Chinese scholars published papers at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cience conferences. 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top conference papers should be stressed in Chinese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system, the weight of different evaluation indicators should be balanc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disciplines should be considered, quality evaluation grade of conference papers should be raised, the guidance role of evaluation system should be played, a new scientific evaluation indicators should be formulated, and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A university formulated a scientific research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considered the difference of disciplines and specified different evaluation indicators. It also listed the journals and conferences for different disciplines, which are recognized by experts and professionals, and gave specification for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of journal papers and conference papers to comprehensively determine the academic and documentary values of academic papers, which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Key words: research evaluation; top conferences papers; SCI journal papers; computer science

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的基本活动,研究成果是研究价值的重要体现,进行科学研究评价便成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科学家在对科学问题和方法探索的过程中,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形成高水平科研成果,如发表期刊或会议论文、出版著作等。通常意义上的科研评价内容包括项目、论文、专利、成果奖等。其中,学术论文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高校中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个人和团队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

目前,学术论文评价的主要方式包括期刊评价[1]、会议评价[2]、引用评价[3]等。期刊评价侧重于通过对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其刊载学术论文的水平[4],期刊分为:核心期刊、EI源刊(美国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源刊等。核心期刊源于英国著名文献计量学家布拉德福的研究,指刊载某学科学术论文较多的、论文被引较多、受领域科研人员重视、能反映该学科前沿研究热点和焦点的期刊。国内核心期刊的主流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北大核心期刊目录等推荐的期刊。EI源刊创始于1844年,是美国首个以了解全球工程文献为目的可供检索的文献摘要和期刊[5]。EI源刊对学术论文水平有一定要求,选刊严格,逐渐成为理工科高等院校和工程研究院所学术水平评价的重要依据。SCI是美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I(Isn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对科技刊物和论文进行评价的一种工具[6],能否在世界顶尖SCI期刊上已成为国内高校评判大多数科学工作者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以及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学术会议是学术交流活动的核心,随着国际学术交流与日俱增,会议评价方式也成为论文评价的重要手段[2]。传统的会议评价为定性指标,如会议主题内容等,定量化指标和评价公式难以直接应用。一些学科则采用专家评估的办法对会议质量进行评定,形成领域列表,作为的指南。

引用评价是以学术论文被同行引用的次数衡量其影响力与重要性[3]。衍生物为期刊影响因子,即期刊论文的平均被引率(等于引用某刊前两年论文的总次数与前两年该刊所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论文短期高被引说明其选题的先进性和前沿性;长期高被引体现其学术影响力、学术价值和贡献。这也与学科特点有关,不同学科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存在着系统差别。比如,医学领域影响因子在10以上的很常见,而数学领域基本在3以内。

一、学术论文评价存在的问题科研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各级各项指标及相应权重和评价标准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而国际和国内对SCI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论文评价各有偏重[7]。从中国科研现状来看[89],科研评价体系比较单一,过分强调期刊论文而忽视会议论文。该评价体系与高校及其教师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对高校和教师的科研工作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如何定位会议论文和SCI期刊论文在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价值与地位,能否坚持正确导向是科研管理评价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如果两者权重分配有失偏颇,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热情和创新积极性将会大打折扣,进而会影响相关学科资队伍建设,最终会影响学科发展。

SCI体系和中科院分区体系对引导普通论文评级有一定的积极意义。SCI期刊论文对算法理论描述更为详细、考虑更全面、实验更充分,从统计意义上看,学术水平高于一般的期刊,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在科研评价上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公正性与合理性。但是,如果只采用“SCI标准”,会造成许多国际性高水平的会议成果被排斥在外,得不到公正的评判。由于期刊周期长,在国际领域最为前沿性工作的导向性和区分度稍显不足,难以对快速发展的学术科研起到引领作用。然而,中国高等院校SCI评价对象恰恰是要引领学科发展研究者,在教师职称评审、博士学位点申报与评审、重点学科申报与评审、科研奖励中热衷于追求SCI论文收录数,这是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1011]。

二、学术论文评价现状实证分析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与发展为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计算机学科的研究成果被全社会广泛关注。但是,与其他历史悠久的一些学科相比,计算机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创立时间短、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等。该学科的科研评价标准与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与发展,评价体系不仅是反映计算机学科发展的晴雨表,而且会直接影响计算机科研管理和学科建设。

计算机学科既有基础理论性研究,也有应用性研究,很多科研成果具有极强的社会应用功能,以标志性大型系统等普适性应用为主导。比如,国外计算机学科的顶级名校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等,其科研成果有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UNIX系统或者数据库系统,这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国内有国防科技大学所研制的银河、天河系统等。而计算机学科的大部分科研成果(从大型系统到局部创新)都是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包括SCI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因此,计算机学科科研评价指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论文质量的评价。

反观国际上大部分计算机学科的最新标志性工作都会在顶级会议上。例如计算机网络中最为经典的TCP协议中的拥塞控制算法,首先发表在1988年计算机网络的顶级会议SIGCOMM上。MIT、斯坦福大学等高校计算机系的领军人物的很多开创性工作也发表在计算机领域的顶级会议上。从目前发表的论文数量看,在多个世界一流名校中计算机学科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由80%的会议论文和20%的SCI期刊论文构成。

国际计算机领域的特点是追踪顶级会议,发表顶级会议论文。第一,计算机学科很多高水平的期刊一期只能登刊十几篇论文,有的期刊甚至只有三四篇论文。与之相比,计算机领域的大部分顶级会议是每年一次,部分会议也有隔年一次。这些会议每年录用三四十篇论文,或者20篇左右的论文。因此,计算机学科高水平的期刊和会议的规模都是非常有限,论文录用率很低。第二,大多数正规的会议论文需要经过4个以上审稿人进行双向匿名评审,并且还要组织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对投稿论文专门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因此,会议论文相比期刊论文具有发表周期短、有较好学科科研前瞻性等优势。第三,中国科研评价体系还是以SCI期刊论文为主,顶级会议论文并不为其他学科科研工作者所关注。2006年法国巴黎大学陈钢博士的研究发现作为第一作者的中国大陆学者在历年国际计算机学会(ACM)权威会议发表的论文仅占总量的0.83%[12],半数以上ACM会议上没有中国论文的声音,反映出中国计算机学科大部分工作还处于内循环时代,未能较好地与国际学术界接轨。因此,对会议期刊的忽视不仅阻碍了国内计算机学者的科研动力,也严重地影响到中国计算机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声誉。

三、优化科研评价体系的路径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结合对中国科研评价现状与问题的理性分析,在科研评价体系中应完善SCI标准、重视顶级会议的重要性,才能形成科学的科研管理体系,为科学研究发挥更具针对性、更符合现实的价值导向作用。美国教育家斯塔费尔比姆指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提高科研水平。”[13]只有不断完善计算机学科的科研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该学科快速发展。

(一)重视顶级会议论文,平衡评价体系标准

面对计算机学科在国际和国内的评价制度之间越来越明显的差异,以及目前国内计算机学科实行的“SCI标准”体系所存在的弊端,中国计算机学会率先进行了反思。2005年,中国计算机学会举办了主题为“从SCI反思中国的学术评价体制”的YOCSEF论坛。论坛上李国杰认为片面地追求SCI数量的做法不可取,呼吁要重视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上[14],并撰文《要高度重视在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上》在国内积极倡导标准与国际接轨[15]。2010年,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可以供国内高校和科研单位作为学术评价的参考依据,并期望能起到推动国内计算机领域学术进步的作用[8]。

教育部2012年采用该《目录》作为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评估的指标之一,受到科研人员和管理部门的重视,改变了长期以来计算机学科学术评价不重视会议论文的传统,为提高中国计算机学科基础研究水平作出积极贡献,促进学科特点的认同,规范了会议期刊,促进了论文水平的提升[16]。据包云刚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学者发表的论文数已经占到ACM会议论文总数的2.7%,2006年以后则占到了4%,与2006年前的数据(0.8%)相比取得了长足进步[17]。

总之,“SCI标准”仍然是国内评价科研成果的主要标准,但伴随着国际计算机学科科研评价体系的影响以及国内相关科研组织的发声,国内不同高校或科研院所对计算机学科科研成果的评价在逐步推动,重视SCI期刊论文的同时,重视顶级会议论文的重要性,逐步平衡评价体系中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

(二)依据计算机学科特点,完善“SCI”评价俗

计算机学科不同于其他自然学科,学科内部差别较大,难以进行横向比较。计算机理论领域以数学分析论证和推导或者算法改进为主,研究周期短;计算机系统或者应用领域,需要研发实用系统,并有真实的数据验证,研究周期比较长。但是,《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在评价标准方面忽略了不同领域的特点,计算机学会推荐的A类会议CVPR一次录用论文约400多篇,而SIGCOMM仅录用30~40篇论文。因此,在科研评价中不仅要关注计算机领域的特点,还要充分考虑不同领域之间的差异性,才能更好地搞好计算机学科的科学研究管理工作[18]。

(三)加强自身评价体系的宣传

计算机学科的科研评价体系是为学科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能够推动科研水平和科技发展创新,计算机科研工作者应加强自身专业特殊性的宣传,提升各行业领域对计算机学科成果特殊性的认知和重视。科研管理人员应合理界定科研目标、科研评价目标,在科研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评价理念,推动科研评价的科学化,在项目评审、职称评定、奖项设置、成果应用等工作中,加强对教师学科认知的引导,提高会议论文认定的等级,发挥评价体系的导向性作用[19]。应强调科研论文的质量,注重营造科研的氛围,不将SCI、会议期刊作为主要依据,努力改变和其他学科成果认定一视同仁的做法。同时,建立全面的会议宣传及参会激励机制,加大对科研工作者参加顶级会议的支持力度,鼓励将优秀学术成果提交到顶级会议。

(四)结合学科特点,完善科研评价管理制度

客观、公正的科研评价制度事关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切身利益,是学术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保障科技管理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在对计算机学科进行科研评价时,应当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以解决:第一,按专业领域制定相应的科研评价标准。科研评价指标会受到评价方法、评价目的、评价对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021]。与物理、化学类专业截然不同,计算机类专业对应的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应有所差别。第二,重视会议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计算机学科的顶级会议文章采用“双盲”评审,每篇文章历经“先通讯评审再会评”的常规程序,录用率低,通常不到20%,每篇文章或被录用或被拒绝,没有修改机会。若论文被顶级会议接受,很大程度上能彰显其科研实力。而且,计算机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顶级会议上。更有甚者,计算机学科的领军人物仅将研究成果发表在顶级会议上,如MIT的Katabi教授。第三,制定科学的科研评价指标。科研评价标准本身也是一个动态适应、不断完善的过程,指标设置合理会促进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高校的科研成果不是靠简单的指标“抓”出来的,要遵循整体性、公正性、战略性、操作性等原则[22]。科研管理部门要更多地在“搞好服务”方面下功夫,为本单位科研工作制定更为有效的激励制度,为科研人员创造工作条件、排忧解难等。论文的具体评价应综合考虑论文的自身价值、同行专家的评议结果与科研管理专家的判断。

四、实例验证高校自身特点也决定了科研评价工作的特点,后者对前者及其教师有着很强的导向性,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同学科之间应当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基于其职能与不同侧重点,中国589 所本科院校被《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4类,占比分别为6.83 %(40 所)、15.87 %(93所)、23.89 %(143 所)和53.41 %(313 所)[23]。

某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重点高校,从2015年起试行“一院一策”管理体制,从科研角度看就是要充分发挥二级学院教学科研和办学的主体地位,试图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分类考核、分类指导,制定与学科性质相适应的科研评价标准体系和差异化考核指标,实行学科间单独考核,充分尊重教师个体差异,尊重不同学科科研人员的成果价值,营造宽松的研究氛围,激发各个学科的科研活力。具体举措包括:第一,依据专业领域拟定同行专家评价认可的期刊与会议列表。鉴于计算机学科顶级期刊文章与顶级会议文章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皆可反映其国际影响力,同时不断加大奖励顶级期刊文章与顶级会议文章的奖励力度。第二,规范期刊文章与会议文章的量化指标。计算机学会推出了“CCF推荐A/B/C类会议”“CCF推荐A/B/C类期刊”列表。“CCF推荐A类会议”是计算机学科最具难度的标志,越受推崇的顶级会议论文接受率越低,发表难度越大,我们在评价体系中予以高度认可。为了简单有效地推进科研评价,我们尝试将“CCF推荐A类会议和期刊”与JCR/SCI一区期刊相对应,“CCF推荐B类会议和期刊” 与JCR/SCI二区期刊相对应,“CCF推荐C类期刊” 与JCR/SCI三区期刊相对应。“CCF推荐C类会议”等同视为JCR/SCI期刊。第三,综合衡量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基于论文所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被引次数、当年指数等指标,全方位衡量其学术价值。这些举措将有效避免学术评价中“一刀切”现象。一方面使科研评价更具规范性,对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的学术价值进行合理量化;加大会议论文,尤其是计算机学科会议论文的支持力度,增加科研活动经费,资助教师与有潜力学生前往顶级会议借鉴学习,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加强国际和国内高校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也符合计算机学科的研究规律,对后期计算机科研成果评价具有指导性作用。

另外,某大学的科研评价体系是建立在与国际、国内同行论证的基础之上,向国际一流院校看齐的自主制定考核指标。特别是计算机学科,在中国计算机学会制定的论文标准基础上,有分类地加以适用,引导该学科与国际化接轨,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并取得显著成绩。2011年该大学计算机学科并没有A类论文,而到2017年初已录用和发表8篇,这对于一所综合性高校是长足的进步。

五、结语SCI论文和顶级会议对于计算机学科的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SCI侧重基础,研究比较深入,而顶级会议时间快,信息量大,对学科发展的导向作用比较明显。科研管理应结合学科的特点,重视SCI期刊论文的同时,也应当重视顶级会议论文的重要性,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同时,科研部门都应根据学科特点,制定符合并推动学科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激励引导研究人员参加科学研究,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相关学科的科研评价系统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推动学科和学术科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滕颖,蒋新.对我国学术论文评价体系的几点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1):9395.

[2]王倩.h指数及其衍生指数在评价学术会议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15):135139.

[3]尚海茹,冯长根,孙良.用学术影响力评价学术论文――兼论关于学术传承效应和长期引用的两个新指标[J].科学通报. 2016(26):28532860.

[4]梁耘. 学术论文评价工作模式研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5,19(2):7880.

[5]孙君,闫雅娜.EI与科技论文收录[J].情报探索,2006(6):4748,16.

[6]任火.SCI评价及其对策[J].中国出版,2002(1):4142.

[7]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8]李志河.我国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9]刘在洲,徐红,陈承.高校科研质量评价标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10]刘恩允.高校科研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1):3942.

[11]彭兰,唐慧君.构建高校科研内部评价体系之思考[M].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6870.

[12]陈钢.从ACM会议分析我国计算机学科近十年发展情况[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5,11(10):4251.

[13]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4]谭英.从SCI反思中国的学术评价体制――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论坛综述[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5,1(2):7579.

[15]李国杰.要高度重视在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上[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6,2(5):93.

[16]梅宏.中国计算机学会《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得失谈[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5,11(7):3642.

[17]包云岗.CCF《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得大于失[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5,11(8):3842.

[18]杜伟锦.高校科研评价现状与完善途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4):6164.

[19]毛娜.浅议高校科研评价制度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8(C2):183185.

[20]曾玉清.高校科研产出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6(4):201204.

[21]杨瑞仙,梁艳平.国内外高校科研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5(9):107110.

[22]蔡言厚,等.大W科研定量评价指标设置若干原则的探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14(5):7680.

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学术论文质量评价关系数据库

An Appralsal System of Level and Quality of Academic These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oncern of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with regard to the question of how to appraise the level and value of academic thesis, the article describes how to use an Access methodology to build up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academic theses appraisal system so as to quantify appraisal criteria and targets in a way that is at the same time rigorous, easy to use, advantageous, effective,reliable.

Key words Academic thesis Quality Appraisal Access

Authors’address Tongji Hospital of Tongii Medical University,Wuhan, 430030, PRC

学术论文又称为科研论文,是在科学领域内表达科学研究工作的书面总结。它能迅速报道和及时推广科研成果,较好地促进学术交流。因此,学术论文是衡量个人学术水准的重要依据。如何评论学术论文的质量即水平,已成为科技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最近,我们运用多媒体关系数据库(Access)[1]编制了“软科学学术论文质量评价系统”软件,并在某一全国性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使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总体设计方案

1.1 系统设计的构思 程序设计在充分利用Access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特性,遵循与工作要求相一致的原则,其设计思路如下:①建立友好的中文界面,置工作于一个舒适、方便的软件环境中;②模块化功能设计,分门别类地建立若干个功能模块,便于系统维护和提高运行速度;③系统功能围绕着主菜单展开,使操作者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换;④数据规范化,简化系统处理的外部原始数据输入方式,便于统计分析。

2 系统功能

2.1 数据编辑 系统“数据处理”子菜单完成数据输入、修改、删除以及备份功能,数据编辑模块提供方便功能窗口或对较框完成相应工作。数据录入方式:一是数据直接输入;另一种是采用单按钮选择技术,由计算机转换成具体数据,系统提供数据容错跟踪功能,发现错误可即时报警。

2.2 查询检索 系统“查询”子菜单提供3类查询,划单项查询、组合查询和任意条件查询。运用某一查询时,系统将弹出一个对话框,实现了“筛选”功能,提高了查询速度。查询输出为屏幕显示或打印输出。

2.3 统计处理 系统“统计处理”子菜单主要完成:①标准分转换,即将原始分(卷面分)进行线性或非线性转换;②生成各类报表。

2.4 报表输出 打印选项可以实现报表的生成、预览和打印。系统“打印”子菜单6种:①个人评价成绩卡;②优秀论文鉴定成绩卡;③论文评价统计表;④优秀论文鉴定统计表;⑤统计分析图;⑥论文评价标准和鉴定标准样本。

2.5 退出 系统实现随机存盘的功能结果自动存入硬盘,无须专门的保存操作。选择主菜单中“退出”选项可以退出系统,此时显示封底界面,依据界面提示,单击封底屏幕上任一处均可退出系统,并退回Windows环境。

3 应用实例

本系统曾运用于某一全国性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使用机型为586,内存32M,CPU为PentumMMX166HZ;Windows。录入人员稍加指点即能独立操作运用。程序运用友善,结果令人满意。

为检验“学术论文质量评价系统”中评价标准和鉴定标准的客观性及准确性,在这两次运用中,进行了置信度检测,将被评选的同一篇论文经两人背对背地进行两轮评估打分,并与计算机程序中运用的单按钮技术转换的分值进行对照,结果显示,两人分别打分结果相差小于5分;人工打分与计算机转换打分结果基本相同,说明本系统评价论文质量结果有较好的稳定性、较高的一致性,总的评选结果与预期目标基本一致,达到了评选活动的目的和意图。

4 讨论

4.1 学术论文质量评价效率问题 评价一篇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的大小,尤其是评价软科学学术论文是较为困难的,这是因为:①学术论文的定量与定性分析,需要一定的时间予以验证;②学术论文所涉及的成果及其效益,有时难以找到计量的参照指标;③学术论文的评价还存在着大家说错,而不一定错;大家说对,也不一定就对的现象。一次科学研究的结果,还可待再次科学实践的验证或完善。本系统评价体系量化了学术论文评价与学术价值鉴定的指标,易于操作。此外,学术论文质量评价系统借助了计算机技术,系统反映的信息较为全面,统计处理结果一目了然,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学术论文质量的实际情况,适用于论文评选活动使用,并且主要适用于未发表的或刚发表的论文。如用于已评价需考虑加入转引率如SCI等指标。如用于其它领域学术论文质量评价,评价指标需做适当调整,其评价结果可作为专业人员学术能力的考评内容之一,列为晋级和选拔培养的依据。

4.2 系统特点 本系统的开发语言Microsoft Access是Windows环境下的关系型数据库,具有多媒体和开放性的功能,其最特殊之处,它不是由系列的程序文件PRG和数据库DBF组成的一个管理系统,而仅由1个数据库文件MDB所组成。因此,程式设计者要改变以往dBASE、FoxBASE、FoxPro面向命令编程的概念,而要以全新的面向对象的概念去对待。正是由于Access功能强大,本系统实现起来容易。同时,也由于系统具备有方便实用、先进有效和安全可靠的特点,因此,一经使用即得到了专家和实际操作人员的欢迎。

4.3 标准分 标准分数是用来评定某一篇论文在整体评估结果中相对位置的一种转换分数。本系统统计得理将原始分转化为标准分,使得评价结果趋向客观、准确。标准分数的主要作用有:①可以准确反映某一篇论文在全体评价论文中的相对位置。②可以对论文的不同科目,如科学性或实用性等项目进行横向比较。③可以对不同年度同一项目进行纵向比较。④可以对不同项目进行有效合成。为使转换后的标准分数更易解释,本系统将分数又一次进行线性转换。因此,最后给出的标准分数实际上是将卷面分经非线性转换后,再以50分为平均分,12为常数作线性转换,即St=50+12Z。标准分可根据评价目的进行设定。

论文种类依论文的类别不同给予负分计算,其主要原因是科学的追求应是无止境的,本系统采用百分计分方法,为避免出现满分而在此以负分计入。

参考文献

1 Mary Campbell.The Microsof Access Handbook.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

2 李景梦,余宏勇.讲究论文质量和演讲水平的意义与方法.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5,11(4):246

3 刘昌果,董仲其.学术论文及其撰写.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①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

②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哈尔滨150036

③卫生部医院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北京100029

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第4篇

本条件适用于在医疗(药)卫生机构从事医、药、护、技等专业技术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

二、政治思想条件

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三、学历、资历条件

获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副主任医(药、护、技)师资格满5年。

四、外语、计算机条件

(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五、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从事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工作以来,必须具备下列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

(一)组织指导本专业的全面业务技术工作,开展本专业必须具备的各种技术项目,主持制定本专业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有效地用于规范技术操作及管理;

(二)根据专业发展需要,确定并主持本专业重要科研项目的研究,或将国内外最新技术应用于实践;

(三)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够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的重大技术问题,具有全面组织与管理本专业技术工作和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

(四)每年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不少于三十五周。

六、业绩成果条件

从事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工作以来,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在实际工作中能解决疑难问题,成就显著,业绩突出;

(二)取得下列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本专业科技成果之一:

1、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项的主要完成者(额定人员);

2、获市(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主要完成者(前三名);

3、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的负责人,并获得科技成果完成证书;

4、已批准立项的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的负责人,课题执行情况良好,取得阶段性成果。

七、论文、著作条件

从事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工作以来,公开发表、出版专业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著作,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学术著作1部(主编或副主编)并在省级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

(二)出版学术著作3部(参编)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部级1篇,省级2篇);

(三)出版科普类著作3部(主编或副主编)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部级1篇,省级2篇);

(四)在部级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

(五)在部级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省级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

八、破格条件

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贡献突出、业绩显著的人员,从事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工作满二年并具备下列条件,可破格申报:

(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项的主要完成者(额定人员),或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或二等奖两项的主要完成者(额定人员);

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第5篇

《电脑知识与技术》旨在为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士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其宗旨不仅在于传播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更在于推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杂志一直保持着高水平的学术质量和严格的审稿标准。它主要关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各个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网络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体系结构等。杂志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涵盖了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此外,杂志还注重与国际接轨,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研究成果,推动中国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杂志与多个国际知名计算机科学机构和专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国内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士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除了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杂志还关注计算机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技术,通过专题报道、技术评论、专家访谈等形式,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和深入的解读。此外,杂志还设有“技术沙龙”等栏目,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讨论的平台,促进了计算机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创新。

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第6篇

专著概述:根据学术论文的长短,又可以分为单篇学术论文、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三种。一般而言,超过4—5万字的,可以称为学术专著。当然,照我们现在的理解,学术专著的字数可能还要更多些。 编撰学术专著比发表单篇论文更具学术价值。因此,在评定职称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加分和认可。详情请参阅核心期刊中心。学术论文,学术通常是指专深而系统的学问,而论文则是指研究、讨论问题的文章。因此,所谓学术论文就是在科学领域内表达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从这一意义上理解,学术论文一般也可以称为科学论文。在理解学术论文的时候,我们还必须把握下面两层含义:其一,学术论文的范围限制在科学研究领域,非此领域的文章,不能算学术论文,如新闻报道、报告文李、散文和杂文等就不能算学术论文。其二,我们说学术论文限制在学术领域,但并非说,科学领域的所有的文章都是学术论文,而只有表达科学研究新成果的文章才是学术论文。照这样理解,科幻和科普作品就应被排除于学术论文之外了。从上述两点来看,我们可以说,科学论文的灵魂必须是科学研究的成果。科学领域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前者包括理、工专业,有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学科;后者则包括文、史、哲、经等。我们美术教育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编著概述:一种著作方式,基本上属于编写,但有独自见解的陈述,或补充有部分个人研究、发现的成果。凡无独特见解陈述的书稿,不应判定为编著。(出自经济日报出版社柳建明主编的《舆论学达辞典》727页)著、编著、编都是著作权法确认的创作行为,但独创性程度和创作结果不同。著的独创性最高,产生的是绝对的原始作品;编的独创性最低,产生的是演绎作品;编著则处于二者之间(编译类似于编著,但独创性略低于编著)。如果作者的作品不是基于任何已有作品产生的,作者的创作行为就可以视为著。一部著成的作品中可以有适量的引文,但必须指明出处和原作者。如果作者的作品中的引文已构成对已有作品的实质性使用,或者包含对已有作品的汇集或改写成份,作者的创作行为应该视为编著。

教材概述: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复印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幻灯片、照片、卡片、教学实物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另外,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从目前来看,教科书除了学生用书以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挂图、卡片、音像带等。

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第7篇

根据学术论文的长短,又可以分为单篇学术论文、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三种。一般而言,超过4—5万字的,可以称为学术专著。当然,照我们现在的理解,学术专著的字数可能还要更多些。编撰学术专著比发表单篇论文更具学术价值。因此,在评定职称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加分和认可。详情请参阅核心期刊中心。学术论文,学术通常是指专深而系统的学问,而论文则是指研究、讨论问题的文章。因此,所谓学术论文就是在科学领域内表达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从这一意义上理解,学术论文一般也可以称为科学论文。在理解学术论文的时候,我们还必须把握下面两层含义:其一,学术论文的范围限制在科学研究领域,非此领域的文章,不能算学术论文,如新闻报道、报告文李、散文和杂文等就不能算学术论文。其二,我们说学术论文限制在学术领域,但并非说,科学领域的所有的文章都是学术论文,而只有表达科学研究新成果的文章才是学术论文。照这样理解,科幻和科普作品就应被排除于学术论文之外了。从上述两点来看,我们可以说,科学论文的灵魂必须是科学研究的成果。科学领域通常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前者包括理、工专业,有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学科;后者则包括文、史、哲、经等。我们美术教育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编著

一种著作方式,基本上属于编写,但有独自见解的陈述,或补充有部分个人研究、发现的成果。凡无独特见解陈述的书稿,不应判定为编著。(出自经济日报出版社柳建明主编的《舆论学达辞典》727页)著、编著、编都是著作权法确认的创作行为,但独创性程度和创作结果不同。著的独创性最高,产生的是绝对的原始作品;编的独创性最低,产生的是演绎作品;编著则处于二者之间(编译类似于编著,但独创性略低于编著)。如果作者的作品不是基于任何已有作品产生的,作者的创作行为就可以视为著。一部著成的作品中可以有适量的引文,但必须指明出处和原作者。如果作者的作品中的引文已构成对已有作品的实质性使用,或者包含对已有作品的汇集或改写成份,作者的创作行为应该视为编著。

教材

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复印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幻灯片、照片、卡片、教学实物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另外,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从目前来看,教科书除了学生用书以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挂图、卡片、音像带等。

编书

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学术论文 复制检测 抄袭剽窃检测 统计语言模型 文本相似度算法

[分类号]TP391.1

自从方舟子的“新语丝”使原本长期存在于学术界的学术不端暴露出来之后,学术论文抄袭剽窃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抄袭剽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只是在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上做手脚,换成同义词或颠倒语句的表达顺序,在文章框架、主要观点和主要论据上却没有大的变化;有些直接大段地“引用”别人的内容;有些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将多篇别人的文章拼凑而成自己的;有些“学术高手”直接拿国外的论文翻译成中文发表,等等。抄袭和剽窃“手段”的越来越“高明”,给抄袭剽窃检测带来很大困难。抄袭检测又叫复制检测、剽窃检测或副本检测,根据检测对象性质不同可分为图像、声音和文本复制检测。学术论文抄袭检测是文本复制检测的一种,归根到底是判断两篇学术论文的相似程度。“召回率”和“精准率”是判断检测算法好坏的两个重要指标。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术论文复制检测判断的准确率,针对学术论文的文档相似度算法的改进和创新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文档相似度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Manber提出一个sif工具,其“近似指纹”是用基于字符串匹配的方法来度量文件之间的相似性;②Brin等在“数字图书馆”工程中首次提出文本复制检测机制COPS(copy protection system)系统与相应算法,奠定了论文抄袭检测系统的基础;③Garcia-Molin提出SCAM(Stanford copy analysis method)原型,改进了COPS系统,用于发现知识产权冲突。他使用基于词频统计的方法来度量文本相似性,后来把检测范围从单个注册数据库扩展到分布式数据库上以及在Web上探测文本复制的方法;④贝尔实验室的Heintze开发了KOALA系统用于剽窃检测,采用与sif基本相同的算法;⑤si和Leong等人建立的CHEC系统首次把文档结构信息引入到文本相似性度量中;⑥Stein提出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能产生一种“指纹”,在某种程度上能有效防止修改;⑦MeyerzuEissen等提出通过根据写作风格上的变化来分析单篇文档,从而决定是否有潜在抄袭;⑧美国学校首先引入Tumitin侦探剽窃数据库,用于防止论文抄袭,此外还有其他类似软件系统用于进行文档相似度分析。当然不同的检测系统其相似度算法的精度也不尽相同。

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论文抄袭剽窃检测方面已有一些研究:①张斯通过对中文文本进行自动分词,然后计算它们的相似度,从而判别文本是否抄袭,其对应装置包括:样本输入装置、样本数据库、自动分句分词装置、分词数据库、预处理装置、特征词数据库、相似判别装置、判别结果输出装置和控制处理装置等。②鲍军鹏通过文本的结构信息和语义信息提取文本特征,是通过运用文本剽窃判定模块中设定的探针法,估计待检测文本特征和特征库中的文本特征的最大共同语义,并给出文本雷同度量,从而判别文本是否抄袭。③沈阳是通过先找到存储空间内的格式遗留,再将这些遗留格式附近文档的关键词或/和句子或/和段落与文献库中的文献内容进行比较,从而减少被检测文档的数据量,加快了反剽窃或转载文档检测速度。④张履平通过对已植入水印的文章进行特征撷取,根据所取得的词汇输入搜寻引擎以搜寻相关可疑文章;根据与原文比对结果取得的句子进行水印解析;将所取得的水印信息与原来的水印比对,从而判断是否为剽窃。⑤金博等则对基于篇章结构相似度的复制检测算法有一些研究。

1.3 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由于剽窃形式的多样性和隐蔽性、语法和句法的复杂性等,目前主要采用的“数字指纹”和词频统计两大类抄袭识别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剽窃检测需求,会造成很多漏检和误检,其“召回率”和“精准率”都有待提高。归根到底是因为其检索模型有待突破,算法亟待改进或需创造全新的算法来针对学术论文抄袭剽窃检测的实际。如何把握并充分利用学术论文的结构和语言特征,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检索模型和相似度算法及其实现系统,对能否在异构的分布式学术论文资源系统中,对抄袭剽窃检测进行更精确的判断至关重要。

2 学术论文复制检测研究的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学术论文复制检测研究的新思路:①建立有针对性的学术论文语料库;②通过对语料库的深层加工、统计和学习,建立统计语言模型;③充分利用学术论文著录项目自身的特点,通过将文档结构化,赋予元数据项加权系数,运用卷积计算学术论文的相似度;④利用支持网络语言的JAVA编程实现相似度算法;⑤通过将待检测论文与数据库中已有文献对比,计算其相似度,当相似度超过某一阈值时,则判断该论文有抄袭的可能,如图1所示:

3 具体方法及步骤

3.1 建立某一学科专业的学术论文语料库

新一代的兆亿级的大规模语料库可以作为语言模型的训练和测试手段,用以评价一个语言模型的质量。本文建立的语料库中存放的是在学术论文语言的实际使用中真实出现过的学术论文语言材料;是以电子计算机为载体,承载学术资源语言知识的基础资源;通过对真实语料进行分析和处理等加工,使之成为本文的学术论文抄袭检测模型和算法的训练与测试手段。

利用丰富的学术资源数据库,如Dialog、SCI、EI、INSPE、IEEE、Science Direct、EBSCO、PQDD、SPRINGERLINK、KLUWER、Science online、Medline、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科技信息子系统、万方数据商业信息子系统、七国两组织的专利数据库、国内外专利数据库等异构的分布资源,通过信息检索,从某一学科专业着手,构建某一学科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语料库。

3.2 以信息论为工具,创建统计语言模型用于学术论文检索

数学是解决信息检索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最好工具。其实早在几十年前,数学家兼信息论专家香农(Claude Shannon)就提出了用数学方法处理自然语言的想法。语音和语言处理大师贾里尼克(Fred Je-

linek)首先成功利用数学方法解决了自然语言处理问题。统计语言模型(即基于统计的语言模型)通常是概率模型,计算机借助于统计语言模型的概率参数,可以估计出自然语言中每个句子出现的可能性,而不是简单地判断该句子是否符合文法。统计语言模型以概率颁布的形式描述了任意语句(字符串)s属于某种语言集合的可能性,需要对任意的语句s都给出一个概率值,例如:P(他/认真/学习)=0.02。本文充分利用学术论文不同于报纸新闻论文或其他类型文档的语言特点,以建立的学术论文语料为训练和测试基础,提出新的基于学术论文的统计语言模型作为针对学术论文抄袭剽窃检测算法的检索语言模型。具体做法为:以信息论为工具,把握学术论文的语言特点,通过对以上所建立的学科专业语料库进行深层加工、统计和学习,获取大规模真实学术论文语料中的语言知识,建立基于学术论文语料库的统计语言模型;通过实验,与其他文本信息检索模型进行比较,论证其有效性。

3.3 利用学术论文中描述资源对象语义信息的元数据结构,计算文档相似度

充分利用正式出版的学术论文的结构特点,根据学术论文中标引出的K个描述资源对象语义信息的元数据(Di,i=1,2…k),将学术论文结构化;然后利用已有的基于学术论文语料库的统计语言模型,将待比较的论文的各相同元数据Di(i=1,2…k)部分进行比对得相似度si,再根据元数据对论文的重要程度给定第i个元数据项相似度权函数wi;则整篇学术论文总体的相似度为Sd=∑Wi*Si。

具体算法举例如下:

将待检测的学术论文的元数据如题名Til、关键词Kyl、摘要Abl、正文.Tel、参考文献Rel等元数据字段抽取出来,与语料库中已有论文的相应元数据字段内容题名Ti2、关键词Ky2、摘要Ab2、正文Tx2、参考文献Re2进行相似度计算。计算时,在篇名字段前给以0.25,0.4,0.15,0.1和0.1的加权系数。建立的统计语言模型计算待测论文和语料库中已出版的论文j同一元数据字段的内容相似程度,记为:Sim_Tij,sim―Kyj,Sim_Abj,Sire Tej,Sim_Rej,卷积后得整篇论文与语料库中某篇论文j的相似程度值计算公式为:Sinai―larity_paper_j=0.25×Sim_Tij+0.4×Sim_Kyj+0.15×Sim_Abj+0.1×Sim_Txj+0.1×Sim_Rej;再计算与待检测论文最相似的那个最大相似度Max_Similarity=Max{Simflarity_paper_j};如果Max_Similarity大于设定的阀值1(如40%),则判断为疑似抄袭,这样的论文需要审稿专家仔细认真审理,如果Max_Similarity大于设定的阀值2(比设定的阀值1大,如80%),这样的论文极有可能存在抄袭,需要审稿专家特别注意。在计算相似度值后,计算机系统记录下相似度高于设定阀值的抄袭和被抄袭的学术论文来源、相似度值、及其各元数据项信息(包括作者信息)。以上各元数据项相似度计算过程中,加权系数可以根据需要做适当调整为其他数值,但系数总和为1。

3.4 推广使用

通过对某一学科专业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到其他学科领域,从而最终实现在异构的分布式学术论文资源系统中,对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抄袭剽窃进行跨平台检测。

4 研究展望及难点、解决办法

今后的研究主要是将以上思想和方法步骤通过实验进行论证。通过JAVA编程实现算法,同时能实现对于空间地址分布和数据异构的学术资源进行跨平台的复制检测。使用支持语言模型的Lemur工具箱,在标准的TREC文档集上做测试试验,并对算法的召回率和精准率作出量化;选择与Turnitin侦探剽窃系统进行实验对比,评价该基于学术论文语料库的统计语言模型及算法。

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第9篇

一、学术论文期刊写作方法

对于学术论文期刊来说,写作的创新和方法起着决定作用,一篇评价高的学术论文期刊不仅是靠的科学实力,科学研究水平还靠的题目的新颖。曾有人用"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来描述其重要性,那么写作包括如下:

题名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那么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但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只要表达明确,通过题目恰当的反映内容就行。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4.醒目

论文题目醒目不仅能让读者赏心悦目,而且能显示作者的文笔脱颖而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作者姓名和单位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一般分为两种情形:

1.单个作者论文

2.多作者论文

后者按署名按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署名还有三个目的:

1.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

2.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

3.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

摘要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一般是有利于以后的国际交流,以英文为主。它是简单的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关键词

计算机学术论文范文第10篇

为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根据《图书、资料专业职务试行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件。

适用范围:在全省各类企事业单位图书馆和图书、资料室从事图书资料管理及研究工作的人员(含文献信息开发、文献采编、读者服务、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岗位)。

任职资格名称: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

二、基本条件

第一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第二条身体健康,能全面履行本岗位职责。

第三条外语(古汉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符合当年国家和贵州省对外语(古汉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已完成规定的本专业继续教育任务。

第五条任现职期间,有下列情况,按以下规定执行:

1在规定任职年限内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的,每次延期一年申报;被确定为“不合格”的,每次延期二年申报。

2在职称考试中违纪受查处者,从通报之日起延期二年申报;在申报中弄虚作假者(伪造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从认定之日起延期三年申报。

3受党纪、行政“警告”处分的,从解除处分之日起延期三年申报;受“记过”及以上处分的,从解除处分之日起延期四年申报。触犯法律,受刑事处罚的,从解除处罚之日起延期

六年申报。

三、申报条件

第六条申报馆员任职资格人员的学历、资历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硕士学位,从事图书、资料工作二年以上。

2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理馆员资格,并担任助理馆员职务4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理馆员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馆员职务5年以上。

4中专毕业,取得助理馆员任职资格,并担任助理馆员职务5年以上。

第七条申报副研究馆员任职资格人员的学历、资历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博士学位,从事图书、资料工作二年以上。

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馆员任职资格,并担任馆员职务四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馆员任职资格,并担任馆员职务五年以上。

4大学专科学历,取得馆员任职资格,并担任馆员职务七年以上。

第八条申报研究馆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必须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取得副研究馆员任职资格,并担任副研究馆员职务五年以上。

四、评审条件

第九条馆员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任现职期间,须具有下列工作业绩之一:

(一)文献信息开发专业:

1参与文献信息开发选题、内容分析及实际开发,在一些重要专题开发中发挥骨干作用。

2参与文献信息编辑工作,撰写提要、文摘、题录和一般性文献信息专题综述。

3熟悉信息产品营销,积极推广传播文献信息。

(二)文献采编专业:

1熟悉藏书和出版发行情况,参与制定、修订文献资料采访工作规章。

2了解分类法、主题法、编目法、排检法等各种工具及其方法,熟悉分编工作全过程,在

文献形态描述和内容标引方面起骨干作用。

3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三)读者服务专业:

1主持借阅服务工作,胜任一般性参考咨询。

2承担读者调研任务,分析阅读倾向,开展优质服务。

3熟练运用主要中外文各种工具书及文献书目检索方法(含传统手工方法和计算机检索方

法)为读者进行服务。

(四)技术开发与服务专业:

1参与制定或实施本部门技术工作总体方案。

2了解缩微、音像、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并熟练运用其中一项技能。

3解决一般性技术问题,承担程序设计和系统维护等。其他图书资料专业岗位人员,比照以上四类人员的条件执行。

二、任现职期间,须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取得下列学术成果之一:

(一)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省级内部资料性学术出版

物(内刊、论文集),增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含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交流)2篇。

(二)在市(州、地)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本款仅适用于县及县以下单位的图书、资

料专业人员)。

(三)获省级以上专业学会优秀论文奖或地厅级图书馆优质服务奖。

(四)获市(州、地)级科研成果二等奖或省级科研成果优秀奖。

(五)主持编写二、三次文献(十万字以上),使用效果好。

第十条副研究馆员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任现职期间,须具有下列工作业绩之一:

(一)文献信息开发专业:

1根据有关政策及社会需求,把握文献信息开发方向,开发有关专题文献信息。

2较准确分析、判断文献信息价值及其优劣,独立进行信息加工整理。

3主持大型书目索引编制工作,撰写较高质量的提要、文摘、注释和综述。

(二)文献采编专业:

1主要参与制定、修订文献资料采访工作条例或规章,在文献类型结构,入藏品种及其比

例、复本数量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较熟悉运用分类法、主题法、编目法、排检法等各种工具及其方法。

3熟悉图书采访、编目工作全过程,协助总审校。

(三)读者服务专业:

1全面主持或指导某项读者服务工作。

2熟练运用中外文各种工具书及各种文献检索方法(含传统手工方法和计算机检索方法),从事各类参考咨询或用户辅导工作。

3主持1项重大服务项目;或指导1名能胜任参考咨询工作的业务骨干。

(四)技术开发与服务专业:

1参与缩微、音像、计算机及多媒体等技术工作,承担较大系统可行性分析、总体方案设

计和组织实施。

2参与解决重大技术难题,主持制订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指导技术人员进行程序设计和

系统维护等。其他图书资料专业岗位人员,比照以上四类人员的条件执行。

二、任现职期间,须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取得下列学术成果之一:

(一)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或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在省级内部资料性学术出版物(内刊、论文集)、增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

(二)撰写并正式出版学术专著作或二、三次文献1部(十五万字以上)。

(三)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或市(州、地)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第十一条研究馆员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任现职期间,须具有下列工作业绩之一:

(一)文献信息开发专业:

1根据有关政策及社会需求,把握文献信息开发方向,开发有影响的专题文献信息。

2准确分析判断文献信息价值及其优劣,独立进行信息加工整理。

3主持并参与大型书目索引编制工作,撰写高质量提要、文摘、注释和综述。

(二)文献采编专业:

1主持制定文献资料采访工作条例或规章,在确定文献类型结构、入藏品种及其比例、复

本数量等工作中发挥主要作用。

2熟悉运用分类法、主题法、编目法、排检法等各种工具及其方法,主持或主要参与省级

以上专业规范、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或主要参与组织、实施全国或地区性重大采编业务建设项目。

3精通图书采访、编目工作全过程,担任总审校。

(三)读者服务专业:

1全面主持或指导读者服务工作。

2全面运用中外文各种工具书及各种文献检索方法(含传统手工方法和计算机检索方法),从事各类高难度参考咨询服务或用户辅导工作。

3主持2项重大服务项目;或指导2名能胜任参考咨询工作的业务骨干。

(四)技术开发与服务专业:

1主持缩微、音像、计算机及多媒体等技术工作,承担较大系统可行性分析、总体方案设

计和组织实施。

2主持或主要参与制定全国或地区图书资料部门的发展规划,对本专业技术工作提出建设

性意见。

其他图书、资料专业岗位人员,比照以上四类人员的条件执行。

二、任现职期间,须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取得下列学术成果之一:

(一)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2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或获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情报学学会优秀论文奖1次。

(二)撰写并正式出版学术专著或二、三次文献1部(二十五万字以上)。

(三)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

五、破格条件

第十二条对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两年以上可破格申报馆员任职资格。破格申报馆员任职资格者,除具备馆员正常晋升评审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共2篇。

2获省部级社会科学奖三等奖、科技进步四等奖,或地厅级科技成果一等奖。

3独立编写本专业教材或主持编写二、三次文献(十五万字以上),使用效果好。

第十三条对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两年以上可破格申报副研究馆员任职资格。破格申报副研究馆员任职资格者,除具备副研究馆员正常晋升评审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共5篇,其中1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或获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情报学学会优秀论文奖1次。

2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撰写并正式出版学术专著或二、三次文献1部(二十万字以上)。

3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或主持、承担的省级科研项目通过国家组织鉴定并达到国内

较高水平。

第十四条对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的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两年以上可破格申报研究馆员任职资格。破格申报研究馆员任职资格者,除具备研究馆员正常晋升评审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学术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共9篇,其中3篇在

核心期刊上发表或获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情报学学会优秀论文奖2次。

2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经国家正式出版的学术专著或二、三次文献2部(四十万字)。

3获国家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六、附则

第十五条本《条件》中“公开出版物”是指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学术期刊,“核心期刊”是指北京大学图书馆最新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刊登的学术期刊。

第十六条本《条件》由省人事厅、省文化厅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条件》自之日起执行。原《贵州省图书资料专业人员评聘中、高级专业

上一篇:高校计算机论文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核心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