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9 13:57:46

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基础 电子教案 RIA Flex

电子教案,是将传统教案中的内容转换成计算机能处理的数字信息格式后存储于记录介质(如磁盘、磁带、光盘等) 中的一种形态。同其他的电子出版物一样,在观看阅读时必须事先输人计算机主机中,由显示器输出。目前课堂上比较流行的电子教案一般有两种类型:PPT 教案和 WORD 教案,调研中发现在《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教学当中 PPT 教案使用的比例非常高。与传统教案相比,电子教案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而是对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层次变革。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电子教案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计算机软件基础》作为工科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介绍了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和软件工程基础知识,强调基本算法的理解和运用。传统教学无法演示程序设计实践和算法演示,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是课程发展的趋势。

一、现有《计算机软件基础》电子教案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软件复用是一种由预先构造好的、为软件复用是一种由预先构造好的、为复用目的而设计的软件构件来建立或者组装软件系统的过程。目前用 PPT 等软件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基础》电子教案的大部分内容是直接打包在一起的,用户根本看不到动态演示过程,也没法对内容进行修改,所以根本就谈不上软件的复用,网络共享也困难。目前少数一些用Authorware,Director,Flash 和 Html 等软件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基础》电子教案,由于在打包或时把教学内容和程序放在一起,一般没有计算机培训的用户根本就没有办法对其进行修改。由于现在网络的快速发展,基于 PPT 等开发工具开发出来的电子教案都不支持网络浏览,这样不利于课程电子教案内容的及时更新。同时,PPT 要做出很强的交互性需要熟悉它的脚本开发,而 PPT 的交互设计能力不强,限制了教案的二次开发能力,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受到现有电子教案的约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系统整体设计结构

电子教案系统总体上被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电子教案的编辑器部分,另一个是电子教案的内容前台展示部分(播放器功能)。编辑器部分的界面设计要力求简洁明了,逻辑结构清晰。播放器部分是教师上课时用来展示教学内容的程序,它包括导航部分、内容展示部分、以及电子白板。系统的功能需求主要集中在图文混排、多媒体支持、用户交互、编辑和修改、文字批注和电子排版等功能。

系统总体上采用由电子教案编辑器和播放器两部分组成,电子教案编辑器在完成电子教案内容的制作后导出素材内容,打开播放器播放电子教案。

编辑器主要是为电子教案的制作人员提供添加和修改课程电子教案内容的功能。编辑器部分包括电子教案文件处理部分,电子教案逻辑的设计,具体的每个页面内容的添加和页面相关属性的设置。其中文件处理部分对电子教案进行新建、打开、保存;逻辑结构对电子教案内容之间的逻辑结构进行安排,使其符合电子教案整体的结构或教师教学的具体要求;页面内容的添加负责在页面中添加具体的教学内容素材,如图片、文本、音频、视频等;页面相关属性的设置对页面背景颜色和背景图片的添加和修改,对页面切换效果的设置。另外还有具体的媒体素材的风格设计,同时还提供备课时添加批注的功能。播放器通主要负责对编辑器生成的电子教案素材文件的展示,供教师上课使用。播放器的交互设计和 PPT 类似,保持了 PPT 的一些版面设计风格和快捷键操作等。另外播放器提供弹出式导航栏,方便教师上课时的导航操作,每种素材对象都有自己特定的交互方式。编辑器打包把播放器和电子教案素材内容放在一起,播放器在打开时会调用同级同名文件夹里的 XML 文件和素材文件。

三、主要模块实现

1、电子教案文件操作模块

该模块在设计时把电子教案文件作为一个整体内容来进行新建、打开和保存。新建电子教案时对原有已打开电子教案的处理,如果用户对已打开电子教案做了修改,但是未保存,会提示用户先保存,然后再新建电子教案文件。

作为该系统的重要模块之一,内容结构编辑模块的设计要方便用户对电子教案文件的逻辑结构进行编辑和修改。本系统采用树的数据结构来标示电子教案的内容结构,不仅结构清晰,而且操作方便,符合一般用户的习惯。

该树形结构的节点可以拖动以调整节点的位置,在节点上单击右键会弹出右键菜单,包括对节点的添加、复制、粘贴、删除和修改等操作。

四、总结

《计算机软件基础》电子教案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不仅使电子教案结合了桌面应用良好的用户体验与网络课件轻松部署,带给用户更好的交互体验。该系统实现了电子教案对网络的支持,提高了教案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本系统结构在细节上还有部分可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比如系统定义的各种资源素材 XML 表示文档没有遵循 Scorm 技术标准,给以后电子教案素材内容网络复用带来不便。

参考文献

[1] 孙颖. Flash ActionScript 3 殿堂之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 李捷.2003.基于 RIA 的英语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实现[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3.6—7.

[3]龚玉清.基于软件工程的多媒体课件开发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计算机基础教案范文第2篇

1、当我们发现很多来读书的学生基本上是只会计算机的皮毛,也就是只会开机、关机、上QQ聊天,而且还有很多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根本就不会计算机基础应用。针对这钟情况,我们在计算机教学设计上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分成一个个情境任务来完成。例如,情境一,初识计算机中的任务一,识别计算机各部件,任务二,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安装;情境二,计算机系统安装中的任务一,Windows(最新版本)安装,任务二,Windows的基本操作等等…。

2、这样不管是会电脑的,不会电脑的学生都能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到自己不会的知识和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教学设计也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到难,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也是从初识计算机到会基本操作,到设计更多、更复杂的任务,例如,学生会Windows操作后就要求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在Word文字处理的应用中,教学设计同样采用任务教学模式;从设计个人简历,到艺术小报的设计与制作再到毕业论文设计,逐步使学生掌握文字处理的各种操作技巧及方式。学生有任务做,上机课也会认真完成,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3、计算机基础课程总体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学会以下几点:

1、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认知能力,2、学会计算机基本的操作系统的应用能力,

3、学会利用办公系统软件时进行操作的能力,

4、学会基本的网络应用能力,

5、学会利用计算机来处理专业知识的能力。教学总体设计出台有利于老师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课程教学也体现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改进的重要性。要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首要任务是老师要备好课,要做好学期授课计划及教案的编写工作。

3、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案非常重要,要上好一门课,教案是关键

计算机基础教案包括以下内容:授课时间、节次、班级、授课类型、章节、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参考、教学方式、教学作业及总结,为了能更好的突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为主这一特点,我们将教案中增加了: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和分析方法、授课思路、教学辅助手段、重点突出及难点解析、师生互动。特别提到师生互动环节,老师可以在上机实训时,与学生交流这堂课中哪些掌握得较好,哪些还有待提高,哪些不会需要再重新学习;在上机课上,学生也会发现很新东西,也会与老师分享他们自己学习到的一些小巧门,把这些便捷的操作方法与同学生共同分享,也达到了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能把师生互动环节设计到教案中,更有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条件改件分析

1、目前是现代化、信息化的时代,教学课程授课安排上,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老师不仅要写好教学计划、教案,还要自己制作好电子教案,也就是教学PPT的制作。上机实训课程上,机房要配备良好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安装好计算机基础课程所需的教学软件,还应安装良好的教学控制系统,能在上机课程中向学生布置电子任务,并监督任务的执行、完成、检测等工作。这样能保证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的改进分析,促进大学生学以致用

1、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从课程设计、教学定位、教学条件、教学实施,每一个环节的改进都倾注了老师们的集体智慧,当然到学期末,我们也会用成绩,用作品来考核学生们到底学到了多少。所以教学设计改进中计算机考核测试也进行了逐步分析和改进。我们将平时上机成绩占到了总评成绩的一半,因为平时上机每节课老师都会安排任务,任务布置下来后,学生就要去完成它,学生制作完成任务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去体会,去享受的,最终的结果是要将任务上交给老师检测,看是否合格或更加优秀。

2、学生们在上机实课程中完成的作品,如个人简历表格,电脑艺术小报,我们都会将优秀的作品打印出来,张贴在学院的宣传栏中,供大家参观、评比。我们也会将学生们自己分组制作的PPT作品在班级、在学院范围内进行评比,评比的目的是让大家能相互学习,相互提高,这样才达到我们教学的本来目的。对于期末上机测试,是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综合测试,检查他们这一门课程综合能力的提升水平,当然能通过系统学习后,再参加全国的计算机等考试将更能让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越。

3、学以致用,学了计算机就要会用,用到学习中,用到工作中;我们所教授的都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教学设计上肯定要以公共基础性课程的安排为主,但也要结合学生自己所学的专业来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例如,旅游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后,能制作有关旅游前沿、旅游资询、旅游风景、旅游文化等相关知识的艺术小报,康复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也能制作有关健康小常识、康复医学知识方面艺术小报。学生即学会了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也学习了自己专业的相关内容,专业与基础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结构内涵的提升,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4、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能力,综合学习、工作的能力,利用计算机解决自己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设计改进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相互协作的能力,使他们能更适应现代社会竞争发展的大潮,培养更多良好的专业技术人才。

计算机基础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 理论教学 实训教学 合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191-02

笔者从事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这几年来,深感计算机教学应着重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操作能力。《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较强的课程,是职业学校每个学生的必修课。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呢?结合本人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目前学校计算机教育或多或少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低、或者高分低能现象,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问题。上课时听教师讲得多,自己动手机会少。

1.传统的课程教学

重知识、轻技能;重传授、轻交流;重理论、轻实践;重应试、轻能力,导致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理想;更体现了计算机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合作”的重要性。

2.理论学习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动手能力差、自学能力差等,其主要原因是:理论课与上机课的时间比例未达到合理化配比要求,上课时听教师讲的多,自己动手机会少。

3.实训学习

在机房中普遍存在讲话、吵闹、吃零食的现象,甚至是玩游戏。甚至有些专业教师也在学生实训期间上网或做其它事情。计算机操作课也是按照教师布置的练习题进行重复练习。表面原因可归结为教师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深层次的问题则是缺乏对职校计算机类课程教法的研究。笔者曾作过测试,对一个班级学生进行课堂测验,然后与成绩较好的学生交谈,多数学生反映,并不理解命令及部分内容,只是记住了命令格式及相关术语,遇到实际问题还是不会操作。

二、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合作基础

1.合理地安排课程设置比例

一般来说,职业中学开设的课程大部分是应用软件,尤以微软Office2000为多,也有开设系统软件,如微软Windows系列等操作系统软件和一些相关的语言教程。它们都是实践性特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处理好讲解和实践的关系: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又不能只讲解不上机。我认为较适当的理论课与上机课的时间比例是1∶1(有条件者可安排为l∶2)。这样的比例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让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教师上理论课首先可以为学生理清逻辑,讲述原理;其次可以总结学生在上机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错误。

2.教师认真对待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实现上机实训课教学目标的关键

学生对上机实训课普遍感兴趣,但如果老师不设定任务,单纯让学生自由地操作,一部分学生因自己学习能力的原因,久而久之他们觉得无事可干,就会失去兴趣;而一部分学生则把心思花在上网与玩游戏上,浪费课堂时间。因此,教师课前应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循序渐进地设计好每次上机操作教学的课时,并事先做好软、硬件的准备,教师要多找些资料丰富当节课的内容,并且编制出每节课的上机指导。上机指导主要包括上机目的、上机准备、上机内容、上机步骤。其中上机准备可依据上机内容而定;上机步骤中应明确清晰,方便学生操作练习。

三、计算机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合作措施

端正学习态度,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技能是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任何只重视理论,不重视技能知识掌握或者只重视技能,不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态度都是错误的。学生应该理论和技能并重,并在学习过程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引导实训操作,用实训操作来丰富,巩固理论,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1.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计算机课程的硬件部分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且晦涩难懂,这往往在讲完理论课后,学生还不知道用计算机能做什么?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和吸引力转变为一种恐惧感,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丧失学好这门课的信心。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合作”强强联合的合作式教学方法。笔者在开始时,先询问学生:你们想用电脑做什么?学生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想打字、画画、上网、聊天……于是,利用学生的兴趣、围绕着一个个目标、逐个地解决问题、完成理论教学任务,紧接着通过实训教学的配合,让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完成许多操作:打字、听音乐、画画、写信、上网、发E-mail、聊天等。这样,学生会觉得收获颇丰,计算机也没那么神秘、可怕了,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学习兴趣。

2.规范实训教案,明确实训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训效率。

与理论课教学一样,实训教学也必须有教案。完整地设计一节较好的操作流程课并不是一件易事,内容多了,学生完不成;内容少了,学生又没事干,因此,编写实训教案并不比编写理论课教案轻松。在常规教学检查中,实训教案部分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有些老师实训教案写的不完整,有的则只抄录了几道例题,有的根本没有,学生上机任务不明确,泛泛而练,或者仅为运行老师课堂上所举的示例,如此实训,其效果将大打折扣。有必要规范实训教案的写法:①规范实训教案格式。实训教案要与理论教案分开,同样要有完整的组织教学部分,要严格根据实训大纲和实训计划,编写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方法或手段等。②明确实训任务。实训操作必须有明确的任务,测试运行教师理论课堂上的示例只是实训内容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实训课中必须有学生独立自主的操作或设计部分,这就需要教师事先命好题,明确告之学生实训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学生先模仿而后独立地或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己的设计,这才是实训课真正的教学目的。

计算机基础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电子教案;多媒体技术

一、目前多媒体电子教案的现状

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教学活动带来了诸多便利,也是现代化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静态的和动态的教学素材集中在一起,通过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在与学生的交互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参考。教师运用电子教案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有利于营造更加活泼的课堂氛围,引入丰富多彩的教学材料,大大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目前,中职院校使用的教材配套电子教案很少,教师可以参考和使用的教学参考资料也很少,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备课准备。而且,电子教案的制作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例如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以及各类针对化学采用的专业软件。对于一般的教师来说,应用起来很不容易,所以,教师宁愿采用传统的手写式教案,电子教案一时间难以普及开来。

二、关于电子教案的研究

电子教案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传统的教学材料进行归类,利用一些计算机技术在知识体系中形成连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方便进行演示和电子化教学计划。电子教案不是单纯的拷贝教学材料,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使其能够便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展示和利用,电子教案替代手写式教案还有很多好处,能够加入很多多媒体教学材料,相比较传统的教案内容更加丰富,采用计算机技术,更加专业和准确,很多可用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可以帮助教师更加高效地设计课程内容,电子教案也更加便于在计算机中存储和在网络上共享,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提高。我们讨论的电子教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教学材料的高度整合性

教学活动是以课本教材为主要参考,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课堂教学表现形式来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往往会选择大量的教学材料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些材料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类的、图像类的和各式媒体类的,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教学课件都算作教学材料。这些教学材料的安排,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事先准备好,教学活动需要围绕教学设计有序展开,教师要按照教学流程突出教学重难点,让一节课井然有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这些教学材料在备课阶段往往都是与教案独立开来的,尤其是各类多媒体教学材料,都是存放在计算机中,很难与手写的教案产生紧密的联系,这也就使很多时候课堂教学出现了脱节和失误。由此可见,采用电子课件的形式,将这些教学材料高度整合在一起,所有的教学内容在电子教案中都能一目了然,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更加有自信,流程更加清晰,对于课堂的掌控更加有节奏。组织电子教案时,要先准备好要用的各种教学素材、教学课件、教学图片等,然后设计教学流程,在不同的环节设置不同的连接指向需要的教学材料,这样在教学活动中直接调用即可,流程性强,教学材料也就高度集中。

2.教学材料的多元化利用

电子教案因为不像纸质教案有形式的限制,在计算机中制作电子教案可以将各种教学材料进行融合利用,有针对性地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合成,让教学材料更适合课堂教学的开展。教学材料在通过电子教案整合起来后,能随着设计的教学流程有序地展示,可是这样的顺序结构占用的线性资源较多,对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来说效率不是很高。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多指向性,将电子教案中整合的教学材料组织成网状结构,这比线性结构的应用更加高效。多元化的教学材料能够通过这个多元化接口与其他教学材料形成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就能够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网状结构关系。比如,第一章绪论,在讲解化学和医学的关系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只有初中化学基础,甚至基础很差,在讲解过程中必须安排涉及初中化学的相关知识,这里就可以安插一个跳转连接,作为课外扩展或者是知识巩固连接到相关的其他内容。进入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分支后,最终还是要以课堂重点内容作为基准,重新连接到课堂主要的知识网络,这样的网络式电子教案更加高效,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关键是通过电子教案的多元化利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知识网络,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来说,是养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机会。

3.电子教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交互

传统的纸质教案只是教师的教学参考,考虑到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往往会设置一个板块来设计一些问答,而这些问答穿插在教学流程中,但有时考虑到课程进程,很多问题都被忽略掉了,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电子教案具备多通道的优点,所谓的多通道就是指电子教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配合教师的讲解或者文字的说明通过视听多个感官通道进行教学。传统的教案,教师完全按照设计好的教学流程进行,是单通道的,很多辅助内容很难通过教师一张嘴全部表达出来。我们利用电子教案的这种多通道优点,在教学材料形成知识网络后,可以增加一些互动内容。比如,在演示实验的视频播放过程中,设计一个类似问答环节的内容,视频暂停要求学生根据设计的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在跟着视频思路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提问,思路仍然处于比较清晰的状态,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强,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关于问题的设置,可以采用一些具有承上启下的内容,例如有机化学基础中,乙醇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将铜丝折成螺旋状,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炙烤,这时在屏幕上给出乙醇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方程式,暂停演示并让学生预测实验现象,有实验方程式作为参考,实验条件也在视频中给出,只需要教师简单地引导学生就可以准确进行说明。

三、电子教案的制作

1.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软件

前面也说到限制教师使用电子教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对于一些计算机技术很难掌握,但是不能因为难以掌握就不使用电子教案来辅助教学,我们在良好地组织了教学材料后,尽量使用简单的制作技术来完成电子教案,这样就能很好地避免技术和使用的冲突。中职医用化学教师在设计电子教案时,首先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每节课的课程重难点。医用化学对于成绩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教师在知识的体系化构造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程度,尽量从基础引入,渐渐向深处扩展。初期不要求教师使用多难的计算机软件,灵活运用Word和PowerPoint就很好,利用这两个办公软件处理文字和多媒体教学材料都很好,而且这两款软件都提供了连接功能,在内容结构的设计上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电子教案便于储存、修改和再用

电子教案的制作不可能一次就很完善,修改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所以,在电子教案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的优势留有很多可扩展和可优化的余地。电子教案最终是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践的,所以,电子教案的教学效果是评价一个电子教案好坏的重要标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对于教案中教学活动及时调整,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内容要及时更换,课后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工作,师生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教学课堂。电子教案一旦制作成,储存在计算机中,既便于修改和完善,也能够在复习课上再次使用,或者借用原来制作的电子教案组成新的适合复习的教案,循环教学还可以利用已经制作好的教案,对于教师来说就能减少大量的备课时间。

3.电子教案的内容要便于演示,能够突出教学重难点

电子教案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所以,电子教案的内容选择必须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重难点进行组织,而且教学材料的组织还要突出高效性,不要选择那些拖沓或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尽量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教学内容。而且,教学材料的展示也要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尽量选择便于理解的教学材料,对于那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要选择一些新颖活泼能够抓住学生眼球的材料,这些都是组成一个好教案的必备要素。

总而言之,电子教案的制作还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并完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目标,深入研究电子教案的组织原则,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珉.如何解决在中职医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能力培养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9).

[2]杨振平,卢美贞.优化有机化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探索[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3(09).

计算机基础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3-7537-02

市场人才需求走向决定了专业教育方向,我国专业教育必须服从市场需求,这样才能发挥出教育事业的人才培养作用。随着人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计算机人才需求量持续增加,企业在招聘人力资源中均会考虑应聘者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这说明了计算机知识已经成为考核人才的重要标准。为了全面提高专业生的计算机知识应用水平,应添加课程操作与实训流程,不断优化原有的教学方案。

1 计算机课程教学问题

计算机作为一门实用性的课程,其专业教育必须有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效。学校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于课程教学流程的优化控制,对实际教学问题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这是造成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根据新一轮专业教学调查来看,现行计算机教学方案主要存在着理论、实践等两个方面的问题,这恰恰是影响学生专业水平的关键所在。

1.1 理论问题

理论是专业教育活动的参考依据,选择不同的专业教学理论,最终得到的教学成效也不一样,理论奠定了一切课程的教学水平。计算机专业理论资源缺乏,这是当前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学校教学工作改革缺失的一种表现。对于在校生来说,收集大量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资源,能够帮助教师广泛地开展教学活动,并且吸引学生参与到专业学习中。从目前来看,许多仍然依赖于传统的教学资源,书本教材是教师课堂授课的知识来源,专业理论资源不足限制了学生知识面的扩宽,也给教师个人教学活动造成了阻碍。

1.2 实践问题

计算机课程涉及面比较广,专业课详细划分为多个不同的课程,且学习的专业内容也不一样。从知识结构来看,计算机专业课程包括: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数字图像处理平等诸多内容,每一项知识都与实践操作有着密切的关联[1]。注重实训教学是计算机专业的根本要求,但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偏向于理论授课,对学生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活动,这就限定了计算机知识的有效利用,不利于学生个人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此外,教师在课程编排上多数集中于课堂教学,未能给学生提供专业实训平台也是不足之处。

2 计算机课程实训设计

考虑到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成效不理想,教师要重新调整固有的课程教学方案,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应用水平。笔者认为,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实训中才能感受到计算机知识的深刻内涵,通过实训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巧。计算机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实训、辅导等三个方面。

2.1 教案设计

教案是专业教学的总体方案,教师授课之前都要做好教案工作,结合教材内容编写一套教学方案。教案设计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额,不仅要考虑理论知识教学的要求,还要重点加强学生的实训操作能力培养,双向教学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此外,计算机课程教案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需求,不能盲目地编制理论授课内容或单一地安排实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佳教案。

2.2 实训设计

与理论知识教学相比,实训课程教案设计更要注重实训化,大部分教案内容都要与实训操作相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比如,“计算机组成与维护”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现场操作环节,以一台备用计算机为教学工具,通过设计拆装、调试、模拟等方案,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软硬件结构,对计算机结构组成与运行原理深入了解,设计此类方案才能适合学生实训的学习要求[2]。

2.3 辅导设计

由于计算机实训多数为上机操作或现场调试,学生在未掌握理论知识或操作经验的情况下,盲目实训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影响。比如,计算机设备被损坏、系统程序错乱、实训流程受阻等,教师在实训中要做好辅导工作,这是教案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另一大问题。一般情况下,教师需设计多套备用方案,从辅导设计开始做好实训的预备工作,对实训中常见的突发问题提前备案处理。

3 基于课程实训的教学改革对策

计算机人才是社会紧缺人力资源之一,培养专业生计算机技能适应了社会发展需求,也是促进学生未来顺利就业的有利保障。针对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要注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号召教师努力做好计算机基础授课工作。以实训教学法为总指导,全面培养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挥出专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根据设计好的实训教学方案,专业教学需从多个方面执行改革决策。

3.1 师资建设

计算机技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这类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主流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培养能从事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运行、维护、系统集成及应用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专业师资力量打造高效率的计算机教学课堂,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3.2 课堂改革

设计先进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根据计算机发展形势不断调整更新。例如,汽修专业是技工学校比较普遍的课程之一,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应以基础知识内容为主[3]。教师需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尽可能选择与汽修专业生相关联的计算机知识展开培训,包括:图像处理、网页制作等。

3.3 实训评估

计算机技术在工程运用日益广泛,汽修专业生计算机实训要切合本专业需求,让学生能够灵活应用计算机知识辅助本专业学习。还要强化实训教学方案的综合评估,让学生把实训所学习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例如,培养学生将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之中,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软件和网络管理等更好地运用于实际。

3.4 教学整改

随着网络技术和互联网的告诉发展,开通多元化计算机教学模式是当今世界的必然趋势。但由于计算机网络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多样性等特征,使得计算机网络易受黑客,病毒等恶意软件的攻击。此时,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就变得至关重要[4]。此类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创建、维护、管理复杂网络系统的能力,并能够及时解决网络故障,使网络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保持网络系统的高效运行。

4 结论

计算机属于科技类专业学科,其必须要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体现出知识的利用价值,这是计算机教学方案设计必须要遵循的规律。计算机专业教学需坚持“实训化”改革,在实训教学中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掌握更多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应用知识,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昭青,彭立,傅红普.基于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1).

[2] 何昭青.案例教学在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10).

[3] 徐凤生,李天志,李海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探析[J].福建电脑,2007(3).

计算机基础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农牧类职业学校;专业学科;开发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平台的扩张建设,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多媒体作品、网络课程、模拟实验、模拟过程、模拟操作等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了课堂上,对课堂教学以及实验分析等学习过程都起到了良好地促进作用。网络让人们远在天涯近在咫尺,零距离的沟通和技术上的交流互动给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使得人们在同一个平台上协同创造和改善,时刻在发展、在进步。在网络上寻找一个主题或是一节课的辅助教学作品,哪怕是一门课或是一系列的作品都可能达到目的,语文、数学、物理等等课程,只要搜索一下,可能就会找到答案。然而,农牧类专业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作品却少得可怜,即便是找到一两个资源,也是制作比较简单、粗糙。其原因:一是农牧类专业课程与基础学科相比,教师的数量少之又少,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作品的能力有限,可供传播、交流、沟通的资源条件匮乏;二是农牧类专业学科的专业性强,开发和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作品不但要拥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且要具有深厚的专业底蕴,显然,这样的师资是极其有限的;三是开发农牧类专业计算机辅助教学作品的市场空间较小,软件公司开发这类作品不但缺乏专业技术知识,而且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虽然农牧类专业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作品的设计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但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已被验证,开发农牧类专业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作品是势在必行的。

一、农牧类专业学科电子教案的设计需求和开发模式

1.设计需求

随着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教室的建设逐渐形成规模,每个教室都要配备多媒体设备,这就需要专业学科的任课教师准备电子教案,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优化教学过程。电子教案不是教师备课教案的电子化翻版,而是课堂教学的资源延伸与引用,是通过图、表、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维度,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2.开发模式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使大部分教师不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都有使用电脑的机会,除极少数的老教师对电脑操作生疏外,绝大部分教师都有电脑的基本操作、利用互联网获取资源和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能力,这就为电子教案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个电脑技术基础之上,学校若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电子教案制作技术方面的培训,有计划地组织电子教案作品制作交流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和制作过程,绝大部分教师都能达到熟练制作电子教案的目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软件、图像处理、音频编辑、视频编辑这几方面,使得教师能够根据专业学科的课堂教学要求,合理地选择获取资源的途径,熟练地对所获得的资源进行深加工,制作出符合意愿的电子教案作品,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通过长期的设计实践,教师在专业学科教学中会积累大量的素材和制作经验,逐渐将本学科的电子教案整体化、系统化,形成一个科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作品体系。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内容,会使得这个体系更加完善和科学。

二、农牧类专业学科模拟类辅助教学作品的需求与开发模式

1.模拟类辅助教学作品的需求

在农牧类专业学科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需要计算机模拟技术才能实现的生物过程。胚胎的生长和发育、植物根系吸收营养的微观过程、心脏血液的循环、呼吸的生理机制、家畜的解剖学结构,这些涉及到专业学科的教学内容,要么是无法用肉眼看到的微观世界,要么是根本无法看到的生物过程,要么就是需要变化周期非常漫长,无法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短时间内观察到的现象。这些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内容需要依靠计算机技术的参与,通过二维、三维动画的模拟,使学生从模拟世界里看到微观世界的现象,从直观的视觉刺激中发现生命活动的真实面貌,从压缩的时空中感受到生物现象的真实变化。

2.模拟类辅助教学作品的开发模式

模拟类辅助教学作品的开发,要求开发者具备熟练的二维、三维动画设计能力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在开发上会出现缺乏“双料冠军”的瓶颈。

(1)培养“双料冠军”的模式。挑选专业理论和实践功底较深的青年教师进行计算机动画设计技术方面的系统学习。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培养既懂得农牧类专业技术,又通晓动画设计技术的人才,在教学设计上和动画制作的实践上能够结合起来,创作出符合教学过程的辅助教学作品。但实际上很难行的通:一是专业学科众多,派一两位教师学习计算机技术是很难满足要求的,如果人数多了,会耗掉大量的师资力量,影响学校的整体教学;二是动画设计技术不只是简单的几门课程,短时间内就能够熟练掌握的,动画设计不单要涉及到动画设计软件的学习,还要进行相关辅助课程,如编辑技术、美工技术、导演技术等多方面的学习,作为专业课教师,长期系统学习这些内容显然不现实。同样地,选择精通动画设计的教师进行农牧类专业课学习也无法实施。

(2)建立计算机辅助教学资源开发小组的模式。建立由动画设计人员、农牧类专业青年教师组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资源开发小组。

动画设计人员完全不懂专业、专业教师完全不懂得动画设计常识,这样显然沟通起来会极其困难。开发小组要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对所有的专业教师进行动画设计培训,这个层次的培训不需要他们掌握动画设计的技能,旨在令他们了解动画设计的过程和所能达到的功能以及能出现的效果,以便在模拟类辅助教学作品的设计时能够清楚地向动画设计人员表达任务需求和效果描述。

对开发小组内的专业教师要进行比较系统的动画设计技能培训,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和学习计划,使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动画设计,不需要涉及到编程等比较复杂的辅助知识,目的是使他们了解动画设计的效果和规则,通过简单的动画描述,能够完成简单的专业内容动画设计。这些教师将充当动画设计员与普通专业教师之间的“翻译”,协助沟通。

开发小组制订好计算机辅助作品设计的计划,整个计划的实施由开发小组成员协调和合作完成,模拟类辅助教学作品设计开发周期比较长,在大量积累素材和经验的基础之上,逐步形成规模化开发的局面,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在积累和整理的基础上系统化。

三、农牧类专业学科网络课件、模拟练习、模拟实习等项目的需求与开发模式

网络技术的进步扩展了教学和学习过程的时间和空间维度,课堂教学、在校学习、生产实践、网络课堂等多种形式结合的学习过程逐步形成。在农牧类专业学科的学习中,课堂上得到的理论知识更多地要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又亟需理论的支持,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组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延伸学生的学习维度。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模拟练习软件和模拟实习项目,以解决实践操作中的变量变化问题。例如植物营养学中的根系营养吸收情况,可以设计一款教学辅助软件,模拟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微观世界,利用程序的交互控制,学生在用户端口可以控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以此为变量,模拟根系的吸收情况和植物的生长状态,将微观的运动转换为直观形象的宏观现象。这种模拟软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实现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对专业课理论与实践教学都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能通过网络访问进行模拟练习和训练,这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和理论知识提高都很有必要。

这一类教学辅助软件的开发难度最大,不仅要有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团队,也要有深厚功底的农牧类专业技术团队的结合,相对来说开发周期较长,需要经过严格的反复的测试,对于农牧类职业学校来说,很难具备设计这种软件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漫长的设计周期实现起来也是不合实际的。设计这种复杂的教学辅助软件还是应该由行业协会或部门联合软件开发公司进行规模化开发,由行业专家提出软件的需求,由软件工程师进行软件的系统分析和设计,再由程序员和动画设计人员等进行实际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强化行业间的沟通和交流,最后形成系统的教学辅助软件。这种开发的成本较高,但在农牧类行业的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

农牧类职业学校的专业学科教学与学习过程迫切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加盟,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这种教学资源极其匮乏,需要加大力度来进行建设。就以上分析来看,对计算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教学辅助作品设计通过职业学校的合理安排和组织,培训和交流,是能够进行一些开发和设计的,但复杂性高、对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的教学辅助软件设计,就要靠行业协会或主管部门联合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来进行规模化设计和开发了,虽然投入成本较高,但长期的效益却很显著。

参考文献:

[1] 陈代忠.多媒体教学与信息资源整合的思考[J].陕西教育(行政版),2010,(7).

[2] 庞富林.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J].新课程.中学,2010,(7).

[3] 殷锋社.个性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研究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0,(9).

[4] 伍璐.对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探讨[J].电脑学习,2010,(4).

计算机基础教案范文第7篇

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现阶段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由基础部或公共计算机教学部门负责日常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困惑,比如:教材统一化,教案统一化,课件统一化等,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⑴教学内容缺乏合理性。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各个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然而由于公共部门负责教学,教案与课件统一,这使得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对文、理、工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进一步的重点引导,无法与他们的专业课程学习进行融合以达到辅助学习效果。

⑵不同专业的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相同专业的学生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相对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要高一些;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给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中带来困难。

⑶教学的方式、方法单调。由于基本上是采用案、统一课件,故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大同小异。大多数教师仍采用课堂集中授课一次与机房上机操作一次相结合的授课模式。缺乏在课堂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⑷教材建设相对落后。这几年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而不少的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文化基础授课内容依据市面的教材,而已经出版的教材内容均滞后于现实需求。以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等为例,部分高职院校仍在介绍WindowsXP操作系统,Office2003等内容,而目前较为主流的Win7、Win8、Office2007及以上的版本却不予介绍。诸如此类的问题应在公共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过程中及时得到解决。笔者认为教师自编讲义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弥补教材的一些不足之处。

⑸教学考核方式有待进一步探索。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考试是以浙江省一级计算机水平考试为依据,采用上机操作形式,甚至有些院校以省计算机水平考试成绩替代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而这样的教学考核方式难免会让人理解为应试教学,失去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最基本意义。考证只是水平的象征和检验,绝不是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学好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作用是辅助学习其他专业课程。

2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模块学习的需求统计与分析

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分为以下模块: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模块、Windows操作模块、中英文字录入模块、Office办公室自动化模块、数据库使用基础模块、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块、多媒体技术模块、信息安全模块。同时对电子、化工、建筑、会计、英语、市场营销等涵盖工、理、文、商科不同专业教学内容进行调查。调查发现,不同的专业学生对不同的模块需求各不相同。

3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实施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

根据上述的统计数据,我们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如图7所示。图7中,分别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模块、Windows操作模块、中英文字录入模块、Office办公室自动化模块、数据库使用基础模块、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块、多媒体技术模块、信息安全模块,进行了学生学习需求统计和分析。从图7我们可以发现,各个专业对Windows操作模块、Office办公室自动化模块、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块这四个模块的需求比较大,因此我们在设计课程时对上述的四大模块加强教学。不难发现理工科学生相对文科学生而言在数据库使用基础模块、多媒体技术模块、信息安全模块等方面要求高一些;同时发现会计专业的学生对数据库使用基础模块也同样有着像理工科学生一样的需求;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对中英文字录入模块、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块要求比其他专业都要高,我们认为这与学生未来就业定位有一定的联系。我们探索了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实施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

⑴合理规划教学内容。课程组授课教师根据所授课的对象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根据调研分析结果对文理工科在内容上做相应的调整和拓展,达到有的放矢。

⑵教学团队分工与协作。从原来的教研室案、统一课件、材,到教学团队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模块备课,并将模块备课的授课资源相互分享。同时每位教师也依据不同专业班级有选择性地对模块内容进行增减。

⑶突出实际教学效果。对每一次课程授课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从内容上更加突出计算机的实用性,结合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及时补充授课内容,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的结合,课堂边学边做。授课地点选在实验室,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先理论后操作有一定的区别。

⑷考核方式创新。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辅助其他课程学习。考核不应只是将省一级计算机水平考试通过率作为教学目标,而更应重视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提高效率。比如,每年毕业班的学生都会因毕业论文格式而纠结和烦恼,课程组成员在讲授Office办公室自动化模块时就以我院的毕业生论文及论文格式要求为例进行排版,让学生提前学习论文排版。毕业生就业求职简历的制作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素材,这样的教学可以很好地提高该课程的学习实用性。

4结束语

本文根据非计算机专业类高职学生的需求,紧密结合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研究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案,通过大量的调研,并结合课程组成员多年的经验,在关注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应用不同要求的同时,又兼顾计算机基础应用的通用性特点,给出专业、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相互交流动态的计算机基础应用教育教学设计方案雏形。从而改善了现阶段各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计算机基础应用教育的实际教学内容,进一步的推动了高职教学职业化教育。

计算机基础教案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学资源;模块化教学;题库

在职业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及网络简单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好了这门课程,不仅能掌握计算机的一般基础知识、日常应用操作,还可以为以后学习其他课程提供方便。

l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及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1.1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中,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有操作过程的演示,还需要学生动手上机操作练习。因此,教学中既需要计算机,也需要有投影设备。考虑到本课程属于公共基础类课程,目前一般多采用的是,在有投影机的多媒体教室上课,而在机房进行上机操作的教学模式。

1.2影响教学效果的学生因素:

(1)学生学习状态不良。据蔚振江等对高职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情况调查显示:能做到课前预习的学生只有11.9%;课堂上能注意听讲的学生有23.6%;能按要求进行思考并得出正确答案的只有12.1%;而上课开小差,看课外书、听mp3、发短信、玩游戏的占59.7%,聊天的有28.4%;但是,也有61.7%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很好,只是不太努力,可见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状态很不乐观!

(2)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由于学生来源地地分广泛,各地经济条件不同,各地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的投入及重视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的运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有的学生对基本操作非常熟悉,而有的学生则几乎是一片空白。这对教师的教学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1.3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师因素

教师在学识水平、教学经验及教学态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而教学效果也不相同。而其中,最影响教学效果的则是教学态度,由于各种原因,有部分教师对教学缺乏热情,教学工作不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职业院校的学生少有勤奋且少有天才,教师投入少,学生蔫能成才?

2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设想

(1)学资源。即在采用相同教学大纲、相同教材的前提下,所有任课教师,案,统一讲义、统一上机操作内容。学资源,是要组织相关专家及任课教师一起,集中大家的智慧,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研究确定统一的教案、编写统一的讲义,设计并建立统一的上机实践操作题库,然后由各任课教师分别授课。编写统一的教案、讲义,不仅可以编写出最优秀的教案、讲义,而且还可以使年轻教师少犯知识性错误。统一上机操作内容,是分模块建立起含有大量练习及测试用题的题库,包括各种理论题及上机训练题。“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建立海量的题库,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练习作业落到实处,使教学过程实实在在成为“边学边练”,还可以为教学效果测试提供有效手段。将教案、讲义、题库统一起来,不仅可以使每一位同学都尽可能享受到最优秀的、相同的教学资源,减少不同授课教师在教学投入、教学水平上的差异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还可以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便利,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本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分别组织教学与测试。不同模块的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操作演示、案例教学等。上机练习时,则可采用自由练习结合上机题库进行。每一个模块教学完成后,都要随堂利用上机题库组织一次本模块的上机测试,由系统随机出题,学生的测试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计人课程总成绩。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师随时了解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由于上机有明确的任务,可以减少学生上机的盲目性,有利于约束学生在机房的不良行为;由于题库量大,测试题随机抽取,可以减少学生考试舞弊现象,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推动学生学习。对于计算机操作比较熟练的同学,也必须参加模块测试以及期末测试,成绩优秀者,可予以免修。

3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需要利用计算机学科的资源优势,建立教学网站。该网站不仅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如教案、讲义、题库等,还能提供练习、测试,以及师生互动、网上答疑等功能。笔者曾采用moodle建立过教学网站,教学效果良好,不过moodle题库中没有操作题功能。

(2)题库组建的原则:理论知识部分,可建立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实践部分,则建立操作题。根据知识点,设计题目,重要知识点的题量要多点,难点的题目最好有简单的题目在前作铺垫。题目在录人前,要仔细检查,特别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题目。题目要分章节进行组织,不可杂乱无章。

(3)资源的更新:一般每个学年,都要根据教学效果、学生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学内容、教案、讲义及题库等进行更新或纠错。

计算机基础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学资源;模块化教学;题库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256-01

在职业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及网络简单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好了这门课程,不仅能掌握计算机的一般基础知识、日常应用操作,还可以为以后学习其他课程提供方便。

1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及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1.1 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中,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有操作过程的演示,还需要学生动手上机操作练习。因此,教学中既需要计算机,也需要有投影设备。考虑到本课程属于公共基础类课程,目前一般多采用的是,在有投影机的多媒体教室上课,而在机房进行上机操作的教学模式。

1.2 影响教学效果的学生因素:

(1)学生学习状态不良。据蔚振江等对高职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情况调查显示:能做到课前预习的学生只有11.9%;课堂上能注意听讲的学生有23.6%;能按要求进行思考并得出正确答案的只有12.1%;而上课开小差,看课外书、听MP3、发短信、玩游戏的占59.7%,聊天的有28.4%;但是,也有61.7%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很好,只是不太努力,可见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状态很不乐观!

(2)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由于学生来源地地分广泛,各地经济条件不同,各地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的投入及重视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的运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有的学生对基本操作非常熟悉,而有的学生则几乎是一片空白。这对教师的教学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1.3 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师因素

教师在学识水平、教学经验及教学态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而教学效果也不相同。而其中,最影响教学效果的则是教学态度,由于各种原因,有部分教师对教学缺乏热情,教学工作不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职业院校的学生少有勤奋且少有天才,教师投入少,学生蔫能成才?

2 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设想

(1)学资源。即在采用相同教学大纲、相同教材的前提下,所有任课教师,案,统一讲义、统一上机操作内容。学资源,是要组织相关专家及任课教师一起,集中大家的智慧,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研究确定统一的教案、编写统一的讲义,设计并建立统一的上机实践操作题库,然后由各任课教师分别授课。编写统一的教案、讲义,不仅可以编写出最优秀的教案、讲义,而且还可以使年轻教师少犯知识性错误。统一上机操作内容,是分模块建立起含有大量练习及测试用题的题库,包括各种理论题及上机训练题。“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建立海量的题库,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练习作业落到实处,使教学过程实实在在成为“边学边练”,还可以为教学效果测试提供有效手段。将教案、讲义、题库统一起来,不仅可以使每一位同学都尽可能享受到最优秀的、相同的教学资源,减少不同授课教师在教学投入、教学水平上的差异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还可以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便利,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本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分别组织教学与测试。不同模块的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操作演示、案例教学等。上机练习时,则可采用自由练习结合上机题库进行。每一个模块教学完成后,都要随堂利用上机题库组织一次本模块的上机测试,由系统随机出题,学生的测试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师随时了解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由于上机有明确的任务,可以减少学生上机的盲目性,有利于约束学生在机房的不良行为;由于题库量大,测试题随机抽取,可以减少学生考试舞弊现象,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推动学生学习。对于计算机操作比较熟练的同学,也必须参加模块测试以及期末测试,成绩优秀者,可予以免修。

3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需要利用计算机学科的资源优势,建立教学网站。该网站不仅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如教案、讲义、题库等,还能提供练习、测试,以及师生互动、网上答疑等功能。笔者曾采用Moodle建立过教学网站,教学效果良好,不过Moodle题库中没有操作题功能。

(2)题库组建的原则:理论知识部分,可建立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实践部分,则建立操作题。根据知识点,设计题目,重要知识点的题量要多点,难点的题目最好有简单的题目在前作铺垫。题目在录入前,要仔细检查,特别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题目。题目要分章节进行组织,不可杂乱无章。

(3)资源的更新:一般每个学年,都要根据教学效果、学生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学内容、教案、讲义及题库等进行更新或纠错。

(4)需要结合其他一些教学活动,如知识竞赛、打字比赛、Word排版、演示文稿设计等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计算机基础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机械类学科;现代教育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涌入机械类学课的课堂,各种电视录像、视频、CAJ课件等出现,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促进了教学。因此在机械类学科教育中,为了更好的使学生学习,也必须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只有与多媒体教学课件相符合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激发机械类学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机械类学科运用的必要性

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机械类学科应用的意义:首先,在于专业课程的内容与特点需要。本研究选取机械设计专业进行试验。它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内容多,教学难度大,知识的融合度广(涉及物理学、工程图学、材料学、机械制图等),学习时间长,教学器件少,缺少形象化教学,尤其是设备部分;难于建立直观概念,实践性强,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工业设备都离不开生产实际;起点高,难度大,部件的差异性大。其次,从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已广泛运用于国防、航天、航空、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将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专业课堂的教学中,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时展的趋势,更是我们抓好专业课教学的必须。第三,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对工科学生期待值越来越高,用人单位不仅需要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求他们具有用计算机操纵高科技的能力,具有创新的技能,与科技同步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所学习的机械类学科进行改革,将多媒体课件教学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借助计算机信息容量大,反应速度快,立体感强等特点,扩充新技术知识,提高知识的融合度,提高他们知识资产的附加值。

三、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机械类学科运用的种类及区别

目前,适合大学机械类课程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基本上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课堂教学的辅助课件。类似于课外读物式的较多,如配以自检目的、具有自学功能的一批课件,或课堂用的、类似于电视片的一批课件。第二类是课堂讲课用的教案。这些年来,随着各学校多媒体教室的建立,这种课件已成为讲课的基础条件。

这俩类课件在功能和制作上有很大的区别。第一类课件相对第二类来讲,人们在制作经验上更为成熟。主要是因为,它类似于电视片的制作。基本上由教师编写文字稿本、技术人员具体处理得以完成。但是第二类软件,教师讲课用的电子教案的制作就不是那么简单了。由于这类课件在课堂上完全起着替代“粉笔加黑板”的作用,所以初期只能由讲课教师自己完成;然后,技术人员才可能在教师完成的电子教案完成的电子教案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成多媒体电子教案。如果硬要和第一类制作过程相对应的话,那么,讲课人员需要向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两个电子脚本,一个是完全等效课上板书的电子教案;另一个是类似制作电视片的文字稿本,即给出根据讲课的实际情况插入演示试验录像片、基本原理的应用录像片、生活中的趣味录像片以及其它的CAJ课件、电视插播片等等相对板书的位置和播放要求。这种多媒体课件的后期制作可以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优势,在保证教学的可行性基础上,使课件具有艺术性、可观赏性。使课件既是一部具有科学性的电子教案,又是一部具有可观赏性的艺术作品。

四、制作多媒体电子教案必须遵循的原则

教学第一的原则:由于电子教案是教师上课的基础,则必须考虑上课时的效果。这就是说,必须有利于学生的集中听讲,有利于各种媒体的使用。一句话,有利于教学意图的充分体现。

易于操作的原则:现在制作的软件很多,功能也愈来愈全。但是,我们必须从讲课教师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具体情况和课上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制作软件。即利用最普及最易操作的软件制作我们的电子教案。特别重要的是,操作必须简便,花样不能过多,否则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艺术服从教学效果的原则:在具体制作中,必须使课件具有尽可能完善的艺术性。但这种艺术性必须建筑在有利于教学的基础上。如课件本底颜色的选择,以明亮清爽为主;线条的花色愈少愈好,以黑色、蓝色为主;考虑到教室的舒适和宁静,多数动画无声音;图示清晰、线条粗细合适、版面布局舒展耐看等等。这就是说,艺术性必须服从课堂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又需要艺术性的保证。

便于推广的原则:由于课件是课堂上讲课教师使用的,所以应处理好版权和可修改的关系。保护版权应加密,这就意味着不许改动。但是一经加密,讲课教员如何使用了?所以我们还是要把推广放在第一位,允许任课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加以修改。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每个教师制作电子教案的备课工作量,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利用好电子教案上,充分发挥好教师的演讲才能,生动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结论

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机械类学科中,不但可以减少老师讲授专业知识的时间,而且还大大促进了学生对部件产生直观印象,增大课堂传授的信息量,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人力资本增加。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和CAJ课件等的训练,大大缩短了学生学习整个机械类学科的时间。合而观之,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机械类学科中,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风英.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课程改革 [J]. 大学物理.1996(6):227~228.

[2] 胡志荣.计算机在工科中的运用[M]. 湖南:机械工业高科研究,2002.

上一篇:九年级英语教案范文 下一篇:一去二三里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