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产业范文

时间:2023-03-02 03:28:20

计算机产业

计算机产业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中哈弗学派SCP范式为起初框架,从SCP研究方法入手,由国家统计部门搜集的产业信息和计算机行业相关部门的制定的产业法规和产业政策出发,结合SCP模型框架三个方面,分析我国计算机产业的整体特征。这三个方面主要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竞争策略,市场绩效。

关键词:SCP模型;产业组织;市场规模

根据我国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中国自主生产的计算机市场份额在2008-2012年度分别是14.3%,23%,34.1% ,45.2% , 40.2%。从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呈现出U行曲线的形状。迄今为止,我国计算机产业已经进行产业调整:从依靠投入为主的规模经济增长向集约化的产业方向发展。

一.计算机产业市场竞争现状描述

1.市场企业规模的集聚现状

衡量市场企业规模的指标。a于规模大小的绝对指标。由在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前几位企业所占据的规模衡量。选择市场中较大的几个主要的厂商分析,搜集数据较为简单,能够很的刻画市场中企业的规模。是当下进行市场企业规模研究的常见的分析标准。缺点是只是分析前几位的相关数据,对市场整体的离散型不能很好的刻画。

b 关于企业规模的相对指标。相对指标能够全面的反应所有企业市场规模分布现状,通常用来分析企业规模的相对差异情况。缺点是:该指标是一种全面统计指标,所以数据信息统计较难,数据统计工作量较大。

c. 关于企业规模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在衡量企业的规模时对存着相应的缺点,怎样克服相对指标忽略企业数量重要性的缺点以及绝对指标忽略全部企业的缺点是客观评价的关键。学界常采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来分析。当企业的相对分布较为集中,且市场存在个数较多时,其值就越接近为0.

中国计算机企业的规模迅速发展。从当前收集的数据显示,中国前四位企业的企业规模从2008年开始在整个市场中份额回升。从国内厂商进行策略调整以来,已由2008年的14.3%上升到2012年的40.2%同时在销量绝对值上也有了较为快速的增长。由于当下各个国际计算机品牌上加大在营销上的投入,中国计算机企业出现疲软状态。中国市场的企业规模越来越为国际知名品牌的计算机产业所垄断。

2.产品差别化

机型。这是2008年以来国产计算机优势所在。由于中国在计算机研发技术上的落后,只能从外观设计上进行产品的革新,打造适合中国文化审美的外观设计。迄今为止,在外观设计上的优势是中国国产计算机的主要优势。

性能。在外观设计上创新以外,计算机企业纷纷向多功能化进军。计算机内置蓝牙﹑前置摄像﹑指纹防盗等新能更新换代。满足国内市场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了国产手机的竞争力,增加企业利润。

品牌。品牌是一个具有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元素。联想收购ABM的PC机即使这一策略的应用。但目前国产的大部分电脑生产企业多采用代工生产支付贴牌费用的方法,在市面上只有联想﹑神州等少数知名品牌。

3.计算机产业的企业进入限制

计算机产业进入的政府政策法规的相关限制。为了发展中国的计算机产业,为实现我国计算机产业在较低水平上的发展。我国信息产业部在国务院的授权下颁布用了一些有关计算机产业市场进入的相关限制。计算机产业的进入需要向相关部门进行申请,这就保护了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但从长远看应逐渐放开管制。

计算机产业进入技术方面的限制。计算机产业是信息时代的新型产业,需要较好的基础研究积累和比较全面的技术水平。中国计算机产业由于起步比较晚,且基础研究的确实。只是在低水平有多突破,一般通过技术引进获技术许可等进行生产,这就使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少,在和国外技术雄厚的品牌竞争时处于下风且计算机产品更新换代较慢。

二.计算机企业的竞争策略

1.计算机企业的价格方面的竞争策略

由于我国计算机产业的一体化程度较高,产品的差别化方面不够显著,所以各大国产计算机企业大多采用价格竞争作为主要的竞争策略。这一策略在开始时效果显著,当国外知名厂商加快对低端市场的抢占时,国产计算机企业迅速丧失市场份额。中国国产计算机企业应该认识到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期内价格竞争可能有效但从长期看应该从产品差异化入手,通过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相关的服务区提高竞争力。

2.计算机企业的非价格方面的竞争策略

中国计算机产业的非价格方面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营销手段方面。在产品方面:不断的完善产品的功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实现产品的差异化,提高本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对市场的划分提高企业的利润。在促销方面:从市场需求角度来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主要通过广告促销来刺激需求,提高本企业的知名度。再合作方面:通过和国外知名企业的技术合作,用自己的市场换取较新的技术,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同时通过提升技术水平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如联想和ABM公司合作。

三.计算机产业的企业绩效

计算机产业的企业绩效主要是体现在企业的盈利能力,行业的整体规模效益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在盈利能力方面,中国计算机产业在2012年,实现利润 480亿,同比增长6.7%,每百元利润率为4.1元,高出整个电子行业一个百分数。在行业整体的规模效益方面:随着中国计算机产业规模的不算扩大,中国计算机产业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的效应越来越明显。中国计算机产业的生产能力,出口能力,容纳就业人口能力不断的增长。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计算机产业通过引进技术逐渐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在实用新型,产品设计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不算缩小和国外产品的技术差距。

建议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市场的逐渐一体,中国计算机产业将面临国外厂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怎样在我国产业相对脆弱和技术相对落后的状态下实现中国计算机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专业化是传统的也是核心的能够提升竞争力的手段,通过市场需求的细分,面对需求进行专业化的生产,通过专业分工整合资源推动产业升级。其次:在专业分工的基础要不断加强协作。通过协作达到一种规模效应,并且不仅局限与对国内生产厂商的协作,更要面对国际生产厂商,通过协作获取国际市场和先进的技术,整体提高计算机产业的竞争力。(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公仆,夏大慰. 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符建文.我国计算机行业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

[3]明淑亮.国产计算机败退真相[N].互联网周刊,2007

计算机产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计算机产业;硬件;软件;网络

人类社会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着知识经济时代迈进。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遍布全球的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人们可以跨越时空的阻隔,以极快的速度获取大量的信息,真正做到了“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全球经济网络化与一体化成为时代特征。在20世纪人类科技进步史上,计算机的问世与计算机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普及应用可称作最伟大的发明。计算机及其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推动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以其神奇的威力,使这个世界发生着巨变。

1世界计算机产业发展概况

计算机产业是更新发展速度较快、受科技影响变动较大的一种产业。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代电子计算机问世于美国开始,人类社会自此进入了以计算机的开发利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信息革命时代。计算机从发明到现在仅仅60余年的时间,经历了大型电脑,迷你型电脑,个人电脑和网络系统电脑四个发展阶段。仅从计算机芯片的技术发展速度就可以反映出整个计算机产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从产品研制到形成批量生产,4K存储器用了35年,16K用了33年,64K用了2年,256K和1M(1兆位)各用了3年。20世纪70年代,英特尔公司研制成功微处理器芯片,微型计算机诞生;80年代,微型计算机生产的工业标准化平台产生,有了大规模生产的可能。从而导致全球计算机产业二十几年来的加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在功能和应用范围上也从最初的数据计算和处理,扩展到办公事务处理和工业控制以及数据库、网络、图形处理等方面。

美国是世界上计算机技术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政府对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革命极其重视。1992年美国率先提出兴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并投入巨资,从而把全球计算机技术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人类社会也进入了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阶段。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世界带进空前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时期。

2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状况

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从引进前苏联的计算机技术开始到目前形成比较完整的计算机产业体系,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956年至1965年的萌芽阶段;1966年至1977年的曲折发展阶段;1978年至80年代末,中国计算机产业化进程真正开始;第四阶段是90年代计算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以来,计算机产业和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年平均增长率高于42%,中国计算机业正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

(1)计算机硬件方面。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个人电脑(PC机)、外部设备及网络设备,其中PC机包括台式PC机、笔记本电脑、PC服务器和工作站等。

①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目前,我国的计算机产业的发展重点还在硬件制造业上,约占计算机产业总产出的65%左右。

②中国计算机硬件市场以微机为中心,外部设备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微机市场的高份额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微机市场的迅速扩大,国内计算机外部设备市场格局已形成。其中硬盘、显示器和终端的市场均由国内厂商占据。

③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知名品牌的涌现对我国计算机硬件工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联想、方正、长城、浪潮等。

(2)计算机软件方面。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软件是全球最具有发展前景与开发潜力的产业之一,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软件市场大致可分为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其中,以应用软件为主约占73%。中国计算机软件产业不论是整体市场规模还是增长率都低于硬件市场,但其发展势头较好。但是,我国目前的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市场主要被外国厂商占据,在基础操作系统软件上(如windows)几乎是空白,所推出的软件都是在别人的操作系统上开发的,即“外挂”式中文处理环境,这与我国对软件发展的需求还相差甚远,还需积累足够的力量。(3)计算机应用及网络化方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多媒体、网络化也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①我国计算机工业在取得不断发展的同时,在应用和普及方面也卓见成效。每千人个人电脑拥有量从1990年的0.43台增加到1997年的6台。到2008年初,中国的网民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

②网络化给社会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八五”以来,我国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重点建设了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科技信息计算机服务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十多个国家信息系统。目前,全国已建成60多个行业计算机网,有些网络还实现了国际联网。

(4)中国计算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形成的基本标志是其企业的成长、形成体系并达到一定规模。随着企业的壮大,计算机产业的生产规模得以较快发展。

(5)中国计算机产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成长。计算机产业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国际化表现之一是计算机业的产出以外资企业的产出为主,国际化表现之二是国际市场已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市场。表现之三是民族企业逐步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经营。

3发展我国计算机产业的设想及对策

(1)要充分认识采取必要的措施支持民族计算机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根据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支持计算机产业发展的经验,采取必要的扶持政策是有意义的。无论从政治、经济、科技的任一层面看,民族计算机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意义都是不容置疑的。

(2)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是计算机产业不断发展的关键。中国计算机产业是在我国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政府对计算机工业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并积极加以引导。但因财力有限,财政支持仍显不足。在这方面,今后还应不断加强与倾斜,为中国计算机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3)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让企业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公平竞争,有效竞争机制,给企业宽松的发展环境。

(4)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培养,让更多的计算机人才脱颖而出。一个行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高素质的人才,人才即是资源,要充分发挥我国计算机人才的专长及优势,制定保护人才的政策,建立良好的用人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民族计算机业服务。

(5)发展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事业。支持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企业成长。

(6)支持计算机市场的扩大和升级。鼓励计算机业特别是计算机服务业与电信业的融合。

(7)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软件盗版是世界性的问题。在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的同时,应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防范软件盗版,保护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

计算机产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计算机 信息产业 嵌入式系统 企业计算 人工智能

一、企业计算的发展状况

1.企业计算的含义

企业计算(Enterprise Computing)主要是指企业信息系统,如ERP软件(企业资源规划)、CRM软件(客户关系管理)、SCM软件(供应链管理、即物流软件),银行证券软件,财务软件,电子商务/政务(包括各种网站),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商务智能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2.企业计算的发展

回顾IT产业系统的发展脉络。40年前IBM S/360系统的诞生开创了以大型主机为核心的重心计算时代,计算机开始影响人类发展的历程。之后小型机的兴起和网络技术的成熟使分布式计算模式被人们广泛的接收。到了上世纪80年代,IBM发明的个人电脑(PC)更是将客户机/服务器的计算机模式逐渐推向一个高峰。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业界进入到了互联网计算时代,IBM在这个时期率先倡导了电子商务理念,使得IT手段首次成为了商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IT业界再次迎来新变革大潮,我们看到以SOA、虚拟化技术为代表的21世纪企业计算模式已经渐露端倪,并成为成就企业创新成功的重要因素。

今天,企业需要通过不断的业务创新来推动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CIO开始意识到,在企业业务创新中,自身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业务的创新离不开先进的IT基础架构支撑,这也对IT基础架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如何满足企业对掌控信息,优化IT的需求;如何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提升员工的效率,支持业务灵活性。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建立一个面向创新的IT基架构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一个面向创新的IT基础架构的显著特征是以SOA,虚拟化技术为核心,具有安全、可扩展的特性,同时秉承开放标准的思想,有能力协同各方资源。

3.当今企业计算的模式

在当今的企业计算模式下,以下的一些热点正在成为重要的应用趋势:ServerFarm2.0(下一代Server Farm),Server Farm2.0实际上代表了虚拟化技术在客户数据中心的最新应用理念。它以虚拟化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系统管理和自动化软件为基础,同时是以一种服务的形式为客户变化的应用需求提供灵活的基础架构资源。应用Server Farm2.0,客户可以缩短应用部署时间、简化硬件系统、大大节省硬件投资,同时管理流程自动化可以提高系统维护人员的效率。

绿色数据中心――gartner公司指出,环境的可持续性正在成为IT组织日益优先关心的问题,并预计到2011年将会超过一半的大型IT环境中实现对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有益的流程和工具。数据中心日益增加的能源成本及供电、散热和空间方面的管理也正在成为一项重大的挑战。IBM很早认识到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是一个涉及到各个方面且相互联系的难题――从硅技术和芯片设计的进步,一直到数据中心的系统规划,以及如何运行这些系统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的使用。

刀片及模块化计算――刀片以及模块化计算架构,以其经济、低功耗和灵活易于扩展的特性越来越受到企业用户,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青睐,并逐渐成为网络计算的标准设备。到目前为止,全球5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为了推动刀片服务器生态环境的发展已经投入了超过10亿美元。

安全和业务弹性――伴随着愈演愈烈的网络侵入、病毒传播,和数据盗窃等问题的发生,安全和业务弹性越来越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企业也开始重新思考解决安全问题的根本之道。企业对于安全性方面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系统各个层面的安全、安全快速的在线交易,广泛安全的网络传播、强制性的侵入侦测,协同合作伙伴实施企业范围内的安全保障、集中的密钥管理等。

二、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状况

计算机产业革命的技术基础是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它的计算手段起到了智力替代的作用。通用计算机智力平台的模式,,推动了嵌入式系统的智力嵌入,整个现代计算机形成了两个领域:一个是通用计算机领域,一个是嵌入式领域。

1.通用计算机和嵌入系统的区别

通用计算机提供了智力平台,主要实现软件设计,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等,实现了智力替代平台。而在嵌入式计算机领域中,智力嵌入是将嵌入式系统嵌入到对象体系中。这个对象体系包含家用电器、智能仪表、工控单元等多个领域,嵌入是带计算机内核的设备,所以提供了智力平台和智力嵌入模式,这就是计算机革命的两个模式。

嵌入式计算机出现以后,通用计算机和嵌入计算机分道扬镳,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走向单片机的道路,直到现在单片机仍然是嵌入式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用计算机承担智力平台的使命,嵌入式系统承担智力嵌入的使命,这是两个不可兼容的技术发展方向。所以通用计算机承担的任务是高速海量的数字计算,而嵌入式系统主要是满足对象系统的全面智能化要求。现在通用计算机不断地提高速度和存储容量,而嵌入式系统中,位计算机仍然是一个很主要的应用形式。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方向是超小型、超低价位、高可靠性和易耦合。嵌入到对象体系时,原对象系统应该和电子系统具备很好的耦合,包括传感器、传感器接口、驱动器接口、人机界面等。除了物理耦合性,还需要科学的耦合性,研究人员应对所涉及的技术原理深入了解。

2.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单片机是嵌入式发展的必然道路,通用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不能替代嵌入式系统,必须建立一个创新的体系结构。英特尔最早提出了嵌入式系统经典的硬件体系,这个体系精简、高效、高可靠,它的指令系统突出控制功能,外部总线易扩展、易配置,提供了在位系统中必须遵循的特殊功能计算机管理模式,不管将来扩展任务电路单元,都遵循归一化的特殊功能管理模式。另外英特尔还带来了原创嵌入式操作系统。早期嵌入式操作系统受通用计算机影响最大,作为原创RTOS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实时性、多任务性。

单片机时代也属于嵌入式时代,不过单片机进入电子应用领域,主要面对智能仪表、家用电器、工控单位等领域。在通讯网络遍布的后PC时代,很多计算机人才进入这个领域,形成了嵌入式系统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它和单片机时代是衔接的。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是两个时代概念,但其内涵相同,单片机是嵌入式独立发展的时代,两者之间并没有技术本质的差异,都遵循MCU和SoC道路。

嵌入式系统包含四个支柱学科:微电子学、计算机学科、电子学科和对象学科。四个学科共同促进嵌入式系统发展。其中对象学科和其他三个学科之间差异最大,所有嵌入式产品从对象学科中走出来,无论是计算机学科、微电子学科还是电子技术学科,都为嵌入式应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对象系统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嵌入式系统新型的产业模式是一个扇形产业结构,和资本经济时代一体化封闭的产业结构有本质的差别。此外,半导体产业中还突显了知识产权产业,嵌入式产业中从百花齐放开始向技术集权方向发展。技术集权方式对整个产业发展很有利,可以做到技术上的高度统一和协调。平台模式的发展日益明显,微电子学科、计算机学科、电子学科都为对象学科构建理想的平台,提供最适合的集成开发环境和操作系统。

三、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

1.人工智能的含义

人工智能实际上是一个计算机系统,是模仿职能活动的程序,使之能显示出某些人类智能活动的特性以延伸人类智力的科学,所以可以说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与心理科学相结构而产生的研究成果,是用计算机实现人的智力活动和功能的一门边缘学科。换句话说,它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问题求解中的搜索问题和知识信息的处理问题、涉及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多种学科,总的目标是增强人的智力。从实用的观点看,人工智能是一门以知识为研究对象,研究知识的获取、知识的表征方法和知识的使用,设计计算机使之模仿人脑的学习、推理等思维活动,来解决需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复杂问题,如医疗诊断、石油钻井、探矿、气象预报等课题。

2.人工智能的发展

现代人工智能的先驱者创立了很多的学科,例如维纳的控制论,冯・诺依曼的博弈论以及申农的信息论,它们对人工智能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整个60年代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黄金时期,很多人工智能科学家在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世界范围内因特网的普及给新时期人工智能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而研究工作的结果给人工智能的信息系统建设以促进作用。人工智能将在未来的网络世界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网络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极端丰富的网络资源要求计算机不但能用文本、图形,还能通过语音、动作姿势等与用户进行交互。这种交互应该是有目标导向的、合作式的,同时应该是自适应的,并为用户提供沉浸感。

参考文献:

[1]牛曼冰郭龙:浅析中国计算机产业三十年的璀璨成就.科技咨询,2008(12)

计算机产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产业嵌入式系统企业计算人工智能

一、企业计算的发展状况

1.企业计算的含义

企业计算(EnterpriseComputing)主要是指企业信息系统,如ERP软件(企业资源规划)、CRM软件(客户关系管理)、SCM软件(供应链管理、即物流软件),银行证券软件,财务软件,电子商务/政务(包括各种网站),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商务智能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2.企业计算的发展

回顾IT产业系统的发展脉络。40年前IBMS/360系统的诞生开创了以大型主机为核心的重心计算时代,计算机开始影响人类发展的历程。之后小型机的兴起和网络技术的成熟使分布式计算模式被人们广泛的接收。到了上世纪80年代,IBM发明的个人电脑(PC)更是将客户机/服务器的计算机模式逐渐推向一个高峰。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业界进入到了互联网计算时代,IBM在这个时期率先倡导了电子商务理念,使得IT手段首次成为了商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IT业界再次迎来新变革大潮,我们看到以SOA、虚拟化技术为代表的21世纪企业计算模式已经渐露端倪,并成为成就企业创新成功的重要因素。

今天,企业需要通过不断的业务创新来推动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CIO开始意识到,在企业业务创新中,自身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业务的创新离不开先进的IT基础架构支撑,这也对IT基础架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如何满足企业对掌控信息,优化IT的需求;如何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提升员工的效率,支持业务灵活性。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建立一个面向创新的IT基架构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一个面向创新的IT基础架构的显著特征是以SOA,虚拟化技术为核心,具有安全、可扩展的特性,同时秉承开放标准的思想,有能力协同各方资源。

3.当今企业计算的模式

在当今的企业计算模式下,以下的一些热点正在成为重要的应用趋势:ServerFarm2.0(下一代ServerFarm),ServerFarm2.0实际上代表了虚拟化技术在客户数据中心的最新应用理念。它以虚拟化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系统管理和自动化软件为基础,同时是以一种服务的形式为客户变化的应用需求提供灵活的基础架构资源。应用ServerFarm2.0,客户可以缩短应用部署时间、简化硬件系统、大大节省硬件投资,同时管理流程自动化可以提高系统维护人员的效率。

绿色数据中心——gartner公司指出,环境的可持续性正在成为IT组织日益优先关心的问题,并预计到2011年将会超过一半的大型IT环境中实现对环境可持续性发展有益的流程和工具。数据中心日益增加的能源成本及供电、散热和空间方面的管理也正在成为一项重大的挑战。IBM很早认识到数据中心的能源效率是一个涉及到各个方面且相互联系的难题——从硅技术和芯片设计的进步,一直到数据中心的系统规划,以及如何运行这些系统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的使用。

刀片及模块化计算——刀片以及模块化计算架构,以其经济、低功耗和灵活易于扩展的特性越来越受到企业用户,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青睐,并逐渐成为网络计算的标准设备。到目前为止,全球5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为了推动刀片服务器生态环境的发展已经投入了超过10亿美元。

安全和业务弹性——伴随着愈演愈烈的网络侵入、病毒传播,和数据盗窃等问题的发生,安全和业务弹性越来越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企业也开始重新思考解决安全问题的根本之道。企业对于安全性方面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系统各个层面的安全、安全快速的在线交易,广泛安全的网络传播、强制性的侵入侦测,协同合作伙伴实施企业范围内的安全保障、集中的密钥管理等。

二、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状况

计算机产业革命的技术基础是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它的计算手段起到了智力替代的作用。通用计算机智力平台的模式,,推动了嵌入式系统的智力嵌入,整个现代计算机形成了两个领域:一个是通用计算机领域,一个是嵌入式领域。

1.通用计算机和嵌入系统的区别

通用计算机提供了智力平台,主要实现软件设计,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等,实现了智力替代平台。而在嵌入式计算机领域中,智力嵌入是将嵌入式系统嵌入到对象体系中。这个对象体系包含家用电器、智能仪表、工控单元等多个领域,嵌入是带计算机内核的设备,所以提供了智力平台和智力嵌入模式,这就是计算机革命的两个模式。入式计算机出现以后,通用计算机和嵌入计算机分道扬镳,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走向单片机的道路,直到现在单片机仍然是嵌入式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用计算机承担智力平台的使命,嵌入式系统承担智力嵌入的使命,这是两个不可兼容的技术发展方向。所以通用计算机承担的任务是高速海量的数字计算,而嵌入式系统主要是满足对象系统的全面智能化要求。现在通用计算机不断地提高速度和存储容量,而嵌入式系统中,位计算机仍然是一个很主要的应用形式。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方向是超小型、超低价位、高可靠性和易耦合。嵌入到对象体系时,原对象系统应该和电子系统具备很好的耦合,包括传感器、传感器接口、驱动器接口、人机界面等。除了物理耦合性,还需要科学的耦合性,研究人员应对所涉及的技术原理深入了解。

2.嵌入式系统的发展

单片机是嵌入式发展的必然道路,通用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不能替代嵌入式系统,必须建立一个创新的体系结构。英特尔最早提出了嵌入式系统经典的硬件体系,这个体系精简、高效、高可靠,它的指令系统突出控制功能,外部总线易扩展、易配置,提供了在位系统中必须遵循的特殊功能计算机管理模式,不管将来扩展任务电路单元,都遵循归一化的特殊功能管理模式。另外英特尔还带来了原创嵌入式操作系统。早期嵌入式操作系统受通用计算机影响最大,作为原创RTOS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实时性、多任务性。

单片机时代也属于嵌入式时代,不过单片机进入电子应用领域,主要面对智能仪表、家用电器、工控单位等领域。在通讯网络遍布的后PC时代,很多计算机人才进入这个领域,形成了嵌入式系统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它和单片机时代是衔接的。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是两个时代概念,但其内涵相同,单片机是嵌入式独立发展的时代,两者之间并没有技术本质的差异,都遵循MCU和SoC道路。

嵌入式系统包含四个支柱学科:微电子学、计算机学科、电子学科和对象学科。四个学科共同促进嵌入式系统发展。其中对象学科和其他三个学科之间差异最大,所有嵌入式产品从对象学科中走出来,无论是计算机学科、微电子学科还是电子技术学科,都为嵌入式应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对象系统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嵌入式系统新型的产业模式是一个扇形产业结构,和资本经济时代一体化封闭的产业结构有本质的差别。此外,半导体产业中还突显了知识产权产业,嵌入式产业中从百花齐放开始向技术集权方向发展。技术集权方式对整个产业发展很有利,可以做到技术上的高度统一和协调。平台模式的发展日益明显,微电子学科、计算机学科、电子学科都为对象学科构建理想的平台,提供最适合的集成开发环境和操作系统。

三、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

1.人工智能的含义

人工智能实际上是一个计算机系统,是模仿职能活动的程序,使之能显示出某些人类智能活动的特性以延伸人类智力的科学,所以可以说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与心理科学相结构而产生的研究成果,是用计算机实现人的智力活动和功能的一门边缘学科。换句话说,它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问题求解中的搜索问题和知识信息的处理问题、涉及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多种学科,总的目标是增强人的智力。从实用的观点看,人工智能是一门以知识为研究对象,研究知识的获取、知识的表征方法和知识的使用,设计计算机使之模仿人脑的学习、推理等思维活动,来解决需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复杂问题,如医疗诊断、石油钻井、探矿、气象预报等课题。

2.人工智能的发展

现代人工智能的先驱者创立了很多的学科,例如维纳的控制论,冯·诺依曼的博弈论以及申农的信息论,它们对人工智能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整个60年代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黄金时期,很多人工智能科学家在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世界范围内因特网的普及给新时期人工智能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而研究工作的结果给人工智能的信息系统建设以促进作用。人工智能将在未来的网络世界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网络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极端丰富的网络资源要求计算机不但能用文本、图形,还能通过语音、动作姿势等与用户进行交互。这种交互应该是有目标导向的、合作式的,同时应该是自适应的,并为用户提供沉浸感。

参考文献:

[1]牛曼冰郭龙:浅析中国计算机产业三十年的璀璨成就.科技咨询,2008(12)

计算机产业范文第5篇

软件作为计算机的灵魂,从计算机诞生之日起就主宰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从二进制的指令到最先进的语音及图像识别系统,勾勒出了软件发展的趋势,即面向用户,方便用户,赢得用户。微软公司的成功有力地说明了这一指导思想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在基础工业和基础技术上的先天不足,使得计算机工业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硬件技术落后的严重缺陷。因此,尽快制定正确的软件发展战略是调整我国计算机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先决条件。为了弥补硬件落后带来的问题,面向中国市场的高性能软件的开发是唯一的出路。要发展高性能的软件,必须重视以下几点:软件开发管理中的工程性;软件的商业性及其版权保护;跟踪国际先进软硬件技术,重视应用软件的创造性开发。

一、软件工程的问题

软件工程的概念是由最初的软件模块化和结构化概念演绎而来的。初期的应用软件,多数是以功能为主的。在编制应用软件时,虽然也有将其搞成通用软件的良好愿望,但在实际上却做不到,客观上是因为硬件性能的限制,即使搞出了这样的程序也无法进行调试。同时,由于各专业之间缺乏妥善的协调,主观上也缺少将各功能块有机地联结起来的机制。

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使得通用程序的编制成为可能。虽然受到内存规模及字长的限制,但通过“模块化”处理后,软件的功能得到了大大的扩充。从软件本身的功能看,最初的程序是“一题一解”;输入/输出;矩阵生成;求解;浑成一体。由于内存和速度的限制,对大型矩阵的存储要进行复杂的编码处理,为了施加不同的约束条件,也要进行类似的处理。这时“模块化”的概念被逐步引进。为了节约内存,具有类似处理功能的程序段被相对集中起来组成所谓“模块”,可以允许其它程序段调用。但由于计算语言本身的限制,这种“模块”的“边缘”并不十分清晰。通过对当时比较通用的计算语言如ALGOL和FORTRAN等进行所谓“结构化”改造,程序员有可能将通用程序各功能模块的边缘定义得更清晰,这时就产生了各模块间的协调问题,仿照机械加工中公差配合的概念,软件工作者提出了“软件工程”这一概念,实际上,就是一套规范各模块间数据传递格式的标准。当软件变得越来越“通用”后,一个软件中涉及的内容已经不是单一学科的问题,靠一个人或几个人是无法完成整个软件的,而多学科的问题(有很多个“模块”)会产生大量的模块间协调问题,这也使得“软件工程”的概念受到更多的重视。“软件工程”的真正含义就是在保证软件所含内容一致性的前提下,将软件编制从个人化的小作坊模式转变成由多学科协调作战的大生产模式。下面从著名的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MSC/NASTRAN和最流行的系统软件MicrosoftWindows的成功来看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和教训。

作为一个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MSC/NASTRAN在1995年的水平除了在程序功能上稍有区别外,在其它方面与我们在当时已拥有的通用结构分析软件SAP-V及我们自行编制的分析软件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到了1996年,NASTRAN就推出了XL-前后处理模块这一使其产生重大飞跃的软件包。其功能是使原来十分烦琐的输入/输出由抽象的数据流转变为直观的图像。为了开发XL,MSC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在这种“大生产”的模式下如果不对软件工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很难想象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当时我们了解到了NASTRAN的这一动向后,也曾试图完善自编分析软件的前后处理功能,但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加之技术领导部门对这一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使我们失掉了一个有可能赶上国际先进水平的时机。

MicrosoftWindows开发的成功,也说明了软件工程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作为一个“视窗”型系统软件,它采用了先进的图形功能,并为了适应各种外设的需要,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设备驱动程序库,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试想如果没有在开发过程中很好地应用软件工程技术,这么庞大的系统软件怎么有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调试成功。每个程序员都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癖好,如果各行其是,没有约束,虽然每一个模块都可以单独正确运行,但整个程序将是一盘散沙,根本无法运行。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软件市场中,那种不考虑开发效率,只考虑软件功能的开发思想已被淘汰了。由于一个好的设计思想很容易遭到剽窃,而在最后的产品出来之前又无法获得版权的保护,因此开发效率实际上就是关系到软件开发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多学科的协调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对软件工程是否重视就直接影响到开发商的经济利益。因为在当今多媒体新技术的冲击下,仅靠几个软件程序员是无法完成一个涉及图像、声音、动画、通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领域专门知识的超大规模软件的。

强调软件工程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到目前为止,在航天计算机产业中,软件的开发还停留在小作坊的模式,这一方面是体制本身带来的问题,另一方面与我们对软件工程的重视程度有关。我们的优势在于拥有大量的廉价高级劳动力,如果我们能够充分重视软件工程在各类应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我们的产品将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当我们无法在短期内摆脱硬件落后的客观现实的情况下,这一点尤为重要

二、软件的商业性及版权问题

由于缺乏商品意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软件产品缺乏应有的包装,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缺少用户友善的界面。软件工作者只满足于自己的产品可以实现某些功能,多数仅限于学术性考虑,甚至连同行都无法轻松地理解和使用这类软件。

笔者的一位同事,曾经将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发表的一个用当时比较先进的FORTRAN语言编写的颤振计算程序“还原”成ALGOL-60版本,以便可以在国产719型计算机上运行。这个工作大约花了他两年半的时间,虽然在由上海交大几位教授主持的评审会上得以通过,但因其界面令人望而却步而被束之高阁,研究者两年半的心血从此付诸东流,实在是可惜。

笔者另一位曾经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进修了两年的同学,回国前,一段小小的偶极子计算软件被学校收购,卖了两千马克。国外对软件产品的重视,实际上是对知识的尊重,也是对人力和物力资源的珍视和节约,这种做法既可以有效地避免低层次重复开发,又充分调动了开发人员的积极性。

除了软件开发人员本身缺乏应有的商品意识外,长期以来对软件版权缺乏完善的保护机制和强有力的措施,也是我国软件工业不能健康发展的一个原因。要真正做好版权保护工作,除要完善保护机制外,还需培养国民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

从MSC/NASTRAN和MicrosoftWindows的成功看国外软件的商品意识。1995年的NASTRAN版本中前后处理功能还基本上没有,而且有限元分析在当时对一般的工程设计人员来讲还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大量繁杂的数据输入令人望而却步,而抽象的数据输出又令人不得要领,这给软件的推广应用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为了给用户一个“友善”的界面,NASTRAN及时地推出了XL图像界面,使得输入变得轻松,而输出变得直观,既推广了软件的应用,又提高了每个软件的附加值,真是一举两得。而微软公司的“窗口”更是在赢得用户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一改操作系统“学究”式的面孔,使不懂计算机的人在几分钟内就学会如何操作原来带有“神秘”面纱的电脑,在推销自己本身的同时,也推销了计算机。“微软”的成功,首先是有美国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系统的支持;其次是其重视软件产品的商品性;第三才是技术方面的诸如软件工程概念的运用及跟踪先进技术,提倡创造性开发等。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就不可能有“微软”。

三、跟踪先进技术,提倡创造性开发

为了缩小与先进国家在计算机技术上的差距,我们必须要做好技术跟踪工作,密切注视硬件发展的动态和我国可资利用的硬件技术,其中包括技术交流和技术转让,特别是在决定最底层软件性能的芯片指令方面要下大功夫。

在软件开发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运用软件工程概念,采用高技术领域的人海战术,抢滩由INTERNET带来的新的软件市场,特别要提倡创造性开发。所谓创造性,就是不要仅限于国外现有软件的汉化,而是应该积极开发适应我国文化的软件。我国目前的很多产品开发,模仿的多,创造的少,由此带来的是产品淘汰速度快,开发成本高,经济效益低。而一个好的产品,不是去与同类产品争市场,而是在还没有同类产品的时候占领市场,在出现同类产品后再去开辟新的市场,永远走在市场的前面,这样的产品才是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产品。

软件是一个带有很重文化色彩的行业,法国和德国已经提出限制英语软件在本国网上的上网率,提倡采用本国文字的软件。我国人口众多,市场巨大,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日益完善,我国的软件市场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在经济效益的市场,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拿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软件产品,就像比尔·盖茨当初开发“窗口”一样,开发出既便于使用又使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软件产品来。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航天总公司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倡导,同时也要有一个保障机制,使得在航天总公司这个相对小的范围内能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实施软件工程概念管理,并重视产品的商品化,定期进行优秀软件的评比,评奖的标准应该以其创造的经济效益为主。没有了效益,就没有了开发基金,没有了开发基金也就没有了开发本身。我们过去的教训,就在于只讲技术,不讲效益,只考虑产品的学术价值,不考虑其经济价值,这样不仅没有效益,同时也葬送了学术研究本身。

四、结束语

计算机产业范文第6篇

Tt eSPORTS在中国台北计算机展(COMPUTEX2012)上首次在亚洲展出和宝马合作的Level 10 M鼠标,并且了最新限量版的白色Level 10极光银宝马限量机箱,均充满未来感的电竞专用配备,再次引起风潮。在展会上,记者们也对Tt eSPORTS董事长暨首席执行官林培熙先生进行了采访。

在计算机展会里面举行了这么大规模的电子竞技活动,而且又是一个计算机产业会,这是为什么呢?

林培熙:我去看了Chinajoy好几次,灵感来自于这样的大型活动,这些游戏玩家才是我们的真正的用户。在以往的计算机展会上,我们都是在和自己的客户交流(指商等),而不是和我们的用户去交流,我们把我们对产品的理解传递给了客户,但是客户不一定能把这个理解传递给我们的用户,这对我们,我们的客户和玩家都是伤害,玩家不能真正的了解到产品的价值,它的优点,客户又不能将产品卖给需要的用户,我们又不能实现产品研发的价值。

对于Tt eSPORTS来说,电子竞技 仍然属于比较新兴的行业,我们需要把电子竞技带给我们的客户,让他们知道我们所生产的产品就是为了电子竞技玩家,所以在这次的COMPUTEX上,Tt的展台举办了大规模的电子竞技活动,不仅吸引玩家,和用户沟通,同样让我们的客户知道我们产品是为何而生。

在中国大陆和Tyloo的战队已经到期,有没有战队赞助计划,或者成立自己的战队?

林培熙:我之前也一直在关注大陆的电子竞技,战队十分不稳定,所以也很难选择。今年Tt eSPORTS也会首次参加ChinaJoy,我们希望让大家看到Tt eSPORTS不是一个随便的品牌,我们在认真的去让大家知道了解我们的产品,选手也是如此,如果只是纯赞助,这样的做法太商业化,我们希望通过和选手的合作一起将我们的产品的理念推广出去,真正的让大家知道Tt的公司,选手不仅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也是Tt eSPORTS的一部分,目前已经有在接洽的选手,不久之后也将公布。

Tt eSPORTS目前拥有了自己的星际争霸2和LOL战队,会不会考虑组建Dota2队伍?毕竟Dota在大陆很火,对于品牌来说也很有帮助。

林培熙:Dota2目前的话还会以和战队合作为主,当然在大陆成立自己的队伍一直是有这样的想法,但我认为目前不是很好的时机。目前大陆的电子竞技市场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有规模的持续性的比赛,成立队伍之后如果没有成规模的比赛去支持,这样的队伍很难被人记住,那还不如去和一支已有的队伍进行合作,所以我们还是优先考虑和其他战队合作。

Tt eSPORTS BMW Level 10 M鼠标第一次在亚洲展出,在欧洲展出的时候,很多人都质疑这个产品是不是适合游戏?那这款鼠标你们到底是针对游戏还是针对高端发烧友设计的呢?

林培熙:BMW这家公司本身是高端的汽车公司,要和鼠标设计完美的结合,这种设计需要超越传统。在设计的时候,我们也考虑到了哪些人会购买这款鼠标,第一种人就是原有的Level 10的用户 (Level 10系列是Tt推出的和BMW合作的机箱),他们会对同系列的产品感兴趣,第二种就是游戏玩家,第三种就是对这个产品感兴趣的普通用户。所以这款鼠标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鼠标,但是确实融入了游戏的功能在里面,以上说的三种用户的需求我们都想到了,于是才有现在超越传统的设计。

对于机箱来说,Tt是否在研发适合电子竞技的产品,目前似乎有了机箱带挂耳机的功能,是否有其他的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林培熙:其实到现在为止,还不能真正准确的去定位电子竞技的机箱设计,除了带挂耳机的部分,其他的比如像安装性,扩充性,散热,这些都是常规机箱都会考虑到的部分,从目前来说,我们确实没有办法去说某款机箱是电子竞技的机箱,这个研究还得继续下去。

电竞进入计算机展——Prime战队冠军成员亮相中国台北,Tt eSPORTS挑战赛激烈进行

C r e a t o r、B B o n g抵达中国台北,MarineKing遗憾缺席

在6月7日的台北电脑展,作为Tt eSPORTS的签约战队:Prime战队成员、主力选手神族 Creator和虫族 BBong来到中国台北电脑展2012,在现场为大家带来表演。而Prime战队的头号主力选手枪兵王Marineking因来不及办理签证,遗憾的无法参加本次活动。

在刚刚结束的KSL战队联赛中,Prime战队再次战胜了StarTale战队,拿到了战队联赛的冠军,暨GSTL之后拿到了2012年的两连冠。和GSTL的道路平坦不同,KSL的冠军之路比较艰辛,当然Marineking功不可没,决赛的1穿6也让对手绝望。这次到台北的两位Prime选手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当然玩家对于枪兵王的缺席也十分遗憾。

台北电脑展上,Creator和BBong与Tt eSPORTS旗下战队曜越太阳神的当家选手Softball进行了交战,并且还进行了2V2的表演赛。

而由于是表演赛,两边都打的十分愉快,赛后双方也很谦虚,当然韩国选手还是最终获得了比赛的胜利,由于机会难得,Softball表示也会抓住时间找他们多练习练习。

Tt eSPORTS挑战赛Corsair夺冠抢眼女子战队现场表演

继6月7日进行的Prime战队表演赛后,6月8日,在台北电脑展2012上举办了曜越杯英雄联盟挑战赛颁奖仪式,最终海盗船Corsair战队拿到了5万新台币的奖金,约合人民币1万1,而曜越旗下的战队Tt斗龙英雄联盟战队获得第四名。

台湾地区最强的英雄联盟队伍TPA由于参加比赛的原因缺席了本次比赛,本次比赛通过台北,台中和台南的线下预选赛,最终晋级的队伍进行了决赛争夺出了本次比赛的冠军,除了冠军Cosair战队之外,亚军和季军分别获得3万和2万新台币的奖金。

计算机产业范文第7篇

计算机产业集群中分布有大量的网络节点,由于产业集群链中节点的容错性能的差异性容易导致产业链出现风险,通过对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生存周期。传统方法采用分块聚类算法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随着风险指数随机增长,导致风险控制性能不好。提出一种基于集群网络容错机制提升和链路失效估计的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模型。构建了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模型,然后对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中的潜在风险特征进行信息模型构建和数学分析,构建潜在风险评估目标函数,用集群网络容错机制提升和链路失效估计算法进行风险控制,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控制改进。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通过潜在风险控制,能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容错性能和生存周期方面的优越性能,实现了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的转移控制,优化其转型升级路径。

关键词:

计算机产业集群;风险;优化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成为未来工业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计算机产业集群系统中,大量的产业链数据信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传输通道中进行信息交互和处理,计算机产业集群会产生大量的原始数据,且由于网络的密集部署,导致计算机产业集群的潜在风险较大,计算机产业集群中,通常以多跳和无线通信网络的形式进行产业链通信组网和传感器节点构成,由于节点之间的容错性能的差异性以及数据隐私泄露等问题,导致计算机产业集群存在安全风险,需要进行潜在风险的优化控制,通过对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生存周期。因此,研究计算机产业集群的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1]。

传统方法中,对计算机产业集群风险控制模型主要采用的如多父节点机制重组模型、ARMA统计分析模型、合作博弈模型、BP神经网络控制模型和传感器容错隐私保护模型等[2,3],通过单线程处理方法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的潜在风险分析和数据聚类处理,然而传统的单台计算机单线程计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计算机产业集群链下的海量数据运算和处理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计算机产业集群多线程分布式计算方法成为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其中,文献[4]提出一种基于定量递归特征分析的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特征提取算法,把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数据扩展为一组非线性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模式识别方法实现风险控制,但是该方法在模式识别中需要对风险先验知识进行预估,导致系统的适用性不好。文献[5]提出一种基于平稳随机过程调度的风险控制方法,根据以往各类风险的特征尺度进行风险评估指数匹配,实现风险控制和产业集群的隐私保护,但是该模型需要采用Linux的内核结构进行网络拓展,导致计算开销较大,收敛性不好。另外,文献[6]中采用分块聚类算法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随着风险指数随机增长,导致风险控制性能不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集群网络容错机制提升和链路失效估计的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模型。首先构建了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模型,然后对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中的潜在风险特征进行信息模型构建和数学分析,构建潜在风险评估目标函数,以此为基础,采用集群网络容错机制提升和链路失效估计算法,进行风险控制,仿真实验进行了性能验证,展示了本文模型在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控制,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容错性能和生存周期方面的优越性能,得出有效性结论。

1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模型和潜在风险评估数学模型

1.1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模型为了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的潜在风险评估和控制,提高产业集群网络的容错性能,需要首先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模型构建,采用云计算技术对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中的风险数据进行大数据处理和调度,云计算作为一种高效的分布式计算方法,通过风险控制,使计算机产业集群中超大规模的数据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中进行动态扩展和分布式信息处理,计算机产业集群是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网络基础拓扑结构,在计算机产业集群下,工业生产过程得到优化集成和调度[7],计算机产业集群下的生产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冗余数据降维能够使虚拟化的产业集群存储资源与云平台有机结合,提高云计算的计算能力和云存储系统的动态扩展能力。在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系统中,数据存储和运算机制通过三层模型实现多源数据的信息交互和存储,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控制管理的控制函数。

1.2计算机产业集群中的潜在风险信息模型构建和数学分析在上述进行了网络模型构建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对计算机产业集群中的潜在风险的定量评估和控制,需要进行潜在风险信息模型构建和数学分析,假设在网络中潜在风险的信任度。上述风险控制函数可见,计算机产业集群中的潜在风险评估以信息、资源、时序等约束参量协调运作,进行风险控制。

2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模型改进实现

由于产业集群链中节点的容错性能的差异性容易导致产业链出现风险,通过对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生存周期。传统方法采用分块聚类算法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随着风险指数随机增长,导致风险控制性能不好。为了克服传统方法的弊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集群网络容错机制提升和链路失效估计的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模型。给出计算机产业集群链的骨干节点分布模型如图2所示。通过上述算法设计和模型构建,实现了对计算机产业集群的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模型设计。

3仿真实验与性能分析

为了测试本文设计的计算机产业集群的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模型在实现对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风险评估和控制中的性能,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的硬件环境为IntelCore2Duo1.80GHz,1G内存,采样Matlab7构建Hadoop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模型,实验中,计算机产业集链路结构中节点数设置为1024个,按实际的产业量分布结果,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骨干节点分布在在2000m×2000m的正方形区域中,产业链中的节点信息覆盖半径为10km,每个类别的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风险评估基础分别为94875、13994和20033,潜在分享代价序列为基频为100Hz,采样频谱为10Hz的线性高斯时间序列,基于上述仿真环境和参数设定,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的潜在风险控制仿真,得到计算机产业集群控制模型仿真系统界面如图3所示。从图可见,采用本文方法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控制,能有效实现对各个潜在风险参量进行融合分析和特征提取,实现对潜在风险数据聚类处理,提高了风险评估和控制能力,最后以计算机产业集群链的容错性能和生存周期两个指标为对比,与传统方法进行性能对比分析,得到不同算法下计算机产业集群链的容错性能和生存周期这指标的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可见,采用本文算法进行潜在风险控制后,能有效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链的容错性能,提高了产业集群链的生存周期,具有较好的性能。

4结论

计算机产业集群中分布有大量的网络节点,由于产业集群链中节点的容错性能的差异性容易导致产业链出现风险,通过对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生存周期。传统方法采用分块聚类算法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随着风险指数随机增长,导致风险控制性能不好。提出一种基于集群网络容错机制提升和链路失效估计的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优化控制模型。首先构建了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模型,然后对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中的潜在风险特征进行信息模型构建和数学分析,构建潜在风险评估目标函数,以此为基础,采用集群网络容错机制提升和链路失效估计算法,进行风险控制,仿真实验进行了性能验证,展示了本文模型在进行计算机产业集群潜在风险控制,提高计算机产业集群网络的容错性能和生存周期方面的优越性能。

参考文献:

[1]刘少伟,孔令梅,,任开军,等.云环境下优化科学工作流执行性能的两阶段数据放置与任务调度策略[J].计算机学报,2011,34(11):2021-2130.

[2]孟宪福,解文利.基于免疫算法多目标约束P2P任务调度策略研究[J].电子学报,2011,39(1):101-107.

[3]Kersten-OertelM,ChenSJ,CollinsDL.Anevaluationofdepthenhancingperceptualcuesforvascularvolumevisu⁃alizationinneurosurgery[J].IEEETransactionsonVisual⁃izationandComputerGraphics,2014,20(3):391-403.

[4]AmentM,SadloF,DachsbacherC,etal.Low-passfilteredvolumetricshadows[J].IEEETransactionsonVisualizationandComputerGraphics,2014,20(12):2437-2446.

[5]周浩,高远,朱昌平.基于双门限能量检测的选择式协作频谱感知[J].计算机仿真,2014,31(1):199-203.

[6]冯瑶,冯锡炜.基于元数据标准的语义化教育资源本体库构建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5,18:9-11.

[7]冯晓萌,吴玲达,于荣欢,等.直接体绘制中增强深度感知的网格投影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37(11):2548-2554

计算机产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产业;发展状况;硬件;软件

21世纪,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信息化,加快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各国的重点,成为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我国,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各项方面都离不开计算机产业,计算机产业成为信息化产业的领头羊,将带动我国的各类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十分重视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一、世界计算机产业发展状况

在研究我国计算机发展状况之前,我们应该首先理清世界计算机发展状况,从其中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国计算机发展提供借鉴。

1946年(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世界上第一代计算机在美国问世,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至今60多年的时间里,计算机产业经历了大型电脑、迷你型电脑、个人电脑和网络系统电脑四个阶段,在这期间计算机技术人员攻克了许多的技术难题,从生产困难到大规模批量生产,计算机被众多普通人所利用,从最初的数据计算及处理,到办公事务处理和工作控制以及网络等各方面。在这次革命中,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其中美国是计算机技术最发达的国家,这离不开美国政府对信息化革命的重视以及“信息告诉公路”计算,从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信息技术革命席卷了整个世界,为世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二、我国计算机发展状况

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56年至1965年的萌芽阶段、1966年至1977年的曲折发展阶段、1978年至80年代的产业化进程阶段、90年代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的计算机产业发展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计算机硬件方面

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个人电脑、外部设备及网络设备。第一,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约占计算机产业的2/3左右。第二,微机是计算机硬件市场的中心,外部设备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微机市场的高速发展开始于90年代,其中国内厂商控制着硬盘、显示器及终端市场。第三,涌现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知名品牌,如联想、方正等。

(二)从计算机软件方面

计算机软件分为应用软件与系统软件,以应用软件为主。中国计算机软件发展势头良好,但其发展落后于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在市场规模与增长率方面都低于硬件市场。我国计算机软件技术弱,尤其是计算机核心芯片技术主要靠进口,外国厂商把持着中国计算机软件市场。现在市场上的国内软件尤其是操作系统软件主要是在他人操作的基础上开发的,不符合我国对软件发展的需求。

(三)从计算机企业方面

我国计算机企业在数量与质量上在不断的提高,形成一定的规模。计算机产业是由一系列的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而构成的,随着计算机企业的壮大,计算机产业同时在快速发展。

(四)从计算机应用及网络化方面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与计算机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变。第一,计算机在应用及普及方面成绩显著。计算机被应用在社会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同时,计算机的使用范围扩大,不在局限于大城市中,普及到城镇、乡村,个人平均拥有计算机的台数在快速增加。到2008年,我国是世界上拥有网民最多的国家,超过了美国。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计算机技术尚未得到普及。第二,网络化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我国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重点建设了科技信息计算机服务系统、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等国家信息系统。另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便利了人们的信息共享,但是,计算机信息系统收到诸多威胁,如黑客入侵、病毒感染、网上环境污染等方面。

(五)从我国计算机产业国际化进程方面

计算机国际化进程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国际市场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市场,第二民族企业按照过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与经营,第三计算机的产出以外资企业的产出为主。中国计算机产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正在逐步成长,各方面还不够成熟,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三、我国计算机发展对策

(一)政府扶持与引导民族计算机产业发展

从美国、日本等国的计算机产业发展上看,其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扶持与引导,因此中国应该明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引导。中国政府应该给予计算机产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引导其正确的发展方向,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如果由于财力不足,还可以为计算机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与融资环境,帮助其解决资金困难。此外,还要特别关注落后地区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二)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人才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荣,因此计算机企业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企业可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保护人才,激励人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为计算机产业服务。企业还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其攻克技术难题,使得中国拥有自己的软件及核心芯片。

(三)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中国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让企业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建立公平的工作环境,引导有效的竞争,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四)加强计算机产业立法工作

由于我国计算机信息产业仍处于初期,但是计算机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竞争的激烈,使得计算机产业的市场环境不稳定,因此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规范与引导计算机产额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国政府要建立统筹全局的信息产业法。各省可以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建立与本省实际情况总体规划。

(五)扩大国内外交流合作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应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教训,引进先进技术,但不能依赖他国,走独立发展高新技术之路。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国外高技术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促进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向发达国家学习他们完善的法律与政策。

综上所述,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计算机产业存在结构不合理、核心技术落后、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但是自90年代以来中国计算机产业迅猛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使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我国政府应采取扶持政策,扩大国内外交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视人才,加强立法,等等措施。

参考文献:

[1]卜晓翠.浅析我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现况及发展对策[J].科教文汇.2009,02:(2)56

[2]徐艺超.我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状况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0(10):1213

[3]高迎晖,李路鹏.计算机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2,16(5):23

作者简介:

计算机产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计算机产业;硬件;软件;网络

人类社会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着知识经济时代迈进。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遍布全球的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人们可以跨越时空的阻隔,以极快的速度获取大量的信息,真正做到了“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全球经济网络化与一体化成为时代特征。在20世纪人类科技进步史上,计算机的问世与计算机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普及应用可称作最伟大的发明。计算机及其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推动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以其神奇的威力,使这个世界发生着巨变。

1世界计算机产业发展概况

计算机产业是更新发展速度较快、受科技影响变动较大的一种产业。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代电子计算机问世于美国开始,人类社会自此进入了以计算机的开发利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信息革命时代。计算机从发明到现在仅仅60余年的时间,经历了大型电脑,迷你型电脑,个人电脑和网络系统电脑四个发展阶段。仅从计算机芯片的技术发展速度就可以反映出整个计算机产业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从产品研制到形成批量生产,4K存储器用了35年,16K用了33年,64K用了2年,256K和1M(1兆位)各用了3年。20世纪70年代,英特尔公司研制成功微处理器芯片,微型计算机诞生;80年代,微型计算机生产的工业标准化平台产生,有了大规模生产的可能。从而导致全球计算机产业二十几年来的加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在功能和应用范围上也从最初的数据计算和处理,扩展到办公事务处理和工业控制以及数据库、网络、图形处理等方面。

美国是世界上计算机技术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政府对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革命极其重视。1992年美国率先提出兴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并投入巨资,从而把全球计算机技术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人类社会也进入了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阶段。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世界带进空前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时期。

2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状况

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从引进前苏联的计算机技术开始到目前形成比较完整的计算机产业体系,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956年至1965年的萌芽阶段;1966年至1977年的曲折发展阶段;1978年至80年代末,中国计算机产业化进程真正开始;第四阶段是90年代计算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以来,计算机产业和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年平均增长率高于42%,中国计算机业正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

(1)计算机硬件方面。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个人电脑(PC机)、外部设备及网络设备,其中PC机包括台式PC机、笔记本电脑、PC服务器和工作站等。

①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目前,我国的计算机产业的发展重点还在硬件制造业上,约占计算机产业总产出的65%左右。

②中国计算机硬件市场以微机为中心,外部设备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微机市场的高份额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微机市场的迅速扩大,国内计算机外部设备市场格局已形成。其中硬盘、显示器和终端的市场均由国内厂商占据。

③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知名品牌的涌现对我国计算机硬件工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联想、方正、长城、浪潮等。

(2)计算机软件方面。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软件是全球最具有发展前景与开发潜力的产业之一,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软件市场大致可分为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其中,以应用软件为主约占73%。中国计算机软件产业不论是整体市场规模还是增长率都低于硬件市场,但其发展势头较好。但是,我国目前的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市场主要被外国厂商占据,在基础操作系统软件上(如windows)几乎是空白,所推出的软件都是在别人的操作系统上开发的,即“外挂”式中文处理环境,这与我国对软件发展的需求还相差甚远,还需积累足够的力量。(3)计算机应用及网络化方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多媒体、网络化也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①我国计算机工业在取得不断发展的同时,在应用和普及方面也卓见成效。每千人个人电脑拥有量从1990年的0.43台增加到1997年的6台。到2008年初,中国的网民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

②网络化给社会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八五”以来,我国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重点建设了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科技信息计算机服务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十多个国家信息系统。目前,全国已建成60多个行业计算机网,有些网络还实现了国际联网。

(4)中国计算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形成的基本标志是其企业的成长、形成体系并达到一定规模。随着企业的壮大,计算机产业的生产规模得以较快发展。

(5)中国计算机产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成长。计算机产业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国际化表现之一是计算机业的产出以外资企业的产出为主,国际化表现之二是国际市场已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市场。表现之三是民族企业逐步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经营。

3发展我国计算机产业的设想及对策

(1)要充分认识采取必要的措施支持民族计算机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根据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支持计算机产业发展的经验,采取必要的扶持政策是有意义的。无论从政治、经济、科技的任一层面看,民族计算机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意义都是不容置疑的。

(2)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是计算机产业不断发展的关键。中国计算机产业是在我国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政府对计算机工业的发展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并积极加以引导。但因财力有限,财政支持仍显不足。在这方面,今后还应不断加强与倾斜,为中国计算机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3)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让企业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公平竞争,有效竞争机制,给企业宽松的发展环境。

(4)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培养,让更多的计算机人才脱颖而出。一个行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高素质的人才,人才即是资源,要充分发挥我国计算机人才的专长及优势,制定保护人才的政策,建立良好的用人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民族计算机业服务。

(5)发展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事业。支持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企业成长。

(6)支持计算机市场的扩大和升级。鼓励计算机业特别是计算机服务业与电信业的融合。

(7)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软件盗版是世界性的问题。在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的同时,应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防范软件盗版,保护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

计算机产业范文第10篇

1.1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市场的高速成长及其结构特点

1)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中国计算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市场销售额从1990年的39.9亿元上升到1997年的约1300亿元,8年市场销售额规模增长30多倍,年增长率90年代以后一般高于40%。中国计算机市场以硬件为主,到1997年硬件销售额仍占计算机市场的80%,软件、服务业的规模份额分别只有8.7%和11.3%。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但硬件为主的结构基本未变,这说明中国计算机的应用水平较低,此外还与中国软件、服务业的发展环境较差有关。

2)中国的硬件市场以计算机主机,特别是微机为主,外部设备比例较高。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数据,中国1997年硬件市场各类产品的份额为:计算机整机43%,外部设备26%,耗材和零配件17%,应用产品10%,网络产品4%;计算机整机的主体是微机。1997年微机的销售额达415亿元,占硬件的比例高达39.9%,估计微机约占中国计算机整机市场的份额接近90%。微机市场的高份额源于90年代以来中国微机市场的迅速扩大,如表3所示,整个“七五”期间中国仅销了37万台微机,1991年销10万台,而到1997年销量达350万台,而到1997年销量达350万台,销售额达415亿元,1992年以来销售额年增长率一般大于60%。

说明:a为中国人控股的或民族品牌企业,余为外商或港澳台资企业。b仅按硬驱、光驱计算,光驱计算,软驱出口比例也很高。C为估计数。

说明:计算方法:电子百强中最大的4家或8家计算机企业的销售额+全国销售额*100%

中国计算机硬件市场以微机为中心高速增长的特点和国际上的情况基本一致。只是中国微机市场迅速扩张的时期大概比美国晚5—10年。此外计算机市场中微机所占比例中国高于美、日约70%。

3)中国计算机市场已和国际市场连通,贸易额急速增加,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目前进出口的主体都是零部件和外部设备。

中国计算机类产品进出口总额1991年仅6.4亿美元,1997年已急增至131.6亿美元,从1993年以后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1993年顺差0.8亿美元,1997年顺差已增至43亿美元;目前进出口的主体是外部设备和零部件产品,导致贸易迅速增加及形成目前这种贸易结构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计算机市场的迅速扩大、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国内计算机产业的迅速成长以及由于国内计算机零部件业技术落后许多零部件必须进口。

4)中国计算机市场的需求结构

根据原电子部的数据,1996年中国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市场份额,金融保险和制造业各为18%,服务业9%,交通和通信各为8%,教育科研为7%,能源和政府机构为6%,家庭为4%。但PC机市场中家庭份额更高并呈上升趋势,根据电子部的数据和预测,PC机中家用PC机份额1997年为16.4%,到2000年将上升到30%以上。

1.2中国计算机业基本形成,民族品牌发展很快,但与国外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1)中国计算机产业初步形成

产业形成的基本标志是企业成长、开始形成体系,并且达到一定规模。到1990年中国计算机业原电子系统的企业仅有197家,从业人员不到10万人,系统外企业也不多。而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的数据,到1995年计算机及其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咨询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已达15000家,从业人员30万人,其中制造业1000余家,从业人员10万人,软件企业1000余家,从业人员8万人,营销、服务业13000家,从业人员12万人。

计算机产业的生产规模发展很快。如表2所示,原电子部系统企业的规模在80年代中期以前基本反映中国计算机业的规模,其销售额1980年为3.7亿元,按独立核算企业口径计算,约占当时全国工业销售额的万分之七,1990年上升到39.9亿元,约占全国工业销售额的千分之二,而到1997年,由于各类计算机企业的迅速成长,计算机业仅硬件销售额就已突破1000亿元,约占全国工业销售额的1.6%。

此外,除计算机芯片、操作系统等基础产品外,计算机业各子行业都有较发展。

2)中国计算机产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成长

中国计算机产业由所有在中国注册的计算机企业组成的。90年代以来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形成与中国计算机产业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密切相关。由于计算机产业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两个主要标志,一是主要国家和地区在计算机业各领域各具特色,形成相应的国际分工和合作,二是主要国家和地区计算机产品都是大进大出的大宗贸易产品);外国企业看好中国计算机市场的成长潜力;在中国生产可降低成本;中国鼓励外商投资等原因,90年代以来境外计算机业制造商纷纷来华投资。据JEEC估计,仅1991~1995年外商对中国计算机行业的投资总额已达12~13亿美元。90年代中期以后,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境外金融投资者也开始向中国计算机投资。

日益国际化表现之一是计算机业的产出以外资企业的产出为主。根据原电子部的数据,1997年计算机硬件企业中,合资、独资、中外合作企业的产值比例已分别高达34.7%、42.2%、和4.3%,其中包括一些境内投资到境外再返投到境内的企业。

日益国际化表现之二是国际市场已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市场。1997年中国计算机产品出口额已相当于国内企业销售额的60~70%(按硬件1000亿元计算为72%)。出口占销售额的比例,美国1995年为32.6%,日本1997年为55.3%(美、日差别主要源于日本高比例的零部件出口份额);台湾1996年为61.2%。日益国际化表现之三是民族企业逐步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经营。这是因为国内计算机业的竞争实际上是国际竞争在国内的延伸。同时,整机厂的零部件主要靠进口和国内外资企业供货,也推动了各企业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采购。

3)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开始壮大

该文所说的中国民族企业是指企业终极股权(或出资产权)50%以上为中国机构(如政府或中科院等的事业机构)和中国个人所持有的企业。

中国民族计算机企业壮大的突出表现是微机市场上民族品牌已占主要份额。在“七五”(1986—1990年)时期,靠保护政策,以长城机为代表民族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曾高达70%,进入90年代,随着中国计算机市场的扩大、放松进口管制,国产民族品牌机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到1998年已降到33%,以后国产民族品牌机份额再度上升,1995年份额超过50%,1997年达到67%。

在软件、计算机外设、零部件行业,民族企业份额还较小,唱主角的是外资企业。如表2示大数外设和零部件位居前位的企业都为外商及台商企业,尽管财务软件和排版系统软件中国产品牌占有80%以上的份额,但软件市场份额份居前3位的企业分别是美国Oracle、微软、IBM在中国的子公司。

2中国计算机业的产业组织:以市场结构为重点的初步考察

产业组织即企业的市场关系的总和。本节以市场结构为重点,对中国计算机业的产业组织状况进行初步考察。

2.1市场结构

1)一般集中度

一般集中度用产业的产值、销售额或资产中最大的数家企业所占的份额表示,它反映业内主要大企业对产业或市场的综合影响能力。由于缺乏系统资料,正确计算我国计算机市场或产业的一般集中度相当困难。我们仅根据销售额对我国计算机业的一般集中度作些初步估算。我们的初步结论是:1.如表3所示,到1997年,最大4大企业的份额大约为1/4,最大8企业立份额大约为1/3。2.90年代以来计算机业的销售额集中度经过了一个先降后略升的过程,4企业和8企业集中度1990年分别高达50.2%和65.3%,1992年降到谷底为16.6%和24.1%,以后再度有所上升(1990、1991年的数计算口径较小可能高估集中度值,但根据这两年的数,可以认为集中度下降趋势是存在的)。这种变化似乎表明业内主要大企业由于技术,经营能力、资金筹措能力较强已加快发展。3.与美国CR440%强和CR860%(1996年分别为44.7%和57.7%)、日本1997年CR470—80%(估计数)相比,中国计算机业的一般集中度明显较低,即中国的大型计算机公司实力仍然有限。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计算机业一般集中度还不高,但位居前面的企业的销售额都增加很快。1997年最大的4家集团公司及其销售额分别为联想(125亿元,集团销售额,后同)、四通(65.9亿元)、方正(57.8亿元)长城(57.1亿元),而在1992年这4个集团的销售额仅分别为10.4、4.3、4.1和11.3亿元,仅5年4家公司销售客分别增长约12倍、15倍、19倍和5倍。

2)不同产品市场的集中度

表4为三种产品的市场销售集中度和位居前8位的企业名单。数据表明不同市场集中度差距较大,大致地看:软件市场相当分散,这主要为软件品种多所致,实际上在PC机操作系统、汉字排版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微软、方正、Oracle公司的市场份额很高;PC机市场集中程度中等,1997年CR4仅30%左右,CR8也仅40%强;打印机的集中程度相当高,市场结构是寡占竞争型的,这种情况与打印市场主要被几家跨国供应商控制有关。

在急速发展且产品批量较大的PC市场,90年代中国后期出现集中度上升的趋势,但仍明显低于美日等国。如表5所示,根据IDC数据计算的PC(按品牌)集中度,CR41995年为25.9%,1997年上

升到29.3%,CR6从95年的34.7%升到97年的36.4%,但是,与美国CR444.2%以上(为1997年数)相比,中国PC机市场集中度仍然明显较低,这可能与中国主要PC机企业规模小,中国PC机市场尚处于初步发阶段等有关。

国外IT业大公司都在中国建厂,民族品牌企业在计算机软件硬件各细分市场上也正在发展,竞争十分激烈。总的看中国各细分市场的集中度不算太高,在充分开放而中国企业基础又弱的情况下,集中度高可能意味外国厂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

3)产品差别和进入障碍

产品差别又称产品差别程度,是指买者因产品不具有完全的代替性而对产品产生的偏好差别。从总体上看,计算机业是产品差别较大的产业,计算机器件及外设的产品差别主要是技术性的。微机使用标准元器件进生装配,其产品差别主要表现在总体设计和设计组装的性能质量差别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品差别更大。

其次是营销和服务方面差别较明显。许多人认为,Dell与其它计算机厂商差别在快速服务上。目前中国国内优秀企业在销售网络、售后服务、新产品的推广及营销等方面,在中国本土市场上,已有一定的优势。

第三,买方对产品知识程度的差别。

进入障碍是指行业内现有企业相对于企图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潜在竞争者)的优势。进入障碍对市场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有较大影响,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经济规模障碍;必要投资规模障碍;产品差别进入障碍;政策法规进入障碍(见表6)

2.2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1)价格行为和非价格行为

计算机产品的产品差别较明显,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很难搞价格卡特尔,中国计算机业和国外一样,厂商非常注意通过价格竞争扩大市场份额。价格竞争激烈的原因,一与计算机芯片等零部件降价或价格变动较快有关,二是随着市场扩大,需求不断增长,而新的潜在需求者对价格变化更敏感。

非价格的竞争行为首先表现在产品开发领域。主要PC机厂商都重视及时推出装有新芯片、操作系统的PC机或其它有关产品,重视根据市场需求迅速开发新产品,如PC机场上适应不同的细分市场的要求开发出商用和家用电脑。此地外各厂商都重视通过广告宣传、各种促销活动进行市场竞争,估计一些主要PC机场上的年广告宣传费已占年销售额的3~5%。

2)投资购并

实力逐渐雄厚的主要计算机厂商都重视通过兼并收购扩张。仅1998年就发生多起重要的收购兼并事件。这些事件可分为四大类,①垂直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投资和收购,如联想注资金山软件成为第一大股东,实达控股收购北京朗新进入软件业,同创参股从事跨省互联网联网服务业务的深圳讯业集团,以及浪潮与华光的强强联合。②旨在水平扩张的收购,如联想投资生产服务器的公司,实达收购广东海达进入广东广场。③非IT业企业旨在进入IT业投资收购,如海尔与北航合作成立软件公司、宝钢入股东大阿派。④与股票市场活动有关的收购,如方正收购延中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主要目的之一是获得资本市场的“壳”资源,以利企业扩张。

3)市场绩效:规模结构水平与技术进步能力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产业在价格、产量、费用、利润、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到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状态。市场绩效反映市场运行的效率。限于资料,本文仅从规模结构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技术进步能力三方面对计算机业的市场绩效略评论。

规模结构效率反映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实现程度。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实现程度,可用达到或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的产量占整个产业产量的比例表示。按信息产业部的中国计算机产业中微机合理经济规模为50万台的标准,中国计算机业规模结构效率尚低。因为1997年中国微机市场中排名第一的联想公司销售量也只有43.6万台,1998年才达到近80万台,其它中国厂商产量更小。美国学者贝恩认为规模结构效率较高的市场中,产品由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提供的比例在70—80%左右或更高。中国计算机规模结构效率低可能与中国计算机产业尚处于成长期有关。

说明:(1)本表计算机史包括整机和外设两个行业,均为独立核算企业数。(2)1980、1985年的国有指全民所有制企业。(3)其它,1980、1985数含国有和集体联营,1998年含乡镇企业,1995年“其它”的比例用100%扣减国有、集体、外资的比例计算。

资源配置效率是同时从消费者效用和生产者生产效率角度考察资源利用状态,可以用利润率分布的情况反映产业的资源配效率。我们没有利润指标的详细数据,很难作相应分析,总的感觉是中国计算机业利润率较低且利润丰厚的供应链上游主要被外商控制有关。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计算机业竞争激烈、市场变化大,目前主要企业计算机技术进步的重点是形成能与市场变化相适应的快速开发能力。具备从笔记本PC机到服务器、工作站全系列产品的开发能力、具有同期安装最新的系统软件和MPU的能力,技术进步较快。

3.中国计算机业企业的一些情况

3.1企业数量、规模及所有制结构

中国计算机企业数,按原电子部系统口经统计,在计算机业刚刚起步的1960年时只有3家,1980年增加到87家,1990年增加到191家,到1997年有234家。按工业普查的独立核算企业口径,计算机制造业企业

数1985年为132家,1995年上升到604家,如果加上各种计算机器件及零配件生产厂,制造业企业有约1000家。

计算机业企业规模扩大。按独立核算企业口径计算,1985年企业平均的当年价产值为742万元,1995年上升到5353万元。一些优秀企业如联想、方正、长城、实达更是急剧成长。

90年代以来中国计算机业的急剧扩张是与非国有经济的成长,特别是外商的进系在一起的。此外一引起国有企业由于改制和吸收外资也转成为非国有企业。表7反映计算机业(整机和外设)1980年以来各类企产值份额的变化。直到80年代中期,计算机业的国有企业的份额已还在70~80%以上,而到1990年其份额降至已10~20%左右,在外设业比例仅有7.2%,而外资企业份额高达84.9%分析。分析表明外资企业的资本中中方占30.6%,洪澳台占27.3%,外国资本占37.5%;此外整机业中外国资本比例高达56.2%,而在台商投资较多的外设业澳台占36.2%,外国资本占23.2%。表8为信息产业部的资料,可以看到外商企业中独资企业的份额高达40%以上。

90年代以来已有一批计算机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生产计算机软磁盘的深华源1992年6月2日在深圳上市,是计算机业最早的上市公司。到1997年底已有14家生产或部份生产计算机产品(包括软件、硬件)的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上市。总的看计算机的上市公司成长性好、业绩较好,较受投资者青睐。此外联想、方正两家中国最重要的计算机公司已在香港上市。计算机企业上市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利于企业制度的改善和完善。

资料来源:信息产业部提供

3.2若干计算机企业及其特点

计算机企业(企业集团)的特点:

*都是在80年代以后成立的新企业;

*发展快,10多年来一般都有几十倍、百倍、乃至千倍的增长;

*起步是主要靠少数产品及有关服务起家,目前主要业务围绕各类计算机产品展开,一般都同时生产硬软件;

*受传统的所有制束缚较小;

*多数或是上市公司或下面有上市公司,企业制度与传统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有所不同;

*企业普遍重视与外商进行各种方式的合作,近几年在有一定的业务、管理、实力基础后,开始重视通过参股购并扩张。

4.1关于发展计算机业政策的若干设想

1)要继续加快改革,让企业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充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改革宏观和行业管理体制,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制和环境。

2)要充分认识采取必要政策支持民族计算机业发展的意义。从政治、经济、技术的任一层面看,民族的计算机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意义都不容置疑。由于民族计算机工业(特别是基础技术方面)太弱,根据美、日、韩等的经验,采取必要的政策支持是有意义的。

3)明确发展计算机业产业政策的基本思路和原则:①有效竞争的原则,国家的资源支持不能撤胡椒面,也不宜只给一家,要按兼得规模经济和竞争之利的有效竞争原则支持数家有优势的企业较快发展;②政策重点是帮助企业提高技术能力,③对于国内外企业技术差距过大但又极为重要需要发展的领域,国家可根据“经济租金”原则择优给予直接支持。

4)有利于民族计算机业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是支持计算机市场的扩大和升级。打破电信业的垄断体制,鼓励计算机业特别是计算机服务业与电讯业的融合,是扩大计算机市场也是扩大通信业市场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在国家订货、PC机的分期付款、大中小型机和服务器的卖方销售信货等方面都应采取必要的支持政策。

5)政策重点是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开发水平,需要研究及可采取的政策包括国家对企业的重大的技术开发项目给予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种支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鼓励发展更紧密的包括让科研机构进入企业在内的各种形式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借鉴美、日、韩等的经验,鼓励存在竞争关系的中国企业在基础技术或重要样机的开发方面合作;联合开发可由信息产业部、中科院的研究所和企业共同进行。日本、美国企业的计算机、半导体的开发项目,许多重大的都曾得到政府支持。

6)加大政策力度支持计算机企业发展,包括承认高新技术企业创业者的创业股或创业权益,产业政策不是根据企业的所有制成份,而是按适当向竞争优胜者倾斜的原则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发展。

7)发展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事业,支持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企业成长。

上一篇:计算机技术应用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发展史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