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价值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4-04-19 16:54:18

家庭价值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价值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篇1

【关键词】家庭教育未成年人价值观影响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11-01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家庭价值观教育。

一、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家庭教育可以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能够积极面对挫折和失败,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二是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适时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孩子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观念、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三是家庭教育还可以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心理品质,提高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能力和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可以说,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能够促使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我们要对家庭教育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找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学校教育一起,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成年人以后的更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家庭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法

1.环境熏陶法

家庭熏陶法主要是家长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健康、和谐、优美的生活环境,并经常带孩子到社会大环境和自然环境中体会不同的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受到熏陶感染,在家长的引导下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家庭教育方法。小孩儿在刚生下来的时候,并没有好坏之分,之所以后来有的小孩儿变好,有的小孩儿变坏,和环境是有很大的关系,在良好的环境中小孩儿就容易学好,反之则容易学坏。也就是说,家庭环境对孩子有更直接、深刻和持久的影响。因为,家庭环境不但是孩子生活的地方,也是孩子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如果家庭成员关系比较密切,相处比较融洽,就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教育的效果。未成年人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可塑性较强,家长的生活方式及一言一行,甚至爱好和兴趣都会对他们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家庭教育一定要重视环境熏陶法,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规范的行为及生活习惯,对孩子的生长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主要是通过讲道理和摆事实,让未成年人能够正确辨别是非和善恶,提高认识和觉悟,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说服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说服教育的重点在于能够让受教育者思想上产生一定的触动,进而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可以采用说理教育,家长可以讲道理、摆事实,同时让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和孩子一起认真分析,让孩子明白事理;可以采取“不理睬”教育,不理睬并不是真的对孩子不理睬,而是在孩子产生执拗反应时,家庭成员短暂的沉默,使孩子有时间进行反思或反省,进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孩子有时可能会遇到一时想不通的情况,如果家长在这时进行说理教育,孩子很可能听不进去,甚至会和家长产生言语上的冲突。而如果家长暂时不言语,孩子就会自觉地审视自己,教育效果反而会好很多;家长还可以对孩子进行随机诱导。家长不规定每天对孩子的教育内容,而是根据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事情,及时进行教育,这样既能提高教育效果,又能加深孩子的印象。

3奖励与惩罚法

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实施奖励与惩罚法非常有效。家长对孩子所取得的进步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优点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能够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和荣誉感,可以激励孩子不断进步,并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进一步巩固和发扬。同时,家长对孩子的不良思想品德和和行为要及时给予否定和批评,让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提高辨别是非和善恶的能力,进而控制和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批评方式一定不能太过严厉,让孩子产生反感,要特别注意批评的方式和批评的语气,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从内心愿意改正。如国内的一档亲子节目中,负责人召集大家集合的时候,儿子表现得不以为然,父亲虽然对儿子的表现非常不满意,但是却没有对儿子直接进行批评,而是在晚上回去以后,问儿子今天负责人召集大家集合的时候自己表现的怎么样,儿子立马露出了比较羞愧的表情,父亲又因势利导,让儿子扮演负责人,自己则扮演选手,当他们按照当时的情形表演之后,父亲问儿子有什么感受。然后他们又进行了一次表演,父子俩还是分别扮演刚才的两个角色,所不同的是,这次父亲扮演的选手在听到儿子所扮演的负责人的召集令时,表现得非常积极。儿子不但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记忆深刻。

4.实践锻炼养成习惯法

实践锻炼养成习惯法,主要让家长带领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养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时候,家长通过言语说服教育让孩子认识到了正确的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但是孩子只是在思想上认识,很难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如很多孩子都知道过马路的时候要等到绿灯亮了才能过马路,但是由于受身边其他人的影响,往往是绿灯还没有亮,就和其他行人一起到了马路的中央,不但对自身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还有可能因此造成一定的交通拥堵。所以家长就需要在平时过马路的时候,有意识地让孩子养成绿灯亮了才能过马路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后,再过马路的时候,孩子就会条件反射的在绿灯亮起的时候安全地通过马路。如果孩子在实际锻炼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想要放弃时,家长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对孩子已经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同时,鼓励孩子不断努力,让孩子认识到只有经受一定的挫折和失败,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孩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锻炼中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总之,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够促使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除了以上几种家庭价值观教育方法,还有谈论法、谈话法、榜样示范法、毅力训练法等多种方法,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接受能力,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使各种教育方法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提高家庭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钟丽红,敖晓华.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作用及影响[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

[2]冯树芹.家庭教育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

家庭价值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篇2

关键词:家庭价值观,文化价值观,跨文化

 

一、引言

亨廷顿认为:文化的核心是“由传统的观念所构成的,特别是同这些观念密不可分的价值观”。不同的文化群体由于受地理,宗教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持有不同价值观的文化群体。虽然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每个人都有一套其独特的价值观,但在每一种文化中总有弥布于文化之中的普遍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称为“文化价值观”,它使生活在该文化中的成员用不同的价值尺度来评判事物表明肯定、否定、喜欢、避忌或模棱两可等意向。文化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规范性质。家庭价值观是文化价值观研究的核心,因为家庭是文化价值观形成的最初环境,家庭成员的行为、观念等势必受到家庭的影响。家庭是社会形态的最基本单位,因而整个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受家庭价值观的直接影响。

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美国是西方文化的一个融合体,因而这两个不同的文化实体必然体现着不同的核心文化价值观。中国文化价值观强调集体主义为核心,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与之形成对比的美国文化价值观强调个人主义为核心,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中美家庭处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因而受到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中美家庭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组成家庭的成员的个人的行为、观念由于受不同文化价值观影响必然不同。本文试图从跨文化角度对受不同价值观影响的中美家庭在婚姻、教育孩子两方面进行探讨,并对其差异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二、婚姻观

婚姻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密切最长久的一种,是构成家庭的最基本的关系。

(一)中国家庭价值观之婚姻观

中国是集体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群体,个人利益需要服从集体利益,注重培养和谐、宽容的人际关系,因此中国家庭成员的行为观念大多数是以家庭这个小集体的利益为中心。家庭对于夫妻双方来说是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是一切活动的中心。多数中国家庭所追求的是那种温馨、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而这种幸福一定不是强调每个家庭成员的利益所能获得的,它需要成员之间的相互谦让、相互包容甚至忍让。由于受中国“三纲五常”思想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不是完全平等的,如在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等。婚姻对于中国夫妻来说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情,所以无论是它的开始还是它的结束都将会对双方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总体看来中国的离婚率还是远远低于美国,因为中国人注重家庭这个集体的利益,婚姻已经不属于个人问题,它包含着道德、责任、荣誉感等因素。中国夫妻双方在考虑婚姻及家庭时大多数不会以个人的利益为重,这和美国家庭价值观大相径庭。

(二)美国家庭价值观之婚姻观

美国是具有几百年历史的西方文化尤其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集大成者,由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和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形成了与中国完全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美国家庭价值观贯穿着独立、权利及平等三大观念。美国人的天伦之乐的思想意思是以个人平等、独立发展和权利意识这些观念为基础的。其中最突出的观念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独立平等。这种家庭价值观和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紧密相连、一脉相承的。许多人有这样的信条“Everyman for himself and God for us”,所以单纯的个人才是美国人家庭价值观的出发点。因此在美国家庭生活中,美国人也崇尚独立性和一切靠自己的原则。

总体看来,美国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美国人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没有权利干涉;同时婚姻与道德问题没有关系。一个人有权去选择自己所爱的人,结婚后一旦发现现有的婚姻是一个错误,不幸福的婚姻,自己有权做出再一次的选择。如果夫妇一方爱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会受谴责。在他们看来: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

因此,由于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导致家庭价值观的不同,集体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中国家庭价值观和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美国家庭价值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跨国婚姻中,这些问题是夫妻双方交际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

三、教育方式

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教育离不开文化传统,教育除了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的影响外,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方法无不留下文化传统的痕迹。文化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对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而教育的实施除了在学校规范的进行外,还有大部分时间教育的过程是在家庭这个情景中进行的,而能影响这个过程的主要因素便是父母。对于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和情景,由于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在教育方面存在着差异。

(一)中国父母的教育方式

中国家庭价值观注重家庭这个集体的整体利益,由于中国一直受儒家思想和“三纲五常”的影响,在中国家庭中一直存在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地位不平等的倾向。因此在做一些决定时,父母的决定更具有权威性。随着中国社会逐步进入经济社会时代,中国父母已经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对孩子的知识教育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孩子学业的成功与否已经不仅仅是关系到孩子前途的问题而且已经和家庭利益联系在一起,因为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的好成绩会增加自己的颜面,这无形给中国孩子增加了精神压力。评价一个孩子是否优秀,学习成绩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近来,对孩子的技能培养也成了中国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家长给孩子安排了各种技能培训,例如,钢琴、舞蹈、书法、棋类等技能培训也成了孩子教育的内容。选择这些技能,大多不是基于孩子的兴趣来选择的,而是从他们将来谋生的角度考虑由父母的意志来安排的。对于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国父母更多是采取包办式。对于孩子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工作问题、甚至婚姻问题等,中国父母都是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二)美国父母的教育方式

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美国文化价值观,以个体的商业活动为经济基础,始终把“利”看作是健康的价值追求,因此它鼓励人们积极地追求现实利益,并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竞争,努力获取个人的最大利益和幸福。在美国,竞争意识渗透于整个社会乃至每个家庭。因此在美国家庭价值观中,竞争意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竞争才能进步,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充分展现出自己真正的能力。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具备在社会中顽强生活的实力,因为竞争是残酷无情的,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竞争的能力才能迎接各种挑战。因此美国家长非常注重培养子女的各种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包括自理能力、自我选择能力、自我表现能力,而所有的这些能力是在竞争中不可缺少的。美国家长尊重、鼓励儿童“自我选择,自主负责”,因此在制定家庭教育的目标时,家长会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关于择业和交友等问题上,父母会尊重孩子的意愿,最后由孩子来做最后的决定。

总而言之,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对不同家庭教育目的形成产生着巨大影响。中美两国文化价值观的不同是导致形成不同家庭教育方式的原因。

四、结语

中美文化的价值体系都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上,但对人的理解却截然不同。美国文化强调人作为有理智、尊严和自由意志的独立个体的地位、要求人对自己的命运负责,一切靠自己,因而在处理家庭问题方面也必然体现出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观念。无论是在婚姻问题方面还是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面,他们都以个人的意志为中心。而中国文化则主要把人理解为类的存在物,重视人的社会价值,把人看做是群体的一份子,是他所属社会关系的派生物,个体的价值因群体而存在并借此体现。

参考文献

[1] 顾嘉祖. 跨文化交际[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2] 汪德华.英汉文化差异及思维方式[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3] 杨志华:《文化价值观视野中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研究》dlib.cnki.net/kns50/,中国知网,2007年3月

[4] 王玉娟:《中美家庭价值观的跨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lsg.cnki.net/grid20/,中国知网,2007年7月

[5] Alexande,A.F., “AComparative Analylsis of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 Chinese and AmericanCulture”,Communication Quarterly, 1986.

[6] LawrenceStone, “FamilyValues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Delivered at Harvard University,November 16 and 17,1994.

 

家庭价值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篇3

关键词: 家庭环境 中学生 思想品德 对策 影响

中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是形成和获得社会化角色、社会态度,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发展由动荡趋向成熟,极易发生分化的重要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家庭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最初和最基础的作用,并深刻地影响着中学生的一生。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等发生巨变的现代家庭环境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充分了解家庭现状,以便有意识地优化家庭环境,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强化中学生的家庭道德教育。

一、家庭成员素质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普通家庭拥有越来越丰富的物质基础。我国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家庭成员的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家长素质普遍提高。家庭成员的相互地位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广大女性地位不断上升,女性逐渐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受教育权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机会。这些可喜变化均有利于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有利于家长增强教育能力,更新教育理念;有利于家长调整教育方法,采用更科学的方式教育子女,促进其健康成长。但由于各地特殊的现实情况,许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落后,人们受教育程度依然较低。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许多女性仍未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这种现实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中学生的家庭环境,影响家长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效果,不利于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二、家庭结构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

过去,中国家庭中一对夫妻与数对已婚子女及其孙辈同居生活的联合家庭或主干家庭较多,家庭规模大,结构复杂。近三十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子女数量锐减,以一对夫妻与子女为的核心家庭激增。据国家统计局调查,近二十年核心家庭已占家庭总数的75%以上。由原来的大家庭过渡到小家庭或“核心家庭”,子女数量锐减,整个家庭的注意力围绕一个子女“转”,家长往往包办代替或是溺爱子女,这极易造成子女意志力薄弱,自立自理能力差,责任感缺乏等多方面问题。同时,联合家庭和主干家庭不断减少也造成传统的以孝悌、忠诚、礼仪为核心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失去依托,走向解体,削弱了东方传统文化中根本的孝道精神。一个人是否有爱心、有责任感、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孝亲教育。目前,人们普遍感到许多中学生缺乏应有的爱心和社会责任心。

近年,我国城乡尤其是大城市的离婚率呈上升趋势,离异家庭增多,关于离异家庭对独生子女道德情感的负面影响,中外研究的结论相当一致。“美国的学者调查发现,离异家庭子女在个性上往往表现为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易激怒、孤独、悲伤、易闯祸甚至自杀等。”[1]

三、社会价值观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与世界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推动了人们观念的转变,实现了多元价值观念的相容共融,但是,西方各种价值观念在我国的传播,如利己主义价值观、拜金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价值观等等如潮水般,一波波席卷而来。[2]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样化、多种社会思潮涌动,多元价值取向出现,社会转型的变化,使家长面对新事物、新思潮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依据,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出现选择迷失,导致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对立。在这种混乱状态下,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理性精神,加之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让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应接不暇,是非分辨不清,模糊了道德评价标准,使抗诱惑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极易误入歧途,失去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而导致人生观、价值观错位等思想品德问题的产生。

四、培养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氛围,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促进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这种良好不仅包括物质方面,还要有精神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起到“隐性教育”的作用。[3]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到除了有计划、有步骤的有形教育外,依然存在着一种看似“无形”的教育在起作用。一方面,父母应注重良好家庭氛围的营造。在家庭中,孩子有最多的机会与父母接触,父母的情感、思维及心理因素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父母必须主观上重视良好家庭氛围的营造,保持家庭成员间互相谅解,和睦相通,自觉维护在孩子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另一方面,父母应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沟通,增进亲子感情。父母运用娱乐活动等方式与孩子有效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有效途径。只有父母给予孩子倾诉的机会,听取他们内心的声音,才能增进亲子间的互动,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同整个家庭气氛密切相关,绝不能忽视营造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氛围。

(二)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为中学生树立人格榜样。

恩格斯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家庭德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素质。首先,提升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境界,要教育孩子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家长是关键。家长保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是关键中的关键。德育的方式要润物细无声,通过父母为人处世原则、交友及生活方式、甚至是穿衣打扮的习惯,直接影响中学生的思想品德。

其次,提升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又一重要因素。家长的教育能力、教育方式、处理家庭关系的水平及家庭生活质量,受其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影响。因此,家长必须加强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与子女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最后,提升家长的心理素质。家长的情绪特点和心理状态会影响其教育子女的方式和态度。家长应当掌握一些未成年人的心理常识,尊重子女的人格,善于与子女沟通和交流,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为中学生创造和睦、平等、民主的家庭环境,为中学生树立人格榜样。

(三)改进施教策略,增强家庭教育方法的科学性。

伟大思想家培根讲道:“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吗?这个方法就是你对他百依百顺。”[4]父母单纯爱孩子是不够的,要在关心、体贴孩子的同时,客观理性地分析中学生的思想、心理,讲究策略、方式,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一方面,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讲究策略方式。另一方面,讲究家庭德育的方式、方法。家庭德育不仅要坚持一致性与连贯性,而且要坚持日常渗透与集中强化相结合,更要坚持挫折教育与鼓励教育相结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掌握生存所需的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还要具备坚强的意志,既充满自信,又能适应社会、承受挫折。因此,需要“惩罚”与“激励”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使中学生在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潜力的基础上,既能正确对待挫折,又能树立自信,努力走好自己的人生旅途。

(四)创建家庭道德实践环境,促进中学生知行合一。

德育工作不是空中楼阁,不能流于形式,要落到实处。这需要父母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行事,为中学生提供适当的道德实践环境和机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积极鼓励、支持中学生参加道德实践活动。一方面,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为中学生提供家务劳动机会。使中学生从中体会家庭劳动的辛苦与快乐,改变其懒惰、散漫的习惯,增强自理能力和自立精神,为中学生身心发展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在家庭生活中注重中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通过行为习惯的培养,使中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进而使中学生德育活动更具实效性,促进中学生道德意识向道德行为转化,实现知行合一。

(五)加强家庭德育环境与学校、社会德育环境协调互补。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这一链条上的三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5]三者相互支持,形成合力,才会促使未成年人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方面家庭德育离不开学校德育的协助。学校应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德育的责任,把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教学进行德育,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学校应运用多种手段使家长充分认识家庭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他们的德育理论水平,传授给他们实用的方法技巧。另一方面,加强社会教育对中学生德育建设的影响。中学生正逐步走向成年、走出校园,社会环境的优劣,对于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和发展的全过程看,无论是学校德育,还是家庭德育,都要经过社会环境的检验才能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

面对新时代,90后、00后中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思想品德教育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综合运用多种辅助手段。在校内,建立一个从德育主管到德育导师、班主任、任课老师、德育小组、个别学生的纵向网络;在校外,还可以建立以QQ、手机短信、飞信为载体的信息传递网络,化解直接对话的尴尬、害羞等情绪,使沟通更加便利,问题更易于解决。如此运用多种辅助手段,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体系,使家庭德育工作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延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259-263.

[2]丁晓平.试论美国家庭文化的教育影响力[J].教育时空,2010,5.

[3]李璐,高丽.家庭环境:青少年学校适应的“催化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7.

[4]袁双.浅谈优化育人环境对德育工作的影响[J].德育研究,2010,7.

家庭价值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篇4

【关键词】农村德育;道德滑坡;家庭教育;留守儿童

“德育”一词在工具书中的解释是: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由此来看,德育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教育,是让受教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目前来看,学校是实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在承担孩子思想道德教育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我们更不可忽视影响孩子性格品质形成最具推动力的因素――家庭与环境的因素,社会环境与家庭教育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新时期家庭教育被长期忽视或无暇顾及的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与不足使农村德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农村,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对于城市文化流传几乎毫无鉴别的全盘吸收,使得原本淳朴单一的农村传统思想道德文化变得复杂而滋生瘤毒,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成长起来的农村青少年必将受着农村文化畸形发展的影响。同时,受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农民家长传统道德教育观念淡薄,对于经济利益和家庭高收于的片面追求,使得他们忽视或者无暇顾及对于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对孩子的爱转化成金钱或物质在孩子的身上,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上帝,对他们惟命是从。对孩子过于溺爱与放纵,使他们从小就没能在一个良好思想道德教育氛围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同时,许多农村家长也忽视了自身素质对孩子的影响,不重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从小习成。这是造成农村青少年道德严重滑坡的根源,也是农村德育之学校德育难以起根本作用的主要原因。

其次,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的转移,留守儿童始终是农村德育无法回避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父母为了赚钱,背井离乡,留下孩子、老人在家,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老人们无力管教,而家长们却用钱与物质取代了对孩子的爱与教育,满足他们不断膨胀的私欲,养成他们不劳而获的惰性,也让他们随波逐流,很快沾染了社会不良风气。可见,在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农村德育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因此,在当今农村经济与文化畸形发展、主导价值观削弱而家庭教育缺失、误导或不重视的背景之下,农村德育的实施本身显得举步维艰,困难重重。此外,农村中小学校德育训诫化的德育常规教育模式也使得本已危机四伏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无法深入人心,不见成效。

要扭转当今农村德育实施所面临的尴尬局面,改变农村学校德育孤立无援的处境,探寻农村德育实施的出路,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显得非常紧迫。

首先,国家在注重搞活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要抓好农村文化文明建设,大力倡导社会主导价值观,弘扬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警惕城市媚俗文化对农村文化的袭击,清除低迷文化毒瘤,使主导价值观和价值评判标准深入人心,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生长环境。

在家庭教育缺失、观念淡薄的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滑坡”的现象严重,这势必会加大城乡经济文化差距,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和谐发展。因此,国家应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重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同时唤醒农村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重视。例如可以在当地开设免费讲堂、学校专设家庭教育培训班等途径,使那些不懂得如何教育自己孩子和忽视对孩子家庭教育的家长懂得如何塑造自己的孩子,明白使自己的孩子在“成才”之前先“成人”的重要性。同时也懂得“想要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得做这样的人”,以此来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够很好的衔接,形成教育合力,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培养氛围。

学校则更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引导家长对于学生正确的教育与关注,共同促进孩子的人格塑造、品德培养。

家庭价值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篇5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影响机制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人生课题,家庭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参与度不断提高,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家庭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机制及正确引导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尤为重要。

一、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的调查分析

笔者在河池学院、百色学院、贺州学院、梧州学院、钦州学院五所地方本科院校发放了4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4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388份,有效回收率为97%。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女大学生占37.8%,男大学生占62.2%,80%的对象来自农村,大学生父母职业为农民的占80%。笔者根据调查问卷反映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问卷中几个突出的调查结果。

(一)家庭教育与大学生专业类别选择。

在专业类别选择方面,87%的女大学生选择了师范类的专业。笔者分析女大学生高比例选择师范类专业的原因可能是:被调查者大多来自农村家庭,在农村家庭教育看来,女大学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最先考虑因素。师范类专业从事的职业大部分是教育行业,教育行业相对比较轻松、稳定,竞争压力也没公司企业大,对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及家庭组建等比较有利(从现实可以看到在教育行业当中,女性教育工作者占的比例是相对高于男性教育工作者)。和女大学生相反的是,70%的男大学生选择非师范类专业,基于以上专业选择的反差,笔者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我国家庭教育传统观念中,男生承担家庭和社会的重大责任,非师范类的专业对于男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来说相对比较多,对实施抱负有比较宽广的平台。基于社会现实,非师范类专业的社会需求对男大学生的需求量相对比较多,社会就业比较宽广。

(二)家庭成员受教育的层次与大学生专业选择意见。

在所读专业主要是谁的意见时,由自己选择专业的,男大学生占63%,女大学生占37%。从这个专业的选择意见进行分析,农村家庭成员的受教育层次较低,整体素质不高和对相关专业情况不了解,给不了大学生关于专业选择方面太多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在选择专业选择方面,大部分是大学生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家住城镇的20%被调查者在选择专业时,所读的专业主要体现父母的意见。城镇家庭成员受教育的层次较高,家长对职业的认识较深,对指导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作用更大。

(三)家庭教育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在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影响程度的调查时,76%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40.4%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来自父母和亲戚。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因而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是有深刻意义的。家庭教育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成员对大学生谈论自己的工作或工作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家庭成员的职业体验和人生经验,直接影响大学生成为怎样的人,怎样规划职业生涯,如何融入职场,走进社会。在生活中,家庭成员是大学生最信赖的人,他们不仅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最大影响者和指导者,而且父母有可能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在对这个问题进行调查时,70%的被调查者选择把父母规划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也许就是基于这种考虑,某些被调查者选择出生地为工作的最理想的地点。

(四)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调查发现,大多家庭教育都很注重对大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占的比例最大。工作能力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最坚硬的敲门砖,注重对工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增加大学生的竞争力,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自信心。沟通能力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利于团队协作,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职业进行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面对激烈的竞争也具备更大的竞争优势,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信心和能力。

二、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作用巨大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社会对优质教育的呼唤,教育的发展方式仅仅依靠学校的单一教育是不可取的。家庭教育有许多育人上的问题要承担和解决,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的教育系统中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的职业意识、职业价值取向等各项内容都影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家庭教育是大学生职业意识形成的根基。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第一站,家庭教育深深影响每个人。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家庭成员通过各种方式对子女实施直接的教育和训练,同时家庭范围、家庭环境、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成长。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起源于家庭成员的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家庭成员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价值观等是大学生模仿的内容。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每个人的人生大事,更是大学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家长如何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家长应担负起的重要的责任和任务。

(二)家庭教育是完善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环节。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非常重要,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会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启发和动力。大学生通过观察家庭成员的职业角色,了解职业和职场,体验职场生活。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往往首先征求家庭成员,家庭成员会根据自己的职业经验进行相关的讲解。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直接受到家庭成员从事职业和职业思想的影响,家庭成员对不同职业的理解、体验和期望等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家庭成员的职业梦想,会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给子女,尤其是家庭成员职业梦想没有实现的时候,更期望子女帮助实现。家庭教育的氛围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如果家庭教育鼓励大学生更多地参与人际交往,大学生会倾向于选择与人际关系密切的职业;如果家庭教育是一种封闭式,大学生会倾向于选择与较少人际交往的职业。

(三)家庭教育必须有效指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要帮助大学生端正择业思想,确立适合个人特点的职业目标,并为此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有些家庭教育忽视大学生的心理因素、生活环境及其他因素对职业选择方面的作用,造成家长容易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强制大学生早期职业定向,或将自己的择业意志强加于大学生的现象,给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负面影响。家庭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要扮好“指导者”的角色,根据家庭早期教育经验、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大学生各方面的优势,全面帮助大学生分析自身条件和职业关系,为大学生当好选择职业的参谋。

三、正确引导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进行有效规划的途径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和家庭的认可,学校教育采取大量的有效措施,取得的成效也很大。然而,家庭教育的作用被忽视,导致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领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动,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

(一)在家庭教育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增加家庭成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家庭教育应该承担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重要的责任,家庭成员应该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职业生涯辅导的主要指导者和辅助者,应该发挥家庭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主力军作用。家庭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对大学生的智育等能力的教育,更要重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早期职业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正确认识自己,拟定初步的职业方向。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引导作用,首先自身必须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比较高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必须努力提高家庭成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知识,发挥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作用。

(二)家庭教育中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要有针对性。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要有针对性,目标不明确会弱化家庭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效果。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必须了解大学生的理想,了解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因材施教,从而有的放矢;同时,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要参考大学生的合理要求,针对大学生的特点,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的问题,目标明确地予以引导,加以解决。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引导作用,应该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时期、不同问题进行专门的、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大学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家庭教育应注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

(三)家庭中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要根据社会实际需求。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为了更好地就业,但是如果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脱离社会的实际需求,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没有意义可言。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不仅要从大学生的特点出发,还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从社会的现实环境出发。对于社会上的热门专业、高薪行业,家庭教育要谨慎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热门、高薪不一定好就业,一味扎堆热门、高薪行业,将造成社会供需比例失衡,不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进行。家庭教育要对社会需求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提高社会需求的分析能力,根据社会的现实情况,实事求是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

(四)家庭中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要循序渐进。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是一项长期的、连续性的工作和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促成的,可见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必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因年龄、智商、环境等不同,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会有不同的差异,这就要求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过程中要注意家庭教育的循序渐进。家庭成员一要通过家庭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成功就业的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困难和挑战;二要善于发现大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引导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坚持“行行出状元”的择业观,职业是社会化大生产精细分工的产物,并无贵贱之分。对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只要适合其,有利于其发挥自身优势,都应该给予坚持和鼓励;三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社会不断发展,大学生也应该与时俱进,才能获得不断的进步和提升。

(五)家庭中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要注重情商的培养。

能力因素是大学生正确择业、成功就业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之外,还要培养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情商方面的培养。家庭教育要注重情商教育,让大学生不仅认识自己的情绪,还管理自己的情绪。如果一个人缺乏对情绪的自我管理,情绪低落而不能自拔,则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而且不能直面人生的种种挑战。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情商教育,才能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才能应付现代社会的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在职场上的各种压力和挑战,才能更好地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六)家庭中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要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程度的提高,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家庭教育要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道德建设。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家庭教育要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这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充分展现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一个过程,只有不断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培养,帮助大学生不断改变旧的、腐朽的思想和观念,才能使大学生树立全新的、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李天燕.家庭教育学[M].1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

[2]汪伯英,皇甫鸿昌.家庭教育新趋势和对策[M].1版.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3]洪明.儿童职业意识启蒙探析[J].北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18期.

[4]姚朝华.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6年,9月号上旬刊.

[5]于泳红.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职业生涯选择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9月第32卷第5期.

家庭价值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篇6

关键词:德育环境;多元化;影响;策略

一、现阶段中职学生德育的现状

目前由于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缺失,导致许多中职学生缺乏信仰和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意志力薄弱,对某些行为缺乏判断的道德标准,这些不利因素都会阻碍中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德育思想的强化,不利于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当前中职学生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缺失

中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只有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好德育工作,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然而,长期以来,很多学校都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大多数学生都做到了“智”的发展,却没有达到“德”的目标。还有,大多数教师对德育工作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这是班主任的工作,但是实际上,每个教师都应该参与学生的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融入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从各个方面影响学生,引导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的缺失也会影响德育工作的成效。

(二)缺乏支撑德育有效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

不良的思想文化也会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进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推进,加之社会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的缺乏,中职学生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观。不良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使得德育工作者显得力不从心。

(三)家庭教育的薄弱

学生受教育的最初就是家庭的教育,父母的行为举止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家长的不良习惯和对孩子教育的忽视,都不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和发展。现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都很溺爱,即使孩子有过错,家长也是袒护其不良行为,没有做好表率作用,这样的家庭教育不仅影响了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也给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多元化德育方式的应用

(一)多元化德育的内容和意义

教育的多元化包括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教育手段的多元化。

2005年,我国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所以,对中职学生实行德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而在德育的过程中应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对提高德育的教学成效具有重要

的意义。

(二)多元化德育方式

1.自我教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作为德育的对象,要解决德育环境多元化给中职学生德育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不仅需要外部的帮助,更需要中职学生自身能动性的发挥。学校只有把德育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时,才算得上成功的教育。如,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需要中职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能动性,自觉地参与到德育的过程中。在实践锻炼中,不断地自我认识、自我学习、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坚定意志,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增强自我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强化道德观念认识,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家庭教育

中职学生的德育缺失与家庭教育有极大的关系。家庭教育不当,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发展,所以树立新的家庭教育

观,构建科学的家庭指导模式并设计合理的家庭教育规划,是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之一。

党中央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就高度重视,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党中央把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放到战略高度来考查,认为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塑造自身良好的道德形象,培养孩子的优秀道德品质。父母在对孩子德育中,应该坚持、系统、规范地评价孩子的道德行为,为孩子提供明确的道德行为要求,及时纠错,适当批评表扬,促进孩子道德素养的发展。

3.学校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多元文化思想进入我国,多元化的价值观取向也随之出现,其负面影响引起中职学生的道德缺失。首先,各中职学校应该改善现有的教育观念,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抓学生的德育,从行为的规范和习惯的养成抓起,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引入德育观念,用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礼仪观、诚信观、利益观,用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带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塑造行事为人的准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中职学校的教师也应该从对德育认识的误区中解脱出来,各科任教师都应该承担其德育的任务,不能简单地认为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工作,而应该在教学中把德育意识引入到教学中,在强化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发展。

4.社会教育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推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社会的发展和价值多元化的趋势,虽然对传统意义上的社会道德观与价值标准进行了建构,却导致了学校德育目标与社会德育的脱轨。学校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差异,使得德育的难度增加,教育成效降低。要从根本上解决德育工作上的缺失,提高德育教学的时效性,需要把德育教学放在社会与时代的大环境中,让学校的德育与社会价值接轨,向生活贴近,使德育工作具备社会现实意义,使之能够服务于实践,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受惠。

中职德育是一项长期的而艰巨的教育工作,做好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并为素质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重视学生的德育,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同时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寻求科学合理有效的德育教学方式,促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陈庭照.浅谈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认识[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

[2]杨林玉.多元化时代高校德育环境优化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

[3]周威.中职德育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1.

家庭价值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046-02

党的十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表述明确概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了价值目标。《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引导大学生在理论、情感、行为方面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在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现实需要,也是独立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和培养品格高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影响独立学院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因素分析

(一)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促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冲突和融合不断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发生猛烈碰撞。大学生还处在价值观的形成阶段,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难免会出现价值判断上的迷惘。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不断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它们扮演着价值判断者的形象,不断确立话语权,推行文化霸权,还通过网络、影视作品、教育、商业文化等形式,向我国输入西方的价值准则。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其价值判断难免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科技教育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市场经济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这些冲击导致传统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受到质疑,有些人的思想走向经济利益高于一切的极端,拜金主义、追求享乐的思想日益严重,导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困惑。同时,贫富差距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住房、教育、医疗等现实矛盾,少数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等问题,都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这些问题都对独立学院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独立学院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减少负面影响,保证教育效果。

二、独立学院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教育机制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中,高校需要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学校和家庭是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的三个因素。目前,三方还没有形成协同教育机制,教育力量还没有形成合力。社会上有很多好人好事,很多感人的事迹,正面教育引导着学生向上、向善。但是,也存在着很多负面的事例,比如道德失范、经济违规、生活奢靡等不良现象,给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既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也要培养其良好的业务技能。目前,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有待加强,还没有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在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还不够理想。家庭教育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因素,但现实中很多家庭的教育趋于功利化。

(二)教育内容和形式缺乏吸引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中,有时是空洞的说教,照本宣科地进行宣讲,没有和具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有效结合,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吸引力和现实感,没有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相接洽,必然收不到教育的实际效果。有的高校太在乎形式,过于追求形式的完美,没有在内容上下功夫。形式没有较好地为内容服务,自然难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有的独立学院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政治色彩过于浓厚,过于追求崇高和理想,和学生学习、生活的融合度不够,容易引起学生的排斥,从而影响到实际的教育效果。

(三)价值观教育忽视了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及认知规律

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但他们有着很多优点,如热爱祖国、有思想、充满正义、乐于助人,他们思维活跃,有性格,有特长,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处于中心地位,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过多的庇护,比较缺乏社会阅历,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当前,独立学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没有有效把握这些学生群体的特点,忽视了他们的情感需求,导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独立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的对策

(一)构建协同教育机制

家庭价值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篇8

论文摘要:通过对四川省五所本科师范院校高师生进行问卷调查,文章对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对策。

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是指高师生在选择工作单位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的价值取向,是高师生的一般价值观在教育单位选择上的体现,它既决定高师生职业行为的选择倾向,也影响其对已从事职业的满意度。了解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对于加强高师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促进高师生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过程

1.问卷的选取及信效度检验。本研究采用于海波等人编制的高师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对乐山师范学院600名在校学生施测,用于检验问卷的效度和信度。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15790.499,显著性水平为0.000, KMO系数为0.931,巴特利检验的P<0.001。采用正交旋转法,获得六个因素的问卷结构,其命名分别为:人际关系、贡献、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威望、家族。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检验了问卷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和问卷的分半信度都较好。

2.被试。以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乐山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五所师范院校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共发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57份,回收率为87.85%。

3.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统计软件处理。

二、结果分析

1.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分析。第一,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维度的结构特点。由170页表1可见,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数关系为:人际关系>自我发展>贡献>物质生活>威望>家族。这说明,人际关系、自我发展、贡献和物质生活在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中占重要的位置,而家族和威望相对较弱,从被试来看,家族和威望的变异程度比其他四个因素大。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学校、专业、年级、性别、家庭人均月收人对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成主效应,而类别即教育层次(专、本科)对其职业价值观没有显著的影响。

第二,不同家庭收人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分析。由表2可见,物质生活、威望、家族这三个维度对不同家庭收人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而人际关系、贡献、自我发展这三个维度对不同家庭收人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基本没有影响。

对不同家庭收人高师生职业价值观中物质生活、威望和家族三个维度的平均值进行多重比较后可以看出,家庭人均月收人在2000元以上的高师生在职业价值观中物质生活、威望和家族三个维度上处于所有收入水平中的最高位,而且相对其他收人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对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500元和家庭人均月收人高于2000元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有显著性的差异,在物质生活、威望、家族三个维度上的表现明显偏低,对于其他收人水平而言没有明显的差异。

第三,不同类型(性别、专业、年级)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分析。采用三因素分析法对不同专业(文科、理科、艺体)、不同年级、不同性别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在不同维度上影响的显著性以及相互作用进行方差分析(见表3)可以看出,专业和性别相互作用一起对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和家族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专业和年级相互作用一起对人际关系和贡献有极显著的影响,而对自我发展有显著的影响,对其他维度无影响;年级和性别相互作用对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贡献维度上,除了专业和性别、年级和性别之间相互作用无显著影响之外,其余因素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影响。

对贡献维度作进一步分析,不同专业的贡献均值为:艺体口文科口理科,即艺体专业的学生更加注重贡献,而理科专业的学生不太注重贡献。不同年级的贡献均值为:大一口大四口大二口大三,即对于贡献的关注程度是大一高,大二、大三呈下降趋势,大四回升趋于稳定。男女生贡献的均值为:女生口男生。

经过专业和年级在贡献维度上的多重比较,在贡献维度上专业和年级之间的交互作用比较明显,即有显著性差异。就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来看,艺体专业大一学生在贡献维度上与大三、大二学生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大一学生的贡献均值最高;理科专业大一与大四、大三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最高;文科专业大三和大二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三要高于大二。

2.不同学校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分析.由表4可见,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中的人际关系、贡献、自我发展、物质生活这四个维度的差异极其显著,家族维度表现显著,即这五所学校高师生职业价值观中的人际关系、贡献、自我发展存在很大差异,家族维度存在差异。(见下图)

由上图可见,内江师范学院学生职业价值观各纬度的平均值除了威望略低于西华师范大学外,其余各项值都位于最高位,特别在贡献方面与其他学校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而其余学校之间在贡献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四川师范大学学生的职业价值除威望略高于绵阳师范学院外,其余各维度都明显低于其他学校,特别是在人际关系方面与其他学校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差异。乐山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学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均无明显差异。西华师范大学和绵阳师范学院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除物质生活和威望方面有明显差异外,其余各维度均无明显差异。

三、四川省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及成因

总的来说,四川省5所院校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积极向上、关注个人的特点,其具体特点如下:

1.不同家庭收入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结果显示,物质生活、威望、家族三个因素对不同家庭收人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有重要影响。其中,家庭条件好(家庭月收人人均2000元以上) 的高师生在物质生活、威望、家族上表现相当突出,其原因是他们希望工作能有好的物质回报,体面的、受人尊敬的职业能够对家庭有帮助。家庭条件较差(家庭人均月收人低于500元)的学生,由于长期物质生活资料的匾乏,导致他们对物质生活没有太高的要求,而是着眼于自身的发展和提高,秉承着“有为才有位”的思想,形成了只讲贡献、不求回报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因此,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上进行分类引导,对于不同家境的高师生显得尤为重要。

2.不同类别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艺体专业比文科、理科专业的学生更看重贡献,说明艺体专业的学生更富有激情,能够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所做贡献紧密联系在一起,其社会化进程转变的速度更快,程度更深。艺体专业的高师生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被用人单位接纳。

不同年级的高师生对贡献的关注程度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大一高,大二、大三呈下降趋势,大四有所回升并趋于稳定。高师生刚刚步人大学校园,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踌躇满志,渴望成功,加上自我的认可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对贡献表现出了强大的兴趣和信心随着象牙塔的神秘面纱慢慢褪去,更多的现实问题摆在他们面前,专业的不对口,就业难等系列问题摆在大二、大三学生的面前,因而他们在适应过程中开始怀疑自己,同时由于繁重的学业负担,因而不愿意也无暇对贡献思考太多随着自身心智的成熟,学识和能力的提高,加L实习、见习等专业体验越来越丰富以及学校对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对教师职业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专业思想的进一步巩固,所以对贡献的关注程度又得到了回升,并且日趋理性。

在男女生贡献维度比较来看,女生要大于男生,主要是由于女生感性,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和抱负,而大多数男生更理性,更加关注现实。

3.不同学校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不同学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不一样的,这与学校的层次、发展现状、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内江师范学院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家族除外)明显高于其他学校;四川师范大学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威望除外)明显低于其他学校;乐山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和西华师范大学处于中间位置。总体来看,内江师范学院处于四川中部城市内江市,与乐山师范学院、绵阳师范学院相比,其所处城市的济水平略低于后两者,与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两所老牌本科师范院校相比,其综合办学实力要稍逊一筹。综合各类因素可以看出,越是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办学实力一般的师范院校的学生表现出的职业价值观越是明显,其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更理性,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来考虑和选择,此类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其学生加强职业价值观的引导和分析,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老牌师范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表现一般,这与学校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高、学校教学质量好等因素有关,这类院校的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加感性,缺少对自己的理性分析,或者因为其就业时有多家用人单位来校选择学生,让学生来不及分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就能就业,导致其职业价值观的钝化。

四、加强高师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建议

1.引入全程化的教育理念,提高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大二是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破立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其职业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与完善,是进行职业教育的最佳时期。目前,大多数高校把职业教育放在大一和大四阶段,就职业教育内容来看,大一偏重于专业思想和适应性教育,大四偏重于就业技能技巧教育,但其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由于学校未能准确把握高师生职业价值观确立与发展的关键期。因此,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把握好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最佳期。我们认为,对高师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应该从一人校就开始,分年级进行不同内容的职业教育,其中尤其要把大二作为职业教育的重点,突出做好职业价值观教育。

2.关注重点群体教育,提高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上学,但对这些学生的帮扶重经济轻精神、重物质轻心理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自信心不足、性格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制约着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了其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并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因此,加强对高师院校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价值观教育要体现分类指导、分层教育。如对于家庭经济不太好的高师生,可以在大二时着重对他们进行物质生活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尽快、尽早地树立起符合教育工作和社会现实的职业价值观;对于家庭经济较好的高师生,应当在大二时对其进行自我发展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自我实现需要

上一篇:安全生产会议工作要求范文 下一篇: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学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