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管理范文

时间:2024-04-01 15:45:32

留守儿童管理

留守儿童管理篇1

关键词:“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高度重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64-01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他们常常因为缺乏管教,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违纪频发、中途辍学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它将直接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当引起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

一、家长应该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上,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应该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班级应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学校统一部署管理。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

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把抓好“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等。如让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系,班主任根据孩子的校内外表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与父母取得联系,每月定期通电话,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制定教育策略;开展“体谅父母”活动、“交往辅导”活动,将心理咨询室引入农村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答。

三、学生的疑难问题等

留守儿童管理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0061-01

在农村学校,随着留守儿童的增多,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教育问题、心理问题、道德行为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由于父母疏于照顾、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例如,2011年6月,阜阳颍上2岁男童被狗咬伤险遭截肢;2011年8月,安徽滁州留守儿童突遭车祸;2012年11月贵州毕节七星关区5名留守儿童在垃圾箱内意外中毒死亡。此外,留守儿童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如何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避免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让留守儿童开心、快乐、健康地成长,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安全管理问题。

一、将留守儿童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德育工作和安全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

健全组织机构,强化领导,这是确保留守儿童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保证。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和政教处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思想品德科任教师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该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把留守儿童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和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此外,学校还要求教师签订留守儿童安全责任状,实行责任追究制,将留守儿童安全工作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并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重要依据,对在留守儿童安全工作中具有显著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组织管理不善、工作任务不落实、发生留守儿童安全责任事故的教师,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或纪律处分。由于学校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措施,留守儿童安全工作得到了保障。

二、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提高留守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

为了做好留守儿童安全管理工作,增强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笔者所在的学校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第一,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比如,学校分别制定了《消防安全制度》《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集会、会操安全管理制度》《门卫安全防范工作制度》等40多项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预案,使学校安全工作有章可循。第二,充分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防护意识和法制观念。第三,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手抄报、学习园地等,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第四,定期开展防火、防骗、防拐、防溺水、防震等安全演练,教给留守儿童应对突发事件的技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住宿条件

为了保证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地在学校读书,笔者所在的学校兴建了学生宿舍,方便留守儿童在校住宿。留守儿童住进学校后,学校落实专人负责,由学校领导、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进行24小时监管,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为了解决留守儿童在校住宿遇到的生活困难,学校还开展了各种类型的“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活动,解决住校留守儿童的吃、穿、住等问题。

四、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构建留守儿童安全教育新格局

首先,学校加强了家校联系,如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学校利用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和家长座谈会等,对留守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进行培训,特别是安全防护的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其次,警民共建,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形式。学校在加强家校联系的同时,还积极争取当地公安机关和社区、村屯的支持与配合。例如,定期邀请公安民警和社区干部到校给学生作安全教育讲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对校园周边的治安进行整顿,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生离校时,学校积极配合当地派出所、运输管理部门,对学生搭乘的班车进行排查,对违规超载的现象予以严肃查处,确保学生的乘车安全。

留守儿童安全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学校和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安全管理工作机制,规范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扎实有效地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

留守儿童管理篇3

关键字:班主任;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

由于我国中东部经济和西部经济之间差距日益加大,不少农民为了获取更多的物质收入,选择到城市务工,这也造成了很多农民无法近身照顾儿女和关心儿女,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大幅度增长。有关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农村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也已经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至关重要。

一、 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年纪大多在15周岁以下,这个年纪正处于成长期或者叛逆期,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加之常年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导致这些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首先,留守儿童大多数存在心理方面问题。在孩子成长和发育的过程中,家庭起到的作用往往远远超过学校带来的影响。而留守儿童本应受到的家庭教育和关爱被生生切断,大多数留守儿童常年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这很容易造成这些孩子性格偏激、心理素质较差、精神脆弱,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孤僻、内向、不愿意和同学们交流和交往、狂躁、缺乏安全感、逆反心理过重、自卑等等问题。

其次,留守儿童在校成绩一般比较差。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和管理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导致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在课后的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些学生对学习态度散漫、心不在焉、消极被动,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敷衍了事。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学生回家后大多沉迷于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交友之中,很少付出时间认真完成作业,根本没有养成应有的良好学习习惯。加之留守儿童在个性上内向或者孤僻的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在上课的过程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新课程的速度较慢。一些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即使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或者具备很高的学历,也能够赚到不少的钱,在物质生活中也很满足,他们上不上学并不重要。

最后,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存在很大问题。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对子女存在歉疚和补偿的心理,并选择用物质补偿的方式来弥补常年不在子女身边的遗憾。在一年仅有几次的见面中,他们经常花费大部分时间满足子女物质方面的各种需求,却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心理状态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导致这部分留守儿童的价值观念渐渐扭曲和变质,他们往往物质至上、享乐最大,拜金主义思想倾向非常严重,世界观的不成熟又导致他们好逸恶劳、好显摆。而作为替代家长教育的监护人大多数时候对这种现象不闻不问,他们觉得孩子只有不犯大错就可以。缺乏父母即使监督和管教的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中表现为无组织性、无纪律性、对学校规章制度视而不见、旷课、早恋、沉迷网络等种种问题。更有甚至,部分留守儿童和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流氓青年相勾结,严重败坏学校风气、损害个人健康发展。

二、 班主任如何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

(一) 针对留守儿童建立独特的档案

班主任要了解到班级里哪些同学是留守儿童,并针对这些同学建立独特的档案以随时随地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档案中应该将留守儿童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构成情况、父母外出打工的时间和地点、家庭电话和被委托的监护人的情况等等,并随时跟踪留守儿童信息,如果出现变化,及时更改档案。建立好档案之后,班主任要根据档案记载的每一个留守儿童的情况开展个性教育和关爱教育。班主任要认真和彻底的开展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建立档案是基础工作,班主任应该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的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 班主任有效落实家访制度

如前文所述,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父母关爱严重匮乏。为了做好补偿教育工作,班主任有必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家访制度,将家访制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和工具。在家访工作开展之前,班主任应该做好万全的准备,在家访的过程中随时进行笔记和记录,在家访之后要善于总结,利用好每一个家访的机会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并和监护人或者看护人进行细致的沟通,让他们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并对他们的家庭教育提出具体的要求。另外,班主任要定期和孩子在外务工的父母取得联系,定期告知他们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都要及时通知父母,双方共商对策、共同探讨,做好孩子在青少年时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三) 班主任应该重视心理辅导的重要作用

班主任可以在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需求的基础上,与心理老师合作,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心理辅导。良好的心理辅导工作一方面能够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教师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更希望获得老师的关注和喜爱,每一个人都是感情动物,如果教师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自然能够取得学生的爱戴。在实际的教学和管理之中,教师可能只是多看学生一眼,多给他们一个鼓励的手势,学生便会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他们会觉得自己在班级中是受到欢迎的,渐渐学校和班级这个大家庭带来的温暖能够弥补孩子小家温暖的缺失。这样学生才能够安心学习、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对孩子隐私的保密,切忌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伤害。

(四) 班主任可以组织结对帮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班主任要做好资优生和班级干部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和留守儿童结对学习,对他们进行帮助和扶助。班主任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帮扶活动,让班级同学在学习上帮助留守儿童、在生活中爱护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如果能够感受到同龄同学带来的友情的温暖,那么他们的性格也不会走向内向和孤僻的道路,也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起他们好好学习的信念。

参考文献

[1]容中逵.当前我国乡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特征、问题及解决思路[J].现代教育论, 2010

[2]覃允其.班主任应怎样教育留守儿童[J].班主任工作艺术,2011

[3]韦永祥.浅谈班主任如何加强留守儿童管理[J].学知报,2011

留守儿童管理篇4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个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留守儿童无论是学业、心理、健康、前途等,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们都是农村的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使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的新农村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诗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局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二、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原因

要想找到解决的问题,必须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产生的。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时要尽量寻找其产生的更直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耽误一代人的成长。

留守儿童被监护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二是亲朋监护型;三是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目前主要以隔代监护为主,亲朋监护较少,而单亲监护下的儿童成长环境相对交好一些。这些隔代临时监护人一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和落后,对外界的环境变化了解甚少。不能完成基本的家庭启蒙的任务,往往是把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认为只要孩子平安就可以向孩子的父母有所交代了,而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养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任其发展。由于长期情感照顾,这些留在农村的少年儿童往往性格孤僻,有心理障碍,缺乏合作的精神和意识;学习成绩欠佳,缺乏竞争意识,行为懒散,不求进取,逃学迟到就是家常便饭。思想道德危机,价值观混乱,不少儿童经常说谎,缺少朋友和亲密的伙伴。大多数男性儿童经常违规违纪,盲目冲动、打架斗殴。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校外管理的方法

留守儿童的校内管理,目前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也从方方面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然则,当今的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包括学习管理,还包括校外管理。尤其校外管理更为重要,毕竟留守儿童赖以维系的生活群体特别复杂。

首先,以村为单位,组成学习互助组。每个村都有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不分年级不分年龄,把他们召集到一起,开好会做好动员。让他们选择各自的帮扶对象,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每逢周末假日,亦或黄昏傍晚,只要是在家里,他们就可以互相联系,互相关心彼此的学习。

其次,以村为单位,组成兴趣小组并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召集本村品学兼优的学生,选出敢于负责、敢于管理的学生干部,让他们引导和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本村内的调查走访、劳动体验、科技探秘、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尽可能地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近故事,使留守儿童广泛汲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茁壮成长。

最后,各村各学习,生活互助小组做好记录,及时向老师汇报。从而让老师了解留守儿童在校外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抓好人文关怀,促进心理健康。同时,学校组建一支心理教育队伍,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工作。对带有倾向性、易发性、规律性的心理问题,实施重点教育疏导,把解决心理问题与抓好生活关怀结合起来,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

总之,留守儿童校外管理是个大问题,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做到人、财、物、智的有效集聚,发挥整体效应。要协调宣传部门广泛宣传留守儿童校外管理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氛围。要积极争取各机关工委、妇联、团委的支持,广泛发动、精心培养爱心妈妈、青年志愿者,积极投入留守儿童校外管理工作。

以上是本人针对留守儿童校外管理的几点看法,期望对留守儿童工作有所帮助。

留守儿童管理篇5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52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9(B)―0017―01

完善农村学校管理体制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农村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教育模式单一、教学管理滞后、学校心理辅导滞后、师资队伍配置不合理等。为了加强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农村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承担教育留守儿童的职责。

一、开办农村家长学校是有益的教育模式

相关研究已经发现,寄宿制、代家长制在减少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产生的不利影响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因此,农村学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成功经验,推广寄宿制和代家长制,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家长缺失给孩子带来的“亲情饥渴”,也方便学校的统一管理。除此之外,开办农村家长学校是进一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有效教育模式。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应齐抓共管,加强对农村家长学校的扶持和督查力度,推进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把家长学校的开办落到实处。针对目前留守儿童大都由祖辈抚养或上辈托管的监护形式,学校在办好家长学校的同时,可开设各种门类的“监护人培训班”,如爷爷奶奶家教培训班、临时托管亲属培训班等,通过培训让“第二家长”懂得如何照顾孩子,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

二、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形成家校互相支持的培养模式

学校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使家长和老师之间能及时沟通信息,了解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做好家校联系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做好家访工作。家访的次数每学期应不少于两次,以便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同时,建立留守孩子与其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的“绿色通道”,让学生家长与孩子通过亲情电话或书信定期保持联系。2.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定期的跟踪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与家长和家长探讨相应的矫正措施,并对有关措施所产生的效果及时进行总结。3.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家长会或监护人会议,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三、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

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是了解孩子动态成长变化的有效管理方式。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档案资料应包括学生及其家庭基本情况、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监护人或者委托人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孩子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情况、监护人的管教方式等。2.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加强与家长及监护人的联系,学校就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本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临时监护人公布学校办公室、行政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的联系电话,加强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农村学校既要注重学生的升学教育和技能教育,又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农村学校要优化教育内容,增加农业和科技实用技术等内容,让学生在初中毕业时能掌握一些生存技能,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竞争的现状。另一方面,学校要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对留守儿童进行生存、安全和法制教育,使之自尊、自立、知法、守法,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和整体素质。此外,留守儿童因为众多原因,他们比其他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问题,性格上容易出现偏差。

留守儿童管理篇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从二五年起,我校就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2009年的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吴绵景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全校确立了七十一对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培养了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成为“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做到了每月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

5、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中心学校积极研究了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

2、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两免一补”、“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4、建立健全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包制度和机制。

5、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

留守儿童管理篇7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原因;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在进城落脚的同时,却没有能力及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带到务工所在城市上学,只能留在家中由父母及亲朋好友照顾,使这些农村孩子和父母长期分隔两地。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逐年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根据多年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教育和思考,深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

1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1.2 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我们班只有40个学生,就有30个留守儿童,且每个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偏差。在父母有一方外出务工,尤其是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情况下,除了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外,最直接的就是缺少了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家庭辅导,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另外,有些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总体期待不高,他们将孩子的学习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务工上。由于孩子的思想极容易受父母等外界影响,久而久之也不免会被同化。

1.3 容易产生行为偏差

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他们的自律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和其他人的负面影响。再加上亲情缺失、抚养人对留守儿童管理不到位,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采取迁就、认可的态度,造成行为偏差。表现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纪律观念差,违纪现象严重;(2)沉迷于网吧和游戏厅等场所;(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4)有些留守儿童的抚养人,采取“物质+放任”的管理方式,以为这样就对得起孩子的父母,结果孩子养成了乱花钱、摆阔气、奢侈浪费等不良行为习惯。

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从社会角度看,大量农民工进城以及城乡壁垒的存在是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根本原因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同时,政策法规滞后于社会变迁或存在许多壁垒,还有些地区和学校不能很好地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如有的以需要办理各种手续为借口将流动人员子女拒之校外;一些城市学校要求流动人员的子女必须交纳一定的借读费才能入学;流动人员的子女不能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必须回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等等。进城务工人员一般承担不起高昂的城市消费和孩子的上学费用。而城市里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要么是学费太高,农民工无法承担,要么是条件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孩子进城读书。这样,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只能将孩子留在老家接受教育,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

2.2 从家庭角度看,亲情和教育的缺失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家庭教育的实施者主要是父母,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是亲子关系状况。由于留守儿童不能跟在父母身边学习,一般由祖辈或者亲戚抚养,生活中就缺少了父爱或母爱,长期在这种缺少亲情的环境中成长,势必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父母不在孩子身边,除了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之外,也造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3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与建议

3.1 政府方面

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差距给留守儿童教育带来的障碍。二要强化政府职能作用,政府职能部门要重视和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同时加强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普及、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掌握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庭对少年儿童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三是综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政府相关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2 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终身教育,其与生俱来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家长要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寻找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权。同时要加强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3.3 学校方面

留守儿童管理篇8

关键词:关注;支持;营造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34-01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大,内陆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也相应的增多。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根据重庆市教委统计,重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现有留守儿童134.2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37.3%。其中小学有农村留守儿童84.4万人(女童39.3万人),占小学在校学生总数的37.6%;初中有农村留守儿童49.8万人(女童23.5万人),占初中在校学生总数的36.9%。1这些数据综合了全市的市区学校和农村学校得出的平均水平,在农村中小学中,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更高。

政府和学校给予了留守儿童很高的关注,并且加大投资兴建寄宿学校或提高原有宿舍的条件。也有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选择在学校寄宿,以前在学校寄宿的主要是家离学校特别远的高年级学生,数量很少,而现在很多学生(有的父母也在家)都选择在学校寄宿。并且寄宿的学生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随着以往村办小学的撤销,偏远山村的学校学生都转移到镇上的中心校。促使以往以走读生为主的中心校开始转变成以“住读生”为主的寄宿学校。寄宿学生的增多不仅是对学校硬件方面的设施提出挑战,例如学校的校舍建设、食堂管理、开水房等设施建设等。更是对学校的教学管理等软实力的挑战。

首先,对于学校来说,面临着角色的转变。在以往,学校的学生以走读生为主,学校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学业上,并且保障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人身安全。然而对于全日制寄宿学校而言,他们已实际代替了家长充当未成年在校学生的监护人角色,责任范围随之扩大,管理风险也大大增加。监护权在民法上本来是一种具有人身支配性的亲权,为何转移给了学校呢?原因在于此类学校是全日制寄宿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因住校脱离了家长的监护,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不能脱离监护人而单独居住,其监护人不能出现缺位,因此这类学校理所当然的被推定为监护人,对未成年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姑且不论学校成为监护人是是否合理,但学校的管理风险增加的确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学生一旦出事,学校就要承担巨额的赔付,这对于一些本来经费就不充足的农村学校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巨额的赔付使得农村学校在对寄宿学生进行管理时如履薄冰。压力可能会导致学校在管理时比较强硬,无形之中给教师和学生都造成了压力,并不利于未成年的健康成长。

目前摆在农村寄宿学校面前的问题,不仅仅是寄宿学生的安全问题、教育问题、还有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那么如何化解农村寄宿学校的管理风险?如何为未成年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安全的、健康的、快乐的成长环境?

就安全方面来说,首先,学校应该完善学生信息档案,尤其是家庭档案和父母的联系方式。如前所述,农村学校的“住读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大部分都由家里的“留守老人”照顾和教育,在学校的紧急联系人一栏,很多填写的也是“留守老人”的联系方式。学生在学校出现安全问题或者心理问题等,校方无法应该在第一时间联系到学生的真正监护人――父母,校方和家长缺乏沟通,家长不能即时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在面临紧急事故时也影响学校决策。其次,学校应该考虑为学生投保意外伤害保险,以期在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时候能够减轻一些赔付的负担,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保障。最后,学校在宿舍管理上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生活老师来专门负责学生的课堂之外的活动和安全;有困难的学校也应该派遣当值的教师来负责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安全等问题。

心理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大部分由祖父母抚养长大,隔代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祖父母的溺爱导致留守儿童任性、脾气暴躁。而同时他们又面临着父母之爱的缺失,祖父母的溺爱是无法取代父母之爱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容易自卑、自闭,不擅长主动交流,性格内向。当遇到困难,面对烦恼的时候,他们缺乏倾诉的对象和宣泄的渠道。而学校在这方面如何作为?笔者有几点建议:1、帮助寄宿的留守儿童和父母保持稳定的联系,保持稳定联系的方法很多,比如每周固定的“亲情电话”,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开通“视频电话”,安排孩子和父母面对面的交流。父母之爱的缺失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留守儿童和父母长期分隔两地,本来就交流很少,而有的父母由于受教育水平有限,沟通的观念不强,长期缺乏交流,必将导致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心理隔阂。2、班主任定期和学生的家长沟通,一方面,通过沟通让家长更清楚自己的孩子在校的情况,另外一方面学校的教育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3、丰富寄宿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在课堂之外,应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空间,开展课余活动。4、重视心理健康,配备心理教育的老师,开展心理课程或者聘请相关专家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同时要对普通教师进行心理辅导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心理辅导的水平,以便更加有效的和孩子沟通。

上一篇:留守儿童的原因范文 下一篇:医疗废弃物管理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