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关注留守儿童

时间:2022-08-13 01:19:15

真心关注留守儿童

摘 要: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日益普遍,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本文从调查分析入手,针对留守儿童现象产生的负面效应,为搞好农村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见解与方法,以期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产生指导作用。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分析 负面效应 方法 意义

每年的初春时节,是广大农民进城打工的高峰时期。大量的青壮年劳力向城镇涌入,虽然缓解了农村的就业压力,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伴随而来的是留守家乡的大都是一些老人、妇女和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现象在广大农村有日益加剧的趋势。

由于“留守儿童”大多由祖辈们监管和抚养,而祖辈们大多又受到自身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精力不充沛,家务劳动繁重,缺乏沟通能力等客观因素的束缚,导致了家庭教育的放任自流,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这将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前途和命运,甚至关系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兴衰与成败。

如何适时引导,加强教育,将“留守儿童”现象化弊为利?这一问题现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新课题。

一、关于“留守儿童”现象的调查及分析

(一)据调查,“留守儿童”的所占比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仅以崇岗镇小学为例,今年全镇学生约2500人,据统计,其中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所占比例近40%,这些学生均由其祖辈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管与抚养。另外,学生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比例又占近30%。由于地域及环境差异,部分自然村学生父母的外出打工率甚至高达90%—100%。

(二)据分析,大多数委托监管人的抚养及监管能力较为薄弱。

1.部分家庭由于经济紧张,老人们的生活自顾不暇,导致“留守儿童”们的起居生活不能得到保障,严重损伤了他们的身心健康。特别是有些大家庭,老人们由于监管和抚养的对象较多,加上精力有限,导致照管困难、心力交瘁,致使“留守儿童”们产生各种挫折感。2.由于老人们自身文化素质低,致使“留守儿童”们的学习没有有效的家庭教育做支撑,产生“放羊”现象,不但制约了他们的学习进步,而且间接地助长了他们说谎、焦躁、懒惰等不良习惯的滋生。3.由于现阶段独生子女的增多,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经济的逐渐宽裕,导致部分老人对“留守儿童”过分溺爱或者放任自流,使得他们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下滑,给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及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带来强大的冲击与挑战。

二、“留守儿童”现象引发的负面效应

(一)淡化了家校联系。

由于监管与抚养“留守儿童”的老人们大多把抚养孩子们衣食住行工作放在首位,而对他们的学习状况及在校表现漠不关心,缺乏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拉大了家校之间的差距,使得家校间的关系日益淡化,导致“留守儿童”们产生了在家与在校有两种截然不同表现的双重性格。

(二)制约了学校工作。

学校教育以育人为己任,须培养出身心健康、团结协作、奋发进取、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新一代。而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保障,“留守儿童”的不良心理及品德将制约着学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首先,加大了德育工作开展的难度。“留守儿童”的心理及品德养成与学校或家庭良好的文化氛围密切相关。那些被溺爱或放任自流的“留守儿童”们自我约束及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往往存在依赖性强、意志力薄弱,在困难面前较为懦弱等性格特征。其次,“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在学习教育上的紧密配合,导致作业等学习任务不能及时完成,阻碍了学习进步。

(三)抑制了个性的发展。

一个完整、健康的家庭对学生价值的形成具有直接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由于老人的监管,缺少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并与学校工作严重脱节,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对人的信任感,遇事存在偏执、胆小、狂妄等反应,甚至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容易上当受骗。

三、学校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几点方法及建议

(一)认真调查,摸清情况。

作为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听其言、信其道、效其行。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儿童”家庭概况及本人思想及学习情况,对改善学校工作,加强家校联系大有裨益。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要为他们建立爱心档案卡,以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倾注爱心,时刻给予他们更多的特殊的关爱。

(二)切实加强家校联系。

通过加强学校与家庭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及时互相反馈“留守儿童”们在校及在家表现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信息。加强家校联系,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共同分析、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家校联系时,应充满理解与民主,容忍“留守儿童”们的各种不足,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优势,努力从自卑、忧郁、紧张、烦躁、畏惧等阴影中摆脱出来。加强家校联系具体可采用教师家访、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家校联系卡等方式。

(三)切实抓好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理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工作,它对转化“留守儿童”的思想,培养良好道德风尚和健康心理品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日常学校教育工作中应当坚持“德育置首”的原则,切实抓好德育工作。

1.认真抓好德育工作的五落实,即组织、时间、内容、措施、地位五落实。

2.坚持不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如政治思想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防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等,使“留守儿童”们通过学习,自觉养成良好的品德及习惯。

3.利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模式,使“留守儿童”能愉快地接受教育,陶冶自己的身心。如认真上好、组织好每堂班会课、队会课,让他们在平等、和睦的气氛中进一步加强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助人为乐精神等。

4.努力改善教学方法。教学工作中,重视师生间情感交流与沟通,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良好学习氛围,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风尚。学习上哪怕是极微小的进步都要加以鼓励,甚至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树立起自信,从而全面提高“留守儿童”们的学习水平。具体做到如下四点。

①培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改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将空洞的说教转化为有趣的教学,从而引导他们愉快地学习,在轻松中掌握知识,学到本领。

②树立学习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促使“留守儿童”们产生学先进、超先进、做示范的学习动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未知欲和上进心。

③培养优秀的班集体。集体是孩子们成长的温床,特别是“留守儿童”们,他们需要更多的集体的温暖,帮助他们团结同学、充实生活。

④付出关心和信任。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教学工作中做到真心实意说优点,轻声委婉道不足,让“留守儿童”们随时随地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和信任,从而树立信心,锐意进取。

四、关注“留守儿童”现象的积极意义

(一)密切了家校联系,得到社会认可。

通过教师与学生紧密相连的教与学联系及家校间的共同监管,使得广大的“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提高了学校在广大民众心中的地位。

(二)加强了师德修养,提高了教育水平。

广大教师通过不断的探讨、研究,妥善地处理好与“留守儿童”的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既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又提高了自身业务素质及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得到新的发展、新的飞跃。

世界是发展变化着的,关键是我们以怎样的心态和精神去工作、去奉献。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我们的教育宗旨不变、初衷不变、决心不变,那么“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也一定会越做越好。

上一篇:强化研究生复试过程管理的路径分析 下一篇:浅谈小学快乐习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