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范文

时间:2024-03-27 10:07:37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篇1

关键词:第二课堂;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下,除了通过第一课堂加强和推进人才的综合能力外,有效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探索和开发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对第二课堂如何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作以分析。

1 第二课堂能为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效帮助

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与运用,要通过动手实践与创造创新来提高艺术专业人才的设计能力,一个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有可能走上创业之路。现有的第一课堂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有限的训练时间,没有充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正弥补了第一课堂的不足。

1.1 第二课堂相对于第一课堂有更多充裕的时间实现创新创业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延伸和补充,两者既相互联系,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共同构成创新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艺术专业的学生在第一课堂中培养创新思维,掌握绘画及设计的技艺,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需要进一步深入和发挥,则需要更充裕的时间,第二课堂则让学生有了更多时间来继续深化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 我们开设了“手绘创意工坊”,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将图案手绘在面料、服装、工艺产品上,既增加了他们课后提高绘画技巧的时间,并在多次训练中提高了他们的创作能力,又将他们的创意设计运用于产品,为学生进行产品开发和创新创业提供了机会。

1.2 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施展个人兴趣和才华的可能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们经历十多年苦读,进入大学,他们最为关注的是专业的选择。然而事实上有不少学生不是他选择了专业,而是专业选择了他。由于录取分数受限、志愿服从等多种原因,不少学生与自己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因此在他们既定专业的道路上需要有一个课堂是能为他们的个人兴趣和才华发展服务的,而第二课堂正是具有这样功能的课堂。例如,有的学生酷爱摄影,在开设的“摄影与后期制作”的第二课堂上,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摄影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运用及后期制作技巧,既满足了他们的个人兴趣要求,同时也为他们的个人创新创业提供了可能。我校13级一位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培育,现在已是校园内有名的创业人,开创的“青春印象工作室”承接了大学校园内证件照、毕业照、个人写真照等各项业务,在不断经营中求新求变,个人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个人收入也达到了年均十多万。可见,第二课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意识,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具有十分显著的成效。

1.3 第二课堂为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舞台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往、学习和工作方式,也在深刻改变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已不局限于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更希望在学术科技、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培养人文素质和多方面的能力,第二课堂也更能满足学生能力提升的要求。设计开发各类适合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帮助,特别是对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例如,我校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服装设计与服饰搭配”,学生自主创立了“俏丫丫演艺服饰”创业团队,在江苏省第二届“学信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服务类二等奖,该创业团队依托淘宝网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实践,现已成为皇冠卖家。

2 第二课堂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项十分艰巨,极富挑战性的社会活动。高校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能力,要让他们能够通过短短的几年大学学习和生活,具备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就必须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结合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2.1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加强创新型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要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的第二课堂中必须要加强创新型课程的开发。在对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中,要做好与艺术类第一课堂的课程衔接,借鉴艺术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能力来深入第二课堂的设置。要以第一课堂训练的技巧、培育的能力为出发点,进行延伸,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如结合《图形设计与创意》课程,可开发《手工DIY工作坊》让学生在思维创意之后再强化动手开发和制作的能力。而学生动手制作出的小产品,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小型创业的机会与可能。

2.2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加强与校园就业、创业指导的合作

当前,针对大学生求职择业及创业的需求,《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已成为大学生必修的课程,而与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相关的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求职面试技巧、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种指导和竞赛,都可以成为校园里第二课堂、大学生社团等经常开展的活动内容。也可将第二课堂开设在大学生创业园内,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开展个性化的帮助和服务。这样的第二课堂直接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给予了帮助。

2.3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加强与社会活动的有机结合

学生进入大学便进入了小型社会,大学生急需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通过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参加专业顶岗实习使大学生认识社会,走上社会。校园第二课堂应该与社会活动有机结合,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艺术类专业可借力校企合作开辟第二课堂,结合企业的横向项目或课题,由指导教师带领和组织学生研究和实施,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专业、行业、企业、政府、学校之间的关系,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了初步认识,更有助于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提升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进一步明确就业发展方向,也为有创业精神的学生创造了实践的机会,为将来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陶丽,孙双霞.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6.

[2] 李冬娜.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育人功能[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篇2

关键词: 体育第二课堂 体育课教学 影响

在普通高校的教学课程中,体育占有不可偏废的重要地位。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否保持健康的体魄,以支撑繁重的学业负担,能否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今后健康人生奠定良好基础都非常重要。然而体育第二课堂是除体育课教学以外,高校以发展大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组织的多种形式内容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一切体育教育活动。

一、高校体育课教学与学生对体育学习需求的差距

目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主要表现在:

(一)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而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

体育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能力、提高觉悟的过程。每一个技术动作都要经过技术了解、练习掌握、改进提高、不断巩固练习等几个阶段才能形成。所以对场地和设施的要求比较高,但是部分普通高校没有足够的条件达到较高的要求。

目前,很多高校课程安排都是全院课程安排机制,体育课的安排受到其他课程的制约,体育教学单元时间较少而且过于集中,导致每一单元的授课人数过多,再加上场地器材等因素的限制,满足不了学生对他们喜爱项目的需要。如果几个班级在同一单元上课,而现有场地器材只够一个班使用,另外班级的同学就得不到满足。同时人数过多,接受知识和练习次数也会减少,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又会造成其他单元场地器材的闲置。

(二)体育课的授课时间受大学生统一课表时间的影响。

根据体育运动的特点,最佳的上课时间大约为上午9点至10点半和下午3点至5点,但由于受到全校大课表统一安排课的影响,为体育课安排的时间不一定完全适合体育运动。例如上午11点左右上的体育课,学生都饥饿难耐,注意力不能集中,而且会造成身体上的不适。又如冬天下午5点左右的课,天已昏暗,光线不足,不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而且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三)大学生数量增多,同时体育师资数量有限,大学生个人体育兴趣受到限制,选不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目前各个普通高校都开设了很多体育课程,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选课,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但受学生人数多、教师少、场地器材的限制,有些大学生选不到自己特别喜欢的体育课程,为此感到十分遗憾。有些大学生甚至向学校提出抗议,说制约了他们个性的发展,打击了他们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二、开展体育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

(一)通过开展体育第二课堂可以弥补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高校体育课教学是直接用来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是有一定的规范要求的,很多大学生在体育课后极其容易产生疲劳,虽然运动量不大但还是会出现肌肉酸痛、头晕等现象,体育课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一定的技术动作,这样也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并有一定的学习压力。然而愿意参加体育第二课堂的学生,是根据个人喜好,自愿参加,没有任何强迫性,也没有考试压力,更没有学习的规范性要求。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活泼、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而且大学生到高年级没有体育课可上,第二课堂的开展,可以为高年级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可以更好地为体育课教学服务。

(二)第二课堂开展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目前各普通高校根据国家关于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采用不同形式的体育课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第二课堂,两者相结合,调动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第二课堂的开展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课教学的管理,学院组织各类体育竞赛,例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比赛,不仅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要求,而且能提高全院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通过此类竞赛形式,如果对其中某一项活动感兴趣,学生就会积极利用自己课余的时间去练习,准备比赛。这样的学习比课堂上规范性的要求学习效果要好得多,能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在无形中为大学生体育课堂的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三)开展体育第二课堂,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

在学生没有跨进大学校门前,老师给学生灌输的思想是,现在好好学习,等你考上了大学,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当他们进入大学的校园后,毫无目的地放纵地玩,没有了学习目标,对大学生活没有任何规划,在没有课的情况下,不知所为,无所事事,甚至出现学科不及格、迷恋上网等现象。加上经常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然而通过体育第二课堂的开展,学生有事可做。自从学校开展多彩丰富的第二课堂后,一部分大学生就找到了乐趣,找到了组织,并积极加入到学校第二课堂中来,充分发挥施展了自己的才能,寻求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仅活跃了学校的第二课堂的氛围,而且为学校培养了各种各样的人才,各类体育社团、协会不断孕育而生,真正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积极宣传带动身边的同学,让越来越多的同学喜欢体育运动,并积极参与到其中来,推动整个学校的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的学生或者社团还参加省级比赛为学校争得荣誉。同时,学校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率也明显下降,从而构建了更加和谐的校园文化。

综上所述,体育第二课堂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体育第二课堂和体育课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第二课堂,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体育第二课堂的开展,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在校园里,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身体,更陶冶了情操。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性、拼搏性和协作性,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不再怕吃苦,更加积极地配合体育老师教学,高质量地完成老师分配的教学任务,更好地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陈小龙,张卫军.开展体育第二课堂教学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J].咸阳师范专科学院学报,1999.9.

[2]赵广银.浅谈体育第二课堂学分制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9.

[3]丁丰斌.普通高校体育第二课堂与全民健身相结合的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

[4]方小京.浅谈高校体育的第二课堂[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3).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篇3

【关键词】高职 思政课教学 第二课堂 第一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5-0011-02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事物的发展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主要矛盾虽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但是,次要矛盾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和阻碍事物的全面发展。按照和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是对包括所有高职生在内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思想政治素质以及促进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和主导作用。但是,遗憾的是,相关文件对于思政课教学以外的教学渠道(除了实践教学以外)没有给出太多详细的指导思路,特别是对于第二课堂教学甚至没有提及,这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也不得不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 第二课堂

什么是第二课堂?为什么要构建第二课堂?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第二课堂包括哪些重要内容?这些最基本的概念性问题都必须首先予以澄清。事实上,第二课堂也不是新鲜的事物,特别是对许多中小学的教师来说,它是相对于正常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可称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以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它无需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它的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广大,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家庭。

但是,现在的绝大多数本科院校或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说还未形成大的气候,第一课堂基本上就是师生之间的唯一教学形式,许多学生反映大学里的任课老师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在正常课堂以外的时间和地点几乎没法与教师进行私下、面对面的交流,心中的许多疑问得不到解答。这是高校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上看是一个弊端。把它缩小范围,回到高职思政课第二课堂教学,无非就是除了主干、必修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及形势与政策课)以外的、并与之相联系的其他教学活动和形式等。它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1)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思政课教材理论性都较强,几乎没有详细的案例,学生在阅读时满脑子都是理论的阐述,这对于理论基础相对较差的高职生无疑是不容易的,虽然教师在教学时会举出许多课外的案例,但是讲完以后对于学生是“水过鸭背”,很难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他们有必要通过课堂外的学习巩固知识。(2)提供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专任课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场所基本限于教室,因为是正式场合,学生往往不敢大胆向教师提问,最后是教师成了主体。而第二课堂没有太多的拘束,便于师生之间敞开心扉深入交流。(3)拓宽学生的视野。课外教学实践作为第二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照理说应该是思政课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是实际上由于各种各样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又有多少高职学校能组织得起像样的活动呢?既然这条道路困难重重,何不舍远求近?当务之急是找出更加灵活,便于操作的形式,第二课堂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二 基本思路

1.分清主次

高职第二课堂虽然在思政课教学里面非常重要,但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两点论的原理,必须分清重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切记不可逾越红线,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为此,我们还是主要立足于第一课堂,这是提高整门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在此基础上,我们有针对性地去开展第二课堂,这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现实中总是出现两种片面的情况,一种是一切工作总是围绕着第一课堂转,几乎没有任何第二课堂的活动,把课上死;另一种是过分扩大第二课堂的教学效果,即便搞得有声有色,可是犯了头重脚轻的毛病,学生真正能学到的知识不多。

2.以点带面

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颇费周折了。思政课教师在选择所参与的活动时无需面面俱到,可适当找一些有代表性的项目,如演讲、辩论比赛、小型的有纪念意义的征文活动,还有社会上的公益活动等,而且不仅要去做,并且要做得好,做得有特色与影响力,甚至可以打造成为一个品牌,这样才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切记活动在精而不在于多。

3.量力而行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非常庞大,包括专任教师、专兼职辅导员、行政人员等在内,大家所属的部门以及分工和职责都是不一样的,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不是只依靠思政课教师个人和团队的力量所能完成的。现实情况是一个中等规模的项目做下来,往往需要两个甚至多个部门及人员的通力协调配合,结果问题就接踵而至,究竟谁主导了此项活动,谁的成绩最大,这都是要算清楚的,因为涉及部门和个人的利益和荣誉。如果只从专任教师的角度考虑,当然希望把功劳算在自己账上,可换个角色思考,问题没那么简单,没有其他部门和人员的参与,活动也开展不了。所以,对于第二课堂,笔者认为思政课教师最好还是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单打独斗。

三 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

1.调整角色,以我为主

近年来,在高职专业、课程的大改革浪潮中,许多教师的思想、理念也已发生了相当明显的转变,这其中不少教师面对剧烈的冲击一时变得难以适应,不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定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往往举棋不定。高职思政课教师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这股洪流中。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前者主要强调的是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轻理论、重实践,而后者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思想政治等意识形态方面,几乎没有涉及动手操作方面。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上基本上是以讲授为主,总是力图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路线讲清、讲透,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此基础上适当教给他们一些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是学生很少有机会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的实际、生活中。为什么呢?因为教学实践的环节即使有,也是点到为止。不少高校的教学实践内容无非就是参观、考察或者社会调查,而且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因此,第二课堂的开辟无疑拓宽了一条锻炼学生能力的路子。当务之急,思政课教师必须大胆解放思想,迅速地调整自己的角色,在不影响第一课堂教学的前提下,适当抽出一些课时或者利用业余时间尝试组织一些课外的教学活动、项目,假如是实在没有时间,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开展活动,例如读经典红色著作并要求撰写读书报告,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第二课堂教育形式。笔者认为第二课堂能不能开展,不在于教师能不能做,关键在于能不能合理调整、分配好自己的教学时间,用多少时间,什么时候进行。

2.整合资源,形式多样

第二课堂建构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具备比较丰富的课堂外教学资源。目前,不少高职院校思政课第二课堂的教学资源虽然和一些重点专业、重点课程相比不占优势,但只针对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还是不存在问题的。一些教师总是抱怨学校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经费下拨不足等,事实上这不是少数学校存在的现象,几乎包括本科院校在内的所有高校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类似问题。客观困难就摆在面前,我们不应该一味地怨天尤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充分挖掘存在的潜力,整合好现有资源就可以了。在课外实践教学方面的资源包括企事业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新农村样板、街道社区以及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等,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这些地方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另外,学生校内的课余活动也是大有可为的,例如校、院、系的学生会、各类社团等,要利用这些资源,思政课教师必须主动与之取得联系,同时,在开展活动时要突出教学的主题,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也应该是不拘一格、丰富多样的。走到社会上去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报告是比较传统、普遍的方式,遇到的问题是出于经费及人身安全的考虑,教师不可能让所有的教学班级、学生都参与进来,这样效果就会打折扣。可想办法组织一些学生参与度高、经费开销不大的活动,例如在就近的街道、社区参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动,或者邀请一些知名校友回校举办讲座等等。

3.部门联动,突出实效

目前,不少高职学校遇到的一个难题是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工作出现了各部门之间多头管理或者重复叠加的状况。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同样是举办大学生演讲比赛,一个学年下来几个部门争先恐后地相继上演,虽然主题各有侧重,目标也不尽一致,但是,几次活动搞下来让师生感觉有“重复建设”的嫌疑,最累的是参与竞赛的人。在高校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素质教育的不仅有思政部,其他的如宣传部、学工处、团委及各教学部门都可以进行,要把思政课第二课堂教学搞好关键还是协调处理好各方的关系、利益,一个部门在开展一个活动之前应与其他相关部门协商沟通妥当,一个部门承当不了的事物可以2~3个一起合作完成。还有,思政课的教师在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时也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也可以同时做到。只要各位思政课教师下定决心,真抓实干,一定能够把这项工作办得有声有色,做出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篇4

关键词 民办高校 院系分团委 第二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34

Abstract Department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rganizations in private colleges as planners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 and school level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requires the use of limited resources, effective management, the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to carry out rich and colorful and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Through the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so that the future of private college students can better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Keywords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Department Youth League;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1 民办高校院系分团委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现状

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第一教学课堂之外,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全面提升学生C合素质的另一重要教育环节,是高校育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而院系分团委是校团委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院系分团委对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效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团委开展各种活动的效果。

目前,民办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相对单一,主要以校内文娱类活动为主,虽然学生社团种类繁多,但是整体水平不高,不能形成大的影响力。而作为个体的学生,高年级学生忙于兼职、考研、求职,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动力远不如大一学生那么积极,第二课堂的中坚力量主要来自大一新生,但大一新生自身的经验不足,和学校对大一新生的严格管理,又往往会影响活动效果。

而作为院系分团委,我们所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一般情况下能满足学校和校团委组织和安排的规定动作,而自主性的个性化活动开展动力不足,缺乏鲜明特色,而能在校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力的活动可以说是少之又少,甚至几乎没有。

2 民办高校院系分团委第二课堂活动出现问题的原因

就学校层面而言,民办高校院系分团委负责老师往往是由辅导员兼任,职务和待遇上也没有任何吸引力,这也影响着分团委老师们指导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动的张力。而作为院系层面的分团委,经费上更是相当有限,这就造成了活动规模和档次上的局限性。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如活动场地的限制,专业指导老师的水平有限等。

就学生层面而言,正如上文所说,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们的活动热情会逐渐减退,同时在这几年间,我们发现在校级学生会及学生社团中部分学生干部的官本位思想日益凸显,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中,他们往往比老师更像老师,这一现象也影响着我们院系层面分团委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热情。

而在社会层面上,人们往往会戴有色眼镜看待民办高校的学生,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们只是家庭条件较好,但成绩不如人意,能力和素质不如公办高校的大学生,这也给我们第二课堂的活动走出校门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3 民办高校院系分团委在第二课堂活动管理中的改革和创新策略

虽然有诸多不利因素,但作为一所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更好地开展我们院系层面的第二课堂活动。作为院系分团委,我们有责任去履行好我们的职责,在有限的条件下,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这份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3.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民办高校分团委并不一定能像公办院校那样经常注入新鲜血液,引进新一批的年轻教师,院系分团委的负责教师往往一干就是好多年,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思维定势,而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这使得双方在遇到问题时,思维方式上会有很大差异。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除了要开阔自己的眼界,了解新事物,做到与时俱进之外,更要做到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多与他们沟通。我们尤其要重视与一些优秀的学生骨干、学生干部交流谈心,在这个过程中要克服自己的思维定势,认真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最终通过大家的相互交流探讨,开拓出一些新思路。

我们要明确第二课堂活动的主体是我们的学生,他们是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和实施者。作为学院分团委的老师,我们要做的是为他们提供建议,给予正确的引导,并提供积极的后勤保障。要让我们的学生在整个活动中起主体作用,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得到锻炼,而不是让他们完全跟着老师的思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每一项工作。把本应属于他们的舞台还给他们,这才是我们首先应该做的。

我们可以将院系各班班干部纳入团学联合会体系,这将作为他们评优评奖、入党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这样做,一来可以解决院系团学联合学生骨干和成员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各班班干部可以将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和要求更加快捷准确地传递到各班级,增加同学们的参与度。

3.2 积极“走出去”,优化活动设计,加大活动宣传力度

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方面,我们应该准备将更多的活动内容设计与专业实践相结合,主题活动根据专业特色,与各院系的实训中心,及学校的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等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我们希望争取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活动能走出校门,多与社会接触,多与企业实践接触,策划一些贴近社会现实、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比赛,让他们通过活动了解社会,并全面了解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我们也应认真思考如何通过院系的第二课堂活动来让我们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奉献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向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当然这可以简单地发起倡议活动,也可以开展某一项公益活动。当然这样的活动,还需要我们学会积极地包装和宣传,活动举办好了,宣传也要跟上,争取通过正面积极的宣传报道,来扩大学校和学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当然,我们院系分团委在开展一些大型活动时,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我们应该鼓励学生适当地寻找一些赞助。我们希望学生能走出校门,寻找合适的赞助商,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到适当的赞助,这个过程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第二课堂活动的表现形式呢?以前我们以为赞助就是给钱,但是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调整一下思维,赞助也可以有其他形式,比如说一个优秀企业提供的一次观摩,让学生可以去了解一个成功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内部文化,也许这样一次有意义的观摩活动,对将来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是一次很好的启发。

3.3 主动“引进来”,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

除了“走出去”,我们还应适当地“引进来”。依托学院的大平台,发动学院老师的力量,从校外引进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活动竞赛,这样既可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又能与专业学习相结合。这类活动主要以模拟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对口的工作实战为主,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请一些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家前来进行指导点评。让学生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激起他们在第一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当然我们选择引进来的活动,必须要严格把关,精挑细选,一般一学期或是一学年办一次为宜。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管是作为参赛选手还是台下观众,只要参与其中,大家都将受益匪浅。

3.4 设立必要的奖励机制,维护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热情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院系分团委也应设立更多的奖励。比如说一学期或一学年中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同学,我们可以把他们M织起来,选择一个合适的户外素质拓展基地,组织一次丰富多彩的户外素质拓展活动,活动费用可以由院系全部承担或是承担大部分。通过开展户外素质拓展活动,既可以带他们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还能锻炼自我。在各项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平时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的学生,学院在其毕业实习或找工作时,可以优先推荐其去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当然,我们还不能忘记那些从事策划和组织活动的学生们,对这些学生我们一样要给予大力表彰,幕后英雄同样也是英雄,我们要重视他们,尊重他们。

4 小结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篇5

关键词:第二课堂;英语教学;英语实践;校际交流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108-03

随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和学生都不再满足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自2006年起,我院英语教学在学院和系部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广大教师和学生都积极投入到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每学期教师都尝试利用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和交际的机会,整体收效甚好。现就如何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哪些具体活动形式以及如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展开探讨。

改革的总体设想

(一)指导思想

推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保证英语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将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开放、灵活和广泛的优势特点,调动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拓宽其知识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时间有限,听说读写能力难以得到均衡的发展;二是教学内容有限,学习者语言知识的输入量不足,难以体现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和教育性特点,不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学生不能发挥其个性和特长。而所有这些局限都可以在第二课堂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第二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向学生提供比传统课堂教学丰富得多的学习手段和内容。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学生是活动的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取向和兴趣爱好去选择参加不同的活动,而教师则可以因材施教,设计不同形式、不同难度的内容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二)改革的重点

(1)教学内容遵循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方针,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强调听说训练,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2)在教学中,强调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思想,改变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避免教师以灌输知识为主,片面强调知识传承的教学方式。

改革的实施过程

(一)学生的活动实践

外语教研室每年如期在全院举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全国“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初赛、广西大学生“英语戏剧节”大赛初赛及广西英语翻译大赛初赛,学院英语角等活动。

学生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 (1)每年4~5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激发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促进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2)每年5月,组织学生参加广西高校大学生“英语戏剧节”大赛,给学生提供展现能力的平台,增添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3)每年10~11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4)每年12月,组织学生参加广西英语翻译大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读英语,说英语,记忆英语词汇及词组、句子的良好习惯,促进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5)2009年5月,我们组织了学院第四届大型英语角活动,邀请了附近十几所院校一百多名英语爱好者参加。活动以英语自由交流为主,并安排有英语戏剧“孔雀东南飞”表演以及英语歌曲独唱、猜谜等,晚会获得圆满成功。(6)2009年10月,为迎接我院30周年校庆,秉承我院学风建设的精神,积极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学院英语学习的氛围,增进英语学习趣味性,给学生创造竞技的舞台,比如组织一年级各系各班学生参加英语黑板报比赛。

具体活动方案 如大学生英语竞赛:由外语教研室主任组织,写活动策划方案,布置本届英语竞赛初赛的具体工作,安排活动实施过程,学院英语协会协助做好宣传工作。为了使参赛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中发挥出水平,了解和熟悉英语竞赛题型,取得优异成绩,每届竞赛都派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辅导。赛场安排、初赛评卷工作以及决赛等一律按照全国竞赛组委会统一要求进行。又如广西大学生英语戏剧节:每年4月份开始,由教研室主任安排指导工作,负责人写活动策划方案,并安排我院参赛队伍展开预赛,最终选出最优秀的一组作为我院代表队。安排指导教师对该队进行辅导。辅导时间大概为两周,每天2小时。如若晋级,5月再进行深入的指导提高并派带队教师带领选手参加区级决赛。最后,根据学生参赛情况,写活动总结汇报。

(二)教师课堂实践

近年来,我院已经开展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有: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广西“英语戏剧节”大赛、广西英语翻译大赛、学院英语角活动、学院英语手抄报评比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能够多方面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舞台。在各项英语活动中,学生尽情发挥,参加全区各种英语大赛硕果累累。那么,如何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丰富的创造力转化为英语学习的动力,如何将第二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对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电力916班任课教师尝试以英语演讲比赛的形式进行课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具体做法为:简单理解课文后,给学生时间自己准备,然后每个学生就单元相关的话题展开演讲,由教师和其他4名学生评分。在演讲过程中,有些学生能较连贯进行,表达过程中词汇也较丰富,虽存在一些错误,但表达基本清晰流畅;而有些学生则频繁出现较长时间的停顿,存在较多的语言错误,只能用零星的词汇作简单回答,无法表达和传递信息;课文演讲结束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最后教师总结。实践调查证明,98%的学生认为以这种方式来学习课文既不烦闷,也能锻炼英语表达能力。其他教师则组织班级学生开展期末戏剧表演公开课,以英语戏剧表演方式、英语辩论赛等方法进行教学。显而易见,以第二课堂活动辅助第一课堂教学的形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动力,该教学模式推动了英语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带动了英语课程的建设。目前,我院在英语教学上已形成每学期都有教师进行以第二课堂活动为主题的尝试课,整体收效甚好。

(三)学生个人成绩对比分析

采用两种课堂教学形式相交融的教学体系,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得到了普遍提升,学习兴趣也更为浓厚。这可以通过学生前后两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对比和竞赛成绩来印证。对一些学生的调研结果如下:电力910班的一名学生,第一学期成绩75分,第二学期成绩85分,获得2009年全区“英语演讲大赛”二等奖,2010年全区“英语戏剧节”三等奖,2011年全区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英语口语大赛”二等奖。电力806班的一名学生,第一学期成绩89分,第二学期成绩98分,获得2010年英语竞赛广西赛区一等奖。电力908班的一名学生,第一学期成绩90分,第二学期成绩94分,获得2009年全区“英语演讲大赛”优胜奖,2010年全区“英语戏剧节”比赛三等奖。管理803班的一名学生,第一学期成绩81分,第二学期成绩90分,获得2008年全区“英语演讲大赛”三等奖。

(四)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变

在教学上注重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的交融,在学业评价方式上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即应将第二课堂活动取得的实效化为分值或学分加入到第一课堂中考量。经过多方调研及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和学生支持以下考量方式:在学生总成绩中,第一课堂的期末考试分值占50%,第二课堂的分值占35%,平时成绩占15%。这样的评价方式,既可以保证高职学生的英语考试及格率,确保不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学生产生学业太难无法及格的消极想法,又可以通过分值的设定引起学生的重视,保证教师教学计划有序进行。具体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取得的成果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和挖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经过近几年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理论成果

一方面,通过对高职英语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实践进行探索,发现第二课堂活动的多元化开展,能促进英语教学改革,是对英语教学的有利补充。另一方面,通过总结本校开展多年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经验,提出了架构高职英语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交融的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还提出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交融的教学体系的评价方式。

(二)实践成果

通过英语教学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教师课堂实践、学生课外活动实践、学生个人成绩对比分析以及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变等方面尝试了第二课堂活动对英语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目前,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与实际教学的有效结合,仍旧是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因此这项实践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深入改革的工作设想

(一)合理调整课程体系设置

在保持课程体系设置相对稳定,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结合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探索英语教学的新途径。加强外语教研室的建设,引进高学历的外语人才,给教师提供外出培训进修的机会,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二)加强校际交流

加强与其他院校及广西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研究会的联系,吸取先进经验,尝试与外校联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角、演讲比赛等,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创造英语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能力全面提高。

总之,我们要积极地将英语教学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英语,营造全方位、多渠道说英语、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和氛围。英语第二课堂教育是一块尚未得到深入开发的沃土,它所涉及的科目及理论远非第一课堂所能涵盖。在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和探索过程中,应充分认识这块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阵地,尝试组织更多教师和学生参与,在调整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改革,这将是一项十分有益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刘莹.开发建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意义与途径[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3).

[4]李明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探讨[J].科技资讯,2007(35).

[5]王肖平.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英语潜能的激发力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10).

[6]吴筱明.浅谈高职英语多元性教学方法[J].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1(7).

作者简介: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篇6

万店镇中心学校校长助理 王元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兄弟学校的领导、课题组的老师:

下午好!

五月花开深似海,更胜春色一片红。今天我们汇聚一起,召开万店镇中心学校区级课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题鉴定会,这既是总结回顾三年来课题实验的历程与经验、收获和感受的一次会议,是一次大检阅;同时又是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次契机,是一次课题研究论坛高峰会。大家从我校校本教研和全面发展中一路走来,相信是背着旅途的行囊而来,也定会带着一路的收获风光而归!今天的鉴定会一定会因为大家丰硕呈现给领导、专家而大放光彩。

课题鉴定会进行第一项:万店镇中心学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结题鉴定会开始。

课题鉴定会进行第二项:介绍莅临今天会议的嘉宾--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曾都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督学、副局长关英廷同志、曾都教研室的主任邹全明同志、副主任詹升保童、曾都区教科所主任陈良义同志、区教研室学科教研员、区属乡镇、区直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校长助理以及我镇各中小学的领导。下面请让我们对以上嘉宾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真挚的感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这高朋满座、专家云集的时刻,我们又很多感激的话要表达,课题鉴定会进行第三项:请万店镇中心学校校长马中立同志致欢迎词。

我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历时三年,经历了一个探索、思考、提升的艰难而又充实的过程,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型模式。今天呈现给领导、专家的是一个比较完成的研究成果。课题鉴定会进行第四项请万店镇中心学校副校长、课题组负责人孙晨曦同志作结题报告。

孙晨曦同志全面回顾了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并高度提炼出“把教学还给教育,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路子,这是全体课题组老师的共同结晶,课题组的老师们在研究感同身受。课题鉴定会进行第五项请请教师代表谈课题实践感想(有请李贵初老师)。

李老师的发言从学生管理和课堂模式等二个角度介绍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做法、感想,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课题研究的意识是否在每名教师心中生根,是否在研究中提升自我,同志在研究中还有哪些困惑呢?课题鉴定会进行第六项进行专家答辩环节--有请区教科室的陈良义主任。希望课题组的老师们积极踊跃回答专家的提问。

刚才陈主任与课题组的老师从学校管理与课堂实践二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细致、有效、热烈的交流,并回答了专家提出的3个问题。从课题成员的回答中我们验证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的效果是丰富的、有效的、值得肯定的,课题鉴定会进行第七项请曾都区教研室主任邹全民同志代表专家组作课题结题鉴定。

教研室邹主任代表专家组作课题结题鉴定全面、充分认可了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的过程、取得的成绩,并宣布课题正式结题,我代表课题组全体教师感谢专家组的鉴定。课题研究也离不开领导的亲切关怀与鼓励。今天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教育局的关局长指导本次鉴定会,课题鉴定会进行第八项请区教育局关局长作重要讲话。

老师们,我们怀揣着同一个梦想,同一个目标,旨在探索学校教育发展的成功模式,力争让课题的引领,为我们学校的教育催生新的生长点!为了这个目标,这个梦想,大家且行且思。今天看到课题组近三年来的行动轨迹,感受到了课题取得了令人欣慰的研究成果,更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到课题组在研究实践中所表现的高涨的热情、务实的作风,也看到了研究教师们艰辛的足迹和奋发作为的团队风貌。我们感到课题研究让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了。课题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提高了教师的思想文化素养和专业化发展水平。

当然,我校的课题研究还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摸索,在课题研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提升。

一是课题选题的时候一定再慎重一些,尽量选择适合我们的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问题即课题。

二是心里装着课题,做课题研究的有心人。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善于总结,收集过程性材料。由教书者逐步转为研究型人才。

特别是研究的理论水平还要不断提升,成果有待进一步推广。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校提出并矢志不移走下去的治校方针,也是我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精髓所在,更为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插上了翅膀。

通过课题研究,我校教师不论是调控课堂的能力,基本功水平,教育教学理论,都获得了令人自豪的进步。目前课题研究已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特色和亮点。我们已经被历史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必须不断前进,再前进!

万店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结题鉴定会到此结束!感谢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热情参与,感谢教育局的亲切关注,感谢教研室的专家引领,感谢兄弟学校的的大力支持帮助!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篇7

关键词:农科类大学生;第二成绩单;第二课堂;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89-02

2014年4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团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团中央将“探索打造高校学生第二成绩单”确定为高校教育成长服务类创新试点项目。所谓“第二成绩单”,即高校学生第二课堂综合评价指数。第二课堂是一种综合理念,相对于课堂教育而言,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它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重要补充,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和兴趣的一切有意义的课余实践活动[1]。

一、打造农科类大学生第二成绩单的意义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知识分子群,应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提升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对于国家和社会全面发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处于一种重智轻德、重身轻心、重分轻能的“偏食”状态,这种做法往往会造成大学生高分低能、有能无德、社会适应能力差、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等一系列问题[2]。长此以往,势必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顺利发展。全面推行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力之举,而探索打造大学生第二成绩单是高校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的科学合理的现实产物。

对于农科类高等教育而言,探索打造学生第二成绩单更具重要意义,这一点是由农科类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首先,农科类生源的特殊性。农科类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吃苦性强,求知欲强,迫切希望以知识改变命运,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导致了其知识面窄,经济条件较差,受社会传统影响较大等问题,他们中的一部分即便进入了农科院校学习,未来也不愿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发展,而更愿意“跳出农门”留在城市发展。而农科的城市生源则面临更大的困境。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调查显示:在技术类教育选择上,城市居民倾向于报考高等农业院校的只有1.6%,重点高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将高等农业院校作为首选的不到1%[3]。其次,农科类学科的特殊性。农业科学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好农科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他们在课堂学习之外要更多地进行课外生产实践,从生产实践中收获经验和感受,未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科发展。同时,农业是艰苦行业、基础产业,是一项周期性较长的行业,农科大学生毕业之后主要还是要下基层,与农田、动植物打交道,“上山、下田、进圈”,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工作条件不理想,与城市中在办公室、实验室工作确实差异较大,容易导致农科大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毕业后改行等问题。再次,农科类社会需求的特殊性。在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一名优秀的农科大学毕业生的标准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学得好,实践技术过硬,同时还需要学会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等专业知识,因为他们首先服务的是农民、农业、农村,管理营销类知识相对缺乏,对市场了解的不足往往严重阻碍了自身发展,这就需要农科大学生不仅要成为技术上的“专家”,同时也要是管理营销的“万金油”,具备一定的市场知识,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

二、打造农科类大学生第二成绩单的策略

(一)广泛开展学术讲座,鼓励科学研究

农科类高等学校应广泛开展学术讲座、报告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让学生学到更多科学知识,反复巩固第一课堂教学成果,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操作等认识能力,以及调查、实验、社交、管理、表达等实践能力,激发和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方法。并且,科学研究往往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合作,需要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农科大学生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可以极大地锻炼自身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精神。

(二)大力推进教学改革,鼓励实践锻炼

多年前,有学者曾提出我国高等农科教育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专业设置过窄,相当一部分课程的内容陈旧、重复、脱节,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手段落后,培养模式单一;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削弱了实践教学,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4]近年来由于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努力,农科教育的一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仍有一些问题明显存在,比如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较为缺乏,农科大学生在校进行生产实践的机会比较少,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需要很长一段适应期,不利于农业人才快速成长。因此,要更多地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尽量使学生毕业后做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三)积极开展信息教育,鼓励信息获取

“信息化的蓬勃兴起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互联网(网络)和多媒体能拓展人类创造力已成共识,素质教育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进入了现代教育教学时代……”[5]可见,在新时代如何高效获取信息对于新型复合人才的成长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对于农科类大学生而言,面临的一大困境即信息能力较差,缺乏高效获取信息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许多来自农村的农科类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的学习状态主要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讲授,一旦进入大学较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对于知识信息的高效获取存在一定难度,同时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对于各类学习、生活信息不知如何创造性开发利用。因此,农科高等教育还应积极开展对大学生的信息教育,投入必要的资金,建设好信息教育场地,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加强人文教育,鼓励文理渗透

高等教育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人,塑造人”,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学问”,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目前的农科高等教育关注较多的仍然是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养的缺乏容易导致农科类大学生在从事农业发展事业时无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矛盾,同时也无法克服自身的种种心理矛盾,可能导致高尚品质、美好情感的缺失,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农业事业的发展。因此,目前农科高等教育应着力加强人文教育,适当开设一定比例的文科类必修课程,使农科类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广泛接触到人文社科类知识,加大文理渗透、文理结合的力度,多渠道提升农科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打造农科类大学生第二成绩单应注意的维度

探索打造农科类大学生第二成绩单还要特别注意三个维度:1.学生维度;2.学校维度;3.社会维度。因为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内容和目的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同时,对于农科类而言,切实贴近社会、贴近企业需求是人才培养的一大关键,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认可是成功培育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将学生、学校、社会三者有机结合,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数。

(一)学生维度: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农科高等教育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打造第二成绩单时应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广泛调研了解学生的需求,做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调学生的自发主动学习,并对学生加强引导,例如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通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寓教于乐,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同时进行一定的奖励、激励措施,让学生自愿参与,而不能强迫学生参加枯燥单一的第二课堂,否则将失去教育意义,同时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

(二)学校维度: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

如何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提升人才培养实效是农科高等学校应考虑的重点,在广泛开展第二课堂的同时也不可忽视第一课堂知识传授的重要性。农科高等学校在大力推进教学改革的同时,应增加研究性教学的课时数,使第一课堂更加生动,使知识的传授更易于被学生吸收转化,同时还应适当增加基本技能训练课,增加生产实践环节,与社会需求接轨,使学生多接触生产,能够做到毕业后就业无负担。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倡导教师精讲多练,多提问,通过启发、点拨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尽量改变传统的考试考核模式,提倡多样化考查,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而非考试分数。

(三)社会维度:广泛适应社会需求

农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即社会需求量大、实践性强,因此,贴合社会需求是培养合格农科人才的一大标准。目前,就农科类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广大农牧企业普遍反映“求贤若渴”,急需大量具备农科专业知识的新型人才,但由于专业所限和社会偏见,真正从事农牧行业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有限,而能很快适应农牧行业工作的大学生更是少之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牧行业的发展。因此,农科高等教育在探索打造农科类大学生第二成绩单时应充分考虑社会、企业的需求,既做好大学生的专业思想工作,使他们热爱农业,愿意为农业发展做贡献,同时在评价指标制定上将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认可度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让社会、企业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有利资源。

参考文献:

[1]曲雪艳.关于加强农科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的几点思考

[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2]孔德生,李升平,李颖慧.大学生素质教育浅析[J].思想

教育研究,1999,(2).

[3]赵军.高等教育社会角色的置换研究――基于城乡二元

结构转型的理解[J].教育与现代化,2006,(3).

[4]李忠云.面向21世纪农科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高等农业教育,1998,(8).

[5]郭祥柱,陶改生.农科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篇8

【关键词】 第二课堂 三位一体 工商管理专业 教学方法

工商管理类专业以培养具备综合能力和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类专业不仅要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等基础理论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即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四种能力”。

一、第二课堂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第二课堂教学是指一种综合教学理念,即现实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国家与社会的价值目标和个体的理想相融合的教学理念。高等教育中的第二课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沟通机制,以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共同参与、共同设计来推进教学工作,是教学工作的延伸和补充。独立学院第二课堂教学是一个学生成才标准和人才培养导向的平台,是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阵地。第二课堂教学还是一个文明、健康、科学及结构开放的个人成长空间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利于服务教学的综合制度结合体。

独立学院第二课堂教学是相对第一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教学的话,那么第二课堂教学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它无需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它的空间范围非常广: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企业和家庭。我们的研究从改革三本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入手,探索如何通过第二课堂教学与第一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延伸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着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从夯实第一课堂教学着眼,探索第二课堂教学

明确专业培养定位,搞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开发第二课堂的教学补充、延伸和“升华”教学效果的功能。

三本独立学院作为一支异军突起的高等教育力量,全国有近300多所院校,其中90%以上的院校设有工商管理类专业。如何找准本专业的定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首先,三本独立学院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要不同于一、二本院校,科学研究能力培养要弱于一、二本院校,实际应用能力和技能培养要优于一、二本院校。其次,三本独立学院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要不同于职业院校,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专业发展后劲要优于职业院校,实际应用能力和技能的专业适应性和迁移性要强于职业院校。

三、从四大能力的培养着手,践行第二课堂活动

在专业培养的定位思想指导下,为使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我们将此分步进行。

第一步:将学生引入第二课堂。从新生进校开始,通过推行“专业导师制”让学生对本专业有所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强化基础素质。在学生的大一至大二上学期,学生学习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一、二本院校基本相同,旨在使学生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但在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阶段有步骤地引入专业技能的培训,如在计算机基础、统计学、数据应用、管理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等课程中增加或单设相关的专业技能实训课程,在实训课程中布置一定量的课外训练内容,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加强对学生应用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引入社会和企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外活动和社团活动,如参加“市场调研与预测”、“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调查”、“社会经济及民生问题调查”、“行业展览会”、“企业参观”,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经济、了解企业、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步:深化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从大二下学期开始,在学生有一定基础素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学部组织的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在竞赛中,自发组建团队,成立相关的项目模拟公司,由学生分别担任总经理、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等,负责各自的专业运作的计划与策划工作,学生们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提交创业计划书、项目计划书等,同时在竞赛中,安排教师进行专业指导,解答和解决学生在竞赛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辅导学生进行项目开展和计划书撰写。学部成立专门的竞赛评选组,并邀请企业的专家和院本部的指导教师参加竞赛评比活动,奖励优胜者,选拔学生参加省级竞赛。为使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我学部从大二下学期假期开始直到大三,都要求专业教师拟定相关的调查内容和要求,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假期实习和假期调查,提交假期企业实习或调查报告,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新学期的理论学习。

第三步:将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进行凝练和提高。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学部根据学生们参加的各类竞赛活动和社团活动,组织和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各类省级竞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组织学生团队代表学院参加“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企业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ITMC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及物流经营大赛、金碟公司举办的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大赛等多项赛事,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这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并加以创造性发挥,从而在竞赛获得好成绩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在此阶段,学院还按专业开展专业实习,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或轮岗实习,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行检验,并在实习过程中派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进行指导,结合企业生产与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

第四步: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进行实际的检验,并将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固化。在大四阶段,主要根据学生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和发展规划,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和拓展,学生可以选修相关的课程;组织学生参与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学生可结合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自选拟定毕业设计的研究项目和实习内容,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固化为学生的实战能力。

通过以上四步,学部逐步形成了理论学习、专业实践、第二课堂的三位一体的四步法循环教学实践体系。第一步:学习—认知,引入第二课堂;第二步:学习—初步实践,深化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第三步:学习—实践,凝练和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第四步:再学习—再实践,检验和固化所学的内容。通过三位一体的四步法循环教学实践体系的实施,学部将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机的融合。

四、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着力,确定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

开展工商管理专业类学生的第二课堂教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课外行为,相反,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建立在作为第一课堂补充、延伸和升华的基础之上。

第一,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开设了《企业ERP经营沙盘模拟》等实验实训课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方法。为了配合相关课程的教学,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学部从2009年开始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创新大赛。同时,于2010年开始,工商管理系组织学生团队代表学院参加“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企业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ITMC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及物流经营大赛、金碟公司举办的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大赛等多项赛事,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第二,从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专门为学生开设了《创业学》这门课程;同时,还引进了“创业之星”模拟实训软件,为学生们提供了在校内机房中模拟社会创业的全流程培训。在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派遣骨干教师课外指导学生,从2009年开始连续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并取得了优秀成绩。2012年,我系KIWI大学生创业团队还成为了湖北省第一支取得湖北“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政策扶持的“重点关注企业”。

第三,从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培养学生进入企业后的职业工作能力。学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了11处校外实训基地。其中,引进了上海鼎捷公司的ERP人才培养计划,将企业的员工培训直接“搬”到了学校,真正实现了学生“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为保障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学部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在寒、暑假的较长假期中安排学生赴企业实习;二是开展课外科技竞赛活动,提高同学们的企业实践能力。

五、从专业化、系统化着手,完善第二课堂教学程序

本课题所开展的各项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明显有别于一般、普通的学生社团活动,其是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的有严格组织纪律的、以追求管理科学真知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科技活动。学部组织指导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邀请相关公司的人员对学生进行职业和项目的培训,全程活动中指定专职指导教师进行辅导,并在工商管理系建立了“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ERP协会”,正式将ERP教学通过大学生社团的方式成功延伸至课外的第二课堂。

六、以专业实验中心和实训基地作为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载体

在开展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依托专业实验中心和实训基地,为第二课堂教学提供专业、规范的活动实施空间。自2007年以来,已建成“ERP企业管理物理沙盘实验室”、“工商管理综合模拟管理实验室”两处校内实验中心,并与武钢集团公司、武汉武商量贩连锁有限公司、上海鼎捷软件有限公司、江苏远洋数据有限公司等单位建成了11处校外实训基地。同时,还在校内建立了“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了配合创新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实施,与武汉“1+8”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近两年来学院成功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处,其中9处位于武汉及其周边地区。另外,还在长江经济带相联系的长江三角地区建成了江苏远洋数据有限公司与上海鼎捷软件有限公司两处校外实习基地。

在学院的支持下,我学部还建成了“工商管理综合模拟实验室”,该实验室配备了用友SCM供应链沙盘(含电子版)、金碟商道ERP沙盘(含电子版)、贝腾创业之星电子经营沙盘三大系统,将我院的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实验实训平台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同时,学部还对原有的ERP沙盘实验室进行了电脑网络化升级改造。为了便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校内实验室在活动期间对学生实行全日开放。

七、打造独立学院第二课堂教学的特色

学部从改革三本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入手,探索如何实现第二课堂教学与第一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第一,强调独立学院与一、二本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错位发展的思路。独立学院在师资力量与生源水平上与一、二本大学是存在客观差距的,我们在实践中应正视客观存在的差距,不片面强调一般工商管理专业的共性发展规律,而是应该创造性地提出实施“错位发展”思想,即在狠抓经济、管理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强调创新、创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构建三本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创新实践与职业技术能力上的优势。

第二,大力开展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第二课堂科技创新活动,使第一课堂教学自然延伸到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去。这一方面可以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入落实到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去,从而科学指导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与实践活动,并对第一课堂教学形成补充;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的成果与成绩,来客观检验教学效果。

第三,以武汉“1+8”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为契机,强调“产、学、研”的动态有机结合与平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以武汉“1+8”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为契机,以实地调研当地中小企业对三本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着手,根据实际调研情况,分析当前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改革方案,并拟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第二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

八、三位一体四步循环教学实践体系推广应用效果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学部工商管理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重点培育专业;在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推动下,本专业学生分别荣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金奖3项、省级银奖6项、省级铜奖8项;荣获 “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企业经营模拟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金奖2项、省级二等奖1项等优异成绩;ITMC全国大学生企业管理沙盘竞赛湖北省亚军;ITMC全国大学生物流管理沙盘竞赛三等奖;金蝶杯全国大学生企业管理沙盘大赛湖北省一等奖。

独立学院第二课堂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本。研究和实践三位一体四步循环教学实践体系,是独立院校教学的升华和拓展,是对应用型本科专业教学的有益探索,它夯实了第一课堂教学,为社会培养了适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田巍:工商管理类专业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2(5).

[2] 王全纲:工商管理类应用型本科实习教学改革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8(10).

上一篇:大学生对劳动实践的认识范文 下一篇: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