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员工技能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18 16:39:50

一线员工技能培训方案

一线员工技能培训方案篇1

1、建立规范的培训管理体系

根据iso10015:1999《质量管理——培训指南》要求,编制规范的培训流程、制定完整的培训管理体系,是培训机构规范培训活动,确保培训效果的前提。

1.1建立规范的培训流程培训机构在开展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时,首先是要确定培训需求,只有培训需求明确、具体,培训目标才会明确,培训内容的方向才不会发生偏差,所以培训的第一步工作是确定培训需求。在确定培训需求时,要同时考虑组织、岗位和个人三者的需求,因此制定的需求调研方案要全面、科学。其次是设计和策划培训方案,在培训需求明确后,应设计出与培训需求相适应的培训内容、课程模块、教学方式等,设计的培训方案要突出能力培养,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第三是组织实施,在培训方案设计好后,按照培训方案要求,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为了确保培训方案得以落实,要求在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及教学方式等必须与方案设计要求相符。第四是开展培训评估。在培训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培训座谈及到送培单位回访等方式,对培训效果开展评估,通过评估,查找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并加以落实,使培训质量得到持续改进,达到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需要。

1.2建立完整的培训管理体系培训活动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保证培训活动得到顺利开展,必须有完整的培训管理体系作保障。从我中心的实践来看,与培训直接相关的管理体系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培训项目的开发管理。培训项目在项目立项、项目开发、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必须有管理文件进行规范。二是培训活动的实施管理。培训实施时,对授课教师、班主任、受训学员的活动要有明确的管理要求,对培训实施流程及工作内容有规范的标准要求。三是培训活动的后勤保障管理。培训活动要得到顺利实施,相关的后勤保障必须跟上,因此,要有培训设施及设备管理、培训环境管理、培训食宿及交通管理等。四是培训活动的监视管理。要使培训活动的各项工作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必须要有监视管理,通过对培训活动的重要环节设置监视点并实施监视,才能确保执行情况与管理要求相符,才能使培训效果得到保障。

2、落实好各环节的相关工作

如果只有规范的工作流程和完整的管理体系,没有相关的落实保障机制,要达到提高培训质量、满足生产一线的培训需要,是不可能的。培训活动的相关工作要是不能落实,培训效果仍将得不到保证上。因此,认真落实好各环节的相关工作,是确保培训效果的核心。如何落实好各环节的相关工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工作。

2.1制定各环节的工作标准在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培训方案、组织实施培训、评估培训效果时,不仅要细化每项工作的工作流程,还要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工作标准,各环节的工作标准是管理人员对相关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的依据。所以,制定的工作标准要求具体、明确、可考核。

2.2明确责任人所有的工作,只有在明确了责任人后,才可能得到较好落实,工作出问题后,也才有办法追究责任,落实整改责任人。根据培训机构的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对培训活动中的每个环节的责任人要加以明确,通过明确责任人,强调责任心,进而使相关工作得到较好的落实。

2.3强调检查与监督培训机构要设置对培训活动的监督检查部门,配置专人按照工作标准,对各环节的培训活动进行检查,对检查时发现的不相符事项,要督导责任人进行整改,从而确保培训各环节的工作落到实处。

3、积极开展培训创新

3.1创新培训管理模式,推行培训项目化管理培训项目化管理,是指以培训项目组为单位,来实施培训项目的开发及管理。培训项目组通常由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指导专家等组成;不同的培训项目,成立不同的培训项目组。项目组成员要完成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培训方案、组织实施该培训项目、评估该培训项目的效果的全部工作。培训项目化管理办法,在系统开发和管理培训项目,更加充分利用相关专业人才的优势作用上有明显的效果,对培训项目的持续改进有积极作用。

3.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生产一线合作培养培训机构如何培养出企业急需的人才,培养出的学员到生产一线就能马上发挥作用,必须改变过去与生产一线结合不紧密的情况,加强与生产一线的合作培养。在同生产一线合作培养上,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培训方案设计时,充分听取组织、学员及专家的意见,请生产一线专家参与培训方案的设计,使培训方案紧密结合生产一线的需要。二是聘请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及专家参与培训讲义和培训案例的编写,使培训资料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三是聘请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走进课堂授课,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地与学员进行交流和传授;四是尽可能地安排学员到生产一线参加实践学习,过去培训机构的实习更多是模拟操作,缺乏现场的真实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将实习环节安排到现场中去,这样在学员学习结束后,便可直接上岗操作。

3.3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从灌输式教学向研讨式教学转变企业员工的培训,要突破现行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重知识,轻技能的转变;要增加教学双方的互动;以弥补学员的能力缺口为中心,注重实用能力的提升;引导学员充分利用网络资料和远程教育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分段式小模块办班模式,将过去需要集中较长时间学习的内容,进行切块、分段安排,以解决企业员工的工学矛盾和学员差异性学习的需求。

一线员工技能培训方案篇2

关键词:汽车行业; 一线员工; 培训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市场在产销量上明显增大,给国内的汽车厂商提供了无限商机,为了迎合日益扩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汽车企业纷纷增资扩建增产,以期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国际性汽车公司也大批在中国投资建厂,从而加剧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由此引发的人力资源的竞争也日趋剧烈,人力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各汽车企业纷纷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尤其是一线工人的培训对企业的产量有很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一线工人培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汽车行业一线工人培训存在问题

(一)培训缺乏系统性。当前汽车行业由于人力资源部门人员不足,同时兼顾其他工作,培训工作时间有限,无法制定完善的培训体系。

(二)培训无计划。汽车行业普遍拿不出完整的年度培训计划,培训的目的主要是解决特定的问题,比如招新员工、新车上线等,临时组织培训。

(三)没有统一的培训标准。大部分汽车企业一线工人甚至部分人力资源部门经理都不清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无非就是老员工积累的经验、相关的概念及原理等知识。

(四)学员缺乏积极性。汽车行业一线工人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他们只关心有活干,有钱挣,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去工作,企业硬性要求培训的时候,大多采取敷衍的态度蒙混过关。

二、汽车行业一线工人的培训体系建立

一个完整的汽车企业培训体系,首先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制定完整的培训制度流程,组织专业培训技术人员团队,划拨相应的培训实施经费,购买培训设备设施,建立企业培训课程体系,组建相应的内部培训师或外部培训师库,建立并依据年度培训计划开展各项培训活动。然后,人力资源部门要结合本企业员工的档案管理和职业生涯为每个员工制定相应的个人培训计划,使员工的个人计划与企业计划相映照,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课题安排特定的员工参与培训。

(一)完善制度流程建设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培训制度流程是开展培训工作的重要抓手,人力资源部门将首先制定企业培训总体管理办法,以此为培训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其次,培训师教学的规范管理、学员出勤及考核等方面分别编制相应的管理制度;最后,针对培训结果,编制培训效果评估和备案制度,通过上述相关一系列的培训制度流程建设,逐步构建现代化的培训管理制度体系。

(二)培训项目实施

由于汽车行业技术的复杂性和时效性,决定了培训工作的广泛性,汽车企业培训单靠自身资源进行内部培训还不够,还应包括技术援助和外委培训。为了保证培训效果,应从培训项目的提出到最后备案做出一系列的明确规定。

1.培训项目的前期准备

人力资源部门应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和一线工人实际情况,分析新的培训项目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从师资、教学设备等方面衡量培训的可行性。编制培训工作进度计划表,获得审批后,培训负责人组织收集资料,根据工人需求编写技术任务书和教学大纲。

2.培训过程管理

培训管理包括对培训老师和学员的管理两个方面。

培训老师应根据培训进度表,了解学员的基本素质等相关信息,准备讲义和调整教案,提出所需教学物资,调试好教学设备。培训过程中,培训师要根据需要,结合学员表现,兑现奖惩,提高学员积极性。培训结束后,培训师应针对每一位学员的综合表现和考试成绩做出合理的评价,并将培训合格学员基本情况录入综合管理系统,供企业各部门参考。

培训部门在开展学员培训的过程中应对受训员工进行统一的管理,制定培训管理细则,明确规定接受培训期间学员必须遵守的条例。规范化的管理细则对于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求参加培训的学员在接到培训通知后,按照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报到和登记注册。培训学员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作息上课,遵守课堂纪律。

3.培训跟踪和信息反馈

培训部门牵头组织对培训计划实施具体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针对出现的问题确定解决方案,培训师按要求定期向各部门反馈培训实施及培训计划执行情况。

4.培训评估和备案

所有培训课程均需要进行培训评估,评估方式要突出全面性,综合选用课堂提问、随堂测试、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评价表、信息反馈等方式进行,以检验培训的有效性,最后备案,交档案管理员保存。

随着我国汽车需求的增大,扩大生产,提高汽车品质,抢占市场份额成为汽车企业的重要战略任务,当前我国汽车行业一线工人素质普遍较低,而且企业对一线工人的培训无标准、无计划及缺乏系统性,再加上学员的消极,一线员工素是制约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从制度梳理到培训评估和备案,建立一套完善的一线工人培训体系,能够有效提高一线工人素质,解决了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崔树清.职业院校如何做好培训需求分析[J].职教论坛,2007(11):15-17.

[2] 戴勇山.企业培训评估初探[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8(1):32-35.

[3] 孙萃.试论职业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J].前沿,2007(6):6-10.

一线员工技能培训方案篇3

一、石化企业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的重要意义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有效结合的产物。随着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网络设备和网络技术开展相关业务联系,甚至还借助网络平台展开商务交易。因此,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石化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工作,并根据石化企业的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计算机培训体系,以便能够有效提升石化企业员工的信息技能。

二、石化企业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策略

1.充分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石化企业管理者应该合理将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工作全面纳入到企业年度工作计划中,逐步形成分工明晰、责任明确和相互协调的培训机制,并根据石化企业的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完善的员工培训计划,优化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流程,并为石化企业员工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提供更多政策方面的支持,从而促使石化企业的员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工作中,为提升自己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创新培训方式,有效解决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在当前石化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网络培训方式,组织员工积极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在线培训,合理地将网络学习课程上传到石化企业的共享网络平台,或者联系专门的培训公司设计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线学习资源库,并由员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进行学习。这样,石化企业的员工便能够随时随地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以便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

3.设计科学的培训方案,以确保方案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在石化企业开展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工作之前,应该结合自身的业务范围、员工作息时间安排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合理选取培训内容,设计科学的培训方案。同时,在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训过程中,还可以针对动态生成的情况及时调整培训方案,从而确保培训方案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4.强化培训的应用性,提高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石化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实践性。因此,在进行石化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强调石化企业员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并指导员工积极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工作,以便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员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三、结语

总之,随着石化企业不断发展,在开展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石化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系统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设计合理的员工培训方案,有效提升石化企业员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全面增强石化企业的整体实力。

一线员工技能培训方案篇4

关键词:档案教育培训;调查;档案人员

一、档案职业教育培训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深入了解基层档案工作者职业教育培训情况,笔者于2017年6月至8月间,依托省、市档案局,对广东省参加档案职业教育培训班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一线档案馆(室)工作人员发放了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调查对象个人信息,包括专业、学历、职称、年龄、性别;二是调查对象参加档案职业教育培训情况及需求。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筛选整理,最终数据基本完整齐全、回答属实的有118份问卷,视为有效问卷。从调查基本情况可以看到,目前基层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较低,72.9%的人所学专业与档案专业及计算机专业无关;一些单位不太重视档案工作,档案干部中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偏多,占调查者的59.3%;档案管理队伍流动性较大,队伍不太稳定,调查中有64.3%的档案管理队伍从事档案工作不足10年。

二、档案职业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规范的培训机制

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是档案管理人员以兼职为主,一人兼多岗的情况较为普遍。由于没有一定的培训机制作保障,有些单位领导以工作较忙为理由不支持档案管理人员离岗培训,导致有些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教育的机会偏少,一般一年或几年才参加一次教育培训。

(二)档案培训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的培训方式以大培训班、大型会议培训为主。这种短时间内不分层次的上大课的培训形式,学习效果不明显。

(三)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一般以公共“通识”理论教育为主,与档案工作的具体实际有一定的距离。缺乏针对不同行业特点、业务水平等情况进行的培训,特别是缺乏档案现代化管理方面的培训。

(四)没有专职的培训教师

培训教师一般是在培训前临时抽调的,主要是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人员兼任,这些兼职老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和授课艺术与专职老师相比有所欠缺,讲课吸引力不足[2]。此外,师资来源比较单一,缺少优秀的一线档案工作者参与教学。

三、加强档案职业教育培训的主要措施

“事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档案专业人员是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基本依靠”[3]。在目前档案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也比较频繁的情况下,档案职业教育培训尤显重要。因此,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机制、改革培训形式、增强培训效果是档案行政机关面临的任务。

(一)建立全员化的档案教育培训的机制[4]

首先是规范化岗前培训,岗前培训能为新聘档案管理人员在正式上岗后开展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也是档案管理人员从零开始并逐步适应本岗位要求而接受档案教育的一个过程。因此,新聘档案管理人员无论学历高低、专业背景如何都应该接受岗前培训。其次是强化业务提高培训,档案行政机关和档案协会、学会组织应根据档案管理人员的构成状况和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举办各种短期培训班,通过不断的知识更新,使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除了上述岗位培训外,有关单位还应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支持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在职教育,如专业证书班、学历教育班、继续教育班的学习,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助力。

(二)拓展多元化的培训形式

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很多是兼职人员,工作较多,很难抽出时间脱产参加学习培训。针对这种情况,档案行政机关和档案培训机构应改变单一的课堂讲授培训形式,提供一些人性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例如在线培训课程、面对面培训、案例研讨会、工作实习等培训方式,以满足不同的需求,解决“工学”矛盾。

(三)创新培训内容

一线员工技能培训方案篇5

【关键词】职工培训;密切联系实际;服务运输生产

开展职工培训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手段提高在职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以适应运输生产发展的需要。职工培训的根本在于为运输生产服务。离开了运输生产,职工培训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不加强职工培训,运输生产就难以发展,企业建设就丧失了后劲。因此,职工培训要密切联系实际,做到教学内容要严格,教学方式要灵活,教师备课要有针对性,传授的理论知识,既要源于实践,又要高于实践,指导实践。另外,职工培训要主动适应,主动服务于运输生产,形成与运输生产发展相适应的师资力量、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把职工培训办到车间、班组,使职工培训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那么,作为职工培训工作者,在思想认识、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方面怎样才能做到职工培训面向生产一线,直接为运输生产服务呢?下面借此机会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教学活动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

开展职工培训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手段提高在职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以适应运输生产发展的需要。要提高在职职工的技术素质就必须在“教学”二字上下功夫,使之真正地与生产一线相结合,并形成形式多样的教学理论。一是在处理好工学矛盾的前提下,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二是组织教材,结合理论知识和现场案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处理;三是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写出详细的教案。

1.根据生产实际需求确定教学内容。职工培训面对生产实际,就要主动适应生产的需要。在培训工作中,根据实际的生产活动情况,从内容到形式必须坚持严格与灵活相统一的原则。相同的岗位工种其教学大纲、教材和教案必须一致,而授课时数和教学方法则应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而有增有减。而在实际中,每个职工能力大小也不不相同。缺而不补,误人子弟,失去培训的意义;补而过量,浪费精力和时间,给学员造成厌倦情绪。因此,在坚持教学大纲统一的基础上,具体培训中又要因材施教,把学员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迫切需要掌握的知识作为重点。这样既可以保证培训合格的人才,又能因材施教、各得其所。

2.结合现场实际备课做到求实创新。职工培训的对象,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一线职工,这一特点给教学工作带来了难度。作为教师,备课要做到一备教材,二备教学对象。所谓备教材,就是通过思维分析把来自一线的有关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使教案的内容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并且围绕运输生产的需要,做到求实创新,有针对性。同时注意把握其实质,找出重点、难点,深刻的理解教材,使教材与教案相互结合。在讲授知识时做到运用自如、条理清晰。所谓备教学对象,就是了解掌握学员在现场从事的具体工作、使用设备的能力、文化基础等各种客观因素。要在充分了解学员的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有了这种备课的充分准备,再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让学员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

二、理论知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培训要把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术能力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缺一不可。铁路的特点就是半军事化,必须钉是钉铆是铆,一个人的失误,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带来极大的影响。“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决不能因培训工作的失误,造成恶果,决不能有半点含糊,因为它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教学理论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培训基地的学员来自生产一线,且具有一定的理论、实操技能,突出的特点是文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例如行车部门的人员不懂技规不能上岗、养路工几乎天天都在使用养路机械。所以,通过教师的指导,要使学员在原有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有一个理论上的飞跃,在他们返回生产岗位以后,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教授给学员的理论知识既要源于生产实践,又要高于实践、指导实践。这样一个尺度,无疑是衡量每位学员教学质量的标准。

2.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培训工作中,经常与学员探讨在生产实际中出现的事故问题,究其原因是规章执行的不严。还有一些学员由于长时间在一线工作形成的错误习惯,一时难以改变等等,这就需要我们针对问题讲清讲透,规范不良的作业行为。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两种倾向,一是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技能的训练;二是只重视实作,忽视相关理论知识的教育。职工培训无疑要突出实践第一的观点,为生产一线培养出实用型的职工。道理显而易见,例如维修线路的工务人员,在整治线路的各种病害时,各种操作活动要在限定的时间与路段内保证质量的完成,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差错。对于突发事故,必须准确判断,迅速处理,必要时采取应急措施,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要做到这些,没有实践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难以办到的。那么在理论知识上,职工必须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触类旁通,在生产实践中能够取得更大的主动和自由。

三、培训为运输生产服务根本性体现

1.教师要当先生,必须首先做学生。面对快速发展的铁路运输业,给职工培训工作增添了压力,使每一位职工培训工作者感到,如果不加强自身学习就难以当先生。要想当先生,必须首先做学生,深入一线学习科学知识,丰富自己。职工培训只有与运输生产相适应,才能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在铁路深化改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教师应当不断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树立新观念,为运输一线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的职工,以适应运输生产的发展。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职工培训必须紧贴运输生产这个中心,主动适应,主动服务。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教师还应当尽可能的深入现场,深入实际,主动向一线的同志学习,将现场的科技动态和故障案例融进我们的教案之中,不断充实和改进教案,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铁路专业理论文化的带头兵和导师。

2.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坚持传统的讲课方法之外,还应针对学员的特点创造性的教学,如采用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直观性教学等。这样,既有利于教师传授知识,又有利于学员掌握理论和实操技能,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员围绕某一事故案例进行课堂讨论,让学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分析事故原因,找出改进和预防的措施。这种方法的最大好处是学员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把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生产经验带回到本岗位,更具实操性指导性,教师也可从中丰富自己。组织学员到现场或教学基地,运用实物教学,有条件时还可以让学员进行实际操作,这也是一种好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具体、直观、形象,较好的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在黑板上搬道岔,教室里开火车”的弊病,能充分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效果。

3.转变观念把培训班办到车间、班组。当前,运输生产十分繁忙,工学矛盾突出是职工培训工作的难点。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工,绝大多数属单位业务骨干,各负其职。还有的一人兼多职,平时工作任务重,难以离岗学习。有些单位领导重实干忽视培训,不安排职工学习,加之一些专业分布不均匀,统一培训难度较大。

一线员工技能培训方案篇6

一、当前高校馆员培训存在的问题(以河南省九所高校为例)

(一)高校馆员培训现状

当前,科技化和信息化高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为适应变化,对馆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馆员培训也面临更大挑战。作者浏览了河南九所高校图书馆网站,通过2012年以来新闻公告中相关信息来分析这些高校馆员培训情况(见表1)。表中信息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这些高校馆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随意性强,规划性差导致培训缺乏持续性

从表1可以看出,当前,高校馆员培训随意性很大,如缺乏培训计划、培训需求调查不足、培训内容随意、培训方法单一。高校馆员培训规划性差,缺乏持续性和连贯性。

2.全员培训多,分层培训寡导致培训低效性

馆员培训多数是全员培训,很少根据岗位进行分层培训,全员培训使培训者不能兼顾到所有受训者的培训状况,加之缺乏相应监督和考核制度,致使受训者在学习中持无所谓态度,导致培训低效性。业务骨干培训机会多于一般馆员。

3.缺乏相应效果评估体系

高校馆员培训缺乏相应效果评估体系,导致培训效果检测出现盲区。馆员培训没有严格的达标标准和考核评估,馆员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有些馆员不能胜任岗位工作。

4.思想政治教育重于业务知识学习

馆员培训重思想政治教育轻业务知识学习。表1中大多数学校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组织馆员开展一些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而组织馆员进行业务学习信息却很少,只是其中一些高校图书馆每年会对新近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或外派业务骨干去兄弟院校参观学习。

综上所述,当前馆员培训存在随意性强、培训机会不均衡、分层培训不足、业务培训不足现状。基于以上问题,“任务驱动、研训一体、注重过程”的馆员培训能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以上问题。

二、任务驱动、研训一体、注重过程的馆员培训模式的实施

(一)培训模式图(见图1)

(二)培训特点及优势

1.突出两条主线

在打造培训者队伍同时对馆员进行有针对性双主线培训,双线并行、双线互动是其显著特点。本模式既强调对受训者依照“前期实践-产生问题-形成案例-自学思考-同伴交流-案例剖析-自我反思-案例修正-多元研修-后期实践”的“受训主线”展开学习过程,又强调培训者根据“任务驱动-激发内需-构建主题-问题引路-理论指导-组织研讨-归纳升华-个别诊断-专业提领-跟踪指导”的“培训主线”开展培训。

2.研训一体

“研训一体”将培训三阶段(前、中、后期)有机融合,将研究与训练融为一体,通过研究发现问题,通过训练解决问题,通过实践又产生问题。既提升受训者工作能力,又提升培训者培训能力。研训一体培训能够将馆员工作与培训有机融合,通过培训提高馆员工作能力,通过工作改善培训质量。

3.优势

此模式以馆员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培训焦点,使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也便于分层培训,各部门根据本部门馆员工作中遇到的业务难题定期组织培训,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全员培训造成资源浪费;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将先进培训理念转化为馆员实际行为,在实践中检验培训效果。

(三)培训模式的实施

组织者要确保“受训者参训”和“培训者培训”双落实,提高研训质量。

培训前,参训馆员要根据各自工作进行“前期实践”,从中“产生问题”,并“形成案例”,带着问题、案例走进培训课堂,这样的培训更具针对性,更能激发受训馆员学习热情。而培训者在培训前要提前搜集馆员反映的问题并结合自身实践,设置培训任务以“任务驱动”、“激发内需”,从而构建专题培训主题。馆领导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馆员提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培训计划,使培训具有一定规划性和持续性。

培训中,组织者要改变传统的以讲为主策略,强调让受训者经历“自学思考、同伴互助、案例剖析、自我反思”学习过程,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参与讨论和积极动手。受训者既是研究者又是学习者。培训者要对培训内容进行分类,对受训者要分层,根据不同类别层次组织培训活动。培训者主要起到“问题引路、理论指导、组织研讨、归纳升华”作用。培训者要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善,并不断提高自身培训技能。

培训后,要求馆员对自己带来的案例进行“案例修正”。各部门根据培训专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现场研修或网络研修活动,进行“后期实践”。各部门要研究制订有效培训效果考核标准,并开展提升工程展示周活动;各部门以实例研究为载体,把解决实践问题与提升馆员新理念、改进工作行为紧密结合,有效提升培训实效。这一阶段培训者要进行个别诊断、专业提领、跟踪指导,要具体到每个馆员都能达到培训标准,得到全面提升。

(四)馆员培训顺利实施的保障

为了激发馆员研训活力,提高培训实效,还要有相应保障措施。

1.内需与制度并驱

组织者要注重激发受训馆员培训内需,通过建立制度、人文管理、任务驱动等策略来激活受训者参训动机,提高培训实效。要明确具体要求,监督培训各环节并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建立馆员培训档案,建立合理激励机制,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鼓舞相结合的方式督促馆员提升自我。

2.注重知识内化及能力迁移

要注重馆员理论素养内化及实践能力迁移。培训者和受训者要掌握图书管理理论及专业知识与技能,实践新的管理思想,提升馆员图书管理理论素养。要注重专业技能内化,以工作实践为中心,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使馆员研训从形式走向内涵,从低效走向高效,从经验走向科学。

3.创新培训手段

要不断进行培训方式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博客、QQ群,论坛,网络研修室,学习交流区,视频资源专区等网络专栏,形成专业团队,开展多层次专题研修活动,营造全馆生气勃勃学习氛围。通过培训手段创新,丰富馆员校本培训内涵,拓展培训空间,实现理论与实践对接。

一线员工技能培训方案篇7

关键词 高等职业学校;国家骨干师资培训;教学能力;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9-0065-04

作者简介

丁红(1966- ),女,苏州工艺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处副处长,副教授(苏州,215104);周潮(1980- ),男,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刘超,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

2014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基于‘对话’视角的职教师资培训质量提升研究”(2014SJB587),主持人:丁红

一、项目背景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文件指导精神,苏州工艺美术学院作为全国首批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下简称基地),依托与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①合作的企业教师工作站,先后承担三期“室内设计与工程管理・苏州金螳螂班”(下简称“国培班”)培训②。先后对参加培训三期,累计102位骨干教师进行微观层面调研,并以经过统计和分析的数据为依托,不断进行项目动态调整,完成了本方案基础数据收集,以此作为提升企业顶岗实践项目培训质量的依据。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为获得有效调查数据,基地对学员调查的核心点放在对学员专业背景的跨度了解,包括教师基本信息、教学研究、职业能力现状、培训认同度、培训希望和要求及突出“对话”管理的培训满意度等内容。基地对三期学员进行全员的调查问卷发放,经过统计确认有效问卷102份,有效率达100%,保证了调查问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国培班”企业顶岗实践项目调查分析

(一)对培训内容的期望

针对培训内容的调查中,90%以上的学员都选择“获得适用的新知识”“获得新的理念”,希望能在基地的短期学习期间,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对培训内容的期望还包括:希望对课改、新课标、新教材理解与把握的知识;课程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知识等。

(二)对培训形式的期望

关于基地培训形式的调查结果显示,基地学员都选择“希望形成开放性、参与式、主体性的培训方式”。在问卷以及座谈中发现,“案例评析、参与式培训型”,“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共同研讨型”,“案例评析、参与式培训型”和“专题沙龙型”教学培训形式,是教师更愿意接受和参与的形式。

(三)对培训教师的期望

这些来自一线的专业教师,选择来基地参加短期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希望能“获得适用的新知识”、“获得新的理念”,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对培训教师的期望都很高:希望他们是来自企业一线经验丰富的名师、高管;校内有项目实战经验的双师;教学应用软件业务能力极强的年轻教师;有企业运营理念,理性和感性并重的管理型教师。

(四)对培训管理的期望

针对本轮的骨干师资培训过程,基地突出“对话”(各类调研和对话交流)机制的创新设计,并把“对话”机制应用到学员的学习、生活和活动开展中。认为有意义,增加教学双方沟通和了解的学员占67%;认为一般,没有发挥作用的学员占31%;认为没有意义的学员占20%。在学员与培训基地对话、沟通设计上,应重点加强哪种对话沟通方式这一问题,参与调查的学员反馈信息如下:学员与授课教师对话占35%;学员与企业对话占31%;学员与邀请课程专家对话占18%;学员与基地管理人员对话占16%。在基地课程设计上,应多渗透哪种理念学员收益更多,学员反馈信息如下:“多渗透行业、企业文化理念”占36%;“多介绍美院校本特色理念(双融合/主题/案例/项目/工作室制)”占31%;“广开门路,博采众长”占20%;“以多介绍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为主”占13%。

四、“国培班”企业顶岗实践项目总结

(一)形成“项目+主题”的培训课程设计模式

加强培训课程设计是有效培训的核心。基地通过深入调研,把脉行业现状,不断优化国培班“室内设计与管理”顶岗实践培训的课程设计,最终形成了“项目+主题”的培训课程设计模式。“项目+主题”课程模式是以企业顶岗培训为主线,以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及规范为培训基础,企业的工程师与学校的骨干设计师联合授课、共同管理;课程规划内容上,主要以室内设计师、建造师执业能力素质为培训目标,突出当前建筑装饰行业内“项目实务”的特点,提高学员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方面的实践操作与应用能力,并兼顾课程开发设计需求。

在企业顶岗课程设计中,以某五星级酒店真实项目为蓝本,以“酒店设计专题”为主线,进行“项目+主题”菜单式设计:即由行业、企业专家与教师共同授课,贯穿专家讲座、技能培训、顶岗实践、工地参观、艺术沙龙以及课程设计开发等模块,强化设计流程的真实体验,突出职业能力的提升。通过学员参与收集、分析、提取、优化、再构的过程,逐步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从而有效提升教师设计素质及专业课程开发能力。

(二)形成“路径+研究”的培训教学运行模式

基地通过三期培训的探索实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把控项目关键路径,让学员接触企业先进管理理念、先进设计水平、现代化设备、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以及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形成了具有基地特色的“路径+研究”的培训教学运行模式。以“酒店设计项目实施方案”以及实施过程为案例,全程以多种教学手段强化实训项目,经过归纳总结后,提炼形成“酒店设计项目实施方案”的专业教学路径,具体见图1。

1.课程设置的框架内容

首先,设计立项,按照前期的调研,结合收集的信息,完成项目的位置、交通以及周边环境的调查。其次,进行策划,根据调研整理的信息,结合项目的文化背景、业主喜好以及设计师的喜好,完成项目的概念设计。项目设计阶段,根据调研收集的材料和设计师一起完成项目设计,主要包括效果图、主材以及家具设计等工作内容。完成施工图的设计,包括扩展初步设计、提交客户设计图纸以及完成施工节点的内容安排等项目内容。最后,完成项目实施以及后续服务流程等内容。

2.企业顶岗课程设置的实施路径

第一阶段,由设计实训项目组成培训包,内容涉及室内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与设计实务路径、设计方案表达、典型案例分析、项目实地调研考察、设计各专项能力与技能培训、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第二阶段,进入企业设计院所顶岗培训,体验职场氛围,强化职业意识,历练合作精神,构建专项技能。

3.企业顶岗课程设置的实施过程

企业顶岗课程设置的实施过程,着重从三个方面落实教学重点:一是从艺术设计职业教育本体入手,强调基础、技术与创意的结合,强调现代材料、现代技术、现代生产管理方式与现代观念的综合运用;二是实现工作室实验与企业工作平台对接,企业技术信息与课程信息对接,企业职业岗位发展方向与个人专业开发能力对接。

4.企业顶岗课程设置的实施注意事项

一是注重项目案例的分析与引导。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模块中,各位专家与设计师介绍了大量自己主持的实际项目,除了对于项目结果的介绍,更偏重于分析项目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间环节甚至遇到的困难,以第一手资料使学员了解真实项目的运作方式。“顶岗”实习课程模块中,学员在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项目的锻炼,严格依照企业的管理制度、条例进行工作。在此基础上,依据企业“顶岗”中获得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新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二是注重解决学员基本技术及技能问题。针对室内设计与工程管理专业涉及的相关软件操作技能、项目流程掌控以及其他专项知识技能的专题训练模块,如《施工图制图与规范》《效果图制作》《标书制作与说标》以及《“草图大师”(SketchUp)软件》等,进行专项培训。培训教师均为企业项目专项负责人,各课程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培养学员的设计实务职场技能。

三是注重设计有针对性的考察课程。依据《酒店设计项目》课程以及其他培训模块目标的需要,学员参观企业真实工作情境、通过参观不同性质项目工地,了解项目运作规范与流程,拓展其关于行业项目实践的感性认识与体验。通过对于施工第一线的考察,帮助学员形成对于室内设计装饰工艺与材料性能的感性认知,以企业为“课堂”、以行业专家为教师,在职业设计师的指导下参与真实项目。同时依托企业教师工作站,各位学员分小组在企业进行连续的工作学习,在生产第一线进行实际项目锻炼,强化自身素养与行业要求的融合,为培养骨干师资的职场能力与双师型素质打下基础。通过组织学员对于古村落、博物馆、地标性建筑等专项考察内容,作为主干课程模块的补充展开,通过调研、参观、走访、记录获取第一手现场资料,为主干课程模块设计方案的推进与完善提供保障。

(三)形成“对话+评价”的培训过程管理模式

1.建立“对话”平台

建立训前“对话”平台,即通过调研问卷的各类数据深度分析“培训谁”,掌握学员个体学习特征。经过对调查资料的汇总分析,基地对参加培训学员的现状和需求有了更为准确和清晰的认识。训前“对话”工作,根据学员的特点以及行业企业的动态要求,完成了《培训教学手册》《培训管理手册》及《苏州城市手册》的设计,帮助学员提前了解培训师资、企业信息、学员信息、课程安排、各项培训要求及苏州城市情况。该阶段课程项目的设计,受到学员的欢迎与好评,成为基地、学员、企业的重要纽带。

建立训中“对话”和训后“对话”,通过例会、班级座谈、企业反馈、个别访谈、小范围交流等形式,检查培训各方面运行情况,及时调整课程的中期目标。基地通过建立QQ群和微信群网络交流平台,及时将注册、课程安排、如何上传学业报告书、如何在线和专家交流、怎样接受专家辅导答疑等方法,在群里,供学员参考。通过建设完善的网络平台,学员之间可以随时交流自己的体会或困惑。培训完成时,基地精心设计调研样卷,了解学员的培训满意度,通过调研分析和总结,促进下一轮培训设计更加优化。培训后通过建立QQ群和微信群跟踪了解学员训后的成长和发展情况,为学员之间、学校之间搭建交流平台。

2.建立学员与培训教学团队“对话”

建立学员与培训教学团队的“对话”机制,是基地培训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培训教学团队由职教专家、行业企业专家以及基地内部教学团队组成,通过深度对话,分享各自的工作一线见解、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在专业技术实践教学上,基地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以“优质设计工程项目”系列讲座为切入点,实现学员与企业高管多维对话,他们通过定期开展的对话机制,把切身经验传授给学员,介绍行业前沿动态。学员在基地生活过程中,还通过与基地教学团队之间“对话”交流,分享从学校到企业,从企业到学校的知识融合过程,顺利完成项目和教学之间的转化。

3.建立基地和学员的自我反思“对话”

建立基地自身反思“对话”、学员自我反思“对话”,相互渗透构成一个多级“对话”场。基地在开展培训项目时,都要对参加教学及管理的人员进行培训,使之从中体验到培训价值,学习到新的知识,提升教学以及管理能力。不断开展行动前反思、行动中反思及行动后反思,建立反思札记、教师档案袋、教师博客等多种对话载体,积极开展基地和学员之间的线上、线下对话反思,积极探究“如何培训”,发挥研修主体的参与作用。开展各种综合“对话”活动,密切关注“培训效果如何”,全程监控培训质量,实时反馈“关于培训效果如何”等多项问题,其目的在于指导今后培训决策和培训活动。同时,基地还积极帮助学员建设自我反思“对话”机制,如建立培训博客,记录一点一滴心得和思考,在记录过程中反思,再将反思运用到实践。

(四)建立培训“评价”特色工程

基地积极创新培训考核评价模式,推行“培训报告书”特色工程。该项考核评价模式主旨在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中的考核要求规定基础上,能体现基地培训教学特色,传播基地培训教学理念,考核评价纳入到基地日常教学设计中,形成培训固化文本,强化基地培训学业评估。

“培训报告书”特色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基地积极配备专业骨干教师为团队开展辅导,组织学员围绕各阶段课程内容,及时搜集整理设计过程资料,将设计过程、设计分析、设计结果、设计总结进行整合,指导“培训报告书”的设计与制作。

“培训报告书”对培训全程记录的提炼,完整记录了每位学员关于培训课程过程、企业顶岗经历、个人心得总结、课程设计教案及论文的综合报告。其既是学校、企业评判其培训质量的有效依据,也是教师参加培训班课程的最重要成果,更是学员今后开发课程、强化与行企联系、提升教学能力、总结教学成果的重要基础。

参 考 文 献

[1]余新.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导图――以“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2(4):38-44,24.

[2]朱懿心,宇.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谈职教师资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68-70.

[3]陈先哲,黎辉文.试论如何达到高校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益的统一[J].继续教育研究,2005(3):48-51.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National Training Program for Backbone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ase of Post Internship in Suzhou Art & 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

Ding Hong, Zhou Chao, Liu Chao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undertaking the post internship training program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Interior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uzhou Art & 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 developed a new school-enterprise platform, adopted the course teaching mode of “project + theme”, the training teaching mode of “path + research”, and the training process managing mode of “conversation + evaluation”, which has effectively increased students’ practical designing ability, operating skills for special project and the ability for course develop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national training program for backbon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teacher-training system

一线员工技能培训方案篇8

关键词: 电力线路;检修;仿真培训;系统;设计开发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为了进步电力线路的可靠性, 日常查看保护和毛病疾速修理是电力修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的技术。为了保证产业和生命安全, 在检修进程中还要时刻注意安全问题。在线路检修中常见的安全问题有: 触电、高空坠落、物体冲击、机械损伤等等。形成危险的要素首要是因为作业进程不规范、私行变更作业任务等情况形成的。这就需求参与检修人员要参与安全规程的学习和训练。

一、 电力线路检修仿真培训系统的特征

电力线路检修的仿真练习体系即是要模仿500 kV 以下输、配电线路中的根底工程、杆塔工程、架线工程三大施工技能的操作环境,以完成根据计算机的仿真练习,从而到达进步施工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并使他们能了解和把握输配电线路(架空线路)的典型工艺的要求。输配电线路施工仿真练习体系为学员提供了一个近似于实在环境的操作环境和操作工况,并可以模仿实践施工过程中不允许产生的各种毛病。操作人员在模仿仿真机上练习几个星期就可以阅历施工的各种环境和实施各种操作,重复练习,即可以在短时间内堆集丰厚的经验,敏捷进步操作技能和对事端的应变能力。

根据Web 的仿真练习体系,采用了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办法、Browser/Server 的网络架构体系和根据Java 言语的J2EE 渠道技能,体系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一)易保护性:体系软件安装在效劳器上,体系更新晋级只需要在效劳器端进行;

(二)可移动性:根据J2EE 开发渠道构建的仿真体系使用独立于渠道,能够摆脱特定的操作体系和硬件渠道的局限,支撑使用Web 浏览器,动态地下载仿真使用和履行操作练习;

(三)高效性:体系运行时通过100M 的局域网,加上J2EE的四层构造的使用,使大量的数据在网络中进行疾速的交流;

(四)操作简略:由于体系采用了通用的Web HTML 界面,关于大多数经常上彀的人来说十分了解和简略操作,关于没有上过网的人来说,学习起来也十分的简略快捷。

(五)可扩展性:Web 仿真练习体系很简略跟Web 中的其他信息效劳进行无缝集成,能够进行灵活多变的、功用愈加强大的仿真练习,而且支撑仿真使用最大极限的重用性。

二、仿真培训的意义

填补了国内电力设备检修培训领域的空白,突出解决了变电检修知识与相关技术设备纷繁复杂,难以全面开展教学的问题。系统投入使用将提高检修人员的仿真培训效果,提高变电检修人员的综合业务技能,大幅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率,最终实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仿真技术路线

系统采用基于虚拟现实的计算机仿真研究方法,其内容涉及到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图形学、智能控制等。通过计算机及数学模型建立变电设备、常见故障、各类检修过程等模拟环境,实现用户与环境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根据典型的设备类型、厂家和型号的设备建立变电设备样本模型库,还原各种设备的结构、原理、运行机制,同时对各设备的典型故障状态和推荐检修策略进行模拟,然后通过检修仿真算法在计算机上动态模拟变电设备拆转、检修过程,实现演示和交互两种仿真培训模式。结合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故障诊断、过程监控、过程回放、绩效考核、统计分析以及检修流程优化等高级应用。

四、电力线路检修仿真培训系统的系统结构

为了实现系统的可扩充性、易维护性,本系统在硬件和软件系统的设计上都遵循了开放性的原则。

(一)系统硬件结构

电力线路检修仿真培训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教练员站

仿真练习是一个教育进程,为使学员能在短时间内把握练习内容,就不能完全按正常出产时的工况运转方法进行练习,而需要由教练来操控运转。经过设置各种事端及正常和非正常工况,记载并评价学员的操作状况,纠正过错,重复进行练习,以到达练习的意图。这时就需要由教练站来完结运转方法的设定、故障设置、体系维护办理和对学员的监督等功能。

2、学员站

学员站由多台计算机组成,进行输配电线路施工的理论和现场操作的练习。学员站提供对学员练习的登录办理、学员练习信息办理等功能。学员进入练习体系的仅有进口即是学员站。

3、服务器、磁盘阵列柜

本体系的 Web 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选用DELL 公司的POWERADGE 6850,体系开发的应用服务器选用J2SKD/J2EE RI 1.3,磁盘阵列柜选用IBM 公司的FATT600,此外体系配置中还有音讯服务器SilverStream JBroker MQ 和事务办理器SilverStream JBroker TM 等,这些硬件设备首要完结体系内部的通讯、体系模型的办理、体系数据的存储等功能。

4、防火墙

为了提高系统网络通信的安全,因此采用防火墙将外部网与内部网隔离起来。

(二) 系统软件结构

本文开发的系统是一套交互式、分布式的仿真培训系统,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J2EE 的网络编程技术。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采用模块化思想,将系统分为:基础工程仿真培训组件、杆塔工程仿真培训组件、架线工程仿真培训组件、接地工程仿真培训组件、教练员站组件、学员站组件、仿真培训系统支撑平台组件RTI(Run Time Infrastructure)、远程网络培训组件等8 个组件,这种开发方法可以保证系统具有“高内聚,低耦合”的特点。

1、仿真培训系统培训内容组件

该组件主要包括了:基础工程仿真培训组件、杆塔工程仿真培训组件、架线工程仿真培训组件、接地工程仿真培训组件。输配电线路施工包括基础工程、杆塔工程、架线工程和接地工程,输配电线路施工的仿真培训系统就是要模拟这四大工程施工技术的操作环境,以实现基于计算机的仿真培训。

2、仿真培训系统支撑平台组件RTI

本系统中的RTI 不同与高层体系结构(High LevelArchitecture,HLA)中的RTI,本系统的RTI 是输配电施工仿真培训系统的基础,它为系统提供了透明、高效运行管理环境。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RTI 在每个仿真应用的主机都有驻留程序,是联系各个仿真应用交互操作的纽带。在仿真系统运行过程中,各个仿真应用软件只和其所在计算机中的RTI 驻留软件进行接口,整个仿真系统内的相互交互任务由RTI 完成。RTI 为各个仿真应用之间的交互提供了通用服务,包括仿真应用管理、声明管理、所有权管理、时间管理、数据分布管理和应用程序接口。RTI 也是电力线路检修仿真培训系统协调工作的管理操作系统组件。它主要包括:管理组件、图形组件、数据通道处理程序、教练站和学员站的支撑系统组件以及各种功能的处理程序。

3、考试管理功能组件

该组件对当前全部注册学员的考试过程和结果进行分层次管理。主要功能包括:在学员注册信息列表中选择一个学员,查看该学员各次考试的摘要信息;在各次考试的摘要信息中选择某次考试,查看该学员在此次考试中的评分详细信息;查看该学员在此次考试中的操作记录;查看该学员在此次考试中的报警记录;查看该学员在此次考试结束时输配电线路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本组件对操作成绩的评定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输配电线路施工操作步骤、输配电线路施工操作质量和输配电线路施工的操作报警,学员的总分为这三个部分的加权成绩和。

五、相关技术

电力线路检修仿真训练体系是经过虚拟现实技能开发完结的, 虚拟现实在室内规划、工业仿真、军事航天和医学许多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使用。虚拟现实在应急推演上有着很大的优势, 首要体现在开放性、自主性、安全性、仿真性。尤其是安全性, 使参与训练的人员不会由于操作过错而发作危险。三维技能是虚拟现实的根底, 经过三维技能树立的场景能够让使用者感受感同身受。体系首要是使用在电力线路的检修上, 依据需求树立三维场景和设备, 比方大街、修建、电线杆、变压器。还有虚拟人物: 运转人员、抢修人员、安监人员等。除此之外还要有抢修车辆和器件东西等等。三维场景树立后, 要进行交互规划, 当虚拟人物进行操作的时分, 对应的设备物体会发作改变, 改变状况要依据每个设备物体自身的特性。训练的意图是让受训人员把握正确的操作和过程, 对于每一种故障或许事端, 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也称为预案。体系能够依据预案制造成脚本, 这个和影片脚本有些类似, 不一样的是影片制造完结后是不能改变的, 而虚拟现实体系在运转时依据操作人员的选择会发生不一样的改变。体系是靠推理机来完结此功用。为了完结多人协同作业, 需求使用网络渠道, 经过网络让不一样地理位置的人员能够一起连人体系, 协同完结检修作业。

六、仿真培训系统的三维场景建模

输配电线路施工的虚拟操作环境是构建根据Web 的输配电线路施工仿真训练体系的根底。要完成Web 环境下的3D 虚拟输配电线路施工环境的构建,需求战胜有限的带宽和较大的网络推迟对体系的实时功能的影响等问题。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如何在确保环境特征的一起尽可能的减少3D 模型的数据巨细对进步实时功能非常要害。在输配电线路施工中通常需求根据不一样的地势采纳不一样的施工手法,例如在根底工程施工中,根底坑的开挖工程就需求根据土质的不一样,挑选究竟采纳人力、机械和爆炸哪一种作业方法。根据上述两个方面的思考,这篇文章采用了MultiGenCreator 应用软件来进行3D 模型的建模。MultiGen Creator 是美国Multigen-Paradigm 公司推出的仿真建模软件,其最大的长处是:在确保较高真实感的一起尽量保持模型简略紧凑,模型的面片数很少,这对于整个仿真训练体系训练的实时性起到了有利的支持。该软件是仅有一个将多边形建模、矢量建模和地势生成集成在一个软件包中的手动建模东西,这对于模仿输配电线路施工的不一样地势、地貌是很便利的。

七、开发案例

以某供电公司倒杆应急处置方案为例, 介绍系统的设计过程: 首先建立所有三维物体, 虚拟人物,搭建起三维场景。人物要有生产调度、抢修班长、若干组员、配电专责、安全专责等工作人员。然后根据处理流程建立操作步骤, 建立步骤件的衔接和触发、结束条件, 根据角色需要设置问题。再为所有步骤建立动作脚本。

结语

电力线路检修仿真训练体系的规划开发触及到了虚拟现实、三维、推理机、脚本规划等技能, 该体系改变了传统的训练方法, 为检修人员供给了一个学习、训练和查核的渠道。该体系的完成, 证明了技能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使用远景。

参考文献

[1]李天宇,张杨. 电力线路检修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 信息系统工程,2013,(11).

[2]马士超. 电力电缆故障测试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11.

上一篇:电商消费心理学范文 下一篇:消费心理学的重要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