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OFF:一线之间

时间:2022-03-30 08:14:14

策展人鲍栋和孙冬冬都是“”后出生,他们策划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开年大展“ON OFF:

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他们给“年轻”下的定义是“生于1976至1989年之间”,

这些艺术家是鲍栋和孙冬冬的同代人。但鲍栋认为,很难说这一代艺术家有什么共性,

正如“ON”和“OFF”这两个迥异状态,转瞬之间就可以相互切换。

展厅的一角摆着一个iPad Mini,这是艺术家李燎此次参展作品的一部分。李燎完成了一次实践,他去深圳富士康工作了两个月,然后用所挣工资购买了他在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一台iPad Mini。这个作品名为《消费》。相比于上一代艺术家对政治事件和形象的迷恋,“”后出生的年轻艺术家更愿意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

回归个体

李燎1982年出生,他常常主动搅入或故意悖反规则与习惯,引发经验上的再认识。他尝试在日常的社会系统中进行艺术实践,《消费》这个作品简单而直白,但却成功地在生产与消费之间建立了清晰而有揭示意义的关联。

同样“简单”的作品还有石玩玩的《伊斯坦布尔画家》。作品的大部分是一些打印出来的电子邮件。石玩玩尝试着把艺术实践抛入社会关系的偶然状态中去完成,《伊斯坦布尔画家》是石玩玩想象出的一个异邦的个体,最后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与漫长的过程找到了那个人,电子邮件就是他寻找对方的工具。

在鲍栋看来,同样是“艺术要关怀现实”的理念,相比于上一代艺术家过分宏大的作品,年轻艺术家开始尝试各种相对常规的方向,探索如何在微观中落实自己的想法。而这种“微观”,会使问题探讨的更加精确。

“ON | OFF”这个题目是策展人在看过所有作品之后决定的。鲍栋和孙冬冬去了很多城市,他们拜访了一些和画廊联系很紧密的艺术家,同时也有意识的去拜访那些与画廊关系不紧密的艺术家。他们不要求艺术家为整个展览的主题专门创作,他们更看重艺术家本人工作系统的独特性和系统性。“在寻找艺术家的过程中,我们试图忘记‘年轻艺术家’这个词,彼此是一种平视,互相激发的状态。”孙冬冬说。

孙冬冬和鲍栋最终挑选了50位艺术家的作品,并试图让这些作品均匀涵盖不同媒介与形态。这些决定都让这个群展进一步面目模糊。

展览的题目成了一个难题。鲍栋解释说,“‘ON | OFF’取自一款在中国常用的互联网虚拟专用网络软件的图形界面,ON为在线,OFF为离线,中间的‘ | ’则意味着两种状态之间的切换、同构与共存。作为展览主题,它既提示着作为年轻艺术家成长背景的中国社会历史转型阶段的某种特征,也提示着他们所置身其中的当代艺术场域,以及他们自身观念与实践的某种状况。通过 ‘ON | OFF’这个直观符号,展览把这种状况概括为多重性与临界性。”

对这些艺术家来说,唯一相同的是生活的时代。这些艺术家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出生,一开始就经历着多重的现实经验与价值系统。当他们毕业的时候,当代艺术在中国逐渐从“地下”走到“地上”,并在短短几年里经历了爆炸式的繁荣。艺术学院对当代艺术逐渐开放,美术馆―画廊系统也开始形成。在中国一个当代艺术系统的框架已经初步成型,中国的当代艺术也越来越深地参与到了全球的艺术系统之中。在这个极速转变的阶段,这一代年轻艺术家进入了他们的艺术生涯。

鲍栋说,“这次展览并不提供关于年轻艺术家的最终定义,而只鼓励更多维的观察与讨论,其目的在于使这一代艺术家整体上的主体性与他们每个人的个体性得以呈现。”

无人代言

这次展览是尤伦斯首次承载多达50位艺术家的作品,5000平米的展区空间不够用,连大堂都挪来当展览场地。

一个占地25平方米的充气公牛“趴”在售票大厅中央,随着人们骑上骑下,公牛头一仰一合。这是艺术家辛云鹏为此次展览创作的全新气动装置作品《没问题》,这个作品的主题与整个展览无关,但艺术家根据展览空间制作了这个带有街头性、游乐场氛围的作品。《没问题》的装置构造受到游乐场里的“骑牛游戏”的启发,经过重新设计之后,参与者一旦骑上牛背,装置就会立刻瘫软,观众离开牛背装置又会恢复原状,以此构建出一种无法实现的对抗。

为这次展览“定制”的还有艺术家宋拓的影像作品《校花》。《校花》是一部记录某所大学女生肖像的录像,宋拓依据自己的美学标准,将她们从美到丑排序播放,片长被剪辑成开馆时间的长度。除非你连着看7个半小时,否则无法看到所有女生。

尤伦斯艺术中心的馆长田霏宇非常重视这次展览,他表示,“自2007年成立以来,UCCA一直是推广中国最年轻的艺术声音的平台,致力于将新生力量置入中国和国际当代艺术的双重语境。我们非常高兴能够通过这样一个大规模展览,全面展示今天的中国年轻艺术家的高品质创作。”

策展人鲍栋和孙冬冬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考察和讨论,最终选择了这些丰富多样的作品,但他们不认为这些作品和艺术家可以代表这一代人的艺术,“这种透支历史的问题,与这个展览无关。”

除去展览,在“ON | OFF”这个题目下还包括对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重庆、武汉、沈阳等地年轻艺术家生态的考察,以及对各地艺术家“自我组织”实践的文献整理,并推出两本出版物与各种主题的对话、讨论、演出、放映等平行项目。展览期间还将呈现由纪录片制作人谢萌导演的影片《ON | OFF》,拍摄跟随策展团队一路同行,近距离记录、采访及探测中国“新一代”艺术家的创作实践,用摄像机镜头呈现艺术家们的集体肖像。

Art

展览《面对面Face2Face》

时间:2013年3月4日~30日

地点:今日美术馆2号馆2层

“面对面”是今日美术馆推出的一场跨文化语境的当代艺术展,它再次呈现了艺术史上的一个经典主题――肖像画与室内绘画。肖像画与其关联的室内陈设是视觉艺术史中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它在荷兰艺术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绘画中也有其独特的表达。策展人Cees Hendrikse是一位关注于荷兰和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家,此次他选取了四位分别来自中国和荷兰的艺术家陈丹青、毛焰、Jan Worst、Philip Akkerman,通过并置两组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域的艺术家的作品,此次展览开启了一场独特的跨文化与艺术传统的对话。

话剧《唐璜》

时间:2013年3月8日~10日

地点:北京首都剧场

唐璜是西班牙家喻户晓的传说人物,他的一生都在与女性周旋,在文学作品中多被用作“情圣”的代名词。莫里哀在他的喜剧作品《唐璜》中,给予了唐璜跨时代的意义,他不再仅是声名狼藉的“浪子”,更是不屈不折的“勇士”。这个迷人的“混蛋”,天赋秉异,有胆有识,即使是在生命最后时刻,他依旧挑衅上帝的权威。盖谢尔剧院的此次演出版本中,导演莫尔夫不仅进一步放大了唐璜的反抗精神,还不惜笔墨地刻画了时代的假“唐璜”们,讽刺了那些愤世嫉俗、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以快乐为标准的伪唐璜。

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手提箱包装工》时间:2013年3月4日~6日

地点:北京首都剧场

本剧以以色列旧居民区为视角,向观众展示了几个家庭的小段生活:有两个女儿的舒斯特即使生病在家,也无法博得女儿们的温情,抑郁而死;寡妇哈尼亚留不住想去瑞士寻找前女友的儿子,不得不接受丧夫又失子的寂寞生活;莫尼亚因儿子要结婚,家中无房,不得不将年迈的老母送入养老院;刚刚过完28周年结婚纪念日的布鲁诺夫妇迎来了从美国归来的儿子,还不等说服儿子留在以色列,儿子就因病去世……编剧残酷地勾勒出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充满了对人性的洞悉和怜悯,是一部描述死亡和孤独的佳作。

上一篇:不移民,幸福也能100分 下一篇:穿越时空回到60年代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