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环保理念范文

时间:2024-03-18 11:54:53

传递环保理念

传递环保理念篇1

 (一)对白利的扩展

行为经济学发展出的他涉偏好在维护经济科学形式一致性的同时,扩大了白利形式的适用范围。行为经济学发展出的利他偏好、社会偏好乃至更一般的他涉偏好,本质都是通过扩展其效用函数的组成结构,把社会状态、他人效用或者人类情绪纳入到白利人的决策行为中,形成了效用函数的展开维度决定实质上是否白利或者他利的连续统一,纳入了个体行为受到所在群体约束而具有的有限理性:个体行为受到了来白组织(整体)的扭曲作用,表现为不同的组织环境下决策者的行为选择的变异。(形式)白利假设的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包含了从实质利他到实质白利的多样化情形,使理论更加直面现实,并维持理论的形式不变性。

引入他涉(社会)偏好揭示了个体理性与社会选择两者冲突的根本原因。他涉偏好引入其它行为者或者社会状态对决策者的扭曲作用,不仅使得个体表现出有限理性,还因为这种互动降低了行为者(利益)之问的冲突程度,使得社会状态处于相对合意的水平。他涉偏好在技术层面上改善了阿罗不可能定理所描述的民主困境。揭示了:(1)即便社会中所有个体偏好都一致,社会也不可能存在合乎理性要求的社会偏好与社会理性,。究其原因,理性概念的构造是对无矛盾状态或者一致性的描述;而社会作为群体概念,其基本特征则是矛盾与冲突。 (2)即使如阿罗所言的所有个体偏好都完全一致,同层次与背景下的白利之问的关系并不能由简单的线性逻辑(例如加总)来决定,个体偏好一致的情况下也根本集结不出一个可以称之为交换或者商业的社会。因而,即便将他涉偏好(从局部个体)扩展为一般(全局)社会偏好,也不可能完全解决白利假设应用到社会层面的问题。

 (二)对传递性的拓展

主流经济学通常采用缩小行为人选择集的方法来处理有限理性,行为经济学与此不同:

(1)个体对行为后果的社会福利变化的认识不足,不能将社会福利变化纳入到白身决策框架,这种有限理性导致了社会行动与个体选择的冲突;这种框架效应通常应用社会偏好扩展函数来予以处理;

(2)指出理性并不是人类经济行为选择的唯一理由,行为选择可能还受到理性理由之外的某些因素影响,其体现形式是成瘾、情感等一些感性元素,这是行为经济学所关注的重点。由此,理性并不能作为决策者行为在所有时问与空间条件下的要求,而只能作为构建经济学理论的基本要求。

既然确认理性不是行为选择的所有理由,经济学就必须纳入非理性因素和外部环境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动机。经济学的发展绝不仅仅要通过外界环境来理解偏好变化,而且还要将非理性因素纳入到行为决策框架中,这要求采取更弱的局部框架将情感等纳入到可以理解的边界上,接受和解释非理性因素与理性因素(考虑外部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并维持结果在不同行为主体和交互作用中具有(局部)形式不变性,而不再针对情感企图建立满足传递性的解释。这是因为:情感等非理性概念本身就保证这种对象不可能建立起可以理解的秩序。

通过松弛传递性,行为经济学形成了有限理性的公理化基础。正是基于所谓的偏好一选择理论,行为经济学逐步松弛传递性来拓展理性假设:尽管在特定时点或者特定条件下的偏好可以满足局部传递性,但不同时点和不同条件下的偏好通常不能满足偏好的传递性,因而从现实上来说,传递性只可能在局部(时问与空间内)保持。弱随机可传递性理论主要由行为经济学家来完成,传递性的松弛说明在很大程度上,经济行为解释只能基于概率测度建立一种非完备理论。松弛传递性扩大了行为者选择空间,增强了经济学理论的解释与适应能力。

在传递性弱化的基础上,无法直接平移局部传递性来建立全局一致的经济学理论框架。主流经济学的基本途径是基于偏好可传递性建立一般均衡与全局传递性,从而维系理论白洽性,而此途径依赖于两个条件:(1)局部传递性;(2)具有完全替代性的选择空间。

传递环保理念篇2

关键词:现代市场营销;本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一、市场营销的本质和认识的发展

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中心。市场营销的成败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决定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成败的关键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即指导企业营销活动的指导思想。而指导思想应该符合市场营销的本质。市场营销的理论和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受市场营销本质的影响和制约。探索现代市场营销的本质不但是研究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核心,而且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行动指南。然而,中外市场营销学者对市场营销本质一直未给予明确阐释。这不仅模糊了人们对市场营销本质的认识,还阻碍了市场营销理论对企业市场营销实践的指导。

对市场营销本质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市场营销观念或市场营销哲学的变化基本反映了这个过程。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是企业如何处理企业、顾客、社会三者的利益。市场营销观念从生产观念开始,经过了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生态营销观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绿色营销观念、大市场营销观念、4C营销观念等。

基于循环经济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前提条件下的市场营销,要求企业不断开发新技术、创造新产品、引导新消费、传递新的生活标准是现代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要实现这一使命,不是简单凭借现有资源和市场所能实现的。市场是企业为社会创造和传递新的生活标准的媒介和平台,市场离不开交易主体、消费者和消费模式,其中任何要素的变化或改变,势必影响市场营销模式的调整或变革。企业作为市场营销的主体,是市场营销模式的变革者和传播者,而消费者既是市场营销模式变革的影响者也是新营销模式的接受者和检验者,作为营销主体的企业,不能简单消极地适应市场要素的变化,还必须通过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变化、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和消费趋势,通过不断创新,积极创造新产品、新服务,引导消费,将企业打造成提升、传递新生活方式和生活标准的领导者。现代企业置身于日益复杂的市场营销环境,市场竞争范围已超越国界,呈现出全球化趋势,企业要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以全球市场为视野,把握全球经济发展变化趋势,按照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企业资源,选择、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资源与外部环境相匹配的市场营销战略,努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确保企业永续经营。

二、揭示现代市场营销本质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和传递新的生活标准,是指导现代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核心理念。任何企业其核心理念都由核心价值和根本目的两部分构成。企业的核心价值是企业倡导或认同的价值观的体现,企业的核心目的是除了利润以外的所追求的终极目的。

现代市场营销的本质涵盖了企业的核心价值和核心目的即终极目的。创造和传递新的生活标准是现代企业的核心价值,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企业的终极目的。人类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既是满足人类生物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实现人类自身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也是为了满足非人类生物生存发展的需要,实现其非人类生物的存在利益和地球生物圈的整体利益,这既是人类实践选择的终极目的,也是市场营销主体所应选择的终极目的,是现代企业构建有自身特色战略市场营销理念的基石。

全面衡量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不仅要考核其经济效益,还应该考核其社会效益。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和传递新的生活标准,是企业实现永续经营的前提,也是评价现代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终极价值尺度。

企业是市场营销活动的主体,是创造和传递新的生活标准的直接载体,客观上承载着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这对现代企业来说既是一个全新命题,也是对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理念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挑战。企业导入循环经济需要较高的资金、技术等资源支持。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尚未建立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营销意识,同时,企业有限的资源亦难以支撑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设备和研发能力,但随着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经济实力的增强,必将促使企业在原有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构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营销新模式。

全球市场是现代企业参与竞争,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大舞台,未来企业若无视市场全球化趋势,缺乏全球营销视野,远离全球市场将难以超越竞争对手,将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现代企业只有顺应市场全球化发展趋势,比竞争对手更好地理解顾客需求、更好地把握全球市场变化趋势,比竞争对手创造出更新、更好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认识现代市场营销的本质,是企业构筑市场营销战略的前提,是企业实现从理念到目标结果不可逾越的营销历程。现代市场营销的本质挖掘出企业市场营销的终极目的——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揭示了这一终极目的指引下企业的发展愿景,即总体战略营销目标——永续经营。对现代市场营销本质的揭示,为企业展示了不同于传统营销理念局限于企业自身利益和仅仅满足顾客需要的新视角,要求企业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手段,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创造和传递新的生活标准和生活方式为营销驱动力,以全球市场为视野,制定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确保企业永续经营。

传递环保理念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模式

一、低碳经济与逆向物流之间的关系

传统物流是从供应链的上游开始供应,到供应链下游消费者结束的单链开放流程结构。逆向物流的流动过程则是在于对回收物的分类后,将那些可以再利用的回收物进行再生产加工,形成新的物品,并实现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的闭合的循环的流程结构。目前物流行业消耗大量的能源,物流业能源消耗的减少还需要发展逆向物流来得到良好的基础保障。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资源匮乏意识和环保意识也随之提高,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已经日益深入到人们的思想,而低碳经济发展则是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转变为核心。因此,需求对逆向物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低碳经济发展的越好,逆向物流也就发展的越快。

二、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现状存在的问题

1、快递包装的回收再利用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回收的运作仅局限于市场行为,回收的主要对象包括废弃物回收人员、回收中心和分拣中心。而且在回收包装过程中缺少相关专业人员,整体操作表现出来的是杂乱无章,这就导致回收系统无法发挥预期的效果。尽管一些快递公司试图努力设计相关的逆向物流活动,但总体运营结构仍存在一些问题。城市与农村运营结构的的不同,严重阻碍了快递包装回收公司的稳定运行。

2、消费者的回收意识较为淡薄。据调查,“中国80%的网上购物团体都不到33岁,其中42.5%是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和在校大学生,他们的平均年龄为18~24岁;有42.7%的网购者为社会的中产阶层;而33岁以上的中年网购者整体占比不足13%”,由此可见,中国的整体网上购物群体还是比较偏向于年轻化的特征。就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消费者的思维意识里就没有形成包装物回收利用的这种概念,大部分直接将包装物与废弃物当作垃圾扔进垃圾桶里面,这非常不利于包装物废弃物的分拣和回收。消费者为了在处理包装废弃物的时候方便,往往都会忽略逆向物流和环保这两大因素,更倾向于去选择能对低碳经济建设带来严重影响的不利于环保的方法。

3、快递包装材料不够绿色化。就目前对于快递包装而言,材料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包装箱、塑料袋、内部填充物、编织袋、快递单等五大类上,快递包装除了纸质包装箱能被回收利用外,其他废弃材料都不能进行全部的回收。而在在实际中,因为纸质包装物成本相对比较高,商家会大量使用聚乙烯制作而成的快递袋,此外,一些商家为了防止包装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快递包装物袋或者包装盒内除了放有商品外,还会运用空气囊以及泡沫块等填充物进行加固预防。除了这些快递包装物的外面还会缠绕着许多圈的透明胶带,然而这些材料并不能被自然降解,通常要进行废气处理,焚烧时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与此同时还会伴随着有害物质的释放,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与我们低碳经济中的的绿色环保要求相悖。

4、快递包装缺乏统一的标准。由于不同规模和规格的产品在线销售量很大,各电商企业会根据商品的不同属性和需求制造出不同的包装物,而快递公司也会依据各自的运输需求制造出不同型号的包装物,这就导致了物流市场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包装规格,缺少一个统一包装标准,这就会给快递公司在装卸搬运的过程中带来很多的麻烦,不利于使用标准化的工具进行装载配送,无形之中就给快递包装公司增加了许多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物流作业的效率。

三、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的解决对策

1、企业需要设计合适的包装物逆向物流网络。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首先,企业应当树立绿色形象楷模,以绿色环保理念为发展基础,积极鼓励各有关部门参与优化回收站点和网点设计的建设和改造,为回收服务中心分拣作业提供良好的基础保证。其次,在完善生活垃圾和分类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包装物流逆向物流的流动过程应该被合理的设计。同时,企业应该要改变传统的产品设计理念,大力研发有利于包装物回收利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从而减少对塑料、泡沫等对环境有污染的材料的使用,这样一来包装物的逆向物流流动过程就被大大缩短了,通过多方主体对包装物的循环再利用,相信可以减少包装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2、实现物流企业业务拓展的有效创新。企业在运作良好的同时,应建立废弃物或者旧物品逆向回收的管理体系,同时支持废物或旧物品逆向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而且,在物流企业发展创新与开拓业务的同时,可以对消费者进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大力宣传,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全民的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做好消费者的思想工作,让消费者能够对包装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付出实际行动,全面推进标准化的物流业务建设发展,构建高效的质量保证和服务机制,全面实现综合服务业务的发展模式,为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逆向物流提供可靠的运行支撑系统。

3、实现包装生命周期的整体低碳化。在低碳经济中,包装物只能通过综合考虑在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产生的碳排放量来实现最低的总体碳排放量。就当前来说,在逆向物流的活动过程中明显存在着管理比较分散,各个企业只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问题,比如说包装生产企业在生产包装物的时候首先只考虑到自己的效益,为了节约成本而大量使用那些不可降解和不能再循环利用的材料能够对环境造成大大的污染;包装使用商也是同样的道理,只从消费者对包装需求的角度思考问题,甚至有些生产商为了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要求包装生产企业在包装物上下功夫,这就产生了大量的不必要包装,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通过行业协会的作用制定统一的包装标准。为了让快递包装物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利用价值,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需要在快递行业制定统一的包装物标准,以此来提高物流的流通效率,降低包装物的使用成本,使得快递包装物材料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本质。因此,快递行业协会需要发挥其作用,根据各商品的不同特性,来制定统一的合理的包装标准,以此来减少包装浪费、资源不足、环境污染的问题的发生;同时,通过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还可以为各企业间的合作搭建桥梁,综合利用行业资源,共同建立包装的统一标准,实现绿色物流。

四、结束语

传递环保理念篇4

关键词:维度;相对;运动

一、提出问题

物理的基础理论,在各种定义中解决了现象,却没有探寻到本质,是否有更深层次的物理基础。

二、建立假设

由于光的粒子性,人们提出光子的假设。我现在引入新的概念――绝对粒子,且假设绝对粒子只有一种,是构成维度的基础单元。可以形象地认为,绝对粒子就是光子,下文以光子代替绝对粒子。

以下是对于维度的假设:

零维度:相对静止的光子的集合。

一维度:相对运动,且相对运动方向延伸向立体空间的光子的集合。

二维度:光子进入其相对运动的介质。

三维度:主观世界。

高维度建立在低维度的基础上,却又拥有其特有的维度特征。

零维度,出现维度的基础单元,且出现数量的概念。一维度,在零维度的基础上,光子相对运动,出现相对运动的概念。二维度,出现介质的概念,相对运动的光子,通过介质的表达,产生物质世界。三维度,出现主观意识的概念,通过主观意识而呈现的物质世界,即主观世界。

三、证明假设

“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150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即一维度进入了二维度,光子进入其相对运动的介质。

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中,相对性原理表明:物理定律在所有的惯性系中都具有相同的表达形式。即光子的运动在介质中,具有客观性。

光速不变原理表明:真空中的光速是常量,它与光源或观测者的运动无关。但是多普勒效应又指出,光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可以改变光的频率。现在做出说明,首先,光不是光子的相对运动,光是光子相对运动通过碰撞而连续传递的现象,光源光子相对观测者速度大小,产生了不同频率的光。光速则是光子相对运动通过碰撞传递的相对速度,由于光子在介质中占有长度,所以它与单位介质空间中的光子数量和光子相对速度有关。光可以拓展到电磁波,电磁波源光子相对速度大小要满足与介质空间中光子产生连续碰撞,即真空中,超光速光子,不能与真空中光子连续碰撞形成电磁波,用分子和原子代替光子,就可以解释声音。

介质空间是客观的,但相对论认为,时空是扭曲的,这是因为,这里的空间是长度空间,光子在介质中的相对运动,即在介质中,光子本身及其相对运动,产生了时间和长度的概念,时空扭曲,即光子的相对运动在介质中不是均匀的。

在真空中取和地球一样的体积,地球中的光子数量是比真空中少的,但地球中的光子相对速度快,且地球保持球形,在向真空环境缓慢传递光子相对速度的同时,受到太阳的光子相对速度传递而保持一种平衡。同理,原子和外界环境,质子,中子,电子和原子内的外界环境等类似于地球和真空。

牛顿经典力学,是在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基础上建立的,力其实是光子相对速度通过碰撞传递的宏观现象。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是因为太阳相比于地球,光子相对速度更快,通过真空的光子环境,太阳和地球传递光子相对速度,黑洞则是光子相对速度非常慢的星体。质子和电子也是类似,质子通过原子内的光子环境,与电子传递光子相对速度,从而电子围绕质子运动,但电子却很容易被周围光子环境影响,所以表现为运动轨迹无规则性。

电场、磁场、力场是统一的,都是光子的相对速度传递的现象。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的本质是光子速度守恒。核裂变和核聚变得到大量能量,是因为破坏了原子,使得原子内环境的光子相对速度被释放出来。暗物质和暗能量就是存在于真空中,相对运动的光子。温度是对光子相对速度的一种衡量。通过和地球的类比,原子等应该是越接近球心,光子相对速度越快,光子数量越少。

三维度和二维度,就仿佛唯心和唯物,现在以人为例,进入主观世界。

思考、情感和情绪等主观意识,是我们的维度特征,是我们的灵魂,它会让我们在犯错中成长,控制言行,指引我们学习知识,让获得成为一种收获,让付出变成一种价值,让智慧成为一种信仰,让主观世界缤纷多彩。

四、后记

这世界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简单,所以才美丽。总感觉自己像个孩子一样,永远都长不大,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这篇论文的灵感来自于爱,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爱我所爱。

传递环保理念篇5

【关键词】网络环境;文献传递;图书馆服务

中图分类号:G类 文献标识码:A

一、文献传递服务的产生和发展

1.文献传递服务的概念

文献传递是指材料提供者(多为图书馆)将用户所需的文献以有效的方式和一定的费用,在适当的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传递给用户的一种非返还式的文献提供服务,它具有快捷、高效、操作简便的特点。现代意义的文献传递是从馆际互借发展而来,但又优于馆际互借的一种服务,目前已成为资源共享的一种途径。在当今互联网普及的环境下,电子文献、网络文献迅速发展,满足了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需求,提高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图书馆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也缓解了自身经费、资源不足等问题。

2.文献传递服务产生和发展原因

现代信息社会发展,导致文献信息数量激增,用户对于信息的需求也更多元化,传统图书馆服务已难以满足用户对多元化信息的要求。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局限越来越明显:首先资源时效性不强,损坏或流失,资金补充不及时不到位;其次,保存占用空间太大,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使资源无法做到最有效利用;第三,传统文献信息资源检索使用不便利,效率较为低下,无法达到资源共享最大化;第四,收藏范围有限,专业性不强。文献传递服务方式由此引入图书馆服务,这一方式符合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却又有别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是传统图书馆服务的一大变革,而现代信息技术也为推动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空间和延伸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各类书目索引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大量涌现,扩大可利用资源的来源,增强了用户和图书馆员查询文献信息的效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促进文献传递服务技术不断开辟新的服务领域。实践证明,文献传递服务在馆藏资源建设、满足用户需求、提供高效和经济的信息服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从图书馆的边缘发展成为主流信息服务。

二、网络环境下文献传递服务发展现状

1.互联网时代文献传递带来图书馆服务和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模式

网络环境下,用户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元,要求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能获得图书馆的即时服务。在这种环境下,图书馆的文献服务从为到馆读者提供纸质文献服务为主转为向不到馆的用户提供网络文献传递服务为主;网络文献传递服务引发了文献资源建设和共享模式上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图书馆研究利用文献传递取代部分订购文献,将文献传递作为馆藏资源建设的有效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献传递服务丰富了过去以馆际互借为主要内容的资源共享,许多出版商、数据库生产商、服务商和信息服务机构都加入到文献资源提供者的队伍中,使得文献资源共享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资源共享和文献传递网络正越来越迈向国际化、全球化。[1]

2.网络文献传递成为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趋势

网络环境下,用户越来越注重从内容发现到文献的即时获取,技术的进步方便了用户自助信息检索和提供一站式的文学资源获取。基于馆际资源共享的,将图书馆作为文献传递中介的传统服务模式,无论在传递效率、易用性,还是在符合用户使用习惯方面都无法与直接面向最终用户的网络文献传递服务比拟。面向最终用户的、自助的、不受时空限制的、一站式地申请和获取文献传递服务,已成为当前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趋势。

3.全球性、全国性、跨系统、区域性的文献提供和传递网络已经形成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传递活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单个图书馆面向最终用户提供文献传递服务的基础上,许多地方政府建立了地区性的文献传递服务;国家的层面上,也建立了部级的文献提供;还有一些专业性数据库提供商、服务商,以及大型搜索引擎、专业网站等各类文献提供和文献传递机构形成了纵横交错,互为补充,相互依存的服务网络,使得读者的文献需求得到更好、更快的满足。[1]

三、我国文献传递服务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目前的文献传递服务仍有相当多的瓶颈,且有相当大的成长空间亟待加强和开发,如电子文献并未全面化,在提供电子文献传递服务时,往往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且目前我国图书馆之间的馆际互借制度仍未完全落实,使读者的信息需求极大地受所在馆馆藏资源的限制。

1.我国图书馆系统主要由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三大部分组成。它们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统一领导,没有资源共享的整体规划。尽管大家有成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意识,毕竟每个图书馆的资源、资金都是有限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意愿却很难得到落实。这种没有整体规划导致的结果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上分散重复、浪费严重、缺乏特色。而文献提供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协作,协作一定是建立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之上。只有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达成共识,积极参与图书馆及其他文献信息机构的文献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数字图书馆网络,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设备,在分工和合作的前提下共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2]如此全面考虑,合理配置,才能利用有限的经费购置满足读者和用户需求的文献信息资源。

2.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要求图书馆员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素质,而许多图书馆员停留在提供传统文献传递服务的能力,对新技术掌握不够。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传递要求图书馆员不仅要掌握图书情报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同时应当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以及应用能力,例如掌握计算机操作、网络检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导航灯操作技能,为用户提供更有效、快速、优质的服务。

各个图书馆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培训计划、方案,加强文献传递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可定期组织馆与馆之间的业务交流、学习,或定期召开座谈会、组织学术报考会等,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3]

提高图书馆员素质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训,培训内容应丰富实用,培训方式灵活多样。通过培训,培养馆员增强信息意识,提高信息检索能力。馆员不仅要熟悉本馆馆藏资源,关注图书馆资源变化,更要关注网络资源,如开放获取的电子资源、搜索引擎提供的免费资源以及网络学术交流平台提供的资源,还有一些特种文献如专利、标准以及科技报告的官方平台。面对网络环境下浩瀚的信息量,如何及时有效地获取读者所需的文献,文献传递馆员就需要对信息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地挖掘和提取有用的信息;对具体实践中接触和摸索出来的检索方法和技巧,要注重积累和灵活运用;主动学习各种检索系统,掌握检索方法;熟练使用各馆的OPAC检索系统,联合目录以及各级文献传递网络平台提供的篇名目次检索系统,能够准确查找文献馆藏。[4]只有培养出较强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对信息需求量巨大的文献传递工作。

3.便于网络环境下文献传递的UCDRS(联合参考咨询与文献传递网系统)目前还不能完全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该系统通过异构跨库检索平台和参考咨询平台实现无缝链接,咨询员和读者都能使用它进行网上数据库检索、索取原文。

正在建立的中国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联盟门户网站,通过整合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技图书情报的数字资源,建立跨系统共建共享机制,实施全国数字参考咨询联盟,欲建立起全国最大规模的数字图书馆网络联盟,并通过创新型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为全社会提供文献保障服务。同时,UCDRS在积极引进使用率较高的外文数据库;及时地更新文献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开放存取信息资源和其他免费信息资源,特别是外文文献;加强跨地域的合作,将合作发展到全国的每一个图书馆,逐步走出国门,使各个地方的特色文献得到充分利用。[5]

目前文献传递工作面临着重大挑战,信息资源的迅猛扩张、用户信息意识的提升,都对文献提供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尽快完成资源共享、共建,才能跟上发展。资源共建共享是图书馆开展文献传递服务的基础,是新形势下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趋势。协调资金配置、完善资源建设体系是一个长久的问题。要保障用户的便捷获取,就必须建立统一的注册管理机制,完善检索和服务平台,加快系统建设与新技术应用,提升图书馆员专业素养,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使用户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服务。此外,还要加快与国际化接轨速度,推动国际间的合作,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使文献信息资源在现代化条件下充分发挥作用,实践证明,也只有网络可以给馆际互借服务带来无限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韦艳芳,李宏荣.面向最终用户的网络文献传递服务实践[C]//刘庆财.第三届全国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研讨会论文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78-81.

[2] 宋晓莉.浅谈文献提供服务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及其未来展望[C]//刘庆财.第三届全国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研讨会论文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89-92.

[3] 于珊珊.浅析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C]//刘庆财.第三届全国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研讨会论文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168-173.

[4] 方雯,费琳.论网络环境下文献传递馆员的信息素质[J].成人教育,2010( 287):69-70.

传递环保理念篇6

2012年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广泛宣传,扩大服务范围,尽力满足客户需求

上塘邮政地处丰城矿务局,辖区广阔,服务人口众多,地方经济活跃,消费要求高,且矿区已有江南日报,信息日报社会发行站,其报刊投送到用户手中均在上午九点左右.针对目前激励竟争的报刊发行市场。

1.我们要求投递及发行人员提前行动,发放宣传资料,张挂宣传条幅。

2.对用户实行承诺服务即来报夹送至每个办公室,缺报少刊及时处理.对于报刊订阅大用户,赠送信报箱.单位订阅报刊领导要求送至家中的我们也都一一实现。

3.发放礼品,对于提前订阅报刊的用户,送食用盐一包,早订早送,送完为止.报刊大收订后,我们支局也对支持过的各界领导发送邮局宣传贺卡,以培植感情。

二.利用好资源,实行主题专职营销,大力挖掘市场

三.统一思想认识,以量促效,大小兼收办理各项业务

圆通,申通入驻丰矿,给邮政传统业务速递,包裹业带来极大挑战为此我们趁对来邮政营业窗口办理业务的每一位用户,了解用户需求,全方位介绍邮政自身业务,让客户有选择,有挑选性的用邮.让营业人员做到进来一位客户就要消化掉一个客户,即捡西瓜又拣芝麻,以业务量增加收入。

四.强化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细化环节,责任到人

今年是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举行年,市局再三下发文件,制定好了各项规章,确保“两会”安全.我们支局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制定并签订责任书,全部实施到各人.负责人认真组织监督执行,为两会期间安全邮政尽到了自已的责任。

支局管理在市局各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得到了完善.业务检查稳步推进.制订了卫生值日责任人,环境卫生得以改变.严格执行了营业交接班签收制度,确保了资金及空白凭证的安全.落实了用电消防责任区责任人,保证了营业设备正常运营。

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是我局实行中心支局管理正式运行年,继续以优质服务为主线,结合本地实际,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入点,以“发展效益性业务为支撑,保持短信及代办业务稳步推进,实行传统业务结构合理调整,加大主题营销力度,积极挖掘市场潜力”实现上塘邮政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发展目标:邮政业务收入完成36万元,贺卡完成8万元,揽收其它报刊24万元,集邮年册订制150册以上,确保全年安全生产,成本费用支出控制在局核定范围之内,服务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力开拓市场,促进邮政业务健康全面发展

今年我们将积极走访丰城矿务局所辖建新,云庄,尚一,曲江煤业公司,了解各公司动向,争取早开发,早收益;变被动为主动性的开拓业务,为邮政实现新的业务增长点。

二.以提高效益为目标,保持短信及代办业务的稳步增长

继续保持速递,包裹,汇兑业务的短信开办,争取全部加办。加大飞机票邮政宣传力度,在今年要有所突破,增加业务收入,提高员工待遇。

三.转变发展观念,提供发展空间,有创造性开展工作

为调动投递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投递人员待遇。今年我们将拿出所有的投递段,进行优化整合;制定出合理线路,打破原有段落,划定揽收报刊数与工资酬金的多少相结合,进行公开投标要数,充分挖掘投递人员的潜力,为企业的发展及效益贡献全部力量。

四.加强服务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

传递环保理念篇7

[关键词]环保工作;高等院校;管理方法

[DOI]10.13939/ki.zgsc.2016.32.282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于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的加强,高校管理者也逐渐意识到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改善,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但也进一步暴露出新的问题,想要环保工作有突破性进展就要在理论与实践上全方位的进行创新性改革,转变认知观念。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环保工作的探究,探索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环保工作管理方法的策略性思考,以期对高校环保工作的发展做出有益启示。

1 关于对高校环保工作意义的探讨

1.1 高校建设发展的必须高校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概括为实验室污染,是由课程实验后残留下的污染问题,涉及一些化学原料、医疗废物等的污染;其二概括为生活污染,是指校园内的学生因为生活所需造成的污染,这部分包括购物袋、外卖餐盒、快递包装袋等。高等院校是学生群体聚居的地方,对于网购、外卖等较为追捧,也使校园成为了较为集中的白色污染地。基于这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在校园开展环保工作有现实意义。

1.2 高校对于社会应尽的义务在新时期,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成为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其中绿色发展就是强调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可见环保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作为为国家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高等院校,环保工作的开展,实际上也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现今国家对于环保工作越加的重视,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此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样不仅会推动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会带动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高校培养环保意识高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能在未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并且得到更大的发展,带动社会的进步。

1.3 有助于环保观念的传递柴静在她的雾霾调研《穹顶之上》说过“没有任何一个政府能够独立治理雾霾”,也就是说,环境问题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全体参与。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重要的人才集中地,加强高等院校人才管理工作,有助于环保观念的推广与传递,使作为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学生群体能够将环保理念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养,为环保事业做贡献。

1.4 有助于环保技术的创新现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不断提升,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工作。要从高校做起,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教育,能够让其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并且不断进行环保实践活动。不断创新学生的环保思维,让学生主动进行环保工作。创新来源于生活的需要,在高校加强环保工作,可以借助于高校的科研平台,激发一些技术的创新,既是对人才的一种实践性培养,也能为环保事业提供新的技术、新的理念等方面的支持。

2 关于高校环保工作管理方法的思考

2.1 提升环保意识

现今来看,高校要想提升环保工作管理的质量,那么首先要做好的是提升环保意识,以此来促进人对环境保护的关系认识深入。并且能够在生产工作中充分考虑到环境问题,从而来采取可持续的措施进行环境的保护。

首先,培养师生的环保意识。若学校的师生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带头参与到学校环保中来,从而来保持校园环境,会促进校园环境的改善,从而来营造一个干净、舒适、和谐的环境。

其次,加强环保工作力度。一些科研实验、校办工厂、医疗装置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废气及废水等,若是不及时处理,那么直接会影响到学校的环保质量,同时也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危害。所以,针对这种状况,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最后,有计划地设置环保课程。将环保内容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以此来让全校同学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2.2 加强制度建设

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环保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以确保其合理性与权威性。规章制度首先要与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相一致,与地方环境特色以及校园建设相协调的制定。规章制度主要针对校园整体规划、校园环保管理部门协调,以及学生应当遵守的校园规章制度等三个方面。所制定的规章制度要求事无巨细地将校园内涉及环境的问题纳入其中,并且有明确的奖惩规定,形成校园监督体系,相互监督与完善。

2.3 加大宣传力度

对于高校的环保工作,宣传工作必不可少,校园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宣传的人群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宣传相对简单,凝聚力大,宣传效果明显。在高校进行宣传的目的是使环保意识深入每位学生的心中,等学生走入社会后也能将这种意识进行传递。做好校园宣传活动要牢牢把握几个平台,首先是学生活动平台,其次是校园媒体平台,最后是教师教学平台。

把握学生活动平台,就是要利用校园内的学生活动进行环保宣传,通过学生自己的形式完成宣传;把握校园媒体平台,主要包括校园网站、校报、校园宣传栏,以及微博、贴吧等校园内部的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工作,对环保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把握教师教学平台,就是要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影响。

2.4 开展课题研究

环保实际上是与当今国际形势紧密联结的一个话题,经济社会要想长远发展,就需要关注环境、绿色、生态的发展,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高校作为人才的集散地,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与实验室资源,进行与环保相关的课题研究,对环保的发展做出有效的推动,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对于学生的一些创新,可以加以引导,对于一些专利产品,可以在校园内先小范围适用等,总之要调动人才的力量,发挥高校创新优势。

3 结 论

高校环保工作的发展,对于高校的管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社会发展能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高校自身的一些优势,对于环保工作的推进有强烈的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环保工作的开展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明显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费萍萍.加强化工高校环境保护途径初探[J].化工高等教育,1997,4(11):70-72.

[2]谢云成.ISO14001与高校环保型校园建设初探[J].广州环境科学,2009,3(7):35-38.

[3]周好富,王春颖.浅谈环保档案管理的现状与管理方式[J].兰台内外,2015,1(2):75.

[4]郭秀青,张鸣.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与高校人才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1996,12(5):22-24.

传递环保理念篇8

关键词:企业 政治思想 隐性教育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隐性教育在企业员工的思想中引入政治思想内涵,相对于显性教育的直接教育,隐性教育将政治思想内涵转变为员工的思想潜意识中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员工的思想,提升员工政治思想的实用性,使员工自觉接受政治思想的价值体系,并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将政治思想的内涵体现出来。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隐性教育的功能

1.1隐性教育能够改善员工工作的心理状态

隐性教育的过程涉及双方的思想理念的传递,通常思想的传递渠道是由发出者传递到接收者,在这一过程中,隐性教育的双方处于无意识状态,即信息的传递双方对信息传递的目的性不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思想政治信息的转移和传递。由于接收者没有感受到必须接受信息带来而带来的压迫感,因此接受信息的员工能够更有效地完成政治思想的内化过程。员工接受的政治思想能够转变员工的工作理念,使被动劳动转变为员工的劳动自觉,使员工自觉提升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员工受内化思想的影响,能够始终保持积极的劳动心态,提高工作的质量。

1.2隐性教育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隐性教育主要通过信息的无意识传递完成,在生活中的各个层面都可能出现思想政治的隐性教育。隐形教育拜托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教育途径提供了多种可能,因而也能够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为员工的政治素养提升带来积极的影响。员工由于工作压力较大通常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大,这也影响了员工政治理念的改善,而隐形教育则改变了这一弊端,将思想教育转变为生活中的思想传递,淡化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隔阂,也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积极性。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环境下,员工可以表达自身的观点,进行思想交流,这也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提升员工参与工作、改进工作的积极性。

1.3隐性教育的教育积极效果的时限较长

隐性教育的形式主要是由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活动形成的。在日常工作中员工受到政治思想理念的影响,在积极的活动中自觉接受思想教育,并将政治思想的理念纳入自身的思想体系,使政治思想理念成为生活工作的指导理念。这种形式的教育能够使员工忽略“被教育”的感受,而成为自觉接纳思想的主体,员工自觉认可的思想理念能够在员工的思想中长久存在,并成为影响他们日常工作的因素。同时,隐性教育通过多样的教育形式使员工从内心深处接纳新的思想政治理念,有较长的影响时间。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隐性教育的措施

2.1更新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引入新思想

在新的时期下,企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提出与时展相互适应的工作方法。首先,企业内部要为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员工成为隐性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既自觉接受思想政治隐性教育,又成为隐性教育的传播者,在日常工作中自觉传播所接受的政治思想。为员工树立榜样,能够使员工有明确的学习方向,了解进行隐性教育的正确工作方法,并自觉推动隐性教育的实施。其次,企业在长期的思想教育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员工作为思想教育的主体,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的变化,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满足员工的心理要求,为员工提供自由交流的渠道和平台,使员工的思想能够在企业内部实现有效的传播和交换,提升隐性教育的政治理念传播效率,实现隐性教育的良好优势,同时,企业关注员工能够提升员工的自主工作和学习的意识,提升教育的效果。

2.2为员工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学习氛围

企业员工学习新的政治思想通常受到企业内部文化氛围的影响,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有效提升员工接受教育的学习成果。因此,企业需要为员工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政治理念的传播成为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在长期环境要素的影响下,员工会自觉接受政治理念的影响,接受政治理念的指引。企业在内部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并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日常生产活动的主要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作为企业发展计划的一环,则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得到有效的发展。隐性教育主要是通过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思想交换实现的,因此,营造良好的交流沟通环境也是企业思想政治隐性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氛围的主要指导因素,企业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纳入企业文化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成为企业长期的文化氛围引导,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沟通学习氛围。

2.3进行教育方法的探索,创造新的教育形式

隐性教育是一种具有长期实际效果的教育形式,但隐性教育的效果通常不会立即显示出来,而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后自动显现。而显性教育的特点则与之相反,由于显性教育存在一定的强制性,因而在短期内通常内显示出较为直接的效果,但若显性教育不能持续进行则会使教育效果逐渐淡化。因此,在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需要将隐形教育与显性教育相互结合,在长期效果与短期效果的实现上达到均衡,保证企业在教育内容上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都是符合员工的心理状态变化的教育形式,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企业还需要关注员工心理状态的变化,使员工的心理变化与企业的经营理念相互适应,员工的政治思想成为指导生产的实际效益。只有将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结合起来,在思想形成初期给予员工理念上的刺激,并在长期中深化政治理念的影响,才能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实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提升企业的效益。

3.总结

在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企业的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变化的市场形势。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观念,员工由于工作压力加大而不容易接受。因此,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加入隐性教育。企业中本文主要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隐性教育的功能和进行隐性教育的措施展开讨论,希望能对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东亮.浅析石油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隐性教育[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6): 86-86.

[2] 王永厚.关于石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研究[J].化工管理,2014,(14):51-51.

上一篇:城乡经济的发展范文 下一篇:社区社保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