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传递火炬,不传递信息

时间:2022-08-22 01:44:52

只传递火炬,不传递信息

6月9日,雅典奥运火炬北京接力活动顺利完成,中央电视台CCTV-5(部分时段)和北京电视台BTV―6(全程)直播了圣火传递活动。与美国2001年发生的“9.11”恐怖袭击那样的突发新闻事件相比,此次2004雅典奥运火炬北京接力电视直播活动属于必定发生的“程序性报道”。然而,在长达9个多小时的直播活动中,无论是央视还是北京电视台,在节目总体策划上的不足,一览无余。我们不得不无奈地接受这样的事实:6月9日在北京传递的只有火炬,而没有受众期待的更多信息。

在此次报道方法上,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可谓大同小异,演播室采访、火炬现场传递、背景资料片插播,仅仅依靠这三件“程式化法宝”就简单地构造并完成了直播报道。难道这样一次极具新闻情节的直播报道,就没有“故事”可以挖掘、宣扬了吗?如果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央视和北京电视台本次直播活动,就不难发现在节目整体策划上存在的“重大失误”,即忘记寻找新闻故事、新闻细节的“过错”。

1、 火炬手――他们从哪里来?

有关此次圣火传递活动重要参与者148位火炬手的信息,只有当他(她)出现在电视画面上,主持人才会根据文字资料进行简单的介绍;由一大堆称号构成的“自我介绍”是体育界、演艺界、企业名人的共性特征,至于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则是一带而过,或是随机插入广告;火炬手们从报名、筛选到最后确定的过程,人们更是无从得知。据说,在6月8日召开的“预备会”上,一向以“墨镜”示人的明星“大碗儿”们不得不亲自排队,亲自签字缴纳3605元的火炬费用。其实,电视台本可以先期跟踪几位报名的候选人,记录他们参与评选的心路历程,记录他们的欣喜与遗憾、焦灼与渴望,然后,以“娱乐要素”进行编辑包装,在没有直播信号时插播。这样,既填补了没有现场信号时的播出空白,又表现了入选人员筛选过程的幕后花絮,增大了相关信息量。

2、 火炬手台前幕后的故事在哪里?

为了顺利跑完这短短的三四百米,许多火炬手事前在心理、体能上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姜昆的“速效”锻炼法使其第二天只能趴在床上;宋祖英为了找到火炬在手的感觉,每日在家中拿着扫帚练习;担心自己跑不下来的刘欢、即将登场准备迎接下一棒的火炬手、刚刚跑完还处于极度兴奋状态的火炬手、在客车上忐忑不安的火炬手,这些在直播活动中我们应该看到的画面,在哪里呢?火炬手的故事,在哪里?

3、 全程直播报道――演播室与现场信息交流严重脱节

在9个多小时的直播报道活动中,央视和北京电视台的演播室节目主持人和现场出镜报道的主持人,在信息交流上严重脱节,演播室和现场成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片天地,它们之间没有沟通、没有信息互换,各唱各的大戏,每个人只要管好自己这片天地就行了。在新闻报道中,演播室与现场的互动交流,在这里被遗弃了。

4、 无名英雄――参加活动的北京市民的空白

6月9日,北京市民的表现令此次直播报道的工作人员欢快不已。由于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使播出画面背景呈现出了最为理想的效果。那些有组织参加活动的大爷、大妈、学生、机关工作人员,真是战高温斗酷暑啊(当天是北京入夏以来的最高气温36℃)!又是打太极,又是扭秧歌,可是,在他们默默无闻地为此次活动加紧排练时,我们的摄像机在哪里?当日清晨他们早早地准备化妆、候场时,我们的摄像机又在哪里?在此次活动中,虽然火炬手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那些为营造热烈现场气氛的奉献者们,不应只是在镜头前匆匆掠过。普通北京市民义务参加圣火传递活动的故事,难道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吗?

5、 远方的朋友你是谁?――来自雅典的工作人员

很多观众会从电视画面中发现一些为火炬手保驾护航的雅典奥运工作人员,既有带着墨镜一直维持秩序的护跑队员,也有一脸威严的摩托骑警,有关他们的事情,我们又是一无所知。他们在中国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在6月8日抵达北京后,他们在长城脚下都做了什么?他们是如何动员火炬手的,与中方工作人员又是怎样合作的?只要有关于“雅典奥运工作人员在京48小时”的记录,所有待解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远方的朋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6、 被采访人――高举“空话”大旗

在奥运场馆建筑工地和清华大学,节目制作者设计了现场报道和现场采访。与憨态可拘的最年长火炬手那忠(73岁)和快人快语的邓亚萍相比,清华大学两位有备而来的大学生实在是“空话、套话”连篇。被采访人如此侃侃而谈,实在有事先锁定目标之嫌。此外,结束传递工作的火炬手,有的被请到演播室来大谈感受,套话也成为了他们惟一的标识,燕京啤酒的老总甚至做起了企业广告。在直播活动中,没有记者来自沿途的现场报道和现场采访,我们只看到了随跑的人群。

7、 节目主持人――苍白的语言

这次直播活动是央视和北京电视台共同合作的,两家电视台分别设立了专门演播室。与轻松、愉快的节目内容成反差,女主播们的着装实在是太“新闻”了。除此之外,主持人“体育新闻播报”的语言样式、词不达意的描述语汇、装腔作势的访谈表现以及空泛的宣传口号贯穿整个直播。主持人的四平八稳与人民群众的热情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在长达九个小时的直播过程中,特别是在后半段的直播中,完全可以制作播出前期的精彩瞬间回放,以高峰制作的《燃烧》为背景音乐,制作成2004年雅典奥运火炬接力北京段的MTV进行插播就可以了;然而,北京电视台在下午3点回放的却是开幕仪式,领导讲话成为主角。再有,两家电视台均没有为此次直播活动制作特别节目名称标识,北京电视台只在画面上插入“直播”字幕,直至插播资料片时也舍不得消去。

雅典圣火在北京传递,直播活动只是报道了 “传递” 火炬的简单过程,而由圣火燃放的信息却仍然停留在起跑线上。

上一篇:如何办好地市报副刊 下一篇:大报作派与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