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对孩子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4-03-15 09:57:16

科普知识对孩子的好处

科普知识对孩子的好处篇1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儿童性健康教育问题在国内一直以来总是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即使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家庭方面,大多数家长刻意回避孩子此类问题,或者不知如何回答;学校方面,教材尺度难以把握、教师授课遭遇尴尬、教学方法单调、学生羞涩回避,导致性健康知识普及率偏低。同时,由于性健康知识的缺乏,众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恐慌不安,甚至因此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儿童“被”事件不断发生。为全面普及性健康知识,笔者认为,可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几个方面共同着手。

一、家长发挥优势,生活中找准时机“自然”讲解性健康知识

普及性健康知识,家长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把握两个时机向孩子“自然”传授性健康知识。

1.婴幼儿阶段,告诉孩子他从哪里来

在婴幼儿时期,孩子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仿佛有“十万个为什么”,而这一阶段,家长往往是孩子最为依恋和信赖的人,孩子总是缠着家长不停地发问。许多家长曾经被孩子问及相同的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是怎么来的?”“我为什么跟有的小朋友不一样?”等等。此时,正是家长向孩子讲解性健康知识的“自然”时机。家长可以跟孩子简单而生动地讲述他诞生的过程,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理。同时告诉孩子,“除了父母,不能允许任何人碰你的身体,特别是穿着背心和短裤的部位”,让孩子从小养成自我保护身体的意识。

2.青春期来临,跟孩子说“你长大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身体变化,如果缺乏必要的性健康知识,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影响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当孩子青春期即将来临,家长需要跟孩子进行一次“私密”而贴心的谈话,母亲跟女儿提示长大带来的身体变化、会出现的具体状况以及必要的卫生知识,跟儿子交谈的任务则由父亲承担。让孩子提前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当那一刻真正来临,孩子会觉得是很自然的成长,从而安然接受。此时,母亲给予女儿一个温暖的拥抱,父亲轻轻地拍打儿子的肩膀,就可以告诉孩子,“你真的长大了,恭喜你!”

二、学校合理设置,创造性健康知识“自然”学习氛围

将性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对于学校全面开展性健康教育课程的时间,不同学者给予不同的意见和建议,笔者认为性健康知识课程设置宜早不宜迟,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幼儿园阶段“轻松”开启性健康课程

不同国家和地区将性健康知识纳入学校教学的时间及课程设置不尽相同。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大约从3岁左右开始对性产生好奇,3~5岁,孩子们开始意识到男性和女性性器官的差异,并且对此产生好奇、忧虑,因此西方许多国家在幼儿园时期即开始教授性健康知识,国内也有一些幼儿园进行了尝试,并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如,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厕所不分男女,让孩子自然发现男女生身体的不同,或许有小女孩会问,“为什么小杰站着尿尿?”自然也有小男孩会发问,“为什么莹莹每次尿尿都蹲下?”老师可以顺势引导孩子们了解自己的身体,进而产生男生、女生的概念。针对孩子爱听故事的特点,幼儿园可以采用漫画或布娃娃展示等形式跟孩子讲述生命诞生的美妙故事。目前,绘本《小威向前冲》受到许多孩子的欢迎,轻松而活泼的情节描述,让孩子们在懵懵懂懂中了解了“自己就是那个了不起的小威”。

2.小学阶段男女分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孩子的发育普遍提前,小学阶段女生初潮、男生遗精的现象已经很普遍。因此,将性健康知识纳入小学课程成为必然的趋势。然而,许多教师反映,在进行此专题授课时,课堂往往变得沉闷,学生会心不在焉或者害羞,预期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青春期阶段,由于各自身体发生的变化,孩子往往变得敏感而羞涩,尤其是男女生相处时更为明显,采用男女合班的方式讲授性健康知识的效果可想而知。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性健康知识教学施行男女分班制,女教师为女生授课,男教师为男生授课。这样,不仅有利于减少课程本身使男、女生产生尴尬,而且有利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三、挖掘协会资源,拓宽性健康教育普及途径

中国各级性教育协会成立以来,对普及性健康知识进行了诸多尝试和研究。许多学校也参与到性健康教育研究的过程中,从中发现了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材难以选择、教师觉得课程“难以启齿”、无法有效展开教学、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协会可以发挥自身专家优势,开发适合不同年龄和地区的教材;联合教育部门共同开展专业性健康知识教师队伍培训,引导教师改变固有观念,从科学和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重新审视性健康教育课程;举办示范公开课、专题论坛等多种活动,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切磋、学习的平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家长对儿童性健康教育的认知水平。

儿童性健康知识的全面普及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各自拥有不同的优势,并承担着不同的责任。要在儿童阶段全面普及性健康知识,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构建自然、轻松、科学的性健康知识普及环境,让孩子了解自己、珍爱自己,拥抱美好的人生。

科普知识对孩子的好处篇2

关键词:少儿科普 传播方式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这得益于“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科学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出版少儿科普图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出版界人士的重视。然而,在出书品种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为何少儿科普图书市场亮点不多,温而不火呢?笔者认为这是诸多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

一、科普是什么

一谈到科普,很多人立即主观上把“科”定义为自然科学,这一下子就把科普的内容狭隘化了。其实“科”里面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交叉科学”,以及蕴含其中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如果当今的少年儿童仅仅了解科学知识,而没有培养起科学精神,不具备科学思想,不会用科学方法处理问题,那么他们很可能会被伪科学迷惑,被封建迷信左右学习和生活。

这就涉及如何“普”了。很长时间以来,孩子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科学知识的位置。很多科普图书对于少儿来讲就是“填鸭式的灌输”,根本没有使他们进入主动参与的角色。其实,现在国外已经开始推行一种更为科学的说法来取代传统意义的科普概念,那就是“公众科技传播”。“普及”给人一种单向被动接受的感觉,而“传播”则实现了双向互动的特点。据调查,绝大多数孩子不愿意阅读强加给他们的、摆出一副权威姿态的知识类书籍。

出版社只有充分认识大科普概念,引入“科技传播”、体现平等互动的先进理念,才能使科普图书迈上新台阶。

二、国内创作的少儿科普图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作者资源匮乏,原创科普图书少有精品。

1. 科普图书的作家老龄化明显,市场上有限的原创科普书都是些“老经典”,比如湖北少儿出版社今年1月出版的《中外少儿科普精品书系》,选编的是建国60年以来已经出版的中外科普名篇。据调查,由于激励性不够,现在大多数科学家和科研人员认为写科普书,尤其少儿科普书太小儿科,容易受同行鄙视,稿费也得不到多少,这种“坏了名声还赔本”的事情他们不愿意做。何况写少儿科普书花的心思丝毫不亚于写科技论著。

2. 写少儿科普书需要作家的专业知识水平和驾驭语言的能力都很高,哪一方面薄弱都不会创作出好作品,于是市场上罕见优秀的原创少儿科普书,这使得原创少儿科普书市场惨淡,也因此更鲜有人愿意从事该领域的创作。

想改变当前的局面,需要国家的扶持,比如增加对科普资金的投入,对于获奖的优秀科普作品,除了有奖励基金,还应该有一定的政策,比如将其列为科研成果等等,这样才能激发科技专家从事科普创作的热情。

出版社还应该培养自己的作者队伍,定期举办年轻科普作品创作者的文学素养培训班,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使其文字能够贴近少儿。另外,出版社还应培养少儿科普图书阅读推广人。

(二)少儿科普图书的内容老套,形式呆板。

1. 有些原创少儿科普图书内容陈旧。尽管都是传世佳作,但社会飞速发展几十年,书中的图文表现形式已不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2.选题雷同重复现象严重。像《十万个为什么》目前市场上就有上千个品种;而各类少儿科普百科更是层出不穷,像《中国儿童百科全书》、《21世纪少年儿童百科》、《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等。这些书部头大,知识面相当广泛,但趣味性差,孩子拿起来就有抵触心理,难以卒读。

3. 还有些少儿科普图书文字量大,专业术语堆积,语言晦涩难懂,图片不丰富,这些都给少儿阅读制造了障碍。

因此,出版社要想在内容和形式上抓住读者,首先应该认识到面对少年儿童这样的读者群,纸介质的科普图书的竞争对手很多,像电视科教片或动画片以及网络媒体可谓赏心悦目,容易拉近孩子们和科学的距离。因此少儿科普图书一定要能够超越竞争对手才能为孩子们所接受。那么什么样的少儿科普图书才能俘获少年儿童的心呢?

笔者认为优秀的少儿科普书一定具备下面几个特点:

1. 能够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

如果一个人能够充满好奇心、兴味盎然地去探索知识,那么这种积极的情绪会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今年,接力出版社从法国伽利玛出版社引进出版了《第一次发现》丛书。这套丛书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解剖学原理,采用透明胶片双面印刷,激发了孩子们亲身体验探索的热情,也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注重趣味性和通俗性。

简单的文字、少儿化的语言、幽默的风格,这些可以减轻少儿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疲劳感”,增加他们的阅读兴奋点,提高阅读效率。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妙趣科学立体翻翻书》系列具有很强的互动和趣味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其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像《地球》含有世界地图拼图游戏,《宇宙》含有星空转盘等等。该套丛书还幽默地回答了孩子们各种各样的问题,颇受孩子们喜欢。

2002年,新蕾出版社从美国引进出版了《神奇的科学实验》丛书,含《光和声》、《力和运动》、《电和磁》。孩子们在动手的同时体会到了科学的玄妙,深受小读者喜爱,仅半年就重印三次,达1.3万套。2004年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引进出版了《可怕的科学》系列丛书,该丛书将幽默与科学知识完美结合,可谓少儿科普书的旗帜性出版物,获得了世界最著名的科普图书大奖安万特奖,一进入市场就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

事实证明,优秀的少儿科普读物在使孩子们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熏陶,这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出版社应该具备传播科学知识的决心和信心,然而在传播的方式上也要不断创新。出版人一定要致力于发掘读者潜在阅读需求和兴趣点,只有这样科普图书才会不断地向着精品迈进,从而使我们迎来少儿科普图书的绚丽春天。

参考文献:

[1]单之蔷,从科普到科传[j].中国国家地理,2002,(12).

科普知识对孩子的好处篇3

青少年成长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都离不开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初等教育主要是指幼儿和小学的基础教育,是培养智力发展的最重要阶段。观察力是智力的基本因素之一,它与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共同构成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敏锐的观察力,是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对于孩子今后的智力发展十分重要。[1]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学校的课堂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智力为主,创造力是一个孩子智力和能力的体现,是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它取决于后天的培养。[2]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创造力往往体现为独立思考,它也是促成思维成熟的关键所在。[3]音乐、绘画等技能只能给孩子们基础的竞争力,但若拥有创造力,则拥有属于自己的未来人生。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善于创造的人,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脑筋。给孩子一片‘破坏’的天空,孩子‘破坏’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而得到的却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思考、创造和智慧。”如果没有爱迪生的发明,我们或许还活在黑暗之中,如果没有莱特兄弟的创造,人类就无法飞向梦想的高空。创造力不仅在科学领域有重要的作用,它对我们生活各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世界上美好的事物都离不开创造力,创造力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培养青少年创造力是国家发展的希望。

2 馆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在诸多领域的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先进行列,我国公民素质建设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4]青少年肩负着国家未来的建设与发展,使他们从小树立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尤其重要。除了学校的课堂教育,科技馆这个社会大课堂为青少年校外教育做了关键的补充。

茅以升曾说过:“科技馆与传统学校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教育思想上一改学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的状态,而是把观众置于主动学习探索的地位上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创造性;在思维方式上,不同于传统学校教育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以现象本身做启示,让观众从特殊的现象中自觉探索总结出一般规律来。”[5]我认为,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科技馆科普教育寓教于乐,能最大程度发挥广大学生的主动性。科技馆还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通过各种实物、标本、体验设施、多媒体设施等来传播科技知识,还有专业的指导老师,强调个体参与和互动体验,在科学普及与传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3 如何策划馆校活动,培养青少年创造力

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馆校结合能加强校外科普场馆科学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科技馆作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科普教育阵地的作用,丰富学生的校外文化生活,加快学校创新教育。同时让科普知识走进校园,为广大青少年科普活动提供社会大课堂,对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尤其重要。而通过“科技馆进校园”及“学生进科技馆”这两大主题来策划活动,则是馆校教育相结合最重要的体现。那么,如何策划馆校活动实现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目的呢?

3.1 “科技馆进校园”活动。是指与学校的活动周、课外实践活动及科技艺术节等相结合,把科普展板、机器人及益智玩具等送进校园,同时还提供科普图册阅读、科普知识咨询与培训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主要是通过以下渠道来实现:一是设计有吸引力的科普图片及小礼物。当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他吸引而来,这是由吸引定律决定的。朗达?拜恩在《秘密》一书中讲到:人类所有的思维活动,都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频率(脑电波),而这种频率就好比杜鹃用于求爱的信号、蝙蝠用来探路的超声波。它会吸引同样的频率,引发共振,从而将我们思维活动中所涉及到的任何事物吸引到我们的面前。展板设计主题可以结合世界气象日、知识产权日等国际主题日,外观设计上可以加入卡通人物、历史故事人物等,通过把各种类的科普知识用青少年感兴趣的“灵魂人物”聚集起来,吸引他们的目光。观看过程当中可以发放一些科普小礼品,例如记事本、笔筒、小扇子、鼠标垫等细小物品,通过这些带有科普知识的小礼物,一方面可以学习科普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从科普图片的设计、科普小礼物的制作当中发现吸引规律的作用。因为吸引力在某种程度而言就相当于创造力,当你相信吸引力,你认为有吸引力的东西就会转化为创造力。二是学校艺术节增加科普剧表演。科普剧又称科普互动剧,是一种集知识性、艺术性、娱乐性、社会性于一体的、新颖独特的科普活动或科普表现形式。它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将科学融于剧本创作之中,通过舞台演员的表演,以舞台短剧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使观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获取对科学知识的体验。科普剧突破传统的科学教育模式,体现出了主动性学习和趣味性两大特点,是一种创新的科普形式。创新是指应用前所未有的事务获取效益的动力,也就是说,在已知信息的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产生有效益的成果的活动就是创新,创新最大的特点就是“新”,科普剧从台下到台上,经历了剧本创作、编排、表演等环节,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的体现。寓教于乐不但可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思维,还有利于创造力的提升。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只有创新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创新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创造力。

3.2 “学生进科技馆”活动。顾名思义,就是要让学生走进科技馆来参观学习,感受科技的魅力,提高科学素质。一是“科技馆一日游”活动。学校每年拟定计划并发函给科技馆,分批次组织学生统一到科技馆参观,在双休日、寒暑假、重大节日等鼓励学生到科技馆当“小小讲解员”,为游客解说展品展项的科学原理等。这能为孩子们创造集体活动的环境,当进入集体环境后,有些存在的问题会在同伴及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得到改善,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集体活动还能锻炼交际能力、沟通能力,提高语言、动作、思维的发展水平。人是社会的一员,任何事情也离不开社会,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交际能力、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也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提高创造的能力。二是举办征文与绘画比赛。以“我心目中的科技馆”为主题,通过观察、想象及创新来发挥创造。征文比赛可以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绘画比赛可以促进青少年美学素养的形成,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发明家爱迪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并通过思维把想象变成创造发明。科技馆的展品有240余件,每一件都蕴含了不同的科学原理,基于每个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不同,有的喜欢这个展品,有的中意那个展项,写作、绘画的角度自然不同,而观察力、想象力的迥异导致对同一件展品的描绘也不尽相同。青少年的想象力无限大,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固定的“答案”,创造出来的作品也无限宽广、自由多样。三是举办以机器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机器人竞技挑战赛、拼装赛等。机器人主题活动深受学生喜爱,通过教育与兴趣相结合,鼓励更多的青少年机器人爱好者在机械、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等高新科技领域进行学习、探索、研究,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动手能力,更多的还是培养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当学生具备了逻辑思维与动手能力后就能更好地进行设计与发明。四是定期举办亲子互动活动。父母创造出来的快乐环境是孩子快乐的源泉,想让孩子不断地充实快乐资源,就要密切亲子关系,营造快乐的情感空间。科技馆会定期举办一些亲子互动活动,比如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及亲子沟通密码讲座、冬夏令营活动等。讲座会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结合青少年的成长规律,提供一些心理咨询及教育服务等方面的指导。冬夏令营活动还会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参加,通过“让孩子学会吃苦”来锻炼他们的独立性与心理承受能力。让家长清楚:在该吃苦的时候不吃苦,到了不该吃苦的时候必然要吃苦。小孩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平时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也是事事顺从,其实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玩得高兴的时候或日常生活中,在孩子不知情的时候,让孩子吃苦,锻炼他们的独立性及心理承受力。在艰苦的环境里,战胜的不是环境而是自己。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学校因为高考失败有人跳楼、某某因失恋自杀等新闻,这不能不说我们的教育是有缺失的,对于加强青少年心理辅导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文化课教给孩子的更多的是智力的提升,而创造力的培养与许多因素有关,智力只占一部分。我们不能说,谁上了重点大学以后就一定会有大作为,生活当中不乏这样一些人:小时候读书成绩不怎么优秀但后来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也不少。往往这些人都具备有良好的交际与沟通能力、较强的逻辑思维及心理素质,还有一定的创新与吃苦精神。而这些都是创造力不可或缺的因素。

科普知识对孩子的好处篇4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儿童知识读物的出版态势令人欣喜:海外引进或本土原创的儿童知识读物如百花争艳,其中不少读物面市当年便有可观的发行量,有的还连连再版成为长销品种。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不正视成人化倾向依然是干扰儿童知识读物编辑出版的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某些儿童知识读物的知识含量不可谓不高,装帧设计不可谓不精,印制包装用“豪华”二字形容绝不过分。平心而论,这些儿童读物绝大多数都凝结着编辑的几多辛劳,承载着编辑的美好希冀,绝非草率之作;只可叹这些读物投放图书市场后往往如泥牛入海,没能引起预期的反响。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儿童读物成人化。

一、儿童视角下知识读物“三性”的内涵

真正的儿童知识读物与成人知识读物应该大有区别,它们具有成人知识读物所没有的独特的元素——儿童视角,即凭借儿童眼光观察、判断事物,带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凡是知识读物都具有知识性、可读性和真实性,三者缺一不可。儿童视角赋予这“三性”以新的内涵:第一,儿童知识读物的知识性应体现在知识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上,是儿童渴望了解的、能够激发儿童想象、引领儿童探究的知识。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孩子编辑知识读物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教给孩子探究新知的方法。如果以为内容和形式越尖端、越前卫越好,超越孩子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将深奥的知识硬塞给孩子,孩子看了只能是如读天书,不知所云。这样的儿童知识读物,自然从面世的那天起,便注定了终将被化成纸浆。第二,儿童知识读物的可读性应该表现在比成人知识读物更让人读得懂,而且要求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其想象丰富多彩,其述说趣味无穷,符合孩子的思维特征和审美情趣。这样,孩子才喜欢读,读得出味儿来。童年时代,孩子的形象思维特别活跃,形象记忆的能力也比较强,具体、形象、生动的材料容易让他们理解,也容易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品尝知识佳肴美味的过程中感受求知的愉悦。第三,对于儿童知识读物而言,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局限,孩子不可能像成人那样深刻地分析事物、准确地辨析真伪。给孩子读的科学寓言、科学童话和科幻小说,更应深深地根植于“真实”的土壤,与真真切切的人类生活体验和科学技术规律有着本质的一致性。

二、蹲下来,发现孩子的最终需求

儿童与成人由于观察的角度有异,其所见所思也截然不同。有一位年轻的父亲每次带女儿逛商场,女儿都不愿意进去,或逛上一圈就嚷着要出去。一次,他无意间蹲下身子,看见女儿眼中的世界竟是一片“人腿森林”。他终于明白女儿为什么对五光十色的商场没有兴趣。生活中的这件寻常小事,对我们策划选题、审读书稿、装帧设计等编辑出版儿童知识读物的各个环节都颇有启迪,那就是:像这位父亲一样,放低身子,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来观察。

蹲下来,与孩子的观察视角相同,便能看到孩子眼中绚丽多彩的世界,发现成人不曾看到或熟视无睹而不能发现的美,也才能明白孩子究竟需求什么样的知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如诗笔触舒卷自如地追忆童年生活,给一代代小读者带来无尽美感。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什么是儿童视角。在成人的眼里,百草园不过是江南庭院里一方杂草丛生的荒园,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烙上封建礼教印记的三味书屋也严肃有余,少有乐趣可言。然而,在少年鲁迅的眼里,桑葚紫红、黄蜂肥胖、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甚至美女蛇、飞蜈蚣也不那么叫人生畏,百草园多么神奇而富有生气!三味书屋除了拜孔子、拜先生、读四书五经外,还弥漫着溜出去折腊梅、寻蝉蜕、喂蚂蚁、描绣像、“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的诸多童趣。面对同样的事物,视角不同,孩子所见所感与成人所见所感差异何其之大?

儿童视角,是儿童知识读物不可或缺的元素。经验丰富的儿童知识读物编辑,总是善于从孩子的视角观察生活、研究问题、策划选题,深入思考孩子对哪些知识感兴趣、如何将这些知识告知孩子。比如,同样是到动物园参观,因视角有别于成人,孩子的所见所思就很特别:长颈鹿真的站着睡觉吗?为什么马的脸长而虎的脸圆?犀牛的角为什么长在鼻子上?袋鼠妈妈有育儿袋,为什么我的妈妈没有育儿袋?诸如此类的问题,想来不会出自成人之口。可是,日本著名科普读物作家熊谷聪和动物行为学专家加藤却明白孩子心中藏着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因为他们在编著后来让世界上不同肤色的儿童看得忘情、读得入迷的科普经典《小小科学家》时,是蹲下来观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视角与孩子完全一样。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眼中的万事万物具有无穷无尽的魅力。策划儿童知识读物选题时,或许有的编辑会说:“如今儿童知识读物浩若烟海,涉及的知识灿若繁星,可讲的、该讲的知识都讲得差不多了,要挖掘新的题材实在艰难!”其实,如果真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是孩子渴望知晓而成人却不曾发现的。

三、蹲下来,发现我们应该如何讲述

蹲下来,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才能听见孩子的心声,洞悉孩子的情趣,感知孩子的好恶,明白怎样介绍知识会让他们喜欢读、喜欢看,并为之生情、为之动容。与生俱来、天真烂漫的童趣和生活中习得的情感、兴趣、志趣,构成了孩子丰富的情趣内涵。不少优秀的儿童知识读物正因为把握住了孩子的情趣,采用文学、艺术的手法探究知识、描述知识、传递知识,才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让孩子爱不释手。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的科学小品语言生动、形象、清新、活泼,具有浓烈的文学味。他的科学小品《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讲述蚊子的危害,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巧妙地借用凤阳花鼓调“唱”出来的,在述说蚊子可恶的同时再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有些知识,如果按照成人的视角去向孩子介绍,孩子很可能不感兴趣,但是如果从孩子的视角进行描述,便能贴近他们熟悉的事物,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比如关于白细胞的知识,如果从成人的视角讲述,孩子肯定觉得索然无味。高士其的另一科学小品《我们的抗敌英雄》之所以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正因为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白细胞写成冲锋陷阵的勇士,“遇到敌人来侵,总是挺身站在最前线”。随着战斗场面的展开,本来比较枯燥的知识也变得生动有趣了。

孩子对美的欣赏朴素而直观,日月星辰、风雪雷电、江河湖海、花鸟鱼虫,大自然的万物在他们心中往往具有人一样的生命、人一样的情感,令他们倍感亲切。因此,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绘、曲折的情节、优美的意境能对孩子产生强烈的冲击力,点燃他们的阅读热情。已出版百部著作、获奖百余次的“科普老顽童”刘兴诗给孩子们讲故事,娓娓道来如行云流水,一章一节皆妙趣横生。《孩子身边的自然百科故事》中香喷喷的春姑娘、火辣辣的夏妹妹、穿着红枫叶衣服的秋仙子、洒着漫天雪花的冬爷爷,各有各的动人故事。随着意趣萌生的故事情节的推移,自然科学知识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讲给孩子的中国历史》一书则将伟大祖国描绘得有血有肉、鲜活而真切,立体地再现了一幅色彩斑斓、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且不说书中故事的具体内容,仅看看诸如“一万年前的弓箭手”、“爱美的山顶洞姑娘”、“四千年的三次‘世界大战’”、“半真半假的上古‘三皇’”等题目,就足以让人明白为什么小读者会顿生先睹为快的冲动。采用文学笔法描述科普知识,使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熔于一炉,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张力。一位少儿科普老编辑这样说:“文学之树,科学之果,文学和科学天衣无缝的完美结合生成了少儿科普。”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便是将科学研究成果写成文学著作的传世精品,被人们赞美为“世界昆虫史诗”。周作人说它是“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将昆虫世界化做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书中描写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正因为如此,一个多世纪以来,这部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的科普巨著不仅成为全世界一代代孩子的最爱,而且在人类深入研讨生态学的今天再次引起全球读者的关注。网络上活跃着一个由一群年轻的科学传播人组成的“科学松鼠会”,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科普作品。这些年轻人说:“科学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就像味道鲜美却又不方便吃的坚果,而我们就是要像松鼠一样,把科学坚果外层的硬壳剥掉,把味美的果肉献给大众。”儿童知识读物编辑正是这剥硬壳的松鼠,只不过还必须蹲下来,将角转换为儿童视角,才能找到最好的为孩子剥硬壳的方法,引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蹲下来吧!蹲下来,别有一道世界上最亮丽最让人难以忘怀的风景线。

科普知识对孩子的好处篇5

关键词:引导 资源共享 思想碰撞 习惯

阅读是一条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孩子的阅读能力也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从小处来说,阅读影响孩子各个方面学习能力的发展,从大处讲,阅读关系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民族的发展。良好的阅读能够进化人的心灵、培养良好的修养性情、开阔人的眼界。然而,现在的孩子处于一个多元化、信息开放的时代,很多孩子被一些现代化的元素迷住了眼,不是沉湎于上网聊天中,就是置身于电子游戏里,很难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父母买来的课外书在孩子眼里成了负担,弃之一旁,这引起了众多老师和家长的担心: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快乐地阅读呢?

一、课堂上,有意识的引导阅读

初中阶段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读、自由地读,边读边感知语言的趣味和意义,在读中咬准字、词、音,在读中感知字形,在读中理解部分词义,在读中了解主要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当众朗读,教师可借此了解学生初步读课文的感知情况,如果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能把读的词语、句子感情地表达出来,说明学生理解不透,这时就需要教师趣味性的引导、点拨和释议,给学生营造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由试读想读大胆读的心理适应过程,从而达到使学生对语言整体感知的目的。

在课上欣赏一些名家名作时更是培养孩子阅读的大好时机。讲中国画家齐白石时,我开始给学生讲述齐白石学画的过程,讲述齐白石的自传。引导孩子去看有名画家的人物传记。讲到中国的古建筑,我会推荐学生去看地理、社会方面的书籍。讲到奇思妙想、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在课堂上会让孩子拿来家中的科普书,如《小诺贝尔》《科学奥秘》等图书。孩子们就这样在我的引导下,渐渐地爱上了书籍,爱上了阅读。因为阅读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带他们进入一个快乐的世界。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节非常快乐的课堂,这节课是《动物漫画》,课前我布置了让学生搜集相关书籍,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从家中带来了好多书籍。这次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不断,欢乐洋溢了整个教室。下课后孩子的兴趣意犹未尽。以至漫画书成了孩子们一段时间的课间的最爱。由此看来阅读确实是需要诱惑的。

二、课下,教会学生们资源共享,进行激烈的思想碰撞,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发动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同学之间分享阅读。记得有一次,是学校组织的为地震灾区孩子捐书的活动。看着孩子们将一本本心爱的图书捐赠出来,我为孩子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动。翻阅着孩子们的图书,新颖的故事、广博的知识、心灵的启迪,使我产生了与孩子们一起交流读书感受的冲动。其中看到一套法布尔的《昆虫记》,当时我也正对这本书的内容感兴趣。所以就和看过这本书的孩子进行了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孩子对法布尔的《昆虫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也从孩子的介绍中获得启示。对没有看过这本名著的孩子,激发了他们阅读此书的兴趣。就这样我们在这种自由的空间中谈论着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这种共享是那么的自然与快乐。

三、课外,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保持阅读兴趣

父母要主动和孩子一起阅读,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没有时间,也可以每周进行一次。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仅能营造读书的气氛,让孩子愿意跟随父母阅读,而且如果父母能够提前看看孩子要看的书,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可以提高孩子阅读的目的性。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父母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发表意见和观点,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解力,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阅读兴趣是孩子积极阅读的意识倾向。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比如,给孩子介绍书籍时先描述其中吸引人之处,或者和孩子一起收藏书籍等。喜不喜欢阅读,善不善于阅读,与孩子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关系。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应该从孩子最喜欢的书籍入手。比如,有些孩子比较喜欢科普读物,父母就可以先让孩子阅读科普书籍,让孩子从中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并能发现自己知识的欠缺,父母就可以引导孩子从教科书中去汲取知识,以补充知识上的欠缺。父母可为孩子介绍一些好书,从孩子的心理特点来说,他们喜欢不同题材的图书。作为家长,要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积极帮助孩子选择优秀的图书。另外,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良好的习惯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这些习惯包括:1、爱惜图书。保持图书整洁,不撕书,不折页。鼓励孩子保存看过的图书。2、鼓励孩子对读物分类,和孩子讨论哪些是适合他们看的,哪些是他们特别感兴趣的。3、合理安排时间。父母每周可为孩子安排一次或数次专门用于阅读的时间。4、定期买书或借书。经常领孩子到图书馆,教给孩子买书技能后,则要孩子养成一个定期买书或借书的好习惯。5、鼓励孩子记笔记,随便写什么都可以,写个简单书名也好,可以培养孩子从阅读中获取一些东西的习惯。6、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利用读物知识,父母可以经常鼓励孩子去创造,比如根据读物上一幅简单的图画,让孩子和生活中的建筑去比较;孩子读了地理读物后,旅游时,可以让孩子设计旅行路线等。这不仅能增加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科普知识对孩子的好处篇6

一、课前活动的方法指导

“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在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使他们能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活动,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对于课前活动的指导一般可按不同的课型进行。

1、指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课前搜集资料是要求学生通过翻阅大量的书籍、报刊,或是上网浏览、询问父母等方式去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从中孩子们可以了解科技的发展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人体保健、环境与保护、新能源的开发、动植物的繁殖、食物的搭配等多方面的知识,从而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搜集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可能得到不同的资料,把这些资料补充进课堂,不仅可以拓展教材,便于对教材知识的深刻理解,还可充分利用学生手头的资源,省时高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教学《跳动起来会怎样》一课,为丰富对消化系统的认识,有的孩子请医生家长帮忙,搜集到了食物消化的录像资料,帮助我们解决了极大的困难,从而实现了从课本到生活的延伸。

2、指导学生课前准备材料

实验材料是帮助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实验材料准备得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到科学探究活动能否顺利进行。教师除了认真准备实验材料外,还可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和家长资源,让学生参与到课前的材料准备中来。这样一方面可让学生体验提前到来的探究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及选择材料的能力。如《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进行沉浮实验时要用到木头、金属、塑料等材料来研究沉浮的情况,为了实验的科学性,每一类材料至少要准备2个以上。由于材料品种多,数量多,若在上课前一天准备有点仓促,为此,可让每个班的孩子提前在班内准备一个大箱子用来收集饮料瓶、易拉罐、吸管等废弃物,这个百宝箱在课前准备材料的过程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指导学生课前参与体验

观察是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通过感觉器官直接地或借助某些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描述客观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因课堂内受时间、器材的限制,若要进行全方位、多品种的观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教师可在课前提前布置学生制定好研究计划,再根据计划去寻找观察对象并进行独立观察或小组观察,课内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这样,学生可以收获更丰富的知识。如教学六上《斜面的作用》一课,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去体验登山活动,孩子们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界会产生无比的激情和盎然的兴趣。课中再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大家都认为走坡度大的斜坡明显比走平缓的斜坡吃力,从而自然地引出了山坡路面可看作是斜面,斜面越平缓越省力的原理。这样,孩子们亲历了登山的过程,促使本课的难点化难为易,同时也遵循了从实践到认识的认知规律,教学效果由此得到了提升。

二、开展课前活动出现的效果

1、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小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少,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更少,为了搞好课前活动,孩子们会深入社会,亲近大自然,做大量的调查,对孩子们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好时机。借此,很多孩子会走进自来水厂了解污水的处理,走进超市了解食品包装上的信息,走进田野、高山去了解植被及土壤等,使枯燥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的身心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深入社会后,孩子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从整体上提高了科学素养。

2、激发了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

科学兴趣是指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在课前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通过各种渠道去查阅信息,特别是在上网浏览中他们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新奇的事,如科普信息、科普故事等科学资源无处不有、无时不有,进一步培养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在观察研究、体验活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习、娱乐两不误的效果,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3、提高了课堂效率

科普知识对孩子的好处篇7

职高生 思想状况 疏导对策

所谓学校教育,就是通过学校老师教授学生文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职业高中也不例外。职高生与普高生相比,他们的思想状况较为复杂,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普遍较差,在校学习的时间相对较短,就业和步入社会的年龄相对较早。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年代,由于从职业高中走出的学生学位较低,就业之路和发展之路也会受到一定限制,面临的就业压力和从业压力也会较大。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支撑,他们很难适应工作和纷繁复杂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学校面临的教育责任和教育任务更重。

我担任职业高中班主任的时间并不长,在与本班同学密切接触中,感受并领略到了他们的一些思想问题以及心理问题,并结合某些思想问题或心理问题的特点进行疏导,使一些难点或热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一、职高生思想状况和相对共性的心理特征

1.学习“吃力”带来的困扰

与普通高中的学生一样,职高生同样有理想、有追求,不同的是,他们在中学甚至是小学学过的基础知识理解的不够深刻,记得不够扎实。高中的学科与中小学的基础课环环相扣,环节上的错位会使某些同学感到学习“吃力”。虽然有升大学的愿望,又担心考不上大学,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从而陷入忧郁与困惑之中。

2.自尊受到冲击带来的困惑

步入职业高中后,他们虽然离开了曾经在与小学和中学时期朝夕相处的那些同学。但是,无论是在他们的记忆中,还是平时的上学路上,他们会常常想起或者看到儿时的同学和伙伴。无论是重点高中生还是普通高中生,比起职业高中的同学来,他们普遍会有一种高傲感,有的同学甚至蔑视职高生。此外,还有来自社会和其他方面的“贬低”或者“风言风语”,难免有伤孩子的自尊。

3.好高骛远的困扰

在职高生中,有些学生缺乏进取精神,却不切实际的想入非非,如“钱多、自在、清闲”,梦想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便可“挣大钱,住洋楼、坐名车”。一旦意识到自己的奢望和幻想有可能破灭,便会一撅不振,甚至是辍学堕落。

4.形形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困扰和困惑

在职高生中,由于家长和家庭原因给孩子带来的困扰和困惑是比较多的。有的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给孩子带来较重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有的父母离异,使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关爱;有的父母在外打工,孩子失去了成长阶级必须应有的约束;有的家庭经济困难,使孩子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家庭负担;有的家长触犯刑律,损伤了孩子的心灵和自尊;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使孩子养成了骄横跋扈、好逸恶劳的习惯,独立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较差;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导致孩子对物质的占有欲强,缺乏良好的追求和虚心好学的精神……

此外,由于职高生年龄普遍较小,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青春期思想单纯,表现幼稚、自以为“是”、不听劝阻的通“病”依然残存。职高生厌学,早恋的现象也较为普遍;有的学生甚至心理出现扭曲、畸形、蜕变。

对这一年龄段和这样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常常使一些家长和老师表现的很无奈。如果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后果可怕。凡此种种,都需要老师和家长思考可行的办法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疏导和教育。

二、疏导方法

1.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疏导

青少年愿意交朋友,一旦他们认为某个人是“朋友”,是可以信懒的人,便无话不谈;对于那些经常向他指手画脚、不断指责说教的人,他们则充满了抵触情绪,有些当父母的与孩子关系“紧张”,往往是不讲究教育方法造成的。

青少年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欲,喜欢出风头,具有个性张扬的特点。他们喜欢接受老师和来自于外界对自己的表扬,听不得别人的不同意见和批评,遇到事情不能够体现较好的利他主义。这些特征虽然谈不上是孩子们的优点,但却是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进行疏导教育需要考虑和针对的重点。

2.通过情感交流的方式进行引导

老师与学生交心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友好和谐的师生局面,以此开导依然是孩子的学生接受教育,自觉学习,成为社会的良才与精英。根据孩子有寻求理解和关爱的意向,在他们遇到困难、遇到挫折时,班主任老师以及其他长者要理解、帮助、安慰他们。当他们做错事或者学习成绩下降时,尽量不要过于批评指责他们,而是要引导他们从错误当中吸取教训,帮助他们排除影响和干扰学习的诱因,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克服缺点,改正错误,自觉学习。

3.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偏差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和家长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誉观和审美观。帮助学生解决在心理发展和环境适应中产生的困难和问题。对于某些厌学的学生,可以采用系统脱敏法引导学生逐渐改变失衡和不健康的心态。由厌恶学习到自主学习。对于自卑心理较重的学生,可以从启发认识和行为训练入手,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方式。

三、结语

科普知识对孩子的好处篇8

我们跟班上的孩子们已接处了两年的时间。通过平时的观察,我们对孩子们在身体、认知、社会性三方面有了相当的了解,以下是三大领域的详细分析:

身体发展方面:

在不断地提醒下,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大肌肉动作:孩子能较协调地走,跑、跳,属于正常水平的约99%,学会了有组织有纪律,学做文明孩子的良好思维。

2.小肌肉动作:多数孩子小肌肉发展不够灵活,表现为画画时有的孩子握笔的姿势不正确等。

3.生活能力:一部分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普遍一般,自制能力和整理 床上用品较为困难。

4.自我保健:游戏中,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季节变化,还不太懂得自行增减衣物。

认知发展:

1.智力能力:学习了按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分类。学习了运用视觉、触觉感知物体的大小、多少等,学会区分早晨、晚上,学会听琴唱歌、听音乐节奏拍手。

2.语言能力:学会了用举手请教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听懂语意,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但有些孩子发音不清,表达不完全或站立起来了不敢大声讲话。

3.自然概念:对身边的自然物感兴趣,在很多情况下会有顺序的观察他们的主要特征。

4.数学概念:学会比较长短、多少、高矮;按图形配对分类等简单的科学知识的接触。

社会性发展:

1.品德行为:使用礼貌用语、节约使用能源、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懂得收放玩具、爱护玩具和公物,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回家。

2.交往能力:多数孩子比较,不认生。但有个别孩子比较内向,爱独处,很少与小朋友一起玩。

3.情绪情感: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并保持愉快的情绪,喜欢和小朋友等。

4.个性特征:与逐渐形成遵守活动规则的意识;部分孩子依赖性较强,自制力较差,不能在短时间内专心做简单的事情。

二.本学期工作的主要目标及任务:

1、保育方面:

随时对幼儿进行思想和卫生常识,对个别孩子进行重点指导,有认真按顺序洗手的好习惯,洗手时不玩水,会擦肥皂,会用自己的毛巾擦手;能正确使用餐具,有文明的进餐行为,细嚼慢咽,不挑食,精神集中地吃饭;保持桌、地面和的整洁,餐后会擦嘴和用水漱口;能安静入睡室,衣裤放在固定的地方,安静就寝,睡姿正确。

2、教学方面:

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确立相应的目标和要求;在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引导他们学习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鼓励他们动手操作,学会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

三.各方面的具体内容要求:

1、常规工作:

(1)班级卫生保健管理:

抓好班级日常性卫生保健工作,使孩子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在每日的起居中,得到细微的养护照顾,受到科学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2)幼儿安全教育:

结合孩子年龄特点,进行适当的安全、科学化,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在抓好孩子生活常规的同时重点抓孩子的学习常规。

2、教育活动:

合理利用分区、分组、集体活动及游戏等形式,确保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3、家长工作

(1)利用早晚接送孩子的短暂时间与家长接触,了解和介绍孩子情况,相互沟通提出建议等。

(2)运用家园联系,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个别交换意见,互通情况信息。

(3)以《家园桥》栏目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和班上的活动安排,结合各月重点并针对家教中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宣传家教科学知识、指导方法,介绍家教经验等。

(4)家访(或电话访),完成新生普访工作,取得家长配合,同家长建立信任关系。

(5)通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有关制度;本学期园内的大型活动项目;对孩子在上学期的生活、学习情况作详细总结;分析班级存在的不足,希望得到的谅解与支持。同时,还鼓励家长大胆提合理化建议,以便本班保教工作的改进。

(6)开张家长半日开放观摩活动,使家长以直观方式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直接看到幼儿在园表现,增强教师与家长的相互理解,增进情感联系,也为扩大幼儿的社会接触提供了良好机会和条件。

四.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 安定幼儿情绪,进行入园教育和常规训练。

2、 拟定班务计划、教学计划。

3、 庆祝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主题的活动。

4、 结合阶段目标和教育内容创设主题墙。

十月份

1、 庆“国庆”召开班级联欢会。

2、 省级示范幼儿园开放观摩活动。

3、 教研活动。

4、 课题研究交流。

5、 检查保育一日工作情况。

6、 投服蛔虫药。

7、 幼儿视力检查。

8、 亲子活动。

9、 幼儿床上用品翻晒。

十一月份

1、组织家长半日开放观摩课活动。

2、做好幼儿秋季的预防疾病工作。

3、幼儿膳食营养分析。

十二月份

1、各班举行迎新年系列活动。

2、迎接目标管理考核。

3、办校园报。

元月份

1、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上一篇:手工做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下一篇: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