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细则范文

时间:2024-03-14 10:18:41

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细则篇1

[关键字] 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施工管理

Abstract: since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how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s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by people, not only to ensure the project completed, at the same time also is the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of th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way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keywor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对于项目的开发与建设至关重要,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不仅仅是提升企业社会形象也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保障,决定着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工程管理贯穿在建筑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和阶段,尤其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何运用管理制度和智能对施工各项技术活动的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调度,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保障施工质量是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和责任[1]。施工的质量关系整个项目的安全,因此,每个建筑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规定以及企业合同,在保障良好施工秩序的前提下完成建筑项目。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原则

1.1 预防原则

建筑项目的工程管理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对每位业主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对保障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影响。因此,在建筑行业的项目管理中,应从过去消极防守的事后检验变为积极预防的事先管理。必须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事先采取各种措施,消灭不合质量要求的因素,以保证建筑产品质量。如果各质量因素预先得到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就有了可靠的前提条件。

1.2质量原则

各项建筑工程的建设都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味。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的质量安全是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共同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中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第一”的思想。

1.3服务原则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对质量的控制,就是要把为用户服务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出发点,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在具体的落实中,应明确知晓自己的服务对象,这里的服务对象并不是针对泛泛的业主单位,而是每个管理人员的下道工序,即各个部门、工种、人员在项目开展和施工过程中都有个工作顺序[2],在自己的这道工序进行操作时,管理和工作人员一定要保证质量,凡是达不到工程质量要求的坚决不能交给下一道工序,要对下道工序的用户负责。

1.4用数据说话原则

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必须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必须依靠能够确切反映客观事实的数字和资料,否则控制管理就谈不上科学。因此,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工程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整理,这就需要积累大量客观数据并从中找出问题和规律性,在数据中寻找对工程质量影响的主次原因,对这些影响因素逐一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从而使工程质量得到更高的保障。

二、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途径

2.1 强化监管体系建设

工程质量的优劣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一般来说,任何一个工程建设项目都应当同时接受企业自身监督,业主(监理)监督。在质量监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企业是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划清企业与项目部各自的边界责任;二是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这样项目部才可以真正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的承担法人责任;三是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因为项目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建的,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

2.2协同改进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流程程序

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部门需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规范,掌握项目的进展动态。定期组织人员研究现场的质量分析工作,对各个建筑施工的现场进行全面、负责的统筹管理。此外[3],为了使得项目得到长期有计划的管理控制,工程管理部门需要科学制定建筑工程的中长期整体规划和质量实施计划。最后在现场质量的协同改进过程中,工程管理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奖罚办法,保障工程安全,保证质量技术指标过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重点的考察。

第一,对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施工工艺以及各工种的工序转移都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提出安全技术操作要求;第二对于爆破、吊装、暂设电气、深基础、大中机械安装和拆除等特殊工程要编制单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编制相应的脚手架搭设方案、绘制平面图、编写搭设说明,提出安全技术措施;第三,施工组织设计要在消灭危险作业、改善劳动条件、减轻笨重劳动、消除噪声、治理尘毒和提高文明施工水平方面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第四,对诸如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存放位置,要在组织设计中明确,并提出使用要求。

2.3科学合理对建筑管理进行细化

庞大的工程管理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细化,这有利于对质量控制的落实和对责任的划分。在具体细致的管理细化工作拓展之前,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质量施工教育和基本技巧讲解,开展推广一系列安全质量防护理念和措施。例如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实地检测安全帽、安全带“双百”活动;开展施工脚手架搭设标准化、预防高处坠落等等系统有效的专项教育。此外、在管理细化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开展小责任区安全整洁评比的活动力度,努力做好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标准化检查活动,对各责任小区进行评比竞争,有利于保证项目的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最后,管理细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与质量相关的工序进行归纳[4],需要切实兼顾加强对钢材、水泥、混凝土等工程消耗量大、适用范围广、成本投入多的A类材料设备的重点管理,同时需要兼顾砖石、砂料、土灰等种类繁多、小项细碎的B类材料设备的具体分类、针对归纳,做到管理细目详细清晰,从而为建筑施工现场的随时调拨创设积极牢靠的前提要件。

三、结束语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控制作为一项具备制约性、协调式、辅助化的综合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运营系统中发挥着衔接调节的关键效用。从保障建筑工程物质实体的安全稳定以及整个建筑工程运营系统的协调持久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出发,稳步夯实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方针策略、协同改进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流程程序、细化拓展建筑施工推进的环节操作[5]。从而稳步提升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机制的整体运营实力,继而快速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的综合竞争力,最终实现建筑工程产业效益的安全化、科学化地增长。

参考文献

[1] 谈建平,浅谈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途径[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

[2] 马纯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0

[3] 张志科.工程施工优化的做法和体会[J]电力建设.2004(06):24-26

[4] 张楠,孔令艳.多元化经营战略下的民营企业管理[J].经管空间,2012-04

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细则篇2

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工业化发展水平。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程的日益深入,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才可以在竞争中茁壮成长、发展壮大。本文就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实践进行探索。

2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原则,修订完善了多项管理制度,把经济成本管理全面纳入制度管理范畴,使经济成本管理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求对票据的领发、核算、填写、使用、保管都有严格规定和要求,并将票据管理工作作为每年经济成本管理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审计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从而提高领导和经济成本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廉政从政意识。

(2)坚持勤俭办公的原则,严格做到“五个控制”。控制日常办公用品经费,对购置办公用品涉及资金数额较大的实行建筑施工企业领导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对零星购置的事先提出购置计划,报经建筑施工企业一把手审批同意后实行专人负责、统一购置、统一管理。

3市场经济下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对策

3.1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成本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及激励机制

经济成本管理人员是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成本管理运行机制的执行者,也是其基础,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来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成本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第一,不断加强业务学习。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经济成本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理论和操作知识以及内部控制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增强业务理论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实现经济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工作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第二,不断完善内控体系。坚持严格按照经济成本管理程序进行内部控制,制定经济成本管理公开承诺制度和分级负责制,建立重大经济成本管理项目实施方案集体审定制度,有效地对建筑施工企业重大经济开支实施全程监督管理,提高经济成本管理的透明度。第三,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建筑施工企业一方面应该定期组织经济成本管理人员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到警示教育基地参观,观看警示教育片,以剖析反面敲响警钟;另一方面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专家以及上级单位领导进行法律知识的讲解,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提高经济成本管理人员拒腐防变能力。第四,要求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人员遵守上下班、请销假制度;建立学习制度,鼓励员工参加本专业业务、职称、学历、经济类资格学习考试,取得证书后给予适当奖励;加强行风软环境建设,实行首问负责制、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等,被通报、曝光的除了给予经济处罚、待岗外,还实行扣分制。与此同时,要对经济成本管理人员逐步完善各种激励机制。建筑施工企业应该秉承着“公正、公平”的原则来对经济成本管理人员建立完善各种激励机制,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薪酬制度进行改革,务必要让每位经济成本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与其实际工作成绩相互匹配,进一步将待遇留人的激励作用发挥出来。第二,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逐渐实行竞争淘汰机制,将原有的“工作终身制”打破,实践证明:“工作终身制”容易让人懈怠,工作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而竞争淘汰机制则有利于提高广大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激情,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第三,对原有的绩效评估方法予以改革,科学化建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同时,要严格执行绩效评估结果,让绩效评估结果与经济成本管理人员的晋升机制、薪酬待遇挂钩。

3.2从细节入手加强制度建设

第一,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要从内部抓起,要积极、主动地来将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相关信息披露质量予以提高,这样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第二,为了有效地避免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成本管理人员出现贪污舞弊的情况,务必要建立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特别是要注意对出纳的岗位进行明确,出纳人员不能兼任债务明细分类账登记、总分类账和收入分类账登记、会计档案保管、稽核等岗位。第三,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成本管理部门应该要建立健全现金盘点制度,每日都应该要及时核对现金日记账和库存现金余额,以此来确保货币资金收付的准确性,货币资金的完整、安全应该由出纳直接负责。第四,定期还要组织全体经济成本管理人员集中学习新的经济成本管理专业知识和经济成本管理制度,提高经济成本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夯实经济成本管理基础。

3.3推进经济成本管理,降成本增效益

第一,对建筑施工企业可控费用予以细化,一旦发现问题,那么要予以积极整改,务必要避免出现超定额支出、超预算、超进度的“三超”现象。与此同时,建筑施工企业还应该定额管理通信费、业务费、差旅费、办公费等一系列的费用支出。第二,要尽量减少建筑施工企业不必要的会议支出。众所周知,会议支出往往占到了建筑施工企业办公经费支出的较大部分,可以通过压缩会议规模、减少会议数量、简化会议形式、规范报账行为等方面入手来实现降成本增效益。第三,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要注意循环再利用打印纸张,节约办公室的水电,合理调节中央空调温度,倡导无纸化办公,以实际行动来实现降成本增效益的效果。

3.4严格经济成本管理程序

定期还要组织建筑施工企业的全体经济成本管理人员学习新的经济成本管理专业知识和经济成本管理制度,提高经济成本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夯实经济成本管理基础。认真抓好每个细小环节的工作,每张原始凭证都经过经办人签字、科室负责人签批、经济成本管理科长审核、主管领导审批、报销等各个环节,规范会计凭证的录入、记账、经济成本管理报表的编报、经济成本管理档案归档。另外,在建筑施工企业预算管理中,务必要以科学管理为指导、以动态管理为主导、以经济性为原则,合理设置预算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设定目标时不可脱离实际,要基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合理设定,目标设定得越具体、越详细,那么就越会取得较佳的效果,只有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才能够实现预算管理目标。

3.5成本预算和经济合同的履行

经济成本管理人员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了准确的成本预算之后,建筑施工企业就要与业主签订相关的承包合同,然后编制详细的成本计划和工程预算表,再基于当时当地的材料、人工的价格来制定实际成本计算表。与此同时,要将项目的施工日期、施工质量、项目成本等在承包合同中予以详细说明。为了便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还需要签订承包合同,以便能够让合同双方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

3.6加强建筑施工企业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部门务必要加大重视预算管理细节,在预算方案中要提前合理评估所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以便能够进一步加强控制风险、管理风险的能力。在预算过程中,往往会同时面临多种预算方案,那么务必要结合各种先进的预算工具来制定合适的预算方案。此外,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部门还应该要提前控制、提前管理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且在预算方案中予以体现,以便能够让各种风险尽量降低。

4结论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完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运行机制是建筑施工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筑施工企业务必要基于其自身特点,将经济成本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效用真正发挥出来,使建筑施工企业能够实现有序、健康、快速、稳定地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竞争能力的目的。

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细则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引言

建筑施工企业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主体企业,具有历史较长、规模大、项目分散、以项目核算为利润中心与成本中心的特征。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粗放式、分散化管理模式,为在建筑施工行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施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在管理中贯穿精细化理念,落实到项目管理之中。建筑施工企业要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理顺工作流程、充分发挥企业内外部的系统协作效果,提升员工的素质,加强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成本控制与费用节约提供有利依据,从整体上提升项目效益。如京港澳高速公路(原称京珠高速公路)安新改扩建项目、陕西神府高速、深圳田厦国际中心工程项目就是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的典型案例。

二、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是建筑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创建现代企业的需要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理念在我国被众多的行业、众多的企业追求与实践。毫无疑问,走“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道路将是众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施工企业要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应从目标管理、制度建设、成本管理、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管理、考核体系、企业文化等方面入手,使精细化管理深入到企业的每个方面,并产生实效。它和项目管理一样,是事先的、能动性的、自发的,具有实时监督性,而且可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

2.是建筑企业支持社会发展,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

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产品是事关国民经济、生产生活、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如城市基础设施、工业与民用建筑等。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精品工程”、“百年大计”,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发展与人民生产生活的需求,促进社会进步与建设和谐社会。各级住房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对施工企业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2009年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现场会上提出,

“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实现三年大变样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方法,要以精细化管理努力创建精品工程”。

3.是建筑企业拓展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建筑企业经历了一个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社会、生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说到底就是对细节的关注。这也充分说明了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于具体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对于拓展市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性。

三、建筑施工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1.对项目工序与关键环节进行精细化分析,确定各项目的管理关键点

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首先应确定关键工序、关键线路,其次再考虑各关键点的主要问题,只要抓住了各环节的“主要矛盾”,对于各环节关键点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就抓住了精细化管理的“牛鼻子”,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水到渠成了。一般情况下,这些关键工序、关键线路如下:

(1)确定关键工序时,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预先设计替代工序,避免窝工浪费。

(2)负责各关键工序与关键环节的施工队,重点分析这些施工队对应这些环节的优势、弱点,事前做好预案。

(3)重点节点的不同时期进度、质量的完成比率。工序交接的时间节点的准点率。

(4)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排查数量,以及对进度的影响程度;

(5)施工中的监理通知单数量和质量整改数量,对进度造成的影响程度。

2.以经营成本管理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1)做好项目总造价成本控制

当前,建筑市场利润水平较低,对于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事前、事中、事后都需要精打细算。在投标阶段,要对项目进行科学、严谨的测算,确定投标总价。施工过程中,对于投标数据进行复核,依据复核、调整后的相关数据开展工作,进行相关质量、进度、成本的把握。特别对于工程量的变更要相当谨慎,这关系到对于施工队、分包方、发包方的利益关系。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设计变更,将对施工进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项目经理部根据施工设计图、料源、土石调配情况等,现场摸底、核实、超前规划,对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和增减工程量的变更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施工技术方案的变更应遵循技术先进、便于操作、施工安全、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的原则,对于工程量增减的变更应遵循先算账后变更和结合当地料源供应权衡综合考虑。及时办理变更处理卡四方会签、变更设计审报和跟踪审批。

(2)结合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期间费用的特点加以控制

①材料成本的控制。据测算,一般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用占60%~70%左右,且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选用材料是否经济合理,对降低造价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理论计算、实验试验、实地考察等方法计算、确定材料的净用量和损耗量,从而拟定企业的材料定额指标。企业制定定额时要注意包含成熟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经验,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的工艺特点、环境条件等综合考虑成本的最优化。同时注重对于边角料、库存的保管,防止流失和浪费。

②人工成本的控制。首先,企业要根据项目情况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其次,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劳动量精确合理计算项目用工人数。再次,企业在工作分解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一套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的成本考核制度。施工项目的成本考核应包括两方面的考核,即项目成本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和成本管理工作职责完成情况的考核。公司对项目经理的考核、项目经理对各个中级管理层一的考核。

③期间费用的控制。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及项目运营过程中,用于日常经营、市场推广、融资等方面发生的管理成本。日常费用的管理主要是结合企业的历史数据,编制年度预算予以执行。同时,企业可考虑根据未来会计年度工程项目总额的一定比例对期间费用做出合理预计。

3.做好项目的过程控制

(1)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的计量支付工作

合同的计量支付问题是建筑施工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是施工企业与业主、第三方等相关合同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项目能否正确运营。做好这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一是每份合同在签订前都必须经过评审与成本盈亏分析,且作为成本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使决策者及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心中有数,以便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相应对策。其次,要实行合同的会签、会审、交底制度,建立明细的工程计算合帐和计量合帐,熟悉利用《技术规范》和单价分析资料,并定期与相关方面对账。再次,严格根据合同规定与进度、质量情况,及时办理现场签证,向业主方请款以及向分包方、材料供应商等第三方支付款项,以避免出现资金积压或资金缺口,影响正常工程进度与企业信誉。

(2)做好项目成本的动态管理

管理中的控制包括确立控制标准、衡量控制绩效以及纠正偏差三个步骤。首先确立控制标准,以目标成本为成本控制的标准,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监测。其次衡量控制绩效,对施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记录,并绘制实际成本图,并以工序为基本单位,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最后纠正偏差,比较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如有偏差,则分析偏差程度以及对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影响程度,对影响较大的因素要进行重点分析。

4.重视质量与安全生产工作,做好风险防范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以质量求生存、靠信誉谋发展,以安全为保障应该成为企业一贯严守的指导思想。将质量责任制扩展到每一个相关部门、每一个相关岗位,落实为每一项工作程序的标准要求去适应质量管理的需要。同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安全责任制层层制定,责任追究制层层落实、量化细化、奖惩分明。

四、结论

建筑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以获得更高效率和更多效益。日前,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组织的城市精细化管理高分专项应用示范系统项目工作会议暨城市数字化发展论坛在扬州召开。对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我国城市发展模式,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和服务的精细化水平进行了探讨。这说明,建设事业的精细化管理正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施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不仅保证了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而且从长远来看更能促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从而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琪:浅谈工程项目成本的精细化管理【J】.河南建材,2009(3)

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细则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用户的满意是建筑施工企业永恒的市场,只有优质工程才能占领市场,在激烈的建筑市场中搏击,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注重质量管理工作。

1 施工质量管理原则

对施工而言,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在进行项目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1 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 市场经济经营的原则是“质量第一,用户至上”。房屋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使用年限较长,是“百年大计”,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工程在施工中应自始至终地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2 以预防、预控为主 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是确保施工项目质量的有效措施。

1.3 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 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必须通过严格检查,用数据说话。

1.4 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在处理质量问题过程中,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不持偏见,遵纪守法,杜绝不正之风。既要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秉公办事,又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热情帮助。

2 当前建筑企业中质量管理工作的现状

2.1 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侥幸心理 一些企业只是按照施工习惯进行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上一个工程这么做的没有问题,这个工程也一样不会有问题,以习惯代替严谨,以经验代替标准,缺少危险意识,企业的主要领导不能亲自抓,导致质量意识麻痹,以至于在质量管理中督导力度不够,实施强度不够,使工程质量存在隐患。

2.2 片面要求工程进度,轻视工程质量问题 在经济复兴的驱使下,很多企业片面的追求工程进度,把完成工程进度,实现经济利益作为企业管理的第一要点。由此,企业领导者和决策者们对质量工作的管理缺乏统一协调和管理,比如技术施工,质检等业务科室相互不能协调工作,企业内部联系不顺畅,同时总认为工程质量工作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因而忽视了对施工现场具体的质量管理工作,致使施工队伍质量意识淡薄,由于现场操作人员多劳多得,只求快,赶进度,严重轻视质量,在工程施工中,不按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操作,粗制滥造,甚至偷工减料

2.3 细节处着力不够,管理不到位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把它当成一个口号,一个标语,只做表面文章,没有质量管理细分精化于每一个影响质量的其点上,不能严格的按照规范要求,从细微处入手,从根本上保证工程质量质量管理不细分,不重视细节,势必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2.4 质检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理顺不清 质检人员不固定,业务技术素质及管理手段有待提高。有的企业虽然设立了质量检查科,但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质检人员少,无专职质检员,并且人员经常调动,所以对质检工作没有长远观点,不负责任,我行我素,凑和了事,同时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偏低,而企业也缺乏对基层质检工作的检查与指导,使上下质量管理工作不能衔接,影响了企业整体质量管理素质的提高,也缺乏正常的督促和检查以及对专职质检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3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3.1 加强意识与责任控制 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要对职工进行质量重要性教育,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开展质量宣誓活动,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施的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项目经理对所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有领导责任及终身责任,要依法管理企业。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从人员、材料、设备、工序、工艺、技术措施等方面层层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对质量事故责任者进行严厉处罚的同时,设立高额奖金,用以奖励工程质量好的单价和个人。正确划分各级质量管理工作的权限,使每位工程质量人员各有专职、各司其事,有职、有权、有责。以充分发挥每一位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本工程建设发挥应有的骨干作用。

3.2 确保原材料采购质量 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某些工序,更应将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作为控制的重点。如果没有高品质的原材料,就不可能建造出优质工程。为此我们必须从材料计划的编制、采购到进场后的验收、复检等,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规定和控制。项目部必须严格按采购程序的要求执行,最好从指定的合格物资供应厂商名册中选择厂家进行采购,并做好进货检验记录。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又可降低材料成本。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良莠混杂情况,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施工项目所有主材要严格按设计要求选材,要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外,对质保书项目不全的产品,应进行分析、检测、鉴定。凡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和材料决不能使用,凡发现有材料质量问题应追踪到底。

3.3 积极推行科技进步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同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了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3.4 严格控制施工方法 方法控制是包含整个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其中施工图纸是组织建设项目施工的重要技术方案文件,是进行项目施工管理的依据。做好施工图纸会审工作,能有效地避免因图纸差错而影响工程质量。每个项目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将施工图报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施工图审查。一般情况,建设单位都会组织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进行图纸会审。但这不能代替施工过程中的图纸会审。为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将图纸会审贯穿在每道工序施工过程之中,建立图纸会审制度。图纸会审后必须详细整理及确认,并分发给图纸持有人。

4 结语

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细则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TU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202-01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管理方式,对建筑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层次化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以及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想保证建筑企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保障好施工工程中的安全性以及施工的质量水平,敢于摒弃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用创造性的思维对建筑施工工程进行精细化管理。

一、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应用

(一)精细化管理对每个人在建筑项目的施工中有着明确的分工,让每个人都可以人尽其责,保证施工的技术水平,使施工管理更加的精细化、科学化。利用岗位的承担责任制把施工作业进行细化量分,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有人负责,再由负责人把具体的施工要求以及施工规范分放到具体个人,保证项目任务可以准确清晰地下达,避免出现建筑工程因疏忽导致任务不清,责任相互推诿的情况。

(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升整个建筑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技术水平,并可以最大化的去执行建筑项目的要求与规范。管理人员要贯彻落实精细化管理的施工理念,加大对于施工人员的监督力度,促使施工人员的项目水平保持高水准,保障施工的质量水平。因此,建筑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进度和效率,还提升了施工的质量,直接促进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建筑工程中材料会是影响建筑造价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对材料的精细化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对材料的有效监管必须要做到在施工前期,对于材料的选购开始进行精细化管理,着重从材料的品质,规格及品牌等方面进行检查,之后要着中重的管理材料的分配,还有材料在工程作业时的使用情况,避免材料浪费以及材料使用不当,造成施工现场混乱。

(四)在进行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时候可以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把施工管理管理进行创新,向着信息化、科学化、智能化发展。精细化管理依托于信息技术,可以更加方便建筑工程的信息录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水平。管理系统要时刻注意维护于与更新,让各个建筑部门的联系更加方便,管理信息实现共享化,让施工更加的顺利。

二、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一)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队伍整体节技能素养偏低,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企业的管理制度很不完善,缺少科学的管理机制与人文关怀,这也导致企业中人力资源的流失。精细化管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精细化管理可以提升企业员工的战略性思维。在战略目标与绩效考核结合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程度越高,就越容易找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发生的问题。这就要求管理者在招聘时严格的筛选施工人员,要经过层层的考核,最后持证上岗,在改善问题的基础上提升员工的素质以及战略思维。

2.精细化管理可以促进建筑企业人才的培养。建筑企业要加大对于人才的培养力度,对施工人员进行不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使施工工人了解施工的要求与规范,并积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施工作业的水平相适应。建筑企业也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与考核,让管理人员更加深刻的了解施工现场的规范程序与步骤,才能确保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对策。

(二)施工质量的精细化管理

在对建筑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组建施工现场的监视组,小组的成员选择有全面,可以有效的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与控制,保证整个施工现场的质量水准,建筑企业要科学的对工程设施质量机制进行结构的优化,在设定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流程和施工质量评估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监督力度,促使建筑工程顺利进行,并且可以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提升施工的进度,提升了建筑企业的施工效率,从而保证了建筑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性。

2.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制度。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把责任承担具体到人,一人一岗,持证上岗,并且在责任明确的基础上完善奖励与处罚的机制。实行工序上报的原则,每个施工的环节完成以后,都要认真检查,做出相应的报表上交,保证施工质量从细节到整体的规范达标。对检查合格的施工项目要经过业主代表或者监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测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施工作业。

3.如果建筑施工出现了质量事故,应该深入的分析事故出现的原因,整理成细致的质量事故报告,施工队伍要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返修,避免质量事故的不断扩大。

(三)施工材料的精细化管理

现在大部分的企业对建筑材料管理的水平较低,严格的限制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导致建筑受材料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所以这就要求建筑企业管理者实施科学的材料管理方式。

1.采用供应链的采购模式,对材料的价格、品质进行精细化管理,与材料的供应商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对采购的单价、采购地点、采购流程等进行精细化的管理。采购的管理部门与供货商有及时的信息交流,提早发现供货时间存在的误差,采用这种模式,可以实现材料的供应与建筑使用的一致性。同时,管理部门应严格筛选良好质量,价格便宜的供应商进行合作。

2.建筑材料的管理应该结合时展,实现信息化、共享化。在材料的存放管理上,对材料构建电子档案序号,对出入库的材料进行几率并且严格审查,对施工剩余材料和消费材料进行整合统计,才能确保建筑材料的精细化管理。

结束语

总之,要对施工整体的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才可以保障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随着精细化管理越来越多的应用,各个建筑企业的建筑水准也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也会迈入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王丽红.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浅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6,14(4):91-91,92.

[2] 汤晓亮.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分析[J].低碳地产,2016,2(11):381-381.

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细则篇6

关键词:建筑企业 税收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建筑业的基本特点及其对税收管理的影响

(一)建筑业的基本特点

1.开发和生产项目的特殊性

建筑行业开发和生产项目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开发和生产项目的单件性、流动性和长期性。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一样.建筑业同样具有周期性,且从投入到产出的运行周期往往较长。

2.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

建筑业与国民经济其他多个行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比如水泥、钢铁、玻璃、木材、家电、塑料等各种行业或产业,均在建筑业生产经营中扮演相应角色。正因为此,建筑业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3.对国家政策的敏感性

国家和政府出台新的政策极易给建筑业带来明显影响,比如国家各项税费在影响建筑业成本核算基础上,使企业利润回报率出现变动.再如政府在建筑业投资规模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到建筑业规模的变化。

(二)建筑业行业特点对税收管理产生的影响

1.税源变动不易把握

由于建筑业很容易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其税收收入计划、预测等难以保证准确无误,使得建筑企业决策和税收征管把握难度较大。

2.所得税管理难度较大

建筑业常出现开发项目实施时间持续一年以上的情况。对建筑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果按照正常的以会计年度为单位,则很难对收入、配比结转成本等进行准确计算。加上有效开发项目具的流动性.给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造成更大不便。

3.税务稽查工作复杂

建筑业牵涉其他多个行业,这给某些建筑企业在成本费用上造假提供机会。此外,由于全国各地执行税收政策并非完全一致,则一些建筑企业到税负较低的地区申请代开发票,甚至使用假发票。建筑业材料票使用增值税发票,在上述情况下,地方地税部门稽查难度明显增加。

二、建筑企业税收征管中常见问题

(一)会计核算不规范

目前。建筑业企业账面核算不实、明亏实盈、逃避税务机关监管、偷逃企业所得税等现象严重。一则营业收入申报不真实,其主要原因在于建筑企业挂靠单位多、财务制度不健全、诚信度偏低、账证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比如将工程款结算收入或者合同外工程收入、工程差价收入等挂“其他应收款”,再如处理涉私建筑项目时,将私人合伙建房的部分收入以略低于税务机关所确定的最低申报价格入账甚至不入账,私自帐外经营,故意偷漏税款。二则企业列支成本费用随意性较大、成本费用较高.尤其是虚列各种名目开支.如人工费、广告费、业务招待费、借款利息等费用。

(二)个人所得税监管不到位

在建筑业税收收入构成中。营业税占据较大比例.个人所得税所占比重甚小,税务机关对个人所得税监管不到位,导致出现较多问题:代扣代缴义务时间滞后、收入难以把握、分包工程常被遗漏、逃税避税现象严重。比如企业承接分包工程所得收入应计人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扣缴的计税金额,但在人账时往往被遗漏,再如个人承包人或挂靠人开具材料发票抵账,用以逃避工薪所得的个人所得税

(三)营业税计税金额申报不足

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相关内容,纳税人从事建筑、装饰、修缮工程作业时,不管其与对方采取何种方式结算.纳税人营业额均应将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包含在内。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与其他多种行业产生联系.但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自行采购原材料,只向施工单位支付施工费用则申报缴纳营业税时,施工单位纳税人也只依照所得旋工费进行申报。对于常发生的绿化、木门、水泥路、路灯、电梯等配套及零星工程,均以各种建筑材料、设备等发票形式直接计入且有账目,以减少计税金额。纳税人申报纳税只以施工费为依据,则漏掉了建筑施工过程中自购原材料费用及其他动力价款应缴纳的营业税。

(四)营业税征收难度大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营业税相关税收政策规定不够合理和明确,客观上助推了纳税人税款申报延时、税款交付拖欠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十分不利于营业税征管工作的开展。首先,税收政策中关于建筑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规定过多、过细,在实际操作中遭遇较多难题,尤其是按照建筑营业税纳税人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的不同,现行政策规定了不同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使得纳税人巧用规定故意延缓税款缴纳期限,税务机关在未能全面掌握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的情况下.很难确定建筑施工单位纳税义务发生

时间。其次.税收政策关于建筑营业税纳税地点规定的多样性也成为税收征管难度的诱因,《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营业税纳税地点做出分散性规定,导致多数建筑企业不按时缴纳税金或者税金分毫不缴,由于时间、空间、人力成本的限制.主管税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工程进度、成本核算、企业劳务、企业收入等具体情况,进而造成施工企业拖欠、少缴税款。

三、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税源监控机制

做好税源监控应从管理流程和管理内容两个角度人手。

1.规范管理流程

规范管理流程,应实行有序的项目登记,包括项目开工登记即在办理开工许可手续前,建设单位须与施工单位一同到税务机关办理建筑业税收项目登记手续;项目变更登记,即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停缓建等较大变动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须到地税部门办理项目变更登记手续:项目注销登记,即建设单位须在建筑项目竣工验收后.主动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项目注销登记手续,进行结清代征税款、交回《委托代征税款证书》、代扣代征税款凭证等一系列税收事宜。

2.细化管理内容

细化管理内容应实施双向申报方式,即建筑单位和建筑企业需在建筑项目被纳入正常的税收管理轨道后,分别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申报纳税。其中建筑单位应定期明细申报,对工程进度、付款情况、代征税款、工程材料供给等详情进行分项目申报,并建立健全代征税款台账,按月解报税款。建筑企业则首先根据法定要求,办理相关纳税申报手续,并据工程进度将《建筑业税收明细申报表》报送至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处.以将税源监控延伸至具体的建筑项目,提高纳税申报准确性。

(二)有机协调工作局面

1.明确机构定位和职责

在建筑企业税收征管过程中。对建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建筑企业机构所在地税收收分局、建筑业税收管理员的地位、职责应予以定位和明确。建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同时监督建设单位代征税款申报、解缴、代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以及施工、贷款结算、开工与竣工验收等各个不同过程,并将税收信息传递给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建筑企业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既要负责对纳税人据项目预算和工程进度实施纳税申报情况的监督.又要对财务核算、税款缴纳等内容予以监管,以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传递及时性信息,做好定期分析对比工作。

2.实现动态控制和相互制约

建筑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和动态控制要求,税务机关专人、专职、专责地对建筑项目施以跟踪管理方式,其目的在于监管建设单位代扣税款是否合法、建设项目施工进度如何、涉税动态信息是否可靠,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税款从开工到项目竣工验收均能够及时足额入库。建筑业内部机构应相互协调、彼此制约,比如施工单位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机构、建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机构共同、定期对比析纳税申报详情,及时查找漏项工作、申报不及时等问题。

3.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翻新,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目益提高,其信息化管理诉求也日渐提高。比如借助于平台信息集成功能,对建筑企业内外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再如以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比对预警功能,实现税源智能化管理;或者以平台多元化查询功能,提升税收管理效能,此点最利于建筑行业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与税收管理员的沟通,以全面及时地监控和了解税源情况。

(三)拓展税收管理范围

1.扩充税源信息渠道

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须解决税源信息不对称问题,构建信息共享、管控有效的综合治税体系和综合治税网络,积极扩充税源信息渠道。具体来讲,建立健全和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换与联系的制度.保证重点建设项目信息的定期获取,并对工程项目计划投资、招投标以及投资完成进度等及时、全面掌握,充分挖掘潜在税源信息.实现现有税源信息准确、真实、可靠。

2.前置税源监控部位

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细则篇7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不足,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意识单薄,更是缺少精细化管理的管理态度。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具体操作人员基本是农村进城的打工人员文化程度不够、整体素质不高。在工程建设中工作起来对建筑技术要求理解不够工作质量欠缺。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技术质量的监督和科学有效的管理。不仅会延误工期还会导致施工工程成本增加。因此对于施工管理人员在思想上改变粗放式的管理的意识,加强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才能真正的降低施工工程的各个项目的投资成本,充分调动施工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施工工程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对建设所需原材料采购流程进行合理科学的优化。在建筑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建设施工企业通常可以采用供应链的方式进行集团采购。使用原材料招投标的方式与建材供应商家精诚合作尽量减少建材供应与购买之间的许多中间环节降低原材料购买使用时的费用。其次,精细化管理,能大幅度降建筑原材料的耗损。原材料费是建筑工程费用的“主体”费用,高达施工项目总成本的七成。如果对其不进行精细化管理原材料必然浪费严重。所以降低不必要的损耗就要对原材料成本控制开始。把原材料的购买、使用、存放管控相结合对其每一个环节都实行科学有序的管理,精细到材料的入、出库有台帐,每个施工阶段的材料用量规格产地、品牌商标、价格、使用性能、建材的领取时间、数量有记录。因此,实行科学有效的施工工程管理对企业、对社会、对施工操作人员都是赢家,是三全齐美的大好事。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人才管理上时下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不够,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定、没有刚性的奖励和约束规定,没有一套科学正规的人才管理模式。留给高素质人才发展的空间太狭窄,没有其真正施展拳脚的舞台。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人才的管理上制度欠缺、措施不利亦或办法不妥。顶多是在工资上、劳动待遇上给予适当的“倾斜”。导致高素质的各种专业人才纷纷跳槽,特别是北方的建筑企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流失更为严重,大有“孔雀东南飞”的势头。建筑施工企业人才的大量流失,极大的压缩了企业本身生存发展的空间。

2.2资金、建材管理上

当前,我国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上对资金、建材的管理力度明显不足。表现在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要么无章可循。要么有章不循甚至有的企业连起码的施工预算管理制度都没有。可见我国建筑企业在施工管理上矛盾突出、问题多多、困难重重。更为可怕是企业建筑所用的机器设备、原材料、施工检测、监测上也问题丛生。机械设备、原材料没有起码的采购供应计划、对进货的渠道、采购人员、保管、经营人员、质量检查人员缺少相应的管理约束机制。导致个别人员以牺牲企业的利益为代价换取在原材料或者是机械采购时“吃回扣”、拿红包的“资格”。如此这些必然造成企业超量采购、高价采购的现象发生。给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诟病。

2.3欠缺施工成本管理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上其领导决策层本身就对施工成本管理不够重视,对施工成本决策缺少刚性观念,对成本的决策和管理带有随意性。没有全程控制成本思想观念仅仅满足于对原材料、机械设备的采购上、施工工程的分发包上、堵住了缺陷和漏洞。至于许多潜在的影响施工工程项目成本的其他因素却没有过多的关注和考量。更没有合理可行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和制度。导致工程造价预算和实际资金投入出入较大,给施工工程资金管理、质量管理、人才管理设备和原材料管理的运行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2.4业绩考核赏罚不明

在我国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对建筑施工管理项目组人员的业绩、绩效考核工作重视不够,项目实施过程中考评制度、方式、方法严重落后。。极大地影响了施工管理项目组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发展信心。甚至有的企业考评把领导的好恶、个人喜好作为奖惩工作的“标准”,严重的伤害了许多有理想、有抱负、有素质的高端人才的感情,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绩效考核问题还在于存在奖罚时吃“大锅饭”、“撒胡椒面”等现象。效益好时领导高兴奖励人人有份、效益不好时人人“挨板子”。根本找不到效益差的原因,不具备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奖励激励和管理约束机制,难于激活点燃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面对众多员工群众的工作积极性,时间稍长就会严重损伤企业的根本利益,压缩企业自身的生存空间。

3对问题相应的应对措施

3.1人才管理要加强人才

在任何企业都是最宝贵的资源,对企业来说“人才强则企业强”,“人才兴则企业兴”、“人才胜,则企业胜”。尤其是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对人才需求更是如饥似渴。项目施工图纸的设计绘制、资金管理、质量检测、机械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安全监察、原材料管理、施工技术指导等。诸多工作都需要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理念先进、能力超强的高素质人才的参与合作。所以没有人力资源的企业注定是失败的企业,没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故,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要重视对人才的招聘、选拔与发现,对人才给予更大发展空间,更多的奖励与支持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管理权限上给予更大的倾斜。

3.2资金、资产管理要有风险意识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资金需求较多、量也大,所以在决策管理层在资金筹措、使用管理上要有风险意识,要加强对资金运行上的风险评估。且不可盲目投资、毫无章法的扩产规模。对回笼的资金要管理到位,并做好边际贡献分析。尽快学会规避财务风险。在激烈的竞争市场语境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会有利益的不确定性,原材料价格暴涨暴跌、机械操作事故的突然出现、恶劣环境的突然来袭等都会给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所以工程施工管理者中要有风险意识存在,要做好运行时可能出现的风险评估,并根据预测到的风险情形预先做好防范、做到未雨绸缪。

4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对企业来讲讲是其生存能力的表征,是其发展壮大的基石,是保证施工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效率的命脉所在。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要切中要害、把握先机、锁定努力目标,要力求探索出一条能使建筑施工工程管理更加有效率、更加有效益的管理工作新途径。

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细则篇8

关键词:工程造价;精细化;价值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建筑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赢得发展机遇,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竞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不仅要主动的扩大市场份额和机会,还要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通过管理来取得经济效益。加强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是加强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工程造价管理精细化,使工程造价管理逐步趋于完善。

一、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加强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工作是我国建筑业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加强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内容、体制和管理方式方面的创新工作,才能使我国的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加强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也满足了建筑企业发展的要求。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创新工作不仅决定了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也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精细化计价模式

我国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传统的预算定额因为编制周期过长,从而没有能够准确的反应市场价格变动以及计价方法,从而使建设工程产品价格没有实现市场化,造成不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不利于工程的顺利施工以及相应的增加了工程成本等。因此应按照建筑工程的实体性消耗和施工措施性消耗分离的原则,以及量价分离的原则,对工程计价的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工程量清单是招标过程中,由招标人在招标问价中按照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提供工程数量,自主报价的一种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不但可以明晰准确的对建筑材料的市场进行反应,还可以提高项目计价的合理性、准确性,提高企业的资金有效使用率,还可以有效的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有助于施工企业技术发展速度加快。计价模式的精细化对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具有很大的积极影响。

还应当不断地创新和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制定严密的招标文件及评标制度和评标程序,建立现场变更签证的审批程序、竣工结算审核制度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规定,如办理现场变更签证时,一般性变更可由相关单位提出,交监理、审计、建设单位审批,大项的变更应先做预算报建设单位管理层批准后实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凡和经济方面相关的工作应当由二人以上管理人员签字,超过限定金额报建设单位管理层批准。加强监理公司的管理工作,在选择施工单位时应关注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的信誉等。

三、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工程造价是一种相对智力比较密集的各层次的管理工作,从工作的对象来说要求其从业人员要具备相应的素质,而且还要严格的遵守行业的职业道德。通过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例如加强学校的正规教育,通过在相关的高等院校中设立其相关的专业,可以使其获得相关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为概预算工程师提供相应的人力资源。还要加强入职后的培训工作,特别是在实践中出现的相应问题都需要进行解疑答惑。通过从业人员的工作实践,可以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使从业人员在工作实际中得到锻炼并且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此外,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在选拔造价管理人员应坚持以德为主,专业及实际工作时间为辅,还可实施完善工程造价责任制,制度激励机制,实施定期考核制度和岗位竞争制度,对于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应及时给予物质精神鼓励,对工作不负责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和惩罚,因工作不负责而造成严重损失的应给予下岗处理,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

四、提高咨询服务质量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为工程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提高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我国的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起步较晚,目前尚不够完善,因此,在实践中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建立专业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机构,在建立完善咨询机构时,不仅要建立能为跨国家、地区等大型工程项目服务的咨询机构,还应建立众多的专门为中小型项目服务的咨询机构,减少行政干预,按照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创新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机构的管理体制和制度,同时加强对咨询结构的监督,要求咨询机构自觉接受监督管理,规范咨询机构行为,开展咨询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素质,促使其为工程项目双方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五、实施创新管理手段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技术被应用于管理中,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水平,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开展信息化管理模式,可通过建立信息传输系统,将工程造价管理与其他工程管理相联系,形成一个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和工程建设实际要求的工程管理系统,提高管理的时效性。在开展信息化管理模式时,应着重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系统各个关键点全方位分析的能力,通过分析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各个关键点联合成一个整体,从而构成技既与我国目前工程造价体系相匹配,又能满足实际工程造价管理要求的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作用,实现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

同时,应要提高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提高从业人员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在团队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通过塑造一种比较宽松的创新氛围,鼓励从业人员把的个人的新思维用到实践中,营造一种相对民主的环境,加大对工程造价创新工作的投入和支持,为创新工作提高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项目建设中最基本的管理工作,也是建筑企业竞争的核心和关键。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要制定完整的管理决策,循序渐进地推动精细化管理。在实践过程中,应突破传统上工程造价管理的思维和模式,积极采用新的计价方式,不断的提高人员素质和创新意识,同时,不断创新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完善咨询服务,实施创新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工程投资的效益,促进企业在造价投资控制和工程建设方面的协调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魁,夏明汉,笪维鸿等.精细化理念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4).

[2]厉阿明,何海军.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3).

[3]丁新颖.关于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9):154-155

上一篇:高中学科知识与能力范文 下一篇:交通运输类就业方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