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源建设措施范文

时间:2024-03-07 16:58:55

财源建设措施

财源建设措施篇1

为了配合市抓好“五项工程、五个目标”专题调研活动,找准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加快发展的硬措施,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市政府决定从月初开始,集中一个月时间,围绕进一步突出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和确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全市深入开展“五项工程、五个项目”专题调研活动。现将有过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研内容

拟实施的五项工程:

(一)拟达到的五个经济目标:今后5年全市GDP、财政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节能减排等五项考核指标的预期目标,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和办法,与要实施的五项工程进行衔接。

(二)财源建设工程:我市当前的财源状况;财源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今后5年我市财源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思路;培植壮大财源的主攻方向、关键增长点和具体措施。

(三)民生工程:当前全市“民生工程”进展情况;推进“民生工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后5年全市民生工程建设的预期目标、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编制全市“民生工程”五年规划。

(四)城市建设工程:我市城市建设发展目标、特色定位、功能布局以及发展规模;城市建设在规划、资金、土地、环保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商业网点在提升城市品位、形象和魅力上的新举措。

(五)农民增收工程:全市农业发展概况;我市农民收入基本构成情况和收入水平;当前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三万工程和三五工程)存在的制约因素;今后5年全市农民均纯收入的预期目标;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思路、主要途径和保障措施。

(六)工业提升工程:我市工业的发展现状;制约我市工业经济“333”工程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今后5年我市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优化工业产业布局、扩张工业总量、提升工业经济质量的具体举措和实现途径。

二、任务分解

这次调研活动由负总责,按照上述6个专题,分别成立6个调研小组,具体任务分解如下:

(一)五个经济目标:由同志负责,同志牵头,同志协助,市发展计划局、统计局具体承担调研课题。

(二)财源建设工程:由同志牵头,同志协助,市财政局具体承担调研课题。

(三)民生工程:由同志牵头,同志协助,市发展计划局具体承担调研课题。

(四)农民增收工程:由同志牵头,同志协助,市农林局、畜牧中心具体承担调研课题。

(五)城市建设工程:由同志牵头,同志协助,市城建局、城管局、环保局、商务办具体承担调研课题。

(六)工业提升工程:由同志牵头,同志协助,市经济发展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具体承担调研课题。

三、时间安排

本次调研活动从月25日开始。各调研组务于月20日前拿出调研报告初稿,月底召开汇报会,交流调研成果。调研成果由调研报告和实施意见两部分组成,调研报告不超过5000字,要有数据、有对比、有分析、有举措。与调研报告相配套,提出具体有操作性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稿不超过3000字,语言规范,简明扼要,易于发文实施。

四、具体要求

1、各调研组要高度重视这次调研活动,紧紧围绕“五大工程、五大目标”的主题,明确调研内容,落实调研责任,突出当前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精心撰写调研报告,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成理,有的放矢。调研课题涉及的乡镇(办)和相关部门要认真对待,充分准备,密切配合调研工作,确保这次调研活动取得实效。

财源建设措施篇2

[摘要]实施网络财务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新问题。建立适应互联网环境的内部控制,其措施应基于企业的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两大方面来进行。

随着网络财务的逐步实施,企业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和手段已不适应于网络环境,从而建立适合于网络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目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建立和加强网络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首先必须要弄清网络财务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的新问题与新要求。

一、网络财务时代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新问题

(一)网络财务的应用扩大了企业会计核算范围企业实施网络财务以后,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结构发生变化,由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人员和计算机操作员、网络系统维护员、网络系统管理员等组成。第二,会计业务处理范围变大,除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外,网络财务同时还集成许多管理以及财务的相关功能,诸如网上支付、网上催账、网上报税、网上报关、网上法规及财务信息查询,以及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服务、网上银行、网上理财、网上保险、网上证券投资和网上外汇买卖等等。第三,网络财务提供在线办公等服务,从而使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原来由几个部门按预定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可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要保证企业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可靠,达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方法较原来系统将更加广泛和复杂。

(二)网络财务使会计信息储存方式和媒介发生变化

网络财务的应用使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发生变化。原始凭证在网络业务交易时自动产生并存入计算机,不再存在传统的原始凭证。会计电算化的第一阶段促进了介质的改变,从账本到磁盘文件。网络财务使会计介质继续发生变化,不仅账表,更多的介质将电子化,出现各种电子单据(如各种发票、结算单据)。存贮形式主要以网络页面数据存贮。发生业务交易时系统不一定打印原始记录;网页数据只能在计算机及相应的程序中阅读;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大部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因此,网络环境下会计内部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控制。

(三)网络财务使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加大

网络财务的应用将原来封闭的局域会计系统面临开放的互联网世界,给财务系统的安全提出了严重的挑战。第一,在网络环境下,过去以计算机机房为中心的“保险箱”式安全措施已不适用,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开放的internet传递,途经若干国家与地区,置身于开放的网络中,存在被截取、篡改、泄漏机密等安全风险,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第二,由于互联网的开放特性,给一些非善意访问者以可乘之机。目前黑客肆虐,世界上的各类网站每天都受到成千上万次攻击,网络财务系统无疑也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第三,计算机病毒的猖撅也为互联网系统带来更大的风险。在互联网中,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E-mail或用户下载文件进行传播,其传播速度是单机的20倍。有效地防治计算机病毒对保障网络财务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网络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复杂,而且还要有各种控制的先进技术手段。

二、网络财务内部控制措施

(一)基于企业内部网(intranet)的控制措施

1.会计信息资源控制。会计信息来源于网络服务器的数据库系统中,所以网络数据库系统是整个网络财务系统控制的重点目标。威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网络系统内外人员对数据库的非授权访问;二是系统故障、误操作或人为破坏数据库造成的物理损坏。针对上述威胁,会计信息资源控制应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三层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组建企业内部网,即利用中间服务器隔离客户与数据库服务器的联系,实现数据的一致性;(2)采用较为成熟的大型网络数据库产品并合理定义应用子模式。子模式是全部数据资料中面向某一特定用户或应用项目的一个数据处理集,通过它可以分别定义面向用户操作的用户界面,做到特定数据面向特定用户开放;(3)建立会计信息资源授权表制度;(4)采取有效的网络数据备份、恢复及灾难补救计划。

2.系统开发控制。它是一种预防性控制,目的是确保网络财务系统开发过程及内容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财务软件的开发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1)在网络财务系统开发之初,要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2)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内审和风险管理人员要参与系统控制功能的研究与设计,制订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案并在系统中实施;(3)在系统测试运行阶段,要加强管理与监督,严格按照《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各种标准进行;(4)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不仅培训系统的操作,还要使受训人员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网络财务提供的高质量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分析与利用等;(5)及时做好新旧系统转换。企业应在系统转换之际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做好各项转换的准备工作,如旧系统的结算、汇总,人员的重新配置,新系统初始数据的安全导入等。

3.系统应用控制。是指具体的应用系统中用来预防、检测和更正错误,以及防止不法行为的内部控制措施。(1)在输入控制中,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内部控制部门检查,还要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如总数据控制校验、平衡校验、数据类型校验、二次录入校验等;(2)在处理控制中,对数据进行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的核对、字段和记录长度检查、代码和数值有效范围的检查、记录总数的检查等。文件控制包括检查文件长度、标识和是否染毒等;(3)在输出控制中,一要验证输出结果是否正确和是否处于最新状态,以便用户随时得到最新准确的会计信息;二要确保输出结果能够送发到合法的输出对象,文件传输安全正确。转4.系统维护控制。系统维护包括软件修改、代码结构修改和计算机硬件与通讯设备的维修等,涉及到系统功能的调整、扩充和完善。对网络财务系统进行维护必须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维护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应设置必要的控制,维护的原因和性质必须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软件修改尤为重要,网络财务系统操作员不能参与软件的修改,所有与系统维护有关的记录都应打印后存档。

5.管理控制。是指企业为加强和完善对网络财务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网络财务系统是一种分布式处理结构,计算机网络分布于企业各业务部门,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处理,因此原来集中处理模式下的行政控制转变为间接业务控制。主要应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设置适应于网络下作业的组织机构并设置相应的工作站点;(2)合理建立上机管理制度,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和上机时间安排并保存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等;(3)建立完备的设备管理制度,对硬件设备所处的环境进行温度、湿度、防静电控制,做好网络的绝缘、接地和屏蔽工作,同时对人文环境进行控制,防止无关人员上机操作;(4)建立完备的内审制度。

(二)基于企业外部网(extranet)的控制措施

1.周界控制。是指通过安全区域的周界实施控制来达到保护区域内部系统安全的目的。它是预防外来攻击措施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1)设置外部访问区域,明确企业内部网络的边界,防止“黑客”通过电话网络进入系统;(2)建立防火墙(firewall),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保护屏障,防止非法入侵、非法使用系统资源,执行安全管理措施,记录所有可疑事件。

2.大众访问控制。大众访问包括文件传递、电子邮件、网上会计信息查询等。由于互联网络系统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系统,对社会大众的网上行为实际上是不可控的,因此,企业应在网络财务系统外部访问区域内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外部网络的访问控制主要有:(1)在网络财务系统中设置多重口令,对用户的登录名和口令的合法性进行检查;(2)合理设置网络资源的属主、属性和访问权限。资源的属主体现不同用户对资源的从属关系,如建立者、修改者等;资源的属性表示资源本身的存取特性,如读、写或执行等;访问权限体现用户对网络资源的可用程度;(3)对网络进行实时监视,找出并解决网络上的安全问题,如定位网络故障点、捉住非法入侵者、控制网络访问范围等;(4)审计与跟踪,包括对网络资源的使用、网络故障、系统记账等方面的记录和分析。

3.电子商务控制。网络财务是电子商务的基石,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电子商务活动也必须进行管理与控制。主要措施有:(1)建立与关联方的电子商务联系模式;(2)建立网上交易活动的授权、确认制度,以及相应的电子会计文件的接收、签发验证制度;(3)建立交易日志的记录与审计制度。

4.远程处理控制。网络财务系统的应用为跨国企业、集团企业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以及财务远程监控等远程处理功能创造了条件。这些功能的启用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主要有:(1)合理设计网络财务系统各分支系统的安全模式并实施;(2)进行远程处理规程控制。

5.数据通讯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是企业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来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准确、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1)保证良好的物理安全,在埋设地下电缆的位置设立标牌加以防范,尽量采用结构化布线来安装网络;(2)采用虚拟专用网(VPN)线路传输数据;(3)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与数字签名。在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都进行两层加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使用数字签名确保传输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6.防病毒控制。在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应高度重视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及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措施。可以采用如下控制措施:(1)对不需要本地硬盘和软盘的工作站,尽量采用无盘工作站;(2)采用基于服务器的网络杀毒软件进行实时监控、追踪病毒;(3)在网络服务上采用防病毒卡或芯片等硬件,能有效防治病毒;(4)财务软件可挂接或捆绑第三方反病毒软件,加强软件自身的防病毒能力;(5)对外来软件和传输的数据必须经过病毒检查,在业务系统严禁使用游戏软件;(6)及时升级本系统的防病毒产品。

[参考文献]

[1]严绍业。互联网-改变财务软件的十个方面[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0,(1):10-12.

[2]许永斌。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控制[J].会计研究,2000,(8):35-39.

财源建设措施篇3

    1.1构建生态财政体制的必要性

    (1)严格划定中央与地方的环境保护职能,强化国家承担宏观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有利于增强国家进行宏观配置环境资源的财力。

    (2)通过调整财政政策,调节财力分配结构,统筹安排生态建设投资。有利于推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3)改革财政制度,通过财政补贴、优惠政策等措施,扶持生态环境建设企业的经营活动,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有利于刺激生态企业增加生态环境投入。

    (4)国家通过课以罚款、征收资源补偿费和环境税等增税方法。有利于防止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1.2构建新型生态财政体制。构建新型生态财政体制

    (1)构建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制度。在政府财政支出预算科目中,建立生态环境建设财政支出预算科目。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政府投入主要方式,一是用于重点工程建设;二是用于银行贴息间接支持重点项目。

    (2)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第一,确定转移支付的基数,构建配套政策与操作措施,保证生态财政支出不断增加。第二,扩大专项补助范围。通过国家预算,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专项补助范围和数额。第三,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利用财政手段,通过财政资金给予生态企业投资补贴,激发企业投资积极性。第四,建立担保制度。通过政府担保,财政贴息的办法,发行生态企业债券,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

    (3)构建财政政策支持体系。第一,运用财政政策支持生态环境建设,探索生态财政体制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机制。第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充分认识构建生态财政体制的重要性,突出生态财政体制长期效益,制定科学的财政支持规划和实施方案,完善生态财政体系,增加生态财政支出。第三,构建以地方财政为主体,中央财政为支持的财政支持体系,加大对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

    (4)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主体。第一,要以财政支持为基础,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生态环境投融资体制。第二,要支持地方培育自我开发能力,通过实施贷款担保、财政贴息等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向生态环境工程项目流动。

    2构建适应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和要求的税收制度

    2.1生态税收的涵义和特征

    (1)生态税收是指国家为实现特定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筹集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并调节纳税人相应行为而开征的有关税收的总称。

    (2)生态税收的特征:第一,目的性。生态税收收入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筹集的财政收入,首要目标是环境保护。第二,调节性。生态税收通过调节企业或个人有利于或不利于生态环境行为而发挥其作用。第三,关联性。生态税收与经济活动性质和规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2.2建立新型生态税收体制

    (1)完善税收支持措施。采取切实可行的税收支持措施,确保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第一,设立生态建设工程项目。在重点地区设立生态环境工程保税区,增加生态工程项目的诱惑力,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参与项目建设。第二,放宽征税条件。对污染少、资源能源消耗低、生态友好型企业,放宽增值税、所得税的征收条件,使企业得到税收实惠。第三,实行税收返还制度。对生态企业实施免征或全额返还资源税,将免税或返还部分作为国家投资,继续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在税收上实行返还制度。

    (2)调整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第一,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零税率政策的适用范围,准确界定零税率调节税的使用项目类型。第二,界定生态产业和生态工业园区的范围,在规定期限内对参与生态工程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第三,对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的进口产品,减免进口关税。第四,对低碳家电、新能源汽车等,减征消费税。第五,对经营生态环境公用设施的企业,在征收营业税、增值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方面给予优惠。第六,允许清洁能源企业、污染治理企业、环境公用事业以及环保示范项目,加速投资折旧。

    (3)调整税收结构。第一,增设资源消费税税目,根据污染品质确定消费税额。第二,对燃油等产品征收消费税附加,利用税收差异鼓励使用优质低碳产品。第三,提高对危害人们健康的消费品税率。不断优化税收结构。第四,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对生态环境建设实施税收优惠和差别利率,调动生态环境项目投资主体的积极性。

    3构建适应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和要求的金融体制

    3.1构建市场化投融资机制

    (1)遵循市场化原则。强化市场观念,引入市场机制,遵循市场规律,改革生态环境治理投融资体制,以适应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需要和要求。

    (2)完善市场化商业运作机制,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按照市场化模式,改革生态投融资机制。

    (3)发挥商业性金融在生态投融资体系中的作用。调整和改善生态环境投融资结构。

    3.2深化生态金融体制改革

    (1)强化政策性金融体制。完善商业性金融发展的环境,构建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相互补充的金融框架。确立政策性金融的主导地位,采取多种措施发展政策性金融,加强政策性金融商业化运作。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第一,明确国家开发银行在生态投融资中的地位,加大开发银行的投资力度;第二,在政策性银行设立专项优惠贷款,增加生态环境治理项目配套资金;第三,制定资本市场倾斜政策,通过股票上市、债券发行额度的倾斜政策,支持生态环境项目及其产业的发展。第四,改革投入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增加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提高政策性贷款的效率和效果。

    (2)健全商业性金融体系。第一、建立合理补尝制度。补偿商业金融机构因对生态环境治理放贷造成的利益损失,调动商业性银行对生态环境发展投融资的积极性。第二,建立生态项目基金。组建生态项目工程建设基金,按照市场化投资运作方式,筹措、管理和运用社会资金投向这些项目。第三,发挥资本市场作用。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等形式,筹集大型生态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第四,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第五,国家以优惠利率政策等鼓励商业性银行向生态项目投资。

    (3)制定灵活的金融政策。第一,加大政策性金融的倾斜力度,引导、扶持商业性金融介入。第二,发挥资本市场对生态建设资金筹措的作用,适当放宽信贷条件,加强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第三,发挥市场配置资金的作用,发挥商业性金融在生态工程中的主导作用。

    (4)培育生态资本市场。第一,支持生态企业进行体制改革。将竞争优势明显、经济效益良好的企业推向市场,通过社会融资实现企业资本筹集和扩张,增强企业生态投资能力。第二,发行生态债券。利用债券市场发行生态债券,主要用于生态环境治理。培育市场体系、扩大市场规模、发展投资银行、推动股权流动、改善投资结构、加强股票监管、健全市场运作机制。第三,重视生态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建设。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优化环保企业资本结构,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变革产权制度。

    4构建适应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和要求的生态补偿机制

    4.1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是导致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恶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必须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4.2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举措

    (1)提高对生态补偿重要性的认识。要加强对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重要性的教育,充分认识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选择适合的补偿模式。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依据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确定补偿模式。第一,通过横向转移支付的方式进行补偿;第二,由政府投入,并采用水土保持补偿机制;第三,采用循环利用的模式。

    (3)规范生态补偿机制。首先,构建由生态控制区、生态恢复区、生态防护区组成的生态保护区机制。其次,完善现行政策措施,总结经验教训,实现生态补偿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再次,生态补偿机制,按照由点到面的原则,分步推进,逐步实施。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4)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统筹规划、科学保护。不断完善现有政策措施,总结经验,由点到面,努力实现生态补偿的制度化、规范化。

    5构建适应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和要求的市政债券制度

    5.1生态市政债券是指以城市政府为发行债券主体、通过资本市场公开发行的生态环境治理债券主要用于城市公共实施建设,污水、垃圾处理、城市绿化、改善空气质量等。

    5.2创新市政债券体制发行市政债券是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它关系到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的重新划分,也涉及到法律制度修订和经济政策调整,需要创新市政债券体制,建立完善的市政债券管理体系及监督机制。

    (1)完善市政债券发行的配套政策。第一,实行市政债券投资收益的减免税政策,以吸引机构与个人投资者投资。第二,向商业银行开放市政债券市场,允许商业银行投资市政债券。第三,通过市场交易,提高市政债券的流动性,降低投资风险。第四,建立有效的市政债券的发行与担保机制。第五,运用合理的担保结构,落实担保及风险责任。

    (2)建立债券资金优先使用保障机制。市政债券融通的资金可以有多种用途。为了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必须综合运用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保障市政债券资金优先用于生态环境治理。一是设立政府环保专门预算用于回购债券;二是提供优惠担保政策等。

    (3)规范市政债券发行标准,评价市政债券发行的合理性,控制发行额度,监督使用用途,严防政府滥发滥用。

财源建设措施篇4

一、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财务体制不完善

根据现行会计管理体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人事上的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如相关财会人员在人事上不但要接受单位领导的具体指挥,还应接受单位领导的工作任免,导致财会人员不能真正有效地行使其财务监督职能。

(二)财务管理职能不健全

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的职能不清,有的会计人员也不会主动过问。财务管理的职能中缺乏监督,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观念比较淡薄,工作积极性也不是很高,造成了财务管理应有的职能没有发挥出来。最终导致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松散、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等现象的出现。

(三)财务公开程度不够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行政单位专项经费的支出随意性较大,将正常的公用经费放在专项经费中开支。核算中心因为对单位具体的业务不熟悉,也很难区分行政单位的经费中所开支的专项经费和正常经费,不能完全达到监督的目的。

(四)财务管理的信息技术水平较落后

我国有的行政单位会计信息工作基础薄弱,信息技术水平落后、工作效率低,导致有的单位管理信息价值失效、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难以适应当前现代电子政务和新财政体制的具体要求。

(五)财务分析制度不完善

有的行政单位缺乏本单位的财务分析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直接用会计报表和年终决算的编报说明代替行政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有的行政单位的编报说明很简单,不能客观、深入地反映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导致财政部门和单位决策者不能对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影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解决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措施

1.健全财务管理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岗位的合理设置,分工职责的明确以及相互制约机制的建立;其二,对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和审批权限的管理;其三,对原始凭证合法合理性的审核、及时制单及实物保管等措施的监管;其四,预算监督、专项经费检查、复核等制度的建立。

2.制定详细的内部审计制度。制定详细的内部审计制度是行政单位审计人员开展工作的需要,也是对财务人员的约束。对于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来说,需要关注以下几点:其一,是否有效地执行预算;其二,制度和程序是否确实得到贯彻和建立的标准是否得到遵循;其三,财政资金是否充分发挥效率和固定资产等财产物资是否被充分使用等。

(二)推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措施

在日常实际工作中,财政管理部门需要大量数据和文件资料。另外,财政体制改革后,对行政单位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如对预算编制要求更加细化,对固定资产的采购也要求先有预算,要经过审批才能采购等。这些都增加了实际工作量。所以,为适应新财政体制,应改变传统的工作做法。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信息化建设主要有对基础数据的处理、加强基础数据的资源共享、财务处理软件的开发、文档管理的开发等内容。所以,积极探索设施的共建、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电脑和网络资源,在确保各部门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对提高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措施

1.会计集中核算的具体措施。会计集中核算的具体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健全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进一步规范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中心、主办银行之间的权责关系;其二,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其三,改善会计核算中心、行政单位、银行间的信息沟通;其四,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

2.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作用。其一,会计集中核算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和加强财政管理的积极探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的人事权与考核权与单位管理相分离,使会计人员敢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其二,有利于集中闲中到中心管理,避免了资金的分散管理、多头管理等局面出现,有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其三,有利于精简人员,规范会计核算,提高工作效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一个会计人员可同时核算几家单位,同时,有利于建立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办法和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对公用资金的管理措施

1.实行财务公开制度。行政单位可以在行政单位的公开场合或本单位电子政务内网上设立财务公开墙,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固定资产使用的情况,主要有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变卖等;其二,专项的收支、下拨情况及预算外资金的收入、上缴、开支、下拨等情况;其三,行政单位财务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如招待费、医药费、差旅费、会议费等的使用情况。

2.加强对公用资金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对支出资金建议是否得到批准的确认、是否按照预算确定的类别提出来。其二,资金是否已按预算意图被拨付使用,且在预算确定的各个支出类别都保留有充足资金。其三,对付款义务发生的确认,是否有人可以证明商品已经交付、服务已经提供。相关凭据是否正确。其四,详细审查支出和报告中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三、结语

财源建设措施篇5

关键词:公共财政管理 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 建设节约型社会和低碳校园

基金项目:桂林旅游学院教改项目《“系处共建”、资源共享型会计实训模式构建与研究》,编号JG16B1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公共财政部门在资源共享分配、管理和资产归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主要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事业行政单位肩负着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重任,而作为对事业行政单位的资金筹集、分配和使用实施、组织、调控等则是做好事业行政业务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是事业行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在财政预算体制下已有一些经验可以借鉴,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二)谁投资的问题

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项目建设首先涉及到资金保障的问题。按照预算法一级财政一级事权的规定,财政拨款是按照财务管理体制进行经费划拨的。由于高校的体制各异,有的高校是部属高校,有的是省部共建高校,有的是省(区)直属高校,有的是省(区)市共建高校,体制不同其财政拨款渠道也不同。对于同级财政的高校来说,投入不存在争议。但对于与所在地的地方政府不同级别的高校来说,虽然共享项目的资产均为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但由于不属于其支持范围,因此地方政府一般不会考虑将共享项目需要的资金纳入预算盘子。因此,如何明确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项目的投入关系,这是财政分配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谁负责的问题

实施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但由于体制上的原因,这样的好事由谁来牵头,由谁来执行,由谁来贯彻落实是决策部门面临的又一大难题。从整体来看,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项目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不但涉及规划如何布局、共享领域如何确定,而且还涉及到由谁申报、由谁审批、由谁使用、由谁管护、产权归谁的问题。而我国目前在实施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方面仍然未有完善制度和操作规程。政府、高校之间对资源共享项目缺乏规划措施、财政措施、投资措施、管护措施和监管制度。责任主体不明确,很大程序上制约了此项工作的推进。

(四)谁考核的问题

按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资本收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高校与地方政府资源共享项目必须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而目前,由于隶属关系不同,财政投入资金建设后,其很少会有部门对项目的预期产出、预期效果进行评价。考核主体不明确,管理成效难以体现。

(五)主要影响因素

实现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无论是投入主体、责任主体、还是评价主体问题,归根到底受以下主要因素影响:

1、地方财力影响

高校的类型十分复杂,不同类型的高校其财务管理体制不同。教育部直属高校由财政部与教育部直接拨款,省部共建高校部分经费由财政部与教育部直接拨款、部分由省级财政和省教育厅拨款;省(区)本级高校由财政厅与教育厅直接拨款;省(区)市共建以市为主的高校主要由市财政拨款,省(区)部分通过追加的形式将款项下达到地方财政;而民办类高校主要通过收取学费筹集资金,国家给予部分学费补偿。越基层高校,办学经费越少,办学条件越差。因此,实施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归根到底还要看地方的经济实力。

2、垂直管理影响

由于垂直管理行政体制的影响,高校与地方政府在行政事务上基本上没有沟通或很少沟通。加上传统观念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导致长期以来高校与地方政府各自为政,各司其责。在“不越权、不越位”的观念影响下,实施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二、公共财政管理下高校与地方共享有效需求的资源契合度

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以提高效率为宗旨的,财政管理也是如此,其目的是提高财政效率。要实现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的有效需求,必须要研究双方的契合度。本文从投资项目的性质和规模角度建议作如下思考:

(一)科学谋划,协调平衡

资源配置上,一方面,政府在选择公共产品投入预算时,应引入成本核算原则,期望以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效果,使其能够在总量财力资源的范围内,灵活地调度和使用财力资源;另一方面在项目实施建设和管理上,要加强内部控制,通过对资源的集约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同时地方发展改革委员会要在考虑制定各时段发展规划时,综合考虑高校医疗、卫生、体育和教育资源的设置。做到科学谋划,协调平衡,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共同推动地方与高校的发展。

(二)共性项目,重点倾斜

在资源分配机制上,要努力找到地方与高校资源共享的契合度,要对共性项目重点倾斜,做到有可为有可不为。地方政府在分配资源时要在文体会展设施建设、公共卫生与医疗建设等共性项目(包括:体育馆、音乐厅、大剧院等大型文体设施建设、会展中心建设、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学校卫生所(室)、园林绿化等)做优先考虑。同时明确地方职能部门和高校的责任,要求文体会展设施建设的建筑方案包括外形设计、功能性质、维护成本、造价等由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征地工作由国土部门和土地交易中心负责;地上附属物的拆迁由项目所在的高校负责;投资建设资金的筹集由地方财政负责。学校卫生所(室)建设要逐步纳入地方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地方政府要结合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绿化实施工作,将高校园林绿化建设项目纳入创森范围,多渠道筹集资金。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学校在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上,要进一步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科学统筹教育资源,特别要在大型设备、图书文献、后勤服务、技术服务等领域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共享共用,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入,确保国有资产不浪费、不流失;同时要积极利用高校资源开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所合作和校地合作等,实现对资产的有效管理,为高校跨越发展发挥更多的作用。

三、创新高校与地方政府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使公共财政管理下的资源在高校与地方使用者之间达到相互利用,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实现公共资源节约

共财政管理下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证。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创新财政管理理念,改革原有的财政分配方式,提高财政对资源高校与地方资源运作的效率

资源如何共享才算科学,以什么样的方式共享既能节省投资又节约管护费用,还能使其持续性地发挥作用,而决策的关键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要实现效率优先的原则,首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确定项目建设目标。政府部门要根据资源分配的职能定位科学筛选和确定共享项目的建设目标,并在确定共享项目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的资源共享规划、实施方案。二要做好成本效益分析。财政部门要在安排支出之前预测和比较各支出方案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可能发生的社会成本,并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选择和安排。特别要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按照“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思路,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细列出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收益,通过分析比较各自个方案的净社会效益,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方案。

(二)积极探索建立共享项目运行管护长效机制,保证政府与高校共享项目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如何实现政府性资金与职能部门资产、资本和资源的统筹和融合,使公共产品的产出最大化,必须建立共享项目运行管护长效机制。要鼓励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筹集共享项目建设和管护资金,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一要明确筹资渠道。在项目建设的前期,将出资比例进行明确,同时管护费用列入项目预算计划,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落实相应资金。二要严格验收程序。共享项目工程的实施或完工,在验收环节上要严格履行和程序规范,不能在某个环节中或有关人员中因关系而“放行通过”。三要规范移交手续。共享项目工程的前期、实施或完工,各种手续的出具、移交要规范,即手续齐全,不能隐瞒或者遗漏。

(三)通过建立共享共用平台、创新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措施,促进系统内部各单位的资源整合,提高存量资产利用率

一要充分利用推进“金财工程”的契机,积极推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努力实现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资产占有单位对国有资产的动态监管,从而使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能及时、有效、全面地获取资产的相关信息。二要充分挖掘资源,创新营运理念,实现多方共赢。在促进部门、系统内部的资源共享共用的同时,深入挖掘现有存量资产的价值,特别是要注重高校与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手段,充分发挥资产的自身优势,从而有效地盘活了大量闲置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四)开展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项目绩效评价,确保财政管理有效实现

绩效是效率和效能的总和。其中效率是对投入与产出比率的测量,而效能则是将实际成果与原定的预期成果之间的比较。开展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项目绩效评价是促进提高资产回报水平的重要环节。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项目实施的战略性评价;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评价;项目成本效益评价;项目建成的社会影响及贡献等四个方面的指标。

一是项目实施的战略管理评价主要包括:资源共享规划是否具有科学性,市民对资源共享规划的认知度,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执行力实施效果等方面的情况。

二是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评价主要包括:政府财政投入支持的项目是否属于国家公共产品的性质,是否符合国家的发展政策和优先发展的重点,项目的产出是否与当前地方与高校发展需求相符,有无违犯国家规定的现象。

三是项目成本效益评价主要包括:共享项目责任单位是否按照计划时间开工,项目实际与预期的实施周期相符程度怎样;是否按照计划的资金预算实施,有无超预算的现象;项目是否按照规定进行使用、保养和维护,利用的情况如何,有无重大决策失误;项目是否实现了所有的预期产出,项目完工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经济收益等方面的措施和成效。

四是社会影响和贡献评价主要反映政府在实施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项目所采取的各项管理措施和管理成效。主要包括:政府实施高校与地方资源共享后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带动力如何,社会公众的认可度怎样,是否持续发挥作用,是否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共享项目中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贡献程度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四、结束语

高校与地方政府资源共享在实践上是可行的,在制度上有可以有借鉴的先例的。高校与地方政府资源共享的推行将有利于实现高校国有资产的层次化和集中化管理,简化国有资产共建共享管理工作流程,有效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同时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减少财政开支;有利于有效降低或消除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共建共享过程中的非客观因素影响,保证国有资产管理共建共享的流程化、科学化、规范化;有利于加强国有资产共建共享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闲置或浪费国有资产,促进国有资产共建共享的重组或调配,优化国有资产共建共享配置和分布,保证国有资产共建共享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王亚婷.美国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12,(6):132-136

[2]李芳芳,姜安丽,顾 申.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现状[J].西北医学教育,2011,441-466

[3]拉波波特.一般系统论:基本概念和应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4]全国普法学习统编教材.“五五”普法读本(六)[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

[5]丁礼.“两型社会”视觉下的长株潭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10(11)

[6]李慧勤.北京高等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8(5)

财源建设措施篇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紧紧围绕总体目标,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指出,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繁荣农村经济;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广开农民增收渠道。

另外,尹成杰表示,国家将采取5项具体措施发展现代农业。一要稳定粮食的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粮食质量、种粮的比较效益,特别要加强13个粮食主产区建设。二要优化农业的区域化布局,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特别是发展专业化、区域化农业生产。三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四要通过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务工的劳务收入;落实各项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五要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

发改委解决2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杜鹰指出,发改委已经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确定了中央投资农村建设3个方面的重点,一是今年拟安排120多亿元,继续加强种子工程、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等。二是集中力量办好“水、气、路、电”四件事:今年拟安排40亿元,比上年翻一番,计划再解决2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拟安排25亿元投资,比去年增长1.5倍,准备再建250万口户用沼气池;拟安排国债和车购税资金170多亿元,改建新建乡村公路18万公里;拟安排12亿元国债,对中西部部分地区农网进行完善,启动无电乡电力建设工程。三是准备安排60多亿元投资,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

财政部47.3亿元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从今年起,财政部门将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到发展和改革所取得的成果。据财政部副部长介绍,财政部将从六个方面来开展工作:首先要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调整财政支出的存量,同时把增量重点向农村倾斜。第二,在全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为此中央财政将每年安排转移支付782亿元。第三,继续完善和强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强农惠农财税政策措施。第四,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将增加2182亿元,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第五,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今年中央财政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

科技部建成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具备了一定有利条件。首先,我国已经建成了只有少数国家才具备的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这是我国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第二,我国有充足的科技人力资源。据统计,我国科技人力资源达3850万人,在世界上名列第一。第三,我国具备了比较强的科技实力。据测算,中国的科技综合创新指标已经相当于人均GDP5000美元至6000美元国家的水平。

发改委建设12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指出,“十一五”期间,发改委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采取以下四方面措施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一是进一步完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有关部门将抓紧研究制定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具体实施细则;二是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将加大投资力度,建设12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进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三期工程建设;三是组织实施企业自主创新专项,国家将投资建设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下一代互联网等5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四是加强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研发,国家将组织研制大型核电站、高速铁路装备等16项重大成套技术装备。

教育部让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相结合

高等学校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怎样的支持?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指出,首先,高等学校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创新体系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全面人才支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各行各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其次,发挥高等学校特色和优势,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相结合的优势,推进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第三,建设有利于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文化环境,推动有利于创新文化的大学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

财政部中央财政科技支出增长了19.2%

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少春表示,财政部将采取以下三项重要举措支持建设创新型国家:第一,大力增加财政资金投入。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支出716亿元,比上年增加115亿元,增长了19.2%。这个增幅明显高于中央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幅。在“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也将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第二,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对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要充分利用财税的扶持政策,营造激励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第三,完善科技经费的管理制度,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改革

发改委跟踪监督1000户耗能大企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姜伟新指出,要完成“十一五”末单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节能目标,要下大力气:第一,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进行节能。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耗能高、污染大、技术水平低的企业及其生产能力要尽快淘汰,并且限制其新的生产能力的增长。第二,通过提高技术水平进行节能。运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推广运用。第三,通过完善价格、财税等体制机制进行节能。比如,能源和水的价格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革,价格要能反映出资源的稀缺程度。第四,通过加强管理进行节能。国家正在组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对1000户耗能大的企业进行跟踪、监督、检查。

环保总局让环境来优化经济增长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指出,全国化工企业共有21000多家,其中50%以上分布在长江、黄河两岸,一旦发生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在今年春节之前已开始对这些企业进行全面、拉网式的检查,发现了不少问题。同时对近几年来环评审批的建设项目采取“回头看”的办法,逐一复查。他说,这些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是历史形成的,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将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方法。他强调,环保工作在新时期的任务,就是根据国家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积极地推动由环境换取经济增长为主向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国土资源部保有18亿亩耕地是硬指标

财源建设措施篇7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宣传,会同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县河道内养殖家禽的养殖户进行宣传教育,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水体污染;二是对凯江上游入河排污口严格审批;三是争取资金对饮水水源源头水质的监测,及时通报供水企业和食安部门,我局已争取相应灾后重建资金对秀水河取水水源进行监测;四是成立饮水水源地保护区,各个部门配合,禁止采砂取矿,电毒炸鱼等行为。

二、加大河道采砂整治力度

整改措施:河道管理处根据灾后重建砂石出让管理的规定,向各采砂业主发出上岸通知,6月10日后,河道管理处联合水政监察大队,加强巡查。汛期结束后,河道管理处将根据德阳市绵远河采砂管理规划,结合河道内的实际情况进行河道采砂管理工作,并从管理体制、制度建设、责任制落实、监督监察四个方面加强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河道采砂行为,维护河势稳定,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三、**镇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自来水水源问题,应及时改善饮用水质

整改措施:一是对**水厂实行专人并管理,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并投入药物净化水质;二是计划从县城到**镇进行官网延伸,使**镇的群众喝上清洁纯净的自来水;三是加强宣传保护水源,开展节约用水的活动,提高群众思想意识。

四、农村人畜安全饮用水工程是民生工程,希望在项目上给与支持,争取100%达到

整改措施:一是根据**县“十二五”规划,争取国家和省财政对**人口饮水安全投入,改善全县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加强对水源水质的定期检测,在群众中开展保护水源和水质的知识讲座,提高群众安全饮水意思;三是争取县财政每年编制投入人口饮水安全项目资金计划。

五、加大保持水土的投入,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整改措施:一是根据**县“十二五”规划,争取国家和省财政对全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投入,改善全县生态环境;二是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对在县区内开发建设项目督促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治理开发区内水土流失;三是争取县财政每年编制投入治理水土流失资金计划。

六、纹江河上游用电打鱼现象严重,望加强整治力度;大力整治纹江河上游畜禽养殖污染

整改措施:一是坚持不定期在全县天然水域进行执法巡查,多查死角,采取明察暗访,严厉打击违法电鱼捕鱼现象,以确保天然水域野生鱼类物种资源保护和生态平衡;二是加强对现有渔业捕捞船只的教育管理;三是与环保、畜牧等有关部门一起对纹江河上游畜禽进行规范管理。

七、加大渠系塘堰等人造面污染防治力度

整改措施:一是对渠系、水库、塘堰等人造面污染防治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民对水质污染防治和水质安全提高认识;二是把防治渠系、水库、塘堰水面污染责任落实到所在镇、村、组,有效地遏制水质污染;三是禁止向渠道、水库、堰塘内排放污水、倾倒垃圾,在渠道旁、水库、堰塘周边堆放垃圾,防治水质污染,使全民用上环保、健康、放心的水;四是禁止在水库、堰塘肥水进行水产养殖,实行环保、健康水产养殖,使全民吃上环保、健康、放心的鱼。

八、**的野生鱼保护做得不够

整改措施:一是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全民对共同保护天然水域野生鱼类资源的认识和觉悟;二是认真抓好一年一度的春季紧渔工作,让沿河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紧渔活动,加强鱼行政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捕鱼;三是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增加天然水域鱼类资源量。公务员之家

九、整治河道要重视建设生态堤防

整改措施:对灾后重建施工建设的堤防(除不具备建设生态堤条件的小河沟外)和城区段的堤防全部采用生态合式护坡堤防标准建设;在以后的堤防规划建设中,将秉承生态和谐、亲近大自然地理念。

2012年领导作风建设整顿实施措施

在这次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中,本人通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的讲话精神,围绕“五个方面”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并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进行认真剖析,在同志们的帮助下,……

县环境保护工作整改实施措施

一、加大生活用水资源保护,让畜牧业远离生活饮用水区域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宣传,会同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县河道内养殖家禽的养殖户进行宣传教育,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水体污染;二是对凯江上游入河排……

2012年市粮食局整顿实施措施

我局于2012年6、7月接受了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评议。评议期间,市人大常委会听取了我局的工作汇报,三个评议小组分别实地走访、调查了各县(市、区)粮食局和部分国有、民营粮食企业。7月30日,市六届人大……

政务信息公开整顿实施措施

财源建设措施篇8

市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创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是我市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争做全区县域经济排头兵,争创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尽快将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成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动“城市矿产”资源利用规模化、产业化,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市特作如下承诺:

一、严格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批复的实施方案中所确定的项目建设内容、实施期限、投资计划和预期目标,认真组织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各项工作,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实施期内,示范基地新增再生资源处理能力达到109万吨。

二、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提出的“七化”要求推动示范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积极引入深加工企业,合理延伸产业链条,优化技术工艺路线,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把示范基地打造成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利用规模化、辐射作用强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三、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为核心,科学规划再生资源利用行业的发展,制定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政策措施,将现有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向示范基地转移,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现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示范基地的有效衔接,保障示范基地原料来源。

四、研究制定“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申报、考核验收和资金拨付等程序。建立完善项目档案,对示范基地内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和标准、劳动职业安全法规和标准,确保不产生二次污染。项目确有调整的,及时向自治区有关厅局及国家有关部委申请备案。

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专款用于批复的实施方案所附项目基本情况表中各项目的建设,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

六、示范基地建设期间,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产业发展规定,全力落实基地建设各项措施,不引进环境污染项目,坚决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认真做好群众工作,防止发生,确保示范基地建设快速推进。项目实施期内,如示范基地建设未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考核验收,将按照有关规定退回部分中央财政预拨资金。

上一篇:新行政法的变化范文 下一篇:企业扶贫帮扶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