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源建设工程范文

时间:2024-03-07 10:21:08

财源建设工程

财源建设工程篇1

财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从我市看,地处边境,经济总量小、地方财力拮据,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弱,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解决这个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强财源建设,增加财政实力,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几年来,在省财政厅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紧紧把握财源建设这个财政工作的中心环节,抓住全省实施财源建设的有利契机,充分利用财政支出政策等手段,加大财政对增量财源建设的支持力度,发育新产业,扩大经济总量,实现了“一个树立”、“两个转变”、“两,个提高”。“一个树立”,即牢固了树立“围绕项目抓财源、围绕财源抓经济”的财源建设指导思想。“三个转变”,转变抓财源建设的思想观念,遵循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经济的基本规则,把财政状况的好转建立在经济发展可靠的基础上;转变过去看产值、看总量的粗放型经济思想,以提高财源效益为中心,进一步调整投资方向,为财源建设强筋壮骨,加快财源建设步伐,增强财源发展后劲,实现财源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和良性循环;转变抓财源建设的方式,改变计划经济时期“撤胡椒面”的平均主义做法,突出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两个提高”,对经济的调控能力明显提高,财政收入明显提高,2005年全市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5.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1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比上年增长25.4%和15.1%。做法主要体现在“建、抓、解、扶”四个字上。

一、建机制,制章定责,下力气推进财源建设

财政部门抓财源建设是个新课题。为了保证财源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我们从建立财源建设的长效机制入手,突出抓了“四个建立”,一是建立推进机制。市财政局成立了县(市)区财源建设推进组和市本级重点财源建设项目推进组,分八个推进组。每个组由主管局长和分管科室组成。各组都明确了责任分工,并将各组负责推进的县(市)及项目取得的成效纳入局内目标责任考核范畴内,为推进财源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形成了全局抓财源建设的合力。二是建立资金管理机制。通过制定实施《xx市财政性资金建设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xx市市区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工程实行政府采购的暂行规定》,对市区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实行了全过程资金管理,并对建设资金的拨付实行了集中支付办法,确保了建设资金投资效益。三是建立全程监管机制。在市级财源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制定并推行了以资金审核与拨付为中心,对项目从预算审查、组织招投标、重大原材料采购、项目施工中重大变更、竣工决算等全过程的服务监督管理办法。仅xx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区基础设施二期工程、吉斯达(xx)国际物流中心等市级重点财源建设项目就节省资金900多万元。四是完善考核机制。在省财源建设考评小组下发的考核办法基础上,市财政局制定了《xx市财源建设考核评比办法》,将重点财源建设项目投产达效情况及对财政贡献情况纳入年度县(市)区长目标考核体系,使项目与财政贡献挂钩,确保财源项目筛选质量。

二、抓载体,依托优势,打造板块财源

项目是财源建设的载体,离开项目抓财源,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几年来,我们抓财源建设,始终坚持在项目这个载体下功夫,实施项目牵动,打优势牌,走特色路,不断促进了财源建设工作的展开。工作中,主要是围绕五个优势抓财源:一是围绕资源优势,打造矿产资源板块财源。煤炭开发、金铁铜开发、矿泉水开发、水泥制造等。二是围绕地位优势,打造对俄经贸板块财源。口岸优势是xx的最大优势。俄罗斯xxx州地区水能、矿产、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我们抓住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和省扶持市级财源建设的机遇,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发展对俄产业加工群体,使财源项目有了生命力。比如引进俄罗斯廉价电力资源,建设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园区,是我市在开展财源建设过程中,依托地缘优势,在对俄经贸合作方面实现的一个创举。在建设过程中,争取省财政厅及时提供了1900万元的借款,市财政部门自筹1400万元,促使投资3300万元的一期基础设施工程快速启动,2004年一期工程正式投产,并启动了园区二期基础设施工程,预计到2010年可实现进口电力20亿度,园区实现销售20亿元,实现税收2亿元,硅系列产品产业基地将成为拉动xx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龙头骨干产业。还有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区、中俄油气换装管道、进口电力、对俄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等。三是围绕能源优势,打造能源板块财源。县市热电联产、水电开发、煤电联产等。四是围绕生态优势,打造旅游板块财源。火山特色游、江河漂流、冰雪旅游、中俄民俗风情游等。五是围绕绿色优势,打造农业板块财源。乳业加工业、马铃薯加工业、亚麻加工业、外向型农业等。六是围绕北药优势,打造北药开发板块财源。三精xx药业、三精xx儿童制药等。截止2005年末,全市推进167个重点财源建设项目,累计实现收入19.8亿元,税收1亿元。

三、解难题,多方联手,畅通财源建设多元融资渠道

资金筹措难是财源建设的主要瓶颈。在财源建设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破常规、拓思路,实行“四联”,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招数,有效破解了资金难题,加快了财源建设的步伐。一是财财联手。市财政局经过与上下沟通协调,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财政联手,层层用财力做担保,通过银行贷款和省财政借款方式,解决资金近2亿元。xx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区、xx对俄木材出口加工基地、xx进发汽车配件技改等一批项目得以快速启动。其中,xx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区一期基础设施工程已经完工,2005年实现税收2000万元。二期基础设施工程已经启动,到2010年园区可实现进口电量20亿度,实现税收2亿元。xx进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是省内唯一一家与长春一汽大众公司有着协作伙伴关系的汽车配件厂商,由于企业生产规模小,面临淘汰的厄运。我们及时投资支持企业及时进行了配件模具技改,不仅保住了协作厂商的地位,2005年实现产值3000万元,税金300万元,利润234万元,均比改造前翻一番。二是财银联手。我们利用财政间歇资金质押存款、在银行开设专户和职工工资支农储蓄等办法,为xx区龙丹乳业、铃田马铃薯淀粉等项目解决贷款资金。xx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区一期投产后,对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由于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时间较长,急需的环保治理资金一时难以筹措,我们利用财政间歇资金,提供了1100万元的质押存款,为企业筹集贷款1500万元,完成了环保治理改造,不仅粉尘排放量达到了国家环保要求标准,企业每年还可回收硅微粉1万吨,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循环经济效益。三是财企联手。政府出面牵线,财源建设项目通过实力企业担保、民营企业投入等办法落实资金。xx华强牛奶蛋白纤维项目拥有自主专利产权,为使知识产权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由政府出面协调,帮助企业落实了资金4000万元,目前企业试生产基本完毕,并签订了部分产品外销合同,达产后可实现税收1500万元。四是财商联手。“地缘+资源+外援=财源”,借助外力求发展是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坚持的长期方针。在财源建设上,我们实行了财商联手促进财源建设的方式,加快了财源项目建设进程。比如,我们为xx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区、吉斯达(xx)国际物流中心、对俄木材加工基地投入基础设施配套投资1亿多元,吸引投资者前期投入资金1亿多元,实现税收2000万元。后期将投资20亿元以上,投产达效后可实现税收3亿元以上。通过努力破解资金难题,全市重点推进的167个财源建设项目,累计投资17.6亿元,其中:自筹资金5.5亿元,银行贷款7.2亿元,招商引资2.8亿元,省财政投入2.1亿元,初步形成了多元投入的融资机制。

四、强服务,择优扶壮,推动财源项目向纵深发展

环境就是财源。我们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把环境建设放在财源建设的首位,在提供资金、政策支持的同时,加强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服务,走服务推动型财源建设之路,为财源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工作中,重点抓了“四结合”,一是推进财源建设和政策落实相结合。认真落实全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进一步压减财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减轻企业负担。全面兑现对我市外贸企业上缴税收分档奖励政策和纳税大户建立政策。对外地来我市投资重点建设的财源项目,在享受国家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同时,企业法人个人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通过奖励的方式自企业投产之日起三年内予以返还。通过上述等政策的实施,仅外经贸企业2005年进出口额超百万就达到家,超千万的家,超亿元的家,同比分别增加、、,初步形成了政策服务“洼地”效应。二是创新扶持方式与培育财源龙头项目相结合。xx药厂曾是停产状态,财政贡献几乎为零。为盘活壮大这个财源企业,2003年,我们将分散办公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整合,腾出整块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对药厂3800万元的债务进行了化解,将药厂资产零价转让给哈药集团三精药业。哈药集团投资3000多万元,按gmp标准对药厂进行了改扩建,并在2004年末恢复了生产,2005年企业资产已达4700万元,实现销售2000万元,税金250万元。为扶持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我们制定了包括税收返还等内容在内的优惠政策,积极推进三精集团进行二期扩建,二期工程完工后可实现销售1亿元以上,税金3000万元以上。三是培育财源与全方位服务相结合。xx县糖厂是省下放到地方的国有老企业,包袱沉重,企业资不抵债,资产全部抵押给银行。为解决农民甜菜销路问题,同时也为充分发挥老企业设备、技术效应,增加财政收入,我们通过协助落实原料来源和流动资金,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将糖厂重新启动,截止2005年,累计加工甜菜110万吨,拉动甜菜种植50万亩,农民增收近3亿元,企业年纳税额700多万元,成为xx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纳税大户。企业在主业获得大发展的同时,又向房地产、筑路、肉牛屠宰、马铃薯淀粉加工、牛奶蛋白质纤维等行业渗透,朝多元化集团公司方向发展,推动了财源项目向纵深发展。再如,xx新型基础原材料加工区企业在2005年生产经营中,遇到了国家取消工业硅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和产品市场价格下降问题的困扰,企业流动资金周转一时出现困难,甚至有的企业出现停产。市财政部门克服财力紧张的困难,筹集资金1000万元,支持企业恢复生产,确保了园区全年实现税收1500万元的目标。

我市“十五”期间财源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不仅有效缓解了全市近几年财政收支紧张矛盾,而且为“十一五”期间拉动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两位数,实现财政收入翻番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步我市财源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完善一个通道,建设三带十区,强力推进产业扩张,培育新的增长极。”立足发展基础,依托资源条件,集聚优势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快xxx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对俄经贸旅游大通道。构建“xx—xxxx—xx现代农业产业带、xx—xx—xxx矿产开发产业带、xxxx风景区—xxx战争遗址——xxx(跨国)黄金旅游带”。建设“xx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区、xx对俄进出口加工区、xx吉斯达国际物流区、xxx大桥桥头区、xx三吉屯煤电化循环经济区、多宝山矿业经济区、xxxx风景区综合开发区、xxx中俄合作加工区、xxx工业区、xxx九三工业园区”,不断提高区域财源效能,力争用3-5年的时间,形成结构合理、梯次分明、布局均衡、稳定可靠、后劲充足、长期受益的地方财源支撑体系。我们拟重点推进30个财源建设项目,总投资280亿,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11亿,实现税收11亿。

虽然我们在财源建设上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兄弟地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希望借此会议认真地向你们学习,促进我市财源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财源建设工程篇2

关键词 政府投资项目 财政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3.6 文献标识码:A

一、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力有限,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投入计划执行困难。

(1)由于我市经济发展起步较晚, 地方财力十分有限,与目前政府投资规模要求很不相称,从正常性预算中安排投资项目建设资金总量很小。(2)政府财力统筹与资金需求成为当前我市政府投资项目财务收支矛盾的焦点,制约了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

(二)项目投资缺乏计划性,导致财政资金调度困难。

(1)项目投资长期规划不够科学合理, 财政部门无法编制科学合理的年度投资项目资金收支计划,不能及时掌握资金需求情况,无法按工程进度保障资金。(2)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执行计划随意。建设单位没有编制统一的政府投资项目财务收支计划,与财政部门资金收支计划不协调,导致财政安排资金与建设单位资金需求出现矛盾。(3)“重支轻收”现象普遍存在,各部门拨付资金的要求多,对组织收入工作关注少,自筹资金又不按计划及时到位,由于缺乏相应的收入来源,财政部门资金调度困难大。

(三)项目规模失控,资金压力大。

(1)对投资项目事先估计不足或对投资项目故意掩盖内容、降低标准,先以较小的投资规模去进行项目立项申报,立项后再在预算、概算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提高标准、扩大规模、追加投资。(2)项目决策程序不规范,有的建设项目甚至存在未批先建、边施工边设计的现象。(3)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变更审查不到位,有的项目由于施工单位故意做大工程量、高套定额随意增加工程造价。

(四)项目建设管理薄弱,资金浪费严重。

(五)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不规范,资金管理存在风险。

(1)部分建设单位没有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对投资项目进行会计核算,还是采用行政事业单位一般会计制度进行核算。(2)管理费用难以控制,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费用没有统一标准,管理费用开支随意性大,挤占、挪用、套取项目资金现象依然存在。(3)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对工程建设各个环节资金支出没有严格把关,资金支付存在安全风险。

二、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政府投资财源建设,壮大政府投资实力。

(1)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培植税源,做大财政蛋糕,充实政府基础财力。(2)充分利用中央和省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补助资金,保障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3)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优化政府财力结构,挖掘财政性资金的潜力。(4)通过加强国有资产资源管理,增加国有资产总量,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国有资产收益,使国有资产成为政府投资新的财源。(5)建立政府投融资机制,扩大政府融资渠道,吸收民间资本的投入,增加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

(二)统一编制政府投资项目年度预算和财务收支计划,确保财政部门科学合理安排资金。

(1)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各部门在投资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掌握的情况有机整合,经过科学决策,编制政府投资项目年度预算。(2)按政府确定的总体规划要求和政府投资年度预算,结合资金来源的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政府投资项目年度财务收支计划。(3)建设单位应根据政府投资年度预算和财务收支计划,结合具体投资项目实际情况,编制建设项目财务收支计划,向财政部门及时提供工程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便于财政部门合理安排资金。(4)建设单位应积极组织收入,及时按计划落实自筹资金,确保工程进度。

(三)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预 (概)算、竣工结算和项目财务管理,有效防止资金浪费,确保资金安全。

(1)重视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审核,财政部门在发改部门立项审批前应对项目资金来源进行审核,避免建设单位在没有资金保障的情况下盲目投资。(2)加强项目概(预)算审核,通过积极参与审核概算,促进项目优化设计,通过严格审核工程施工图预算,使项目招标更具公正、公平和竞争性。(3)重视招标文件及合同的审核工作,严格要求合同和招标文件的一致性,并在合同签订时就相关事项进行承诺,明确结算办法、规定有关费用等,严格控制工程造价的上涨因素。(4)严格资金拨付管理,必须按照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加强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资金支付控制,确保资金安全。(5)严格工程财务决算监督,在工程结算审计以后,对剩余工程款的拨付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工程建成后能正常投入使用。(6)强化项目财务管理,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规定进行核算,对项目建设过程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真实全面反映。

(四)加强工程变更管理,严格控制投资规模。

(1)做好项目前期规划,项目投资应充分组织专家评审并听取相关部门的建议意见。(2)严格控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随意提高建筑材料档次增加工程造价, 严禁因建设单位铺张浪费等原因造成工程严重超概算。(3)建立健全工程变更决策程序, 防止工程“三超”现象的发生,有效控制投资规模。(4)建立健全勘测、设计责任追究制度,工程变更如果是由勘测、设计单位过失造成的,应追究勘测、设计单位的责任。

(五)推行代建制,建立专业化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机构,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效率。

(1)积极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逐步破除现行建设、管理、营运三合一的管理体制, 提高工程质量和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2)设立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专职机构,撤销目前各部门的项目指挥部或筹建机构,由专职机构负责项目从立项到建成交付使用的一条龙建设。(3)利用代建制将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的多头分散监管逐步转变为集中管理,提高监管效能。

(六)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绩效评价体系,做好投资项目追踪问效。

财源建设工程篇3

几年来,在东港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东港市财政局的指导下,我们不断加强镇级财政建设、积极培植新财源、强化镇级财政资金的监管,使我镇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有力的促进了我镇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镇基本情况

*镇全镇总面积1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62公顷,滩涂面积5466公顷,现有13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农业村11个,渔业村2个,居民10033户,人口3.4万人。2009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66.5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56.4亿元;农业总产值实现5.9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915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445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806万元。2009年财政总支出为4358万元,其中乡镇一般预算支出为2164万元,净上解为2194万元,当年结余92万元。

二、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主要做法及成效

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最薄弱的环节,在保证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推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财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凸现,突出表现是乡镇财源基础薄弱,受宏观经济运行不畅,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乡镇经济发展潜力不足,原有财源相对委缩,收入增长缓慢,财政供养人员多,支出压力大等,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要解决乡镇财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就要不断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完善乡镇财政职能,夯实乡镇财政工作基础,强化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提高乡镇财政工作管理质量和水平

1、完善乡镇财政职能,夯实乡镇财政工作基础。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明确乡镇财政的职能定位,要求每名财政工作人员在处理业务时必须做到积极主动、热情周到,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思想观念。二是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着力加强财政业务建设,制定了《*镇财政工作制度》、《*镇会计工作职责》、《*镇财政资金管理办法》等各类乡镇财政规章制度,使各项财政工作有章可循,做到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标准化的流程规范各项财政业务的操作。三是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等方式对乡镇财政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财政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打造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纪律严明的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四是加大对镇财政所办公场所、设备等的资金投入,为财政所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网络宽带等办公设备设施,大大改善了财政所办公条件,财政工作实现了自动化和电算化。

通过采取这一系列措施,坚定了我镇的财政工作基础,使我镇的财政职能定位更加准确,机构设置更加合理,业务工作更加精准细致、内部管理更加规范高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办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整体效能得到全面提升。

2、加强乡镇财源建设,进一步增强乡镇财政实力。

按照东港市提出的“三带两区一城”经济发展规划要求,我们结合*镇实际情况,着力加强“三条经济带”建设,不断培植新的财源。一是加快推进“绿色农业带”产业化,夯实基础财源。充分发挥我镇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大力发展“蟹田稻米”、“鳅地稻米”、泥鳅鱼等具有地方特色名优农产品,并通过政策引导、生产扶持、技术服务等措施,培育壮大了孙屯鳅地稻米、东港市淡水鱼收购养殖场等名优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转化增值率和农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二是加快“金色工业带”建设,做大中坚财源。优化工业园区投资环境,加大对工业园区软硬件设施资金投入,2009年我们镇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用于园区道路,电力等设施的改造,提升了工业园区档次。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以辽宁东港电磁线有限公司、东方高新金属材料有有限公司、亿丰服装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拉动能力强的项目。目前,辽宁东港电磁线有限公司二期已开工建设,项目计划投资9450万元,投产后年增加乡镇财政收入达1000万元。三是大力发展“蓝色海洋旅游带”,培植新财源。我们镇滨邻黄海,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獐岛等岛屿景色十分的优美,于是我们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海岛旅游业。我们采取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强化旅游项目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促使我们镇的海岛旅游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2009年我们镇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为獐岛修建旅游码头、客运站、陆地引水工程等。目前,我们镇所属的獐岛旅游区已成为国家“3A”级旅游区,年接待旅客达5万人,旅游收入达1000万元。海岛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海产养殖、海产捕捞、餐饮、海上运输等行业的发展,为我们镇培植了一批新财源。

通过加强“三条经济带”建设,使我镇的财源得到了巩固和壮大,实现了财源的稳定增长,增强了我镇的财政实力。

3、强化财政资金监管,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为了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落实好中央各项民生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们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

一是扩大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镇财政将镇本级资金、镇集体经济收入、上级政府安排各类补资金、上级部门下达到乡镇的资金等全部纳入乡镇财政监管范围。2008年末,东港市改革乡镇财务管理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乡财县管”,我们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将我镇下属的事业单位的原有账户撤销,所有的财务工作收归镇财政所统一管理。这样,我们镇每一个单位的每一笔收支都是在镇财政严格的监管下完成的。2009年我们镇各类支出达3000余万元,均纳入到镇财政资金监管范围。

二是严格财政资金使用审批程序。我们结合*镇的实际制定了《*镇财政资金使用审批程序》。在工作中我们能严格执行《程序》的规定,要求每一笔财政资金使用支出,首先经主要领导同意,分管领导签署意见,财政所对票据进行初审,签署意见后,报镇长审批,最后后到财政所办理资金的拨付手续。

三是加强补资金的监管力度。我们镇对各项补资金补助政策和补助对象做到了及时公开、公示,扎实做好补助信息的基础管理工作,采取“部门造册、专户管理,分账核算、封闭运行”的管理模式,实行“一折通”,杜绝了挤占、截留、挪用农民补贴资金的现象,保证了资金按期拨付并兑现到位。还通过走访、查阅档案等形式,对补贴资金发放到位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2009年我们镇共发放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补贴”、民政优抚、五保、低保等各类补资金近千万元,全部采取“一折通”形式及时足额的将补助资金发放到补贴对象手中,无一错补、漏补、少补。

四是加强项目资金监管。镇财政严把项目申报关,做好项目公示,并对项目资金的拨付、使用及工程进展情况进行全程监督,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2009年,我们镇共完成油路铺设、农桥修筑等建设项目10个,资金支出共计500余万元。由于镇财政严格实行项目资金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分账核算,对每个项目实施全程监管,对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进行实地察看,并向上级财政提出意见建议,及时检查项目的开工建设和进展情况,及时评估验收,做好项目支出审核和资金拨付工作,使项目资金为三农服务发挥应有作用。

五是加强镇、村资金和财务的监管。加强镇级财政预算管理,将滩涂、虾池等集体资产的发包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综合预算,并按规定及时足额将所有收入缴入国库。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管理,严格执行“农村会计委托工作制度”,规范了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对各村村务、财务公开内容、时间、形式做了进一步的规范,要求各村必须按照《*镇村务(财务)公开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村务、财务公开。同时,加大对镇村资产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镇村资产保管、使用、处置等管理制度,做到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统一。

通过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增强了资金的安全性,提高了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

三、关于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一定要紧密结合乡镇自身实际,从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培植乡镇财源这一根本出发,通过理顺体制,健全制度,完善机构,规范职能、强化监管等方面入手,建立起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新型乡镇财政。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乡镇财政对乡镇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对每笔财政资金的使用都要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2、要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就要加快发展乡镇经济,为乡镇财政培植充裕的财源。要积极探索发展经济的新路子,因地制宜、涵养和培植后续财源。首先,要根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已有的政策优势,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积极发展对乡镇财政贡献大的产业,做大乡镇财政收入这块蛋糕,不断拓展财源建设空间,加大乡镇财源建设力度。其次,乡镇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管理职能,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经营,管理好、经营好乡镇集体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实现乡镇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乡镇财政提供充裕的、直接的财源。三是在发展经济中,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切不可不顾乡镇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3、改变方式,拓展财政资金监管的深度与广度。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资金发放监管机制,严格执行资金操作规程和财政政务公开。二是要对农村低保、五保户、困难户、大病救助、单亲母亲、三农保险等项目实行全面覆盖,切实做到公平、公正与公开;三是项目建设要严格实行四个制度,即实行项目资金报账制,确保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程序规范;实行项目管理责任制,提高乡村项目实施的严谨性与科学性;实行绩效评价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实行跟踪审计制,提高资金的监控能力,确保专款专用。

财源建设工程篇4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项目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大,为了有效监督基本建设项目经济情况,需要对基本建设项目进行财务审计,规范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提高基建项目的效益。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的核心环节,以资金运行为主线,从资金的筹集过程到资金的投入、使用、分配和回收开展。基建项目财务审计可以有效保障基建项目投资的效益,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审计的重要意义,阐述财务审计的内容,指出现阶段基建项目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基建项目财务审计应注意的事项,以期提高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审计的效益。

关键词

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审计;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重大基建项目越来越多,而且投资主体日益多样化,不仅仅局限在政府部门,其他组织也参与到基本建设项目投资,投资主体的多样化,导致基建项目财务上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基建项目的发展。为了解决基本建设项目财务问题,基建项目财务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工程项目建设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审计,是真实反映基建项目财务投资状况的财务管理手段,可以有效的降低工程项目的不必要资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基建项目财务审计内容比较复杂、政策性强、程序和方法要求规范合理,但是,目前我国基建工程财务审计多为事后审计,审计工作缺乏对整个过程的监督、审计只涉及某个具体的环节,审计监督方式不合理,导致基建工程财务审计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审计的内容

(一)基本建设项目资金来源情况审计

在基本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审计方面,审计人员应明确基建工程的资金来源,建设项目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是否落实,资金来源是否合理。审计的重点包括基本建设项目资金来源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自筹资金是否到位,能够保证投资计划的实现和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审核清楚各项资金的来源是否严格按照规定取得,是否存在银行拆借资金、以银行贷款作为自筹资金,未经批准的社会筹资等不恰当的资金来源,确保基本建设项目资金通过正常的渠道按计划及时到位,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二)基本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状况审计

财务审计要将资金的使用情况落实清楚,实行资金统一管理,专款专用,通过会计核算,确保资金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使用,审计资金的使用是否严格按照预算进行,确保资金在预算范围内使用,避免超支、挪用资金或者浪费等问题。对基本建设项目中出现的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记录进行审查,对每个环节的各种资金都做好审计工作。做好对财务往来的审计工作,审核各项往来款是否有设备购置和材料采购合同,往来款的发生依据是否充分,保证往来款真实,避免产生差错。

(三)对基本建设项目施工管理情况审计

建设项目财务审计工作贯穿于项目计划、招投标、合同管理、工程材料质量及价格管理过程。财务审计应注意加强对工程合同管理情况审计,审核合同签订程序是否合法,各项条款约定是否符合规定,结合工程建设要求重点审核某些环节,如结算方式、费用计取、付款节点等,权利与义务是否明确。审核项目施工管理情况,各项施工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是否经过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的审核签字,各项施工方案是否经过技术交底,是否符合规定。

(四)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报表审计

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主体应加强对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对项目立项批文、中标通知书、招投标文件、物资采购合同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审核项目竣工决算报表填写、计算是否按照规定执行,报表的种类是否完整、齐全,报表数据是否存在漏报、缺报现象,表与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决算报表各项数据与总账、明细账是否一致。

二、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审计存在问题

(一)财务审计工作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在实际情况中,很多领导者没有意识到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对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审计认识,存在偏差和不足,甚至有的还认为财务审计干扰了施工建设,部分管理者认为,只要涉及财务审计,就是对自己工作能力和信用度的怀疑,在心理上对财务审计有所排斥,采取消极抵抗的态度,不积极配合审计工作。

(二)财务审计岗位和流程设计不完善

很多建设单位基建工程的岗位职责和流程制度不完善,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审计体系,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不强。在基建工程中,财务审计力度不足,参与度不强,无法全方位、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问题,无法高效完成工作。

(三)基建项目财务审计的范围有限,审计方式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财务审计工作的范围受到限制,局限性较大,对施工准备阶段的审计缺少足够重视,财务审计中许多的内容没有深入。审计方式、方法手段单一,审计工作费时费力,审计效果不理想。而且我国审计工作大多是以事后审计为主,采用的是传统的审计方式,审计过程中注重审计检查的结果不重视审计评价,使得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审计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发挥财务审计的实质作用。

(四)财务审计信息化水平比较低

目前,我国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时间较短,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在实际工作中有诸多问题。一是投入和产出反差过大,有的硬件设备配备完整,但利用率不高,虽有先进的网络审计平台,但无法用在日常审计中。二是财务审计信息化建设不平衡,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好的地区信息化硬件齐全,网络平善,信息化技术普及;而经济欠发达地区仍然延用人工操作,远远落后信息化时代。

三、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审计注意事项及建议

(一)加强对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审计的重视

投资建设主体管理者和员工应认识到财务审计对项目建设、施工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意义,加强对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全面配合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完善审计制度,对审计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及主要权限进行明确,确保审计人员有明确的执行依据。完善内部财务审计体系,加强对财务审计工作的支持力度,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为财务审计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支持。

(二)做好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基础工作

在审计前制定好建设的目标和方向,配备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会计工作人员,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个性化建设,对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内容、要求等不尽相同,建立健全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付款授权审批制度,信息沟通制度。对所有模糊的问题进行明确说明,以保证基建工程建设所需的项目资金都可用在实处,做到有据可依,从而保证资金安全。

(三)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审计体系

加强对建设项目的过程审计监督,将事后审计变为过程审计,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财务审计,做到全程财务监督,防止财务问题的产生。建立严格审计复核制度,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进行明确规范。提高建设项目财务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对现有的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掌握建设项目中的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在财务审计的队伍中,增加一些对工程技术熟悉的人员,必要的时候可以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协助,切实提高工程建设的财务审计质量,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

(四)增加事前、事中审计,扩大审计范围

为提高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审计效果,基建项目投资主体应将财务审计工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基建项目之中,要实施全过程的、动态化的审计工作,要结合事后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前审计,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涵盖基建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和内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纠正,使之符合有关规定,有效防止浪费,减少腐败。将审计工作范围扩大,审查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资金来源的可靠程度,以及资金筹措的经济性。在工程中,凡是涉及到资金流动的都需要进行审计工作,确保财务问题能够被及时的发现并解决,杜绝损失浪费和违法违纪行为,提高投资效益对基本建设项目进行财务审计,可以为基建项目提供全程保障,能够极大提升项目的社会、管理和经济效益。同时,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审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对审计工作要求较高。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主体要不断学习先进的审计技术,积极学习审计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养,提高财务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推进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审计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作者:李红艳 单位:延安市审计局

参考文献

[1]宫玉义,徐若倩.建造合同核算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J].新经济,2016(7).

[2]张晶.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6(4).

[3]施妍,邓单月.基于财务管理角度的工程项目审计案例分析—以Y公司项目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

财源建设工程篇5

【关键词】财政档案;数字化档案;财政档案数据库

1.财政档案及其利用的意义和价值

财政是国家的产物,同时也是国家行使的重要职能之一。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财政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各种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财政的彩礼支持。也正因为如此,财政管理体制需要与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财政档案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在根据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政策,在实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具有经济特性和长期与永久保存价值的各种财政文件资料记录。财政部门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各级财政部门也是财政档案形成的主体。在我国,财政管理体制与政权体制是紧密相联的,有一级政权的政府,就有一级政府的施政范围和与之相对应的一级政府财政,即一级政府的财政部门就是一个财政档案的立档单位。由于财政工作在现在社会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财政档案所反映的内容能够真实、完整、系统地反映出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的历史原貌,同时,财政档案又是真实记录和反映本部门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财政史料和证据,因此,这就决定了财政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财政档案信息资源一方面对于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和制定相关的经济和其他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财政档案信息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成果,对于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和现实参考作用。

2.财政系统档案数据库资源建设的背景

建国后,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多次的改革和变化。如建国后1949-1978年30年间实行的财政统收统支管理体制,1979年的“利改税”管理体制改革,1980年实行的“分灶吃饭”管理体制改革,1985年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1988年实行中央地方大包干财政体制改革,1994年实行的财政分税制体制改革,2000年实行的部门预算编制改革,2001年实行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近些年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进程加快,又有了诸如政府招标采购制度、财政管理绩效考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等项工作,再加上财政和审计部门监督检查职能有了进一步的加强,所以,作为财政档案信息资源来源的财政公文数量明显增多,随之而来的是用户对于财政档案信息资源的查阅卷次和人次也明显增加。面对不断变化的新的财政管理体制形势,财政系统的财政档案工作也亟需与时俱进地找到新的应对策略,采取新的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服务措施,才能更好地满足在新的财政管理体制下用户对财政档案服务工作更全面的需求。

3.财政系统档案数据库资源建设的意义

财政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是在新的财政管理体制和现代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财政档案工作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是由传统的手工管理和服务模式向现代化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发生重要转变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财政档案工作由财政档案信息资源的实体保管和利用为重点,向财政档案信息资源存储和管理的数字化,利用和服务的网络化为重心转变的重要过程。而财政系统档案数据库资源建设则是财政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它可以最终实现财政系统内网与外网、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的互为补充和有机结合,从而建设可以连接各单位、各地区,乃至全国的财政系统档案数据库信息资源网络体系。因此,财政档案信息资源更为全面、丰富、系统的财政档案数据库,不仅可以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业务环节上实现管理手段的变革,实现涵盖财政档案信息资源包括文件类型和内容分类、文件载体形态登记、文件保存记录修改、文件特征排序、文件整理、文件数量统计、文件立卷归档、文件资源借阅、文件资源移交、文件原件销毁、文件资源安全、文件资源备份、文件资源保密、输出各种报表、历史案卷目录衔接,以及档案文件原文资源的复制、存储、远程传送等一系列业务环节上的现代化管理,而且可以使财政档案资源在为用户提供查询、检索、获取、利用和研究等方面提供更为方便的服务,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4.财政系统档案数据库资源的建设和服务

财政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可以根据各财政系统单位财政档案信息资源的数量、类型、需求和建设进程,采用分类建设、分库建设,逐步整合的方法。即先建设各种财政档案信息资源类型的分数据库,如文书档案分数据库、会计档案分数据库、照片档案分数据库、声像档案分数据库、会计人员档案分数据库、实物档案分数据库等,最后再进行各分数据库财政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最后建设成为类型全面的财政档案数据库总库。在财政档案数据库的网络化服务层次方面,可以采用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内到外,逐步拓展网络服务利用范围的方法。即财政档案数据库信息资源的服务范围,在遵守相关服务利用保密要求的前提下,逐步实现由本单位的单机、局域网、本地区的广域网,继而扩展到互联网综合全面的利用与服务。其中,对于具有保密性质的财政档案信息资源,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其利用与保密之间的辩证关系。要充分地认识到,保存和管理财政档案的目的就是要被用户所利用的。保密也是利用的一种方式,只不过是要在一定的限定条件下提供利用。而这种限定条件,就是指要遵守一定的财政档案利用的保密规定。因此,财政档案数据库的信息资源,既要积极提供利用,又要严格保密制度,防止在利用的过程中泄漏不应该泄露的党和国家机密的档案内容。

【参考文献】

[1]项怀诚.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六十年[J].中国财政,2009(19).

[2]自治区财政厅档案工作实现数字化管理[EB/OL].[2013-03-10].http:///news/News_View.aspNewsID=4414.

[3]安徽灵璧县实现乡镇财政所档案规范化管理[N].中国档案报,2013-2-1.②

财源建设工程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中国经济正处在起飞阶段,需要巨大的电力资源,电力资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符合社会的需求。电力基础设施的完整,是确保有效的电力资源供应,确保正常的工业生产,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保障。基本建设是电网企业资本性支出的最主要实现方式,电网企业需要在合理控制工程成本,准确计量资产价值,客观分析资产投资收益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基建财务管理,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一、基建项目前期工作的财务管理

电力企业基建项目前期工作是从建设项目酝酿筹备到正式开工建设之前进行的各项工作,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以及按照管理权限上报相关部门审批等内容。电网企业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在前期阶段的具体目标是:优化配置企业资源,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产生最大效益;做好投入规模的合理控制、投入项目的正确选择,保证投入的规模、方向正确。

在项目前期工作阶段,财务管理重点应放在项目立项、工程可行性研究环节。电力建设项目在立项、可行性研究阶段,重点是对建设项目技术上、经济上是否可行进行研究,这一阶段的财务工作主要涉及财务评价与财务监督。

二、基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财务管理

电力基建项目实施阶段是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有关部门核准后,从开工建设到建成投产移交阶段。这一阶段财务管理的任务、目标、具体业务内容主要包括:合理控制工程成本支出,防范资金使用风险;落实项目预算,开展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促进项目预算与实际执行有效衔接,提高预算的调控力、执行力和科学化、精益化水平;参与对合同的审核、监督、执行,充分发挥合同效力,参与对设计变更的审查,对工程进行事中控制;根据情况办理工程保险,及时报损,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设项目的损失;准确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如实反映建设项目投资成本;进行工程物资核算,做好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工作,加强库存管理和剩余、废旧物资管理等。

基建项目能否在批准的概算投资范围内按质按量完成、投资效果的好坏与基建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的水平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一)工程造价及投资预算管理

为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在工程项目建设阶段实行全面、全员、全过程预算管理,财务部门要和工程、计划等业务部门建立横向协同的工作机制。首先将批准的项目设计概算逐年修正为执行概算,再将执行概算分解为年度投资细项计划。对一个单项工程而言,执行概算是工程投资控制的总体框架,年度投资计划和财务预算在执行概算范围内进行安排,原则上不能超出执行概算。工程年度投资计划与财务投资预算相互衔接,金额和明细项目相一致。工程投资计划按程序调整后,财务投资预算相应调整。通过项目设计概算—执行概算—投资计划—财务预算,在投资控制上建立了多道防线,可以有效地控制基建工程投资,合理控制工程建设成本。

(二)工程价款结算管理

工程款是建设项目顺利推进的基本保障。财务部门拨付工程款,是参与基建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核心内容。财务人员在审核工程款支付申请材料时,关注要点主要包括:预付款申请应提交与预付款项相对应的银行保函,进度款申请材料应包括经施工方、监理单位和业主三方签字盖章的工程进度结算报告,特别要强调工程支付进度应与工程形象进度相适应。财务人员应及时统计合同累计支付情况,当主体工程已付款金额一般达到合同总额的 85% 时,可不再支付工程款。每次工程款支付申请,施工方应根据工程完成量开具正式的建筑安装发票。对于申请材料不齐全、超出年度预算,或者没有纳入当月资金计划等情况,财务部门应拒绝支付。

三、基建项目竣工阶段的财务管理

基建项目竣工阶段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参加工程验收、参与资产清点与移交、参与剩余物资处理、预计未完工程、清理生产准备费、暂估增资、核对应收应付款项、复核设备资产清册、编制竣工决算、竣工决算审核与批复、正式转资、工程资金清理等。

基建项目建成投产后,为了确保项目新增资产价值能够正确全面反映投资者权益,对项目竣工阶段的财务管理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一)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的清理

项目初步验收后,办理竣工决算前,财务人员应协同工程和生产部门在现场进行实物验收,清查盘点各种物资、材料、设备,对于剩余工程物资应及时办理退库手续,确保“账、卡、物一致” 。同时,财务应配合工程部门开展工程结算,对工程账务进行全面清理,包括清理工程结余资金,各项债权债务往来、按合同支付工程结算款等。

(二)组织工程竣工决算审计

工程竣工决算报告编制完成后,须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工程竣工决算进行审计。通过专业的咨询公司,对工程项目概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合同执行情况、交付使用资产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复核,及时纠正所存在的错误和问题,使之更加合理的确定工程造价,确保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

四﹑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实际操作难度大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基建投资呈现出方式多样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管理制度渐渐无法与新要求相适应。目前电力企业的基建财务管理主要还停留在资金管理阶段,对动产评估、产权状况的确定和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涉入。此外,由于基建财务管理是由多个部门分工协作完成的,不同部门在进行管理时侧重点都会存在差异,加上监管机制不健全,很容易引发管理的缺位,削弱基建财务管理力度。

(二)财务管理观念有待更新,以符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这种问题并不仅限于电力企业中, 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都存在着这种情况。 这些企业的管理中往往会出现“个人主义”,而且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机构中专业财务管理人才有限,再加上监督职能的缺失,使得会计核算不能与监督有效结合在一起,监管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此外,基建财务需要加强工程建设各阶段的参与力度,丰富管理手段,强化财务监督,将基建财务管理方式、方法、流程、标准和体系进行完善和统一。

五﹑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的一些改进措施

(一)扩大财务管理内容

当前,基建财务管理范围具有局限性,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不强,而且管理工作相对被动。因此,当前电力企业一是要主动作为,而不是将财务工作仅限于资金拨付、会计核算,二是要重视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加强对基建计划的管理,获取第一手信息。财务人员在采集信息时,要亲临现场查询施工进度,及时回馈相关工程材料,这样便于工程财务分析,对后续的财务支出也可以做出具体安排。

(二)实行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

第一,对企业的基建会计核算项目和核算方法进行统一规定,这样在管理上便可以避免相关争议;对基建的拨款进行严格控制,加强对基建资金源头的管理,保证资金安全。

第二,项目竣工的决算审计时,可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介入以保证决算的正确性和公正性,推行工程竣工决算分级审核审批,最终实现工程建设成本的闭环管理,全面提升电网基建财务管理水平。

第三,深化基建财务精益化管理,推行基建标准成本管理,量化基建全过程财务管理内容,树立“大成本”观,加强工程其他费用财务管理。

(三)实施基建财务信息化建设

通过信息化建设,构建基建全过程信息化管理链条,开展基建工程辅助竣工决算功能建设,统一日常工程财务管理报表,建设企业级工程财务报表汇总展现平台,建立企业内部数据横向协同、纵向集约的互联通道。

(四)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

这里的部门合作不仅限于管理部门内部的合作,而且要将强财务部门和工程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这是由电力基建财务管理活动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由于财务管理中涉及到工程中的各种参数的分析,只有部门之间加强联系,才可能做好基建财务管理工作。

结语

当前,基建财务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基建财务应以价值为纽带,串联业务环节,通过价值监督、引导和反映,发挥专业优势,更好地为业务工作服务。电网企业只有进行现代的科学的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才能使每一份投入得到最优回报,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群新.浅谈供电企业基建财务管理[J].时代金融 ,2011(12)

财源建设工程篇7

各位领导:

下面根据省厅通知要求,对我区财政收入首季“开门红”工作和财源项目推进情况做以汇报:

一、克服困难,努力实现财政收入首季“开门红”

(一)前两个月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和一季度收入预计

省厅确定首季开门红,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要达到15%的目标,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促发展提振信心的重要举措,非常必要,意义重大。省厅文件下发后,我局及时向区委、区政府作了汇报,我区区委、区政府对此非常重视,随即召开专门会议,客观分析了前两个月我区财政收入完成情况,以及三月份经济运行走势,对照省厅实现首季开门红一般预算收入增幅15%的目标以及全面完成全年预算任务,研究制定了具体措施。                                           

从我区1-2月份看,财政总收入完成15121万元,为预算的13.4%。其中: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090万元,为预算的15.1%,同比增长4.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002万元,为预算的18.3 %,同比增长14.8%。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1万元,为预算的0.2%,同比减少99.2%。受2008年同期汇缴企业所得税额度较大的影响,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同比下降101.3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同比也下降了46个百分点。但个人所得税、契税和非税收入本期入库同比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使1-2月份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超过平均进度,同比增收1160万元。其中:国税局1-2月份收入完成2191万元,仅完成为预算的5.1%,低于平均进度11.6个百分点,同比减少44.%,同比减收1722万元。主要减收因素是哈尔滨银行阿城支行汇缴企业所得税本年入库收入130万元,同比减收1078万元;马利酵母同比减收408万元;西钢入库收入381万元,同比减收27万元;钼矿由于实施尾矿安全整改,待国家安全局验收合格后才能恢复生产, 1-2月份没有税款入库,同比减收716万元。地税局1-2月份收入完成10487万元,完成为预算的24.4%,超平均进度7.7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5.6%,增收1412万元。主要增收因素:一是个人所得税实现收入4620万元,为同期的8.8倍,同比增收4097万元。增收原因主要是松江钼矿缴纳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2313万元、玉泉酒业缴纳财产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1662万元,拉动地税局收入增长。二是营业税实现收入2125万元,为同期的109.4%,同比增收182万元。建筑业税收收入完成925万元,同比增收514,其中亚泰集团矿山分公司代扣工程款一次性税收入库206万元;而金融业税收收入同比减少137万元,增减相抵2月份营业税同比增收182万元。三是资源税、房产税分别实现收入264万元,同比分别增收90万元、104万元,主要是加强非煤矿山管理、清理房屋租赁增加了资源税和房产税。主要减收因素:企业所得税实现收入2708万元,仅为同期的46.8%,同比减收3077万元。主要是松江钼矿去年同期汇算清缴入库企业所得税5500万元,本年入库2300万元,同比减少3200万元。财政等部门1-2月份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12万元,为预算的17.2%,超平均进度0.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71.1%,同比增收1002万元。收入增减的主要因素是契税收入同比增收237万元;罚没收入同比增收219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同比增收640万元。教育费附加收入同比减收52万元;部分收费项目取消和调整收费标准,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比减收31万元。

前两个月主要是钼矿、哈尔滨银行阿城支行、马利酵母等重点税源企业收入与同期比有较大幅度减少,影响了国、地税收入增长;个人所得税收入和国有资产出售收入是拉动1-2月份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三月初,与国税、地税沟通,3月份国税局税收收入预计完成1800万元,累计完成3991万元,为预算的9.2%,同比下降27.9%。地税局预计完成3500万元,累计完成13978万元,为预算的32.5%,同比增长7.2%。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0877万元,为预算的20.8%,为同期的9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510万元,为预算的23.3%,为同期的101.5%。按照预计完成情况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只能达到1.5个百分点,与省厅要求差13.5个百分点,相差1530万元。

为了达到省厅确定的收入目标,财政部门将加快闲置国有资产出售,预计三月份可入库国有资产出售收入1000万元,契税收入入库530万元,一季度能够达到一般预算收入15%的增幅。但上述目标的实现,主要是国有资产出售收入、企业所得税汇算和财产出售个人所得税等一次性因素拉动的结果。

(二)采取措施,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及国家出台结构性减税政策对我区2009年财政收入产生严重冲击,。按照全省财政工作会议要求,我区采取加大了招商引资、培植财源工作力度,强化税收征管措施,努力实现应收尽收,积极促进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中央直属企业及其他省(境)外企业在我省设立总部或独立法人机构的若干意见》(黑政发[2008]38号),区政府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区委专门听取了各部门发展总部经济情况的汇报,制定了对总部经济企业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了《阿城区加强财源建设努力增加财政收入意见》、《阿城区乡镇(街道)财源建设考核评比办法》、《阿城区总部经济企业审批流程》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域外企业设立企业总部和地区总部,鼓励和支持域外企业对我区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或对我区市场资源进行投资开发,并在我区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登记纳税的企业。

各部门、乡镇、街道积极行动,切实纳入工作日程,采取了积极措施,工作效果显著。工商、税务等经济管理职能部门都研究制定了推动我区发展的相应措施。工商局制定了推动总部经济发展18条意见;地税局积极与上级税务部门沟通,放宽了物流企业自开发票的限制,为招商企业落户阿城创造了宽松环境。各乡镇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招商活动,玉泉镇与友好镇上海真如镇商会开展洽谈合作,已初步达成将部分企业落户阿城;双丰镇积极动员在北京发展物流企业的双丰老乡将企业总部迁回阿城,目前正在办理注册手续;舍利街道办事处引进了在北京“中德恒通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将总部落户阿城。到2月末,各乡镇、街道已确定引进并已办理工商、税务登记的总部经济企业有25户,2009年预计纳税6700万元,其中已纳税有3户,纳税额107万元。

二是切实加强对财税工作的领导,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为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努力实现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区委、区政府年初开始就纳入了重要工作日程。多次听取财税部门工作汇报,专题研究加强财税征管的具体措施。区政府决定从2月份起,每月都召开由财税等征收部门参加的财政收入分析汇报会,分析存在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针对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抓好重点税源税收征管工作同时,相继开展了运输业税收征管情况调查、煤炭经销企业税收征管情况调查、非煤矿山税收征管情况调查。并有针对性的采取了提高非煤矿山准入门槛,开采能力低于10万立方米以下不再办理采矿许可,税收定额由平均3万元提高到10万元;对煤炭经销企业进行整合,对年纳税2万元以下的,不再办理煤炭经销许可;针对阿城运输车辆外流的现象,协调管理部门放宽检车、落户条件。

三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采取以票控费、收入直缴、定期稽查等措施,进一步加大非税收入的收缴力度,增加财政收入。

四是加快财源建设,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开发区“三纵三横”道路以及供水、供电、供气和排水等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项目发展提供平台。采取措施加快房地产开发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和全区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撤市设区后,我区的区位优势明显提升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房地产开发业的发展,增加建安、房开营业税的增长,从而带动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对已经开工建设的英联食品、亚泰水泥等财源建设项目,要为其创造有利条件,对国家出台的减轻企业负担拉动经济增长的各项优惠政策,要落实到位,推动其尽快投产达效,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五是加快开房地产开发力度,带动相关产业和全区经济的发展。撤市设区后,我区的区位优势明显提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积极推动房地产开发业的发展增加建安、房开营业税的增长,从而带动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六是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上半年要完成开发区三纵三横道路以及供水、供电、供气和排水等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项目发展提供平台。

七是全面贯彻国家促进发展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要贯彻好国家为拉动经济发展出台的减税、减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效益提高,加快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有关政策,加快我区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国家教育危房改造、公共卫生服务、民生工程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存在问题:一是开发区基础设施不完善。虽然开发区目前已经完成了“三路一桥”的建设工程,基本实现了开发区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但是按照目前开发区发展的速度与新园区发展的要求,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直接制约了企业的招商入驻,二是资金缺口较大。开发区基础设施及土地储备的支出压力较大,恳请省厅继续加大对我区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二、“千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财源建设工作”实施情况

今年是实施全省“千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财源建设工程”的第一年,科学制定目标和任务,对完成整个工程十分重要。为此我区高度重视,按照省厅布置,分别测算2009-2011年我区地方财政收入,并且分解落实到税收、非税收入以及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上。

(一)2009-2011年均增幅

为了做好“千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财源建设工程”,工作,对阿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客观分析,对阿城传统财源、正在建设的新兴财源以及阿城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和走向进行了认真分析,结合目前阿城财政收入总量,今后三年阿城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增幅确定在15%。

2009-2011年三年增收额为29734万元,平均每年增收9914万元。其中,基金收入增量19940万元、非税收入增量992万元、税收增量为8811万元。基金收入增量确定主要考虑阿城撤市社区后房地产开发、城市建设加快、开发区占地等因素;非税收入三年都确定为11000万元,主要考虑非税收入逐渐取消;税收增量主要是考虑阿城重点财源建设项目税收增加因素,按增值税计算总量达到35244万元,每年11748万元。上述目标是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确定的。

(二)推进实施“千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财源建设工程”的具体措施

一是强化领导。我区成立书记、区长为组长,财政、发改、经贸、农委、国税、地税、国土、科信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千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财源建设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项目推进、收入征管、招商引资等项重要工作。办公室设在财政局,办公室主任由财政局局长许淑敏担任。

二是制定方案。今年是实施全省“千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财源建设工程”的第一年,科学制定目标和任务,对完成整个工程十分重要。为此我区高度重视,按照省厅布置,制定了《阿城区落实全省“千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财源建设工程”工作实施方案》,科学谋划推进一批财源项目,建立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严格的项目推进机制,集中力量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

三是政策激励。一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充分调动乡镇、街道招商引税积极性,以推动我区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二是继续对重点纳税企业法人和招商引资中介人进行奖励,对总部高管人员子女就学、就业方面给与适当照顾,引导企业加快发展,促进招商引资。三是支持企业攻坚克难,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营战略升级,继续加大对重点企业、有活力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扶持力度,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建立财政支持企业发展专项基金,促进财政收入的平衡稳定增长。

四是资金筹集。一是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二是加强金融平台建设,利用国有资产、土地等有效资产,加大新平台资本金的投入,提高平台融资实力,为我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创造条件。三是加强担保体系建设,提升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四是支持和鼓励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推动有条件的改制企业上市融资,推进企业在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交易,待条件成熟后再实现境内外上市融资。

五是大力加强招商引资环境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后续税源。积极利用好开发区,打造招商平台,增加后续财源。抓住外省企业在我区投资矿产资源开发、生产加工,业的有利时机,经过细致的工作,热情的服务,促成这些企业在我区全部注册为法人企业,防止所得税收入的流失。在改善硬件环境的同时努力打造软环境,区主要领导在项目企业遇到交通、环卫、物业、治安、电力等实际问题的时候,实行包扶制度,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六是从严控制财政支出,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对经济发展必要的投入。为应对金融危机,从严控制财政支出,我区下发了《中共哈尔滨市阿城区委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从严控制财政支出的意见》,要求全面贯彻十七大关于建立节约型社会以及省市关于加强财政管理、从严控制财政支出的要求,出台了具体的十条规定,规范了财政支出行为,确保对经济发展的必要投入,集中资金办大事,保证改善民生和支持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给我区今后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资金保障。

(三)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按照全省财政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实施千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财源建设工程”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将借助“撤市变区”的有利时机,在围绕招商和项目建设,调整思路,明确主攻方向、主打产业、实现大项目建设的突破,培育地方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一是积极引进大项目,积极培育新兴财源。二是继续扶持原有优势企业,促进其加快发展,巩固扩大传统财源。为此我们初步确定了开发区环保产业园、亚泰集团哈尔滨水泥有限公司综合利用技术改造、英联(哈尔滨)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酵母浸膏三个新引进大项目和钼金属深加工项目、西林钢铁集团阿城钢铁有限公司制氧机技术改造、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三个省厅扶持过并借机加快发展的项目等六大重点推进项目,有望在2009年新增销售收入15.4亿元,新增税金1.7亿元,2010年新增销售收入29亿元,新增税金3.8亿元,2011年新增销售收入44.1亿元,新增税金5.8亿元。其中三个新引进项目2009年增加税金0.8亿元,2010年增加税金1.5亿元,2011年增加税金2.6亿元。

1、开发区环保产业园项目:按照阿城经济开发区中心区基础设施“七通一平”(道路、供水、排水、电力、供热、供汽、通讯和场地平整)要求,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需投资2.5亿元,为了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功能,我区已累计投资1.5亿元建设了开发区中心区内的平岭路、中直路、民富大街和延川北路4条道路工程7.2公里,初步建成了排水管网8.5公里,供水管线1.2公里和供热管线1.1公里,以及工业区10千伏输电线路5.6公里。

为了加快发展速度,区委区政府决定今年重点加快环保产业园的建设进度,计划今年完成开发区内“三横三纵”六条主干道路的建设及相关电力增容、热力泵站建设。路总长9.1979㎞,征地面积292825.22㎡,总投资10500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预计2009年销售收入1.4亿元、税收3000万元;2010年销售收入3亿元,税收5000万元;2011年销售收入5.5亿元,税收8000万元。

2、亚泰集团哈尔滨水泥有限公司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为日产熟料4000T,年生产熟料136万吨。该项目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建设一条40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配套建设低温余热发电系统,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废气、废水及粉尘污染,减少废气、废热、废水及有毒有害的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通过技术改造及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大幅度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水泥产品结构,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该项目总投资5.6亿元,其中银行贷款3.6亿元,2009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新增税金0.3亿元。2010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税金0.5亿元元,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税金0.8亿元元。

3、英联(哈尔滨)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酵母浸膏项目:预计新注册的英联(哈尔滨)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2009年10月开始生产,2009年销售收入1.5亿元,增加税收2000万元,2010年销售收入3.6亿元,实现税收5000万元。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税收1亿元。

4、钼金属深加工项目。该项目建设地址在我区开发区。占地8.5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完成厂房2519平方米和土建工程,项目建成后将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产品附加值,可年产高品位氧化钼、钼酸盐、钼棒、钼板带材、钼盘圆、钼圆片、钼丝等产品1620吨。该项目总投资3.5亿元,其中银行贷款2.2亿元,2008年省厅扶持贷款贴息946万元。2008年由于尾矿原因进行生产安全整治,第四季度没有生产,全年仍实现税金2.3亿元。2009年恢复生产销售后将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预计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税金2.6亿元;2010年销售收入7.5亿元,税金3.2亿元;2011年销售收入9亿元,税金3.5亿元。

5、西林钢铁集团阿城钢铁有限公司制氧机项目。随着西林钢铁集团阿城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钢)产能的不断扩大和一些增钢新工艺技术的应用,现有制氧设备生产的氧气质量、产量都无法满足现有生产的要求。严重制约了企业产能的释放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解决氧气问题并兼顾未来发展的规划,阿钢提出10000m3 /h制氧机工程项目。2008年,该企业被省厅列为重点推进财源企业。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外部环境下,该公司采取了“释放产能”、“降本增效”的经营方针,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全年产铁40.08万吨,全年产钢60.84万吨,全年产钢材56.25万吨,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3.8亿元,比上年增加了7.2亿元,增幅43.4%。实现税收9300万元,比上年增加713万元。预计2009销售收入28亿元,税金1亿元,2010年销售收入32亿元,税金1.5亿元,2011年销售收入35亿元,税金1.8亿元。

6、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适应我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我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我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区政府决定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区建设投资,总投资30348万元,其中我区自筹5348万元,由金鼎公司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2.5亿元,用于城区道路及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前开发区平岭路、中直路、民富大街三条主要道路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建设。开发区的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引来了企业的不断入驻。2008年省厅扶持贷款贴息200万元,正是因为各级财政在开发区的硬件设施上的投入,打造了招商平台。2008年园区入驻企业19户,实现销售收入8.1亿元,税金0.4亿元。预计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税金0.9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税金1.2亿元,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8.3亿元,税金1.5亿元。

三、建议和意见

我区今年我区财源建设项目数量22个,比去年大幅度增加,是我区引进项目最多的一年,是大项目落户阿城较多的一年,也是重点项目启动见效的关键一年。但同招商步伐较快的发达地区和先进市县(区)相比,在项目质量方面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小项目多、大项目少;改造升级项目多、新型科技项目少;资源经济型项目多、税源型项目少。今后要更加强化措施,改善环境,为我区集聚更多的后备财源。资金缺口较大,开发区基础设施及土地储备的支出压力较大,恳请省厅继续加大对我区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

一是省厅对我区开发区建设给予支持。对开发区土地储备资金缺口给予适当补助,对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相应政策资金扶持。

二是恳请省政府支持香阿快速干道建设,解决交通瓶颈,使阿城早日融入哈市大都市圈。相信人流、物流的增加,一定能够引来更多的资金流注入我区,带动我区的招商引资及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是建议今后我省出台相关政策,水泥生产企业的“三废”认定打破垄断局面,变唯一机构为多家机构,变定期抽样为不定期抽样,变事前通知企业为不通知企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现有的水泥行业税源流失现象。

财源建设工程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对策

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实现“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目标,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先后启动了大规模拉动内需的一揽子投资促进计划,相应地一些关心国计民生的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明显增多。高效使用建设资金,控制和降低基建成本,提高投资效益,是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根本要求,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

一、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当前,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彻底消除的时候,加强对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集中有限的物力、财力办大事的必然要求。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是适应事业单位公共管理的客观需要,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利于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行为,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还有利于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经济体制转型期,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事业单位加强机关财务管理,建立节约型机关,反对铺张浪费,继续发扬勤俭建国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缓解财政资金供求矛盾的需要,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密切党和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的需要。因此,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是加强事业单位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类事业单位要自觉厉行节约,通过科学决策、加强管理、技术进步和宣传教育等措施,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机构资源配置,引导资源消费方式的改变,带动全社会做好节约资源工作。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节能,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政府运转的成本费用,更重要的是还能在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

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矛盾凸显,这就要求更多的投资行为能够实现“阳光作业”,能够经得起时间、历史和人民群众的检验。前不久的上海倒楼事件,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如何确保基建项目工程质量,让项目建设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下进行成为摆在与基建项目有关的各方的面前。各级财务部门负有监管的责任,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切实提高工程质量与安全。

二、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据笔者调查了解,当前,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基建财务作用不强、有些会计核算比较混乱,而基建单位对基建管理的无序状态及管理水平的低下是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来源。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概预算审查把关不严。投资领域内普遍存在“三超”现象,即建设项目概算超计划、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三超”现象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有的建设项目不是严格按批准的可行性报告开展设计工作,编制设计概算,甚至有的设计部门为能多收设计费人为抬高设计概算,使编制的概算一开始就超计划;二是人为压缩概算。有的建设项目开始申报时为能申报,争取上项目,或为减轻税费负担,人为压缩概算、预算,一旦项目批下来,又把投资额度加大;有的项目更是先斩后奏,搞计划外工程,使得实际情况与计划脱离;三是概预算审核不严。由于某些管理方面的原因,工程的概预算审核不严,或是审而不调,对有的建设项目概预算应做调整的不及时调整或不调整,使实际施工远远超出原定的概预算。

(二)基建报表完成额度不真实。为了不影响下年度上级拨款,同时也便于年终决算报表的顺利通过。部分单位在年终财务决算时往往根据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投资的差额作一些账务调整。如将其超额完成的部分暂挂在“其他应收款”或“应付工程款”中,待下年年初再予调回;或将未完成投资额的差额部分以虚假附件或根本无附件虚报投资完成额,挂“建安工程投资”和“应付工程款”等科目,使得基建报表失去真实性。

(三)基建投资效益比较低。目前施工存在管理不严,施工质量差的现象,建设过程中损失浪费严重,加上基建单位的财会人员素质低,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弱化,而伸向建设工程的收费项目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一个项目下来,各项税费开支占总投资的比例较大。部分项目的基建资金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贷款来的,投资期的利息负担很重,建设成本过高,资产交付生产部门后效益往往不理想,有的重点建设项目成了重点浪费项目。还有的施工单位在工程结算上高估冒算问题比较突出,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多计材料、设备价格和数量,设计变更增加部分通过现场签证重新计入,而变更减少部分未作调整,重复计算,多计费用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对策

(一)强化财务部门管理职能。财务部门要重视基建项目的合法性,督促职能部门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参加招标文件及工程建设合同的审计工作,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及《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基建财务核算,确保单位各项投资预算计划的顺利执行。通过加强基建财务的管理与核算来规范基建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制度控制,如制定基建项目招标管理规定、基建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工程监理管理、基建材料、设备采购管理规定等,并严格执行,财务人员应参与招投标和合同签订工作,从财务角度对招标文件和合同进行审查,如签订的合同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一致,合同条款是否可行、有效等;对招标文件和合同中约定不清的条款提出相应的建议,以降低工程风险,达到控制项目投资的目的,确保基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强化财务预算约束。要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要求办事。在编制预算时,既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又要“积极发展,贷款建设”,做到建设规模要适度,结构要合理,经费来源要可靠。要进一步强化概算的执行,加强对事业单位基建控制,提高资金运转效率。一是要建立计划和预算相结合的制度。财务部门应加强同其它部门的协调,共同搞好投资计划的制订,防止以计划代预算,重计划轻预算等情况的发生,切实建立计划和预算相配合和制约的机制。二是财务用于基建的支出要统一口径,归口管理,加强监督,防止用款部门将单位经费和建设费用混用,人为造成本部门内部多口管理和项目资金来源复杂化,逐步向项目预算过渡。三是做好工程项目各分项经费的控制。对因重大设计变更、不可预见等因素造成分项工程经费增减和预备费动用的,及时办理批准手续;对暂列经费如管理设施等,办理具体方案批准手续后实施;对建设单位管理费等费用性支出,实行概算控制,预算管理,分年度据实列支,严格控制超概算现象发生。

(三)强化资金流管理。应实行财务手续事前控制,确保工程价款支付、管理费支付等各项开支手续完备合规,杜绝不符合要求的票据和白条现象。针对实际中完税发票难以及时取得的现象,可采取代扣代缴税金的方式,防范承包商不给开具发票偷税漏税给单位带来的风险。资金支付环节关键是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和拨款申请制度,将工程价款支付控制在合同约定条件范围内。“一支笔”审批制度是指除差旅费等小额建设单位管理费的开支外,所有资金使用均由单位指定负责人签字审批的一种内控制度。拨款申请制度就是对切实由管理单位或其他建设单位实施、通过财务报表结报投资的项目和费用,由财务部门填制“拨款申请单”,并经工程部门、主管领导签字后办理资金划拨手续。同时,要建立统一规范的资金管理办法管理基建资金,实行源头控制,确保资金流安全。

(四)强化合同造价审计控制。基建项目应加强合同管理,签订的合同条款内容要全面清楚。特别是合同价款及支付形式、物价浮动因素、政策调整因素、双方的承诺及主材的供贷方式等都应在合同中明确。应成立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基建合同会审小组,参与基建合同谈判,提出合同审核意见,负责监督合同执行与变更管理,并在基建过程中实行监督、审计和法律咨询工作的联系与协调。对工程决算实行“初审”“终审”二审制度,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初审要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原始资料如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记录、现场隐蔽工程纪录等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检查,同时对工程量的计取、定额套用是否与标书中要求一致,以及乙方所供设备、材料有无重复计算等进行审查,把好降低工程成本的第一关。终审由单位审计部门通过招标,选择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财务人员据此作为结算依据。

(五)强化竣工财务决算管理。竣工财务决算工作是事业单位按上级主管部门规程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正确反映工程建设成果,并及时按审计结论做好竣工财务决算的调整和上报。一是要树立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应从建账开始并贯穿于工程建设每个环节的指导思想,在设置会计明细科目时,尽可能做到与工程概算明细项目、招投标文件明细项目划分相衔接;二是要在建设期间定期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汇总表,为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做好日常准备;三是工程完建后,要抓紧进行竣工财务清理。竣工财务清理主要包括项目合同清理、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清理、与有关部门经济关系清理以及账目清理等,确保账目清晰、账物相符,真实有效。

参考文献:

[1] 蒋和妹.关于基建财务核算在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中的应用[J] .金融经济, 2009,(14).

[2] 吕丽娟.对全面提高基建财务管理水平的探讨[J] .中国总会计师, 2009,(02).

[3] 单明慧. 竣工决算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J] . 青海交通科技, 2005,(01) .

上一篇:村扶贫帮扶计划范文 下一篇:防汛安全自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