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一体化运维范文

时间:2024-03-07 15:29:06

电力一体化运维

电力一体化运维篇1

关键词: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体系;构建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网络几乎遍布了各大企业中,给企业的工作带来了便捷的同时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电力系统行业随着通信信息网络智能化的有效应用一方面可方便工作人员工作,另一方面也能使相关人员在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根据管理系统所给出的实际分析结果,并结合电网运行状态,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电力企业对运维体系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使其朝着良性发展模式迈进。

1 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体系研究及发展背景

近些年来电力企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仅在发展规模上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在技术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信息通信系统的有效应用就是很好的例子,当前信息通信系统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在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困扰,通信系统的不断升级与完善无疑增加了运维的难度与复杂性。电力通信信息系统技术是在无线电、光钎等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它所包含的内容方方面面,既有电视电话等方面的内容,也包含视频会议等内容。电力行业涉及面广,几乎遍及各个行业中,这也使得其通信规模的不断壮大,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已然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焦点话题,更是通信信息系统运维工作所面临的难题。所以,运维体系的构建也是在信息与通信一体化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实施的。构建合理、科学的管理操作平台是电力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一体化运维体系的构建,可以在其技术框架基础之上,结合当前电力信息通信网络实际情况,对其网络的运维模式以及状态进行合理化评估。评估结果能够有效为电力信息通信设施正常运行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提高电力信息通信系统运维高效性。

2 电力信息通信运维存在的问题

当前,电力信息通信运维中还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缺乏有效统一的资源管理模式。纵观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实际运行状况不难发现由于信息与通信资源的欠缺,信息通信之间的相结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导致信息通信网的稳定性低,信息资源不准确等,大大降低了运维管理实效性。其次通信模式上选择不科学。由于通信模式种类繁多,这无疑加大了运维的工作量和难度,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下,影响电力信息运维的实际效果。最后监测涉及面较窄。虽然电网信息与通信监测系统已实现了相结合,但在实际应用中两者却表现出一定的孤立性,导致所监测的涉及面较窄,影响其对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尤其是存在故障时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出故障部位,造成维修不及时给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体系的构建策略

3.1 加大一体化运维的技术投入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网络技术也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力发展,并已在电力信息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力行业也在转变工作作风,已从传统的分级管理模式逐步过渡到一级管理模式发展,在维修方面也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已从传统的人工维修逐渐向远程操作维修方面转变,这种转变大大增强了工作的成效性,为人员节省了一定的时间。国家电网公司构建了涵盖全公司信息综合运维监管系统,这种模式大大解决了传统孤岛型系统的建设模式,使信息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与便捷,工作人员只需借助电脑即可对电网的整个运行过程进行及时掌握,从而实现全程监控,科学管理的运营模式。随着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地不断开发与利用,可为信息资源的优化以及网络监控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在网络技术实施线路上主要从两方面加以研究:一是管理层面,在管理方面主要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设备系统进行有效管理,并开展行之有效的研究工作;二是运维层面,在运维方面主要是对资源状态以及设备定位等内容开展研究工作,提高运维工作的实效性。在现有的智能机房、信息监测等系统存在的基础上,并结合现代化信息集成技术,实现对设备实体、监测系统的有机结合。

3.2 构建科学的一体化运维信息体制

尽可能地降低创新活动所需的开销是构建信息体制的主要目的所在。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都会不断改革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而如果信息体制停滞不前则很难适应工作之所需,一般而言,信息体制有如下模式:一是信息分散体制下的独立分布创新;二是信息同化体制下的网络一体化创新模式;三是信息层面下的模块化创新模式。信息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制度的确立,而且采取不同方式的信息体制其也会伴随一定的交易成本。在进行企业创新网络研究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注意做好网络结点之间的联系。在信息处理方式上要从网络层次以及组织单元层次两方面加以权衡,尤其是对于组织单元层次来说其具有信息储备丰富、信息处理能力强等特征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获取的这些信息也是研究人员通过系统环境的各项参数中得出的。网络层次上所获取的信息较组织单元层信息传递速率快,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处理模式。

3.3 构建一体化运维评估体系

状态评估技术在电力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已在电力设备维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最大限度地将有效的电网管理模式应用于信息通信网中,为电力行业的安全运行提供一定的保障,相关管理人员应进行深入地分析,并从设备的运营、维护等多方面进行运维评估工作的开展,通过相关数据计算信息处理复杂度与标准值进行比对分析,综合评定其是否处于合理状态,找出设备故障所带来的损失以及对其他相关设备的影响幅度。在进行电力信息通信网络评估中应从两方面加以重视:一是技术层面,技术体系也是研究电力业务以及信息资源需求的重要指标,为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为评价做出可靠的数据作支撑;二是运维层面,运维层面从资源与业务层面实现对网络资源的有效评估与分析,从而实现系统化、全面化的评价体系。

4 结束语

总之,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体系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很多层面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但由于我国各方面技术还不够成熟,在运维系统的运行与管理中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在工种不断探索与研究,积累经验,寻求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以及改进措施,为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保障,促使我国电力行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都师,李巍,张晓东.信息通信系统市县一体化建设创新管理实践[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11):207.

[2]徐亭亭,马建生,李明明.浅析市县供电企业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模式[J].科技风,2016(3):96-98.

电力一体化运维篇2

关键词:运维一体化;大检修;三集五大;优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141-04

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是“大检修”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下,电网运行及检修专业的生产组织模式将发生较大变化,如何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达到提升变电运维工作效率的目的,并保持安全生产良好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1-2]。

2013年以来,湖北宜昌供电公司依托国网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按照“试点先行、优化标准、加强培训、稳步推进”的思路,从建立工作体系、强化人才培养、完善设备管理、加强应急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和探索辅业外包等方面,率先在省内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截至2013年末,公司已基本实现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指导意见》中的近期目标,其中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达55项,占64项目标总数的85.93%,同时进一步深化拓展了部分设备C、D类检修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等业务。

目前,公司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精益管理1年,优化了生产工作流程,提高了人力资源效率,提升了设备健康水平及相关生产指标,应急处置响应更快,变电运维质量更高,日常管理更精,各类成本更低,变电设备缺陷消除及时率、设备可靠性等指标在省公司对标中名列前茅,在给公司带来先进管理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效益、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变电运维效率的提升,探索出一套独具特色、可供直接操作的管理范本,在全国同类单位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一、运维一体化实施背景

1.宜昌电网的特点

湖北宜昌电网地处三峡、葛洲坝电力外送的起点,境内多山地和江河湖泊,电网结构复杂,管理设备较多,输电通道密集,检修覆盖半径大。现管辖18座220千伏变电站,66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变压器146台,总容量8333兆伏安。2013年变电站呈大幅度增长模式,而运维人员却远远不及变电站增长定员人数,如图1所示。另外,由于宜昌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变电站辐射管辖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检修行程达4000公里,最远变电站需5个小时以上的车程,特别是偏远、山区变电站道路老旧,对运行、维护类检修成本提出了更高要求。

2.传统模式的弊端

在传统的生产组织形式下,维护类检修工作由市检修公司检修试验工区人员承担,维护类缺陷的发现和消除由不同班组负责。从变电运行人员发现缺陷到检修人员消除缺陷,大致经历六个环节(如图2所示),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3-4]。

据统计,维护类缺陷占发现缺陷总数的50%以上,检修试验工区专业人员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此类缺陷的处理上,没有足够时间从事专业化检修工作,导致设备缺陷、故障处理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对厂家依赖程度也日益增加,增加了电网运营成本,结构性缺员矛盾日益增强。

随着地区电网快速发展和“大检修”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不断扩张的电网和有限的资源给宜昌电网的检修、维护工作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下发的《关于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各单位开展此项工作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加上每个地市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电网结构、人员状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并没有可供借鉴的成熟范本。因此,探索符合宜昌电网实际的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已势在必行。

3.运维一体化模式的优势

首先,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维护类检修工作将由运维人员自行承担,维护类缺陷的发现和消除均由运维人员负责,并通过巡视、维护等日常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巡视维护和缺陷的发现到消除流程将大大简化,时间大大缩短。检修试验工区专业人员将从维护类检修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有足够的时间从事专业化检修试验工作,对于提高检修质量,节约电网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5]。

另外,实施“运维一体化”按照“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原则,释放劳动生产力,使人力资源配置得到优化。根据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需要,开展运维一体化专业技能培训,适当调整检修人员转岗,安排变电检修人员转岗至变电运维站(变电站),进一步加强变电运行、检修、试验、保护、自动化、直流专业间的融合,能够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

再次,实施“运维一体化”能够培养一岗多能、一专多能复合型“运检双能”人才,这是解决电网快速发展与人才结构性缺员矛盾的必要手段和提高效益效率的最佳途径,对满足电网精益生产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6]。

二、“运维一体化”管理的理念和策略

1.“运维一体化”模式管理的范围

“运维一体化”是以运维站为单位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实现设备巡检、倒闸操作和维护性检修由同一组人员负责实施的电网生产组织模式。运维站除负责所辖变电站倒闸操作、设备巡视、辅助设施维护等变电运行业务外,还负责变电设备的维护性检修业务。

维护性检修指《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导则》中所列无需使用的大型装备,不涉及复杂停电及安全措施,不涉及设备整体或重要部件更换、设备大范围拆卸及带电作业的C、D类一次设备检修工作和不涉及二次回路改动、设备功能校验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等二次设备检修工作[7]。

2.“运维一体化”模式管理目标

在适应“大检修”体系建设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改变原先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传统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倒闸操作、维护性检修业务重新整合,实行一体化运作[8-9]。规范一体化运作各级运维岗位的业务标准,明确变电站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内容,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目标阶段逐步推行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实现人员精简、作业高效、成本合理的目标。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所辖运维站64项运行维护业务高度融合。

公司根据运维一体化的实际特点,将其划分为巡视、维护,操作、检修,应急处理三个部分,积极推进。一是维护围绕巡视转,巡视准确维护精,开展的设备运维项目有48项;二是操作围绕检修转,操作高效“腾”时间,需停电进行的维护性检修项目有9项;三是应急围绕服务转,响应突出快、准、优,应急抢修类的项目有7项。

3.“运维一体化”工作实施原则

坚持确保安全,逐步推进。实施运维一体化要在确保不影响电网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选择基础条件好、人员配置高的变电站或检修班组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实施,在业务整合和人员重组的过程中,调整幅度应能保障队伍的稳定和现有生产业务的有序开展。

坚持培训先行,素质提升。运维一体化建设有赖于多技能人才、双师型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将培训工作贯穿于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全过程,着力于人员技能和素质的提升,为运维一体化建设提供基础的人力资源保障。

坚持合理引导,激励保障。运维一体化对现有生产模式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人员劳动强度加大,安全责任加大。必须鼓励和激励广大员工积极投身到建设工作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作用。在激励政策上,应对现有的岗位薪金制度进行重新分配,按照人员掌握和从事的专业数目设置岗位薪金梯度,促进多技能业务的融合。

坚持效率提升,精益管理。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运维一体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化生产业务流程提升生产效率,以集约、整合生产业务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三、实施运维一体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1.加强标准建设,健全完善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体系

深入开展制度建设、流程再造,统一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设备类别和作业项目,分电压等级明确运维一体化和检修专业化分界面;对开展实施的运维项目进行研究,在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指导意见》所列运维项目优化后共64项中,确定了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近、中、远期可开展的运维项目。

统一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作业方式,明确哪些项目采用标准化作业卡,哪些作业需要开工作票。统一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的作业流程,以PMS为平台,固化项目作业流程,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标准。

公司共新编26个管理制度、20个岗位职责、26个标准作业流程,涵盖了设备C、D类检修和日常维护、应急抢修、设备巡视等运维一体化典型工作流程及保护装置告警、SF6气压降低、直流接地等典型缺陷处理流程和典型工作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卡)。标准体系突出专业融合,强调工作界面清晰、监督到位,确保作业现场流程不乱、工序不减、监护不断、验收不松。

2.强化培训,着力培养“运检双能”人才队伍

宜昌供电公司超前谋划、提前启动,大力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岗位培训系统工程,先后开展六批变电运维一体化技能培训,培训人次覆盖率达98%以上,组织运维人员针对维护性检修项目进行培训,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综合技能水平。安排运行人员到检修班组轮岗,学习变电设备检修、试验技能;安排转岗检修人员学习变电设备巡视、倒闸操作,为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13年,公司以亭变电站为变电运维一体化人才实训基地,聘请相关专业的技术能手,采用理论讲解、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形式丰富多样,效果明显。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后,运维人员均已具备运行操作及开展运维项目所要求的各项工作技能。

同时,公司还组织编制了《变电运维一体化技能培训教材》《运维人员能力规范》和《运维人员成长规划》,作为运维工技能培训、鉴定和职业规划的指导性文本。

3.完善装备管理,确保变电运维一体化设备充足

根据运维业务开展需要,公司采用“购买+租赁”的方法,分阶段逐步配置相应的仪器仪表、试验设备、工器具及备品备件。制定并完善相应管理制度,确保装备充足,管理高效,维护及时。典型维护性检修初期目标需配仪器,立即采购并配备到各运维班组,每个运维班应配置运维车1台,检修试验车1台,操作应急车2台。

4.强化风险管控,确保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安全

在推进运维一体化工作中,分阶段开展的运维业务项目由公司运检部、安质部共同审定,并在推进过程中严格执行风险分析和控制管理,杜绝因运维一体化而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针对现场安全管控、倒闸操作、工作票管理、标准化作业等业务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分析,认真梳理完善,保证作业安全,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针对农网110千伏变电站上划后维护工作量大,在短期内造成应急抢修效率和优质服务水平下降的问题,对部分有富余检修力量的县公司建立由地(县)调控中心统一指挥、市公司与县公司协同抢修、检修试验工区协助配合的应急抢修工作机制,进一步理清了“大检修”体系下的应急抢修业务界面和工作流程。

5.建立激励机制,确保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可持续开展

为推动运维人员快速岗位成才,公司率先建立了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制定变电运维岗位技能鉴定标准,根据运维人员岗位职责的变动和工种技能的增加及提升情况,重新测算岗级,设立1至5级运维工,对取得维护类项目资质的人员薪酬待遇提升1至2个岗级。同时优化绩效考核,将员工薪酬工资按照运行工作40%、维护工作20%、检修工作10%、岗位技能20%、综合评定10%纳入运维一体化绩效分配范围,并相应调整运维人员薪酬水平,对倒闸操作、C/D类检修项目单独进行绩效核算,拉开分配差距。

围绕“劳有所得、苦有所得、学有所得、和有所得”的价值导向,进一步细化安全指标、作业违章、系统台帐等刚性指标分值,完善数量、质量和对企业贡献的“三考核”,明晰员工上升通道。

配套薪酬激励措施和机制,营造以绩效管理为手段的“比学赶帮超”工作氛围,促进员工转变观念,稳步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改革工作,实现工区和员工的共同成长。

6.探索辅业外包机制,提高运维工作专业化程度

按照《国网公司生产业务外包管理规定》,公司将变电站的辅助设施维护、保洁、环境整治等辅工作纳入物业管理,以合同形式明确运行人员与物业公司维护分工界面,运行人员负责变电站设备的维护、安全工器具管理等工作,物业公司负责变电站的保洁、变电站辅助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及维修。此举减轻了运行人员的日常维护工作量,方便其精心从事倒闸操作、运行管理等核心业务工作。公司目前已外包项目12项,提高运维工作专业化程度。

7.依托公司与高校建立的研究生工作站,开展科研课题研究

公司与高校共建研究生工作站获批湖北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学术上加大专业应用性合作,科研上采取联合申报项目、合作攻关、共同申报成果、联合申报科研平台等形式,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针对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先后开展了《变电站防误闭锁方案研究》《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方案的研究》等科研课题研究。同时,借助三峡大学师资力量,整合变电、检修、运行专业资源,组建运维专家智囊团,定期举办“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推进会”、“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评估会”等专题会议,开展管理诊断、效能评估、督促执行、指导纠偏。

四、实施效果

1.人力资源效率明显提升

人力资源效率得到明显提升,运维人员不足矛盾得到初步缓解。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公司在国网定员标准的基础上,加强业务培训,根据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的开展情况及人员技能水平的提升情况,充分挖掘了现有人员的潜力。原有运行人员228人,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后,对照国家电网公司定员标准,运行和检修人员折算仅163人,劳动效率提高30%。

2.减少了停电次数,缩短了停电时间,增加了对用户的供电量

变电运维一体化精益管理实施以来,各类生产指标明显提升,设备故障率明显下降。维护类检修处理的缺陷均可在运维班内部完成全部流程的流转,部分缺陷可以实现当天发现、当天消除,大大缩短消缺周期。同时减轻了运行和检修专业的协调难度,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简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中间环节,缩短了设备停送电时间,提高了设备可用率,增加了供电量。

以220千伏某变电站为例:

4个220千伏间隔每次停电处理时间减少了2个小时(4000千瓦*2小时*4个=3.2万千瓦时)

6个110千伏间隔每次停电处理时间减少了1.5个小时(1200千瓦*1.5小时*6个=1.08万千瓦时)

8个10千伏间隔每次停电处理时间减少了1个小时(30千瓦*1小时*8个=240千瓦时)

每站增供电量:3.2万千瓦时+1.08万千瓦时+240千瓦时=4.304万千瓦时。公司所辖84座变电站(含220千伏变电站18座,110千伏变电站66座),总计增供电量18座*4.304万千瓦时+66座*1.104万千瓦时= 150.336万千瓦时,创效150.336万千瓦时*5988.5元/万千瓦时=900287元。

3.应急处置响应更快

变电站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模式后,实施应急抢修“属地化”,确保快速处置突发事件,缩短客户停电时间。在倒闸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现场运维人员在第一时间就能进行判断处理,确保倒闸操作的连续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应急处理的速度,现场设备缺陷处置时间由以往的平均3小时以上提高到现在的1个半小时,时效提高近50%。

4.运维质量更高

实施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后,由于专业化巡视持续开展及运维人员对设备的分析、处理能力的提升,变电站设备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共巡视6511次,包括正常巡视4586次,特殊巡视1925次,维护性工作数量6116次,发现缺陷183处,缺陷消除及时率达到99%(见图7),相关生产指标位于省公司前列。

5.设备健康水平更高

结合变电运维一体化开展的每周专业化巡视、每月设备问题专题分析,深入落实设备“运行检修”双主人制度,变电运维一体化班组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更加彻底,设备状态评价工作更为全面、准确、及时,为变电站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奠定了基础。

6.节约了设备维修、人工、车辆等运营成本

运行人员不必重复往返各检修现场,节约了人工、车辆、器具使用费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极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实行运检一体化管理,使变电设备维护健康水平明显提高,设备完好率、可用率达100%,安全管理成效显著,生产成本明显下降,通过合理安排任务,减少了重复检修,有效降低了油料费、旅差费、材料人工费和生产维护费用。

效益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模式下,运行维护人员配置、车辆、司机数量、往返路程、油费均有所降低。其中每个运维班年节约车辆运行成本60000元-48000元=12000元,每年节约车辆运行成本总计12000元*10个运维班=120000元。

五、总结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传统运维模式不再适应电力生产的需要。“大检修”运营模式优化组织架构,实现电网检修维护人、财、物的集中管理与控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由分散粗放向集中精益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因此,在“大检修”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通过优化作业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来释放资源效能,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潜力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有利于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宜昌供电公司对“运维一体化”管理创新模式的探索,具有前瞻性的特点,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许艳阳.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

(33):144-145.

[2]李晨,陈希正,郝艳春.大检修组织运维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 (9):12-13.

[3]李庆梅.“大检修”下的标准化成本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

(18):267.

[4]张彩友,丁一岷,冯华.关于开展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的认识与思考[J].浙江电力,2011,(3):50-53.

[5]张龙,董勤伟.变电生产管理新型模式探索与实践[J].电力安全技术,2005,(1):5-7.

[6]徐金雄.变电站无人值守及运维一体化实践探索[J].电子世界,

2013,(13):70-71.

[7]张海涛,刘方方.变电运维一体化过渡阶段的分析[J].河南科技,2013,(5):103,231.

[8]唐继跃,陈显坪.大检修生产岗位人员培训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4-5.

电力一体化运维篇3

关键词:变电设备;运行维护;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125-02

1 概述

在电网生产活动中进行职责分工,逐渐形成完善电网运行、调度、检修等辅助业务,这在保障我国电网安全生产、业务专业化发展方面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同时也产生作业效率不高现象,偶有现有资源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目前我国的电网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国家电网公司在构建大检修、大运行体系活动中提出,在国家电网变电生产作业过程中,实施运行和维护一体化(简称运维一体化),这样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并优化电网作业流程,提高电网运维作业效率与生产效益,以此来释放资源效能。

2 推行变电运维一体化

在整体实施运维一体化之前,一是要专门安排时间、人员对设备进行周期性维护工作,同时兼顾运行、检修人员,时间不易固定,因而使维护工作很难达到常态化、精益化要求;二是运行人员对各变电站巡视时间比较短,有时抽空巡视,容易走马观花,应付事,不能起到巡视作用与效果。而实施运维一体化后,是由专人周期性开展持卡巡视,巡视仔细,最大程度上发现问题,设备维护工作可以同步进行,这样就能够随时对电网设备进行维护,因此,出现问题也能够及时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网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运维一体化提升综合素质。一是培养出一岗多能复合型人才,运维一体化要求员工一员多艺、一员多能,企业通过专题理论、实践培训,令每个员工至少有一门技能的前提下,在其他方面也得到相应扩展,使人员技能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二是使得有限的人力得到充分利用,通过对现有人力资源重组,实现运行与维护人员相互补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电网人力短缺的矛盾,使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三是必须优化生产组织模式,运维一体化有效地整合倒闸操作、设备巡视、维护性检修、运行类维护工作,成功地增加效益,提高效率。更加适应公司未来变电站少人值守无人值班发展趋势,为公司向现代生产管理方式做出了有益尝试。四是有效提升自我价值,实现工作和维护与运行人员有机融合,运行能够学习和从事检修维护工作,维护可以熟悉掌握运行工作技能,最有效发挥人才潜力。

3 实施运维一体化难点

3.1 运行、维护工作的差异性

维护工作、变电运行的对象虽然都是电力设备,但对运行工作要有很强综合知识的具体要求,同时维护工作人员也必须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如,维护工作可以细分为一次性的、二次性的、高试性的、油化性的等;随着电压等级高度的不断提高,对运行专业知识、维护要求也有更高的要求。在实施运维一体化时,这种差异性就要求人员素质必须过硬,这样培训一个合格的运维人员周期会更长,因此,运维人员在掌握业务技能的难度会逐渐地加大。

3.2 劳动强度与安全风险大

运维一体化作业与传统生产作业对比分析,运维人员在承担运行与维护工作任务与职责,这会使劳动强度不断增大、安全风险也会增加,如没有相应配套激励机制,那么一线的作业人员对开展运维一体化意愿就不会加强。

3.3 容易缺失现场作业安全控制环节

在进行变电站开展维护工作同时,确保现场作业安全前提是布置并实施安全措施,进行安全交底工作,需明确带电设备。在传统的电网生产方式中,由于维护工作需要对设备工作状态进行变更,这些必须经过运行人员许可以及把关;完成设备维护后并由运行人员负责验收。这样维护与运行人员双方,职责清晰、监督到位、界面分明,有利于工作质量控制与现场安全措施实施。在实施运维一体化后,在这两个方面因为缺失监督容易被人忽视。

4 实行运维一体化措施

4.1 建立多技能岗位培训激励机制

按循序渐进原则进行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计划,把新增的三个大类,共22项维护作业项目,按难易程度分阶段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认证。根据制定的培训计划,第一阶段接管业务主要与技术技能有关,相对较简单;第二阶段的培训则是变压器呼吸器矽胶更换、蓄电池充放电等有一定难度的技术技能;第三阶段的培训则是更进一步的,选择电气闭锁回路、隔离开关操作回路、遥信回路等普通性缺陷检查与处理。每个阶段的培训必须安排两个月左右的时间,由各专业的专家,运用现场讲解、现场演示和学员亲自动手练习的培训方式,对变电运维一体化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进行细致说明与讲解,为提高培训学员的学习热情与提高效率,必须建立相应技能岗位培训激励机制,把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指标进行量化,运行员工绩效评比工作,奖励工作积极主动的、业务能力强的员工,这样可以激发员工创造性与积极性,进而促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不断开展。

4.2 运维一体化的关键是安全

运维一体化的前提是安全。按照公司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因此,必须围绕安全生产这一目标,进行生产管控与风险防控结合的工作方法,从教育、技术、管理这三个方面入手,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对运维一体化工作进行现场管理,建立运维人员排班制度,加强技术监控、运维技能培训以及设备责任区专人负责、加强运维人员专业学习培训以及分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协调工作,使工作规范化,切实使维护操作水平从本质上得到提高,必须保证运维一体化始终保持在安全条件下进行操作,以保障变电站安全运行。

4.3 运维一体化管控方面

运维一体化在实践过程中,要把运维一体化条件生产组织方式与传统生产业务组织方式,从人员专业素质、安全质量控制、工作协调、能力发展、人力效能这五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在运维一体化模式下,确定变电运维工作岗位职责、操作方式、业务范围、培训重点等工作,从而促进运维一体化管理的不断发展。

在管控方面,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工作必须先简单后复杂、先低压后高压的原则,从而降低安全风险;二是综合考虑分析现有的维护业务,稳步促进维护业务由维护人员分批向运维人员转变;三是明确工作中运维人员安全职责,制定运维一体化实施细则。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深化大维护体系建设基础上,首先必须细化、深化运维一体化建设,拓展带电检测以及运维业务范围。使工作质量从本质上得到提高,努力凸显运维一体化特点。与此同时,一定要加强岗位培训,注重队伍建设,培养基层班组排头兵。其次要实现流程再造、健全机制,建立安全生产管控等制度,加大对专业化运行分析。最后要形成不断发现问题能力,不断提高运维、巡视、维护工作质量,把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徐文武.变电运维一体化认识与思考[J].大科技,2012,(24).

[2] 许艳阳.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2,(11).

电力一体化运维篇4

[关键词]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D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050-01

在变电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模式切合了时展的要求。最近多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电网的规模也在飞速扩大,在之前的变电设备运营模式之中,停电检修的工作必须要有运营方和检修方同时在场,这样的情况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这种模式的变电设备检修工作已经和电网的飞速发展脱轨,不能够满足当前电网发展的要求。

一、变电运维一体化的优势体现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社会之中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对于电力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大,国家电力部门在当前受到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为了维持变电设施的正常运行,高效的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业内相关的专家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和交流。在传统的变电设施运行过程中,相关的技术管理部门应该做到合理的安排工作时间,具体的安排工作人员,详细的记录工作地点和工作内容,为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利的保障,这样才能够使变电系统的运行更加安全高效。然而在实际情况当中,由于受到工作要求的工作地点的制约,相关的维修人员在实际维修过程中往往难以达到电力设备的精益化要求,这就导致了电力系统中的变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有着许多的不安全因素,给变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与此同时,变电设施的维修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由于不经意间的疏忽或是大意所造成的纰漏也给变电设备的维护工作造成困难,直接导致了电力系统中变电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失去了意义,影响到了设备的正常的运行。

在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具体实行之后,变电设备日常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就应该由专业工作人员定期的开展工作,这样就解决了在工作过程之中维修不到位的问题,为变电设备长期稳定的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除此以外,采用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模式还可以完善电力部门的运营和发展,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管理工作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部门相关运维人员的综合素质,而高素质的工作人员能够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总结出更好的理论知识。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正确运行还可以对电力部门内部的工作和效益作出有效的贡献,促进变电系统运行过程中更加稳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具体措施

(一)培养专业的工作人员

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工作强度和风险,在实际的工作情况下,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容易遭受打消,导致了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变电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漫不经心,工作情绪消极而散漫,严重降低了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可靠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力部门应当针对工作岗位的不同工作职责,展开工作岗位的技能培训,在原有的培训机制中加以改善,从而达到提升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实际运行效果,为今后工作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在培训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时,电力部门的管理部门应当组织优秀的专业工作人员在实地对工作人员进行仔细的讲解工作内容和工作技巧,建立高效的工作培训模式,让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对工作有更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培训工作的主动性,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培训,改善工作人员对岗位技能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工作过程中的有效性,为变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工作提供有利的保障。

(二)加强责任感,重视安全性

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安全问题是不得不提的重点内容,有关电力部门应当给予重视,安全问题也是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在目前的变电设备维护工作中,我国政府针对电力设备运行中的安全问题提出了综合治理方针,政府的相关监督部门也加强了对于变电设备维护工作过程的安全监管,@一系列行动充分表现了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安全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在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中,电力部门的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加以重视,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出一套标准、规范的安全工作模式,监督和管理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中的安全性,规范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中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安全。

(三)改善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管理

改善变电运维一体化的监管工作可以有效的保障变电设备运行和维护的效率,也可以提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工作成果。针对目前我国电力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的情况分析,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工作过程中加强对变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首先在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遵从从简到繁,由易到的难工作原则,优先对低风险、低难度、低工作量的变电设备维护工作进行开展,明确工作的顺序,规划工作环节,通过这样合理的规划,可以有效的减少在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提高工作的安全性。除此以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在当前的工作任务开展的过程中全面的考虑对于变电设备的管理,通过运用具体有效的方式,保证所有的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落实安全要求,充分的了解和践行运维工作中的工作要求,从而达到提升实现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有效性,实现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加强工作人员对于变电设备的管理。

三、实行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具体原则

(一)保障安全,逐步推进

成功有效的实施运维一体化的工作模式,必须要建立在企业电网的安全运营的基础之上,电力企业应该合理的分配相关的工作人员,挑选合适的操作工具和配件,在工作开展之前要做好工作的试点运行,在总结了相关的工作经验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不断改善相关的工作规划、工作规范,保障工作人员能够稳定、安全、高效的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整合人才,组建优秀的工作队伍,保证生产工作的有效运行。

(二)试点工作,提升素质

为了更好的建设运维一体化模式,需要的是多技能、高素质的人才,要求培养双师型的工作人员,在建设运维一体化模式的过程当中,要切实的对相关人员进行合理的技能培训,让运维人才掌握到规范的工作技能,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保障人力资源的管理,这一举措对推动建设运维一体化模式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合理引导,激励保障

运行运维一体化,改善传统的生产工作模式,不仅仅能够有效的减少工作人员的负担,还能够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这样才能够让工作人员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建设运维一体化的过程还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通过奖金的支持增加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热情,保障运维一体化的安全高效运行。

四、总结

综合本文所讲,建设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模式不仅仅可以有效的解决当前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多困难,还可以减少在工作过程当中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工作内容重叠的情况,在未来的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模式必然是电力行业发展和管理的主流,也是电力行业创新工作模式的重点研究对象,对于提高变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的安全稳定有着重要意义,保障了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崔亮.探讨如何实现变电运维的一体化[J].低碳世界,2014,19:78-79.

[2] 葛雷.如何实现变电运维的一体化[J].科技传播,2015,19:39+29.

[3] 张海涛,刘方方.变电运维一体化过渡阶段的分析[J].河南科技,2013,05:103+231.

电力一体化运维篇5

关键词: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工作内容;模式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电力企业为实现稳定持续发展,更好的适应复杂的市场环境并提高市场份额,应当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开展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分析与研究,保证电力供给的稳定性,并提高电力营销服务质量。

1 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的概念

所谓电力营销自动化,是指基于多种途径来收集电力系统相关信息,合理运用技术手段对电力营销信息进行综合化处理,从而为电力营销自动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电力营销自动化的实现,能够为电力企业运维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应用系统,能够对电力设备实现协调和有效控制,保证电力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高电力营销服务质量。基于电力营销自动化能够对电力供给质量进行随时检查,进而为电力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所谓运维,是指在已建设完成的网络构建与硬件设施中开展维护和监督,以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运维也突破了传统的信息技术维护与监督相关内容,受到当前数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运维基于传统维护与监督的基础上,融入了业务管理运维和系统日常管理运维等内容,其实际应用价值更高,运维管理工作人员也随之发生变化。

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主要是对电力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电力系统的子系统及其系统的工作内容进行维护和保持运行的畅通。电力营销自动化的运维最终实现电力营销的自动化,保证电力营销自动化的正常运转。

2 电力营销自动化运S的工作内容

2.1 运维数据的管理

运维数据的管理主要工作是针对电力营销自动化系统中的业务信息数据、营销过程产生的数据、相关的操作数据和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需要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避免出现数据泄露、遗失、不能恢复的问题。电力营销自动化数据的运维管理主要可以通过数据的备份、存储等方式做好运维数据的管理工作。

2.2 运维设备的管理

运维设备的管理工作重点主要是电力营销自动化系统的网络硬件和软件设施、计算机的服务器以及相关的软件和硬件等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运维设备是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实现的基础,只有做好设备运维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电力营销系统的正常运行。

2.3 运维应用软件的管理

运维应用软件的管理主要就是对电力营销系统中各种应用软件进行管理和监视,这些软件主要包括浏览器、电力营销自动化的多种通用软件、电力营销数据库的维护等。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需要管理的软件众多,需要企业指定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软件的运维和管理,保证电力营销系统的顺畅运行。

2.4 运维业务信息的管理

运维业务信息的管理主要是对电力营销自动化运行中产生的数据和相关信息、电力营销具体的业务流程等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还应该保持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的整体状态和电力营销业务进行实时的检测和管理。

2.5 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电力营销信息的保密、管理权限的设置和实行、电力营销环境的安全等管理内容。只有做好了系统运行的安全管理,才能在根本上保证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工作的实施。

3 构建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模式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电力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特殊的形势,为全面提高电力营销服务质量,保障电力企业的综合效益,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模式,促进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工作的稳定高效开展。

3.1 建立现代化的电力营销业务平台

为推进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的顺利实现,应当基于电力企业营销工作的具体情况开展综合分析,明确在企业自身在电力营销技术上存在的不足,积极引进先进的电力营销自动化技术,为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支持。当前我国电力企业营销工作中对自动化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为更好的满足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的相关标准,应当积极建立现代化的电力营销业务平台,这就要求相关电力营销人员结合电力企业营销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具体情况,搭建电力营销业务技术平台,并定期对该业务平台进行系统维护和升级,真正实现电力营销系统的智能化运行,为电力企业营销的综合效益提供可靠保证。

3.2 优化电力营销业务的服务流程

当前电力企业营销工作中,为促进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的顺利实现,提高电力企业工作效率,应当在建立现代化电力营销业务平台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电力营销业务的服务流程,加大电力营销系统的检查升级,确保电力营销系统的运行满足电力企业的综合发展需求,为电力营销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应当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电力企业营销制度,明确营销各环节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人,从而保证电力营销工作的高效开展,为电力营销质量的提升以及电力企业的综合效益增长提供可靠保证。

3.3 全面提高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

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对电力企业营销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电力企业的综合效益,应当结合电力企业自身发展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的顺利实现。因此电力企业若想要实现稳定持续发展,应当以提高运维人员专业素质以及岗位能力为入手点,坚持与时俱进,加大力度对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学习现代化的运维管理模式,全面提高电力企业运维管理人员的岗位综合能力,确保其在电力营销工作中能够高效开展自动化运维相关工作,沉着冷静应对问题,最大程度上降低人为失误等因素所导致的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损失,从而保证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维护电力企业的综合效益。

结束语

总的来看,电力企业自动化运维的高效开展,需要以统一且规范的运维制度作为可靠的支持,基于优质高效的电力营销业务技术平台的基础上,采取可行的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措施,并不断完善电力营销业务流程,积极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切实提高运维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岗位能力,从而确保电力营销自动化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真正实现自动化运维管理,为电力企业的综合发展提供可靠保证,进一步推进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石永彪.关于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的分析与探讨[J].科技风,2015(13):252-252.

[2]王卓峰.关于电力营销自动化运维的分析与探讨[J].农家科技旬刊,2016(7).

电力一体化运维篇6

【关键词】无人值守;运维一体化;减人增效;建议

1.引言

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可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经济效益。同时,无人值守模式积极推进了运维一体化,真正实现减人增效。据了解,按照国网公司关于加快推进变电站无人值守工作的统一部署,到2013年底,国网公司系统各电压等级交流变电站需全部具备无人值守条件。

下面就以某电力公司为例,介绍变电站无人值守改造和运维一体化推进的经验,提出初步建设性建议,供各电网运行公司参考。

2.变电站无人值守及运维一体化回顾

国家电网公司为解决电网快速发展和运行人员紧缺的矛盾,要求在部分地区率先开展变电站无人值守试点工作。某电力公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于90年代就着手开展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无人值守工作,2000年全面启动了220千伏变电站无人值守工作,2005年全面实现了22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的无人值守。2007年,明确了500千伏变电站集中监控及无人值守建设目标。2008年底,该下属检修公司500千伏集中监控中心与第一个新建500千伏无人值守变电站投入运行,该500千伏变电站按集中监控管理模式一步到位。

同时,该电力公司逐步对已投运500千伏变电站开展无人值守改造。2011年底,该公司500千伏变电站无人值守改造工程圆满完成,并全部通过了各相关部门联合组织的验收,从而实现该公司17座500千伏变电站无人值守率100%。

该公司年自2010年起着手谋划变电运维一体化推进工作,本着试点先行、不立不破、先立后破的原则,在下属检修公司等试点推进。2011年,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要求,该公司全面推进检修专业化和运维一体化,截至2012年末,已基本实现运维一体化近期目标。其中下属检修公司500千伏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达项目标总数的85.7%,同时深化拓展了部分设备A、B类检修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等二次设备检修工作。主要做法有:

2.1 加强组织保障,为运维一体化工作保驾护航

一是加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运检部、安质部、人力资源部紧密协同、分工协作,加强对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评,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支撑。二是健全、完善公司二级运维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运维岗位人才激励机制,切实提高运维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强化变电运维一体化装备的调整与配置,修订、完善运维班组仪器、设备配置标准,确保运维业务正常开展。

2.2 强化培训,着力培养“运检双能”人才队伍

该下属检修公司自接管500千伏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以来,在公司指导下,超前谋划、提前启动,大力实施“检修转运行”岗位培训系统工程,先后开展五批次近百人的“运检双能、一专多能”技能培训,并实施公司新进人员运行、检修轮岗实习培训。该检修公司运行人员中,一半以上为检修转岗人员,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12年,随着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度推进,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该检修公司组织编制了《运维一体化技能培训教材》、《运维人员能力规范》、《运维人员成长规划》,作为运维工技能培训、鉴定和职业规划的指导性文本。截至2012年末,该检修公司共160名运维人员通过了“运检双能”技能鉴定。

2.3 加强标准建设,健全完善运维一体化工作体系

该公司深入开展制度建设、流程再造工作,按“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深度融合运行和检修专业,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标准,在公司指导下,该检修公司新编26个管理制度、20个岗位职责、26个标准作业流程,涵盖了设备C、D类检修和日常维护、应急抢修、设备巡视等运维一体典型工作流程及TA开路、保护装置告警、SF6气压降低、直流接地等典型缺陷处理流程和典型工作票。标准体系突出个人专业融合,强调工作时界面清晰、监督到位;确保作业现场流程不乱、工序不减、监护不断、验收不松;落实“双专业”设备主人制。

2.4 强化风险管控,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安全

该公司严格按照《关于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指导意见》要求稳步推进运维一体化工作,针对现场安全管控、倒闸操作、工作票管理、标准化作业等业务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分析,认真梳理完善,确保安全生产局面稳定,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各单位运维业务的开展由运检部、安质部共同审定并阶段性实施的维护性检修项目,现场运维人员在确定的作业项目范围内开展工作。并在推进过程中严格执行风险分析和控制管理,杜绝因运维一体化而对安全生产局面造成影响。

2.5 建立激励机制,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可持续开展

为推动运维人员快速岗位成才,该公司检修公司率先建立了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设立1至6级运维工,对4级(检修正手、运行正值)及以上运维工提升1至2个岗级,同时优化绩效考核,将员工薪酬工资总额70%纳入绩效分配范围,对倒闸操作、C/D类检修项目单独进行绩效核算,拉开分配差距。

2.6 创建“运维一体化创新工作室”,加强专业引领

为有效推进运维一体化工作,2011年该检修公司创建了“运维一体化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由公司运检部主任担任组长,以变电运维专业为依托,整合检修、运行专业资源,组建运维专家团队,定期举办“运维一体化工作推进会”、“运维一体化工作评估会”等专题会议,全面进行管理诊断、效能评估、督促执行、指导纠偏。

3.成效

3.1 人力资源更优

该公司在变电站无人值守及运维一体化工作推进过程中,经历了有人值班、少人值守、无人值守和运维一体几种运维管理模式的变迁,人力资源优势凸显,参照国网公司定员标准,以500千伏中型变电站为例,实施无人值守及运维一体化管理后,一个500千伏中型变电站运行和检修人员折算仅8.5人,劳动效率较有人值班站提高62%,较少人值守站提高53.7%,较无人值守站提高43.2%,对照国网公司500千伏变电站运行和检修定员标准,劳动效率提高39.4%。

3.2 应急处置响应更快

变电站实施运维一体和无人值守运维管理模式后,在倒闸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场运维人员在第一时间就能进行判断处理,确保倒闸操作的连续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应急处理的速度,现场设备缺陷处置时间由以往的平均3小时以上提高到现在的45分钟,时效提高近89%。

3.3 运维质量更高

实施“运维一体化”管理后,由于专业化巡视持续开展及运维人员对设备的分析、处理能力的提升,变电站设备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在2012年下半年,该检修公司管辖的17座500变电站中,有10座实现“无缺陷变电站”目标(即截止12月之前所有遗留缺陷处理闭环,12月无新增缺陷),维护水平迈上新台阶。

3.4 日常管理更精

结合“运维一体化”开展的每周专业化巡视、每月设备问题专题分析,深入落实设备“运行检修”双主人制度,运维一体化班组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更加彻底,设备状态评价工作更为全面、准确、及时,为变电站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奠定了基础。

4.总结

4.1 转变观念、主动适应

变电站无人值守模式是解决电网快速发展与人才结构性缺员矛盾的必要手段和提高效益效率的最佳途径,运维一体化是大检修体系建设的内涵要求。只有坚定信心,摒弃传统的运行、检修观念,主动思考,积极适应新模式,才能有效推进无人值守、运维一体工作顺利开展。

4.2 组织保障、机制激励

一是加强无人值守和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有序安排地加大人、财、物投入,统筹协调推进工作;二是组织对机构、人员、设备、设施等现状进行调研,做好对比分析,为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提供依据;三是健全、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运检双能人才激励机制,切实提高人员积极性。

4.3 不立不破、制度先行

该公司深入开展制度修编、流程再造工作,按“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深度剖析无人值守、运维一体工作特点、深度融合变电运行和检修专业,不断探索,建立起一整套与无人值守、运维一体工作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工作标准和流程,确保各项工作开展有据可查、有据可依。

4.4 立足培训,人才强基

培养运检双能人才是实现运维一体的难点和关键点。以能力扩展、专业融合为主线,大力实施人才培养“三步走”战略,实现了运维能力由“单一班组”向“个人一体”的本质转变。

一是分段实施,稳步推进。二是双向换岗,专业均衡。坚持“少量多批、轮岗轮训”。三是交叉互学,结对帮扶。开展班组岗位能手、技术骨干结对帮扶,实施培训效果连带考核。

4.5 稳妥推进,风险管控

构建常态机制,定期举办无人值守、运维一体工作推进评估等专题会议,深入研究无人值守、运维一体存在的安全风险,针对业务整合、人员调整、现场安全管控、运维质量控制、应急处置等业务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全面进行管理诊断、效能评估、督促执行、指导纠偏。确保风险可控、能控、在控。

电力一体化运维篇7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电力事业日益发展,并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促进了相关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取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并促进社会用电的安全,随着国家电网对于"三集五大"改革的深入推进,大检修模式下变电运维班组的管理及运作面临新的情况和任务。面对这样的发展现状,变电运维班组需要不断解决和处理好班组出现的新问题,继而促进变电运维班组管理朝着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并最终促进运维一体模式的成功。

关键词:大检修模式;变电运维;班组管理;运维一体

随着“三集五大”的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促进供电可靠性及变电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变电运维班组的管理及日常工作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基于此,需要加强对于变电运维基层班组管理工作的改进开展,从而促进相关发展目标以及任务的完成。

一、提高大检修模式下运维班组管理效率的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满足了社会用电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其也对变电运维班组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问题以及挑战。因此,我们在改革以及发展的过程中,需加强对于变电运维班组管理效率的提高做出系列提升措施。关于提高大检修模式下的变电运维班组管理效率的措施,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加强不同技能班组人员工作的融合

为了进一步促进电力改革事业的发展,推动“三集五大”发展模式的构建以及相关效益的获取。需要电力部门加强对于不同技能班组人员工作的融合,促进变电运维班组管理效率的提高。

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了对于原变电运行人员及变电检修人员在工作中的相互融合,让运行人员掌握必要的设备检修技能,检修人员掌握相应的设备维护的相关技能,并对变电运维的值班模式进行性的探讨,采取2+N的值班方式进行重新排班,该措施在实行中的好处就在于能够最大程度的使现有人员的利用率得到最大化,保证设备的消缺、维护,变电故障处理工作两不误,确保变电运维班的工作的安全、高效的运行。

此外,在变电运维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指派运维小组对管辖区内的变电站进行日常的走访巡视、维护。另一方面还可利用N班人员加强对于所辖变电站的各项工作的开展,诸如变电站的台账分类、基础资料、技术资料、设备一般缺陷等相关内容的整理分类及消缺。

该种措施的落实到位在最大程度上使各项工作的配合融洽,促进了班组人力的团结,并能够对变电运维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便于班组技能管理,实现变电运维效果的提升。

(二)实现运维一体化

此外,在促进大检修模式下运维班组管理效率提高的过程中,还需要相关的部门以及人员加强对于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构建。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于“运维一体化”实施细则的制定,另一方面还需要构建起人员技能培训方案以及奖罚政策,从而促进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构建变电运维一体化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加强变电运维以及检修人员协同工作之外,学习相应的设备维护检修技能,还要求员工懂得设备的维护,实现运维一体后,运行人员与检修人员角色将融为一体,安全生产的可控性和能控性大大减低,传统的培训已无法满足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强现场技能培训以及现场考核,并对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提升,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增长,并促进维护性检修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变电运维工作质量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促进大检修模式的运转,并促进变电运维班组管理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需要加强对于以运维一体化为核心的相关工作的开展。关于提高变电运维工作质量的措施以及建议,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一)建立科学的员工培养体系

为了进一步促进运维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促进变电运维班组管理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不仅仅需要加强对于输变电设备维修知识以及技能的了解,还要能够依据依据调度命令,促进倒闸工作的安全有效开展,而这就需要加强对于员工素质以及技能的要求,

基于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员工培养体系的构建,从而促进其技能以及专业素养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通过培训、实际演练等多种手段促进电力作业人员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员工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习以及了解,我们可以有效开展应知、应会为基础的考试,提高班组人员对变电运行的日常运行维护、操作、检修消缺时容易发生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纠正学习,并对班组人员业务水平进行全面考核,对班组人员开展新知识、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结合安全生产、典型作业和现场案例进行实操技能的提升培训,为员工技能提升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从而实现对于电网智能化发展趋势的适应,并最终由此为大检修模式的成功实现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标准制度及作业流程的改革

在传统的电网运行检修模式下,为了进一步促进现场维修作业的安全性以及效率,往往需要运行、检修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相互监督的工作关系,避免因为工作疏忽而导致的电力维修问题。但是随着运维一体化的构建,使得运行、检修人员的角色逐渐融为一体,从而导致电力运行过程中相关工作的的安全性大大降低。鉴于此,电力部门就需要加强对于标准制度及作业流程的改革,从而由此促进安全生产可控性以及能控性的提升,促进相关效益的实现。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于先进经验以及管理模式的引进,从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高清射像头的覆盖密度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在实际的发展、运行过程中,变电站已全部实现无人值守,从而借以O控摄像实现了远程巡视设备、远程操作监护、安全防范等工作。变电站智能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变电站全景展示,能够远程实时监控变电站内所有一次设备如主变、断路器、隔离刀闸等设备的运行状态传输实时图像、报警信息至监控中心。极大地提高了变电站运行人员和调度人员通过实时图像和远动信息对变电站运行情况进行综合监控、分析的能力对此,传统的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主要以模拟视频监控方式为主其清晰度较低、抗干扰性差,一般只能看清监视场景中设备基本状态需要通过摄像机镜头变倍聚焦操作才能看清设备局部细节,为了进一步促进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就需要加强对于高清射像头的覆盖密度的提高,从而实现远程预判,将现场事故的处理时间争取能够缩到最短。

结语:

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用电需求,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以及相关利益的获得。我国的电力单位加强了对于“三集五大”模式的构建。本文基于此,主要分析了提高大检修模式下运维班组管理效率的措施,并对提高变电运维工作质量给出建议。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到位,我国的电力事业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电力一体化运维篇8

伴随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建立的信息化程度也随之提升,促进了我国电力事业发展。IT运维管理是电力企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与时展要求相符合,对营销系统十分有利。

关键词:

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

为使人们生活、社会生产对电力的需求得到满足,电力企业不断改革营销系统,扩大了营销业务规模和类型,使得电力营销工作更为复杂,所以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非常重要。

一、电力企业营销系统业务特点

(一)电力企业运维新要求

首先,确立了运维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电力企业能否顺利开展营销业务与其生产经营密切相关,同时影响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将业务价值作为电力企业运维管理体系的核心,从营销部门和运维管理两方面出发,也是两个部门共同发展的目标。其次,统一的层次化管理。因我国电网覆盖广阔,电力企业的分支机构多且不集中,容易出现电力机构之间问题反馈时间长,降低了处理效率。可见层次化的管理对省级电力企业而言非常重要,可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同时电力企业总部还可以实时监控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及时有效地处理电力故障,运维能力得以提升。再次,着手于电力企业中心业务。辨别电力企业的业务级别,提供系统的服务给核心业务,建立新型的业务模式,以符合电力企业发展战略和前景。将运维与业务之间的关系理顺,实现运维管理目标。最后,集中管理和数据共享。现阶段,很多电力企业均建立起完整的监控系统,利于及时发觉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利用监控系统在电力故障出现前即可得到提示,并提供具体运行情况。但因监控系统不集中,各体系之间数据共享困难,给运维管理造成不良影响,所以统一管理体系的建立非常有必要,便于对营销系统的网络、系统、应用服务进行全方位统一监控,可实现准确定位运行故障。

(二)电力企业营销系统业务特点

电力企业营销系统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业务特点:第一,服务、影响范围广泛。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社会服务均与营销业务的运作密切相关,若营销业务处于不稳定或中断状态,则会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二,系统和业务的实用性、连续性高。在营销过程中,很多电力企业均为24小时不间断运行,持续为用户解决用电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问题。第三,应用范围广泛,保障工作存在较大难度。电力企业的营销业务数量多且范围广,同时将多种现代化采购设备和代收机构涵盖在内,使得企业营销工作强度和难度增加。第四,技术复杂,难以维护。电力企业营销业务包含753个业务子项、137个业务项,多种营销业务间的耦合、互动、承接等复杂多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如果其中一项业务发生问题,则会影响其他设备和软件,这也要求系统维护具备更高的水平和能力。

二、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建立

(一)理清关系

首先,理清外部服务商与营销系统之间关系。外部服务商支持系统运维管理。运维管理提供者的价值在于保证运维管理的专业化,将运维管理对象有效整合,将专业化的服务提供给广大用户。运维管理过程中,涉及到多种设备,管理和技术不能由运维人员独自承担,所以运维管理应与外部服务商、开发商形成战略合作。其次,理清各级电力企业之间的关系。在运维体系中,理顺国家电网、省级电力企业、地市级电力企业、基层组织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国家电网需审核省级电力企业运行管理部门上报要求,再协助落实并完善管理规范;省级运行维护部门接受并执行国家电网的运行管理和技术指导;地市级企业以及基层组织配合省级电力企业的行政领导。最后,理清业务、技术部门之间的衔接机制与关系。因业务、技术部门在工作内容和性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工作人员的工作角度和专业背景有所差别,两个部门在问题沟通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所以理清这两个部门在营销建设方面的关系,减少工作中的错误,使两部门的各自职责更为明确,相互协助,保证运维系统建设的信息化。

(二)建设专业化的运维队伍

在营销系统集中之后,为使自身缺乏运维力量的问题得到解决,从地市级电力企业抽取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省级电力企业运维队伍,人员调动具有流动性和临时性,从长期发展角度分析,对应用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十分不利,为使系统运行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保障,可通过先引进、再培训、后激励的方式进行管理,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运维队伍。

(三)重视运维管理的安全

运维管理的安全包含两方面:一是运维中系统保护,通过排除、防护、定位等运维行为将系统或网络中出现黑客攻击、病毒入侵等危险事件排除在外,避免系统受内界与外界侵害。二是运维中的网络、基础环境、主机、安全、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系统出现的影响事件和常规运行中的事件均为安全事件。评估系统运维风险非常重要,评估对象包括能够接受的风险程度、风险识别、安全控制措施。定期评估系统安全,实时跟踪系统运行状态,对系统安全状态进行不断完善和调整,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目标、评估对象、结果处理、定量分析等。定量、定性分析其安全状态,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完善方案。

三、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电力企业运维新要求与营销系统业务特点,提出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建立策略,主要从理清关系、建设专业化的运维队伍、重视运维管理的安全等方面着手,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作者:贺磊 单位:国网河南长葛市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徐珊.探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J].科技展望,2014(13).

[2]王根霞.探析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2(11).

[3]张英丽,顾冰.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研究[J].民营科技,2015(09).

[4]丁爽.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6).

上一篇:智慧农业预测范文 下一篇:安全消防责任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