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养殖技术及饲养方法范文

时间:2024-03-07 15:28:31

牛的养殖技术及饲养方法

牛的养殖技术及饲养方法篇1

[关键词]规模化;肉牛;养殖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肉类市场需求不断加大,传统农业结构与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近年来,牛肉及其他相关产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为满足国民对牛肉的需求,经济效益极高的肉牛养殖产业开始由传统饲养模式向集约化高效养殖模式转变。只有实现肉牛规模化养殖生产,才能对肉牛养殖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化、现代化、集中化管理,极大解放劳动力,最大限度提高养殖效率与经济效益。目前,我国规模化肉牛养殖管理技术手段还不够成熟,因此,加强对肉牛规模化养殖技术的研发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与经济价值。

1规模化肉牛养殖特点

1.1产量高

相较于传统的小规模散养饲喂模式,成规模现代化的养殖模式具有更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优势。集约化高效养殖模式具备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足够的人手及广阔的养殖空间,对肉牛的育种、培育和饲养均有极大的便利与优势。大型肉牛养殖场所培育饲喂的肉牛数量少的千头,多的万头以上,相比于十几、几十头的传统小户饲养模式,其产量极高。可高产量生产是规模化养殖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最大的优势。

1.2水平高

与传统肉牛饲养相比规模化肉牛养殖,无论是在管理技术、饲养方法、场地设备,还是卫生防疫等方面,水平均更高。规模化养殖场从配种、饲料加工、养殖管理等每个养殖环节均遵循科学高效的系统化生产管理,且大规模肉牛养殖场的资金较为充足,其养殖设施设备、场地规划布局、畜舍环境构造、人畜区域划分、污物卫生处理等各方面的建设标准与养殖条件均明显优于传统的家庭生产模式。除此之外,规模化养殖各区域的划分更为科学规范,更有利于卫生清洁、检查维护和养殖管理等。大规模肉牛养殖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高于传统散养户的养殖人员,养殖场有专业的兽医、畜牧养殖技术人员等定期开展检查、消毒、防疫工作,配套设施也相对完善,有效降低了疫病发生,更利于肉牛生长发育与生产性能的发挥。

1.3成本低

科学的饲养方法、规范的养殖管理与严格的疫病诊断防治,能够大幅度降低肉牛的生产成本。规模化肉牛养殖场饲养肉牛的方案,一般均是根据肉牛的品种及不同的生长阶段所需的养分,进行专业的饲料配给,以供肉牛持续育肥发育。其不仅能够提高饲料的吸收利用率,降低饲料消耗,而且能提高肉牛增重效率,快速高效地生产出肉牛产品。规模化养殖通过科学的管理系统,可大大降低人工成本与劳动力消耗,提高肉牛养殖经济效益。

2规模化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2.1标准低

我国肉牛养殖业的发展时间尚短,现代化、规模化肉牛养殖技术与标准还不够成熟。相比于畜牧业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规模化养殖场无论是硬件设施设备建设水平,还是管理体制的规范完善标准,均相对较低。这便导致我国规模化养殖场的生产效率相对低下,生产成本较之较高,严重影响了规模化肉牛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另外,我国对规模化肉牛养殖过程与生产产品的规范标准较低,导致养殖场为追求经济效益,无视科学养殖方法与程序,过度扩大养殖数量,造成肉牛生长滞后、产品质量不佳。更有甚者,为快速给肉牛增重,向肉牛饲料日粮中添加有害化学药品进行催熟,导致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危害消费者的人身健康。

2.2技术落后

我国肉牛养殖业发展时间较短,对规模化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导致某些经济和信息相对落后的地区,肉牛养殖人员对肉牛专业养殖技术的认知与掌握不足,饲养方式与技术较为原始、落后。无论是科学饲养、合理育肥,还是疫病防控方面,仍旧依靠传统经验进行,缺乏专业的规模化养殖技术培训,导致养殖效益低下,严重影响肉牛养殖业发展。

3提高规模化肉牛养殖技术的措施

3.1规范标准

制定严格的养殖、生产规范标准,是完善我国肉牛规模化养殖生产的基础与重点。只有通过制定完善的养殖场建设标准、肉牛养殖饲喂标准、疫病防治防控标准、肉制品评级标准与污染物处理标准,才能促进我国肉牛养殖业迈向现代化、规模化发展进程。除此之外,还应建应的法律法规,科学规范并改造肉牛养殖业的生产养殖模式与产业结构,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生产产量与质量,促进肉牛养殖业健康发展。

3.2引进、开发新技术

加大科学规范饲养技术的推广与培训力度,引进或开发现代化新型养殖技术,是肉牛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让基层肉牛养殖户与养殖场掌握更科学规范的养殖技术,才能提高养殖经济效益、降低养殖成本,促进养殖业发展壮大。另外,随着肉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对新技术的引进、研发工作也不能落后。开发出更多便利性、简易性、规范性养殖新技术,对肉牛养殖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不可或缺,这需要更多科研力量与科技人才的支持与帮助。

4结语

牛的养殖技术及饲养方法篇2

肉牛(生长牛)的营养需要

谈肉羊生产(1)肉羊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宗贤爝

肉牛的肥育技术碧泉

猪杂种优势的利用

蛋鸭圈养高产"七"要诀马玉胜

农户养羊影响羔羊成活率的原因及其改进方法养殖与饲料 夏道伦

鱼鸭混养与单纯养鱼的经济和生态两效益比较研究罗方妮,魏文志,王志跃,贾亚红,冯燕敏

克氏螯虾的苗种繁育及养殖柳富荣

饵料培育与黄鳝生态养殖宋长太

我国湖泊水产科学家最关注的9个问题研究

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宋健谈水产养殖前景广阔

河蟹生态增养技术初探陈凡,叶晓勇

淡水青虾的简易养殖万继波

使用配合饲料养鱼的五注意王文彬

加强我国渔业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体系

淡水鱼混养效益高栾作林

当前国内部分地区的肉鸽生产孙继和

人工孵鸽与哺育乳鸽技术马伟新

贵妇鸡的养殖技术朱国生,孟宪生

大雁人工养殖翔

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黑凤鸡吴复广

猪、牛、羊、马附红细胞体病情况调查郭定宗,周东海

用疫苗防鸡球虫病

肉鸡病毒性关节炎的诊断和防制隗德合,董政,张国新

广谱高效抗菌新药--瑞沙欣

治疗仔猪黄、白痢的穴位封闭疗法张安民

伊维菌素三种制剂驱虫效果试验叶培根,余引娣,胡章银,陈粤汉,王天芳

农业部《国家无规定疫病区条件》国家无规定疫病区条件

野生动物养殖需办证

我国动物防疫重点抓好七项工作

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定稿)

我国畜禽产品抢占市场的启示与思考申济丰

猪场除臭新技术

对当前特种养殖业的思考程抱林

特种动物饲料

特种养殖成功的秘诀赵从民

有机酸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王宵燕,杨明君,经荣斌

市售赖氨酸及蛋氨酸的真假鉴别养殖与饲料 王继华

种草养畜应把握六大环节夏道伦

优质夏季牧草——杂交苏丹草刘太林,谷文英,赵国琦

乌骨鸡高产饲养技术

谈规模化养羊宗贤爝

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刘振利,唐斌

限量饲喂对三元杂交猪后期饲养效果的影响李红星,吴春明

提高山鸡育雏的技术措施马玉胜

提高蛋鸡育雏成活率的技术措施杨兴武

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姜德兴,章世元,丁健

母猪多胎高产培育技术余伯

用树叶喂猪的几种加工调制方法邢攸荷

澳洲龙虾的养殖技术边书京,李良华

浅谈养蟹与饲料宋长太

提高罗非鱼饲料效率的有效途径王文彬

巧用青饲料降低养鱼成本肖远金

鱼塘施肥

人工养殖蜈蚣翔

高效水产养殖新途径杨望

蝇蛆的饲养技术雷朝亮,王健,吴国华

沙拉沙星注射液肌注刺激性试验王大菊,周诗其,邱银生,刘书庆,林锋强

雏鸡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治杨冰

湖北省水禽(鸭、鹅)的免疫措施许青荣,李自力,毕丁仁,石德时

青贮饲料调制技术楚渠,彭云武,廖咸康

苦荬菜及其栽培技术申济丰

L-肉碱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韩海霞,刘桂芹

复合预混料在配方设计、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刘俊利

谈肉羊生产(10)肉羊生产中的组织和管理宗贤爝

奶牛泌乳期内不同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要求马玉胜HtTp://

冬养肉鸭速成法李北

注重饲草营养防范羔羊发生异食癖夏道伦

规模化猪场种猪群饲养管理王宝华,张宝恩

良种猪自繁自配技术与经验养殖与饲料 周平,帅启义,王天芳

巧使蛋鸭“冬休”变“冬产”十措施凌志勇,陈华芬

湖北省牛冻精配种改良工作下滑的原因及对策马健红

水产养殖动物越冬管理技术柳富荣

淡水白鯧的养殖技术王琪

水库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鱼回)应把好七关王文彬

浅谈池塘淤泥过多对养鱼的危害及化解办法张金宗

蟹种放养技术薛志成

乌龟的人工饲养技术及前景周贵谭,孙先兵,黄启成

贵妃鸡的养殖要点余海波

鸡主要病毒性传染病的防制周汉根

招聘启事华中农业大学期刊社

规模化猪场免疫猪群发生猪瘟的诊断及防制宋辉,陈良,苗增光,张红梅

谈波尔山羊的利用宗贤爝

猪的杂交利用梅书棋,张立斌

提高二元母猪繁殖率的技术措施吴春明,李红星

新引进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帅启义,陈顺友

浅谈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刘望宏,胡军勇

国外蛋鸡的综合开发前景

蜂花粉对早期断奶仔猪的增重效果马玉胜,孟宪生

佛手瓜秧蔓(茎叶)青贮料饲喂泌乳奶牛的效果邢攸荷,孟宪生

池塘网箱养鳝有关技术探讨柳富荣

我国池塘主要养殖种类及发展趋势

乌龟养殖池的技术改进边书京,李良华

湖北境内小型湖泊渔业对策张训蒲

家庭速养鳄龟技术蒋张林

养鳖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陈凡,叶晓勇

黄粉虫养殖技术靳勇,蔡万伦,杨长举

大鲵驯养的引种技术李良华

规模化猪场兽医卫生保健管理程序养殖与饲料 叶培根,唐万勇,刘连意,胡章银,余引娣,陈粤汉

獭兔的马杜拉霉素中毒王继华

甲醛薰蒸消毒预防仔猪黄白痢的效果陆震方,施增斌,沈家林,周向华,金伟木

交沙霉素与二氧化氯对黄鳝腐皮病的治疗效果陈超然,孟长明,陈昌福

治疗母猪产道感染的两组药物疗效比较宋承谋,叶培根

肉兔的营养需要与饲料配方举例牧童

饲料安全性问题⑸环境化学污染物对饲料的污染及其预防于炎湖

饲用抗生素的安全性刘振利

发展奶牛业要积极建立青饲料基地肖贻茂

串叶松香草的营养成分及饲用价值杨玉琴,徐海英,庄园

谈肉羊生产(4)秸杆饲料的利用宗贤爝

圈养山羊的饲养管理夏龙

增强科技意识提升养羊技术夏道伦

长江南种草养羊应注意的问题

抓好初产母猪的营养调节张仕权,李亮

南美白对虾的营养需求及其饲养管理养殖与饲料 柳富荣

养鳖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陈凡,叶晓勇

泥鳅的全人工繁殖技术陈文辉,印杰

鲜活水产动物运输法

几种常规鱼的高产高效养殖模式谢岳成

锦鲤的水族箱饲养法渔民

骡鸭养殖的简易技术林易,陆露

对育成期种鹧鸪的饲养管理

渔用抗生素类药物的选择依据与用药途径陈昌福,陈萱,陈超然,孟长明

牛羊放牧中常见病急救法兰天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及防治新技术刘建杰,吴斌

仔猪常见腹泻病的防治安邦

牛的养殖技术及饲养方法篇3

摘要:阐述了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发展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四条措施:一要提高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二要保证和提高奶牛的质量,三要引导和扶持奶牛养殖户向养殖小区集中,四要加大政府工作力度。

中国分类号:F307.3 文献标志码:A

2006年4月23日,总理在视察重庆江北区光大奶牛科技园养殖基地时写下了“我有一个梦,让每一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的留言。中国奶业发展距离总理的嘱托还有一段路程,中国奶牛养殖业是中国的朝阳产业,中国奶牛发展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 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奶牛存栏数呈高速增长的变化趋势,由1978年的48万头增长到2000年的456.1万头,再到2007年的1470万头,年平均增长率为10.71%,但2007年相对2006年的增长百分比为7.83%,增长趋势开始转缓。伴随着奶牛存栏数的增长,我国奶牛总产量也呈增加的趋势,已由1978年的86.3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919万吨,再到2007年的365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12.43%,2007年相对2006年的增长比为lO.51%。同样低于年平均增长率。78年以后的30年内,除1992年和1997年奶牛存栏数、牛奶总产量受养殖效益降低的影响而有减少外,其他年份均在增长。目前我国产奶量增长占全世界奶量增长一半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产奶国。

我国牛奶的来源主要是奶牛及改良种奶牛,其次是黄牛、牦牛和水牛。目前我国共有1470万头奶牛及改良种奶牛(截至到2007年底),包括黑白花奶牛(中国荷斯坦奶牛)及其改良牛、三河牛、新疆褐牛、草原红牛、西门塔尔高代改良牛。中国黑白花是引进国外各种类型的黑白花奶牛与本地的母牛进行杂交并经长期选育而成,其体貌特征主要为毛色是黑白色,其平均年产奶量应为4500---5000公斤,现已分布全国。三河牛、新疆褐牛、草原红牛、西门塔尔高代改良牛均属乳肉兼用品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黑龙江、河北等省,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这些品种的年产奶量为1500--3500公斤。

中国奶牛养殖主要分布在内蒙、华北、华东和新疆四大区域,我国牛奶优势产区主要包括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山西、北京、天津、新疆等7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

我国的奶牛养殖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全国共有67所高等农业大专院校、111个畜牧兽医科研院所,多数都设有畜牧兽医专业,其中一部分设有奶牛专业和研究所,以及奶制品加工专业。省、县、乡、村四级养殖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为发展奶畜业提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同时进行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

二十世纪末,奶业被国家列为受调整和鼓励扶持发展的一个产业,因此,全国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奶业列入了重点、优先扶持发展的一个农业项目,并从政策、财政等方面广开绿灯,包括政府给奶农补贴购买奶牛,允许从国外购买引进奶牛,对奶农实行不征税等政策,于是1999年以后,我国奶牛养殖业进入超常速发展期,奶牛价格一路走高,价格最高时一头刚出生的优质小母犊可以买到1万多元,年产量为4500公斤的三龄黑白花奶牛可买到3万多元的高价。随着2005年以后奶牛养殖业效益的降低,奶牛价格开始回归到合理价格,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减少,养殖场、农户开始将部分低质低效的奶牛淘汰掉,致使我国奶牛淘汰率开始增长,已从不足10%增长到20%。宁夏、黑龙江、河北、内蒙古等省、自治区2002年至2004年出生的后备奶牛开始投产,产奶量普遍在5500公斤以上,规模奶牛养殖场由于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方面的优势,效益普遍较好。我国奶牛养殖业已从超常速增长向正常增长转变。

二 我国奶牛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1 奶牛整体遗传素质不高。单产水平低

目前,在我国现有的1470万头奶牛中,真正属于纯种的荷斯坦奶牛仅占三分之一,其余多为与我国各地方奶牛杂交的低代次改良牛,有些奶牛甚至是黑白花奶牛与当地役用牛的杂交代。我国的优质高产奶牛大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国营奶牛场、大型乳制品企业的奶牛场和农村规模养殖场,而作为我国奶牛养殖主体的农户家庭饲养所占的良种比例则不足20%,造成我国平均每头奶牛年产奶量仅为3500公斤,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000公斤,不足发达国家平均水平(8000公斤以上)的二分之一。并且在我国,大多数奶牛场和个体散养户对建立奶牛谱系档案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造成奶牛档案不健全,血缘关系不清楚。用高价购进的具有相当使用价值的国外良种奶牛已产下多胎,但并未意识到更换的重要性,已造成牛群的近亲繁殖,使得奶牛的遗传素质提高并没有较大的改观。

2 成本高涨.效益下降

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奶牛业发展从2005年开始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饲草价格走高,奶价持续低迷,奶牛价值下降等问题,使得奶牛养殖业效益大大降低,在2007年一年中,饲草料生产成本已上涨10%--15%,而牛奶价格在同期只上涨了2.3%,料奶比价从过去的1:1.47下降到1:1.13,极大地影响了奶牛养殖业的利润空间。2007年奶牛养殖收益每头比2006年减少1500元。

3饲养管理粗放,饲料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20头以上的规模饲养比例仅为28.9%,5头以上的占76%,奶牛分布在千家万户,人牛混居,农户饲养管理粗放。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养殖户养殖奶牛时间短,对奶牛的生理和营养需求缺乏了解,饲养技术水平较低,很多养殖场特别是小型的及个体养殖户饲料结构不合理,青贮饲料使用不足,粗饲料结构简单,且原料质量不能保证。如北方地区,粗饲料以玉米秸秆为主,且加工粗糙,90%以上的农户用简单切碎的玉米秸秆、麦草或稻草等农作物作为粗饲料,其他粗饲料如苜蓿等优质牧草因成本高,农户几乎不用。奶牛日粮配合不平衡,粗精粮比例不当,奶牛得不到必要的营养需要,造成产奶量低。

4奶牛生产条件差。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近年来,随着养殖小区的建设和奶牛养殖规模化的发展,养殖环境在逐步改善,机械化挤奶比例在逐步提高,但仍有相当一大部分奶牛在分散的个体饲养条件下,人畜混居,奶牛养殖环境条件差,生产设备简陋,不符合奶牛生产的卫生条件,奶牛多为人工手挤奶,奶挤出后也无法将其立即处于低温状态下保存,牛奶易被污染变质,影响了牛奶的收购价格,从而降低了养殖效益。据统计,平均一头奶牛的年排泄物达11吨,每年我国因养殖奶牛而产生的饲料残渣、粪便等废物达18亿吨,需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才能用于其他用途,但在广大农村因季节等原因,这些废物不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还田,造成了农户生活环境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同时也为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埋下了隐患。

5奶牛“两病”防治净化艰难,常见病多发影响效益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的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属于人畜共患的传染力和扩散力很强的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奶牛业危害严重。近年来,奶牛“两病”在全球奶牛养殖中呈上升态势,已严重威胁到奶牛养殖业的发展,造成养殖户利益受损。我国奶牛“两病”的防治与净化也不容乐观,有些奶牛场,年年开展“两病”防治,但就是不能根除,离净化的要求甚远,甚至有一些奶牛场采取一些小动作来应付畜牧兽医防检疫部门的“两病”检疫,使奶牛的“两病”无法得到彻底清除和净化。除此之外,隐性炎、不育等奶牛常见病,发病率长期居高不下,养殖户养殖效益受损,造成养殖户放弃患病低产奶牛,成为奶牛淘汰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6奶牛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力度不够

奶牛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很高,技术性很强,需要饲料生产、选种配种、人工授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鲜奶收购等不同专业的相互配合,组成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才能保证奶牛生产的正常运行,对于当前我国奶牛生产以农户养殖为主的情况更是如此,但当前的社会化服务远远满足不了对其日益增长的需求,一些地方出现“买料难”、“配种难”、“买奶难”等情况,对奶牛疾病的及时治疗和提供奶牛保险等方面也存在缺陷,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千家万户分散的、小规模的养殖形式更是急需一种新型的综合服务体系,为他们提供引进新品种,指导生产管理、卫生防疫、鲜奶销售等各种服务。农户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涉农相关业务部门的指导和技术培训,但是一些担当技术推广和普及中重要角色的业务部门,由于工作滞后,使很多实用技术仍停留在实验阶段,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

7奶农面临的风险大.农户组织性弱

由于改革开放以后,把“稳定国营和集体奶牛场、大力发展个体养殖户”作为发展奶牛养殖的指导方针,农户养殖奶牛已成为我国奶牛养殖的主体,预计在未来十年内,个体散养仍是我国奶牛饲养方式的主流。

虽然近几年来有象伊利、蒙牛等乳品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帮助农户建立奶牛养殖小区,部分解决了奶牛品种差、原料奶的收集等问题。但整体来说,原料奶市场并没有形成原料奶供应关系和原料奶收购的价格机制,收奶和卖奶之间关系脆弱。即使是加入到“公司+基地+农户”这种组织中的养殖户的收益也不一定稳定,多数仍为交售原料奶的买卖关系。当奶源偏紧时,收奶方马上加价抢奶;市场稍平稳一些,奶源比较充足时,收奶方就会压价、拒收,在这个过程中,强者总是企业,吃亏的总是奶农,奶农面l临的市场风险较大。同时也因为我国奶牛养殖合作组织发展滞后,奶农的组织性程度不高广大奶的话语权不多。

三 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的策略

1提高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

(1)推广奶牛体系记录

奶牛体系记录是牛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对牛群中的每一头泌乳牛每月定期测量日产量,并以每次按比例采集的奶样混合后通过牛奶成分测定仪器及体细胞计数仪,测定出牛奶中脂肪、蛋白质、体细胞数等数据,以提供在制定饲养管理措施、调整奶牛的日粮配方、牛群选育、公牛后裔测定、炎防治等方面所需的第一手资料,是使饲养管理科学化、提高奶牛管理水平、提高牛奶产量及品质的基础工作,是“以牛为本”管理理念的基本表现方式。

(2)加强疾病防治工作

健康的奶牛不仅直接降低了治疗成本,也提高了牛奶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加强奶牛的疾病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如防治炎要特别重视挤奶卫生,严格执行挤奶操作技术,减少炎的发生。

(3)采取科学的饲养方法

根据奶牛生理变化和不同的生理阶段,合理供应日粮,要做到精饲料营养平衡、精粗饲料比例适当。应对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全混合日粮自由采集的饲养技术进行推广,饲料配方根据干奶牛、新产牛等不同时期对能量、纤维、蛋白质等营养需求不同而做调整,个体农户饲养一般不具备配置饲料的设备和技术,无法依靠自身能力解决满足产奶牛实际需要的饲料的问题,应使用专业饲料厂生产的奶牛专用饲料。

(4)改进挤奶方式和条件

要规范挤奶的操作规程,合理规划挤奶时间间隔。随着机械化挤奶比例的提高,挤奶设备的卫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要定期对挤奶设备进行清洁、检测、消毒和更换,从而预防奶牛疾病的传播和保证牛奶的质量。

(5)为奶牛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满足优质奶牛的养殖环境要具有良好的牛舍卫生、牛体卫生和运动场条件,具备机械化挤奶设备,要注意保持牛舍场地的清洁卫生,及时清洗并定期消毒,尽量设置奶牛运动场,做到奶牛散栏饲养。寒冷和炎热均要浪费饲料和降低热量,牛舍设施一定要做到通风、保温和防暑,牛舍每一项设计应详尽考虑奶牛生产和生活习性,为奶牛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2提高奶牛质量

(1)慎重选牛

好的奶牛是保证经济效益的基础,购买奶牛一定要慎重。在购买前需要向有关专家或懂行的人进行咨询,最好到专业奶牛种牛场选购优质高产奶牛。购买时要注意奶牛的年龄,查阅奶牛档案。我国已实行良种登记制度,正规奶牛场对每头奶牛都有详细的记录,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就容易了解种牛的品质。还应主动要求检疫部门检疫。

(2)加强优质种牛的育种推广

选种配种是净化牛群、提高产奶量的关键所在,在大力推广奶牛的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的同时,应实行选种配种和良种奶牛的谱系建设,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培育优秀种公牛,采用胚胎移植等技术,扩大和加速优势优质种母牛在牛群改良中的作用。

现在我国在奶牛良种繁育体系中冷配为主,优质冻精是关键,要进行详细的冻精冷配登记和奶牛个体档案建立。加强冻精配种队伍建设尤为重要,要对人工授精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实行统一考核,统一管理,统一供精,强化监督,进一步提高人工授精人员的业务水平,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杜绝劣质冻精的使用。

(3)因地制宜选择奶牛

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奶牛对其有不同的适应性,应该根据当地情况引用种牛。荷斯坦奶牛产量高,适用于很多地区,但荷斯坦奶牛相对耐寒而不耐热,在高温环境下,会食量下降,产奶量大幅度降低,严重影响其生产力,并不适用于南方饲养,南方应引进耐热性能好的乳用奶牛或娟姗牛,环境和饲养条件差的地区可饲养西门塔尔等优良乳肉兼用牛,可在发展奶牛生产的同时促进肉牛业的发展,提高公犊的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提高奶牛的综合经济效益。

3引导奶牛养殖户向养殖小区集中

近年来,随着我国奶牛热的兴起,农民个体奶牛饲养业迅速发展起来,大力发展农村奶牛养殖减轻了我国发展奶牛业所需大量投资对国家财政的巨大压力,使农民和社会闲散资金有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出路,可增加农民收入,

起到促进农村稳定,繁荣农村经济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农户的奶牛生产多在自家庭院中进行,生产者没有奶牛生产的专业知识,多采用人工挤奶,随意饲喂,无任何防疫措施,这种饲养方式的结果,首先是对农民的居住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农村人口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其次是使所生产的牛奶质量得不到保障,降低了牛奶的经济价值,同时也不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与使用,牛的传染病容易发生蔓延。但由于我国农村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不能借鉴国外家庭牧场的生产模式与经验,建立规范的奶牛养殖小区则成为发展我国农村奶牛养殖业的可行措施。

奶牛养殖小区是以一个或几个自然村为单位,在居住地外独立建立的独立养殖场,但小区内仍以养牛户为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防疫与疾病治疗、配种、饲料加工、机械挤奶、饲养管理技术等可由小区的配套设施统一进行或对其进行指导。小区由奶农投资兴建,由奶农选举出的小区管委会进行统一管理。各级政府在土地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应统一规划设计养殖小区,加强小区的基础设施和挤奶厅、粪污处理等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养殖小区的管理水平。发展奶牛养殖小区有助推近奶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有助于农户实现挤奶机械化,将牛赶到小区去养既改善了奶牛的生产环境,也改善了农户居住环境。

4加大政府工作力度

在当前国家宏观调控和不违反国家土地法律法规的原则下,政府应优先安排规模奶牛场、养殖小区、机械化挤奶站的建设用地,并对养牛大户划拨一定数量的饲料用地,各地县级部门对养殖小区的建设应提供适当的便利条件。

在目前乳制品企业垄断奶价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应当从现在牛奶的成本价人手,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使牛奶收购价达到成本价,保护农户的利益。并积极引导乳品企业与养殖户之间建立和谐共生关系。

对于2005年开始实施的奶牛良种补贴项目,政府应加大补贴支持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并增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使补贴金发放到位。

各级政府要制定奶牛保障办法,采用农户出一部分、政府补一部分、企业帮一部分的办法,建立奶业发展基金,让所有奶牛加入财产保险,帮助农户抵御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

政府应大力支持饮奶营养知识的宣传工作,应动员新闻、教育、文化等部门行动起来,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普及饮用牛奶可以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和钙等作用,应继续对学生饮用奶实行价格的优惠政策。扩大国家学生奶计划实施规模。

政府应引导、充分发挥经济组织上联政府、企业,下达养殖户的协调作用,传播信息,处理产销矛盾,保护农户利益的服务功能。近年来,有的地方在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下,由畜牧部门牵头,工商、民政等部门通力协作,帮助养殖户建立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代表农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已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政府的监管、支持帮助工作仍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刘玉满.破解我国奶业发展面临的风险、问题及制约因素[J].今日畜牧兽医,2006,(02)

[2] 马保臣,等.我国奶业发展的理性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07)

[3] 王伟忠.等.奶牛饲养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7,(09)

[4] 张秀芳.陈凤丽.如何饲养好奶牛[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7,(09)

[5] 蔺泉田.对奶牛养殖业发展前景的思考[J].经济论坛,2006,(01)

牛的养殖技术及饲养方法篇4

关键词:小规模肉牛养殖业;现代畜牧业;现状;问题;对策

肉牛养殖业是河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河南省也是国家规划的中原肉牛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发展肉牛养殖潜力大。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牛肉的消费量越来越大,市场前景看好,大力发展肉牛等草食节粮型畜牧业,既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同时还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河南省适合发展肉牛产业

(一)地理及自然环境适宜。饲草饲料资源充足有利于肉牛业发展。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境内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均有分布。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600―1200mm,平均气温12℃一15℃,全年日平均气温稳定,全年无霜期为180―230天。河南省天然草场总面积约6000万亩,草场主要类型有:平原草丛草场,低湿地草丛草场,山地丘陵灌木草丛草场等。人工草地面积约300万亩,主要分布在豫西山区、豫北山区、黄河故道及黄河滩区。河南还是个农业大省,是全国粮食的主产区,农作物秸秆数量多,分布广,开发利用潜力也大,据粗略估算,全省年产各种农作物秸秆约4200万吨。

(二)肉牛品种资源丰富利于肉牛业发展。肉牛是河南农民饲养的主要畜种之一,地方优良品种有南阳牛、郏县红牛等。近些年先后引进国外优良肉牛品种如夏洛莱、西门塔尔、利木赞、皮尔蒙特、德国黄牛、红安格斯等。2007年历时二十余年培育的肉牛新品种一夏南牛在河南泌阳通过审定。这些优良品种为肉牛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发展肉牛业是市场的需求。目前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约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对牛肉尤其是高档次牛肉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国内牛肉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市场营销网络的不断健全,牛肉出口的潜力较大。河南省是全国肉牛生产大省,全省肉牛存栏、出栏均居全国第一位,同时也是全国肉牛及其产品调出大省,肉牛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发展肉牛业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牛系草食动物,可充分利用牧草、农作物秸秆和农副产品,资源利用率较高,若利用青贮秸秆4200万吨,可节约饲料约700万吨,相当于增种700万亩粮田,增收近百亿元。目前在饲料价格猛涨的条件下,养牛成本相对较低,牛肉价格稳中有升,养肉牛效益看好,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秸秆养羊,过腹还田,为农作物秸秆找到了出路,解决了焚烧秸秆造成的污染,保护了环境,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二、小规模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一)养牛处于家庭生产结构中的副业地位,农户较少重视养牛科学性,市场竞争力较差。

(二)小规模肉牛养殖效益不高。如农户养育肥牛,1年饲养出栏10头育肥牛需要投资10万元左右,净收益在l万元左右,而农民目前外出务工,无需投资1年也可以收入2万元左右;而且肉牛养殖高成本投入,扩大饲养规模明显增加了劳动强度及风险程度(市场价格风险和疾病风险等),对农民家庭来说难以接受。

(三)肉牛养殖新技术扩散难,从业人员科技素质不高,影响农民增收。在深入农村进行走访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地农户肉牛养殖的技术来源进行了归纳,大部分农户是自学养牛技术(占调查的81%),根据父辈传授下来的经验养牛,缺乏必要的养殖技术指导,肉牛养殖防疫抗风险性差,饲养管理也非常粗放,存在着肉牛品种混杂、出栏率低、肉质差、安全无保障等问题。

(四)小规模养殖组织化程度不高,与规模养殖场(主要是育肥场)之间缺乏利益的有机联合。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千家万户小规模肉牛养殖的组织化程度低、经营粗放、效益较实力弱小,没有代言人,市场应对能力弱,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更谈不上辐射带动能力。

(五)加工业滞后制约品牌建设进程。我国有着丰富的牛业品种资源,但牛肉精深加工发展方面动作缓慢,很多仍停留在品种资源的优势品牌上,缺乏进一步的开发挖掘。

三、以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理念,促进小规模肉牛养殖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的投入和政策扶持。为了促进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国家、省、市、区等各级政府对牛产业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包括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纳入镇财政全额事业性编制、村级防疫员纳入正常补贴、零费用防疫、冻精补贴、零费用配种、秸秆青贮与氨化补贴、牛圈舍修改建设补贴、小区(合作社)养殖补贴、专业户(规模)养殖补贴等;同时信用合作社也加大了对专业户、中小规模养殖户的支持,实行低息贷款甚至是无息贷款。

(二)采用适度规模养殖。发挥饲料和劳动力的资源优势,增加收入,保持小规模养殖户的适度存栏数量,加大养殖户基数的发展。适当增加户均母牛存栏数量,提高母牛的繁殖率。根据农户可利用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和饲料资源确定合适养殖规模,养殖数量过少会造成资源浪费,养殖数量过大,自身不能够解决的饲料资源不足,外出采购则会造成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做好技术力量配置,强化疫病防治,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提高基础母牛繁殖率和犊牛成活率,缩短母牛胎间距,降低幼牛的死亡率。

(三)加大杂交改良力度。推广科学饲养模式,提高肉牛生产效率,建立和增加家畜改良服务网点。加大改良面积和改良率,充分发挥良种的生产效率,提高肉牛饲料利用率和屠宰率。遵循肉牛生长发育规律。推广母牛、犊牛补饲技术和幼年直线育肥技术,摒弃“架子牛育肥”方法,充分发挥肉牛前期生长速度快的优势,给予充足而合理的营养,缩短饲养期,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的青贮、氨化加工处理技术;推广示范养殖技术和饲草饲料加工配合技术,降低饲养成本;根据不同的饲料资源合理配合日粮,提高饲料报酬。

(四)引导千家万户走向专业户饲养。建立母牛一肉牛养殖小区,组建不同形式的养殖合作社,在养殖小区(合作社)建立母牛一犊牛一育肥牛的养殖经营模式,实行自繁自养自育,稳定育肥牛的牛源,在农户科学饲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场户结合、就地直线育肥的经营模式,扩大饲养规模,发挥育肥牛场在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带动广大农户肉牛养殖的发展。建立合作社后,做到统一进行市场信息的收集,摸清楚市场行情,并由养牛合作社的代表与牛经纪人谈价格出售架子牛和育肥牛,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户养牛的利益空间。

(五)强化科技培训与科学技术入户。让养牛者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实惠。创建能繁殖母牛、犊牛、架子牛和育肥牛养殖户(场)的示范场(基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户的培训,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公共服务。政府通过养殖技术服务体系实施技术培训和示范,切实帮助养殖户降低在疾病防治和防疫上的风险,提高养殖户总体应对风险的能力。根据需要开展培训,邀请高校的养牛专家对养殖户实施“走村进社”的冬春养殖技术轮训,注重养牛实用技术推广,围绕提高养殖效益,新技术、新品种、新饲料的应用等开展技术讲座。在注重提高养殖户养牛科学饲养技术水平的同时,推广新技术如应用不同时期母牛的补饲技术,犊牛补饲技术和早期断奶技术,犊牛直线育肥技术等,提高母牛养殖综合效益。

(六)建立完善防疫体系。确保畜产品安全对村级防疫员根据工作量给予适当补贴,以保证村级防疫工作正常开展,定期开展春防秋防,做好疾病的检疫和口蹄疫的预防;加强母牛繁殖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严格牛群防疫条件,建立消毒制度,开展经常性的环境卫生消毒,提高母牛繁殖率和牛群养殖经济效益。

(七)打造区域性肉牛品牌,提高小规模养殖户饲养品牌牛肉产品的意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出栏量的增加,品牌将成为核心竞争力。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屠宰加工设备的更新改造,采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处理办法,开展深层次加工,增加牛肉制品品种,全力实施肉牛品牌战略。打造知名品牌,积极挖掘牛肉制品品牌文化和品种样式,努力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与市场占有率,实施品牌文化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胡涛,肉牛、肉羊发展情况调查[J],畜牧兽医杂志,2012 ,(6) : 28 -29 ;

[2]王煜,浅谈我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的重点及关键[J],河南农业,2013,(3): 40-41 ;

牛的养殖技术及饲养方法篇5

关键词:肉牛;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推广效果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18

牛肉含有很少的脂肪,食用牛肉不用担心引起肥胖,这也是近年来人们追逐牛肉产品的原因。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使得肉牛产业从最初的小型养殖到现在的产量大增,成为了肉类产品中的一匹黑马。然而,肉牛养殖必须应用一定的技术措施,才能保障肉质鲜美,质量上佳,这还是需要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的。

1 肉牛高产高效养殖技术分析与推广效果

1.1 良种选择和改良技术

肉牛饲养首先需要选取良种,幼牛身体健壮、抵抗力强才能更具有价值,也能提高肉牛养殖场的产量。所以良种的选择必须是养殖户重点关注的,为了获取良种,目前肉牛养殖业会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为提高公牛繁殖改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效的提升了种牛的质量,并且为养殖场节省了养殖成本,减少病牛出现的几率。人工授精技术是提升肉牛养殖优良品种的重要方法值得推广。

为改良当地的肉牛品种,加大引进外地优良品种力度,将本地的黄牛和引进的优良品种通过科学杂交方式获得更加适合地区养殖的肉牛良种,这种方式有效的提高了贵州省肉牛养殖业的产量和质量。充分的采取改良技术,使用科学的技术,可以提升肉牛的品质。当然在实施改良技术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选好健壮的配种牛,引进优良品种牛,采取最佳的选种选育方案,提高改良技术的效果。

1.2 饲料使用

畜牧业的养殖离不开健康、营养的饲料,优质饲料对于肉牛养殖业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促进肉牛健康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与肉牛的肉质、抗病能力都有直接的联系,只有采用优质的饲料,才能保障肉牛快速生长,并且肉质鲜美。我国对于畜牧业十分重视,国家倡导采用科学的饲料喂养技术,这就使得贵州省肉牛养殖业的饲料喂养结构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养牛户逐渐的改变了传统的喂养方式,更加注重采取生态化、科学化的配合饲料,以此来提升肉牛的产量和品质。合理搭配的饲料不仅提高了饲料的使用效率,降低饲养成本,还能提升肉牛品|,进而提升了养牛户的生产效益。

肉牛养殖饲料包括了牧草和工业化生产的配合饲料,养牛过程中重要的饲料还是以牧草为主,因此种草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牧草的种植也可以说是一项专业的技术,在种植牧草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在选取牧草种植地区时,需要合理的根据地势、地形、土壤的肥沃程度以及水源的丰富度来选择,牧草种植还需要根据肉牛品种来具体的选取牧草种类。当然,要想使肉牛健康、茁壮成长起来,还是需要均衡配置营养,这就需要在喂养饲料中添加富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化生产饲料,保证肉牛增强抗病能力,促进肉牛的生长发育。

1.3 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是提高肉牛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肉牛养殖户需要建成宽敞、干净的牛舍,为肉牛提供适宜温度、新鲜空气,要注重牛舍卫生的清洁,只有保持牛舍环境的卫生,才能保证肉牛健康成长。贵州省的养牛户一般都是以家庭牧场为主,当前牛舍的建设规模不大,但是能够保证养殖的肉牛在牛舍中活动。饲养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是水源和饲料的喂养和清洁,养殖人员需要每天为肉牛更换新鲜的饲料和水源,并且要将食槽打扫干净,避免细菌滋生,令肉牛感染生病。

1.4 牛疾病防治

畜牧业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防治是关键,肉牛养殖同样需要对牛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肉牛一旦感染疾病,将会使养殖户蒙受巨大损失,因此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口炎、炭疽病、布鲁氏菌病、气肿疽等疾病是肉牛常常感染的几种疫病,所以需要养殖户了解这些牛疾病特点,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养殖期间,管理好饲养程序,为肉牛提供干净、卫生的生长环境,控制水源、饲料的清洁卫生,从源头控制疾病传染源,并且定期为肉牛打疫苗,可以提高肉牛的抗病能力。

2 肉牛养殖业未来发展趋势

贵州省的肉牛养殖行业发展进程脚步加快,成为了贵州省农民发家致富的一条宝贵道路。随着肉牛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肉牛养殖业将迎来崭新的局面。贵州省面对广阔的发展前景,对肉牛养殖提出了各种政策支持,2016年贵州省政府养牛补贴政策,为广大的养牛户提供了保障,也促进了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当前贵州省肉牛养殖形成了家庭牧场养殖、育肥场等多种经营方式联合发展的局面,避免了以往小规模发展出现的局限问题;各级主管部门对本省的肉牛养殖业十分关注,将地区具备优势的肉牛养殖基地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树立支柱产业,引领地区经济发展;贵州省多所高科院校培养了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并输入养牛行业,为肉牛养殖高产高效技术研究提供人才保障,力促贵州省肉牛养殖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3 结束语

牛的养殖技术及饲养方法篇6

关键词:宁夏;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组织;思考

自2008年9月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曝光以来,行业公信度急转直下,公众对国内乳制品的消费信心下降,销量大幅减少。宁夏乳制品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大部分企业产品积压,资金回笼困难,奶农奶款无法兑现,养殖业受到严重影响。针对以上状况,笔者重点调查了宁夏农垦贺兰山农牧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奶牛养殖现状,对奶牛发展态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并对奶牛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积极的建议和对策。

一、当前宁夏奶牛养殖业的基本现状

(一)宁夏奶牛养殖基本情况

1、奶牛养殖数量。1980年奶牛存栏不足2千头,奶产量4151吨;1990年1万多头,奶产量4.1万吨;2001年发展到8.93万头,奶产量27.6万吨。截至2008年11月,奶牛存栏数达到34.5万头,奶产量101万吨。从以上数据看出,无论是奶牛存栏数,还是奶产量都在快速增长。

2、奶牛饲养区域布局。目前宁夏奶牛饲养主要集中在银川市、吴忠市和石嘴山市的10多个县(市区)和3个农场。其中银川奶牛发展区、吴忠奶牛核心区的奶牛存栏和鲜奶产量均占金区90%以上,基本形成了“银吴平原奶牛带”。

3、奶牛良种繁育。在奶牛良种繁育方面,从国外引进的优质奶牛冻精,通过冷配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相继培育出了适合宁夏生态和资源特色的优良奶牛。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从国外引进优质荷斯坦奶牛1万多头。分别落户于科研单位、大型奶牛场和奶牛养殖园区供奶牛改良、繁育使用。

4、奶牛饲养管理技术。在传统的饲养方式和经验管理的基础上,宁夏从2000年开始引进了牛群改良、全混日粮、规模饲养、分群管理模式。从以秸秆、稻草等为主的粗饲料逐步开始向青贮玉米、优质牧草种植的方向发展。个别奶牛饲养核心区每年已安排种植一定规模的牧草,有的还建起了青贮饲料配送中心。

5、奶产业发展前景。2005年,宁夏城镇居民年鲜乳品消费量为24公斤/人,但占全区人口比例65%的乡镇农村乳品消费量人均只有2.77公斤,未来宁夏乳品市场的需求仍处于高增长阶段。宁夏引黄灌区处在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的奶牛养殖带(北纬30―48°),奶源优势明显,奶质优良,指标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宁夏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玉米单产高,草业发展迅速,为奶牛养殖提供良好条件,清真品牌也为乳制品提供的一个高清洁度的形象。这些因素为宁夏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

(二)贺兰山农牧场有限公司奶牛养殖的基本情况

1、公司奶牛养殖的规模。贺兰山农牧场有限公司位于银川市近郊。前身是总后勤部贺兰山军马场,1976年移交宁夏农垦事业管理局后更名为贺兰山农牧场,2007年11月改制为宁夏农垦贺兰山农牧场有限公司,占地面积32万亩,林地面积1.43万亩。天然草场15万余亩。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奶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全公司现有7个奶牛分场,91户奶牛养殖户,奶牛存栏3996头,产奶牛1534头,日均奶产量34585公斤。新组建的贺兰山奶牛股份公司实行集约化养殖,成为职工投资理财的新渠道。2009年规划建设10000头高产奶牛养殖项目,已完成论证,目前正在项目申报审批。

2、公司奶牛养殖业的特点。奶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带动了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种植业和加工业的发展。贺兰山农牧场种植优质紫花苜蓿2万亩,于2000年成立的宁夏贺兰山茂盛草业有限公司,是致力于优质紫花苜蓿种植、加工和销售的专业化经营公司,每年生产商品草2万吨,农牧业条件优越,非常适于畜牧业发展。

另外企业从自身发展战略考虑,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奶源基地建设,扩大养殖规模。促农增收效果明显,公司奶牛养殖户人均收入的45%以上来自于奶牛养殖收入。养殖奶牛对畜牧业纯收入的贡献率平均达到38,3%。

二、奶牛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奶牛养殖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贺兰山农牧场奶牛饲养仍以散养为主。近年来,公司虽然发展了一批奶牛养殖园区,但由于组织化程度低,致使标准化饲养管理难以推行,牛奶质量难以控制。小规模分散饲养户大多管理粗放,标准化养殖配套技术跟不上,既不能充分发挥奶牛的泌乳潜力,也难以保证原料奶质量,增加了牛奶生产、收集、储运新技术推广和疾病防控的成本,严重制约了奶牛整体养殖水平的提高。

(二)奶牛奶产量整体水平不高

公司的奶牛主要为荷斯坦品种,虽然2007年成年母牛年均单产已达5969公斤,但是与奶业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一是牛群来源较杂,遗传改良进展差异很大。二是奶牛生产经营粗放,饲料结构不合理。致使奶产量和质量下降,奶牛因营养代谢病、繁殖疾病等过早淘汰,经济效益下降。三是由于许多低产牛、患病牛不能及时淘汰,造成牛群结构不合理,使整体生产能力降低。

(三)养殖户资金匮乏,养殖规模无法扩大

通过与个别养殖户座谈,笔者得知,很多养殖户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据了解,大多个体奶牛养殖户起步都是运用手中闲散资金,或通过亲戚朋友筹借资金购买奶牛。政府资金扶持做不到位,金融机构出于风险控制和自身利益考虑,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存在贷款数额小。利率偏高,贷款门槛高且手续繁琐,还款周期短而奶牛生产周期长等问题,抑制部分农户的贷款需求,真正依靠政府补贴和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饲养奶牛的农户不多。养殖规模不能扩大,是导致其他问题的关键所在。

(四)销售渠道不畅

因为养殖规模小,公司日产奶量低于100公斤的养殖户有49户,占全场养殖户的53.8%,各收奶机构因成本问题不愿上门收购,鲜奶销售问题也就成了养殖户的一大难题。同时企业在生产旺季相互争夺奶源,淡季压级压价,拖欠奶款,致使奶农利益无法保障。三鹿奶粉事件后,问题更加明显。公司现有奶牛3996头,日均产奶量34585公斤,事件发生前。奶农鲜奶送交企业有伊利、蒙牛,维维、夏进、全味。事件发生后。自2008年9月19日起,蒙牛和伊利以暂停生产为由停止收购鲜奶,随后夏进及维维、全味也因风险问题停止收购,致使养殖户出现倒奶、卖牛、宰牛现象。

(五)奶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当前公司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少、技术

力量有断层现象。服务不及时、不到位,实用技术的推广进展缓慢。奶牛养殖户组织化程度低。与龙头企业之间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虽然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了鲜奶购销合同,但也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使奶农和加工企业间处于供求不稳定、缺乏诚信的尴尬局面。现有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大部分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规范行业经济行为,协调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关系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强。

(六)奶牛园区疫病防治和环境保护做不到位

大规模的疫病始终是奶牛业最大的潜在风险。目前公司奶牛养殖疫病预防的硬件条件还比较薄弱。而且缺乏严格防疫的机制。特别是饲料统一配送这一环节上可能会形成防疫的漏洞。地处西部干旱地区,牛尿易被土壤吸收,牛粪可集中进行沼气化处理,制作有机肥。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可行性分析和大额社会资本的注入。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一)实施奶牛“出户入园”

国内外奶业发达地区提高奶牛质量和效益的主要途径是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开展集约化经营。公司应以建设规范化养殖小区和规模牛场为重点,加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实施“出户入园”机械化挤奶的补贴,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挤奶、分户饲养”的原则,加大出户入园的工作力度,通过奶牛养殖园区的建设带动全公司奶牛效益的提高,稳定生产规模。

(二)搞好信用贷款服务,促进奶产业规模发展

为了解决发展奶牛养殖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一难题,公司应主动同金融机构协商并达成协议,为社员担保贷款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大奶牛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加投入,为奶农提供周到及时的金融服务,增加对奶牛养殖户中长期优惠贷款和小额贷款,简化贷款手续,降低利率,延长贷款周期。养殖户也可以通过公司担保和养殖户相互间“三户联保”的形式,共向农行及信用社申请贷款,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解决奶农销售难问题

公司要深入奶牛养殖场(户)了解当前生产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当地政府统筹解决养殖企业和奶农的实际困难。做好产销衔接工作,协调区内外的加工企业,增加原料奶收购数量,努力减少奶农的损失,避免倒奶杀牛现象发生,必要时。可以实行生鲜乳集中定点收购。及时召开职工大会,统一农户的思想,制定奶产品销售办法及相关制度,解决奶农的销售难问题。

(四)完善各项服务

国外的经验表明,建立健全从配种到饲料、防疫治病到收奶技术、生产资料和产品流通领域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稳定奶农分散养殖奶牛的必要条件。公司应组织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高奶农的整体素质,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大技术服务工作,提高技术人员的服务技能和奶农的养殖技术。完善服务网络。聘请专业兽医,负责全场奶牛的防疫和养殖圈棚的消毒工作,发现问题随时出诊,全天候为农户提供服务,这样既提高公司及时处置突发疫病疫情的应变能力。又有效地保护了农户的利益不受损害,

(五)加强奶牛疾病防控,提高原奶的卫生质量

坚持发展生产和防疫保护并重的方针,切实加强奶牛疾病的防控。严格实行定期检疫和重大传染病强制免疫,建立奶牛免疫档案。严格流通过程的检疫和监督,防止疫病的流行。要通过改进饲养方式、定期监测、实用技术培训等措施。逐步降低奶牛常见病的发病率。应根据周边土地的消纳能力和牛场粪污处理设施水平,确定养殖规模和整个地区的养殖布局。同时,奶牛养殖场应采用沼气技术处理粪便,或利用粪便加工制作复合有机肥,向健康养殖、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六)加快建立健全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组织

公司畜牧养殖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只依靠传统农业的思维和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合作组织就是一种能实现上述功能的组织形式。实践证明,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培养农民的合作发展理念。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也符合农民的迫切需要。建立奶牛养殖合作组织,积极为社员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协会组织、协调、信息反馈和同社会对话的功能,不断提高养殖户自我组织和服务的功能。专业合作组织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可以有效地带动区内奶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参与竞争,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构建农村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进海,陈通明,宁夏蓝皮书2008~2009:宁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

2、宁夏农业普查办公室,宁夏农业产业化研究[M],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

3、蔡金升,黄河河套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化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牛的养殖技术及饲养方法篇7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问题;养殖技术

Abstract: animal husbandry occupie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gradually to satisfy people's increasing need for meat, etc, increase in national economy and personal income.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and aquaculture technology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or peopl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in our country and two typical varieties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aquaculture technology.

Key words: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The problem; Breeding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DF4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1、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生产,自然经济仍占居一定的主导地位。在养殖业方面则体现为以散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散户养殖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尤其在思想意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业的需要。

2、饲料资源短缺

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增幅不大。同时我国人口也在增长,加之畜牧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加之我国粮食产量相对下降的现实,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

3、高畜产品药物残留

随着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等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在实现降低动物死亡率,缩短动物饲养周期,促进动物产品产量的增长的同时,同于操作和使用不当以及少数养殖户在利益驱使下违规违法使用,造成畜产品中的兽药及一些重金属、抗生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兽药残留增加,使畜产品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

4、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

我国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虽然我国在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没有足够的意识,许多“高产、优质、高效”的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此外,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使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困难,阻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二、肉牛育肥及繁殖技术

(一)肉牛育肥技术

1、品种的选择肉牛的增重主要受遗传和营养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购牛时要选择生长发育好,经过检疫、健康无病、对饲草料利用率高的品种。如:西门塔、夏洛来、短角、利木赞所改良的地方后代牛及黑白花公牛、秦川牛等。经过对比试验这些牛育肥周期短,增重快,成本低,效益高。 选择育肥的架子牛,年龄一般控制在1.5—3岁之间,要求体型大,颈短粗,背腰宽平,腹大而不下垂,骨架大且清晰,皮肤薄而松弛柔软,嘴唇宽广而齐,牙口好,眼睛有神,消化机能旺盛,购买时要考虑到市场价格及销售问题。

2、育肥前的准备工作

(1)育肥方法。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采用舍饲方法较好,以全县推广的标准化圈舍为佳。

(2)牛舍建造。牛舍应建在地势高燥,座北向南,排水通风良好的地方。

(3)牛草准备。饲草最好使用经过科学调制的青干草、带穗青贮、酶贮、氨化饲料,未经调制的作物秸秆一般要铡成2—4厘米长,并经软化膨胀后,再进行饲喂,饲草尽量做到多样化,即可增加适口性,又可提高消化率。

(4)牛料准备。育肥牛一般情况下,100公斤的配合比例是,玉米占55%、夫皮占17%、胡麻饼占25%、骨粉占2%、食盐1%、小苏打0.3%。

(二)、育肥方法

买回的牛经过长途运输,草料、气候、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适时调理,以适应新的环境。

1、适应期:买回的牛首先按品种、年龄、体格及营养状况分群隔离拴系,供给优质的青干草,但不要急于饲喂大量精饲料;在饮水中适量加些盐,以调节胃肠,促进食欲。第三天下午进行驱虫(隔一周内复驱一次),第五天用健胃散或大黄苏打片进行健胃,隔一周后,再进行一次。观察10---15天,如健康无病注射口蹄疫疫苗和梭菌苗。

2、科学饲喂与管理。应做到定时、定量、定质进行饲喂。冬春季节每天饲喂2次(夏季3次),每次饲喂时间在40分钟以上,做到少喂勤添,饲喂的草料一般要拌合均匀,含水量在40—50%,不喂发霉变质的饲草饲料。中午饮水一次,饮水温度要求在6度以上,有多件的农户加饮面汤或淘米水更好。配合饲料喂量,一般按毛重的1%进行。无带穗青贮和氨化饲料的农户可用喂尿素的方法代替,每日50—80克,分两次进行,即用小勺将尿素按量盛放于牛嘴前的草料上,让牛自由采食。

注意:尿素不能化于水中喂,不能单独喂,不能大量喂,喂后半小时不能饮水。

3、适时出栏,育肥肉牛达450公斤左右时,依据市场行情,可适时出栏,且不可饲喂时间过长,以免浪费饲料,提高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三)肉牛改良技术

1、牛人工授精技术

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在国际上应用了近50年,我国自1974年才开始试用。此项技术在我县应用推广达15年之多,即颗粒冻精经输精员采用一定的方法输入母牛子宫内即可完成,该技术已成为一项成熟的实用技术,现在全县每年采用细管冻精进行人工授精改良黄牛达5000头以上,受胎率达75%以上,已被广大养殖户所采用,该技术对全县肉牛改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胚胎移植技术

胚胎移植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哺乳动物的繁殖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由专业人员对超排处理的少数供体母牛,用手术或非手术法从其输卵管或子宫内取出早期胚胎,移植到经过同期处理的另一群受体母牛的输卵管或子宫内,从而达到产生供体母牛后代的目的。这项技术可充分发挥优良品种母牛的繁殖能力,在一年内可以从一头有价值的母牛获得几头甚至几十头良种犊牛,加快了遗传进展速度,成为畜种改良或育种的有力手段。该项技术在我县已初步开始推广。

三、生猪的品种和育肥养殖技术

(一)品种

1、大约克夏猪

原产于英国約克县,又名大白猪。毛色全白,个别额部有小暗斑,耳大直立,面微凹,背腰平直或微弓,四肢粗壮且较高,平均为7对。

大约克夏猪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产仔多的优点,仔猪生后6个月体重可达90公斤以上,经产母猪平均窝产11—12头,初生个体重1.25千克,成年公猪体重250—330千克,成年母猪200—250千克,胴体瘦肉率59—63%,饲料与重量比2.5—3。

2、长白猪

原产于丹麦,被毛全白,头长嘴直,耳向前仳罩,体躯特长,背腰平直或微弓,后躯特丰满,皮薄骨细,成年公猪体重250—350千克,成年母猪重200—300千克。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商品瘦肉率猪6月龄体重可达90千克,料重比2.8—3.2。

3、杜洛克猪

原产于美国,被毛棕红色或暗红,耳大中等半下垂,成年公猪重300—400千克,成年母猪重280—360千克。5月龄其商品瘦肉体重可达90千克。日增重平均达880克左右,料重比2.5—3。

(二)生猪育肥技术规程

1、选择优良猪种

选择育肥仔猪应该是杂交或二元以上杂交猪,从体质外观来看,被毛光滑,肩宽体长,背平腰直不下垂,肚大不拖地,腿粗有力,直立平稳。如整窝购买,注意个体差异不要太大。健康猪一般鼻孔湿润,耳后体温不高,眼有神,眼角无眼屎,呼吸均匀无喘气,粪便成团或条状,不稀不硬。

2、实施程序化的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1)免疫前的准备

抓猪时要了解仔猪免疫情况,及时索要免疫证、检疫证或查看免疫耳标,否则不要购买,仔猪买好后先用0.5%食盐水让猪自由饮用,首次喂食要适量,逐渐增多。还要隔离观察5—7天,无异常再转群正常饲养。根据基础免疫情况,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目前主要免疫的疫病是猪口蹄疫、猪瘟。规模养殖户或场还有实施猪肺疫、猪丹毒。具体免疫程序参阅生猪程序化免疫手册。

(2)圈舍要严格消毒,保持猪舍卫生。在猪进栏前10天,先彻底清扫猪舍,然后用20%新鲜石灰乳、5%的漂白粉或2%烧碱消毒。

(3)注意猪的饮食卫生

不用发霉变质的饲料,不用脏水、冰水或污染料喂猪,同时还要从小调教使猪定点吃食,定点睡觉,定点大小便的良好习惯。猪第一次进栏,先在预定点倒点水,大部分的猪会在有水处大小便,个别猪可以反复调教,让猪养成“三点定位”的好习惯。

3、驱虫、洗胃、健胃

(1)驱虫

方法是中午让猪饿一餐,晚上将丙硫咪唑或精制敌百虫研成粉末,温开水溶解拌入少量饲料中,让猪自由采食。敌百虫片每5公斤体重喂一片,丙硫咪唑片每3公斤体重喂一片,对有体外寄生虫的猪,也可喂虫克星。

(2)洗胃

第二天,每头猪用小苏打15克,与早餐拌混饲喂,也可以让猪饮用。

(3)健胃

第五天,猪每10公斤体重用大黄苏打片2片,研碎分三餐喂给,然而开始喂加入复合添加剂的饲料。

注意:如果因上述工作引起猪拉稀,可每天用木炭末一两左右拌入饲料中连服2天可治愈。4、科学饲养管理

(1)饲喂方法

改熟喂为生喂,改喂单一饲料为配合饲料,改以水代料的稀喂法为干湿喂。改随意喂法为定时定量饲喂,让猪形成条件反射,使消化液定时正常分泌,有利提高猪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少胃肠功能疾病。先喂配合饲料、再喂青饲料,及时供应定量清洁饮水,让其自由饮用。

(2)注意季节管理

18度的温度是猪生长最旺盛适宜温度,要做好冬季的保温。一般采用塑料温棚,禁喂冻食,夏季搭凉棚防署,有足够饮水。秋季防霉变饲料中毒。要勤扫粪便,减少圈内有害气体,冬季温棚要留透气孔。

(三)猪专用配合饲料的推广技术

1、猪专用配合饲料的优点

(1)营养全面

猪的配合饲料含猪生长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保健药品、促生长剂、酸制剂,并且各种成份之间的比例适当,能满足猪不同时期的生长和生理需要。

(2)配合饲料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饲料资源,生产和使用猪配合饲料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像棉籽饼、菜籽饼等不能单独饲用的饲料,可以扩大饲料来源,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3)配合饲料能选用各种饲料添加剂,减少猪的疾病,加速猪的生长,减少饲料的浪费。传统的单一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往往不是含量少就是比例不适当,常出现钙和微量元素缺乏症。配合饲料可根据猪的营养需要,针对原始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适当地添加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添加剂,使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不但含量充足,而且比例也适当,从而大大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在配合饲料中加入各种药物,可以防止猪发生传染病或肠道病,从而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在配合饲料中还可加入抗氧化剂等,以防止饲料霉烂变质,减少浪费。

四、加强动物防疫

1、动物防疫的重要性

家畜家禽生存的环境存在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常常侵袭动物机体而发病。特别是一些细菌、病毒等病源微生物感染动物发生传染性疾病。象我们目前防制的牲畜口蹄疫等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还有猪、鸡的两瘟,牛、羊的棱菌病、寄生虫病,往往引发传染流行、甚至大量死亡,给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动物防疫的主要内容是:虽然动物疫病可怕,损失较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应用,采用程序化免疫技术和综合防治措施,各种传染都会得到预防、控制和消灭。

2、传染病病原是如何侵入动物机体的

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到动物机体后,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而引起动物一系列反应,这个过程叫传染,当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毒菌和数量而动物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时,表现出一定的症状,这一过程就叫传染病,如果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体,只能进行有限的生长繁殖,动物不会呈现任何症状,这种状态叫隐性传染。病原微生物进入到动物体内,在多数情况下,动物的身体条件不适合于该侵入者生长繁殖,或动物有迅速动员防御力量将侵入者杀死,在斗争过程中不出现可见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这种状态就叫免疫。免疫也就是动物机体对病原微生物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动物体的免疫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是动物长期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抗感染能力,是可以遗传的种的特性。非特异性免疫是动物对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均可表现防御能力,是由动物天然的非特异性防御屏障和特殊生理机能、结构决定的如除布氏杆菌、钩端螺旋体外,大多数病菌不能通过正常皮肤侵入。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胃酸也具有杀菌作用。

五、结束语

牛的养殖技术及饲养方法篇8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登坞兽医站 064004)

为了适应乳品企业的要求,近几个月来我区规模奶牛养殖场区推广应用上了奶牛全混合日粮(简称TMR)技术和玉米全株青贮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奶牛品质和奶牛长期的经济效益,为奶牛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

1 TMR的应用?

使用TMR是根据奶牛产奶量的不同,将粗料、精料、矿物质、维生素等添加剂在饲料搅拌喂料车内充分混合后直接投喂,供牛自由采食。在粗饲料的选择上全部应用了品质优良的玉米全株青贮、苜蓿和羊草。?

2 TMR技术的特点?

由于TMR各种饲料原料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奶牛每天摄入的营养物质均衡而且精、粗料比适宜的养分,瘤胃内糖分与蛋白质的分解利用更趋于同步;还可以防止瘤胃内pH值的突然下降;能维持瘤胃微生物的数量、活力及瘤胃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使发酵、消化、吸收和代谢正常进行,大大减少胃肠疾病和代谢疾病的发生。?

通过使用TMR饲养技术,可有效地利用适口性差的饼、渣类等饲料本地资源,从而缓解蛋白资源供需不平衡、降低日粮成本。?

TMR饲养技术改变了过去饲喂奶牛如同喂猪的作法,为了高产多喂精料,有的每天喂给15kg以上的精料。打乱了瘤胃内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动态平衡,引起消化系统紊乱,严重时可导致酸中毒,从而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使用TMR日粮解决了我区长期存在的奶牛饲料营养的问题,粗饲料质量差、饲料搭配不合理、品种单一的问题,有利于延长奶牛的使用寿命。?

TMR饲养技术适宜我区规模养殖要求,使用TMR饲养技术可进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使饲喂管理省工、省时,提高规模饲养效益及劳动生产率。另外,也减少了饲喂过程中的饲草浪费。?

3 注意事项?

3.1 结合奶牛场的实际情况?

根据奶牛的生产性能测定及个体牛的产奶量、奶的成分及其质量进行检测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配方,对不同的泌乳阶段及体况的奶牛要进行合理的分群。确定合理TMR的增加饲喂量,避免营养不足和浪费。?

3.2 做好原料营养成分的分析?

测定TMR原料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是科学配制日粮的基础,即使同一原料,因产地、收割期及调制方法不同,其干物质含量和营养成分也有很大差异,根据实测结果来配制相应的TMR。另外必须经常检测TMR中的水分含量及动物实际的干物质采食量,以保证动物的足量采食。?

3.3 饲喂TMR要有一定的过渡期?

使用TMR时,应有一定的适应期,使奶牛平稳过渡,以避免奶牛由于采食过量而引起消化疾病和酸中毒。?

3.4 保持奶牛自由采食状态?

TMR可以采用较大的饲槽,也可以不用饲槽,而是在围栏外修建一个平台,将日粮放在平台上,供奶牛随意进食。?

3.5 注意奶牛采食量及体重的变化?

在使用TMR饲喂时,奶牛的食欲高峰要比产奶高峰迟2~4周出现,泌乳期的干物质消耗量比产奶量下降缓慢;在泌乳的中期和后期可通过调整日粮精、粗料比来控制体重的适度增加。?

3.6 饲喂青贮玉米应注意的问题?

全株青贮玉米的糖分、粗蛋白和维生素含量丰富,是很好的奶牛粗饲料,但其粗纤维和矿物质含量不足。尤其是缺少粗纤维类的干物质,酸度高易发酵。在使用时应当充分利用其优点,避免其自身不足给养殖户带来危害,而干草(谷草)羊草能够补充不足。建议奶牛养殖户在饲喂全株青贮玉米时适当地添加一些干草或羊草,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全株青贮玉米的效益,又可避免因其自身的缺乏而可能给奶牛带来的危害,养出健康高产的奶牛来。?

上一篇:电力安全自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队伍建设自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