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检测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07 10:21:12

第三方检测调研报告

第三方检测调研报告篇1

1引言

华尔街有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谚语:不要依靠金融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买卖股票,但是也不要抛弃他们.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数据中隐藏着重要的信息,如何分析挖掘并合理利用它们,其重要性当然是不言而喻.这些信息无疑是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希望挖掘的矿源,设法从中得到闪着金光的信息和有价值的投资策略.股票市场是信息高度密集型的,股价的涨落对于信息的变动十分敏感.而股票分析师作为向投资者提供上市公司信息的群体,在股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美国,金融市场日趋成熟,分析师群体对股票市场有相当大的影响力.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成熟,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开始关注和积极利用分析师的投资报告.但是,许多投资者在获得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数据后,往往因为不能正确使用这些数据,反而对投资造成不良的影响.一支股票往往有众多分析师跟踪,给出的投资建议也不尽相同,投资者应该听取哪位分析师的建议呢?而且投资评级的给出是相对于一定的时间段的,不同投资风格的投资者持股时间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在欧美最发达的金融市场,买入评级的股票也未必比卖出评级的股票市场表现更好.评估这些投资报告与市场实际走向吻合的程度是本文研究的目标.通过分析报告的预测能力和分析师群体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力,投资者才能够基于这些报告来制定和优化投资策略.我们搜集整理了400多份分析师的研究报告,建立了关于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变化的数据库.在利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的预处理和可视化的基础上,对于分析师群体的预测能力及其准确性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调低盈利数据和评级报告的预测能力低于调高的报告;分析师群体的一致评级投资报告,在统计意义下显著高于大市收益率.分析师的预测能力是与行业相关的,故进一步通过数据挖掘方法,讨论了筛选行业明星分析师的问题.

2数据准备数据准备

是进一步建立数学和统计模型的前提,是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中最花费时间的步骤,同时也是整个研究工作的关键.本研究的数据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样本选择选择了上证50指数和深圳100指数中共计26家上市公司,每一家上市公司建立一个独立的报告库,收录相关的证券分析师报告.上证50指数和深证100指数,是分别从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中挑选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50和100只股票组成的样本股,综合反映了上海及深圳证券市场的整体状况,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市场覆盖性.步骤二:标准化对每份报告设置以下五个要素来描述:报告来源、报告日期、股票名称、盈利预测、投资评级.步骤三:报告有效性判别信息的变动才会导致股价的变动.因此我们对报告库中的每份报告按照时间顺序将要素整理成序列,比较目标报告与其上一份报告,并记录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的变化.定义所有盈利预测或投资评级有变化的报告为有效报告,记录其变化项目和变化方向.如下三类报告被定义为是无效的,1.无变化报告:研究机构一般要定期给出报告,有相当一部分报告的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与上一份相比并无变化;该报告本身被视为无效,相应记录作为后续报告的参照.2.首次关注报告:分析师对某只股票首次给出的评级报告;该报告的记录仅作为后续报告的参照.3.不连续报告:由于样本库的丢失等原因造成某份报告的上一份报告缺失,从而无法界定其变化.步骤四:指标化如何刻画一份报告的有效性是数据分析的关键.这里我们采用事件研究法中的超额收益来检验股价对分析师报告披露的反应.事件研究方法由Fama,Fisher,Jensen和Roll提出,并被广泛地运用于检验事件发生前后的价格变化,或价格对信息披露的反应程度.超额收益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用来度量股价对事件发生或信息披露异常反应的程度.在本文中超额收益这个指标一方面可以剔除市场或者行业突发事件的影响,使变量集中反映该个股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可以用持有策略考察累计收益.定义:超额收益=实际收益率-市场平均收益率.(公式略)

3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使我们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有宏观的理解和把握.原点表示收到评级报告日期,横轴代表收到报告后的交易日天数,纵轴代表超额收益.每一根柱(由颜色深浅区分)分别代表从收到报告至该交易日收市时,所有样本超额收益的均值和标准差,它们组成两个时间序列,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分析师报告超额收益的样本均值为正,并且随时间而增加,即中长期来看,分析师报告整体可以为投资者带来正的超额收益.我们观察到在数据库的312份有效报告中,盈利数据上调的207家,下调的94家,投资评级上调的52家,下调的32家.我们将样本中所有调低盈利数据和评级的报告组成一个集合,来考察分析师调低报告的超额收益,(图略)从总体来看,分析师倾向于上调盈利数据和投资评级.分析师报告样本中调低盈利数据和投资评级的这部分子样本,均值没有明显大于零,即调低评级的报告预测能力不如调高评级的报告.但投资者依然可以听取分析师的建议回避这类股票,从而降低丧失投资其它股票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成本.

4分析师群体的假设检验

在讨论了分析师报告全体样本以及调低报告样本的预测能力后,进一步我们选取子样本,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对同一只股票进行评级;第二,报告公布日期在相邻三天内;第三,报告的盈利预测和评级变动方向一致.定义这个集合为一致评级报告.直观上说,在同一时段,分析师群体对同一只股票的有一致的评级变化,那么这个集合的超额收益应当要高于全样本.在标准差相当的情况下,一致评级报告样本的均值确实要高于全样本.由于所选样本数量有限,能否得出一致评级报告总体有正的超额收益,也即总体的均值是否大于零?我们下面通过作t检验来解答上面提出的问题.此时需要检验的假设是(公式略)分别取α=0.1和0.05,短期末、中期和长期的t值都落在了拒绝域中.所以,我们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拒绝H0,即认为不同分析师在相邻时间对同一只股票推出的盈利数据和评级变动一致的报告,在其报告推出的短期末、中期和长期,有正的超额收益.

5明星分析师的数据挖掘作为分析

师群体的样本,我们关注他们作为一个整体的表现,从而判断他们对整个股市的影响力.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分析师个体的表现,即谁的报告更加准确.为投资者寻找出明星分析师更有实际价值,所以这也是本文的重点.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绝对的,数字所对应的是超额收益率.而如果考察每个分析师的表现,相对的排名才是关键.为了得到比较客观的排名,我们先将数据库进行概念分层,使得每份报告在报告日后每一天的超额收益在群体中有相对的等级和对应的评分;其次,我们通过对评分数据的聚集和汇总,按时间顺序将每份报告分割为短、中、长期三个区间,且将短期再细分为初、中、末三个小区间,得到期间各自的平均值.这样每份报告的有效性就由5个评分值来描述;最后将所有样本按行业分类,按分析师汇总,按时间分组,并考虑对应股票的走势对分组进行调整,最终得到排名.1)数据预处理:步骤一:数据归约和概念分层生成数值分层是通过将属性域划分为区间,离散化技术可以用来减少给定连续属性值的个数.对于给定的数值属性,概念分层定义了该属性的一个离散化.通过收集并用较高层的概念(如本文中excellent,good,fair,poor,bad)替换较低层的概念(如本文中属性超额收益的数字值),概念分层可以用来归约数据.通过这种数字概化,虽然细节丢失了,但概化后的数据更有意义、更容易解释,并且所需的空间比原数据少.我们的作法是:取报告日到60个交易日为时间区间,所有分析师给出报告相同交易日后的超额收益为一组,作直方图,得到60张.下图为其中之一:所有分析师给出报告40天后超额收益的直方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近似正态的分布.为了得到每份报告的在报告日后每个交易日超额收益的相对排名,我们对数据进行分层,规则如下:第一,将所有报告的表现分为5大类,excellent,good,fair,poor,bad,并赋以5,4,3,2,1的分值;第二,分类依据:各份报告在直方图中的位置,即取15%,35%,65%,85%四个分位点作为分界点.步骤二:数据变换在数据挖掘中,聚集是指对数据进行汇总和聚集.在这里,我们聚集日超额收益的得分,根据投资经理的建议将60个交易日按时间分段,从而计算得到短期、中期、长期的平均收益得分.2)聚类分析在通过数据分层和聚集后,我们得到了每份报告对应的5个时期的得分值.同时,观察个股的走势图后,我们发现在股价不同波段给出评级报告难度是不同的,如果在上升波段给出上调的评级,显然不能与下降波段中给出上调评级置于同组评估,因为后者属于逆势而为,难度相当大,除非有相当的把握,否则很难预测准确.因此如果直接按时间区间取均值比较,会忽视每份报告在公布当日所面临的难度差别,从而最终可能扭曲分析师的相对排名.因此我们需要以报告在相似的时间区段和股价波段的相对排名来替代简单的平均值.综合考虑时间和股价因素,我们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的具体原则如下:第一,按时间顺序分组,以三个月作为基本分段,每组涵盖3~5个样本,若在三个月内样本数大于5,则考虑继续细分,保证每组样本数比较均衡.第二,根据股价走势的波段对样本分组进行调整,即若分组时间段[a,b]涵盖股价由上升变为下降或者由下降转为上升的突变点c,则以突变点c为新的分组点,视组内样本个数将原时间区间[a,b]划分为[a,c]和[c,b]或者直接将区间[a,c]和[c,b]归入各自相邻的区间.3)结论支持我们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分析师排名,与《新财富》杂志通过向基金经理发放调查问卷为分析师打分的形式得到的排名有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

6结论

第三方检测调研报告篇2

第一条为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评估等。

第三条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全国防雷减灾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做好本部门和本单位的防雷减灾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雷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防雷科技研究成果,加强防雷标准化工作,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民防雷减灾意识。

第六条外国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防雷减灾活动,应当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并在当地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备案,接受当地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监测与预警

第七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合理布局、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规划全国雷电监测网,避免重复建设。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监测网建设,以防御雷电灾害。

第八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雷电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工作,提高雷电灾害预警和防雷减灾服务能力。

第九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应当开展雷电监测,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雷电预报,并及时向社会。

第十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雷电和雷电灾害的发生机理等基础理论和防御技术等应用理论的研究,并加强对防雷减灾技术和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第三章防雷工程

第十一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由具有相应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或者施工。

本办法所称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称。

第十二条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和施工实行资质认定制度。

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分为甲、乙、丙三级,并实行分级管理。甲级资质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认定;乙级和丙级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认定。

第十三条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相应的资质等级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禁止无证或者超出资质等级承担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

第十五条防雷装置的设计实行审核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审核合格的设计方案,由负责审核的气象主管机构出具核准证明;不合格的,负责审核的气象主管机构作出不予核准的决定,书面告知理由。未经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设计方案,不得交付施工。

第十六条防雷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核同意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监督管理。

在施工中变更和修改设计方案的,应当按照原申请程序重新申请审核。

第十七条防雷装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

负责验收的气象主管机构接到申请后,应当根据具有相应资质的防雷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进行核实。验收合格的,由气象主管机构出具合格证书。验收不合格的,负责验收的气象主管机构作出不予核准的决定,书面告知理由。未取得合格证书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八条出具检测报告的防雷检测单位,应当对隐蔽工程进行逐项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负责。检测报告作为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

第四章防雷检测

第十九条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检测应当每年一次,对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

第二十条对从事防雷检测的单位实行资质认定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检测单位的资质认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具有防雷检测资质的单位对防雷装置检测后,应当出具检测报告。不合格的,提出整改意见。被检测单位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由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

防雷检测单位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保证防雷检测报告的真实性、科学性、公正性。

第二十二条防雷装置所有者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做好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工作。发现防雷装置存在隐患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已安装防雷装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主动申报年度检测,并接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和当地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五章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

第二十四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配合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工作。

第二十五条遭受雷电灾害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并协助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对雷电灾害进行调查与鉴定。

第二十六条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上报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雷电灾情和年度雷电灾害情况。

第二十七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爆炸危险环境等建设项目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以确保公共安全。

第六章防雷产品

第二十八条防雷产品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第二十九条防雷产品应当通过正式鉴定,并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授权的检验机构测试合格后投入使用。

对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防雷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计量认证或者获得资格认可。

第三十条防雷产品的使用,应当到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备案,并接受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七章罚则

第三十一条申请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认定、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许可的,有关气象主管机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申请单位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

第三十二条被许可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质、通过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的,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给予警告,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已取得资质、通过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的,撤销其许可证书;被许可单位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伪造、倒卖、出租、出借、挂靠资质证书、资格证书或者许可文件的;

(二)向负责监督检查的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三)对重大雷电灾害事故隐瞒不报的。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不具备防雷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擅自从事防雷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的;

(二)超出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等级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活动的;

(三)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擅自施工的;

(四)防雷装置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验收或者未取得合格证书,擅自投入使用的;

(五)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

(六)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防雷装置或者产品的;

(七)已有防雷装置,拒绝进行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导致雷击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伤亡以及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由主管部门给予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防雷工作人员由于,导致重大雷电灾害事故的,由所在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到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省级气象学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认定工作。防雷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通过省级气象学会组织的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对本级气象学会开展防雷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认定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三方检测调研报告篇3

社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

××社区根据《××街道学习实践科学发整个活动第三阶段工作实施办法》要求,从20xx年1月上旬至2月上旬转入第三阶段,即整改落实阶段。这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重点是制定整改落实方案、解决突出问题和完善体制机制。为了进一步巩固第一阶段集中学习、调查研究和第二阶段对照检查、分析问题的成果,确保整改落实阶段取得实效,我社区党支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阶段中,具体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做好转段动员。社区党支部利用党员会议,召开转段动员大会。副书记对第二阶段对照检查、分析问题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同时对第三阶段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二、制定整改落实方案。社区党支部制定了《××社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阶段实施方案》,方案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进行整改,注重可操作性,做到切实具体可行。整改方案把整改措施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做到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分管领导、分管部门的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在党员会议上向党员、群众公布,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社区党员和群众围绕制定、落实整改方案,积极建言献策。

三、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我社区科学发展的方向、思路和工作方法,侧重解决关系我社区根本发展、长远发展的思路、重大措施等问题,并下大力气围绕拆迁规划带来的影响,解决涉及居民切身利益问题,把改革创新与社区发展结合起来,协调推进。

四、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借鉴学习调研成果,充分运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从立足长远、促进科学发展的要求出发,在“大拆迁、大规划”的环境下,突破制约我社区科学发展的机制束缚,重点制定和完善符合我社区科学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规章制度和体制机制。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建立健全一套比较完整的措施和规章制度,形成制度成果。

五、总结和测评

1.写好总结报告。在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完成时,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形成总结报告,除了书面呈报街道学习实践办公室外,还向党员、群众通报。

2、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在总结报告进行公布基础上,做好满意度测评工作。社区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确定有关方面具有代表性参评人员,采取集中评议、无记名投票形式,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将以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根据测评结果,进一步完善整改落实措施,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中尚未解决的突出问题继续得到有效解决。

3、学习实践活动总结大会。1月24日社区召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对我社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全面总结。

第三方检测调研报告篇4

预防中风的工作以该院副主任医师、副院长周冠虹为主进行。本刊特请周医师撰稿介绍有关情况。――编者

中风是三大死困之一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俗称。在今天,它是人类病死率较高的三大疾病之一,仅次子心肌梗塞和癌症。我国目前的中风病人死亡数要比冠心病人死亡数多四倍,是老年人死因的第一位或第二位。据估计,我国每年的中风发病数约达200万人,多为中老年。而在每;0个中风病人里,将有2~5人死亡;幸存者中又至少有半数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说话困难、智力障碍等后遗症。可见,中风对老年人生命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假若在中风发作前能够加以预报,做到“无病先防,有病防变”,那对保护中老年人的健康、延长中老年患者的寿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雷雨”前的“气象”变化

人类科学迅猛发展,当今天气可以预报,地震能够预测,被喻为人脑中的“地震”一中风能预报吗?应该说是可以的。二千多年前祖国医学名著《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历代中医名家对中风先兆的描述也十分详尽,如元代医学家罗天益所著“卫生宝鉴”中记载“凡人初觉火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之内必有中风之疾也”。清代名医王清任详细记录了三十四种先兆征象,还提醒人们。“不痛不痒,无寒无热,无碍饮食起居,人最易于疏忽”。所以,尽管中风的发生来势迅猛,起病突然,但毕竟在发病之前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病理演变过程,就如雷雨之前出现闪光或其它气象变化一样,在中风发生之前也有种种迹象,这就是中风预报的依据。

预报从何着手

寻找中风易患者,确定哪些人属于中风预报的对象,是中风预报的第一步。所谓中风易患者指的是年龄在40岁以上具有某些中风危险因素的人,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或有家族遗传素质等等的病人。第二步就是对中风易患者进行有关病史的询问和体格检查,特殊项目检测等。通过上述检查,可以为预报提供第一份有用的资料。一般,体格检查的意义在于;可以从病人的老化程度,体型,血压,舌苔,脉象,心血管脑血管变化等方面获取信息,然后再对每一对象检查小便,作胸部X线透视、心电图,检验血脂、血糖,以及表示血液粘度的血液流变学八项指标和眼底检查,必要时还要做脑血流图,甲皱微循环观察,血小板聚集力,超声多普勒测试,颈椎摄片等特殊项目检测。通过上述综合检查就可以大致了解被检查者可能发生中风的程度和危险率。

危险因素的采集和预测性分析

导致中风的内外因素十分复杂,最重要的就是引起中风的许多危险因素。如果事先能够获取中风的危险因素,韭采取有效的防治和控制措施,显然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步骤。中风的危险因索至少有30多个,经过大量的医学调查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主要的危险因索并不多。对300例中风和中风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韭通过微电脑用多因素逐步判别分析法进行筛选后的结果表明。年龄在50~69岁组,高血压,糖尿病,中或重度脑动脉硬化,以及是否坚持长期治疗等,都是导致中风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将上述筛选结果利用微电脑运算建立中风预报方程,编成程序。这样,当将中风易患者的各种检查和病史资料输入电脑后,电脑即能及时告诉我们:被测者有否可能发生中风。

要研究血液在人体流动的情况

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在人体里是如何流动的科学。当血液流动缓慢、瘀滞甚至静止时,表示血液粘度增加,中医的说法就是血瘀。一旦脑血管血粘度增加韭形成小团块,就可能阻塞血管而发生缺血性中风。如侵及血管壁使之破裂出血就形成出血性中风。所以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也成为中风的先兆危险因素之一。经大量观察和检测,70%中风病人在发病时血液流变学有明显异常,血粘度比正常人高出数倍。因此利用血液流变学的检查可以预测中风。通常血液流变学检查项目为八项;血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方程K值。这八项分别表示血液的浓稠,粘滞、凝固、聚集等性质。根据测定,正常人、高血压病人和中风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有明显的差别,经过微电脑的演算,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先兆警告值为0,高血压为16~34,而中风病人多在70以上。当预报对象血液流变学八项指标的先兆警告值在70以上时,电脑即发出“警告”信号,医生就采取中医活血化瘀的预防性治疗,这样做能使大批中风易患者预先获得治疗而避免发生中风的可能性。如今,这已是预防中风的一种重要方法了。不过,因为约有10~30%的中风病人在发病时血液流变学指标可在正常范围内,所以医生还应全面分析病人情况而作出判断。

综合性的中风预报

由于中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不但危险因素多,加之遗传因素,个体素质的不同,内外环境、精神情绪等发病诱因的变幻,以及血液动力学和流变异常等种种原因,构成了中风发病的突然性、复杂性和严重性。所以,只有采取综合性的中风预报措施,它的可靠性才会提高。所谓综合性的预报是指建立多指标的中风先兆预报系统,包括早期发现无症状的中风易患者,检出中风的各种危险因素,并经常给予控制和医治,以监视这些危险因索的动态表现,运用各种对预测中风有一定价值的客观指标如血液流变学变化,血压的波动情况,眼底和脑血流图检查,以及其他有关生化指标等。将各种客观检查结果和病史资料,通过微电脑运算分析,电脑就会分别发出“危险”、“警告”,“异常”和“正常”四级预报。我们根据电脑预报,对208例中风易患者进行了长达30个月的观察研究。结果无一例发生中风。我们的做法是:被电脑预报为“危险”的病人,我们就采取收进医院治疗、加强护理的措施,被电脑“警告”的病人,我们也采取中西两法的预防性治疗方法。如有一名退休职工,年已67岁,患有高血压病30余年,最高血压曾达240/140毫米汞柱,我们检查时血压为160/100,常有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有心室肥大,心肌劳损,微电脑血液流变学先兆警告值为86,提示“警告”信号,再将该病人的病史及检测资料输入微电脑中风分级预报系统,电脑医生回答“有中风可能,属于‘I级危险’”,当即住院用丹参静脉滴注每天一次,共14次,半月后再作电脑预测,血液流变学先兆警告值降至35,提示由“警告”降为“正常”,病人自我感觉亦属良好,于是准予出院继续随访治疗。

更上一层楼

第三方检测调研报告篇5

今天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区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式启动。下面,我结合实施意见,就如何开展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抓好关键、突出重点,扎实做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各项工作

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主要是17个乡镇、372个行政村、8个街道、40个社区、1所中等职业学校、203个中小学校、30所医院、57个新经济组织、5个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62个其它组织,共计795个单位,18846名党员。

各单位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根据文件要求,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五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取得实效、更加注重简便易行、更加注重分类指导、更加注重强化基层、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科学安排,协调推进,既要完成好“规定动作”,又要组织好“自选动作”,努力实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促进科学发展”的具体目标,切实把学习实践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共分3个阶段6项工作,重点有13个环节。

1、学习调研阶段。这个阶段有学习讨论和调研走访两项工作、四个环节。时间安排是从9月30日至11月10日。

第一项工作是学习讨论。这项工作主要有三个环节:

①动员部署。区委动员大会后,各参学单位首先要精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制定活动实施方案。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三是筹备召开动员大会。各单位要把制定活动实施方案作为准备工作的重点。活动方案要征求指导检查组的意见,并报区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备案。各党委、总支务于9月30日前召开动员会议,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部署安排本系统、本单位的学习实践活动。动员会上,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作动员讲话,区指导检查组组长要作指导讲话。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确定有特色、能管用的活动载体。各乡镇要按照方案要求,做好对15%的难点村、重点村、矛盾纠纷突出村的排查摸底工作,列出计划,进行针对性整顿。

②学习培训。各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学习培训计划,营造氛围,健全学习培训制度,做到办公室有牌子、有标语、有版面、有征求意见栏、有学习园地。除了学习两本书之外,还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市、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学习区委七届四次全会、区人大八届二十二会议精神等。要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抓好对党员的学习培训,做到时间、人员、内容三落实。50岁以下的党员原则上个人要有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要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辅导学、结对帮教、远程助教、送学上门等方式组织好学习。对文化程度低,自学能力、领会能力不强的党员,要多采取宣传、辅导讲解、讨论等形象直观的方式组织他们学习;对年老体弱的党员和流动党员,可采取送学、帮学和寄送学习资料等方式组织好学习。

③组织讨论。各级党组织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和党员干部思想、工作实际组织讨论,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努力在事关本单位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上形成共识。

第二项工作是调研走访。这项工作有一个环节,就是调研走访。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单位实际和分管工作实际,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研,其它单位的党员干部也要广泛开展走访活动。要把调研走访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努力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吸引力。科级以上班子成员领导干部的调研要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研讨交流。党政正职的调研报告要打印报回区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2、分析检查阶段。这一阶段是把认识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的关键阶段。要重点把握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和分析检查材料两项工作、五个环节。时间安排是从11月11日至12月20日。

第一项工作是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这项工作主要有四个环节。

①征求意见。要通过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征求对本单位班子和个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②党性分析。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实际,认真查找影响和制约本部门本单位和本人在科学发展、工作作风、党性修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征求意见和查找问题的基础上,认真撰写发言材料,查找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③谈心交流。要对谈心活动进行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各单位班子成员要相互谈心,交换看法,进一步加深了解,增进团结,增强搞好工作的信心。

④召开专题生活会。科级及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学、医院等单位要认真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其它单位要召开好党支部(党总支)专题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要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紧扣近年来本单位发展实践,联系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形势,联系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重在分析问题,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明确方向,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专题组织生活会要围绕党组织和党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这一主题进行分析检查,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党员意识,明确整改方向。各指导检查组要参加指导单位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级党组织要派专人参加下级党组织的专题民主生活会。

第二项工作是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和分析检查材料。这项工作有一个环节,即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和分析检查材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是本单位学习调研的成果和共识,是整改落实的依据和方向,是学习实践活动的核心成果。科级及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学、医院等单位领导班子要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要充分反映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情况,系统全面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实事求是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明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其它单位要形成分析检查材料。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和分析检查材料起草工作。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要召开党组织扩大会议充分讨论,并以适当方式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修改完善。科级单位分析检查报告要在一定范围内以适当方式向群众通报,并上报区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3、整改落实阶段。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最终要落实在整改落实上。这一阶段重点把握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整改落实措施和解决突出问题、建章立制两项工作、四个环节。时间安排是从12月21日至明年1月31日。

第一项工作是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整改落实措施。这项工作有一个环节,即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整改落实措施。科级及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学、医院等单位要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按照查找出来的问题的轻重缓急,做到“四明确一承诺”,即:明确整改落实项目、明确整改落实时限、明确整改落实措施,明确整改落实责任,并向群众做出公开承诺,要公示上墙。

第二项工作是解决突出问题和建章立制。这项工作主要有三个环节。

①解决突出问题。要集中力量,高度关注民生,下功夫解决行路、饮水、就医、上学、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要集中力量,解决一些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真正多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好事。

②建章立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着眼形成上下贯通、相互配套的制度体系,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清理,做好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努力提高基层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各科级单位形成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按照要求装订成册,上报区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③满意度测评。总结期间要搞好满意度测评工作。要根据测评结果,进一步完善整改落实措施,抓好落实,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对多数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和单位,要认真分析原因,针对性的“补课”。

以上3个阶段、6项工作、13个重点环节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规定动作。各单位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自主创新,紧密结合实际做好“自选动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

二、明确职责、讲究方法,切实提高指导检查工作水平

区委第二批活动启动以后,六个指导检查组12名同志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强督导检查,保证了第二批74个单位活动的正常开展,取得了良好效果。这次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区委专门抽调了17名党性强、作风正、熟悉党务工作的同志,特别是有针对性的抽调了一些熟悉教育、卫生、非公企业等工作的同志组成7个指导检查组,分别由正科级干部担任组长,每组指导检查5个或6个单位,加强活动指导和督促检查。为确保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区委要求,选好派强得力的活动指导员。下面,就如何做好指导检查工作,我强调几点:

1、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指导检查组的主要职责任务有四项:一是提出活动建议,指导帮助工作。指导检查组要向联系单位提出活动建议,指导帮助做好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二是深入了解情况,督促解决问题。要全面了解联系单位的整体部署及各阶段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掌握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共同研究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建议。三是及时反映情况,当好参谋助手。要发挥好区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与各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向办公室反馈活动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四是总结先进经验,推动面上工作。要善于发现、总结提炼有特色、有成效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向办公室推荐。

2、把握工作重点,抓好关键环节。指导检查组在工作中,要紧紧围绕活动要求,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指导检查实施方案的制定。要重点检查活动方案是否找准了本单位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对于活动方案偏离主题、内容空泛、目标不明确等,要及时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二是指导检查学习调研情况。重点检查各单位是否确定了重点调研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调研活动。三是指导参加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按照方案要求,指导各单位开好民主生活会。四是指导检查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要重点了解分析检查报告是否找准了影响和制约本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否提出了解决突出问题的有效举措,明确了今后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五是指导检查整改方案的制定。指导各单位依据分析检查报告和单位实际,制定整改方案,并提出整改落实的工作目标、方式方法、时限要求、整改责任等。六是指导检查满意度测评工作。要指导各单位充分发扬民主,搞好满意度测评。七是指导搞好转段工作。对各阶段的总结和转段报告,要视其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认真把关。

3、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指导检查组要立足各单位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讲究工作方式方法。一是准确定位,紧紧依靠联系单位党组织开展工作。指导检查组组长要与联系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加强沟通联系,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二是坚持原则,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和区委要求进行指导检查。要在总体部署和重大问题上与联系单位交换意见,达成共识,把好关、定好向。三是注重服务,认真指导帮助联系单位搞好活动。要积极出谋划策,帮助联系单位更好地把区委的精神和本单位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处理好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各项工作的关系,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四是分类指导,切实增强指导检查工作的针对性。根据联系单位实际,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面的党组织和党员,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

三、加强协调、搞好服务,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

各级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起着参谋建议、沟通协调、面上指导和宣传引导等重要作用。办公室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对学习实践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借此机会,我就各级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的工作提几点要求。

1、主动超前谋划,当好参谋助手。办公室同志要掌握工作动态,落实工作措施,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当好各级党委的参谋助手。对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思考,提出意见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对活动的每个阶段、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要提前谋划准备,丰富活动内容,精心设计载体,及时总结经验,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及时沟通联系,做好协调服务。办公室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形成合力。要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建立健全快速反映机制,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3、加强业务指导,强化督促落实。办公室要重视做好对下属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业务指导,确保活动顺利进行。要及时下发有关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性意见、方案,切实把上级有关精神和要求落实到位。要经常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开展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4、注重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办公室要把宣传工作作为指导工作实践、交流典型经验的有效载体,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切实发挥舆论宣传的推动、造势作用。要注意挖掘和宣传先进典型,用群众身边的先进事例来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要认真做好简报编发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学习实践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

我再强调一下,这次活动要通过开展一些竞赛和评比活动,对各单位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比和排队,标准如下:一是看哪个单位的活动载体扎实有效(自选动作);二是看哪个单位的领导的调研报告撰写水平高;三是看哪个单位的讨论搞得好;四是看哪个单位的领导班子分析报告剖析深;五是看哪个单位的整改方案实在管用;六是看哪个单位的整改解决突出问题,抓住要害;七是看哪个单位的的情况、信息反映上报及时。通过活动,要评选出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另外,各单位要积极配合指导检查组的工作,要在生活上、交通上等方面给予方便、支持,确保各指导检查组能够履行职责,指导检查,开展工作。

第三方检测调研报告篇6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第二十六条关于国务院环境保护机构“统一组织环境监测。调查和掌握全国环境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出改善措施”的规定,以及《国务院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保护工作的决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环境监测的任务,是对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对各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监视性监;为政府部门执行各项环境法规、标准全面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和资料;开展环境测试技术研究,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第三条环境监测工作在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组织和协调下进行。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环境测试机构参加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环境监测网。

第二章环境监测机构

第四条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设置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重点省辖市的环境保护部门设置监测处和科;市以下的环境保护部门亦应设置相应的环境监测管理机构或专人,统一管理环境监工作。

第五条全国环境保护系统设置四级环境监测站:

一级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二级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

三级站:各省辖市设置市环境监测站(或中心站)(行署、盟可视机构调整后情况确定,暂不作规定);

四级站:和县、旗、县级市、大城市的区设置环境监测站。

第六条各级环境监测站受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领导。业务上受上一级环境监测站的指导。

第七条各级环境监测沾的建设规模及主要仪器装备的配置,按附表的范围结合当地情况确定。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监测站的设置及规模,由各主管部门自行确定。

第八条各级环境监测站是科学技术事业单位。同时根据主管部门的授权范围,对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行为使监督和检查权力。各级环境监测站的事业费纳入同级地方财政预算。其标准为每人每年不少于3000元至3500元。

第三章职责与职能

第九条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环境监测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

1、领导所辖区域内的环境监测工作,下达各项环境监测任务;

2、制定环境监测工作及监测站网的建设、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监测其实施;

3、制定环境监测条例、各项工作制度、业务考核制度、人员培养计划及监测技术规范;

4、组织和协调所辖区域内环境监测网工作,负责安排综合性环境调查和质量评价;

5、组织编报环境监测月报、年报和环境质量报告书;

6、组织审核环境监测的技术方案及评定其成果,审定环境评价的理论及其实践价值;

7、组织开展环境监测的国内外技术合作及经验交流。

第十条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主要职责是:

1、参与制定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的规划和年度计划;

2、对各级环境监测站进行业务、技术指导,负责全国环境监测网业务上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环境监测技术交流和各级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及业务考核;

3、组织研究环境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收集、储存、整理、汇总全国环境监测数据浆,编制全国环境监测年鉴,绘制环境污染图表,综合分析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定期向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提出报告;

4、负责全国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组织开展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组织研制、生产、分发环境监测标准参考物质,筛选和确信全国统一采用的环境监测仪器装备;

5、承担国家综合性的环境调查和重大污染事故调查,负责国内重大污染事故纠纷和国际纠纷的技术仲裁;

6、参加制订和修订国家各类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

7、参加编写全国环境质量报告书;

8、受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委托,参加国家重大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和治理工程环境效益的监测。

第十一条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主要职能是:

1、参与制订本区域环境监测工作的规划和年度计划;

2、收集、整理、汇总和储存本区域的环境监测数据资料,为报出各类监测报告提供基础数据,编报本区域的环境污染年鉴;

3、对下级环境监测站进行业务、技术指导,负责本区域环境监测网业务上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本区域内环境监测技术交流和下级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及业务考核;

4、负责本区域内综合性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

5、承担本区域内综合性环境调查及环境污染纠纷的技术仲裁;

6、参加制订和修订任务和验证工作及提供依据材料;

7、承担本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和监测技术的研究,参加编写本区域环境质量报告书;

8、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委托,参加污染事件调晒和建设项目影响报千书的审查,进行治理工程环境效益的监测。

第十二条市级环境监测站的主要职能是:

1、对本市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噪声、放射性等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要求,进行经常性监测、分析,收集、储存和整理环境监测数据资料,定期向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上级监测站呈报本市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动态的技术报告;

2、对本市各有关单位诽放污染物的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性测定,建立和健全污染源档案,为加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监测数据。各地排污收费管理单位不另设测试机构;

3、参加制订本市环境监测规划和计划,完成主管部门为进行环境管理所需要的各项监测任务;

4、负责本市环境评价,参加编写本市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制本市环境监测年鉴;

5、负责本市环境监测网的业务组织和协调,组织技术交流和监测人员培训;

6、研究野外作业、采样、布点、样品运输、贮存、分析测定等各得要技术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

7、承担国家和地方性环境标准、技术规范、环境测试新技术、新方法的验证任务,参加地方环境标准的制订、修订;

8、参加本市污染事件调查,负责环境污染纠纷的技术仲裁;

第十三条县、旗、县级市、大城市区环境监测站的主要职能是:

1、对本县(市、区)内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要求,制订监测计划和进行经常性的监测。定期向上级站报送监测数据,编报本县环境质量报告书;

2、对县(市、区)内排放污染物的单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建立污染源档案,监督和检查各单位执行各类环境法规和标准的情况。为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提供监测数据。

3、完成环境保护法主管部门为进行环境管理所需要的各项监测任务;

4、参加县(市、区)内污染事件调查,为仲裁环境污染纠纷提供监测数据。

5、宣传环境保护的方针,积极组织和发动群众参加环境监督活动,组织群众性的环境监测网。

第十四条各部门的专业监测机构(包括海域或流域的监测机构)主要职能是:

1、参与制订本系统、本部门环境监测规划和计划;

2、参与国家或地区遥环境监测网,按统一计划和要求进行环境监测工作,对所辖方面和范围内的环境善进行监测;负责组织本系统或本流域的环境监测网的活动;

3、参加本部门或地区所承担的各项环境标准制订、修订工作,为其提供制、修订的依据,参加国家或地方环境标准的讨论和审议;

4、参加本系统重大污染事件调查;组织检查所属单位遵守各项环境法规和标准的情况;

5、参加本系统、本部门所属企事业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

6、汇总本系统本流域环境监测数据资料,绘制污染动态图表,建立污染源档案;

7、企业事业单位的监测站,负责对单位的排污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掌握本单位的排污状况和变化趋势,其监测数据和资料禹资料主管部门报送的同时,要报当地环境监测站,各单位的监测机构参加当地环境监测网工作;

8、组织本部门行业监测技术研究,培训技术人员和开展系统专业环境的职能外,同时要配合地方环境监测站参与环保主管部门组织的有关重大污染事件的调查。

9、卫生、水利、海洋等部门的环境监测站,除负责本系统专业环境监测的职责外,同时要配合地方环境监测站参与环保主管部门组织的有关重大污染事件的调查。

第四章监测站的管理

第十五条各级环境监测站实行党委(支部)领导下的站长分工负责制。站长应由专业技术干部担任。

第十六条监测站的人员配置应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其业务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

中级以上技术人员在业务技术人员中的比例为:一、二级站中不低于百分之五十;三级站中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四级站中至少有1至2名。

第十七条监测技术人员(包括化验分析、研究、管理)的技术职称,按原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和国务院科技干部局关于“环境保护干部技术职称暂行办法”执行。

监测技术人员待遇与环境科研单位的技术人员相同。

第十八条国家建立环境监察员制度。各级环境监测站设环境监察员,凡监测站工作人员经考试合格后授予国家各级环境监察员证书,环境监察员证书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统一制作颁发。

环境监察员是环境监测站对各单位及个人排放污染物的情况和破坏或影响环境质量的行为进行监测和监督检查的代表。

第十九条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由国家统一设计制式服装。各级环境监站的工作人员在执行监测和监督任务时,应穿着国家统一设计的服装,环境监察员要佩带监察员标志。

第二十条各级监测站应认真作好监则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监测站数据资料的准确、可靠。

第二十一条监测数据、资料、成果均为国家所有,任何个人无权独占。未经主管部门许可,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引用和发表尚未正式公布的监测数据和资料。属于机密性数据、资料要严格按照保密制度管理。任何监测数据、资料、成果向外界提供,要履行审批手续。

环境监测数据、资料及各类报告,是重要监测技术成果,与其他环境保护科研成果同等对待,参与科研成果评比。

第二十二条各级监测站要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仪器设备和药品试齐的使用和管理制度。重大事故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监测用车是环境监测、科研专用设备,不得改作他用。

第二十三条各级环境监测站的行政、后勤工作,必须保证为监测业务服务,有意刁难业务人员或给监测业务工作制造障碍者,站长有权给予严肃处理。

第二十四条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从事污染源调查、分析、采用和管理的工作人员,按照规定享受劳动保护待遇和津贴。

第五章环境监测网

第二十五条根据国务院(81)27号文件关于“由环境保护部门牵头,把各有关部门的监测力量组织起来,密切配合,形成全国监测网络”的要求,建立环境监测网。

第二十六条全国环境监测网分为国家网、省级网和市级网三级。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环境监测管理机构负责环境监测网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地方的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市级环境监测站分别为国家网、省级网和市级网的业务牵头单位。

各大水系、海洋、农业分别成立水系、海洋和农业环境监测网,属于国家网内的二级网。

国家环境监测网由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国家各部门的专业环境监测站及各大水系、海域监测网的牵头单位等组成。省级网、市级网分别由相应的单位组成。

环境监测网中的各成员单位互为协作关系,其业务、行政的隶属关系不变。监测网工作章程。环境监测网工作章程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另订。

第二十七条环境监测网的任务是联合协作,开展各项环境监测活动,汇总资料、综合整理,为向各级政府全面报告环境质量状况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

第六章报告制度

第二十八条环境监测实行月报、年报和定期编报环境质量报告书的制度。

监测月报日前有以一事一报为主,逐步形成一事一报与定期定式相结合的形式。

建立自动连续监测站的地区,要逐渐建立监测日报制度,按照统一格式逐日报告监测数据和环境质量状况。

第二十九条环境监测月报、年报和环境质量报告书,均由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向同级人民政府及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出。

第三方检测调研报告篇7

一、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动员大会

*月*日下午,我所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动员大会。大会由刘文长所长主持,党委书记、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朱效中同志作动员报告。局第一检查指导组组长、局工会主席张明文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全体党员同志参加了大会。朱效中书记全面总结了我所学习调研阶段工作。同时部署了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主要任务是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方向。要在继续深化学习、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和组织群众评议三个环节。局第一指导检查组组长张明文同志在动员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肯定了我所第一阶段的工作。对我所分析检查阶段活动提出了三个方面工作重点。第一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第二要紧密联系实际,认真撰写好分析检查报告。第三要认真组织好职工评议,自觉接受职工监督。他强调指出,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一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履行职责,抓好组织落实工作。二是要坚持统筹兼顾,加强分类指导。三是要继续深入学习,坚持边学边查边改,确保取得实效。四是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活动氛围。五是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做好领导联系点工作。他要求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始终把搞好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提高全体党员干部思想素质、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增强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希望所党委高度重视,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保证完成第二阶段各项工作任务。

二、召开所级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

认真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是搞好分析检查的基础。在认真学习、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开展交心谈心、认真撰写发言提纲的基础上,*月*日下午,我所召开了所级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由党委书记、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朱效中同志主持,省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一指导检查组副组长罗翔同志、组员赵力同志到会指导。所级党员领导干部刘文长、潘同应、普金锋、石玉方、李世民、李正麟等同志作专题发言。党委、纪委成员列席了会议。所级党员领导干部按发言提纲作了深刻的分析检查和自我剖析。在分析检查中全面回顾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汇报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收获,深入查找了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事业新发展的思路和打算。专题民主生活会报告已报局党委。

三、形成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所领导班子在全面回顾十六大以来,特别是20*年1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以来,我所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认真查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确定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等,形成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紧密联系实际,突出检查和分析这两个环节,党委书记朱效中同志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初稿形成后,通过不同阶段发放到所领导班子成员、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各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最后放到所网站公开征集、讨论,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经党委扩大会议充分讨论,反复修改完善后才定稿。分析检查报告全面总结和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取得的突出成效,梳理出了当前存在的制约和影响我所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和推进我所又好又快发展的六大举措:

一是深化地勘队伍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转变经营方式,调查经济结构;要发展我们的事业,搞好实验测试、工程检测、做强做大地质,人员结构要调整,一方面做好改制企业人员的安排和转岗培训,充实生产一线;另一方面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尤其是岩土、分析、地质高学历人员的引进。在今后3—5年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一技之长,在不同专业岗位上,能独挡一面、踏踏实实在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地质实验分析测试为主导,加速发展工程检测及延伸业,拓展房产经营空间,积极推进地质找矿,矿冶综合利用,形成以地质测试为核心竞争力的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的经济发展链;维护和加强资质建设,力争在2年时间内固体矿产勘查获甲级资质加强科研立项工作,积极申报省部级科研项目,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扩大高附加值的业务市场和工作范围。

三是充分利用人才技术、仪器设备、地理环境优势,逐步实现“实验立所、富民强所,和谐兴所”的奋斗目标;加强运作国土资源部合肥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这个机构名称,争取一些执法项目,为安徽矿产的监督工作做一些有益的事,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知名度;

四是坚持以职工为本,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保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逐年提高职工收入,增强单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既要全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所的主要工作,事关职工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改善职工的办公、工作、生活条件,考虑异地建地质实验综合研究大楼,把化验场地搬出去,将现在的场所构建成安徽省黄金珠宝集散中心;争取局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努力解决青年职工住房问题。

五是加强对文明创建工作的领导,将文明创建工作纳入我所全年工作规划,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切实为全所的经济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保证作用。继续制定全所文明创建规划和年度计划。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严格考核制度,与生产经营指标紧密挂钩,奖惩分明。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简报、宣传栏、网站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文明创建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布置落实文明创建各项工作。加强对外交流。所领导和有关部门要经常主动到上级部门和街道等地方部门、兄弟单位学习交流文明创建经验或邀请有关部门领导来所指导检查工作;所宣传部门要经常对外投稿或邀请宣传媒体到所采访报道。加强制度建设。对以前的制度进行清理,进一步建立健全文明创建工作制度建设,逐步完善我所各项规章制度。重视文明创建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工作,实行专人管理,装订成册。努力实现办公场所,职工生活区域分开,加大硬件投入。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规范车辆停放、出租屋管理,解决空气污染等问题。继续进行两个大院道路维修、卫生清扫、绿化工作。想方设法及早解决实验楼搬迁问题,努力改善办公条件。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门卫值班规范化,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实行安全巡逻制度,采取安全保卫措施等。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落实效能建设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考核。加强职工思想、职业道德教育。

六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我所党建工作和三个文明建设。进一步规范、完善、修订和建立有利于我所发展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机制和体制,把政治过硬,专业能力强,有市场开拓精神,想干事的年青同志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全所职工在所网站都可以看到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专门上报局党委,报告内容不在这儿详细阐述。

四、各党支部过好组织生活会

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我所党员同志不顾工作忙、时间紧,积极参加支部党员组织生活会,结合学习成果,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有针对性地分析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明确了努力方向,按要求完成了任务。

五、组织群众评议活动

第三方检测调研报告篇8

第一条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森林资源和造林绿化成果,及时控制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防范灾情扩散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促进森林资源的健康安全,根据《森林病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条例》、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木预案所称林业有害生物包括对林木生长发育引起不良影响和造成严重损失的病原微生物、昆虫、线虫、蜱螨、鼠、兔和植物等。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从境(省)外新传入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事件、部级、省级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新发生事件以及本地短期内突然暴发成灾,对林木造成严重危害,连片成灾面积500公顷以上的本土偶发性林业有害生物。

第三条本预案适用于全市范围内的国有林、集体林和私有林。

第四条坚持以人为本,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采取以生态控制为主的治理措施;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加强预测预报;实行群防群治,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第一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成立市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林业重大和特大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工作。山市林业局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邮政局、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

第六条市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各成员的职责及分工:

林业部门:负责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信息收集、报告、反馈、督促协调落实指挥部决定的重要事项,制定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技术方案,依法实施检疫措施,及时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全面、有效地开展防治工作,督促落实各项预防和防治措施。

公安部门:负责防治区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灾区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财政部门:负责突发性森林病、虫害预防和除治经费的落实。

交通部门:负责防治区应急车辆的管理,保证防治药械的及时到位。

农牧部门:负责林缘区农牧业生产的安全,与农业有关联的病、虫害的预防和除治措施,动员和发动群众积极配合和支持防治工作。

卫生部门:负责防治队员的医疗救护,防治区群众的健康调查、治疗等。

工商部门:负责农药、器械市场的监管,防治假冒伪劣药械流入市场,防止哄抬药价扰乱市场。

邮政部门:负责防治区通信联络工作,确保防治区灾情信息的畅通。

气象部门:负责灾情发生区的气象信息服务和天气预报。

民政部门:负责防治区特困群众的医疗救助,因防治用药造成的意外损害的救济,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

环保部门:负责防治区用药的监督,对重大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处理,预防水系污染。

第七条设立市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由市林业局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事务,收集信息,上传下达,组织落实指挥部决定的事项,全面、及时、有效地开展预防和除治工作。

第八条成立市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专家组,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为应急指挥部研究部署应急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工作建议和参与应急指挥。

第九条成立应急实施机构,保证应急事件得到及时处置。在办公室下设专业防治队、监测调查队、药械管理办、后勤保障办。应急实施机构应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在人员、信息、药械及后勤保障上做到责任到人,人事清楚。必要时可经指挥部同意每年举办1—2次演练,以提高应急能力。

第十条各县(区)人民政府、岷江林业总场、康南林业总场要相应成立本级林业有害省物灾害应急机构,负责本地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协调解决相关乡(镇)和林场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第二章预测、预警

第十一条市林业主管部门应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包括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和防治服务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体系。对可能发生的森林病虫鼠害及危害风险进行分析、预测,并提出应急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

第十二条监测与预警工作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制定监测计划,科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做到详实可靠。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推广新知识和先进技术。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林业主管部门,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物资储备库,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灾药剂和药械等的储备。

第十五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市林业主管部门及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和相关县(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应当组织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提出相应的除治建议。

第十六条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县(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

第十七条县(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对新发现的外来有害生物,根据实际需要和危害程度、流行强度或扩散速度等实际情况,逐级报请省林业主管部门批准,补充为本省森林植物检疫对象。

第十八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救灾设备、药剂、药械及其他物资的生产、供应。所需的防治药剂、器械、油料等,商业、供销、物资、石油化工等部门应当优先供应,铁路、交通、民航部门应当优先承运,民航部门应当优先安排航空器施药。

第十九条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

第二十条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可以依法对疫区实行隔离,设立检疫检查站。必要时有权紧急封锁疫区,禁止任何可能传播有害生物的媒介材料出入。

第二十一条对新传入境的危险或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有关部门、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应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封锁、早拔除,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第三章疫情报告与

第二十二条有以下情形之—的县(区)人民政府或其林业主管部门应正在接到报告2个工作日内,向市林业主管部门报告:

1、未发生区(保护区)新传冬重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包括松材线虫病、红脂大小蠹、光肩星天牛、美国白蛾等。

2、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突发成灾,连片发生面积500公顷以上,危害程度中等度以上发生面积占总发生面积50%。

3、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暴发成灾,发生面积达1000公顷以上,危害程度中度以—上发生面积占总发生面积60%林业鼠(兔)害连片发生面积达2000公顷,被害株率10%以上,危害程度中度以上发生面积占总发生面积40%。

第二十三条突发事件监测机构、有关单位及个人发现有本预案第二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其有害生物防治机构报告;接到报告的林业主管部门或其有害生物防治机构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报告。

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第二十五条接到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

第二十六条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毗邻县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通报。毗邻地区须密切关注其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并加强监测工作。

第二十七条报告突发事件可采用电子邮件、传真、电话、明传电报等方式,随后以书面报告专题上报,报告内容应包括发生危害情况、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必要的图片、录象光盘等基础材料。

第二十八条建立突发事件的信息制度。市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突发事件信息。同时也可以授权县(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

第四章应急处理

第二十九条突发事件处理,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遵循“谁受益、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必要时可采取限期除治。

第三十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市、县林业主管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应对突发事件的治理方案。从省外传入的外来有害生物,必须送省林业主管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鉴定和确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应向市政府和省林业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对于本土偶发性林业有害生物,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研究,摸清其发生规律,制定出最佳除治方案。

第三十二条各级森林病虫害监测调查队,应对突发事件现场及时进行调查、采样、分析和检验,并适当保存样本或图象资料,对地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有关单位和个人要予以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第三十三条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突发事件发生地应及时依法划定疫区,设立临时检疫检查站,禁止调运任何可能传播有害生物的媒介材料。交通、铁路、邮政、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应积极予以配合。

第三十四条实施紧急措施时,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做好物资调运和储备工作,药械管理办应保证救灾设备、药剂、药械、油料等物资的供应。后勤保障办应提供必要的交通运输、劳动防护用品及防治队员的生活用品。

第三十五条灾害发生后,专业防治队应按照应急指挥部的部署,及时制定防治工作方案和防治作业设计,报经应急指挥部批准后,严格按设计实施防治,及时组织防治效果调查,并随时上报指挥部。

第三十六条灾(疫)情暴发、扩散时,各有关部门应积极向群众宣传相关防控知识、政策、法规,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防控。同时要保证,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正常开展。

第三十七条突发事件发生后,欢迎各种新闻媒体对事件现状、进展、措施、效果进行如实报道,加强人民群众对事件的了解、关心与支持。

第五章后期处置

第三十八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结束后,市、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向同级政府和上级林业上管部门报告处理结果。

第三十九条市、县财政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支出的费用给子保证。

第四十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结束后,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部门应继续加强对有害生物的监测和研究,随时掌握动态,防上再度暴发。

第四十一条对于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做出重大贡献和表现优良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伤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第四十二条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突发事件中不履行职责和失职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有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举报。接到举报后,有关部门应进行调查、核实,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四十三条市、县森防部门应不断完善网络联系报告制度,保持畅通的网络、通讯联络,按时上报月报、季报。

第四十四条各级政府财政要将各级森防部门防治、检疫、测报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列入预算,以提高御灾、控灾能力。

第四十五条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在组织实施大面积突发性有害生物除治时,要聘请当地医疗部门医护人员参加,负责中毒、意外受伤人员的救治;调动林业公安人员负责治安。

上一篇:电商产品质检报告范文 下一篇:林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范文